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爱点亮心灵的灯光
题目:用爱点亮心灵的灯光
姓名:刘锋
工作单位:大庙镇龙台小学
用爱点亮心灵的灯光
龙台小学刘锋
小时候,我最敬佩的人是老师。在我眼中,老师是知识的使者,爱的化身。那是上小学时的一天下午课外活动,我在校园玩游戏,一不小心,摔了一跤,两腿膝盖鲜血直流,疼得我眼泪直淌。我的班主任老师急忙找来酒精为我消毒,小心地给我包上纱布,轻轻地摸着我的头,说:“还疼吗?”望着老师那心疼的眼神,一种幸福感涌上我的心头。那时,我就在想,将来,我也要做一个好老师,去关爱每一个孩子。
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这时,我才深深地体会到,当一名教师,不容易;当一名好教师,更不容易。这意味着你将无私地付出很多,很多。
记得刚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我的心中踌躇满志。可是,几天之后,孩子们的表现却让我的心凉了半截:作业本上,一个个歪歪扭扭的字,一个个鲜红的叉;课堂上,做小动作的,打瞌睡的,小声讲话的……还有那些被我视为“差生”的孩子,一道简单的算术题,给他讲几遍他还是做不好时,我终于火冒三丈而大声训斥他:“你怎么这么笨啊!”然而我却忽视了这一句训斥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多大的阴影。过了几天,语文老师递给我一个作文本,是那个“差生”的,还是歪歪扭扭的字:刘老师,我想对您说,请您不要再骂我笨了,好吗?我不是不想把题做好,可我一看您生气,我就心慌,我越心慌就越怕做不好,怕您再骂我……”看着看着,我的心颤抖了。我不禁扪心自问:你不是要立志做热爱学生的好老师吗?可你的爱心哪去了?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再笨再懒再难管,都不应该成为被老师蔑视、嘲讽的对象。如果教师在一个被认为难管的学生面前束手无策,只能用难听的话打击他,本身就是一种不称职,更何况学生们其实不像有的老师认定的那样笨,关键要看教师有没有从心底里尊重和爱护学生的意识,有没有求真、求善、求美、求知的人格原则。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师生之间才能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学生才肯接受教育。师爱--真正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宝。于是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每当孩子调皮时,退步时,违纪时,我总是告诉自己: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求。用师爱为他们引路,用师爱在他们的心里谱写一曲最美的歌。
世界有许多的爱被人们称颂,我们的世界也因爱而精彩,因爱而美丽。母爱是伟大的,师爱是无私的。作为孩子,多么想同时拥有这伟大的母爱与无私的师爱呀!我曾教过的一个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妈妈,我觉得您不爱我,您到底是不是我的妈
妈?”也许,你会谴责这位母亲,对孩子是如此不负责任。可是,就是这位母亲,却赢得了无数学生对她的尊敬和爱戴。她,就是我们学校的朱松梅老师。每天清晨,她总是来不及叮嘱儿子就早早来到学校匆匆走进教室,开始辅导学生。已记不得有多少个静静的傍晚,儿子在通往学校的路口守望妈妈,希望她早点回家。可是刘老师仍在学校工作,早已忘了儿子在等她。对学生,她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耐心地讲,可儿子一问她,她总是推说太忙又回到学生身边。为此,刘老师经常满怀愧疚。是的,刘老师面对学生,是一位好老师;可是面对儿子,她可能不是一位好母亲。她的心中,时刻装着的是学生。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她把一颗爱心献给了学生,把一腔热血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我知道,虽然我们的生活清贫,我们的双手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的确,我们教师是一片平凡的绿叶。站在三尺讲台,日复一日地讲授知识,那么平淡,也那么平凡,然而崇高的师德风范正是在这平凡的本职工作中体现出来。
“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爱心让我发现,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讲台下,我所面对的不止是几十双求知的眼睛,而是一个需要用爱来倾注的浩瀚的海洋。
有人把师爱比作春雨,滋润了孩子的心田;有人把师爱比作
阳光,温暖了孩子的心房。师爱,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当你用心去爱你的学生,你收获的不仅仅是讲台上那一束束美丽的山花,办公桌上那两个红红的苹果,耳旁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您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自豪。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有什么理由不去爱我们的学生呢?那么,就让我们把爱的火炬传递给学生,为爱插上翅膀,让爱在万顷碧波、蓝天白云间飞翔。
第二篇:用爱点亮心灵的灯盏
用爱点亮心灵的灯盏
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如果没有爱,任何说服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惟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收获希望。
张扬是我们班有名的“捣蛋鬼”,无视班级纪律,总是随心所欲,当然与其他学生生气打架那是常事,更不把老师的话当回事,学习对他而言更是不值一提,因此不完成作业是家常便饭。除此之外,他性格内向,然而无论什么时候他总爱嚼泡泡糖,似乎在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一切。由于学习态度很差,因此学习成绩也很差,考试不及格是经常的事。我刚刚接手这个班时,我是未见其人,早闻其声。这个班级可以说是来自于四面八方的学生组成的,学生的能力是参差不齐,再加上班容量很大,所以管理班级是首要任务。第一天班会课上,我郑重其事地向全班宣布:“亲爱的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不再是低年级的小朋友了,而是高年级的小学生了。作为新的班主任,我不在乎你以前是什么样,别人说你什么,我关注的是从今以后你们的表现。我坚信你们都是懂事的好孩子,我也相信你们一定会从零开始,我更相信你们一定会比以前做得更好。”
我的一番颇具鼓动性的话对全班学生确实起了不小的作用。开学一段时间,无论是班级的班风,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都表现得很不错,我们班的整体表现还得到了领导的表扬。此时我心中暗喜,没想到学生更需要鼓励和表扬。我特别留心观察了张扬,确实也在整个班级的影响下进步了: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上课能勉强遵守纪律,作业也能勉强完成,老师的话也好像能听得进去,但还时不时地嚼着泡泡糖。尽管如此,我也很满足了,最起码这足以证明他是能改变的。然而,正当我心里很得意时,一切又恢复到了原点,他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尤其是在最近两次批改他的作业时,我发现他的作业不仅书写潦草,真可谓是龙飞凤舞了,而且总会漏写一些作业,一检查他的作业记录本,原来他根本没写这些作业内容,家长检查作业签名时自然也会疏忽,以为老师没有留这些作业。所以,直觉告诉我他在有意不记录这些作业。
为了彻底地帮助他改变原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让他和其他学生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我必须赶紧采取行动。首先,我找他了解他的内心想法,通过我与他的谈话,我了解到他的本性还是善良的,他也非常渴望自己和同伴们一样,听老师教诲,做好一名小学生,可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觉得自己无药可救,因此只能顺其自然。对此,我坚决否认,我与他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让他认识到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他想去改。看得出来,我们谈话之后,他充满了自信。接着,我又找到了他的家长,才了解到他是单亲家庭,从小跟着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忙于挣钱
养家,黑白颠倒,平时根本无暇顾及他的生活,更别提他的学习了,几乎从来没有体验过家长陪伴着做作业的幸福,平时聊天的机会也很少,因此造就了他自由散漫、内向、无所事事的性格。对此,我告诉家长,为了自己孩子的将来,一定要管孩子,要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否则将来后果不堪设想。家长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在家长的配合教育下,我更加有信心可以改变他了。
于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关注他,尤其是在作业方面我要求学生每天放学前都要进行同桌互检作业登记,检查无误无漏后,要在对方作业登记本上签名,让他没有“漏记”的理由,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我每天都会在课堂上选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问他,让他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果他答对了,就在班上大力表扬他,逐渐我发现他爱上了学习,更积极地回答问题,因为他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课后,我常常带他到办公室帮他补习功课,还给他讲一些关于学习态度要端正,做事要有恒心的故事。渐渐地,他学习的态度认真了,嘴里不在有泡泡糖,更关心起班级来了,也爱主动找我谈话了,能尽力管住自己了。
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他再也没有一次不听我的话;再也没有一次与其他同学打架;再也没有一次漏记作业,欠交作业,丢失作业的情况出现。而且让老师和家长都非常欣慰的是,他在一次小测验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清楚地看到他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真的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自己的进步。他还在日记中这样写到:“老师,谢谢您!是您的爱帮助了我;是您的爱改变了我;是您的爱教育了我。我一直觉得自己很笨,但是我现在不这么想,我觉得我自己很棒!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当我看到这几句话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师爱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
案例分析:我们都知道理解、热爱和尊重一个懂事、聪明、可爱的孩子不难做到,因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人们去夸赞的地方。可对于那些在成绩上不好、品行上不良的孩子,我们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而这些孩子,恰恰更需要我们的理解、热爱和尊重。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教师应当把爱心分给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要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就要给他们一份特别关心,特别的爱,像这些久旱的小苗,他们渴望得到甘露,渴望得到微笑、鼓励、表扬,如果他们得到了滋润,那么他们的心理定会感受到温暖、友善,得到鼓舞,定会有人生的美好追求,相信他们,一个个都会变得非常优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思想的人,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当你真正用自己的情感去关爱学生,那么你的收获也会是丰硕的。
第三篇: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灵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工作札记
几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深深的体会到: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家,班主任又是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更是朋友。在班级管理中,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挚的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形成健康、团结、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下面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捕捉闪光点、激发学习兴趣。
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希望得到班主任的认可,作为做了二十几年班主任的我具有深刻的体会。因此,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我都能从他们身上发现到各自的闪光点,抓住有利时机,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如:科学课上,在学习了凸透镜的性质后,我要求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一架土照相机,下节科学课上展评。下节课展评时我班的邢介胜同学制作的照相机最好,很精制、使用价值较高,看来是下了一番工夫。作为邢介胜来说是我班的地地道道的“调皮鬼”,自习课上捣乱的是他、作业完不成的是他、书写最不认真的是他。对此,我和任课教师多次和他座谈,都无济于事,真让人束手无策。可是,这次为什么奇迹般的做的最好呢?一开始,我持怀疑态度,但是我的想法瞬间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他的闪光点。想法确定后,及时对他进行了表扬,让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并且让他帮助同学们制作照相机,他接受任务后积极性很高、很热情。跑
前跑后帮同学整理所需纸盒,还送给了彭凯一个凸透镜。这样大大的提高了他的积极性,从此学习有了兴趣。各科学习都有了进步,后来我让他担任了科学课代表。对此,我内心震动很大,每个同学都渴望得到教师的重视,都希望得到公平的对待,教师只有一视同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及时评价。才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他们才会觉得自己也能行,才会大胆尝试。
二、抓住典型、树立榜样。
去年刚调入本校接这个班时,发现教室内一把椅子七零八落,没人来管。对次,我抓住这一课题开展了“人人争做小主人”活动。让同学们展开讨论,说说怎样做才算是班级小主人。各组发言激烈,最后由小组长汇总全班汇报。有这次活动的开展,给学生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第二天的早晨,我刚走进教室,一幅激动人心的场面展现在面前。那把瘫痪的椅子复原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察这把椅子,是用透明胶纸粘贴住的,表面很光滑、很干净,看上去与新的没什麽两样,只是不很牢固,但是,作为小孩子来说已经不错了。我把椅子高高举起笑着问同学们,这是谁做的,大个子男生张震站起来回答说:本来今天早晨我想做的,可是,我刚进教室,就发现陈晨同学已经修好了,紧接着教室里一阵热烈的掌声„„。我及时表扬了这两位同学,并让身为班长的陈晨同学发言说说是怎么想的。她说:我作为班长,原先我做的不够,从今天开始我要带领同学们争做班级小主人,老师同学们,看我的行动吧!最后,我把陈晨的名字写在表扬栏内。从第二天开始:玻璃明了、卫生工具摆放整齐了、地上干净了„„,随后
表扬栏内又添上了张丽、张蓉荣、彭震„„。
以上,是我的几点做法,效果不错。总之,要想作好班级工作,只有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子女,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同时,努力学习,积累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我相信班级工作会做的更好。
第四篇: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灵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灵
长福学校贾艳娟
岁月的羽翼滑过春夏秋冬,青春的梦幻走过春华秋实。回眸走过的道路,我艰难跋涉,累并快乐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践行着我的人生诺言。这期间,有酸甜、有苦辣,却从未动摇过我的信念和决心。因为我热爱这平凡而伟大的事业,热爱与我朝夕相处的学生,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我一生无悔的选择。
2004年初秋,我班来了一名特殊的学生——刘洋,三年前他曾参加过一次中考,但因英语成绩太低而名落孙山,之后他便回家务农。经过三年农村生活的历练,他成熟了,并且认识到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帮助自己实现理想。带着对知识的渴求,顶着巨大的思想压力,他重返课堂。但真正坐在课堂里,想找回当年学生的感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起初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波动,我便利用课余时间,多次找他促膝长谈。谈人生、谈理想、谈追求。终于使他鼓起了勇气,找回了自信。很快他的数学成绩就恢复并超过了三年前原有的水平。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2005年初春,由于备战中考,学生们都在争分夺秒的学习。刘洋更是起早贪晚,有时学习晚了就在班级对付一宿。课堂上常常见到他脸色青白,体力透支的情景。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我找到他,劝他说:“中考这跟弦不能绷得太紧,太紧了易折。”并给他出主意,理化这些优势科目,无需搞题海战术,抽出时间来主攻英语、语文,要劳逸结合,注意身体。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6月,刘洋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县重点高中理科尖子班。2009年春参加高考,又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石家庄陆军学院。
可见,老师的爱可以点亮学生追求梦想的心灵,让我们乘着光明一路前行。记得班级有个叫班婷娟的学生,她学习很好,特别是写得一手好文章。大气、有内涵,有深度,但由于家庭困难和体弱多病而辍学。得知情况后,我顶着大雪,骑自行车跋涉二十多里找到她家,一间低矮草房,几件破旧的家具,孩子那渴求知识的眼睛,我的心软了。回来后向学校申请了她的费用减免事宜,并自己出资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对她进行了帮助。由于体质弱,学习压力大,她的身体常常吃不消,我就买些营养品给她,并在中考前集中给她补充了一周的能量。
学习上的鼓励支持,生活上的体贴关怀,使她感受到了爱的温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
爱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着学生的心灵,二十多年来,我凭着出色的教学成绩和良好的师德风范,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上拥有了较高的声望。
回眸岁月,我无怨无悔,因为我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我所热爱的事业,我把满腔的热忱献给了我所热爱的学生。展望前程,我豪情满怀,我还要一如既往地在三尺讲台上,书写更加辉煌的人生。
第五篇:用爱心点亮心灵
用爱心点亮心灵
——2009--2010学年师德师风学习总结
施甸县太平中学教师
徐青清 2010年6月
用爱心点亮心灵
——2009--2010学年师德师风学习总结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已在教育工作中度过了十个春秋。回顾这些走过的路,虽然充满了艰辛,但是,也充满了幸福与快乐。因为这一路上有同行的人给我陪伴与指引,也正是因为这样,让我感觉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给我带来的快乐。俗话说:“教育是一个良心活!”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是严与爱的有机体现,是理智与热情的巧妙结合。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同时陶先生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爱”的涵义。有一天,陶先生看到一位男学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先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到那个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拿出了第三块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该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咱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通过这个小故事,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道理,某些老师从所谓的差学生身上找不到可赞扬、可夸奖的理由,除了不会多角度思考 问题,缺少爱心不能说不是一个原因。
自古以来,道德形象被视为教师的最基本形象。“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作为成人世界的代表,其道德和行为,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是学生的道德楷模。高尚的师德包括:爱心和奉献。今天,教师并不是生活在象牙塔里,教育事业也并非世外桃源。社会的变革、名利的诱惑、多元的观念、浮躁的心态对教师产生深深影响,带来种种考验。同时,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并有刚性标准和硬性规定。但这样的环境和背景,对教师而言,并不意味着可以弱化师德,淡漠爱心,不讲奉献。教育资源不仅是学校的声誉、品牌、生源和硬件,不仅是师资队伍的知识水平、业务才干和教学经验,还包括一种重要的软件师德。从这个意义上说,以爱心和奉献为内涵的高尚师德,正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优质教育资源。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江泽民同志也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通过对师德师风的不断学习与实践,本人深刻地体会到,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这都是教师为学生着想,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是应该受到学生的尊重的。反之,教师也应该理解和尊重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师德以爱心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教育中要与“春风春雨”般的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