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点亮心灵

时间:2019-05-14 20:3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爱点亮心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爱点亮心灵》。

第一篇:让爱点亮心灵

学习行知思想 让爱点亮心灵

扎下中学 杨娟

【摘要】“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之一,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要求,是每个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爱是师生互动的桥梁,爱要有真情、有尺度、有信任、有普遍性。

【关键词】热爱 真情 尺度 信任 普遍性

【正文】只有热爱学生,才能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前提。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护、关心和尊重,是每个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能够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与爱戴,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为学生接受教育奠定情感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并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

爱是一种心理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心来源于教师坚定的信仰,来源于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责任心。教师爱学生从表面上看是师生之间的爱,实际上它表现了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爱学生就是爱我们事业的未来。

一、热爱学生需要真情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真诚地热爱学生,对学生倾注满腔热情,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教育的过程,是师生感情互相影响、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深深的爱,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信任和亲近,才能建立起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造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利环境。“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体察到教师无微不至的关爱时,就会尊敬教师,在师生间产生有利于教学的有效互动。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冷淡,甚至随意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的爱是是理性化了的感情,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原动力。青少年的心灵的可塑性只有在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时才显得尤为明显。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教师只有爱的注入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教育才能起到实效。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激励学生追求真理的重要精神力量,学生一般都是从教师教育自己的过程中逐步认识社会的。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学生建立高尚道德情操的基础。学生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才会学会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树立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

教师热爱学生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教师真挚的爱是学生探究问题,培养学习情感,从而产生学习动力取向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热爱学生,受到学生的信赖与爱戴,学生往往把教师的爱转移到教师所教的知识上。引起注意的转移。这对于转化“问题”学生非常重要,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变化和精神状态,了解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这样就能把关怀和温暖及时输送到他们的心田。

二、热爱学生要有尺度

教师要善于控制、支配和利用自己爱的情感,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学生状况,决定教师对学生的感情表达的倾向、方式和尺度。

师生交往中,要把握对学生施爱的适度,既要防止娇宠溺爱,又要防止过于严厉,简单粗暴。学会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倾注不同的感情。一般来说,对低年级学生,要侧重于情感态度,开朗愉快的情绪,活泼生动的语言是接近他们的必要条件。对高年级的学生,要具有深刻、含蓄的情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内心体验。

教师要控制自己的感情,并不是说教师在学生面前不能表现出丝毫的愤怒和怨恨。其实,恰当地批评学生,也会产生有益的效果。我所任教的初三(410)班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但在一次“一二.九”大合唱的训练中,因为他们不够重视,一直嘻嘻哈哈,我劝说了几次都没有多大效果。再拖下去表演一定要砸锅,我心里暗自着急。如果教训他们一顿,虽然他们会认真起来,但本来愉快的活动就会变成强迫。于是我叹了一口气说:“看来你们对唱歌不感兴趣,不如弃权算了,免得上台表演的时候太难堪。”我说完就转身走了。过了一会儿,班长来找我叫我去班上,我依然表现出沮丧的样子,可是还没进门就听到整齐嘹亮的歌声,原来他们已经自己练好了请我来验收。学生从教师合乎人情的“怨恨”情绪中,看到了教师对他们充满善意的期待,相信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他们的真心实意的爱护。

严格的要求也是一种爱的体现,当然必须注意分寸,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只有这样,对学生才能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情。

这样的教育也才是完整的教育。

三、热爱学生需要信任

教师爱学生就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师热爱学生与父母热爱子女的感情不完全相同。教师爱学生是一种理性化了的正确感情。理性的爱才能是教育产生正效应。

教育就是信任。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责任感,是激发青少年学生上进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学生自觉地克服缺点,进行自我教育。特别是毛病比较多的学生,教师的“信任”,往往能激励他们客服缺点的勇气,促使他们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有这样一个“学困生”,从初二开始迷恋网络,因而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可以说,他听到的总是训斥和埋怨。有一次,这个学生为班里做了一件好事,教师不但不表扬他,相反还怀疑他,到底做了没有?于是这位学生与教师的对立情绪越来越严重,反正抱定“破罐子破摔”的决心,专门干些违纪的事。到我班上后,在新生“向你介绍我”活动中他大方幽默地介绍了自己。我发现他有一定才干,而且愿意表现自己,我决定给他机会。针对他热爱体育,活动能力强的特点,安排由他担任班上的体育委员。我的关怀和信任,使这个“学困生”因长期遭冷遇而郁郁寡欢的情绪迸发出热情的光芒,多次在体育比赛中获奖,并且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

信任学生,不仅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原则,而且也是教育规律对教师的客观要求。教育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要搞好教育,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既要发挥教师“教”的积极性,还要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学生情动则是实现这一环节的基础。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教师要发扬民主作风,允许学生提不同的意见,不能要求学生绝对服从。对学生进行强制手段所施加的影响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体罚、训斥、讽刺等措施不仅会使教育一败涂地,还会将教育者本身推到学生的对立面。青少年有一定的好胜心,喜欢表现自己,得到别人的承认。如果过分限制,不能及时肯定其成绩,苛求过多,他们就会产生不满情绪。所以教师的责任和技巧就在于机智而敏锐地发现和保护学生的上进心,适时的加以引导。

四、热爱学生要有普遍性

教师热爱学生,要带有普遍性。普遍性要求教师不能只爱个别学生、少数学生,而应该去爱每一个学生,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才能奉献给全体学生。

爱生之心,师皆有之。差别就在于是爱个体,还是群体。平等、公正对待学生,这对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而言,是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而对于学生来说,则是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要切记平等、公正的原则。无论是家庭富有的孩子还是家庭贫穷的孩子,无论是官家子女还是平民子女,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后进学生,无论是正常人还是残疾人,都要一视同仁——主动关心,悉心爱护,耐心教育。这样做,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都有所进步;才能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使教育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今天的青少年,已逐渐懂得运用掌握的政治常识和道德标准评价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是评价与之朝夕相处的老师以及学校的各项工作。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待人处事要力求合法、合情、合理,使学生觉得自己的老师是个品德高尚、处事公正、完全可信赖的人。诸如编排座位、评选先进、任用干部、安排劳动、辅导功课以及实施表扬和批评等等,都是学生普遍关注且较为敏感的事情,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正确处理。若无视学生的权益,违背原则,感情用事,偏心待人,学生就会遭受不平等对待。其结果,必然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团结,甚至诱发意想不到的事件。国内外大量案例表明:在学校、家庭或社会上,因为受到不公正对待而泄私愤、图报复,是当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

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偏爱优等生,鄙视“学困生”,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与每个学生都能建立平等的关系,是每个学生在“师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教师只有做到了热爱学生,才真正做到了热爱教育。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2、在线文献:《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盐城师范学院 段志贵

3、《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

4、《班主任之友》,2009年第4期《培养人性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庞振超

第二篇:让爱点亮学困生的心灵

让爱点亮学困生的心灵

吕亚亚

【摘要】:转化学困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著名教育家丁有宽老师把成功的教育经验,凝铸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名言,深深地启发了我,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必须要让爱字当头。对学困生我们更要给予深厚的爱,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启发诱导,逐步扩大积极因素。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清除自卑感,树立进取心。

【作者单位】:城关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学困生 爱字当头 转化工作 心灵 责任心 自信心 【正文】:

转化学困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著名教育家丁有宽老师把成功的教育经验,凝铸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名言,深深地启发了我,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必须要让爱字当头。对学困生我们更要给予深厚的爱,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启发诱导,逐步扩大积极因素。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感,树立进取心。学困生的成因很多,种类也很多,转变学困生的方法和途径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仅就一名学困生的个案进行分析,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案例:史亚莉,女,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爸爸外出打工,妈妈在城里租房供她读书,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中是倒数第五名。造成她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在座位上经常发呆;下课,很少和同学一起玩。据家长反映平时在家里做家庭作业时,经常忘记当天的作业是什么,或者忘记带需要的课本、作业本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她的付出比别的孩子多出一倍。

针对问题分析原因:针对史亚莉同学所面临的问题,我认真分析了形成这些不良行为的最关键问题就是:父亲忙于打工,母亲带着刚满一岁的弟弟,都无心照顾孩子的学习。由于几次考试失利,受到同学的歧视,父母的责骂,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做事没有自信心,继而逃避,平时默默无语性格倔强。因此,我决定从该生的家庭教育入手,对该生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交流与指导,采取措施如下。

一、家校携手,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校配合,是改善孩子健康心态最有效的方法。我首先多次与该生母亲进行沟通,让她明白:知识能使人获得财富,知识能使人变得高尚,知识能使人的生活充满阳光,知识能使人获得强大力量,冲破重重困境,最终走向成功的大门。学习文化知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学好了文化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以至于不被社会淘汰。我还告诉她:如果你真心爱自己的孩子,那就正确的引导她学习文化,多抽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娃娃要从小抓起”只有这样才会有美好的将来。听了这番话,她母亲才恍然大悟,认识到了学习文化的必要性。

二、掌握学困生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爱学生,学生才能理解,理解才能沟通,才能接受。密切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先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待人。学困生都有很强烈的自尊心,往往非常敏感别人对自己是否尊重。因此,消除学生情绪上的隔阂和疑惧心理,为学生创设倾诉的环境,能是学生愿意接近自己,对自己说心里话,学生就会“信其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课上,我多给她一个关注的眼神;课下,我会主动与史亚莉同学聊天,谈生活中的趣事,谈学习上的问题,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隔阂。做学困生的朋友,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帮助;少一些责备、训斥和白眼,多一些信任、赞扬和期待,设身处地的为学困生着想,帮助她摆脱困境。公正、合理、一视同仁,说话守信用,公平相待每一位学生,全心全意的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我告诉史亚莉同学:在老师眼中,你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是老师的好孩子,你们都是最棒的。老师更相信你的能力,加油吧!老师会为你的进步感到骄傲与自豪的!她听后,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我看到了他进步的希望。

三、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困生的内心深处已经很没自信,有一部分学困生还会出现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他们的心里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们,家长不喜欢他们,同学看不起他们,连他们自己也讨厌自己。在这种阴影下,尽管他们还尚存一丝上进心,也会无法对抗强烈的厌学情绪,也就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厌学情绪会战胜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因此,我想:此时帮助他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是最关键的。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她,用真诚的言语激励她,及时了解她的想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又常常给她讲些中外科学家刻苦研究、忘我工作,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事例,使她逐渐明白应该从小学好本领。还给她讲述了许多中外闻名的名人,在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是不理想,但经过努力最终成为世界名人的故事。同时告诉她: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就能实现目标,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

四、关爱宽容学困生,给予他们最大的信任。

日本心理学家永多湖辉曾说:“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而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宽容他,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以此为契机,为后进生重树自信,让后进生重新得到“行”的滋润,让他们时时感到自己是好孩子。因此,为了让史亚莉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我细心观察她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并给与公开表扬。在我的带领下,许多同学都改变了对史亚莉同学的态度,并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她偶尔犯了错误,我也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而是把他领到办公室,摸着她的头跟她慢慢谈。她渐渐变了,上课不走神了,敢举手发言了,学习也有了大的进步。

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不仅是史亚莉一个,我关注着更多的学困难生,在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学习特点等方面的变化,及时给与合理的、正确的心理疏导。从各角度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大加渲染、借题发挥、因势利导,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树立了他们在同学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增强了他们热爱学习的信心。史亚莉的事例证实了我的做法是正确的。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就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就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的新方法。教师要把更多的爱心献给他们,把更多的锻炼机会留给他们,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他们,把赞许的语言讲给他们。使学困生感受到老师爱他们,使他们产生不断进步的勇气,这样就能使学困生都能沿着正确的轨道转变,早日变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第三篇:让书籍点亮孩子的心灵

让书籍点亮孩子的心灵

浦口区珠江小学韦向英

人们常说,读史可以明智,研哲可以晓理,品文可以传道,嚼诗可以怡情。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用稿)》中也规定:小学低、中、高年级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 万字、40 万字、100万字。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强化课外阅读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很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固然以课内学习为主,但光靠课内学习这一条腿走路显然是不行的,因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比较有其不足之处:其一,课内阅读量总是有限的。整个小学阶段课内只能阅读三百篇左右三四十万字的读物。仅仅靠三四十万字的阅读量,要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其二,课内阅读极少有泛读指导。课内阅读以精读指导为主,一般不适合进行泛读指导。而泛读,常常是日常阅读的主要方式。课外阅读正好在以上方面可以弥补课内阅读之不足。它可以成倍地增加阅读量,有利于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此外,课外阅读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性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受思想教育的机会。难怪,法国大作家雨果曾深有感触地说:“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逐渐熔化。”

让学生亲近书籍,走进书的世界,播下爱读书的种子,让阅读成为学生最为自然的生活和学习状态,用阅读使学生的精神世界亮丽起来,是我不懈追求的目标。

一、激发兴趣,促成课外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一般的做法如下: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期待。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故事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交流读书感受激发阅读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的方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3、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三借芭蕉扇》后,教师可介绍《西游记》;结合《三顾茅庐》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

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精心指导,形成课外阅读能力。

教师应努力上好各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指导课,通过精心指导,帮助学生

形成课外阅读能力。

1、课外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由于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如我曾发现一些学生在看《还珠格格》之类的书),加上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差,作为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读物。读物要做到:(1)内容要健康。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要给学生一定的心灵启示,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2)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低年级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过渡到纯文字。(3)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小说、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以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学识。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

(1)为配合教学内容及时推荐优秀读物。如学了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向学生推荐同样是描写离别景象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对比型课外阅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学了《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向学生推荐《古希腊神话》,进行扩展型阅读。

(2)为接受最新信息和知识及时推荐报纸期刊。如今年我国“神州六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举世瞩目,我及时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报道,也借机推荐阅读科学类期刊《我们爱科学》。

(3)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推荐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推荐读物时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提供书籍名单。如中年级段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评价能力,可向他们推荐《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选》、《儿童科幻小说》等书籍。

(4)为配合学校的重大活动及时推荐有关读物。如配合学校搞好“反对邪教,崇尚科学”活动,向学生推荐《宇宙的奥秘》、《人类的起源》等书籍。

2、读书方法指导课。

(1)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养成边读书边查字典的习惯,扫除阅读过程中的障碍。一般二、三年级的学生需进行这方面的指导。

(2)介绍精读、略读、浏览等常用的阅读方法。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和阅读方法,对一些文字优美的名篇或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可采用此法指导阅读。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这种方法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是最常用的。浏览一般用于网络和报刊的阅读,这种方法不需逐字逐句地读,只要快速地观其概貌、了解大意,它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取较多的信息。在高年级学生中可进行浏览的指导,如给学生一篇文章或一份报纸,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读后说说文章的大意或从报上获取的信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

3、读书笔记辅导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想象型四种读书笔记的方法,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写作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二、三年级以摘抄型为主,把书中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断摘录下来,以加强积累,增长知识,学以致用。也可以写写简单的读后感。四年级以提纲型和感想型为主。提纲型是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是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

五、六年级以感想型和想象型为主。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提倡学生作摘抄,写读后感,但要适度,不能强求,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使他们失去了阅读的热情。另外,我还指导学生办课外阅读手抄报,增加学生读写结合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积极实践,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很短。因此,组织丰富多彩而又具有实效性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有利于帮助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

1、设立课外阅读基地,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数量和质量,我班设立了班级“图书箱”,号召学生将自己拥有的好书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并进行定期更新。确定专人保管图书,对借阅情况进行登记。每天中午1:00—1:50定为“课外阅读时间”,每周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将作为评选“阅读章”的一个条件。

2、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开展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只有尽量为孩子提供展示他们阅读成果的舞台,让彼此间相互交流阅读感受、阅读收获,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更好地鼓励孩子多读书。如:

(1)每周一次的阅读信息发布会。每周五的阅读课是进行一周阅读盘点的时间,同学们争着向大家发布阅读信息,汇报自己一周内所看的书,并作以精彩的简评。这样既将自己的快乐与大家分享,也吸引更多的同学去阅读。在此过程中,一周“阅读之星”的评比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踊跃参加评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半月一次的阅读主题会。它是展示阅读成果的阵地。走进《西游记》知识竞赛、成语故事、古诗文诵读会„„真是异彩纷呈。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每次的阅读主题会均按期举行。大家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练。

(3)每月一次的读书汇报会。它是学生想象和才情尽情挥洒的舞台。主要形式有:①读后复述。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内容;②开展辩论赛。对大家都关注的读物中所提到的相关论点开展讨论,促进阅读效果的提高;③交流评论。可交流自己阅读的方法,也可对书中的任务人物及写法进行评点;④表演展示。让学生把看过的内容自编成小品、课本剧等形式,在汇报会上进行表演。

给学生时间,给学生方法,让他们去阅读,让他们去思考;给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让他们去感受、去体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不断地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

好书是人生事业的忠实伴侣。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学生一旦养成阅读习惯,便会终生受益。

第四篇:让课外阅读点亮学生的心灵

让语文课外阅读点亮学生的心灵

泗洪县界集小学裴启奋泗洪县董沟小学高超 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新课程把课外阅读摆在学好语文非常重要的位置,《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要求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理念。因为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的累积与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只有善于学习并终身学习的人,才不会被淘汰。而这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在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的练兵场——阅读市场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营建一个良好的阅读市场。

1.构建主题阅读。

我们学习的课本是按照主题编写成组的,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构建主题阅读。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以课本为出发点,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后,推荐学生阅读一组写人的作品,组织主题阅读,《我要做个好孩子》、《细米》、《绿山墙的安妮》、《红岩》等书出现在孩子们的手中;教学六组描写动物的一组文章后,布置学生翻阅与课文相关、相近的文章、资料等学生开始阅读,学生很快找来了《狼王梦》、《动物趣谈》、《狼和狈的故事》、《第七条猎狗》、《斑羚飞渡》。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阅读兴趣大增。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沟通。

2.构建课外阅读大卖场。

要想让学生兴趣浓厚的一直阅读下去,教师还应开展课外阅读一系列的活动。在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一是在读书活动中,各班级应多开展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如:故事会、演讲比赛、调查报告、书签制作、小小报、读书征文比赛、报刊剪辑等。二是中高年级学生须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形式各班自定),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读书笔记交流活动。三是举办读书交流会。每学期每班举办一次“课外阅读博览会”,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活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心中的感受,使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运用能力,在班上形成良

好的读书氛围。四是每学年按年段举办课外读书竞赛。低年段以背诵古诗、名人名言、成语、讲童话、寓言故事等为主;中、高年段以背诵优秀诗文(段)、讲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介绍长篇名著、谈读后感等为主。每学年末学校将根据师生们读

书的具体情况表彰读书先进,评选校园“十位课外阅读标兵”和“优秀读书集体”,以

及百名“优秀小读者”。

二、课外阅读的千面佛——个性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珍视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为之

营造与之相应的教学环境,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上正确的轨道,在纠偏、匡误的过程

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演绎自己的个性化行

为呢?

1.注重阅读主体的独特体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作品由不同的人可以解读出不同的结果。

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时应结合实际,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注重个性

化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

独特的感受。如在学生阅读曹文轩的纯情小说《细米》后,曹可凡同学解读出了细米的桀骜不驯与刚强,李晶晶同学解读出细米的腼腆而又淘气,杨思雨同学解读细米的瘦小

而又胆大,陈国擎同学解读出细米的淳朴憨厚与坚定执着。少年细米这一艺术形象在同

学们的头脑里不断的生成。课外阅读,引导学生生成体验是关键,必须让学生亲自品,亲自悟,并通过联想和想象,激起自己的生命意识,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

2.讲究方法,发展个性。

坚持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原则。课外阅读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

阅读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一位教师在指导阅读施耐庵的《水浒传》,先组织学生自读文本,欣赏小说中的不同英雄的传奇故事,感悟小说中人物的勇敢、机智、洒脱与睿智。欣赏完小说之后,教者开始进一步引导学生做更深层次的探究,并提出“小说中的诸位英雄为什么都报国

无门?”“好汉们为什么那么痛恨朝廷?”“英雄们的为什么都是一样的结局?”等深层次的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究,从而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获得知识,提高阅读能力。2.3、3.鼓励学生读写结合。

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手段促进学生主动走进课外阅读,带着浓厚的兴趣去阅

读并写作,从写作入手的方法便会起到这样的作用。一些构思精巧的小说,为了让学生

有兴趣阅读,可以布置续写的作文。那么学生在阅读小说时便会仔细揣摩小说构思,认

真体会小说创作风格,才能续写得形神兼备。对于一些意境优美的散文篇章,可以尝试让学生改写。针对教材中的一些篇章,还可以布置学生先写一篇同题目的文章,然后将自己的文章与教材篇章对照,并鼓励学生评说教材篇章的长处与短处。

总之,实施个性化阅读的方法和策略不论是哪种,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要我们拨开笼罩在阅读上面的层层迷雾,洗尽铅华,还阅读本来的面目,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体的感受和体验,就一定会让文本升值,让学生的发展有更大的空间。

第五篇:用爱点亮心灵的灯光

题目:用爱点亮心灵的灯光

姓名:刘锋

工作单位:大庙镇龙台小学

用爱点亮心灵的灯光

龙台小学刘锋

小时候,我最敬佩的人是老师。在我眼中,老师是知识的使者,爱的化身。那是上小学时的一天下午课外活动,我在校园玩游戏,一不小心,摔了一跤,两腿膝盖鲜血直流,疼得我眼泪直淌。我的班主任老师急忙找来酒精为我消毒,小心地给我包上纱布,轻轻地摸着我的头,说:“还疼吗?”望着老师那心疼的眼神,一种幸福感涌上我的心头。那时,我就在想,将来,我也要做一个好老师,去关爱每一个孩子。

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这时,我才深深地体会到,当一名教师,不容易;当一名好教师,更不容易。这意味着你将无私地付出很多,很多。

记得刚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我的心中踌躇满志。可是,几天之后,孩子们的表现却让我的心凉了半截:作业本上,一个个歪歪扭扭的字,一个个鲜红的叉;课堂上,做小动作的,打瞌睡的,小声讲话的……还有那些被我视为“差生”的孩子,一道简单的算术题,给他讲几遍他还是做不好时,我终于火冒三丈而大声训斥他:“你怎么这么笨啊!”然而我却忽视了这一句训斥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多大的阴影。过了几天,语文老师递给我一个作文本,是那个“差生”的,还是歪歪扭扭的字:刘老师,我想对您说,请您不要再骂我笨了,好吗?我不是不想把题做好,可我一看您生气,我就心慌,我越心慌就越怕做不好,怕您再骂我……”看着看着,我的心颤抖了。我不禁扪心自问:你不是要立志做热爱学生的好老师吗?可你的爱心哪去了?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再笨再懒再难管,都不应该成为被老师蔑视、嘲讽的对象。如果教师在一个被认为难管的学生面前束手无策,只能用难听的话打击他,本身就是一种不称职,更何况学生们其实不像有的老师认定的那样笨,关键要看教师有没有从心底里尊重和爱护学生的意识,有没有求真、求善、求美、求知的人格原则。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师生之间才能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学生才肯接受教育。师爱--真正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宝。于是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每当孩子调皮时,退步时,违纪时,我总是告诉自己: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求。用师爱为他们引路,用师爱在他们的心里谱写一曲最美的歌。

世界有许多的爱被人们称颂,我们的世界也因爱而精彩,因爱而美丽。母爱是伟大的,师爱是无私的。作为孩子,多么想同时拥有这伟大的母爱与无私的师爱呀!我曾教过的一个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妈妈,我觉得您不爱我,您到底是不是我的妈

妈?”也许,你会谴责这位母亲,对孩子是如此不负责任。可是,就是这位母亲,却赢得了无数学生对她的尊敬和爱戴。她,就是我们学校的朱松梅老师。每天清晨,她总是来不及叮嘱儿子就早早来到学校匆匆走进教室,开始辅导学生。已记不得有多少个静静的傍晚,儿子在通往学校的路口守望妈妈,希望她早点回家。可是刘老师仍在学校工作,早已忘了儿子在等她。对学生,她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耐心地讲,可儿子一问她,她总是推说太忙又回到学生身边。为此,刘老师经常满怀愧疚。是的,刘老师面对学生,是一位好老师;可是面对儿子,她可能不是一位好母亲。她的心中,时刻装着的是学生。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她把一颗爱心献给了学生,把一腔热血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我知道,虽然我们的生活清贫,我们的双手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的确,我们教师是一片平凡的绿叶。站在三尺讲台,日复一日地讲授知识,那么平淡,也那么平凡,然而崇高的师德风范正是在这平凡的本职工作中体现出来。

“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爱心让我发现,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讲台下,我所面对的不止是几十双求知的眼睛,而是一个需要用爱来倾注的浩瀚的海洋。

有人把师爱比作春雨,滋润了孩子的心田;有人把师爱比作

阳光,温暖了孩子的心房。师爱,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当你用心去爱你的学生,你收获的不仅仅是讲台上那一束束美丽的山花,办公桌上那两个红红的苹果,耳旁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您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自豪。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有什么理由不去爱我们的学生呢?那么,就让我们把爱的火炬传递给学生,为爱插上翅膀,让爱在万顷碧波、蓝天白云间飞翔。

下载让爱点亮心灵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爱点亮心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用爱点亮心灵的灯盏

    用爱点亮心灵的灯盏 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如果没有爱,任何说服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惟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收获......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灵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工作札记 几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深深的体会到: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家,班主任又是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更是朋友。在班级管理中,只有对......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灵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灵 长福学校贾艳娟岁月的羽翼滑过春夏秋冬,青春的梦幻走过春华秋实。回眸走过的道路,我艰难跋涉,累并快乐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践行着我的人......

    阅读点亮心灵

    阅读点亮心灵 小荷作文张梅老师暮色沉寂,疏影轻摇,风儿拂过,撩动窗纱。橘色灯下,手捧一书,刹那变成永恒,一字一厚史,一书一世界。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在这氤氲着书香气息的世......

    用爱点亮留守学生的心灵

    用爱点亮留守学生的心灵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涌入到城市务工, 但是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他们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于是产生了一......

    让爱渗透幼儿心灵

    让爱渗透幼儿心灵泰兴市第一实验幼儿园 刘燕《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树立健康的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

    守护心灵让爱起航

    焦作大学 红丝带志愿者协会 志 愿 服 务 案 例 焦作大学红丝带志愿者协会 2011年11月12日 守护心灵 让爱起航 摘要:焦作大学红丝带志愿者协会作为一个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

    让爱渗透幼儿心灵

    让爱渗透幼儿心灵泰兴市第一实验幼儿园 刘燕《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树立健康的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