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动漫专业校企园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时间:2019-05-12 22:2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前动漫专业校企园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前动漫专业校企园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第一篇:学前动漫专业校企园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学前动漫专业校企园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摘 要 探索在幼教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与动漫相关的素质与技能培养,满足幼教领域对动漫人才的需求,解决学校培养与幼儿园对信息化人才需求脱节的问题。以幼儿园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对培养目标进行双重定位,建立“校、企、园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解决校内实训资源不足的问题,使教育与实践协调发展。

关键词 学前教育;动漫;校、企、园一体化;实训资源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09-04

问题的提出

在国家“十二五”计划加大对学前教育发展力度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融入学前儿童的生活,成为儿童生活和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对影视媒介制品尤其是动漫作品对儿童教育的影响方面已经在研究探索中[1],动漫成为幼教领域的重要文化资源。国内关于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育活动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与学前教育的应用相关的动漫实践活动近年来也比较活跃;已经进入市场或正在设计开发阶段的动漫商业产品并不少见,但专门针对幼儿园课堂教学整合应用动漫媒介的研究却很少。多数动漫作品仅局限于娱乐,真正适合幼儿园课堂教学,与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大领域教学相对应的动漫作品却少之又少。

基于以上原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将动漫制作与幼儿园课程整合,培养具有动漫素质的幼教人才成为面临的重要任务。研究现状

2009中国国际动漫教育与人才战略高峰论坛就以“教育创新,人才为本”为主题,探讨动漫人才培养的全新模式,革新动漫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研究新形势下民族动漫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策略,以推动我国动漫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动漫”“人才培养”为主题关键字,类别为核心期刊和CSSCI,搜索出相关文献140篇(截至2014年4月),可见国内对于动漫人才培养问题是十分关注的(图1)。

从文献中可以看出,其中多数是针对高职高专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的。在培养模式上,基本都采用校企合作,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2]。很多学者认为,动漫人才的培养步伐远远滞后于人才需求,致使高职动漫专业毕业生与动漫企业之间不能有效对接,高职动漫专业课程改革已迫在眉睫[3]。也有学者从新形势下动漫人才的就业渠道入手,深入分析研究高校动漫专业教育与就业市场存在的供需矛盾,为高校动漫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效参考[4]。

从以上文献中可以看出,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高校动漫专业培养的是动漫产业的从业人员。幼儿教师是教育工作者,他们不需要都成为优秀的动漫制作人才,他们需要的是能够进行教学设计并使用动漫作品的能力。本文借鉴高校动漫人才培养的经验,从幼教领域的特点出发,构建针对学前动漫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动漫设计、制作中融入适合学前儿童的教学策略,更加注重动漫制作在幼儿教育领域中的实用性。即在幼教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与动漫相关的素质与技能培养,解决学校培养与幼儿园对信息化人才需求脱节的问题。需求分析

在调研中发现,幼儿园需要掌握动漫技能的幼儿教师。将动漫制作与幼儿园课程整合,以动漫作为教育载体,创造性地探索一条幼儿教育新途径,为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一种全新视角,是现在要进行研究和突破的课题。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幼儿教师的培养基地,有着优秀的教育资源。许多动漫企业主动找到学校,提出强强联手,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培养动漫人才。学校为适应当前幼教发展需求,在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的同时与多家动漫公司合作开设学前动漫相关课程,并与全市各大幼儿园合作,构建校、企、园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现代幼儿园信息化教学需要的幼儿教师和社会需求的动漫人才,为学生将来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了使教学有更加明确的目标,分别对在校学生及幼儿园发放问卷,对园长、幼儿园教师、企业主管进行访谈。

在对幼儿园园长的访谈中,管理者认为提高幼儿园整体信息化水平非常重要,幼儿园需要既懂幼教又有信息技术特长的教师,尤其是动画制作的专业人才更是奇缺,所以他们渴望有动漫特长的学生。在调查中,幼儿园动画资源不足是动画应用于教学的瓶颈,现在专门为幼儿园教学开发的动画作品少之又少,而动画素材的不足也阻碍了教师制作的热情。

在对动漫企业的访谈中发现,动漫企业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才匮乏问题,动漫产品的主要受众是儿童,他们急需与学校联手培养懂幼教的动漫人才。而要想开发出受儿童喜爱的动漫产品,就要对儿童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进行研究[5]。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制作出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作品,动漫企业需要依托学校和幼儿园的资源优势,为动漫产品开发打开新的视角,并为动漫产品开发开拓新的渠道。

市场需要“一专多能”的融合型应用人才。由于学生特长和兴趣的不同,对于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也有不同的需求,他们需要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和实践机会为其拓宽就业之路。建立校、企、园一体化实训教学体系

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动漫专业,优势在于学前课程中的美术、音乐等艺术类学科和基础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可以依托优势资源与动漫公司合作。学前动漫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让学生在学习学前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动漫制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动画制作的基本设计方法和动画制作流程,注重实际操作,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动漫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掌握动漫制作技巧的同时,对动漫产品开发流程有一定的了解。而师范类院校所独具的特色,又有别于其他职业院校,在教学中融入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并与幼儿园实践相结合,使动漫作品更加适合幼教需求,培养幼儿园需要的动漫人才。

对策

1)在师资上,将学校教师、幼儿园教师与企业教师三方强强联手,优势互补,打造最强师资队伍,破解学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不足。

2)在实训上,将幼儿园实习与动漫企业实习相结合,建立强有力的实训基地,让学生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更好地发展。

3)在学生培养上,将培养目标进行了双重定位,即根据学生专业、兴趣和特长的不同,培养的学生既可以在将来幼儿园教学工作中自己运用并制作简单的动画作品,也可以进入动漫企业,成为幼教类动漫资源开发、制作人员。学生就业形成分流,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4)在教学资源上,以黑龙江省幼儿园统编教材为基础,制作真正适合幼儿园、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相对应的动漫作品,打造与幼儿园教学全面接轨的资源平台。动漫企业将会从中找到一个很好的介入点,三方联手开发动漫资源,达到共赢。

以幼儿园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计 设计适合学前专业的动漫课程结构。课程设计理念是:以幼儿园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强调学生实践和获取直接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水平,加大并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产品开发和创新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6]。

以11级学前动漫专业为例,根据课程设计理念,在一年级开设语文、英语、美术、音乐欣赏、体操、音乐、美术鉴赏、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基础课程,这些课程都极具幼师特色,让学生在文学、艺术、教育理论等方面夯实基础;与之同时开设计算机基础、PS、动态速写、矢量绘制等动漫基础课程,为学习动画制作打下基础。

二、三年级以“Flash动画制作”课程为主线,开设动画运动规律、分镜设计、数字剪辑等专业课程;同时开设幼儿园教法课,结合幼儿园教学法进行动漫设计;在实训中将动漫与幼儿园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到一起,形成优势互补。三年级下学期直接进入幼儿园、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实践中通过对整个工作流程的了解,形成完整职业能力。

校、企、园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园一体化,就是将学校中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生产、推广、员工培训以及幼儿园的教学、科研、资源建设等校、企、园活动空间进行组合[7],根据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教学特点,实现教师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幼儿园、动漫工作室”为活动中心,培养学生终生自主学习能力而进行的活动范式[8]。这里的学校专指开设学前专业的师范专科学校。校、企、园三方优势互补,达到共赢。

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开设学前动漫专业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原有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企业资源,弥补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偏重知识本位的学历教育,项目开发实践经验缺乏的不足。而企业的技术开发人员又缺乏基本的教学经验,如何能把课讲好、讲透、讲明白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做好校企园三方的沟通与协调发展是重大任务。本模式(图2)就是力求发挥三方优势,激发动力,做好人才培养。

第一模块:基础入门。学生入学后第一学期进行学前和动漫基础课程的学习,安排学生去幼儿园见习,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为学习幼教理论打下基础。同时请企业到学校以讲座等形式进行入门式教育,让学生对动漫有基本的认识。

第二模块:技能培养。第二、三学期,在教育学、心理学等师范类理论课和艺体课的基础上,进行操作技能的培养。企业技术专家开始进入。教师、学生、技术专家进入幼儿园听课并与幼儿园座谈,了解幼儿园需求,结合幼儿园实际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这里的小实习是指短期的实习,可以是一天、几天或是一周,学生有目的地进入幼儿园听课,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的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素材的制作到动画的制作,优秀学生作品可以根据幼儿园需要进行修改,进入幼儿园课堂供教学使用。

第三模块:项目制作。第四、五学期,在五大领域教法课开设的基础上,由学校教师、企业技术专家带领进入项目开发制作阶段。结合幼儿园需求,确定多个项目,学生分组,根据自身意愿选择项目进行开发。项目开发过程中,要不断征询幼儿园教师的意见进行修改,合格后投入教学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对发现的新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修改,直到成熟,可以放入资源平台。

第四模块:顶岗实习。第六学期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将企业和幼儿园作为培养技能的主要实践基地,通过学生的真实工作体验,让他们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到岗位的工作环境,在实践的过程中巩固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根据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由学生自己选择进入动漫企业实习还是去幼儿园实习。去动漫企业实习,学生可以运用所学技能为幼儿园制作动画;去幼儿园实习,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技能制作简单动画辅助教学。同时,对于较大制作项目,可由幼儿园提出需求,由企业进行按需开发,学生可以获得部分酬劳,企业也可以创造自身的效益。

校、企、园一体化培养模式将全新的动漫知识以实践操作的方式引入学前教育课堂,从课堂无痕过渡到实践,学习就是实践,实践就是学习,运用幼教理念,学生在操作实践中结合幼儿园需求,真正掌握动漫制作相关知识,同时也能更好地把握市场方向,缩短学生与市场的距离,为动漫创新人才提供第一手适用技能。

校、企、园三方合作是一种适合学前动漫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在精诚合作的基础上,企业、幼儿园和学校各取所需,结合三者优势,开辟出一条输送人才的途径。校、企、园三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公分,使教育与生产协调发展,学校成功培养人才,幼儿园获得所需人才和资源,企业为自己培养人才并获得收益。随着模式不断深入发展,逐步丰富幼教资源,创建幼教资源平台。实施效果

从2009年至今,一直在进行校、企、园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发挥特长,同时她(他)们也成为幼儿园信息技术的主力军,主要体现在能够积极主动地根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运用动漫辅助教学,制作思路清晰、流畅,在动漫制作中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学生制作的动画在幼儿园教学中受到幼儿和教师的欢迎,参加省、市教研观摩课受到专家好评。幼儿园教师以动漫为出发点,撰写了多篇论文并获奖。同时,实验班每年也有部分学生进入动漫企业,受到企业的欢迎。

第二篇:物业管理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思考论文

摘要:校企合作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保证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校企一体化普遍存在的现象,介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做法以及所取得的成绩。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业管理;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现阶段,职业教育的主题是改革与发展,产学研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一体化则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校企一体化正是符合了这一趋势的要求。如何通过校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与市场相对接,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能人才是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校企一体化现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物业管理行业也日趋成熟,从1981年深圳的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成立至今已经有30多个年头了,物业管理也由当时的单一模式发展到了现在的多元化服务模式。市场的不断成熟也对高校的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多年以来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和企业一直都在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尝试,但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缺乏切实可行的一体化机制。尽管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部门都提倡校企一体化的合作,但是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建立相对成熟的运行机制,对企业和校方的双向参加都缺乏一定的奖励制度。针对物业管理专业,在选定校企合作的公司方面还会存在着私人感情和人脉关系的原因,是否能长期有效地合作下去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上述的原因。校企合作现阶段的实际操作中企业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办学的主体当中。

2.企业没有积极参与到校企一体化当中,学校缺乏对应的评价监督体制。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为学校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且对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私人情面及人脉的关系,不少的企业领导与校方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实习基地,所以会出现某些时候企业接收的实习学生的数量过多,企业的负担加重,也导致了学生在实习过程当中实习的质量无法保证,学生得到的锻炼机会不均衡,实习的内容不能得到完全落实的情况。有部分的企业接受学生的目的是在于能获取一定的廉价劳动力,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只是分配一些较为琐碎的工作,并没有真正系统地培训学生,对于自学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的学生,并没有达到实习预期的目的。同时也由于接收实习生的企业类型和规模都不一样,下分到每个小区的物业管理处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情况,学生的实践也多流于形式,并没有深入企业的日常工作,看得多,实践少,而学校对此也缺乏一定的评价监督体制。

3.教材建设相对滞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配套使用校企合作的教材,这样才会有针对性、实用性。但是在高职院校使用的物业管理专业的教材普遍重视理论知识,对实践知识涉及较少,实际案例也不多,对学生实践的指导意义不明显,严重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模式现状研究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物业管理专业创建于2000年,2006年获评自治区级优质专业,在广西区内同类专业院校中具有领先地位,是学院拥有最多校外实习基地和就业数量质量最好的专业之一。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知识扎实,有一定的物业及设备设施维修养护知识,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在开展校企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上,我院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

1.改革的目标:通过校企一体化建设,培养高端的物业管理人才,提升“双师型”教师团队能力。

2.改革措施:

(1)构建校、系、专业三级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学院设立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执行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的决议、决策以及校企合作工作在全校层面的实施,系部校企合作的工作组负责校企合作在系部的开展工作,专业的校企合作负责校企合作的具体工作在本专业的实施。同时也明确了三层关系的具体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为我院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保障校企一体化建设顺利实施。校企一体化是通过学校与企业一体化的合作,产学结合、双向参与,将不同的资源进行整合,通过课堂、顶岗实习等方面来实现人才的培养。我院与广西区内十多家知名物业管理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企业为学校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协助学校指导学生学习。学校向企业提供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生的实习质量。

(3)“校企一体化”阶段性实习及“2+1”培养模式。社会需要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不能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扎实,更需要有较强的实操能力,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我院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采用阶段性实习及“2+1”的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的方式。①阶段性实习。第一阶段的企业实习是安排在第二学期,在学习了物业管理概论、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等基础课程之后进行一周的企业认知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感知了解企业工作环境和物业管理的工作流程。第二阶段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6~8周的企业专业实习,以员工身份直接参与生产过程,采用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更进一步地将所学过的内容与实际相结合,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发现自己薄弱的环节。第三阶段是安排在第五学期到第六学期,进行企业的顶岗实习。与前两次的实习有所不同,这次实习是学生提高职业能力的机会,同时也是企业选配员工、学生寻求就业的机会。②“2+1”人才培养模式。我院物业管理专业实行的是“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大

一、大二阶段集中进行专业学习,最后一年将实习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相结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顶岗实习。“2+1”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不单是以前单纯的实习,而是将高职院校与企业这两个培育人的环境进行结合,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2+1”这种校企一体化阶段的实习,让学生在正式领取毕业证之前积累了8个月以上的企业工作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组织协调以及人际沟通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物业管理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也为我院物业管理专业树立良好的口碑打下坚实的基础。

(4)根据市场需要及我院学生实际情况编写培训教材。教材的指引方向和质量是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为了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我院物业专业的老师们编写了一系列实践性强、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训指导教材。通过现实工作中的案例让学生更了解企业的操作流程和规则,使得学生能快速地适应工作岗位。

(5)双师型专业团队建设。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积极拓宽双师队伍的渠道,健全和完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结合我院的双师型专业团队建设的主要措施:①聘请专家。主要是行业或者企业中的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对课程建设方面提出更专业性的指导意见,同时对一些技能要求较高的课程,可以聘请企业中的资深技术人员进行讲解和指导,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②每年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去学习,了解企业的流程,加强教师自身的实操能力,提升专业理论知识的储备,获取行业的最新资讯,增强与企业的联系,通过学院和企业的双培养,使得这些专业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操经验。③“以强带弱,以老带新”。在专业团队当中,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和扶持,定期指导中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建设、课题申报,同时让中青年教师担任一定的职务,分配一定的任务。让中青年教师在短时间能迅速成长,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过程,需要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力量相互配合。探索校企一体化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包焱.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6).[2]贾强.未来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中国城市经济,2011(01).[3]余凡.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科技资讯,2012(10).[4]田园.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农业网络信息,2010(8).[5]张凤英.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为例[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第三篇: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曹 斌,姚 莹,李志方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在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有些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却供不应求,其中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学校产学研合作做得好,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并请企业参与修订专业教学计划,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和接受学生实习等任务。学生通过参加企业实践,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企业工作场所实训,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有利于培养受训者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等,使学生真正树立起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

近几年,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一些高职院校中悄然兴起,其学生就业率几近100%,成为一些高职院校的“新宠”,这就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学校以企业用人协议(订单)为依据,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组织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产销链接,对口培养。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充分发挥企业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让企业参与制订人才规格、课程设置、评估考核标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感受企业文化,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同步。

订单式人才培养所签订的订单,不仅是订人员、订数量的就业订单,更重要的是订知识、订技能的人才订单,包括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在内的培养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学校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品德等常规教育外,还应注重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接轨,注重吸取优秀企业的文化内容,强化诸如诚心、守纪、敬业、团结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特别注意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学生通过了解企业文化加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学生可以根据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知识与技能的特点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工作爱好,提高在校学习的自觉性。2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条件

(1)订单式培养要付诸实施,前提是必须有下单单位,即合作企业。选好合作伙伴,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关键。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着眼,合作企业应该是发展前景广阔,需要人才较多、管理者素质良好而又热心于教育的单位。

(2)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是进行订单式培养的关键。订单式培养的主体是学生,将来受益最大的也是他们。但由于学生思想单纯,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认识模糊,有的学生担心参加订单式培养将来会影响专升本,还有的学生担心影响毕业后就业的选择权。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落实有关政策、措施,是保证产学研相结合、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就学校而言,应该给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加大投入力度。就企业而言,既然参加订单式培养班的学生是企业的准员工,为调动该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设置一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以激励和帮助学生努力完成学业。3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做法(1)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学校要注重把握社会发展趋势、行业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变化,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实现面向社会、面向整个市场的广义订单培养。应瞄准行业或领域去思考问题,增强学校抵御风险和长期发展的能力。为达到这个目标,企业应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教学全过程。订单式人才培养教学过程特别是实践教学过程及质量控制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把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2)充分利用企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要把企业的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利用起来,一方面作为专业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作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资源。(3)构建双向对接体系。学校在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努力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双向对接:一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实践教学需要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与强化;二是实训教学与专业岗位技能对接,专业岗位需要的技能在实训教学中训练到位;三是素质培养与企业用人对接,将企业用人需要的素质,如企业的历史、文化、思想、管理制度、岗位要求和职业技能等纳入教学内容;四是学生角色与工人角色对接,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人的角色,创设企业的文化环境,模拟企业的车间管理,加强学生到企业的见习和实习。4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 4.1 处理好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关系

校企联合办学,其目就是为实现“三赢”,学校以培养合格人才来提高自己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企业主要强调经济效益和社会知名度。在办学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会出现一些矛盾,如教学计划的修订、教学模式的更改、实习与生产计划的冲突等,必须处理好双方矛盾。订单式人才培养签约学生往往容易产生优越感,容易与学校的其他学生产生矛盾,也容易与企业设置的岗位、待遇等方面产生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协调好三者的关系。4.2 严格执行协议,维护三方的合法权益

为了保证订单式培养的顺利进行及技能训练的效果,学校、学生、合作单位三方必须签订协议书、包括校企订单式培养合作协议书、学校与学生的协议书、学校与家长的协议书,其中校企订单式培养合作协议书着重就双方在合作办学中应承担的职责作出明确约定,同时明确合作单位与学生在技能训练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其内容还应就训练有关的费用、劳动保护、违约责任等作明确约定。以上有关协议书的签订,一方面有利于维护各方的权利,另一方面则有利于督促各方履行义务。

4.3 明确责、权、利,共同防御道德风险

企业与学校签订培养订单后,因订单具有预购性质,企业与学生均会产生焦虑。企业的焦虑在于一方面是对学生的真实状况、道德素养缺乏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是担心毕业生另谋高就,投入没有回报,这种违约责任难于追究。学生的焦虑在于一方面担心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层次低,与所学专业不符;另一方面怕企业由于情况不好,不能提供足够的岗位而产生违约。对这几个方面的风险,学校应会同企业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如设立企业奖学金、提供带薪实习等机会),鼓励学生毕业后到企业效力,对违约学生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从而降低企业风险,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学校应督促企业对合格毕业生履行协议,提供合适的岗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例分析 南京桂花鸭有限公司是一个集生产加工、批发零售、连锁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在国内同行中居于领先水平。拳头产品“桂花鸭”先后荣获中国名牌商品、中国绿色产品、中国原产地标记产品称号,在国内外均享有盛名。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量逐渐增加,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桂花鸭公司先后在响水、江宁征地建设生产基地。在这种发展时期,公司对人才的渴求更加强烈,期望更多有志人士能加入到公司的行列,共谋发展大计。从2001年起,该公司就从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了数十名毕业生,在公司的培养及个人的努力下,这些学生都已经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所长,成为“桂花鸭”企业所需的新一代技术型专业人才。经过多年的接触沟通,校企双方有了深入的了解,企业了解到学校的毕业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不仅学习成绩较好,而且能吃苦耐劳;而学校了解到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需要大量“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专业技术人才,且在选拔人才和职员培训上花费较大。双方在人才培养上找到了合作的接合点,于是双方就订单式培养展开研讨,最终于2004年9月份签订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协议,企业组织专门人员到学院对报名的学生进行面试,最终确定30名学生为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第1批学生,并冠名“桂花班”,至今已经成功举办3届。根据企业的需要,学院与公司商定了该班的教学计划,决定在原有课程不变的情况下,从第3学期至第5学期每周安排4个课时,由公司选派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骨干授课,有针对性地传授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加工技术等,每学期开设2门课,3学期共6门,最后学期学生全部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为激发同学的竞争意识,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公司在该班设立奖学金,每年表彰1次。为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公司在该班还设立了助学金。

通过“桂花班”的培养教学实践,可以肯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学生、企业和学校的“三赢”效果,即学生可以安心学习,不愁就业。订单式培养还解决了学生的实习问题,学生在实习阶段,通过到企业顶岗实习,不但可以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学费和生活费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企业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在传统培养模式下,学校的毕业生在进入岗位后,用人单位还要再根据自己的特点对毕业生进行“二次培训”,造成了人才培养成本和时间上的浪费。而订单式培养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开始融入用人企业的文化之中,将磨合期提前,从而极大地节约了培养成本和时间。

学校可以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把企业的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利用起来,一方面作为专业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作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资源。学生就业形势好,也提高了学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很多学校正在尝试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既解决了企业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又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实际上是在市场与职业院校之间开通了一条人才培养的快行道。不少学校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了一大批既有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成为职业教育的一大亮点。

第四篇:“校企联动、知行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校企联动、知行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要]近年来,安徽省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这些探索往往是就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模块、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双师师资等方面进行的改革,不够全面、系统。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深度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双师师资为支撑,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紧密融合,形成系统化的工程。若单就其中某个方面进行改革,难免会顾此失彼,难见根本性的成效。鉴于此,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用文化育人、合作育人、实践育人的理念去积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尤其要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企业合作,探索联合培养、深度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校企联动 知行一体 人才培养 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239-02

一、安徽省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现状

安徽省现有7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虽然诸多院校也都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但当前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并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普遍出现学生专业就业层次低、岗位胜任力差、职业提升力弱等现象。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普遍采取定向订单式培养、联合办学、搭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合作形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始终没有走出浅层次、低水平、松散型合作的怪圈。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发展平台;校企合作企业动力不足,合作缺乏稳定性、持久性,难以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过于表面化,没有对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产生实质性影响。要彻底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就应改革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校企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全省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提供人才培养模版,引领全省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市场营销人才是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题中之义。

二、“校企联动、知行一体”的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

立足安徽省、面向长三角,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并通过对一线企业的市场调研、校企座谈等方式进一步确定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以专业的发展方向为依据确立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市场营销技能型人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注重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研,收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第一手材料。其次根据市场营销阶段,分析确定职业岗位,归纳岗位能力,再次将岗位归类到相应专业,根据岗位能力+核心能力+基本能力+社会综合能力。通过分析岗位能力,进一步明确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标准,细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能力指标体系,实现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岗位的对接。

(二)形成“进阶式、模块化、组合型”的课程体系

根据前期的企业调研,确定市场营销专业方向,对行业需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统计分析,结合市场营销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建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并设置部分选修专业课程进行专业知识的补充。该课程体系即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使学生接受完整的专科基础课程。以确保学生既是称职的专业人才,更是一名合格的大学专科毕业生。学校学历教育的大学基础课程和专业的通用课程与体现企业核心技术和技能的专业核心课程结合起来。大学基础课程和专业通用基础课程仍采用学校已有的课程教材。教学任务由校内教师承担,前期企业对校内教师进行专业核心技术培训,然后校内教师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针对本校学生的具体基础情况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完成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及对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及其对应实训的教学任务由企业技术人员承担。

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将市场营销岗位群分为基础岗位、中端岗位和高端岗位。研究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工作任务序化和系统化,并按照岗位核心技能、持续发展素质、订单企业要求最终形成“进阶式、模块化、组合型”的课程体系。

(三)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能力标准的对接

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研究课程教学标准,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能力标准的对接;着力研究“课证岗赛融合”的实现方法,最终实现课程教学内容、职业资格考证、岗位工作任务与技能竞赛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学习后能考证、考证后能上岗,竞技水平和职业素养显著提升。

(四)校企联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路,建设基于真实工作场景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弹性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业务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五)线上线下的一体化教学资源库

校企合作开发市场营销课程、教材等,形成以企业真实业务流程为蓝本,适应教学需要的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

(六)全方位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基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不同的性质、不同的教学组织过程与形式,学校对学生课程学业应采用柔性、多元性的评价与考核。首先,要活用多种方式。一是学校参照行业相关标准制定课程学业评价标准,并组织实施分类考核。其次,要注入企业元素。由企业参加制定或提供的课程学业评价标准可将企业文化、职业素养注入评价内容,使学生把诚信、勤奋、吃苦耐劳等企业人品质、企业精神贯穿到学习中去;由企业提供的实施考核的客观条件能够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掌握真实的企业环境、企业人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缩短由“校园人”变为“职业人”适应期。再次,发挥大赛作用。实行学生参加各种大赛成绩替代课程学业成绩或奖励学分的学生学业评价制度。

基于校企联动,工学结合,市场营销专业以市场营销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为标准,以校内实训、企业实习的表现为依据,实现整合行业评价、学校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多角度、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评价与考核体系。

(七)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组建导师团队

借助校企联动机制建设,教学团队可以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在学校与企业的协调和指导下“鼓励教师进企业”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激励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首先,教师熟悉高职课程教学,了解学生,然后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持之以恒地去企业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经验交流,形成真正的“双师素质”教师。鼓励企业精英到学校来授课,将企业的教学经验融入到教学中来。形成教师与企业师傅的互动教学。

在整个专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组建导师团队,对学生在生活、学习、考证、实习、就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结对指导,促其成人成才。

三、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实践

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在制定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时,始终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按照校企联动、工学结合的思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主体“学校培养与企业培养一体化”、教学体系“工作任务和课程安排一体化”、教学内容“课证岗赛一体化”、实践教学“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一体化”、人才评价“企业评价、学校评价和学生评价一体化”、师资主体“学生学习与导师指导的一体化”,建立基于市场营销专业系列岗位职业能力的“校企联动、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和满足企业需求的“善学习、易上岗、品格好、可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市场营销专门人才。

教研团队走访了安徽省知名企业,有一线的本地零售巨头合家福购物超市,也有本地的制造巨头京东方公司,通过走访系统研究市场营销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明晰市场营销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从而构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和“校企联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教研团队以市场营销岗位群业务流程为主线、以市场营销岗位工作任务为核心,构建“进阶式、模块化、组合型”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选取了主要课程设置,并以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制订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的课程标准。

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组织企业人员与教师合作编写教材,实现企业与学生的技能互动,实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做”一体化以及校企合作共建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指导学生参与营销师等职业资格考试,考试通过率达到80%以上。另一方面,组织指导学生参与安徽省教育厅与安徽省成人与职业教育协会组织的技能大赛。通过考证与技能大赛,实现以职业资格考证为手段,以技能大赛为契机,进行“课证岗赛”有机融合,力求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合肥经济技术学院与合作企业实现全过程、全领域、结对式的双师“校企联动”的实现方式与指导形式,构建多角度、全方位的定量与定性结合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践行校企深度合作,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不仅要“走出去”,派教学团队、核心骨干教师与学生共赴企业顶岗操作,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更要“引进来”,邀请商之都、永辉超市等知名企业骨干人才到校讲座,并聘为教学团队兼职教员,对学生言传身教,教学生做人做事,促其成人成才。

四、结语

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践行“校企联动、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进阶式、模块化、组合型”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根本保障,“课证岗赛”的有机融合为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多元有效的实施途径,“校企联动”的建立有助于实现教育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在高职院校中工学结合的实践探索方兴未艾,也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总体而言,当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研究上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或领域,例如在课程设置上的“课证融合”、在教学方法上的“教学做一体化”,在整体教学安排上的“2+1”制,在师资上的“双师资格或双师素质”等,各领域之间的衔接不顺,甚至流于形式,实践起来遇到了诸多制约因素和实施困难,因此,基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提出的“校企联动、知行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颇为有益的创新探索。

【参考文献】

[1]张佳.构建“校企联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人才职业化养成的思考[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3(10).[2]陈赞.构建“校企一体、互通互融”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的思考[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3]李宏葱.高职教育“引企入校”的运作模式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1(03).[4]盛卓.企业化管理方式对高职学生管理的启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02).责任编辑:张丽

第五篇:基于校企合作的水晶雕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校企合作的水晶雕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江苏省东海中等专业学校李长文江苏 东海222300

摘要:校企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的核心内容,是培养技能适用型人才的最佳模式。本文基于校企合作的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技能型人才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水晶雕刻特色专业教学过程中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水晶雕刻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1.引言

素有“中国水晶之都”美称的东海县,伴随着水晶工艺品加工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工艺品设计、雕刻加工、营销业人才的严重不足。为促进人才培养与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提升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彰显职业学校办学特色,1996年9月东海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水晶雕刻与工艺制作专业。

水晶雕刻专业是传统的特色专业,地方性强,个性特出,相对于其它一些专业来看,科技含量不高,传统手工操作性强。借鉴于区域外的宝玉石雕技法,继承传统的父带子、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将其搬上了职业教育的课堂,而这一专业特点,决定了许多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在课堂上是很难完成的。十多年来,东海中等专业学校在加强水晶雕刻专业建设的同时,密切联系地方水晶工艺品加工业的实际,紧紧围绕 “强化校企合作,培养地方水晶雕刻人才”的目标,全力推进水晶雕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先后为地方培养了数以千计的水晶工艺雕刻类技术人才。

2.水晶雕刻校企合作创新模式

2.1企业进校模式

学校充分利用东海县科教园区政策上优惠、区位上便利等条件,把水晶工艺品加工的企业引进学校,校企双方共签合作协议,让企业在学校成立生产基地或生产车间,使水晶雕刻专业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拥有近距离的顶岗实习岗位。2009年9月,东海县至善坊水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已经落户学校水晶工艺实训楼,开创了企业车间进学校的先河。

至善坊水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将“车间”搬进学校后,派来了专业技术骨干指导专业教学,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弥补了学校专业教师实践上的不足,充实了学校实训教师队伍。学校的专业教师听企业技师讲解,能将自己的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从理论认知到实践经验的质的飞跃,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提高教学效果。东海中等专业学校通过“企业进校”,有效地变实训车间为生产车间,既利用了企业的资金和设备,为学生创设了直观、真实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又为企业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这种模式满足了区域经济发展对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解决了培养与使用“两张皮”的现象,使学校与企业保持“零距离”,使“学生”与“工人”角色实现“无缝对接”。

2.2冠名与订单培养模式

2005年起学校与东海县晓云阁水晶礼品有限公司进行联合办学,该公司为了提高职工的素质委托我校每年定向招收学员20人,并冠名为“晓云阁水晶班”,这种冠名与订单式培养使校企合作双方的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学习与就业同步。真正实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为企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毕业后,这些学生就可以“零距离”就业。这种冠名订单合作模式要求企业参与学校管理、课程改革、教学活动、师资队伍建设及招生和就业工作等,从而建立起校企多元紧密型办学模式。

2.3 “股份制”实训基地合作管理模式

所谓“股份制”实训基地合作管理模式,就是改变学校实训基地单方管理模式为校企双方股份合作共同管理模式,让实训基地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具有相对独立的法人。

2010年6月东海县晓云阁水晶工艺礼品有限公司出资建立超声波工艺品生产基地和绘画制作工作室,这个实训基地建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基地管理体制,形成以基地为中心,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一、实训与生产同步、育人与创收共赢“三位一体”的基地运行模式。走“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之路,对实训基地内部实行企业化管理,对外实行准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主要表现为引入现代企业的理念与价值观,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实训内容与项目来源于企业,实训方式、过程企业化。准市场化运作是指按市场化要求进行实训成本核算,加强教学、设备、材料及学生管理,确保实训教学优质高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2.4科研合作模式

近年来,学校水晶雕刻专业依托名师工作室,积极鼓励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中,校企双方积极开展科技产品创新活动,学校先后为校外合作企业解决了12项技术难题,为企业节省资金达60万元。不仅如此,学校的专业教师和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一道积极开展新产品研发,成立水晶工艺品研发工作团队,他们充分发挥东海水晶独特的石料,大胆创新,先后研发了高分子聚合双面屏、水晶画挂屏、水晶画立屏、水晶保健杯、天然水晶“九九归一”康乐棋、天然观赏石补景摆件,其中有两项产品已经拥有自己知识产权。

3.校企合作创新与实践提升了专业教学的成效

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校企合作使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与企业保持一致,实现了校企的双赢,促进了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3.1实训模式得以创新和发展

一是生产性实训,即以来料加工的形式,按厂家要求为其生产商品,校方收取相应的加工费用。学校先后与连云港惠泽工艺品有限公司、上海工贸公司开展来料加工业务,每年仅此一项就会创造直接经济收20万元。

二是创作性实训,即学生自己购买原料,在教师的指导下构思、设计与制作作品,学生创作自己的作品,通过市场检验或销售。

3.2密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加强了校企合作,有利于产学研结合办学的实施,真正做到“针对市场设专业,针对企业要求定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双方在人才培养上全面合作,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

学生完成技能实习,使学校教师有机会到企业体验实际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师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3.3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环境

结合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把学生预分配到生产第一线实践锻炼,参加工作实践,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克服了学校传统教育“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学校把水晶雕刻专业的实习教学比例由原来的25%提高到60%,每周有三天时间在车间或实训室进行专业实训,其余两天时间在教室进行文化课教学,凸现了实习教学的主体地位,大大拓展了专业技能训练的时空,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技能操练,老师有更多的机会对学生的技能精雕细琢,使学生的技能达到熟而精的程度。

3.4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理论和实习教学的交替中,把学与做有机地结合,做到“做中学,学中做”。课堂讨论中我们常常结合学生熟悉的技能操作,用实习作品进行案例分析,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同时又把这些问题作为传授新知识的起点,学生在讨论中增长新知。通过学习,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作欲,由简单模仿、机械练习变为主动地探究、有兴趣地操练;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地“要我学”变为主动地、有兴趣地“我要学”,学习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流生率大大降低了。

3.5强化水晶雕刻专业学生的技能训练

学校紧紧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突出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提高,2010年6月25-27日在天津举办的全国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作品展洽会上,学校选送的100多件水晶雕刻作品在众多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中职类参展作品团体二等奖。目前,水晶工艺实训基地已经被评为省级实训基地;2009年水晶雕刻专业被认定为省级示范专业; 2010年又顺利通过了省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实验点的评估验收。

4.结束语

现如今,校企合作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来说虽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通过对水晶雕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使我们坚信: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也必定是一种双赢格局。为此,学校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等实际情况,主动积极的深入企业进行广泛调研,与企业建立信息技术互通网络,实现校企真正意义上的“联姻”与合作,才能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的地方经济建设的技能型、适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余 娟,曹 晔.我国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思想发展史的探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9).[2] 潘玉山 中职校“教产结合”的定位误区与破解之策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20(6)

[3]张丰友,刘 文.试论我国职业教育的教产结合问题[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4).[4] 赵昕,宿琳琳.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5)。

下载学前动漫专业校企园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前动漫专业校企园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校校企合作动漫人才培养的实践论文

    一、创新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学院建立了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以合作办学、就业和共赢为目标,以各种形式相互融入、相互开放,形成校企共同发展。学院依托政府,借助企......

    基于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 要:本文以武汉铁路司机学校校企合作实践为例,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和路径,以为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的现......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最终稿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肩负着培养......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定稿

    枣庄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 《职业技术教育中校企合作问题研究》 开题报告 负责人: 段青 胡修玉 于全福 段青 唐俊涛 张利 主要参加人员: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2011......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与研究》[五篇]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与研究》研究报告 湖北信息工程学校课题组 由湖北信息工程学校校长陈宏申报主持、学校科研教师参与研究的“2010年湖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

    基于校企合作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基于校企合作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第528期 作者:□文/刘菁婉 时间:2016-1-1 16:39:28 浏览:288次 [提要] 本文从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分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本质,针......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陈祥明 院长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

    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刘立超 王国祥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摘要】文章指出了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变革和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