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冲击与解决对策刍议

时间:2019-05-12 22:5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慕课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冲击与解决对策刍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慕课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冲击与解决对策刍议》。

第一篇:慕课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冲击与解决对策刍议

慕课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冲击与解决对策刍议

【摘 要】慕课是现代网络技术发展与教育改革的产物。慕课学习具有方便、快捷、适用性强等特点,广受高校师生的欢迎,但是随着慕课学习方式深入高校教学实际当中,图书馆服务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慕课的运用逐渐占据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但笔者认为,无论在任何时代,纸质图书都应该占据教学服务的中心,因为它是一种智慧、知识与文化的结晶。

【关键词】慕课 高校图书馆 慕课冲击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5-0042-02

慕课是一种网络教学方式,其涉及的资源非常广泛,而高校图书馆的藏书毕竟是有限的,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必须加大改变的力度。本文以当前慕课给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冲击为主要出发点,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一 慕课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冲击

1.对图书服务资源带来的冲击

慕课不仅囊括了世界上所有在编图书的资源,还涵盖了一些没有入编的教学资源,包括一些资深教师的个人观点、教学方法与教学课程,它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网络搜索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源。由于图书馆的藏书资源很有限,资源容量跟慕课比起来就少很多,且藏书资源的更新速度非常慢,在进行资源更新时需要对已更新部分的所有图书进行重组排列,然后再录入系统,与现代高校教学的需求比起来,似乎心有余而力不足。

2.对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冲击

慕课教学只需要一个网络客户端,对地点、时间、人物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学生可以在慕课中找到专门针对自己学习问题的资源,一次慕课的教学容量可以达到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数,而且可以重复使用;而图书馆的面积是有限的,人员容纳量比较少,学生在寻找图书资料的时候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另外,图书馆是定点开放,不一定能够和所有学生的查阅时间相对应,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服务质量。

3.对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冲击

慕课的编撰者都是出自名校的各大名师,讲解的都是非常有名的课程,它的参与者都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对现代高校的教育和学生特点都深有研究,由此开展慕课教学能与高校教学需求相适应。高校图书馆服务是高校管理中的一部分,依附于高校的运作而开展,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职业性质与高校老师无异,这就助长了部分人员的本位思想,不能够主动积极地为师生服务,缺乏创新精神,使高校图书馆的形象受到了严重损害。相对而言,学生更愿意使用慕课学习,因为慕课更专业,能够较充分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对服务的要求。

4.对图书馆服务技术的冲击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现代高校的图书馆应该进行信息化改革、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提升服务技术,让图书馆的服务更具技术水平和现代气息,以期服务现代快节奏的教学生活和学生的心理需求。而慕课的服务技术正好与现代高校师生的快节奏生活和偏浮躁的心理相适应,也就因此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高校教学的重要方式。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高校没有进行信息化改革,服务速度比较慢,即使部分已经进行了信息化改革的图书馆,信息化程度也比较低,与慕课的服务技术比起来还相距甚远。

5.对图书馆服务对象带来的冲击

慕课属于网络化教学课程,需要用户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够辨别资源的能力,能够从庞大的网络信息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资源。当前的高校图书馆虽

然已经开设了信息检索服务,但是能够使用信息检索的学科非常少,信息检索的运用还不够深入,学生的信息辨别与选取能力普遍较低。

二 高校图书馆在慕课背景下的角色扮演

1.慕课资源的分享者

慕课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且大都是质量比较高的资源,与图书馆资源量和资源品质比起来占很大的优势。图书馆完全可以借助这一优势,与慕课资源实现共享,在图书馆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打破从前资源封闭的模式,拓宽馆藏资源,使之从有限变为无限。

2.学生信息素质养成的导师

学生的信息分辨能力低、计算机操作水平不到位就会影响慕课的使用,如果图书馆此时成为一个学生信息素质养成的导师,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这就好比雪中送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能,还能够帮助改善自身的服务技术。

3.慕课资源的编撰者

慕课中的教学资源本就是从现代图书中吸纳的,有些慕课课程甚至有侵犯图书版权的嫌疑。如果图书馆能够加入到慕课资源编撰者的行列,就可以有效地维护图书版权,并为高校教学提供针对性更强的教学课程,进而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图书馆慕课教学与服务,解决版权使用的问题。

4.慕课教学空间的提供者

很多高校配备的图书馆环境都比较清幽,非常适合学生静心阅读学习,近年来,许多高校更是大刀阔斧地对图书馆的室内环境进行了改善,建立了多媒体阅览室、研修室、数字阅览室、观影室等多个阅读空间。学校图书馆完全可以依托于环境优势,将慕课教学的地点引进图书馆中,参与慕课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良的环境,做好慕课教学的后勤保障。

三 慕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应该如何创新

1.开展慕课推广与优化活动

慕课在中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因此老师和学生在对慕课的运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加之一些知名慕课教学平台的注册和使用都需要一定的费用,这给慕课用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高校图书馆是有能力为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将慕课引进图书馆服务中,建立慕课学习的平台,为高校师生提供免费的慕课资源,并帮助师生解决一些慕课使用问题,与慕课教学实现联盟。

2.慕课资源引进

慕课资源非常广泛,慕课的用户也是多层次的,由于不同的用户有不同方面的需求,因此,慕课的用户针对性还比较低。高校的图书馆可以将慕课资源引进图书馆中,建立一个资源检索平台,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其提供个性资源,并为平台用户发送资源、更新推送通知,在慕课资源基础上发展有特色的服务。

3.信息技能培训

慕课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形式多元化,但对使用者来说,这既是一种优势,又是一种缺陷。它的优势在于,可供使用者选择的资源更为丰富,但是选择多了就难以选择。现代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计算机资源和人才资源,学校可以利用微博平台建立信息技能培训体系,实时发布计算机技能资料,采取信息化的方式进行服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平衡图书版权使用

我国对慕课编撰资源的使用还没有建立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慕课的编撰似乎对图书的版权造成了损害。而高校的图书馆拥有一定的合理使用图书版权资源的权利,利用这一优势,图书馆可以为慕课编撰提供版权服务,并参与到慕课编撰中,使慕课的内容编撰过程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并起到维护图书版权的作用。

四 结束语

慕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它的兴起与使用对高校图书馆服务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也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一种冲击,更应该是高校图书馆改革的压力和动力。高校图书馆应该致力于如何与当前的教育形式更加贴合,将慕课作为图书馆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发展,创新服务技术、增加服务内容、改革服务方式,力图稳固图书馆在高校教育中的辅助地位。

参考文献

[1]李静云.论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应对慕课的自我创新[J].情报探索,2015(2):91~94

[2]吴海华.慕课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角色定位及创新服务[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5)

[3]佟燕华.慕课浪潮对高校图书馆的冲击与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8):108~110

〔责任编辑:庞远燕〕

第二篇:慕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慕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摘 要: 慕课以全新的学习模式给高校图书馆在角色定位、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上带来机遇和挑战。文章从提供慕课教学场所、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指导多媒体课件制作、开发慕课课程等方面探讨高校图书馆应对慕课进行的服务创新。

关键词: 慕课 高校图书馆 服务创新

1.慕课的发展

“慕课”是英文缩写M00Cs的音译中文名称,英文全称为Massive Open 0rIline Courses,一般翻译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本质是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开放在线优质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实现名校名师最优质课程资源的大规模学习共享。

“M00C”代表的四个词汇表达了慕课的主要特征:Massive(大规模):有成千上万规模的学习者;Open(开放):有学习愿望的人都可参与学习,体现的是“创用共享”的理念;0nline(在线):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打破时空限制;Courses(课程):全新的知识组织方式和学习流程的优质网络课程。慕课为促进传统学校教育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建立混合式教学体系创造了条件,更为无数难以进入校园接受优质教育的人们获得高品质学习机会提供了可能。

2008年,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加拿大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阿萨巴斯卡大学技术增强知识研究所,共同设计和研究了在线课程《连通注意与连通知识》,提出MOoC这个概念;曼尼托巴大学的25位付费学生和两千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免费学生在线参与了课程学习;2011年秋,来自世界各地十六万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导论》免费课程,掀开世界顶尖大学通力合作的慕课浪潮;美国专门提供慕课平台的供应商纷起竞争,CourSera、edX、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三巨头,慕课被誉为自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史上的最大革新。

我国慕课亦迅速兴起,2013年重点高校广泛开展,开启中文慕课元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加入慕课三大组织之一EDx;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加入coursera;本土化的中文慕课联盟平台雏形出现,上海30多所高校成立了“高校课程共享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九校联盟也建立了高水平在线课程平台。

2.慕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高校图书馆的新机遇

高校图书馆是读者学习的重要场所,慕课课程学习必然影响图书馆服务,高校图书馆具备的开发和提供信息资源、传授信息素养技能、倡导资源开放获取等职能使其成为教学研究信息资源的聚集地,图书馆将是慕课教学模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13年3月18日,OCLC(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举办了主题为“M00Cs和图书馆:巨大机遇还是颠覆性挑战?”的研讨会,对慕课和图书馆发展进行了全新的讨论,给高校图书馆的角色定位、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2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消亡论顿起,慕课的来临使悲观的情绪又浮出水面,如Gremmels认为慕课环境没有给图书馆员留下位置;Dillt认为在作为三大慕课提供商之一的Udacity平台上,受设计理念、技术架构、运作流程和自我满足性能的限制,图书馆馆员根本无法参与。我国一些图书馆专家认为,高校图书馆在慕课环境下的角色定位、用户需求、版权壁垒、服务模式等面临挑战,迫使图书馆积极探索与慕课学习相适应的新型服务体系。

3.基于慕课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3.1提供慕课学习场所

近几年,高校图书馆的转型与创新在实体与虚拟形式上已发展成为信息共享空间(Ic),配备有研修室、视听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工作站和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这些资源使得图书馆成为慕课的有益补充。作为拥有大量资源和良好学习空间的信息中心,图书馆是学生参加慕课学习的最佳场所。

3.2创新信息素质教育

在慕课中,图书馆馆员的作用是支持慕课学生评估自己的信息需求,判别有用的资源,提高在在线学习环境中查找、评估、获取、管理和综合使用信息的技能。图书馆馆员可以和教师―起共同制订课程计划和课程指南,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帮助指导,培训文献检索技能,在明确学生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基础上,提供本馆网站“教程”和研究指南,引导学生获取可以参考的优质学术资源。

3.3指导多媒体课件制作

慕课背景下,教师希望将课程上网,需要制作和编辑视频方面的课件,需要视听教学的装备以录制慕课,安装适当软件的计算机以编辑原始视频,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设备,等等。图书馆可以通过信息共享空间的多媒体工作站进行技术辅导,或以嵌入式学科馆员的方式提供这种支持。

3.4自我开发慕课课程

图书馆可以自己制作慕课课程,首先可以将现有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制作成课件,加入一个成熟的慕课平台,并通过社会化媒体和解决问题的练习丰富它。可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才资源,制作发布不同专题的慕课,如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制作了“汉学101”慕课课程,向用户介绍如何利用馆藏丰富的中国历史研究资料,维克森林大学图书馆的慕课课程“普通网络症状的治疗”,这些都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技术教育,2013(11):5-10.[2]刘恩涛,等.MOOCs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4(2):67-71.[3]傅天珍,郑江平.高校图书馆应对MOOC挑战的策略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1):20-24.

第三篇:慕课会不会对学校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慕课会不会对学校带来革命性的影响?狭义地说,确实会对部分学校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如果教育部规定,学生在慕课上完成一定学分的课并且考核合格的话就可以拿到毕业证,那么中国很多二三本院校可能会出现招生困难。很多学校甚至有可能会逐步倒闭或被关掉。这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来实施,因此也是个长久的过程,不可能瞬间出现革命性的改变。

而且,虽然教育资源是可以分享的,但学校本身应该是个性化的。哈佛有哈佛的个性,北大有北大的个性。个性不同的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不同,所培养的人才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如果慕课只让全世界所谓的最好的十几个教授来讲授课的话,那么这也是一种悲哀。这甚至会变成,除了那十几个教授外,在这个领域别人的思想无法得到传播的地步。教育是一种事业,任何机构都有存在的可贵之处。

谈慕课必然会谈新东方。坦率地说,现在很多非刚需性的语言培训已经被线上培训取代了,而且这比慕课还早。新东方很早就实现了通过网络点对点教学生,也很早就通过个人电脑、手机等传送讲义、录音、视频等。当然,语言培训的面授方面还是会受到冲击的,新的参与模式在逐渐取代在教室固定上课的传统模式。但是,教学点和教师的价值依然存在。

其实慕课对新东方的冲击不是很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现在3到18岁之间的孩子们,还不太接受纯粹在网上学习,孩子的家长也不太接受。由于自觉性不够,孩子在视频上学习时精力不能集中;缺乏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感觉。我问过中学生,他们觉得通过网上在家里学习非常孤单,集中不了注意力。

18岁以上人群,我叫做高度自觉人群,包括考四六级、考研、出国考试的这些学生,大部分会转到线上去,当然部分还会在线下,但未来一定会以线上为主。理由是,这些学生的时间本身就非常紧张而且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很高,在线上学习课程应该没有问题。我们就是要把这些课程最优质的资源放到线上去。而且线上基本是免费的。不过,我们线下会组织这些学生的学习俱乐部。这是我们面对自觉性人群要做的事情。

这样一来,新东方庞大的教师队伍就变成了学生的咨询导师,他们可以把课放到网上,同时进行线上直播。其实,一个老师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的,很多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大课以后的一对一辅导,这些老师从教几百学生转为对学生个位辅导。教大课的老师依然还会存在,教大课属于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化。

第四篇:“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

“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

杜 杨 《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21日 14 版)

“慕课”发端于美国,是英文MOOCs的音译,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其中,“M”代表 Massive(大规模),指的是课程注册人数多,最多一门人数达16万;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指的是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指的是时间空间灵活,7×24小时全天开放,使用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而且还能利用开放网络互动;“C”则代表Course(课程)。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慕课正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教学形式和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着中国的大学。2013年7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十几所高校也纷纷加入慕课阵营之中。随着慕课大潮的涌入,我国高校的现行教育体制也随之面临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慕课具有规模大、打破时空限制、开放程度高、可重复、强调学习的体验和互动等基本特点,其核心在于强调一个“学”字,即学生的学习。这些特点从根本上挑战了以往强调“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反映的是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现行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的讲授,它反映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绝对话语权。一句话:授什么、怎么授和授多久均由教师掌握。这种模式较少顾忌学生的需要和感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慕课的革命性在于强调一个“学”字,这样便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这种由“授”到“学”的权利关系的转变,得益于慕课的基本特点。首先,慕课空前的规模和开放程度以及不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成为可能,再加上慕课操作简便、学习成本低廉,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由可能变成了现实。其次,慕课的可重复性为学生的温故知新创造了条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或兴趣有目的地对学习内容进行重复,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现行课堂模式的满堂灌。最后,慕课强调学生对学习的体验和互动,巩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体验和互动是一种动静结合的学习方法,其教学价值取向强调的依旧是学生的学习。其中,体验是学生学习的静态,它强调的是学生对学习的独立认知、感受和领悟;互动是学生学习的动态,它强调的是学生对学习的诠释和交流。所以说,慕课实际上是学生对学习的认知、感受、领悟以及诠释和交流等的集合,这使得慕课的制作必须紧扣“学”字,因而慕课的制作者——教师的水平也就成为了学生评价慕课质量的重要内容。

精巧的课程设计使照本宣科和满堂灌将无立足之地

与学生的学习自主权不断加强相伴而来的是要求教师授课水平不断提高。慕课对教师授课水平的要求在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两个方面均有表现。一方面,就授课内容而言,课程内容必须要满足学生的需要或兴趣。这就要求教学内容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因而教师在成为一名合格的讲授者之前必须先成为一名优秀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去攀登科学的前沿。不仅如此,教师更要了解学生,深谙教学规律,将学生的需要或兴趣巧妙地融汇到教学活动之中,使课堂与学生发生精神性的而非物理性的结合。另一方面,在锤炼了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改革授课的形式。起码来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佳注意力时长一般在10分钟左右,而不是现行课堂的40甚至50分钟。因此说,现行课堂教学形式一直在犯着“事几倍而功未半”的错误。因此,慕课的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所构成,学习时,学生好像正经历电子游戏的通关过程,只有答对过关之后,才能继续听课。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在线交流以获取帮助,助其闯关。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制作慕课视频时,必须把握教学规律,既要合理的控制时间,又要巧妙地设计问题和答案。更进一步,成功的慕课要求教师成为一名优秀的课程设计师和出色的演讲家。教师既要像电子游戏的设计师一样环环相扣地设计课程环节,又要像演讲家一般将每一个环节都生动形象地讲授出来。因而,在慕课大潮的冲刷之下,照本宣科和满堂灌式的课程将无立足之地。

撼动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改革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改革的方法纵然有千条妙计,但是检验教学改革成败的标准却永远只有“学”字这个一定之规,即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检验教学改革效果的唯一试金石。所以说,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才是教学改革的根本。而慕课恰恰符合了这个根本。因为,就教学改革的形式而言,慕课所依赖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模式使学习越发开放、自由和廉价;就教学改革的内容而言,慕课突出“精巧”二字,使照本宣科和满堂灌式的课程再无立足之地;就教学改革的服务对象而言,慕课赋予了学生空前的自主学习的权利。一句话:慕课本身呈现的是教学改革进程中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形式,诠释的是教学改革目标上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这种全新形式和价值取向也冲击到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我国高校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重在评价“授”字,也就是评价教师课授得如何。这一过程中,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高校领导和教师对授课的品评,学生很少能够参与其中。这样一来,现行教学评价的圈子很小,群团单一,且并不重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而在慕课中,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加之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授课形式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开放的和自由的互动成为常态,学生对课程的每一个诉求都会直接影响到该门课程,这其中也包括学生对课程和老师的看法。也就是说,在教学评价方面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

高校人才交流与竞争更频繁激烈

教师和学生都是高校内的人才,慕课全新的形式和革命性的教学价值取向将会导致高校内人才交流和人才竞争变得频繁。这种变化将会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和生生关系方面。首先,师生关系方面。传统的“天地君亲师”中的师道地位和师道尊严将会被重新塑造。师道地位不能再简单地依靠传统的伦理纲常维系,而是要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而师道尊严的维系除了依赖师道地位之外,还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其次,师师关系。一方面,慕课给教师之间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慕课也为教师带来了激烈的竞争。良师、大师可以通过慕课一展身手,甚至成为猎头公司眼中的红人,而劣师、庸师或者成长为良师、大师,或者被世人冷落。最后,生生关系。慕课也是学生们交流或竞争的平台。学生们可以在慕课中自主或结成小组学习,同时随着慕课制度的完善,学生的慕课学习成绩也可以得到校方的肯定,甚至是不同层次的嘉奖和学位。这无异于在学生学习期间融入了竞争性的激励机制和在毕业之后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倒逼大学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管理行政化是困扰当今中国高校的顽疾。其症状是高校缺乏办学活力,学术领域权力侵占严重。造成高校管理行政化的原因诸多,但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办学体制上机械照搬行政的管理模式;二是管理上政府对高校简单的上下级管理方式和界定行政级别;三是文化观念上陈腐的官道文化和官本位思想对高校的束缚。但慕课的到来正在悄然撬动着高校管理行政化的神经。其动力仍然来自慕课信息化、网络化的全新形式和以“学”字为试金石的教学价值取向。就慕课全新的形式而言,至少要求高校的管理层必须去接受新鲜事物,并改革和开放自己的课堂。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曾提出警告:“在线课程不可能取代传统课堂,但会倒逼大学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否则,我们的大学容易沦为一流大学的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而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最终依靠力量是教师,只有教师的作用真正的凸显出来,让行政服务于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才有保障。就慕课的教学价值取向而论,以“学”字为根本的价值取向从表面上看是在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增加师生的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教学评价的话语权,但其深层含义是要求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转变高校的管理理念。慕课所呼唤的教师素质的提高和高校管理理念的转变对于高校管理的去行政化有两个明显的好处:一是在大规模、大开放的在线课堂上,高校的管理层必须格外重视培养或引进良师、大师以换取学校的不落伍,这样就必须尊师重教,调高良师、大师的调门以传递良师、大师的声音。二是调高良师、大师的调门实质是重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唯有学术权力至上,中国慕课所搭建起来的平台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如果还是因循守旧的视学术权力为行政权力的附庸,那么中国高校现行的教育体制虽然不能被彻底颠覆,但是却有可能被慕课浪潮冲击得体无完肤。(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第五篇:慕课给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与启示

慕课给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与启示 焦建利

(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2期)

《中国教育报》2013年8月14日第1版消息,由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中外名校研究中心与国内20余所著名高中共同发起的C20慕课联盟(高中)筹建大会,2013年8月12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上,华东师大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陈玉琨教授宣布,旨在推动中国高中开发大规模在线公开微视频课程,促进“翻转课堂”的实施,改善人才培养模式的C20慕课联盟(高中)正式成立[1]。

至此,随着C20慕课联盟的成立,慕课,也就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基础教育相关人士的关注,而慕课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启示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更是其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慕课之火开始被引入到中小学,从而使得可汗发起的可汗学院以及由科罗拉多州的两位化学教师开创的翻转课堂之类的中小学在线课程,开始有可能尝试走向大规模。本文试图结合作者自己学习和研究慕课的体验与心得,分析慕课的本质与特征,在简要回顾慕课发展演进轨迹的基础上,就慕课对中国基础教育可能产生的影响与启示展开讨论。

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慕课是笔者对英文缩略词MOOCs的音译,而这个英文缩略词MOOCs则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也就是说,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中文简称。到目前为止,这个简称已经得到大家的广泛接受。尤其是随着慕课为更多的人所接受,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认可“慕课”这个音译了。

如其名字所示,慕课是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那么,大规模(Massive)、开放(Open)、在线(Online)、课程(Course)便是其最鲜明的四个特点。

第一是大规模(Massive)。慕课是以在线教育的形式来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深受用户的欢迎。它之所以被称为“大规模”,是因为其注册学生常常多达数千、数万乃至数以十万计,学习者包括教育工作者、商人、研究人员以及其他对互联网文化感兴趣的人们。针对一门课程的如此大规模的教育教学活动,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不仅如此,慕课的“大规模”不仅仅是学习者数量庞大,而且还包括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学和自身的专业成长之中。

第二是开放(Open)。慕课是10多年来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OER)的延续,是开放教育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线教育与开放教育发展的必然。所谓开放,是指它突破了人群、地域、时间的边界。我们任何人,只要能上网,只要有时间,只要有学习意愿,都可以进行在线学习。慕课的这种“开放”,也可以理解为“有教无类”。

第三是在线(Online)。前面我们谈到,慕课是以在线教育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在线”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线”是指通计算机互联网,或是通过手机无线网络,进行网络授课、学习的方式。也许在将来,它可能会发展成为一种混合学习的模式。

第四是课程(Course)。慕课和大学的传统课程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慕课更多的是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的课程。尽管这些课程通常对学习者并不必然有特别的要求,但是,所有的慕课都会有每周研讨话题、在线视频、实时研讨等形式,通常会包括每周一次的在线讲授、研讨问题以及阅读建议,等等。慕课从发端开始,主要是大学阶段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但是随着它向基础教育阶段课程延伸,高中生可以根据学习需求,提前选修大学课程。

此外,慕课还有其他一些特点和特征,比如,内容的开放授权、开放结构和学习目标、开放教学、以社群为中心,等等。

慕课是在线教育与开放教育发展的必然

其实,慕课并非从天而降的新生事物。它虽然有一个极为短暂的历史,但是却有着一个漫长的孕育发展历程。它是在线教育和开放教育长期积淀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在线教育与开放教育发展的必然。

回顾互联网教育应用的历史,它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开放的历史。从2000年之前的开放教育内容,到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式课程计划(MIT OCW),再到2002年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命名的“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甚至到2003年中国国家教育部启动的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中的国家精品课程计划,2004年朱学恒带领的全球义工开始将世界名校开放式课程进行中文翻译,拉开了世界名校公开课中文翻译的重要篇章„„

慕课的出现,是日益开放的互联网教育应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07年是慕课孕育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秋天,美国学者戴维·维利(David Wiley)基于WIKI开发了一门开放课程——《开放教育导论》(Introduction to Open Education),这门3个学分的研究生层次的开放在线课程的突出特点在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学习者)为这门课程贡献了大量的材料和内容。换句话说,学习者不只是来消费这门课程,而是所有人一起在学习的过程中建设这门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学习这门课程。这样的设计是非常有意思的,也是很科学的。一方面,这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和学习者必须持开放的态度,并拿出实际的行动;另一方面,戴维·维利所选用的WIKI技术平台为这样的共建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样是2007年,加拿大Regina大学教育学院的Alec Couros博士开设了一门研究生层次的课程,名字叫《社会性媒介与开放教育》(Social Media & Open Education),它始终都是开放的,既面向以获得学分为目的的学习者,也面向其他任何人。这门开放在线课程的突出特征就在于来自世界各地的特邀专家参与了课程的教学活动。

2008年,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的斯蒂芬·党斯(Stephen Downes)和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开设了一门课程,名字叫《连通主义与联结知识》(Connectivism & Connective Knowledge 课程编号:CCK08),这门课程被视为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也被看作是第一门慕课。这是因为,这门课程兼容并蓄,既借鉴了Wiley的开放内容和学习者参与的思想,又吸纳了Couros的开放教学和集体智慧的举措,不仅如此,这门课程还支持大规模学习者参与,因为它采纳了连通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法。[2]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这个术语也是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几位研究员提出来的。从那时开始,一大批教育工作者,成功地在全球各国大学主办了他们自己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而最重要的突破发生于2011年秋天,来自世界各地的 16万余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 Sebastian Thrun 与 Peter Norvig 两位教授联合开出的《人工智能导论》免费课程。从那时起至今,许多重要的创新项目包括Udacity,Coursera以及 edX都纷纷上马。

平台与课程提供者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世界著名大学参与到这股浪潮之中。在亚洲,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都参与edX之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分别成立了自己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研究机构。

有关慕课的研究在数量和深度上开始增加,对慕课的批评和误解也日渐增多,慕课教学实践中高辍学率低完成率的现象依旧明显;大学和一些商业机构正在积极摸索和探索慕课的商业模式。但这一切并不妨碍慕课的继续高速发展。

2012年4月,上海市教委正式发文批准成立“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推动上海区域内各高校之间的课程共建共享。2013年4月,由重庆大学发起、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宣告成立,首批有29所高校加盟。不仅如此,在国内,果壳网和译言网这样的互联网创新企业,也纷纷加入到慕课浪潮中来了,网易公开课也推出了世界名校慕课的中文翻译,清华大学还在OpenEdx的基础上,推出了汉化的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xuetangx.com),慕课在国内媒体和许许多多的场合,变成了炙手可热的语汇。

慕课对基础教育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美国凯创网络公司2013年6月一项针对慕课与高等教育关系的全球调查表明,13%的受访者所在学校提供慕课课程,43%的受访者所在学校计划在未来3年内提供相关课程;84%的受访者认为慕课是当前教育模式的补充,16%的受访者认为慕课会取代现有面对面的教育方式。

慕课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发端的,它对高等教育管理、教与学、课程、师资队伍、学习与教学的考核与评估等许多方面,甚至包括大学的形态,都将会产生一系列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而导致传统大学的变革。它所产生的“鲶鱼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正如乔治·西蒙斯所言,不要试图让慕课解决一切问题。

那么,回到基础教育层面,慕课对基础教育将会产生哪些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呢?换句话说,它会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带来哪些启示?我想,这些可能的影响和启示也许就体现在在线教育教学法、创新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以及为基础教育领域内慕课实践提供宝贵经验等方面。

第一,慕课以及慕课教学法,对于深化和发展包括面向中小学的在线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在慕课中,有不少富有创造性的地方,比如,带测试题的高清授课微视频,或者说微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在线视频的单向传输特性,提升了视频课件的交互性;再比如,慕课中被广泛采用并备受抨击的“同伴互评”,其实对于推动包括面向中小学的在线教育和混合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教学法启示。

第二,慕课、微课以及翻转课堂,对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中小学创新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翻转课堂,在本质上是一种将面对面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结合起来的混合学习模式,它是家校分别在学生学习中角色与功能上的调整。这种混合学习模式将成为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在推动翻转课堂这样的混合学习模式,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中小学教学模式创新上,慕课不仅可以为中小学提供教学法上的支持,而且也可以在师生互动模式、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开放内容与开放教学等许多方面,给予中小学校以启迪。

第三,慕课对于促进和深化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迎来了人类教育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个特别时期,我们仿佛来到了教育资源的大同世界,在这里,人人可为师,个个可学习。只要能介入互联网,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随着慕课的发展,我们不断可以在线学习,而且可以享受世界一流大学的顶级师资的课程。想想看,这对我们今天的教师队伍建设将具有多么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啊。教师,包括中小学教师,理应成为终身学习的率先垂范者。当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透过慕课微课公开课,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加强与发达地区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教师同行之间的伙伴关系,学习彼此的学校文化和教学方法,这对于促进和深化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终将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不仅如此,中小学教师的这种修读慕课促进自身成长与发展的行为,相信会对中小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四,慕课的深化和发展,对于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与创新应用具有重要的启示。在教育信息化的过去几十年间,教育资源的建设多采用外行(教育资源类公司)为内行(中小学教师)生产资源,或者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教育资源建设模式,这些模式所建设的资源对于基础教育信息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其实际投入产出是并不高的,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慕课的发展,尤其是慕课的开放内容与开放教学机制,实际上创造了一种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一种自下而上的教育资源建设模式,一种将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紧密结合起来的新模式,这对于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与创新应用具有重要的启示。

第五,慕课的发展,为中小学慕课实践积累了经验。从最早2008年的课程实践开始,慕课主要是在高等教育阶段的课程中展开的。随着基础教育中在线教育、混合学习以及开放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阶段的慕课实践,特别是其中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将会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慕课实践提供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时晓玲.C20慕课联盟(高中)成立,20余所高中联手创建在线公共课[N].中国教育报.2013-8-14(1).刘增辉.中国MOOCs:与其被动改革不如主动变革——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焦建利[J].中国远程教育.2013,(14).

下载慕课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冲击与解决对策刍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慕课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冲击与解决对策刍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慕课(MOOC)对高校网络教育的启示

    慕课(MOOC)对高校网络教育的启示 来源: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加入时间:[2013-01-17]阅读人数:1954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近几年来兴起的网络教学模式。很多学校都将自......

    对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的困境与解决策略的几点探讨

    对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的困境与解决策略的几点探讨 【摘要】在信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高校图书馆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而电子资源作为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理应......

    对高校美术通识课改革刍议(合集五篇)

    对高校美术通识课改革刍议 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开设美术通识课的目的,是通过形象思维的艺术手段与途径,培养大学生内在丰富的情感,使他们树立高尚的人格,这涉及做人、做事......

    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与管理

    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摘 要: 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建设与使用中,人本管理思想不仅对管理体制的创新 发挥基础性作用,而且作为一种内在动力,也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建......

    对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的思考

    对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的思考 ——以我馆首次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为例 采编部 惠晓英 所谓志愿者就是奉献自己部分余暇时间或知识到服务于他人的有益且含有某种有......

    刍议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刍议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0-10-25 浏览次数:98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档案信息化建设,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也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高校档案信息化......

    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与教学科研服务模式

    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与教学科研服务模式 [摘 要]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织结构,是高校的服务窗口,承担着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职能。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

    关于对“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几点质疑

    关于对“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几点质疑 最近,“慕课”“微课”“翻转课堂”被炒得很热。对于这些字眼,很多人都早有耳闻,许多地方教育局、教研室纷纷为此组织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