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卷1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表现为三个基本特点: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中国古代的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总结先秦的教育经验。3.1902年8月15日,清政府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这是中国历史上由政府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4.语文单独设科始于1904年,它的第一个正式名称是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他主张“教育即生活”。6.语文的教学目标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7.语文课程的性质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统一。
8.1963年张志公发表__________一文,发展了“工具说”理论,更深刻的阐述了语文学科的根本性质。
9.__________以“六步”教学法著名。
10.说课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11.新大纲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倡导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学习方式。
12.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要求学生认识___________个左右常用汉字。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语文教学以_____经学典籍为主体。
A.墨家 B.法家 C.儒家 D.道家 2.语文课程现象的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中不包括_____。
A.物质性 B.活动性 C.关系性 D.环境性
3.《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的____的形成与发展。A.语文素养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质 D.语文知识和能力 4._____是我国当代语文教学“情感派”的代表。
A.于漪 B.钱梦龙 C.洪镇涛 D.魏书生 5.夸美纽斯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的教育学著作是______。A.《教学论》 B.《大教学论》 C.《中学教学论》 D.《教学论稿》
6.语文新课程把“听”和“说”两个教学系列和在一起,改称为_____。A.口头语言 B.口语表达 C.口语训练 D.口语交际 7.语文新课程把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写作叫做____。
A.习作 B.写话 C.写作 D.创作 8.美国教育学家提出____的教学法。
A.自学法 B.教授法 C.做中学 D.讨论法 9.精读和略读是____提出来的。
A.叶圣陶 B.陶行知 C.蔡元培 D.沈仲九
10.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总目标共有十项,后五项侧重于____维度。A.过程与方法 B.知识与能力 C.情感与态度 D.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判断题 1.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合称“三百千”。()2.古代教育的三种表现形式为: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
()
3.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在汉代以后以“五经”为主要课程。()4.“五四”时期,在“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推动下,北洋军阀政府通令全国中学开设“国文”,主要教白话文。()5.语文学科定名为“语文”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6.语文教师的工作特性是科学性和常规性。()7.备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备教材,二是备教法。()8.陶行知主张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9.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是整体性、自主性和开放性。()10.语文教学的主题是教师和学生。()
四、名词解释(2个)1.四段教学法 2.阅读教学
五、简答题
1.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2.古代语文教学的弊端。3.语文教育的特点
4.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时要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六、应用
针对“梦想”这个话题写一个作文指导方案。
七、论述 15分
谈谈在语文教学中,知识、能力和智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理论性 实践性 综合性 2.《礼记·学记》 3.《钦定学堂章程》 4.国文 5.杜威 6.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7.工具性 人文性 8.《说工具》 9.魏书生
10.知识水平教学水平11.自主 合作 探究 12.3500 二.选择题
1-5 CDAAB 6-10 DBCAB 三.判断题
1-5 ×√√×× 6-10√×√√× 四.名词解释 1.四段教学法
四段教学法是捷克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四个教学阶段,即清楚、联系、系统和方法。2.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五.简答题
1.人格素质,职业素质,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 2.a.脱离语言实际,不重视口头语言的训练。b.脱离应用实际,读写大都与实际生活无关。c.忽视文学教育。d.忽视知识教育。
3.a.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b.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c.儿童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
d.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4.a.情感态度方面: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b.实践方面: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环境来展开口语交际 c.技能要求上,每个学段的要求不同。六.应用题(略)七.论述题
1.语文知识包括文字、语音、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等,是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基础。
2.语文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培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3.智力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认知能力,一般有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联想力等因素所组成,其中以思维力为核心。
4.智力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智力的表现。提高了能力,发展了智力,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和深化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提高语文水平。必须将知识、能力、智力三者统一起来,不能有任何的轻重之分。
第二篇:语文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语文教学与课程论试卷5
一、填空题(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语文在兴课程与教学论是正起和建设中的一门学科教育学科,它是以()为研究对象的一门。2.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和()系统。
3.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中,“三主”是指()()()4.杜威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是()“工具说”的集大成者是()
5.我国于()年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6.1986年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打一次把双基顺序变为()和()
7.()年,我国才正式使用语文这个名称.8. 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千家诗》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识字。
9.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0.语文单独设科是在()年
二、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展。
A.语文素质 B.语文素养
C.语文能力 D.语文知识和能力
2.在我国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语文课程是从()年开始的。
A.1904 B.1919 C.1949 D.1978
3.哪个不是评课的基本功()A看板书 B看普通话 C 看操作 D与学生的交流 4.下列不是魏书生教学法的是()A自测 B 自结 C讨论D 练习5.语文教学的原则没有下列哪一个()A自主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B 实践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D 身心发展与学习规律相结合
6、《义务大纲》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要求初中生认字量是()
A、2500个 B、3500个 C、4500 D、5500 7.作文讲评的基本方式是()
A典型讲评 B综合讲评 C专题讲评 D重点讲评
8.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A.自主、合作、探究 B.自主、独立、探究 C.自立、提问、研究 D.独立思考、用于探究
9.教学目标分类法是美国教育家()提出来的。
A.布鲁诺 B.布鲁纳 C.杜威 D.布卢姆
10()是情感派教学法的代表。
A.于漪 B.魏书生 C.宁鸿彬 D.钱梦龙
三、判断题(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从占居优势的倾向来说,语文课是属于抽象型学科。()2.听说训练的内容不仅包括训练听说能力,而且包括训练听说的态度。()
3.“讲授”的方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4.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5.单元教学过程包括以下阶段:起领,教读,自读,总结和测试。()
6.提问的方法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7、光学媒体的特点是能同时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两方面的信息。()8.作文评改应一分为二,以鼓励为主,要少就多改。()9.根据考试的目的和用途,考试可以分为学业考试、水平考试、个别考试。10.备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备教材,二是备教法。()
四、名词解释(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1、语文教学论
2、语文课程现象
五、简答题(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1.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教育活动中的作用。2.选修课程目标有哪些?
3.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4.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
六、应用题(1小题,15分)
请为《 背影》设计一个新课导入方法。
七、简论(1小题,15分)
对于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 1.填空
1.中学语文教学 专业必修课
2.范文系统 知识系统 助读系统 作业系统 3.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训练为主线 4.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张志公 5.1986 6.语文基本能力 语文基础知识 7.1949 8.《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 9.工具性 人文性 10.1904
二、单项选择题: BADDC BBADA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名词解释:)
1、语文教学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理论学科,其学科性质主要表现为三个基本特点: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
2、语文课程现象是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课程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五、简答题:
1.导向作用 推进作用 控制作用 评价作用 管理作用
2.(1)诗歌与散文(2)小说与戏剧(3)新闻与传记(4)语言文字运用 3.(1)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2)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3)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各种语文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
4.测定学习成绩 鉴定教学效果 检验管理水平获取反馈信息 预测发展方向
六、应用题:
导入的类型很多,学生只要为《背影》设计一个导入即可。要求围绕文章内容,语言简洁、恰当。
七、简论
第一,人格素质。教师的人格具体包括情操、品行、道德、气度、胸 怀等。它们通过各种途径、方式渗透融合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制约着教学的 格调、质量和品位。
第二,职业素质。包括爱国、爱岗、爱生和律己。
第三,心理素质。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室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
第四,专业技能素质。
(1)学业知识 a、深厚的语文专业知识,具有语文学者的功底
b、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2)能力素质 a、语文教学能力 b、施教能力
(3)考核能力 知道复习能力 组织考察能力 评价成绩的能力
(4)教育能力 全面理解学生的能力 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
指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等(5)班级管理的能力 创设教育教学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等等
(6)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能力 教师的学习能力 教研活动能力
第三篇:2016年《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小学生作文的最基本要求是()A.有具体内容 B.有中心 C.语句通顺 D.有条理 答案:A 2.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A.生活、实践的观点 B.自觉能动性的观点 C.联系、发展的观点 D.辩证统一的观点 答案:B 3.识字的最终目的是()A.会读 B.会写 C.会讲 D.会用 答案:D 4.学生作文的源泉是()A.读课本 B.读课外书 C.大脑的思维活动 D.生活 答案:D 5.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中心思想”方面的要求是()A.中心要明确 B.中心要突出 C.不一定非有中心
D.只要文章有个主要意思就行 答案:D 6.目前,小学语文质量评估的发展方向是提倡()A.百分制 B.等级制 C.评语制
D.等级制加激励性评语 答案:D 7.指导学生作文,要()A.从内容入手 B.从形式入手 C.从题目入手 D.从确定中心入手 答案:A 8.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A.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
B.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 C.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D.改进课堂教学 答案:C 9.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阶段性决定了小学语文的基本功训练是()A.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结合 B.螺旋式上升的 C.直线式上升的
D.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断飞跃 答案:B
11.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是()A.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B.培养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 C.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D.学生自己认认真真的读书 答案:D 12.《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为指导。”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辩证唯物主义 D.邓小平理论 答案:C 13.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A.识字写字教学 B.听话说话教学 C.阅读教学 D.作文教学 答案:C 14.判断学生集体的学习质量,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是()A.综合分析 B.定性分析 C.定量分析
D.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答案:D 15.实现语文教学最优化,必须依靠语文学科的()A.工具性 B.思想性
C.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D.主观能动性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题型属于主观性试题的是()A.阅读分析题 B.问答题 C.作文题 D.改错题 E.搭配题 答案:A^B^C^ 2.说话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的能力。A.观察思维 B.表情达意 C.组织语言 D.注意辨析 E.应变能力 答案:B^C^E^ 3.《义务教育大纲》中规定的语言文字训练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A.汉语拼音 B.听话、说话 C.识字、写字 D.阅读 E.作文 答案:A^B^C^D^E^ 4.说话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的能力。A.观察思维 B.表情达意 C.组织语言 D.注意辨析 E.应变能力 答案:B^C^E^ 5.阅读对作文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是()A.从阅读中可以间接看到许多平时未曾见过的情景,学到平时未曾学到的知识,这些都可以成为作文的内容
B.背诵的篇子多了,作文时可以大段大段地写进自己的文章,使作文有文采
C.阅读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思想认识,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对提炼作文中心很有帮助
D.通过阅读,可以学到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
E.通过阅读,还可以学到如何根据中心选择材料、安排组织材料的方法
答案:A^C^D^E^ 6.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话、说话的能力,其意义是()A.生活的需要 B.发展思维的需要 C.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需要 D.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E.适应现实生活和未来社会的需要 答案:A^B^C^D^E^ 7.理解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包括()A.说 B.写 C.唱 D.读 E.听 答案:D^E^ 8.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做到()A.要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思想教育 B.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C.重在潜移默化 D.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 E.采用启发式教学 答案:A^B^C^ 9.读书记录的内容大体包括()A.书名 B.作者 C.主要内容 D.精彩片断 E.优美词句 答案:A^B^C^D^E^ 10.指导小学生学习作文应()A.要求写真实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B.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虚构
C.鼓励学生认真生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 D.鼓励学生时时留心,事事留心,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E.鼓励平日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 答案:A^C^D^E^ 11.编制一张语文试卷,应该做到()A.试题难度、分量适当 B.试题表达要明确,题意要浅显 C.有一定覆盖面,能突出重点 D.各个试题要彼此独立 E.评分简便、客观 答案:A^B^C^D^E^ 12.丰富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知识主要包括()A.熟练掌握语文专业知识 B.扩充科学知识
C.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D.对教材的理解能力 E.语言表达能力 答案:A^B^C^ 13.平时考察的方法有()A.日常观察 B.课堂提问 C.作业检查 D.阶段性的知识考查 E.阶段性的能力考查 答案:A^B^C^D^E^ 14.下列选项中对创设情境说话理解正确的是()A.设法把学生带入某种假设的情境,以引起说话的动机 B.创设情境说话是先听后说的训练
C.由于学生缺少相关的生活经验,因此,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没话可说
D.由于学生缺少相关的生活经验,因此,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没话可说
E.模拟购物、打电话、借书,都可以作为假设的情境 答案:A^D^E^ 15.学习、贯彻大纲精神,实施素质教育,应抓好以下工作()A.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B.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 C.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D.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 E.坚持不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答案:A^B^C^D^E^
三、填空题
1.作文是学生___和___的综合体现。答案:认识水平语言 文字表达能力
3.凭工具书识字除掌握汉语拼音外,还需要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___,二是___。
答案:能用部首和音序查字典 能正确选择字音和义项
4.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由___能力、___能力、___能力和___能力构成的。
答案:观察、思维命题、立意选材、组织遣词造句 5.教学一组教材,要经历____——____——____的过程。答案: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实践运用
6.在作文题材上帮助学生“开源”的主要方法,一是引导他们____,二是____。
答案:留心周围事物 丰富他们的生活
四、名词解释题 1.文道统一
答案:文道统一:“文”即文章的外在形式,包括语言文字、写作方法等,“道”即文章的思想内容,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文中有道,道中有文,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反映了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之间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2.教学过程最优化
答案:教学过程最优化:在现代学校中,教学过程最优化被理解为选择这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3.教学民主
答案:教学民主: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不同意见要持欢迎的态度;对学生敢于发表创见的精神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并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只要学生的见解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简答题
1.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循序渐进,逐步加深,不断提高。(2)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要从严要求,严格训练。
(3)认真钻研教材,按照教材特点和要求进行训练,注意课内外相结合,但不能加重学生负担。
(4)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的基本功都得到发展。2.为什么要注重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答案:识字能力是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有了识字能力,能轻松地完成识字任务,还为独立阅读书刊,吸收各种文化科学知识,为进行书面表达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目前的识字教学,还存在只重视教会学生一个一个字的音、形、义,而忽视培养识字能力的倾向。检测识字成果时,只看重默写率,看重对汉字基础知识的考查,而忽视对学生识字能力的检测。这反映出对识字教学任务理解的片面性,和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精神也是不相符的。因此,必须注重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3.好的教学结构应具备什么特点? 答案:好的教学结构一般具备以下特点:(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思路清晰;(3)教学环节简单、实用;(4)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5)有鲜明的特点。
4.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答案: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闻道在先,学有专长,应当责无旁贷地引导学生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这种主导作用不是单纯的灌输,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内因是主要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习也不例外。如果学生没有主动精神,思维处于睡眠状态,教师力气花得再多,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自觉地做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3)做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统一,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过程。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教师包办代替,牵着学生鼻子走;二是撒手不管,对学生的自学不加指导。这两种倾向都是不符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的。
六、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答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小学语文“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在《大纲》不少章节多次阐述了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问题。如,在教学目的中强调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发展智力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要求中重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大纲精神,用大纲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为此,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不断增强素质教育意识。
素质教育是80年代针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提出来的,它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目的,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着眼于他们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进行素质教育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是否进行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影响到21世纪人才的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从科学性质、教学目的来看,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应当是一致的,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因此,语文教学也能够进行素质教育,我们要摒弃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2)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①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以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将语文教学进行的素质教育分解成几个方面,分别提出明确的目标。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总目标以包括思想品德、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四个方面。在小学阶段的总目标确定之后,再来制订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等。教学目标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内容,要求要适当、具体,便于操作。
②深化课程、教材改革。课程上,要打破自我封闭、一潭死水的局面,创建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语文课程体系。要充分利用母语环境,挖掘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广阔的背景下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能力。在教材上,要围绕新的课程体系进行教材建设。作为系列化教材核心的语文教科书,要更加自觉地从方便学生的学、培养自学能力出发构建教材体系,不仅要反映教学内容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而且要体现出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此外,教科书要进一步体现时代感、实用性和人文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③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评估学生的学习质量,一要着眼发展,重在鼓励,使每个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有收获,有信心,充满希望;二要全面考查,既考查语文知识,又考查语文能力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既有书面测试,又有听、说、做等方面的考查;既注重学期末的总结性考查,又重视平时对每个学生的考察。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着眼“两全”——面向全体,全面提高质量。
④坚持不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端正教学思想。教学是一种关系,师生关系的性质决定着教学性质。正确的师生关系源于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是为着学生的学服务: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要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要下力气研究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研究教学结构的基本模式,要体现指导的过程,体现训练的过程,体现学生经过思考逐步得出结论的过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中心一环。问题要问到学生的生疑处,问到教材的重点上,要有启发性,要少而精。在少数主要问题之下,可以设计辅助性提问,为学生引路、搭桥,提供思维的路径和方法。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是前提,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是保证,深化课程、教材改革是核心,改进课堂教学是关键。
2.怎样理解和贯彻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 答案: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从语文和事物的关系来看,语言文字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既能锻炼语文基本功,又能加深对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认识。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两者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联系,相互促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把语言文字和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在头脑里统一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受到启发和教育。在贯彻这一原则时,应该力求做到:
(1)语文教学要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必须把语言文字和它反映的客观事物结合起来,才能在学生的脑子里得到正确的认识。老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理解语言文字的具体条件。例如,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让学生建立起汉字与其所代表的具体事物的联系,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字义。同样,在阅读和作文中,更要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这方面的联系越充分,学习语文的效果越好。
(2)在认识事物的训练中要密切联系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认识事物,一定要紧密联系语言文字。学生学习一篇篇课文,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是从语言文字中获取知识、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同样,学生要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也离不开语言文字。要通过听和读不断吸收,逐渐积累,才能驾驭语言文字,通过说和写表达出来。只注意认识事物,不注意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不是语文课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是怎样描述客观事物、说明道理的,才能更好地学到使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的本领。总之,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既不能忽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片面地要求学生背诵一些读写知识,也不能只重视认识事物,而放松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既要看到理解、运用语言文字对认识事物的作用,又要看到认识事物对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促进作用。努力做到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去认识事物,在认识事物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这样,才能切实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七、案例分析题
1.下面是一首古诗,读后写出简单的教学过程。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答案:
一、导入、释题、简介作者。
二、自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学字词,交流学习情况。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查学习情况:(1)认读生字。
(2)分析字形,指名板书。(3)学习多音字“应”。(4)交流词义。
三、读懂诗句:
1.指名读诗,师生评议。2.思考问题,交流讨论: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人?他在干什么?(2)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这是怎样一个环境?(3)当过路人问路时,小孩子是怎样做的?为什么?
四、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1.齐读古诗。
2.请学生逐字翻译,教师指导。3.自由朗读。
4.用自己的话描述在脑海中形成怎样一幅画面? 5.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作者对这个孩子怀着怎样的感情?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第四篇:德育论试卷及答案
三明学院
专科《德育论》期末试卷
11级初等教育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分)1.狭义的德育专指()
A.道德教育B.政治教育C 思想教育D法制教育 2.我国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之一是受()
A.美国教育学的影响B。德国教育学的影响 C.苏联教育学的影响D。英国教育学的影响
3.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态度的 教育是()
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D.法制教育
4.我国德育中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社会主义制度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属于()A.思想教育的范畴B.政治教育的范畴 C.道德教育的范畴D.法制教育的范畴 5.长期以来,我国德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侧重()
A.思想教育部门B。政治教育部门C.道德教育部门D.法制教育 6.德育外延的界定应当遵循“守一望多”的原则。“守一”指的是()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D.法制教育
7.率先提出“道德教育是一种超越”,拉开了道德教育本质讨论序幕的学者是()A.王逢贤B.鲁洁C.班华D.钟启泉
8.德育对精神文化的传递与保存、改造与创新,指的是它的()A.文化功能B.政治功能C.经济功能D.自然性功能 9.德育能直接影响劳动者的素质,这体现了它的()
A.文化功能B.政治功能C.经济功能D.自然性功能
10.学校德育通过系统的德育学科课程,可以向学生传播一定的政治理论,这体现了它的()A.文化功能B.经济功能C.政治功能D.自然性功能
11.学校德育通过哲学及各科教学可以在新一代的思想上系统、完整地树立起作为世界观一部分的新的人生观、自然观,这体现了它的()
A.文化功能B.经济功能C.政治功能D.自然性功能 12.通过德育形成和发展个体品德的内容结构,这体现了德育的()A.文化功能B.政治功能C.自然性功能D.个体发展功能
13.通过德育可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 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是德育的()A.文化功能B.自然性功能C.个体发展功能D.个体享用性功能
14.德育目的的要求应当高于德育对象的现实的道德水平;德育目的产生于德育活动之前,这体现了德育目的的()
A.超越性B.可能性C.预见性D.教育性
15.德育目的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的道德品质,实际上就是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是德育的()
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制约功能
16.认为德育目的应该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超越于一切利已欲望之上的“超人”,即具有“神性”的人。,这是德育的()
A.神学目的论B.个人中心目的论 C.社会中心目的论D.教师中心目的论
17.强调个人价值的权威性和独特性,认为德育目的在于提升受教育者个体的价值,使他们真正成为道德的主体,实现道德上的自由或自治。这是德育的()A.神学目的论B.个人中心目的论 C.社会中心目的论D.教师中心目的论
18.认为德育目的只能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培养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是德育的()A.神学目的论B.个人中心目的论 C.社会中心目的论D.教师中心目的论19.德育的神学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托马斯·阿奎那B.卢梭C.涂尔干D.布鲁纳 20.德育的个人中心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托马斯·阿奎那B.卢梭C.涂尔干D.布鲁纳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政治教育
2.德育的文化功能 3.德育的经济功能 4.德育的享用功能,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德育泛政治化的表现有哪些? 2.德育泛政治化的后果是什么? 3.政治与道德有何区别?
4.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有何区别?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我国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及其弊端? 2.如何理解德育与政治的关系? 五.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案例:
高二是比较重要的阶段,然而很多同学面对节奏突然加快的课程和直线上升的各科作业量,都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和应对方法,以至于经常有人上课迟到、早退.甚至在自习或上课的时间吃东西。班主任周老师多次找这些同学谈话,无奈批评教育都不起作用,一开始都是满口承认错误,保证下不为例,可惜都是说的比唱的好听,过后,迟到的依然退到,吃早餐的依然是把早读课堂当食堂.一天在每周例行的班会上,周老师详细地总结了本周的班务情况,包括考勤记录,然后对同
学们宣布说:“从今天开始,我们班实行一个针对早读迟到早退、吃早餐的惩罚措施:哪位同学迟到一次就罚在班会上给大家唱一首歌,迟到两次就唱两首,天天迟到我们就给他开个人演唱会。一是借歌声向同学们表达歉意,二是有助于同学们展示个人风采,说不定我们班还能挖掘出一两个歌星呢。”一席话听得那几个最爱迟到的男生当时就傻了眼:“唱歌?不是吧——不如让我们去跳楼好了。”
周老师听着这几个调皮鬼的长叹短嗟.暗暗地笑了。果然这招非常见效.慑于在大庭广众抛头露面进行个人表演的威胁,那些违反早读纪律的同学都收敛了很多,偶然有一两个不小心迟到的,在班上面红耳赤地放歌一曲之后,再也不敢“争取”这种当众展示的待遇了。从此以后,我们班的早读纪律有了明显的好转,流动红旗常常驻扎在我们班.而每周的例行班会更成为了同学们最为期待的活动.因为可以欣赏违反纪律的同学的歌声嘛。结合案例分析教育者在实施惩罚时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2.案例
《北京青年报》1991年4月2日刊登了一篇中学生对电影《焦裕禄》的观后感,很值得我们
深思。124中的小伙子刘煜在看《焦裕禄》时哭了——“当时我真激动,恨不得马上去干一番什么。”可他走出电影院没10分钟,看看从自己身边走过的忙忙碌碌的人群,心里又恢复了原有的平静。很多中学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这是因为青春的热血和他们头脑中现有的观念发生了抵触。高一学生杨楠承认:“我看枪战片也没像看《焦裕禄》那样揪心。但是,虽然我承认焦裕禄很值得尊敬,可让我去像他那样,我可做不到。”因为他不相信人能全心全意地为别人,“焦裕禄真的就没一点私心?”女中学生甄憬然回忆看电影时的感受时说:“焦裕禄给我的触动非常大,在他身上体现了最伟大的人格。”可我却不能同意那句话:„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因为我更同意三毛的一句话:„假如把一切都献给了别人,那么你一生中就虐待了一个生灵——那就是你自己。‟人应该想想自己。”崔炜同学则一直没闹明白:“焦裕禄怎么能做到像人们说的那样?他为什么会这样做?难道他就没有想到要先做个好丈夫、好爸爸吗?166中一位不愿说出名字的男生更直言不讳:“焦裕禄的确是个好人,但他太不适合用来教育我们这一代人。他活得太累。”高二学生王京宇的见解拥有着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的共鸣:“现在从国家到个人都讲求务实,这是最根本和最自然的东西。人其实只有先保重自己才谈得上去帮助别人。” 结合案例分析道德教育理想化的主要特征。
三明学院
专科《德育论》期末试卷答题卡
11级初等教育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政治教育
2.德育的文化功能
3.德育的经济功能
4.德育的享用功能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德育泛政治化的表现有哪些?
2.德育泛政治化的后果是什么?
3.政治与道德有何区别?
4.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有何区别?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我国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及其弊端?
2.如何理解德育与政治的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案例分析教育者在实施惩罚时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2.结合案例分析道德教育理想化的主要特征。
第五篇:语文教学论试卷8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卷8(科)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正在兴起和建设中的一门学科教育学科,它是以
为研究对象的一门。2.叶圣陶对“语文”的解释是、。
3.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和
系统 4.从阅读过程来看,构成阅读成力的要素是
、、、。5.《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6.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中,“三主”是指、、。
7.作文能力一般由
能力和
能力构成。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语文教学论属于()范畴
A、文艺学 B、心理学 C、社会学 D、教育学
2、最早提出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的是()A、蔡元培 B、胡适 C、叶圣陶 D、陶行知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了7—9年级的学生识字数目为()个。
A、1600—1800 B、2500 C、3000 D、3500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的总目标共有十项,后五项侧重()维度。A、知识与能力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 D、价值观
5、《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作文每学期的最少次数是()A、6次 B、8次 C、10次 D、12次
6、陶行知的教育思想()A教学做合一 B 寓教于乐 C 理论与实际结合 D 技能与应用结合
7、标志着语文单独设科的是()A、《奏定学堂章程B、《钦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C、《国文教科书》的编写 D、《中国文学教科书》的编写
8、语文教学的理论之源()A、夸美纽斯 B、柏拉图 C、赫尔巴特 D、佩斯〃泰洛奇
9、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特点是()
A、创造性、互动性、综合性 B、情境性、单一性、综合性
C、情境性、互动性、复杂性 D、情境性、互动性、综合性
10.作文讲评的基本方式是()A典型讲评 B综合讲评 C专题讲评 D重点讲评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从占居优势的倾向来说,语文课是属于抽象型学科。()
2.听说训练的内容不仅包括训练听说能力,而且包括训练听说的态度。()3.“讲授”的方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4.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5.单元教学过程包括以下阶段:起领,教读,自读,总结和测试。()6.提问的方法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7.光学媒体的特点是能同时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两方面的信息。()8.作文评改应一分为二,以鼓励为主,要少就多改。()
9.根据考试的目的和用途,考试可以分为学业考试、水平考试、个别考试。()10.备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备教材,二是备教法。()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10分)1.反教案教学 2.语文教材
五。简单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语文新课程的理念有哪些? 2.如何设计语文教学目标?
3.阅读教学的导入有哪些类型?4.语文教学的原则有哪些? 六.实际操作(15分)
认真阅读《致橡树》然后写一份教案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臵,足下的土地。
七.论述题(15分)
有人说:“语文教学要给学生一个梦”。你有何看法?
参考答案 一题、填空
1.中学语文教学 专业必修课 2.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3.范文系统
知识系统
助读系统
作业系统 4.认读能力
理解能力
鉴赏能力
评价能力 5.交际工具
人类文化
工具性与人文性 6.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训练为主线 7.认识
表达
二题、1-5 D、D、D、A、A、6-10 A、A、A、D、A 三题、1.(×)、2。(√)、3。(×)、4。(√)、5。(√)、6。(×)、7。(×)、8。(×)、9。(√)、10。(×)。
四题、1反教案教学:是相对于教案教学提出的,反教案不等于不写教案。反教案教学意味着:具有文本形态的教案不是教学的必要条件,教案是客详可略、可有可无的。教学是否有教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是否具备了良好的教育和专业素养,是否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否有适应教学情境及学生需求的能力。
2、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负载着语文教育内容并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一切材料。
五题、1.语文新课程的理念有哪些?
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如何实际语文教教学目标?
答:(1)掌握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要求。(2)明确语文教科书的内容体系。(3)确定语文学习内容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容量。(4)确定目标描述的方式
3、阅读教学的导入有哪些类型:总结情况,检查预习;承上启下,建立联系;激疑设问,启发思考;渲染气氛,调动情感;变换刺激,引起兴趣、4、(1)语文教学的共性原则:
a.主动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b.实践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
c.基本素养与情感态度相结合的原则 d.身心发展与学习规律相结合的原则
(2)语文教学的个性原则:
a.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b.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协调发展的原则 c.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d.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原则。
六题、实际操作答案:要点按照教案要求根据实际情况给分、(重点:学生要写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给分 教学目的:1.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3.掌握《致像树》的象征手法教学重点:1.理解诗的主题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3.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七题、论述题答案:要点:
语文教师教学语文,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语文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能力,挖掘出文本中一些美好的东西,使学生对这些美好的事物产生无限的向往和憧憬,结合具体的课文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