第一篇:好教学岂一个有效了得
好教学岂一个有效了得
“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教学之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之高低,更会对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就像很久以前安装的软件程序不断进行着更新升级,关注与思考“好教学”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好教学等于有效教学:当前关于好教学较为普遍之看法
好是众欲所求的,通常来说,没有人是不欲求好的。然而问题之关键在于:心中期盼、向往好是一回事,现实中追求、实际上能达致什么样的好又是另一回事。具体到教学这一实际工作中,不管是教师还是校长,没有人对好教学不是心向往之、欲以求之的,现实中这些教师和校长所渴求、所追求的好教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好教学?为此,笔者曾专门对不同地域、不同层级中小学的教师和校长就其心目中的好教学进行过较大范围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结果显示,在绝大多数教师眼中,所谓的好教学就是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在校长眼中,所谓的好教学则是能有效提高学生成绩、确保学校升学率的教学。从上述教师和校长关于好教学较为普遍之看法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当前,不管是教师还是校长,他们对于好教学的理解与认识均是基于“有效”这一维度的。也就是说在这些教师和校长心目中,所谓的好教学就是有效的教学,即“好教学等于有效教学”。现实中,如果翻阅教育报刊,会经常看到不少关于好教学的宣传报道、理论建构以及实践探索。然而,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些教育报刊中所报道、所描述的好教学无非就是那些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帮助学生考出好成绩、考上好高中和名牌大学之教学,好教学始终是与有效教学挂在一起的,这里也散发着浓郁的“好教学等于有效教学”的味道。实际上,关于“好教学等于有效教学”这一看法不仅广泛存在于教学实践者、社会大众那里,就连不少教学理论研究者也这么认为。譬如,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鉴教授在其《课堂研究概论》一书中就曾明确表示,“教学是否有效,既是教师专业水平的表现,又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平常所说的评价一节课是否是好课的问题与这一问题也是相同的,即如果是有效教学的课,那它肯定就是好课,相反,则不然。”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余文森教授在其《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一文中亦曾这样明确表示过:“任何好的教学都是有意无意地遵循了这三条规律,相反,不好的教学则一定是违背了这三条规律。”然而,倘若我们仔细查看余文森教授所提及的这三条规律,就会发现这三条规律完全是以有效教学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它们是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此外,更有教学理论研究者明确表示,“所谓好的就是有效的”,“具备这些特点的教学是‘好教学’,即有效教学”。这些教学理论研究者将好教学与有效教学等同,有效的教学就是好教学,在他们眼中教学的好坏是靠有效性来衡量、评价的。总而言之,不管是在广大教学实践者那里,还是在教学理论研究者那里,人们大多将好教学与有效教学等同了,即“好教学等于有效教学”。而一旦人们认为好教学就是有效教学,则极易引发对教学有效性的格外推崇与疯狂追求。先前,有效教学还只是一种教学理念与样态,而现如今,好教学的冠名,无疑在价值判断上给有效教学增了光、添了彩、定了性。既然好教学就是有效教学,有效的就是好的,那我们能做的、该做的也就是去极力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了,至于那些有效教学的本体缺陷、客观限度以及负向功能,是我们不该也不能去关注与批判的。事实上,一旦给有效教学树立起好教学这么一面大旗,则教学理论研究者该做的、要做的就是如何在理论的基础上阐明与建构有效教学,教学实践者该做的、要做的就是如何在实践中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现实中,在一片“好教学等于有效教学”的呼声中,人们对教学有效性青睐有加、格外推崇,有效性成了衡量教学好坏之标准——对于教学,凡有效的就是好的、值得肯定与推崇的,而低效则是需要批判与改进的。在教学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中刮起了一股“有效至上”风,一时间,有效教学成了人们致力追求的教学理想与理想教学。
二、批判与期盼:关于好教学的理性思考与深层追问(一)好教学一定是有效的,然而有效教学不一定是好教学
公允地说,当前关于好教学较为普遍之看法是“好教学等于有效教学”,虽不科学却亦有其合情合理的一面。这是因为有效教学不一定是好教学,但好教学一定是有效的教学。好教学理应也必须是有效的,否则就不配称之为好教学,这是有其科学依据和现实基础的。基于发生学视角来看,教学活动主要“源于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总体文明进步与个体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而为了更快、更好地填补个体发展与人类社会总体文明进步之间这一难以逾越的鸿沟,人类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关注与重视教学的有效性,并把有效性作为衡量教学好坏之重要指标,这就造就了有效教学的尊崇地位。“可以说,只要有教学活动的存在,就必然存在着对有效教学的关注与追求。”纵观人类教育发展史,关注、重视并追求教学有效性历来是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一大显著特征,虽然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对教学有效性的关注点和践行样态会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如何有效地教,如何尽快跨越人类社会总体文明进步与个体发展之间的这一鸿沟,历来是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探索致力解决的重要课题。可以说,“人类教育史就是一部追求有效教学的历史。”时至今日,人们对有效教学的关注热情非但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降温,反而处于不断升温中。“当下,人们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多。”
综上可知,好教学重视并追求教学的有效性,这不仅是无可厚非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甚至是必须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仍将如此,可以说只要有好教学的存在与追求,就必定存在对教学有效性的关注与重视,存在对有效教学的探寻与践行。教学有效性是好教学的应有之义,具有其存在合法性、现实必要性以及未来悦纳性。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好教学理应也必须关注与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但好教学却不能只关注与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更不能纵容教学有效性的无限僭越与一家独大,漠视甚至拒斥教学的其他价值维度,将教学有效性视为好教学之唯一追求,从而使好教学片面化,缩水为有效教学之单一存在,这是当前亟须澄明的,也是十分有必要引起关注与重视的问题。“‘有效’是正面的,但如果把有效提升为控制整个教学的理念,把教学的目的归结为有效,就不一定对了。”因为有效教学“可能带来外界观察者的兴奋,却也必然带来其活动被分割的生命的抵触”,这也难怪为什么不少人担心当有效教学“作为一种口号、一种追求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教学有效性是好教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尽管好教学一定是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却不一定是好教学,甚至有些有效教学还是不好的教学。也就是说,有效教学与好教学二者间是有本质差异的,不可简单画等号。有效性仅仅只是构成好教学的一个必要而不充分条件而已,二者间不是充要条件关系。实际上,有效性仅仅是好教学的一个维度,好教学还有其他维度。有效性对于教学来说非常重要,但不能因此而将好教学简单缩水为有效的教学,简单地认为有效的教学就是好的教学。(二)好教学必须首先是正当的,有效且正当之教学方是好教学
“解构和创造必须是不分先后的同一个过程„„如果没有开出一条新的道路,光把原来的道路给破坏了,那我们往哪里走?只不过停留在一条被破坏的道路上,而且还是那么一条老路。问题不在于我们不做什么,而在于我们做什么。”对于好教学这一问题,我们不仅要看到当前人们关于好教学认识的偏差,并对其不合理之处进行批判与解构,尽管这是必需的,但还不够,我们不能至于此而又止于此。也就是说,关于好教学这一问题,我们不仅要批判、解构,在批判与解构之际还要有所建构才行。鉴于此,笔者将基于伦理学视角,提出一种可能性的好教学理念。
尽管有效性是衡量教学好坏之重要维度,但其绝非衡量教学好坏之首要维度,更不是衡量教学好坏之唯一维度。准确来说,作为绝对意义上的正当性是衡量教学好坏之首要维度,教学正当性是评价一切教学活动的首要价值和伦理准则。因为教学正当性是自足的、第一性的,且是不会为他物之目的而牺牲、让渡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正当性并不存在所谓“追求”与“争取”的问题,只存在“夺回”与“保护”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学正当性之于教学并不是可有可无之点缀,亦不是能否达致之境界,“而是教学守护本己、规避异化,使教学之为教学的内在规定性”。对此,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康德在其《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一书中曾有过这么一段精辟论述:“我们终究被赋予了理性,作为实践能力,亦即作为一种能够给予意志以影响力的能力,所以它的真正使命不是去生产完成他意图的工具,而是去产生在其自身就是善良的意志。”在康德那里,所谓的“善良的意志”“并不因它所促成的事物而善,并不因它期望的事物而善,也不因它善于达到预定的目的而善,而仅是由于意愿而善,它是自在的善。”也就是说,一种行为之所以称得上是好的、善的,并不因其结果是好的、善的,我们不能简单地站在功利主义角度来衡量和评价,而要考虑这种行为本身是否包含“善良意志”。总而言之,教学正当性之于教学既非一种简单的价值性存在,亦非一种教学境界的少数性抑或偶然性存在,而是教学守护本己、远离异化,使教学之为教学的内在规定性、自成目的性品格。恰如周兴国教授在其《论有效教学的正当性》一文中所论述的那样:“正当(性)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概念,它是衡量教学的首要标准。在保证正当性的前提下,有效性问题才能够成为教学实践的首要问题。”所以说,好教学必须首先是正当的,有效且正当之教学方是好教学。
(三)好教学与有效教学并不对立,好教学也关注与追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理念发轫于西方,工业化时期人们推崇并追求生产劳动的效率、效果以及效益,且认为诉诸泰勒式科学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劳动工人的生产效率,有效教学正是西方工业化生产理念在教学实践领域的延伸与反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教学界渐渐热衷于有效教学研究,无论是对理论建构还是实践探索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高涨的热情。“目前,在国际教学理论研究领域,有效教学研究已经成为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研究、多元智力教学研究和反思性教学研究并列的四大国际教学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掀起了一股有效教学研究热,尤其是在倡导与落实新课程改革以来,有效教学更成了人们争相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恰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有效教学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核心追求。”而伴随着有效教学从理念走向实践,其在现实中取得不少傲人成绩的同时也显露出诸多问题与弊端,这迫使人们逐渐从热衷与推崇有效教学走向冷静、反思与批判有效教学。
在众多关于有效教学的反思与批判中,其中要数基于伦理学视角的最为犀利与到位。如贵州财经大学教育管理学院肖庆华教授就曾在《全球教育展望》上连续撰文《论有效教学的限度》和《论有效教学的伦理性》来专门探讨与反思有效教学。在《论有效教学的伦理性》一文中,肖庆华教授强调:“缺乏伦理规范的有效教学,越是有效,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损害就越大。”而在《论有效教学的限度》一文中,肖庆华教授更是旗帜鲜明地指出:“有效教学并不必然意味着好的教学。”可以说,先前人们视有效教学为好教学,好教学就是有效教学。而随着对有效教学本体缺陷、客观限度以及负向功能等问题的意识与认识,人们开始对有效教学有所动摇与否定,逐渐认识到有效教学并不一定就是好的、善的,也可能是坏的、恶的。有效教学正逐步被人们从好教学的神坛上往下扯,人们开始切割好教学与有效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甚至将有效教学与好教学对立起来,尤其是在关于有效教学正当性的反思与批判中,似乎让人觉得有效教学为了实现有效之目的、追求教学有效最大化而完全不顾正当性,所以有效教学不是好教学。事实上,好教学与有效教学并不对立,好教学也关注与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尽管好教学并不仅仅关注与追求教学有效性这单一维度。在这里,我们提出有效教学并不一定就是好教学,好教学必须首先是正当的,正当且有效之教学方是好教学,并不意味着在建构好教学时对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否定与丢弃,甚至以教学的正当性矮化、扬弃了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正当性与教学有效性二者并不简单对立,事实上,“在教学活动中,以人的幸福为旨归的有效性和伦理性之间是内部一致的,且关系共存、价值共享、实践共行”。所以说,好教学并不与有效教学简单对立,好教学也是要关注与追求教学有效性的。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一个只关注与追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并不一定算得上是好教学,但倘若某教学能称得上是好教学,则其必然是关注与追求教学有效性的。
三、反思与探索:追求好教学的理想目标
澄明了什么样的教学是好教学,尚需思考如何达致好教学,尤其是在当前“有效高蹈、正当低迷”的境况下,关注与思考如何保障与促进教学在“正当”与“有效”两岸间前行既是务实之举又是当务之急。然而,如何达致好教学涉及面广、影响因子众多,在此无意也无力将其全部识别并系统地阐述出来,下面仅以现实中亟须注意的两大方面予以简要阐述,旨在提供驱动力和方向感,以期引发大家对此的进一步关注与思考。
(一)关注与倡导教学正当性并不意味着对教学有效性的简单弱化甚至否定 尽管正当性是教学之为教学的内在规定性,但现实中教学正当性的出场却主要源于教学实践中的“有效高蹈、正当低迷”。也就是说,虽然正当性是教学固有的,但其出场却是催逼性的,主要源于人们对教学有效性僭越之意识、危机之反省。在教学实践中,越是强调、追求教学有效性,越要关注与重视教学正当性。因此,现实中不少教师和校长均认为教学正当性的提出与践行意味着要弱化甚至否定教学有效性。这种观点具有广泛性,不仅存在于广大教学实践工作者中,就连不少教学理论研究者也同样持有如此观点。然而,这种观点是值得质疑的。
首先,我们得承认教学正当性与教学有效性二者在诸多方面存在悖逆甚至是零和博弈的困境,但教学正当性的提出与践行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弱化甚至否定教学有效性。具体来说,我们提出并倡导教学正当性并非要否定、取代教学有效性的探讨与追求。教学正当性与教学有效性恰如一枚硬币之两面,二者虽然形式上对立,但缺一不可。徒具正当性而无有效性的教学容易导致道德伦理上使人振奋,事实上却一事无成的危机;徒具有效性而无正当性的教学又容易导致教学沦为丧失灵魂的行动。因此,纵使教学正当性与教学有效性会有冲突与不恰,但对于好教学来说二者是缺一不可的,万万不可偏废。对于好教学来说,教学正当性与教学有效性都很重要,二者犹如构成长方形的长和宽一样,离了谁长方形都将不复存在。因此,尽管现实中教学正当性主要是针对教学有效性提出与践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教学有效性的简单弱化甚至否定,而是对教学有效性的继承与超越。也就是说,教学正当性并不是反对教学有效性,而是为了教学有效性的可持续发展,为教学有效性挖个渠道,将教学有效性这一源头活动更好地导引出来以更好地润泽、滋养学生。可以说教学正当性既避免了教学有效性的泛滥,同时也将教学有效性“源远流长”了。不过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倘若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正当性与教学有效性二者冲突且不可调和时,我们要优先考虑教学的正当性,将教学正当性放在第一位。而遇到为了追求教学有效性而放逐甚至以牺牲教学正当性为代价时,这样的教学有效性则必须予以弱化甚至否定。
(二)达致好教学是个系统工程,除着眼教师外,尚需外在环境的保障与支持
经上分析,我们知道好教学不是简单的有效教学,好教学不仅追求教学有效性,更追求教学正当性,那么如何才能达致好教学呢?对此,人们纷纷将期盼的目光投向教师,并致力于教师教学正当性的涵养与提升,以为如此即可确保教学在“正当”与“有效”两岸间前行了。公允地说,这样做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但问题在于我们不能至于此而又止于此,更不能将达致好教学的期盼全部寄托于教师一方身上,以为只要教师教学正当性得以涵养与提升就行了。尽管达致好教学教师理应也必须有所担当与作为,却不能独负其荷。“正如古德兰德所说的,‘一切事情都取决于教师’的观点过于单纯和夸张了。”
“教师要工作好,不仅需要足够的资历,也需要得到足够的支持。”那么,要想达致好教学,除着眼教师、提升教师的教学正当性外,还需要哪些外在保障与支持呢?对此,我们首先需要营造一个切合教学正当性的教学环境。“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因此,教学环境应该被认为是教学活动必须凭借而不能摆脱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为个体提供了现实的道德选择环境,这个选择环境对于个体行为选择具有客观制约性,并为其提供了边际界限,因而社会对个体行为选择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道德行为及其结果是主体与客观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其次,重视与推进教师教学伦理制度化建设。师德建设不能只依靠教师个人的修养和自律,为了最大限度地抑制因个人道德失范而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必须完善外在的、具有强制性的制度约束机制。也就是说,在加强教师德性伦理的同时重视制度伦理的建设。加强教学伦理制度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为被制度化后的教学伦理已经成了一种正式的制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或技巧,它能使教学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受任何个人随意性的影响并能永久存在,对于个人而言,则为教师提供了一定的行为模式。
第二篇:好人生,怎一个熬字了得散文
好人生,怎一个熬字了得。
俗话说:人生百味,得熬,能熬出什么味道来,那就得看自己的看家本领了,火候掌握的准不准了,时间把握的是否恰到好处,熬的过程中不能急,要两者兼顾,那样熬出来的味道才是好味道,如此看来,人生也是一样,因为好的人生,不着急,也不能急。
作家萨克雷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为了生活,承担着家庭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压得快喘不过气来,所以渐渐地忘记了微笑,取而代之的便是紧凑眉头,满面的焦虑,活生生的变成了一张苦瓜脸,黯然失色,本该有的活力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也许是我们的心太急了。
现如今我们生活在物质极其充裕,但精神相对贫瘠的大时代,每个人都在努力的生长,生怕落后别人,所以有的时候并没有好好打基础,表面上看上去没什么区别,内心是飘忽不定的,可能在那种盲目的攀比中丢失了自我,因为每个人长大以后,肩膀上都背负着庞大的未来,都在为一种不可预见的“幸福”拼斗着。
记得有次和一个朋友在一起聊天,边走边聊,聊些人之常情和一些生活感悟之类的,聊得不亦说乎,聊了一段时间后,朋友突然说了句:“我感觉你变了,变得睿智了,但是看上去比以前更加自信了。”我笑着说了一句:这就是生活!懂的人不需要解释,不懂的人解释也是多余,自己慢慢体会吧!
初春的草芽崭露头角,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我们发现了它,它是经历了一个寒冷的冬天,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它蓄势待发,等待着天气回暖,等待着暖阳的召唤,它便能破土重生,释放自己的活力,为大地增添一份绿衣。人其实也一样需要等待,方能悟到人生的真谛。
生活是一名出色的老师,教育你指导你,还能用博大的心胸接纳你的平凡和过错,只要你自己努力上进想学习,各种技能都能教给你,经历过生活给你的锤炼必将成为一个优秀的生活者。
白岩松曾经说过:“读书久了,你就会信一些东西,会有了一颗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你就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我可以去做,知道什么是不好的,不可逾越。”
人活着就是一个从糊涂到明白的过程,明白自己心里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是不想要的都一清二楚,很多东西你学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想让别人难堪,是想给别人一个机会,也不想给自己添堵,不再缠着往事不肯走,也不再赖着曾经不放手,所有的一切都会过去,学会接纳现在的自己。人需要磨练也需要苦熬,明白吃苦只是一个阶段,是想要获得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懂得了好多东西是急不来的,只能一步一步来,我要做的就是练好基本功,到时自然会水到渠成。
第三篇:高考作文:怎一个“秀”字了得[范文]
高考作文:怎一个“秀”字了得
合肥市庐东学校
叶维取
每年6月份的高中考之后,一篇小小的作文,牵动着整个社会十几亿人的神经,这恐怕也是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绝无仅有的事情了。
作文历来在高中考中以所谓大题而引人瞩目,由于占分比重大(一般为60分),对考试结果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每当高中考之后,必成广泛议论的话题,举县举市,基至举省举国予以关注,特别是家有考生的父母家长更为关注。更有好事者在高中考阅卷结束后还要弄出所谓满分作文或零分作文来给难分高下的争论添柴加火,推波助澜。虽然用满分或零分的极端小概率事件来为各自的立场作证,但都不足以服众,也更难以和无助于改变作文不争气的客观事实。还有一些作家和写作爱好者也纷纷写出同题作文,前来参与助兴;各路媒体也不甘落后,邀请名家名师点评作文,更是各说各理,精彩纷呈。
每年高考之后,有人因作文得高分而跃登龙门,甚至一夜成名,但更多的人因作文偏题、跑题而痛失高分,从而与重点名校失之交臂,扼腕长叹,直至抱憾终身。真乃成亦作文,败亦作文!就这样,小小的一篇作文,承载着国人太多的喜怒哀乐与人生沉浮,牵动着社会和老百姓太多的敏感神经。
那么,这样天字号的第一件大事,其真实状况到底如何呢?一位网友是这样调侃的:出卷的老师秀一下,做题的学生赌一回,改卷的老师胡一次。说的虽然有些偏激,但细细想来却也不无道理。先来看出题。每年高中考的作文出题,一是为了防止猜题押题,二是为了显示独具匠心的创新,都要让出题者绞尽脑汁,煞费苦心,语不惊人死不休,题不惊世誓不休,于是各种出题秀便粉墨登场了。
有“文学秀”。如2005年高考辽宁卷题目:《今年花胜去年红》;2006年高考上海卷题目:《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年高考辽宁作文题目:《肩膀》;2007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以“季节”为题写一篇作文、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提蓝春光看妈妈》、湖南省高考作文题:结合自己生活实际,以“诗意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2008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还有今年的浙江卷《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江西卷:《你拥有什么》等等,文学味太浓,文艺腔太重,一个个的,似乎不把咱中国所有的孩子都整成空头文学家决不善罢甘休!
有“哲学秀”。如20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吴兴杂诗(清)阮元: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还有就是“辩证法”扎堆现象。如2010年北京卷: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有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今年虽然有所收敛,但《科技的利与弊》、《想着拥有还是想着没有》等辩证题目仍然不少。似乎我们中国孩子都是天生的辩证法家、哲学家,可正是这些“辩证法”问题、哲学问题把中国的孩子坑苦了、毁掉了。
也有“生活秀”。如2008年重庆命题作文:《生活在自然中》;2009年安徽语文卷作文题:《生活给我智慧》; 广东省2009年高考作文题:《谈“常识”》;湖南省2009年高考作文题:《踮起脚尖„„》;四川省语文卷作文题:《熟悉》;2010年天津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又都生活在世界之中。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江苏卷: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密切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生活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湖南卷:请以“早”为题目,写一篇不少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今年安徽卷:《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这些题目,貌似与生活密切相关,但学生真要写起来又有“狗咬刺猬无处下口”的无力感和“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无奈感。
还有“深沉秀”,即出题者故作深沉。如2010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几何学上的点只有位置而没有长度,没有宽度,没有高度,正是那无数个点构成了无数条线、无数个面、无数个立体„„要求:①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今年福建卷:根据冯骥才的一段话:“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天津卷:材料作文:两条鱼在河里游泳,老鱼问小鱼:河里的水质如何?小鱼说:我不知道水质是清澈还是浑浊,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小事情体现大道理。根据你对这段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800字以上。你让我们这些既没有受过严格逻辑思维训练,又没有太多生活常识和人生经验而平时只知道拼命做题的孩子如何去面对这些深层次的成人世界甚至是超验世界的问题?
这些无法自由发挥的作秀题,出题秀们似乎还要把荒诞的黑色幽默发挥到极致,每个题目后面几乎都有一段众口一词的提示:“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具有反讽意味的是,这种貌似微言大义,可以自由发挥,其实没有限制的不确定性是写作的大敌,不仅让人无所适从,还成了写作者最大的思维束缚和心理障碍;而欧美国家的写作训练目标明确,要求具体,看似规定较多,范围狭窄,但写起来自由发挥的余地更大,更无顾忌。这就是一种悖论:貌似自由的却最不自由,貌似不自由的却最自由。
总之,这些作秀的高考作文题,空得不能再空,虚得不能再虚,悬得不能再悬,飘得不能再飘,可以用四个词语加以概括:空洞无物,故弄玄虚,不知所云,让人脑残。难怪有网友这样告诫自己的孩子:“只要是书你就得看,而且多看,你现在才小学二年级,到你考大学时,就怕题目古怪得字都不认识了„„” 再来看做题。面对这些貌似自由而又最不自由的作文题,做题的学生又是怎样应对的呢?就是一个“赌”字,是死是活,赌一把结束,谁都对最后的结果没有把握。就以今年安徽卷《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为例。先赌立意:有学生从要关注细节的角度立意,有学生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立意,还有学生从关心他人和社会责任心的角度来立意,也有学生从要立即行动的角度立意,更有学生从要提倡文明礼貌用语角度立意,因为题目中有一个“请”字,当然还有更多的学生拿到题目后立马傻眼了,不知所云,脑袋变成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从何说起和写起,更遑论立意了。因为他们有的从来就没见过或者没有注意过梯子,压根儿就没有梯子的概念,你叫他如何去写?或者有人对梯子是横着放好还是竖着放好本身就存有疑惑,因为他们家的梯子从来都是竖着放的,不占空间。所以这是一只令人怀疑的梯子,也是让人纠结的梯子,因此被外界讥评为今年最离谱、最“坑爹”的作文题。表面上看是立意自定,其实是立意已定。比如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你敢写一篇与其相反的竖着放的立意文章吗?立马判你离题,甚至零分。这不是公然扼杀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吗?其立意自定不也完全就是忽悠人的鬼话吗?
立意是关键,如果立意赌输了,就将满盘皆输。那么立意正确之后又将会怎样呢?就一定能够写出一篇好文章吗?也未必是。因为以我们现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人生体验,他是肯定无法进一步论述这样一个问题的,所以都是说一些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正确废话,毫无价值和新意可言,你要考察他们什么能力?你能考察他们什么能力? 最后再来看改题情况。以前也曾听说高中考评阅一篇作文平均也就几十秒的时间,我还半信半疑。直到今天看了新华网转载的青岛《半岛都市报》今年6月15日的报道:“探访高考阅卷现场:评阅一篇作文最快40秒”,我才信以为真。按照平均一分钟 600字的阅读速度,一篇800字的作文还没有读完,就已经评出分数了,这怎一个“胡”字了得,简直就是“草菅人命”呢!你让广大久等久盼、辛辛苦苦十二载的考生情何以堪?面对如此神速的阅卷,如何能保证作文的阅卷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最多是看一下开头结尾,再看一下字迹是否工整,就判出分数了,这跟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有什么区别?
鉴于如此不堪而又涉及千家万户和数以千万计莘莘学子前途命运的作文现状,我曾大声疾呼要取消作文和作文教学。有人因此讥讽说是因为我不会教作文才想出这样的馊主意。如果仅仅是针对我个人,也许我能承认:是的,可能真的是因为我的能力和水平问题,而不会教作文。但面对目前作文教学及高中考作文的普遍惨状,说大部分语文老师都不会教作文我是绝对不能认同的。即便如此,作文教学更应该反思:确实已到寿终正寝的时候了。试问:一个让绝大多数学生和语文老师都成为失败者的教学活动,还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吗?我们还要继续陪着少数所谓会教的老师一起玩、一起练下去吗?这个代价也未免太大了吧?
不是会不会教的问题,而是作文自身的问题。要像废除八股考试一样废除作文这种陈腐的教学模式和考试内容。有人会说这太困难了!但困难再大,难道我们还不如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吗?清政府不就是在1905年果断废除延续14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和有着700年历史的八股文了吗?天不也没有塌下来吗?
也许这正是语文教学乃至整个中国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和义无反顾的精神,闯出一条教育改革的新路子,迎来教育发展的新局面,让我们拭目以待并为此而不懈地努力和大声地呐喊吧!
第四篇:教师:怎一个“苦”字了得
教师:怎一个“苦”字了得
教师问题,历来是教育最沉重的话题之一。考察目前教育一线教师的生存状态,远非一个“苦”字所能含盖。改革开放20年,应该说,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社会地位,在政治和经济两个层面已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但作为一种职业,教师无疑仍是人群中最辛苦、最小心、最无奈的一族。许多行业的苦楚说得出,教师的心酸似乎永远也说不清;许多人的茧壳挣得脱,教师的宿命始终打不破。几年前,学生们唱道:“起的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迟的人,是我;最痛苦最无奈得人,是我!是我!还是我!!”他们忽略了:在寒冬的熹微晨光中,除了学生和生意人,还有背着孩子匆匆行走的教师;夜深人静后,坚守在校园孤灯下的,除了永远也做不完作业的学生,还有他们不讨好的老师。老诗人藏克家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他把头沉重地垂下”,这里的本体意像“马”,是旧时代农民的象征,但从现状看,更像应试体制下教师的写照。
素质教育背景下,如果说学生的苦恼正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的理解,时下教师“逆天行事”,加班加点搞补课,没日没夜;大考小考逼成才,分分上紧,这让教师自己也理解不了自己。勿庸置疑,当前学生许多无谓的“苦难”,确是许多一线老师一手造成的。部分老师确实热衷于、擅长于搞应试教育,并且为此自鸣得意。事实上,更多教师内心的矛盾和痛楚在于:明知付出毫无意义,太不值得,却又变本加厉,辣手摧花。在体制和环境对良知的挑战中,教师是卑微者、懦弱者。对此,我常常半夜醒来,无法原谅自己的骑墙和摇摆:当自己在论文中或论坛里,尽情挥洒自己对新世纪教育美好的憧憬和向往时,我是清楚的知道,学生正在痛苦的泥沼中挣扎;当我努力作为先进文化的忠实代表,热切地向学生传播崭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时,我是清醒的知道,将这些孩子送进大学才是我们当前教学根本的、唯一的目标,才“代表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的课改方案早已出台,面对传统教学观念下教学实践的顽固延续,形式主义的作秀不断上演,我也是听之任之的“沉默的绝大多数”中痛苦的一员。实话实说,找不到职业尊严感的苦闷,依然笼罩着中国教师的天空,目前还在窒息着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学教师日渐稀薄的理想和激情。
简单、粗暴、以职业心代替事业心、缺乏工作的主动性,这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群体常见的批评。大家是否想过,潜隐在这种被动、消极后面的是什么?是教师职业主体性的严重失落。此处,笔者无意于深究制度的僵化和朝三暮四功利性的所谓“改革”,对中国教育和教师造成的硬伤到底有多深,可以确信的是,没一种职业能够超过教师这种职业给现代人带来的诸多复杂和彷徨。“在理想主义时代,我骄傲着能够拥有的精神,我们也渴望着没能拥有的物质。而在实利主义时代我们得到了很想得到的东西,但必须失去不想失去的东西。”(邹平《唱一曲陨落的挽歌》)功利主义的暖风吹散了无言的大爱,留下的仅是七月流火中可悲的祭奠;技术主义的灰尘,模糊了良知的眼眸,留下的是作为普通众生的蝇营狗苟。这是一群逐渐失落了内在生命价值的孤独者。遗憾更在于,承受这种失落的原是一大批不想失去精神依托的奋斗者。这或许就是种种教育理论沸沸扬扬粉墨登场,而一线教师们却冷眼观潮、响应微弱的内在原因。有人说,现在做教师是最容易成功的,因为大多数教师长期习惯照本宣科,已经失去了创新和发展的能力。这话是有道理的。
新世纪的曙光如期而至,但人类文明的进程并没有随时光的自然更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突出的惊喜。挑战在继续,且越来越残酷。每一个深入接触过教育一线的人都能看得出,眼下折腾着广大教师的除了辛苦、内心的矛盾、苦闷和彷徨外,更大的压力还来自于内心深处对自己无法适应新形势的恐惧和无措。终身学习的时代不可抗拒地来到,新课程计划的执行势在必然,随着教师职业要求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社会人流涌入教师队伍,职业竞争带来的恐慌,现实而又迫切,成为许多人的心理暗疾。2000多年前,先哲孔子曾以“汇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乐乎”自勉!平心而论,不谈传统文化中师道尊严曾给我们带来的虚幻的荣耀;薪火相传做教师,本是一件多么惬意的美事:学生一点就通,举一反三,玲珑剔透,聪明的让人感动。领略他们的聪明,就像是领略美丽动人的风景,赏心悦目!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朝夕相处,日久见情,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愫萦绕心头,总能时常感受到一种温柔而持久的光泽,纾解自私、淡化不平;尘俗又如周身不息运行的血脉。多少先贤甘于平淡却难舍其雅,多少同行执着清贫而矢志不移!曾几何时,古风不再。当我们慨然于师道的陨没和队伍里部分败类的沦落,何尝想到会有一天,育人者不自育,受教育者竟视育人者为仇寇。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哀!谁正视它,谁的内心就会被击中。
身为教师,我曾庆幸自己是个城里的教师:长期的职业化劳作,除了勉强能够立于三尺讲台,其实身无长物,却拿着相对于周围普通劳动者和乡下那些常常难以领全工资的同仁们望尘莫及的薪水;身为今日教育大潮之一滴,我有点愧于自己随波逐流、自甘平庸,找不到身为人师内在的生命美丽……无边的恐惧和彷徨中,“谁将终夜常开眼”,不断进行深刻的反省和生命的拷问——无忍则无济,有爱即有忧“,请问:
你还有忧吗?如果有,你忧的到底又是什么呢?!
第五篇:会计职称:学习怎一个坚持了得
2014年中级会计师课件
会计职称:学习怎一个坚持了得
中华会计网校学员 wutongshu2006
自昨天考完最后一门后,回到家就马不停蹄的热饭,吃饭,然后带孩子买换季的衣服,鞋子,给孩子洗澡,还有一大堆脏衣服,接着做晚饭,给孩子辅导功课,晚上11点躺在床上,竟然还没来得及回想考试的过程就昏睡过去。今天上午收拾完家务后,想起来要对一下答案,也让自己心里有个底。结果是三门都应该在80分左右。我对自己还是有比较客观的认识的。想值得一提的是:前天两门考完后听说答题必须要用0.5-0.7mm的笔芯答题,我一直用的是0.38的笔芯,后来经济法改过来了。虽然考完我就知道自己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但一听说这个消息,心里很是惴惴的。不死心,又到网校求助于答疑老师。我想以前大概没有人会问网校老师这个问题吧。很快,不到半个小时,老师就回复了。告诉我以前没有听说因为笔芯而影响考试得分的记录。心里顿觉得安慰不少。
说起考中级职称。还真是有一些曲折过程。已经年届四十的我在当了7,8年的家庭主妇之后居然又拿起书本,走上了考场,还无知者无畏的一口气报考了中级的三门课程。现在回想过去这一年来的生活,工作中经历种种,心底不感慨是假的!
原本以为为了孩子的教育,为了家庭的和睦,辞职做起了家庭主妇之后就与职业,工作无缘了,这也可能是大多知识女性已婚后的悲哀!家庭与事业两难兼顾!原本以为自己的付出能换来家人的理解与尊重,但生活是可以无常的,亲人是可以无情的!一切的美好愿望从去年两年前的某一天早晨被打破了,并且永远不可能在实现了。经历了家庭变故,亲人的背叛与无情,终于要清醒的看清这个世界,面对曾经疑惑而躲避的真相!烦心的事情谁都有,这个社会信息太发达,已经到了人们见怪不怪的地步!为了以后有尊严的生活,我将要对以后自己的人生以及孩子们的人生要重新规划,重新开始生活!说了这么多个人的感慨之后还是要言归正传吧!
还是因为2012年6月份辞职后(前年家庭变故以后我迅速先找了一份工作上班了,后因为与公司主管意见不合,受到不公平待遇后辞职),我一直在思考以后的人生我将如何规划。98年大学毕业后做过销售,也干过财务,虽然是会计专业,但除了有个会计证和实际操作经验外没有参加过任何职称考试,没有任何一张会计专业的证书。这对于已经40岁的我来说,真的很尴尬。于是计划准备考中级,但2012年的中级是赶不上了,已经错过报名日期,那就准备2013年的中级吧,对于这次考试只是听说很难,不好考,自己也多年没有摸过书本了。心还是虚的。听说了中华会计网校后,2012年7月10号试听了两节课后就决定购买的两年连报的课程。天气炎热,我先从最难的会计开始听课,当晕晕乎乎听到长期股权投资的时候,学习那个痛苦啊简直苦不堪言,后来又断断续续听了财务管理后发现自己已经是出现了知识的断层,理解教材和老师的讲课简直就像没学过会计一样。因为我是98年毕业的,后来有了孩子后从04年一直到11年都没有出来工作。会计制度的改革,像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股份支付对我来说就像是天书。我简直是弱爆了!
三门课的基础班我听了两遍,尤其是长期股权投资和财务报告反反复复听了一个星期,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始终是前面听完后面忘,每听完一章就做应试指南里的习题和网校的练习题,每每结果也仅仅65分左右,可是过两天再做这些题目,就好像没做过一样,第一次做正确的到第二遍居然是错误的,好像没学过一样。我简直怀疑我的智力和记忆力,究竟能否有能力通过考试。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大约两个月(第一遍基础班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我可是全职备考啊。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11点以后睡觉,除了三顿饭和中午1个小时的午休,其余时间全部用来学习,可以说每天学习时间在8小时左右)。到第二遍基础班时,才感觉又上了一层的感觉。就这样一直到10月底第二轮基础班结束才渐入佳境。模拟题的测试大概在70分左右。而且时间还很紧张。可能是以前当学生养成了一些好习惯。每做完一次习题我都会给自己评分,以提醒自己现在是在学习的什么阶段。因为2012年中级会计考试延期。所以知道2013年也可能是10月底考试。所以心想:一年的时间只过中级是不是太过闲散了呢,于是在网校的论坛上浏览其他考试信息,终于不知天高地厚的又购买了注册税务师的五门课程。暂停了中级会计的学习。开始全力冲刺注税考试。好在功夫没有白费,13年全科通过,另当别论。6月23号在太原考完试连夜火车赶回家稍事休息。6月25日赶紧进入2013年的网校基础班的学习。
不得不说年龄真是不饶人,记忆力确实下降,再加上有家,有孩子的学友们都能体会的各种困扰,到13年6月底重新开始中级的学习时,真心觉得12年3个月的学习尤其是《财务管理》好像全都还给老师了。虽然心里暗暗着急,但是又转念一想:我好歹也算是已经学过了,再学习应该要轻松一点,不像第一次听觉得网校的老师每一句话我都要琢磨半天,而且我第一遍听课时原速度,老师本来讲的很慢,我居然时不时的还要倒回去再听一遍甚至两遍,三遍。但是在13年6月份学习时我已调到1.5被速甚至1.8倍速听课,现在回想起来:不免觉得网校学习实在是再合适不过我了。因为我能够有时间有耐心一遍遍听课,做题,关键也通过学习注税的课程,也不断提高了我的知识结构,也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每当我到了学习效率的低谷期,我就到论坛里面浏览一些学友们考生故事给自己加油充电。比我条件不好的大有人在,比我碰到的困难多的多的大有人在,比我年龄大的大有人在,每当看完别人的奋斗史,我又激情满满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说句题外话:注册税务师的考试中的财务与会计除了合并报表不考,财务管理很简单,会计考得比中级要难一些。注税考试题量大,难度高,尤其是今年的会计计算量实在太大了,我也是刚及格险过,本来我觉得自己平时模拟要比考试时的成绩要好得多。而注税里的《税收相关法律》也比中级难。所以再考中级时,我的重点在财务管理、会计。而将经济法放在最末的位置。中级里的经济法除了第三章的外商投资企业,还有今年新增的第四章《金融法律制度》,第八章《税收相关法律制度》我没学过,其他都是在注税的课程中学过的,而且我自己制定了一个学习进度表:7月份完成基础班的学习,同时每学完一章完成网校出的《应试指南》里的习题。然后8月份进入习题期,9月份进入机考模拟试题库的大量练习,三门每天一套模拟题。说来惭愧,我一直以为今年中级是机考。就按机考要求自己,买了网校的机考模拟题库。结果今年是最后一年纸笔考试。10月份依然机考模拟练习但重点是曾经做的不好的模拟考卷从头再做一遍,(因为机考模拟库是随机出题像真的考试一样),直至10月20日止又回归教材,每天反复做以前的错题,并对照教材加深理解。
我并没有选择跟进网校的习题班,只是难点章节会选择习题班听几节课,因为我认为自
己理解没问题,就是欠缺大量练习。这也是前辈们的普遍观点。又将《应试指南》的习题做了一遍,包括后面的模拟试题。说起来网校的《应试指南》出的真的很好,我注税就靠教材和《应试指南》通过了考试,所以中级依然如法炮制。我觉得网校的《应试指南》比真题考试要难一些。但是如果做《应试指南》的题没有什么大问题,我相信自己能通过考试的。
还有大家普遍反映的题做不完,我觉得也是因为自己知识点不熟悉,练习少造成解题速度慢的。注税的每门90道题,我没有不做完的。因为我做的是机考模拟题,每门课至少做了30套模拟题,所以即使到考场得知是纸笔考试,我也不担心,我觉得机考的练习让我阅读速度加快,对题目记忆力提升了。所以也还算是一件有帮助的事情。这一次中级也不例外。会计提前50分钟做完(今年会计简单,没有合并报表),财务管理提前20分钟做完(财管今年有点偏,有点难,但也在我的复习范围之内),经济法最简单也是提前40分钟做完。所以有时间检查。我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老爱犯粗心的毛病,比如说计算容易出错,看题不够仔细等等。尽管如此,在三门考完后没想到网校那么快就出答案了,本来我最不喜欢对答案,但因为自己知道通过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所以在星期一也对了一下答案,还是发现自己犯了一些低级错误,这对自己也是一种提醒,下次不能再犯了。评完分每门都在80分左右。离自己原来的期望值(习惯了财务管理的用辞)还是很低,后来又听了达江老师的考试点评,说评卷老师还是很人性化的(郭建华老师说评卷老师比较严格),我心底里有暗暗期许也许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呢?那就等时间来证明自己的判断吧!
尽管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按照如计划般的执行,因为9月份给孩子转学,办手续还有其他变故耽误了半个月,但只要我呆在家里,就抓紧时间学习,看书也罢,做题也罢,睡觉前必须是看书看累了才能入睡。说来可能有人不信,我经常做梦都在背书或答题。我的孩子们都知道我要备考,也为了孩子们的学习,家里电视报停,除了必要的采买事项,一概不出门,朋友们知道我备考,一般不来串门,网上也不聊天,只是隔一段时间会问候我一下。另外我的朋友还是我的邻居,经常帮我打印课程讲义,帮我报名缴费,考前一个月帮我接送小孩上下学,给我送来好吃的,还有她们热情的鼓励。所以我要真诚的感谢她们的帮助。另外网校的老师在我眼里个个都是最棒的!中级会计基础班还是选择徐经长老师的课,徐老师讲课细致,逻辑严密,并经常阐述会计原理背后的故事,让人能更深入的理解知识点,习题班自然是郭建华老师,想学生所想,经常提示学生们容易犯的错误如何去克服,教会正确的学习方法。财务管理还是选的陈华亭老师的课。听他的课公式记得牢,枯燥的知识点也很快就融会贯通。注税选的赵俊峰老师在中级里是讲习题班课,所以基础班选了苏苏老师。我也是看了很多前辈的感谢才选择的这位年轻的老师。我是理科生,最怕背法条,但是苏苏老师的讲义很全面,讲课很精致,并且每讲完一节就会总结一遍,前后连通,所以只是在不断的重复中逐渐变成了记忆。所以我要感谢网校的老师们和我的朋友们以及我的孩子们的理解和支持。希望一点小的心得体会能够让网校的学友们以帮助。接下来我将继续注会考试的旅程,希望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