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爱与责任点亮学生的心灵》
光点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上课及时向他提问,给他更多的表现机会,下课后与他促膝谈心、聊天。只要他坚持交一次作业,我便在作业的批语上赞赏和鼓励他。慢慢地,我发现在课堂上他安静了很多。当我把目光投向他时,总能感到他的眼神里多了许多羞涩的笑意。在一次数学课堂问题讨论中,我走到了他的身边要求与他一组,他欣然接受了我,课后他递了张纸条给我,上面写着“老师,我很欣赏你!”这句话使我们冰释前嫌,这句话也融化了他冰冻已久的心。现在他已经是一名高三的学生,今年教师节我的空间意外的收到了他的一封祝福信,上面写到“感谢恩师三年来的辛勤栽培!”那一刻我感受到一个老师的爱更重于责任,责任让我们成为“园丁”,而爱却是“雨露”。满园的“花草”需要“园丁”的“修理”,更需要 “雨露”的“滋润”。
心中有爱,也就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教师的责任重大,承担着千百万青少年的教育重任,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工作虽平凡琐碎却连着千家万户的利益,更关乎着祖国的前途和名族的未来。教师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才会乐业、敬业,也才能一辈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总在想,当学生总在问你同一个问题时,我是否能不厌其烦的为他讲解;当学生屡教不改时,我是否还有耐心继续心平气和的为他讲道理?回答是肯定的。我自己也曾是学生,在青春期也叛逆,也给老师惹麻烦,甚至公开顶撞过老师,然而老师没有嫌弃,甚至还会为我单独补过课,会为了我不明白的一个简单问题放
每当看到学生的进步,教师节收到学生的短信祝福,我感觉到这就是对我师爱的无声奖赏,我也因此找到了教育后进生的一个良方——那就是热爱尊重他们,这也是我的责任。魏书生老师说,教师只有爱学生才会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教师充满激情地爱学生,才会理解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就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尊重和爱戴,从而促使他们乐于接受教导,亲其师,信其道。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差生” 观念,要由衷的欣赏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希望的,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挖掘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一次次微小的进步,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不断成长。
如今,走上教师岗位已第5个年头的我一直牢记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敢说教学生三年要为他们负责三十年,但我一直很认真地与繁
-琐、与幼稚、与意想不到打交道,努力地磨砺出自己的耐心、坚韧与机敏,尽己所能地教学生学生活、学会求知、学会交往、学会健体。在教学中,我为学生之忧而忧,为学生之乐而乐。学生在课堂上会思考,会提问,我感到欣喜;学生能自己主动讲解,我为他高兴;学生在运动会上获奖,我为他们欢呼;我学着做一个伯乐,为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喝彩;我学会欣赏学生在作业本上的漫画,而不再声色俱厉地指责;我试着和他们一起体验学习的压力,成功的喜悦,不敢说自己有多么爱他们,因为我亦不敢确定他们有多爱我。只是,那些灿烂的笑脸整天在脑海里浮现。没有学生,我是孤独的;没有讲台,我是落寞的。回首自己走过的日子,学生们的纯真善良,坚毅刚强,叛逆不羁,都与我息息相关,我的苦涩,我的快乐,都受他们左右,教师这个岗位给了我这么丰厚的回报!
有了爱和责任,才不会抱怨工作的辛苦和报酬的微薄,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是你最关心的;有了爱和责任,才能心平气和的忍受一边边讲解的枯燥,因为学生明白后的微笑才是你最高的追求。我们对学生的爱源于责任,对于学生的爱也是为了完成责任,没有责任的担当,爱就会只是形式,虚假的,同时,没有爱的真诚,责任也就不可能真正的落实,教育任务也不可能完成,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牢记:教育必须是爱与责任的完美结合。让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用自己全部的爱,温暖和点亮学生的心灵。
第二篇:《用爱与责任点亮学生的心灵》
用爱与责任点亮学生的心灵
——写在第28个教师节到来之际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中学晏伟锋
一谈起教师,人们就会用“无私”、“奉献”、“辛勤耕耘”之类无比高尚的词语来形容。也正是因为这份高尚,所以我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并于2004年踏上了教师岗位,从教九年来,我一直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把真诚的爱奉献给学生,把师爱和责任作为我永远的追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每当看到这条标语,我不禁会想:师德是什么?我认为师德就是爱与责任。在我的身边,在我们的校园里,爱与责任无处不在。没有爱,就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责任意识,就没有无怨无悔的努力与付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冰心老人曾说过:“情在左,爱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不正是作为教师的一种大爱吗?爱学生,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喜爱学生,尊重学生,师生在人格上面是平等的,尤其是对学困生我们要更多一份关爱。当一个教师发自肺腑的去爱他的学生时,他会收获更多学生的爱。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我带的2010届美术班有位叫王XX的女生,我发现上课似乎与她无关,你
讲你的课,她做她的事,她的事情无外乎就是折千纸鹤、讲闲话、拿着镜子梳妆打扮,而且她从不交作业,开始我总是板起脸来训斥她,并且有一次还将她的本子撕了,于是她用一种桀骜不驯的眼神瞪着我,并疯狂地将自己的书本也撕了。我当时觉得不知所措,她的眼神和举措就像一盆冰水倒在了我的心头,我也无计可施。事后我深刻反思自己的做法,思量再三,决定改变教育方式和策略,抓住她的一些闪光点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上课及时向她提问,给她更多的表现机会,下课后与她促膝谈心、聊天。只要她坚持交一次作业,我便在作业的批语上赞赏和鼓励她。慢慢地,我发现在课堂上她安静了很多。当我把目光投向她时,总能感到她的眼神里多了许多羞涩的笑意。在一次历史课堂问题讨论中,我走到了她的身边要求与她一组,她欣然接受了我,课后她递了张纸条给我,上面写着“老师,我很欣赏你!”这句话使我们冰释前嫌,这句话也融化了她冰冻已久的心。现在她已经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今年的教师节我意外的收到了她从遥远的黑龙江寄来的一幅画。画中一名园丁在修理着满院子的花草,上面写到“感谢恩师三年来的辛勤栽培!”那一刻我感受到一个老师的爱更重于责任,责任让我们成为“园丁”,而爱却是“雨露”。满园的“花草”需要“园丁”的“修理”,更需要 “雨露”的“滋润”。这也充分的体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吧。
心中有爱,也就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所谓责任就是个体对自己从事事业所负责任的一种意识。因此责任感也是成为优秀教师的首要条件。教师的责任感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及愿意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教师的责任重大,承担着千百万青少年的教育重任,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工作虽平凡琐碎却连着千家万户的利益,更关乎着祖国的前途和名族的未来。教师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才会乐业、敬业,也才能一辈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在教学工作中总在想,当学生总在问你同一个问题时,我是否能不厌其烦的为他讲解;当学生屡教不改时,我是否还有耐心继续心平气和的为他讲道理?回答是肯定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自己也曾是学生,在青春期也叛逆,也给老师惹麻烦,甚至公开顶撞过老师,然而老师没有嫌弃,甚至还会为我单独补过课,会为了我不明白的一个简单问题放弃休息时间来讲解。而今自己走上这三尺讲台时又怎能不继续发扬这优良传统?又怎能忘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
2010年9月,学校安排我带高三(4)的班主任,班级有一名来自乡下的男孩吴XX,父母离异,他学的是体育,因为文化课成绩非常糟糕,开学不到一个月就想退学,上课迟到、旷课、课堂说话、吃零食,多次违纪,是班级“差生”的典型。我找他谈了几次话都不见效,他还很有抵触情绪。
正当我苦于寻找对她进行转化的良策时,一天晚自习他得了急性阑尾炎,班长打电话给我后我顾不上吃晚饭,就急忙赶到学校带她到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并和班干部一起在医院照顾他一晚上。挂号、缴费、取药,忙碌大半宿,第二天又打电话联系到他的家人。他住院的几天我坚持天天下班后带着水果去看望他一次,他的家长握着我的手说:“孩子生病您费这么大心,下了班还要辛苦跑来,您真是个好老师,孩子交给您我们以后都放心了!”妻子看我这么忙,又要上课又要去医院,半开玩笑半生气地说:“我生病住院吊水也没见你这么关心过。”确实,作为班主任,忙碌起来就顾不了家,照顾不了妻儿。作为父亲,孩子的小小心愿我何尝不想满足呢?但是相对于班级60多名学生,我就是他们在学校的家长,我要把更多的时间和关爱给他们。他们也会把真诚的爱师尊师之情回报给我。吴XX出院后,我安排班干部也是同寝室的学生每天课后为他补课。病好后,一天他发手机短信给我:“班主任,这次生病谢谢您的关心照顾,我以前违纪时你找我谈话批评我,我不服气,就想跟你对着干,但现在我知道错了,您是真心关爱我们的,今后我会努力学习的,老师,请您相信我。”从那以后,吴XX像换了一个人,再也没违纪了,如今已经参军的他仍能在节假日的时候向我发来祝福短信,这令我感到欣慰。
寒来暑往,一批批学生来了又走了,每当看到学生的进步,教师节收到学生的短信祝福,我感觉到这就是对我师爱的无声奖赏,我也因此找到了教育后进生的一个良方——那就是热爱尊重他们,这也是我的责任。魏书生老师说,教师只有爱学生才会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教师充满激情地爱学生,才会理解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就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尊重和爱戴,从而促使他们乐于接受教导,亲其师,信其道。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差生” 观念,要由衷的欣赏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希望的,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挖掘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一次次微小的进步,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不断成长。
如今,走上教师岗位已第九个年头的我一直牢记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敢说教学生三年要为他们负责三十年,但我一直很认真地与繁琐、与幼稚、与意想不到打交道,努力地磨砺出自己的耐心、坚韧与机敏,尽己所能地教学生学生活、学会求知、学会交往、学会健体。在教学中,我为学生之忧而忧,为学生之乐而乐。学生在课堂上会思考,会提问,我感到欣喜;学生能自己主动讲解,我为他高兴;学生在运动会上获奖,我为他们欢呼;我学着做一个伯乐,为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喝彩;我学会欣赏学生在作业本上的漫画,而不再声色俱厉地指责;我试着和他们一起体验学习的压力,成功的喜悦,不敢说自己有多么爱他们,因为我亦不敢确定他们有多爱我。只是,那些灿烂的笑脸整天在脑海里浮现。没有学生,我是孤独的;没有讲台,我是落寞的。回首自己走过的日子,学生们的纯真善良,坚毅刚强,叛逆不羁,都与我息息相关,我的苦涩,我的快乐,都受他们左右,我和我的一届又一届学生们一起快乐的成长着,教师这个岗位给了我这么丰厚的回报!此时此刻,我想用一首诗来表达我的心情:为了我的鸽群能翱翔蓝天/为了我的雏鹰能鹏程万里/我情愿燃烧我的每一寸躯体/让我的青春乃至整个的生命/在跳动的烛火中升华/在血液的鲜红中奔腾/我要让爱与责任常驻心间、、、、、、有了爱和责任,才不会抱怨工作的辛苦和报酬的微薄,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是你最关心的;有了爱和责任,才能心平气和的忍受一边边讲解的枯燥,因为学生明白后的微笑才是你最高的追求。我们对学生的爱源于责任,对于学生的爱也是为了完成责任,没有责任的担当,爱就会只是形式,虚假的,同时,没有爱的真诚,责任也就不可能真正的落实,教育任务也不可能完成,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牢记:教育必须是爱与责任的完美结合。让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用自己全部的爱,温暖和点亮学生的心灵。
第三篇: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灵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工作札记
几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深深的体会到: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家,班主任又是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更是朋友。在班级管理中,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挚的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形成健康、团结、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下面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捕捉闪光点、激发学习兴趣。
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希望得到班主任的认可,作为做了二十几年班主任的我具有深刻的体会。因此,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我都能从他们身上发现到各自的闪光点,抓住有利时机,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如:科学课上,在学习了凸透镜的性质后,我要求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一架土照相机,下节科学课上展评。下节课展评时我班的邢介胜同学制作的照相机最好,很精制、使用价值较高,看来是下了一番工夫。作为邢介胜来说是我班的地地道道的“调皮鬼”,自习课上捣乱的是他、作业完不成的是他、书写最不认真的是他。对此,我和任课教师多次和他座谈,都无济于事,真让人束手无策。可是,这次为什么奇迹般的做的最好呢?一开始,我持怀疑态度,但是我的想法瞬间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他的闪光点。想法确定后,及时对他进行了表扬,让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并且让他帮助同学们制作照相机,他接受任务后积极性很高、很热情。跑
前跑后帮同学整理所需纸盒,还送给了彭凯一个凸透镜。这样大大的提高了他的积极性,从此学习有了兴趣。各科学习都有了进步,后来我让他担任了科学课代表。对此,我内心震动很大,每个同学都渴望得到教师的重视,都希望得到公平的对待,教师只有一视同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及时评价。才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他们才会觉得自己也能行,才会大胆尝试。
二、抓住典型、树立榜样。
去年刚调入本校接这个班时,发现教室内一把椅子七零八落,没人来管。对次,我抓住这一课题开展了“人人争做小主人”活动。让同学们展开讨论,说说怎样做才算是班级小主人。各组发言激烈,最后由小组长汇总全班汇报。有这次活动的开展,给学生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第二天的早晨,我刚走进教室,一幅激动人心的场面展现在面前。那把瘫痪的椅子复原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察这把椅子,是用透明胶纸粘贴住的,表面很光滑、很干净,看上去与新的没什麽两样,只是不很牢固,但是,作为小孩子来说已经不错了。我把椅子高高举起笑着问同学们,这是谁做的,大个子男生张震站起来回答说:本来今天早晨我想做的,可是,我刚进教室,就发现陈晨同学已经修好了,紧接着教室里一阵热烈的掌声„„。我及时表扬了这两位同学,并让身为班长的陈晨同学发言说说是怎么想的。她说:我作为班长,原先我做的不够,从今天开始我要带领同学们争做班级小主人,老师同学们,看我的行动吧!最后,我把陈晨的名字写在表扬栏内。从第二天开始:玻璃明了、卫生工具摆放整齐了、地上干净了„„,随后
表扬栏内又添上了张丽、张蓉荣、彭震„„。
以上,是我的几点做法,效果不错。总之,要想作好班级工作,只有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子女,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同时,努力学习,积累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我相信班级工作会做的更好。
第四篇: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灵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灵
长福学校贾艳娟
岁月的羽翼滑过春夏秋冬,青春的梦幻走过春华秋实。回眸走过的道路,我艰难跋涉,累并快乐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践行着我的人生诺言。这期间,有酸甜、有苦辣,却从未动摇过我的信念和决心。因为我热爱这平凡而伟大的事业,热爱与我朝夕相处的学生,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我一生无悔的选择。
2004年初秋,我班来了一名特殊的学生——刘洋,三年前他曾参加过一次中考,但因英语成绩太低而名落孙山,之后他便回家务农。经过三年农村生活的历练,他成熟了,并且认识到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帮助自己实现理想。带着对知识的渴求,顶着巨大的思想压力,他重返课堂。但真正坐在课堂里,想找回当年学生的感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起初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波动,我便利用课余时间,多次找他促膝长谈。谈人生、谈理想、谈追求。终于使他鼓起了勇气,找回了自信。很快他的数学成绩就恢复并超过了三年前原有的水平。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2005年初春,由于备战中考,学生们都在争分夺秒的学习。刘洋更是起早贪晚,有时学习晚了就在班级对付一宿。课堂上常常见到他脸色青白,体力透支的情景。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我找到他,劝他说:“中考这跟弦不能绷得太紧,太紧了易折。”并给他出主意,理化这些优势科目,无需搞题海战术,抽出时间来主攻英语、语文,要劳逸结合,注意身体。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6月,刘洋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县重点高中理科尖子班。2009年春参加高考,又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石家庄陆军学院。
可见,老师的爱可以点亮学生追求梦想的心灵,让我们乘着光明一路前行。记得班级有个叫班婷娟的学生,她学习很好,特别是写得一手好文章。大气、有内涵,有深度,但由于家庭困难和体弱多病而辍学。得知情况后,我顶着大雪,骑自行车跋涉二十多里找到她家,一间低矮草房,几件破旧的家具,孩子那渴求知识的眼睛,我的心软了。回来后向学校申请了她的费用减免事宜,并自己出资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对她进行了帮助。由于体质弱,学习压力大,她的身体常常吃不消,我就买些营养品给她,并在中考前集中给她补充了一周的能量。
学习上的鼓励支持,生活上的体贴关怀,使她感受到了爱的温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
爱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着学生的心灵,二十多年来,我凭着出色的教学成绩和良好的师德风范,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上拥有了较高的声望。
回眸岁月,我无怨无悔,因为我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我所热爱的事业,我把满腔的热忱献给了我所热爱的学生。展望前程,我豪情满怀,我还要一如既往地在三尺讲台上,书写更加辉煌的人生。
第五篇:用爱点亮留守学生的心灵
用爱点亮留守学生的心灵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涌入到城市务工,但是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他们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于是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学生。得到父母关爱,享受家庭温暖,是每个小孩与生俱来不可或缺的权利。但农村留学生的大量存在,反映出其此项基本权利的部分缺失。随着离开父母的时间增加,留下来的孩子们也不可忽视地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爱
点亮
留守学生
心灵
农村留守学生的基本状况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留守儿童”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有几个“留守儿童”,真是力不从心。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
育之责。二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女,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一、留守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心理情感不健全
留守学生多数是学龄儿童少年,他们一般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代为监护管理。由于不在父母身边,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他们得不到应有的父爱和母爱,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不愿意看到甚至嫉妒同龄儿童少年躺在父母的怀里撒娇,接受父母的关爱。缺失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容易受到创伤,往往只能无条件地、被动地承受现实。他们孤独、自卑、精神压抑、性格孤僻,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他们内心痛苦,看上去淡漠、自闭。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需要正确的引导。在对我任教的学生调查中,有近97%的孩子表示很想父母,而且在生活以及学习中也遇到了很多他们的祖辈们无法解决的问题,想与父母交流,当问及他们为什么没与父母沟通时,他们多半表示父母很忙,少数表示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有点生疏,不想和他们讲什么了!”而绝大多数的代理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从来不与孩子谈心”。这样,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代理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些都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
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因此,留守学生有的厌学、逃学甚至过早流入社会。
二、教育“留守学生”的基本对策
(一)“子不教,父之过”,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加强与留守孩子的联系
父母毕竟还是孩子最重要的亲人,是孩子教育问题的主要承担者。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亲子教育是必不可少,也是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留守儿童的父亲外出打工使得他们失去了这种教育的机会,这便要求父亲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方式来加强与孩子的联系,以弥补他们不能在孩子身边教育的缺憾。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从调查结果看,父亲频繁和留
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孤僻。所以给他们的关爱必不可少。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给他们送去慈母般的温暖。天凉了,嘱咐他们多穿几件衣服;天热了,关照他们注意避暑,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温暖。留守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愉快地学习、生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发现,教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学校就是他们的家。有许多儿童,本来活泼开朗,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与同学关系融洽,每天都看到他很乐观,父母外出打工离开之后他们渐渐变了,上课变得沉默寡言,而且还经常与同学闹别扭,所以在课余时间,老师应与他们聊天,听他们述说心中的烦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同学一起玩,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老师学校带给他们的温暖,幼小的心灵不再迷茫孤独,这样便有利于他们正常或是更好地完成学业。同时,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我让亲子间保持电话联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石,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我与班上的“留守学生”交朋友,时刻关心、爱护、照顾他们。2008年我任教的学生冯小明经常逃学,我上门家访,原来他父亲病故后,母亲到深圳打工,由于家庭的不幸,生活的贫困,其母亲根本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使小冯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于是,我和小冯谈心,使他明白母亲对他的爱;我经常为他补课,解除他学习上的困扰;每个月还从不多的工资中拿出三十元资助他;还经常送一些生活用品给他,整整一年,从没间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我耐心的帮教下,他不再自卑逃学,树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