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汉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作用
浅谈汉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作用
2009-8-10
访问次数:4641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要使基础教育整体水平不断上台阶,就必须要使少数民族教育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开展汉语教学是其突破口之一。
为了适应新时期新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为了促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大批的少数民族人才的需要,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提出全面实施双语教学的计划。
这几年来我校充分认识汉语教学工作在促进民族教育质量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汉语教学工作,大力推动双语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了广大师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始终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师队伍建设是永远不变的工作重点”的指导思想,组织广大汉语教师开展了各级各类的中短期培训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长期以来,新疆的汉语教学一直缺乏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新课程改革理论给新疆的汉语教学提供了从理论到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大大促使新疆的汉语教学。
新课程改革改善了汉语教学原有的四班教学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是根据教学计划,对具体课程的教学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方法提高了汉语教学质量。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关键之一在教师。我校根据新课程标准,首先从教学一线入手,切实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此,采用专题教学、观摩课的形式,把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经常性地组织汉语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学习理论,教师不但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而且还认真研究教学对象,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设计好教和学的过程。
同时,逐步实现教师从“演员”逐步向“导演”转化,从设计教学过程向设计学习过程转化,激发学生自由思维,以学生平时经常接触的,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为入口,引起学生的兴趣,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我校还提高对汉语教学的课堂教学的要求,要求教师运用流畅的普通话,写规范的汉字,真正结合汉语教材科学性,汉语水平等级必须是8级或8级以上。
我校在汉语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教师注重以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环节。学校经常组织一些“怎样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主题的研讨会并开展引起学生学习汉语积极性的活动,如,汉语演讲比赛、汉语文艺比赛、汉语征文比赛、汉字书法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加强汉语口语对话。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汉语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认识学习汉语的重要性。
一、提高汉语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1)汉语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实施新课改,对于每一个学校、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和机遇,它渗透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课程改革初始,汉语教学使用的教材还是义务教育教材,教育方法还是目标教学,课改对于汉语教师来说好比一堵墙,成为一种障碍。但随着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教材的研究,特别是新课改理念融合于课堂教学之后,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他们开始大胆质疑,提出问题。课程改革像一阵春雷给传统的汉语教学带来了切肤入骨的阵痛,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开心,学得过瘾。
在实施汉语课改的过程中,汉语教师通过观看汉语课改教学范例、观摩汉族语文课堂教学,反复研究新教材,比较新旧教材的差异,解决汉语课改教材的困惑。在日常课堂教学评议中,坚持反思教学得失,改进教学措施,通过思维碰撞,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认识。由于新课改是理论与实践并进的过程,汉语新课程的实施,一方面会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学习习惯有所改变,学习积极性更高,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就有了改变,也会使教师感到轻松、快乐,课堂自然而然的就空前热烈。一时间,新课改成了教师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调动了师生以及家长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建立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汉语课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处于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要给学生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体验,使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实践。
(2)学生要转变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型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减轻思想压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课改注重学生的感情、态度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汉语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发言,要注重“分小组进行学习讨论”,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探究欲;要通过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旁边仔细倾听纠正和指导;要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对学生的良好表现及时加以鼓励和表扬,让学生重新拾回信心。只有学之有法,才能学之有效,学之有情有趣。在汉语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开启知识资源库的大门,教会他们如何利用这个资源,为下一步的学习找到钥匙;要通过利用已掌握的方法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因此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有情有趣的课堂活动中激发好奇之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和谐、自然、大方的氛围中,通过学中玩,玩中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当今的社会越来越向信息化社会迈进,大众传媒、国际互联网络等各种信息渠道每天都在提供大量的信息,学生简直置身于一个信息的海洋里。汉语教学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他们多观看一些汉语资料,多从电脑网络上获取知识。要激发他们探求新知的好奇心和愿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为其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汉语课的教学质量,为事实双语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自从2004年全面开展双语教学以来“汉语”教学承担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双语教学中“汉语”教学是主导的。在这四年的时间“汉语”教学逐渐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双语教学中得到了好的成绩。在学校老师和学生之间用汉语交流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了。汉语既然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当然也就成为其他双语课程的基础.怎样把汉语发挥到最好呢?不管学习什么都要掌握学习方法,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懂得怎样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在其他科目也是一样.汉语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只是最基本的,其他学科是要通过汉语来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是以汉语为背景的,是汉语的语言文化.其实汉语和双语教学是互相作用的,都在互相为彼此服务.汉语课是让学生会使用汉语这个语言工具来学习更多的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能力的背后是文化知识的支撑,是雄厚的第一语言知识的积淀.所以在汉语教学中,也学要给学生讲授一些汉语的文化知识.这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展示学科内容的丰富世界,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双语教学中充分体现汉语教学以下特点:
(1)在双语教学中应将汉语的工具性摆在第一位,要特别重视汉语文字的实用和实现性。在口语交际,识字,阅读,作文和应用学习等方面基本功的训练过程中,都应以培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作为基本目标。(2)制定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必须考虑学生的汉语基础,生活环境和文化差异等因素。
(3)双语教学中应尽量做到用汉语说、读、写互相配合。(4)双语教学中应该重视汉语实践,充分利用课内外的资源,鼓励学生更多的接触语言材料。
三、汉语教学为双语教学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地基。汉语教学为主的双语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入门。双语教学过程中汉语是主要学习内容,但是对于民族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借助母语,才能开始新的语言学习针对这些学生要加强汉语教学,帮助他们尽快理解意思进入其他学科学习,只有将汉语很好的掌握,可以避免以后因为不懂汉语所产生的恐惧感和习得无助感。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只要坚持重视和营造一种自然,宽松的学汉语及交流环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汉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学好汉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各种活动,坚持在活动中学汉语,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听、读能力一定有所提高,一定能更好的服务于其他学科。
总之,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大力开展双语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必须继续扎扎实实地作好汉语与双语教学工作,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学习,促进学校和谐稳定发展。
第二篇:布依语汉语双语教学教案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
教师:岑开飞
【教学内容】
布依语和汉语简单的日常用语互译。【教学目标】
1.了解汉语和布依语的同义翻译,逐步对汉语的理解及掌握,增强学习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汉布双语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兴趣,融合到汉语学习中,学习更高层次知识的技能。3.布依语言对汉语发音的影响,纠正易错读音。【教学重点】
1.通过对汉布双语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兴趣,融合到汉语教学中,学习更高层次知识的技能。
2.布依语言对汉语发音的影响,纠正易错读音。教学过程:
一、简介布依族历史:
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有287万余人。现位居全国56个民族人口排名第12位。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占了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以上,是布依族最主要的聚居地。主要聚居在省内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地区的黄果树大瀑布所在地—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在贵阳市也分布着10余万布依族,六盘水的盘县、六枝以及毕节地区织金县也有布依族聚居,省外的布依族散居于云南、四川、越南北部等地。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有本民族古文字,20世纪50年代又创制了拉丁布依文。布依族以农业为主,布依人的祖先百越民族最先发明了水稻种植,为世界稻作文明作出重要贡献。享有“水稻民族”之称。秦汉时期布依区的社会生产力已相当发达。
二.布依语言文字介绍:
1、古文字(出示图片)
2、拉丁布依文
在贵州省的布依语按照语音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土语区:第一土语区使用人口最多,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与广西壮语北部方言的桂边土语、桂北土语可以直接通话;第二土语区使用人口为其次,主要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贵阳郊区,与第一土语区可以直接通话,与广西北部壮语方言也十分接近;第三土语区使用人口最少,主要分布于贵州省镇宁、关岭、紫云、晴隆、普安、六枝、盘县、水城、毕节、威宁一带,这个土语区的语音有着比较独特的特征。
3、简单的日常用语: 你是哪里人? Mengzxeenglwenzgaclaez? 你叫什么名字? Mengzguehxohgecmaz? 吃饭了再走。Genlhauxiesnangc bail.不吃了。Mizgenlies.今天我请客。Ngonznixgulxingchees.你坐下。Mengznangh mal.你真好。Mengzndilgauozxiz.真的好想你。Gulnehmengzgauozxiz.感谢。Jiucmbaais.三.布依语对应的汉语字词。
1、xoongz桌子
2、dangs凳子
3、doix碗
4、deh筷
5、baanz盘子
6、yungh用
7、xaaus锅
8、saus灶
9、wais锅盖
10、fenz柴
11、haz草
11、xaadt刷
12、benz盆
13、ramx水
14、sois洗
15、ninz睡觉
16、xaangz床,床铺
17、mog被盖
18、maanl床单19、41daanc毯子20、soiz枕头
21、deemc点
22、dangl灯
23、xugt蜡烛
46、xeeus照
24、roongh25、dianqdeny电灯
26、hax还
27、dez带,拿
27、dongz桶
29、mbux葫芦30、mbos水井
31、baangxdah河边
32、baangxbol山上
33、ramc砍
34、gonz割
35、xos烧
36、os出
37、dul门
38、rox知道
39、xaiz全,完全40、gaaisgenl食品,食物
41、ngonz天,日
42、ndeeul一
43、genl吃
44、jic几
45、fex顿45.haux饭
46、saaml三
47、jaanglhadt早上,早晨
48、hauxngaaiz早饭,早餐
49、jaanglngonz中午,白天50、hauxringz午饭,午餐
51、jaanglhamh晚上
52、hauxxauz晚饭,晚餐
53、baaixngonz每天
54、byagt菜
55、lauc酒
56、noh肉
57、xaz茶
58、byal鱼
59、laauz动物油60、yuz植物油61、guel盐62、maanh辣椒63、hingl姜64、sois蒜65、hauxhes干饭66、hauxomx稀饭,粥67、aul拿,要68、hauxxud糯米69、hauxdais玉米70、mal 来71、rungl煮72、gvas过73、xiangl节日,春节74、hauxxiz糍粑75、mbus葱76、ramxmis醋77、hauxfangx枕头粽粑78、hauxudt三角棕子79、hauxsil糖米花80、hauxnangc糯米饭81、byagtgaadt(byagtyeeul)青菜82、byagthaaul白菜83、byagtyuz油菜84、byagtroml苋菜85、byagtsih椿菜86、byagtjeebt韭菜87、byagtndoongl酸菜88、xaauc炒89、nohmul猪肉90、nohmal狗肉71、nohxiez黄牛肉92、nohwaaiz水牛肉93、nohgais鸡94、byalbyog青鱼95、byaibyaix鲤鱼96、nohbidt鸭肉97、byalxil泥鳅99、nohlaab腊肉100、nohiangx炕肉101、nohxaauc炒肉102、nohooml炖肉103、byalxaauc炒鱼104、byalooml炖鱼
四.布依语发音对学习汉语发音的影响,布依语里发音完全没有(送气)的音,易错的有以下几种。
1.b双唇塞浊辅音(不送气)------p双唇塞清辅音(送气)发音易错字例
b-------------p
b-----------pb----------p 玻-----------坡巴----------趴伯--------婆 白-----------牌棒----------胖班--------攀
2.g舌根塞音(不送气)------------k舌根塞音(送气)发音易错字例
g------------k
g------------kg------------k 干gàn---看kàn敢---------砍甘-----------刊 公---------空关---------宽刚-----------康 3.j舌面音(不送气)---------q舌面音(送气)发音易错字例
j-------------q
j-------------qj-------------q 技----------气鸡-----------期叫---------窍 骄-----------敲浆----------抢江---------枪
4.d舌尖中(不送气)---------------t舌尖中(送气)d------------t
d------------td------------t 搭---------他多--------拖当----------汤 大---------踏夺---------驼洞-----------痛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布依族的有关介绍,还有布依文的发展历程,日常用语及布依语对应的汉语字词,还有布依语发音对学习汉语发音的影响。同学们学得认真,希望能够逐渐适应汉语的教学中,学习更高深的知识领域,为自己的民族,为自己的家乡,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浅谈对双语教学的作用
浅谈对“双语”教学的作用
纳雍县姑开乡陶家寨希望小学
陶健 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工具,是信息的符号,文化的载体,知识的传播。著名社会学家J·A·菲什曼说过:“总的来说,不管哪一门学科领域内,可以肯定的说,最好是以学生最熟悉的语言作为教学语言,一直到学生较差的那门语言熟悉起来,完全能够作为另一门学科的工具的时候。”这一段话精辟地论述了母语对于启儿童智慧,开发儿童智力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少数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独特的语言,他们的祖祖辈辈用自己的语言沟通思想,交流经验。因此,每个人在特有的语言环境里长大,并有环境中的语言——母语。国家推广和使用普通话后,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进行交流活动。在56个民族的国家里,如果没有一种通用的语言,人们是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活动的。所以作为国语的普通话要推广、要使用。但是,少数民族语言要不要传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有没有必要进行“双语”教学。现就 “双语”教学谈谈自己肤浅的见解。
一、进行“双语”教学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宪法》总纲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党和国家为了帮助我们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在20世纪50年代就为苗族创造了苗文,并进行了一个时期的试行。中断后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试行,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期间,民族地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语文教学活动,学员们用学到的民族语言文字来搜集整理民间故事、谚语、歌谣等,为抢救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双语”教学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意义。
“双语”教学是提高民族地区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教育手段,对于发展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同时可以提高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并且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因此,推行民族文字与“双语”教学,不但符合民族地区实际教学需要,也是民族地区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在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地区使用单纯汉语教学是一个缺陷,适龄儿童很难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也是不足为怪的。目前,我们教育者所目睹的厌学、退学现象便是很好的例证。这样一来,能把学生请得来,留得住吗?
“双语”教学的开展,不但有利于促进母语思维与汉语思维相互贯通,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学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可以增强民族间的凝聚力、团结力,从而实现国家文化的统一,以致繁荣昌盛。
三、“双语”教学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知识的需要。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乡镇,少数民族都占有相应的比例。我从事教育工作的地方,大多居住的是苗族,苗语作为母语,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际的,的儿童也如此。而当他们到学校接受教育时,学的知识却是汉文。不懂汉语的苗族儿童在接角到单一的汉语言形式的统一教学时,语言环境的陡然转换,使苗族学龄儿童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发展呈现出复杂的情况,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理解是十分微弱的。直接的汉语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多半是在抽象的氛围中进行,教师付出很多,学生得到的甚少。“得到”的又多半是“注入”的,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效果大家是可想而知的。
那么,在苗族地区如何改变传统的硬性灌输呢?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只有在用汉语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大力推行“双语”教学,运用两种语言文字进行的教学模式。通过苗文对译汉文,用学生所熟悉的语言代替较为陌生的语言来进行教学,使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个轮廓,学生才能读其字而理解其意,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性,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四、“双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目前,就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而言,大致存在以下困难:
1、“双语”教学虽然有利于民族地区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它在县里、乡里不没有一个领导机构,还没有制定出一套长效机制,因此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民族语文教育花开花落,给人以“一阵风”之感。
2、推行“双语”教学需要培养乡土人才,过去“双语”教学试点的教师队伍,如今已随试点的结束而解散,造成“双语”教师人员匮乏。
总之,在苗族地区开展“双语”教学,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一来有利于学生对汉语的学习,二来有利于拯救本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特别是学校推行“双语‘教学,学生两种文字都要学,先读苗文后读汉文,通过对照翻译,这就把较陌生的语言转换为较熟悉的语言,学生的语言障碍得到排除,就能说出准确的汉语,写成语句通顺、语法规范的句子和作文,教学质量也相应得到提高。同时,人的大脑用两种语言进行思维活动,有助于儿童的智力开发。由此可见,双语教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受到:只有在苗族地区学校推行规范化、科学化的双语教学,重视苗族教师队伍的培养,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篇:浅谈对双语教学的作用
浅谈对“双语”教学的作用
纳雍县姑开乡陶家寨希望小学陶健 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工具,是信息的符号,文化的载体,知识的传播。著名社会学家J·A·菲什曼说过:“总的来说,不管哪一门学科领域内,可以肯定的说,最好是以学生最熟悉的语言作为教学语言,一直到学生较差的那门语言熟悉起来,完全能够作为另一门学科的工具的时候。”这一段话精辟地论述了母语对于启儿童智慧,开发儿童智力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少数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独特的语言,他们的祖祖辈辈用自己的语言沟通思想,交流经验。因此,每个人在特有的语言环境里长大,并有环境中的语言——母语。国家推广和使用普通话后,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进行交流活动。在56个民族的国家里,如果没有一种通用的语言,人们是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活动的。所以作为国语的普通话要推广、要使用。但是,少数民族语言要不要传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有没有必要进行“双语”教学。现就 “双语”教学谈谈自己肤浅的见解。
一、进行“双语”教学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宪法》总纲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党和国家为了帮助我们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在20世纪50年代就为苗族创造了苗文,并进行了一个时期的试行。中断后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试行,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期间,民族地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语文教学活动,学员们用学到的民族语言文字来搜集整理民间故事、谚语、歌谣等,为抢救少数民族文化
遗产,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双语”教学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意义。
“双语”教学是提高民族地区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教育手段,对于发展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同时可以提高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并且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因此,推行民族文字与“双语”教学,不但符合民族地区实际教学需要,也是民族地区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在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地区使用单纯汉语教学是一个缺陷,适龄儿童很难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也是不足为怪的。目前,我们教育者所目睹的厌学、退学现象便是很好的例证。这样一来,能把学生请得来,留得住吗?
“双语”教学的开展,不但有利于促进母语思维与汉语思维相互贯通,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学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可以增强民族间的凝聚力、团结力,从而实现国家文化的统一,以致繁荣昌盛。
三、“双语”教学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知识的需要。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乡镇,少数民族都占有相应的比例。我从事教育工作的地方,大多居住的是苗族,苗语作为母语,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际的,的儿童也如此。而当他们到学校接受教育时,学的知识却是汉文。不懂汉语的苗族儿童在接角到单一的汉语言形式的统一教学时,语言环境的陡然转换,使苗族学龄儿童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发展呈现出复杂的情况,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理解是十分微弱的。直接的汉语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多半是在抽象的氛围中进行,教师付出很多,学生得到的甚少。“得到”的又多半是“注入”的,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效果大家是可想而知的。
那么,在苗族地区如何改变传统的硬性灌输呢?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只有在用汉语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大力推行“双语”教学,运用两种语言文字进行的教学模式。通过苗文对译汉文,用学生所熟悉的语言代替较为陌生的语言来进行教学,使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个轮廓,学生才能读其字而理解其意,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性,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四、“双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目前,就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而言,大致存在以下困难:
1、“双语”教学虽然有利于民族地区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它在县里、乡里不没有一个领导机构,还没有制定出一套长效机制,因此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民族语文教育花开花落,给人以“一阵风”之感。
2、推行“双语”教学需要培养乡土人才,过去“双语”教学试点的教师队伍,如今已随试点的结束而解散,造成“双语”教师人员匮乏。
总之,在苗族地区开展“双语”教学,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一来有利于学生对汉语的学习,二来有利于拯救本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特别是学校推行“双语‘教学,学生两种文字都要学,先读苗文后读汉文,通过对照翻译,这就把较陌生的语言转换为较熟悉的语
言,学生的语言障碍得到排除,就能说出准确的汉语,写成语句通顺、语法规范的句子和作文,教学质量也相应得到提高。同时,人的大脑用两种语言进行思维活动,有助于儿童的智力开发。由此可见,双语教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受到:只有在苗族地区学校推行规范化、科学化的双语教学,重视苗族教师队伍的培养,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篇:正确认识汉语授课和双语教学(罗伟)
正确认识汉语授课和双语教学
------克令乡群吉中心学校:罗伟
汉语授课是指在少数名族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还同时使用汉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近年来在全疆实行的“双语”教学,是一项旨在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大利民惠民政策,得到了广大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可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到处造谣惑众,对新疆学校少数民族教师及学生进行煽动,说在新疆推行“双语”教学,在新疆学校实行“汉语授课”,会使少数民族语言逐渐衰退,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无以为继。其实这种论调是没有根据的。
第一,我国各民族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受到《宪法》保障。但这并不等于说,不同的语言文字在使用范围、传播作用等社会功能方面不存在差异。在市场化、信息化、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许多少数民族群众存在“双语”交流障碍,这使得他们面临信息缺乏、眼界狭窄等一系列困境。大量事实表明,只有超越语言、民族及地域的局限,才能在广阔的领域施展才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学习“双语”,就是帮助他们获得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
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科学文化知识及现代化信息的主要传播载体,不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就难以提升民族素质,难以实现民族平等。据测算,在21世纪,由于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成为现实,全球使用的语言种类讲减少到600种左右。显然,语言种类日渐减少的趋势,是世界进一步开放使各地区联系日益紧密的必然结果。但语言 的消失并不等于民族文化的消失,更不等于民族的消失。
人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对自己的母语都充满着深厚的感情,这是很正常的,也体现了对自己民族的热爱。但汉语授课并没有以汉语代替少数民族语言,而是要在学号母语的基础上更好的掌握汉语和外语。即使是没有被列入教学语言的民族语言,也任然可以再本民族使用,并非意味着本民族的语言消失。
第二,语言是社会沟通的工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使用和发展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必须实现各民族之间语言文字的相互交流。我们开展“双语”教学,是要让少数民族学生在学好本民族母语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汉语,成为“民汉兼通”的人才,并不是要用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丝毫不存在所谓“剥夺权利”的问题。事实证明,少数民族学习掌握汉语,不但不影响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而且还可以深化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认识,促进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需要依法确立一种能够为大多数国民所理解的语言,满足这一条件的唯一语言就是汉语,汉语不仅仅是占全国人口近92%的汉族所使用的语言,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相互交往的公共通用语言。目前,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三分之一的民族兼用汉语,有6个民族全部或大部分转用了汉语。显然,汉语是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中应用最广的语言。学习汉语,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少数民族本生的发展,都是极为有益的。把汉语确立为全国通用语,不仅是国家统一的需要,而且是全社会进行跨区域、跨 民族商品流通的信息交流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三,当今的汉语,不进是我过的通用语言,也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少数民族群众借助汉语这个工具,就能够更多更快的吸收先进科学知识和现代技术,更好更快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缩小在经济、科技、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从实践看,自治区广大少数民族群众非常拥护和欢迎“双语”教学。从城镇到农村,从南疆到北疆,少数民族群众送子女上“双语”学校和“双语”班的热情空前高涨,要求十分迫切。截至2008年10月,全区接受“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已达到60多万,占少数民族总数的25.4%:到“双语”学前班就读的少数民族幼儿也超过15万人。这说明,党和政府的这件事办到了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心坎上。
特别要强调的是,那些攻击“双语”教学的人,自己不仅受益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更受益于“双语”教学。他们一边说着流利的汉语,一边攻击我们的“双语”教学,可见他们的虚伪。
我们必须认识到,党和政府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实质是维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是在保障少数民族群众通过教育获得公平竟争、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是实实在在的惠民之策,利民之举。事实表明,无论哪个民族,如果能够熟练的掌握汉语汉文,就意味着可以接触和使用更多信息,同时还可以将本民族优秀的文化推向全国,甚至推向全世界。
克令乡群吉中心学校 2009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