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小学语文教学论部分答案
2016小学语文教学论部分答案
6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1.A.√
2.B.×
本题参考答案: ×
62、语文教材才是语文课程的唯一资源。
1.A.√
2.B.×
63、多媒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和丰富性。
1.A.√
2.B.×
64、识字是巩固写字的重要手段。
1.A.√
2.B.×
65、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是一样的。
1.A.√
2.B.×
66、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内容只包括“三个维度”的评价。
本题参考答案:
错误。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是“三个维度”与“五个方面”相结合的评价。
67、课程标准就是教学大纲。
本题参考答案:
错误。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纳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与考试命题的依据。68、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学术性的学习。
本题参考答案:
错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活动性、实践性的学习。
69、新中国成立后设立语文课程,“语文”的含义是语为语言,文为“文言”。
本题参考答案:
错误。语文的含义是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70、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只需遵循互动性原则。
本题参考答案:
错误。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不仅应遵循互动性原则,还应遵循科学性、目的性和有效性等原则。
71、“以基本字带字”是分散识字的特点。
本题参考答案:
错误。“以基本字带字”是集中识字的突出特点
72、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是一种甄别、选拔的工具。
本题参考答案:
错误。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不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最重要的意义是检验课程以利于改革课程。
73、举例说明如何对小学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错别字。
本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中心环节,首先让学生牢固掌握字形。在字形教学中,加强汉字的笔画和字形结构的分析,重视形近字的比较辨析,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分析字形,还可采取编字谜和歌诀记忆字形。
(2)千方百计读准字音,可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同音字的归类比较,对多音字要据词按义定音,形声字利用声旁帮助记忆字音。
(3)理解字义从而牢固识字。可通过如下措施进行字义教学,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进行字义教学。(4)统一地掌握字的音、形、义。(5)识字要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74、{上课铃响,于老师挎着一只盛着蔬菜和水果的篮子走进教室。}
师:小朋友,我家来了位客人,他是医生。我买了些什么东西来招待他呢?小朋友„.师:谢谢你,聪明的小朋友!{下课}
结合案例,分析于老师所遵循的口语交际教学规律及采用的教学策略。
答:
一 遵循的口语交际教学规律 这节课涉及情境的创设和利用,师生、生生的积极互动,口语交际流程的动态生成,口语训练和情感的投入、交际态度的选择、反应能力的培养诸多方面的和谐统一,还有口语交际活动和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等等,都很好地体现了口语交际活动的基本特点,折射出口语交际教学的一般规律。
1、情境性
口语交际教学的情境性表现为教者紧扣话题,将学生引入精心设计、模拟重现的相关情境或现实情境中,以激起他们口语交际的欲望,并充满情感地进行积极的口语交际活动,从而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2、互动性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其特点是互动。只有实现互动,口语交际功能才能真正实现。互动性,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口语交际教学的互动性表现为教者引导并鼓励学生深化对象意识,主要靠口语交流沟通来体现。同时,它还借助声音高低、语速快慢、表情变化、身体姿态等伴随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来交流感情和传递信念,从而使交际双方或多方产生互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考察口语交际教学,其互动性主要表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群体互动的过程中显现。
3、生成性
口语交际教学时刻伴随着动态生成。口语交际教学的生成性表现为教者充分注意动态生成这一特点,善于通过在互动中互换角度、在鼓励中点关键、在小结中求延伸等手段进行现场即时点拨,促使口语交际活动向前发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体现生成这一规律,不仅可以顺利推进口语交际活动,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视野的开阔性。
4、综合性
作为一种人类社会重要活动的口语交际,它是交际者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待人处事能力的综合表现,它要求交际者具有一定的聪明才智、知识和能力、言语水平等素质,还要具备待人处事、临场应变、表情达意、文明礼貌等素养。毋庸置疑,综合性是口语交际的显著特点之一。口语交际教学的综合性表现为教者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思想指导下,全面观照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准确把握听说训练与口语交际的本质区别,处理好教学的显性与隐性内容、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以及课内学习与课外生活诸方面的关系,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全面形成口语交际的素养,综合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和水平。二 采用的教学策略。
1、全面观照,整体发展;
2、双向互动,多元交织;
3、创设情境,回归历练。
75、联系实际谈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本题参考答案:
(1)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强化素质教育的意识
(2)拓宽语文教学思路,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大语文教学观”指语文学习材料的“大”,语文学习环境的“大”,语文课程设置的“大”,语文学习方式的“大”,语文评价方式的“大”,语文学习结果的“大”。(3)实施创新教育,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围绕课程标准,优化学法指导。
76、试述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施走向。
本题参考答案:
(1)从“模拟交际”走向“真实资讯空间的交际”(2)从“个人独白”走向“学习者共同体成员的互动”(3)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走向“口语实习场的创建”(4)从“独立的口语课程”走向“全时空的言语实践”
77、举例说明如何对小学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错别字。
答:
(1)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中心环节,首先让学生牢固掌握字形。在字形教学中,加强汉字的笔画和字形结构的分析,重视形近字的比较辨析,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分析字形,还可采取编字谜和歌诀记忆字形。
(2)千方百计读准字音,可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同音字的归类比较,对多音字要据词按义定音,形声字利用声旁帮助记忆字音。
(3)理解字义从而牢固识字。可通过如下措施进行字义教学,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进行字义教学。(4)统一地掌握字的音、形、义。(5)识字要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78、简述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
答:
(1)评价目的的育人性
(2)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3)评价取向的全面性
(4)评价过程的开放性
(5)评价主体的开放性 79、下面是作文教学的实例,试分析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出现了何种问题,并阐明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在表达自己意思上下功夫?
有位教师在教了《小木船》这篇课文后,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同学友谊破裂的事情。结果许多同学都雷同地写自己与同桌同学吵架,后来又和好了。
下面是作文教学的实例,试分析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出现了何种问题,并阐明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在表达自己意思上下功夫?
有位教师在教了《小木船》这篇课文后,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同学友谊破裂的事情。结果许多同学都雷同地写自己与同桌同学吵架,后来又和好了。
参考答案:
(1)作文学习需要借鉴范文,但不宜机械模仿,模仿是效法而不是套作,更不是抄袭。学生写作文,应表达自己的意思,教师在指导时,应该讲清套作和仿作这两个不同概念,各人表达的意思、情感不可能完全相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语言。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上下功夫,否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为使学生能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意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要“通阻”和“开源”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从生活中观察积累,在阅读中学习积累,胸中先有一定的积累,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用文字表达是需要技术的,平时应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大力加强用词造句训练、说话写话训练、由句到段训练、由段到篇训练,调动一切手段,运用多种表达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②改进命题方法,淡化审题要求。③要借鉴,不要机械模仿。仿写可以仿其文(仿部分语言文字)可以仿其格(仿结构、框架或写作思路、记叙顺序),可以仿其法(仿写作方法或作者的思考方法、观察角度),仿作要强调实际效果,一篇一得,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也可交叉进行和综合练习。
80、阅读下面《数星星的孩子》的教学片段,分析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贯彻识字教学原则的?
师:(出示“勺”字),谁来读读字音?
生:sao
生:他读得不对,应该读shao。
…….答案:
1、教师并没有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而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习勺、斗二字时让学生找出在哪个句子中出现。
2、识字教学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如学勺字,现实生活中喝汤的勺子结合起来。
3、识字音、形、义结合。先学音、接着学形
4、识字与写字结合
(一)教师对孩子的认识能力、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等,要有一定的心理方面的理论知识。
(二)加强对汉字的研究,全面提高文字学的修养。
1、理解并贯彻统编教材的编写意图
2、了解基本字的本义和字形
3、科学地讲析字理
4、掌握笔画、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的知识
(三)字理识字要与其他识字方法结合运用
识字教学不同于文字学研究,汉字的可解释性也不等于字源的解说,故在识字教学中可将字理识字法与其他识字方法结合起来,依据实用义灵活地析解字理。
(四)在教学时适当把握析解字理的“度”
在进行字理识字教学时,应把握好析解字理的“度”。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小学识字教学的一般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在析解字理时,应特别重视象形字和会意字的析解,进而转入对形声字的析解,遇上假借字和转注字要视其情况谨慎处理。
小学语文教学论;1:[论述题];案例分析题:;1.阅读下列两位教师的教学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教师甲教《燕子》一课的实录片断:;老师:现在请大家读第四小节,这小节有几句话,主要;学生:这一节有三句话,主要写了燕子停在电线上;老师:对,主要写了燕子停在电线上休息,这种样子课;老师:为什么说这很像曲谱呢?知道什么叫曲谱吗?;学生:就是歌曲的谱;老师:你们知道歌曲
小学语文教学论
1:[论述题] 案例分析题:
1.阅读下列两位教师的教学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教师甲教《燕子》一课的实录片断:
老师:现在请大家读第四小节,这小节有几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这一节有三句话,主要写了燕子停在电线上。
老师:对,主要写了燕子停在电线上休息,这种样子课文中说像什么? 学生: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老师:为什么说这很像曲谱呢?知道什么叫曲谱吗? 学生:就是歌曲的谱。
老师:你们知道歌曲有哪两种谱吗? 学生:„„。
老师:歌曲有两种谱,一种叫“简谱”,一种叫”五线谱”。(出示表示两种谱的图片)那么课文中说的“曲谱”应该是哪一种? 学生:(齐)是五线谱。
老师:对,那么燕子停在电线上休息为什么会像五线谱呢?我们先来理解”嫩蓝的天空”。什么叫“嫩蓝”?它与”深蓝”、“蔚蓝”有什么区别? 学生:嫩蓝就是蓝得很淡。
老师:很好,就是淡蓝,因为远远望去,天空是淡蓝的。这”几痕细线”又是什么?为什么用“痕”而不用”根”?
学生:“几痕细线”指的是电线,”痕”就是很细,因为远远望去看不清。
老师:这“细线”就像五线谱上的什么,停在细线上的燕子又像五线谱上的什么?聪明的孩子一定能回答。
学生:这”细线”就像五线谱上的五条线,停在细线上的燕子像五线谱上的„„ 老师:音符。说得真好。燕子正准备演奏一首歌颂美好春天的曲子呢!教师乙教《燕子》一课实录片断: 老师: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这一小节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学生:这节写的是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老师:对,你读懂了。这一节写得很美,大家读读、划划,再说说你觉得哪一句写得美,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而且要说说为什么。
学生:“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指的是燕子,燕子叫起来很好听,它正要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
老师:是吗?“这”光指燕子吗?”曲谱”跟“唱歌”是一码事吗?再仔细读读。
学生:他说得不全面。”这”不光指燕子,也指燕子停歇的电线,“曲谱”我想指的是五线谱,而不是指燕子唱歌。
(众表示赞同)老师:说得有道理。可不是指燕子唱歌,这跟”正待演奏”有什么关系?你想,会演奏什么乐曲? 学生:“正待演奏”就是说刚要演奏,指的是演奏那个曲谱。这曲谱我想应该是”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那首歌的曲谱。
学生:不,我觉得是“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那首歌的曲谱。„„„„
老师:大家想得都不错。
学生:我觉得”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这一句也写得很美。特别是那个“嫩蓝”写出了远远望去天空是淡蓝的那种色彩。
学生:”嫩”就是颜色浅,如果用“蔚蓝”那就蓝得很深了。学生:因为刚下过雨,天空有透明的感觉,所以用”嫩”。
学生:春天的树是嫩绿的,春天的天空是嫩蓝的,说明春天很“嫩”,很有活力。„„„„
老师:大家说的”淡蓝”、“颜色浅”、”蓝得透明”、“春天的天空很有活力”都对,但又不全是,里面更多的是作者对燕子、对春天的情意,可以任我们去想,这就是祖国语言的魅力。
(1)评议:
同教《燕子》一课的第4节,两位教师提问不同,效果也不一。请评析优劣并分析其原因。(2)回答:
从二位教师的提问设计中,你悟出了哪些设计提问的规律方法? 2.阅读下面《数星星的孩子》的教学片段,分析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贯彻识字教学原则的? 师:(出示”勺”字),谁来读读字音? 生:sao 生:他读得不对,应该读shao。
师:(出示“斗”字),谁知道这个念什么? 生:dou(齐读一遍)
师:在课文中找找”勺”和“斗”是在哪个句子中出现的,把这个句子读出来。生: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
师:好!勺子什么样,知道吗?你们天天用勺子吗? 生:我天天用勺子喝汤。
生:我天天用勺子吃饭,我不喜欢用筷子。
师:大家都知道勺子什么样了。”勺”好记吗,怎么记? 生:“勺”字有三笔:撇、横折钩、点。
生:”勺”字就像一把勺子,撇像勺子的把,点像勺子里的东西。师:说得好。用手在桌面上写一遍。
师:(出示北斗星的图)我们刚才学的是北斗星的“斗”字。请看这张图,这七颗星就是北斗星。你们看,这七颗星连起来像什么?(教师边说边画线连起来)生:像一把勺子。
师:对了。北斗星的”斗”字好吗? 生:好记。“十”字加两点。
生:他没按笔画说,容易写错。”斗”字,两点加十字。生:“斗”字的两点一上一下的,在”十”字的左上方。
师:说得好。我们认识了“勺”和”斗”两个字,也认识了“勺子”和”北斗星”的意思了,再学下面的字。(略)
3.下面是作文教学的实例,试分析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出现了何种问题,并阐明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在表达自己意思上下功夫?
有位教师在教了《小木船》这篇课文后,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同学友谊破裂的事情。结果许多同学都雷同地写自己与同桌同学吵架,后来又和好了。
参考答案:
(1)作文学习需要借鉴范文,但不宜机械模仿,模仿是效法而不是套作,更不是抄袭。学生写作文,应表达自己的意思,教师在指导时,应该讲清套作和仿作这两个不同概念,各人表达的意思、情感不可能完全相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语言。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上下功夫,否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为使学生能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意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要“通阻”和“开源”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从生活中观察积累,在阅读中学习积累,胸中先有一定的积累,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用文字表达是需要技术的,平时应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大力加强用词造句训练、说话写话训练、由句到段训练、由段到篇训练,调动一切手段,运用多种表达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②改进命题方法,淡化审题要求。③要借鉴,不要机械模仿。仿写可以仿其文(仿部分语言文字)可以仿其格(仿结构、框架或写作思路、记叙顺序),可以仿其法(仿写作方法或作者的思考方法、观察角度),仿作要强调实际效果,一篇一得,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也可交叉进行和综合练习。
1.参考答案:(1)评议:
同教《燕子》一课的第4节,两位教师提问不同,效果也不一。请评析优劣并分析其原因。师生平等对话。教师乙更好。
(1)教师乙的提问引导方式,比教师甲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语文课程标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师乙的提问方式,更能带动学生进入一种自主学习的情境之中。教师甲的提问方式,教师的导多了一些,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故而学生没有多大的自由想象发挥的空间。而教师乙则不同,他的引导
方式,是“放权”于学生,如让学生自己理解。《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2)回答:
从二位教师的提问设计中,你悟出了哪些设计提问的规律方法? 从二位教师的提问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提问的规律方法:
首先,要为教师自己定好位。提问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设计问题一定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展示的空间,教师的导要适度,切忌设计带有暗示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否则,教师左右了学生的思路,无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其次,要注意横向展开,促进“迁移”,上述二位教师在横向展开方面,都做的不错。教师甲出示了简谱和五线谱,让学生了解到了课外的知识。教师乙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想象”正在演奏”的乐曲是什么,也是在横向展开。但是,教师甲让学生学到的可能仅仅是知识而已,而教师乙则教给了学生一种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再次,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度,要了解学生的整体知识状况,不要出现提问让全班同学都回答不了的情况。材料中教师甲所提的问题:“你们知道歌曲有哪两种谱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问题明显过深,以至于出现了学生回答不了的状况。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问题设计也不能过于简单。在设计问题时候,要注意难易搭配,难的问题要让部分尖子生能够回答,易的问题可让全班学生集体作答。要注意搭”桥”铺“路”,化难为易。
2.参考答案
(1)教师并没有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而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习勺、斗字二字时让学生找出在哪个句子出现。
(2)识字教学与认识事物结合。
(3)识字音、形、义结合。先学音,再学形。(4)识字与写字结合,3.参考答案:(1)作文学习需要借鉴范文,但不宜机械模仿,要做到模仿与创作结合,从仿作到创作,仿是手段,创是目的;仿是条件,创是结果。实施”从仿到创”,应注意:模仿是效法而不是套作,要适时引导学生向独立习作发展,注意在写作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思。每个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情感不可能完全相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语言,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思上下功夫,否则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为使学生能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意思,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改进命题方法,淡化审题要求②要借鉴,不要机械模仿,在仿写时,指导学生善于模仿:一是仿其文。仿用范文的部分语言文字,包括词语、句式、警句、格言及部分自然段。二是仿其格。模仿范文的结构、框架或写作思路、记叙的顺序。三是仿其法。模仿、借鉴作者的写作方法或作者的思考方法、观察角度。
2:[论述题] 6.很偶然,在画报上李老师看到一张震撼了她的画页,它有一个标题:西部――美丽的田野。李老师决定抓住这个主题,让学生去关注一下西部,关注一下那片希望的田园。有了这个打算,李老师很快想到第九册语文课本上有几篇课文就是和西部有关的,像《可爱的草塘》、《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白杨》、《高粱情》„„李老师想,其他学科的课本上也肯定能挖掘出一些和西部有关的内容。于是,她翻阅了第九册的音乐书、美术书、社会书。果真本学期的社会书上有《认识行政区划》,下学期的社会书上有西部一些省份的专门介绍,这可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音乐书上,有一首《谁也离不开谁》,不就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团结协作吗?除了那首歌,李老师的脑海中又冒出那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南泥湾》,相信学生们也曾听过吧!至于美术课呢,它提出了想象画的要求,这自然又多给了学生一个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通过这个调查,李老师协同本校社会、音乐、美术这几门学科的教师,共同确定了“关注西部”的综合性学习主题。
试分析这位老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如何进行主题选择与设计的? 参考答案:
(1)阐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
(2)本案例,教师主要运用了从学科整合中提炼主题的策略,将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社会等其他学科沟通,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3)教师还应用了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着眼于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等策略选择主题。3:[论述题]4.师:同学们,鸟是人类的朋友,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种长得非常漂亮的鸟,它的名字叫――翠鸟。(板书课题,出示翠鸟的彩色图片)你想知道翠鸟有什么特点吗?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看一看吧!(教师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读给同桌听,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
师: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翠鸟的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出示翠鸟的彩图,启发学生思考)
师:你觉得翠鸟长得怎样?(让学生按”羽毛――身子――眼睛――嘴――爪子”的顺序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师:是啊,多美的翠鸟啊!那么,课文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外形美写下来的呢?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浮现翠鸟的样子。
师:翠鸟真美,看到这样美丽的翠鸟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现在请大家把自己感受到的翠鸟的美读出来,看谁最能读出翠鸟的美。(学生自读――指名读――赛读。)
师:让我们把翠鸟美丽的外形记在自己的脑海里;翠鸟真美啊!它有一双(),它的颜色();„„;师:默读《鹰》一文,思考:(1)作者是抓住鹰的哪;上述案例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策略?;参考答案:;答案:(1)灵活运用自读法、讲读法、研读法、讨论;(2)注重读思结合;(3)借助朗读,反复吟诵,感受形象美,品味语言美;(4)指导阅读方法;(5)激发阅读兴趣;4:
师:让我们把翠鸟美丽的外形记在自己的脑海里。教师引,学生读。
翠鸟真美啊!它有一双(),它的颜色()。头上的羽毛像(),背上的羽毛像(),腹部的羽毛像()。它的身子(),一双()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的嘴。
„„
师:默读《鹰》一文,思考:(1)作者是抓住鹰的哪些特点来写的?(2)你从这篇文章中知道了哪些鹰的知识??? 上述案例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策略? 参考答案:
答案:(1)灵活运用自读法、讲读法、研读法、讨论法等阅读教学方法。尤其注重自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注重读思结合
(3)借助朗读,反复吟诵,感受形象美,品味语言美(4)指导阅读方法(5)激发阅读兴趣 4:[论述题] 5.{上课铃响,于老师挎着一只盛着蔬菜和水果的篮子走进教室。} 师:小朋友,我家来了位客人,他是医生。我买了些什么东西来招待他呢?小朋友们注意看,看看谁能说一说。
{于老师说完,把一捆韭菜、一捆苔菜、一把蒜苗、两只萝卜、七个苹果、八个桔子、两串香蕉一一拿出来,放在桌上。} 生:于老师买了韭菜、苔菜、蒜苗、萝卜、苹果、桔子和香蕉招待客人。„„
师:请你们把每样东西的数量说出来,就是说,有多少韭菜、有多少苹果„„ 生:{走到讲桌前,看着说}于老师买了一捆韭菜,一捆苔菜,一把蒜苗,两只萝卜,七个苹果,八个桔子,两嘟噜香蕉招待客人。
„„
师:??下面,我要求大家不但要说出各种东西的数量,还要说出它们的特点,比如,什么颜色,什么气味,什么形状??同位的同学先说一说,说的人可以站起来,一边看一边说。两个人说的时候声音不要大。{学生练习说}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嫩绿”这个词用得准确。我到家后该怎样用这些东西招待客人呢? 生:„„你就说,大夫,你先吃点桔子、香蕉,我去做饭,做好了,咱们就吃。师:你真懂事!这样吧,请你到前面来当于老师,我当客人,咱们试一试好吗?你想好该怎么说,要做什么。„„
师:这位小朋友很会说话。下边请同位的同学一个当于老师,一个当大夫,照着刚才的样子说说。{学生情绪异常高涨,练习十分投入} 师:好了,我回家就按同学们说的去招待客人。„„
师:谢谢你,聪明的小朋友!{下课} 结合案例,分析于老师所遵循的口语交际教学规律及采用的教学策略。参考答案: 答案:情境性 互动性 生成性 综合性 生活化
1:[判断题]识字是巩固写字的重要手段。参考答案:错误
2:[判断题]识字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字义教学。参考答案:错误
3:[判断题]“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这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提出的要求。
参考答案:错误
4:[判断题]多媒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和丰富性。参考答案:错误
5:[判断题]语文课程标准从过程和方法角度,明确规定了各项发展性目标。参考答案:错误
6:[判断题]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参考答案:正确
7:[判断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是指学生的听说能力。参考答案:错误
8:[判断题]教学大纲对教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参考答案:错误
9:[判断题]识字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字义教学。参考答案:错误
10:[判断题]口语交际教学一种单向自我式的线型语言实践活动。参考答案:错误
11:[判断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只需注重阅读,不必重视作文 参考答案:错误
12:[判断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活动性、实践性的学习。参考答案:正确
13:[判断题]语文课程资源大致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参考答案:正确 14:[判断题]新中国成立后,设立语文课程,”语文”的含义是语为语言,文为“文言”。参考答案:错误
15:[判断题]语言文字仅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非文化载体。参考答案:错误
16:[判断题]语文教材才是语文课程的唯一资源。参考答案:错误
17:[判断题]当今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的重点在强调选拔功能。参考答案:错误
18:[判断题]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是一种甄别、选拔的工具。参考答案:错误
19:[判断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参考答案:错误
20:[判断题]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强调终结性评价。参考答案:错误
21:[判断题]汉字是音、形的统一体。参考答案:错误
22:[判断题]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只应实行定量评价。参考答案:错误
23:[判断题]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超文本、超媒体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教学行为属于多媒体教学。
参考答案:错误
24:[判断题]小学生写作训练的性质是创作。参考答案:错误
25:[判断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只需注重阅读,不必重视作文。参考答案:错误
26:[判断题]《语文课程标准》识字教学目标实行认写分开,多写少认。参考答案:错误
27:[判断题]写字教学是巩固阅读成果的重要手段。参考答案:错误
28:[判断题]教学反思环节并不重要,可有可无。参考答案:错误
29:[判断题]”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集中识字遵循的原则。参考答案:错误
30:[判断题]教学大纲是以纲要形式规定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参考答案:错误
31:[判断题]备课只须写好课时计划(教案)就行。参考答案:错误
32:[判断题]口语交际教学是一种情境言语实践,是面对面的往来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参考答案:正确
33:[判断题]以预定目标作为评价小学语文课程的唯一标准的评价属于过程取向评价。参考答案:错误
34:[判断题]语本于文。参考答案:错误
35:[判断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固守学科本位的思想。参考答案:错误
36:[判断题]小学语文教学中只需开发校内课程资源就行。参考答案:错误
37:[判断题]口语交际能力系统仅有显性的听、说能力。参考答案:错误
38:[判断题]习作教学是巩固识字成果的重要手段。参考答案:错误
39:[判断题]说课就是上课。参考答案:错误
40:[判断题]小学语文教学原则就是教学经验。参考答案:错误
41:[判断题]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参考答案:错误
42:[判断题]教学准备只是教师备课。参考答案:错误
43:[判断题]档案袋评价是一种定量评价方法。参考答案:错误
44:[判断题]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即是教师教的过程。参考答案:错误
45:[判断题]口语交际一种单向自我式的线型语言实践活动。参考答案:错误
46:[判断题]“以基本字带字”是分散识字的特点。参考答案:错误
47:[判断题]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是一样的。参考答案:错误
1:[单选题]最早将教授法改称教学法的人是? A:毛泽东 B:晏阳初 C:朱德 D:陶行知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小学语文课程性质 A:工具性 B:思想性 C:人文性
D: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小语教学中,应该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什么? A:自立、独立、协作 B:自主、合作、探究 C:自主、协作、研究 D:自立、合作、探究 参考答案:B 4:[单选题]小学语文教学常规的首要环节是? A:上课 B:批改作业 C:备课 D:听课评课 参考答案:C 5:[单选题]拼音方法有拼读法和什么法? A:读写 B:直呼 C:拼呼 D:读呼 参考答案:B 6:[单选题]口语交际的最大特点是? A:即时性 B:情境性 C:交互性 D:声音性 参考答案:A 7:[单选题]在低年级,为了学生了解汉字特点,加快识字速度,培养识字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
A:分散识字 B:集中识字 C:写字识字 D:阅读识字
参考答案:B;8:[单选题]“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B:高年级;C:低年级和中年级;D:中年级;参考答案:D;9:[单选题]汉语拼音是帮助什么的工具?;A:教学;B:阅读;C:识字;D:写作;参考答案:C;10:[单选题]《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识字写;A:5000;B:3200;C:3500;D:2500;参考答案:C;11:[单选题];2001年的《
参考答案:B 8:[单选题]“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什么年级的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 A:低年级
B:高年级
C:低年级和中年级 D:中年级 参考答案:D 9:[单选题]汉语拼音是帮助什么的工具? A:教学 B:阅读 C:识字 D:写作 参考答案:C 10:[单选题]《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识字写字教学的要求,是”认识多少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A:5000 B:3200 C:3500 D:2500 参考答案:C 11:[单选题] 200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1-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应在________ A:400万字以上 B:300万字以上 C:250万字以上 D:145万字以上 参考答案:D 12:[单选题]新中国成立前,小学语文学科普遍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A:文言分离 B:重“言”轻“文” C:言文一致 D:重说轻写 参考答案:A 13:[单选题]采取了“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文化积累”编写思路的教材是______ A:人教版 B:北师大版 C:苏教版 D:西师版 参考答案:B 14:[单选题]小语教学中,应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 A:自立、独立、协作 B:自主、合作、探究 C:自主、协作、研究 D:自立、合作、探究 参考答案:B 15:[单选题]汉语拼音是帮助 的工具。A:教学 B:阅读 C:写作 D:识字 参考答案:D 16:[单选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结果的呈现方式是。A:单一的 B:终结性的 C:多样的 D:固定的 参考答案:C 17:[单选题]小学生语感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有赖于。A:识字与写字 B:习作 C:阅读 D:口语交际 参考答案:C 18:[单选题]突破”听”、“说”分开表述的传统并明确提出”口语交际”的理念是 文件。A:1952年的《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 B: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C: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D: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参考答案:D 19:[单选题]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目标上的一大突破是 A:知识目标设计 B:两维度目标设计 C:四维度目标整体设计 D:三维度目标整体设计 参考答案:D 20:[单选题]阅读教学时直接切入课文中的中心词、句或段以此带动全文理解的课文教学方式是。
A:一点突破式 B:举一反三式 C:跳跃阅读式 D:由果溯因式 参考答案:A 21:[单选题]在低年级,为让学生了解汉字特点,加快识字速度,行之有效的方法是。A:集中识字 B:分散识字 C:写字识字 D:阅读识字 参考答案:A 22:[单选题]以母体字及衍生出的子体字编写出课文进行识字的方法是_________ A:分散识字
B:字族文识字 C:集中识字 D:字理识字 参考答案:B 23:[单选题]小学语文课程目标 A:语文知识教育为主 B:思想教育为主 C:文以载道 D:重道轻文 参考答案:C 24:[单选题]新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与规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是 年 A:1952 B:1956 C:1963 D:1986 参考答案:A 25:[单选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结果的呈现方式是。A:单一的 B:终结性的 C:多样的 D:固定的 参考答案:C 26:[单选题]首次将“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的文件是 A:1992年的《义务教育教学大纲》
B:2000年的《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 C:200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D:201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参考答案:C 27:[单选题]创造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的特级教师是 A:斯霞 B:霍懋征 C:姜兆臣 D:李吉林 参考答案:A 28:[单选题]小学生习作过程是一个 的转化过程。A:单向 B:客观到主观 C:双重
D:观念到文字符号;参考答案:C;29:[单选题]“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A:低年级;B:高年级;C:中年级;D:低年级和中年级;参考答案:C;30:[单选题]听说训练进入语文课程的开端是__;A:话法教学;B:习官话;C:演讲;D:叶圣陶的《说话训练》;参考答案:B;31:[单选题]对语文学习的某一方面如阅读进行的;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
D:观念到文字符号 参考答案:C 29:[单选题]”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集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这是语文课标对 学生提出的阅读的要求。
A:低年级 B:高年级 C:中年级
D:低年级和中年级 参考答案:C 30:[单选题]听说训练进入语文课程的开端是_______ A:话法教学 B:习官话 C:演讲
D:叶圣陶的《说话训练》 参考答案:B 31:[单选题]对语文学习的某一方面如阅读进行的评价称为_______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单项评价 D:综合评价 参考答案:C 32:[单选题]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是_______ A:备课 B:批改作业 C:上课 D:听课评课 参考答案:A 33:[单选题]1-2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_______ A:阅读 B:习作 C:朗读 D:识字写字 参考答案:D 34:[单选题]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呈现 发展趋势。A:一纲一本 B:多纲多本 C:一纲三本 D:多样化 参考答案:D 35:[单选题]我国最早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是在哪一年? A:1956 B:1955 C:1962 D:1961 参考答案:A 1:[论述题] 1.举例说明如何对小学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错别字。2.试述小学作文教学中应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3.如何理解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1)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中心环节,首先让学生牢固掌握字形。在字形教学中,加强汉字的笔画和字形结构的分析,重视形近字的比较辨析,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分析字形,还可采取编字谜和歌诀记忆字形。
(2)千方百计读准字音,可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同音字的归类比较,对多音字要据词按义定音,形声字利用声旁帮助记忆字音。
(3)理解字义从而牢固识字。可通过如下措施进行字义教学,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进行字义教学。
(4)统一地掌握字的音、形、义。(5)识字要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2、参考答案
开发创造潜能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同时也要发展创造意识和逐步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如主动、好奇、自信、独立性、独创性等。
首先,培育创造力的要求要贯穿在作文教学序列中。如低年级着重培养学生初步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中年级作文教学着重发展学生比较系统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高年级作文教学着重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语言功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其次,培育创造力的要求要贯穿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和命题、取材、指导、修改评价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提倡自主命题、自由命题、半命题、假想性命题、过渡性命题,少写命题作文;作文指导要求开阔思路,让学生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写作中选材求异、体裁求异,立意求异,结构求异,遣词造句求异等;作文评改要求以鼓励为主,并引导学生自我修改或互改。
2:[论述题] 6.试述如何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为指导,改进语文教学,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答案:(1)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2)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①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 ②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③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评估体系 ④坚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3:[论述题] 7.简述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参考答案:
(1)评价目的的育人性(2)评价方法的多样性(3)评价取向的全面性(4)评价过程的开放性(5)评价主体的开放性
4:[论述题]4.试述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施走向。参考答案:
(1)从”模拟交际”走向“真实资讯空间的交际”(2)从”个人独白”走向“学习者共同体成员的互动”、(3)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走向“口语实习场的创建”、(4)从”独立的口语课程”走向“全时空的言语实践” 5:[论述题] 9.阐述小学语文教师应遵循的阅读教学规律。参考答案:
(1)阅读心理过程规律(2)读写结合的规律(3)读思结合的规律(4)课内外结合的规律
6:[论述题]10.简析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基本理念。参考答案: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7:[论述题]5.联系实际谈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参考答案:
(1)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强化素质教育的意识(2)拓宽语文教学思路,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大语文教学观”指语文学习材料的“大”,语文学习环境的”大”,语文课程设置的“大”,语文学习方式的”大”,语文评价方式的“大”,语文学习结果的”大”。
(3)实施创新教育,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围绕课程标准,优化学法指导。8:[论述题] 8.联系实际阐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参考答案:(1)激发阅读兴趣(2)培养阅读习惯(3)指导阅读方法(4)发展阅读个性(5)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1:[多选题]美国学者古巴和林肯将评价历史分为 A:测验和测量 B:衡量 C:描述 D:判断 E:建构 参考答案:ACDE 2:[多选题]课程标准给教材编写、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 A:间接的 B:直接的 C:弹性的 D:控制的 E:指导的 参考答案:ACE 3:[多选题]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体现 A:整体性 B:形象性 C:阶段性 D:交融性 E:可创性 参考答案:ACDE 4:[多选题]习作的特殊能力包括________ A:思考力
B:收集材料的能力;C:观察力;D:审题与立意的能力;E:选择和组织材料的能力;参考答案:BDE;5:[多选题]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_____;A:工具性;B:实用性;C:交际性;D:人文性;E:综合性;参考答案:ADE;6:[多选题]小学语文教学原则的基本特点有A:主;B:继承性与发展性;C:全面性与系统性;D:实用性与有效性;E:知识性与人文性;参考答案:
B:收集材料的能力 C:观察力
D:审题与立意的能力 E:选择和组织材料的能力 参考答案:BDE 5:[多选题]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_____ A:工具性 B:实用性 C:交际性 D:人文性 E:综合性 参考答案:ADE 6:[多选题]小学语文教学原则的基本特点有A:主观性与客观性 B:继承性与发展性 C:全面性与系统性 D:实用性与有效性 E:知识性与人文性 参考答案:ABCD 7:[多选题]汉字构成的三要素______ A:音 B:形 C:义 D:构 E:图
参考答案:ABC 8:[多选题]小学生书面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中的动态性语言表达形态有______ A:抄录型 B:叙述型 C:写话型 D:改写型 E:写作型 参考答案:ACDE 9:[多选题]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A:人文性 B:工具性 C:交互性 D:综合性 E:技术性 参考答案:ABD 10:[多选题]突显学生主体性的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类型 A:介绍类 B:交往类 C:表演类 D:讨论类 E:复述与转述 参考答案:ABCD 11:[多选题]阅读教学中词句教学的主要方法A:比较辨析法 B:诵读法 C:讨论法 D:上下文联系法 E:直观形象法 参考答案:ADE 12:[多选题]小学习作教学的基本环节______ A:审题 B:命题 C:作前指导 D:作后讲评 E:收集资料 参考答案:BDE 13:[多选题]小学语文网络教学的突出特征是 A:集成性 B:交互性 C:共享性 D:综合性 E:先进性 参考答案:BCDE 14:[多选题]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有A:心理学 B:现代学习论 C:技术学 D:教育传播理论 E:系统科学理论 参考答案:BDE 15:[多选题]说课的基本类型包括。A:形象性 B:演讲式 C:研讨性 D:示范性 E:评论性 参考答案:CDE 16:[多选题]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三要素有。A:教学目标 B:教师 C:教学手段 D:学生 E:教材 参考答案:BDE 17:[多选题]主体取向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特性。B:价值多元 C:控制性 D:尊重差异 E:主体性 参考答案:BDE 18:[多选题]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基本特点 A:即时性 B:集成性 C:交互性 D:主动性
:预设性 A E:控制性 参考答案:BCE 19:[多选题]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主要有 A:示范与模仿法 B:讲读法 C:比较法 D:图示法 E:歌诀法 参考答案:ACDE 20:[多选题]在阅读教学中应要求学生运用 A:朗读 B:指读 C:默读 D:熟读 E:诵读 参考答案:ACE 21:[多选题]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从动态角度分析由等环节构成。A:备课 B:教学环境 C:学生 D:教学实施 E:教学反思与调整 参考答案:ADE 22:[多选题]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 A:导向 B:诊断 C:反思与调节
D:激励;E:鉴定;参考答案:ABCDE;23:[多选题]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方法A:形;B:个体内差异评价;C:考试;D:自我评价;E:描述;参考答案:ABD;
D:激励 E:鉴定
参考答案:ABCDE 23:[多选题]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方法A:形成性评价 B:个体内差异评价 C:考试 D:自我评价 E:描述 参考答案:ABD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论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论答案
1.我国小学语文课程设置的演变是“国文”时期、“国语”时期、语文”时期、“新语文”时期。
2.2001年3月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体现了“新语文”登上语文教育的舞台。
3,台湾的小学语文课程名称为《国语》 4,“语文”的“语”指的是语言和言语。
5.作为语文新课标核心理念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含了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全员,二是全面,三是全过程。6.语文教育的特点是人文性、民主性、实践性。
7.语文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特征是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8.语文课程的建设着力点可在开放和生态两个系统的建设。9.编制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全面、适度、具体、分层。
10.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编写原则是时代性和开放性原则、科学性与规范性原则、目标性和实践性原则。
11,从“教教材”变为“用教材,关键在于教师要胸中有书、心中有标、目中有人、用中有法、用中求“活”。
12.自主性学习的核心品质是独立性。13.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互助性、互补性、自主性、互动性、评价的自主性。
14.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为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
15.探究学习一般可以分为提出问题、制订计划、调查研究、交流总结四个阶段。1.小学语文教学规律指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内在的本质联系或本质之间的联系。2.愉快教学也叫快乐教学,即让儿童在愉快中学习。
3.中国的教育鼻祖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有朗读法、背诵法、自学法、练习法、讲读法、谈话法等。5.听课和评课,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增强业务素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6、识字、写字教学包括汉语拼音教学和汉字的识与写教学。
7、识字教学的方法可分为字音教学、字形教学、字义教学三部分。
8、字义教学是识字教学的核心。
9、小学写字教学主要有三种形式:入学后的写字准备教学、识字教学中的写字教学、写字课教学。
10、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的阅读活动。11.理解词语是词语教学的重点,积累和运用词语是词语教学的关键
12、复述有三种形式: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
13、变予教学是指打破逐段讲读的程序,不按课文结构顺序,直接切入,直奔课文的中心或 重点组织教学。
1.媒体可分为单媒体和多媒体。
2、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整合一般可从课内的整合和课外的整合 两个角度考虑。
3、教育技术主要研究媒体技术在学习过程中的运用,因而需要掌握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4、教育技术中的认识论基础是客观主义和构建主义。
5、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应把握开放性和系统性两大原则。
6、生活体验的设计思路一般有专题性设计和问题性设计两种。
7、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
8、教学设计可分为三大流派:行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流派、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流派、人格取向的教学设计流派。
9、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情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10、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的构成包括:设计说明、系列作品、反思记录
11、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一般由三个指标构成:素质评价指标、职责评价指标、绩效 评价指标。
12、教师素质评价指标主要由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理论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组成。
13、同行评价是指由语文教研室或学校的其他教师对该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1、小学语文课程行动研究的基本流程为明确问题、收集数据、初步研究、确定行动计划/实施行动计划、研究结果的总体评价。
2、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基本原则是导向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3、观察法有三个特征,一是观察的目的性,二是观察的客观性,三是观察的能动性
4、调查法的特征有:自然性、间接性、灵活多样性、适用性
5、实验法过程中的变量主要有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6、实验法的特征有主动变革性、控制性、因果性
7、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
8、英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洛克认为,教师不是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而使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
9、小学语文教师的发展可从学历、非学历提高和专业化发展两方面着手。
10、教师素质是多项素质的整合,可以分为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
11、吕淑湘在《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中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 经验,异口同声的说得益于课外书。12、1990年开始,烟台市大面积推广“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小学语文教改实验。
13、广东丁有宽老师的教改实验,创立了“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新体系。
14、情境教学的特点是形真、情切、意远、理蕴。
二、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规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一般分为总纲和分科课程标准(说明)两部分。
2、蒙学读本: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所使用的教材。
3、非认知因素:指的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包括学习活动)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和。
4、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构建性的学习过程,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5、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6、语文探究学习: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的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7、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是指小学语文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小学语文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1.语感:就是在视听当下不假思索地从感知语音、字形而立刻理解语音、字形所表示的意义的能力。
2、读活课文:指的是美读,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引申拓展,迁移运用。3练习法: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与实际操作,巩固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
4、谈话法:即问答法,一般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而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使之有所获得的一种教学方法。
5、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6、小学语文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即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
7、说学法:就是说“怎样指导学生学”,指要通过教材,指导学生学会怎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
1、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转换成为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具体计划,是创设教学“系统”或“程序”的过程。
2、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不是指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分数档案袋,而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 资料和汇集。
3、自评、是指学生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小学语文学习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
4、问题性设计:围绕问题定向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一般可考虑两种途径:其一,抓住课文中的语句或课后练习的设计,引导学生从课外资源中寻找答案,使书本知识在生活中获得新的生长点。
5、隐形对话:指并无明确对话者的对话,对话中某一方是潜在的(如,教材背后的作者和选编者、作品中的人物等),即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师生与作品人物的对话等。
6、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广义泛指学生的一切探究问题的学习;狭义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在探索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7.多媒体:英文缩写为MPC,是指用计算机交互地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逻辑连接。
1.小学语文课程行动研究:是由小学语文课程实践者为了解决小学语文课程问题、提高小学语文课程实践质量及其依赖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研究。
2、教学札记: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反思教学中用札记形式写下的有关教学得失的文字。
3、观察法:是指利用感官的通道以及心要的辅助设备,对自然状态下的教育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以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4、教师角色:即教师在社会上、学校里、学生中的行为定位、群体定位、学术定位等。5.学历:指在学校的学习经历,或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6.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7.调查法:是研究者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问卷、调查,了解其具体现状并进行分析、处理、进而提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三/简述题
1.简述小学语文课程的结构组成是什么?
答:
1、学校课程表内开设的语文学科的各项课程,它包含“语文”“写字”“阅读”“习作”等。
2、学校计划并实施的课外活动,如结合语文课的学习,可以“组织参观访问、办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活动”。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朗读、书法等课外兴趣小组”等。
3、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规校风以及融洽的师生、学生间的人际关系等积极影响。
2.简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演变。答案:
1、1950年8月的《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2、1956年10月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3、1963年5月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4、1978年2月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5、1986年12月的《其以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6、1992年6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7、2000年3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3.简述什么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答案:
1、九年一贯,通盘安排。
2、突出主体、实践能力
3、阶段分明,大体有序
4.简述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答案:
1、小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
2、小学生的学习是以系统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学习。
3、小学生的学习是在一种互相帮助、竞争的环境中的集体交往活动。
5.简述非认知因素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
1、非认知因素能够转化为学习动机。
2、非认知因素可以帮助确定学习目标。
3、非认知因素具有维持作用。
4、非认知因素具有调节作用。
5、非认知因素具有强化作用。
1.简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内涵。
答案:
1、强调教学模式接受教学思想的指导并以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
2、教学模式的形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归纳型教学模式,一种是演绎型教学模式。
3、强调了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教学模式的制约。
4、强调教学模式是指向教学结构的,包括理论结构、实践结构两个方面。
5、教学模式从静态着眼,是较为稳定的结构框架,从动态上看,是变化发展的,是可以具体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
2.简述愉快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答案:
1、融入爱心,创设愉快氛围策略。
2、渗透美感,创设丰富“诱因”策略。
3、激发兴趣,鼓励创造策略。
4、建立情知并举的教学格局策略。
3.简述语感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答案:
1、感知阶段:读通课文。
2、领悟阶段:读懂课文
3、积累阶段:读熟课文
4、运用阶段:读活课文
4.简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
答案:
1、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双方互动
2、重视调控学生的内外结合。
3、重视培养学生的发展性能力
5.简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
答案:
1、从我国语文教学传统中创新
2、从其他学科教学中学习和创新
3、从学生的学习方法中学习和创新
4、从各种教学实验中学习和创新
5、从国外的教学方法中学习和创新。
1.简述为什么要家长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中来? 答案:
1、家长作为学生的父母和教育的投资者之一,自然关心学生在学校的发展和受到 了什么样的教育,参与评价是家长应有的权利。
2、家长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评价是促使家长了解学校和教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 有效途径。
3、家长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评价,也增强了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监控,有助于促 进教师反思习惯的形成和反思能力的提高。
2.简述课程整合的类型有哪些。答案:从计算机技术应用上分 1整合的重点放在CAL技术上,即计算机辅导教学。这种整合突出计算机作为工具,去 辅助个传统学科的教学。
2、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内部整合。从语文的教学实践来分
1、在师生掌握计算机技术的解除上,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信息检索、师生交流、学生自主 探究等手段实施课程整合。
2、从教学观念的更新出发,并不完全依赖计算机技术,甚至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进行教 学,但实施的是以教育技术的理论把握的课堂教学。
3.简述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答案:
1、坚持整体性和综合性相结合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4、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
4.简述如何从教学内容设计的角度,如何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处理。答案:
1、教材内容的心理化
2、教材内容的简约化
3、教材内容的问题化
4、教材内容的操作化
5、教材内容的结构化
6、教材内容的令动画
5.简述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课内的整合和课外的整合的区别。
答案:课内的整合是基于对教学设计整体性原则的把握,已教学内容的设计为重点,根 据教材特点,提出教学设计的一些基本思路及策略。课外的整合即根据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综合性原则,注重语文课程与生活的整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胡整合。
1、简述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研究发展的现状。答案:
1、强调与课程改革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小学语文课程研究真正做到“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2、重视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把小学语文课程研究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之上。
3、立足国本,面向世界,把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吸收国外先进课程思想结合起来。
4、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
2、简述小学语文课程行动研究的基本特点。
答案:
1、它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为“首要目标”的研究方法。
2、它强调研究与行动的结合,即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3、它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在研究和工作中相互协调的研究方法。
3、简述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基本理念。
答案:
1、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要为一个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2、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主体是教师。
3、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是国家语文课程的重要补充。
4、简述教师专业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
答案:
1、初为人师阶段,这是适应和发现期。
2、初步定型期,这是新教师正式进入教师角色的转换期,也是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期。
3、稳定时期,是平静和保守期。
4、创新成熟或更为保守的阶段,是在教师只为专业发展或功成名就的时期。
5、简述1982年开始黑龙江佳木斯第三小学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特点。
答案:
1、以解决小学生汉字与学语言的矛盾为出发点,突破了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先识字后读书的传统,成功的探索了利用汉语拼音让学生在一至五年级语文教学全过程中进行听说读写语言实践,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新路子。
2、在种种关于“注音识字”的争论中坚持实验,并不断发展完善。
四、论述题
1.论述如何对小学语文课外学习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答案:
1、图书馆、广告栏等课外阅读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阅读《自读课本》这一课外学习资源,实现课内外衔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利用社会上的图书馆、布告栏、报廊、标牌广告等文字、图书资源、加强学生情感体验,使语文教学紧贴时代脉搏,社会生活。通过阅读网络资源,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参观、游览等实践活动资源的开放与利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文化场所举办的相关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等,在参与中开发利用课外语文学习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在参观中利用这些地方的人文资源。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进行社会调查、访问,在调查访问实践中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组织学生投身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发现探索,开放利用课外资源。组织开展各类竞赛活动,以赛促学,如组织讲故事、朗诵等。2.论述小学语文学科性质的工具性、文化性、基础性之间的关系。答案: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它侧重于形式、技能。文化性是语文学科的特有属性,它侧重于内容,教育。语文的文化性集中体现为人文性。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 把语言文字的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忽视人文精神,只在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脱离语言文字的运用,架空讲人文性,人文教育也无法落实 语言为的基础性。工具性侧重于交际功能,文化性侧重于教育功能,而基础性侧重于发展的 功能。总之,我们既要从局部,又要从全局的角度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这对于理解小学语文课程目标和要求,把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都是有益的。1.论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整合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案:
1、从各种教学方法的本身来说,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教学方法相比,队伍庞大,数量可观,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
2、从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一节课里不能由一种 教学方法唱独角戏,肯定还运用其他的方法。
3、从教学方法的运用者来看,擅长各种教学方法的“全能教师”为数不多。面对丰富的 课程内容,多元智能的当代少儿,教学中运用教学方法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有的教师醉心 于某种教学方法,而在实际中,这是不科学的。
2.结合实际的教学体会和案例,分析你展开一次主题探究的研究型语文学习的策略。答案:主题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核心是问题探究,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 进行收集资料,有目的进行收集资料并讨论。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 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对自己身边,大家关心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形象,组织讨 论,主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展开探究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重在加强对探究活动过程的指导。一项完整的探究活动,要经历“确定探究主题、制定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这四个阶段。1.论述如何评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答案:
1、确立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目标。
2、巧妙利用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强调学生参与学习全程,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恰到好处。
4、树立精品意识,拥有高超的教学能力。如课堂驾驭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
2.举例论述,你如何开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的想象体验。
答案:根据想象的有意性和无意性,想象可以分为有意形象和无意想象。在教学过程中 组织学生展开的想象都是有意想象,这种想象一般具有一定的新颖性。根据新颖程度的不同,有意想象又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虽然创造想象是最为高级的一种思维形式,但与语文 学习关系最为紧密的是再造形象。如《桂林山水》写了桂林水“静”“清”“绿”。桂林山“奇”“秀”,展示了山水如画的美妙意境。有这种生活经验的人,可以借助回忆来展开内心视像。但没有欣赏过桂林山水的人,就只能借助再造想象了。教学中可以假想旅游的方式,使用视 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想象中对多种表象进行调整、加工和重组,从而 产生桂林山水的新形象。
1、论述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要求。
答案:
1、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2、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3、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每点需展开论述。
2、为什么说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是一种校本研究?
答案:校本研究是指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中发现某个教学问题,并 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吸取他人经验的方式解决问题。可见校本研究是密切结合小学 语文教学的实际,把研究的立足点放在学校,以解决小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面临的具体教 学问题为对象,以学校语文教师为研究主题的研究活动,是一种融学习、工作、研究于一体 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同时校本研究是一种研究理论,遵循自然合作人本的研究,将研究定位于为了教学。也是一种研究制度,要求学校管理层面的政策支持并形成制度。同时也是一种方法,把新的理念,目标转化为小学语文教学行为的手段或桥梁。校本研究的对象是小学语文工作者的自身的教学实践。
第三篇:课程与教学论部分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
2、怎样学习课程与教学论(26)(简)答:
(一)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1、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2、基本原理和价值观念
3、专业技能
(二)联系实际,学思结合。
1、学必有思
2、以思促学
3、学而知思
(三)注意扩展学习,阅读一些专业名著和专业杂志。
1、要读写课程与教学论的名著
2、要丰富课程和教学论的历史知识,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状况
3、看看专业杂志
4、要多看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专业书籍
5、学习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终生努力。总之,学习永无止境。
第二章
2、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有哪些(5、6)(简或填)答:外在因素:社会、儿童和知识;内在因素:学制、课程传统、课程理论和课程规律。
3、了解我国和西方古代学校课程(41)(选)
第三章
1、课程目标的涵义(61)(名)答: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观和任务指标,从技术上看,又可以看成课程的水平和标准。
2、课程目标的取向(62)(填)答:
一、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1、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2、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3、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二、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普通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特点:个性化、开放性)
5、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
(一)、(二)(78)(选、简)答:
(一)选择小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基础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二)小学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小学语文;小学数学
第四章
1、什么是校本课程(101)(名)答: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活动。它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造,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教育理想。
3、校本课程开发的五个环节(112)(简)答:
1、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机构、确定负责人(重要基础)。
2、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制度,保证教师有时间和兴趣投入校本课程的开发。
3、组织教师进修学习,或是把专家请进来,或是把教师送出去,提高教师的素质。
4、建立课程决策的集体审议制度,吸纳各方人士献计献策。
5、定期组织研讨,形成良好的校本培训机构。
第五章
1、教学的定义(123或125)(名)答:教学即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2、教学的基本要素(125)(填)答:教学内容;学生;教师
3、古、现代教学及其特征(135)(填)答:古代教学是人类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秉承着人类教学的一般特征,又深深打上了古代社会的历史烙印。
特征:
1、培养统治人才是教学的基本宗旨。
2、教学内容一认为学科为主。
3、面向少数学生。
4、一个别教学为主,教学质量和效益较低。
现代教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完善的教学形态,是以理论为指导、具有多样综合教学模式、追求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体系。
特征:
1、现代教学是有理论指导的教学(心理学、脑科学对现在教学的支撑)。
2、现在教学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科学。
3、现代教学具有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
4、优化教学的含义(名)及其策略(144)(论)答:含义:首先,优化教学是基于特定标准来评判的。其次,优化教学是革故鼎新的结果。最后,优化教学有一个历史进步过程。总之,优化教学就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定标准而言的一种完善、完满的教学状态,它是改革
探索、革故鼎新的产物。
策略:
1、遵循教学规律;
2、开展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
3、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总之,优化教学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从整体出发,从实际出发,综合治理。其中,遵循教学规律、开展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则是一些基本的策略。教学规律是基本依据,试验和改革是基本形式,主体性是力量源泉,只要把握好这些基本方面,才能具体有效地优化教学活动。
第六章
1、教学目标定义(名)及其功能(153)(选或填)答: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
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标准功能
2、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165)(选或填)答: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3、小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容易出现的问题(170)(简)答:
1、误把学习内容当做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含糊不清。
3、教学目标片面,缺乏启发性。
4、教学目标忽视差异性。
第七章
1、教学模式的定义(176)(名)答: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执行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
3、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途径(176)(选或填)答:结构:
1、理论基础;
2、教学目标;
3、教学程序;
4、运用策略;
5、评价体系。特点:
1、整体性;中介性;相对性;可操作性;效益性。途径:演绎式和归纳式
5、了解近代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及国内教学模式发展现状(182)(选或填)答: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杜威的教学模式。
1、学导类教学模式;
2、目标类教学模式;
3、创造类教学模式;
4、情境类教学模式;
5、技能类教学模式。
6、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185)(论)答:
1、由单一到多样。这主要是就教学模式的样式和类型而言的。当前教学模式的种类正在由单一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教学模式发展的这一趋势可以从其演变的过程中清晰地显现出来。以教学模式类型的数量为依据,我们可以把教学模式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①、单一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集大成地提出了明了──联合──系统──方法的教学模式,后经他弟子的改造,形成了对世界教育影响极大的五段教学模式,即分析──综合──联合──系统──方法。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以知识和经验的授受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②、两大主要教学模式相互对峙和冲突的时期。③、教学模式类型朝多样化方向发展的时期。
2、由归纳到演绎,再到两者并重。这一特点主要是就教学模式形成的途径而言的。教学模式形成的途径主要有两个,即演绎式和归纳式。
3、由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这主要是就教学模式构建的重心而言的。不论是“教的模式”还是“学的模式”,实际上都是对教学模式的一种单维构建。现代教学理论则认为,教学永远是教与学相结合和统一的双边活动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它的实质更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当前教学模式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是从教与学双方的整体联系上来构建教学模式。这是当代教学模式与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的教学模式的根本区别。
4、由刻板到灵活。这主要是就教学模式执行的程序和阶段而言的。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具有典型意义而又相对比较稳定的教学结构。它是人们可遵循、可仿效的标准样式和标准的结构。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比较严格的操作程序,这是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而现代教学模式在保持其相对稳定性的同时,也注意教学模式向灵活性的方向发展。由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课型等的不同,同一种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中,其操作程序应该是有差异的。这是现代教学模式发展的一个共同特点。”因此,在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和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一方面要遵循模式;另一方面又要超越模式。
第八章
1、什么是教学方法(196)(名)答: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的总称。
2、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199)(填或简)答: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实习法、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研究法
3、了解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改革(207)(选或填)答:发现学习法;程序教学法;纲要信号图示法
第九章
1、教学手段的含义(215)(名)答:教学手段是指为提高教学活动效果而采用的一切器具和设施。
2、了解根据教学手段作用的感觉通道分类(220)(填)答:
1、根据教学手段作用的感觉通道分类:视觉手段;听觉手段;视听手段;综合操作教学手段。
2、根据教学手段的载体性质分类:以人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手段;以物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手段。
5、教学手段为什么要现代化(233)(论)答:首先,教学手段现代化和社会的发展变革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必然要求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必然结果。比如,人类走向工业社会的时候,就会要求所有的劳动者都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二原有的言传身教已经无法满足工业社会的要求了,所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必须进行变革。其次,最直接影响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社会因素还是技术的发展。没有新技术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教学手段现代化。还有制约教学手段现代化最现实的社会因素是经济因素。也就是说,不同发展水平的经济状况会制约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形式和内容。最后,除了社会和经济条件外,教学手段现代化还和教育系统自身面临的一些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有关。比如,班级教学的组织形式不能保证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抽象的学习内容无法通过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手段得以有效地传递;传统的教学条件也无法保障终身教育理念的实现等。所以就要求教育手段必须依赖新技术进行更新,以解决一些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总之,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系统的要求不断
提高,新技术使用费用降低,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必然的趋势。
第十章
1、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243)(名)答: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织结构。
2、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248)(简)答: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4、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缺点:
1、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2、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十一章
1、教学评价的含义(269)(名)答:教学评价就是依据一定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教学评价的阶段、功能(270)(填和选)答:阶段:传统考试时期;教育测验阶段;教育评价阶段。
功能:诊断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调节功能
3、了解教学评价的类型(273)(填或选)答:
1、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根据评价采用的标准,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4、教学评价的改革(275)(论)答:当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教学评价的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在中小学教学评价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探索,获得了积极成果。具体表现在:
一、关注学生发展过程,提倡形成性评价;
二、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倡综合学力考查和质量综合评定;
三、尝试进行了小学考试取消百分数,实行等级制的探索,部分地区还试行分项、分类考试,加入口试、面试等改革措施。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中小学教学评价正在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呈现出以下重要 的发展趋势:第一,重视发展功能,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现代教学评价不仅仅有管理功能,而且有教育功能。第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体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第三,强调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科学化。第四,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第五,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6、学绩测验编制的基本要求(283)(填)答:有效地学绩测验要有较高的效度、信度,适宜的难度和区分度,这是学绩测验编制的主要技术要求。
8、学生学业成就质性评价常用方法(285)(填)答:
1、观察;
2、表现性测验评价;
3、成长记录袋
9、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内容与方法(289)(填)答:内容:
1、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
4、教学过程的组织。方法:
1、基于方式和手段区分的评价方法。a、量表评价法;b、综合分析法;c、调查法;d、随堂听课评价法。
2、基于评价主体区分的评价方法。a、督导评价;b、学生评价;c、同行评价;d、教师自评。
十二章
1、课堂教学管理的含义(298)(名)答: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2、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300)(填)答:目标到性原则;规范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3、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301)(填)答:权威模式;教导模式;矫正模式;关系模式;放任模式
7、课堂时间优化管理策略(311)(论)答: 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就必须坚持时间优化意识,关注课堂时间管理的策略。
一、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损耗。首先,要做好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和组织工作。在课前准备好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案。并且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开始上课时要尽量缩短教学的过渡时间,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这也需要教师具有姣好的组织能力。其次,要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再次,要建立一定的课堂惯例。
二、把握最佳时域,优化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心理的上课变化规律,在教学时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既要充分利用学生心理的两个兴奋区间,也要注意克服学生的心理疲劳,从而取得姣好的教学效果。而优化教学过程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保持适度信息,提高知识的有效性。
四、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
五、提高学生专注率,提高学术学习时间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专注率,首先要抓住科教时机及时施教;其次是要选择恰当的实际处理学生行为,防止出现破坏课堂规则和形成冲突的情境,尤其是要提高过渡时间的效率,保障教学各项活动的顺利衔接。
9、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管理策略(319)(论)答:
一、实施预防性管理,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1,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一般而论,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时,应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1)所确立的行为要求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2)行为要求是否影响课堂秩序和学生的学习。(3)行为要求是否体现了对课堂成员的尊重。(4)行为要求是否具有切实可行性。(5)行为要求是否具有改变或修正的可能性。课堂行为标准确立起来之后,还要及时加以巩固,必要时还要予以修正。2,促成学生的成功经验,降低挫折水平。因为太容易就会导致厌倦,太难就会导致挫折,它们都会增加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教师对学生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的适度选择,有助于学生的成功体验,有利于学生形成成功感受,进而减少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3,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因为良好的课堂环境不仅可以减少产生问题行为的可能性,而且可以消解许多潜在的问题行为。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首先要保持课堂的整洁、秩序和优雅,增强课堂成员的秩序感、责任感。其次,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调整学生的座次。第三,要把握课堂的情绪环境。
二、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
1、信号暗示;
2、使用幽默;
3、创设情境;
4、有意忽视;
5、提问学生;
6、转移注意;
7、移除媒体;
8、正面批评;
9、劝离课堂;
10、利用惩罚。
三、积极开展行为矫正,有效转变问题行为。1,掌握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内容。首先,正确认识课堂问题行为。其次,有效改正课堂问题行为。再次,塑造新的行为模式。2,遵循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原则。首先,多奖少罚原则。其次,坚持一致性原则。再次,与心理辅导性结合原则。3,应用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有效步骤。
1、觉察课堂中的问题行为。
2、制定矫正目标及方法。
3、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和强化时间。
4、评定矫正成效。
5、塑造良好行为。
十三章
1、教学设计的特征(329)(填)答:指导性、统整性、操作性、可控性、创造性
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342)(填)答:
1、备考;
2、上课(中心环节);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有机组成部分);
4、课外辅导(必要环节);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重要环节)
5、备课:三项工作三种计划(342)(填)
答:三项工作:
1、钻研教材(1)钻研学科课程标准;(2)吃透教科书(懂、透、化);(3)储备教学参考资料。
2、了解学生。
3、考虑教法
三种计划:
1、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2、课题(或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3、编写课时计划教案
6、上课:综合课结构;(343)(填)答: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作业
7、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344)(简)答: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组织得好;
5、教学效果好。总之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仅要看教师教得怎么样,更重要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归根结底是要看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8、作业布置与批改的要求(344)(简)答:
1、作业内容应符合学科程序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有助于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和发展其智能。
2、选题要有代表性、典型性,作业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中。
3、作业应与教科书的内容有逻辑关系,但不应是教科书中的例题或材料的照搬。
4、作业应该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作业应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集合起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6、教师要及时检查和批改作业,并作必要的讲评或个别指导。
第四篇:生物学教学论题库(及部分答案)
第一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
(一)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 由教育部颁发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檔,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二)填空题
1、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看,中学生物学课程可分为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
2、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其中前一部分是在初中生物课基础上,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生共同的生物科学素养;后一部分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志向,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以便为学生学习方向和择业提供帮助。
3、生物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我国大陆地区生物学课程改革进展中的重大事件,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课程标准》,2003年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4、生物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具体确定并描述学生在不同阶段生物学课程中应该取得的学习成果。是用行为动词描述学习后行为上的变化。
5、我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采用了统一的框架结构,这种尝试性的课程标准框架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依次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
6、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共选取了10个主题,并选择了人与生物圈作为主线,贯穿在这些主题之中。
7、课程目标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出发点和 依据。(出发点、依据)8、2000年后我国颁布的生物课程文件,将课程目标分为两个层次来表述,一是课程总目标,二是课程的具体目标。
10、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书籍,又是学生学习的 工具。
11、教科书的编写不仅要体现本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还要符合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教育方针。
12、新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索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提高生物学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
13、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生物评课标准的范围主要是、、等三个方面。(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基本素质)
14、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生物评课标准强调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学习效果。)
15、教材的教学主线是由 和 组成的。(知识结构主线、教学目标主线)
(三)单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中学的一门选修课程;B、它是中学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C、它是科学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D、它是一门非技术课程性质的科学课程。
2、中学生物学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
A、面向全体中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B、面向大多数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C、面向全体初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D、面向部分高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终身学习打基础。
3、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A、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的具体方法;B、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具体学习内容;C、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统一的探究和调查活动;D、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
4、下面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B、它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的统一的最高要求;C、它是对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学习内容统一的具体详细的规定;D、它是用一系列抽象的名词术语来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5、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A、初中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B、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C、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D、高中必修部分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6、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中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前言:主要介绍课程标准的制作背景、和制作过程;B、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C、内容标准:详细描述了不同阶段学习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D、实施建议:提出了活动和探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及课时分配。
7、关于生物学课程目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学课程总目标包括了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内容;B、课程的总目标是一种宏观的、较为抽象的表述方式,具体目标是对总目标的解释和具体的要求;C、课程总目标代表了课程设计者对本课程的认识、理念、期望、和要求,指明努力的方向和教师应注意到的不同方面;D、具体目标专指生物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应达到的标准。
8、关于教科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教科书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要忠于教材,不能对其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B、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本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C、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工具;D、教科书是在学科范畴之中系统编写的教学用书。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中学生物学课程从性质上来讲属于学科课程;B、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科学课程;C、中学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D、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选修课程;E、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综合课。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中学生物学课程面向全体中学生,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B、中学生物学课程面向初中学生,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初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C、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为选修课;D、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有选修和必修两部分;E、中学生物学课程应体现自然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中学生物学课程可以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B、中学生物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C、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为选修课;D、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有选修和必修两部分;E、中学生物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文科课程。
4、课程标准是()
A、《课程计划》;B、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C、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课程文件;D、《教学大纲》;E、教学的具体内容的规定。
5、生物课程标准是()
A、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建议;B、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C、每个中学生物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D、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E、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最高要求。
6、生物课程标准()
A、是根据生物学教学大纲制定的详细的课程计划;B、是根据课程计划,具体确定学生在不同阶段生物课程中的学习成果;C、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具体的学习内容;D、包括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E、隐含地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7、关于生物课程标准主要内容的说明正确的是()
A、前言:简要阐明了编写者的写作意图,为生物学课程设计定了基调;B、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课程的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C、内容标准:共选取了科学探究、人与生物圈、生物的多样性等10个主题;D、内容标准都是用清晰的行为动词描述的行为目标;E、实施建议:主要建议课时的分配。
8、属于我国7~9年级生物学课程总目标的是()
A、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义;B、初步掌握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C、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D、掌握基因工程等生物学技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E、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参与社会各种活动的能力。
9、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中关于能力方面具体目标包括()
A、思维习惯;B、实验操作技能;C、科学探究技能;D、获取信息的能力;E、思维能力
10、关于生物教科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工具;B、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书籍;C、教学内容的载体,它包括了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科知识、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知识的深度、呈现方式以及编写思路等;D、教师不可选择、不可变动的教学内容;E、教科书的编写在很大程度上,受编写人左右。
(五)简答题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出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提供帮助。
(六)论述题
为什么中学阶段要开设生物学课程? 答:1,生物课程的性质; 2,生物课程的价值;
3,课程设置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学素养,生物学素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第二章 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
(一)名词解释
1、科学素养:学生能够合理的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人生活中。
2、生物科学素养: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3、科学态度:好奇心、诚实、合作、创造力;
4、创造力:
(二)填空题
1、自然科学包括静态 和动态两部分,前者是相对稳定的研究结果及由此构成的知识体系,后者是科学家们在探索自然奥秘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及科学家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2、自然科学主要有以下四个纬度构成: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科学是一套研究方法、科学要与社会相互作用。
3、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这就是假设、观察和实验。
(三)单项选择
1、关于自然科学有关内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依赖于定量化的工作、精确的测量、观察与实验;B、自然科学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C、自然科学是指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D、科学工作定量化的特点将科学与数学结合在一起。
2、自然科学主要的四个维度是()
A、定量化、观察、实验、科学过程;B、精确测量、认真观察、精确实验、资料统计分析;C、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系列思维方式、科学是一套探究方法、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D、确认和表述问题、提出假设、为检验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3、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们是()
A、强烈的好奇心、正确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B、假设、观察、实验;C、解释、测量、资料分析;D、实事求是的态度、大量的参考数据、定量化的分析。
4、中学自然科学课程中科学素养理念的提出是在()
A、20世纪60年代以前;B、20世纪70年代初期;C、20世纪80年代以后;D、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5、对科学素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自然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情况;B、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素养的认识在不断变化,不同时代人们对它的解释有所不同,而同一时代,不同的机构、组织和专家对它的解释则是相同的;C、科学素养包括了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对科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二是在已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D、科学素养是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要求;B、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中学毕业生一定要以科学或工程技术为职业;C、对不同的学生来说,科学素养应该有相同的要求;D、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
7、我国将生物科学素养概念正式引入中学生物学课程,并将它作为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在()A、1980年;B、1990年;C、2000年;D、2001年。
8、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是期望学生能够在以下四个领域得到发展()A、强烈的好奇心、团队合作、创造力、科学的思维方法;B、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科学、技术
与社会;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C、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的方法、诚实的学习质量;D、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诚实、合作、顽强的学习精神。
9、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程,知识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B、科学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科学知识的主体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C、科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它能够为一切问题提供全部答案;D、科学认为世界是能够被认知的,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以恒定的模式发生和发展,只要通过认真系统的研究都可以被认知。
10、学生科学探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通常是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B、科学探究的真正意图,不仅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C、科学探究就是要学生掌握科学家们探究的方法,开辟人类新的知识领域;D、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应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
11、下面的叙述中,属于功能化的生物学素养的是()
A、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认出哪些是生物学的术语和概念,并能将这些术语与自然界中的现象相对应。但他们仍有错误概念,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也很不准确;B、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生物学词汇,对术语的定义表述也很准确,但大都基于记忆;C、学生应能理解生物学的概念体系,理解科学探究过程的知识和技能,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概念;D、学生理解生物学素养在诸多自然科学中的地位,知道生物学的发展史和生物学的本质、特点,理解生物学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多项选择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生物教师在教授这门课时,要把生物课作为一门自然课程来对待;B、生物教学中要体现科学的本质和特征;C、生物教学中需要讲授、演示等手段向学生传授科学内容,但不需要学生经历科学的过程;D、生物教学中,应开展探究性学习,逐渐取消其它学习方式;E、生物教学中应重观察实验,以学生亲自观察实验获得知识为主。
2、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靠的是科学家的努力,而不是依赖于定量化的工作、依赖于精确的测量;B、观察与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石;C、科学理论只有当它们被实验反复证实之后,科学家们才会接受;D、自然科学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得到积累;E、科学就是指科学家的科研成果。
3、科学的本质和特征包括()
A、定量化;B、定性化;C、观察与实验;D、科学过程;E、重复实验。
4、关于科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是一个知识体,这个知识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内容的更新但不会增大;B、科学和技术密不可分,它们有着相同的特点和追求;C、科学是一套研究方法;D、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E、科学对社会有重要的影响,科学的成长和发展根扎于社会之中。
5、学生应掌握的自然科学核心的基础内容包括()
A、学生理解基本科学现象、规律、以及科学原理是如何运用于技术领域之中的;B、学生以在校学习为基础,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C、学生能够理解或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科学现象;D、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批判性的思维方式;E、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6、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应该()
A、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B、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C、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D、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E、从不与他人合作,事事坚持独立的能力。
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素养是我国新一轮理科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B、我国最先使用了科学素养的概念;C、生物科学素养概念的确立,使世界范围的生物课程改革走向深入;D、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是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从较低的水平提高到较高的水平;E、我国在2000年将生物科学素养的概念正式引入中学生物学课程。
8、科学态度包括()
A、好奇心;B、思维力;C、诚实;D、合作;E、创造力。
9、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A、世界不可以全部被认知;B、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程,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C、科学知识的主体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D、科学不能为一切提供全部答案;E、科学能够为一切提供全部答案。
1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属于科学家的方法和技能,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将其作为学习科学的方法;B、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通常是指导那些“精英”在课余时间内进行探究;C、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通常是在课外活动课中进行;D、学生应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E、科学探究不是仅属于科学家的方法和技能,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之一。
1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B、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处于这种连续变化的不同位置;C、一个学生有没有生物科学素养,可以看他所学生物学知识的多少和年级的高低;D、多维的生物学素养是一个学生永远无法达到的境界和水平;E、为学过生物学知识的人其生物学素养只能为零。
(五)简答题
科学的本质是什么? 简述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和科学过程的一般步骤
(六)论述题
试论科学素养与生物学教学
第三章 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会着引起行为、能力和心里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2、频因律: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这种行为习惯的形成越快。;
3、近因律: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比最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4、准备律:学习者对某种刺激的反应与其准备状态有关。;
5、练习律:刺激----反应之间的牢固程度与练习次数有关。;
6、效果律:刺激----反应联结的增强或者削弱与反应后获得的是奖赏还是惩罚有关。;
7、操作性反应:机体自身主动发生的反应。;
8、应激性反应:其它机体由于刺激而被动引发的反应。;
9、概念转变理论:试图理解和解释这些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理论。;
10、错误概念:人们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形成的那些与当前科学理论对事物的理解相违背的经验的理解。
11、建构
(二)填空题
1、在心理学领域,围绕学习过程中知识如何获得、行为如何改变的问题,形成了两大体系的学习理论,即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2、作为一个划时代的人物,桑代克首次用实验而不是思辨的方法来研究学习问题,是学习理论的一大超越,也为后继学习论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范式。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则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对事物进行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4、华生认为刺激与反应联系的形成遵循频因律和近因律。
5、频因律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近因 律则提示我们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6、强化可以分为 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类型,前者可以理解为机体希望增加的刺激,后者则是机体力图避开的刺激。
7、斯金纳继承了华生强调的科学、客观和预测等心理学传统,采取以动物实验为依据的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的研究取向,参照桑代克的学习原理,创立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
8、斯金纳把机体由于刺激而被动引发的反应称为应激性反应,机体自身主动发出的反应称为操作性反应。
9、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的概念,并总结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并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积极倡导 教学运动,此运动给教学方法带来了很大影响。
10、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像和图像性的,所以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
11、讲解式教学是由教师将教材详细规划,使之成为有系统有组织的知识,然后条理分明地向学生讲解。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讲解式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提供先行组织者和呈现学习材料。
12、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发生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倾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内容和自己已有知识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的倾向,二是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实质性联系起来。
13、皮亚杰学说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来源。皮亚杰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42
14、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15、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检验科学知识的标准是看它在实践中是否可行、是否起作用。
16、建构主义教学强调,要靠学生自己建构接受知识,以自己的经验、信念为景背去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17、概念转变理论就是试图理解和解释那些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理论。概念转变被认为是科学教育中的核心问题,也是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研究的热点。
18、概念转变需要满足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四个条件。
(三)单项选择
1、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对教育影响最大的三大理论是()
A、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B、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C、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D、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2、根据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得到的启示()
A、新的学习与原有的学习没有太大的联系;B、将概念和图表等联结起来有利于概念的学习、教具的使用有利于教学;C、频因律提示我们要注意重点和难点的合理安排;D、近因律则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
3.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视学习为()
A、反应后及时强化的结果;B、形成联结; C、剌激替代的过程;D、机体自身主动发出的反应。
4、桑代克在1913年所做的一个经典行为主义的实验中,用的实验动物是()A、狗; B、猫;C、白鼠;D、鸽子
5、桑代克提出的一系列的学习律包括()
A、准备律、近因律、效果律;B、频因律、准备律、效果律;C、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D、近因律、频因律、练习律。
6、桑代克的试误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A、按照准备律,预先告知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心理准备,或者创设让学生感到满意轻松的心理环境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B、按照效果律,惩罚学生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惩罚比奖赏的效果更有力;C、频因律提示我们要注意重点和难点的合理安排;D、近因律则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
7、下面与斯金纳无关的叙述是()
A、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B、量力化教学原则和直观教学;C、程序教学;D、小步调教学原则和强化学习。
8、没有回馈的练习是没有效果的,教学中要注意学习者的心理调节及心理准备等,是行为学习理论中的哪一种类型对教学的启示()
A.联结主义理论; B.经典条件作用理论;C.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D.意义学习理论;
9、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最为重视的有()
A、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B、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C、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D、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学习理论。
10、关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描述正确的是()
A、强调学习过程;B、强调外在动机;C、强调信息的储存;D、强调教师指示性的的语言信息。
11、按照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B、学习的目的不是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而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C、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D、学生的学习,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之间的竞争。
12、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接受性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而言,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是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结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B、在发现法学习中,学习的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而是在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因此发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学习;C、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D、发现学习不是机械学习。
13、强调学习过程、直觉思维、内在动机、信息提取是哪一种学习理论的学习特征()A、发现学习论;B.意义学习论;C.联结主义理论;D.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14、讲解式教学是()
A、渐进分化和整和协调的教学方法;B、是学生机械接受性学习;C、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D、由教师将教材详细规划,使之成为有系统有组织的知识,然后条理分明地向学生讲解。
15、讲解式教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
A、渐进分化、整合协调;B、提供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新材料;C、提供先行组织者、整合协调;D、呈现学习新材料、整合协调。
16、先行组织者是指()
A、教师;B、学生;C、和学生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引导性材料;D、学习材料。
17、讲解式教学要遵守的原则是()
A、渐进分化、整合协调;B、提供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新材料;C、提供先行组织者、整合协调;D、呈现学习新材料、整合协调
18、讲解式教学是哪一种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
A.经典条件作用理论;B.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C.意义学习论 D.发现学习论。
19、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共同点:以客观主义认识论为基础,认为世界是现实的、外在于学习者的;B、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对知识的本质、组成、来源、发展及应用不具有共同的假定;C、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都试图分析、分解并且简化学习,同时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D、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理论之间存在着冲突,但也有共同之处。
20、下面描述错误的是()
A、科学教育是当代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B、科学教育对培养人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起着关键作用;C、科学教育改革是本次教育改革的焦点;D、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着眼于培养科学精英。
21、建构主义的理论来源主要来自于()
A、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B、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思想、皮亚杰学说;C、布鲁纳经验性学习、皮亚杰学说、巴甫洛夫-华生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D、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皮亚杰学说。
22、建构主义认为()
A、科学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检验科学知识的标准是看它在实践中是否可行,是否起作用;B、科学知识是对客观实在的精确反映,是经过严格的科学方法获得的;C、学习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结果,学习者是被动的吸收者;D、学习者在教学前对所要学习的材料一无所知。
2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的突出特点是()
A、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教师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创设冲突的学习情境;B、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创设冲突的学习情境;C、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独立的学习方式,创设冲突的学习情境;D、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学习自己为中心,注重独立的学习方式,创设冲突的学习情境。
24、建构主义的教学强调()
A、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B、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教师是知识的提供者、重视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C、从教师的经验出发、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D、从教师者的经验出发、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独立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25、概念转变需要满足的四个条件是()
A、对新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B、对新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不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C、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D、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不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26、学生和教师的观念要明确地成为课堂话语的一部分是()
A.建构主义知识观; B.建构主义教学观; C.建构主义学习观 D.为转变概念而教的指导原则之一;
(四)多项选择
1、对教育影响最大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
A、巴甫洛夫-华生的强化理论;B、巴甫洛夫-华生的经典条件作用;C、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D、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E、桑代克的强化理论。
2、华生认为刺激与反应联系的形成遵循()
A、效果律;B、练习律;C、近因律;D、准备律;E、频因律。
3、按照华生的观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要学习某种动作,就要经过多次联系,形成连续动作的习惯;B、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C、学习者的年龄、练习时间的分配、过度学习等对学习没有太大的影响;D、过度学习会使学 7
到的知识更加牢固;E、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过度学习和集中学习。
4、桑代克总结的学习规律有()
A、效果律;B、练习律;C、近因律;D、准备律;E、频因律。
5、按照桑代克的观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学习方式与动物完全相同,其基本的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B、刺激与反应之间连接的牢固程度与练习次数有关;C、学习者对某种刺激的反应与其准备状态有关;D、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强弱与反应后获得的奖惩有关;E、不知道结果的练习,更有助于学习。
6、斯金纳创立了()
A、经典条件作用理论;B、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C、强化理论;D、试误理论;E、发现学习理论。
7、斯金纳认为()
A、机体一定需要接受明显刺激才能形成反应;B、机体不一定需要接受明显刺激才能形成反应;C、机体产生的反应可分为:应激性反应和操作性反应;D、操作性反应可以用来解释基于操作行为的学习,如写字;E、增加正强化或减少负强化都能促进机体行为反应的频率增加。
8、与斯金纳有关的内容是()
A、强化教学原则;B、概念图教学策略;C、程序教学运动;D、及时回馈原则;E、直观教学原则。
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坚持用理论推理的方法对学习行为进行研究;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坚持用实验的方法对学习行为进行研究;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习的内因,重视人的外在行为反应;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人和动物的学习等同起来,忽视了人的学习的社会性和主观能动性;E、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
1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属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C、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D、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属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E、发现学习和意义学习都属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1、发现学习强调()
A、学习过程;B、直觉思维;C、内在动机;D、信息提取;E、信息储存。
12、按照布鲁纳的观点,下面的描述错误的是()
A、要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主动发现获得知识,教师必须先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解释的非常清楚;B、教师从事知识教学,要配合学生的经验将教材进行适当组织;C、教材的难度与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要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认知表征方式;D、教材难度安排不需考虑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E、教师从事知识教学,不需配合学生的经验。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现学习就是意义学习;B、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不一定是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学习;E、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可能是机械的,也都可能是有意义的。
14、下面内容与奥苏伯尔相关的有()
A、渐进分化;B、整合协调;C、讲解式教学;D、先行组织者;E、实验式教学。
1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建构主义理论是一个庞杂的社会科学理论;B、建构主义理论是建筑学上的专用术语;C、建构主义理论是一个全新的思想;D、建构主义理论就是皮亚杰学说;E、建构主义理论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
16、属于建构主义观点的描述有()
A、科学知识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B、科学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C、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过程;D、学习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E、学习者的建构过程,主要是同化和顺应。
17、建构主义强调()
A、学习者的经验;B、以学习者为中心;C、学习情境;D、互动的学习方式;E、教师的作用。
18、概念转变理论()
A、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的经验研究之上;B、建立在认知科学关于儿童错误概念的经验研究之上;C、试图理解和解释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D、试图解释和理解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现有概念的;E、试图解释和理解错误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现有概念的。
19、概念转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A、对错误概念的不满;B、对现有概念的不满;C、新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D、现有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E、错误概念的不合理性、不可理解性。
(五)简答题
1、根据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1:学习是从原有的刺激---反应关系到建立新的刺激---反应关系,表示新的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的.2:刺激---反应联结意理论说明将概念和图表等联结起来有利于概念的学习,教具的使用有利于教学.3:频因律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4:近因律则是提示我们如何合理的安排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5: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过渡学习和集中学习.2、发现学习主要有哪些特征? 答:1:强调学习过程.2:强调直觉思维.3:强调内在动机.4:强调信息提取.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有哪些突出特点? 答:1:强调学习者的经验.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3: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4: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4、建构主义教学观主要强调哪些方面? 答:1: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2角色的调整.3:布置良好的学习环境.4: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5:重视合作学习方式.5、建构主义理论给生物教育改革带来了哪些启示? 答:1: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2:重视学习机能的培养.3:教材编写不应是知识的堆积.4:把生物教师的素质提到应有的高度.5:生物教育改革要以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为最高目标.6、概念转变的条件是什么? 答:1:对现有概念的不满.2:新概念的可理解性.3:新概念的合理性.4:新概念的有效性.(六)论述题
1、试论建构主义理论与生物学教学。答:1:生物教学对生物教育的启示: A: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B:重视科学技能的培养,C:教材编写不应是知识的堆积。
D:把生物教师的素质提高到应有的高度。
E:生物教育改革要以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为最高目的。2:生物教学该如何进行。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的概念转变?
答:1:概念转变理论:试图理解和解释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理论的。
2:概念转变的条件: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行、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3:对生物教学中前概念及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4:具体教学中可采取的措施。
第四章 教学基本技能
(一)名词解释
2、教学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材料、传授知识、组织练习和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这一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就是教学语言。
4、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
5、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
6、语言强化;是教师运用语言。即通过表扬、鼓励、批评和处罚等方式来强化教学的行为。
7、标志强化;是教师运用醒目的符号、颜色对比等各种标志来强化教学活动的行为。
8、动作强化;是教师运用师生之间交流动作来强化教学活动的行为。
9、活动强化;是教师知道学生的行为,使得学生相互影响来强化教学活动的行为。
10、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世纪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提供感性材料,以及知道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
11、结束技能;是教师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专和生化等来结束教学任务的方式。
12、组织技能;在课堂上教师不段地组织学生之
一、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二)填空题
1、在课堂口语中,对词汇的要求是:规范、准确、生动。
2、变化技能是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
3、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11、教学技能主要包括导入、教学语言、提问、讲解、变化、强化、演示、板书、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
4、教学基本语言技能不包括的要素是()
A、语音和吐字;B、音色和音域;C、语调和节奏;D、词汇和语法。
5、一个人的能力与哪个因素无关()A、知识;B、体力;C、智力;D、财产。
6、从教师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出发,运用教学语言不需遵循的原则是()
A、科学性和学科性;B、针对性和生动性;C、多样性和强化性;D、简明性和启发性。
11、不属于变化技能的类型为()
A、教学媒体的变化;B、教学环境的变化;C、教态的变化;D、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
12、应用变化技能的原则并不强调()
A、针对学生的特点;B、引起学生的注意;C、注意回馈和调节;D、与其它技能的联接。
1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小组讨论,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这种变化技能是()
A.师生互动变化; B.教学媒体变化; C.教态变化; D.信息传输信道变化。
14、强化技能的类型有()
A、氛围强化;B、服饰强化;C、环境强化;D、动作强化。
15、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全班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拍手鼓掌进行鼓励.这种教学技能是()A.变化技能; B.课堂组织技能; C.强化技能; D.教学语言技能;
16、演示技能的十项要点不包括()
A、能动能静;B、现象明显;C、示范准确;D、便于观察。
17、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板书中运用了不同色彩的对比,这样的教学技能是()A、变化技能; B、讲解技能; C、演示技能; D.强化技能。
18、结合实验操作和变化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和回答。这是运用了演示教学技能的()A、分析法;B、展示法; C、质疑法; D、归纳法;
19、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身体的移动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和信息传递,这是运用了教学技能中变化技能的哪种类型()
A.师生互动; B.教学媒体变化; C.教态变化; D.信息传输信道变化。
20、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全班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拍手鼓掌进行鼓励.这种教学技能是()A.变化技能; B.课堂组织技能; C.强化技能; D.教学语言技能;„„„„„装„„„„„„„„„„„„ „„„.„„„„ „„„.(四)多项选择
2、教学基本语言技能包括以下诸要素()
A、语音和吐字;B、音色和音域;C、语调和节奏;D、词汇和语法;E、音量和语速。
3、从教师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出发,运用教学语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科学性和学科性;B、教育性和针对性;C、针对性和生动性;D、多样性和强化性;E、简明性和启发性。
6、讲解技能的类型可分为()
A、问题中心式;B、描述式;C、解释式;D、原理中心式;E、倡导式。
8、变化技能的目的在于()
A、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B、创造引起学习动机的条件;C、丰富学习环境;D、利用多种传输信道传递信息;E、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
9、在变化技能中,教态的变化包括()
A、思路的变化;B、身体的移动;C、声音的变化;D、目光接触;E、面部表情的变化。
10、变化技能的应用原则为()
A、提倡有意识的变化;B、变化要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C、变化技能的应用要有分寸;D、变化技能与其它技能之间的联接要自然;E、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变化技能。
1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强化技能的类型有()
A、演示强化;B、语言强化;C、动作强化;D、活动强化;E、标志强化。
12、强化技能的应用原则为()
A、强化要有目的性;B、强化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C、强化的方式要单一;D、强化的手段要多样;E、使用强化技能要恰当、可靠。
13、运用演示技能的要点是()
A、安全第一;B、操作迅速;C、示范准确;D、现象明显;E、便于观察。
14、板书设计的目的是()
A、提示重点;B、展现教学内容结构;C、启发学生思考;D、强化记忆;E、检查学习效果。
15、结束技能的类型有()
A、巩固联系;B、领悟主题;C、集中小结;D、比较异同;E、系统归纳。
16、课堂结束技能的应用原则是()
A、要有利于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B、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C、要适当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D、要有利于学生回忆、检索、运用;E、注重深化重要的事实、概念和规律。
17、应用课堂组织技能的目的是()
A、组织维持学生的注意;B、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C、加强学生的进取心;D、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E、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
18、课堂管理性组织包括()
A、指导性组织管理;B、个别学生问题的管理;C、诱导性组织管理;D、课堂秩序的管理;E、启发性组织管理。
(五)简答题
2、简述构成教学语言的诸要素。答:1:语言和吐字 2:音量和语速 3:语调和节奏 4:词汇 5:语法
3、简述运用教学语言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答:1:科学性 2:教育性 3:针对性 4:简明性 5:启发性。
5、简述提问技能的要点。
答:清晰与连贯;停顿与语速;指派与分配;提示。
6、简述教态变化的诸方面。
答:声音的变化;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头部动作和手势。
7、简述强化技能的类型。
答:语言强化;标志强化;动作强化;活动强化。
8、简述运用演示技能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答:针对性和目的性;实用性和鲜明性;示范性和可靠性;演示和讲授统一性。
10、简述结束技能的类型。
答:系统归纳;比较异同;集中小结;领悟主题;巩固练习。
11、简述课堂组织的主要目的。
答:组织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12、指出教师专业十方面的专业技能。
答: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
第五章 教学策略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策略;
2、概念图;
3、合作学习;
4、科学探究;
5、教学模块。
(二)填空题
1、在概念图中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 和连接在线的词 表示。
2、概念图在教学中可以作为三种工具:教的工具、学的工具和评价的工具。
3、学生在学习中的互动有三种基本的模式:一是竞争,二是独自工作,三是合作工作。
4、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6、可以根据活动情况把探究教学的形式分为:发现式探究、推理式探究和 实验式探究。
7、探究教学的原则是让学生自己得出概念,而不是把概念灌输给学生。
8、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嗅、触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10、科学不仅是知识,也是过程、方法、态度、创造力、应用等的综合体。
(三)单项选择
1、概念图的特征表现在()
A、概念图不包含交叉连接;B、概念图不包含具体事例;C、概念图是按递进的形式表现的;D、概念图表达的是学习者个人对特定事物的理解。
2、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中不包括()
A、教师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帮助者;B、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C、学生要克服依赖别人的心理;D、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
3、在合作学习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学生之间积极主动互相依赖;B、不需要每个成员都负责任;C、十分需要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D、学生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4.在探究教学的形式中推理式探究主要适用于()
A、体现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的教学内容 B、可用实验操作进行导学的教学内容 C、概念较抽象,没有小型教具可以让学生操作的教学内容 D、通过概念图进行组织和表征的教学内容
5、在发现式探究教学中()
A、教师用准备的教具进行演示;B、教师注意告诉学生怎样操作或观察什么;C、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是开放性问题;D、教师让学生单独进行探究发现。
6、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该()
A、要求学生及时表达;B、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C 要求学生进行眼、手、脑并用;D、学生必须独立地完成观察过程。
7、以下体现STS教育特点的词汇中,不正确的是()A、概念领域;B、创造力;C、过程技能;D、模拟描述。
(四)多项选择
1、概念图的特征表现在()
A、概念图包含具体事例;B、概念图讲求递进关系;C、概念图包含交叉连接;D、概念图是按分层的形式表现的;E、概念图表达的是学习者个人对特定事物的理解。
2、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多种用途()
A、可以作为竞赛的工具;B、可以作为学的工具;C、可以作为教的工具;D、可以作为选拔的工具;E、可以作为评价的工具。
3、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包括()
A、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B、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C、学生有责任帮助小组中其它成员学会;D、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帮助者;E、小组中成员的竞争显得突出。
4、积极主动相互依赖是合作学习的良好方法,这种依赖表现在()
A、同伴之间是一个利益共同体;B、学习资源应该共享;C、组内竞争,组间合作;D、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E、小组成员只有互助才能互利。
5、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都负起责来是成功的关键,应采取以下措施()
A、小组人数越多成员的责任感越强;B、不必考虑成员的能力;C、要求成员互教互学;D、要求成员向小组或全班汇报工作;E、指派一名成员做检查督促者。
6、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A、设计教学活动;B、预计教学可能发生的困难;C、帮助学生分组;D、观察学习活动的进行;E、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7、探究教学的目标主要有()
A、保持学生的好奇心;B、使学生自己努力解决问题;C、形成积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D、让学生参与高水平的科技活动; E、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
8、根据活动情况可将探究活动分为()
A、创新式探究;B、自主式探究;C、发现式探究;D、实验式探究;E、推理性探究。
9、美国基础科学课程计划认为,科学过程技能包括()
A、观察和分类;B、测量和推论;C、预测和交流;D、假设和解释;E、实验和控制。
10、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用的交流工具和技巧主要有()A、图表;B、方程式;C、语言文字;D、符号;E、模型。
(五)简答题
1、简述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
答: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2、简述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答:
3、简述科学探究的六大环节
答: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六)论述题
1、你认为生物教学改革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2、探究性教学的难点在哪里?
第六章 直观教学与直观教具
(一)名词解释
1、直观教学;
2、生物标本;
3、生物模型。
(二)填空题
7、简易生物教具是自己动手制作的构造简单、经济实用的教具。
第七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
(一)名词解释
1、现代教育技术;
2、计算机辅助教学;
3、多媒体;
4、互联网;
5、电子邮件。
(二)简答题
1、在生物学教学中使用计算机有什么好处?
2、MPC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优势主要有哪些?
3、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教学资源主要有哪些?
4、互联网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哪些?
第八章 中学生物学实验
(一)名词解释
1、形态学实验;
2、解剖学实验;
3、生理学实验;
4、分类学实验;
5、验证性实验;
6、探究性实验;
7、模仿式实验。
(二)填空题
1、从学科特点上看,生物学实验可分为形态 学实验、解剖 学实验、生理学实验和分类学实验。
3、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应包括 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部分。
4、生物实验中的情感目标由低到高可分为注意、接受、兴趣、满意等层次。
5、实验课教学一般是由组织教学、指导性谈话、学生试验操作、教师现场指导、小结及清理结束等环节构成。
6、演示实验的主要操作者是 教师、学生只是观察。
(三)单项选择
1、下列有关生物实验能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是生物学科应培养的特殊能力;B、是学习生物学和从事生物学研究的基本能力;C、在初中阶段已相当完善;D、只能在实验中得到培养。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实验操作技能目标()
A、学会观察,实验后进行记录、绘图、测算、统计、分析;B、能把所学知识归纳、综合,提出自己的见解;C、会使用常规生物实验仪器、器具进行实验;D、会采集、制作生物标本。
3、教师控制下的探究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前()
A、知道实验课题、过程和结论;B、不知道实验过程和结论;C、知道实验课题、结论而不知道过程;D、知道实验课题、过程而不知道结论。
4、在学生独立实验的主要环节中,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组织教学;B、指导性谈话;C、演示实验;D、学生操作。
5、下列哪一个叙述是正确的?()
A、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B、演示技能是学生小组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C、演示技能是学生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D、演示技能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
6、下列与演示实验基本要求无关的叙述是()
A、讲清演示实验的步骤和方法;B、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C、指导学生正确操作;D、方法要科学、操作要规范。
7、下列不属于演示实验教学的作用的是()
A、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B、唤起学生学习动机;C、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D、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多项选择
1、生物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有()
A、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B、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C、提高多种能力;D、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E、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从学科特点看,生物学实验一般分为()
A、形态学实验;B、探究性实验; ;C、解剖学实验;D、分类学实验;E、生理学实验。
3、生物实验课前应做的准备有()
A、最好选取活的、新鲜的材料;B、检查实验设备用具;C、配制出药品;D、预设多种实验方法;E、进行预试。
4、实验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是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
A、组织教学;B、指导性谈话;C、学生实验操作;D、教师现场指导;E、实验小结。
5、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
A、从生活中提出探究课题;B、使学生明确目的方法和步骤;C、学生探究得出结论;D、引导概括规律;E、用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6、模仿式实验教学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
A、教师对每一步骤提出要求;B、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操作;C、教师加强检查和讲评;D、学生主动地做实验;E、要求学生熟练、快速地操作。
(五)简答题
1、简述确定解决实验教学难点的方法。
2、简述实验教学重点确定的方法。
(六)论述题
在你校,生物实验课的开设还存在哪些困难或不足?
第十章 生物教育评价
(一)名词解释
1、实作评价;
2、诊断性评价;
3、形成性评价;
4、效标参照评价;
5、常模参照评价。
(二)填空题
从教学评价的标准来划分,可分为 效标参照评价和常模参照评价两种。
(三)多项选择题
1、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
A、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B、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C、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度;D、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E、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
2、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
A、常模参照评价;B、配置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E、终结性评价。
3、从教学评价的标准来划分,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
A、常模参照评价;B、实作评价;C、纸笔测验;D、形成性评价;E、效标参照评价。
4、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是()
A、依据教学目标;B、兼顾多重目标;C、采用多元方法;D、重视反应过程;E、善用评价结果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评价的目的。
2、简述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3、根据实施评价时所使用的工具和形式列举出教学评价的种类。
4、根据和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列举出教学评价的种类。
第十三章 说 课
(一)名词解释
说课 课时
(二)填空题
1、说课要解说的大致内容是、、。
(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
2、衡量说课质量和效果的标准有、、、。(教学设计水平;理论水平;说课效率水平;说课的语言表达水平。)
3、说课评价的类型有 和。
(实时评价、延时评价。)
4、说课主要由 和 两部分组成。其目的是在 和 之间进行,其对象主要是,以 表达为主,其依据是 和。
5、说课的内容大致为、、、和。
A.解说技术; B.议论技术; C.言语技术; D.辩明技术;
(说大纲、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和说教程。)
(三)单项选择题
1、说课的突出特点是()
A.阐发性、教研性;B.演讲性、可操作性;C.理论性、教研性; D.高层次性、理论性。
2、说课的关键在于要说清()(解说和评说、备课和上课、教研,同行专家,口头、教育理论和教材。)
A.上课、备课、说课、听课之间的关系; B. 教材、教法、学法、教程之间的关系; C.演讲语言、专业语言、教学语言、沟通语言之间的关系; D规范性、灵活性、激励性、约束性之间的关系。
3、说明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顺序和时间安排是说课中的()内容。
A.说大纲 B.说教法 C.说教材 D 说教程
4、说明教材展开的逻辑顺序、主要环节、过渡衔接及时间安排是说课中的()内容。
A.说教法; B说教材; C.说教程; D说学法;
5、将自己的课程设计向听者加以说明和解释是说课的()
A.解说技术; B.议论技术; C.言语技术; D.辩明技术;
6、说课不受时间地点和教学进度的限制,具有灵活性是说课的()特点。
A. 可操作性; B.演讲性; C.高层次性; D.理论性;
(四)简答题
1、列表区别上课与说课
2、列表区别备课与说课。16
第五篇:2016年《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小学生作文的最基本要求是()A.有具体内容 B.有中心 C.语句通顺 D.有条理 答案:A 2.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A.生活、实践的观点 B.自觉能动性的观点 C.联系、发展的观点 D.辩证统一的观点 答案:B 3.识字的最终目的是()A.会读 B.会写 C.会讲 D.会用 答案:D 4.学生作文的源泉是()A.读课本 B.读课外书 C.大脑的思维活动 D.生活 答案:D 5.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中心思想”方面的要求是()A.中心要明确 B.中心要突出 C.不一定非有中心
D.只要文章有个主要意思就行 答案:D 6.目前,小学语文质量评估的发展方向是提倡()A.百分制 B.等级制 C.评语制
D.等级制加激励性评语 答案:D 7.指导学生作文,要()A.从内容入手 B.从形式入手 C.从题目入手 D.从确定中心入手 答案:A 8.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A.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
B.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 C.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D.改进课堂教学 答案:C 9.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阶段性决定了小学语文的基本功训练是()A.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结合 B.螺旋式上升的 C.直线式上升的
D.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断飞跃 答案:B
11.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是()A.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B.培养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 C.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D.学生自己认认真真的读书 答案:D 12.《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为指导。”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辩证唯物主义 D.邓小平理论 答案:C 13.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A.识字写字教学 B.听话说话教学 C.阅读教学 D.作文教学 答案:C 14.判断学生集体的学习质量,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是()A.综合分析 B.定性分析 C.定量分析
D.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答案:D 15.实现语文教学最优化,必须依靠语文学科的()A.工具性 B.思想性
C.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D.主观能动性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题型属于主观性试题的是()A.阅读分析题 B.问答题 C.作文题 D.改错题 E.搭配题 答案:A^B^C^ 2.说话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的能力。A.观察思维 B.表情达意 C.组织语言 D.注意辨析 E.应变能力 答案:B^C^E^ 3.《义务教育大纲》中规定的语言文字训练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A.汉语拼音 B.听话、说话 C.识字、写字 D.阅读 E.作文 答案:A^B^C^D^E^ 4.说话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的能力。A.观察思维 B.表情达意 C.组织语言 D.注意辨析 E.应变能力 答案:B^C^E^ 5.阅读对作文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是()A.从阅读中可以间接看到许多平时未曾见过的情景,学到平时未曾学到的知识,这些都可以成为作文的内容
B.背诵的篇子多了,作文时可以大段大段地写进自己的文章,使作文有文采
C.阅读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思想认识,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对提炼作文中心很有帮助
D.通过阅读,可以学到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
E.通过阅读,还可以学到如何根据中心选择材料、安排组织材料的方法
答案:A^C^D^E^ 6.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话、说话的能力,其意义是()A.生活的需要 B.发展思维的需要 C.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需要 D.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E.适应现实生活和未来社会的需要 答案:A^B^C^D^E^ 7.理解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包括()A.说 B.写 C.唱 D.读 E.听 答案:D^E^ 8.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做到()A.要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思想教育 B.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C.重在潜移默化 D.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 E.采用启发式教学 答案:A^B^C^ 9.读书记录的内容大体包括()A.书名 B.作者 C.主要内容 D.精彩片断 E.优美词句 答案:A^B^C^D^E^ 10.指导小学生学习作文应()A.要求写真实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B.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虚构
C.鼓励学生认真生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 D.鼓励学生时时留心,事事留心,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E.鼓励平日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 答案:A^C^D^E^ 11.编制一张语文试卷,应该做到()A.试题难度、分量适当 B.试题表达要明确,题意要浅显 C.有一定覆盖面,能突出重点 D.各个试题要彼此独立 E.评分简便、客观 答案:A^B^C^D^E^ 12.丰富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知识主要包括()A.熟练掌握语文专业知识 B.扩充科学知识
C.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D.对教材的理解能力 E.语言表达能力 答案:A^B^C^ 13.平时考察的方法有()A.日常观察 B.课堂提问 C.作业检查 D.阶段性的知识考查 E.阶段性的能力考查 答案:A^B^C^D^E^ 14.下列选项中对创设情境说话理解正确的是()A.设法把学生带入某种假设的情境,以引起说话的动机 B.创设情境说话是先听后说的训练
C.由于学生缺少相关的生活经验,因此,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没话可说
D.由于学生缺少相关的生活经验,因此,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没话可说
E.模拟购物、打电话、借书,都可以作为假设的情境 答案:A^D^E^ 15.学习、贯彻大纲精神,实施素质教育,应抓好以下工作()A.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B.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 C.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D.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 E.坚持不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答案:A^B^C^D^E^
三、填空题
1.作文是学生___和___的综合体现。答案:认识水平语言 文字表达能力
3.凭工具书识字除掌握汉语拼音外,还需要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___,二是___。
答案:能用部首和音序查字典 能正确选择字音和义项
4.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由___能力、___能力、___能力和___能力构成的。
答案:观察、思维命题、立意选材、组织遣词造句 5.教学一组教材,要经历____——____——____的过程。答案: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实践运用
6.在作文题材上帮助学生“开源”的主要方法,一是引导他们____,二是____。
答案:留心周围事物 丰富他们的生活
四、名词解释题 1.文道统一
答案:文道统一:“文”即文章的外在形式,包括语言文字、写作方法等,“道”即文章的思想内容,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文中有道,道中有文,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反映了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之间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2.教学过程最优化
答案:教学过程最优化:在现代学校中,教学过程最优化被理解为选择这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3.教学民主
答案:教学民主: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不同意见要持欢迎的态度;对学生敢于发表创见的精神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并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只要学生的见解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简答题
1.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循序渐进,逐步加深,不断提高。(2)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要从严要求,严格训练。
(3)认真钻研教材,按照教材特点和要求进行训练,注意课内外相结合,但不能加重学生负担。
(4)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的基本功都得到发展。2.为什么要注重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答案:识字能力是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有了识字能力,能轻松地完成识字任务,还为独立阅读书刊,吸收各种文化科学知识,为进行书面表达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目前的识字教学,还存在只重视教会学生一个一个字的音、形、义,而忽视培养识字能力的倾向。检测识字成果时,只看重默写率,看重对汉字基础知识的考查,而忽视对学生识字能力的检测。这反映出对识字教学任务理解的片面性,和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精神也是不相符的。因此,必须注重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3.好的教学结构应具备什么特点? 答案:好的教学结构一般具备以下特点:(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思路清晰;(3)教学环节简单、实用;(4)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5)有鲜明的特点。
4.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答案: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闻道在先,学有专长,应当责无旁贷地引导学生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这种主导作用不是单纯的灌输,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内因是主要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习也不例外。如果学生没有主动精神,思维处于睡眠状态,教师力气花得再多,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自觉地做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3)做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统一,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过程。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教师包办代替,牵着学生鼻子走;二是撒手不管,对学生的自学不加指导。这两种倾向都是不符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的。
六、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答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小学语文“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在《大纲》不少章节多次阐述了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问题。如,在教学目的中强调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发展智力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要求中重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大纲精神,用大纲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为此,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不断增强素质教育意识。
素质教育是80年代针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提出来的,它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目的,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着眼于他们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进行素质教育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是否进行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影响到21世纪人才的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从科学性质、教学目的来看,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应当是一致的,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因此,语文教学也能够进行素质教育,我们要摒弃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2)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①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以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将语文教学进行的素质教育分解成几个方面,分别提出明确的目标。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总目标以包括思想品德、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四个方面。在小学阶段的总目标确定之后,再来制订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等。教学目标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内容,要求要适当、具体,便于操作。
②深化课程、教材改革。课程上,要打破自我封闭、一潭死水的局面,创建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语文课程体系。要充分利用母语环境,挖掘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广阔的背景下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能力。在教材上,要围绕新的课程体系进行教材建设。作为系列化教材核心的语文教科书,要更加自觉地从方便学生的学、培养自学能力出发构建教材体系,不仅要反映教学内容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而且要体现出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此外,教科书要进一步体现时代感、实用性和人文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③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评估学生的学习质量,一要着眼发展,重在鼓励,使每个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有收获,有信心,充满希望;二要全面考查,既考查语文知识,又考查语文能力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既有书面测试,又有听、说、做等方面的考查;既注重学期末的总结性考查,又重视平时对每个学生的考察。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着眼“两全”——面向全体,全面提高质量。
④坚持不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端正教学思想。教学是一种关系,师生关系的性质决定着教学性质。正确的师生关系源于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是为着学生的学服务: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要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要下力气研究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研究教学结构的基本模式,要体现指导的过程,体现训练的过程,体现学生经过思考逐步得出结论的过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中心一环。问题要问到学生的生疑处,问到教材的重点上,要有启发性,要少而精。在少数主要问题之下,可以设计辅助性提问,为学生引路、搭桥,提供思维的路径和方法。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是前提,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是保证,深化课程、教材改革是核心,改进课堂教学是关键。
2.怎样理解和贯彻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 答案: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从语文和事物的关系来看,语言文字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既能锻炼语文基本功,又能加深对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认识。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两者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联系,相互促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把语言文字和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在头脑里统一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受到启发和教育。在贯彻这一原则时,应该力求做到:
(1)语文教学要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必须把语言文字和它反映的客观事物结合起来,才能在学生的脑子里得到正确的认识。老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理解语言文字的具体条件。例如,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让学生建立起汉字与其所代表的具体事物的联系,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字义。同样,在阅读和作文中,更要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这方面的联系越充分,学习语文的效果越好。
(2)在认识事物的训练中要密切联系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认识事物,一定要紧密联系语言文字。学生学习一篇篇课文,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是从语言文字中获取知识、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同样,学生要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也离不开语言文字。要通过听和读不断吸收,逐渐积累,才能驾驭语言文字,通过说和写表达出来。只注意认识事物,不注意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不是语文课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是怎样描述客观事物、说明道理的,才能更好地学到使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的本领。总之,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既不能忽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片面地要求学生背诵一些读写知识,也不能只重视认识事物,而放松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既要看到理解、运用语言文字对认识事物的作用,又要看到认识事物对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促进作用。努力做到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去认识事物,在认识事物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这样,才能切实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七、案例分析题
1.下面是一首古诗,读后写出简单的教学过程。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答案:
一、导入、释题、简介作者。
二、自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学字词,交流学习情况。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查学习情况:(1)认读生字。
(2)分析字形,指名板书。(3)学习多音字“应”。(4)交流词义。
三、读懂诗句:
1.指名读诗,师生评议。2.思考问题,交流讨论: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人?他在干什么?(2)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这是怎样一个环境?(3)当过路人问路时,小孩子是怎样做的?为什么?
四、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1.齐读古诗。
2.请学生逐字翻译,教师指导。3.自由朗读。
4.用自己的话描述在脑海中形成怎样一幅画面? 5.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作者对这个孩子怀着怎样的感情?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