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

时间:2019-05-12 22:5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

第一篇:“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

“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

杜 杨 《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21日 14 版)

“慕课”发端于美国,是英文MOOCs的音译,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其中,“M”代表 Massive(大规模),指的是课程注册人数多,最多一门人数达16万;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指的是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指的是时间空间灵活,7×24小时全天开放,使用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而且还能利用开放网络互动;“C”则代表Course(课程)。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慕课正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教学形式和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着中国的大学。2013年7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十几所高校也纷纷加入慕课阵营之中。随着慕课大潮的涌入,我国高校的现行教育体制也随之面临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慕课具有规模大、打破时空限制、开放程度高、可重复、强调学习的体验和互动等基本特点,其核心在于强调一个“学”字,即学生的学习。这些特点从根本上挑战了以往强调“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反映的是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现行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的讲授,它反映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绝对话语权。一句话:授什么、怎么授和授多久均由教师掌握。这种模式较少顾忌学生的需要和感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慕课的革命性在于强调一个“学”字,这样便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这种由“授”到“学”的权利关系的转变,得益于慕课的基本特点。首先,慕课空前的规模和开放程度以及不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成为可能,再加上慕课操作简便、学习成本低廉,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由可能变成了现实。其次,慕课的可重复性为学生的温故知新创造了条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或兴趣有目的地对学习内容进行重复,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现行课堂模式的满堂灌。最后,慕课强调学生对学习的体验和互动,巩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体验和互动是一种动静结合的学习方法,其教学价值取向强调的依旧是学生的学习。其中,体验是学生学习的静态,它强调的是学生对学习的独立认知、感受和领悟;互动是学生学习的动态,它强调的是学生对学习的诠释和交流。所以说,慕课实际上是学生对学习的认知、感受、领悟以及诠释和交流等的集合,这使得慕课的制作必须紧扣“学”字,因而慕课的制作者——教师的水平也就成为了学生评价慕课质量的重要内容。

精巧的课程设计使照本宣科和满堂灌将无立足之地

与学生的学习自主权不断加强相伴而来的是要求教师授课水平不断提高。慕课对教师授课水平的要求在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两个方面均有表现。一方面,就授课内容而言,课程内容必须要满足学生的需要或兴趣。这就要求教学内容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因而教师在成为一名合格的讲授者之前必须先成为一名优秀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去攀登科学的前沿。不仅如此,教师更要了解学生,深谙教学规律,将学生的需要或兴趣巧妙地融汇到教学活动之中,使课堂与学生发生精神性的而非物理性的结合。另一方面,在锤炼了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改革授课的形式。起码来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佳注意力时长一般在10分钟左右,而不是现行课堂的40甚至50分钟。因此说,现行课堂教学形式一直在犯着“事几倍而功未半”的错误。因此,慕课的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所构成,学习时,学生好像正经历电子游戏的通关过程,只有答对过关之后,才能继续听课。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在线交流以获取帮助,助其闯关。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制作慕课视频时,必须把握教学规律,既要合理的控制时间,又要巧妙地设计问题和答案。更进一步,成功的慕课要求教师成为一名优秀的课程设计师和出色的演讲家。教师既要像电子游戏的设计师一样环环相扣地设计课程环节,又要像演讲家一般将每一个环节都生动形象地讲授出来。因而,在慕课大潮的冲刷之下,照本宣科和满堂灌式的课程将无立足之地。

撼动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改革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改革的方法纵然有千条妙计,但是检验教学改革成败的标准却永远只有“学”字这个一定之规,即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检验教学改革效果的唯一试金石。所以说,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才是教学改革的根本。而慕课恰恰符合了这个根本。因为,就教学改革的形式而言,慕课所依赖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模式使学习越发开放、自由和廉价;就教学改革的内容而言,慕课突出“精巧”二字,使照本宣科和满堂灌式的课程再无立足之地;就教学改革的服务对象而言,慕课赋予了学生空前的自主学习的权利。一句话:慕课本身呈现的是教学改革进程中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形式,诠释的是教学改革目标上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这种全新形式和价值取向也冲击到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我国高校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重在评价“授”字,也就是评价教师课授得如何。这一过程中,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高校领导和教师对授课的品评,学生很少能够参与其中。这样一来,现行教学评价的圈子很小,群团单一,且并不重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而在慕课中,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加之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授课形式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开放的和自由的互动成为常态,学生对课程的每一个诉求都会直接影响到该门课程,这其中也包括学生对课程和老师的看法。也就是说,在教学评价方面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

高校人才交流与竞争更频繁激烈

教师和学生都是高校内的人才,慕课全新的形式和革命性的教学价值取向将会导致高校内人才交流和人才竞争变得频繁。这种变化将会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和生生关系方面。首先,师生关系方面。传统的“天地君亲师”中的师道地位和师道尊严将会被重新塑造。师道地位不能再简单地依靠传统的伦理纲常维系,而是要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而师道尊严的维系除了依赖师道地位之外,还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其次,师师关系。一方面,慕课给教师之间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慕课也为教师带来了激烈的竞争。良师、大师可以通过慕课一展身手,甚至成为猎头公司眼中的红人,而劣师、庸师或者成长为良师、大师,或者被世人冷落。最后,生生关系。慕课也是学生们交流或竞争的平台。学生们可以在慕课中自主或结成小组学习,同时随着慕课制度的完善,学生的慕课学习成绩也可以得到校方的肯定,甚至是不同层次的嘉奖和学位。这无异于在学生学习期间融入了竞争性的激励机制和在毕业之后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倒逼大学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管理行政化是困扰当今中国高校的顽疾。其症状是高校缺乏办学活力,学术领域权力侵占严重。造成高校管理行政化的原因诸多,但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办学体制上机械照搬行政的管理模式;二是管理上政府对高校简单的上下级管理方式和界定行政级别;三是文化观念上陈腐的官道文化和官本位思想对高校的束缚。但慕课的到来正在悄然撬动着高校管理行政化的神经。其动力仍然来自慕课信息化、网络化的全新形式和以“学”字为试金石的教学价值取向。就慕课全新的形式而言,至少要求高校的管理层必须去接受新鲜事物,并改革和开放自己的课堂。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曾提出警告:“在线课程不可能取代传统课堂,但会倒逼大学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否则,我们的大学容易沦为一流大学的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而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最终依靠力量是教师,只有教师的作用真正的凸显出来,让行政服务于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才有保障。就慕课的教学价值取向而论,以“学”字为根本的价值取向从表面上看是在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增加师生的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教学评价的话语权,但其深层含义是要求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转变高校的管理理念。慕课所呼唤的教师素质的提高和高校管理理念的转变对于高校管理的去行政化有两个明显的好处:一是在大规模、大开放的在线课堂上,高校的管理层必须格外重视培养或引进良师、大师以换取学校的不落伍,这样就必须尊师重教,调高良师、大师的调门以传递良师、大师的声音。二是调高良师、大师的调门实质是重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唯有学术权力至上,中国慕课所搭建起来的平台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如果还是因循守旧的视学术权力为行政权力的附庸,那么中国高校现行的教育体制虽然不能被彻底颠覆,但是却有可能被慕课浪潮冲击得体无完肤。(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第二篇:慕课(MOOC)对高校网络教育的启示

慕课(MOOC)对高校网络教育的启示

来源: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加入时间:[2013-01-17]阅读人数:19

54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近几年来兴起的网络教学模式。很多学校都将自己学校的课程录像、课件、参考资料公布在网上。但由于这些课程往往只有“内容”,缺少进一步的交流和反馈,也没有作业和批改。所以很多网络课程的体验远远比不上学校的教学。但近两年成立的一些网络教学网站:Coursera, Udacity以及edX正试图克服这些缺点。

MOOC的四大障碍:收入来源、学生完成课程的比率、证书的发放和效力及学生的身份认证。

MOOC对高校网络教育的启示:

一是对大量学生的新的培训模式。短小的视频和内容适合移动学习;互动多、测验多、合作多,提升学习主动性;适合专业职能、产品与技术的培训,强化深度;学习完成证书激励并证明学习者能力;有效整合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

二是MOOC可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要自我管理、主动解决问题。老师不必讲太多,但要对教学主题有热忱、有功力,对学生有热情。测验与专题的设计要有创意与深度。

MOOC的后续发展值得密切关注:先作实验,后订游戏规则和法规。一边实验,一边调整和修正。少作典范或精品,多作实验和分享。抛却数量迷思,重视多元化的教学实验。

第三篇:慕课-机遇与挑战并存heu

慕课—机遇与挑战并存

摘 要:本文介绍了当前新兴的教学方法—慕课,阐释了慕课的定义、讲述了慕课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和局限,并为慕课的局限性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与建议。对慕课未来的发展进行了预测,根据对慕课的预测结果和调查研究提出对未来慕课发展的建议。关键词:慕课;传统教育方法;局限性;慕课发展建议

联网、辅导专线、函授等形式的远程教育,也不完全1 引言 等同于近期兴起的教学视频网络共享——公开课,更随着人们对于教育的逐渐重视,人们对于学习的不同于基于网络的学习软件或在线应用。就目前看到方法途径进行了不断地思考,许多新的教育方式应运的“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而言,可以发现,在慕而生,其中得到了人们最广泛关注和应用的恐怕要数课模式下,大学的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进程、慕课。慕课的出现是具有时代符号的,广泛普及的互学生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被完整地、系统地联网技术为它提供了技术条件,人们个性化的知识渴在线实现。求推进了它的广泛应用。提到慕课两个字,或许很多2.2 慕课的由来 人并不熟悉,但是事实上很多人正在或曾经应用了慕慕课的第一次提出是在2008年,Dave Cormier 与 课。Bryan Alexander 教授第一次提出了MOOC这个概念,将大规模、在线、开放作为慕课的三个主要特点。自2 什么是慕课 这以后,一大批教育工作者都采用了这样的教学结构,在学校主办了他们自己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20112.1 慕课的概念

什么是慕课?慕课[1]有这样的的定义:MOOC又年,当时在斯坦福大学任教的Sebastian Thrun教授在被称为“慕课”。其中“M”代表Massive(大规模),指的网上免费提供了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课,成为了慕是课程注册人数多,每门课程容量可达数万人,最多课的先行者。出乎他意料的是,他本以为注册的学生一门人数16万学生;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可能达到一万,然而实际数字确实估计数字的十六倍,指的是学习气氛浓厚,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约16万人注册了这门课,这份经历也让他决定与同事都可以进来学;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创建公司Udacity。一时间,慕课网站犹如雨后春笋,指的是时间空间灵活,使用客观、自动化的线上学习为互联网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2012年,教育史上更评价系统,像是随堂测验、考试等,而且还能运用大是迎来了慕课风暴,《纽约时报》的作者LauraPappano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网路来处理大众的互动和回应,自将2012年称为“MOOC元年”[2],这一年里,许多专我管理学习进度,自动批改、相互批改、小组合作等,业的大型的慕课网站应运而生,为慕课的发展带来机保证教学互动,7×24全天开放,提出问题5分钟后能遇和挑战。慕课的发展历史如图1。

得到反馈。这一课程不同于传统的透过电视广播、互

图1 慕课发展历史

2.3 慕课国内外发展现状

慕课这几年来正在全球范围内的升温。提及慕课,最著名的慕课平台当属Coursera。Coursera是一个大型在线教育平台,是慕课三巨头之一,也是发展最大的慕课平台,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教授Andrew NG和Daphne Koller研发,目的是号召世界顶尖大学联合起来,提供免费的网络公开课。Coursera于2012年四月成立,首次进入平台的大学就有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项目首次实施就有68万学生进行线上学习。2013年10月,Coursera正式进入中国,为大量的中国网民提供在线学习的平台。Coursera的注册学生有2/3来自海外,其中有41000人来自中国,占总人数的40%左右。可见国内用户对于慕课的热情度是十分高涨的。2013年年底和2014年年初,该平台也推出了ios版本和andiord版本,为慕课的移动平台的是使用提供了可能。除了Coursera之外,edx、Udacity也获得了用户的大力支持。而除了美国,英国、澳洲、德国等地也都拥有了自己很有规格的大型慕课平台。

慕课的发展在我国国内也是如火如荼,不仅仅归因于大量的用户群体,也在于国内许多优秀平台的建立。两岸三地五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台湾国立交大精诚合作,推出了Ewant这样的慕课平台。Ewant在2013年开课,修课通过者可以得到交大学习认证,交大学习认证是国家认可的证书,它能为许多接受了网络教育的人提供一份学业证明。再比如慕课网,这是一门

主要教授IT技术相关课程的慕课网站,它在业界深受各位IT技术爱好者的喜爱。慕课网不仅可以提供线上视频学习,也支持在线编程,在线交流等服务,慕课网上热门课程的参与人数多达四千多人,虽然比不上国外慕课网站的参与人数众多,但是也为编程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的平台,展现出来了很好的发展潜力。另外,许多大学也正在慕课网站上传授部分课程,并使学生通过慕课学习获得学分成为可能。例如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学校就将部分通识选修课程设置成了慕课形式的,学生通过尔雅通识选修课平台,可以在线学习来自不同高校(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涉及文学、历史、艺术等等领域的课程。越来越多的大学选择了引入慕课,甚至很多的中小学校也试图把慕课元素加入到教学实践当中,究竟慕课有着怎样的魅力呢?慕课的存在又对于传统的教学形式有怎样的影响呢?慕课的未来又将怎样发展,走向何方呢?就让我们对于慕课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慕课与传统教学相比的优劣

毫无置疑,一阵慕课**正在席卷全球,面对这炙手可热的慕课,让我们冷静地思考,他的利与弊又该怎么去权衡呢?慕课的出现究竟会不会颠覆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呢?

3.1 慕课的优势

与传统教育形式相比,慕课教育拥有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慕课是免费平台,是经济的教学手段。根据国内的高等教育收费标准来看,每年的学费约为5500元,对于艺术等特殊专业的教学可能会收取更高的学费,这对于一般家庭而言是个不小的开销。而慕课是免费的大型线上教育平台,对于所有的教学过程不需要任何学费,只需要学生在家中准备好一台联网的电脑就可以对慕课进行学习。这样的教育平台对于许多家庭困难的,无法支付大学学费而又渴望学习一些大学中的专业知识的人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第二,慕课有自主性,可以提供个性化教学。慕课为学生提供了空前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学习哪一门课程,什么时候学习以及学习多少遍。另外,有些慕课网站还在视频播放中插入了给学生练习和思考的时间,这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某个知识点多多停留,以便于对于知识的理解。“我们当然知道,学生光靠被动地看视频是学不好东西的。”Coursera创始人的科勒说。因此,他们将问题和测验植入视频,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消化后再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在我们的大部分课程中,留给学生回答问题的平均停顿时间是 22 分钟——而我在斯坦福教书时,从没有给学生留过那么多时间。”[3]

第三,慕课提供了资源开放性。慕课让许多名校课程走到了普通学生身边,使所有人都可以接受到世界上最顶尖的大学教育。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评价慕课为“三名”教育,即名师,名校,名课。慕课的“三名”教育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领略“三名风采”。第四,慕课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学习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现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利用慕课的学习将是一次学习方法的变革,慕课的学习将让学生习惯这样的学习方法,开启他们的新视野,增强信息搜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很有好处。

3.2 慕课的局限性

慕课会引起对传统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启示,他的存在会是一场关于教学的革命风暴,这毋庸置疑。然而,即使是受到了高度的认可和追捧,人们仍然对慕课教育代替传统教育一事表示质疑。

第一,慕课教学不能带给学生实时交流,合作学习的机会。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在接受记者集体采访时表示,“慕课”的大量应用会改变学习态势,但无法取代校园教学。龚克指出,这并不会降低校园学习的吸引力,因为校园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和同学们一起,和师生一起面对面的、共同的一种

锻炼,这不是网络课程可以做到的。大家共事的这种经历,离开自己的家庭过集体生活,自己管理自己,和素不相识的人一起共事,这些体验是在网上得不到的。[4]的确,缺少了和同学、老师的互动交流,将会是教学环节的缺失,这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据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学习效果是成金字塔形(如图2),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这样的被动学习的知识留存率是很低的,互动中的讨论,教授他人这样的活动能大大提高学习内容留存率。增强线上交互平台的设计和线下的交流机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和同学的探讨会增强慕课的学习氛围,让慕课不仅仅是教授课程,也能促进交流;和老师的交流可以让同学感受到老师的言传身教,增强对于课程的喜爱,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图2 学习金字塔

第二,慕课的辍学率偏高。果壳MOOC学院在Coursera、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等机构支持下,对6116名网友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布了全球首份针对中文用户的慕课调查。调查显示,75%的中国用户上“慕课”是为了“更新知识”,但实际上课程完成度并不高,能把所选的课程全部完成的人数只占了6%。除了6%的用户表示完成了所有选课,15%的用户完成部分课程外,绝大部分用户都没有办法完成所有课程,甚至有67%的用户一门课程都没有完成。“没时间”“语言障碍”“缺乏毅力”是导致中文用户“辍学率”的三大主要原因。此外,“网络不畅”“无处答疑”“没有字幕”

等因素也打击了慕课中文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5]

根据这样的调查结果,我们不禁感到质疑,这样高的辍学率下真正能学到知识的能有多少人呢?这样自由的教学方式下,加上网络、语言、老师引导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学生“辍学”行为必然是发生率较高,那这样的教育似乎不能够撼动传统教学方式的地位。要解决高辍学率的问题,就要让慕课机构正式化,变“无根”为“有根”,建立一个正规的机构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督促。

第三,慕课教学难以进行认证。许多人希望通过学习慕课得到相应的文凭证书,然而这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点。怎么样对网络另一端的学习者进行认证、考试,并且证明是他本人学到了所需掌握的知识,这一点单单通过网络是很难做到的。有人建议通过引进键盘敲击模式进行认证或者是组织考试点统一考试,但是目前慕课的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很多的体质还不是很完善,规章还有被落实,技术还没有被实施,想要立即解决,现在还无法做到。慕课发展的预测与建议

慕课的发展方兴未艾,虽然还并不完善,但是这并不妨碍它在未来的时间吸取更多的能量,有更进一步的辉煌。未来的日子里,慕课的规模将进一步增大。随着慕课的普及,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参与慕课的学习,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名师乐意在慕课网站上进行教授,国内与慕课相关的公司也会越来越多。慕课也将迎来专业化,会有更多的,更专业化的慕课平台涌现出来。未来的慕课可能会出现两个主要形式,一是作为关联慕课,与大学中的课程相结合,带来一个全方位的教学体验;二是会作为一个专门进行慕课教授的,自己作为一个学校的形式,这样的形式适合发展较快、更新较快的学科,例如IT技术就很适合放在这样的慕课平台上进行教学。慕课所面临的挑战也会更加严峻。要做好慕课,必须从现在着手,对慕课平台进行完善。参考文献:

[1] 钱钰,张骞,李玉.足不出户听耶鲁、斯坦福精品课[J].新闻晚报.2013-7-9(12)[2] 林莉君.全球首个中文版“慕课”平台开放在线课程[J].科技日报.2013-10-15 [3]王奇婷,姚远.互联网上的免费大学[J].外滩画报.2012-9-20 [4]许雅宁.“慕课”有自身有点但是无法取代校园教学[OL].中国日报网.2014-3-12 [5] 马丹.中国学生慕课“辍学率高”[J].新民晚报.2013-11-27

以下是对于未来国内慕课发展的几条建议:第一,引入效果测试,师生交流,成绩评估等板块,系统的做教育工作;第二,将慕课专业化,建设专业的慕课团队(如图3),设置专业的慕课摄像师,慕课教学设备和慕课课程设计师等等;第三,完善慕课的规章制度,建立一个可以实施的慕课教育体制,解决关于慕课的学籍、证书、学分、学位的相关问题。

图3 慕课制作团队

第四篇:对慕课的看法

对慕课的看法

慕课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引起了越来越多高校的关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习者。但是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质疑,认为慕课只是一种流行趋势。接下来,我将站在一个学习者的角度来谈谈对慕课的看法。

首先,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慕课提高了同学们对课堂的兴趣,激发了对学习的热情。其次,慕课还有一定的随意性,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速度来调整学习进度,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我们有听不清的地方可以随意返回重新听,这样可以提高学习质量。然后,慕课不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时间安排学习,并且可以选择更舒服的地点。我认为在这种轻松的状态中学习,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就是对于授课的老师来说,慕课大大节约了她们的时间,不用再重复同样的教学内容。

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对于有些自制力差的同学,慕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学习进度方面,有的人会比较拖拉,不能按时完成;在学习效率方面,有的人会比较敷衍,不能认真学习。除此之外,我们的慕课并没有字幕,有可能会影响学习质量。再就是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不能立即与老师交流。

慕课是我们对教学和学习的一种尝试,并且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虽然它有不足的地方,但是我们依然从中收获了很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慕课会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

第五篇:慕课

作为课堂教学的班级授课制自提出以来,对课堂教学的变革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在变革过程中,既有建设性探索,也不乏颠覆性的尝试,甚至有诸如“学校消亡论”、“课堂消亡论”的论断。但时至今日,课堂教学依然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出现了资源网络化、环境虚拟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等特征,对教育教学产生极大冲击。尤其是近期“慕课”强势来袭,新技术正在引发一场学习的革命和教育的革命,正在改变几千年来的教育模式[1]。“慕课”提供了一种支持泛在学习、知识建构、交流协作的无缝学习空间,使传统的、根深蒂固的单向知识传授转向注重交流与评估的多向互动;使个体认知转向分布式认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是其基本动力,知识生产胜于知识消费是其基本学习理念。它改变了人与人的共生关系,倒逼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我们的学校若不改革,可能会沦为世界一流学校的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1];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若不变革,可能会沦为“慕课”平台的自习室。面对“慕课”对课堂教学的挑战,须重新审视面对面教学的处境。巨大的挑战之下亦蕴含着变革的机遇,“慕课”为课堂生态的重建提供新的定向。慕课,简称“MOOC”,也称“MOOCs”,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

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一)开放性课程设计打破了课堂教学封闭性的局限

“慕课”产生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从开放教育资源到开放学习,再到当前一种新型开放资源模式:“慕课”的本质属性均沿承了开放教育的理念。开放教育主张教育的民主和平等,不论学习者的性别、年龄、种族、经济等状况,向世界任何地区、任何人提供能够充分满足学习需求的学习机会。而“慕课”在沿承开放教育基础之上已远超越最初的“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开放的内涵,它是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包含了上课、分享观点、信息反馈、完成作业、评估学习进度、讨论学习内容、参加考试、得到分数、拿到证书等学习全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均是开放的。“开放”正在成为一种价值,任何学习对象均可在任何时间自由选择注册学习,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学习分析冲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藩篱。传统课堂教学重视学生共性,对学生的个性学习关照不足。进而为每位学习者设计差异性的学习内容、学习模式、反馈资源等,凸显了个性发展,冲破课程教学方式的“标准化”藩篱。

(二)多主体的交流互动拆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森严的壁垒 “慕课”平台引入了社交理念,来自不同地域的授课者与学习者依托网络社区进行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互动和交流,形成了多主体、多向互动的分布式认知结构———认知不仅发生在学习者的头脑中,还发生在人与人、人与平台的交互过程中。学习者根据不同的主题可以在不同的社交网站上构建学习互助的亚群体,并随着学习者的不断聚集进一步衍生出课程的相关网站与资源库[11]。教师或助教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在线参与到学习者的讨论区,或者筛选出集中且意义较大的问题,以文字整理或视频形式进行系统解答。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不同方式进行参与,“慕课”借助社会化网络工具,形成了比传统课堂教学中更大、更新的学习共同体,拆除教师与学生之间森严的壁垒,摒弃了传统教室里等级分明的权威形象,师生之间用平等、民主的协商来取代教师的专断。

(三)基于微视频与交互练习的知识图谱式学习路径摆脱了课堂教学“满堂灌”的局限 微视频与交互练习是“慕课”核心的学习资源。一般而言,“慕课”的教学安排按“周”布置,教师规定好每周的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分为多个知识模块分别录制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微视频即为课程信息传输的核心形式。它以一个知识点为单位编制,短小精悍,反映了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某个教学环节或某个问题展开教与学活动的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它摆脱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完整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的局限。同时,微视频的学习逐渐由易到难进阶,呈现的是一种基于知识点的知识图谱式的学习路径。相对于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来说,更加有利于学习者集中精力,体现了“做中学”并强化了知识点的练习。此外,大多数的交互式练习都是课程服务器按照程序自动评估打分,最大的优势是能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评估,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课程服务器将会根据学生作答的情况提供相应的讲解视频或其他材料,以强化学习。

“慕课”本身也逐渐显露出了更多的现实困境,它们要比上述外部因素严重得多。这更值得引起重视和关注。

第一,注册者众多,认真者较少,完成者寥寥。第二,“慕课”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任课教师压力巨大。不是所有“慕课”课程都引人入胜,也不是所有教师都适合担任“慕课”课程。

第三,“慕课”课程必须由高深的技术作支撑。第四,“慕课”的接受效果不甚理想。有 第五,评价与测试是最大难点。

“慕课”背景下课堂教学生态的重建

课堂是由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以及课堂教学环境所构成的一种总体关联的系统。“慕课”作为新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将原来课上的知识传授通过在线微课程放在课下预先进行,而将原来课下进行的知识内化过程放在课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来进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翻转”。课堂“翻转”改变了原有课堂教学要素的动态组合,势必引起课堂教学生态的重建。课堂教学生态的重建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建课堂教学理念.从重“教”转变为重“学”传统的课堂教学观以“控制教学进度”为特征,常常以教定学,教师控制、主宰着课堂。“控制”、“主宰”均意味着一种外力、服从和被动,这种课堂教学观将教学过程等同于认知过程、知识传授过程,将课堂变为“教堂”。

(二)重建课堂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着眼于终身教育的价值追求,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它们是同一教学过程的不同方面,是同一门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不同维度,也是教育境界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层递性的表征,突出的是生命主体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注重的是超越“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学习能力发展,升华的是个体完整生命的和谐发展。

(三)重建课堂教学实施过程“慕课”带来了教学组织形式的“翻转”,为解决传统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带来了契机。“慕课”背景下的课堂“翻转”,将传统课堂上“传授知识”的认知目标放在课下利用在线学习实现,而课堂上则是以师生的讨论、交流、探究为主,整个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改变。

(四)重塑课堂教学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环境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动态发展构成了复杂的课堂教学系统。基于“慕课”的课堂“翻转”,使师生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也为课堂教学环境带来了新的属性。

下载“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慕课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Courses, MOOC)又称“慕课”。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在世界范围内,作为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OER)和教育信息化浪潮的一个重要部分,“大......

    慕课

    以科学技术的角度谈慕课 什么是慕课? 慕课是什么?慕课是一个短语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缩写,“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慕......

    慕课革命

    慕课教育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 “未来的学位可能不像现在一样一定要在某一所学校上多少必修课选修课才能得到。未来很可能教育就是定制化的,单位招人不是看你是不是北......

    MOOC慕课

    MOOC慕课 简介 [1]第一个MOOC平台大约出现在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MOOC·史朗把他研究生水平的人工智能课程放在了互联网上,从而吸引了来自190多个不同国家的16......

    微课和慕课

    慕课是否会取代传统课堂? 慕课(MOOC)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是最新涌现出来的一种......

    慕课题库(★)

    第一讲 单选 1、以下慕课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研究表明,慕课中积极参与课程讨论交流的学生往往学习成绩较好,结业率也较高。 B、慕课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老师的......

    慕课制作方法

    MOOC视频制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时间: 2015-09-08 11:18:56 点击:110 来源: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于青青、李晓明 一、研究背景 目前Coursera、edX和Udacity三大MOOC平台......

    慕课答案。

    1 名师对话“四个全面” 1.1 名师对话“四个全面” 1现任(2015 年)联合国的秘书长是()。答案:D A、安南 B、朴槿惠 C、潘文基 D、潘基文 2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