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破译“初中物理课堂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密码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破译“初中物理课堂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密码
[摘要]本文界定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既完成特定的三维教学任务,又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而“课堂有效”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就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学生所获得的“有效学习收藏”,本文重在论述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旨在破译其隐藏的密码。[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有效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的追求分数,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关注太少,很多学生在学习上遇到较大困难,感到读书辛苦,疲于应付,苦不堪言,很多学生被剥夺了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日趋引起教育者的关注。目前而言,课堂仍然是教学的主阵地,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乐意学,快乐的学,理应成为教师追求的重要目标。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小班化教学的实行,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成为一个闪光的亮点,而物理学科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有其独特的优势,如何充分发挥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密码一:科学合理的组建小组是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科学合理的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尤为重要的,所以教师要从研究学情入手,深入了解学生个人个性和特长,以便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协助学生开展成员角色的分配、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每个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每组5-6人,每人都有具体分工,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角色,明白自己的任务,一段时间,角色可以轮换,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确保每次合作学习的质量。
密码二: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成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1、长期以来,学生已经习惯而且总想着怎样去做好一个旁观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一个看客是麻木的,是可怕的。这种现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以前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那就是习惯于表扬正确,呵斥错误。学生在无数次的呵斥下战战兢兢,于是什么也不说。这样的教学行为扼杀了个性,压抑了思想,泯灭了个人发言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建立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和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以“压强”的教学为例,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小组合作过程中,在评价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合作小组时,主要看小组成员是否有明确的分工及每个成员参与各自任务的积极性,再看通过合作是否得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根据这些方面进行评价。而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看其是否完成自己特定的任务,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和其他成员的配合是否默契,在合作中有无创新的表现等,给予评价。在此过程中,不仅要评价学习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和态度,教师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调整自我,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2、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适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提出问题或猜想或说出他的实验方法后,教师说一句“你的设计真有创意”、“你说得很好,试试看”;甚至仅是点点头表示赞同,都是对学生莫大的鼓励。不仅如此,教师要鼓励小组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评价,对优秀的有独创性的给予鼓励的掌声,极大鼓舞了学生的热情。最佳组员,最佳合作奖。最佳成果奖、最佳方法奖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竞赛意识。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
密码三:明确的课堂目标,组内、组间成员的明确分工是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根本
小组合作学习是有着明确目标和分工的学习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总体方案,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应将合作学习的总目标分配到各个合作学习小组,各个小组的成员间为了完成组内目标,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如果目标不够明确,分工不落实必将导致合作学习费时、费力,难见成效。
案例:某教师上“熔化和凝固”公开课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冰和蜡的熔化和凝固特点,由于教师没有做好前期的组内分工指导,以致学生目标不明确,每个小组在合作时比较混乱,此外,组间也没有进行合适的分工,而实验需要测量的量又比较多,结果一节课的大半时间过去了,仍然没有一个小组完成所有实验,眼看要下课,上课的教师只得让所有学生停止实验,匆忙将结论告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根本没有达到,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
这节课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遗憾,但如果改变一下方式,会取得截然相反的效果,首先组间进行分工,1-2组做蜡的熔化和凝固,其余的组做冰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可稍做调整,可以将装有水的小试管放入冰的浓盐水中先做水的凝固,水的凝固做完再做冰的熔化,其次组内必须有明确的分工,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在这个合作中主要有数据记录,温度的观察,状态的观察,时间的记录,数据处理,总结汇报这几个角色。这样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明确分工、明确具体的小组目标,就不会出现前面匆匆收场的尴尬局面。当全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组织、合作下得到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时,每个学生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小组合作学习才起了应有的作用。
密码四:教师正确的角色定位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保证。
合作学习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充当唯一的信息源,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应转变为“指导──参与”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等多种角色,教师不再是一根“蜡烛”,而是一根“火柴”,在合作学习中起到“启发”,“点拨”的作用,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
案例:某位教师在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公开课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从学生意外的发现物体和凸透镜距离改变时,会成不同性质的像入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参与引导,完成了烛焰在光屏上分别成倒立,缩小的像和倒立放大的像的探究,对于成倒立等大的像,学生的合作学习一时陷入僵局,这时这位教师及时加以引导,点拨,学生恍然大悟,很多学生跃跃欲试,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成倒立等大的像的物距必定在前两种情况的之间,课堂上形成了浓厚的积极探索的氛围,小组之间形成了积极的竞争气氛,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感受了成功的快乐,感受了合作的愉悦,我们在赞叹这位教师正确的角色定位及对课堂收发自如的能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教师正确的角色定位的重要性。
密码五:准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是有效保障
对物理学科而言,有各种不同的课型,甚至同是新授课,因是不同的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教学形式,如果盲目的不切实际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势必会流于形式,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1、答案不唯一或问题开放时,往往需要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学生往往会猜想出很多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比如重力,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等等,这些猜想中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不正确的,这时就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结论。
2、当课堂呈现的问题对学生思维有挑战时,往往需要小组合作学习
案例:某位教师在排除电路故障的教学中,出示一个串联电路,两个灯泡和一个电流表串联,当闭合开关时,发现两灯均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请学生判断故障在哪儿,怎样排除?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判断是电路发生了断路,但故障在哪儿,怎样排除出现了难度,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挑战,问题的存在恰恰是打开真理大门的前奏,该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由学生自己分析和处理信息。有的小组提出可能接触不良或是电池没电,有的小组提出灯泡坏了,有的小组提出电流表坏了,还有的小组认为可能是导线断了。小组内,组组之间共同探讨,每组派出组员演示解决问题的实验,学生各抒己见,方法纷呈,导线,电流表,电压表都运用到了故障分析中,取得了极好的效果,这位教师在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上无疑是成功的。
3、当进行的实验出现疑点或跟原有的认知发生碰撞时,往往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案例:一位教师在上“欧姆定律的应用”市级公开课,这节课主要是运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前期成功的测量了定植电阻的阻值,并得到了电压和电流的正比图像,接下来测量小灯泡的阻值,学生觉得很奇怪,这不是跟定值电阻一样吗?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学生发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现实验数据并不是他们想的那样,描绘的电压与电流的图像也不是成正比,学生产生了困惑。这位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找出了问题的根本原因,学生茅塞顿开。
密码六: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法宝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适,是做秀还是教学的需要,这不仅需要教师的认同,更需要学生的认同,教学设计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同,他们才会真正投入到研究讨论中去。这就需要教师事先的精心准备、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实际操作能力,教学的艺术性就表现在这里。教学就应该达到让学生“既竭我才,欲罢不能”地步,孩子们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他们都能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交流的需要时,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案例:在一次同课异构赛课活动中,几位教师就“物质三态,温度的测量”进行赛课,这里截取几个片段加以说明。
片段1:在处理温度计的原理这个环节上,其中一位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每组有温度计和热水,每组学生通过合作,将温度计液体泡浸没在热水中看到毛细管中的液体液面在上升,当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时,看到毛细管中的液体液面在下降,从而通过讨论得出温度计的原理。
片段2:同样是处理温度计的原理这个环节,另一位教师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课前布置每组学生利用空墨水瓶,吸管,红墨水做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将简易温度计的墨水瓶浸没在热水中看到吸管中的液体液面在上升,当把简易温度计的墨水瓶从热水中拿出时看到吸管中的液体液面在下降,从而也得到了温度计的原理。
以上两个教学片段,从学生的反馈中来看,学生更喜欢片段2的教学设计,他们有了更多合作和亲身体验的机会,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小组合作更为有效。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物理课堂一种新的学习策略,是物理教学以育人为最终目 的,探索如何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如何让课堂更为有效的一种尝试,本人力求破译“初中物理课堂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密码,为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尽微薄之力,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定会开展的有声有色,高效而有序,成为有效物理课堂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毕田增、周卫勇《新课程教学设计》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
2、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9
3、李勇《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物理教学探讨 2009,7
4、陈海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中学)2009,10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第二篇:破译课堂密码
破译课堂密码
年轮
回想2008年9月到耿巷小学参加工作,至今已5年又3个月了,若算上2007年在常熟皖赴虞育才学校的半年工作经历,我在三个不同性质的学校已工作近六年了。一路走来,并不平坦。
师之初
还记得当年在皖赴虞上的那堂公开课,课前找学生彩排背答案,课上学生拼命的想答案又想不起来的窘态,课后学校督导唏嘘不已,摇头叹息走出教室的样子,课上的较好的一位女同事(文静)用嘲笑的眼光看着我,好像在说:原来你就这点本事,哼!我也感到不好意思。半年后我就辞职回乡考试了。
漫漫长夜
通过考试,我被分配到耿巷小学,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和希冀我来到了当时破烂不堪,一下雨就满是泥泞的耿巷小学。虽然条件比较简陋,可总算有一个施展抱负的地方了。我怀着满腔热忱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每天晚上认真的备课,每天上课认真的讲解。靠多时间、高精力投入,学生的成绩虽有所提高,但效果并不明显,每次考试的人均分也仅比同年组其他班级高5、6分而已,每个星期五下午我都觉得累的精疲力竭,当然,这是一个星期工作干下来的感觉。我想,我这么卖力的工作,才得到这点产出,我绝对算不上一个成功的老师。因为,我的并不算太好优势并不明显的教学成绩是靠高投入,多机械训练得到的。漫漫长夜,我思考着出路。带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想法,我开始钻研《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程红兵好老师就是好教育》、《中国大教育家》、《追寻近代教育大师》等书籍,并开始听他们的讲座,同时,一所学校的名字渐渐闯进了我的耳朵——山东杜郎口中学。
2010年9月我调入耿巷中学,独自一人开始偷偷的搞课改,那时学校的管理不像现在的这般严格,管的密不透风。相反,非常自由,我可以去干我想干的任何一件事情。每天,我给学生抄大量的导学案,学生苦不堪言,同事怨声载道,成绩提高缓慢,甚至我怀疑有没有提高。由于是中途接过一个班,我在学生心目中没有威信,所以课改效果很不理想。2011年9月,我向校领导要求辞去九年级语文老师职务,想从初一开始好好带出一界优秀的学生,于是有了与现在这届学生的邂逅,整个初一一年,由于老校长顺其自然的管理方法,我还是可以一如既往的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带学生军训、跑步、两个星期搞一次活动。那是真是很快乐,虽然钱拿得很少,可那时我和两个班学生都很快乐。课堂改革还是不显山不漏水的搞着,但我知道,那只是皮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改。
子夜
2012年11月的一天,同事们都在说学校将有大的人事变动,怀着好奇,我问了几个同事,他们说来了一个年轻的校长,搞课改来了。我满怀期待,心想,这下可以放手搞课改了,校长首先选择了2011级学生搞课改,学生的座位开始有了变化,有本来的传统面朝黑板变成了面对面。我也带着十二分的热情继续搞课改,可我总觉得改来改去大家还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甚至我自己都不知不觉的回到了传统课堂模式。我乐此不疲的讲,学生昏昏欲睡的听,时不时的望一望后墙上的那个钟,盼望着下课铃早点打响。这不是真正的课改!
顿悟
初三的时间这么紧,九年级上册第九课《故土》居然上了四节课都没上完,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我想,这可怎么好?时间这么紧,一课上了四节课还没上完,效率奇低,考试肯定完蛋。
再也不能这样活
痛定思痛,我下决心变革,我没日没夜的一个人在电子备课室思考出路,于是,一张课堂评分表诞生了。最初很原始,但实行起来效果不错。我决定走下去。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根据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对课堂评分标准进行改进。到现在,我课堂评分表和课堂评分标准已经有了2.1版,我把它视为自己六年辛苦工作得到的最重要的科研成果,先将课堂评分标准写在下面:
九年级语文课评比标准(2.1版)(1)开场白、点评、纠错、补充(5分)
具体要求:励志、与课文内容有关,积极、健康向上;(2)朗读(10分)具体要求:普通话要标准,不读错字;断句准确;有感情、语调不平淡;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吐字清晰、声音宏亮、节奏得当;能正确把握人物身份、经历、性格特点和职业特点,声情并茂、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3)板书、普通话(10分)
具体要求: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板书设计美观清晰有条理,展示认真规范,专业术语表达规范,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大方热情;(4)效率(内容丰富容量大节奏快)(10分); 具体要求:不拖延时间,不讲废话、不搞怪;(5)创新能力(形式多样、教法新颖、令人耳目一新)(15分)
具体要求:朗诵、演讲、辩论、课本剧、情景剧、相声、小品、唱歌、跳舞、绘画等等形式都算创新,但要紧密结合文本和主题,时间不可过长;(6)课堂互动(10分)
具体要求:注意课堂互动,注意调动其他学生积极性,课堂气氛热烈;
(7)讨论与展示:(15分)
具体要求:讨论充分,生龙活虎、气氛热烈、准备充分,展示精彩;
(8)拓展延伸(10分)
具体要求:不照本宣科,多方查找资料,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9)礼仪礼节:(5分)
具体要求:说话文明,举止得体大方,注重礼仪礼节;(10)纪律:(10分)
具体要求:在别的小组展示时讲话或有其他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言行当场扣10分,计入下次本组展示成绩;(11)课堂特别表现(每人每次2分)具体要求:在别的小组展示时、提问时、写错、说错知识点时,能主动抢答问题、质疑、纠错、补充、拓展延伸的每人每次加5分,所得分数计入本组展示课总分中,作为小组课堂评比分。
转折
有了评分标准,再辅以课堂评分表,语文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由原来的课堂主宰者,变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和批判者;由原来的课堂霸主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课课有评比,项项有评价。压抑了太久的学习热情像喷泉一样爆发出来,课堂上经常出现你争我抢的场面,很多同学时不时的也看钟,但不是等下课,而是害怕下课,害怕自己小组准备的内容没有时间展示,同学们经常抱怨自己的小组还没来得及展示就下课了。或者下课了,同学们还在拼抢,师生之间几乎没有了发生矛盾的机会和可能性,和我关系一向不好的耿峰、耿贤杰、王刘杨、王少军也参与到课堂中来了,王刘杨的期中考试成绩更是飙升到116分,阅读和作文就考了89分。大家都在你追我赶的学习,争先恐后的抢机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有几个死硬份子继续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做法,但他们再也不能兴风作浪了,因为他们的狞笑早已被大多数同学铺天盖地的学习热情淹没了,早已没有了市场,偶有一个男生提问一个女生或一个女生提问一个男生的时候,他们才会低级趣味的哄笑两声,然后又恬不知耻的当看客。星期四晚上二班的展示课(杨修之死)上的非常成功,第一组不仅在开场白环节让人眼睛一亮,而且设置了辩论环节,辩论的异常精彩激烈。第二组陈丽琴和耿梦婷更是联袂演唱了林俊杰的《曹操》,下面会唱的同学更是小声的跟着哼唱起来;第三组秩序井然,郭灵芝和蒋安霞台风很正,一点都不怯场,全组更是深情并茂的朗读了杨慎的《临江仙》;第四组卢莉莉非常坚强,只带了唐文超和魏东洋同学上台,把他们的内容坚持展示到最后,我非常感动;第六组由于魏薇和余超生病缺席而只有李胜月、宋远男、耿梦星、王刘杨四个人参加了展示,仍然秩序井然的展示完自己的内容,宋远男同学用沙哑的嗓音展示完自己的任务,我很感动。抢答环节大家拼抢的非常激烈,尤其是几个组长更是一马当先,争先恐后的为本组抢分,宋园园、李胜月、李笑颜、卢莉莉、朱其帅、宗友梅等学生更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整个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和活力,这是我从教六年来从未见到过的盛况。第二天上午第四节课,依然在二班,最后放学铃声响时正在抢答,各组同学还在不停的争抢,全然不顾已经放学的时间。面对这些情景,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和兴奋,我想,我已经破译了课堂密码,困扰我多年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虽然没有人知道,但我激动万分。
艰难破晓
(1)初三老师竞争异常激烈,必须对自己的学科常抓不懈;求人不如求己,不能犯傻;
(2)语文课每周每个班只有六节,加上晚自习可以上两节,这样算下来,语文课每班每周只有八节课,这是我可以支配的时间,必须向课堂每一分钟要效益,不能浪费课堂每一分钟;
(3)必须把课堂的主权还给学生,进行课堂放生;(4)课堂出彩的关键在课前,而不是在课后,必须教导语文组长带领学生在课前做足功夫;
(5)杜郎口课堂模式最大的好处在于把学习是老师的事转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事;
(6)我引进了竞争机制,对学习小组的每次展示进行量化评比,这就像包产到户的作用一样,使学生感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付出多少就赢得多少,学生在团队荣誉感的引领下斗志昂扬、争先恐后、你争我抢、尽显风流,实践证明:评价是最有利的武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都要对前一天的作业检查结果进行通报,不仅要查做了吗?还要通报做的质量,让辛苦付出者经常享受成就感和荣誉感,让怠惰奸猾者经常感受耻辱,让他们无地自容,傲不起来、兴不起风、作不起浪,对老师心存畏惧。每个小组展示后都要及时给予评价,这样他们才会重视,评价标准有巨大的引导作用,比如朗读算十分,他们必定会在朗读上下功夫,比如板书和普通话算分,他们必定会在板书和普通话上有所注意,创新能力和拓展延伸分值大,他们就必定会在这两个环节下功夫,而这些功夫,他们肯定会在课前下,因为要拿高分,就必须在课前精心准备。比如第一组的辩论会,第一组的朗读(每个人胸前都有个牌子);陈丽琴和耿梦婷的演唱,第三组同学的朗读,显然是有备而来,这些准备都是评比和评价所产生的影响,因此,必须运用好评价这一有利武器,使每次作业,每次展示都区分档次,使学生感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从而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其他门课的时间吸引过来,才能脱颖而出、出类拔萃、良性循环、名利双收。每天要评价、每课要评价、每次作业要评价、每次考试要评价、对每个人要评价、对每个小组要评价、对两个班要比较评价……评价无处不在、评价无时不有。(7)新课堂的一个巨大好处是效率高,参与率高,一节课不知不觉就过来了,总觉得时间不够用;(8)新课堂的另一个意外收获是把师生之间的矛盾转化成了学生和团队之间的矛盾,比如以前在课堂上学生讲话被我批评,师生关系马上恶化。现在哪个学生再讲话,我立即扣全组的纪律分。这样一来,这个组的其他同学就会谴责这个讲话的同学,这个同学就会倍感压力,立即收敛,其他组的同学就会立即得到警醒。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特效,且屡试不爽。说到这一点,就又要归功于评价表所产生的作用。(9)人都是自私的,对自己有利的,或有利可图的事情他们就会乐此不疲的去做,比如抢答加分环节,以前怎么就没有多少学生回答问题呢?现在大家都发疯似的抢答。这就是人性的自私,有利可图才有动力,以后做事情要很好的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点,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出学生的潜力,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10)对语文团队的评价要常态化,不能很久才搞一次,这样才能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11)任何时候,制度都比人更可靠。
(12)干工作不能太讲感情,要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要准备好应急方案,以备突发事件,比如刘娜贾旋事件,我就丝毫没有心理准备和思想准备。在个人利益和感情面前,几乎任何人都会选择前者,因此,不能去寄希望于那虚无缥缈的和不可靠的感情。应做好一切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2013年11月2日晚于家中。
第三篇: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开展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隆德县第四中学
张耀乾
新课程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注意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新型的地理课程。当前,我们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地理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目的在于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的形式化
著名合作学习专家斯莱文认为:合作学习的课堂听起来应该像一个蜂巢,而不应像田径场。教师首先应重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甚至课堂上常常出现较大的喧哗噪音;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增强合作意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地理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地理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如在学习地球和地球仪时,可以引导小组合作制作地球仪,引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教师要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要旨,把它当成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为合作而合作,过一会儿用一次,以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作为一堂课的主导,也就说整节课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但要看这节课的类型,一般情况,我们在一堂课上最多用一至两次小组讨论就可以了。
有时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时,走到前面浏览教案或是在学生堆里晃两晃,摆摆样,并不知道讨论的情况如何,进展到哪一步了。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作为一个参与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去。因此,教师在学生讨论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肯定优等生,同时帮助和鼓励中等生及学困生参与到合作中去,平等的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探究,完善正确的结果,在参与过程中还能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给予点拨,指明方向,因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都处在发展阶段,所以讨论时容易偏离方向,在不必要的问题上纠缠不清。
因此,我们说在合作性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不仅要给学生架设学习的桥梁,指点学习目标,更要深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听取学生的讨论意见,参与其中,适时的评价、引导,恰当的提醒。
二、提问随意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为了合作而合作,有时候不能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而是根据主观想象随意提问。有时候抛出的问题内容比较简单,没有多大的探讨价值,激发不起学生的讨论热情,学生讨论无实质内容而言,容易出现讨论的“一分钟热”的现象。而问题太难,外延太大,讨论往往不着边际,结果胡诌乱扯,费时低效,降低了讨论兴趣。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辽阔的疆域》第二节《众多的人口》一节中,针对“我国人口密度图”,有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怎样的?如果想让你选择自己最想居住的地方,你会选择哪里呢?”
要避免“一分钟热”现象,最有效的办法是教师在提出任务时必须对学生的认知情况有较准确的认识,提出有价值的、有一定难度而需要学生通过合作解决的问题,简单了就不值得讨论,太难了则解决不了。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三、用时主观化
教学中,我们还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比如需要有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环节,于是教师就将学生的讨论看成是一种表演,在抛出一个明明是很有价值的问题后,只给学生一两分钟就宣布讨论结束,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来不及对问题进行思考,更何况深入的探讨,这样的合作学习往往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种教师怕“耽误”教学时间,急于进行下一环节教学的现象,使师生的共同学习匆匆忙忙走了过场。
所以,在提出问题后还应注意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给予适当的合作讨论时间,以避免在其他同学思维还未成熟时优等生已包揽讨论内容、进度的现象,给中等生学困生思考的空间,这将更有利于他们参与到讨论中去,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参与失衡化
在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中,有时候教师过于强调个别学生的发言,而忽略了调动小组中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即知识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成了小组的主角,甚至包办代替了一切,而学困生容易产生依赖思想,失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陪衬、附庸,形成了懒于动脑、动手的习性。还有一些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容易受别人的影响,逐渐失去了主见,缺乏自我意识。个别学生显露出抵触情绪和封闭倾向,教师很难时常对其给予关注,使之感受不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无法形成合作意识,以上问题导致了参与的失衡。实际上,合作性学习是通过小组组员的合作达到每个学生参与,每个学生都获得机会的学习方式,如果只注重个别学生的回答,很容易将中等生和学困生摆在不受重视的角落,出现讨论时优等生一言堂,发言时优等生一手包的现象,这在无形当中形成了优等生的骄傲情绪,也给他们增加了心里压力,更剥夺了中等生和学困生参与到学习中来的机会。
这些情况都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表面文章遮掩了合作性学习的实效性,实际上不仅不能解决学习问题,更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搞好合作学习有几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有效沟通和相互间对讨论同一问题的共同责任等。好的合作小组,应该有共同的合作学习积极性,特别是能够相互信任、积极配合去完成共同的任务。也就是说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很重要,这个组要分得科学,分的合理。在进行讨论分组时,小组规模一般由2——6人组成,不超过6人。最常用的是4人组,为了使优差生共同发展,通常由一名成绩好的学生、一名成绩差的学生和两名成绩中等的学生组成。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分配角色,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都负责承担独特的一部分任务,每个人都是所属小组必不可少的人物,使得小组成功依赖于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合作小组的分配上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第一是固定分组,随机进行,节省时间;第二是自由组合,依照兴趣爱好相投,感情融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个性;第三混合编组,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性别等方面编成的正式性的合作小组。
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因素限制,许多合作小组长期不改变形式,加之班额过大,有的合作讨论失去了意义,部分学生将讨论变成了玩耍、嬉戏,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低效甚至无效化,所以在小组合作形式上也不要过于固定化。
五、形式固定化
其实,小组合作有很多种形式,可以是小组讨论的形式,小组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师个别指导相结合这一教学形式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也就是在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通过组织和指导小组成员展开讨论,从而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这其中可以人人在小组中自由发言,让全班充满争论的气氛。也可以让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也可以面对一个中心问题先由一人发言,然后由他本人请组内一个同学补充,若未完成,依次接续。还有一种形式,我把它叫做“一帮一”。因为每个学习小组的素质基本均等,在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小干部多少、智力基础能力等方面每个组做到了基本均衡,所以,每组既有优秀生也有学困生,那么如何让学困生也能在小组里占有一席之地呢?就必需有人去帮助、指点他,这个任务就落在了优秀生身上,从而形成一帮一的讨论类型。另外我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我叫它“小组长轮换型”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小组学习的成败,往往与他(她)有很大关系。但我们不提倡小组长“终身制”。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尽可能参与到组织工作中来,使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于是我们选派每个组的每个同学都担任组长。这样做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满足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心理需要,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事实上,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不仅于此,合作性学习如何真正走进我们的学习中去,如何在学习中发挥好其功用,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还有很多,这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步调,设计过程,发现问题,寻求方法,才能使合作交流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觉的、主动的行为方式。
总之,要真正实施小组合作化教学,教师必须真正的改变教学观念,努力接受新的教学思想,敢于放手,勇于放手,并精心钻研教材,设计典型的小组合作化问题,对小组合作进行正确引导,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优化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的学习真正实现合作化。让我们的地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成长的田园。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隆德县第四中学
张耀乾
第四篇: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
小组合作学习,简称合作性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组合,以小组共同合作、共同研究、共同经历为特征的学习形式,在课以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
(2)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满足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
(3)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上课时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另外,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间讨论与交流,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4)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良好品质
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及方法
在开展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中,分组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
a、分组前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主要涉及这几个问题:你最愿意与班上哪四个同学在一组;你的社交能力怎样;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怎样;是否是单亲家庭;是否是独生子女等。
b、把学生分到小组。首先确定每小组人数大致为4-5人。其次,按照上期物理期末考试成绩,同时考虑男女生比例、调查结果等因素进行分组。每小组一名优生和一名后进生、两名中等生。把调查时最愿意分在一组的4人尽量分开,物理实验操作技能较强的、单亲家庭、非独生子女尽量分开。当然,分组要达到真正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非常困难的,只能尽量合理。最后小组自己确认或老师委派的方式选派首任组长,同时分设组织员、协调员、督察员,以后每月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充分调动每个组员的积极性,以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一个小组的同学两人配对,相邻进行合作学习,每学期对小组成员只作一些微调。实验表明:组员基本稳定有利于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c、定期分别召开小组长、组织员、协调员、督察员会议,既培训交流又收集反馈信息,老师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寻求改进的方法。会议可先密后疏的方式进行。
四、合作学习的运作形式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协作式、课内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1.课前协作式
课前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包括准备工作)的一种合作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由小组里的成员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通过汇总每个成员的子任务来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2.课内讨论式
课内讨论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在每一次讨论中,小组内的成员有相对明确的分工: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组长)、总结报告员等。这种方式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
3.课后研讨式
课后研讨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括三个方
面: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基础差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基础好的同学热情地帮助基础差的同学,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了解(或解决)某一问题(比如课题研究),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要让学生讨论学习,就要让他们有东西可议,以事实为据。而不是简单地在一起盲目地乱侃。因此,教师必须先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比如,我在教授“杠杆的应用”一节时,先复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然后告诉学生,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木棒,我就可以撬动地球”。难道他不知道地球有多重吗?他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接着我要求学生互相讨论,各抒己见。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他们有了方向,有了目的,对知识的理解自然会加深许多。同时,也可以营造学生提问、盼望提问并回答的学习氛围。
2.学生阅读教材,并分组讨论
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以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组讨论自学。学生在互相发问的过程中,围绕主题大胆地当、想、说,使学生在学习上从视听为主变成以动手、观察、思考、讨论为主,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潜能;学生能在同一基础上互相提问、讨论、回答,可进一步强化学生积极思维。因为教学的目的不单是要学生学会知识,还要使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形成创新能力。
3.各小组互相提问,讨论回答问题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与学生的思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要让他们全面掌握知识不应只局限于点,而要普及到面。小组之间互相发问,讨论探讨、回答,无疑会使学到的知识较全面的理解。对较有难度的题,小组可以通过实验、讨论完成,也可由教师引导回答,或者由其小组帮助完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以利于及时的强化,鼓励。使学生意识到,这完全是自我才能的展示,增强学习,探究的信念。
4.练习、巩固
知识源于生活,而又要回到生活中去,教学的木地不是要学生学会知识,而是会用知识,这也是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
第五篇:如何开展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开展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
李军
在近几年的初中物理课模教学改革实践中,本人做为其中一位参与者、学习者、实践者,经过不断的学习、借鉴、实践、内化,从中悟到一些方法与思路,今天就此机会和各位同行一起来探究: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案例:一位教师在上《电磁感应现象》这节课时,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把书本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原因。结果实验室里热闹非凡,但真正动手研究的学生不多,大多数学生看着实验器材不知所措。小组中的其他成员不是互相嬉闹,就是看“表演”,小组汇报时也只是几个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表现踊跃。
【观察分析】
上述案例中反映了合作学习中一些假合作问题
●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应该说这位教师的设想是好的,但在这节课里,学生能学到什么?体验到什么?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合作进行到了什么程度?教师对合作学习并不十分了解,加上茫然无处借鉴,于是我们便看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又是小组合作讨论,又是表演,又是动手操作,又是研究成果展示,课堂气氛很活跃。但仔细分析便会发现,所谓学生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并不能使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有着共同目标、分工明确的学习活动中去。
●分工不明确导致合作学习费时、费力,难见成效。合作学习是有着明确目标和分工的学习活动。但这位教师只注重自己的课时任务完成,而较少关心或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具体目标的实施,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则更少过问。于是便出现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上述这种状态:忙的瞎忙,闲的很闲,闹的很闹。原因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目标认识不足;并且受传统评价观影响,老师把自己置身于合作学习之外,缺乏与学生共同进行科学探索的体验,只对合作学习的结果做评价。这样,教师就很难认识到目标定位、任务分工上存在的问题。因此,只有教师真正参与合作学习,才能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指导。
●以群体讨论来掩盖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参与度不均衡。教师“一问即议”,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最后教师统一大家意见。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势必使部分学困生失去了对问题思考的权利,导致他们只有静观坐听的份,成了思维敏捷的优等生的陪衬,造成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使教师走入了“重讨论,轻思考,重群体,轻个体”的误区。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掩盖了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表现形式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因此这样的合作是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不深入或深入得不充分,不总结评价或总结评价不到位。
由于教师没有成熟的教学设计,课程目标不清楚,课堂教学层次不清晰,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和对话讨论缺乏明确的主题,使学生在下面讨论时放任自流,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其中,了解学生的学情,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如果教师不深入或深入得不充分,势必影响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总结评价或总结评价不到位,学生到底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教师不清楚,这样就失去了小组合作交流的作用。
【行动策略】
怎样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什么样的问题适宜分组合作学习?怎样设计有效的问题?下面我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为例来加以说明。课前我先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109至P111,然后独立完成《顶尖课课练》P91的“要点提示”(目的是检验学生对实验步骤掌握程度)。针对这部分内容,课前我就实验前、实验中以及实验后提出了三组问题,上课时我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答案交流,小组长检查成员完成情况并汇报。
第一组问题:①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②从计算公式出发,你可发现要测量小灯光的电功率,便要测出小灯泡在实际电路中的什么物理量,相应地需要什么物理测量仪器?③结合前面①②问题,你所在小组设计出的“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电路图是什么?(提示:可联想“欧姆定律的实验电路图”)
【设计意图】:
问题设计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灵魂”,因为问题设计决定着实验活动开展的方向、顺序,问题设计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问题设计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活动效度。所以教师要尽量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内容,善于从教材中挖掘问题,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挖掘问题,使问题的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提高问题设计的针对性,以提高实验效率,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本环节的这个问题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把遗留的问题和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相互交换心得,发表见解,使同学形成一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治学作风。而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讨论中搜集普遍性的问题,同时给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然后请各小组将本组设计测量电功率的电路图进行展示,各组讨论后选优化方案。
第二组问题:①电器的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有什么区别与联系?②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我们要求测三次电阻值,和这个实验中的测三次电功率的目的一样吗?能否依据三次测量数据计算小灯泡的平均功率,为什么? ③讨论一下,利用本实验测得的数据还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哪个物理量?
【设计意图】:
问题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因为学习过程是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设计的问题,能较好地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向深入、引向本质。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往往考虑问题不很全面,一旦他们协同作战,相互补充相互讨论,能达到事半功倍1+1>2的效果。尤其出现一些教学难点的时候,创设条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比教师反复说教效果更好。本环节中的这三个问题是把学生前面已学过知识和今天实验所得结论做进一步地深入对比。这样学生讨论起来,就能充分联系自己的已有知识储备,促进最近学习发展区的成长,讨论
起来也能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取长补短。针对问题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常见的合作学习。但不是一有问题就要小组讨论,对于答案相对较简单、固定的就没有必要,这样会让讨论流于形式,且浪费课堂时间。
第三组问题:①你在实验中遇到哪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请各实验小组再回忆整理一下。②本实验的设计思路及实验过程,你所在小组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
实验结束时,回顾交流实验所得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也会有一些意外收获。这些都成为学生实验的附加值,成为知识的新增长点。这种问题也是历来考试命题者出题的主要来源点。因此老师们千万不可轻率地放弃这一环节。如本实验结束时,请各组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学生通过回答这两个问题既能起到复习巩固作用,各小组又能相互补充,取得1+1﹥2的效果,还可以体现实验所带来的成就感,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
通过上面案例我想试图说明的是,物理实验的小组合作学习,跟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是紧密相关的。实验问题的设计应是有梯度、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话说,如第一组问题①②;稍难或综合的实验问题的设计应有所启发,有所联系,由旧串新、引发思考,让学生会说一说,如第一组问题③;面对实验时产生的新现象,教师应发挥本人教学智慧,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有助于区分与辨析一些混淆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引起学生思考与交
流,满足学生交流的要求,从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得到进一步发展,如第二组问题;最后一个环节不少教师会因实验时间因素而草草收场,而我发现,这个环节看似简单,但却很重要,因为有了这个环节,你才能对各小组的实验情况做一个合情合理的总结性评价,既可满足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感,增强小组合作的集体意识,又可从中发现一些被我们忽视的问题,更何况这些问题往往隐含有高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