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是PBL是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案例分析是教师先讲解教材,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前提下,然后做案例分析。
学生的主动学习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临床医学中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
非结构的问题
非结构化决策问题是指那些决策过程复杂,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没有固定的决策规则和通用模型可依,决策者的主观行为(学识、经验、直觉、判断力、洞察力、个人偏好和决策风格等)对各阶段的决策效果有相当影响。往往是决策者根据掌握的情况和数据临时做出决定。
在教学和医生的双重任务下,教师的责任慢慢不能完全只对学生负责,更多的还有对病人。PBL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可以不必要像传统式教学一样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教学上。同时老师依然可以有点拨答疑的活的资料库的作用。不会浪费老师的经验资料。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医学教育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有很大的差异。PBL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产生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80年代后期在北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至 1991年,美国70%的医学院已不同程度地采用PBL模式教学。自90年代后,欧洲部分医学院也开始进行PBL课程的试验。香港大学医学院于1997年 开始进行PBL教学,目前PBL教学已占该校全部医学教育的60%,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已全部应用PBL教学取代LBL教学。
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记录)总结
弊端,资料来源途径要事先商议,节约时间
首先,它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十分容易地获得来自其他 同学和老师的信息;其次,可使有关课程的问题尽可能多地当场暴露,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 短,印象更加深刻; 第三,它不仅对理论学习大有益处,还可锻炼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主导 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些将对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由于中国的学生长期接受“填鸭式”教育,对传统教育模式形成一定依赖性,缺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部分学生只满足于获取好的“分数”,所以对PBL教学改革形式会觉得太“花费”时间,这也是一种依赖于以往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的表现,因此,学生也应从自身出发,完成角色转换,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篇: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PBL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利用网络课程实施PBL教学方法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操作程序,但其一般的操作流程都包含了教师备课、教学实施和总结评价三个阶段。
PBL教师备课
(1)确定问题。问题是PBL的起点和焦点。问题的产生可以是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有意义、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发现的问题,还可以是教师根据实际生活问题、学生认知水平、学习内容等相关方面提出的问题。
(2)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实施PBL的根本保障。随着网络课程、精品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程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多种媒体形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3)对学习成果提出要求,给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必须达到的标准。
PBL教学实施
(1)学生分组。学生分组后,要让每个小组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要承担的任务,问题解决所要达到的目标,也要确定好小组内每个成员具体的任务分工。
(2)创设问题情境、呈现问题。布朗、科林斯)等学者认为,认知是以情境为基础的,发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活动是学习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吸引学习者。教师--实施PBL教学方法的根本因素
教师是实施 PBL教学法的倡导者、设计者和具体执行者,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和发展。因此,教师运用新教学方法的心理准备、对问题的选择与设计、对教学资源的准备、调控课程教学的能力决定着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
问题创设与选择 PBL教学法是以能力提高为核心的教学方式,牵涉到理智探索、认知策略和情感领域等。
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资源是教师实施PBL教学法需要考虑的又一个关键因素。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深入探讨问题的各个方面,讨论如何获得资源、如何评价资源、如何利用资源来解决问题等。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准备和设计教学资源,不仅对课程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具有积极作用,而且教学资源难易兼顾,既有基础知识,也有拓展知识,既能支持自主独立、循序渐进的学习,也能支持自主探究学习。另外,教学资源的设计形式要多样化,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虚拟现实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第三篇:PBL教学法
一、PBL的定义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先后在60多所医科学校中推广、修正。现在,更多的院校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或教学改革,包括教育学院、商学 院、工程学院等以及一些高级中学。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范畴,是建构主义教学改革设想当中的“一条被广泛采用的核心思路”。此方 法与传统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强调的以教师讲授为主,比如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设计真实性任务;鼓励自主探究;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鼓励争论;鼓励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思等。与“做中学”及发现学习相 比,PBL有一些新的特点,比如强调以问题解决问题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强调社会性交流合作的作用,强调支持与引导等。
PBL旨在使学习者建构起宽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技能;成为有效的合作者;并培养学习的内部动机。作为一种广义的方 法,它先后在60多所医科学校中推广、修正。从南伊利诺州大学医学院医学教育系关于PBL的网站上来看,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问题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方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 学习的能力。
二、PBL的基本要素有以下十个方面:
1、学生必须要有对他们自己学习的责任性;
2、PBL中的问题情景必须是结构不良的、能够自由探索的;
3、学习应该是广泛的学科或主题中的整合;
4、协作是必要的;
5、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所学到的必须能够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6、对于带着问题从工作中所获得的知识的终端分析和对于所学到的概念和原则的讨论是必要的;
7、在每一个问题完成和每个课程单元结束时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8、PBL中所进行的活动必须是现实世界中那些有一定价值的;
9、学生的考试必须依据PBL的目标去测量学生的进步;
10、PBL必须符合学科教学法的规律。
三、PBL的特点
1、PBL 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在PBL中学习者是问题的解决者和意义的建构者,必须赋予他们对于自己学习和教育的责任和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在PBL中责任是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监控整个学习过程使计划顺利地进行。
2、PBL 是基于真实情景的问题
在PBL中学习是基于散乱的复杂的问题的,这些问题非常接近现实世界或真实情景。在PBL中问题必须对学习者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发展学习者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和高级思维能力。这样就能确保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学习者的能力有效的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PBL是以“问题”为核心的高水平的学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问题可分为结构良好领域的问题和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结构良好领域的问题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答案都是稳定的,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则 往往没有规则和稳定性。PBL中的问题是属于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不能简单的套用原来的解决方法,要面对新问题,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中心分析来解决问 题。而高水平的学习要求学生把握概念之间的复杂联系并广泛灵活地应用到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去。因此,PBL是以“问题”为核心的高水平的学习。
四、问题的设计
PBL将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PBL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设计、形成这样的问题呢?从有关文献来看,问题的设计应体现以下特征:
1、问题必须能引出与所学领域相关的概念原理。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确定学生需要获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由此出发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2、问题应该是结构不良的(ill-structured)、开放的(open-ended)、真实的,比 如真实的病例、实际的经营管理问题等。问题应该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包含许多相互联系的部分,而每部分又是很重要的。问题应该是实际(real-world)问题,从而能够在学习者的经验世界中产生共鸣。将学习置于复杂的、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这有以下好处:学习知识的情境与以后应用知识的情境具有 相似性,这可以促进知识的提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掌握概念、原理和策略可以促进学习在新问题中的迁移;另外,先前学习的实例可以应用到与此类似的问题 解决中。
3、这种问题需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机,鼓励他们去探索、学习。
4、一个好问题能够随着问题解决的进行自然 地给学生提供反馈,让他们能很好地对知识、推理和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促进他们的预测和判断。另外,从整个PBL的课程来看,各个概念应在几个问 题中多次涉及,以便使学习者建构起更灵活的知识,且避免重要概念的可能遗漏。另外,问题的选择要具体考虑教学目标以及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动机态度等 因素。
在呈现问题时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使学生卷入到问题当中,把问题看成是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
(2)确保所呈现的条件(data)没有把问题的关键因素暴露出来。不要使用所给条件与所需条件完全对应的问题。当然,到底应该设计什么样的问题,研究者们在这 一点上也有争议,比如是否一定要使用情境性的真实问题等。“问题”在PBL中具有关键意义,而目前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采用的问题各式各样,对PBL中的问 题做深入的、系统的分类学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五、PBL中的学生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地位平等
PBL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基于问题学习中,学生们是从开放性的问题入手开始学习的,教师对这些问题也没有现成的惟一的 标准答案,而且,查询资料与动手做事等活动又是学生们所不难胜任的,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因此,教师与学生站在同等的位置上,学生们不必必须听从老师 的指示和解答。
2、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自我建构
从知识的获得途径看,学生们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查询资料、动手做事、相互讨论以及自我反思而获得和理解知识,不是直接从教师和课本中获得知识,而 且,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依赖于他们自己所建构的知识之间的一致性、依赖于解决问题的成效,而不是依赖于与权威观点之间的一致性。这意味着,学生们所需要的知 识并不完全掌握在教师和课本之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大大减小,教师不再是惟一的知识库,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对学生起点拨和帮衬的作用。
3、学生具有自主性和积极性
在基于问题学习中,学生获得知识主要靠自己,这自然而然地会使他们感到学习知识是自己的事,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因此,必须发挥自己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独 创性,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不断反思以及批判性地思考知识。否则,将一无所获,甚至还不如在传统的讲授教学中的效果,因为,连现成的知识结果也没有人会直 接灌输了。
4、学生群体具有社会性
学生不仅要发挥各自的主体性,而且还要充分发挥小组的社会性,学生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承担责任和任务,同时,各自分配一定的认知工作,彼此在知识建 构上是紧密相连的,在这里,小组内的合作具有实质性的作用,学生不再像以往那样只重视自己与教师的交流而不重视与同学的交流。因此,学习不再只是自己一个 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
5、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基于问题学习中,贯穿学习活动始终的问题解决活动是促使学生持续付出努力的最佳途径。这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所在。
六、PBL中的教师
在PBL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而这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辅导员)的作用。教师(辅导员)能否运用促进性的教学技能,这对PBL的效果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通过因素分析,Wilkerson发现辅导员的作用主要涉及以下两类:
1、引导小组的工作:包括提供反馈,就学生的推理过程进行提问和启发,鼓励他们对信息的批判性评价,帮助学生在问题讨论中协调、整合基本知识与实际技能等。
2、支持小组的积极互动: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调节,建立良好的小组成员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走过PBL的各个环节,监视小组活动,以确保所有 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外化他们的思维过程,并鼓励他们相互评论。辅导员要起到示范专家的思维过程的支架(scaffolding)作用和教练(coach)作用。教师通过提出能探发学生的深层理解的问题,来示范高水平的思维技能,比如,辅导员作为促进者,总是问:“为什么?”“你是什么意 思?”“你怎么知道这是对的?”广泛了解大家对问题的理解,看小组内的理解是否一致,以此来示范批判性思维。另外,辅导员还要示范如何对自己的推理和理解 技能进行自我评价的技能。
辅导员一般不直接向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提供有关的信息,尽量不利用自己关于这一内容的知识去问一些能把学 生“引到”正确答案上的问题。相反,他们经常在元认知水平上提问,针对的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计划、监察、控制和评价活动,而不涉及具体领域的知识,比如,“在这时我们应该问什么问题?”“你还需要弄清什么?”“怎样才能弄清这个问题”“小组的意见一致吗?”等等。
在小组活动的开始,教师(辅导员)需要更多地发挥支持作用,而随着活动的进行,他会慢慢地隐退,更多地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探索。一个好的促进者不会限制学生对各种可能的未知领域的探索,但他会精心地把学生引导到问题空间的关键侧面,从而更好地利用问题所提供的学习机会。
七、PBL中的一般操作方法
PBL在于通过提出和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经验的建构,根据Barrows的模型, PBL大致包括以下环节:
1、组织小组:在作为一个小组探索问题之前,学生们要互相认识,为合作学习建立基本的规则,创设舒适的气氛。学习者和促进者(facilitator)(通常为教师)分别做自我介绍,互通姓名,形成毫无偏见的氛围。
2、开始一个新问题:用少量的信息来提供给学生一个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尽量与其在现实世界中的情况相接近,能够吸引学生。学生要选一个人做记录 员,负责在“白板”(whiteboard)上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问题中的事实信息、学生们的想法和假设以及所确定的学习要点和活动计划。在解决问 题的开始,学生和促进者要对问题解决的目标形成共同的理解。促进者可能会问学生:“通过这个问题你想学到什么?”这个问题可以激发起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参 照该目标,促进者可以更好地监察小组的进步情况,及时纠偏,或提醒学生看是否需要调整目标。学生可能会向促进者提问题,以便获得有关信息,也可能通过自己 做实验或其它探究活动来获取更多的事实资料。促进者可能要问一些元认知性的问题来鼓励学生的反省性思维,比如,让学生解释为什么他认为这种方法是好的,或 者在解决问题时为什么会需要某方面的信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确定对解决问题而言很重要、而他们又不太理解、需要进一步学习的概念,即学习要点(learning issues)。在开始,教师可能会更多地引导,比如问学生是否该把某些概念列在他们的学习要点中。随着学习的进行,学生能更多地管理他们的学习要点,促 进者就要慢慢地“隐退”。当学生对问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解,而某些知识的缺乏又严重地阻碍了问题的解决时,学生们就要分头去探索他们所确定的学习要点 了。
3、后续行动:小组成员再次集合,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基于他们新学习的东西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的假设。在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们要评价自己的信息以及他人的信息,看信息是怎样得来的,来源是否可靠等,这是促成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4、活动汇报:各小组利用各种不同形式来报告自己的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比如数学分析、图表、口头报告、戏剧表演等。PBL所强调的不只是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要让他们理解问题背后的关系和机制。
5、问题后的反思:为了提炼他们所学到的东西,学生们要有意地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要考虑这个问题与以前所遇到的问题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这可以帮助他们 概括和理解新知识的应用情境。而且,在学生们评价自己以及他人的表现时,他们同时也在对自主学习和合作性问题解决活动进行反思,这对于高级的思维技能的发 展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八、PBL的学习目标
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由教师提供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和学习方法的适当指导,让学生解决拟真情景中的问题的一种教学策略。“PBL”中教师并不以讲坛上演讲者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在“PBL”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 作进行学习,在共同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恰当指导下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学习途径收集和处理可以用于解决问题的资料,因此在这一类学习中学 生以一个主动参与者的身份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以他的个性和特征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因此获得极大的提高,一般来讲,这一类的学习可以提高学 生下面这几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1、解决问题技能;
2、发展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3、团队合作能力,包括赏识和包容异类学习同伴的精神;
4、组织利用时间的技能;
5、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传播信息的技能;计算机运用能力建构灵活的知识基础;
6、成为自主学习者。
九、课堂PBL的缺陷
PBL自20多年前由MCMASTER大学中 的医药学校首先应用以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居多,操作的程序主要是先由教师在课堂上提出进行学习的问题或项目,然后再将学生分成5-6人为一组的学习小 组,在课堂上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工学习,学习完成后学生向教师汇报学习结果。在课堂环境中的PBL,学生获取学习资料的途径和工具主要是课 堂中提供的文字参考资料、图片、模型、影碟等。由于课堂教学空间的局限性,使得课堂环境中的PBL具有以下的缺点:
1、学习社群狭窄
课堂环境中的PBL,学习社群主要局限于课堂上的同学,这样,小组中各成员的思维同质性较高,学习小组总体思维层次难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这也就决定了最终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缺乏较高的创新层次。
2、学习资源的获取极为有限
课堂环境中的PBL,学习资料仅局限于课堂中现有的资料,资料的来源面狭窄,资料内容的数量与质量也相当有限。
3、PBL反馈与评价效果不佳
课堂环境中的PBL,教师必须扮演学科专家、资源引导者和任务咨询者等多重角色,如果教师在这几方面没有较高的能力与素质,必然最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果评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4、比较耗费时间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的,是跨学科的一种学习方式
5、知识迁移比较困难
6、教师缺乏必要的技能和参与的动机
7、基于问题的学习开销更大 源于:http://61.144.60.222:8080/0518/PBLWeb/index.htm
北京医科大学PBL教学资源 http://medicine1.bjmu.edu.cn/PBL/PBL.htm
第四篇: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是近年来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提出的一种课程模式。PBL教学法是指在临床前期课或临床课中以病人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实施PBL教学的基本过程:设置情景,提出问题;自主学习,收集资料;分组讨论,分析归纳;总结评价,检测矫正。当前,PBL教学法在医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时非常成功的。
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 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 PBL 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生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突出了“课堂是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学理念。
它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十分容易地获得来自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信息;其次,可使有关课程的问题尽可能多地当场暴露,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印象更加深刻; 第三,它不仅对理论学习大有益处,还可锻炼我们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主导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些将对我们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PBL教学法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充分发挥了我们学习的主动性,强调了学习能力的培养,使我们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了基本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力、记忆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有利于我们对偏瘫的病理、症状、并发症以及评定与治疗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组共同收集资料、探讨病理、做课堂陈述的过程中,我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经过老师的分析、总结、引导,我们对知识脉络有了清晰地理解,并加深了记忆,同时还增强了我们对偏瘫康复知识的求知欲望。
但是我个人觉得仍然存在着几点不足:
1、合作能力不强,很多的学生选择独立完成问题的方式。
2、信息获取途径较为单一,多为教课书、相关书籍上的现有信息,并且可参考的书籍较少,内容也不全面,导致许多知识和信息仍然需要从老师那里获取。
3、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横向比较少。
第五篇:关于基于建构主义的“PBL” 教学法探讨
基于建构主义的“PBL”教学法探讨
王 小 莉
吉首大学医学院基础部
湖南 吉首
416000
内容摘要: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本文分析了PBL教学法的特征和设计原则,探究PBL教学的精髓。结合我国教育实际,阐述了PBL教学法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基础条件和路径选择,揭示了PBL教学法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关 键 词:建构主义
PBL教学法
研究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它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提出的一种课程模式,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得到了推荐,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十分流行的教学方法。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飞速发展,“PBL”教学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但其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因此,很有必要对“PBL”教学法进行重新审视,洞察其特性,探究其精髓,寻找“PBL”教学法切入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现实路径,建构符合我国医学高等教育实际的PBL教学,使“PBL”教学法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生根开花结果,服务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推动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一、PBL教学法的提出
20世纪初,随着人类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及其相关知识和信息成倍增长,医学教学内容急剧膨胀,学生必须全力以赴去记忆各种层出不穷的医学知识和信息,往往在死记硬背基础理论中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医学道德的学习,使医学毕业生既缺乏独立工作的能力,又失去作为医务工作者应有的道德观念。面临日趋严重的医学教学偏向和危机,如何培养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成为当时医学教育的首要问题。PBL教学正是针对传统教学方法单纯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各种技能培养的弊端,顺应教学改革潮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20世纪50年代,美国西余大学医学院率先在新学员人校后的前2年采用综合课程的教学方式,即在科学的合理框架下模糊各学科界限,突出相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理论和成熟的教学措施,其教学经验未能被其它医学院校所接受。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PBL教学模式,尝试实施学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小组教学法,其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逐渐被其它学院采纳和接受。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和实际教育工作者认同PBL教学将学生从繁重的专业学习中解脱,改变了灌输式讲课,引导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料和手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PBL教学法的建构主义特征
1、知识的建构性。建构主义认为,事物的意义并非完全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者突出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习者知识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基于这样的学习理论,在PBL的学习历程中,学生被置于具体的情境中,由问题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并激发其使用先前知识、建立问题空间、搜寻数据、重建心智模式的认知过程,同时PBL让学习者处于文化脉络的社会系统中来从事小组合作与自律学习。PBL教学法已经充分展现出知识的建构性色彩,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视为最符合建构主义精神的教学实例。
2、教学的情境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因而,情境也就成为学习环境的首要环节或内容,情境有利于学习知识的建构,学习应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培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在PBL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问题情境是教学设计关键环节。PBL教学法强调问题情境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以真实的问题题为起点,因真实问题往往涉及到多个学科,这就需要打破学科界限,跨学科领域学习探讨问题。这种教学过程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所需要的工具往往隐含于情境当中,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已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一方面要提供建构理解所需的基础,另一方面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境采用适当的策略。
3、学习的自主性。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不是教师
[2][1]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就不应该由外部来决定,它是个体对现实世界做出创造性的理解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必须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建构的对象做出解释。”即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对知识进行合理性的理解、分析、批判和吸收,主动地建构知识,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PBL教学设计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提出很高的要求,成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情境问题驱动下,学生通过查询数据、搜集信息、相互讨论和自我反思来获得知识,而不是来自于教师和课本或者权威观点。学生由传统教学中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角色转变为一个积极建构意义的、具有自我指导学习理念和能力的、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由传统教学有知识传递者和知识权威者转变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4、教学的开放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强调知识获取的自主建构性、学习环境的情境真实性以及学习过程反复性,使得PBL教学成为一个很开放的教学过程。在教学目标方面,PBL教学不但强调学生知识的建构,更强调学生对习得知识及技能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在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PBL教学弱化学科界限,主张跨学科知识的习得和应用,往往不是单一学科内容的教学,更不是简单的来自教科书对问题的阐述和总结,而是融合多学科交叉的内容。在教学过程方面,给予学生大量时间去查找资料、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形成结论,评价反思并且这是一个往复循环过程,直到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在教学评价方面,PBL教学采取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教学始终,注重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开放性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PBL教学法的设计原则与理念
1、自我学习、自我建构原则。主体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思考、分析、批判、解决,在与环境(包括老师、同学等)交互影响的过程中,自我建构批判性知识和自主学习策略、自我培养熟练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参与能力。因此,主体建构不仅是PBL教学法应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且是PBL教学的灵魂和主线,这一原则应该贯穿整个PBL教学活动始末,深入到PBL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要用来为学生的“学”服务。
[4]
[3]
2、知识灵活、能力有效原则。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主体自我建构起来的知识将是灵活的知识,自我锤炼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有效的能力。因为,学习主体在自我建构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是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反复地查找信息、甄别信息、组织信息、验证信息才建构起知识产品的最终形式,并运用建构起来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习主体对知识的内涵有着深层理解,知识成为灵活的知识,学习主体的能力是在反复实践中形成起来的,成为有效的能力。知识灵活、能力有效原则也就成为PBL教学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教学目标指向上,不仅是一般的知识和能力并重发展,而且更强调对知识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更强调能力的有效性和实践性。
3、有效协作,共同会话原则。建构主义认为,主体在建构自己知识体系、发展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并不是通过个人内省,冥思苦想而得建构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有效协作、共同会话成为PBL教学设计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在基于问题学习中,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单个学生单凭个人力量无法完成,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工作,共享专业知识,共同处理学习议题的复杂性。在小组中,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与小组其它成员相互依赖、共同承担责任,进行积极的良性互动,相互交流想法、相互鼓励和沟通。
4、尊重个性、情境合适原则。建构主义认为,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纸上画画,学习总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由此可见,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经验背景以及对学习活动的亲身感受对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PBL教学设计中尊重个体差异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有效设计情境问题是PBL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PBL教学法的应用能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教学情境问题的设计应该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境问题来源于真实世界,扎根于学生经验,才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同时具有结构不良、开放性、可行性等特征,保证情境问题的有效性。
四、PBL教学法的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应用条件和路径选择
1、PBL教学法的在我国高等医学教学中的试点应用
PBL教学法因其在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方面所具有的诸多优势,引起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兴趣和关注,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大的应用。早在80年代中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就引进PBL教学法。90年代以来,引进PBL的院校逐渐增多,如中南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暨南大学等相继引进PBL教学法。近年来亦有多个院校的医学教育工作者在某些医学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或借了PBL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如中国医科大学从2004年起全面试行PBL教学模式,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专家的指导下,借鉴国外材料和经验并结合中国大陆国情,从2004到2005年对基础和临床课程23学科进行了PBL试点。PBL教学在我国的试点应用尽管取得很多成功的经验,但却迟迟无法在我国医学教育领域推广。究其原因,PBL教学法作为源于西方“舶来品”,中西历史文化背景和教育环境及体制的巨大反差,使其水土不服,无法真正融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之中。因此,科学认识PBL教学,深刻领会其精髓,探究PBL教学长处得以施展的关键条件,成为我国推广PBL教学法实践先期应该开展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2、PBL教学法的在我国高等医学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条件
基于以上PBL教学法特性及其设计原则分析,结合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实际,在我国推广PBL教学法的主要条件如下:一是主体建构的教学与学习观。要清除传统教学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观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教师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帮组者,实现教师、学生以及学生领导教与学观念的转变。二是优良的教学设施。要具备满足PBL教学所需的大量的图书资料、网络设施等优良的教学设施和资源,保障学生能够获取学习所要求的大量信息资源。三是优良的师生素质。PBL教学需要对教师的知识准备、知识结构、操作技能、思维方式以及教学理念进行全方位的提升,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都提出很高的要求。四是灵活的教学体制。PBL教学需要改变人数规模过大的教学班级,实行灵活的授课时间和多样的授课方式,弱化课程教学学科界限,强化课程教学的学科综合。
3、PBL教学法的在我国高等医学教学中应用的路径选择
综上所述,在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教学中要推广原汁原味的PBL教学,我们要进行的改革那将是颠覆性的,着实困难重重,甚至显得是不可能的。倘若,我们的正照此路发展,那将是削足适履。毫无疑问,PBL教学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将是很悲观的。其实,我们完全不需要照搬PBL教学套路模式,而是需要吸收和借鉴PBL教学法的核心理念。众所周知,我们学习PBL情境性教学,力主具体和真实,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不因此反对抽象和概括。重视知识的确定性和普遍性,注重分析和抽象的传统教学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所以,PBL教学法的在我国高等医学教学中应用的科学路径在于必须结合我国医学教育实际,汲取PBL教学的精髓,即基于建构主义教学和学习理论,辅助与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自我创新,使其灵活地学习各种知识和应用各种方法,在自主学习的实践中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将传统教学和PBL教学结合起来,才能使PBL教学真正走进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促进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2]金河岩.学校教育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2 [3]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102 [4]李红.教育心理学[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7.136
作者简介:王小莉,女。1978年9月生,湖南永顺县人,硕士,讲师,吉首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师,主要从事 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