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助一帮扶工作经验总结
几年来,**市组织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妇女干部、民兵骨干和驻军官兵,与重点优抚对象挂钩结对,通过生产扶持、技术支持、经济救助等形式,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政府一时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探索出一条优抚工作社会化的新路子,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一助一”活动的动因
第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给优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政治动因
**市是革命老区,现有各类优抚对象20多万人,其中革命烈士家属、革命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23522人。这些同志曾经为共和国的建立和民族的解放,为保卫和建设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共和国的功臣,共和国的旗帜上写着他们的光荣经历。现在他们中的大多数已年逾古稀,身患各种疾病,家庭生活存在着许多困难。这样一个光荣的弱势群体,理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特殊关怀和照顾,理应让他们享受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管理机制的多样化等新的特点,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长期的和平环境和拜金主义的消极因素,淡化了一些同志的拥军优属和国防观念。这些变化给优抚工作增加新的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动社会力量,提高全民国防观念,切实帮助重点优抚对象排忧解难,让这些同志过上小康生活,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讲政治、讲党性、讲“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均衡社会各方利益关系,净化人们的思想,提高优抚对象的社会地位,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政治动因。
第二,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而重点优抚对象的实际生活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上升缓慢,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经济动因
重点优抚对象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政府给予的定期补助费或抚恤金。我国目前的抚恤补助标准,与一般群众的可支配收入相比差距很大,与优抚对象对社会所作贡献而应得到的经济补偿相差甚远,与**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形势不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中央财政不可能有更多的投入来提高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那么,要高质量、高要求地搞好优抚工作,要想逐步提高优抚对象的经济收入,使他们彻底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就必须走社会化之路,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经济动因。第三,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优抚工作的改革明显滞后,引发了新的矛盾和困难,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直接动因 在新旧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优抚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以“伤、病、残、老、弱”为主体的重点优抚对象,自我保障、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减弱,甚至丧失;二是受经济利益格局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优抚工作的财政投入、政策落实受到冲击;三是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改革,而优抚工作改革进程缓慢,造成优抚对象合法权益难以保障,引发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优抚工作社会化程度低,由国家统包统管,保障范围窄,标准低,机制不灵活。因此,要想搞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抚工作,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优抚工作机制,在国家保障的基础上,推进优抚工作社会化,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直接动因。“一助一”活动的做法
“一助一”扶优志愿服务活动,坚持“政府主导、民政牵头、社会参与”的指导思想,组织和发动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组织或者一名党员干部、一名团员青年、一名妇女、一名驻军官兵,与一名重点优抚对象挂钩结对,由帮扶单位或帮扶人结合自身实际,挖掘自身潜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优抚对象解决生产生活中困难,扶持他们走上小康之路。“一助一”的帮扶对象是重点优抚对象中的贫困户和孤老户、大重病患者家庭。具体做法是:
(一)签订一份协议 让帮扶人和被帮扶的重点优抚对象签订一份帮扶协议书,明确帮扶的内容、时间、项目、目标和要求。为了订好这份协议,民政部门对全市优抚对象进行逐户逐人走访调查,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为“一助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基础资料。成立了由民政局、组织部、团市委、市妇联、军分区政治部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达帮扶任务8000户。各单位层层分解任务,组织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妇女和官兵到优抚对象家庭访贫问苦,开展“认穷亲”活动,举行结对帮扶协议书签字仪式,张榜公布结对人员名单。全市实际结对帮扶了8833户,超额完成了帮扶计划。
(二)叫响两句口号
为了形成浓烈的帮扶氛围,全市提出了“没有优抚对象的小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没有优抚对象的现代化就没有全民的现代化”和“饮水思源一助一,扶优致富心连心”两句响亮的口号,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大造“一助一”活动的社会舆论,号召社会各界自觉参与。
第二篇:一助一帮扶工作经验总结
几年来,**市组织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妇女干部、民兵骨干和驻军官兵,与重点优抚对象挂钩结对,通过生产扶持、技术支持、经济救助等形式,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政府一时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探索出一条优抚工作社会化的新路子,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一助一”活动的动因
第一,改
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给优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政治动因
**市是革命老区,现有各类优抚对象20多万人,其中革命烈士家属、革命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23522人。这些同志曾经为共和国的建立和民族的解放,为保卫和建设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共和国的功臣,共和国的旗帜上写着他们的光荣经历。现在他们中的大多数已年逾古稀,身患各种疾病,家庭生活存在着许多困难。这样一个光荣的弱势群体,理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特殊关怀和照顾,理应让他们享受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管理机制的多样化等新的特点,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长期的和平环境和拜金主义的消极因素,淡化了一些同志的拥军优属和国防观念。这些变化给优抚工作增加新的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动社会力量,提高全民国防观念,切实帮助重点优抚对象排忧解难,让这些同志过上小康生活,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讲政治、讲党性、讲“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均衡社会各方利益关系,净化人们的思想,提高优抚对象的社会地位,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政治动因。
第二,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而重点优抚对象的实际生活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上升缓慢,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经济动因
重点优抚对象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政府给予的定期补助费或抚恤金。我国目前的抚恤补助标准,与一般群众的可支配收入相比差距很大,与优抚对象对社会所作贡献而应得到的经济补偿相差甚远,与**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形势不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中央财政不可能有更多的投入来提高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那么,要高质量、高要求地搞好优抚工作,要想逐步提高优抚对象的经济收入,使他们彻底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就必须走社会化之路,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经济动因。
第三,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优抚工作的改革明显滞后,引发了新的矛盾和困难,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直接动因
在新旧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优抚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以“伤、病、残、老、弱”为主体的重点优抚对象,自我保障、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减弱,甚至丧失;二是受经济利益格局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优抚工作的财政投入、政策落实受到冲击;三是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改革,而优抚工作改革进程缓慢,造成优抚对象合法权益难以保障,引发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优抚工作社会化程度低,由国家统包统管,保障范围窄,标准低,机制不灵活。因此,要想搞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抚工作,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优抚工作机制,在国家保障的基础上,推进优抚工作社会化,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直接动因。
“一助一”活动的做法
“一助一”扶优志愿服务活动,坚持“政府主导、民政牵头、社会参与”的指导思想,组织和发动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组织或者一名党员干部、一名团员青年、一名妇女、一名驻军官兵,与一名重点优抚对象挂钩结对,由帮扶单位或帮扶人结合自身实际,挖掘自身潜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优抚对象解决生产生活中困难,扶持他们走上小康之路。“一助一”的帮扶对象是重点优抚对象中的贫困户和孤老户、大重病患者家庭。具体做法是:
(一)签订一份协议
让帮扶人和被帮扶的重点优抚对象签订一份帮扶协议书,明确帮扶的内容、时间、项目、目标和要求。为了订好这份协议,民政部门对全市优抚对象进行逐户逐人走访调查,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为“一助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基础资料。成立了由民政局、组织部、团市委、市妇联、军分区政治部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达帮扶任务8000户。各单位层层分解任务,组织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妇女和官兵到优抚对象家庭访贫问苦,开展“认穷亲”活动,举行结对帮扶协议书签字仪式,张榜公布结对人员名单。全市实际结对帮扶了8833户,超额完成了帮扶计划。
(二)叫响两句口号
为了形成浓烈的帮扶氛围,全市提出了“没有优抚对象的小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没有优抚对象的现代化就没有全民的现代化”和“饮水思源一助一,扶优致富心连心”两句响亮的口号,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大造“一助一”活动的社会舆论,号召社会各界自觉参与。
各市(区)的党委书记和市(区)长及常委一班人带头认穷亲,和优抚对象结对帮扶,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全市各界人士在两句口号的感召下,在领导干部的带领下,积极投身到“一助一”活动之中。
(三)抓住三个重点
“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是重点优抚对象脱贫致富的拦路虎,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
些突出问题,将其列入为民办实事的内容,用三年时间分三步进行重点突破。针对重点优抚对象经济上失去“造血”功能的现状,1998年,市财政拿出400多万元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的定期抚恤、补助标准,并以当地上年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为参照基数,实行自然增长,每年调整一次,从根本上解决了优抚对象的生活难。针对重点优抚对象家庭危草房较多的现状,1999年,市政府决心彻底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住房难。各级财政及时下达建房启动资金,结对帮扶单位积极筹措资金、筹备建材,“一助一”志愿者组成帮工队,仅半年时间,就帮助1305户优抚对象修建房3647间,彻底解决了重点优抚对象的住房困难。针对重点优抚对象身体差、伤病残多的现状,2000年,市政府又将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列入为民办的20件实事之一。卫生局率先出台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照顾政策,乡镇卫生院为每个重点优抚对象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采取个人承担一点、集体资助一点、财政补贴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办法,建立重点优抚对象基本医疗保障资金,确保重点优抚对象平均每人每年报销门诊医疗费用不少于180元。通过农村合作医疗或大病合作医疗的形式,采取“双投保、双报销”的办法,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费不足的困难。同时,通过财政拨款、社会捐助等渠道筹集资金,设立优抚对象重病救助基金,专门用于重病医疗费补助,攻克了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难题。
(四)确保四个到位
在“一助一”活动中,我们紧紧围绕“理清一条脱贫思路,开发一个致富项目,传授一门实用技术,解决一些启动资金”的工作思路,把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户施策、一户一策的开发型扶贫上,确保四个到位,即:扶志,教育到位;扶技,辅导到位;扶资,经费到位;扶力,助耕到位。做到结对一户,帮扶一户,致富一户,一包到底。对生活上依赖救济、缺乏致富信心的优抚对象,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对有一定技能、有劳动能力的优抚对象,注重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对因缺乏劳力、生活有困难的优抚对象,开展助耕助种活动,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对家庭人口多、子女小的贫困优抚对象,资助他们的子女上学,安排他们的子女经商务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五)建好五支队伍
这五支队伍就是以党员干部为主的凝心服务队、以团员青年为主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以妇女为主的助耕助种服务队、以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为主的致富带头人服务队和以民兵、驻军官兵为主的爱民服务队,分别由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市妇联、个体劳动者协会和军分区牵头组织。近几年来,数千支服务队活跃在农村,开展送医下乡、送科技下乡、送文化下乡等服务活动,向优抚对象捧出一片真情,献出一份爱心。“一助一”活动开展以来,共扶持2290户优抚对象家庭发展生产,助耕助种5133户,技术培训7239人次,资助416名优抚对象子女入学,安排671名优抚对象子女就业。
“一助一”活动的收获
“一助一”活动的长期实践,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重点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探索出一条新时期优抚工作社会化的新路子。全市优抚对象中呈现出“四多四少”的局面,即:上访要补助的少了,上门报喜感谢的多了;要求政府安排工作的少了,积极寻找生产门路的多了;单纯依靠救济的人少了,主动勤劳致富的多了;家庭纠纷少了,关心别人的好人好事多了。
收获之一:“一助一”活动是优抚工作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实践
“一助一”活动通过帮扶人向优抚对象传授先进技术、传递科技信息,调动了优抚对象勤劳致富的积极性,提高了优抚对象的致富技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贫穷没有根,关键在于人;扶优先扶志,致富先换脑。“一助一”活动扶起了优抚对象的志气,鼓起了他们盼富、思富、求富的勇气。他们一改以往“等、靠、要”的做法,想办法,找路子,拿起勤劳和科技这两把“金钥匙”,开启脱贫致富的大门。“一助一”活动组织和发动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妇女等社会各界人士帮扶贫困的优抚对象,有利于均衡社会各方利益关系,净化人们的思想,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一助一”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不搞花架子,不弄虚作假,不流于形式,想优抚对象之所想,急优抚对象之所急,帮优抚对象之所需,送款送物不图回报,助耕助种不计报酬,帮助借款不要利息,扶持项目共担风险,真心诚意帮助优抚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关心群众,关心弱势群体,关心优抚对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一助一”活动开展以来,党员干部的号召力增强了,矛盾纠纷减少了,来信来访下降了,开展工作顺畅了。因此,“一助一”活动是优抚工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大的生命力。
收获之二:“一助一”活动是优抚工作社会化的具体实践
长期以来,传统的优抚工作方法为稳定社会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变革和完善,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优抚工作的重点也发生了转移。这些变化,要求优抚工作的方法也必须相应变化。创新是优抚工作的出路。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勇于打破陈旧的工作方法,优抚工作才会有生机和活力。**市一改政府包办的工作方法,通过“一助一”活动的形式,走优抚工作社会化之路,把全社会变成优抚工作的主体,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为优抚工作的客体优抚对象提供服务。1999年帮助优抚对象修建房共投入资金1433万元,其中85%的资金都是由结对帮扶的单位和个人筹措。2000年全市为优抚对象报支医药费280万元,其中140万元是通过各级医院减免和群众捐款建立的优抚对象重病救助基金解决,大大地减轻了财政的压力,较好地解决了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
收获之三:“一助一”活动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拥军热情的具体实践
优抚对象为共和国的建立和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在群众中有一定影响,深受群众拥戴。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精神能量,蕴藏着丰富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市在“一助一”活动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将蕴藏在群众之中的巨大的精神能量和物质资源,引导到优抚工作之中。有的单位将帮扶的优抚对象视为本单位职工,职工享受的福利,优抚对象也享受。有的单位职工每月从工资里拿出5元钱,定期给优抚对象以经济支持;有的党员干部把挂钩对象视为自己的父母,看成自己的亲人,利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建军节等节日,到挂钩户家庭走访慰问,送去节日礼品;有的帮扶人将自己家中的家具、电器、衣被等用品,送给优抚对象家庭,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由于广大人民群众和优抚对象生活在一起,因此,他们的服务更全面、更周到、更细致、更及时,深得优抚对象的欢迎和好评。
第三篇:一助一帮扶工作总结
“一助一”帮扶工作总结
近几年来,xx镇组织机关干部、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妇女干部、民兵骨干。与重点帮抚对象挂钩结对,通过生产扶持、技术支持、经济救助等形式,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政府一时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探索出一条帮抚工作社会化的新路子,受到各族群众的普遍好评。
由于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而帮抚对象的实际生活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上升缓慢。帮抚对象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政府给予的定期补助费或抚恤金。我国目前的抚恤补助标准,与一般群众的可支配收入相比差距很大,与经济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形势不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中央财政不可能有更多的投入来提高帮抚对象的补助标准。那么,要搞好帮抚工作,要想逐步提高帮抚对象的经济收入,使他们彻底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就必须走社会化之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变革,而帮抚工作的改革明显滞后,引发了新的矛盾和困难。
主要表现在:一是以“伤、病、残、老、弱”为主体的重点帮抚对象,自我保障、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减弱,甚至丧失;二是受经济利益格局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帮抚工作的财政投入、政策落实受到冲击;三是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改革,而帮抚工作改革进程缓慢,引发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帮抚工作社会化程度低,由国家统包统管,保障范围窄,标准低,机制不灵活。因此,要想搞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帮抚工作,就必须改革传统的帮抚工作机制,在国家保障的基础上,推进帮抚工作社会化。
“一助一”活动的做法:
“一助一”扶帮志愿服务活动,坚持“政府主导、民政牵头、社会参与”的指导思想,组织和发动一个部门、一个组织或者一名党员干部、一名团员青年、一名妇女,与一名重点帮抚对象挂钩结对,由帮扶单位或帮扶人结合自身实际,挖掘自身潜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帮抚对象解决生产生活中困难,扶持他们走上小康之路。“一助一”的帮扶对象是重点帮抚对象中的贫困户和孤老户、大重病患者家庭。具体做法是:
(一)签订一份协议
让帮扶人和被帮扶的重点帮抚对象签订一份帮扶协议书,明确帮扶的内容、时间、项目、目标和要求。各部门层层分解任务,组织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妇女到帮抚对象家庭访贫问苦,开展“认穷亲”活动,举行结对帮扶协议书签字仪式,张榜公布结对人员名单。
(二)叫响两句口号
为了形成浓烈的帮扶氛围,全镇提出了饮水思源一助一,扶帮致富心连心” 的响亮口号,利用电台、电视台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大造“一助一”活动的社会舆论,号召社会各界自觉参与。镇党委书记和镇(区)长及常委一班人带头认穷亲,和帮抚对象结对帮扶,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三)抓住三个重点
“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是重点帮抚对象脱贫致富的拦路虎,镇党委、镇政府紧紧抓住这些突出问题,将其列入为民办实事的内容。
(四)确保四个到位
在“一助一”活动中,我们紧紧围绕“理清一条脱贫思路,开发一个致富项目,传授一门实用技术,解决一些启动资金”的工作思路,把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户施策、一户一策的开发型扶贫上,确保四个到位,即:扶志,教育到位;扶技,辅导到位;扶资,经费到位;扶力,助耕到位。做到结对一户,帮扶一户,致富一户,一包到底。对生活上依赖救济、缺乏致富信心的帮抚对象,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对有一定技能、有劳动能力的帮抚对象,注重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对因缺乏劳力、生活有困难的帮抚对象,开展助耕助种活动,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对家庭人口多、子女小的贫困帮抚对象,资助他们的子女上学,安排他们的子女经商务工,帮助他们脱
贫致富。
(五)建好五支队伍
这五支队伍就是以党员干部为主的凝心服务队、以团员青年为主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以妇女为主的助耕助种服务队、以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为主的致富带头人服务队和以民兵为主的爱民服务队,分别由镇党委、镇团委、镇妇联、各社区、各村牵头组织。近几年来,这支服务队活跃在农村,开展送医下乡、送科技下乡、送文化下乡等服务活动,向帮抚对象捧出一片真情,献出一份爱心。“
“一助一”活动的收获
“一助一”活动的长期实践,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重点帮抚对象的实际困难,探索出一条新时期帮抚工作社会化的新路子。全镇帮抚对象中呈现出“四多四少”的局面,即:上访要补助的少了,上门报喜感谢的多了;要求政府安排工作的少了,积极寻找生产门路的多了;单纯依靠救济的人少了,主动勤劳致富的多了;家庭纠纷少了,关心别人的好人好事多了。收获之一:“一助一”活动是帮抚工作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实践。
“一助一”活动通过帮扶人向帮抚对象传授先进技术、传递科技信息,调动了帮抚对象勤劳致富的积极性,提高了帮抚对象的致富技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贫穷没有根,关键在于人;扶帮先扶志,致富先换脑。“一助一”活动扶起了帮
抚对象的志气,鼓起了他们盼富、思富、求富的勇气。他们一改以往“等、靠、要”的做法,想办法,找路子,拿起勤劳和科技这两把“金钥匙”,开启脱贫致富的大门。“一助一”活动组织和发动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妇女等社会各界人士帮扶贫困的帮抚对象,有利于均衡社会各方利益关系,净化人们的思想,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一助一”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想帮抚对象之所想,急帮抚对象之所急,帮帮抚对象之所需,送款送物不图回报,助耕助种不计报酬,帮助借款不要利息,扶持项目共担风险,真心诚意帮助帮抚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关心群众,关心弱势群体,关心帮抚对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因此,“一助一”活动是帮抚工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大的生命力。收获之二:“一助一”活动是帮抚工作社会化的具体实践。长期以来,传统的帮抚工作方法为稳定社会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变革和完善,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帮抚工作的重点也发生了转移。这些变化,要求帮抚工作的方法也必须相应变化。创新是帮抚工作的出路。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勇于打破陈旧的工作方法,帮抚工作才会有生机和活力。
第四篇:助课工作总结报告一
XX学年第X学期助课工作总结一
本学期我担任了X级XX专业X个班《XX》这门课程的助课,由XX教授担任任课教师。回顾本学期的助课工作,由于是参加工作后第一次走进课堂助课,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现将本学期我完成工作的情况以及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和感受,做出如下总结:
1.熟悉课本,提前备课
在每节新课之前做好预习是很有帮助的,即使我们助教不要求认真听讲课程。做好预习也可以使自己更容易帮助老师和同学们。课堂上除了传授书本的知识,需要不断拓展新知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书本上的知识大多在学生看过之后自己可以理解,他们渴望知道文字背后的故事和内容,渴望激发灵感的体验。所以,必须在充分熟悉课本的同时,对内容进行拓展,提前演练,假想如果这门课由我来讲该怎么组织和安排,保证课堂内容充实和生动。
2.认真随任课教师到课堂听课
学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加强对我们年轻教师的培养,积极落实年轻教师导师制,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我也紧紧抓住了这个机会,每次课都积极随X老师听课,学习教学方法与授课技巧。X老师以渊博的知识,生动的案例,机智幽默的语言感染着听课的每一个学生,同时也成为我努力学习的榜样。
3.多观察学生的听课表现
在仔细听课的同时我也会注意观察学生,进行课堂考勤,了解哪些是优秀生,哪些是上进生,哪些是中间生,然后课后及时跟X老师交流我所观察到的,这样有助于让每个学生得到进步跟发展。课后对那些有聊天、睡觉、迟到、早退、接听手机、发短信等行为以及做其他与教学无关事情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
4.紧密配合任课教师完成课下工作
及时、认真批改作业,并及时登记作业成绩,从作业中找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在下次课的时候予以讲解和纠正,对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及时教育令其补做。
5.与任课教师多交流
课后交流是自我的提高的另一个最好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跟任课教师交流一下,让任课老师为自己提意见,不懂就问,保证自己将知识吃透,为将来独立授课奠定基础。
总体来说,本学期的各项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也达到了相应目的,我受益匪浅。但在工作中也存在不足之处:
一是跟学生课下沟通相对较少,除了课堂上多观察学生,在课下跟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课后学习状态也非常重要,这是我今后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
二是与一起入校的同事的沟通和协作不够。对于参加工作时间很短的年轻教师可能遇到的问题比较类似,但是解决方法不一定相同,我们还应多交流,多向他人学习。
XXX 日期
第五篇:生意经验总结一
生意经验总结一
1、听到的,看到的生意经营理念、经验要注入脑子,牢记在脑子里,并且要去悟。不能这边听了,那边忘了。
2、价格透明的东西要少赚钱,价格不透明的东西可适当多赚钱。
3、做生意人不能小气,做生意不能别(固执)。
4、客户来了要首先笑,要笑迎客户。
5、说话要客气,说话要注意,说话要会说,说话不能冲,有时一句话说不好生意就做不成。
6.、看什么的客户下什么样的“药”。
7、公家的钱由于都会欠账,所以可适当多赚点。
8、下雨天或没事的时候要找做生意的人或不错的人坐一坐,聊一聊,学习交流一下经验。
9、东西价格要记住,要记熟。价格记不住会给客户不好的感觉,会感觉你不像做生意的或不会做生意,下次就不想到你这里买东西了。
10、熟人买东西要适当便宜,最起码不能比别人卖的贵了。
11、要注意广告宣传,每年至少做一次活动或广告宣传。
12、平时没事的时候要想着怎样把生意做好,怎样去做大、做强。
13、要向外地人学习,更要到外地营销会上去学习经验模式、经验理念。
14、要注重客户宣传,客户说你一句好抵你说自己十句好。开始要薄利多销,多走量。
15、我们这个地方就这么大的地方,就这么多的人,大部分的人都出去挣钱去了,因此我们主要是要去挣老客户的钱,因此我们要抓住老客户,更要注重老客户给我们的宣传。
16、要多认识人,多交朋友。利用朋友和熟人帮你介绍客户,挖掘客户;通过朋友和熟人去联系客户,间接接近客户。
17、有时朋友或客户请你吃饭,你不去就错了。因为这是你结交朋友,开展业务,寻找客户的有利时机。
18、要想着去用全部精力和脑力把生意做到极致。
19、敢一只羊是赶,赶一群羊也是赶,只不过赶一群羊投入的精力大一些。
20、有些人的钱能赚,有些人的钱不能赚;有些人的钱要少赚,有些的人的钱可多赚。要看客户是哪一类的人,是大方的人还是小气的人。
21、生意没成客户走了之后,要反省、反思自己:是那句话没说对,是价格太高了,还是态度不好;是没看准人,是没抓住客户的心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22、货要全,而且不能缺货,客户问一回没货,问两回若还没货,第三次就不想再来、再问了。
23、卖电脑等大件,自己不能主动先说送东西或降价,要等客户要求以后,再送东西或降价。
24、卖大件给客户送东西时,不能说是自己送的东西,应该说是厂家送的东西或争取厂家给客户送东西。否则,客户会认为你的利润空间很高。
25、卖大件时,一般都多多少少都要送点东西,这才符合客户的爱贪图小便宜,爱占小便宜的心理特征,否则,一般来说,对于绝大部分客户,即使你卖的再便宜,他(她)也会认为别人都送东西了你没送,认为你赚他(她)的钱了。除非客户是那种家庭富裕或来钱容易而不在乎金钱,不斤斤计较类型的人或你把话说的太别到位。
26、对于回头客,买同样的东西或要同样的货,你要的价格若比上次高了,客户认为你多赚他(她)的钱了,如果你要的价格比上次低了,客户又会认为你上次多赚他(她)钱了。因此,这次价格不能收高也不能收的太低。
27、卖大件时,基于客户爱贪图小便宜,爱占小便宜的心理特点,适当送点东西,然后再把送的东西的钱加上去。见到送东西了,客户会很高兴,而你也把钱加上去了,客户买后一般不会再闲着无聊去别处问价格,如此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28、要经常出去或到网上去学习别人的营销模式。
29、我们这里就那么大,就那么多人,就那么的客户空间,因此我们在发展新客户的同时,主要还是要挣老客户的钱。
30、针对不同客户心理与特点,我们不得不采取一些应对方法与技巧,其中学会拖延时间就是很好的一种应对方法。5分钟能做好的事情我们有时要用10分钟的时间去做,1天能做完的业务我们有时要用两天的时间去做。开始我们可让帮忙的拖延时间去做,最后我们再去解决“疑难问题”,这样客户会感觉我们作为老板最后能亲临现场解决问题,心理会非常高兴。这种方法与故弄玄虚,虚张声势有类似之处。这不是我们虚伪,也不是我们奸诈,这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或应付特别难缠的客户时不得不采用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