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工作怎一个细字了得
说事拉理
班主任工作怎一个细字了得
徐治群
在生活中,我们同事之间都经常互相鼓励,干了十多年工作,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多少嘛还是一个主任级别,况且,这个官儿还不小,手下管着六七十号人呢!也可以说得上是“大权在握”。这个主任就是我们最基层的领导——班主任!我想在坐的同行主任们都应该很自豪,因为你就是独霸一方的首领。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宋国有一族人善于制造一种药,这种药冬天擦在皮肤上,可使皮肤不干裂,不生冻疮。这一族人靠这个秘方,世世代代做漂染布絮的生意,日子倒也过得充足殷实。
后来有个买布的商人知道了此事,就出重金买下了这个秘方。
当时吴越两国是世仇,不断交兵打仗。这个商人便将秘方献给吴王夫差,并说明在军事上的用途。夫差得此秘方大喜,便在冬天发动水战。吴国士兵都涂了药粉,不生冻疮,战斗力极强,而越国士兵仓促应战,加上大部分都患了冻疮,苦不堪言,大败而归。吴王重赏进献秘方的商人一块土地,这个商人从此过上了令人艳羡的大富大贵的生活,再也不用去经商了。
吴王靠细节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我们班主任工作何尝不是如此呢?由于在主任岗位上的长期锻炼,我归纳起来,离不开一个字——细。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班主任工作必须细致入微。
凡是当班主任的老师,若说起对班级工作的印象,恐怕最深的就是一个忙字!从早晨到晚上,从课上到课下,从学习到生活,从成绩到交往,没有老师不管的。有人说班主任就象一个保姆,学生的大小事都得管,比喻的很形象,而面对繁杂的事物,又不能大而化之,马马虎虎。
我记得开学第二周的一天,一个叫贾依凡的孩子闹了个笑话。把裤子穿反了。和孩子们一起做完室内操,正准备休息一下,在过道里听见两个孩子在窃窃私语:“贾依凡的裤子穿反了。”贾依凡是一个很特别的男孩子,有点女生女气,由于这个原因,总认为别人都不喜欢他,如果看到别人议论,就认为是在说自己的坏话。然后就会愤怒、伤心。鉴于此,我立刻意识到,如果有一个人笑话他,那将引起很多人得笑声,那对他来说将是很大的打击。于是我迅速返回教室,正巧看到他和一个孩子怒目而视,咬牙切齿地盯着对方。
我赶紧将这两个孩子悄悄带到办公室,叮嘱教室里的人不要乱说,以免闹得沸沸扬扬。一问,原来笑他的孩子是告诉他裤子穿反了,想叫他去厕所换回来,可他又忍不住要笑,所以贾一凡看到他笑就气得暴跳。我告诉他,其实他也是一片好心,可能是方法不太恰当。象这种事情,悄悄地解决会更好。这个孩子主动给贾依凡道歉,将贾依凡的心火去掉了,他当然就平静了下来。趁机让他悄悄地在办公室里
将裤子的前后两面穿回正确的位置。孩子回去做自己的事情了,同学们也不再议论这件事,大家的爱心给了这个独特的孩子一方净土。
事情虽然很小,但却是我们班主任繁杂工作的缩影。有人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就在重复着这些简单而又平凡的小事。
我一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常常结合语文作业塑造学生的大爱之心。三月八日,我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特殊的生活作业:我为妈妈唱赞歌。夸一夸自己的妈妈。借此尊重母亲,爱戴母亲。
第二天,我惊喜地发现高瞻仲宇的妈妈竟然在家校联系本上写了这样一段话:“儿子今天回家后,他自己编写了一首赞美妈妈的诗,妈妈好感动,愿这份亲情永远留在心里。同时,也非常感谢老师的辛勤教育与培养。”我赶紧翻出孩子交来的作业本,只见上面写着:“
妈妈干活真是累,上街逛街没机会。每天给我做早点,晚上睡觉快十点。轻悠悠,暖悠悠,我牵着妈妈的手。妈妈虽然很唠叨,但把人间事记牢。妈妈干活真疲劳,年纪小小快衰老。轻悠悠,暖悠悠,妈妈爱我在心头。”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激起了阵阵暖流。这是孩子写的原文,我未做任何改动。虽然其中也有不恰当的地方,但这稚嫩的言语是一个四年级10岁小男孩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面对如此可爱的孩子、如此感动的家长,我为自己做的这样一件小事竟然有如此大的影响而感到欣喜万分。家长的信任与赞许无疑是对我们的最高褒奖。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难以成江河。管理班级必须从小处抓起。用你的细心,去管理好细节。细心就是用心细密,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防微杜渐,迅速地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而细节是一种创造,细节是一种功力,细节表现修养,细节体现艺术,细节凝结效率,细节产生效益。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的实质是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我们都在日常工作中处处留心,做着有心人。我知道我们学校的每一位班主任都有着十八般武艺,我无异是在班门弄斧,但生活离不开交流,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勉:因为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一如既往,用细心管理细节,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做好天底下最小的主任!
第二篇:教师,怎一个教字了得!
教师,怎一个教字了得!
**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 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一、引导阅读,唤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三、自己评改,提高能力
教师,怎一个教字了得!
第 1 页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赏识成功,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怎一个教字了得!
第 2 页
第三篇:评职称,怎一个累字了得!
评职称,怎一个累字了得!
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审开始了。山东青岛今年要求严查违规违纪行为——参评人员作假三年内禁评,抄袭论文从重处理。
为了评职称,有人四处拉关系托人情,有人憋着不评,却无法得到公平待遇。近日,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医生、学者等入列最受职称评审之“累”的职业。学历、外语、计算机、论文„„“职称壁垒”如何一个个突破?
老师评职称拉学生“赞助”
小q(文员)
在提交申报副教授职称材料后的第7天,“海龟”涂博士从浙大综合楼顶楼纵身一跃,留下了尚无工作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3岁小儿,留下了厚厚6页遗书和一句“国内学术圈残酷、无信、无情”,也留下了一地的惊叹号。这位一直是同龄人中佼佼者、被作为浙大“1311计划”引进的涂博士,之所以走上绝路,固然有其心理脆弱的因素,评选职称中的黑幕却是直接导火索。
这当然是十分极端的事例,身边怀才不遇的实例却俯拾皆是。我十分尊敬的一位师长,人品众口皆碑,发表文章无数,早已是作协会员,却因为自知英语考不出,早已放弃了对中级以上职称的追求,做好以初级职称、“助理”级别干到退休的准备了。即使有些前辈侥幸跨过英语、计算机的门槛,也因为岗位冷僻、名气不响、职位不高、关系不硬等种种原因评不上较高职称,让人惋惜。【中国论文榜】——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其中一位老师,不久前终于拿到了副高职称。喜讯传来,祝贺者有之,邀功者亦有之——好几个“热心人”或“路道粗者”,主动前来,自称帮他在某位甚至某几位评委面前递了话。冷眼旁观,为老师高兴的同时,不禁暗自担心起来:“到了我要评职称的时候,莫非也得靠这几位帮忙?”
评职称有很多讲究,论文和荣誉证书也是其中之一。在论坛上看到有人抱怨,他所在的学校中,有些能力平平的人能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速成为本科毕业生,或者只要交钱,就能评上一些不太权威却硬碰硬是“国家级”的奖项。最夸张的是,还能靠着打好招呼的便利,用假证蒙混过关,评上副高、高级职称。
发表论文,更是水分极大。前不久,为了帮家人混个在职研究生的文凭,四处托人,终于花了1500元在某核心期刊上露了个脸。原本一直以为,以我们这种半吊子水平,发论文很困难。没想到,即将研三毕业的实习生却用一番话,全面推翻我的井底之见——
一来,花钱买版面根本无需介绍,只要在网上海投一圈,坐等杂志编辑主动联系即可。至于价钱,也有行规,一般一个页码3000-4000字,“全国统一零售价”1000元。
其次,再牛的人,几乎也没有不花钱的。比如他的老师接到某杂志编辑的电话,对方先
大度地说:“你是老师,我们就不收钱了”,这位老师还没来得及窃喜,对方又跟上一句:“不过希望你包销100本全年杂志。”于是,几天之后,老师便握着一沓收据走进课堂,冠冕堂皇地对大家说:“同学们,学这门课一定要博览群书,了解最新研究动向。我推荐大家一定要看看这本杂志!”学生们岂能不明白其中奥妙,只能乖乖掏钱。于是乎,老师首战告捷,顺利完成一半任务,接下来只要再到其他班级里如法炮制即可。
如此说来,这位老师将来倘若在职称上更上一层楼,其中还有学生们倾情赞助的贡献呢。
逼出来的高级教师
李新(语文老师)
我本来想,自己这辈子与“高级教师”无缘了,那就顺其自然吧。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消极想法,不是我的业务能力不强,也不是论文写不出,就是对于一些人来说很难的计算机,我也勉强通过。主要是英语成了我最大的坎。
我英语的底子差,小学、初中、高中,都没有正儿八经地学过英语。上大学期间学了两年英语,从此就与此拜拜了。参加工作后就再也没摸过,就原来那点底子,也早忘得一干二净了。现在职称评定规定考英语,我如何能通过?
我试着考了两次,结果两次都只考了三四十分。关心我的领导说:“你先把材料报上去,看能不能破格。”结果材料准备好了,人家上面根本不收。一纸规定,似乎永远把我挡在“高级教师”门外了。
我曾经不服,在报刊上撰文说,职称最主要是对一个人业务能力的肯定,一个人英语不好,就能证明他的业务能力差吗?这是哪一家的王法?再说,有些人英语水平比较高(对非英语老师而言),就一定能证明他的业务能力强吗?牢骚归牢骚,但不服不行,那冷冰冰的规定,就如同铜墙铁壁,谁也撼动不了它。
于是,每年到了该申报高级职称的“季节”,看着一个个比我年轻的同事把材料报上去,而且他们一般都顺利通过了,我只能像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说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可不行啊,媒体发表我文章的时候,多次称我是“高级教师”,引起很多人误解。我忙找媒体,解释说我不是高级教师。他们很惊讶:像你这样的老师,会不是高级教师?解释也没用,下次发表我文章的时候,他们仍然我行我素,把“高级教师”直接给我封上去。我想,那就甭解释了,弄个货真价实的“高级教师”,向读者交代吧。
于是我决定:学英语!
我报了一个班,利用晚上和双休日的时间去学英语。在格致中学的大礼堂里,我和许多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行业的人成为同学。我们刻苦地背着一个个单词,做着一套套模拟试卷。经历了多少苦风寒雨,我们硬是一节课不落。终于,我在2005年4月份参加了全国职称英语考试。哈哈,过关了。
英语通过了,接着另外一个问题来了,我3年前通过的职称计算机考试过期了,只好重考,好在还是顺利通过了。这一年,我顺利被评上了高级教师。
无“硬件”约束更不公平
桂子(办公室主任)
常听人们抱怨参评职称的苦恼,有埋怨外语挡道的,有觉得论文是走形式的,还有讨厌计算机考试的,都希望评职称能以实际能力为准,能清除这些卡人的条条框框。
其实,大家想得有点天真。殊不知,要是真正把这些硬条件都取消了,普通专业技术人员很可能就真评不上了——正因为有这些实打实的硬条件卡着,职称才有一定的公平性,基层的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凭资历和本事,像考状元一样,一步一步地攀登到顶峰。
我们单位5个带“总”的领导,只有2人拿下了高级职称,另外3个都过不了关——不是别的,就是被这些硬件卡住了:有的是因为从事本专业的年限不够,有的是没有科技成果,有的是没有获奖作品,加不了分,同等条件下若是硬件条件不够,就上不了这个档。即便是一把手,也没有“变通”的办法。
但是,如果这些硬条件全取消了,那还真要乱了套。别说头儿可以名正言顺地轻松评上,就是领导们的仨亲俩好恐怕都落不了空。因为,在现阶段,有些事大家心里都明白。
我觉得,考职称资格千万别打做假的谱儿,而且,硬条件卡着,也很难做假。一般企业,初级职称本单位虽有审核权,但没有批准权。到中级职称,上级单位要一份材料一份材料地审核原件,然后继续向上报批。高级职称资格,单位和上级单位都无权掺和,要按硬条件,由相关部门统一审核资格。
最好的办法,是先下手为强,提前做准备。先熟悉考职称资格的条件,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差距?学历不够的,赶快到教育部承认的院校续本;业绩不够的,尽量争取在一定时间内,挤进科研小组,排不了第一、第二,排第三第四也管用。高级职称,获奖作品、发表作品都能加分,应该根据专业情况,提前做这方面的积累。
另外,想取得职称,就必须过外语关。岁数大的也不要放弃努力,能学到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说句不好听的话,即使指望破格,也得八九不离十。根据我平时的观察,凡是有心人,都悄悄地把这些功课做在前头,从不临阵磨枪。有些人平常不把这当回事,看见人家申报,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想走捷径,想造假,最后未必如愿。
为了每月多拿几百元
陆燕萍(人力资源)
妈妈在2005年拿到高级农技师职称。她评高级职称,就是为了退休后可以多拿这几百元钱。说起来还真让人觉得心酸。
父母这代人,老实安分,在一家单位工作基本上是“终身制”,哪像我们年轻人,几年内要换好几家单位。妈妈所在单位是事业单位,女性要55岁退休。一般在临近退休前,还要干一件大事,就是评好高级职称。因为这“评”与“不评”,退休后每月要差几百元。
2003年,政策上说女性到50岁退养。妈妈一算,过3年就轮到自己了。可是高级职称还没有评,于是妈妈马上申请评高级职称,这一评,就是3年。
评定职称要求越来越高,硬件条件越来越严,学历、外语、计算机、论文„„样样都不能少。别的倒不怕,学历是有的,大专;工作经验,超过25年;论文,在报纸上也发表了不少。怕的是外语、计算机。
妈妈小时候没有受过什么像样的教育,1976年,生产队有保送读农校机会。乡下人、种地人,不就是和庄稼打交道吗?20岁的妈妈选择了这条道路,农中毕业后,被分配到镇农科站工作,这一干就是几十年。工作几年后,妈妈评上初级农技师。再后来,为了评中级农技师,妈妈又开始读夜大,很辛苦。那时我还小,不懂事,听说总是撕坏妈妈的书。妈妈这一读就是5年,大专毕业后,顺利评到中级职称。
对于妈妈这样一个人,外语只会写ABC,电脑是“脑盲”,怎么过关?
为了评这职称,妈妈可谓费尽心思。报名读计算机,从最简单的开机和关机开始。老师在上面讲,妈妈像在听天书。起先鼠标也握不住,不要说其他了。那时,我正好怀小孩,帮不上忙。教妈妈的重担,就落在我爱人身上。每天晚上,妈妈不是上辅导班,就是请女婿教电脑。等有点基础了,只能靠硬做“考题”来对付。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妈妈学打字,为到底用拼音还是用五笔,争议许久——拼音,妈妈翘舌音和平舌音分不清、前鼻音和后鼻音分不清;五笔,要背词根,妈妈那记性哪里记得住?最后,妈妈还是坚决学五笔,每天清晨,看着她拿着词根表在背。至于外语吗?还好有规定,只要考20分就算及格,想想也算对他们这些老人很关照了。
前两次,妈妈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是计算机没通过,这在情理之中。第二次是误解造成的。妈妈的单位是工业开发区农委,评审老师一看,工业区明明是搞工业的,怎么会出现农业?等去解释已经晚了。第三次选送单位改成妈妈原先工作的镇农科站,才顺利评上。
这一波三折的评职称之路,对于妈妈来说,走得极为艰难,我真的很佩服妈妈的毅力和勇气。
当初和妈妈在一个单位工作的汤阿姨,因为没有评高级职称,在今年2月份退休时,同样工龄,比有高级职称的人每月整整少了400多元,一年要少5000元左右呢。
第四篇:教师:怎一个“苦”字了得
教师:怎一个“苦”字了得
教师问题,历来是教育最沉重的话题之一。考察目前教育一线教师的生存状态,远非一个“苦”字所能含盖。改革开放20年,应该说,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社会地位,在政治和经济两个层面已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但作为一种职业,教师无疑仍是人群中最辛苦、最小心、最无奈的一族。许多行业的苦楚说得出,教师的心酸似乎永远也说不清;许多人的茧壳挣得脱,教师的宿命始终打不破。几年前,学生们唱道:“起的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迟的人,是我;最痛苦最无奈得人,是我!是我!还是我!!”他们忽略了:在寒冬的熹微晨光中,除了学生和生意人,还有背着孩子匆匆行走的教师;夜深人静后,坚守在校园孤灯下的,除了永远也做不完作业的学生,还有他们不讨好的老师。老诗人藏克家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他把头沉重地垂下”,这里的本体意像“马”,是旧时代农民的象征,但从现状看,更像应试体制下教师的写照。
素质教育背景下,如果说学生的苦恼正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的理解,时下教师“逆天行事”,加班加点搞补课,没日没夜;大考小考逼成才,分分上紧,这让教师自己也理解不了自己。勿庸置疑,当前学生许多无谓的“苦难”,确是许多一线老师一手造成的。部分老师确实热衷于、擅长于搞应试教育,并且为此自鸣得意。事实上,更多教师内心的矛盾和痛楚在于:明知付出毫无意义,太不值得,却又变本加厉,辣手摧花。在体制和环境对良知的挑战中,教师是卑微者、懦弱者。对此,我常常半夜醒来,无法原谅自己的骑墙和摇摆:当自己在论文中或论坛里,尽情挥洒自己对新世纪教育美好的憧憬和向往时,我是清楚的知道,学生正在痛苦的泥沼中挣扎;当我努力作为先进文化的忠实代表,热切地向学生传播崭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时,我是清醒的知道,将这些孩子送进大学才是我们当前教学根本的、唯一的目标,才“代表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的课改方案早已出台,面对传统教学观念下教学实践的顽固延续,形式主义的作秀不断上演,我也是听之任之的“沉默的绝大多数”中痛苦的一员。实话实说,找不到职业尊严感的苦闷,依然笼罩着中国教师的天空,目前还在窒息着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学教师日渐稀薄的理想和激情。
简单、粗暴、以职业心代替事业心、缺乏工作的主动性,这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群体常见的批评。大家是否想过,潜隐在这种被动、消极后面的是什么?是教师职业主体性的严重失落。此处,笔者无意于深究制度的僵化和朝三暮四功利性的所谓“改革”,对中国教育和教师造成的硬伤到底有多深,可以确信的是,没一种职业能够超过教师这种职业给现代人带来的诸多复杂和彷徨。“在理想主义时代,我骄傲着能够拥有的精神,我们也渴望着没能拥有的物质。而在实利主义时代我们得到了很想得到的东西,但必须失去不想失去的东西。”(邹平《唱一曲陨落的挽歌》)功利主义的暖风吹散了无言的大爱,留下的仅是七月流火中可悲的祭奠;技术主义的灰尘,模糊了良知的眼眸,留下的是作为普通众生的蝇营狗苟。这是一群逐渐失落了内在生命价值的孤独者。遗憾更在于,承受这种失落的原是一大批不想失去精神依托的奋斗者。这或许就是种种教育理论沸沸扬扬粉墨登场,而一线教师们却冷眼观潮、响应微弱的内在原因。有人说,现在做教师是最容易成功的,因为大多数教师长期习惯照本宣科,已经失去了创新和发展的能力。这话是有道理的。
新世纪的曙光如期而至,但人类文明的进程并没有随时光的自然更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突出的惊喜。挑战在继续,且越来越残酷。每一个深入接触过教育一线的人都能看得出,眼下折腾着广大教师的除了辛苦、内心的矛盾、苦闷和彷徨外,更大的压力还来自于内心深处对自己无法适应新形势的恐惧和无措。终身学习的时代不可抗拒地来到,新课程计划的执行势在必然,随着教师职业要求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社会人流涌入教师队伍,职业竞争带来的恐慌,现实而又迫切,成为许多人的心理暗疾。2000多年前,先哲孔子曾以“汇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乐乎”自勉!平心而论,不谈传统文化中师道尊严曾给我们带来的虚幻的荣耀;薪火相传做教师,本是一件多么惬意的美事:学生一点就通,举一反三,玲珑剔透,聪明的让人感动。领略他们的聪明,就像是领略美丽动人的风景,赏心悦目!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朝夕相处,日久见情,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愫萦绕心头,总能时常感受到一种温柔而持久的光泽,纾解自私、淡化不平;尘俗又如周身不息运行的血脉。多少先贤甘于平淡却难舍其雅,多少同行执着清贫而矢志不移!曾几何时,古风不再。当我们慨然于师道的陨没和队伍里部分败类的沦落,何尝想到会有一天,育人者不自育,受教育者竟视育人者为仇寇。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哀!谁正视它,谁的内心就会被击中。
身为教师,我曾庆幸自己是个城里的教师:长期的职业化劳作,除了勉强能够立于三尺讲台,其实身无长物,却拿着相对于周围普通劳动者和乡下那些常常难以领全工资的同仁们望尘莫及的薪水;身为今日教育大潮之一滴,我有点愧于自己随波逐流、自甘平庸,找不到身为人师内在的生命美丽……无边的恐惧和彷徨中,“谁将终夜常开眼”,不断进行深刻的反省和生命的拷问——无忍则无济,有爱即有忧“,请问:
你还有忧吗?如果有,你忧的到底又是什么呢?!
第五篇:会计职称:学习怎一个坚持了得
2014年中级会计师课件
会计职称:学习怎一个坚持了得
中华会计网校学员 wutongshu2006
自昨天考完最后一门后,回到家就马不停蹄的热饭,吃饭,然后带孩子买换季的衣服,鞋子,给孩子洗澡,还有一大堆脏衣服,接着做晚饭,给孩子辅导功课,晚上11点躺在床上,竟然还没来得及回想考试的过程就昏睡过去。今天上午收拾完家务后,想起来要对一下答案,也让自己心里有个底。结果是三门都应该在80分左右。我对自己还是有比较客观的认识的。想值得一提的是:前天两门考完后听说答题必须要用0.5-0.7mm的笔芯答题,我一直用的是0.38的笔芯,后来经济法改过来了。虽然考完我就知道自己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但一听说这个消息,心里很是惴惴的。不死心,又到网校求助于答疑老师。我想以前大概没有人会问网校老师这个问题吧。很快,不到半个小时,老师就回复了。告诉我以前没有听说因为笔芯而影响考试得分的记录。心里顿觉得安慰不少。
说起考中级职称。还真是有一些曲折过程。已经年届四十的我在当了7,8年的家庭主妇之后居然又拿起书本,走上了考场,还无知者无畏的一口气报考了中级的三门课程。现在回想过去这一年来的生活,工作中经历种种,心底不感慨是假的!
原本以为为了孩子的教育,为了家庭的和睦,辞职做起了家庭主妇之后就与职业,工作无缘了,这也可能是大多知识女性已婚后的悲哀!家庭与事业两难兼顾!原本以为自己的付出能换来家人的理解与尊重,但生活是可以无常的,亲人是可以无情的!一切的美好愿望从去年两年前的某一天早晨被打破了,并且永远不可能在实现了。经历了家庭变故,亲人的背叛与无情,终于要清醒的看清这个世界,面对曾经疑惑而躲避的真相!烦心的事情谁都有,这个社会信息太发达,已经到了人们见怪不怪的地步!为了以后有尊严的生活,我将要对以后自己的人生以及孩子们的人生要重新规划,重新开始生活!说了这么多个人的感慨之后还是要言归正传吧!
还是因为2012年6月份辞职后(前年家庭变故以后我迅速先找了一份工作上班了,后因为与公司主管意见不合,受到不公平待遇后辞职),我一直在思考以后的人生我将如何规划。98年大学毕业后做过销售,也干过财务,虽然是会计专业,但除了有个会计证和实际操作经验外没有参加过任何职称考试,没有任何一张会计专业的证书。这对于已经40岁的我来说,真的很尴尬。于是计划准备考中级,但2012年的中级是赶不上了,已经错过报名日期,那就准备2013年的中级吧,对于这次考试只是听说很难,不好考,自己也多年没有摸过书本了。心还是虚的。听说了中华会计网校后,2012年7月10号试听了两节课后就决定购买的两年连报的课程。天气炎热,我先从最难的会计开始听课,当晕晕乎乎听到长期股权投资的时候,学习那个痛苦啊简直苦不堪言,后来又断断续续听了财务管理后发现自己已经是出现了知识的断层,理解教材和老师的讲课简直就像没学过会计一样。因为我是98年毕业的,后来有了孩子后从04年一直到11年都没有出来工作。会计制度的改革,像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股份支付对我来说就像是天书。我简直是弱爆了!
三门课的基础班我听了两遍,尤其是长期股权投资和财务报告反反复复听了一个星期,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始终是前面听完后面忘,每听完一章就做应试指南里的习题和网校的练习题,每每结果也仅仅65分左右,可是过两天再做这些题目,就好像没做过一样,第一次做正确的到第二遍居然是错误的,好像没学过一样。我简直怀疑我的智力和记忆力,究竟能否有能力通过考试。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大约两个月(第一遍基础班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我可是全职备考啊。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11点以后睡觉,除了三顿饭和中午1个小时的午休,其余时间全部用来学习,可以说每天学习时间在8小时左右)。到第二遍基础班时,才感觉又上了一层的感觉。就这样一直到10月底第二轮基础班结束才渐入佳境。模拟题的测试大概在70分左右。而且时间还很紧张。可能是以前当学生养成了一些好习惯。每做完一次习题我都会给自己评分,以提醒自己现在是在学习的什么阶段。因为2012年中级会计考试延期。所以知道2013年也可能是10月底考试。所以心想:一年的时间只过中级是不是太过闲散了呢,于是在网校的论坛上浏览其他考试信息,终于不知天高地厚的又购买了注册税务师的五门课程。暂停了中级会计的学习。开始全力冲刺注税考试。好在功夫没有白费,13年全科通过,另当别论。6月23号在太原考完试连夜火车赶回家稍事休息。6月25日赶紧进入2013年的网校基础班的学习。
不得不说年龄真是不饶人,记忆力确实下降,再加上有家,有孩子的学友们都能体会的各种困扰,到13年6月底重新开始中级的学习时,真心觉得12年3个月的学习尤其是《财务管理》好像全都还给老师了。虽然心里暗暗着急,但是又转念一想:我好歹也算是已经学过了,再学习应该要轻松一点,不像第一次听觉得网校的老师每一句话我都要琢磨半天,而且我第一遍听课时原速度,老师本来讲的很慢,我居然时不时的还要倒回去再听一遍甚至两遍,三遍。但是在13年6月份学习时我已调到1.5被速甚至1.8倍速听课,现在回想起来:不免觉得网校学习实在是再合适不过我了。因为我能够有时间有耐心一遍遍听课,做题,关键也通过学习注税的课程,也不断提高了我的知识结构,也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每当我到了学习效率的低谷期,我就到论坛里面浏览一些学友们考生故事给自己加油充电。比我条件不好的大有人在,比我碰到的困难多的多的大有人在,比我年龄大的大有人在,每当看完别人的奋斗史,我又激情满满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说句题外话:注册税务师的考试中的财务与会计除了合并报表不考,财务管理很简单,会计考得比中级要难一些。注税考试题量大,难度高,尤其是今年的会计计算量实在太大了,我也是刚及格险过,本来我觉得自己平时模拟要比考试时的成绩要好得多。而注税里的《税收相关法律》也比中级难。所以再考中级时,我的重点在财务管理、会计。而将经济法放在最末的位置。中级里的经济法除了第三章的外商投资企业,还有今年新增的第四章《金融法律制度》,第八章《税收相关法律制度》我没学过,其他都是在注税的课程中学过的,而且我自己制定了一个学习进度表:7月份完成基础班的学习,同时每学完一章完成网校出的《应试指南》里的习题。然后8月份进入习题期,9月份进入机考模拟试题库的大量练习,三门每天一套模拟题。说来惭愧,我一直以为今年中级是机考。就按机考要求自己,买了网校的机考模拟题库。结果今年是最后一年纸笔考试。10月份依然机考模拟练习但重点是曾经做的不好的模拟考卷从头再做一遍,(因为机考模拟库是随机出题像真的考试一样),直至10月20日止又回归教材,每天反复做以前的错题,并对照教材加深理解。
我并没有选择跟进网校的习题班,只是难点章节会选择习题班听几节课,因为我认为自
己理解没问题,就是欠缺大量练习。这也是前辈们的普遍观点。又将《应试指南》的习题做了一遍,包括后面的模拟试题。说起来网校的《应试指南》出的真的很好,我注税就靠教材和《应试指南》通过了考试,所以中级依然如法炮制。我觉得网校的《应试指南》比真题考试要难一些。但是如果做《应试指南》的题没有什么大问题,我相信自己能通过考试的。
还有大家普遍反映的题做不完,我觉得也是因为自己知识点不熟悉,练习少造成解题速度慢的。注税的每门90道题,我没有不做完的。因为我做的是机考模拟题,每门课至少做了30套模拟题,所以即使到考场得知是纸笔考试,我也不担心,我觉得机考的练习让我阅读速度加快,对题目记忆力提升了。所以也还算是一件有帮助的事情。这一次中级也不例外。会计提前50分钟做完(今年会计简单,没有合并报表),财务管理提前20分钟做完(财管今年有点偏,有点难,但也在我的复习范围之内),经济法最简单也是提前40分钟做完。所以有时间检查。我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老爱犯粗心的毛病,比如说计算容易出错,看题不够仔细等等。尽管如此,在三门考完后没想到网校那么快就出答案了,本来我最不喜欢对答案,但因为自己知道通过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所以在星期一也对了一下答案,还是发现自己犯了一些低级错误,这对自己也是一种提醒,下次不能再犯了。评完分每门都在80分左右。离自己原来的期望值(习惯了财务管理的用辞)还是很低,后来又听了达江老师的考试点评,说评卷老师还是很人性化的(郭建华老师说评卷老师比较严格),我心底里有暗暗期许也许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呢?那就等时间来证明自己的判断吧!
尽管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按照如计划般的执行,因为9月份给孩子转学,办手续还有其他变故耽误了半个月,但只要我呆在家里,就抓紧时间学习,看书也罢,做题也罢,睡觉前必须是看书看累了才能入睡。说来可能有人不信,我经常做梦都在背书或答题。我的孩子们都知道我要备考,也为了孩子们的学习,家里电视报停,除了必要的采买事项,一概不出门,朋友们知道我备考,一般不来串门,网上也不聊天,只是隔一段时间会问候我一下。另外我的朋友还是我的邻居,经常帮我打印课程讲义,帮我报名缴费,考前一个月帮我接送小孩上下学,给我送来好吃的,还有她们热情的鼓励。所以我要真诚的感谢她们的帮助。另外网校的老师在我眼里个个都是最棒的!中级会计基础班还是选择徐经长老师的课,徐老师讲课细致,逻辑严密,并经常阐述会计原理背后的故事,让人能更深入的理解知识点,习题班自然是郭建华老师,想学生所想,经常提示学生们容易犯的错误如何去克服,教会正确的学习方法。财务管理还是选的陈华亭老师的课。听他的课公式记得牢,枯燥的知识点也很快就融会贯通。注税选的赵俊峰老师在中级里是讲习题班课,所以基础班选了苏苏老师。我也是看了很多前辈的感谢才选择的这位年轻的老师。我是理科生,最怕背法条,但是苏苏老师的讲义很全面,讲课很精致,并且每讲完一节就会总结一遍,前后连通,所以只是在不断的重复中逐渐变成了记忆。所以我要感谢网校的老师们和我的朋友们以及我的孩子们的理解和支持。希望一点小的心得体会能够让网校的学友们以帮助。接下来我将继续注会考试的旅程,希望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