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填鸭式教学法”教育孩子更成功
澳专家:中国“填鸭式教学法”教育孩子更成功
2014年11月27日07:12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1月27日报道 外媒称,来自英国的70名教师被送往上海学习教学方法,以便弄清楚为什么中国学生成绩这么好。这些教师回国后表示,中国的成功教学主要是因为中国采取了西方在过去40年里逐渐放弃的教学方法。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1月25日以《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我们可以从中国人身上学到一些重要的东西》为题发表文章,作者是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教育学院高级研究员凯文·唐纳利。文章称,中国人喜欢以板书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法,而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经逐渐放弃这种直接的教学方式,转而采用更具协作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控制权。
文章认为,鉴于中国在“国际学生评估计划”“国际数学和科学趋势研究项目”和“国际阅读能力发展研究项目”等国际测试中所取得的成功,西方放弃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似乎是不明智的。
围绕直接讲授法和探究式学习法的孰优孰劣,人们进行了许多年的辩论。在传统的课堂上,孩子们按排坐好,教师站在教室前面,直接讲授教学内容并维护教室纪律。这就是直接讲授法。
英国最近发布了一份题为《如何成就一流教学法》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得出结论认为,澳大利亚教育界采取的许多新教学方法适得其反。
研究证据基本上支持直接讲授法,认为探究式学习法能够激发学习热情的观点没有得到证据的支持。
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的英语和数学等科目的课堂上,教师需要直接阐明他们所教授的内容,并更好地利用全班教学法。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约翰·斯韦勒在最近发布的澳大利亚全国课程最终评估报告中指出,在涉及新知识时,最初的教学应该明确直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上海市普陀区陆家宅小学的学生课堂上举手回答提问(摄于2010年11月27日)。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延伸阅读】英媒:中国教育体系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参考消息网10月14日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0月14日发表题为《向中国式教育取经》的文章称,中英两国计划将中国数学教师派遣至英国,并将英国教师派遣至上海了解中国人的数字头脑为何灵光。
文章称,一个英国教师先遣小组近来在上海取经,学习如何将这些“武器”部署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战争”中。这一计划的逻辑很简单,且不提简单化:上海在经济合作组织(OECD)举办的全球15岁学生数学能力测试中拔得头筹。经合组织是总部位于巴黎的智库。如今英国希望向上海取经,让该国缺乏数学细胞的国人向上海的魔力借一点光,最终让他们像中国人那样有钱。
今年早些时候,时任英国教育部长伊丽莎白•特拉斯(Elizabeth Truss)访问上海这个中国金融中心,热情谈论赋予英国数学教学系统更多中国特色的好处。但与她的热情赞扬形成较大反差的是,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汇丰(HSBC)近期的一份报告称,高达85%的中国家长考虑将孩子送到国外去留学。如果中国学校真的那么好,为什么还会有那么高比例的家长考虑这样做呢?中国内地的家长完全可以让孩子轻松留在国内、在经合组织举办的测试赢得荣誉,为什么他们当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宁愿将孩子送到国外完成最后几年的中学教育?
英国保守党貌似对中国某个城市的学生在一项数学测试中的表现念念不忘,很可能体现了世界各地对中国成为全球老大的焦虑。但其他国家似乎不打算批量引进中国教师,以便让本国教师学艺。
当然,每个教育体系都能从其他教育体系那里学到一些东西,尤其是如何避免走弯路。中国的学生、老师、乃至“虎爸虎妈”,也有许多值得钦佩的地方。
文章称,关于上海在经合组织举办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拔得头筹的确切原因,有不少学术性的辩论。有人主张这是基因所致,不过,作者不太相信这种观点——作者有两个中国养女,一个上次数学考试不及格,另一个说数学是她学得最差的一科。
还有人说,上海是中国最富裕、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将上海的测试结果与既包括富裕学区又包括贫困学区的整个国家的结果相比,是没有意义的。但这个理由也不太站得住脚,因为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中国内陆地区的贫困学生只会更有动力在数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澳大利亚的格拉顿研究所(Grattan Institute)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指出,关键在于教学策略,比如对教师给予指导,以及让他们在课堂之外有更多时间。格拉顿研究所称,比如说,上海每名新教师都有两名校内导师,一名负责课堂管理方面的指导,一名负责教学内容方面的指导。但对几名上海中小学教师的不科学调查显示,只在他们入校第一年是这样。这能带来多少差别呢?
还有人说是家长的原因:中**亲即便不都是“虎妈”,通常也会花很多时间从孩子婴儿时期就教他们基本的算术,而其他国家的母亲满足于用《小小贝多芬》(Baby Beethoven)哄孩子入眠。
最后,还有一个看来最好笑的观点:中文更适合学数学,最理所当然的理由就是中文里“十一”和“十二”摆明了就是十加一和十加二,不像英语那样还要学两个新单词“eleven”
(十一)和“twelve”
(十二)。
说到底,相互借鉴没错。但要打赢英国人缺乏数学细胞这一仗,仅凭从中国数学教育体制引进“数学教学武器”是不行的——中国国内的许多家长已对这一体制(至少是对高中及高中以上阶段)失去信心。中国家长正在用钱包投票,让自己的孩子告别中国的学校。或许他们知道一些外人不知道的东西。
(2014-10-14 11:47:27)
【延伸阅读】美报关注中国教育鸿沟 称歧视贫困者
参考消息网9月9日报道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作者海伦·高题为《中国的教育鸿沟》的文章称,中国的教育制度——它提供九年义务教育并严格按照考试成绩录取大学生——在国外常常被盛赞为教育平等的典范。中国学生在国际标准化考试中的一贯耀眼表现更是加强了这一印象。但这一声誉是建立在一种迷思的基础上。
文章称,尽管中国在扩大基础教育普及面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并且在过去十余年间令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翻了两番,但是它也造成了一种歧视贫困者和无门路者的制度,每向前一步都有官僚障碍和资金关卡妨碍社会流动性。
文章认为,农村学生和城里学生之间的巨大教育鸿沟是主要问题之一。农村学校有大约6000万名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由祖父母照料,因为父母在遥远的城市打工。许多城里学生就读的学校都配有先进设施和训练有素的教师,农村学生却常常挤在破旧的教室里,在合格教师缺乏的情况下费力地学习英语和化学等科目。
文章作者的朋友蒋能杰是一位独立制片人,他拍摄了一部有关留守儿童的纪录片。他对作者说:“农村学生几乎没有机会与城里孩子在学业方面竞争。”他说,在他位于中国中部的老家,村里的大多数年轻人在中学毕业后都直接去了广东省的工厂做工,因为“回报比上一所三流大学可观”。
文章称,对于那些跟随父母去城市的农村孩子,接受像样教育的机会同样十分有限,因为政府的各种政策使外来学生无法完全融入。户口制度使农村孩子很难在城里的公立学校读书。许多农民工的孩子只能去学费高昂、教育水平不达标的民办学校读书。广州和上海等城市最近出台的改革措施在提供公平教育机会方面都没有切中要害。
文章认为在有800万外来务工者的北京,入学的前提条件似乎并不旨在促进教育公平,而是为了加重歧视。有些家长通过换工作甚至假离婚来绕开政府规定(区与区之间的规定有所不同)。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最后别无选择,只得把孩子送回农村老家,接受低水平教育。
中国有的地方规定中学生要在户口所在的省份参加高考,而一流大学分配给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招生名额比给其他省市的名额多。
文章称,即便有城市户口,也不能保证孩子得到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城里学校的教学质量良莠不齐,设法进入重点学校的竞争滋生了猖獗的腐败行为。父母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不惜花数万美元的“赞助费”。在重点中学,比如我曾在北京就读的那所,赞助费最高可达13万美元。此外,父母还可以花钱买到进一步的优势,他们花高价请教师来对孩子进行额外辅导,有关部门对这种做法进行劝阻,但它实际上还是很普遍。
文章说,为了遏制腐败风气,北京今年出台政策,要求小学生就近入学。但是新政并未阻止家长对教育制度下注,反而让资金流向另一个市场。优质学区房成为北京今春最抢手的商品。不少家庭争先恐后地把高端小区的宽大住宅换成小学名校旁边的破败平房。以西城区的一个热门学区为例,一套面积107平方英尺(约合9.9平方米)的平房要价55万美元。
文章称,中国教育一直极为重视考试分数,现在则正演变成另一套数字的角逐。当高三学生走进考场参加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时,他们的机会不仅是由十年寒窗苦读决定的,同样是由补习开销、父母为拿到城市户口而在城里受苦受累的岁月、以及大学分配给各省市的名额决定的。对贫困生而言,战胜困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名考生于2014年高考首日在北京八中考点外候考(2014年6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公磊 摄
(2014-09-09 12:11:00)
【延伸阅读】外媒评中国教育不均衡:有人欢喜有人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在秦岭腹地陕西省宁陕县丰富镇,有一个只有一位老师和13名学生的教学点——猴子坪小学。图为黄同谦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课。新华社发(杨宁 摄)
参考消息网1月21日报道 曹明芳(音)是中国教育奇迹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她既没有出生在有钱人家庭,也不具备超众的智力,但得益于多年的艰苦努力和家人的牺牲,她不但获得了信息工程学学士学位,几个月后还将在加拿大拿到硕士学位。她说:“我想看看世界,提高自己,在外国公司积累一些工作经验,然后回国,把这一切付诸实践并挣钱。”
西班牙《国家报》1月19日报道指出,在中国,数以千计的人都在重复她的故事。目前,中国有40万学生在国外留学,是全世界最多的。许多人就读于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中国教育体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基于三大支柱:严厉的纪律、对老师尊敬以及中国政府(中国教育支出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和家庭对教育的巨大投入。
报道称,只需要与曹的母亲吴伟文(音)聊上一小会儿,你就会惊讶于这个国家的巨大进步。她回忆说:“我与成千上万人一样,没有机会上学。13岁那年,全家不得不离开南京,到安徽农村劳动。三年前的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许多学校关闭。有些大学1970年再次开学,但只要党员或有关系的人。而我们什么都不是。”
报道指出,1977年恢复高考,全国有570万年轻人报名,只有4.8%被录取。如今,中国的高考虽是世界上最恐怖的选拔考试之一,有多达912万人报名,但有60%的人可以上大学。她说:“当时的羡慕之情我记得非常清楚,我知道将来这些人会成为重要人物。于是我发誓要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吴伟文履行了承诺。虽然6年前离婚在经济上对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她在曹的教育方面从不吝惜。她坦言,1981年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帮了她的忙。她说:“与许多父母一样,我可以把资源集中到女儿身上。我会继续这么做,直到她找到工作。”
报道指出,无法回避的是,她女儿之所以能够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曹明芳出生在上海,拥有上海户口。这使她可以在中国的“经济首都”上学。与其他地方不同,上海市84%的中学生可以上大学。这里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报告的印证。评估结果显示,上海学生的成绩在全世界遥遥领先。
曹明芳说:“与拿农村户口的人相比,我们的确有一定优势,但这里的竞争非常激烈,你必须每一步都要胜出。”确实如此。中国现在有2.5亿学生,其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承受着来自长辈的巨大压力。对于父母来说,分数是唯一重要的东西。
三年前的一项官方调查显示,87%的家长最看重分数以及孩子是“两道杠”还是“三道杠”。此外,他们还关心孩子是否能上重点学校。重点学校往往可以获得政府的大部分资源,而且只针对最好的学生。因此,竞争甚至在高考前就已展开,学生们还要经历决定他们能上哪种高中的中考。
朱雨菲(音)就处于这一阶段。几个月后,她就将参加中考。父母要求她上上海市虹口区最好的高中。朱雨菲说:“中国学生的生活很残酷:我们早上六点起床,到学校后要作早操,然后七点半上课。”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放学。
官方规定下午四点半放学,但许多成绩不好的学生要补课到晚上八点或九点。从周一到周六。其他学生也不会浪费时间:课外班的内容包括语言(尤其是英语)、音乐、体育等。朱雨菲想成为时装设计师,但父母决定让她学会计。她抱怨道:“我没有任何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复旦大学社会学专家徐安琪(音)指出,中国1986年通过义务教育法,实行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没有人怀疑这一措施取得了成功。统计数字摆在那里。中国是最快普及免费初级教育的发展中国家。中国15岁以下人口入学率达到惊人的99.8%,辍学率也远低于其他收入水平相当的国家。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在秦岭腹地陕西省宁陕县丰富镇,有一个只有一位老师和13名学生的教学点——猴子坪小学。图为放学后黄同谦老师送孩子们回家。
报道称,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18至22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已从1990年的4%上升到目前的24%。徐表示,但中国的教育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分数和头衔的渴望正在制造机器人,而不是人。过度竞争导致了令人担忧的道德缺失,年轻人很难交朋友,变得过于自我。人们过度看重学术成绩,忽视人文成就,传统价值正在丧失。
报道认为,随着社会变得越来越实际,孩子们往往承受着无法忍受的压力,甚至从小就要面临优胜劣汰。北京的什刹海体校是中国最好的运动员“工厂”之一。这里没有带黑板的教室,只有运动垫和乒乓球桌。一切都是为了取得金牌。幸福感是次要的。
10岁的王耀磊(音)先是低声说:“我没有时间跟朋友玩。”然后,相信只有受苦才能成功的他坚决地说:“一开始父母逼着我来,现在我明白这是为我好。”在一旁观看他在吊环上每一个动作的母亲承认,对儿子寄予了厚望。她以略显奇怪的夸耀口吻说:“只要他努力,我们就能变成有钱人。”
报道指出,这种压力造成了巨大的情感代价:中国每年25万自杀者中大多数未满30岁。200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南方城市佛山有17%的中学生有过自杀的想法。虽然这一话题仍是禁忌,但没有人能够回避高考后自杀事件激增的事实。高考在中国不只是一项考试,这项选拔考试可能会成为进入精英阶层或沦为社会底层的分水岭。
孟子舟(音)将在六个月后面对这一决定性时刻。但与大城市许多青少年一样,17岁的她选择了叛逆之路,而且没有被发现。虽然父母坚决禁止她谈恋爱,担心她“在如此重要的时刻分心”,但她每周与男友见面三次。除了幽会,她还发现了其他放松方式。每周二和周四,她并没有像答应父母的那样去上托福考试补习班,而是决定去学钢管舞。她笑着说:“我妈妈看到我穿成这样肯定会突发脑溢血。但巨大的代沟使她看不到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
在1300公里外的陕西省一座小山村,完全看不出孟所说的变化。这里既没有霓虹灯,也没有摩天大楼。实际上,这里缺电,150名村民仍然生活在窑洞里,大部分人靠种地勉强度日。因此多数年轻人都已离开,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但孩子们每天都会一个不落地到村里的学校上课。在这里学习的还有附近更小村子的孩子,他们每天来回要步行几个小时。那些住得更远的孩子只好住在教室旁边的宿舍里。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学校每周一早上七点都会举行升旗仪式。
校长李振华(音)说:“所有孩子都按照法律规定入学。但教育水平有很大差别。这里大多数教师来自农村,只有中学学历。由于没有年轻教师,学校的连续性正面临危险。”的确如此,这里很少每天上课超过4个小时,而且没有任何计算机课程——学校唯一的计算机染上了病毒,没有人知道怎么修。
报道称,这既反映了中国教育体制的另一面,又反映了这个国家存在的巨大差异。这所学校的204名学生中,12岁的冯向明(音)是中国6100万留守儿童中的一员。这些青少年的入学率与他们在上海的小伙伴一样,但从来没有听说过国际学生评估计划报告,很可能一辈子也进不了大学。
报道指出,农村户口阻止了冯向明的迁徙,也加大了他接受更好教育的难度。但这并没有使他失去梦想。目前,他最大的愿望是与在山西临汾开小食品店的父母团聚。他说:“我很想他们,长大了我不想放羊和种地。”
在2000公里外的云南省西双版纳一座村庄,天气不像北方那么寒冷,但早上有些凉。10岁的贺越(音)跟其他同学一样,喜欢穿一件外套。他们不穿校服,因为没有人买得起。政府免除了学费,但每名学生还要支付饭费等费用。此外,学校里大部分学生都有兄弟姐妹,因为他们是傣族——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之一。非汉族学生上大学也有一些优惠政策。
贺越长大后或许可以享受这些优惠政策,但他的姐姐贺星就没有这么幸运。他们的父母是农民,年收入不到全国平均水平,不得不在几年前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两个孩子只能有一个上学。与中国许多地方一样,偏爱男孩的想法占了上风。结果越越每天可以上学,星星只能一边上学、一边干农活,15岁以后就不再去学校了。父亲说:“贺星是个好姑娘,我们希望她能嫁到一个好人家。”对于她来说,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与二十世纪非常相似。(编译/徐涛)
(2014-01-21 18:04:00)
(原标题:澳专家:中国“填鸭式教学法”教育孩子更成功)
第二篇:孩子优秀只是因为教育方法更优秀
孩子优秀只是因为教育方法更优秀。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家长、老师常常因为孩子进步缓慢而着急,由此或者粗暴地给孩子戴上“脑子笨”、“性格难以改变”之类的帽子,或者自认为学识浅、水平低,不会教育孩子。实际上,只要方法妥当,任何孩子都是优秀的;只要用心,总能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
一、扮弱计——让孩子充当一次“小大人”
父母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对父母漠不关心,缺少责任感,他们不知道,孩子的责任感是要从小培养的,如果你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副风雨无惧的样子,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是不需要他们关心照顾的。因此,父母们不妨偶尔扮一次弱,向孩子求助,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竟因此变成了懂事的“小大人”,而你也可以从孩子的帮助中获得很多东西。
二、补强计——让孩子由自卑变自信。
美国加州大家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林提出了“补强法则”。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因此,当孩子受到认可时,他(她)的自信就会被激发出来,不断重复令人满意的行为,直至摆脱自卑,成为自信上进的好孩子。
三、诱导计——帮孩子跨过厌学的泥潭。
几乎每个孩子都多多少少有些厌学情绪,这是可以理解但却不能放任自流的,因为这种情绪会阻碍孩子学习的热情,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然而强制孩子学习也不是好办法,这只会加深孩子的反感,聪明的做法是诱导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自动自发地学习。
四、冷淡计——让孩子有一点自控能力。
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然而这样的生活却让孩子养成了任性的习惯,这个坏习惯将给孩子未来的生活埋下巨大隐患。专家建议孩子任性时不妨试试冷处理,这会使孩子因得不到注意而自动收敛脾气。
五、授挫计——给孩子一个体验失败的机会。
美国教育家卡乐尔.桑德堡说:“顺境当然可以出人才,但逆境也可以出人才。而且在逆境中经过挫折和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更具生存竞争力。”也就是说为了增强孩子的耐挫力,父母们不妨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一些适度的挫折情意,这种挫折教育对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大有好处。
六、放手计——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要什么都为孩子做好,家长应当试着放开手,让孩子自主地去做,第一次也许做不好,但以后就会做得又快又好。千万不要做包办父母,放开手为孩子创造做事的机会和平台,孩子才能有自立能力,父母们也会少些麻烦。
七、纵容计——让孩子在“淘气”中开发潜能
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淘气”是“破坏狂”,其实这类孩子往往很聪明,求知欲、好奇心都比较强,意志力也比一般孩子来得坚定。因此,聪明的家长要试着“纵容”孩子的淘气和“破坏”行为,并借机挖掘潜能,培养兴趣,说不定你的孩子就是另一个“爱迪生”。
八、处罚计——让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
教育孩子就要赏罚分明,孩子做的好要给予奖励,但孩子做错事时一定不要姑息,哪怕只是小错也要进行适度的处罚,这样孩子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免得在错误里越陷越深。
九、制冷计——给自负的孩子“泼冷水”。
自负是指自我评价过高,目中无人,这种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一旦发现孩子自负的苗头,父母就应当运用“制冷”的手段,适时地给孩子泼点冷水,让孩子学会理性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
十、包容计——让孩子感受父母无条件的爱。
孩子也许不够聪明,也许有很多缺点,可是作为父母,你绝对不能对孩子存有偏见,羞辱或嫌弃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一定要包容,要有信心,你就会得到一个怎样的孩子。
十一、样板计——父母要给孩子当好第一任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孩子。因此父母要严于律已,处处事事以自己的正确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十二、鼓励计——给孩子不断进取的力量。
孩子很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很容易因为了困难而放弃努力,因此,家长要不断地鼓励孩子,给他们前进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这样孩子就能带着父母的期待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十三、倾听计——认真了解孩子的感受。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心声,家长一定要耐心地去倾听,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才能对孩子生理及心理上的问题、变化做出及时而细致的处理。有了这样的基础,亲子之间才能良好沟通,建立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
十四、赏善计——让孩子在赞美声中进步。
教育学家认为,教育孩子,奖励是比惩罚更有效的方式。因此他们建议,用奖励正确来代替惩罚错误,用肯定优点来代替否定缺点,这样既可以避免给孩子造成伤害,又可以使孩子取得更好的进步。
十五、点拨计——巧妙地提示孩子自觉走向正途。
絮絮叨叨的说教,凡事替孩子包办的父母是孩子最不喜欢的,聪明的家长只会在孩子遇到难题或行为错误时,从旁稍加提示引导,帮孩子解决疑难。这样,孩子明白了道理,家长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十六、虚拟计——让孩子产生“我很棒”的自我感觉。
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说:“有了天才的感觉,你会成为天才;有了英雄的感觉,你会成为英雄。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觉,他就会成为好孩子。”用虚拟的手段,给孩子制造一个“我很棒”的自我感觉,他就会逐渐“棒”起来。
十七、容过计——让孩子在错误中学到更多。
生活中,孩子总难免有些过失、错误。有的是无意,有的是有意的。如果孩子所犯过错的性质不是很严重,那么家长就不妨给予宽容、谅解,这样孩子不仅会在内疚自责中更认真地改正错误,还可以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宽容心态。
十八、训诫计——让孩子认识错误、改过自新。
孩子就是孩子,会不断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错误,有些错误可以宽容,而有些错误是不能姑息的。必须对孩子进行合理、有效的批评,以保证孩子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即使是再宽大的父母,也不能让这种合理的管教缺位。
十九、熏陶计——在生活中给孩子好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因此,父母如果能在家庭生活中,通过讲故事等方式,培养孩子健康的兴趣爱好,陶冶孩子的情趣、品行,那么就可以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二十、疏导计——让孩子由对立变成合作。
大禹治水的成功之处在于“疏”而不在“堵”,父母也可以从这种方法中得到启示。在教育孩子时太过专制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让孩子跟你“对着干”,但如果采取明智、开放的疏导策略,孩子就会愿意跟你愉快合作。
二十一、尊子计——让孩子与父母贴得更近。
亲子间之所以出现冲突矛盾,往往是因为父母对孩子不够尊重,使孩子心怀恐惧、不满,拉开了彼此的距离。其实孩子也需要尊重,那么他们一定会成为最受孩子欢迎的父母。
二十二、对等计——与孩子实现良好的沟通。
与孩子良好沟通的前提,就是平等地对待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这样孩子才会愿意向你说出心里话,家长才可以及时帮孩子摆脱各种问题。如果家长总是摆着家长架子,专制地要求孩子服从自己,那么亲子间沟通的大门就会慢慢关上。
二十三、攻防计——先给孩子打好“预防针”。
兵法上说,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在教育孩子时也是这样,与其孩子出现问题后,再去管教、愤怒,还不如提前就给孩子打好“预防针”,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让孩子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二十四、训俭计——帮孩子克服骄奢之气。
现在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些孩子就养成了骄奢的习惯,花钱大手大脚,不知爱惜物品,这种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家长应理直气壮地教育孩子勤俭节约,帮孩子养成节俭的习惯,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二十五、伴教计——在参与中教出好孩子。
如果父母能够参与孩子的生活,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做一些事,那么不但可以增进亲子感情,还可以鼓舞孩子,同时父母还可以对孩子多一些了解,这于开发孩子的潜力、培养孩子成才是非常重要的。
二十六、防微计——别让孩子的小毛病变成大问题。
生活中,孩子有时会有一些小毛病,比如霸道、无礼、懒惰等等,这时候家长就要注意了,问题虽小,但也要严管,防微杜渐,否则这些小毛病会变成大问题,那时候家长再想让孩子改正,就不那么容易了。不要姑息孩子的小毛病,严管同样是爱的表现。
二十七、劝和计——让孩子与老师相互包容。
老师与学生之间也会发生一些摩擦和误会,这时家长就要担任“和事佬”的角色,帮助双方消除矛盾、误会,互相理解、互相包容。让孩子照样尊敬老师,老师继续爱护孩子。
二十八、立规计——用合理的规则让孩子学会自控。
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而家长“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的说教又容易引起孩子的厌烦,因此家长可以为孩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规则,作为孩子判断自己行为的依据,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十九、减负计——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生活中,有心理障碍的孩子越来越多,而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压力过大是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给孩子减负已经成了当务之急。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们请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三
十、激发计——用刺激孩子的方式让孩子爱学习。
教育孩子要找对方式,当劝导、说教都不奏效时,家长们不妨试试这招儿激发计。利用孩子的好胜心、逆反心甚至嫉妒心理来故意刺激孩子,让他们由不爱学习变成积极学习。
三
十一、悦纳计——让孩子喜欢并接受自己。
如果孩子不能全面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那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自卑、嫉妒别人等等。因此,家长们要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点,要让孩子喜欢自己,这样孩子才能自信地面对生活。
三
十二、用忍计——温和地纠正孩子的“出格”行为。
孩子常常会做出一些令父母无法容忍的“出格”行为,而“急风骤雨”式的教育只会使孩子走向极端,因此,家长们只能“戒急用忍”,压下火气,多理解孩子多包容孩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这样才能把孩子引向正途。
三
十三、励勇计——培养孩子大胆探索的勇敢个性。
生活中,常常是那些勇于探索、大胆无畏的人才能取得杰出的成就,获得幸福。因此,父母们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不要总是对孩子过度保护,不要过分强调培养“听话”的孩子,而是应该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做勇敢的孩子。
三
十四、感化计——以真情感动孩子的心灵。
教育孩子,不能光是说教、责骂、劝导,有时候还必须要以情感之,这样才能撼动孩子的心灵,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但是,要感化孩子必须要情真意切,否则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三
十五、平等计——培养一个胸怀开阔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小太阳”,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然而这样的性格对人际交往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生活中,父母们应注意不要给孩子特殊的地位,培养他们分享、合作的精神,逐步培养出一个胸怀开阔的孩子。
三
十六、苦磨计——培养孩子的意志和毅力。
现在的孩子面临的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而很多孩子由于生活过于安逸,往往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聪明的父母应该多让孩子经受一些艰难困苦的磨练,以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
第三篇:6种性格孩子天生更成功
1.6种性格孩子天生更成功
转自凤凰亲子
性格一:自信乐观——一定要征服命运
如果你想进行自我改造自我管理,你就应首先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际的可能,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发挥。这样,你就会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笨,你有不及别人的地方,别人同样有不如你的地方。自信心便会由此产生并不断增强。
性格二:独立进取——规划人生的方向
很多人之所以无所作为,关键之一是他们的性格中缺少独立进取的动力,那些成大事者不相信“第三只手”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只相信自己必须具备独立进取的性格,才能闯出人生胜局。
性格三:刚毅无畏——把压力变成动力
在困难面前,如果你是一个弱者——向困难低头,那么你的性格中就缺乏刚毅无畏,相反,成大事者则靠这种性格的力量度过人生道道难关。
性格四:顽强忍耐——战胜一切挫折
没有顽强忍耐的性格,任何人都永远是脆弱的,经受不起挫折和折磨;只有那些成大事者,才能凭着自己的顽强和忍耐实现人生计划。
性格五:求新叛逆——绝不循规蹈矩
因循守旧是绝大多数人性格上的弱点,不克服它,就难以成大事。也就是说,你只要敢于叛逆求新,才能为自己赢得成功的砝码。
性格六:坚决果断——想好的事就去做
越是优柔寡断的人,离成功的殿堂越远,因为看不到他们性格中果敢的一面.成大事者相信:坚决果断是必须的性格因素。
第四篇:家长成功教育孩子经验交流材料
家长成功教育孩子经验交流材料
毫无疑问,家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家庭的熏陶对孩子良好道德行为养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家长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位家长的希望。
一、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初的言行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我是一名普通的社区服务者,虽然我不懂什么教育但我坚持正直做事,在社区能和每一位同事和睦相处,并能乐于帮助别人,对自己的工作从不懈怠,她从小就目睹了我对别人的关心,对工作的执着,知道了她妈妈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妈妈,认准的一件事情就努力去做,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我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 给孩子做了一面镜子。因孩子在我身边待得时间长,所以我常对女儿说,要想别人对你好,首先你得对别人好。幼儿时就注重对她进行德育引导,让她从小就明确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启蒙教育决定着孩子后天的行为,女儿在班级里与每一个同学都能好好相处,还能善于发现同学的优点,并积极完善自己的行为,并能乐于帮助同学。我从内心体会到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多么重要,就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正直友善、勤奋上进的良好作风。
二、多和孩子沟通,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当今社会教育的主题就是让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那么怎么算学好,那就是让学生做到会说和会写。所以家长应该把对孩子的沟通放在家庭教育的第一位,如果有条件每天抽出半个小时与孩子沟通,在沟通中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变化,并能根据孩子的思想行为做一个正确的判定,然后能及时正确引导自己的孩子。特别现在孩子们思维都很活跃,如果不能与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就不能了解孩子成长路上遇到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们每天放学都要带着孩子,回家又要忙着做饭,时间很紧张,所以我就把每天上学放学路上的时间作为我和她最好的沟通时间,女儿总能把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和娱乐告诉我,好得地方我及时肯定他,做得不太到位的地方,我能正确引导。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会像听故事一样倾听孩子给我讲她一天的感受:作业中写了错别字被老师批评了,音乐课上老师表扬她唱歌最棒了,班里哪些同学作业不写完老师让叫家长了……每天坚持听女儿讲述他自己的事情,听起来好像琐碎,但聆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家长像朋友一样指出他的优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关键。希望每一位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孩子沟通吧,因为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从沟通开始的。我的教育理念是: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家长成功教育孩子经验交流材料
一、学习始终是第一位的读书成了现在语文课堂的核心,从读中求知,从读中积累,从读中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教育家于永正说过“如果人生是花,那么语文就是人生的根。”所以我诚恳请求家长在家里面加强孩子的阅读。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因此我一直向孩子强调,任何时候学习都是放在第一位的。有的家长会说,我们都知道读书是好习惯,但自己的孩子很难做到手不释卷,我想说的是孩子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与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有密切关系,我们要陪孩子一块儿学习,学习后把看得内容交流下,谈谈看法,这样把沟通和读书巧妙结合起来,一箭双雕。人生最佳读书时间是儿童少年时代,所以望家长朋友们在百忙中抽出时间陪我们孩子一块儿读书,阅读将会成为我们孩子一生的财富。因为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平时我积极阅读各种教育杂志,从中学习良好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与教师联络,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女儿从一年级开始进行正规学习,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因此我每天晚上陪着儿子做作业,辅导作业,背书听写,凡是老师要求孩子背诵的书,我总和女儿一块儿背,总会和女儿比赛看谁最先会背,并奖励谁,这样大大激发了女儿读书的热情。慢慢的,孩子形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我们家长开始陪读,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自己专业书籍,由辅导作业变成了检查作业,着重指出孩子书写中的不认真或者作业中粗心的地方,进一步让他养成自觉改错的习惯。同时,在陪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得到了加固,真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啊!而孩子看到家长以身作则,就会以家长为榜样,更加努力认真学习了。只有家长做了表率,营造了好的读书氛围,到时候还害怕孩子爱不上读书吗?所以说引导很重要。
二、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除了学校,其他时候和小朋友玩耍的时间少之又少,而玩乐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人为的扼杀孩子的天性,会让孩子有很多的心理问题,要么孤僻,要么自傲。因此,为了不让孩子有这个缺憾,除了正常的学习外,周末,我们尽量让她多接触大自然,多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我只要求孩子快乐地学,尽情地玩,并不强求她必须要达到什么成绩。因为没有压力,女儿学得轻松而愉快,她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性格变得开朗大方,对朋友热心友好,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成为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同时这样少年时期的兴趣爱好的学习,能让她以后成为生活中的多面手,将来无论站在什么样的舞台上,需要才艺展示,她都能露一手。各行各业都喜欢关键时候留一手的人才。
三、积极配合学校教学
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场所,我十分重视与学校配合,认真参加每一次家长会,经常与班主任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客观分析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表现,耐心与孩子交流、探讨,表扬孩子的成绩,督促其改进不足。现代社会,光让孩子在学习上争优是不够的,让孩子适应社会的发展,很好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我们每一个家长,每一个过来人,都明白要将两方面有机结合,才能让孩子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优秀少年,成为未来优秀的人才。
第五篇: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是教育孩子成功的一半
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是教育孩子成功的一半
2007-09-24 14:54:07|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斌海(原创)
时代在变,孩子在变,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也应该变,否则就会“出力不讨好”,甚至事与愿违。我这里有沉痛的教训和深切的体会。
我的孩子上高中以前,我从没给过孩子过多的压力,可以说我的孩子是在自由快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下成长的。在高中以前,孩子学习上的事我们基本没怎么管,我们关心的只是如何让孩子有认真做事的态度,如何能快乐成长。孩子的学习、生活、交往都不错,中考又以520分的成绩考上了我们学校重点班。如果继续这样发展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当看到别的孩子考上了“火箭班”,我的心态发生了逆转,我觉得我的孩子也应该考上“火箭班”。从此我对孩子的要求拔高了,我要求她要好好努力,争取考进火箭班,我给孩子安排作息时间,限制孩子自由,给孩子选择朋友,更甚者还给孩子找了一个学习比她好的同学(并不是她自己愿意的),和她同吃、同住、同学习、同锻炼。我所做的一切孩子没有反对,可一切却在这无声无息中发生着变化。我给孩子越来越大的压力,已经超出了她的承受能力,她和我们的距离在不断拉大。渐渐的我们之间的话语少了,家庭的欢乐少了,我们之间的沉默多了。可我一心只想着让孩子出人头地,全然没有觉察到这一切。高一期末考试后发生的一件事,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错误观念导致问题的严重性。
那是高一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孩子对我说,爸爸,我想去红红(和她同吃、同住、同学习的哪个我给她找的同学)家,我说可以。于是下午5点多,我用摩托车把两个孩子送上了去红红家的汽车。8点多,红红打电话说,叔叔,晨晨没回来,我问,她没回去干什么去了,他说叔叔您不要生气,她说她同学过生日请她上夜机。闻听此言,我的头脑嗡的一下,一片空白,犹如五雷轰顶。我异常激动,于是非常气愤地和妻子、孩子她舅舅一个网吧挨一个网吧的找,就在我们大海捞针式找孩子的过程中,我冷静了许多。我问自己:“怎么会这样呢?我们家不是有电脑吗?孩子为什么不在家里上呢?为什么要跑到网吧里来上呢?难道全是孩子的错?我们呢?------”。就在我越来越冷静的时候,我在“超越网吧”突然看见了一个非常熟悉的面孔聚精会神地在电脑上做着什么。我仔细一看,哦,那是我的孩子,一个平时很听话的孩子。看着她专注和快乐的样子,我流泪了,默默地离开了。当我出来的时候,妻子问我,有没有,我回答,没有。我说,我们回家吧,我们去找娜娜(比她大一点的她表姐),让娜娜上线找她。娜娜一上线马上就看到了她,说大舅,晨晨在线上,我说你问她在什么地方,你告诉她,你也想去上网。孩子很警觉,不好好说她在什么地方,经过娜娜长时间的真诚表示,女儿最终说出了她的具体位置,我把娜娜悄悄送进了超越网吧。送娜娜进去后,我背上包,装了4瓶水,拿了两包烟,坐在超越网吧下面抽烟喝水。我当时的想法是:我坐到天亮,等孩子出来的时候,我把孩子安全带回家就可以了。就在等待的过程中,我想了很多,孩子一年高一的学习、生活的一幕幕在我的脑海里象过电影般的不断重复闪现,我开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错误观念导致问题的严重性。我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我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我找的哪个同学实际上是一个陪读的角色,极大的限制了孩子的自由,使孩子在很压抑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孩子全然没有了自主独立性,也就谈不上什么主动性,创造性。我很后悔,在不断的自责和忏悔中坐到了凌晨3点多。妻子打电话说,你回来吧,你为她那样不值。我说,不!不全是孩子的错,我们也有错啊!妻子说,那我上线和她谈。妻子一上线请求孩子加她为好友,孩子马上把她的QQ关了,这时她也明白了她表姐是我们派去的“奸细”,就开始怪罪她表姐,生气!这时妻子给我外甥女打字说,你告诉晨晨,你大舅一直在“超越网吧”下面。孩子看到后,用我外甥女的QQ回话说:妈妈我是晨晨,我马上去见爸爸,这时妻子打电话给我说:孩子马上下去见你。我等了很长时间,孩子才很胆怯地和她表姐下来了。我见到孩子微笑着说:晨晨,玩够了没有,如果玩够了,就和爸爸回家;如果觉得没玩够,你再上去玩吧,看见你很安全,爸就放心了。孩子想了一下很小声地说,我再玩一会儿。我说,行。这时妻子打电话问我,孩子下来没有,我说,下来了,孩
子说她再玩一会儿。妻子让我把电话给孩子,孩子接了她妈妈的电话后告诉我,她和我回家,于是,我们就回到了家里。4点多了,我没有一点睡意,我不知道和孩子谈什么,怎么谈,心理乱极了。我们各怀心事地走进了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我也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睡着的。中午11点,我们都起来了,算是吃了一点早饭吧。吃完饭,我们都默默无语,又各自回到自己房间,我心里只知道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如何拉近和孩子的距离。3点了,为了打破僵局,我主动提议下午去游泳。这时我已经是急火攻心发烧39度,在游泳池里我总觉得自己会沉下去,可我必须坚持,我一直坚持到了最后,孩子要回家,我们才结束游泳。我们在饭店吃了饭,然后到诊所开药,给我打吊瓶--------3天里我们没有一个人提上网的事,最后孩子主动找我谈,说:爸爸,你为什么不打我?我说,爸爸打你有什么用,你已经长大了,你应该有自己的责任,你应该有自己的选择,过去爸爸也有很多错误,爸爸今后一定改。听了我的话,孩子哭成了泪人,含着眼泪说,爸爸,我错了---------,我接着孩子的话说,我们以前都错了,不要提过去了。从现在开始,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的家庭重新充满欢乐好不好,我相信我们家庭一定会是一个快乐,幸福的五好家庭。
经过这次事件,我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不再对孩子提过分的要求,什么要争取进火箭班呀,要超过谁呀,我只告诉孩子,只要你尽心尽力了,不管成绩如何,爸爸都不会责怪你,自己将来也不会后悔,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吧。在我的观念发生转变的这一年里,我的家庭又重现了往日的欢乐。我们一起在家的日子,随时都充满了学习、工作的宁静和欢乐的笑声。我们家处处充满了自由、民主的气氛。欢乐伴随着我们全家都在不断成长。这一年里,妻子被她所在的小学评为优秀辅导员,我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大踏步的前进,期末考试在级部排第8名。所有这一切成绩的取得,归功于我观念的更新,态度的转变和全家共同的努力,我前后两次观念的转变,所表现出来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这警示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孩子,要求孩子,切不可盲目地拔高要求,给予孩子过大的压力。因为当孩子感到压力过大,他(她)挑不起的时候,就会放弃,反而起不到好的作用。因此,我们家长要不断地转变观念,修正观念,使自己教育孩子的言行始终朝着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方向,只有这样,家长就做到了教育好孩子成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