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论》作业与答案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小学数学教学论》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一般来讲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A.社会发展的需要、儿童发展的需要、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B.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发展的需要、儿童发展的需要
C.儿童发展的需要、心理发展的需要、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D.儿童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发展的需要
2、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三个阶段()A.准备阶段、习得阶段、提取阶段 B.习得阶段、保持阶段、提取阶段 C.准备阶段、保持阶段、提取阶段 D.习得阶段、巩固阶段、运用阶段
3、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掌握概念的基本特征或规律的实际含义,达到理性认识的这一个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是()A.感知
B.综合
C.理解
D.掌握
4、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动力是()
A.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技能和发展水平与数学教学的进程对他们提出的任务要求之间的矛盾
B.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学习现状之间的差距 C.学生的学习现状与教学期望之间的差距 D.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学期望之间的差距
5、学生的主体地位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的()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A.深度与广度
B.程度与水平
C.积极性
D.兴趣
6、发现法是小学数学的一种常见方法,倡导发现法的是()A.布卢姆
B.加涅
C.布鲁纳
D.奥苏博尔
7、常识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一种影响比较大的教学方法。最早提出此种方法的是()A.布卢姆
B.邱学华
C.加涅
D.陈景润
8、对数学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理论和实践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是()A.布卢姆 B.巴班斯基 C.加涅 D.奥苏博尔
9、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概念的合理解释是()A.利用计算机所进行的教学 B.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的教学活动
C.在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的辅助下,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
D.利用计算机的各种功能和特性,通过教师、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活动来实现更有效的教学
10、小学数学的备课基本要求是()
A.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条件、备教学方法 B.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资源、备教学活动 C.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资源、备教学方法 D.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活动、备教学条件
11、数学课中最为常见也最为重要的一种课型是()A.新授课 B.练习课 C.复习课 D.讲评课
12、对于小学数学学习考评的内容,以下概括较为合理和面的是()A.数学知识与情感态度
B.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习数学的能力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C.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D.数学知识与技能、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
13、方程及方程的解在小学数学概念分类中属于()A.数的概念
B.代数初步知识方面的概念
C.数的关系方面的概念 D.运算方面的概念
14、关于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描述准确的是()A.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概念的系统化 B.概念的引入-概念的获得-概念的应用-概念的巩固 C.概念的引入-概念的获得-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应用 D.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应用-概念的系统化
15、当主体需要了解某种数学关系或空间形式,而其中一些要素是未知的时候,就产生了(A.数学障碍
B.数学联想
C.数学问题
D.数学学习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学习和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意义有哪些?
2、数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如何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2、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小学数学教学论
1.A 2.C 3.C 4.B 5.C 6.C 7.D 8.A 9.D 10.A 11.C 12.B 13.B 14.D 15.C
1、学习和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意义有哪些?
答:① 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②提出和思考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
③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
2、数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作为学科的小学数学是数学科学的一部分,它们源于数学科学,遵循数学自身的科学性。如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形式化、符号化等特征,在学科数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学科数学不同于数学科学,学科数学是以培养人为目标,科学数学是以阐述数学原理为目标,前者需要考虑如何使学习这门学科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内容,并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发展他们的思维水平,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数学是对数学原理与方法的系统阐述。而作为学科的数学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可能出发,安排和呈现有关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作为科学的数学,对所有的定理、公式、法则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论证和推导,以保证其逻辑性和严谨性。而作为学科的数学,主要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出发,往往不做严格的论证,更多地通过列举的方式,用归纳的方法得出结论。让学生具体地认识有关的原理。
第三,作为科学的数学,可以完全按照数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和逻辑顺序安排,尽量使内容完整、系统和科学化。而作为学科的数学,在不影响内容科学性的前提下,应当考虑儿童的认知规律,一些内容的呈现顺序和编排方式可作适当的调整。
1、如何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答:
1、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中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一对矛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认识的主体,但由于双方要达到的目的不问、作用不同、认识的对象不同而形成差异和矛盾,但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统一于教学过程中。
2、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数学学科知识之间的矛盾 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数学学科的特点有如下矛盾:数学的概括抽象性与儿童认知具体形象性的矛盾;数学知识的严密逻辑性与儿童认知理解简单化、直观化的矛盾;数学知识广泛的应用性与儿童知识面窄、接触实际生活少的矛盾。
3、儿童的认知结构发展水平与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首先,从儿童的认知结构发展水平来看,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速度远远要落后于教师传授知识的速度。
其次,教师的数学语言表述与学生真正理解的矛盾。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得教师的语言表述与学生的理解水平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的语言应该具有:(1)启发性;(2)趣味性;(3)层次性;(4)感染性。再次,儿童掌握的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存在矛盾。儿童接受新知识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序性。(2)直觉性。(3)延时性。
2、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答:我们知道,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关键。因为 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正如国外一位教育学家所指出的那样:“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要想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 的,首先要在优选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的优化设计上下功夫。前者指的是合理选择已有的教学方法,后者是指 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无论是“优选”还是“创新”,一般都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教学方法的选用或创新 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二是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特点,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三是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变化特征和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四是必须符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所规定的教学时间。另外,在指导思想 上,教师应注意用辩证的观点来审视各种教学方法。
其一,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人们在某种范围内根据特定的需要创造出来的。因此,每一种教学方法都 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就拿较为简单的讲授法来讲,它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短时间内传授较多知识,系 统性强,亦可引发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但是,它不容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还需要学 生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听讲能力。因此,较适合于中高年级,而且宜用于教材系统性较强的内容。
其次,只有实现有关教法的优化组合,才能为提高教法的使用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经验告诉我们,教学 任务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依靠多种因素、多种方法的综合作用。巴班斯基曾指出:“不存在教学方法上 的„百宝箱‟。”美国的富兰克尔也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行之有效的,唯一的„最佳方法 ‟。”因此,简单否定某一种方法或把某种教学方法的作用加以夸大,都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论作业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学习和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意义有哪些? ① 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②提出和思考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 ③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
2、数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数学的特征:抽象性、严谨性、广泛的应用性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如何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1)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是学生改造主观世界、建构自己的理解,形成和谐、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活动过程,是认识与实践统一的过程。
(2)教学过程认识和实践的特殊性各表现在:
认识活动的特殊性:a、学生的认识对象具有特殊性;b、学生的认识条件经验特殊性;c、学生的认识任务具有特殊性。
实践活动的特殊性:a、实践目的具有特殊性;b、实践环境具有特殊性;c、实践的方式、方法具有特殊性。
(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矛盾: 基本要素:小学生、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主体地教学中介。主要矛盾: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数学学科知识之间的矛盾;
c、儿童的认知结构发展水平与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2、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为了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手段而制定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整套活动方式和手段。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练习法、演示法和启发式谈话法、探究-研讨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尝试教学法
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2)根据学生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3)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必须做到几点:
(1)要熟悉各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运用其中每种教学方法,掌握每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2)在选择教学方法之前,先按教学目的和任务将教学内容具体化,找出重点、难点,并将教学内容划分为逻辑上完整的几个部分,(3)教学方法的优化应考虑教学过程效率的高低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作业答案
1、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见课件)
2、试述《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
答: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其中总目标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总目标分4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作具体阐述。只是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互相交融的有机整体。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此4个方面的目标在三个学段中分别呈现,螺旋式上升发展。
3、评析《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 答:对总体目标的认识:
一、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对各课程目标领域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数学问题的总体目标被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技能,它还应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发展。应该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
4、什么是课程内容的组织?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有几种方式? 答:课程内容的组织是指对选择和确定的课程内容进行组合与编排的方式。通常有(1)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叙事模式;
(2)为学生留有探索空间,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具有明显的探索性;
(3)插图、文字与图标的使用是内容的形式新颖活泼、图文并茂、板式多样、色彩明丽等。
4、现行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包括那几个领域?各领域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标准》规定的数学内容分为四个领域,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其中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内容比例最大的一部分内容。在保证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学的观点解释和解决现实的问题。加强估算、重视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提倡用计算器进行复杂运算和探索规律等思想,有如下的主要特征:
一、是在输的认识方面提出认识和感受大数,要求“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事物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在生活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算”,二、是增加了对负数的认识,要求在生活的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三、是计算的内容上降低了大数目计算的要求,“笔算加减法以三四位数为主,一般不超过五位数”,“笔算乘除法以乘数、除数是两位数为主,一般不超过三位数”,四、是淡化了珠算的内容,增加了计算器的学习。
图形与几何部分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和图形与位置四部分,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是增加了图形的运动,确定位置和辨认方向等,二是强化了测量的方法与过程。三是削弱了单纯地平面图形的面积、体积、周长等计算,融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于探索与操作的过程之中。
统计与概率内容特点,一是增加简单的概率知识,二是强化学习统计知识过程性和现实意义,三是削弱和淡化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以及统计概念的严格定义。
综合与实践,作为数学知识技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不是在知识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和现实性,注意数学的现实背景以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标准》在第一学段强调“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第二学段强调“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5小学生数学学习有哪些特点?
答: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是进行初步逻辑思维训练的过程、是一种符号化形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着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
6、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影响。
答: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建构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学习观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课本知识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问题唯一正确的答案。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这些假设作出自己的检验和调整的过程。
(2)在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知识经验和信念起重要作用。
(3)强调教学中的多向互助,主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丰富的、多想的交流、讨论,提倡合作式学习和交互式教学。(4)学习可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的不同层次。(5)学生对现有知识的学习需要“走思维中的具体”。(6)重视活动性学习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数学学习的指导意义:
(1)知识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它认为,儿童应该“通过与现实世界、材料以及与其他儿童的相互作用中建构、修正整合自己的观点”。
(2)必须重视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知识不能被传递,也不能被打包,而是必须由每个儿童基于自己的经验智商独立地去建构。儿童是在从事数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概念的。
(3)学习是发展、是改变观念。
7、简述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答:(1)习得阶段,即获得新知阶段。
(2)保持阶段,即通过练习等活动,使学习的知识得到巩固。
(3)提取阶段,通过问题解决使新的知识完全融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之中,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8、影响数学学习的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答:(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2)对材料的理解程度(3)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4)定势作用
9怎样帮助学生形成与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答:(1)恰当給予辅导与提示,让学生不要经常被难住;
(2)减缓心理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3)满足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不断获取成功的喜悦与自信;
(4)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或答:影响自信心的因素有动机、意志力、兴趣和成功的体验:。。
10、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培养。
11、如何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答: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与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12、什么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所谓小学数学教学法,是指为了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手段而制定的师生互相作用的一整套活动方式和手段。它表现为“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教书的方法和育人的方法,以及师生交流信息、相互作用的方式。”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练习法、此外还有探究-讨论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尝试教学法等。
13、如何看待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
答: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以识记与模仿、练习为主,学生的理论认知水平、理论的灵活应用、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兴趣的发展等都受到明显的限制,严重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02年展开的新课程改革特别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转轨。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学生“学会”和“会学”,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力求在克服传统学习方式不足的同时,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变机械式学习为有意义学习或发现式学习,以因应人的学习规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以最佳发展。
14、试分析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改革发展一些主要特点。答:第一,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变革教师施教方式,力求施教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最佳结合。
第二、强调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的交叉使用、相互配合,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
第三、注重学习方式的研究和指导。
第四、关注从现实情境和学生的只管感受、亲身体验中展开数学教学活动。
15、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如何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答:选择教法的基本依据有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特征、教学内容、和教师自身的特点等。
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是“在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教师对教育过程的一种目标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的、有科学根据的一种选择,是最好的、最适合于具体条件的课程教学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方案”。通常要求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要熟悉各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掌握每种教法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能有效的应用其中的每种教法。
第二,在选择教法之前,先按教学目的和任务将教学内容具体化,找出重点、难点,并将教学内容划分为逻辑上完整的几个部分,然后选择对每个教学阶段最适用的方法,并把它们恰当的结合起来,形成该节课的最优教学方法。
第三,教学方法的优化应考虑教学过程效率的高低。
16、如何理解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含义、基本内容和设计过程? 答: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为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绘制蓝图的过程,是教学活动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它由目标设计、达成目标的诸要素的分析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1)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即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通常要分析和设计学习背景、学习需求、学习任务。(2)设计教学策略,亦即教学策略设计。(3)进行教学评价设计。
而新课程的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1)教学目标。主要包括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分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
(2)任务分析。即学生的起点分析,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分析,达到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分析。(3)教学思路。包括创设的情境、活动的线索、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等。(4)教学反思。主要反思的问题是,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没达到的原因在哪里?如何弥补和改进?师生在过程中有无突发的灵感或独特的想法或问题等。
设计过程一般首先要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者、学习目标等若干要素进行分析和设计,而后设计出恰当的学习方案。
17、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及其相关要领。
答:备课的基本要求:
1、钻透教材;
2、把握学情状况;
3、确定教学内容,选定教学方法;
4、调配应用好一切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5、设计教学过程;
6、撰写并熟悉教案。
18简述数学课堂教学类型及结构特征。答: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类型主要有:
一、新授课,常见有讲练结合型和探究型;其中讲练结合课型的结构常为:(1)基本训练(2)导入新课(3)进行新课(4)尝试练习(5)阅读课本(6)独立练习。
而探究型课的结构科委:(1)提出问题(2)引导探索(3)巩固内化。
二、练习课,结构可为(1)复习(2)练习(3)小结。
三、复习课,一般结构是:归纳整理、重点复习、总结、布置作业。
四、讲评课,一般结构是(1)分析作业或考试的整体情况(2)将错误进行归类、分析修正或对经典的解题思想方法进行提炼、概括、强化(3)总结经验。
五、考查课,一般结构为考核、批阅、分析评价。
六、实践活动课:一般结构是精心设计、动手实践、总结提炼发展。
19、就数学课外活动的组织简述你的观点。答:课外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而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另一主要途径,因而要不失时机的适时开展,只是要注意以下几点:(1)精心设计、统筹安排,加强计划性;
(2)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与教育性;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做好引导工作;(4)活动规模以小型为主,不增加学生负担。
20、选择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依据有哪些? 答:(1)教学目的(2)教学内容(3)学生的实际情况(4)客观条件。
21、小学数学评价的内容有哪些?
答:小学数学评价可分为学生的学习评价和老师的教学评价俩方面。其中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内容包括:
(1)数学知识和技能(2)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其中老师的教学评价传统标准下应包括:
(1)教学目标制定和过程性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恰到好处(2)是否完成教学目标
(3)教学过程是否严谨、即“丝丝入扣”
(4)是否面向全体,让学生在最佳发展区内得以最佳发展,即“样样俱全”(5)教学效果。
在建构主义教学论下,还应包括:(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
(3)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4)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5)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6)学生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
22、教师如何对学生的分数进行解释? 答:“分数”是学生理论与解题技能学习的结果性测量,因而是重要的。但数学的学习任务是多方面的。因为数学的学习过程,是数学活动的过程;人的技能的发展、智力的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无不蕴含于过程性之中。从而我们既要注重结果性评价,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同时,要使每一个个性化的个体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就既要有横向比较,更要有纵向评价。因而,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不能简单的只看考分,应该是多方面、全方位。
23、你认为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存在哪些弊端? 答:(标准解读P97)传统教育的评价观是静态的、功利性的,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把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简化为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把丰富的评价方法简化为单一的纸笔测验。这种评价是面向“昨天”的,只是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多少方面去寻找差异、分等排序,强调的是评价的鉴定、选拔功能。这种评价作为一种导向,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24、建构主义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了哪些理论依据?
答:(1)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3)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4)有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5)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6)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25、如何理解小学数与代数内容的教育价值?
答:第一、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建立数感、符号感意识,初步形成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第三、能够从代数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发展。
26、如何看待小学阶段的数感及其培养? 答: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的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可见,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
学生数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加强对数感的培养。具体表现在:
(1)在数概念教学中重视数感的培养。数概念本身是抽象的,数概念的建立不是一次完成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概念要经历一个过程。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更多的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
(2)在数的运算中加强数感的培养。对运算方法的判断、运算结果的估计,都与学生的数感有密切的联系,教学中“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地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了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 “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27、如何理解小学图形与几何的课程教学价值? 答:(1)“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
(2)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创新源于问题,往往发端于直觉。同时几何作为逻辑推理的体系,使学生会“合符逻辑地思考”;
(3)有助于学生获得必须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
(4)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8如何看待小学阶段的空间观念及其陪养? 答: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实物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
空间观念是在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的几何知识体验出发,在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其培养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生活经验的回忆、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描述和表示、联想、模拟、分析和推理等。
29、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包括那几个阶段? 答:(1)弄清问题
(2)拟定计划
(3)实现计划
(4)回顾
30、数学问题的教育价值有哪些?
答:一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二是解决问题的意识的提高使学生更能体会数学的价值,三是促进各领域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31、怎样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答:(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2)重视解题策略的培养;
(3)鼓励学生质疑问题。
32、什么是数学开放题?开放题有什么特征? 答:答案不唯一或条件不完备的数学问题一般成为开放题。它有多样性、层次性、探索性等特点。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论作业2012
填空题
第1题(2)分 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想象和思维,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是_智力阶段。
标准答案:形式运算
第2题(2)分 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_的基础上。
标准答案:真实问题
第3题(2)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培养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_。
答:问题解决
第4题(2)分 数学和文学的_往往是相通的.答:思考方法
第5题(2)分 现代数学教育发展史上,经历了四次大的改革运动,它们分别是新数学运动、_、问题教学、建构主义。答:恢复基础运动
第6题(2)分 数学活动教学的特征之一是重结果,更重过程和_。
标准答案:体验
第7题(2)分 数概念由两部分组成,对数的理解和数的_。
答:表达
名词解释 第8题(5)分 口算
标准答案:是不借助于任何计算工具,依靠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是数字运算和代数运算的基础,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9题(5)分 直觉思维
是对问题的突然领悟、理解或给出答案的思维。
第10题(5)分 问题教学
标准答案:就是以积极探索的态度,提出新问题或综合运用已具有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创造性地解决来自数学课或实际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新问题的学习活动。
论述题
第11题(15)分
结合实际,论述数学游戏教学的意义。
标准答案:
(一)激发和培养数学兴趣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通过组织各种观察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接触现实生活的机会,使儿童体味到数学学习中的快乐,产生愉悦的情感,引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和形成数学素养数学素养不是靠死记硬背现成的数学知识便能形成的,它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养成,在用数学、做数学中养成。把数学活动组织成儿童喜欢的游戏,如扮演角色(扮演古人打猎记数、丈量土地,扮演数学家,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某个生活情节等)、猜想、竞赛、镶嵌、拼图、制作、创造等,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培养合作精神数学游戏是多个人共同合作进行的,游戏的愉悦氛围,能使处于其中的儿童解除自我中心,易于理解和接受别人。因为游戏的完成需要多个成员共同努力,而且相互之间需要有效合作,个体不仅要认识接纳自我,更要学会理解别人。
(四)培养创造精神 数学游戏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并让其参与到数学教学和数学活动中去,而参与的过程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其在做的过程中插上想像的翅膀。
(五)促进学生在发现中学习数学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无论何时都应作为数学教育的根本基础而存在,因为它们是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系统的基本要素。数学游戏强调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发现中学习数学,并非简单的模仿运用。
第12题(15)分
结合实际,论述支架式教学模式。
标准答案: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实质是利用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①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②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③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而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促使学生自己最终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④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⑤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三方面:第一,自主学习能力;第二,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第三,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综合分析题
第13题(20)分 六年级学生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我与生理卫生老师联系,让他们来配制酒精消毒液;与常识老师联系,让他们配制浸制动物标本的福尔马林溶液等。又如让他们通过观察、调查,学校食堂每天做饭用去多少米,学生吃剩倒掉的又有多少,并经过百分比计算,作出数据统计,在晨会课上向全校学生公布,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等等。还可开展如“购物”、“租车”等生活数学活动。请尝试用小学教学论的有关知识内容,分析上述教学活动与设计。
答:上术教学活动与设计主要是通过实践让学生自觉养成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与能力。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脱节,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往往以不同的活动形式为载体,在实践活动中完成的。所以,我总是配合教学进度,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设计一些“生活数学”的系列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去完成,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参与,完成其中的某一方面。这样,通过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发现数学问题,设计“生活数学”系列活动,为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于现实生活之中,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搭设一个舞台。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与能力,更重要的是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生活情境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让数学教学焕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
问答题
第14题(7)分
简述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数学学习方式的对策。
标准答案:
1、重视教学设计 新课程需要教师把备课的重心转向教学设计:构思教学过程、预设课堂情景、设计挑战性问题等等。
2、以学生为主体
第一,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问题,培养数学的眼光;第二,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建构数学模型;第三,让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数学问题。
第15题(7)分
简述概念形成过程的阶段。
标准答案:
一般说来,概念形成的过程要经历八个阶段:
(1)辨认即对例证进行比较,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分析,在直观水平上进行辨认。(2)分化即对例证的各种属性予以精确细化,以明确该例证的本质属性。(3)类化即对各种例证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共同属性。(4)抽象 即提出该类例证的本质属性的假设和概括。
(5)检验 即在特定的情景中检验假设,确认例证的本质属性。
(6)概括即验证假设,把例证的本质属性抽象了出来后,需要进一步区分各种本质属性的从属关系,找出关键的属性,从而概括形成概念并用定义表示。
(7)强化即把新概念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同一类事物,这个过程本质上是明确概念的外延的过程,也是把新概念同已知的其他概念相区别的过程。
(8)形式化即数学语言和符号表示新概念。语言和符号应该是约定俗成、符合习惯的。
第16题(7)分
简述信息加工理论的主要观点。
标准答案:
1、认知结构具有建构的性质。认知建构就是在外在刺激和学习者个体特征相结合的情况下进行具有渐进和累积性自我建构的过程。
2、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习的核心。包含两层意思,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学习的核心任务,已经形成的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后继学习的核心条件,根据研究发现,良好的认知结构的作用可体现为下列功能:搜索与预测功能、建构与理解功能、推论与补充功能、整合与迁移功能、指导与应用功能。
3、信息加工理论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包含的理论前提是,学生才是决定学习到什么的关键和直接因素,教材、教法、环境条件、社会影响等一切外部条件虽然是重要的,但都是间接的因素。对学生的研究以对学生认知结构的研究为起点,不仅研究学生的认知过程、认知策略、认知条件等,还研究认知活动展开的支持系统如情感、意志等。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论答案
一、填空题
1、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2、数学活动水平知识技能目标包括:。
3、小学数学的基本教学方法有
等。
4、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四个步骤进行,即。
5、小学数学中有三种计算方式。
6、《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包括。
7、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划分有:。
8、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最基本的成分:。
9、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10、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四阶段为。
11、小学数学教学班级授课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1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评价的目的、作用和时间的不同,可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分为
和
;按照评价的表达方式不同,可以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分为
和。
13、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
二、简答题
1、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有哪些?
2、简析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心理特征。
3、简析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4、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
5、浅析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及应注意的事项。
6、试分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发展特点。
7、简述小学生获得概念的两种方式。
8、简述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三、论述题
1.试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重要性。2.结合实际论述促进小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评价。
3.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论述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4.简要论述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数学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四、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条件、教师的特长及教学风格。
2、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3、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操作实验法、练习法、引导发现法、暗示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模拟法、探究研讨法(从中任选五个即可)
4、活动准备、活动导入、活动实施、活动总结
5、口算、笔算、估算
6、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与综合运用
7、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
8、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模型和方法
9、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反思
10、感知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形式运演阶段
11、全班授课、分组学习、个别教学
1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13、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学科的发展、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二、简答题
1、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有哪些?
第一,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起着指导作用;第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应成为选择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第三,反映社会进步和数学学科自身的发展。
2、简析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心理特征
1)观性: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直观的几何图形和概念(结合生活实际、动手操作、直观演示);
2)描述性:容易理解用日常语言描述的几何概念;
3)渐进性:小学生对几何概念的理解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逐步理解,渐进形成的; 4)偏重于明显要素:感知最明显、最突出的部分,而对那些不太明显的要素就容易忽略;
5)偏重于单个要素:单个要素的特点呈现比较明显,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不同图形的本质联系,是比较隐含的,需要大量单个要素观察的积累,才能抽象得到;
6)偏重于标准图形:通过变式图形与标准图形的比较,突出标准图形的本质特征。
3、简析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心理原因:感知比较粗略;注意不稳定;短暂记忆较弱;思维定势干扰;情感比较脆弱
知识方面的原因:概念不明确,算理不理解;基本口算不熟练
简要地解释上述原因的含义。
4、备课的基本要求 ①钻研大纲和教材;②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③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④充分重视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浅析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及应注意的事项。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课程知识的增加;学生重视一起做的工作;学生能够调配他们自己的资源;学生学会管理他人的资源;对于共同完成的任务中挑战性工作,学会建立协作关系,使问题能得到解决;学校任务与校外任务相似,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去已完成工作;小组成员互为榜样;学生培养了对自己及他人的广泛理解。
注意的事项:从容易产生的问题中进行总结要注意的事项,如容易产生的问题有如下: 学生的误解增加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转变为对学生的依赖,学生代替了教师,而非结构性的变化,即合作学习;学生中式结构而非过程,把目光集中在小组成果上;学生重视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学生接受不同的任务和地位,高分的学生做得多,低分的学生做的少。
6、试分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发展特点与数学学习的关系。
从个体发展上看,人的思维由低到高大致经历了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而从其年龄阶段看来,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在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
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在此,要注意“过渡”两字。首先,它表明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逐步发展的,低年级学生更多地是具体形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到了中年级,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减少,而抽象逻辑思维成分逐渐加大。其次,正因为是“过渡”,即使到了五六年级,学生仍然不能像成人那样完全依托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维,他们还往往要以具体的表象作为认识的支柱。再次,这种“过渡”,不是单纯的一减一加的关系,数学的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往往是兼而有之,始终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
7、简述小学生获得概念的两种方式
概念的形成:学生依靠直接经验、从大量的具体例子出发,以感觉、知觉和表象为基础,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把握一类事物的本质。概念的同化:当学生学习新概念的时候,利用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与新概念建立起联系,从而掌握新概念的本质属性。
8、简述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联系:作为学科的小学数学是数学科学的一部分,它们源于数学科学,遵循数学自身的科学性。如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形式化、符号化等特征,在学科数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正因为如此,作为学科的数学才保持了数学学科的基本性质。
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区别:第一,科学数学是对数学原理与方法的系统阐述;学科的数学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可能出发,安排和呈现有关的内容和方法;第二,作为科学的数学,对所有的定理、公式、法则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论证和推导,以保证其逻辑性和严谨性。而作为学科的数学,主要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出发,往往不做严格的论证,更多地通过列举的方式,用归纳的方法得出结论。让学生具体地认识有关的原理。第三,作为科学的数学,可以完全按照数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和逻辑顺序安排,尽量使内容完整、系统和科学化。而作为学科的数学,在不影响内容科学性的前提下,应当考虑儿童的认知规律,一些内容的呈现顺序和编排方式可作适当的调整。
三、论述题
1.试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重要性。
对于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分开来理解。所谓情感,就是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出发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心里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让他们在教学的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把这种乐趣带到日常的生活中,热爱生活。态度,就是学习的态度,对待数学学习的端正问题。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方面是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对于这个目标他们的关系可以这样来描述:情感与态度是认知的根本,过程与方法是认知的杠杆,知识与技能是认知的结果。那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情感与态度在教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阶段课程目标是这样描述的: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与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显而易见,它体现了数学学科的自然特点,又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致力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的培养。实际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存在于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内容之中,让其成为数学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数学教学过程的灵魂。2.结合实际论述促进小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选择赞扬的语词时,要富有思想性,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做出适当的确切的表扬,才具有真正的激励作用。非言语性的“赞扬”和“谴责”是用表情动作表现出来的。一个轻微的手势或一个小动作就足够把一个信息传送给学生,哪怕只有一个小小的“暗示”或一个“眼神”就能得到思想的沟通。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有的学生会产生害怕心理,用“勇敢些”、“我相信你”的语词比用“怎么那么胆小”、“你太紧张了”的语词更带有激励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评价,应遵循《标准》的基本理念,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课时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问问题,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情做,并且都能基本完成;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既避免了学生作业抄的现象,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信心和习惯,并且每个学生的作业我都很仔细的批改,并写一些激励性的批语,效果很好的。每次单元考查考试时,我就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这部分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我很喜欢看学生获得成功后的笑脸。
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针对一些寻找规律、开放性的题目进行教学时,特别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在评价学生解决问题时,主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从问题中发线规律并加以验证,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体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都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并随时观察记录。
总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的思维才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3.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论述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自我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自主探究应该成为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主要方式。那么如何让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根、萌芽、开花、结果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四
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生探究之根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对客观事物选择的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探究学习的前提。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笔者用谈话的形式导入:“你们去超市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然后笔者出示超市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有哪些商品,分别需要多少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实践证明,要使学生的“学”处于最佳状态,教师就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科的学习。
“激活思维”——萌探究之芽
“数学充满着矛盾”,已知与未知、现实与需求、正确与错误……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交替不时地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可利用和制造这些矛盾冲突,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良好的问题意识,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之中。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是创造的种子。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品质。如,笔者在教学“认识位置(左右)”时提问:“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左和右?”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进行交流和讨论,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思考生活中还有什么类似情况(如走楼梯等)。
善于拓展,合理猜想。
数学问题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例如,在学生学完了分数应用题后,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修路队修一条长60千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3,第二天修了余下的1/2,还剩下多少千米没有修?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了六种不同的解法,由此可见通过各种思路解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能提高学生思维的应变力和灵活性。
“实验操作”——开探究之花
“智慧出于指尖上”。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具有自主探究意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必须加强操作力度,充分发挥实践操作的作用,放手让学生动手,使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究活动。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笔者给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准备了一套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若干个),然后我引导学生搭一搭、分一分、认一认、摸一摸。“联系生活”——结探究之果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如在教学“圆的认识”后,笔者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一个圆,有的想到全班围成一个圈画一个圆。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参与发现和探究知识的过程是非常必要的,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不遗余力地努力让自主探究成为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让它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
4.简要论述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数学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越来越凸显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性。要使我们的学生从小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这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数学教育需要培养 人的更内在的,更深刻的东西,这就是数学素质。数学素养?一个 人的数学素养好,与说一个人有数学头脑的意思差不多,它是一种 综合素养,它主要表现在观念、能力、语言思维、情感等方面。数学素养包括数学意识、解决问题、数学推理、信息交流、数学情 感态度等方面。培养学生那方面的数学素养?如何来培养这些数学 素养?是我们数学教师要探究的课题。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1、观念层面,使学生具备自觉的定量化数学意识。
2.语言层面,使学生具备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数学素养。
3.思维层面,使学生具备数学推理能力。
4.能力层面,使学生具备问题解决的数学素养。
5.心理层面,使学生具备良好数学情感态度。
总之,数学素养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对数学素养的探讨应从学 生的实际出发从不同方面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