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7.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散步》课堂教学实录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散步》课堂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可以上课了吗?(得到回应)课文打开,看一看屏幕。
这节课我们来看一篇美文,一篇很美的、精致的散文。(读屏幕上的文字)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我们将通过这样三个环节来学习(投影):我们的阅读活动:理解文意、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二、理解文意
师:(读屏幕投影的文字)
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
学生思考,完成活动。
师:可以交流了吗?(得到回应)你的标题是什么?说明理由。
生1:我拟的标题是:整个世界的分量。课文第八小节最后一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分量指的是我背上的母亲和妻子背上的儿子,一家四口,虽然很小,但在作者和妻子的心里,却是整个世界,可见浓浓的亲情。
师:拟得很好,你扣住了结尾,很有哲理的结尾。
生2:我拟的标题是:生活之美。本文通过一家人的生活情景表现了家庭之间的亲情和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师:是呀,家庭生活的瞬间之美。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出亲情,他们的生活是和睦的、美好的。
生3:我拟的标题是:小路亲情。一家人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作者尊重母亲,母亲疼爱孙子,体现了尊老爱幼,表现了一家人的和睦、互相体谅、互相关爱。师:你抓住了小路,抓住祖母对孙子的呵护,可见作者也是有感而发,很有意味。生4:我的题目是:亲情。整篇文章就在写亲情,写互相关爱、体贴的亲情之美,我这个题目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师:写亲情、家庭生活、中年人的责任,亲情拟得很好,你读出了那种意味。
生5:我拟的标题是:情满小路。本文有质朴的语言、有浓浓的情意,有一家人的协作,小路上洒下了浓浓的情意。
师:多有情味的标题,慈祥的母亲,乖巧的儿子,一起走向阳光,走向池塘。
生6:我拟的标题是:春天的步伐。文章充满了温馨,写出了家庭如春天般的温暖,而且作者也希望母亲如春天的步伐一样,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师:你读出了另外的一层意味,很好。
生7:我拟的标题:延续生命。一家四口三代人在小路上散步,在小路上可以走很远很远,有延续的感觉。师:生命是传承的,于作者而言,有很重的责任,呵护老人,善待小孩,这是生命的感受,就如作者看到新绿的铺展时想到了生命,很好。下面来看看老师拟的标题。(屏幕投影)
如:三代同行: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如:幸福的家庭 亲情无边 分歧 大路小路 责任 背起整个世界 如:春意 呵护 生命,生命 小事情深 选择 温馨瞬间(稍加解释了一下)
师总结:但是话说回来(读屏幕上文字)
(要说本文的标题,还是“散步”好:它简明,准确,含蓄,有情致,有画面感,有故事味。)
三、朗读课文。师:(读屏幕上文字)
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1)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注意要面带笑容)学生按要求进行朗读。师:(投影)
(2)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解释了一下“波澜”。)学生按要求进行第二次朗读。师:(投影)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学生按要求进行第三次朗读。
师:现在请哪位同学来示范朗读,做一下小老师。
生1:(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师:读得好,读出了淡淡的意味,老师提一下修改的意见,稍微的把有些地方的重音加深一些。
生2:(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师:你读出了诗味,特别是“整个世界”,举重若轻,意味深长。生3:(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师:啊,你进入了一种情境,是用全部的感受在读文章。
现在,我们一起朗读一下,注意:如“阳光”,要带一种意味;两个“蹲”字,要重一些;“但”字,可以轻一些;“很”字,应该拖一下。全体学生齐读。师总结:(投影)
(要说这篇文章的朗读,主要要注意这样一些朗读的感觉:速度感,情节感,重音感,意味感。)
四、品味语言。师:(读屏幕上文字)
建议大家这样来品味语言:以“字、词、句、段对人物的表现作用”为话题,自选文句并联系上下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评点。
如: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品1:“散步”紧紧扣题,全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
品2: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品3:“我”这个字摆的地方很重要,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
品4:这个句子的句式很美,这样写很庄重,表现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学生动笔。
师:把你的见解讲给你的同桌听一下。同桌交流。
师:把你的讲解讲给大家听。
生1:第5小节最后一句: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表现了我的儿子很活泼、天真;家庭很幸福、温馨。师:评价的句式很整齐。
生2:第4小节最后一句: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一句是作者的感慨,想到生命,是希望母亲像春天的万物一样生机盎然。
师:生命,在文章中很重要,通过景色描写的亮丽,表达作者的愉悦,对母亲身体健康的祝愿。
生3:两个“蹲”。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尊重和使命感,句式整齐,优美;而且我和妻子各有所为,各为这个小家庭尽心尽力,一路上都是亲情。
师:真是蹲得坚如磐石,背起的是生命的昨天和今天,一蹲一背,定格了一幅美好的充满亲情的画面。生4:“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主意了:“还是走小路吧。”母亲开始未听从,但“摸”表现了对孙子的疼爱。“吧”表明有商量的余地,体现的是一种亲情的温暖。师:这位老人很温柔,对小孩子非常的关爱,这个细节很有意思。
生5:“一霎时我感到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说明作者是家庭的核心,负有责任,要让全家人平静的度过每一天。
师:是啊,对中年人而言,有沉重的责任,自须背负。亲情、责任感在文中表现得很好,两个成熟的生命就要呵护下一代,善待上一代。师总结:(投影)
说到这篇文章语言的欣赏,我们可重点关注“句子”。要品味它们的造型美、用词美、情趣美、蕴意美。要感受到它们对我们心灵的熏陶。五:结束语。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人事景情,意味深长,表现人物“我”的情愫,读起来很舒服,很甜美。(投影)在我们就要走出美文《散步》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吟诵文中最后一段… 谢谢同学们的努力,下课。
第二篇:余映潮散步教学实录
余映潮《散步》教学实录
师:我们开始上课
生齐:起立,敬礼,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学习莫怀戚的美文《散步》。现在一起来进入课文。这节课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赏析,教你怎么分析课文。第二,在这里面进行我们阅读能力的训练。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这里,有——,该怎么说呢,有什么呢? 生1:这里有一家人。师:有散步的三代人。
生2:这里有美丽的田园风景。师: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生3:这里有浓浓的亲情。师:你告诉了我情感。
生4:这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还有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师:那样美好,那样光明啊!这样,一起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读。
生齐读:这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更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这里有——
生齐读:——春意,亲情,孝敬,关爱,呵护,温馨瞬间,还有中年人的责任感„„
师:读得好!下面,我们就开始课文赏析。品情,品味字里行间的情感。怎么做呢,老师告诉你。(品析能力训练之一)话题,深情渗透在这一句。拿起笔,根据全文的内容,欣赏文中的一个句子。好,开始各自的认真思考。生在书中勾画,思考。
师:刚才我观察到了两个聪明的动作:第一个动作,划下来;第二个动作,写旁批。好,现在谁来说说。好,你是第一个举手的,谢谢你。
生1:我找到的是第六自然段的倒数第二句和倒数第一句:“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间还长,我说‘走大路’。这句话的情感是:我对母亲的孝敬。师:申请渗透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选择之上。好!
生2:我觉得深情渗透在第七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上。我觉得这里不仅写出了儿子觉得这里的环境很有意思,还写出了散步时祥和的气氛以及浓浓的情义,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亲情。师:作者带着欣赏的眼光观察景物,写得那样得美好啊!生3:请同学们看到第五自然段。深情渗透在这句话:“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我从这句话当中体会到了家庭的温馨,幸福还有和睦感。
师:好像让我们听见了那个小家伙的可爱的,快乐的,幼稚的叫喊声。
生4:我从第三自然段的“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一句话体会到了深深的真情。我从“熬”这个字体会到,作者对于母亲在冬天这么寒冷的天气里作者十分担心母亲的身体,我体会到作者对于母亲的担忧,但同时又庆幸母亲熬过了这个严冬。师:“熬”字用得好啊!妈妈在过严冬,而我们的心,也在伴着妈妈的健康而跳动。这个“熬”字为什么用得好啊?这要联系到我们的南方。南方冬天又没有什么取暖的设备,所以“熬”字用得恰当。
生5:我从第七自然段的第一句“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说:‘还是走小路吧’”,我从这句体会到,母亲疼爱孙儿,虽然自己不愿意走小路,但还是依着孩子,说明亲情的力量是无限的。可以看出母亲对孙儿的疼爱。
师:还要说的细一点。“摸摸”这个词用得好啊,多么温柔,多么疼爱的样子!
生6:我觉得是第二自然段“正因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里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关爱和母亲对儿子的信任。还有小时候我很听母亲的话就写出了他对母亲深深的爱。师:这句话容量很大。“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写了漫长的年代里的母子之情。
生7:我认为第八自然段的“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里写出了母亲和儿子对我们的重要性,好像世间万物一样。这里写出了他们的亲情比任何的事物都要重要。师:“背着”,背的是世界,背的是整个世界,多重要啊,多么的有责任啊!
生8:请大家看到第八自然段的第二句“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里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的无穷意味。
师:要细一点。这个“蹲”字用得好啊,蹲得稳稳当当的。这个味道出来了没?好,谢谢大家!有个非常美丽的句子,我们没有看出来的——“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作者没有说“我们三代人散步”。就这样富有诗意的表达,显得意味深长。大家看到了它的奥妙没有啊?从孝敬的角度讲,他应该说“我的母亲,我,我的妻子和儿子”,但是作者把我放在了前面。你觉得为什么啊? 生1:我觉得他是因为我的责任最大,我的母亲已经老了。我的妻子对儿子的责任也很大。所以就是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师:我,上有老,下有小,我是整个家庭的顶梁柱。我要呵护老的还要照顾小的,所以把我放在前头。下面的内容,就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齐读:“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命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情意浓浓。师:“相映成趣”,好,把它写在旁边。好了,继续读。生齐读:“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句话充满了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师:又是四个字“生活情趣”,请大家把它记在旁边。好,再念出来,“母亲——” 生齐读:“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摸摸,多么慈爱的动作,变了主意,多么无私的做法,‘还是走小路吧’,写出了‘我的母亲’对孙儿的深深疼爱。” 师:这句话可以看出“深深的疼爱”,深深疼爱之情,渗透在这一句。还有一句话,读起来—— 生齐读:“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写出了呵护,写出来温馨,写出来责任感。
师:五个字——呵护与温馨。这就是一副画面,温馨之情荡漾在画面之外。给大家一个奖励的词,你们,能干!继续。继续我们的学习。赏景。哪一位同学知道我们要赏的内容呢?对,“南方初春的田野”,就是我们要欣赏的内容。(品析能力训练之二)话题,景物描写的作用真美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念一下这一段景物描写。
生齐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师:语速慢一点,语调轻快一点。(教师范读了两小句)。这南方——起。学生按指导又读了一遍。
师:现在考大家一下。这边这一组读第一层,这边这一组读第二层。观察一下。心里有底了吗?敢不敢?同起读。你们读完第一层最后一个字,你们就马上接着读。“这”——读。生齐读至分号。
师:啊,非常遗憾!再思考一下。好,再来一次。生齐读至“水泡”。啊,这一遍对了。你们观察这标点符号:“有的浓,有的淡”,分号,“树上的嫩芽也密了”,分号,一句话都没有说完,怎么能分开呢?现在弄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师:好,“这”——读。生分层朗读。
师:这一遍就对了。为什么这样读呢?第一层是„„ 生:写景。
师:第二层是„„ 生:抒情。
师:第一层写景,第二层抒情,或者第一层写景,第二层议论。很多很多的文章都是采用这样的方式。请你用竖线把它的层次划开,这样你就能明显地看出它的层次。各位现在的任务是,把这一段背下来吧。(生准备)好了,新绿,嫩芽,冬水,分号,把这句话的层次写得清清楚楚,然后一句抒情的话。好背起来,“这南方——”(生背诵)。好了,下面就要开始写你的欣赏文字。景物描写的作用真美好。美好在哪里呢?写上一两个句子吧。生准备。我刚刚观察了一下,每位同学都在用心地作旁批,咱们现在交流。好,从这一组开始。
生1:我认为景物描写写出来春天的美好,生命的美好。一切都刚开始就生机勃勃的,生命刚开始的样子。
师:生命的美好,在这里是不是也能表现心情的美好和快乐呢。
生2:这句话我觉得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衬托,它衬托了散步时气氛的祥和,第二个是暗示,它暗示了母亲熬过了严冬,获得了生命的美好。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有一个很重要的词——作用,扣住了作用来谈。两个层次的作用,说得多好啊。那么是不是说,这一个新春,暗示着妈妈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呢?也许有那么一点意味,但更重要的是向我们表现生命力的美好和可贵啊!
生3:我觉得通过这一段写出了生命的美好,更能衬托我们一家浓浓的亲情,和那种温馨。师:“衬托”这个词语用得好!我觉得这更是一个散步的背景,这绿色,充满生命力的背景,衬托着我们走在田野上的一家人。
生4:我觉得这段话既写出了春天的到来,也写出了冬天的离去。并且我也体会到了生命的美好,并且嗅到了生命的气息。
师:优雅的表达。冬天终于过去了,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呼应着前面的一句话,春天终于来到了。
生5:这里体现出了初春生命的跳动,而且走在田野上,我觉得很幸福。
师:生命力的律动。一家人走在这样的充满绿色的田野上,亲情也是明朗的。
生6:我觉得中间也有个过程的。终于熬过了一个严冬,迎来了春天,在春天到来之后春意盎然的感觉。
师:这是一个很美好的画面,这个画面没有人,但是能让我们感受到这个画面后的人,他们的温馨,他们的安详。
生7:这里面写的新绿,嫩芽,冬水也咕咕地冒着水泡,预示着冬天已经结束了,和第三段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里的“严冬”形成了对比,说明现在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已经到来,同时这样一幅很美的画面也同我们一家人,祖宗三代去散步的心情一样温馨。师:“祖孙三代”,我很敏锐地听出了你的一个字。哈哈!注意,一定要注意她所说的一个对比:冬天是那样的严酷,春天是那样的温馨,这里就是散步啊!我们走出了我们的家,来到了美丽的田野,这个画面,写的不就是散步吗?还有吗?大家往后面看看。“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什么呀?
生齐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师:好了,没有这一段春意的描写,后面这一段出来是不是很突然啊?这就叫“铺垫”和“照应”。没有前面的描写,哪里有后面眼随小路望去这样重要的照应呢?啊,景物描写的作用真美好啊!好,老师给大家小结一下,作课堂笔记,把这些内容全部批在这段旁边。这一段描写洋溢着春的气息,它是散步的美妙的背景,它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师增加文章美感,讴歌生命力,表现一家人欢愉的心情。最有味道的是,这里暗扣“散步”作者没有写“我们走在田野上,我们看见了„„”,直接地抒写,直接地抒发感受,这里真巧妙啊!还有我们刚才所说的,和前后文的照应啊,这里照应着前后文,实在是美妙的一笔。读《散步》一文不好好地品味这一段,那真是太可惜了。好,继续我们的学习。析意——品味揣摩一个段落的意味,(品析能力训练之三)话题:这一段文字意味深长。这是对大家的第三次训练,这一段文字意味深长,大家看出了那段文字吗?一起读起来——
生齐读: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师:嗯,我终于又发现了一个你们朗读的弱点了:情未够。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语速快,还有几个地方没有注意读好。现在拿起你们的笔,把这样一些地方圈下来:两个蹲字要读得稍微重一点,很神圣的蹲字。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的儿子,两个蹲字要读好。还有两个短语,慢慢地,稳稳地,就是要读得慢慢地,稳稳地,你读快了就不好了。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虚词,走得很仔细,这个“很”,要强调。最难读的地方是最后四个字,要读得如梦如幻,要读得很重却轻。(教师范读)似重若轻,好像重,其实轻轻的。最后两个字要轻轻地拖一下,这就有了悠长的韵味了。好,我们来一起试一下。生再次齐读。
师:多好啊,这就叫做“以声传情”。好了,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现在就简单了。这一段文字意味在于„„同学们的手马上举起来了。
生1:我感觉这一段话师想告诉我们母亲和儿子都不是很重,但是我们后面再看一下,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那母亲和儿子又非常地重。其实这里的重,是写出来我们对于母亲和儿子所给予的亲情,以及我们之间的亲情。师:意味在于责任很重大。
生2:作者认为母亲和儿子很重要,走得很仔细,体现出了深深的关爱之情。师:意味在于关爱与呵护。
生3:我认为意味在于尊老爱幼,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他们感到温馨。师:责任自需背负啊!这也可以说是意味。
生4:慢慢地,稳稳地,和一个很字,可以体会到儿子和母亲就是我和妻子的珍宝。不能让他们受到伤害,所以走得十分得慢,十分得仔细。师:意味在于呵护与无微不至。生5:“我”是我的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我的儿子又是我的妻子身上的一块肉,他们就非常珍惜,珍爱,捧在手里怕坏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师: 你说的都是家常话,但是很好听啊!
生6:慢慢地,稳稳地,可以看出我们不光背着他们对我们的爱,还有他们对我们的信任。“整个世界”也可以看出,他们就是我的全部,是我的生命力最重要的东西。生7:他们没说前面的,“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两个蹲字,很细致,表现了我和妻子对他们的关心,构成了一副充满亲情温馨的画面。师:一个呵护,一个关爱。这个动词,平实而又美好的动词。好同学们,继续作笔记,这一 4
段话,意味在于担负责任,意味在于尊老爱幼,意味在于走向美好,意味在于一路同行,意味在于生命的传承,意味在于对于中年人,老人和小孩,就是自己的整个世界。意味在于升华了文章的意境。所以这个结尾给我们回味无尽的味道。同学们,在我们就要走出美文《散步》的时候,让我们深情地吟诵着文中的最后一段。生齐读。
师:好,谢谢同学们,再见!
第三篇:余映潮教学实录
余映潮《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请同学们读作家作品简介。
屏幕显示莫泊桑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作家。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球》《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生朗读)
师:《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写亲情的文章,是一篇写金钱的文章,是一篇写金钱与人的关系的文章。这是一篇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师: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讨论一个大话题;第二个任务是,讨论八个小话题。
师:这篇小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请大家进行分析,并说明每一部分在文中的作用。
屏幕显示:
让我们来讨论一个大话题:这篇小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请进行分析并说明每一部分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
(学生看课文沉思、默想四分钟)
师:好,请把你的见解说给大家听。
生1:我觉得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1—19段是第一部分,20段以后是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用来为第二部分铺垫,衬托第二部分,体现出“我”的父母非常贪钱,把钱看得非常重要,对有钱的叔叔和没钱的叔叔的态度截然不同。
师:她用了个术语:“铺垫”,好!前面这一部分起烘托作用,后面这一部分集中地表现人物。
生2:课文中用了“对比”的手法,“我”的父母在前一部分中对叔叔是盼望、赞美,后面见了叔叔却理也不理,这把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得一览无遗。
师:他也用了个术语“对比”。前面部分是急切的盼望、永久的盼望,后面部分是避之不及。鲜明的对比。刚才生1同学说到全文分为两部分,1—19为第一部分,20段以后为第二部分。大家同意吗?
(学生齐声说同意)
师:前面第一部分,用这两位同学说法的是对比、铺垫。那么,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请同学们从欣赏的角度、从小说的角度、从表现人物的角度、从故事发展的角度,再来议论一下。
生3:我觉得第一部分写故事的起因、发展,第二部分写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师:他说到了故事的情节: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生4:我觉得“哲尔赛岛旅行”非常重要,它和“我二姐的婚事”是有联系的。
师:“旅行”非常重要,是啊,“哲尔赛岛旅行”引出了全文故事情节发生最重要的地点——船上,船上的情景。
师:我们来看看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屏幕显示:
叙说家境引出人物制造悬念烘托气氛
师:小说里的家庭是很穷的家庭啊!生活过得十分拮据,所以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一个作用是“叙说家境”,不少写家庭的小说,开始都这样写;“引出人物”,引出我的叔叔于勒,这个引出不是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人物的盼望、人物的话语引出人物;因此也就“制造了悬念”,“我”的父亲永远重复着不改变的话:如果于勒在这只船上,该是多么令人惊喜啊!我们就会想:于勒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制造了悬念,也就烘托了气氛,就是刚才那位同学所说的“铺垫”。于勒的信是我们的福音书,“我们家“甚至想用于勒的钱来做好多好多的事,于是就烘托出了气氛。这是第一部分的主要作用。
师:下面我们来谈谈第二部分的作用。
屏幕显示:
设置场景详写故事表现人物推出高潮
师:设置一个场景,将故事集中地表现在船上相遇,设置了一只船,然后详写这个故事,在故事中表现人物,不仅表现菲利浦夫妇、表现于勒,还表现若瑟夫,后一部分一定是故事的高潮、结局。
师:接下去我们完成第二个任务。让我们把目光放在第二部分“船上相遇”上。先齐读屏幕上的内容:
让我们讨论八个小话题:1.于勒的“称呼”欣赏2. 巧合让故事如此美丽3.说说若瑟夫的“看”4.文中的景物描写欣赏5.千姿百态的“说”6.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7.课文中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8.船长形象欣赏
(生齐声朗读)
师:活动方式:每位同学自选一个话题,就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请拿起手中的笔,边看、边画、边想。
(学生看书、思考,大约5分钟)
生1:我欣赏的是文中关于“于勒”的称呼。课文前部分写了对于勒的称呼,他有钱时,“我”的父母对他的称呼非常亲密,后部分称他“贼”、“流氓”,是因为他穷了,形象不好,让他们丢脸。唯一没有改变于勒称呼的是若瑟夫,他是个涉世不深的孩子,他并不知道金钱是什么,他只知道亲情是多么美好!他一直称呼于勒“亲叔叔”。
师:人物的称呼表现了人物的命运变化,对人物“称呼”的变化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良心的人”到“一个穷鬼、一个流氓”,既表现出于勒的身世、命运和遭遇,也表现出菲利浦夫妇的为人。而若瑟夫则表现出对叔叔的同情。原来,称呼的变化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生2:我欣赏景物描写。课文开头写“我们”的船只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后来“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突出了人物心理的变化。
师:起先是“平静的海面”,但后来是“紫色的阴影”,太沉重了,紫色的阴影笼罩着人物的心理。平静的海面——快活的旅行——紫色的阴影,景物描写为人物服务,欣赏小说要欣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欣赏景物要和人物联系起来。
生3:我欣赏“巧合让故事如此美丽”,起先我们全家都十分盼望于勒会在船上,没有想到于勒果然就在船上,这就是巧合。
师:对,文学作品中,很多故事情节的发展都靠巧合,巧合是小说的大技巧。本故事设置了一个场景——船上,“我们”一家人巧遇于勒的地方,没有这只船,这个巧合就不可能发生。巧合让故事如此美丽。
生4:我想说,两次景物描写形成了对比。
师:对,两次景物描写形成了层递。
生5:我也想说“对比”,菲利浦夫妇在金钱面前态度前后变化非常大,他们在船长面前彬彬有礼,而对于勒却非常差,避之不及。
师:菲利浦和船长交谈是讨好式的,由远的地方开始谈;菲利浦夫妇谈到于勒,则是暴怒、生气。
生6:我想说说船长,他是个重要的人物。船长不认识于勒,还背后骂于勒,说他是老流氓。
师:没有船长,于勒的身份不可能确认,于勒是船上的年老的水手,而船长却不知道自己的水手姓什么,可见于勒的地位卑微、遭遇悲惨。亲人又不认他,更悲惨。
生7:我要说“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第20段中我的父亲“忽然不安起来”,“不安”这个词语很微妙地表现出了很菲利浦的心理活动。后来菲利浦不相信那个卖牡蛎的酒鬼就是自己的弟弟,表现出脸色煞白、两眼发直,表现出近乎绝望的心理,这一系列的神态描写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师:很好!人物的神态描写一定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你看父亲神色煞白、两眼发直、神色狼狈,母亲突然暴怒,人物的心理表现在人物的神态变化上,让我们感到他们是多么地不安,多么地愤怒,多么绝望啊!
生8:我要说的话题是“千姿百态的说”。文中“低声地说”、“吞吞吐吐地说”,还有船长“冷冷地说”,也写出人物的心理变化。
师:(引导学生一起说)还有“在心里默念”、父亲“结结巴巴”地说,都是为了人物的心理,都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欣赏人物的语言还可以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它们形态各异,但表现出人物的心理都一样紧张。
师:课文第一部分写于勒都是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第二部分写于勒一刹那间出现了,而这时的描写是通过“我”的眼睛来完成、来进行的:这就是若瑟夫的“看”。
生9:我要说的是若瑟夫眼中的“于勒”:“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双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写出“我”的叔叔穷苦的形象。
师:若瑟夫两看“于勒”。青年时的于勒是浪荡子,中年时的于勒很富裕,老年时的“于勒”穷途潦倒。前面一处写到“我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这里又写到“他又老又穷苦”,通过若瑟夫两看“我的叔叔于勒”,让我们想到若瑟夫不仅看到“我”的叔叔于勒,同样也看到“我”的爸爸妈妈在亲情之前的表现。这篇小说是通过若瑟夫的眼睛来表现人物的,有时用第一人称,有时用第三人称,是从儿童的视角来表达的。
师:好的。八个话题的讨论就到这里为止。老师来总结一下:说说短篇小说的欣赏。
屏幕显示:
1.欣赏短篇小说展开故事的视角2.欣赏短篇小说设置活动的场景3.欣赏短篇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4.欣赏短篇小说不同人物的性格5.欣赏短篇小说丰富表现的手法
师:这篇小说通过儿童的视角展开故事情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也是通过一个酒店小伙计的视角来观察社会,来展开故事情节。作者把故事情节安排在一个儿童的眼晴里、耳朵里来表现是有深刻的含义的。毕竟成人世界情与儿童世界不一样,成人、儿童为人处事也不一样。
小说一定要在特定的场景来展开故事情节,长篇小说的场景可以转移,短篇小说的场景常常要在一个地方。《孔乙己》的故事场景只是一个小柜台,《社戏》的场景一个是在家里,一个是在看戏的地方——船上。
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大起大落的:父亲第一次发现于勒时是不相信的;母亲去看,母亲看了,还不能确定;到船长那里打听,确认了面前的就是于勒。这其中的情节就有“波澜”。
于勒和菲利浦的性格都很生动。
对比、衬托等等手法的运用,使文章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今天的课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第四篇:余映潮《散步》教学设计
余映潮:《散步》
设计角度:学生的语言学用活动。
课型设计:自读课。
课中活动:一读,二背,三写。
教学过程:
l、学习内容之一:整体理解课文(理解一篇)
①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表现家庭生活、表现亲情的美文。先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用一个句子介绍课文中的人物。
②学生用不同的语言介绍课中的人物: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老年人,中年人,少年;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天真可爱的孙子。
③教师指出: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
衰老的生命
④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然后用一个句子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如: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中年人的责任感;亲情·真情·责任感·使命感。
⑤教师完成板书:成熟的生命爱护幼小的生命
善待衰老的生命
责任„
2.学习内容之二:品读记诵文段(记诵一节)
①导入:刚才我们说课文中写了景,写了情,写了事,写了意。在写事之外,有两段文字十分重要,它们是„„
②教师指导从不同角度品读下面两段文字: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③学生自由背读这两段文字,老师对这两段文字“由实到虚”的结构略作讲析。
3.学习内容之三:学用文中句式(突破一点)
①导入:文章的情感,文章的情意,要靠作者的语言来表达。这篇课文之所以人们觉得它“美”,就在于语言文字中渗透着“情”,在表“情”上,作者注意选用了精美的句式。②讲析:
如比较句式: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如反复句式: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③请同学们重点学习对称句式,如: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上面这些句子的特点有:
第一,每个句了中都有一个分号,将句子分为明显的前后对称的两个部分,显得特别精练、精神,形式美观,是句式中的精品。
第二,这种句式讲究对称。前后两个分句的音节和字数基本相等,不仅有一种格式之美,读起来传达出一种音乐美。
第三,它们除了用于记叙之外,还可以用于议论,用于写出精辟的警句、格言。
④请同学们学用“对称句”,以“亲情”为话题,每人写几个这种形式的句子。
教案二:
教学创意:对学生进行审美阅读的启蒙。
设计角度:学生的学法实践活动课中活动:品读文章,美点寻踪。
教材处理:联读课外美文《送小龟回家》。
教学过程:
1.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①导入:幸福的家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中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进入《散步》的牧歌式的情景,你就会感受到这一点。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要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②同学们听读课文,感受体味文中的美。
③同学们轻声地自由朗读课文,再进行体味。
④师生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2、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①点拨:所谓“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切最生动最形象、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等等内容。
②教师举例说明对课文美点的寻踪:
文章的开头很美,美在开门见山,美在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这个有诗意的镜头。
③同学们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美在文中对春景的生动描写;美在“小家伙”的话表现出儿子的天真可爱;美在生活的细节中表达出深爱的感情;美在文中表现出家庭的幸福、温馨;美在文章的语言:美在结尾段的最后一句话。„„
3、迁移阅读,学法实践
①同学们轻读《送小龟回家》(作者:杨进):
一把花伞下,拥挤着我、妻、五岁的儿子,还有一只小龟。这是一个温情的世界。
小雨把夜色洗得淡淡。街上,流动着七色伞。
儿子在我怀中,小龟在儿子怀中,而妻,则依偎在我身旁。
那只小龟原是妻从市场买给儿子玩的。那天,儿子很惊奇很高兴地和小龟做了一天的游戏,可小龟不吃也不喝。晚上,儿子担心地问我:“小龟不吃饭,饿吗?”我想了想回答:“小龟大概想念爸爸妈妈了。”儿子听我这么说,想了想便央求我和妈妈带着小龟去找它的爸爸妈妈。
于是,我们一家三口在这秋雨纷纷的夜晚,带着小龟,来到了城西的河边。
到了。我们站在河岸。妻在夜色中很妩媚,儿子很庄严。河水无语,秋雨在微风中飞舞吟唱。河上,几条捞沙的木船上亮着灯,那跳动的火焰映出几条汉子粗扩的脸。他们在喝酒哩。一只水鸟很孤独地在水面扇动着翅膀。
“小龟的家在河里吗?”儿子认真地问我。
我弯下腰对儿子说:“是的。小龟的爸爸妈妈就住在河里。”
儿子这才小心翼翼地把小龟放在河边,轻轻向前一推:“小龟回家吧。”
小龟缩着头一动也不动。我们耐心地等着。小龟终于伸出了脑袋,潇洒地摇摇头,像是向我们致谢,又像是向我们道别。水面出现一圈美丽的涟漪,小龟潜入水中,走了,永远地走了。
儿子很兴奋地拥入我的怀抱,又拥入妻的怀抱,欢呼:“小龟找到爸爸妈妈啦--”
我和妻相视一笑。我们给儿子编了一个多么动人的童话啊!我突然感动得要流泪。
而妻,真的流泪了。
②同学们进行自主的合作的学习,寻找《送小龟回家》中的美点:
美在一把花伞下的温情的世界;美在微风、秋雨、夜色中的一片秋意;美在秋雨纷纷的夜晚表现出一种思家的氛围;美在对河上情景的描写;美在“一只水鸟很孤独地在水面扇动着翅膀”;美在“水面上出现一圈美丽的涟漪”;美在儿子的欢呼;美在我的感动和妻子的流泪;美在故事的童话色彩;美在美丽的童心;美在爸爸妈妈理解孩子的童心;美在文中有一种思家之情、团聚之情;美在文章告诉我们从幼年起就应该培养孩子的善良„„
③同学们进行课堂学习交流活动。
④教师进行教学小结,总说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的角度。
如果要设计教案三,可用人教版课标教材中的建议,将《散步》与《三代》进行联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谈自己更喜欢哪篇文章。
如果要设计教案四,可以摘录语文报刊中对《散步》进行品析欣赏的文章片断,用“资料助读”的方式,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多角度品析。
余映潮《散步》教学设计
一、齐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二、目标设定:
我们的阅读活动:理解文意――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三、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
1、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学生静读,教师巡)『学生答案以及教师评价:“整个世界的分量”――真好,扣住了结尾,有哲理的感悟;“生活之美”――很好,家庭生活的美,瞬间之美,细节中渗透了亲情;“小路亲情”――祖母对孙子的呵护;教师鼓励学生回答:“后面哪位举手?你来吧,试一下。”)“亲情”――教师小结:这篇文章是写亲情的,写家庭生活的,写中年人的家庭责任感的。(再请学生回答)
“情满小路”――多有情味的标题,越来越漂亮的题目;“春天的步伐”――双关的意味;“延续生命”――文章写的是三代,生命是传承的,对于“我”(中年人)来讲,有很重要的意义。』
2、教师出示自己拟的标题:如:三代同行: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如:幸福的家庭 亲情无边 分歧 大路小路 责任 背起整个世界 如:春意 呵护 生命,生命 小事情深 选择 温馨瞬间
3、要说本文的标题,还是“散步”好:它简明,准确,含蓄,有情致,有画面感,有故事味。
四、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1)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面带笑容)学生进行一读
(2)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哪些波澜呢,举例)
学生进行二读。(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自己先揣摩,再请学生朗读。)
『学生表现及教师评价:1.“读得好,有淡淡的意味,再加强某些地方的重音”;“读出了一种诗味,特别是‘整个世界’,举重若轻,意味深长;“进入了情境,用全部的感受处理文章”。』
教师点拨:需要特别处理的有“阳光”――走向美好,“蹲”“但”“很”“整个世界” 要说这篇文章的朗读,主要要注意这样一些朗读的感觉:速度感,情节感,重音感,意味感。(记叙、抒情的末段要读好)
五、(继续攻关)建议大家这样来品味语言:
以“字、词、句、段对人物的表现作用”为话题,自选文句并联系上下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评点。
1、看例子:如: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a.“散步”紧紧扣题,全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
b.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c.“我”这个字摆的地方很重要,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
d.这个句子的句式很美,这样写很庄重,表现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2、学生独立思考后,再把见解讲给同桌听一下,然后把见解讲给大家听。『学生回答:“蹲”字坚如磐石,背起了生命的昨天与今天』
教师小结:事、人、景、结尾写得意味深长,给人舒服甜美之感。说到这篇文章语言的欣赏,我们可重点关注“句子”。要品味它们的造型美、用词美、情趣美、蕴意美。要感受到它们对我们心灵的熏陶。
六、在我们就要走出美文《散步》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吟诵文中最后一段„ 告别语:这一课就学到这,谢谢同学们的努力。
第五篇:余映潮散步教学设计
篇一:余映潮散步教学实录
余映潮《散步》教学实录
师:我们开始上课
生齐:起立,敬礼,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学习莫怀戚的美文《散步》。现在一起来进入课文。这节课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赏析,教你怎么分析课文。第二,在这里面进行我们阅读能力的训练。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这里,有——,该怎么说呢,有什么呢?
生1:这里有一家人。
师:有散步的三代人。
生2:这里有美丽的田园风景。
师: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
生3:这里有浓浓的亲情。
师:你告诉了我情感。
生4:这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还有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师:那样美好,那样光明啊!这样,一起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读。
生齐读:这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更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这里有——
生齐读:——春意,亲情,孝敬,关爱,呵护,温馨瞬间,还有中年人的责任感?? 师:读得好!下面,我们就开始课文赏析。品情,品味字里行间的情感。怎么做呢,老师告诉你。(品析能力训练之一)话题,深情渗透在这一句。拿起笔,根据全文的内容,欣赏文中的一个句子。好,开始各自的认真思考。
生在书中勾画,思考。
师:刚才我观察到了两个聪明的动作:第一个动作,划下来;第二个动作,写旁批。好,现在谁来说说。好,你是第一个举手的,谢谢你。
生1:我找到的是第六自然段的倒数第二句和倒数第一句:“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间还长,我说‘走大路’。这句话的情感是:我对母亲的孝敬。
师:申请渗透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选择之上。好!
生2:我觉得深情渗透在第七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上。我觉得这里不仅写出了儿子觉得这里的环境很有意思,还写出了散步时祥和的气氛以及浓浓的情义,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亲情。师:作者带着欣赏的眼光观察景物,写得那样得美好啊!
生3:请同学们看到第五自然段。深情渗透在这句话:“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我从这句话当中体会到了家庭的温馨,幸福还有和睦感。
师:好像让我们听见了那个小家伙的可爱的,快乐的,幼稚的叫喊声。
生4:我从第三自然段的“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一句话体会到了深深的真情。我从“熬”这个字体会到,作者对于母亲在冬天这么寒冷的天气里作者十分担心母亲的身体,我体会到作者对于母亲的担忧,但同时又庆幸母亲熬过了这个严冬。
师:“熬”字用得好啊!妈妈在过严冬,而我们的心,也在伴着妈妈的健康而跳动。这个“熬”字为什么用得好啊?这要联系到我们的南方。南方冬天又没有什么取暖的设备,所以“熬”字用得恰当。
生5:我从第七自然段的第一句“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说:‘还是走小路吧’”,我从这句体会到,母亲疼爱孙儿,虽然自己不愿意走小路,但还是依着孩子,说明亲情的力量是无限的。可以看出母亲对孙儿的疼爱。师:还要说的细一点。“摸摸”这个词用得好啊,多么温柔,多么疼爱的样子!
生6:我觉得是第二自然段“正因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里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关爱和母亲对儿子的信任。还有小时候我很听母亲的话就写出了他对母亲深深的爱。
师:这句话容量很大。“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写了漫长的年代里的母子之情。
生7:我认为第八自然段的“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里写出了母亲和儿子对我们的重要性,好像世间万物一样。这里写出了他们的亲情比任何的事物都要重要。
师:“背着”,背的是世界,背的是整个世界,多重要啊,多么的有责任啊!
生8:请大家看到第八自然段的第二句“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里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的无穷意味。
师:要细一点。这个“蹲”字用得好啊,蹲得稳稳当当的。这个味道出来了没?好,谢谢大家!有个非常美丽的句子,我们没有看出来的——“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作者没有说“我们三代人散步”。就这样富有诗意的表达,显得意味深长。大家看到了它的奥妙没有啊?从孝敬的角度讲,他应该说“我的母亲,我,我的妻子和儿子”,但是作者把我放在了前面。你觉得为什么啊? 生1:我觉得他是因为我的责任最大,我的母亲已经老了。我的妻子对儿子的责任也很大。所以就是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师:我,上有老,下有小,我是整个家庭的顶梁柱。我要呵护老的还要照顾小的,所以把我放在前头。下面的内容,就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齐读:“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命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情意浓浓。
师:“相映成趣”,好,把它写在旁边。好了,继续读。
生齐读:“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句话充满了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师:又是四个字“生活情趣”,请大家把它记在旁边。好,再念出来,“母亲——”
生齐读:“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摸摸,多么慈爱的动作,变了主意,多么无私的做法,‘还是走小路吧’,写出了‘我的母亲’对孙儿的深深疼爱。” 师:这句话可以看出“深深的疼爱”,深深疼爱之情,渗透在这一句。还有一句话,读起来——
生齐读:“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写出了呵护,写出来温馨,写出来责任感。
师:五个字——呵护与温馨。这就是一副画面,温馨之情荡漾在画面之外。给大家一个奖励的词,你们,能干!继续。继续我们的学习。赏景。哪一位同学知道我们要赏的内容呢?对,“南方初春的田野”,就是我们要欣赏的内容。(品析能力训练之二)话题,景物描写的作用真美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念一下这一段景物描写。
生齐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师:语速慢一点,语调轻快一点。(教师范读了两小句)。这南方——起。
学生按指导又读了一遍。
师:现在考大家一下。这边这一组读第一层,这边这一组读第二层。观察一下。心里有底了吗?敢不敢?同起读。你们读完第一层最后一个字,你们就马上接着读。“这”——读。生齐读至分号。
师:啊,非常遗憾!再思考一下。好,再来一次。生齐读至“水泡”。啊,这一遍对了。你们观察这标点符号:“有的浓,有的淡”,分号,“树上的嫩芽也密了”,分号,一句话都没有说完,怎么能分开呢?现在弄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这”——读。
生分层朗读。
师:这一遍就对了。为什么这样读呢?第一层是?? 生:写景。
师:第二层是?? 生:抒情。
师:第一层写景,第二层抒情,或者第一层写景,第二层议论。很多很多的文章都是采用这样的方式。请你用竖线把它的层次划开,这样你就能明显地看出它的层次。各位现在的任务是,把这一段背下来吧。(生准备)好了,新绿,嫩芽,冬水,分号,把这句话的层次写得清清楚楚,然后一句抒情的话。好背起来,“这南方——”(生背诵)。好了,下面就要开始写你的欣赏文字。景物描写的作用真美好。美好在哪里呢?写上一两个句子吧。生准备。我刚刚观察了一下,每位同学都在用心地作旁批,咱们现在交流。好,从这一组开始。
生1:我认为景物描写写出来春天的美好,生命的美好。一切都刚开始就生机勃勃的,生命刚开始的样子。
师:生命的美好,在这里是不是也能表现心情的美好和快乐呢。
生2:这句话我觉得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衬托,它衬托了散步时气氛的祥和,第二个是暗示,它暗示了母亲熬过了严冬,获得了生命的美好。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有一个很重要的词——作用,扣住了作用来谈。两个层次的作用,说得多好啊。那么是不是说,这一个新春,暗示着妈妈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呢?也许有那么一点意味,但更重要的是向我们表现生命力的美好和可贵啊!
生3:我觉得通过这一段写出了生命的美好,更能衬托我们一家浓浓的亲情,和那种温馨。师:“衬托”这个词语用得好!我觉得这更是一个散步的背景,这绿色,充满生命力的背景,衬托着我们走在田野上的一家人。
生4:我觉得这段话既写出了春天的到来,也写出了冬天的离去。并且我也体会到了生命的美好,并且嗅到了生命的气息。
师:优雅的表达。冬天终于过去了,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呼应着前面的一句话,春天终于来到了。
生5:这里体现出了初春生命的跳动,而且走在田野上,我觉得很幸福。
师:生命力的律动。一家人走在这样的充满绿色的田野上,亲情也是明朗的。
生6:我觉得中间也有个过程的。终于熬过了一个严冬,迎来了春天,在春天到来之后春意盎然的感觉。
师:这是一个很美好的画面,这个画面没有人,但是能让我们感受到这个画面后的人,他们的温馨,他们的安详。
生7:这里面写的新绿,嫩芽,冬水也咕咕地冒着水泡,预示着冬天已经结束了,和第三段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里的“严冬”形成了对比,说明现在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已经到来,同时这样一幅很美的画面也同我们一家人,祖宗三代去散步的心情一样温馨。师:“祖孙三代”,我很敏锐地听出了你的一个字。哈哈!注意,一定要注意她所说的一个对比:冬天是那样的严酷,春天是那样的温馨,这里就是散步啊!我们走出了我们的家,来到了美丽的田野,这个画面,写的不就是散步吗?还有吗?大家往后面看看。“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什么呀? 生齐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师:好了,没有这一段春意的描写,后面这一段出来是不是很突然啊?这就叫“铺垫”和“照应”。没有前面的描写,哪里有后面眼随小路望去这样重要的照应呢?啊,景物描写的作用真美好啊!好,老师给大家小结一下,作课堂笔记,把这些内容全部批在这段旁边。这一段描写洋溢着春的气息,它是散步的美妙的背景,它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师增加文章美感,讴歌生命力,表现一家人欢愉的心情。最有味道的是,这里暗扣“散步”作者没有写“我们走在田野上,我们看见了??”,直接地抒写,直接地抒发感受,这里真巧妙啊!还有我们刚才所说的,和前后文的照应啊,这里照应着前后文,实在是美妙的一笔。读《散步》一文不好好地品味这一段,那真是太可惜了。好,继续我们的学习。析意——品味揣摩一个段落的意味,(品析能力训练之三)话题:这一段文字意味深长。这是对大家的第三次训练,这一段文字意味深长,大家看出了那段文字吗?一起读起来——
生齐读: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师:嗯,我终于又发现了一个你们朗读的弱点了:情未够。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语速快,还有几个地方没有注意读好。现在拿起你们的笔,把这样一些地方圈下来:两个蹲字要读得稍微重一点,很神圣的蹲字。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的儿子,两个蹲字要读好。还有两个短语,慢慢地,稳稳地,就是要读得慢慢地,稳稳地,你读快了就不好了。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虚词,走得很仔细,这个“很”,要强调。最难读的地方是最后四个字,要读得如梦如幻,要读得很重却轻。(教师范读)似重若轻,好像重,其实轻轻的。最后两个字要轻轻地拖一下,这就有了悠长的韵味了。好,我们来一起试一下。生再次齐读。
师:多好啊,这就叫做“以声传情”。好了,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现在就简单了。这一段文字意味在于??同学们的手马上举起来了。
生1:我感觉这一段话师想告诉我们母亲和儿子都不是很重,但是我们后面再看一下,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那母亲和儿子又非常地重。其实这里的重,是写出来我们对于母亲和儿子所给予的亲情,以及我们之间的亲情。
师:意味在于责任很重大。
生2:作者认为母亲和儿子很重要,走得很仔细,体现出了深深的关爱之情。
师:意味在于关爱与呵护。
生3:我认为意味在于尊老爱幼,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他们感到温馨。
师:责任自需背负啊!这也可以说是意味。
生4:慢慢地,稳稳地,和一个很字,可以体会到儿子和母亲就是我和妻子的珍宝。不能让他们受到伤害,所以走得十分得慢,十分得仔细。
师:意味在于呵护与无微不至。
生5:“我”是我的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我的儿子又是我的妻子身上的一块肉,他们就非常珍惜,珍爱,捧在手里怕坏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师: 你说的都是家常话,但是很好听啊!
生6:慢慢地,稳稳地,可以看出我们不光背着他们对我们的爱,还有他们对我们的信任。“整个世界”也可以看出,他们就是我的全部,是我的生命力最重要的东西。
生7:他们没说前面的,“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两个蹲字,很细致,表现了我和妻子对他们的关心,构成了一副充满亲情温馨的画面。师:一个呵护,一个关爱。这个动词,平实而又美好的动词。好同学们,继续作笔记,这一 段话,意味在于担负责任,意味在于尊老爱幼,意味在于走向美好,意味在于一路同行,意味在于生命的传承,意味在于对于中年人,老人和小孩,就是自己的整个世界。意味在于升华了文章的意境。所以这个结尾给我们回味无尽的味道。同学们,在我们就要走出美文《散步》的时候,让我们深情地吟诵着文中的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好,谢谢同学们,再见!
篇二:余映潮《散步》课堂教学实录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散步》课堂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可以上课了吗?(得到回应)课文打开,看一看屏幕。
这节课我们来看一篇美文,一篇很美的、精致的散文。(读屏幕上的文字)(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我们将通过这样三个环节来学习(投影):
我们的阅读活动:理解文意、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二、理解文意
师:(读屏幕投影的文字)
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
学生思考,完成活动。
师:可以交流了吗?(得到回应)你的标题是什么?说明理由。
生1:我拟的标题是:整个世界的分量。课文第八小节最后一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分量指的是我背上的母亲和妻子背上的儿子,一家四口,虽然很小,但在作者和妻子的心里,却是整个世界,可见浓浓的亲情。
师:拟得很好,你扣住了结尾,很有哲理的结尾。
生2:我拟的标题是:生活之美。本文通过一家人的生活情景表现了家庭之间的亲情和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师:是呀,家庭生活的瞬间之美。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出亲情,他们的生活是和睦的、美好的。
生3:我拟的标题是:小路亲情。一家人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作者尊重母亲,母亲疼爱孙子,体现了尊老爱幼,表现了一家人的和睦、互相体谅、互相关爱。
师:你抓住了小路,抓住祖母对孙子的呵护,可见作者也是有感而发,很有意味。生4:我的题目是:亲情。整篇文章就在写亲情,写互相关爱、体贴的亲情之美,我这个题目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师:写亲情、家庭生活、中年人的责任,亲情拟得很好,你读出了那种意味。生5:我拟的标题是:情满小路。本文有质朴的语言、有浓浓的情意,有一家人的协作,小路上洒下了浓浓的情意。
师:多有情味的标题,慈祥的母亲,乖巧的儿子,一起走向阳光,走向池塘。生6:我拟的标题是:春天的步伐。文章充满了温馨,写出了家庭如春天般的温暖,而且作者也希望母亲如春天的步伐一样,表达了对母亲的爱。
师:你读出了另外的一层意味,很好。
生7:我拟的标题:延续生命。一家四口三代人在小路上散步,在小路上可以走很远很远,有延续的感觉。
师:生命是传承的,于作者而言,有很重的责任,呵护老人,善待小孩,这是生命的感受,就如作者看到新绿的铺展时想到了生命,很好。
下面来看看老师拟的标题。(屏幕投影)
如:三代同行: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如:幸福的家庭 亲情无边
分歧 大路小路 责任 背起整个世界
如:春意 呵护
生命,生命 小事情深
选择 温馨瞬间
(稍加解释了一下)
师总结:但是话说回来(读屏幕上文字)
(要说本文的标题,还是“散步”好:它简明,准确,含蓄,有情致,有画面感,有故事味。)
三、朗读课文。
师:(读屏幕上文字)
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1)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注意要面带笑容)
学生按要求进行朗读。
师:(投影)
(2)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解释了一下“波澜”。)
学生按要求进行第二次朗读。
师:(投影)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学生按要求进行第三次朗读。
师:现在请哪位同学来示范朗读,做一下小老师。生1:(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师:读得好,读出了淡淡的意味,老师提一下修改的意见,稍微的把有些地方的重音加深一些。
生2:(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师:你读出了诗味,特别是“整个世界”,举重若轻,意味深长。
生3:(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师:啊,你进入了一种情境,是用全部的感受在读文章。
现在,我们一起朗读一下,注意:如“阳光”,要带一种意味;两个“蹲”字,要重一些;“但”字,可以轻一些;“很”字,应该拖一下。
全体学生齐读。师总结:(投影)
(要说这篇文章的朗读,主要要注意这样一些朗读的感觉:速度感,情节感,重音感,意味感。)
四、品味语言。
师:(读屏幕上文字)
建议大家这样来品味语言:以“字、词、句、段对人物的表现作用”为话题,自选文句并联系上下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评点。
如: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品1:“散步”紧紧扣题,全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
品2: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
品3:“我”这个字摆的地方很重要,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
品4:这个句子的句式很美,这样写很庄重,表现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学生动笔。
师:把你的见解讲给你的同桌听一下。
同桌交流。
师:把你的讲解讲给大家听。
生1:第5小节最后一句: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表现了我的儿子很活泼、天真;家庭很幸福、温馨。师:评价的句式很整齐。
师:生命,在文章中很重要,通过景色描写的亮丽,表达作者的愉悦,对母亲身体健康的祝愿。
生3:两个“蹲”。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尊重和使命感,句式整齐,优美;而且我和妻子各有所为,各为这个小家庭尽心尽力,一路上都是亲情。
师:真是蹲得坚如磐石,背起的是生命的昨天和今天,一蹲一背,定格了一幅美好的充满亲情的画面。
篇三:余映潮《散步》教学简案
余映潮《散步》教学设想
一 教学内容
1.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2.欣赏课文,美点寻踪
二 课型与课时 1.阅读指导课。 2.一课时。
三 预习要求
1.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表达意图。 2.读课文练习,了解练习的内容。
四 教学创意
教学线索三个字:建议你
主要教学板块为:
1.建议你这样把握文意
请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2.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
(1)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2)请选读自己喜欢的一段,好像你是带着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3.建议你这样品味语言
可从“句子”的角度入手,品味欣赏文句的用词美、形式美、情感美、情趣美、哲理美,等等。
散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