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课堂 学生主演
我的课堂 学生主演
“问泉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成绩的取得,不仅要付出辛劳,更多的是对教育教学不断地总结与探索。要利用中午休息和下午没有课的时间给学生补缺补差。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没有经过筛选,其智商的发展本身就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充满着无穷的乐趣。在平时的的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让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会敢想、敢问、敢说。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微笑的面对学生,从不板着脸上课,更不对学生大声训斥,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平时教学中,尽量用动作去表示,尽量让学生学懂,学透,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知一晓十,还要能够用“联想”去学习,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中,出现“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分数”对于孩子来讲是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比较抽象,不容易进行理解,所以要想彻底理解分数的意义是一件不简单的的事。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尽可能将抽象内容转化成形象内容,便于他们理解。
在上“分数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我通过大量的实物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母,分子的含义,发现课堂效果还不错。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临下课时,我出了一道题:12根小棒,要拿出他的3/4,拿出了多少根?写完后,我想,这道题一定会难住他们的,因为这节课我并没有讲这样的例题。同学们读完题后,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他们邹着眉头,在努力地思考着„„ 我们班的张某某,号称“机灵鬼”拿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不一会,12根木棒画完了,接着又将他们平均分了4份,拿出了其中的3份,数了一数,兴奋的喊到: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一共拿出9根木棒。当时我高兴极了,没有想到真的会有学生做出来。我顺势说:“张某某同学真聪明,她通过画图方式把这道题解决了,你们该怎么办?”同学们恍然大悟,纷纷在本上画了起来,不一会我便听到了此起彼伏的回答声:9根 9根„„.。黄某某同学在班里是个“快嘴”他站起来说,老师,我明白了,一共有12根木棒,平均分成4份后,取出3份,3份就是9根。我兴奋地鼓起了掌,笑着说,老师没有想到你们表现这么好,没讲的题,你们居然做出来了,太让我意外了。
老师还想出一道更难一点的题,你们有兴趣吗?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说:“有”。于是我写下了这样的一道题:一张正方形的纸,连续对折一次,二次,三次„...,平均得到的份数分别是几份?同学们迅速的撕下一张纸,折成正方形,然后开始对折一次,很快得出了平均份数是2份,又继续对折二次,三次,得出的份数分别是4份,8份,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折纸的次数多,已经没有位置可折了,可黑板上的题明明写着对折四次,五次„„平均分的份数是多少?这下同学们可犯愁了,他们皱着眉头望着我,我只是微笑的看着他们,教室里又一次安静下来,突然,我们班的“大高个”何某某兴奋地喊到“老师,我知道了,对折4次,5次„„平均份数分别是16份,32份„„同学们吃惊地望着他。
“32份,那么多,怎么折出来的啊?”
“当然不是折出来的,而是找规律找出来的”,梁某某得意的说。“啊!我也找到规律了,平均份数分别是前一次份数的2倍,”黄某某高兴地说。我赶紧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你们太可爱了,你们太聪明了,你们说的非常有道理,这节课,你们上的非常成功,非常完美,你们不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还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找规律”,把新旧知识恰到好处的连贯起来,你们不仅可爱,而且有超乎寻常的智慧。你们这节课的表现让老师感到震惊,感到自豪,感到骄傲。老师相信你们在未来遇到难题时有更大的潜力去寻找答案,你们对自己有吗?
“有”。同学们洪亮的声音回荡在走廊里。
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一切都是新的。现在每堂课都是鲜活的,每堂课都有故事。每一个故事的表演者是我的学生和我,其中我的学生是主演,导演有时是我,但更多时候是“真理”与“创新”。学生和我每天演绎着不同的故事,在故事中,我领悟到新课程带给我的启示: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同时要充分利用好教学中的各种素材,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数学结论,让学生体验学习和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越来越喜欢有故事的课堂,也更加热爱这个有故事的职业。
第二篇:教师和学生是主演与导演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主演”与“导演”的关系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
王 乙 旭 内容摘要:
世界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作为世界的一份子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教育思想和体系。新中国的成立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发生着几次重要的教育体制变革。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探索在国家大力推行下如火如荼的开展;2010年7月《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规划部署了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本次教育规划与改革国家意在更一步拉近世界的距离。以名族的眼光站在世界的高度,以人类发展的规律重新审视我国的教育。这又是一次在原有基础上思想又一次新的变革。本次长期规划与改革中认真梳理脉络,思其精髓。规划与改革是建立在发现并探讨时代,触及教育发展的规律,追寻教育的本质。在本次变革中追溯变革缘由,才能真正实现改革的价值,明确改革方法,注重改革手段,使其回归教育本体,最总服务于适合国建建设需要的发展的人才。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课题内外
时代需求
以生为本
正文:
世界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作为世界的一份子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教育思想和体系。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发生着几次重要的教育体制变革。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探索在国家大力推行下如火如荼的开展;2010年7月《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规划部署了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本次教育规划与改革国家意在更一步拉近世界的距离。以名族的眼光站在世界的高度,以人类发展的规律重新审视我国的教育。这又是一次在原有基础上思想又一次新的变革。本次长期规划与改革中认真梳理脉络,思其精髓。规划与改革是建立在发现并探讨时代,触及教育发展的规律,追寻教育的本质。在本次变革中追溯变革缘由,才能真正实现改革的价值,明确改革方法,注重改革手段,使其回归教育本体,最总服务于适合国建建设需要的发展的人才。
明确方向研其做法会事半功倍,在国家倡导的思路下,根据本人、本地、当时的具体情况开展有效的方法实效做法,就会大力推进个体教育改革的有效变化。千万的个体与群体的转变就会有变革的成果。虽然方法方式不尽相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在本次变革与规划中创新被提升到特殊的高度,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国家之前教育的短板。是这次教育改革与规划的“好东西”。
一、教育背景 世界教育
世界教育在19世界工业革命后,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今天世界的教育是一个多元的,兼容的,复杂的,包容的,相互学习的教育体系。世界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相互交融,相互学习。在这种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加剧了教育的复杂性,推动了世界教育的积极发展,完善了人类教育体制的健全。特别是在互联网出现后世界教育的方式、方法、途径等都在积极的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既有传统的精髓,民族的灵魂,区域的特点,人类集体的智慧综合体。也有人类教育学习方式与思维的全面改变。
中国背景
中国有着优良的传统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一直以来在世界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当代,中国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的教育需要同时代同步、同世界接轨。目前看中国的教育在当今开放的世界中还是存在着重大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保姆式”,“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已让教育工作者慢慢体会到了问题和所带来的后果。
中国教育“应试”、“填鸭式”的教育导致了民族创新精髓缺失。带来了竞争力低下的严重恶果。国家现行制度培养的这样的人才,并一代代的产出。会更加循环的降低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当这些人才大批的走上建设国家的岗位时。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国家、民族。在世界的竞争中尴尬的竞争力。竞争力的缺失导致同世界的差异也会越来越大。这是一个民族值得改进和学习的地方?
竞争力来自哪里,无可争议来自人才。人才来自哪里?当然人才来自学校。学校没有良好的教育肯定是没办法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人才更不说创新的人才了,也更不可能培养出与世界竞争的人才。所以一个国家应该站在这历史的高度,世界的视角重新审视教育。很有幸的看到国家已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全面规划并实施了新一轮教育改革。
在这次改革中从事教育的人思想是较难改变的。长期旧的教学思维、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改变谈何容易。如何有效的转变思想,是改革的关键。转变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首先得搞清楚教育为什么要改?不能跟上时代就需要改革。怎么改变?改变的根本在于因时、因地高效的找到符合时代需求的、社会变革的教育方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本次改革急需要改变的东西。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并具备团队协作的人才。
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和探索“改”的问题和“变”的问题。“改”是在原有基础上调整、完善、叠加使其向良性的事物发展。“变”是在“改”的方法手段上达到某种目标而发生的变化。有改革才会有变化,所以改变思想我们需要认清事实,找到问题再逐一改变。不人云即云,改革也就变成了实践,才可能成功。本次教育规划与改革才可能正在的到施展与落实。
时代背景:
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致使人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不断的转变与更新。有权威证实现代人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古代人的几倍乃至几十倍。现代人一天获取知识的量同样是古代人的几十倍乃至几百倍。当代知识传播的速度是古代信息传播速度的千万倍。据美国权威预测,未来30年,人类的科技知识总量将再增加100倍,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仅占一生中所需知识的10%左右。这些知识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改变会影响乃至直接导致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
二、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新一轮高中新课程已经开展多年年之久,重庆市新课程改革也全面开展近三年时间,但新课改的情况如何?开展情况怎样?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10年11月17日对全校高中课程改革认识与了解,做了全面的问卷调查,调研数据如下:学校领导:调查15人,全面了解新课程改革的2人,占13%,部分了解的4人,占26%,不大清楚的9人,占61%,不知道的0人。教师:调查50人,全面了解的3人,占6%,部分了解的12人,占24%,不大清楚的35人,占70%,不知道0人。学生:调查250人,全面了解0人,部分了解80人,占40%,不大清楚的68人,占27%,不知道的102人,占41%。从以上数据看情况不容乐观。虽然高中新课程高中在重庆市顺利推行,但个人认为实际效果有待于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与思考。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是重庆市教委直属的中学,重庆市是中国高中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最后一批实施的学校。从这个点可以窥见新课程改革的难度与艰难。如何要真正弄明白高中新课程为什么要改?高中新课改改什么?过去到底哪些东西不好需要改变?我想大家是愿意去从我做起开始改变的。
三、新课程与老课程最大区别在哪? 从教育改革背景看我们需要改革。教育目的是培养出社会需求并与时代同步的人才。这种同步是能够在同一个时代下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的人才。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最核心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这种人才正是中国教育中缺失的或没有的。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临终的时候都在关注着中国教育的发展。他的观点准确而明锐。他指出“中国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就高中新课程来看新增加的大量课程中高中综合实践课程,通用技术课程等。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程。其核心的思想是从小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为什么国家把这些课提高到国家高度。是时代赋予他的责任,说明它是时代的需求,人发展的需要。从思维上传统的教师为主导,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过去学生被动的学,变成了学生今天课堂的“主演”,教师只需要积极的正面的科学的有效的“导”与“引”在变革的时代需求中人们的理念正在逐步改变。
以人为本在整个社会达成共识的今天,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理念越来越达到共识的今天。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与转变非常关键。教育发展的目的在于培养更优秀的学生。一个优秀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既有时代、社会、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学生自身发展的影响。但学生在学生阶段更多受到教育导向,教育目的,教育手段等影响。而教育教学最终实施者是教师,教师角色的变位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可很好的转变学生学习的变革。一个学生参与听故事和一个学生参与演故事其结果我想是不一样的。听可以间接接收大量的信息,参与会带来更多的情感与感受,这种感受的积累将汇成一个人成长的经验。当这种经验是积极的、主动的、向上的将指引这个个体积极主动地向上。他更多的会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有意义的事情。反之就会变得更坏。这也许就是教育的本质功能所在,也是教育的职责所在。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需要思考也需要行动。行动源于思想;思想支配人大脑的行为。作为一个成熟的个体,加上繁杂的工作,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导致很多人从思想上就根本不愿意改变。
也许可以采取创新的方法努力改变不愿意改变的个体,或先改变愿意改变的个体。再逐一的用成果影响他们慢慢改变。也许教育改革永远需要继续,因为时代永远的在向前发展。所以教育需要永远的创新。是不断最求完美的过程。不断寻求更好办法的过程。
第三篇:学生课堂演讲:我的阅读之路
我很喜欢读书,在我还不认字的时候,我就喜欢缠着爸爸妈妈给我讲幼儿书刊中的故事。后来我上了一年级,妈妈就给我买了一些带拼音的书,让我自己看,这样我认的字就越来越多,渐渐地,我不再专门看带拼音的书,我读的书就更多了。
一开始,我主要看一些和我的生活有关联的一些书,比如《一年级的小豌豆》、《淘气包马小跳》等。我经常在这些书中看到一些有趣的事,和我们自己班上发生的相似,甚至一些人物也挺相像的,这总能引起我极大的阅读兴趣。后来,我的阅读面更加广泛了,我开始喜欢看像《哈利波特》、《猫武士》等魔幻小说,还有一些如福尔摩斯探案小说。因为其中的情节特别吸引人,总想一直看下去,直到看到大结局为止。再后来,我又在爸爸的书架上找到了一套很好玩的书《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将枯燥的历史用小说的笔法写了出来,这时我才觉得,原来历史还可以这么有趣。看了这套书,我还对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台》节目发生了兴趣,特别是讲张居正和海瑞的那段。我还对妈妈买的科幻小说《基地和帝国系列》产生了浓厚的阅读愿望。妈妈告诉我这套书的作者阿西莫夫同时也是位优秀的科普作家,我开始对科普书有了兴趣,如《昆虫记》、《万物简史》、《可怕的科学》等。现在,因为家里书架基本满了,妈妈说,一般不再给我买小说类书籍了,要看只能去图书馆借,但科普书和英文书例外,所以最近我看的科普书比较多一些。
我的爸妈也喜欢看书,我看的不少书本来是他们自己买来看的。我星期天早上一般都会去他们的大书架找书看,有时我们还会讨论一下共同看过的书。妈妈往往会主动从大书架上拿些书向我推荐,有的我喜欢,这时妈妈会很高兴;但也有的我不喜欢,妈妈会有些失望,但也不会勉强我。
我和爸妈还会一起去图书馆借书看,他们去成人的阅览室,我去儿童阅览室。每次妈妈都会用她的借书证借一两本书给我带回家看。我发现她借的书都比我借的好,我看了她借的好多本破案小说和科幻小说。
在我眼中,看书就如同吃饭一样自然,饿了就要吃饭,闲下来就想拿本书翻翻,这样就不会觉得无聊了。
第四篇:国培改变了我 我改变了课堂 课堂改变了学生
国培改变了我 我改变了课堂 课堂改变了学生
——国培计划网络远程培训之个人培训心得体会
柳梁中学 陈 临
经过国培,我对新课改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新课改更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同时要求教师固有的教学模式,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特长,实施新课改必须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实施新课改首先要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已有的教育理念过分强调了统一,过分教条,如教学大纲的要求,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制定教学要求时一刀切,并且目标要求也较高,对一般学生而言完成目标有一定困难,且忽视了学困生对目标的完成程度,而新课程标准在制定大纲时,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及学生个体的差异,学习目标的制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且起点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的不同,起点科学合理,既考虑到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课业学习的目标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又充分考虑到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开放式培养,使每个学生的学习特长都能得以发挥,学困生有成功感,学优生能最大程度的放开手脚,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更加系统的掌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各展所长,各有进步,各有收获。
实施新课改必须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以往的教师在教学时,多是满堂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程度,基础水平,个性差别,要求所有学生对学业的完成整齐划一,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发展,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对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不搞一刀切,一言堂,要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合理的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敢于让学生提问,敢于让学生发言,敢于让学生讲尽兴,敢于让学生表现自己,敢于让学生标新立异,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的创造性,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要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合作型学习,充分培养学生的探求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问题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教给 1
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取能力的手段,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包办代替,绝不能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
实施新课改必须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已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扳,不利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而新课改要求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要科学、全面、客观,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我们要充分提高自身素质,投身新课改,作为当代新形势下的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驾御课堂的能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时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能力,力争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教育上的与时俱进,是随时代的脉搏而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注重教学过程,注重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物理,同时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联系实际,多激励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物理学科与社会生活、生产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
现实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
3、注重过程教学。
新课改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包括知识、技能、创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几个方面。教给学生的应该是探究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独立思考及团体合作的意识。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过去的教学中还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讲的太多,许多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已去讨论、归纳和总结的内容都被老师取而代之;该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被演示实验代替。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同时也抹杀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只能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非知识的传授者,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就各模块学习心得一一分陈:
模块一学习心得
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我知道了自己的差距。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积极探索。我会运用培训中学习的知识、理念到实践中去,争取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从而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模块二学习心得
对第二模块的学习以后,我认为 本次“国培”是我们基层教师绝佳的研修机会,我们要珍惜这次“国培”,多交流,多切磋,发扬同伴互助的精神,实实在在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国培”成为我们的加油站。
模块三学习心得
使我的思想意识有了提高。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打心底热爱教育事业,既然以教育事业为生,就得竭尽心力搞好本职工作,以保证生活来源不受影响,并尽可能地体现出自己的精神价值。我总是想,做一个普通教师未尝不可,但是,能做一个好老师更是梦寐以求,若能如愿以偿,顺应对往,教师才能学生的教育,要教育好学生,得先把学生的心拴住,学生才能在向师性的驱动下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可能性才会更高,落实好素质教育才能水到渠成。
模块四学习心得
第一,自我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第二,不断学习。第三,交流。
模块五学习心得
经过本模块的学习使我深深的感到一山更比比一山高,但其中的精髓是我望尘莫及的,但我必信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我的学习技能将增加很快。
模块六学习心得
学习了这一模块使我明白了如何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一味的追求信息技术,要真确合理的运用这一技术。
模块七学习心得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场及时雨,特别是与从前纯理论讲座培训方式不同的是,本次案例式的培训教材,为我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再加上专家及一线优秀教师的分析点评,可以为我处理或解决各种问题,提供思考的空间。提高了我的应变决策能力。
模块八学习心得
一、我应该更新观念
二、新教程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
三、新教程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
四、提倡自主学习
模块九学习心得
1、要重视并用好多媒体教学。
2、要加强运用能力的培养。
3、加强培训,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底蕴。
此外,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要十分注意表达正确的观点、健康的内容。这也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的途径。总之,只要明确了学习的方向,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会获得好的成绩。
综上所述,是我在这次国培中的一点点心得体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指正。
第五篇:张艺谋经典高仓健主演《千里走单骑》影评
电影评论——《千里走单骑》
有这样的两对父子:在日本的是隔阂以久、生死别离的悲凉,在中国的是一对从未谋面却有血浓于水的挚爱„„他们一同借着爱的风帆,用心做桅杆,踏上了他们这段千里的理解之路。
“千里单骑”使高田先生了解了儿子的“不幸”,更了解了自己的真正价值。
儿子太孤独。作为一名电视工作者,他千里迢迢到中国云南的丽江拍摄面具舞(即傩舞),原因仅仅是工作的需要吗?不!父子之间多年的隔阂与误解,使健一成了一个孤独寂寞的人。傩舞者带着彩绘的面具在舞台上舞动着,没有人会看到他的面部表情,神秘,使人赋有遐想,这是他们之间交流方式的一种——虚假而又肤浅。这使原本挚深挚爱的父子情蒙上一层厚重的阴影。他身处一个完全陌生的语言环境,与人无言相对,只有精致的丽江美景和淳朴的村民能给健一带来一丝丝安慰。父亲终于明白了,两人都是时候摘下那可恶而厚重的面具了。这时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如同那丽江的狭长街道和涓涓细水般亘古不变、连绵不断„„
当行驶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时,父亲在想着远在东京的儿子的病情吗?他紧皱的眉头和深沉的叹气告诉了我们;当热情的丽江村民一次又一次地伸出援助之手,父亲的心在感动吗?他不离嘴的“阿里嘎多(日语谢谢)”告诉了我们„„我忘不了那晚皓月明亮,父亲褪去外衣,披在杨杨的身上,紧紧地抱住这个幼小孤寂的身躯,他还记得上一次拥抱自己的儿子健一吗?
父亲的“千里单骑”使健一明白了父亲的用心良苦和一个儿子应有的愧疚与歉意。父亲太辛苦。作为一个丧妻的男人,他养大了“我”。“我”却对他毫无感激并且赶走了专程来探“我”的父亲,而他毫无怨言地远到中国实现我的“遗愿”。“我”被感动着„„
高田父子从分到合是建立在一个人离开的前提下,难免太过悲凉。但这也正启发着社会上一些远离父母甚至与父母处在“冷战”中的人们——理解父母吧,莫向健一那样值到生命的最后一天,才后悔没能与父母吃过一顿团圆饭。
影片中对另一对父子的未来,导演给了我们无限想象。可爱的杨杨终究能与从未谋面的父亲和睦相处吗?李加民会善待这个私生子吗?„„这想象的空间是如此的广袤无边,就像是丽江那片蔚蓝的天空,供我们尽情想象。于是,我想到了,想到了纯朴热情的石头村村民定会支持父子的相认、高田先生送给杨杨的哨子会伴着李加民父子的喜悦持久高鸣„„你想象到了什么?
我们感谢父爱的温馨,在最困难的时候帮助我们;我们感谢父爱的伟大,包容我们的无知与愚昧。铭记吧,父亲永远是那个会为你“千里走单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