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模块解读(最终版)
一、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六模块
1.‚问题指向,自主先学‛模块; 2.‚明确目标,任务导学‛模块; 3.‚互动探究,合作求解‛模块; 4.‚交流展示,适度拓展‛模块; 5.‚反馈矫正,尊重差异‛模块; 6.‚强化训练,当堂达标‛模块。
(二)‚3+X‛建构式课堂
‚3+X‛ 建构式课堂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系统把握教材,适当整合其他教学资源,在保证1、2、6模块的前提下,依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班级的学情等实际需要整合与建构,灵活选择运用3、4、5模块,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有效高效的课堂。
二、基本理念
‚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的基本理念是: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强化训练、当堂达标‛的基本原则,以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为宗旨,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努力创设活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让学生从被动听讲走向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力争实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把快乐和健康带给学生。
三、研制过程、方法与流程
(一)经验归纳,实践反思。通过对我区近十年新课程课堂优秀典型课例的分析,概括出基本的模式结构,并进行实践检验、评价论证,形成模式体系。流程:‚案例选题(同题异教)——提炼反思——检验修正——完善定模‛。
(二)学习借鉴,创新提升。学习借鉴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以及全国教育发达地区学校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和升华,基本理念和核心要素不变,更突出灵活、实用、科学、有效,更具有易于接受和便于操作的特点。
流程:学模——套模——创模。
(三)理论支撑,演绎归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应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目的。
流程:内容分类--模仿设模--实践修正--论证定模。
四、模式特征
对学生而言,即‚先学‛。一是超前性,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先,教师的教在后,变‚教中心‛为‚学中心‛;二是独立性,让学生尽量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三是异步性,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学习,并鼓励优秀的学生进行跳跃式的超标学习。
对教师而言,即‚后教‛。一是针对性,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先学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二是参与性,先学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基础,体现学生主体,强化生生、师生互动;三是开放性,真实展现教学过程中本应存在的生动性、复杂性、生命性、挑战性和生成性。
五、实施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实施的对象是学生,学习主体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实践活动中自己体验、思考、总结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逐步形成正确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民主性原则。树立民主教学思想,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客观认识学生,尤其对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唤醒他们的自觉,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
(三)合作性原则。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要加强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与教师要加强合作交流,发挥集体智慧,共享优质资源,实现专业共同发展。
(四)灵活性原则。在备课和施教过程中,总体把握模式结构,但又要体现教师个性化特点和专长,从实际出发,灵活建构。
(五)融合性原则。以《导学案》为指导,导、学、练各环节紧密结合,导中有学、学中有练、练中有导,形成整体。
六、模式结构图(略)
七、模块解读和操作策略
(一)‚问题指向,自主先学‛模块 关于问题指向。问题指向就是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作策略:一是问题的设置应具有目的性和系统性。要在准确把握课标、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学习目标与教学活动的需要,问题指向清晰,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紧密。二是问题的设置应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与知识储备,切忌不切实际的过于艰深的问题,同时也要避免过于简单的、不加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反映了问题的不同层次。在遵循认知规律的原则下,设计层次分明、删繁就简、突出重点,问在知识的关键点问题。三是问题的设置应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问题应是侧重思考型、启发型和开放型的问题,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揭示问题、产生新问题,而不应该急于走向结果。四是问题设置应具有预设性和生成性。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设计好问题,而且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预先准备好各种对策和教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随时发现问题、捕捉问题、解决问题。
关于自主先学。先学的类型按时间分课外先学和课内先学。自主先学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达成部分简单学习目标,为后教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操作策略:课外先学是在上课前一天揭示学习目标之前,让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准备学具等。课内先学在一节课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一次或多次学生自学,每次自学指导必须有相应的自学指导题,自学指导题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批注式阅读后独立完成导学案或课件等上面的自学指导题,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释疑打下基础。当然,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先学时机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二)‚明确目标,任务导学‛模块
关于明确目标。目标是一节课的方向和灵魂,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导学。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原有学习基础等,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二是导教。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以及每个步骤或环节将采取的教学活动,指导教师有条理地去完成教学任务;三是导测。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为教师本人及观课者提供检测的标准和依据。
目标按类型分为总体目标和环节目标。总体目标专指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环节目标是在导学过程中分段出现的,有读书、有思考、有练习、有实验、有操作、有观察,也有必要的切磋交流。
操作策略:一是制定目标。严格执行《课程标准》,认真把握教材编者编排意图和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制定学习目标,明确具体,高度概括,要具有可测性和可操作性。表达简练、准确、直观,如:问题式、概括式、习题式。学习目标的表述最好不要用模糊性动词,如:了解…,理解…等,可多用具体性动词,如:记忆…,背诵…等进行直观表述。二是课题导入。如果进行了课前先学,必须进行检测导入,也可以是复习旧知,揭示新课;可以递进导入,引入新课;可以是开门见山,直接揭示课题;也可以是用视频、材料、漫画、动画、活动、问题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然后板书课题。三是出示目标。总体目标可用投影、张贴、板书等方式完成,但务求学生能够牢记于心;第一人称表述,可用学生齐读或教师口述的方式进行学习目标强化感知,加深印象。环节目标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分步出示,从而让学生明确各个阶段应达成的学习目标,一般用问题方式呈现。
关于任务导学。任务即问题。问题导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操作策略:一是明确目标。教师的指导必须做到‚四明确‛,即: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问题包括前置性问题和后置性问题,所谓前置性问题,即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对话交流的口吻提出学生在本环节要学会解决的若干问题。所谓后置性问题,即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提出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的引领性问题。二是初探问题。以教材文本为主要的学习内容,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引领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将一般性问题由教师的‚传授‛转变为学生的‚自学‛。三是解决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自主学习,初步解决一般问题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结合学习目标,在学生‚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知识‚增长点‛上设计有一定层次的能力训练题,提供必要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讨论、生生互动,突破重点和难点。四是反馈问题。在学生自学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要结合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必要的总结,梳理知识结构,明晰概念,对重难点、易错点精讲点拨,画龙点睛,提升情感体验。五是生成问题。在完成基本学习目标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生疑、质疑,继续发现新的问题、探求新问题,以新的问题引入新学习。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模块
关于互动探究。互动探究模式强调目标的导向作用,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情境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内驱力;构建以学生探究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划一性、预设性,从而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达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操作策略:互动探究的前提是每个小组成员首先必须有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一是厘清类型。‚探究‛不是教师教的方法,而是一种发现式学习方式。理科偏重实证问题,文科偏重感悟问题,其它学科(品德、科学、音、体、美、劳、信)偏重体验问题。依据学科的不同,应选择不同探究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选择不同的探究层次。二是明确环节。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教学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小组教学交替进行。学生的交流活动既可以在一个环节内交替(‚探究‛中小组合作学习与组际交流交替进行),也可以是几个环节的交替(一般情况下‚情境目标‛是班级教学,‚探究‛是小组合作学习)。三是突出价值。让学生在对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探究,在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上探究,在学生质疑时向难处探究,在解决实践问题上探究,还可以在事物的求新、求异、求变上探究,力争使学生探究的问题达到‚最近发展区‛。
关于合作求解。个人自主学习操作无法完成任务时,学生独立探索有困难需要相互启发时,形成不同意见有分歧需要交换时,单元整理复习构建知识网络时,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想不到多种答案时等情况可以对子组研讨解决,仍然解决不了的要进行小组合作、师生合作。
操作策略:一是独学后合作。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对子,对子成员针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二是对学后合作。对学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给小组,小组交流前,各成员可先独立思考,让学生各自陈述自己对任务的看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小组的集体意见。三是群学后合作。小组展示后,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组织学生围绕难点,教师精讲点拨,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要注意四点:合作价值有必要、合作要求要清楚、合作时间要充分、教师指导要及时。
(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模块
关于交流展示。交流展示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环节,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展示就是学生在‚先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知识通过操作和言语呈现出来。不仅要展示学生对问题、知识独到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展示学生规范的解题过程,学习中的困惑和疑难。交流就是师生、生生通过点评、争论、点拨和解释对知识的规律、方法进行总结和概括,共同解决所有知识点,使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做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
操作策略:一是分清类型。①组内小展示。小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在组内进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独学、对学学习成果,暴露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②班内大展示。大展示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交流的情况,把结果在班上进行展示汇报。二是多种方式。①口头展示。要求在讲解、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能用简洁、流利和通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能选择较好的切入点阐述自己的观点。②书面展示。在黑板、笔记本上能将展示的内容条理化,较好地反映问题的要点和逻辑关系,便于其他同学阅读、理解题意和解题过程。③行为展示。展示的同学用手势、表情、姿态,课本剧等帮助其说明一些简单的道理,让大家了解问题的实质。④实物展示。提前让学生制作图形,模型等,让学生展示比较,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三是坚持原则。①公平原则。根据教学实际合理提供展示机会,一节课、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力求动态化均等全覆盖。②参与原则。分层次给每个层面的学生提供和创造展示的机会,决不能把课堂变成某些学优生的天地,不歧视和放弃任何一名‚学困生‛。③适时原则。选择合适的内容、时机交流展示,绝不能为展示而展示,为交流而交流。④灵活原则。因人、因学科内容而异,不同的学生可采取不同的展示方式,让学生表现自己个人的特长和才艺。⑤程序原则。展示要有一定的常规要求,形成一定的操作程序,让学生按要求去做,避免消耗无谓时间,降低课堂学习效率。⑥效能原则。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展示要讲效率,学习目标应当堂达标,课堂展示必须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四是及时评价。①内容多样化。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②主体多元化。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③评价方式多元化。书面评价与口头语言、体态(眼神、表情、动作等)语言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记分、星星、红旗、储蓄卡等)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模糊评价(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导向评价相结合,寄语性评价与惩戒性评价相结合。
关于适度拓展。课堂教学拓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该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在一定范围和外部相关的内容密切联系起来的教学活动。旨在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在深度和广度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操作策略:一是明确内容。课堂教学拓展的内容可以是任何时空的,不同社会形态的,不同知识门类的,甚至是不同门类知识的交叉,但必须与课堂教学文本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一个整体,文本的内容与拓展的内容有相关性和类比性。二是形式多样。课堂教学拓展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可以是专题的,可以是不同阶段不同梯度的,对学生可以是口头的、文字的、动手操作的、形体的,课内的或课外有所准备的等等,采用什么方式方法是由教学内容决定。三是把握方向。
教师在拓展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教学方向,思路合理,引导有激发和启示的作用,避免脱离文本和学生实际,本末倒置、生拉硬扯、空泛无效、舍本逐末、喧宾夺主、南辕北辙,无度的,泛化的拓展。
(五)‚反馈矫正,尊重差异‛模块
关于反馈矫正。反馈矫正是融学生自学、自主思考探索、教师启发诱导、恰当精讲点拨为一体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实践探究、质疑交流、创造提升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操作策略:少数人的问题个别矫正,群体性的问题集中矫正;简单问题立即矫正,复杂问题专题矫正;关键性问题重点矫正,一般性问题自我矫正;概念性问题对照矫正,技能性问题逐步矫正。通过以下渠道与途径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一是备课时充分估计。备课时预测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法,把问题解决在出发阶段;二是上课中勤于捕捉。上课时认真观察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法;三是展示时注意收集。展示是学生暴露思维过程的主要渠道,教师不仅要发现学生的错误所在,更要正确分析产生各种错误的原因,指出纠正的方法,让学生及时矫正。四是检测后及时小结。训练检测后应立即回顾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检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确定应采取的矫正措施。
关于尊重差异。尊重差异就是尊重每个学生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的个体体征、智力特点、性格特征,以及出生之后从他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中习得的一切成果,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能不能悦纳来到你面前的每个孩子,这是衡量师德良心和教育情怀的第一把标尺。操作策略:一是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小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员搭配要合理。组内异质就是成绩上好、中、差搭配,性格外向与内向搭配,男女搭配;组间同质就是公平分组,力量均衡。二是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学习程度来进行分层教学,合理利用教材的开放题或根据教材知识点创设开放题进行开放式教学,把握知识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探究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三是不同的兴趣不同的学法。针对学生的思维差异性创设不同的问题进行合理引导,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取快乐和成功喜悦,提高学习兴趣,并形成符合学生个体学习的思维方式;四是不同的水平不同的作业。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不搞‚填平补齐‛。五是不同的成功不同的评价。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既要善于发现优等生的问题,又要尽可能地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精心保护每个学生进步的足迹,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既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期待和希望,又要帮助他们鼓起勇气,树立信心,提高兴趣,激发潜能,确立优势,选择自己的最佳发展区,使不同的学生都有一种获取成功的愉悦感,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享受。
(六)‚强化训练,当堂达标‛模块
关于强化训练。检测训练是迫使学生认真参与课堂教学,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促进教师及时反思、查缺补漏的重要手段。既要完成巩固知识,进行技能性的转化,又要完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任务,还要考虑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形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交流,让每个学生在自身能力水平上有一个新的提高。
操作策略:一是题目要应标。检测题要对应、回访学习目标。二是形式要多样。把课后题、配套练习,学案、投影展示有机结合,文科可采用问答、背诵、默写、听写等训练形式;理科可采用做检测题、实验等训练形式,还一题多解,多题一思路,一题多变等变式练习,把本堂课内所学知识点综合,把本堂课内所学知识与已往已学的相关知识综合进行综合练习。三是时机要灵活。当堂训练应贯穿一节课始终,灵活机动,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目标,可以每次自学后逐一训练,即分步训练,但一节课结束前必须进行一次综合检测。四是时间要充分。综合检测不得少于10分钟。五是题目要分层。训练题目可实行分层布置,训练题可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等。六是做题要限时。训练要像竞赛、考试那样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作辅导,学生不得抄袭。七是信息要反馈。当堂训练后,及时反馈矫正,对于没有当堂达标的学生,教师根据检测情况采取如学习小组互助学习、一帮一结对帮扶、教师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力争做到堂堂清。
关于当堂达标。当堂达标的‚当堂‛,是指学生正在进行学习活动的一节课。‚达标‛指学生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归结起来,当堂达标是多元化的、综合性的、层次性的,有横向的,也有纵向的;有显形的,也有隐形的。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要求,达到不同的指标。
当堂达标有狭义的,也有广义的,狭义的达标就是每一节课90%的学生要按时达成学习目标,学困生、随班就读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有提高,就是达标。广义的达标从三个维度来衡量,就是每一节课100%的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得方式方法,情感愉悦、态度积极,并形成一定真善美的价值观。
八、各模块在建构式课堂中的作用与联系
‚问题指向,自主先学‛是‚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基础,主要以问题的形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起引导作用,通过先学,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明确目标,任务导学‛是建构式课堂的核心,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问题和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学、建构、质疑,为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等模块的开展提供话题、主题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是‚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实施的保证,通过必要的习题与实践作业等巩固练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水平。
‚互动探究,合作求解‛主要在学生有效先学的基础上体现,‚交流展示,适度拓展‛、‚反馈矫正,尊重差异‛在学生‚互动探究,合作求解‛的过程中进行,教学中要根据各模块的功能,依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选用一个或几个模块,进行课堂建构,切实发挥建构式课堂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九、“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基本模式操作细则 ‚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基本模式操作,保证1、2、6模块,即:‚问题指向,自主先学‛、‚明确目标,任务导学‛、‚强化训练,当堂达标‛模块,灵活选择运用3、4、5模块,即:。‚互动探究,合作求解‛、‚交流展示,适度拓展‛模块、‚反馈矫正,尊重差异‛模块。
(一)基本模式主要步骤
基本模式主要分三大步骤:第一步骤,先学。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自学,教师指导、检查自学效果;第二步骤,后教。学生讨论、更正,学习成果展示,教师点拨;第三步骤,当堂训练。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发现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基本模式时间分配
第一、二步骤根据学科、课型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0分钟;第三步骤当堂训练环节,45分钟课原则上不少于15分钟,40分钟课原则上不少于10分钟。
每一步骤用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学情、课型而异,教师灵活调控,在环节设置上也可灵活设计。如:可分两次自学,两次检测、点拨,最后当堂训练,称为‚两学两教,当堂训练‛;又如:一次性学习,但分两次检测、点拨,最后当堂训练,称为‚一学两教,当堂训练‛;再如:学一点,检测一点,再学一点,再检测一点……最后当堂训练,称为‚多学多教,当堂训练‛。
(三)各步骤操作、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第一步骤 先学: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自学,教师指导、检查自学效果
这一步骤因学科或课型不同,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进行一定的自学,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省去一些环节的设置,但‚检查学生自学效果‛这一环节要做好落实工作。
(1)出示学习目标 A.操作: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或黑板(导学案)让学生看。
B.目的:让学生整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C.意义:①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②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D.注意事项:①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地制定学习目标,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②层次清楚,简明扼要,外显可测。③要引导学生认真默读,也可大声集体朗读,不要急于切换投影或拿开小黑板。
这个环节,关键是目标准确,学习目标的制定主要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解决。
(2)出示自学指导
A.操作:课前制好投影或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投影或小黑板(导学案)让学生看。
B.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
C.意义:①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②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有效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D.注意事项。做到3个明确:①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范围)。②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看例题,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题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③明确自学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
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先行尝试学习,充分估计学生自学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提示哪些方法,在哪些地方设计问题,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A.操作:学生自学,操作,教师行间巡视。
B.目的: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思考,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C.意义: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操作实践。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
D.注意事项:①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②重点巡视中差学生,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根据中差生的知识缺陷,适时适度地给以指导、点拨,树立其学习的信心)③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心一个学生或少数几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数学生。
(4)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A.操作:让中等生尤其是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展示。
B.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C.意义: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理解更加深刻。
D.注意事项:①要解放思想,真正让后进生做演示操作,千万不得搞形式主义,让尖子生演练,表面上正确率高,实质上掩盖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②要面向全体学生,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要照顾全体同学,让他们聆听别人回答问题,随时准备纠正错误,或布置他们做哪些练习等。③教师要巡视,搜集学生学习中有哪些错误,并及时分类,哪些属于新知识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识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把倾向性的错误用投影打出或写在黑板一侧,供评讲使用。
第二步骤 后教 :学生讨论、更正,学习成果展示,教师点拨
A.操作:①学生观察演示操作,找错误,或比较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演示操作的相同。②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③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④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应用。
B.目的:①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②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意义:这一环节既是补差,又是培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既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又通过纠正错误训练一题多解,使尖子生理解更加透彻,促进其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一题多解的操作能力。D.注意事项:学生更正后,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①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②明确教的方式。广泛推行‚兵教兵‛教学方式,就是让通过自学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其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再引导、再补充。③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本步骤可根据需要与第一步骤第(4)小节的‚检查学生自学效果‛交替进行,因学科、课型或教学内容需要,采取组员一对一,一帮一的形式,或小组内小组长组织组员共同讨论,以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第三步骤 当堂训练: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发现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A.操作:①布置课堂作业;②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③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学生的作业,是组长批、学生互批,还是教师批可灵活选择。
B.目的: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
C.意义:①及时反馈信息,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的,就视为达到学习目标,做到了‚堂堂清‛。②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操作能力。
D.注意事项:①课堂作业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0分钟。②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③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④尤其是后进生的操作,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⑤独立按时完成,防止互相抄袭。
第二篇:六环节教学法解读
xxxx高级中学 课堂教学六环节教学法
一、课堂教学六环节教学法解读
具体的说就是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分六个环节: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入学时基础掌握得并不是很好,使用传统专业教材给他灌输较复杂的专业理论知识,按照几年来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很不好,可以说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却不能很好掌握和理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环节创设情境,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能参与到课堂中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才能使学生爱学习。
2.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在教学设计上,通过设计项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完成一个一个的任务,从中学习应得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行动导向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变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为“先实践后理论”。通过感知——理论——感知(更高)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分组学习,明确分工。
打破传统的学生座位编组形式,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配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每组都有课上所需要的工具,注重课前学习和课后学习,创设开放式的自主学习环境。根据学生学习的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把全班学生分成3至5个合作学习小组,每组3至5名学生。各组围圈而坐,确定成员分工,每组设组长、报告员、记录员、资料员、监督员、观察员等角色,定期进行轮换。
4.交流讨论,教师点拨。
以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自学、讨论、协作、展示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做适当点拨,纠正错误,走出误区,让学生的活动能顺利进行。
5.成果展示(实际操作),分层教学。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授课必须与实训相结合,所以我们采用实物教学,加强理解。由于电类、汽车等专业课的零部件很多,结构又非常复杂,对于专业的教学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模式,用手比画、用手在黑板上画图,是很难把内容表达清楚的。所以,充分利用实训室进行“学中做,做中教”。只要见到实物,学生对它们的结构、特点就非常清楚,一目了然。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大。
老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实训,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也很好地提高了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在实训活动中,一个小组几个同学合作完成一个项目,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动脑思考,相互配合,协调和互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得到发挥,集体荣誉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从而逐步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会创造了条件。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我们的专业课程把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
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和层次进行教学。定向培养指按照学生的毕业去向分层分班教学。据调查现在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市场可以分为三类:A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计算机操作员;B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计算机组装和维护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维护员、多媒体作品及图形创意设计制作员;C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社会综合知识的电子方面销售人才。同时根据A、B、C三类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A类学生注重专业基础课学习,加强动手能力练习。B类学生注重专业课的学习,计算机前沿知识的了解,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C类学生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和综合计算机信息的学习。
6.反馈检测,总结拓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能够按时、按老师的要求做好课后的练习和作业题。学生所学知识都在作业本上显现出来,这种作业与我们的专业的特点极不协调,严重制约着学生能力显现和发展。我们对学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也要改革:首先,作业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课件,也可以是模型,也可以是学生制作的电路控制等等。其次,作业的题目设计不搞一刀切、统一化,作业题目的设计要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制定出个性化的题目,即作业题可以设计多个,供各类学生进行选择。学生选择的题目就说明他对这个题目有兴趣,也有一定知识积累,他自然就会很用心的、努力的去做这个题目,效果自然也会很好;作业题的内容、也可以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是对书本知识的巩 固,也可以是实验的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一部件或机构的新设想等等。只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都可以是学生的作业。
二、教学改革的成果
1.通过课改,教师转变了教育理念,开发了多门校本教材或讲义。
汽车材料、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指导、服装礼仪等讲义。
2.通过实践,教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无论在论文发表、课题研究、教学比武还是技能竞赛都获得了喜人的成绩。
3.通过课改实践,学生的心理素质获得了极大的改善。
为了让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与生活,更好地推进项目课程的落实,我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了研究。通过调查发现,他们内心深处大都受到过来自方方面面的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然而,同时他们又都有着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的愿望,渴望有一个崭新的自我,希望被老师和家长认可。
三、教学改革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校的课程改革已经由启动阶段进入到了初步实施阶段,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课程改革面临着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主要表现在体制上有许多旧的东西在制约着,还未形成一套与职业学校办学相适应的高效的管理模式;办学条件尤其是实训实验设备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我们感觉到课程改革下一阶段的 推进工作必须同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改革相结合。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深入实践,将课程改革作为教学改革乃至学校改革的核心,推进学校内涵的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xxxxxxxxx高级中学 教务处 2017年3月10日
第三篇:小学数学六环节教学策略解读
小学数学六环节教学策略解读
第一环节:课前预习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的探究和感悟,并在这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操作要领:本环节开始阶段,先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主预习,学生形成预习习惯,知道如何预习之后,可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写一写预习日记,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起来。
注意事项:
1.预习提纲要有针对性,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预习提纲可以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从1.预习内容;2.你对例题的理解;3.对书本解题的理解及个人的了解;4.对预习内容的疑惑等几个方面入手。
2.教师要针对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让学生在思考题的引导下,有目的、有任务、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阅读关键部分,从而更好的理解教材。
3.开始时注重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更应注重后续的检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预习和学会预习。
4.预习过程中的习题选择也很重要,出示预习提纲是诱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而尝试练习则是检验自学课本的结果。这一步很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检验前面自学的结果,又为后面教师点金作好准备。
第二环节:课上汇报
教学目标:自主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
操作要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理念,充分创设学生自主讨论交流的空间,通过学生在组内交流,以及全班交流,让学生在自己预习的基础上,与他人交流,构建对知识的理解,获得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及思维品质等。本环节先小组交流自己预习的收获,再把自己预习的知识在全班内汇报,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相质疑,相同意见不要重复,教师要积极参与,调控布局,注意在关键环节点拨提升,特别是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上,学生达成共识,形成科学结论。基本程序是:课上小组交流——试做练习,自主展示——形成结论
试做练习的环节。在这个步骤的实施原则上,重点是检测学生预习的效果,教师带来问题呈现出来,未做任何地讲解,而只是单纯靠学生自己预习或是小组交流把它完成,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信心,与此同时,在另一方面,学生的盲点充分暴露,以便让教师在下面的讲解中能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破,提高课堂效率。
自主展示的环节。在学生试做的基础上,我们只是单纯地看到问题的解决结果,而学生的思考过程,需要借助学生的表达,帮助教师及时把握学生是否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对知识的认识能提升到一定的层次,并且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其他学生更多的是站在提出问题,以便达成共识的角度去审视。讲出做对的道理就是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做错的地方,也就是学生学习感到困难的地方,需要教师重点讲解,画龙点睛,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纠错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让学生通过汇报,提问,释疑这样的流程得以让学生对本课有更深刻的理解,而学生讲得不到位的地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
形成结论。在学生交流,汇报,讨论,释疑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成果,直至达成共识,形成科学的结论。
第三环节:解决困惑
教学目标:提出还存在困惑的地方,使学生进行二次回顾,清扫认知障碍。
操作要领:围绕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导语,使学生将自己困惑之处提出后,进行解答,帮助学生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惟上、不惟书、不惟师的学习态度。
本环节学生反馈自主预习中的困惑,先让学生讲解,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再解惑。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学生提出的困惑,可以不必将时间平均分配,应结合学生的认知和教材编写的规律进行讲解,有的可以一代而过,有的可以进行补充或完善,也有的可以指出学生去解决的道路或方法,让学生主动去探索。
第四环节:重点练习
教学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作要领: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多变的安排练习,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对知识进行强化训练,进一步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根据本节课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进行练习,也可让学生根据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自己出一部分练习题做,使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基本程序是:基本练习——综合应用——拓展提升
基本练习,是应用的最低目标,要求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在应用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答案,要重视过程,强调应用的方法和技巧。
第五环节:达标检测
教学目标:通过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呈现有针对性、典型性的测试题,让学生独立解答,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本节课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达标检测。通过检测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发现自身的不足。教师及时查漏补缺,对不达标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六环节:自我评价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点进行系统地归纳梳理,完善认知,感受收获
操作要领:可以是师生共同总结所学习的内容和收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也可以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情感进行评价。
本环节可以自评、他评、师评多种形式评价,让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进行自我完善。
第四篇:六上课文内容填空及答案解读
六(上语文常识练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
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2、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报刊、采访、上网、参观有关展览。
3、搜集资料常用的方法有:做摘抄笔记、拍照片、编辑剪报、制作资料卡片。
1、我们爱你啊,中国
1、《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 诗歌 ,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赞美 祖国的美丽 富饶 以及 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 ,抒发了对 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 ,全诗按 总分总 的结构写的。
2、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第二部分从从五个方面赞美了祖国,即(山河无比壮丽,物产闻名世界,民族风物 迷人,文化古老灿烂,民族精神伟大 抒发了 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学了课文, 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祖国:地大物博、气壮山河、山清水秀、锦绣中华、万里河 山。
2、郑成功
1、《郑成功》是一篇 历史故事 ,记述了 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 收复台湾 , 建 设台湾 的史实 ,歌颂了 郑成功的 爱国热情 和 民族气节。
2、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文天祥 岳 飞 郑成功 林则徐 张自忠 戚继光 霍去病 郑 和 史可法 刘仁轨 当代民族英雄:鲁 迅 钱学森 邓稼先 许海峰 邓小平
3、郑成功是中国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4、明朝末年, 荷兰 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 宝岛台湾。他们 残酷地奴役 台湾同胞, 台湾人民 恨透了这伙强盗。
从 祖国内地 来到 台湾 的,有不少 爱国的 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 办起了学校。他 还规定 高山族子弟读书 可以免除徭役。这样一来, 高山 族和 汉 族的关系 更融洽 了。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发展生产,兴办教育。
民族英雄郑成功 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 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作用。
5、载歌载舞:载:又、且。负隅顽抗:负,依仗、依靠;隅,角落。
6、背诵第5、9两小节。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 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 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
2、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 “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 作 品有 《革命练习曲》、《悲伤》。
3、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
4、背诵课文第 2自然段。
5、课后第 4题:a、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 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b、“弥留之际”指病重快要死的时候,肖邦对姐姐 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感。
6、悲愤欲绝:欲,将要。绝,死亡。与世长辞:辞,告别。
4、古诗两首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 唐代 诗人 杜甫 的作品,被 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 快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 官军收复失地 的消息之后 惊喜欲狂 的心情,反
映了 诗人 渴望安定生活 的思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准确地表 达了诗人的 归心似箭 和 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2杜甫被誉为 “诗圣” , 他的诗被誉为 “诗史”。
(3全诗体现了一个 “喜” 字,从 “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却看妻子愁何在” 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 因听到大唐军队收 复失地而欣喜。
2、《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的 绝笔 ,诗中作者以 遗嘱 的口吻,表达了作者 对 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1爱国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 游 我自横刃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2爱国诗篇: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杜甫《春望》 文天祥《过零汀洋》
3、背诵全诗及诗意。
4、带点字:△妻子:妻子和孩子。△漫:随意胡乱。△ 漫卷:随意地卷起 来。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青春:明丽的春天 ◇示:告诉 ◇元:同 “原” , 本来。◇万事空: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但:只。◇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 九州:指中原。◇同:全国统一。◇定:平定,收复。◇:家祭:祭祀祖先。◇:无:同“勿” ,不要。◇乃:你的。◇翁:父亲。
5、诗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 这个消息, 眼泪就洒满了我的衣裳。再看看夫人和孩子, 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在大晴天放声高歌,畅饮美酒, 趁着这
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故乡。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一 路顺流之下,一过襄阳,便直奔洛阳。
《示儿》 :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只是为不能看到祖国的 统一而感到悲伤。等到宋朝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在祭祀祖宗的时候, 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6、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不同点:第一首是通过 “喜” 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 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 一。
练习1
1、《爱我中华》这首诗是著名词作家 乔羽 为 第 4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所写的 会歌 ,这支歌真切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 爱我中华 ”的思想感情及对 伟大祖国 的热爱 和 建设伟大祖国 的豪情。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 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 55个少数民族, 如蒙古族(那达慕、回族(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经节、藏族(沐浴节、维吾 尔族(内孜节、库尔班节、苗族(龙船节、彝族(火把节、壮族(三月三、傣 族(泼水节、满族、朝鲜族、侗族(斗牛节
5、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 是 历史小话剧, 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 将相和 第三部分而改编的。剧本共分为 两 幕;第一幕侧重写的人物是 蔺相如 ,第二部分侧重写的人物是 廉颇。剧本开头先写明 时间、地点和人物。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 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 情况;剧中的内括号内交代 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 等。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 了 战国 时期 赵国大将军廉颇 向遭受其侮辱不与之计较的上卿 蔺相如 负荆请罚的故 事,揭示了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 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 的博大肷襟
和廉颇 知错就 改、爽直磊落 的可贵精神。“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背着荆条去请罪,现表 示愿意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2、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3、蔺相如:深明大义 宽容大度 廉 颇:光明磊落 知错就改
6、船长
1、《船长》是一篇 短篇小说。这篇小说讲了 哈尔威船长 在“ 诺曼底 ”号客轮遭 到“ 玛丽 ”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地指挥 60名乘客和船员有 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 歌颂了 哈尔威船长,忠于船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2、课文作者是 维克多·雨果 ,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 “法 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 《巴黎圣母院》、《悲惨的世界》、《笑面人》、《九三年》。
3、课后第 4题句子的含义:(1人们被哈尔威船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 性美和先人后己、舍己救人的品德所感动,没有一个人再违反他的命令,全部听从 他的指挥,有秩序地开展自救。这句话蕴含着对船长忠于职宇、舍己救人崇高品格 的讴歌与赞美。(2这句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德的赞颂,面对死亡的威胁,哈 尔威船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又一次表现他的高尚品 格。
4、背诵 25-30自然段。
5、做人之道:忠于职守、舍己救人、诚实守信、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尊敬长辈、宽容大度等等。
7、爱之链
1、《爱之链》 这篇课文是一首 爱的赞歌 , 作者是 美国作家杰尼·巴尼特罗依·李。课文叙写了乔依帮助老妇人修车不计报酬,老妇人帮助女店主,女店主关爱
丈夫乔 依的故事, 生动展示了 人与人之间的爱的链条 , 赞扬了 人间的友爱互助 , 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
1、课文为何用“爱之链”作题目:课文中写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 店主,乔依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关爱,也必定会得到别人 的关爱。每个人的爱都在传递着延续,这就是一根爱的链条,这就是爱之链。
2、乔依:助人为乐、无私奉献。
《我不期望回报》作者 汪国真 ,他的诗集和小说集,多次获得全国图书 “金 钥匙” 奖。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 为他人做一些事情, 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充实、美丽。
练习2
1、《我不期望回报》作者 汪国真 ,他的诗集和小说集,多次获得全国图书 “金 钥匙” 奖。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 为他人做一些事情, 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充实、美丽。
2、学了课文《爱之链》 ,使我们想起了 汪国真 写的《我不期望回报》这首诗中 的一句话:人,不一定能使人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也使我们想到了一句 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3、采访是 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较高层次的互动活动。采访的注意点:(1要有 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确需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要明确解决什么问题。(2确定好 采访的对象,列好采访提纲。(3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4记录重要的内 容。
8、小草和大树
1、《小草和大树》课文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 夏洛蒂·勃朗特 在沉重的生活 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当她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指点时,却遭到了巨大的 打击。但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 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三姐妹终于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 家,这个
故事折射出夏洛蒂·勃朗特和两个妹妹 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与 不懈努力的 坚强意志 ,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 她们在保守观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 敢于破旧 势力的勇气与胆识。
2、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 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 安恩·勃朗特 《艾格尼斯·格雷》
3、课文为何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夏洛蒂为理想而奋斗的顽强意志和不屈 的抗挣精神使自己脱颖而出, 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 用汗水和心血把 “小草”浇灌成“大树” ,让我们感受并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意志和聪明智 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4、课后第 3题句子的含义:(1作者将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仙人掌花” ,意 在突出她不屈的精神和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的顽强的生命力。(2从作者比喻中 可体会出夏洛蒂·勃朗特姐妹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坚韧不屈的意志。
5、课后第 4题。从勃朗特三姐妹身上受到的启发有:要敢于和保守观念、偏 见作抗争;要不畏生活的艰难,环境的恶劣,发奋努力;要具备顽强的意志,不怕 挫折,才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6、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7、节衣缩食:节,节省;缩,减少。指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指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要强好胜:好,喜欢。事事不甘落后,愿意为了成功付出努力,喜欢胜利、成功。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脱颖而出:颖,尖子。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寥寥无几:寥寥,形容数量少。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惴惴不安: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9、轮椅上的霍金
1、《轮椅上的霍金》课文讲的是被称为 “宇宙之王” 的著名科学家 史蒂芬·霍 金 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人想象的艰难,仍 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 献的故事,赞扬了他 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抒发了由衷的敬 仰之情。
2、霍金: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被称为“宇宙之王” ,科学著作《时间简史》
3、像他这样身残志坚的人还有:贝多芬、爱迪尔、张海迪、海伦·凯勒、桑 兰
4、说说霍金的非凡之处,即课后第 4题。从以下方面来组织语言回答:(1在受到病魔的残酷折磨下,依然顽强地地行科学探索。(2取得的成就。(3忘我工作的事例。(4回答记者提问的事例。
5、年轻的女记者认为命运让霍金失去的太多,可霍金却觉得自己依然拥有很 多:手指还能活动;大脑还能思维;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亲人和朋友,有一颗感 恩的心„„从霍金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了:面对残酷的命运,霍金没有抱怨,而 逝为了自己所能拥有的一切而感到高兴。霍金正视命运,乐观向上,真不愧是令人 折服的强者。
6、背诵课文1、2、8、11自然段。
10、生命的林子
1、《生命的林子》 课文讲述了 玄奘 在方丈的开导下, 放弃了去偏僻小寺的想法, 决心在法门寺潜心苦修,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名僧的事。告诉我们 “一个想要成才的 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哲理。
2、玄奘:又名唐三藏,是唐朝名僧,宗教活动家、旅行家、翻译家。著作有 《大唐西域记》。唐三藏 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 》中的一个人物。其他 三部名著分别是:《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3、课文为何以“生命的林子”作题目:“林子”一般指自然界的树林,本文中 的“林子”是以自然界的林子喻指社会群体,作者借此及彼、托物寓意。“生命” 一般指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在本文中“生命”用来修饰“林子” ,指的是这 林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即有着生存、发展的能力, 没有生命的林子势必走向衰竭, 只有富有生命力的林子才会使每一个成员蓬勃向上, 最终在竞争中成材, 作者以此 为题目,意在告诉我们要想成才,是不能离开这充满竞争的社会群体的。
4、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最后一段在文章中起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的作用, 这句话的理解: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 在竞争中才能使自 己更好地成长。
5、“水深龙多”课文中“水深”比喻法门寺是香火鼎盛的名寺;“龙多”比喻 法门寺集纳了天下许多名僧。鹤立鸡群:像鹤立在鸡群之中,在文中指远离群体的
松树在灌木丛中显得高大。
6、文中有人劝说玄奘的话可用一句谚语归纳:宁为鸡首,不为牛后。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讲述了 《鲁滨逊漂流记》 是“我”家一本 三代相传 的书,在阅读中, “我”懂得了 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 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成为一个英雄。故事告诉我们《鲁滨逊漂流记》 是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本告诉我们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 惧的书。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 28年,概括起来,他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三方面:荒凉与孤独、食物缺乏、住宿困难。
2、《鲁滨逊漂流记》作者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 害怕 危险 的心理比 凶险本身 还要可怕 一万陪。”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一个具有大无罪 冒险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课 后习题 2
3、课文作者 杨红樱 , 儿童文学作家 ,作品有校园系列小说 《女生日记》、《男 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漂亮老师与坏小子》。
4、《鲁宾逊漂流记》告诉我们要 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
5、背诵13、14自然段。练习3
1、前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当我们的草稿写好后修改的好方法是 放开声 音去读你的草稿。正如老舍先生说: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 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听不听由他 ,看念得顺不顺?准不准?别扭不? 逻辑性强不?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 到口头说说看看。
2、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我国小学生的生命财产、合法权益随时都国家法律 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等就是 专门为保护我们少年儿童而制定的法律。
3、《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启示我们:成才不光需要自己的努力,更离不 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因此,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12、姥姥的剪纸
1、《姥姥的剪纸》 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 围绕 “喜鹊登枝” 和 “老牛兔子” 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间动情有趣的故事, 表现了 “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2、课文为何以“姥姥的剪纸”为题目。姥姥不识字,只能用剪纸来表达她对 我的期待,对我的牵挂。剪纸是我和姥姥之情感联的桥梁。
3、姥姥是个 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技巧高超 的人。她剪纸技艺高超、作品很 受欢迎的原因有:剪纸逼真;姥姥心地善良,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4、课后第 4题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姥姥剪得多,剪得时 间长,长年累月的练习使姥姥技艺娴熟。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我们在 生活中也是这样,只要肯花时间,肯花功夫,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5、刁难:故意使人为难。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耍赖:使用无赖手段。课文中指“我”的淘气与顽皮。调皮蛋:是对调皮孩子的昵称。
6、背诵12、13两个自然段。
13、牛郎织女
1、《牛郎织女》是 民间故事 ,牵牛星属于 天鹰座 ,在银河的两岸,当牛郎隔河 相望,有一颗特别亮的大星星,即就是织女星,织女星属于 天琴座。《牛郎织女》 的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 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它与《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传》 《孟姜女》被誉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
2、民间故事: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 成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些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 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 ,表达 了 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牛郎织女》中的两位主人翁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 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道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人物素描: 牛郎——心地善良、勤劳能干、重情义,向往美好生活。织女——心地善良,心灵手巧,善解人意,勇敢、向往美好的生活。老牛——知恩图报,善解人意,勤劳。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残暴专制,无情无义。
14、安塞腰鼓
1、《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 刘成章 写的一篇 抒情散文 ,课文为我们描述 了 安塞腰鼓 这一独特的民间舞台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 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 来赞美黄土高原人 粗犷、豪迈、开放 的性格。课文按 “鼓响之前— 腰鼓表演—鼓声止息”的顺序呈现出“静—闹—静”的表演过程。
2、“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鼓 声的巨大力量;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好在变幻的舞姿。
3、“一声渺远的鸡啼”表现了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4、背诵课文 6-
7、12-16自然段。
5、课后习题 3:(1 “茂腾腾”写出了 沸腾着生命的热烈,写出了后生们的健 壮、朴实与活力。(2 “燥热”、“飞溅”道出了 安塞腰鼓热烈奔放的特点。(3 “震 撼”、“烧灼”、“威逼”动感十足, 将安塞腰鼓的活跃与激烈表达了出来,给人与感 官与心灵上的震撼,展现了强烈的生命力。
6、课后习题 4:“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 4次, 着力强调,充 分感叹,从强烈与视觉感受,到声音的震撼,到舞蹈的动作,再到心灵的搏击,层 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激情。
练习4
1、课外俗语:(1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2当家方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4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当自己被别人误会时,态度要冷静、诚恳,要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 向对方说清楚。解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向谁解释 , 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2 解释什么 ,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误会说明原委;(3 怎样解释 ,也就是解 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3、背诵俗语及成语(练习四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1、《青海高原——株柳》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 了 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 ,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 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 柳树伟大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 的敬畏和赞颂之情。
2、本文作者 陈忠实 ,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作品有 《信任》、《渭北高原,关 于一个人的记忆》、《百鹿原》。
3、积累有关“柳”的诗句。
4、由这株柳你由想到哪些人物:霍金、桑兰、张海迪、夏洛蒂„„
5、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6、背诵边塞诗:《凉州词》、《从军行》、《夜上受降城闻笛》 等。
7、课后习题三:(1这株柳树神奇在挺立在高原上,是壮观的一方独立风景, 它生命力极其顽强, 不仅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 而且居然枝繁叶茂, 生机盎然。作者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是因为柳树对那不抱怨、不畏怯,坚持抗争、顽强 生存的
品格。(2 这句话不仅仅是写柳树, 而且是写人。从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着自己超 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8、“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 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句中“神奇”是因为:这株柳树挺立在高原之上,并形成了一方壮丽的风景,它生 命力及其顽强,不仅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而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望而 生畏” 是因为柳树不抱怨、不畏怯, 坚持抗争, 顽强生存使作者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9、“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 绿阴。”这句话不仅仅写的柳树,也在写人,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人生的道 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 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能创造奇迹。
10、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 ,作者却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 目的是以家乡灞河边的柳柳来衬托、对比青海高原的这株,更加突出了青海高原这 株柳让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16、草原
1、《草原》是著名作家 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作者生动地描写了 草原上如 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2、老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品有 话剧《龙须沟》、《茶馆》 ,小说《猫城记》、《离婚》、《四世同堂》。
3、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何:哪里;“忍”是 忍心;天 涯碧草:指 大草原;话:倾诉;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 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夕阳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面对
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依依不舍地话别。
4、“嗯,刚吃过。(回味 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这句中的“回味” 指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
“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支,好像 回味 着草原的无限乐 趣。” 这句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体味。
5、蒙古族习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 传统吃法有 “手扒肉”、“烤全羊”。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大慕”的 主要内容。
6、背诵1、2两个自然段。
17、麋鹿
1、《麝鹿》是一篇 记叙文 ,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 麝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 传奇经历, 体现了国家对 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2、麝鹿为何又称作“四不像”。
3、最大的麝鹿保护区: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县。
4、珍贵的国家保护动物还有: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中华鲟、白鳍豚等。
5、麋鹿是 鹿 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所以又被称作“ 四不像 ”。我国古代小说《 封神榜 》中把它当作 姜子牙 的坐骑。麋 鹿是一种 草食性 性 哺乳 动物。它站着的时候,角的各枝尖都指向 后 方,它的尾巴是 鹿科动物中 最长 的,蹄子 宽大 ,可以在沼泽中行动敏捷,毛色夏季是 棕红 色的,冬 季为 棕灰 色。
6、“„„是麋鹿野生 放养 的理想场所。”中的“放养”侧重于自然生态环境下 的自由生长。“只有„„乌邦寺动物园里 饲养 的 18头麋鹿生长良好„„”中的“饲 养”是讲麋鹿在英国的一个私人庄园里接受人工喂养。
“数十头麋鹿被 陆续 盗往欧洲”中的“陆续”在文中指麋鹿不断地被人盗往欧 洲。“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 相继 死去”在的“相继”指“麋鹿一个跟着一个死 去”。
7、悄无声息:没有一点声音、动静。
销声匿迹:形容隐藏或不公开出现。课文中指麋鹿极少,几乎绝迹。漂泊不定: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颠沛游离:生活困苦,流落他乡。
8、背诵 1-4自然段。练习5 《练习》背诵风速歌及《秋》。
18、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1、《给家乡孩子的信》是 一封书信 ,作家 巴金 爷爷在信中表达了 对家乡孩子 真诚的关怀, 亲切的勉励, 抒发了 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 给人以人生启迪。
2、书信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3、巴金原名 李尧棠,又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 “五四”以来著名作家,曾作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作品有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 , 爱情三部曲 《风》、《雷》、《电》;《寒夜》、《萌芽》、《随想录》。
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像巴金这样著名的作家还有:郭沫若、茅盾、朱自清、闻一多、冰心、老舍、艾青。
5、课文习题 2。
(1 “终于”不能省掉,强调了巴金爷爷在提笔写字非常困难的
情况下,坚持着给家乡孩子们回信,体现了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理解和关爱。(2 “终于”强调了巴金爷爷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是经过种种努力, “思索”、“追 求”之后得来的。
19、钱学森
1、《钱学森》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 钱学森在美国时刻不 忘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制及发射所作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 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2、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交响乐之父——海顿 炸药之父——诺贝尔 活字印刷术之父——毕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产 世界光纤之父——高锟 飞机之父——莱克兄弟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两弹元勋——邓稼先 几何之父——欧几里德
3、背诵钱学森的话及所表达的感情。
4、课后第 4题。
(1表达了钱学森的一片爱国感情,他牢记自己的祖国是中国,他要为祖国人 民多做实事。
(2表达了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与热爱之情。
5、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第 1自然段应放在放在第 6自然段的后面, ,把它放 在文章开头是一种 倒叙 的方法,这样写是 为了引起读者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 的效果。
20、詹天佑
1、《詹天佑》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 京张铁路 的过程中, 不怕帝国主 义者要挟嘲笑,克服工程中的千难万险,提前完成修筑任务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 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京张铁路从 北京 到 张家口 , 全长 200公里, 是联系 华北 和 西北 的交通要道。
3、课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事迹,修筑京张铁路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 作者依次写了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三件事,赞扬了詹天佑的 杰出才能 和 爱国精神。
4、居庸关: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八达岭:中部凿井法。青龙桥路段:设计“人”字形线路 ,要求会画示意图。
5、“„„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 争夺 这条铁路的修筑权”中 的 “争夺” 是指争相夺取。在句子中是说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想夺取铁路的修筑权。“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 争持 了好久得不到解决。”这句中的“争持” 指争论得相持不下。在句子中是说各帝国主义国家都想控制我们的北部,竞相强词 夺理,让事情僵持下来。
台东小学六年级上册 台东小学六年级上册 小学六年级
6、课后习题 4。21、21、鞋匠的儿子
1、《鞋匠的儿子》课文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 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 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 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 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 大家的信任和爱戴。智慧与宽容,捍
卫了尊严 大家的信任和爱戴
2、林肯:美国伟大的民主主义政治家,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1865 年 4 月 15 日遇刺身亡,由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 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 “ 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
3、一个鞋匠的儿子能成为国家总统,靠的是他超人的智慧、杰出的才华、宽 超人的智慧、超人的智慧 杰出的才华、容大度和谦逊的人格魅力 度和谦逊的人格魅力。容大度和谦逊的人格魅力。
4、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三个“永远”,其中第一个“永远”体现了林肯宽宏大 度的胸襟;第二个“永远”表达了林肯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第三个“永远” 表达了他对父亲的尊敬、爱戴和感激。
5、课后第三题。参议人员对林肯的态度由 尴尬——羞辱——大笑——静默— 尴尬——羞辱——大笑——静默— ——羞辱——大笑——静默 赞叹,宽容是一种力量,因为林肯的谦逊、朴实、不卑不亢、宽容、—赞叹,宽容是一种力量,因为林肯的谦逊、朴实、不卑不亢、宽容、正义赢得了 大家的感动和掌声,所以态度有这么大的变化。大家的感动和掌声,所以态度有这么大的变化。
6、“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 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这个房子塌下去” 站立不住的 这个房子塌下去 “我所希望的 是它结束分裂 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句话中“裂开的房子”就是指当 完整的整体” 结束分裂 完整的整体 时美国正处于南北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完整的整体”指一个统一的国家。这句 “完整的整体 指一个统一的国家。完整的整体” 话表达了林肯希望国家结束分裂,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的愿望。话表达了林肯希望国家结束分裂,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的愿望。
7、有关“宽容”的名言。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屠格涅夫(1)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屠格涅夫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地处罚更加强烈—— ——苏霍姆林斯基(3)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地处罚更加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练习6 《大风歌》是西汉刘邦 西汉刘邦所作,表现了他重新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 他重新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西汉刘邦 他重新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22、22、古诗两首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 陆游的作品,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 陆游 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 教育小儿子子聿 子聿。这首诗深信导阐述了知与行
之间的关系。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 教育小儿子子聿 知 行 做学 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习的人。才是真正有学习的人。《观书有感》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作品。这首诗以暗喻 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 暗喻 半亩方 塘明净的形象来壁喻读书体会。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 读书体会。塘明净的形象 读书体会 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 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2、背诵全诗及诗意。
3、有关读书的名言。
4、来自古诗的成语:粉身碎骨 山重水复 万紫千红 柳暗花明 春色满园 粉身碎骨 不拘一格
5、渠:相当于“它”,诗中指方塘。为:因为。绝:极,最;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亲自。共 12 页 第 11 页
台东小学六年级上册 台东小学六年级上册 小学六年级23、23、学与问
1、《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 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 说明事理 “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怎样“问”,点,通过哥白尼 沈括 哥白尼和沈括 “ 哥白尼 沈括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向谁“问” 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 勤学好问的习惯。勤学好问
2、哥白尼:波兰天文天学家,创立“日心说” 巨著《天体运行论》 波兰天文天学家,波兰天文天学家 创立“日心说” 巨著《天体运行论》,沈 括:北宋科学家,创作科学巨著《梦溪笔谈》 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 北宋科学家。西方人称他为 北宋科学家 创作科学巨著《梦溪笔谈》 西方人称他为“。学史上的坐标” 学史上的坐标”。
3、背诵《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芒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中的“尽”为完,指桃花凋谢,始” 其中的“ 指桃花凋谢,其中的 “ 为才,刚刚。句意:农历四月,春去夏来,山下的白花都已凋谢,为才,刚刚。句意:农历四月,春去夏来,山下的白花都已凋谢,而山顶大林寺的 桃花才刚刚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首诗的后两句是: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4、背诵 1、5 两个自然段。
5、说说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有关“学与问”的成语、俗语、名言警句:敏而好学 君子之学必好问 三 敏而好学 学而各,问而广,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人行有我师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学而各,问而广,不学不成,不问不知。24、24、大自然的文字
1、《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 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 科普小品 大自然的文字以 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 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文字的意义,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 感和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感和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文中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介绍了 大自然的文字——星星、云朵、石灰石、花岗石 星星、星星 云朵、石灰石、花岗石,告诉我们从中获得的信息:辨别 辨别 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地质变化。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地质变化。
2、作者伊林: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科学著作有《几点钟》《黑白》《十万个 苏联著名科普作家,苏联著名科普作家 科学著作有《几点钟》《黑白、、黑白》《十万个 为什么》 为什么》。
3、理解“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的含义。
4、了解大自然的各种文字。25、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1、《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是一篇说明文 说明文,介绍读报的方法,主要讲读报的 读报的方法,说明文 读报的方法 好处,以及如何读报,希望人们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好处,以及如何读报,希望人们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2、读报的注意点:第一、掌握读报的方法,先浏览,再精读;第二、讲文明,第一、第一 掌握读报的方法,先浏览,再精读;第二、讲文明,放在一定地方;第三,阅读后洗手,以免油墨沾染。放在一定地方;第三,阅读后洗手,以免油墨沾染。
3、背诵 6、7 自然段。练习7 背诵关于读收的名言及古今贤文(读书篇)。共 12 页 第 12 页
第五篇:六上《学与问》教材解读
苏教版六上《学与问》教材解读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解读的是苏教版六上教材第23课《学与问》。
一、朗读教材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材解读
(一)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 1.采用主题单元组合
本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课文”、“习作” 和“练习”组成。全册教材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全册共7个单元,分别是:心中有祖国、人间真情、奋斗与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有方。
2.放大空间语文学习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的精神,本册教材安排了大量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教材结构形式上和选文的难度上,都注意向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靠拢。这样就减缓了坡度,有利于小升初的衔接。
(二)本篇教材简析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阐述。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问”的重要性,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第二自然段写哥白尼从小喜欢“问”,他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他小时候提出的各种问题开始的。第三自然段写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第四自然段写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五自然段写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做学习的主人。
本文作为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既承五下《谈礼貌》一文,又为初中学习议论文作过渡。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3.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人物的“勤学好问”。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方法: 读悟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哥白尼、沈括的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自学课文;搜集哥白尼、沈括的资料;搜集有关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学”、“问”)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学问,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知识、学识、文化„„)
2.(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一个“与”字)师: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那又该是什么意思呢?(生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那么,学、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要求:
1. 划出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 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3. 学与问有什么关系?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三)检查自主学习情况,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受收获。(什么是学问?知识与学问之间有什么关系?)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四)学习课文
A、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课件出示图片及哥白尼的生平简介)请同学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大的成就?
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讨论。(好问。)
2.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3.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4.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
B、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过渡: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出示第1自然段,齐读)
2.师: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下面,作者又列举了一位名人的例子,他是谁呀?
C、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课件出示沈括的简介)师读简介后说: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2.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下列题目。
(1)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了疑问?
(2)沈括对妈妈的回答满意吗?他是怎么做的?
(3)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3.小结:看完这段文字,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再次齐读第1自然段)
D、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3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面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4.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5.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6.老师这里也有孔子的两句名言,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投影出示: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7.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五)总结拓展:
1.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
齐读第5自然段
2.是的,勤学好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有许多的名人名言也验证了这一点,下面请大家看几则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清)郑燮(xiè)(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六)作业:
过渡:下面老师想检验一下大家活学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请你写一段话来说服他。
(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附:教学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