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牵手两代幸福路上孩子成绩下降了教案
第二讲:孩子的成绩下降了
——如何帮助孩子跨过“三年级效应”
[教学目的]
1、针对部分孩子刚上三年级成绩下滑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解读以及寻求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挺高成绩。
2、指导家长认识到应给予孩子成长所必须的自由空间,不要溺爱孩子,不要事事限制孩子,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让孩子在自主实践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3、使家长认识到应该认真对待孩子成绩的问题,给孩子留下一片创造的天空,保护孩子的创造天性,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教学重点】
1、使家长了解孩子从一二年级到三年级过渡阶段孩子的心理变化。以及学习内容上的变化。
2、通过学习,让家长们掌握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家庭教育。
3、使家长认识到应该认真对待孩子成绩的问题,并采用多种措施引导孩子向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学难点】
让家长们真正掌握提升孩子学习能力的方法,更新家庭教育观念,让家长正确对待孩子成绩的起伏。
使家长了解小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开动脑筋进行教育的思考,实现对孩子的正确教育与引导。【教学方法】
导入法,谈话交流法,案例分析法,系统讲授法,总结讲授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周女士的女儿就读于漳州市实验小学。她跟先生平时不怎么管女儿的成绩,觉得女儿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年龄也比较小。但他们发现,女儿上了三年级,成绩下降不少。“
一、二年级时,孩子考试都很认真地求满分,不然也是98、99,现在却总因为粗心,如一些错别字等被扣分,比较难上90分了。”周女士很焦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批评了几次总不见效。
黄先生是东铺头中心小学的老师,他的儿子也碰上类似情况,“
一、二年级两科经常100分,现在就总是80多,最高也就一次90分,而且上课不专心,会被老师点名。”他和老师关系好,很清楚儿子的动向。最近,儿子不怎么听话,还学会了顶嘴。“虽然我也是老师,但说多了孩子就有反叛情绪,爱理不理的,拿他没辙。”他没少辅导,但孩子不愿多做额外的作业,“其实有时候就是粗心做错题,但说了还犯”。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出现了“三年级效应”,在思想、行为、学习上出现了分化,相信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进入三年级后会有相似的问题出现。
有这样一句话“一二年级不分上下,三四年级两极分化,五六年级天上地下。”短短的几句话就概括了小学阶段孩子的变化。其中孩子的中年级会开始出现学习分化现象。于是三四年级也成了孩子难以跨越的一道“坎”。
小学三年级似乎是个分水岭。不少家长感觉,孩子上了三年级,不但成绩下降,而且更爱玩了,不喜欢学习。这让很多家长心急,在网络上议论纷纷。这到底是怎么了?
三年级时,孩子正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抄写机械式的作业过渡到思考式写作。这种转变对有些孩子来说可能有难度,加上有些孩子学习习惯不好,不懂的知识容易放过,堆积久了导致成绩下降。
一、什么是学习分化
学习分化是指对于同一学习内容,不同孩子的学习结果的差异较大,有的学得很好,有的学的很差。学习成绩分化是学习分化的直接最明显的体现。随着年级的增长,孩子的学习分化开始出现,并变得越来越明显,造成“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出现。怎么看到及面对孩子的学习分化是家长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学习分化主要有三个方面 1.学习成绩分化
孩子上了三年级后,像前面故事中黄先生的孩子一样,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低年级是孩子一般都能考90分以上,同学间没有太大差别,但中年级开始差距。
2.学习能力分化
小学低年级孩子所学的知识非常简单,主要是考查记忆力、观察力等,涉及的能力的类别较少。但孩子进入中年级后,需要学习的能力类别多,对学习能力的要求高,加入了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这时候孩子差距出现了。
3.学习兴趣分化
低年级的时候,孩子的学习兴趣大多数来自外部动力,例如老师的表扬、家长的奖励。到了中年级,孩子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都快速发展,对于不同学科有偏爱。孩子的学科的喜好存在个体差异。
二、导致学习分化的原因
1.学习内容趋向复杂
三年级正从机械记忆转为理解式学习。三年级时,孩子正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抄写机械式的作业过渡到思考式的作业,这种转变对有些孩子来说可能有难度。
一二年级的知识体系比较简单,通过记忆、背诵就可以拿到高分、满分。到了三年级后,更多地需要孩子进行思考、理解式学习,这时有很多孩子就衔接不上,成绩出现落差很正常。2.“超前学习”后劲不足
不少孩子在幼小衔接阶段,提前学了很多小学知识,上小学后就认为老师教的自己都会,掉以轻心。一旦到了三年级,面对转变,可能对新知识产生畏难心理,或者思维还停留在一、二年级阶段,不愿多动脑思考。不懂的知识容易放过,堆积久了导致成绩下降。
那么,为什么三年级现象很普遍呢?归根到底,还是孩子学习能力的差异。到了三年级,学习内容会增加,学习难度也会增加,考试题会有更多变化,不再是“闭着眼睛都能答”了,这时候,孩子学习能力的差异就会显现出来。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会继续保持好成绩,学习能力不足的,成绩就会明显地下滑。这不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变差了,而是他之前就存在的学习能力问题,现在显现出来了。简单说,三年级现象,或者叫三年级效应,凸显的是孩子在学习上的综合实力 心理理学者将学习能力概括为,“个体所具有的能够引起行为或思维方面比较持久变化的内在素质”。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理解力、语言表达、操作能力、运算能力、听觉知觉能力、视觉知觉能力、学习成就感、自信心、独立性、灵活度、反思能力等等。同时,还包括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一个人有效甚至高效学习。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需要爸爸妈妈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孩子真正培养出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才会越来越好。
三、如何帮助孩子渡过“三年级效应”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对于中、高年级孩子来说,由于知识量增加,知识难度加大,养成良好的预习和复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不少家长不陪孩子做作业,而是自己看电视、玩手机,孩子就会认为家长有双重标准。孩子做作业时,家长可以拿本书在旁边看,让孩子认为家长也是爱学习的人。孩子喜欢玩游戏,那家长可以跟孩子约定,每天作业做完后,正确率、错误率达到多少,可以玩多久的游戏,适当把控时间。
(二)激发孩子好奇心,调动学习兴趣
通常情况下,孩子的好奇心是自发产生的。早起诱发模式强调利用好奇可以导致兴趣的规律,通过主动设计教育活动,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产生好奇心并进一步引导对好奇对象“学科知识”的学习上,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们家长要教会孩子注重过程,淡化结果。学会关注过程中的付出与收获,而不仅仅是看结果如何。
孩子考试没考好,有的父母只要一看到孩子看电视或者玩游戏就会跟孩子提起没考好的事情,让孩子感觉“又来了”,使孩子从最初的内疚不安到后来的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不要超过限度,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逆反的心理也会随之降低。
多鼓励,孩子有一点进步就多多表扬。不要揪住孩子的过错不放。
(三)关注孩子的学习分化,及时给予孩子帮助和疏导
留意孩子在学习上的变化情况,几十关注孩子是否出现学习吃力的现象,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几十接纳和帮助孩子,仪器寻求解决办法,遏制“越学越差”的苗头。
1.上课时无精打采,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拖拖拉拉;2.无故请假、旷课,经常性迟到、早退,表现出对学校的排斥;3.在他面前谈学习问题,情绪显得焦躁,烦恼;4.有逃学情况出现,提出辍学的想法;
5.不愿意交朋友,好朋友逐渐疏远,开始向父母抱怨老师、同学,提出转校;出现以上情况,说明孩子厌学了!
(四)对于“学困生”,制订合适的目标,帮助孩子建立信心
合适的目标,是孩子踮起脚尖便能达到的目标,当孩子通过努力达到,甚至超过预期目标时,便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近日,宿迁周先生为庆祝儿子考试得了7分,竟放一车烟花进行庆祝。据周先生介绍,儿子以前经常都考零分,这次竟然考了7分,实在不容易,有进步。于是就买了1000元烟花来庆祝,同时激励孩子。
周先生说儿子以前考试从来都不认真去做,但是现在特别认真,自己激励自己,上次考试还考了57分。提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周先生表示其他家长都喜欢逼孩子这样那样的,但是他不喜欢,也不会这么去做。
(五)教会孩子有效的学习方法
1、阅读力 爱阅读的孩子更专注,这能帮助他在课堂上也投入同样多的专注;爱阅读的孩子知识面广,更容易对课堂上的知识举一反三;爱阅读的孩子会思考,更容易在学习中发现课堂知识的有趣之处;爱阅读的孩子综合归纳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会更强,更容易吸纳课堂知识;爱阅读的孩子会主动学习,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主动学习的活动。
实际上,孩子出现三年级现象,阅读能力差也是个重要原因,因为很多孩子根本考试题目都没有读懂。一些爸妈拿到孩子的试卷,总结孩子错题的原因,会归结为孩子“马虎”,其实,根本不存在马虎这回事,所有的马虎,都是没有读到、没有读懂。
2、作业力 日常作业的完成情况,也决定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到这儿,你可能会说了,对呀对呀,所以我每天都盯着孩子写作业,没有累死,也快给气死了。真心爸妈要说的是,爸爸妈妈盯着写作业,盯不出孩子的学习能力,真正构成孩子学习能力四大支柱之一的,是他不需要父母陪伴,把作业当成自己的任务,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爸妈不陪着孩子写作业,孩子可以获得下面五种重要的能力,每一个,都和孩子的学习能力密切相关。
安排任务的能力 管理时间的能力 独立思考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信力
所以,要想孩子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爸爸妈妈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让孩子尽快从大人陪写作业,过渡成自己写作业。哪怕是先从爸爸妈妈只在一边默默陪伴、不随时指导、批评、督促开始,对孩子提升属于他自己的学习能力,都是重要的帮助。
3.认真力 认真,就是用严肃的态度做事,不马马虎虎。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孩子,都具有很鲜明的认真素质,而孩子学习成绩很难提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对待学习的认真程度不足。但认真不不认真,不像很多爸爸妈妈理解的那样,是态度问题,它包含许多基本的素质,有了这些素质,孩子才会有认真的表现。只做各种“认真”要求——你得认真听讲、你得认真做作业、你得认真如何如何,是不会产生实际效果的,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都跟你说过几百遍认真认真了,你怎么就不听呢?!”认真不与生俱来,不认真也不是个今天下了决心明天就能“改正”的“错误”,认真的各项素质,需要爸爸妈妈通过各种日常细节,帮孩子慢慢培养。
爸爸妈妈需要做的是:
鼓励孩子做事的过程与态度,而不仅仅关注结果; 培养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 培养孩子按部就班走好每一小步; 给孩子充足时间,帮助他培养耐心与耐力; 给孩子示范“做到你能做到的最好”; 为孩子示范认真的日常状态;
爸爸妈妈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培养,真的把孩子的“认真力”提升起来,孩子的学习能力,才会有明显的进步。
4.专注力 孩子的专注力,也是很多父母遇到的难题,一些孩子会出现三年级现象,也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专注程度不足。专注与认真相关,但是不完全相同,认真是严肃地做事,专注则是全神贯注地做事。孩子老师说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边做作业边玩怎么办、不能专心阅读,都是专注程度不够好。
孩子的专注程度不足,有几个原因: 爸爸妈妈把“不专注”标签化; 爸爸妈妈从小鼓励孩子“一心二用”; 活动过于密集,不给孩子留专注投入的时间; 需要孩子“专注”的事情太多; 以陪伴为名的打扰; 专注源于兴趣,但一些爸爸妈妈常常不考虑孩子的兴趣; 上太多课外班,影响孩子课堂专注; 父母的不专注示范; 在和数百位爸爸妈妈讨论孩子专注力不足的问题之后,真心爸妈归纳出导致孩子不专注的这八大原因,你不妨一一对照一下,相信消除这些原因之后,让孩子变得专注起来,并不是难题。
六、加强与老师的联系,和老师共同分析孩子成绩下降的原因
如果家长能在孩子成绩下降时,及时与老师沟通就能掌握孩子成绩下降的更全面、更具体的原因。
沟通也能让家长和老师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共同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第二篇:一年级《牵手两代,幸福路上》第一讲
第二讲 同伴冲突本寻常 合理引导友情长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参加活动,提升学生整理书包的能力。
2、让孩子了解学校一天的生活内容,熟悉学校的作息时间。
3、让孩子之间尽快熟悉,让家长之间能够有效沟通。
二、教学内容:
第一讲 幼小衔接非小事 适应变化莫轻视
三、教学过程:
板块一:心灵剧场
1、游戏:小脚丫的烦心事 序幕:
开学第一天早晨,小脚丫背上新书包,他那神气活现地去上学的样子真令人高兴。谁料放学回来的小脚丫,却是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
经过:如果小脚丫是你的孩子,你会怎样处理呢?
上演小脚丫的AB剧,并穿插剧中人物的心灵独白? 讨论:你觉得哪位妈妈做的更好?
温馨提示:你觉得B剧中的妈妈的做法与A剧中的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是A剧中的小脚丫越来越不喜欢上学?又是什么原因让B剧中的小脚丫越来越喜欢上学呢?
交流发言。
2、教师小结:
A剧中的妈妈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不能正确面对和解决孩子出现的入学不适应的问题,一味发泄自己的情绪,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导致孩子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升级为新的问题。B剧中的妈妈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变化,意识到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入学不适应的表现,对孩子给予了理解和接纳,并通过及时引导,启发孩子思考,使孩子到小公园玩的建议,很好地减轻了孩子的心理压力。
板块二:心灵导航
一、看问题 有的孩子边写作业边玩儿,只是用手指计算,不会心算和口算,出现对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分析自己的孩子有哪方面的问题。
二、说事理
不就是上小学吗,有什么适应不了的?
三、挖根源
影响因素1:入学成熟水平有差异
影响因素2:从幼儿园到学校,孩子的世界两重天。影响因素3:片面性和突击性的衔接教育 影响因素4:输在起跑线上的恐惧 影响因素5:智力投入大,自理要求低 思考:自己属于什么样的父母?
四、找对策
1、根据孩子身上的问题具体分析并相处应对之策。
说说自己有什么好的想法,如掌握入学适应的规律、保护孩子学习的好奇心……
2、师介绍自己的对策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抓好常规教育、抓好教学的有效衔接……
五、幸福之旅
1、组织恰当的亲子活动和师生活动,提升孩子幼小衔接的过渡。
2、活动结束,教师、家长、学生谈感受。
第三篇:牵手两代--幸福路上教案(沂山风景区大关初中)
牵手两代 亲子共成长教案设计
赵霞
沂山风景区大关初中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第三册第6讲
一、导入新课:
各位家长,大家好!
欢迎大家走进我们的教室,百忙中来参加学习,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我们每个做父母的都有这种经历,从孩子呱呱坠地后,即使再苦再累也浑身是劲;孩子上幼儿园后,点滴的进步使我们为之骄傲;孩子上小学后,我们全力以赴,即使是次数不多的老师的表扬也是满心的欢喜;对于孩子,我们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爱。当我们的孩子,无视我们的付出,抱怨妈妈早饭没有给她买肉夹馍;当我们的孩子经常丢三落四„„这时的您该怎么做?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牵手两代》第三册家长课程中的第六讲《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板书课题)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
二、课前准备
剖析案例,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
三、教学流程
1.这是发生在班内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位女同学不舒服,在教室吐了一地,教室里气味难闻,随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请看我们事后的采访(大屏幕展示孩子们说的话):(1)请主动帮助打扫地面的同学说一说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请几位袖手旁观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2.看到这里,哪位家长愿意谈谈自己的感受?
3.师小结:当同学遇到困难,身体不舒服时,同学间的及时帮助,关心体贴是多么重要,这是每一个孩子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我们的孩子学会了关心别人,同时他也获得了尊重和信任。
事后,班主任组织学生以此为话题召开了主题班会,并让孩子们各自写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从孩子写的内容看,孩子的认识很到位。相信孩子们以后再遇到类似事情,一定会有好的表现。
群策群力,共商对策
(一)请您出招:
师:在调查问卷中,很多家长成功的一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1.措施一: 让孩子养一种小动物或小植物,培养孩子的爱心。妈妈1:可以让孩子养一盆花,让她自己浇水、施肥,告诉孩子:这盆花就是你负责的,你要让它长得壮壮的,开出美丽的花朵来。孩子会很积极去做好的。
妈妈2:让孩子养金鱼。
师小结:可以通过让孩子养一种小动物。培养孩子的爱心。(看课本112—113页)
孩子们在养小动物或小植物的过程中,就会变得细腻起来,耐心起来,会体会到付出爱的辛苦,既理解了父母的爱和期待,又培养出了爱父母爱别人的能力。2.措施二:让孩子帮着做点事
妈妈A:让孩子多做些他能做的事。妈妈B:使孩子能独立完成作业,按时起床。妈妈C:做事有始有终,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
妈妈D: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给予适当的鼓励。
妈妈E:家里的家务活,就让两个孩子分担起来:哥哥周一、三、五、七扫地、擦桌子;周二、四、六是妹妹干,他们从来不用大人吩咐,很自觉去干。
小结:要本着从孩子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幼儿园、从小事到大事、从少到多的循序渐进原则去做,因为孩子的能力是由弱到强、由少到多逐步培养起来的,孩子在做这些事时,一定要向他讲清楚:爸爸妈妈对他的衣食住行等问题要负责,他也有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此外,一定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分给他越来越多的、长期固定不变的家务劳动,如洗碗、洗菜、定时给小猫喂食,给花浇水等,就是孩子偶尔不舒服了,也要他去喂小猫和给花浇水。这时就可向孩子说清楚:不能因为自己有点小病而让小猫饿着,让花木渴着呀。
这样严格要求孩子,不仅能培养她稳定的责任心以及耐心、恒心,而且孩子也可以从这些家务事的分工里意识到自己的有用性、重要性。还可以培养出孩子的主人公意识,既感到自己不是“编外”人员,而是家里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妈妈E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
措施三: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样
爸爸A、B、C:言传身教,用自己对待亲人、朋友和做事情的责任感,去慢慢影响孩子。
师小结:
家长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父母的责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心。一个对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电视上有一则动人的公益公告:妈妈洗脚。正所谓身教胜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措施四:父母要让孩子有回报的意识:
《妈妈的账单》中的妈妈便是一个不图回报却重视培养孩子知恩图报意识的妈妈。
有一首很经典的歌《常回家看看》,歌词里的每一句话无不道出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与期望,这首歌牵动了多少父母与孩子的心啊。父母可以不图孩子的回报,但必须培养起孩子回报父母的意识,这种意识的建立不仅对父母的幸福非常重要,对孩子一生的幸福也至关重要。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很多孩子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更无从谈起为父母过生日,这与孩子过生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师过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总要学会自己去面对,孩子自己自我责任心的培养尤为重要。
四、反思后鉴 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承担起了一种社会责任。学习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一种历史责任,而承担起这一责任,就要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做起。从小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但要有始有终,而且要有恒心有自信;今天的事今天做,事事都要对人对己负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责任心的范围日益扩大,责任心的含义也就更加深刻。您的正确培养,必将对孩子的一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四篇:牵手两代教案
牵手两代教案(下学期)第六讲 学会竞争 学会合作
[教学目的]
1、让家长了解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
2、让家长知道如何教会孩子学会合作。[教学难点] 如何教育孩子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 讨论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家长阅读《不能告诉他》这个案例及相关的教育故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添加一些与此相关的内容,以引起家长对此问题的重视。
2、走进专家课堂:
①故事中林林的表现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切磋与讨论。将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来,不仅是对朋友的帮助,同时也是对自己思路的清理,使之更清楚、更明白;我们还可以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合作的愉快和帮助被人后心理上的满足,获得成就感。还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为将来参加社会活动打下基础。
②当今社会,竞争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的熏陶和成长环境造就了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的竞争观念是增强了,但是却不懂得竞
争,不善于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理解什么是竞争。例如有孩子把竞争理解为“你死我活”
“残酷无情”
等认识上的偏差。另一方面是不懂得如何竞争,即在竞争的方式方法上存在问题,如文中的林林小朋友,为了不让好朋友超过自己,便欺骗朋友,故意说自己也不会做那道数学题,很明显,这属于不知道如何竞争,对自己没有信心的表现。
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合作,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从小就培养孩子能够正视竞争、勇于竞争、善于竞争的勇气和能力。
3、家长疑问及专家支招:(1)如何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了解孩子竞争心理特点,及时发现不良问题倾向。
●帮助孩子正确理解竞争的含义。让孩子明白竞争不是一方消灭一方,而是自身与环境(对方)的共存。竞争对手永远都会存在,假如没有了竞争对手,自身的发展也就停止了。
●培养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教育孩子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让孩子明白,无论是什么样的竞争,自身的实力是决定结果的最重要的因素,提醒孩子要凭借实力和能力去赶超对手,而不是通过“旁门左道”去战胜对手,让孩子在合作中学会竞争。
(2)怎样提高孩子的竞争能力?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确定恰当的奋斗目标。过高的目标既加重孩子的负担,又容易使他们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择手段”,形成恶性竞争;过低的目标则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有可能使他们变的不愿意去竞争,从而降低了对自身的要求。
●帮助孩子对成功和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都归因与自己的努力,接的自己可以控制,那么他在参与竞争时就会有更强的动机,有更强的进去心和好胜心,也更容易获得成功;反之,如果归因于伙伴,认为自己不能主宰,那么他很容易在竞争中放弃努力,也有可能为了竞争而打击同伴。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归因,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竞争心态。
●帮孩子建立和谐、稳定的同伴关系。●让孩子学会在合作中竞争。
(3)如何消除孩子在竞争中的嫉妒心理,让孩子树立自信心?
在竞争中如果孩子不能正确对待对手,对待同伴的成功,就容易出现嫉妒心理。在儿童中,妒忌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孩子的嫉妒往往表现为疏远同伴,说对方坏话,不给对方任何帮助或便利,有意拆对方的台等。嫉妒不仅会破坏同伴关系,也会似的孩子变得冷漠、孤僻、敌对。因此,要认清嫉妒给孩子的危害,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竞争对手。家长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防微杜渐,及时疏导,让孩子远离嫉妒。如正确的评价孩子的成败,不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无原则的与其他孩子做比较等。
第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三、学习《游戏失败了》案例,结合专家课堂让家长明白该如何教会孩子学会合作。
四、课堂小结:
诗人萧伯纳说过:“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我们两个相互交换苹果,那么每个人还是一个;如果你一个思想,我一个思想,我们两个交换思想,那么你有两个思想,我也有两个思想。”教会孩子合作与分享,在合作与分享中体会竞争的乐趣是我们家长应该努力去做到的。
五、布置作业:
跟孩子或孩子的同伴一起玩两人三足走或三人三足走的游戏,体会合作的重要和乐趣。可以让孩子写写自己的感受。
第五篇:《牵手两代》教案
第三讲 教育即培养习惯(一年级)
【教学目标】
让家长了解孩子爱磨蹭的习惯和不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形成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办法,帮助家长解决孩子做事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
毛病。
【教学重点】
让家长了解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习惯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如何针对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形成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谈话法、教师讲述法
【教学过程】 导入谈话:
成功的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与家长交流:您认为自己的孩子有哪些不良
习惯呢?教师小结:看来让家长们最头痛的就是:“孩子做事磨蹭”和“做事无法集中注意力。”
第一节
妈妈说我小磨蹭
一、老师可跟学生演绎教材上的情景对话,结束后询问家长,究竟怎样做才能帮孩子改掉磨蹭的习惯呢?与家长交流,让家长出谋划策。然后学习课本上家长的成功做法。教师总结:爱磨蹭的孩子现在是比较常见的,磨蹭已经是孩子在学习中比较常见的毛病了。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成过程,不是哪一天突然磨蹭的。这位家长的做法固然有效,但实际生活中,帮孩子改掉磨蹭的毛病并不能单靠这一个办法就能解决,我们需要找出孩子磨蹭的成因,再寻求相应的对策。
二、与家长一起学习专家讲堂55到59面,请家长发言总结出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磨蹭的几种主要原因:(出示幻灯)
1、天生的慢性子。
2、缺乏时间观念,不知道如何叫“抓紧时间”。
3、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家长要求太严或包办太多。
5、竞争意识不强。
6、注意力容易转移。
教师总结:矫治磨蹭要对症下药。如第三种情况要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提高责任心上下功夫。第二种情况要在专时专用、提高学习效率上努力。在教育活动这部分,专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孩子改正磨蹭的方法,请家长阅读后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一谈你想采用的方法。教师与家长共同总结出纠正孩子磨蹭的方法:(出示幻灯)
1、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要想让孩子改变磨蹭的毛病,不能靠大嗓门,更不能打骂。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等方法帮助孩子认识时间,树立时间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是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珍惜时间取得的成功的故事来激励孩子,还可以在墙上贴上名言警句提醒孩子。总之,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认识到时间的价值,让孩子明白磨蹭会白白浪费许多时间。
2、让磨蹭付出代价。
孩子早晨起床磨蹭,家长急得不得了,又是嚷嚷,又是亲自给孩子系纽扣,可孩子却一点也不急。最后,家长还得赶紧骑车把孩子送到学校。其实,家长这种做法正是促成孩子磨蹭的原因之一。孩子会觉得,磨蹭点没关系,反正迟到不了,有爸爸妈妈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孩子磨蹭的时候,家长不要急,让孩子自己急。如果孩子迟到,老师肯定会问她迟到的原因。孩子挨了批评后,就会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害处,第二天她就会自己加快速度。
3、增加计时性活动。
孩子磨蹭,不光在学习中表现出来,也反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做作业磨蹭,穿衣、吃饭磨蹭。从孩子的实际表现出发,增加计时性活动是可行的方法。做某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事先设定,然后以最快速度保质保量地进行。孩子做事,家长为她计时,告诉并夸奖她今天比昨天又快了几分钟。这样,孩子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对于低 龄的孩子来说,如果家长跟孩子一起进行计时阅读、计时记忆、计时答题、计时劳动的小竞赛,会有更好的效果。
4、改善评价角度,少说“慢”。长期被说成“慢”,孩子会认为自己每次的学习时间都很漫长,自然而然地出现太多的“小插曲”:发呆、玩橡皮、上厕所、喝水等。在家里,家长要有意识地表扬她,并告诉她,你可以“快”起来,只要在学习的时候不做其他事情就可以了。如果孩子爱磨蹭是“手笨”造成的,父母就要想办法锻炼她的动手能力,帮助孩子提高动作的熟练和敏捷程度。父母可以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如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看谁洗澡快等。通过这些比赛,家长可以随时教给孩子穿衣、洗漱、收拾玩具等自我服务的技巧,教给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顺序来提高效率、安排时间等。
5、利用“速度测定法”,感受“我可以快”。
记录单位时间里(如5分钟)能写多少个字,能做几道题目。然后算一算按这样的速度,做完所有的作业需要多长时间,结果肯定会使孩子惊讶:我能这么快完成呀!并且让她认识到“快得值得”。很快完成了学习任务,多出来的时间如何处理?许多父母会利用这些时间让孩子全面发展:增加练琴时间或者额外增加作业,反正不能闲、不能玩。孩子会觉得:还不如慢点好,反正越快任务越多。所以,你得让孩子感到“快得值得”,她才会去“快”。
6、任务适度,留有空闲。
孩子希望完成任务后就马上去玩,但许多父母却让他们接下来做其他练习,让他们看不到玩的曙光,所以孩子们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数。任务适度,保证孩子会加快速度。多激励,少催促。有些孩子做作业的确慢,但可能是作业的难度大,或者孩子已经养成了磨蹭的习惯,或者是智力有一定问题。如果是这些情况,父母越催,孩子越惊慌失措,反而更慢了。如果父母说:“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如果考试时你更快一点儿,你可能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检查。”孩子受到正面的激励,就会在下次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快点儿。
教师小结:有些孩子的磨蹭行为还与爸爸妈妈平日里自身的行为有关,这些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希望家长们自我检查,为孩子做个榜样。
如何让孩子改掉“磨蹭”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