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论》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论》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一般来讲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A)A.社会发展的需要、儿童发展的需要、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B.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发展的需要、儿童发展的需要
C.儿童发展的需要、心理发展的需要、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D.儿童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发展的需要
2、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三个阶段(B)A.准备阶段、习得阶段、提取阶段 B.习得阶段、保持阶段、提取阶段 C.准备阶段、保持阶段、提取阶段 D.习得阶段、巩固阶段、运用阶段
3、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掌握概念的基本特征或规律的实际含义,达到理性认识的这一个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是(C)A.感知
B.综合
C.理解
D.掌握
4、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动力是(A)
A.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技能和发展水平与数学教学的进程对他们提出的任务要求之间的矛盾
B.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学习现状之间的差距 C.学生的学习现状与教学期望之间的差距 D.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学期望之间的差距
5、学生的主体地位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的(A)A.深度与广度
B.程度与水平C.积极性 D.兴趣
6、发现法是小学数学的一种常见方法,倡导发现法的是(B)A.布卢姆
B.加涅
C.布鲁纳
D.奥苏博尔
7、常识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一种影响比较大的教学方法。最早提出此种方法的是(D)A.布卢姆
B.邱学华
C.加涅
D.陈景润
8、对数学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理论和实践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是(D)A.布卢姆 B.巴班斯基 C.加涅 D.奥苏博尔
9、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概念的合理解释是(C)A.利用计算机所进行的教学 B.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的教学活动
C.在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的辅助下,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
D.利用计算机的各种功能和特性,通过教师、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活动来实现更有效的教学
10、小学数学的备课基本要求是(A)A.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条件、备教学方法 B.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资源、备教学活动 C.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资源、备教学方法 D.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活动、备教学条件
11、数学课中最为常见也最为重要的一种课型是(A)A.新授课 B.练习课 C.复习课 D.讲评课
12、对于小学数学学习考评的内容,以下概括较为合理和面的是(C)A.数学知识与情感态度
B.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习数学的能力 C.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D.数学知识与技能、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
13、方程及方程的解在小学数学概念分类中属于(C)A.数的概念
B.代数初步知识方面的概念
C.数的关系方面的概念 D.运算方面的概念
14、关于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描述准确的是(D)A.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概念的系统化 B.概念的引入-概念的获得-概念的应用-概念的巩固 C.概念的引入-概念的获得-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应用 D.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应用-概念的系统化
15、当主体需要了解某种数学关系或空间形式,而其中一些要素是未知的时候,就产生了(B)A.数学障碍
B.数学联想
C.数学问题
D.数学学习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学习和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意义有哪些? ① 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②提出和思考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 ③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
2、数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数学的特征:抽象性、严谨性、广泛的应用性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如何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1)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是学生改造主观世界、建构自己的理解,形成和谐、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活动过程,是认识与实践统一的过程。
(2)教学过程认识和实践的特殊性各表现在:
认识活动的特殊性:a、学生的认识对象具有特殊性;b、学生的认识条件经验特殊性;c、学生的认识任务具有特殊性。
实践活动的特殊性:a、实践目的具有特殊性;b、实践环境具有特殊性;c、实践的方式、方法具有特殊性。
(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矛盾: 基本要素:小学生、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主体地教学中介。主要矛盾: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数学学科知识之间的矛盾;
c、儿童的认知结构发展水平与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2、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为了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手段而制定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整套活动方式和手段。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练习法、演示法和启发式谈话法、探究-研讨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尝试教学法
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2)根据学生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3)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4)依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必须做到几点:
(1)要熟悉各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运用其中每种教学方法,掌握每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2)在选择教学方法之前,先按教学目的和任务将教学内容具体化,找出重点、难点,并将教学内容划分为逻辑上完整的几个部分,(3)教学方法的优化应考虑教学过程效率的高低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论答案
一、填空题
1、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2、数学活动水平知识技能目标包括:。
3、小学数学的基本教学方法有
等。
4、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四个步骤进行,即。
5、小学数学中有三种计算方式。
6、《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包括。
7、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划分有:。
8、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最基本的成分:。
9、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10、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四阶段为。
11、小学数学教学班级授课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1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评价的目的、作用和时间的不同,可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分为
和
;按照评价的表达方式不同,可以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分为
和。
13、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
二、简答题
1、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有哪些?
2、简析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心理特征。
3、简析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4、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
5、浅析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及应注意的事项。
6、试分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发展特点。
7、简述小学生获得概念的两种方式。
8、简述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三、论述题
1.试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重要性。2.结合实际论述促进小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评价。
3.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论述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4.简要论述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数学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四、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条件、教师的特长及教学风格。
2、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3、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操作实验法、练习法、引导发现法、暗示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模拟法、探究研讨法(从中任选五个即可)
4、活动准备、活动导入、活动实施、活动总结
5、口算、笔算、估算
6、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与综合运用
7、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
8、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模型和方法
9、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反思
10、感知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形式运演阶段
11、全班授课、分组学习、个别教学
1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13、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学科的发展、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二、简答题
1、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有哪些?
第一,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起着指导作用;第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应成为选择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第三,反映社会进步和数学学科自身的发展。
2、简析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心理特征
1)观性: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直观的几何图形和概念(结合生活实际、动手操作、直观演示);
2)描述性:容易理解用日常语言描述的几何概念;
3)渐进性:小学生对几何概念的理解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逐步理解,渐进形成的; 4)偏重于明显要素:感知最明显、最突出的部分,而对那些不太明显的要素就容易忽略;
5)偏重于单个要素:单个要素的特点呈现比较明显,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不同图形的本质联系,是比较隐含的,需要大量单个要素观察的积累,才能抽象得到;
6)偏重于标准图形:通过变式图形与标准图形的比较,突出标准图形的本质特征。
3、简析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心理原因:感知比较粗略;注意不稳定;短暂记忆较弱;思维定势干扰;情感比较脆弱
知识方面的原因:概念不明确,算理不理解;基本口算不熟练
简要地解释上述原因的含义。
4、备课的基本要求 ①钻研大纲和教材;②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③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④充分重视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浅析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及应注意的事项。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课程知识的增加;学生重视一起做的工作;学生能够调配他们自己的资源;学生学会管理他人的资源;对于共同完成的任务中挑战性工作,学会建立协作关系,使问题能得到解决;学校任务与校外任务相似,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去已完成工作;小组成员互为榜样;学生培养了对自己及他人的广泛理解。
注意的事项:从容易产生的问题中进行总结要注意的事项,如容易产生的问题有如下: 学生的误解增加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转变为对学生的依赖,学生代替了教师,而非结构性的变化,即合作学习;学生中式结构而非过程,把目光集中在小组成果上;学生重视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学生接受不同的任务和地位,高分的学生做得多,低分的学生做的少。
6、试分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发展特点与数学学习的关系。
从个体发展上看,人的思维由低到高大致经历了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而从其年龄阶段看来,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在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
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在此,要注意“过渡”两字。首先,它表明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逐步发展的,低年级学生更多地是具体形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到了中年级,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减少,而抽象逻辑思维成分逐渐加大。其次,正因为是“过渡”,即使到了五六年级,学生仍然不能像成人那样完全依托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维,他们还往往要以具体的表象作为认识的支柱。再次,这种“过渡”,不是单纯的一减一加的关系,数学的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往往是兼而有之,始终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
7、简述小学生获得概念的两种方式
概念的形成:学生依靠直接经验、从大量的具体例子出发,以感觉、知觉和表象为基础,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把握一类事物的本质。概念的同化:当学生学习新概念的时候,利用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与新概念建立起联系,从而掌握新概念的本质属性。
8、简述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联系:作为学科的小学数学是数学科学的一部分,它们源于数学科学,遵循数学自身的科学性。如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形式化、符号化等特征,在学科数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正因为如此,作为学科的数学才保持了数学学科的基本性质。
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区别:第一,科学数学是对数学原理与方法的系统阐述;学科的数学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可能出发,安排和呈现有关的内容和方法;第二,作为科学的数学,对所有的定理、公式、法则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论证和推导,以保证其逻辑性和严谨性。而作为学科的数学,主要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出发,往往不做严格的论证,更多地通过列举的方式,用归纳的方法得出结论。让学生具体地认识有关的原理。第三,作为科学的数学,可以完全按照数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和逻辑顺序安排,尽量使内容完整、系统和科学化。而作为学科的数学,在不影响内容科学性的前提下,应当考虑儿童的认知规律,一些内容的呈现顺序和编排方式可作适当的调整。
三、论述题
1.试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重要性。
对于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分开来理解。所谓情感,就是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出发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心里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让他们在教学的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把这种乐趣带到日常的生活中,热爱生活。态度,就是学习的态度,对待数学学习的端正问题。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方面是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对于这个目标他们的关系可以这样来描述:情感与态度是认知的根本,过程与方法是认知的杠杆,知识与技能是认知的结果。那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情感与态度在教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阶段课程目标是这样描述的: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与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显而易见,它体现了数学学科的自然特点,又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致力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的培养。实际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存在于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内容之中,让其成为数学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数学教学过程的灵魂。2.结合实际论述促进小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选择赞扬的语词时,要富有思想性,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做出适当的确切的表扬,才具有真正的激励作用。非言语性的“赞扬”和“谴责”是用表情动作表现出来的。一个轻微的手势或一个小动作就足够把一个信息传送给学生,哪怕只有一个小小的“暗示”或一个“眼神”就能得到思想的沟通。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有的学生会产生害怕心理,用“勇敢些”、“我相信你”的语词比用“怎么那么胆小”、“你太紧张了”的语词更带有激励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评价,应遵循《标准》的基本理念,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课时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问问题,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情做,并且都能基本完成;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既避免了学生作业抄的现象,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信心和习惯,并且每个学生的作业我都很仔细的批改,并写一些激励性的批语,效果很好的。每次单元考查考试时,我就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这部分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我很喜欢看学生获得成功后的笑脸。
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针对一些寻找规律、开放性的题目进行教学时,特别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在评价学生解决问题时,主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从问题中发线规律并加以验证,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体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都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并随时观察记录。
总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的思维才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3.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论述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自我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自主探究应该成为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主要方式。那么如何让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根、萌芽、开花、结果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四
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生探究之根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对客观事物选择的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探究学习的前提。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笔者用谈话的形式导入:“你们去超市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然后笔者出示超市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有哪些商品,分别需要多少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实践证明,要使学生的“学”处于最佳状态,教师就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科的学习。
“激活思维”——萌探究之芽
“数学充满着矛盾”,已知与未知、现实与需求、正确与错误……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交替不时地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可利用和制造这些矛盾冲突,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良好的问题意识,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之中。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是创造的种子。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品质。如,笔者在教学“认识位置(左右)”时提问:“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左和右?”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进行交流和讨论,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思考生活中还有什么类似情况(如走楼梯等)。
善于拓展,合理猜想。
数学问题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例如,在学生学完了分数应用题后,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修路队修一条长60千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3,第二天修了余下的1/2,还剩下多少千米没有修?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了六种不同的解法,由此可见通过各种思路解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能提高学生思维的应变力和灵活性。
“实验操作”——开探究之花
“智慧出于指尖上”。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具有自主探究意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必须加强操作力度,充分发挥实践操作的作用,放手让学生动手,使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究活动。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笔者给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准备了一套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若干个),然后我引导学生搭一搭、分一分、认一认、摸一摸。“联系生活”——结探究之果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如在教学“圆的认识”后,笔者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一个圆,有的想到全班围成一个圈画一个圆。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参与发现和探究知识的过程是非常必要的,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不遗余力地努力让自主探究成为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让它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
4.简要论述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数学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越来越凸显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性。要使我们的学生从小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这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数学教育需要培养 人的更内在的,更深刻的东西,这就是数学素质。数学素养?一个 人的数学素养好,与说一个人有数学头脑的意思差不多,它是一种 综合素养,它主要表现在观念、能力、语言思维、情感等方面。数学素养包括数学意识、解决问题、数学推理、信息交流、数学情 感态度等方面。培养学生那方面的数学素养?如何来培养这些数学 素养?是我们数学教师要探究的课题。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1、观念层面,使学生具备自觉的定量化数学意识。
2.语言层面,使学生具备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数学素养。
3.思维层面,使学生具备数学推理能力。
4.能力层面,使学生具备问题解决的数学素养。
5.心理层面,使学生具备良好数学情感态度。
总之,数学素养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对数学素养的探讨应从学 生的实际出发从不同方面来进行。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重点、难点与关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材的重点就是教学的重点 B、教材的难点就是教学的难点 C、教材的关键就是教学的关键 D、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有时可以相同 2.关于教材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材分析要注意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 B、教材分析要注意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 C、教材分析要注意避免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 D、教材分析要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3.在教学公约数与公倍数概念时,要注重渗透的集合思想是()
A、交集思想 B、并集思想 C、差集思想 D、补集思想
4.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般先教学9加几,然后再教学8加几,7加几,„„,教学时主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是()
A、函数思想 B、集合思想 C、化归思想 D、极限思想
5.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的发现过程主要采用了()
A、演绎推理 B、论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6.若把概念的同化作为接受学习,那么概念的形成就是()
A、范例学习B.接受学习C、尝试学习 D、发现学习7.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学习的是()
A、分数 B、直角三角形 C、圆 D、自然数 8.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学习的是-()
A、直角三角形 B、真分数与假分数 C、正方形 D、分数
9.如果小学生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规则的基础上学习矩形的有关规则,则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新规则与原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方式是()
A、同化 B、顺应 C、重组 D、平衡 10.一般说来,“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问题”是指()A、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 B、非常规问题与数学应用问题 C、数学应用问题 D、纯数学问题与数学应用问题 11.角谷静夫是日本的一位数学家,他所提出的角谷猜想是这样的:
任意给出一个自然数N,如果它是偶数,则将它除以2(变成N/2);如果它是奇数,则将它乘以3再加上1(变成3N+1),然后重复上述过程。最后都无一例外地得到自然数“1”(确切的说是进入“1→4→2→1”的循环)。这一猜想的获得过程主要采用了()
A、演绎推理 B、论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12.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奥苏伯尔 13布鲁纳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
A.建构法
B.发现法
C.顿悟法
D.接受法 14.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特点是()
A.主观性
B.客观性
C.普遍适用性
D.永恒性 15.有关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建构主义与认知主义是完全对立的两种学习理论;
B.认知主义者强调知识的主观性,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客观恒久性
C.对于知识的运用,认知主义者强调其应用的普遍性,建构主义强调其情景性
D.对于学习,认知主义强调学生的个体经验,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本身的权威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的教法 B、教学思想是教学方法的反映
C、讲解法是填鸭式的,发现法是启发式的 D、一堂好的数学课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17.关于备课、上课与说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备课就是编写教案,上课就是实施教案 B、备好一堂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前提
C、教案是教学前的一种设想,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加以调整
D、说课就是在备课的基础上阐述教学设想或在上课的基础上对实际上课情况进行阐述 18.“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种概念的定义法是()A.属加种差式定义法 B.发生式定义法 C.列举定义法 D.约定式定义法
19.下列几个引入“角”的实例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A.三角板
B.五角星
C.课桌的角
D.钟面的时针和分针
20.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论作业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学习和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意义有哪些? ① 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②提出和思考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 ③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
2、数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数学的特征:抽象性、严谨性、广泛的应用性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如何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1)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是学生改造主观世界、建构自己的理解,形成和谐、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活动过程,是认识与实践统一的过程。
(2)教学过程认识和实践的特殊性各表现在:
认识活动的特殊性:a、学生的认识对象具有特殊性;b、学生的认识条件经验特殊性;c、学生的认识任务具有特殊性。
实践活动的特殊性:a、实践目的具有特殊性;b、实践环境具有特殊性;c、实践的方式、方法具有特殊性。
(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矛盾: 基本要素:小学生、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主体地教学中介。主要矛盾: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数学学科知识之间的矛盾;
c、儿童的认知结构发展水平与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2、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为了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手段而制定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整套活动方式和手段。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练习法、演示法和启发式谈话法、探究-研讨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尝试教学法
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2)根据学生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3)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必须做到几点:
(1)要熟悉各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运用其中每种教学方法,掌握每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2)在选择教学方法之前,先按教学目的和任务将教学内容具体化,找出重点、难点,并将教学内容划分为逻辑上完整的几个部分,(3)教学方法的优化应考虑教学过程效率的高低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论B卷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论B卷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A 5.C 6.B 7.C 8.D 9.A 10.D
二、填空题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的关系。
三、判断题
1.× 2.× 3.√4.√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4、可以用哪四种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位置? ①上下、前后、左右
②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③数对
④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
五、案例分析题
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
“教学设计一”中的教师采用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索。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但如果一味采用这种方法,将使学生形成接受学习的方式,只会模仿,不会灵活运用,更不会创造。“教学设计二”中的教师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展开知识发生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从而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