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学生点亮课堂
让学生点亮课堂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先学后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形式已日渐表现出难以满足新课堂教学的需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基于这一理念,“先学后教”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逐渐获得肯定。
现阶段,语文教学应当是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不能再以传统的教师教授为主,教师也不能单纯的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应当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行“先学后教”,更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学生的思考只有建立在相互交流沟通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的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发其探究的热情。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各展所长,实现优势互补,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也使每个人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
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因此,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为每位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提供展示的舞台。在班级中,根据学生的层次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中学生的水平都有梯度,避免了“强弱”的过分悬殊。在小组讨论中,水平、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对相对较差一些的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另外,在实践中发现,在小组讨论中,平时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往往可以通过小组内的良好引导,提出新颖甚至是很有讨论价值的观点。这种良好的氛围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为学生树立了自信。在《蝙蝠与雷达》一课中,我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的填写训练,并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蝙蝠的飞行原理以及雷达的工作原理图。通过小组内学习,学生很快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学生掌握起来也很容易,而且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遵循“合作”的原则,不能作形式,走过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在某位学生或某个小组发言时,应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注意思考,善于发现不同之处。另外,教师要在交流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给予适度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顾名思义就是以“学”为开头,这里的“学”是自学的意思,这种“学”不是让学生随意的学,盲目无章法的
学。而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色和亮点。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学能力。
(一)充分做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了解课文的阶段,其实质在于把学生引领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之上,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起点。另外,预习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和独立思维的过程,它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预习要求进行独立练习的过程。在学习每个新单元之前,我都会让学生读通单元导读中的文字,抓住本单元的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在学习每篇新课文之前,我都会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读熟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由于我所教的小学中学段的学生,因此在让学生熟读课文、掌握字词的前提下让学生概括文章的大意,画出存在疑问和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对课文有了一定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学质疑的意识,为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中善用启发性问题
问题是创新的关键,也是激发学生不断去发现、去探索的动力。“学贵乎疑”,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再次回归课
文,独立找寻问题的答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从中体验自学的乐趣。如:学习《麦哨》这篇略读课文时,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出示:阅读感悟哪些句子写出了乡村孩子的淳朴可爱?哪些句子写出了孩子活动的丰富多彩?哪些句子写出了乡间景色的美丽亲切?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孩子情感的热烈活跃?学生通过自读自画很快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激发了他们对于乡村美景的向往,每个人都有感而发,写出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以学带教,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变被动地接受为学生自主学习。正如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中所说:解放他们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说;解放他们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让他们有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们自己高兴干的事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乐于学习,享受学习。但要注意的是,在课堂自学的环节中教师要注意掌控好时间,不能让学生无休止的自学和讨论,造成课堂混乱的局面,要讲求时效性,保证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
三、注重课堂中的及时点拨
“先学后教”中的“教”不是教师进行系统的教授,而是“点
拨”的意思,也就是教师根据学生课堂中的自学情况适时地进行点拨与指导。使学生对课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上升到更高的情感层次。在学习《自然之道》一课时,在让学生体会作者及他的伙伴的错误举动给龟群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时,我向学生提出问题:想想鱼贯而出的场面是怎么样的?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想象龟群受害的惨烈景象更加理解了本文的主旨,即:大自然的规律是不可违背的。
又如在《夜莺的歌声》一课中,在学习小夜莺给敌人带路部分,分析夜莺与德国军官对话时,我适时提出问题:小夜莺所说的野兽指的是什么?他问什么这样说?学生根据课文的背景及事件内容很快分析出文中的“野兽”指的就是侵略者,很好地感受到了小夜莺的勇敢与机智,为下面地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可以说,语文课堂中的适度引导和及时点拨,既保证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灵活和创新性,从而收到 “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创新思维。
四、注重当堂练习
“当堂练习”就是在课堂中完成本节课的练习题,这样不仅可以检测出学生是否都圆满的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而且可以通过练习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学生不能
借助任何其它手段,教师也不能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课上所学独立解决问题。当然,联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在《花的勇气》一课的教学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因为______;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______,因为______;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因为______;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因为______;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因为______。通过此练习,让学生再次熟悉了文章的脉络,感悟到了小小的野花所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这种不屈的精神是令人敬畏的。
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先学后教”课堂模式的有力保障,教师可以通过其强大的反馈作用,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做到适时调整,不断完善提高。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逐渐显现出它的独特优势,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合作探究为手段,变以“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点亮课堂,让其成为课堂中的最美风景。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我,也会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知识和专业素养,和学生一起共同进步,让他们成为点亮我未来方向的航灯。
第二篇:让默读点亮课堂
让默读点亮课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默读训练 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 仲启强
【内容提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背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默读缺位”现象较为严重,这是违背课程改革的初衷。笔者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把书声琅琅和静思默读结合起来,使读与悟、品与思并重。本文就当前“默读缺位”的现状、原因以及实施对策三个方面进行解读,还给学生默读的机会和静静思考的时空,使他们“读”“思”并举,在张弛有度的语文的课堂中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 默读 缺位 现状 原因 对策
语文教学中有两种最基本的阅读的方式:朗读和默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从这两句话我们可以知道,默读既是教学目标,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方法。从功能的角度看:默读是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品味情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方式方法。
一、默读缺位现象很严重
新课标对各学段关于默读也有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要求“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纵观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身边的教师,还是一些参加课堂教学比赛的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忽略了默读,都在追求课堂上的“书声琅琅”,而没有或很少有默读的一席之地。
重视朗读教学,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并不是说就可以忽视默读。现在的一些教师对默读教学却不够重视,研究很少。小学生的默读能力普遍较差,甚至到了高年级还不知道怎样默读。尤其在公开教学中,教师往往怕冷场,一般很少让学生默读,即便采用,也是蜻蜓点水般地安排2-3分钟。往往是学生刚刚把课文浏览完,来不及思索,教师便迫不及待地打断学生,开始交流。更为普遍的,安排默读的时候,也很少在课堂上教给默读的方法。这不仅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是造成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二、探究默读缺位的原因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呼唤自由、和谐、平等,所以有的教师片面理解成有活跃的 气氛、热闹的场面才是一节好课。其实不然,相机、适度的“休止”与“空白”,让课堂出现一种灵敏的寂静的气氛也是不可或缺的。“学而不思则罔”,离开了安安静静地思考、揣摩、品位,这样的课堂又有什么生命力可言呢?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1.片面理解“以读为本”的内涵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读”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但“读”不能只理解为书声琅琅的有声朗读,还有同样重要的静思默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众所周知,语文课程目标之一是“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默读”算得上是人们一种最主要阅读方法,我们很难看到在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前读书查资料、读报纸、看信件时会有人在高声朗读。
2.过分追求课堂的热烈氛围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是“动感地带”——读书声、讨论声此起彼伏,表演、作品展示形式多样„„课堂氛围热烈成为新课标下许多教师作为衡量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他们认为这样的课堂彰显了学生的个性与主体性。教师怕默读会造成课堂的冷场,很少肯花时间让学生潜心地去默读课文,去思考问题,认为这样的课堂往往显得生气不足,沉闷有余,担心被同行斥之为没有课改气息。往往是热闹的形式代替了学生的默读和独立思考。结果是学生课堂上表现热热闹闹,课下收获却冷冷清清。
三、“默读”让语文课堂更出彩
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从中高年级起养成默读的习惯,可以提高阅读能力,使人终生受益。一些教师对“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理解得并不全面和深刻,也没有具体弄清阅读的真正内涵。导致教师只注重读的声音、形式和技巧,强调了学生的嘴巴,而没有重视学生的内心,把“阅”字几乎是扔掉了。我们读书是读给自己的,读的是自己的感受,并不只是为了让别人觉得好听、悦耳。
(一)静思默读有助于深入研读
“不动笔墨不读书。”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不懂的词语、问题在书上做好记号;在进一步剖析文章内容的默读时,学生应该针对一定的问题,仔细地、逐词逐句地、前后联系地默读课文,通过圈画批注,来静心研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几点:1.仔细阅读,你明白了什么?这是基础性的要求。2.仔细阅读,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是体会性的要求。3.仔细阅读,你什么地方还不明白,产生了什么疑问?这是批判性、创新性的要求。也就是说,语文课堂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清静的环境,一个品尝的境地。学生在默 读时动动笔,圈圈、划划、点点、写写,促使学生读思结合,动脑又动手。通过“圈画批注”来“潜心会文”。凭教师的分析讲解是达不到这个效果,靠小组合作也不能代替的。学生通过圈画批注,用笔耕耘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里,用心徜徉在文章的人文情感中。
有位教师在教学《泉城》第一自然段时,老师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默读课文,圈画批注。用“——”划出表现泉城“泉水美、多样”的词语,用“~~~~~~”划出有关句子,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引导学生默读、思考、理解、感悟。有的学生从“白浪翻滚”“明珠散落”这些词体会到了泉城中泉水的形态美;有的从“洪大”、“低细”等词句体会到了泉水声音美。也有的学生对“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说道济南就会想到七十二泉,而不是其他的一些特点呢?”就这样,学生在默读时动动笔,圈圈、划划、点点、写写,促使学生读思结合,动脑又动手,提高了默读能力。
2.静思默读有助于释疑解难
默读可以默默地思考、比较、推敲、揣摩,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思考的需要自由地停顿下来重复看,反复想,从而促进思考,促进理解的深入。
一位教师在教学《珍珠鸟》一文,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书上说‘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个问题确实是本文理解上的一个重点,教师采用了让学生默读感悟、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专心默读全文进行理解。于是,学生默默研读,他们神情专注,自主探究。默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初读时的疑问进行了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作者为珍珠鸟编了一个很温暖、舒适的笼子。”有的说:“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有的说:“作者从来都不打扰它们。” „„
有了这一番默默的研读,才有学生这样精彩的表达!所以,遇到疑难处可能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让学生静下心来静思默想。通过反复默读,细细品位,引领他们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助于释疑解难,为学生深入感悟扬起风帆。教学过程着眼于学生的探究过程,着眼于学生对教师的“摆脱”,学生反而会进入“自主得之”的“忘师”境界。
3.静思默读有助于体会情感
我们苏教版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挚着,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手足之谊„„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领悟,感情只能在静静的读思中去体会。
如《“生命桥”》的第三段:“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这一段的教学:教师深情并茂地示范读了一遍,再让学生默默地读,静静地思,从这段文字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之后课堂出现了几分钟的沉默!在一片寂静中,孩子们的眼睛开始晶莹起来!尽管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教师和学生没有任何一个动作或者语言的交流,但可以断定的是在潜心文本、忘我入境的平静下,学生的纯真和善良的思绪在奔涌不息。他们已经体察到了这段文字的悲剧美:在意境中曾经如此脆弱而又伟大的生命„„“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是生命的希望,却又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为代价的。“那情景是何等地神圣”,猎人们也“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此时所有的语言都将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学生那静静地体味。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默读”,更能让他们沉浸在文本中,用心去感悟、揣摩文本,与作者去“对话”,与作者的心灵去碰撞,被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深深的感动。默读不只是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有什么疑问,它还唤起了学生的独特联想、体验、认知,成为对课文的艺术再创造,带有浓厚的阅读主体的个性色彩。
我们一定要舍得时间让学生安安静静地默读,认认真真地思考。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才能真正用心地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宁静才能致远,思考才能智慧!给学生一个默默读书的机会,一个静静思考的时空,使他们在“读”“思”并举,张弛有度的语文的课堂中激情四射,神思飞扬,让我们抛却形式,摈弃浮躁,让“默读”点亮我们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彭剑飞.小学新课程教法新探[M]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年7月第一版
2、周红央.静思默读,点亮我们的课堂[J] 语文教学通讯 2007年第九期第48页
3、栾德尚.让语文课堂静一静[J]《教学月刊》2005年第二期
4、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7月第三版
5、沈大安.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5月第一版
6、戴丽娣.浅谈小学生默读能力的训练[J]《教学月刊》2005年第六期第19页
7、人教论坛.默读,说爱你不容易—从这些获奖课的默读安排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第三篇:让思考点亮课堂
让思考点亮课堂
辉县市文昌中学 刘玉香 183978
周五晚上本该是孩子们回家和家长享受快乐时光的日子,但是今天是12月28号,元旦要调休,所以晚上得上课。孩子们没有兴趣,我也有点倦怠。如何让今晚的课堂有效?我想了一个办法,白天讲的是《圆的对称性》,练习题比较简单,我有意把课堂的速度放慢一点,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里学习。首先做课本里最基本的习题,我挑了成绩有点弱的郭孟豪和李哲坤上讲台讲了两道数学题。郭孟豪别看平时不大说话,讲起题来有板有眼,特别的自信,有的同学在下面还等着看他的笑话,结果他讲的非常精彩,引来了阵阵掌声。我还特意让两位班长给他点评。郭然说:“他讲课非常的自信,不管别人怎么说,他都按照自己的思路走,说明这道题理解的很好。”任芳冉给他的点评:“虽然题讲的有点难了,但是思路非常的清晰”。他那自信的小眼笑成了一条缝。李哲坤有点紧张,手在不停地颤抖,但是还是不忘组织教学秩序,他的讲解也很精彩,也迎来了阵阵掌声。
好的开端就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接下来做练习册,我要学生先把练习册做完,然后大家谁喜欢那道题,都可以上台来讲自己选的题,教室里安静极了,大家都在认真地做题,成绩弱的同学都主动坐到组长旁边,虚心地请组长教自己做题,希望自己有机会来黑板上露一手。组长也非常的配合,把讲题的机会让给自己组里程度差的同学,并且主动推荐他们上台学习讲题。马金稼说自己讲14题,王绍森也挑了最难的15题,剩下的13道数学题也被大家抢占完了。
组长们都在力荐自己组的学生,因为一道题,哪个组没有抢到都会惋惜好大一会。大家愉快地听着讲题,不停地发表着评论,我也把他们上台讲题的照片及时分享到家长的微信群里,和家长互动,同时把家长在群里的点赞声及时回馈给同学们,班级里气氛特别热烈,孩子们的欢笑声、点评声、互相赏识的鼓掌声在寒冬的校园上空回荡… …我问大家,这么高兴的场景有没有过年的样子,大家笑着说,孩子们齐声说,老师今天就是过年。
学习的热情高涨,就像我们见到的春晚现场一样,抢到题目的异常高兴,没有抢到的刘志豪竟然急哭了。谁说孩子没有学习的热情?是我们没有把他们热爱学习的激情点燃。因为一件事是否可持续,就看它的力量是来源于自身还是来源于外部。如果来源于自身,那么即使现在的力量再小,最终也会变得无坚不摧;若来源于外部,那么即使现在的力量再怎么强大,一旦环境改变,你也将一无所有。
下课了,张慧聪递给我一张纸条,老师,给你提提意见,以后上课你要多挑我回答问题,今天我在刘鹏立的鼓舞下举起了手。之前看过班里其他同学讲题,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了很多经验,正是如此,我想做到一鸣惊人。讲题时我内心特别的慌乱,不知道您有没有看到我讲题时颤抖的双手,感受到我内心的焦灼?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方式,真正激发了我的学习斗志。今天讲完题也倍感轻松,我以后也要鼓励自己,把您“赶下”讲台。这是哪个上课爱睡觉、做小动作的张慧聪吗?课堂上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学生学习倦怠,我们应该从自己课堂上多找毛病,我们应该对不同的课采用适当的教法和学习方式。
两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再见我的2018年最后一个晚自习!我觉得我应该为即将过去的2018年写点什么,还有三天日历将被翻开,新网师把我变成了一个忙碌匆匆的教师,通过引领我阅读,让我学会了反思和写作,让我享受了健康幸福的教育生活,感恩新网师,因为有您,我不再孤单。
2018年12月28日晚自习虽然过去几天了,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还一直一幕幕在我的眼前回演,因为基础差的郭梦豪讲了一道数学题,全班同学给他热烈的掌声后,激发了全班学生上讲台讲题的欲望。我在第三节让同学们给我写信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提到了这节他们平生难忘的课。
郭梦豪说:
从现在说吧,今晚如同我的人生巅峰,从小学到初中,这是我第一次上黑板讲题,并且今晚同学们给我鼓得掌声最响亮,那时我仿佛看到了明日的太阳,这是我有了面对明日的勇气。感谢亲爱的同学们,感谢亲爱的老师。您是我此生遇到的最优秀的教师,不管如何,我都会努力学习,我不在乎结局,因为我曾经努力过。
任芳冉说:
我爱这个九二班,大家互相学习,良性竞争,互相帮助,这都是您的功劳。尤其是刚才前两节课-----2018年的晚自习。每个同学都争着讲题,听着他们略显笨拙的讲课,作为班长我真的感到很幸福。
郭吉超说:为了能上黑板展示,刘子豪学了半节课,终于把第六题学会了,想和我们大家分享。当他知道那道题已经有人讲的时候,他的泪水控制不住了,我竭力安抚但是无济于事。其实第四题我会讲,我怕我紧张会忘记,所以我给老马讲了,他说你讲的这么好为什么不去讲?我就激励他去讲,当他讲一半不会的时候,我知道我给他讲的不详细,所以我想,等他下讲台我一定给他再讲一遍。当他下讲台时同学们不准备鼓掌,我的手没有经过大脑思考已经拍了起来,随后班里同学相继鼓起掌来。他笑了,他虽然讲的不完美,但是通过讲题他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当我看到刘子豪因为没有抢到题而落泪,老马有点失落的表情来看,我有什么资格不努力呢?
孙欣:
老师您曾经说过,分享是一种快乐,我以前不太懂,直到今天晚上郭佳仪让我给他讲一道题,他想上黑板讲题,我费了好大的劲把他教会,看着黑板上他并不流利地展示的时候,我有一种很大的成就感,我体会到分享幸福感了,虽然是他讲的,因为是我教的,所以我真的很快乐。
克雅洁:
老师您夸我讲题讲得好,这让我发现了全新的自己,从前我都不知道我有如此的厉害,我很感激你让我回到了从前那个乐观、自信又有点害羞的我,很感谢遇到您。
王蕾:
今天这个晚自习,你问我们有没有过年的感觉?我的第一反应是:有,并且是很深很深的,我真的在这个时刻,感到了家的温暖,70多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好妈妈,这种感觉非常幸福!
我们总说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学习不够积极热烈,我认为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因。培养这种愿望的工作,是跟学校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紧密联系的,并且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
培养学习愿望,有助于巩固学生集体,加强集体主义情感,促进互相帮助的志趣。每一个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培养这种情感,并把它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
苏霍姆林斯基说:思想好比火星儿,一颗火星儿会点燃另一颗火星儿。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希望我们能够好好地研究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动力。
刘玉香,现任辉县市文昌中学教师。工作27年,担任班主任24年。河南省骨干教师、新乡市名师、新乡市优秀班主任。曾多次获得新乡市优质课。热爱读书、写作、唱歌和徒步。喜爱用自己的激情去唤醒家长和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是她追求的目标!
第四篇:让课外阅读点亮学生的心灵
让语文课外阅读点亮学生的心灵
泗洪县界集小学裴启奋泗洪县董沟小学高超 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新课程把课外阅读摆在学好语文非常重要的位置,《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要求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理念。因为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的累积与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只有善于学习并终身学习的人,才不会被淘汰。而这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在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的练兵场——阅读市场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营建一个良好的阅读市场。
1.构建主题阅读。
我们学习的课本是按照主题编写成组的,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构建主题阅读。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以课本为出发点,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后,推荐学生阅读一组写人的作品,组织主题阅读,《我要做个好孩子》、《细米》、《绿山墙的安妮》、《红岩》等书出现在孩子们的手中;教学六组描写动物的一组文章后,布置学生翻阅与课文相关、相近的文章、资料等学生开始阅读,学生很快找来了《狼王梦》、《动物趣谈》、《狼和狈的故事》、《第七条猎狗》、《斑羚飞渡》。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阅读兴趣大增。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沟通。
2.构建课外阅读大卖场。
要想让学生兴趣浓厚的一直阅读下去,教师还应开展课外阅读一系列的活动。在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一是在读书活动中,各班级应多开展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如:故事会、演讲比赛、调查报告、书签制作、小小报、读书征文比赛、报刊剪辑等。二是中高年级学生须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形式各班自定),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读书笔记交流活动。三是举办读书交流会。每学期每班举办一次“课外阅读博览会”,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活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心中的感受,使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运用能力,在班上形成良
好的读书氛围。四是每学年按年段举办课外读书竞赛。低年段以背诵古诗、名人名言、成语、讲童话、寓言故事等为主;中、高年段以背诵优秀诗文(段)、讲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介绍长篇名著、谈读后感等为主。每学年末学校将根据师生们读
书的具体情况表彰读书先进,评选校园“十位课外阅读标兵”和“优秀读书集体”,以
及百名“优秀小读者”。
二、课外阅读的千面佛——个性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珍视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为之
营造与之相应的教学环境,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上正确的轨道,在纠偏、匡误的过程
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演绎自己的个性化行
为呢?
1.注重阅读主体的独特体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作品由不同的人可以解读出不同的结果。
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时应结合实际,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注重个性
化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
独特的感受。如在学生阅读曹文轩的纯情小说《细米》后,曹可凡同学解读出了细米的桀骜不驯与刚强,李晶晶同学解读出细米的腼腆而又淘气,杨思雨同学解读细米的瘦小
而又胆大,陈国擎同学解读出细米的淳朴憨厚与坚定执着。少年细米这一艺术形象在同
学们的头脑里不断的生成。课外阅读,引导学生生成体验是关键,必须让学生亲自品,亲自悟,并通过联想和想象,激起自己的生命意识,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
2.讲究方法,发展个性。
坚持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原则。课外阅读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
阅读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一位教师在指导阅读施耐庵的《水浒传》,先组织学生自读文本,欣赏小说中的不同英雄的传奇故事,感悟小说中人物的勇敢、机智、洒脱与睿智。欣赏完小说之后,教者开始进一步引导学生做更深层次的探究,并提出“小说中的诸位英雄为什么都报国
无门?”“好汉们为什么那么痛恨朝廷?”“英雄们的为什么都是一样的结局?”等深层次的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究,从而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获得知识,提高阅读能力。2.3、3.鼓励学生读写结合。
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手段促进学生主动走进课外阅读,带着浓厚的兴趣去阅
读并写作,从写作入手的方法便会起到这样的作用。一些构思精巧的小说,为了让学生
有兴趣阅读,可以布置续写的作文。那么学生在阅读小说时便会仔细揣摩小说构思,认
真体会小说创作风格,才能续写得形神兼备。对于一些意境优美的散文篇章,可以尝试让学生改写。针对教材中的一些篇章,还可以布置学生先写一篇同题目的文章,然后将自己的文章与教材篇章对照,并鼓励学生评说教材篇章的长处与短处。
总之,实施个性化阅读的方法和策略不论是哪种,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要我们拨开笼罩在阅读上面的层层迷雾,洗尽铅华,还阅读本来的面目,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体的感受和体验,就一定会让文本升值,让学生的发展有更大的空间。
第五篇:沉闷课堂让学生沉闷课堂让学生沉闷课堂让学生沉闷课堂让学生
沉闷课堂让学生沉闷课堂让学生沉闷课堂让学生沉闷课堂让学生““““活受罪活受罪活受罪活受罪””””据了解,1997年前,杜郎口中学在全县23所初中中连续10年排名在后三名,考上高中的人数一直为个位数,而且主要靠复读生。看到农家子弟连个高中都考不上,当地群众对杜郎口中学非常不满,学校面临撤并。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说,他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因主要有两条:一是教学成绩太差,二是学生辍学率太高。有一个班,初一时有70名学生,到初三中考前只剩下11人了,其中转学的只有个别学生,大部分学生辍学回家了。崔其升对辍学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他们辍学的主要原因不是家庭经济困难,不是家庭发生变故,而是他们感到学习困难,不愿意在学校“活受罪”。崔其升说,学生厌学是导致教学成绩不好、辍学率高的直接原因。1998年暑假过后,作为一校之长的崔其升开始进入课堂寻找学生厌学的症结,他发现课堂上往往是教师独霸讲台,一节课滔滔不绝地讲下来,口干舌燥,非常卖力,但许多学生却昏昏欲睡,学生走神、搞小动作的现象非常普遍。教师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罐装桶”,课堂由教师一统天下,学生像被驯服的小绵羊,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激不起学习兴趣,每班有一半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一个初中毕业生,如果考不上高中,基本上就像是处于半文盲状态。一些学生家长告诉崔其升校长,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混了3年,痛苦了3年。加减组合使课堂焕发生机加减组合使课堂焕发生机加减组合使课堂焕发生机加减组合使课堂焕发生机没有讲台的教室,教师不讲课的课堂,学生或站、或坐、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