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07204职业教育教学论答案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职业教育教学论》作业答案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参考答案:
1.C
2.B
3.B
4.A
5.B 6.C
7.C
8.A
9.B
10.B 11.C
12.B
13.D
14.B
15.A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简要说明实训教学的目的与任务。答案要点: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进行工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
实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应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实训教学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训,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
2、成人学习有哪些特点? 答案要点:
优点:(1)目的明确,有助于形成恒定的学习动力;(2)自制力较强,有助于排除各种干扰;(3)理解能力较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应用性强,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创造能力的迅速提高。
缺点:成人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学习障碍,其中包括:(1)情景的障碍。指人在某一时期所面临的物质和环境方面的困难,如学费困难、时间缺乏,以及生活、学习与工作间的冲突。(2)心理的障碍。尤其是对技术环境不熟悉所产生的恐惧,不能坚持学习,对学习进展水平不能进行自我评估等。(3)环境的障碍。缺乏面对面交互学习的能力等。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如何认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答案要点:
(1)教师角色转变的时代背景,并指出传统教师角色定位的弊端。
(2)教师角色发生的具体改变:由课堂的控制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帮助者。
(3)教师角色转变的意义: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激发潜能、培养创新人才。
2、如何认识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置,有哪些原则!答案要点:
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职业岗工变换异常频繁的情况下,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应遵循科学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1)科学性原则:专业名称不规范,专业内涵不明确,专业教学不严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功能的发挥。
(2)适应性原则:只有遵循适应性原则,才能实现其专业设置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才能确保经济必须依靠教育,从而形成“服务——依靠”互为推动的良性循环机制。(3)效益性原则:即指职业高中的专业设置在实现社会需求和社会功能时,要考虑其是否经济合理,效益是否最佳。其要旨是指专业设置应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专业教学内容符合社会职业劳动实际,培养的人才能顺利就业,创造社会财富。在此前提下,可强调效益的最大化,即合理配置职教资源,充分运用现有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
(4)发展性原则:即要求专业设置具有长远规划,满足学生、专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二篇:“论”之十二:职业教育的技术教学论
姜大源的“论”之十二:职业教育的技术教学论
相对于通用教学论的普适性,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强调其特殊性:它是被与职业领域紧密相关的专业科学所特质化了的教学论,是在广泛的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背景下连接专业科学与教育科学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纽带。因此,职业教育的师资除应具备通用教学论的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专业教学论的能力。专业教学论是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最重要的学习领域。鉴于职业教育主要涉及与技术活动和与经济活动相关的两大领域,因此存在着技术职业领域里的专业教学论,或称之为技术教学论;也存在着经济职业领域里的教学论,或称之为经济教学论。这里研究的是后者,即技术教学论。
职业教育的技术教学论既要将批判反思的技术理解作为教学的前提,又要将独立自主的行动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因此它涵盖两大行动维度:一是遵循技术规则的理智行动,即所谓合理化行动;二是按照普遍价值观的社会行动,即所谓交际性行动。由此,应对变化着的行动维度所产生的职业教育的整体技术教学论,试图全面解决不同社会群体在教育的目标与利益、办学的实践与理论、教学的目的与内容和工作的结构与过程四个方面的问题。
整体技术教学论的产生动因———改变着的技术理解、改变着的资格要求和改变着的学习文化
其一,改变着的技术理解指的是:从为满足人类的消费需求,对自然资源实施智力加工以致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故障”式的技术发展,转向关注整体和谐的“对自然与社会进行友好的技术设计”的技术发展。由此,在基于自然、工程、生态认识的自然维度,基于人学、哲学、生理、心理和伦理认识的人性维度以及基于经济、社会、政治和历史认识的社会维度之间发展起来的技术系统论认为: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结果又影响着社会转型的进程,由此引发关于“社会技术系统”的思考:从工具理性的根据技术发展来评估技术、根据技术结果来评说技术和根据技术思想来评价 技术的基于“目标合理性”的技术功能—批判,转向社会理性的视技术为应用导向的人造物的总和(实体技术系统)、产生实体技术系统的人类行动和机构的总和及运用实体技术系统的人类行动的总和这一基于“设计合理性”的技术设计—创新。这意味着,技术是在视工作、技术与教育为一个社会技术系统的框架下被整体设计的,实体技术系统只能在社会技术系统中生存。
其二,改变着的资格要求指的是:从技术中心的生产方案转向人类中心的生产方案。在技术中心的生产方案中,相对于自动化的生产活动,人类劳动成为冗余和辅助:计算机支持的后泰勒主义企图通过计算机集成制造等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劳动,力图通过工作过程的持续改善获得高效生产的零干扰、通过工作成本的持续降低实现即时物流的零库存、通过工作故障的持续减少提高质量管理的零事故。而在人类中心的生产方案中,相对于功能性的劳动分工,人类行动的时空维度增大:日益复杂的技术功能和技术设备,要求劳动者具有整合计划、控制、制造与检查的网状职业资格结构,能在与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解决技术问题,在动态的计划、实施与检查的运行过程的基础上解决职业问题,在多样性的交流合作、组织协调与冲突调解的团队形式的基础上解决社会问题。这意味着,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加工制造与检查监控、完成任务与计划管理的跨越,促使劳动者主动参加技术发展和劳动组织的设计,职业资格不再是被动的适应而应是主动的建构。
其三,改变着的学习文化指的是: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的价值观转向现代的独立人格的价值观。旨在促进自组织和自调节的职业教育的新学习文化,显现四大功能:建构的挫折文化,即通过解读、分析和评论失误产生勇气、动力与创新;积极的冲突文化,即通过提倡、开发和引导争论避免情感伤害与暴力行动;主动的参与文化,即通过引导、激励和强化主体意识促进自我定位与参与定位;强烈的责任文化,即通过理解、认同和承担责任使职业行动遵循伦理规范及批判建构的价值观。
整体技术教学论的基本观点———扩展了的技术学说、扩展了的技术 课程和扩展了的技术教学论
其一,扩展了的技术学说从技术的自然、人性与社会关系的视野阐述五个相互关联的技术思想:一是工艺的观点,即技术是关于社会技术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设计并涵盖工作过程知识和职业经验知识的学说。二是生态的观点,即技术是关于生态条件和技术结果涉及资源与再生等要素的学说。三是经济的观点,即技术是关于技术的经济条件、利益和目的且涵盖经济的技术评价的学说。四是政治—社会的观点,即技术是关于参与工作岗位和社会系统相关的政策、决定和监督的可能性的学说。五是思想—规范的观点,即技术是关于技术所决定并以职业形式组织的专业工作的意义、对可能产生的包括道德规范冲突的处理以及技术与创造、情感和体力的关系,涉及与艺术—美学教育相关的文化定向知识和技术的历史形成意识的学说。
其二,扩展了的技术课程从实践与理论学习整合的视野开发两种重构知识的技术课程:一是基于主题内容的课程方案,主要围绕行动导向的主题和职业定向的任务,采取经教学论加工的学习性任务来设计课程。常见的学习性任务如项目,可以针对一个专业性内容,也可涵盖多个跨专业的内容,涉及较宽的教学范畴,要求各教师以团队工作方式确定主题和设计项目,并共同规划、实施和评价项目。二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主要围绕实际的职业工作任务及其行动过程,导出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及其工作程序,再经教学论处置来设计课程。典型职业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可以是对实际工作任务整合后的工作任务的工作程序,也可以是按教学论原则设计的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工作程序,课程的实质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设计,由此要通过学习情境例如项目教学等使其具体化。可以认为,基于主题的课程方案如项目课程等,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的实现形式。
其三是扩展了的技术教学论从继承与改革的视野实现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四个层面的技术教学。一是经典的技术教学论原则的传承,例如德国“法兰克福方法”关于“阶梯式”的课程结构,即强调学生中心的职业基础教育遵循“从易到难”原则,事实逻辑指向的职业专业教育或职业专长 教育强调职业性原则;关于“观察—理解—应用”的教学进程,即由基础性知识阐释、专业性思维训练到职业性知识运用的心理学原则;关于实践经验习得在前和专业理论学习在后的教学顺序;关于社会范畴的通识内容与职业范畴的专业内容的科目分类,具有普适性意义。二是现代的技术教学论方案的发展,涵盖基于实验工业学的练习形式的实验导向的技术教学论,基于技术问题及其作用的问题解决导向的技术教学论,基于对自然科学—技术维度的自然法则的物化,个体—历史维度的企业、社会与家庭的关系和政治—经济维度的经济发展的广泛关联予以描述和处置的集成的技术教学论,基于以学习内容的领域为基础的教学论结构化和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认知结构化的结构理论的技术教学论,基于将工作与技术的设计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目标而使社会和谐的设计导向的技术教学论以及基于自然科学、人类学、经济学和历史学观点的系统理论的技术教学论。三是演化中的技术教学论的流派,包括普适性的技术理论,重点指向专业科学,认为技术更多地与材料、能源和信息等基本要素紧密相关,技术教学旨在对超越客观事实的范畴亦即普适性技术予以结构化;人本性的主体理论,重点指向学习主体,认为技术更多是实现人格养成目标的手段,技术教学旨在关注人类社会行动领域的现实以实现负责任的技术行动;社会性的工作理论,重点指向工作过程,认为技术是工作过程的手段和结果,技术教学旨在关注对技术与工作关系的设计以实现个体价值的解放教育。四是发展着的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包含基于涉猎技术学原理、技术社会哲学、工业社会学和技术史的交叉学科的研究,基于分析技术发展、技术评价、技术结果和技术设计影响的社会—政治的观点,基于评价新兴科学(如信息通讯技术)及其在开放课程中地位的专业科学—课程的研究,基于关注学习和工作条件、技术与职业、工作与教育和职业资格变化的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基于强调自我调节的方法层面和整体学习的评价层面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整合、专门学习材料开发和行动导向学习模式实施等教学实践层面的研究。
总之,从技术哲学层面思考,如果说存在以设备、工具等为代表的物化 的实体性技术和以工艺、程序为代表的文本的规范性技术的话,那么以经验和策略为代表的隐性的过程性技术,则应该是主宰前两种技术的技术。这或许是技术教学论考虑的逻辑起点吧。
第三篇:“论”之十:职业教育的经济教学论
姜大源的“论”之十:职业教育的经济教学论
技术类职业工作,主要与实体性的技术,如物化的机器设备、工具仪表等交往,并以操作、监控和维修等显性形式体现;而非技术类职业工作,主要涉及经济领域,更多的是与规范的技术,如文本的规则规定、经营程序等交往,常以运营、管理和服务等隐性形式予以体现。技术类职业往往不与人直接接触,但经济类职业却常常与人直接关联。由此,经济类职业领域里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应遵循经济教学论的原则。在职业教育强调行动导向教学的今天,经济教学论在遵循通用的教学论原则的基础上,也有着自己的独特视角。
首先,从经济教学论的课程观看,课程素材及其组合必须关注内容选取的多元视角、主题形成的内在联系、教学顺序的历时呼应、内容组织的共时整合。伴随着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从教学论权衡的视阈考虑,对学科结构系统化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中是通过整合而被重构的。因此,基于这一课程观,经济教学论还应特别关注特性化的课程素材(内容)的选择及其组合(序化)的原则。
第一,课程素材选择原则包括:一是范例性原则,指出课程不是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学习内容的选择应该把握垂直维度的简约,即指向简易性、适度性的基础内容,以及水平维度的简约,即指向典型性、代表性的范例内容,通过知识、明理和思维的集成学习,旨在使学生面对新的工作过程中的问题时能通过模拟链接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评价;二是匹配性原则,指出课程不是军令如山的战事文书,学习内容的选择应该把握数量的匹配,即指向学生前置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匹配,以及难度的匹配,即指向学生智力类型和接受能力的匹配,旨在实现内容与能力的量与质的适配以提升学生整体水平;三是应用性原则,指出课程不是晦涩难解的神坛天书,学习内容的选择应该把握实用性,即指实际的职业岗位和就业资格的需求,以及实时性,即指向现实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的变化,旨在通过职业化的实用性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通过具体化的实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 率。
第二,课程内容组合的原则包括:一是逻辑叠加原则,意指学习内容结构的前置部分为后续部分的组成要素,例如一门课程中的内容和各门课程间的内容的纵向关联;二是递进传授原则,意指学习内容的顺序要从容易到困难、从简单到复杂和从小步到大步,但这一绝对化的功能递进方式正向整体性的复合集成方式转变;三是动机形成原则,意指学习内容的安排若导致上述原则之间发生冲突和竞争,则应确保有利于促进动机形成的内容要优先处理。
其次,从经济教学论的教学观看,教学过程的组织及其运行首先必须关注在传统的,诸如直观性、基础性、现实性、差异性、动机性、独立性、交替性和效能性等教学原则基础上的教学方法论,但现代的行动导向的教学观认为,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已从单一教学方法的运用走向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即从教学方法走向教学处置。这一概念迁移意味着实现课程目标的教学没有统一的方法,只有相应的策略。这里所谓教学处置,指的是“在预先给定的教学情境中旨在形成目标导向的思维顺序而建立在科学方法基础上的内容、目标和价值定向的策略”(Speth)。重要的教学处置通常是在归纳、演绎、分析、综合以及整体解释等方式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整体性运用的策略。因此,基于这一教学观,经济教学论的教学处置还应特别关注其特性化的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第一,是积极调动学生共同参与和参加制定学习或工作计划的方法,如头脑风暴、议事论坛(Konferenzforum)等方法。其中,头脑风暴法强调对事实、问题、经验和愿望的共同收集与评论;议事论坛法则强调表达赞成与反对意见的正反方辩论。
第二,是紧密联系职业实践并独立制定实施学习或工作规划的方法,如探询调查、专家听证、案例、项目、引导文、主题剧和未来工作室(Zukunftswerkstaette)等方法。其中,案例法强调情境性、易懂性、科学性、重要性和行动性,包括有问题且有情境的案例、有问题无情境的案例和无问题有情境的案例,其运行涵盖问题定义、信息收集、试探准备、决 定决策、决策辩论、比较对照六个阶段;项目教学法强调独立性、整体性、交叉性、社会性、情境性、激趣性、方法性和结果性,其运行涵盖准备、创意、描述、计划、实施、演示、反思七个阶段;引导文法强调书面工作指南的编制,包括适用于课程内容、岗位调查、访问探询、专用合同或通用合同的各种引导文,其运行涵盖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阶段;主题剧法强调借助主题剧本对可能实现的未来进行设计,其运行涵盖问题定义及界定、分析要素及关联、解决策略及措施三个阶段;未来工作室法强调开发具有期望价值的未来行动空间,其运行涵盖收集评论、形成意象、开发策略三个阶段。
第三,是综合运用技能和知识以及规范实现创意性学习过程的方法,如角色扮演、计划演练、规则游戏(Regelspiel)和协商演练等方法。其中,角色扮演法强调角色前提、角色目标和角色特点,其运行涵盖激励、咨询和准备,实施(即兴地和规范地),反思评价三个阶段;计划演练法强调真实模拟、独立决策、反馈修正的过程,其运行涵盖进入、实施、评价、反思四个阶段;规则游戏法强调按照游戏规则确定参加人员的行动空间;协商演练法强调协商形式的教学,如模拟政策论战或法庭诉讼,以突现真实性和反思性。
第四,是训练思维能力并使学习成果物化并形成文本或规范的方法,如产品法、知识游戏法。其中,产品法强调如手册、剧本以及策划书等与创意相关的精神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常和剧本法、项目法和未来工作室法联用;知识游戏法则强调对认知学习所获得的知识的传递、复习和巩固,如围绕经济主题内容的填字游戏、多米诺骨牌、小组专家法(Gruppepuzzle)等。
对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形成极具经济教学论特色的教学方案,例如,类似分层教学的学习站,仿真为主的法律诊所(Clinical Legal Education)、学习办公室,内部运行仿真而外部联系真实的模拟公司,类似校办工厂的青年公司等。在行动导向的教学实践中,这些经济领域里职业教育所具有的典型教学处置,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第四篇: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学习总结
篇一: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总结 2015年教学法专题培训总结
我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参加学校组织的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班共4期培训,其中第一期由于比赛出差未能参加。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我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并积极参与培训课堂。在培训老师、大家的共同帮助下,我在职业教育教学法方面学习到了一些东西。对教学法有了新的认知和新的收获。以下总结如下:
一:教学法的认知与收获。通过参加培训,我充分理解和掌握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微观互动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的概念、结构、课程设计、具体实施步骤。培训采取上午由老师培训教学法的概念、结构、课程设计,下午老师们分成各小组实施老师所讲授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有机会去体验去实施老师所讲授的教学方法,并开始尝试将教学方法应用到我们本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培训的下午,老师们分成各个小组进行教学法的运用,第一环节是将结合本专业进行教学设计,第一环节是展示我们的教学设计,第三个环节是教师对我们的教学设计进行点评。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使得我们能够有机会置身于教学法中,并去尝试将教学法如何应用到本专业,最后通过老师的点评发现了我们的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因此,通过听讲,通过应用,通过点评提高,我已经充分掌握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微观互动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的概念、结构、课程设计、具体实施步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用我所学到的教学法应用于课堂上,提高行动导向教学设计的实施能力,学会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运用病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我将应用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及微观互动教学法去开发本专业的教学案例,并不断的总结,使得这些教学方法即适用于本专业的特点,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其他收获。培训的下午都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组员之间沟通顺畅合作紧密,我们能够从其他组员中学习到他的教学中作中的优点和长处,也能够学到别的组的一些长处,气氛融洽、团结协作的学习环境下,大家在教学法中都有所收获。篇二:参加项目教学法学习的心得体会
参加项目教学法学习的心得体会 刘凤琼
8月9日,我与学校示范专业的专业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公共教研组的教研组长一道,受学校委托赴我国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的主研学校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院,学习现代职业教育的全新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
一、学习过程及内容。
8月11日,石伟平教授给我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当前我国职教课程改革中的若干问题思考》,石教授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了讲述,1、职教专业课程开发程序(十步法)
2、如何解决职教课程改革中的最大瓶颈——师资问题
3、当前我国职教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
4、当前中职示范校建设中的若干问题思考。每一个问题都带给我们深深地思考,每一个问题都是我们等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在我们的眼前打开了一扇扇新的窗户,让我们有一点欣赏不过来。8月12日,徐国庆博士带我们走进了项目教学的殿堂,做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专题讲座,在一天的讲座中,是我们最亲密的接触了项目教学法的,论证了项目教学法是职业的基本概念、职业思维方法,是实现从工作出发,与工作结构无缝对接的新的教学方法。8月13日是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副校长曾海霞为我们做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实践》的报告,给我们传递了项目教学的优秀实践。8月14、15日两天是张永博士带领我们做课程标准开发,包括课程目标的编制、课程内容的编制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8月16、17是叶肇芳老师带领我们做项目教学方案的设计,包括项目整体设计、项目模块描述、教学目标、教学资源与教学组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方案设计。我们在叶老师的带领下认真编制自己任教学科的项目教学设计。8月18、19日徐国庆老师带领我们学习《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理论与方法》,任务是程序性学习情境编制、解决型学习情境编制、分析判断型学习情境编制。我们按照徐教授的安排认真完成了每个人的学习任务。
二、培训带给我的几点认识。
(一)、项目教学设计的特点。
1、实践性:项目的主题与真实世界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2、自主性: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和展示形式的决策机会,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3、发展性:长期项目与阶段项目相结合,构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认知过程。
4、综合性:具有学科交叉性和综合能力的运用的特点。
5、开放性:体现在学生围绕主题所探索的方式、方法和展示、评价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
6、评价特点:项目型教学的评价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发展的过程,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以及作业质量。
(二)、项目教学设计的价值:
1、项目教学真正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以课本为中心转向以项目为中心;实现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实际经验为中心。
2、项目教学设计的关键。
项目教学设计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其中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创设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最终要以学生完成项目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我们更要关注过程。
(三)项目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
1、教师的知识水平要熟练,能够精选教学项目;
2、教师的实践能力要强,知道如何让学生将他们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3、教师的工作量大,课前、课中、课后教师的工作量远远大于传统教学。
三、培训带给我的几点思考。
(一)、项目教学解决了困扰中职学校多年的问题。
在我国出现了多年的学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原因是学校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与现实生产线有一定距离,缺少工作情景的设置,让学生到企业去后无法适应,项目教学法解决了这个困扰中职学校多年的顽疾。
(二)、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并不是任何课程都适宜采用项目课程教学法。并不是任何课程都适宜采用项目课程教学法,即使有些适宜采用项目课程教学法的课程,也并不是所有章节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效果都好。从本人的教学实践来看,项目课程教学法比较适宜实践性较强的,理论知识点相对集中的课程,像计算机应用操作类、机械加工、烹饪、服装设计等等。而有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或章节,像语文、数学、政治这一类的文化课,还有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如汇编语言,数据结构等)就比较适合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如果生硬地套用项目课程教学法,反而不利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三)、如何扬长避短正确对待和运用项目课程教学法
要想充分发挥项目课程教学法的长处而避开项目课程教学法的弱点,我们应该回过头来重新认识长期以来被人们广泛采用的传统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之所以被人们长期而广泛地采用,是因为传统教学法有着自身的长处,一是对知识的阐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便于初学者迅速入门。二是各阶段的知识点相对集中,便于学生分步学习和掌握。三是对课程知识的讲述比较全面和系统,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脉络和重点,也有利于学生课后的总结和复习。而上述的优点恰恰是项目课程教学法所不具备的。
因此,对这两种互补性较强的教学法,我们应该取长补短,从教材到教法,以传统教学法为主,在每个章节或联系性较强的知识区域的教学告一段落后,适当增加项目式的实训,以期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记忆。在完成全部的课程理论知识教学后,再辅助以涵盖所有章节和知识点的综合实训,使学生从总体上认识本门课程的知识技能在实际案例中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篇三:0072《职业教育教学论》2014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0072《职业教育教学论》2014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1、《职业教育教学论》是职业教育教学论是教学理论的分枝学科,主要研究职业教育现象和一般规律,并指导职业教育实践。职业教育教学论的体系主要由职业教育教学原理、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职业教育的实训教学、教学评价和成人职教教学构成。是理论与实际并重,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应用性学科。
2、考试题由两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型一:填空题 每空一分,一般为5道题
题型二:问答题 每题15分左右,一般为3道题
二、复习重点内容 导言
1.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职业教育教学论是在教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研究职业教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包括各种具体的教学变量和教学要素。2.职业教育教学论的基本结构
第一章 职业教育教学原理
1、教学的概念和本质
·教学是为达到教育目标而采取的途径或方式,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师生协调活动的方法体系。
2、职业教育教学的任务 ·
(一)传授和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职业综合能力。
(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及职业所需的特殊的智能和体能。
(三)传授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定向的职业能力,以获得某种职业的初始上岗资格。
(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正确的职业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心理品质。
3、近代职业教育的产生
·近代职业教育教学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大工业生产破坏了旧的徒工制度,为近代学校职业教育开辟了道路,为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其特点有:进入学制、建立学校、有专业教师、设备与教材、进行规范化的教学。
4、职业教学教育的功能 ·传承、培训、养成、创新
5、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
·1.积极性原则2.简约性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
6、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安排决策的过程。一切教学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所以,教学设计包括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活动及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设计所包含的教学要素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
7、制定教学策略的原则 ·
(一)整体性原则
(二)动态性原则
(三)效率原则
8、传媒手段的变化(更新)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影响 ·形成开放的、动态的教学体系,学校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重点发生转移,教材形式将发生变化,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个性化和个别化教育将成为可能,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发展等。
9、教学目标的作用 ·指引、激励、协同
第二章 专业设置
1、行业、职业、专业
·行业是根据生产使用的原料、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相同或相近的职业所作的职业分类。·专业的意义与作用
专业反映了人才的职业类型、层次结构和培养规格,是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基本依据。
2、国家管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
1、保证专业设置的全局性。
2、保证专业设置的严肃性、科学性。
3、保证对专业设置的合理调控。
·专业设置的类型:
1、单一型,2、复合型,3、综合型
·构建专业的方法:
1、职业分析方法;
2、课程分析方法;
3、培训分析方法。
3、设置专业的指导思想
·
1、准确定位;
2、合理配置;总之,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要做好调查研究、了解需求,权衡利弊、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合理配置。做到准确定位、结构合理、专业互补、适度超前。
4、学校专业设置的原则
·
1、需求导向与全局观念相结合原则;
2、条件必备与设备兼容相结合原则;
3、稳定性与创新相结合原则;
4、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效益最大化)原则;
5、前瞻性与适用性相结合原则
·构建专业的方法:
1、职业分析方法,即将社会职业按基础知识相同,基本技能相通,工作内容、社会作用及从业者所应具备的素质相近的职业群进行归类,以职业群(岗位群)设置专业。其核心是职业分析。
2、课程分析方法,即将现有相近专业所设课程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相关要求,并进行归纳、整合,确定哪些专业可以分化,哪些可以归并,然后设计出新的专业。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已有专业的调整与更新。
3、培训分析方法,各类适应现实需要的培训项目或课程,能比较迅速地反映新技术、新职业的需求,对培训项目或课程进行归类分析,可能孕育着新的专业。成组培训课程可能成为新专业的生长点,是职业分析与课程分析结合的一种形式。
5、专业设置模式 ·(1)伞式结构;(2)模块组合式结构;(3)梯式结构;(4)分流式结构;(5)多元化结构
6、专业调整的方法
·内容更新、功能扩展,专业创新
第三章 课程设置
1、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内容
·课程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内容及目的、范围和进程的总合。所以,课程开发与设计包括确定学习内容、达到的程度、教学的程序和进度、考核的方式与标准。
2、课程组合
·课程组合亦称课程结构。是从课程的宏观编排组织出发,确定课程的范围、地位和顺序而形成的课程结构框架。由于不同的设计思想、不同的教学目标构成不同的课程组合,形成不同的课程结构。
3、课程结构的模式·在职业教育中按课程的排列有以下几种结构:纵向板块;横向板块;纵横板块;岗位技能板块。
4、课程开发的总体趋势
课程开发的总体趋势是课程的综合性、灵活性、可选择性和更新的快速性。
5、课程模式
·模块技能组合模式mes,核心阶梯课程,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cbe,集群式模块课程,并行式课程,职业群集课程,生计群居课程,综合课程,多元板块课程。
第四章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方式,包括教法和学法。
2、教学方法的功能 ·
(一)教学方法的中介功能。
(二)教学方法的教育功能。
(三)教学方法的联结功能。
(四)教学方法的保障功能。
3、教学方法的特点 ·
(一)实践性
(二)双边性
(三)多样性
(四)整体性
(五)继承性
(六)发展性
4、教学方法的分类
以上教学方法,需要掌握其含义及如何应用这些教学方法。
5、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自学辅导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实物分析法。
第五章 职业教育的实训教学
1、实训教学的任务 ·
(一)实现全面教学。
(二)培养和训练熟练的技能技巧
(三)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
(五)通过实训,熟悉职业环境,培养职业的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合作共事的能力,公共交往能力,使学生能顺利地从学校走向社会,就业或创业。
2、实训教学的基本要求 ·
(一)全面性。
(二)实用性。
(三)生产性。
(四)创造性。
(五)安全性。
3、操作技能形成的步骤
·1.技能定向2.学习模仿3.动作整合4.动作定势
4、实训类型
·1.并行课程2.单项技能训练3.综合实习
5、现代化实训手段 ·
(一)模拟实训教学
(二)仿真实训教学
(三)虚拟实训教学
第六章 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的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判断的系统和过程。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2、教学评价的功能
·1.分析和导向功能2.反馈和控制功能3.激励和优化功能4.鉴定和宣传功能。教学评价的作用是:了解学生的入学水平或实际水平;检验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为师生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和学习方向;调控教学过程。
3、教学评价的分类
水平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个体差异评价
第七章 成人职业教育教学
1、成人教育的概念
·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在成年之后按不同时期、不同需要、以不同形式所接受的教育的总称。
2、成人学习的特点 ·
(一)社会责任感是成人学习的持久动力
(二)讲求实效是成人学习的目的(三)参与教学是成人学习的愿望
(四)正面强化是成人学习的最好方法。
3、成人职业教育教学的原则
·成人职业教育教学的原则:新、实、精、快。
4、成人职业教育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1.模块式教学。2.徒工式培训。3.即时培训。4.诊断进修型培训。5.继续教育。6.实用技术培训。7.现代化教学。
三、重点习题
一、填空题
1、课程开发的总体趋势是:、。
2、操作技能形成的步骤是:、。
3、现代化实训手段有:。
4、成人职业教育教学的原则:、、5、教学的构成要素为:、、。
6、教学目标的功能:、7、。
8、制定教学策略的原则:、9、选择教学方法的相关因素:、10、实训的类型分为:、二、问答题
1、说明下述教学方法的应用
(1)原理性教学法、技术性教学法、操作性教学法。(2)呈现方法、实践方法、发现方法、强化方法
2、分析传媒手段的变化(更新)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影响。
3、现代学徒培训和古代学徒培训的区别是什么?
4、学习化的要求表现在哪些方面?
5、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在哪些地方?
6、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学环节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7、课程是如何进行划分的?
8、成人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答题技巧:考察的是基本知识点,都比较简单,只要仔细审题,就没有太大问题。需要注重一些细小知识点的复习,像一些有意义的时间,关键人物及其理论,以及有些重要概念的内容等。有时同一个知识点可以不同的形式出题,这就要求复习时对关键概念和人物的理论著作等灵活掌握。
1、综合性、灵活性、可选择性和更新的快速性
2、技能定向、学习模仿、动作整合、动作定势
3、模拟实训教学,仿真实训教学,虚拟实训教学。
4、新、实、精、快。
5、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6、指引作用、激励作用、协同作用。
7、教育原则、逻辑原则、心理原则、中立原则。
8、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效率原则。
9、社会背景、学校教学氛围、教师的业务专长和个性特征。
10、并行课程、单项技能训练、综合实习。
二、问答题
答题技巧:问答题主要考核对本课程基本理论、方法、原理的熟悉程度,在答题时要抓住要点,表达简洁明了。另外还要根据每道题要点的多少灵活把握问答题的繁简度,需要稍加说明的应该适当分析。
在这里,参考答案给出要点,大家可以适当补充。
1、简要解释每种方法,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他们的应用。
2、形成开放的、动态的教学体系,学校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重点发生转移,教材形式将发生变化,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个性化和个别化教育将成为可能,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发展等。
3、(一)必须在一定的普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
(二)在实践训练的同时必须学习相应的 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
(三)在师徒合同中必须充分保障学徒工的权益;
(四)师傅应具有国家认定的教育资格;
(五)学徒工与企业或师傅没有依附关系,出徙后可以在本企业工作,也可以另寻职业。
(六)正规的学徒工培训,如双元制培训,是国家教育制度中的组成部分可以是学历教育,也可以是非学历的教育;
(七)现代企业内培训多为师徒培训的形式,学徒工培训也是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培训,个人收徙在现代仅存在于某些特殊行业,不是职业教育教学的普遍形式。
4、(一)要使学生把个人的进步当成自己的责任;
(二)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有创造性的、有回报的、愉快的活动;
(三)个人的能力和共同的价值观、团队活动与学习知识一样重要;
(四)学习是一种合作关系;学习被当做是一种终身的一种连续不断的活动;
(五)学习是外向的、开放的,对别人的文化、传统、种族信仰都能理解、容忍、尊重和接受等。
5、(1).尊重学生人格。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相长。(2).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学生在学习上应机会均等,要使学生有均等的学习环境,使之能达到教学要求,不可厚此薄彼。同时,要使学生获得以后继续学习的能力。(3).尊重学生的选择,认同差异,行行都能出状元,人人都可以成材。(4).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使学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6、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对教学学科(课程)的总体安排。教学计划要列出开设的学科门
第五篇:教学论答案 1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
填空题
1.若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小学毕业班中等水平的学生每分钟大约能读(320)个字。
2.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3.小学语文学科性质、特点决定其评估应以(定性)分析为主。4.(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形成各种语文能力的关键。
5.我国宋代学者(朱熹)的“宽著期限,紧着课程”中“课程”意为“课业、进程”。
6.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机构称为(蒙学)。7.小学语文评估具有鉴定(反馈)、激励和(调节)的功能。8.学习质量评估包括(平时考察)和(考试)两种方式。
9.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包括(分析教材的能力)、设计教学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10.继续教育具有(延续性)、连续性、针对性(多样性)、层次性和训用一致性的特点。
11.对一节语文课要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估,要从教师的教材理解、教学目标、教材处理以及(教学思想)和(教学基本功)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12.在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听说训练的方式包括(重述训练)、(听辨训练),评价训练和结合课文教学进行训练。
13.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抓好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与练习)和系统小结。
14.阅读和作文可以互相促进。(从读学写)、(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的基本经验。
15.迄今为止叙述是最为详尽的语文教学大纲是(1956)年颁布的,而(1992)年颁布的大纲则对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16.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怎样表达)这样一往一返阅读才算基本完成。17.指导小学生作文(从内容入手)入手。
18.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靠语言文字的感受力,通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进行的。
19.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背诵的条件是(熟读)和(理解)课文。20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变化有两个特点:一是(历史继承性),一是(时代适应性)。
21.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语言文字训练)、(思想教育方面)和(一般发展方面)。
22.小学语文基本功,概括起来包括(理解)、(表达)、(观察)、(思维)。23.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着重训练(连词成句)的能力。
24.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构成语文能力的整体,1964年叶圣陶先生呼吁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宜并重)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5.小学语文预习程序指导的六步骤是:(读、划、查、思、写、议)。26.古代识字教材“
三、百、千”是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27.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28.小学语文教学评估要做到(科学)、(全面)才有实效。
29.教给方法,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从作家的 3
书稿中学习修改)、(教师要给学生作修改示范)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30.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具有如下特点:(延续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连续性、训用一致性。
31.小学语文是一种(表情达意)和(具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32.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所使用的识字读本是_(《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33.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应该具有(生活实践)的观点、自觉能动性的观点和(联系发展)的观点。
34.现行教学大纲把小学阶段的识字量规定为(2500)字左右,掌握这些常用字能够满足小学生(日常读写)的需要。
35.识字能力由几个要素组成,它既包括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识字工具和(识字方法),也包括一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36.“听说读写宜并重”,从教学的角度理解,是指教学中要遵循语言发展的规律,不仅要抓(读写训练),而且要抓(听说训练)。
不定项选择题
1.听说教学与发展思维之间的关系是(ABC)A.思维是听话、说话的基础 C.听说训练能促进思维发展 E.听说训练不能促进思维发展
2.识字的质量标准是(ACDE)A.会读 C.会讲 E.会用
3.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有(ABCDE)A.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 B.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C.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 D.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 E.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
4.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ACDE)A.语言 C.朗读 E.教态
5.常用的收集评估信息的方法有(ABCDE)
B.思维对听话、说话起组织调控作用 D.思维与听说没有明显关系
B.会拼写 D.会写
B.科研 D.板书
A.观察法 C.测验法 E.抽样法
B.调查法 D.文献资料法
6.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说的要求包括(ABCDE)A..训练学生说普通话 C.训练学生语句完整通顺 E.训练学生说话音量和语速适中
7.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主要有(ABCDE)A.延续性 C.针对性 E.层次性
8.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的主要特点有(ABCD)A.明确提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 B.强调加强“双基”教学 C.提出选文要体现文道统一
D.教学要贯彻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不可分割的原则 E.第一次将“国文”改为“语文”
9.我国1923年颁布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提出的教学目的主要有(ABCDE)A.练习运用通常的语言文字
B.启发想像思考 B.连续性 D.多样性
B.训练学生用词恰当 D.训练学生说话没有语病
C.引导读书兴趣
E.养成能达己意的表达能力
D.建立进修国文的良好基础
10.《急就篇》的主要特点有(BCD)A.生字的密度小 C.包含比较丰富的知识 E.仅包含姓氏名字
11.1927—1937年间的国语教科书的类型主要有(AB)A.国民政府国语课本 C.《共产儿童读本》 E.《国语课本》
12.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主要有(ABCDE)A.分析教材的能力 C.课堂应变的能力 E.教学研究的能力
13.命题作文的优点是(BCD)A.容易审题 C.便于统一指导
E.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
14.识字能力的结构包括(AE)A.掌握字的形音义
B.理解字的发展
B.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作文 D.便于统一讲评 B.设计教学的能力 D.语言表达的能力 B.苏区政府国语读本 D.新文化读本
B.整齐押韵,便于记忆 D.生字的密度大
C.学会造字方法
E.具有独立识字能力和习惯 15.优化阅读结构的要求是(ABCD)A.教学结构要反映阅读教学的特点 B.教学目标要明确 C.教学思路要清晰 D.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E.体现老师的主体地位
D.使用普通话
16.识字的质量标准是(ABCD)
A.会读 B.会讲 C.会写 D.会用 17.小学语文评估的系统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是(C)A.教材的选择 B.活动的实施 C.效果的评估 D.教法的确定
18.导课是整个课堂的“准备动作”,要求(ABC)
A.导课要有针对性 B.导课要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C.导课语言要简洁性 D.导课要有阅读性 19.教给儿童三套识字工具是指(ACD)
A.查字典 B.看书 C.拼音 D.汉字构字规律 20建国以前的小学语文教材的沿革历程是(D)A.国文教科书—蒙学读本—国语教科书
B.蒙学读本—国语教科书—国文教科书 C.国语教科书—蒙学读本—国文教科书 D.蒙学读本—国文教科书—国语教科书
21、对小学生来说,出声朗读的作用(BCD)A.增加阅读速度 B.集中注意力 C.用书面语言规范口头语言 D.训练语感
22、语文课外作业的类型包括准备型、(ABC)A.练习型的课外作业 B.扩展型的课外作业 C.创造型的课外作业 D.美术型的课外作业
23、小学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主要方式是(ABD)A.记分 B.等级 C.口试 D.评语
24、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是(C)A.进行识字训练 B.进行阅读训练 C.进行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 D.进行读写训练
25.编写小学语文教材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BCDE)A.符合时代的需要 B.体系科学 C.语言文字规范
D.符合儿童年龄特征 E.为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 26.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具有(ADE)A.综合性 B.多样性 C.连续性
D.阶段性 E.实践性
27.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目标的正确描述是(ACDE)A.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作文素养 B.低年级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是遣词造句的能力 C.中年级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是连句成段的能力
D.《义务教育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E.高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连段成篇的能力
28.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听说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它们是(ABCD)A.背诵 B.课堂讨论 C.听讲 D.听评 E.看图说话
29.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ABCDE)几个方面。
A.认真读书的习惯;
B.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
C.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D.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
E.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30.理解书面语言能力包括以下(ABCD)几个方面。
A.理解词语的能力;
B.理解句子的能力;
C.理解语言结构能力;
D.理解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
E.一定的阅读速度。
3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规定的教学目的包括(ABCDE)。
A.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B.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C.正确的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
D.发展学生的智力;
E.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2.教学大纲具有四大功能(ABCD)。
A.是编写教科书的依据;
B.进行教学的依据;
C.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
D.考试命题和学生学业成绩的依据;
E.教师评定职称的依据。
33.《开明国语课本》是当时编的较好的教科书,它的特点是(ABCD)。
A.有浓厚的“儿童重文学”的创新;
B.有利于学生读写;
C.有利于教师教学;
D.全书图文并茂;
E.有押韵。
4.1948年11月出版的边区小学国语课本有三个优点(ABE)。
A.密切联系抗日战争的解放战争的实际;
B.密切联系儿童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
C.偏重政治;
D.不够儿童化;
E.密切联系生产劳动和边区群众生活实际。
35.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特点是(ACD)。
A.综合性;
B.多元性; C.阶段性;
D.实践性;
E.开放性。
36.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是(ABCDE)。
A.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
B.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C.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原则;
E.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37.要求小学生掌握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的科学应依据是(ACD)。
A.《汉字频度表》;
B.《大众常用字汇研究》;
C.《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D.《常用字表》
E.《语体文应用字汇》。
38.正确的写字能力包括(ACDE)。
A.正确书写基本笔画;
B.正确用钢笔书写;
C.掌握笔顺规律;
E.使用书写工具。
39.好的教学结构特点是(ABCDE)。
A.教学目标明确; B.教学思路清晰;
C.教学环节简单、实用;D.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E.有鲜明的特点。
D.掌握字的间架结构;
40.理解词语主要指理解下列词语(ABCD)。
A.对表现中心有重大作用的词语;
B.熟词在新课文中有新含义;
C.在课文中有特殊表达作用的词语;
D.影响对课文理解的词语;
E.通俗易懂且口语中常用的词语。
你的选项为:A 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 41.命题作文的优点是(ABC)
A.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作文 B.便于统一指导 C.便于统一讲评 D.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 42.以集中识字为主的教材,多采用(ABD)的形式 A.看图归类识字 B.基本字带字 C.以词句带字 D.反义词归类 43.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关系是(ABC)A.听是说的基础 B.读是写的基础 C.听说在前读写在后 D.四种能力相互独立
44.将“国文”改为“国语”的划时代变化在于实现了(B)A.白话文 B.言文一致 C.言行一致 D.实施了文言文
45.汉字字形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ABC)
A.笔画笔顺 B.偏旁 C.间架结构 D.汉语拼音
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设立语文课程“语文”的含义是:(D)。
A.语为语言,文为文学;
B.语为国语,文为国文;
D.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C.语为语言,文为“文言”;
2.人教出版的全国通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安排学习(A)了常用汉字。
A.2500个; B.3000个; C.3500个;
D.认识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会用;
3.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表述最全面、合理、辩论的大纲是(D)。
A.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B.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C.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D.《义务教育大纲》; 4.建国以前的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历程是(D)。
A.国文教科书--蒙学读本--国语教科书;
B.蒙学读本--国语教科书--国文教科书;
C.国语教科书--蒙学读本--国文教科书;
D.蒙学读本--国文教科书--国语教科书。5.《千字文》的作者是(A)。
A.周兴嗣;B.史游;
C.王应麟;
D.佚名;
6.中国《蒙学读本》比驰名西方的夸美曲折的课本是(D)。
A.五百年; B.一百多年;
D.一千多年;
C.二百多年;
7.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B)为指导。
A.唯心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 8.“文”与“道”的统一是(C)。
A.文等于道; B.文加道;
C.文中有道,道中有文,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D.文不等于道
9.要使小学生获语文基本功,必须通过(B)方式。
A.讲授; B.训练;
C.模仿;
D.理解;
10.义务教育大纲对一、二、三年级安排的识字量分别为(B)。
A.400、700、600; C.400、600、300;
B.400、750、550; D.300、400、500;
11.小学生识字教学的难点是(C)。
A.字音教学;
C.字形教学;
B.字义教学; D.别字教学;
12.小学生错别字有多种类型,未来写末来是属于(E)。
A.减少笔画; B.增加笔画;
C.同音相混; D.左右颠倒; 13.阅读能力的核心是(A)。
A.理解书面语言能力;
C.欣赏书面语言能力;
B.认读书面语言能力; D.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
E.形近相混。
14.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C)。
A.理解课文培养想象能力;
C.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B.读懂课文培养记忆能力; D.从读学写,培养作文能力;
15.一个单元组教材的学习要体现掌握阅读方法的过程即(B)。
A.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
B.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
C.从分析到抽象再到综合; D.从分析到概括再到分析; 16.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是(A)。
A.读书; B.写字; C.作文; D.听故事; E.学拼音。17.阅读教学要以学生(B)为基础。
A.认真观察;
B.独立思考;
C.强迫记忆;
D.坚强意志; E.努力读书。
18.在西方,“课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其含义是(B)A.学科 C.课业
B.跑马道 D.课型
19.既是写好字的基本条件,又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发育措施之一的是(A)A.正确的写字姿势 C.爱惜写字用具
B.正确的执笔方法 D.认真的写字态度
20.决定了语言文字训练应当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是(C)A.课内外的关系
B.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C.文道统一关系 D.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关系
21.作为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向着科学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的标志性教材是(B)
A.各地依据1978年教学大纲编写的实验教材
B.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C.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
D.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22.在教学“燕”字时,要让学生注意到上面是“廿”,而不是“艹”,这是(A)
A.针对学生知觉不精细的特点
B.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C.为防止熟字对生字的干扰
D.加强学生对同音字字义的理解
23.《义务教育大纲》指出: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是(D)
A.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B.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C.理解课文
D.朗读和默读
24.教师教学工作评估的三个主要方面是(C)
A.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效果
B.教学用时、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C.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D.教学态度、学生学习质量、教学能力
25.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有许多弊端,旧根难除。在1978年,一位著名学者对语文教学的“费时甚多,收效甚微”现象提出批评,他是(B)
A.张志公
B.吕淑湘
C.叶圣陶
D.王力
26.小学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的根本前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他们的(D)
A.课堂应变能力
B.设计教学的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D.分析教材的能力 27.听力构成的要素包括(B)
A.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
B.注意力、理解力、辨析力、记忆力
C.记忆力、理解力、复述力、注意力
D.记忆力、复述力、注意力、辨析力 28.小学阶段说话训练总的要求是(D)
A.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先想后说
B.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演讲、注意礼貌
C.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先想后说、表情丰富
D.先想后说、注意礼貌,用普通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9.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主要弊端是(C)A.写真情实感
C.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作文教师改
B.全批全改
D.没有系统的写作理论
30.体现围绕学法设计教法的阅读教学结构是(D)A.变序阅读 C.听—读—讲—练
B.“看图作文”的教学结构 D.导读—扶读—自读
31.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主要包括观察、理解、表达和(D)A.记忆 C.想像
B.注意 D.思维
32.小学生阶段,儿童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过渡到(C)A.直观动作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B.多元思维 D.抽象复杂思维
33.叶圣陶先生在论述“语文”学科定名时提出“听说读写宜并重”是在(A)A.1964年 C.1978年
B.1956年 D.1986年
34.日本语言学家西尾实把语言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D)A.语言交际 C.语言生活
B.语言体系 D.语言文化
35.说话能力构成要素包括表情达意能力、应变能力和(A)A.组织语言能力 C.理解能力
B.记忆能力 D.观察能力
36.小学语文教学评估的系统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是(C)A.教材的选择 C.效果的评估
B.活动的实施 D.教法的确定
37.看图说话这种听说训练方式主要用于小学的(A)A.低年级 C.中年级
B.高年级 D.中高年级
3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时间是(B)A.1985年 C.1978年
B.1986年 D.1996年
39.明确提出文教工作“以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的纲领是(A)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国教育纲领》 C.《学校系统改革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纲领》
40.将“国文”改为“国语”的划时代变化在于实现了(B)A.白话文 C.言行一致
B.言文一致 D.实施了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