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高校图书馆为深化教学服务之探讨

时间:2019-05-13 03:0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数据与高校图书馆为深化教学服务之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数据与高校图书馆为深化教学服务之探讨》。

第一篇:大数据与高校图书馆为深化教学服务之探讨

大数据与高校图书馆为深化教学服务之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学科服务;个性化教育;图书馆服务

摘 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高校图书馆在大数据利用上也应有所作为。文章简述了大数据的特征及带来的便利,指出了高校图书馆应利用自身资源与院校各部门开展广泛的合作,构建大数据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促进高校个性化教育,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满足读者的需求,增强图书馆在新技术环境下的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05-0054-0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数据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大?稻菔贝?,信息资源层出不穷,新的信息种类和形式不断涌现,高校图书馆应高屋建瓴,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方法,紧跟时代步伐,运用大数据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大数据的特征及带来的便利

1.1 大数据的特征

大数据意味着海量信息的集结、整合、运算与分析。大数据拥有庞大的信息量,具有快速处理数据的能力,同时还有无数信息交汇产生新的信息,能够挖掘数据的隐性价值。大数据有以下特点: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Variety)、价值(Value)。

1.2 大数据带来的便利

大数据是互联网的必然产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如:节假日开车外出,人们可以借助大数据预测哪些时间和路段容易堵车,从而避开出行高峰和拥堵路段;高考填报志愿,人们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未来的热门专业等;外出旅游,大数据可以预测机票价格走势。另外,气候预测、农业病虫害预警等都是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世界就是一个大数据的世界,不管你是否关注大数据,也不管你是否承认,人们时时处处都在与大数据进行“亲密接触”。纸质文献阅读量下滑,数字化阅读快速增长

技术的发展导致社会的变革。大数据的到来,使作为高校信息传递中心的高校图书馆也受到了影响,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笔者统计了三峡大学图书馆2012―2016年间纸质图书的借阅量,分别为:441,216册、388,667册、320,201册、262,702册、220,381册,纸质图书的借阅量逐年下滑,4年共减少了50%以上。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58%,较2013年的57.8%上升了0.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1]。高校图书馆应用大数据技术服务教学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主体是本校师生,要为教师提供最前沿、最权威的参考服务,为学生提供为其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为学校教学部门提供学科发展趋势分析,为学校学科建设提供分析报告等。高校图书馆要实现这些服务,只有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各种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和归纳,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

3.1 运用大数据开展学科服务

3.1.1 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开展学科服务。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首先要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加强与各院系(学科)在服务项目、服务方式、资源建设、效果反馈、电子资源利用与评价等方面的交流、沟通、协调等,为科研人员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知识化及深层次的集成服务。同时,图书馆还应指派具有某种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科馆员深入学校的科研团队,作为团队的一员参与科研项目,便于及时掌握科研团队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及使用情况,积极主动为教学科研人员提供服务。此外,高校图书馆的大数据监控组应密切关注学科发展态势,利用大数据技术监控相关学科的科研动向,为科研团队提供全程信息服务,使科研人员随时都能清楚地把握学科的发展趋势,及时对科研项目做出调整和改进。高校图书馆还应积极开展信息推送服务和针对性的用户培训工作,以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

3.1.2 建立学科服务网站,利用大数据技术搜集国内外学科的相关信息。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等早就相继建立了学科服务平台。特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国内率先导入LibGuides系统。LibGuides是美国SpringShare公司推出的学科导航软件,已被国外很多图书馆作为学科服务工具。高校图书馆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学科服务平台,会使学科服务如虎添翼、事半功倍,在收集、统计、分析数据时更加便捷,对科研团队的服务更具前瞻性和指导性。

3.2 基于大数据促进高校个性化教育

3.2.1 个性化教育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互联网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工作资源,因此基于大数据促进高校个性化教育也成为可能。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实现个性化教育,孔子的“因材施教”就体现了强调个体、尊重个体的思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自身素质及学习水平,选择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弥补学生的劣势与不足,以此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传统教学只能依靠经验和感觉,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如把大数据引进现代教育,使个性化教育得到大数据的支持,教与学会更趋理性,更有针对性[2]。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开发个性化教学系统,并建构大数据个性化教学平台,平台构建要考虑学习信息的采集、学习内容的分层、学习信息的反馈及分析等内容。大数据个性化教学平台要兼顾实用性、灵活性、方便性,本着简单易用的原则方便教师使用。

3.2.2 大数据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高校图书馆运用大数据平台掌握学生的情况,可以不间断地追踪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甚至包括学生的情绪变化等[3],为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提供各种数据。大数据教育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如:学生使用电子教科书,图书馆利用大数据可以从其阅读时间、阅读速度、做的眉批及尾注等方面分析他们的阅读行为。分析阅读时间可以知道他们是在早晨、中午、下午还是晚上进行阅读学习的;分析阅读速度可以知道他们是在精读、深读还是消遣性浅阅读;分析他们做的眉批及尾注可以了解他们的关注重点、表达能力、理解力及对阅读内容掌握的程度等。这些阅读行为信息会被毫无保留地反馈给大数据平台的管理者,后者将数据分析结果反馈给教师,使教师既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精准把握电子教材的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并及时做出调整。这种双向反馈实时同步进行:教育的数据用来分析学生学习的过程,分析得出的结果又用以指导教材内容的改进。

3.2.3 高校图书馆的大数据平台应简单便捷。基于大数据的实时分析,平台系统能够自动为学生量身定制,推送满足其需求的具有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大数据的介入使本来分散的动态学生数据能够进行有机整合,使个性化教学有了支撑。教学内容也不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系统给出的最合理、有效的学习活动随时进行调整,为进一步完善个性化的教学提供支撑。大数据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进行存储,使个性化的学习得到保障,同时还会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使其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3.3 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虽然早已出现,但鲜有利用大数据技术的,高校图书馆应把握机遇,开发并利用好大数据,再加上图书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必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高校图书馆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微课、MOOC等精品课程领域,数据会更加丰富,形式会更加多样化,运用也会更加灵活,会得到更多学习者的青睐。近年来,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使学生能够随意浏览、搜索各种数据库,大量用户的在线学习产生了海量的学习行为数据,为大数据分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信息[4]。

3.4 开展大数据分析预测学科发展趋势,为学科建设保驾护航

高校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及需求不断调整增减的,怎样调整、如何增减,依据至关重要,而依据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学科结构分析及专业分析,预测学科发展趋势,目前来说是最为科学合理的。高校图书馆深化教学服务的几个因素

4.1 人才之需是当务之急

从事大数据开发与研究的图书馆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具有媒体制作、教学设计等能力,甚至具有生命科学、农林牧及土木水电等领域的知识。而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馆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背景较狭窄。究其原因,一是精英人才不愿到图书馆来。二是高校图书馆也很难留住人才。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抓住国家“十三五”规划这一机遇,争取人才生存的大?h境和政策,为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支撑。

4.2 技术服务是支撑

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工作内容等都将发生改变。图书馆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主要是大数据平台的实现和分布式系统建构问题,包括云计算平台、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大规模并行处理数据库及存储系统等。大数据的开发技术Storm、Spark等也是难中之难。可喜的是,随着软件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一些大数据技术不再高不可攀,而且大多数软件是开源、可免费使用的。目前最流行的大数据平台是Hadoop,它的优点在于整合了硬件和开源软件,既可以把接收到的数据流输送到普通的存储盘,又能够为用户免费提供分析数据的工具。

4.3 合作是手段

高校图书馆要实现大数据服务教学这一目标,单靠其自身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广开渠道,多方寻求合作。一是在学校内部开展合作,与各院系(如计算机学院、信息学院等)、学校信息技术中心、教务处、校园卡管理中心等部门联合,可获得相关数据及技术上的帮助。二是加大高校图书馆间及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间的联合,建立机构知识库联盟,在线开放目录、开发学术门户网站等,共建共享数字资源建设。三是加强对外交流,寻求与IT行业的联盟,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互惠共赢。结语

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崛起,为高校图书馆带来机遇与挑战。图书馆应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开拓进取,构建数据挖掘与分析体系,搭建大数据技术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为高校教学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全面发挥图书馆辅助教学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高方.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J].传媒,2015(8):80.[2]中国网.大数据助力因材施教[EB/OL].[2016-03-24].http://media.china.com.cn/gdxw/2016-03-24/675225.html.[3] 刘中宇,刘海良.基于大数据的云教学环境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4):18-21.[4] 辛晖,李淑珍.大数据技术在高校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6(27):168-169.

第二篇:民族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与创新之探索

民族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与创新之探索

邵凤君

摘要: 民族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何更好的为读者服务,发挥民族高校图书馆的优势,是图书馆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对于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是民族高校图书馆继承与发展的又一新的历史课题。

关键词:民族高校图书馆

服务与创新

对于民族高校图书馆来说,作为一个以教学和科研服务为主的学术机构,其读者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图书馆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合理配备藏书,想方设法满足读者需求。同时,高校图书馆又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二课堂,图书馆以其丰富的藏书和优质服务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民族高校图书馆如何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文阅读,充分利用馆藏中文文献资源优势,对学生中文阅读活动强调导读,是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提倡全民阅读,对于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事业的促进和发展并且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系统思维和汉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的民族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服务,使图书馆在建设和谐社会、发展和谐社会方面更好的发挥其重要作用,是现代图书馆工作中值得认真研究、创新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民族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导读工作

少数民族学生基础薄弱,同时又受到语言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在阅读倾向、阅读方法和正确理解读物的思想内涵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困难,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正处于大力引导和支持阶段。

1.强化入馆教育,编制推荐书目,方便学生读书入门教育,包括新生入馆教育和信息入门教育。通过课堂、多媒体等形式,介绍图书馆概况、藏书分布与图书分类的基础方法,参观图书馆布局。按学院要求向学生介绍学校的科研水平、藏书体系、借阅方式、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等内容,让同学了解图书馆。编制合理的推荐书目是辅导学生阅读的重要工作,图书馆可聘请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精选一些经典的、优秀的、有情趣的、有吸引力的图书,图书馆要将这些科学编制的优秀书目集中排架,重点推荐,指导学生借阅。

2.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导读活动,通过中文导读活动,不仅达到了交流和传播知识的目的,更鼓舞了其他读者的中文阅读热情,这有利于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少数民族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参加活动的特点,图书馆可以根据馆内 1 设立专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导读咨询窗口,为来馆的学生解答在借阅过程中碰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3.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双语教学,与利用课程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看见好多学生不懂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检索手段查找所需要的信息,结果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却不多所获,学习的热情自然受到影响。因此,建议图书馆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根据师资条件、学生的汉语水平程度、课程要求,专门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开设文献信息检索双语课程,将该课程定为选修课,并明确该课程的学时和学分。

4.调动教师资源,课堂引导阅读,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图书馆在学校的受重视程度不高,馆员的整体素质也有待提高,单独开展导读工作能力较差。教学和科研与图书馆紧密联系是高校图书馆得到足够重视与支持的原因之一。图书馆要与以前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相互配合,共同设计出以图书馆文献资源为依托的导读方案,整理出适合课程需求的文献资源,并及时指导学生查找和利用。

5.鼓励专业教师和专家学者参与大学生的导读工作,高校每位教师一般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教师参与导读,一方面可以将自己的读书方法传授给大学生;另一方面,教师与专家学者在教学科研过程中能密切关注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理论问题,他们对专业领域新的学术理论等问题上拥有发言权和举荐权。

二、网络环境下民族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

1.以网络化为基础开展读者服务工作 世纪是网络时代, 因特网作为全球性的信息网络, 为我们构筑一个多元化信息服务系统。对于民族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者来说, 一定要具备快速占有信息资料的能力, 要有快速提供本馆和其它单位信息资源的能力, 要有直接参与整个社会信息系统大循环的能力。图书馆的现代化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光磁学记录技术以及声像技术装备图书馆, 也就是说, 做好民族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必须学会运用现代化手段为读者服务。只有这样, 才能高水平地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服务。

1.1加强特色的文献全文数据库

在民族高校地区,各馆都有各自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文献资源馆藏。因此,图书馆应该以自己的特色资源和特色文献为主要突破口,建立本馆特色的文献全文数据库,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而且还可以使读者更多地了解民族风情文化及资源建设,也进一步体现了馆藏的特色和亮点,有利于提高民族高校文献的资源共享;还有就是针对这些馆藏特色的文献资源,开展网上 专题文献信息服务理念,也就是说针对民族高校的重点科研课题或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搜索引擎,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信息,把这些搜集到的文献资料信息编制成馆藏目录或专题文献资源数据库,并由此链接到图书馆的主页页面上,形成虚拟馆藏资源,供广大的读者用户方便和使用。

1.2拓宽知识面, 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综合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给民族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以往大学生非常重视本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 然而当今社会上大量需要综合型人才, 许多大学生需要阅读本专业以外的文献信息来拓宽自己的知识。一方面,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少数民族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完善自己。另一方面, 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可以及时更新学习资料和学习内容, 激起其积极学习思考, 以敏捷的头脑对待所遇问题,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及文献检索应用、现代媒体应用等能力,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提高民族高校图书馆员素质是搞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必要条件

在网络环境下的民族高校图书馆,对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在爱岗敬业、认真负责、不断进取的基础上,具有信息发现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和信息导航能力, 否则,很难满足读者服务工作的要求。因此,提高民族高校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是搞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必要条件。

2.1培养网上信息服务“导航员”

在网络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图书馆领导者根据各种信息服务的变化、读者的需要以及图书馆员不相适应的现实状态, 培养网上信息服务“导航员”,以便帮助读者查不准、查不全的信息资料给予提供大量的方便,解答读者在网上检索时遇到的种种困难,介绍有关数据库的特点、用途、内容及检索的使用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使用这些数据库和信息资源,提供网上信息导航服务,对信息资源进行有序的分类、整理,开展网上培训和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读者使用网上信息资源的能力,使读者直接上网获取信息的愿望得以实现。

2.2培养复合型人才

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员素质是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过渡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图书馆员除了具备一定的文献学专业知识、外语知识水平、其他相关专业的技能知识以外,还必须接受和运用现代高科信息方面的技术资源;掌握计算机、网络化、通讯和多媒体等技术信息;掌握包括有网络信息检索技术在内的各种形式的现代信息检索技术,同时还应注意提高信息意识、分析判断能力、研究能力等。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多层次、全方位、高水平信息服务的重要保证。

2.3加大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力度

在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迅速普及与发展的今天,民族高校的全体师生员工对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意识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基于这种形式,图书馆就应该加大和重视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任务,给馆员创造和提供学习环境以及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馆员的继续教育提供必要的费用和时间,使得馆员素质的提高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保障,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三、民族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

1.服务观念创新

民族高校图书馆为教学教研提供直接的信息资源,所以高水平、高效率的服务水平能够提高教学教研的质量,这也是民族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责任与义务。在目前的民族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要改变传统的被动服务的思想,要以“读者为中心”将信息服务作为主体的思想,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读者、不同时期对创新的需求,开展创新服务新的模式,同时将教学、教研以及社会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正视民族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价值,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由原来的“以藏为主”变成“以用为主”的形式,将资源信息共享,开展全方位的创新服务。2.服务内容创新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在拓展读者服务深度上。在民族高校图书馆要收集基本的文献之外,还要注重广大读者的不同需求,比如考研信息、留学信息、就业信息等,并提供这些信息的服务工作。还要根据不同层次的读者开展不同方式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培训,对于新读者就要将最基本的文献分类以及图书馆目录等知识进行讲解;对于高层次的读者就要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课程,让他们熟练掌握检索的方法和技能,同时还要对网络检索系统、连接检索系统重点进行介绍,通过这些技能的培训,可以使读者更加迅速的获取检索的内容。提高了读者现代化信息意识,加强了信息技能的掌握,所以服务内容的创新是民族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创新的重点任务。同时还要将服务更加的人性化,可以通过设置电子论坛和服务信箱等形式,使服务工作更加的满足读者的要求;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个性化服务。在信息时代的影响下,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大。民族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不同年龄、职业等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比如对科研人员就要对查新、跟踪、成果转化提供整体的技术服务;对于教研人员就要提咨询中介、编译服务等;对于学生群体就要提供更多的考研、就业的相关信息服务等。真正的从读者的角度出发,采取“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服务内容创新工 作。这种方式可以使读者有效地进行信息的检索、获取、利用知识。所以提供个性化服务是民族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工作的重要方面。3.服务素质创新

民族高校图书馆的馆员是图书馆工作的开拓者和创新者,其自身的素质决定了服务的水准,就如同有效的服务需要有理解的服务观念的职员。所以要选取一些专业知识扎实的员工,通过对员工的岗位培训以及严格的管理等,使馆员的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同时还要对馆员进行其他知识的拓展,使他们能够了解学科的最新动态以及科研成果等。民族高校图书馆馆员为读者提供高水准的服务是他们的责任与义务,所以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的需求。4.服务手段创新

在民族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形式以及手段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的创新,不能总是局限于传统的服务手段,必须要加大力度对软硬件的投入使用,同时还要采用合理的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带来的高新成果,改善图书馆的设备条件,还要对图书馆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这样才能将现代化的设备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能够使读者利用先进的设备技术,对所需的资源随时的进行检索,快速的寻找到所需的信息。5.服务环境创新

民族高校图书馆要采用合理的设计方式、藏书布局,使读者能够享受在书海之中,同时还要对管理方式进行改革,摒除封闭式的外借方式,采取合理的仓储式管理的方式,符合更多读者的借阅需求。

综上所述,创新一直是时代的主题和灵魂,民族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是其生命力的象征,所以在进行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创新的时候,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采用“以人文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找到合适的创新切入点。但是在一些民族高校采取多样式的服务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通过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完善的创新机制,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方式。

参考文献:

[1] 赵立华.21世纪的读者服务工作[J].现代情报所,2002,(04).[2]张群策.浅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3] 华玲玲.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 [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

第三篇: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与教学科研服务模式

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与教学科研服务模式

[摘 要]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织结构,是高校的服务窗口,承担着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职能。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高校的图书馆进入数字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阐述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及特征,探讨了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基于教学科研基础上的建设思路和组织方式,并提出了数字化图书馆在教学、科研中的信息服务模式。

doi : 10.3969 / j.issn.1673-0194.2014.16.075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基地,一定要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而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也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进入21世纪后,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方式、服务环境和服务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知识与信息的需求,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最大机遇和挑战。在面对历史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在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的同时,也应该在信息服务模式上加以变革,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有利、更快捷、更准确的信息支持和文献保障,使高校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向更好的层次跨越。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及特征

“数字化图书馆”一词是由英文Digital Library翻译而来,是指用数字技术来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它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储,以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的一个大型信息系统。简单的说,数字化图书馆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原馆已有的资源和收集到的包括网络资源、广播及各种媒体资源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存储,建立内容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并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的服务平台。相比传统的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具有以下6个方面的特征。

1.1 馆藏资源数字化

信息资源数字化是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是其他特征得以存在的土壤,同时这是数字化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最大的区别。数字化图书馆的核心便是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将各类传统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编辑、整理、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并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方便用户利用。

1.2 传递信息网络化

在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世界上的图书馆和计算机联系在一起。网络通信系统的研发与建立,是数字化图书馆真正实现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先决条件和必要设施。因此,只有在完备的网络通信环境下,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远程存取、数字文献传递以及馆于馆之前的联系才有实现的可能,数字化图书馆的作用才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

1.3 信息资源共享化

数字化图书馆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使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获得足够大的发展空间,使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特征体现了跨地区、跨行业,将有限的资源和服务发展成无限的资源和服务,体现了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巨大优势。

1.4 信息提供知识化

数字化图书馆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信息加工的知识化、智能化系统,用户利用完备的信息资源检索系统,可以一次性提供用户所需的信息资源,如需要的某一主题的目录、论文和著作等知识信息,由信息提供的多次满足转变为信息提供的依次满足。

1.5 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和自由化

数字化图书馆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将用户、信息服务中心、各类书目利用机构等联系在一起,使用户可以获得馆内外的大量数字信息资源,使用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这充分体现了数字化图书馆提供信息的个性化和自由化。

1.6 信息实体虚拟化

数字化图书馆将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利用计算机系统结合起来,打破了原有的“馆藏”概念的局限性和地域性,将“馆藏”扩展到馆内和馆外,网上和网下。

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基于教学科研基础上的建设

2.1 服务于教学科研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目标

服务于教学科研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目标是通过整合高校之间和教学科研有关的信息和资源,为高校师生提供了解跨学校的教学科研信息的有效途径,相互了解高校之间与教学科研相关的各种文献信息,共同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2.2 面向教学科研的数字资源建设

2.2.1 加强与教学科研人员的合作

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资源的建设必须与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相互合作,共同建设与开发。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是信息资源的建设者,更是信息资源的利用者。由于教学科研人员对信息资源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潜在的需求,所以在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开发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科研人员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在当今社会中,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深入,综合性越来越强,知识的更新周期也变得非常快,用户要求数字化图书馆具有快速的反映能力,提供的信息资源更加精准、覆盖面更广,以此来满足高校师生对教学科研的需要。

2.2.2 突出学科特点,发挥网络优势

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以学科为主题,以教学科研为主线,突出重点学科,强化优势学科,加强弱势学科,充分的发挥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优势,对各学校和教学科研有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数字化图书馆应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加以整合,构建具有关联的、辐射延伸功能的网状分布系统,从而向用户提供系统化的知识服务。2.2.3 加强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数字化图书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和资源共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加入互联网,高校图书馆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其他馆和用户提供远程服务,这种不受限制、远程利用其他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服务方式,将全球资源共享变成了现实。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已用的馆际资源,明确各自的馆藏结构和重点,切实地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和适时性,努力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立足于教学科研的数字化服务模式

3.1 立足于教学科研活动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用户的信息需求是信息服务的立足点,而不是信息资源,这是基本问题,我们一定要清楚明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信息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当前所需的信息资源,更好地发挥数字化图书馆的优势。而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动必须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积累的基础上,数字化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因此,教学科研人员利用图书馆所提供的最新信息资源,才能有效地进行科学研究,并创造出研究成果。

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应逐渐适应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的特殊需求,因此,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服务模式也应该主要应对特殊用户的差异性和个性化服务方面。在高校的教学科研支持的个性化服务中,最常采用的乃是基本的模式是“定题式”服务,即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为某个特定的教学科研课题提供信息资源的服务。为高校的教学科研课题及时提供最新的信息资源,包括教学科研的最新动态、发展形势和成果等信息,保证教学科研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这些信息,从而确保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3.2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提供特色服务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已经成为校园网信息资源子网中最重要的信息来源。高校图书馆网站点的建立,扩展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深化了服务内容,实现了网上信息服务的方便、快捷和高效。在高校内充分利用网络,在保持文献服务的基础上,加强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的发展,深化信息服务的层次,开拓知识服务的新模式。通常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高校内数字化图书馆特色的信息资源资料库。高校图书馆将馆中所收藏的藏品、重点学科的文献、本校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论文等特色资源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数字化开发,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作用,还可以节省高校师生的时间,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更加深入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2)建立包括提供知识导航和信息服务导航的检索链接系统。为方便高校师生查阅各种知识和信息,高校图书馆应建立丰富准确的导航链接系统,使高校师生可以方便、准确地检索到有效信息,优化检索查询的质量。

(3)开设网络课程。建立网上学习中心,提供网上课件和学习资源,为网上课程提供相关的数字文献服务。

(4)建立专业性的网上学术交流服务平台。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利用网络和数字化技术,建立专业的信息资源资料库,与国内外网上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链接,形成专业的信息集成系统,向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信息服务。提高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使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真正的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智囊团”。

结 语

对用户来说,理想的数字化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应该是:智能化的数字化图书馆系统、完善的用户教育培训制度和高度有效的个别咨询三位一体的机制。对高校图书馆来说,数字化图书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做好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工作永远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如何能够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信息服务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

主要

第四篇: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优化服务研究

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优化服务研究

摘要:随着云计算、RFID无线射频识别和在线社交网络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数据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这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本文针对传统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若干问题,并结合一些图书馆的服务现状,探讨高校读者群体在大数据视角下的个性化需求,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关键词:大数据;图书馆;优化服务

随着cyberspace的兴起,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生成越来越快,需处理的数据爆炸式增长,国际数据公司的数据宇宙研究报告称:2011年全球被创建和复制的数据总量为1.8ZB,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1,2,3]。数据统计显示,每隔2年,全球数据总量会增长一倍,并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拥有35ZB的数据量。大数据,也称巨量数据,指的是数据量极其巨大(由TB跃升到PB级,甚至ZB级)、需要全新的数据处理模式才能进行处理的信息资产。大数据具有如下特点:(1)体量巨大(volume)呈爆炸式增长(2)类型繁多(variety)(3)要求处理速度(velocity)快(4)价值密度低(value)传统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情况

(一)传统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据资源的组织结构

传统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主要是文献资源,而且主要是纸质版,如光盘和磁带等。近十年里,许多高校图书馆的纸质文献采购量逐渐减少,绝大部分经费用于购买数据库,使得数据库里的资源呈指数级增长。借还书主要采用光电式感应技术(需光电感应扫描仪、纸质条码和索书号),其中几台检索机用于检索图书,几十台电脑构成电子阅览室。阅览室门口和图书馆门口有门禁检测系统和Opac系统或ILASS系统等图书服务系统。这些资源整合的数据和系统产生的数据都是结构化的数据[1]。

(二)传统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面认为:服务是使物品的使用价值得到发挥。类似的,图书馆服务可以认为是使图书馆资源(包括电子文献资源、场所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的使用价值得到发挥。自1990年便有国内学者在《中国图书情报工作实用大全》中将图书馆服务定义为:图书馆为了发挥入藏图书资料和其他资源条件的作用、广泛传播信息并满足社会信息需求而向图书馆使用者提供设施和条件的一切活动。美国图书馆学会将图书馆服务定义为:图书馆为了满足其某种目标群而从事的各种活动和提供的各种计划的一个类属词。

传统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为文献借阅服务、光盘借阅服务、文献或光盘上架顺架工作、打印扫描服务、图书查询服务、文献检索服务、新书荐购服务、新书通报服务、论文查重服务、毕业生的离校手续服务、留言建议咨询服务、新生培训和图书修补工作以及图书逾期费用缴纳等。

近十几年里,许多高校的图书馆由闭架式借阅转入开架式借阅,由手写的卡片式转换成光电感应式条码扫描仪刷卡号以及文献条码号的借书还书等。由于条码识别错误、条码数据错误或操作失误(经常需手动输入读者证号和文献条码号,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误还误借现象屡屡发生。图书馆工作人员在给读者借还书时需认真核对每一个数据,馆员付出繁重的劳动,读者的满意度却不高。

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策略

(一)大数据环境下数据资源的变化

对图书、期刊、报纸、声像资料和电子期刊等信息资源进行集成比较容易,因为它们大多数是结构化的数据。用户信息资源相对复杂,包括用户的年龄、性别、爱好、教育背景、知识结构、用户的检索习惯和阅读习惯等。这些信息数据[2,3]大多是半结构化数据或非结构化的数据。通过借助大数据的一些新研究成果,并运用现有的无线通信设备,对多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整合,高校图书馆可以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二)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化

许多高校图书馆有了自助借还机和图书定位系统,借阅与归还可以由读者自主操作,从而一线服务工作人员从刷条码、检查借阅数据和充磁消磁等机械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轻松愉悦地服务于读者。从根本上以人为本,高校图书馆得以大幅度提升服务质量,并发掘更多读者需求。移动图书馆与微信图书馆的使用,便于读者把图书馆带在身边。

1.RFID无线射频系统的应用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4],是非接触式自动识别的一种。无线射频识别系统通常由智能标签(射频标签)和阅读设备组成。借还书与防盗侦测均利用RFID。借还书时图书中的智能标签被自动注记为已借或已还。读者还可以使用自助借还书机完成借还书手续,管理员只需指导答疑。服务台工作站可以处理如图书延期和数据更改等。RFID无线电波式防盗侦测门十分稳定,同时检测率高,可以很容易地找出藏在衣物或公文包内的未借图书并提示给工作人员。馆员进行图书盘点、顺架和定位时,只需将便携式智能标签读取器在图书架上移动,并且可同时读取多个标签,这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图书定位后读者查书找书极为方便准确。采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后,读者能自助借书还书、自助缴纳图书逾期费和自助打印扫描等,馆员只需指导提示解答疑惑,服务质量大幅度提升。图书能定位,书在馆里的具体位置精确到哪一个书架的哪一层,找书变得方便简单。门禁系统报警有文献数据提示,只需温馨提醒看着完成操作。随书光盘既可借阅也可网上下载,联创自助打印、扫描、缴纳逾期与赔偿费用只要刷一卡通,非常便捷。在线QQ咨询留言,随时解决馆内外读者疑问。移动图书馆随时随地查书检索资料、图书续借和纸质图书的电子版本阅读。微信图书馆可以及时了解图书馆动态、新书通报、借阅查询以及阅读交流与分享。

2.移动图书馆的应用

移动图书馆[5]是指面向移动用户提供的以智能手机、Ipad、PDA等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无线接入的方式访问图书馆资源、阅读电子书、查询书目和接收图书馆服务信息的一种服务方式。移动图书馆一般通过用户下载安装移动图书馆客户端的方式来实现。通过移动图书馆服务,用户可以使用各种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获取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包括:馆藏查询、借阅信息查询、图书到期催还、图书预约、图书荐购、图书馆书目到馆通知,讲座通知,在移动终端上直接浏览和获取图书、期刊、论文等电子文献的全文,进行视频资料点播,查阅在线资料等,移动设备可以享受到通过PC机能够享受到的所有服务。

3.微信图书馆的应用

微信图书馆,是指通过腾讯微信公众平台,来实现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对接,以实现基本的图书馆功能。微信在读者中的普及度很高,这为微信图书馆的推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读者特别希望通过微信实时收到与自己切实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且希望通过微信与馆员进行实时咨询,快速解决问题。微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更侧重与读者的交互,线咨询与互动,消息推送等。在平台上进行文献传递。

(三)大数据环境下读者服务方式的变化

基于共性需求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WAP网络网站通信服务、移动式的网络电子书服务、移动短信通信服务等较为原始的电子移动服务已无法满足广大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如今,大多数用户均希望能够获取更加先进、智能、物美价廉的移动电子服务。而正是这些用户的不断追求,才使得更加便捷、快速、智能、优惠的大数据移动服务应运而生。如:移动互联图书馆管理系统、移动定位服务系统、移动多媒体服务系统、移动专家咨询系统、移动用户增值管理系统等移动数据服务均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扩大用户群以及提升用户使用范围的强有力的措施。

1.个性化服务的环境需求

图书馆自身主要是从机制上改变,就是图书馆馆员要改变服务的意识,不能再以自己为中心为用户提供服务,而是要面向用户的信息需求来提供服务。图书馆通过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和人员管理来促进和完善管理机制,从而改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体系,具体可以通过培训,激励等措施来实现。另一方面从用户方面着手,图书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用户积极参与到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加强用户和图书馆员的交流,这样图书馆员就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通过用户参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方式,可以使用户和图书馆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真正实现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个性化定制推送服务

个性化信息定制推送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这种信息服务是建立在对用户的信息的挖掘和分析的基础上,用户的信息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和行为信息(如检索工具的使用和经常搜索的网站等信息),实现用户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这就需要分散在某个领域或者相关的几个领域的知识以主题为标准对知识进行分类、整合和集成。在个性化定制服务中根据特定的用户信息需求,可以为用户提供定制的Web浏览页面、信息频道或信息栏目;也可按照特定用户预先选定的知识门类、学科专业、信息内容等信息需求方向,?用智能软件和人工干预相结合的方法,快速组织与定制检索式,把有针对性,专业性信息资源定时发送给特定的用户。专业教学产业园是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文献资源,主要面向高校师生的信息资源个性化需求,将科研信息、教学信息和数字化资源信息整合在一起,把教学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资源和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集成,展现出高校的数字图书馆参与教学、跟踪教学、服务教学的作用。用户登陆后通过导航获取教学参考资源、中外文电子期刊资源、电子图书资源及网络相关的学科站点资源。用户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需求实现专业期刊的定制、特定期刊的定制、电子图书的定制和中外文数据库中期刊论文的定制[21]。系统会自动将实时更新的动态信息通过Web技术提供给用户浏览,并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推送。中文期刊论文定制是系统基于对用户的信息进行挖掘分析出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为用户提供定制表单,通过在线资源管理系统或个人电子邮件推送到用户的手中。同时保证读者信息的安全,保护读者隐私。

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随着RFID无线射频技术、移动图书馆、微信图书馆的使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随着建设发展而提升,读者满意度有很大提高。同时,数据资源海量化、多样化、快速化和价值化的体现,高校图书馆必须依靠大数据处理平台,挖掘数据资源价值,制定科学管理章程,对读者需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预测,从而更好地提供高效、经济、安全、适合率高和个性化的智慧型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海燕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浅析[J].图书与情报,2012(4):120-122.[2]王珊,王会举,覃雄派等.架构大数据:挑战、现状与展望[J].计算机学报,2011(34),1741-1751.[3]马晓亭.大数据时代基于服务等级协议的图书馆读者隐私感知与保护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4):57-60.[4]张猛.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与发展[J].计算机与网络,2009(3):138-141.[5]黄浩波,何卫华,叶青.微信及其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刊,2013(1):62-64.

第五篇:高校图书馆为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校图书馆为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研究 作者:周莉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7期

摘 要:随着当今高等教育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服务工作的大力推进,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地方经济也表现为历史的必然和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凭借在专业人才、信息资源、技术设备、信息加工等方面的优势,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应大有作为。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b)-0229-01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与使命

迈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服务地方、服务社会发展战略上的重点是经济建设,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既是高等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表现,也是体现高校图书馆职能和谋求高等教育自身更快更好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受技术的支持,高校图书馆可以做到把知识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提供以知识为驱动力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新机能。但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馆和当地的实际情况,优化信息资源配置,从实践的角度找出服务地方的良策,从而更好地履行高校图书馆的使命。笔者所在的浙江海洋学院,地处海岛城市,是当地唯一一所本科院校,作为当地智力“硅谷”的图书馆,就如何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提高其新的职能,进行广泛的思考和研究。高校图书馆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优势

(1)丰富的馆藏资源奠定了服务地方的基础。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门类齐全,学科结构合理,具备了专业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的优点,尤其是新型的数字资源,如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等,近年来在高校图书馆发展尤为迅速,这些丰富的信息资源是提供信息化服务的重要基础,为高校图书馆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起点的信息服务奠定了基础。

(2)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服务地方的可靠保证。高校图书馆己拥有一支知识结构比较合理、专业素质较高的专业队伍,工作人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已超过职工总人数的80%,随着地方信息技术、经济与管理理论的大量需求,高校图书馆馆员更多的为地方用户提供现代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知识服务,如对科研人员的课题立项、查新以及课题的服务跟踪到结题等服务,有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让馆员更加具有归属感,保持激情与活力,并增强馆员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的意识。

(3)先进的信息技术是服务地方的支撑条件。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工作须臾不可或缺的支撑条件。图书馆技术人员利用信息技术挖掘隐藏在文献、信息内部的知识内容等,将用户所需的知识内容或相关的内容进行动态链接,建立一个全方位、多样化、全过程、一体化的信息资源网络服务共享平台,帮助用户提供广泛的互联网服务,让信息技术在文献信息处理、存储、传递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大大提高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的效率。

(4)多类型的信息产品是服务地方的重要措施。高校图书馆依仗丰富的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完全有能力完成各种信息收集、统计和分析工作,特别是深入文献内部挖掘单元信息中的精华,积极开发潜在信息资源、挖掘创新信息、地方特色信息,把许多凌乱散落的信息通过集合、分析、研究、浓缩等加工过程,整合成高价值的信息产品,再对信息产品进行整序,以适应地方读者所需的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核心知识内容,从中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专业性服务。3 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战略目标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百余年进程中,地方高等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间,凭借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创新活力和文化氛围,地方高校成为开展科学研究、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同时,高校图书馆也面临着不断变化着的需求的挑战,科学地确定服务地方的目标和方向,明确服务地方的职责和使命,提高服务地方、报效社会的内质和能力至关重要。

浙江海洋学院图书馆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成果。始创于1958年的浙江海洋学院,是浙江省唯一的海洋类高等院校,学校以“海洋”为基石,创立一条符合高教发展规律、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结合的办学道路,同时,制定了“全面融入舟山、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纲领。由此,浙江海洋学院全面融入区域发展战略、港口航运物流、海洋石油化工、海洋能源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等领域,努力打造成为舟山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思想库、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地方海洋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根据舟山市信息化发展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如何进一步拓展及深化服务工作,将浙江海洋学院图书馆全面地服务于舟山市经济建设是我们要努力的目标。

(1)浙江海洋学院图书馆以适应地方海洋经济建设之需,做好海洋人文社科特色文献资源馆藏建设,同时加快“海洋、水产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并积极启动新的特色库建设,形成精、特、新的特色资源服务品牌。

(2)提高服务水平,拓宽服务渠道,有计划地开展项目研究、对外合作、信息创新等一系列社会服务,特别是对舟山经济进展和对情报信息资源的需求密切关注。

(3)着力打造舟山区域的数字文献资源基地,着力发掘海洋信息资源,服务海洋经济,为舟山市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

(4)在涉海类学科建设中积极寻找与地方海洋经济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有效结合点,密切关注舟山“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进展及对情报信息资源的需求。

(5)开展多种综合性服务项目。如:邀请个人、机构及商业团体共同参与来拓展图书馆服务,欢迎社会的书刊捐赠等,不但丰富了浙江海洋学院图书馆的智力和文化资源,还对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结语

地方经济建设会带来社会对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将社会潜在的对高校图书馆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与动力,才能体现高校图书馆存在的社会价值。浙江海洋学院图书馆依据自身的文化积淀、学术传统、学科特色以及地区特色资源方面近几年在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本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各界共同来关心图书馆事业,更好地推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探索出一条高水平的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师晓青,宋云龙.中小城市高狡图书馆服务地方模式操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1).[2] 张红霞,刘晨,李明.海南省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企业自主创新的探研[J].图书馆.2008(2).[3] 徐引篪.图书馆普遍服务的理念及其实现[J].图书情报工作.2005(12).[4] 程亚男.图书馆服务新论[J].图书馆.2000(3).[5] 杨晓秋.高校图书馆区域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8(2).[6] 李梅军.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5).

下载大数据与高校图书馆为深化教学服务之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数据与高校图书馆为深化教学服务之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与管理

    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摘 要: 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建设与使用中,人本管理思想不仅对管理体制的创新 发挥基础性作用,而且作为一种内在动力,也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建......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职能创新研究

    摘 要 为适应大数据网络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对数字信息资源的需要,我们应加强高校图书数据管理员职能的创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服务质量,使图书馆在新的时代背......

    高校图书馆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高校图书馆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李勤合摘要: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一个系统评估,并非仅面向教学单位,各单位在评估中应该互相支持。本文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的......

    浅谈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论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欧阳建超 摘 要:文章从分析重点学科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重点学科与图书馆的关系入手,研究并探讨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资......

    关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信息检索

    关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信息检索 摘要: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是指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的过程和技术。狭义的信息检索就是信息......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思考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思考 黄绍琳 [摘 要]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情报中心,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完成学校教学任务和实现学校总体目标的重要机构,21 世纪的图书馆正向着信息化、......

    《图书馆资源与服务》

    《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系列讲座内容简介 地点:逸夫馆学术报告厅 时间:每周四下午3点 (1)校外文献资源如何获取? 详细介绍如何使用图书馆的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获取本校未订购......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分析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综合实力分析摘要:文章阐述了大数据环境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关于特色数据库的数据资源分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