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时间:2019-05-12 22:5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第一篇: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实施方案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张新力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价值

21世纪伊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我省从2002年9月份开始有11个市、区初中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区,其中大连市、沈阳市、抚顺市清原县、丹东市东港、葫芦岛连山区、龙港区、南票区、营口市跋鱼圈区,都选用了人教社新编生物实验教材。

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人教版生物学实验教材,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的生个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新教材体现了新的学习观、学科发展观、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模式上,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强调探究性学习,既可作为学习方式转变所呈现的标志性结果,又是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过程与方法。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很长的一段时期,我国的生物学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因袭着20世纪30年代的原苏联凯洛夫建立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环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对赫尔巴特提出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其教学理论是:教学首先在于“以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的体系去武装学生,并在这一过程中,有计划地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才能得到发展”。因而,采取的教学策略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而进行的。

最近几十年来,在新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下,伴随着课程教材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关的研究与实践也日益受到重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主张“从做中学”的理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开始考虑如何把学生从被动听、啃书本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而成为学习的主体。要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必须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从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向着重“学”的教学模式转变。对我国生物学教学影响较大的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其基本教学程序是“提出问题──陈述问题──提出假设──评价、验证、得出结论”。该模式的教学思想是:学习就是依靠发现,学习的直接目标在于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其主要教学策略是围绕教学要与学生的认识发展相适应,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核心思想而选择的。

当前国际中学生物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把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探究是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探究需要做观察;需要提出问题;需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弄清什么是人们已知的东西;需要设计调研方案;需要用实验来检验人们已知的东西,发现人们未知的东西;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需要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需要把研究结果告诉他人。探究是能动地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探究来学习科学,可以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方法的训练结合起来,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新问题;可以使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科学的性质等问题有切身的认识和体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因此,许多国家都在不断加大探究活动在教学内容中的比例。

探究式教学模式用于生物学课堂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探索能力、研究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把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统一起来,在实践──讨论──总结的过程中,把知识、技能、能力融为一体,从而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研究面向21世纪初中生物新课程创新教学模式,首先,在于充分认识21世纪对人才素质、人才规格的客观需求,以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第二,在于总结我省生物教学改革的基本经验,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第三,在于结合我省生物教学实际,深入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构建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的多样化、现代化,有辽宁特色的生物教学模式。

近十年来,经过不断探索,我国生物学教学领域,构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生物学教学模式。我省生物学教学改革一直在扎扎实实地开展,我主持的辽宁省教委“九五”规划教育改革实验项目“构建生物学学科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究出了几种适合我省实际的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如沈阳市的“边观察、边实验、边学习”的三边教学模式,辽阳市的“实验导读法研究”,阜新市的“探索──发现研究、锦州市的“激发──探索”研究,盘锦市的“探究式研究”、本溪市的“观察──释疑──反馈”三基整合模式,葫芦岛市的“启发探索式研究”教学模式,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模式。

从我省初中生物新课改的启动情况看,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正在转变之中,但要教师立即改变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改变习惯了的教学行为,是一项艰巨而痛苦的事。按照新编实验教材的要求转变生物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

因此,我们选择进行了“初中生物新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以便为新编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搭建起一个实验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对19世纪的近代科学教育运动作出了积极贡献的斯宾塞提出,实现科学教育价值的关键,在于把握科学研究的本质,将探究的灵魂注人到科学教育之中。

2.20世纪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从理论上全面阐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提倡以活动教学代替课堂教学,以儿童亲身体验代替符号化的书本知识,以学生习行主动及教师的配合代替教师的绝对权威,实现了教学论发展的革命性转变:教学从课堂、书本、教师“三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

3.20世纪50年代来,从提高教育质量,改进科学教育入手,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所谓科学知识,不是灌输作为结果的知识,而是指导学生参与形成知识的过程。”“思维过程是可教的,且思维过程的学习比结果的学习更为重要。”他提倡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的,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

探究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传统认知程序发生了重大改变,即从“感知──理解—一巩固──应用”突变为“探索──发现──归纳──迁移”,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4.美国的施瓦布以“科学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为前提,揭示探究过程的本质及特征,并力图在教学中引进现代科学的成果,使学生把握学科的结构,体验作为探究的学习。1964年,他首先使用了“探究性学习”一词。

5.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6.《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科学目标。通过对新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的实验,探索新义务教育生物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的方法与策略。

2.工作目标。通过对新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的实验,探索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育人目标。通过对新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的实验,使学生在能力、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获得综合、均衡的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索适应初中生物新教材的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研究)。2.新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评价标准、方法、途径等的研究)。3.义务教育生物教材资源开发的研究。

4.探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育水平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通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学习研讨、实践探索,总结并提炼出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力求使研究成果成为我国中学生物教材改革和创新的推动力。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3年(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

1.准备阶段(2002年6月至2002年12月)。(1)启动省级实验区骨于教师通识培训、学科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培训;(2)组建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责任分工,落实试点学校;(3)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4)召开开题报告会。

2.实施阶段(2002年9月至2004年12月)。(1)市级课题省级实验区实验开题,并形成开题报告(2002年12月);(2)开展实施新教材探究性学习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形成阶段性和终结性论文及研究报告(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3.课题总结验收阶段(200年12月至2005年6月)。(1)课题组认定研究成果,准备验收材料;(2)课题组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验收预审;(3)召开课题总结会,提交最终研究成果,申请课题成果最终验收。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阶段性研究成果:论文、中期研究报告。2.最终研究成果:论文、终期研究报告。

八、课题管理和保障措施

1.总课题组负责课题管理,课题主持人是第一责任人。各市子课题组负责子课题的研究和管理。2.由课题组负责对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参与研究的每一个成员明确研究目标和每个阶段的具体要求。

新的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努力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如何转变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一生物教材把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为此,我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了“观、思、探、读、讲、练、查、作、撰”的教学模式。

一、观察是学好生物学的最基本环节

“观”就是观察。它是指有目的地应用各种感官了解周围环境的知觉过程,是获得感性知识的主要途径。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有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1、明确观察的目的与内容

教师按观察计划指导学生明确观察对象、目的和内容。例如,可以利用每个观察与思考后的讨论问题作为对观察目的的提示和引导,使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使观察更有效、更快捷。

2、注重科学的观察方法

教师要按程序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不论是观察切片、标本、实物、挂图或模型等都应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例如,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程序应该是:先观察菜豆种子的外形,然后剥去种皮分开两片子叶,再用放大镜观察胚的结构,认识各部分结构特征,把结构与功能有机地联系起来。

二、思考是学好生物学的积极因素

“思”就是思考。思考是认识过程的高级形式,是人类通过思维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观察是思考的基础。学生掌握知识及思维的发展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因此只有把观察和思考相结合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例如,在上叶的结构课时,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思考题。观察叶的表皮装片的思考题是:叶的表皮上有哪几种细胞?这些细胞各有何特点和功能?气孔又是怎样构成的?有何功能?这样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

三、探究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探”就是探究。真正的人才不仅是单纯的具备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去假设问题,然后设法(包括在课外)去获取事实和证据,去思维,去发现,去推理,去判断。为了正确地表达,要鼓励学生与人交流和合作。例如,在讲“种子的萌发”一课时,先让学生动手做“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探究实验,与人交流和合作,分析思考得出结论,讨论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动手中获得感性知识,在交流和合作中得到提高。最后教师进行点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智力和多方面的能力。

四、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式

“读”就是阅读。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阅读课文时抓住重点、难点或关键内容,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讲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课时,让学生阅读有关东非人化石的阅读资料,然后请他们讨论解决相关问题,教师进行点拨归纳。这样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讲解是教学的必要过程

“讲”就是讲解。通过“观、思、探、读”,学生的学习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从而获得概念、原理等知识,让学生发言讨论后,再由教师总结肯定,并对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的内容进行讲解,这是教学的必要过程,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并突出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九年制义务教育新教材中图表很多,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图表,教师的点拨讲解至关重要。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示意图时,学生很难弄清楚光合作用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这就需要教师点拨。

六、练习是达到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

“练”就是练习。通过讲练结合可使知识再现,使学得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例如,在学习细胞结构时,先让学生做临时装片,观察几种植物细胞,并带着思考题进行“观、思、探、读、讲”,掌握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再通过抽查提问、课堂练习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同时也重现了知识,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七、调查研究、制作、撰写是学生能力得到提升的关键环节

“查”就是调查研究,“作”是制作生物模型,“撰”是撰写生物小论文。这三个环节都是生物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例如,让学生上网或实地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圈的危害”问题,利用纸板、凡士林等制作“空气尘埃测定板”探测某地尘埃污染严重情况,然后撰写出调查报告。这样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加强了课外阅读及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环境的良好思想品德,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觉得“观、思、探、读、讲、练、查、作、撰”这种教学模式,既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九乡民族中学 保明凤 摘要:如何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化教学,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从而激发了学生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校生物科组教师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实践。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模式 存在问题

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一、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必要性

我国的教学先后在课外活动、活动课、活动类课程、科学探究课、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等活动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展。但在具体学科教学过程中,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生动活泼地去探索,积极热情地去交往,是初中生物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国义务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充分调动、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成为本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离不开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必须实现三大转变: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从以知识量为目标,讲授为基本方法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为目标,以活动为基本方法,集中表现为“做中学”的开放式教学;教师的角色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实现上述三个转变的核心,是能否有效地将“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因此,“活动化教学”是实施新课程学科课堂教学较为适宜的教学方式。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也是生物学科本身教学特点的需要。生物学本身就是一们实验性科学,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讨论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的活动性,学生要获得生物学知识,既要动手,还要动脑。活动寓生物学知识于学习,探究于游戏之中,既体现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还是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不满足。“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活动符合他们的兴趣和动机,也可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实施

谈到“活动”,人们普遍想到学科课堂以外,冠以“课外”前提。即使是生物课堂中活动,为了赶进度,许多学校也多是延续到课外,学生自行开展,教学质量难以控制。我们应该让生物课堂教学也“活动”起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化研究,让学生用“动”的方法学习,在“动”中学,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睛、思维、空间,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校生物科组教师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

“科学、人文”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点”。“科学、人文”的学习氛围即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是主体发展的前提。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激发学生“动点”。如在探究《人的反应速度》时,我首先在前面表演了抛接硬币,一个、两个、三个,其中我有成功、也偶尔有失败。成功时,同学们为我鼓掌,失败为我叹息。此时,师生的关系已经拉近,在不知不觉中已激发了学生“动点”,当我刚停下,许多同学争着“试一试”。当即请两位同学上台比赛。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此时自然引出课题,再顺势启发:反应速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想探究反应速度在哪方面的问题?学生:“反应速度与人的性别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高矮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注意力有关吗?”“反应速度与心理素质有关?”“反应速度与手指长短有没有关?”等等,全班一下提出了39个不同的问题。人文、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放飞学生心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极大发展。紧接着我鼓励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定探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开展探究实验。整节课大家在快乐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动点”。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础,所以,要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来学习,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如在讲《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特点》时,折纸飞机是大家从小就玩的游戏,但要折得好,飞得远也不容易,有一定技巧。课堂上通过折纸飞机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的最高最远,研究分析飞得高远的原因:纸材质轻还是重;纸大小;飞机翅膀大或小;机头折法„„最后引导得出纸飞机要飞得远,必须解决“三个力”:重力、阻力、动力。那“鸟是怎样解决空中飞行的这三个力?”引导大家分析讨论课本中资料,总结得出鸟适于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水到渠成。又如许多同学家养有宠物,如何解决宠物随地大小便?同学们根据经验,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法,促进了对条件反射的理解。此外,利用学生关注和社会正发生的热点问题,学习相关的知识,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奋性、激发“动点”的有效方法。如2003年我国非典的流行为我们在讲初中生物传染病和免疫提供活生生的情景和材料。总之,现实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丰富的活动内容。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无处不有丰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

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动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节课,我会更改电脑桌面背景,将生物科技成果与生物科学家作为桌面,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动一动活动,极大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很多疑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也真正活起来。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教师课前收集大量科技录象片:如基因、克隆人、病毒、试管婴儿、吸烟、吸毒的危害、人体奥秘等等,穿插在相关的课堂教学中,也为生物活动教学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条件。

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生动活泼、愉快学习,德、智、体协调发展。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设计以下几类活动:

1、游戏类。人们对喜欢的东西学得最快。学生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拼图游戏、竞猜游戏、填字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如我们采用人体骨骼拼图,消化系统拼图;编制食物网和“一个也不能少”,跟我做生态球,猫和老鼠、听声音比赛,神经调节系列活动等等。通过各种活动,变具体为抽象,寓知识于游戏中,极大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欲望,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人人动手、个个动脑,个个动起来。每次教师走进教室,学生就会上前追问,今天做什么活动?如在介绍《生态系统》一节时,我们设计两个学生参与活动:《编制食物链和食物网》,《一个也不能少》。如讲到生态平衡时我们设计了活动《一个也不能少》。事先编制好一个网,请10位同学出来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其中一个代表人类。让人坐在网中间,其他同学将他抬起来代表生态系统中其他成员支撑着人。当人类破坏某一环境因素如使水污染,同学分析水污染会导致其他相继污染。当说到某因素污染,代表相应的成分的同学就离开,同学一个一个离开,坐在中间的人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害怕自己掉下来。通过学生自己体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员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人类如果不遵照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破坏环境,最终会遭到环境的报复影响人类自己的生存;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一个也不能少,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又如:在初一《营养物质》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医生与病人》的游戏活动,“医生”背对黑板,“病人”面向黑板。当教师投影出某种营养物质缺乏的疾病名称,“病人”说出该病的主要症状,请“医生”诊断,并提出合理建议。课堂气氛非常好,同学们踊跃参加。通过医生与病人的扮演活动,同学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制作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俗话说:心灵手巧。训练手就是训练脑,“十指连心”手巧才会促进心灵。在课堂上,我们设计许多制作活动,如:细胞模型、人体骨骼模型、耳模型、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的模型制作,环境污染课件、手抄报等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同时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我们设计《跟我做生态球》的活动,目的在使学生在制作“生态球”及观察中认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真正含义。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学习生态环境知识的兴趣,培养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树立环境观念,提高环境意识。首先,老师通过展示各种各样的生态球图片和自制生态球,吸引学生兴趣,再利用FLASH 动画引导学生分析瓶中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通过讨论、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制做生态球,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直接体验与感悟,是难以充分发挥活动教学的特殊功能与价值的。3、探究实验类。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种子结构和成分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探测脉搏与运动关系,探究反应速度„„。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我们没有完全照搬教材,在实验材料、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根据实际作了相应改变。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教师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实验时,因为当时季节问题,鲫鱼比较少,价格较贵,所以我们选用小金鱼,实验时发现金鱼比鲫鱼灵活很多,在观察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的时候,按照教材方法将红墨水滴在鱼嘴前方时,整杯水马上变红,无法观察水进出的方向。怎么办?当时教师做了适当引导:“你们可以抓住鱼直接滴在口中观察,也可以尝试在不伤害小鱼生命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最后每个小组都找到相应方法观察到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现象。方法一:“让鱼在染了红墨水的烧杯里游一会,再放回清水。”;方法二:“将鱼放在桌上蜡盘,因为蜡盘面积大,水浅 ”;方法三:“用手挡住鱼不让游动”;方法四:“用桌上绑鱼鳍的塑料片拦住鱼”;方法五:“用手抓住鱼,直接往鱼口滴墨水”;方法六:“减少水,使鱼游速减慢”。并且对老师介绍的方法提出建议,认为直接滴墨水方法太粗鲁,容易伤害小鱼。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自由空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观察、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以及不盲从,敢于向老师、权威挑战的科学探究的精神。.2.4 设计与创作类:我们开展了生物园设计、宠物条件反射建立设计,新的动物运动方式设计与制作、动物通讯方式探究方案设计、营养食谱设计„„ 此外还有调查、分析讨论等等。

以上的各种活动过程需经历亲身实践,记录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综合过程,眼、脑、手、全身并用才能完成。其中动手实践是个核心环节,体现了活动的本质特点,离开这一环节即失去了活动的特点。

总之,课程中生物学科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它的结论中,更在于它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之中。知识永远是一条河流,它在不断地演变、充实和发展。在帮助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更要帮助其学习和获得镌刻在其中的情意、态度和认知能力。这些仅*接受和记忆学习都是不能获得的,只有通过对科学发现过程的亲身直接体验才能获得。而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有机的一部分。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真正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作为非中考科目,学生学得轻松,乐学、爱学。三.存在问题 课堂组织。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扩大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活动中学生情绪激昂,教师如组织不当,容易出现为了活动而活动,忽视学习目标思维内化活动。要做到形、神结合,形散而神不散。师生需要默契,老师更需要有较强组织能力。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很好地控制。课堂评价。由于不同班级,不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兴趣爱好也有差异,从而导致在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学进度与产生效果产生一定差异。因此,在活动中如何及时、科学地评价课堂活动化教学效果,具有一定困难。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生物课堂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的,因此活动形式应该具有多样性,老师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但是对于新课程,教师普遍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和资料,在教学活动设计中会遇到很大困难,深感自己知识和能力严重不足,故往往会需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去搜集资料,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

第二篇:《初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范文

《初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深入,课堂有效教学学习作为一项全新的教学理念走进了我们校园,因其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所具有的显著优越性而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开展起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因有效教学学习占用课时及耗时过多而对传统教学产生的冲击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之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课堂有效教学”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其实质在于“自主发现”。同传统的被动性学习相比,怎样在现有知识准备的基础之上,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进行沟通,关注学习的过程,训练我们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水平,使我们能一分为二地对所学知识能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自己的强烈需求。为此,我们策划了这一有效教学学习课题,能帮助我们很好地实现上述目标,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网络变化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人们每天要应对更加繁多的信息,学会学习自然便成为现实生活中现代人的生存需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得快乐,思维飞扬,驾驭知识游刃有余,真正能成为知识的主人。

如果能将《初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和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为学生有效教学的研究的开展,创作真实可行的条件,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与发展学生对问题现象进行探究的基本素养,并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社会生活现象、事件及问题的主动、积极、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就能为真正开展有效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方式的研究(1)问题探究式教学的研究(2)发展探究式教学的研究(3)实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2、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内容的研究 必须对教材进行分析,充分估计学生的需要和现有知识储备,以确定有效教学内容或对象。根据有效教学的基本内涵、特征和初中生物学新教材的内容特点,确定有效教学的方式及探究模式。

四、课题研究方法及具体措施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围绕研究专题,对活动开展进行观察、座谈、收集、综合、分类,以此概括出具有代表意义的观点和经验。

2、经验总结法:从实践和研究中获取良好的实际效果,并注意总结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的经验和理论。

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认真观察活动现象,仔细分析形成现象的原因,提出假设,通过论证,提炼出有益的经验。

4、个案研究法:有组织、有目的地根据研究目的、对象、内容的不同,采取跟踪、了解、分析和指导等方法。对活动的个别案例进行深入地研究。具体措施

1、市课题组要编制究指南,明确研究工作的方法、途径和策略,制定研究工作的规范程序工作与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指导研究单位和人员有效开展工作。

2、研究应积极主动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保证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3、以学校或个体为单位开展研究,落实研究任务,每个研究单位和参研人员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自主选择几项或一项内容进行研究,制定行动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研究任务。

4、课题组要定期对有关学校或个人的研究工作进行询问、交流、视导、评估,促进工作顺利完成。

5、要组织学生参与研究,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研究,实现课题研究对课程实施的价值。

6、市教研部门每年要对阶段性研究工作和成果进行交流总结,对相关研究报告、论文、案例进行评选,激励课题研究工作不断深化

五、课题研究的进程 第一阶:准备阶段

1、研究教材,掌握能实施有效教学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双基能力情况。

2、收集相关资料

(1)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2)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典型案例 预期成果:(1)理论学习体会

(2)阶段性研究小结

在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学习理论;二是认清传统生物教学的弊端;三是理解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的新理念;四是把握生物教育教学策略,为第二阶段的实施做好准备

一、学习理论

我们深知,要做好研究工作,首先得有深厚的理论储备,为此我们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从2011年开始,系统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素质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中学生物教学法、课程教学的评价系统等理论,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传统生物教学的弊端

1、教育在改革,生物教学改革的重点就在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从教学最优化的实现条件来讲,教学过程最优化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最优化一起构成的。

2、传统的模式不适应现代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七八十年代的青少年,形成了一定的效应。但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地变化进步的。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小皇帝,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给我们的生物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我们本来可以利用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突破,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的形式单调,同时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地限制住,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的新理念

新课程给中学生物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也对生物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教师除了应具备传统认同的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与当前课程要求相适应的综合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的培训应具有适时性和持续性的特点,立足于校本培训,结合现代远程教育和集中培训,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和解决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满足新课程对生物教师的能力要求

四、把握生物教育教学策略,为《初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的第二阶段的实施做好准备

1、把思想教育渗透于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1)注意课堂常规和组织措施中的思想教育(2)教学内容的安排中注重学生有效教学学习的培养(3)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正面思想教育

2、结合生物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1)抓住时机进行口头评定成绩(2)运用竞赛、板报、小实验等手段

3、结合大自然和身体生理实际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方法及兴趣

4、结合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如果能将有效教学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创造真实可行的条件,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与发展学生对问题现象进行探究的基本素养,并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社会生活现象、事件及问题的主动、积极、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就能为真正独立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阶段:实践阶段

1、根据第一阶段确定的有效教学学习计划,有序地开展活动。

2、不断总结教改经验。深化教改实验。预期效果:(1)有效教学活动成果

(2)符合我校实际的有效教学学习方案

(3)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

1、总结教改经验,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分析、归纳从而得出有意义的研究结论,撰写专题研究报告,为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做准备。

2、归纳专题研究结论报告,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或论文。预期成果:课题结题报告或论文

课题组全体成员将对《初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一课题进一步强化完善。并交流讨论本课题在生物教学领域的学术性、教学可操作性、成效性、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价值。因而我们对结题阶段制定如下计划:

1、课题组负责人带领并指导全体组员归类、整理各项材料。

2、共同检查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否达到要求。

3、对课题研究的内容查缺补漏是否完全落实。

4、对课题的研究成果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

5、总结教改经验,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归纳课题方案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过程,从而得出有意义的研究结论。

6、撰写专题研究报告,为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做准备。

7、达成预期成果:课题结题报告或论文

8、编印结题主件与附件材料,并订阅成册。

9、进一步反思明确课题的研究思路、做好课题验收一切准备工作。回顾课题的研究过程,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能力,有效的使“初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希望在我们生物学科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我们生物组课题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课题研究为中心,积极参与专题课改活动,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在第三阶段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全组成员按照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有效完成了课题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出成果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结题,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参与课题研究,愿意为课题研究成果添砖加瓦,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课题组负责人组织全体组员集中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研讨、座谈,使全体课题组成员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这次课题实施的深远意义以及教育教学的价值,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投入了课题研究并研究出成果。

二、具体做法:

1、对学生“课堂有效教学”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教学理念、多媒体设备的利用率、教学效果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反馈结果进行细致整理和分析,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撰写了调查报告。从学生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到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都是非常中肯的,也是很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为我们的课题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2、课题组教师对所任教的学年课本内容归纳整理,广泛收集素材,按照教材的内容,形成有实效性的系列课件或课件库。

3、课题组教师结合课题的内容,针对学生的认知度,出示不同级别的公开课、研讨课、赛课等,检验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优化了教学效果。

4、这一阶段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我们同时要认识到我们的研究工作还任重道远,各方面因素很多。要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心理,提高生物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切实优化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同时针对教学中存在实际的问题,继续深入认真的研究,全面提高我校的生物教学质量。

我们深知,要做好研究工作形成预期成果,首先具备深厚的理论储备、踏实的工作态度、潜心专研的精神,使《初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的研究课题,真正在我们生物学科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满足新课程对生物教师的能力要求。

六、课题成果、结论及研究价值和效益:

1、形成高水平高档次的论文专集。

2、录制课堂有效教学学习活动的观摩实施录像。

3、在课堂有效教学学习活动中培养更加优秀的学生,并争取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

本专题研究历时三年,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收集、整理、制作了大量的文字材料、课件、照片、录像、光盘等,还开展了座谈、讨论,等活动。这些有形的成果用事实说明了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的重要性、可行性。

课堂有效教学本身具有重过程、轻结论的内在规定性。在课堂有效教学活动中,既有实地调查、走访、参观,又有专题实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无形成果比起有形成果将更加珍贵。例如,课堂有效教学从课题的选定,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过程的实施、管理,直到研究报告的形成、成果的展示,均离不开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这必然使学生的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课堂有效教学中,学生依据个人努力并与全组成员分工合作,使学生的探索勇气、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得到锻炼和加强;科学结论的得出必须尊重事实,结论的表达必须严谨,学生在实验研究中要独立的观察、思考、推理和判断,要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用科学的语言将课题研究活动中的体验表达出来,这必然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并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对于当代中学生的成长而言,这一切都是弥足珍贵的。

此外,通过开展课堂有效教学,学生逐步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在有效教学中既与合作伙伴同心协力,又能独立地运用已有知识、能力去解决问题;既注重研究结果,更注重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了解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了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会了与人沟通合作,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学生在调查走访过程中团队精神的增强、自信心的发展、实践能力的提高、学习观念的更新以及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整理能力的提高等,都将成为学生一生中的宝贵财富,并且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终身学习起到巨大的作用。

第三篇:浅谈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

姜加刚

过去很多人认为,生物就是由生物学的知识体系构成的。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除知识体系外,生物科学中含有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获得科学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此外,还包括科学工作者在研究科学过程中的特殊情感、态度和心理体验。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如果仅仅向学生传授一些生物学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生物课程既然属于科学课程,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加强在生物教学的各环节中渗透德育。我们知道,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他们将来肯定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参与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决策之中,并承担起社会发展的重任。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它和自然现象以及生产、生活是紧密相联的,因为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及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生物知识。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要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要把生物知识教学与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使学生理解“计划生育”、《森林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重要意义。教师要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或了解到生活、生产及社会热点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勇于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调查、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不能仅仅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要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处理或整理数据的能力,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这和过去只要求验证和定性为主的实验有着显著的区别。

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各种信息技术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很多实验受到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完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使微观的、不能动手实验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血液循环”、“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等一些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模拟,让生物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使生物知识易学易懂。

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确立的一个理念,这是现代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教师一定要在生物教学中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生物学”的观点。

(一)尊重每个学生。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善意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发展,促进他们的发展。实践证明,很多所谓“调皮”的、“后进”的学生,都能够学好生物。这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挑战。

(二)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这是所有学生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比如各种探究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而且在实验小组分工中每个学生都要有机会承担各种角色。过去在实验教学中,有时候由一个学生负责操作,其他学生只是看看,甚至个别学生连看都不看的现象必须消除。

(三)对每个学生的教学资源分配要公平。这是学生学习机会均等的可靠保证。新课程在这一方面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探究式学习、课堂观察、实验、调查、采访、网络学习、课外阅读等都需要各种资源。在资源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就要想办法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使用这些资源。

第四篇:高中语文新课程古诗词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中语文新课程古诗词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总报告

(学科组转摘)

“高中语文新课程古诗词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于2008年8月确立,并于2009 年 5月经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立项评审委员会批准立项,周期二年,研究工作于2011年3月完成,研究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现将课题研究的总结汇报于下:

一、课题预定计划执行情况:

第一阶段:课题论证和申报阶段 1、2008年12月以前完成课题的初步构想。2、2009年3月前挑选人员,双向沟通,把既有才干又想做事的人吸收到课题组,确定课题方向和人员分工,2009年3月向省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立项评审会提出申请立项报告,2009年 5月获得批准并立项。

3、第二阶段:课题开题启动阶段(2009年6月至9月)

课题组在丁艳萍老师组织下经过多次集体研讨,修订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确定实验班级,由赵九斤老师主持实施了“高中生古诗词学习现状问卷调查”并写出了具体的分析报告,由丁艳萍老师上了古诗词《声声慢》探索课,整理出了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从而初步确立了高中语文新课程古诗词教学模式的研究方向。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09、10—2011、1)

1、课题组各成员全面实施研究方案,初步构建了“诵读涵咏—合作探究-创造分享”的教学模式。把教学

模式的设计理念宏观阐述清楚后,再对各实验班进行实验教学,收集实验材料,完善课题的改革方案和模式的一般过程,详细地对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并进行及时小结。必修一至必修五几乎所有的古诗词都有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典型案例把上课过程拍摄下来,制作成了教学光盘,整理成教学案例、教学实录,并请专家点评。

2、建立李清照诗词专题学习网。网址:www.xiexiebang.com。

李清照诗词专题学习网分为9个板块:⑴易安诗词⑵易安图片(包括易安肖像、易安故居、易安作品书法图)⑶名家眼中的易安⑷精讲课程《声声慢》(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教学课件、教学实录、教学视频等)⑸我心中的易安(学生的鉴赏作品)⑹诗词格律(包括词的分类、词牌专题研究、词谱介绍、填词技巧介绍等)⑺创作分享(师生发表的填词作品)⑻诵读吟唱(包括诵读吟唱的方法和作品)⑼相关网站链接

第四阶段:完善总结阶段(2011、2—2011、3)

完善、展示、交流课题成果,写出总结报告,结题。

正式完善确立了“诵读涵咏—合作探究-创造分享”的古诗词教学模式,丁艳萍老师的《积累 点击 绽放》对实验班进行了古诗词教学效果的课堂展示,受到教研组的一致首肯,特级教师葛德根作了精彩点评。丁艳萍老师应邀在井冈山大学上了堂高中古诗词示范课,展示了模式的魅力,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钟家莲教授进行了点评,井冈山大学网站进行了报道。

完成课题的全面总结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整理资料;②理论论证;③工作总结;④向省课题研究与实验基地提交课题研究结项报告。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是:

1、构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诵读涵咏—合作探究-创造分享。由建模理念、模式

流程、模式的运用构成。模式的运用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学习方式、教学录象和课堂实录五部分。

作为汉语文教育的一部分,中国古诗词教学应该让学生打牢“文化的底子”,并需要考虑言语教学的特殊性,从中国古代语文教育中吸取营养,注重涵咏、诵读等感性途径的方法。

诵读就是运用声音,运用有声解读方法,进入古诗的艺术境界。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认为,学习古诗词,尤其要重视诵读,因为中国的古典诗词最初都是配乐歌唱的,流传至今,虽然乐曲失传,不能再演唱了,但是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还在。韵律和节奏不单纯是语言技巧问题,是和诗歌表达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什么样的请感,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律。所以,诵读诗词,能培养对古典诗词的良好语感,进而“进入角色”,深入体会诗词中的情感。如果想通过古代诗词进入古人的情感世界,就必须养成诵读的习惯。

诵读能激发想象、联觉和情绪,让诵读者自己和听赏者因声入境,随着诵读时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徐疾变化、腔调的婉转曲折走进作品的意境之中,从而充分领略古诗词的意境美。

诵读本身就是古典诗词音乐美的享受。古诗词由于讲究声音的高下、长短、徐疾、抑扬、顿挫及其变化,所以原本就有一定的音乐性。苏东坡早就看出诵诗时的有声语言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曾说如果诗歌是“十分”的话,“三分诗,七分读”。只有通过反复诵读,不断刺激大脑,才能神奇地记住古典诗词,形成良好的语感,达到和古人相感应相契合的境界。所谓涵咏,就是悉心揣摩与反复咀嚼,是种无声解读的方法,也能帮助学生进入古诗的艺术境界。涵咏就是要突出欣赏者细腻感受的重要性。

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学习时充分发挥小组优势,发挥网络优势,集中群体智慧,提出有个性的鉴赏意见。

创造分享是学生的一种创造性学习活动,是指合作探究文本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解读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再现文本,或者是学生按谱填词、评改词作等活动完成后,用各种方式把作品展现在师生面前。

2、建立李清照专题互动学习网站,完善学生的学习古诗词方式,探寻适合自己的合作、探究、创造分享的选修专题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是对现实课堂进行的必要的补充

在现实课堂按模式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不少,但我们也发现,仅凭老师的一张嘴,一只粉笔分析鉴赏诗歌,信息量小,学生有时意犹未尽。学习的欲望得不得满足。为了完善现实课堂,我们想到了虚拟课堂。我们利用网络多元化的特点建立了李清照专题学习网站。

李清照专题学习网,是在网络环境下,在将信息技术与专题鉴赏整合的过程中,以专题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学生的学习手段增多了,学习容量更大了,单位时间的信息密度更合理了,信息交换的节奏更快了。学生接受了多媒体的熏陶,获得了充分讨论的机会,并且拥有了活动和创造的空间,经过师生互动、生生协作,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满足了个体需要,促使了学习个性化的发展,提高了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应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教学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同时,通过这样一种教学实践,也丰富了校本教研的的内容,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变革,促进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

通过全面的涉及、详细的讲解和多媒体的熏陶,我们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专题学习,对诗词的兴趣明显的提高了,并且能积极主动的去探究诗词,现实课堂合作探究的劲头更足了,创造分享的热情更高了

三、研究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1、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古诗词阅读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大大提高。

2009年6月,我们在高二年级对2个实践班和2个对照班进行了古诗词阅读鉴赏能力测试。测试题目类似高考诗词鉴赏题,赏析4首诗词,总分32分。测试结果统计如下表,可以直观地看出“高中语文新课程古诗词教学模式”应用的成效。

古诗词阅读鉴赏能力测试成绩统计

研究班

对照班

总人数

120人

120人平均分

28.32

20.45 前30名分布

22人

10人 后30名分布

6人

25人

在李清照专题学习网“我心中的易安”专题板块中,很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文章,如《细数着你的悲凉》《慧心兰质谱华章》。还有很多同学创作了许多填词作品。如《水调歌头

国庆》《江城子 观龙舟赛》等。学生的填词写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2.学生的诵读涵咏、合作探究能力显著提高,分享意识显著加强。

古诗词教学模式中的课堂上学生的诵读得到强化,教师的范读、名家的赏读、学生的群体和个体的朗读,形式多样。专题的诵读知识讲座,各种形式的古诗词朗读比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历练的舞台。许多学生因此走到了播音专业的道路。

运用此教学模式的课堂上要求学生合作探究,真正放手让学生集合全组智慧探究问题。学生积极主动地借助阅读、上网、相互探讨等各种力量深入文本,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得到很多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创造分享这个环节能当堂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能让老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全班同学都是大众评委,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展示自己和评价他人的热情。

3、构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促进了新课程理念的本土化,填补了一些空白,为语文教师特别是年轻的语文教师更快更好地掌握教学技能提供强有力的借鉴,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新课标颁布后,运用新课标的理念创建新的教学模式,还处在理论探讨起步阶段,大家都摸着石子过河,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成果甚少。教育理论专家做了很多努力,但大多停留在理论宏观阐释上,操作性不强。实验省份的各个学校,也在尝试重建各种模式,但大多只是从微观的层面,拘泥于感性的描述,没有推广的价值。

本模式是在新课标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长期感性积累的自觉理性提炼的基础上,对现行古诗词教学模式的研发和设计。采用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是新课程先进理念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它不仅能促进新课程理念的本土化,而且能够启发我们的思维,为我们古诗词教学思想的创新提供必要的土壤,从而为有序高效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在批判继承语文古诗词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在创新语文古诗词教学形式上作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探索,为语文教师特别是年轻的语文教师更快更好地掌握教学技能提供强有力的借鉴。目前在国内还没有系统研究新课标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成果,为此,开展新课标环境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研究,非常迫切,可以填补一些空白,带动一个学科的发展,具

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4、.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的全体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得到更新,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有了较大提高,成为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教师群体。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进一步更新,教学方式得到优化,教学素养显著提高。

(1)撰写了与课题有关论文10余篇,其中8篇获省市级以上荣誉获,解决了实验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对于实践研究中如何互动教学实验进行了示范和总结。

(2)发表论文:„„

(3)典型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和教学视频,为教师实施古诗词模式提供了样板。„„

(4)辅导学生竞赛获奖„„

(5)增强了老师之间的凝聚力

通过课题的研究,不仅增强了组内同事间的凝聚力,也加强了组外教师的联系,合作精神也大大加强,师生间的关系融洽了,很多老师跟同学交上了朋友,他们之间不仅是探讨古诗词的问题,生活上,思想上的问题也经常在一起交流。

四、讨论: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

1、专题学习网有专题学习网的优势,平面媒体有平面媒体的优势,网站不可取代书本的作用。古诗词作品需要时间诵读涵咏,诗词知识需要随时翻阅,而学生在校不可随时上网,这就存在需要与供求的矛盾。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想把 “李清照专题学习网”的文字脚本编印成书——校本教材《易安,怎一个“愁”字了得》,以供学生课外品读文本,但书毕竟有局限,一是媒体单

一、内容单薄,二是不能反映学生

学习的进度和学习结果,再就是印出来需要成本,会不会造成资源重复浪费的现象。怎样把两者完美地结合,我们现在还需探索。

2、现行高考制度只考察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鉴赏能力、默写能力,不考察诵读能力,作文也不考填词,所以有些任课教师担心学生吟诗填词会影响高考,不太支持,担心学生时间不够。

3、在我们的课堂,对学生的评价是多元的,比如《声声慢》诵读pk环节,小组展示诵读成果,由全班同学做大众评委,以掌声的分贝决定名次。这个评价方式是各位同学的“掌声”,非常新颖,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参与评价的热情。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能在自己的课堂暂时做主,把学生上课的表现折为分数,加入平时的月考成绩,但是,一到期中、期末考试,一张卷子定乾坤,我们没有权利把平时的分数加上去。这势必会降低老师的信度,可我们也很无奈。

第五篇:初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初中生物有效课堂操作模式的研究

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 王冬亮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有必要去学习,去研究课堂教学艺术,去探索课堂方式方法,明确课堂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以及运用技巧。立足课堂,开发课本中自主创新的成分和潜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我校开展的“四段式”教学改革,我初步确定了生物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为“四段式五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

一、“四段式五环节”具体内容为:

1、四段式:是指生物课堂教学实施“自学——交流——展示——测评”四段式教学模式。

2、五环节:是指课内探究的过程中体现:“创设情境 激思引学——产生疑问 自主学习——交流研讨 合作探究——课堂展示 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达标检测”。

二、模式流程的阐释:

建立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四段式五环节课堂教学操作模式,具体内容简介如下:

(一)课堂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 激思引学

这是课堂教学关键的一环,引学是一堂课的开始,有时也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为讲授某一个新知识时进行一定的铺垫。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引学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情境引入就是选用语言、多媒体、活动、音乐、故事等各种手段,创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激活思维,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情境引入法,如运用得当,会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

运用时教师应注意两点:一是善于创设情境。教师虽然可以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通过俗语、谚语、问题、阐述引入新课,但是,现成的情境毕竟很少,因此,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查阅相关资料,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二要加强诱导,激发思维。教师设置情境应有明确的目的,或以此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或因之引发学生的思维,或以此拉近学生的情感等。创设情境不能单纯为激发兴趣,一般来说,应以激活思维为主。但是,情境本身有时并不能启人深思或内涵比较隐蔽,这时就需教师的启发和诱导。

(二)课堂教学环节二:产生疑问 自主学习

这一环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根据导学案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也就是说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教材内容,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并能产生新的学习问题。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处理这一环节时教师要注意:一是学生必须带着问题去读书;二是教师要给与学生一定的读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三是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读书的时间和空间,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

(三)课堂教学环节三:交流研讨 合作探究

这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这一环节关键是教师要搭建好和谐、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的平台,充分发挥出学生交往、表达、思维、沟通的能力,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据导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教师汇总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此环节教师要注意:一是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精心设计问题,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形成;三是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师生关系真正和谐;四是教师要注意语言艺术,调节课堂教学氛围。

(四)课堂教学环节四:课堂展示 精讲点拨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学习小组派学生代表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我们一直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此环节教师应注意:一是教师教给学生归纳提炼的方法;不仅仅是重知识的归纳,更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总结,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二是教师要及时课堂反思,查漏补缺,强化重点、突出难点;三是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语言、情感等信息,善待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灵活机智地处理,耐心听取学生的表达,并给与最科学的评价。

(五)课堂教学环节五:有效训练 达标检测

这一环节是在课堂教学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必需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自检和巩固,获得成功的喜悦,建立以学为乐的学习观。教师要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教师在处理此环节时应注意:一是题型要新颖、要灵活、有层次、有梯度、有针对性;二是适时合理运用激励机制,再一次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适时穿插训练。

总之,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下,各种教学方法策略可以相互结合,达到最佳效果。

三、学习评价:

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除了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外,还不能忽视在每一个环节中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教师可以参照以下原则和方法:

(一)参与交往原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做到以下几点:(1)与老师、同学之间是否相互尊重、理解;(2)对学习是否感兴趣;(3)是否踊跃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与同学、与老师、与教材之间是否能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4)是否有主动合作的意识。

(二)思维活跃原则:(1)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是否能发现问题,围绕学习目标是否能提出问题;(2)在探索活动中是否能分析、理解问题,解决问题;(3)在探索问题或解决问题中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学习达成原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点拨等一列教学活动,学生是否有满足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是否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是否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能力。

当然学习评价是多方面的,多元化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恰当的评价,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下载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生物德育教学的实践研究(新课程已发表)

    初中生物德育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初中生物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是研究人和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相互联系,包括的知识非常广泛。生物学研究的知识生动有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

    初中生物教学模式 (精选多篇)

    中学生物“目标引导反馈矫正”教学模式 万州区教科所生物组 一、理论依据 (一)模式含义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根据课程标准(或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将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特......

    新课程小学体育“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程小学体育“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一、 课题的实现背景及意义 1、21世纪是一个迅速变化,不断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呼唤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对教育提出了重要......

    新课程下问题情境式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程下问题情境式教学模式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是师生交流互动的活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和机械练习为辅,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个性和......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生物“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立足课堂,开发课本中自主创新的成分和潜力,全组生物学科任教师一起,群策群力,积极探索新教材的各种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的基本程序1、揭示教学目标。(2分钟左右) 【目的】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步......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xxx课题组 姓名:XXX 学号:XXXXXXX 专业:英语教育 班级:2008级本科3班一、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一场素质教育的大讨论换来了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人们......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通过初中新课程生物教材的学习,我对生物新课程的理解有了更新的认识,受益匪浅。 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培训体会和心得: 一、教学理念进行了改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