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问卷调查(教师卷)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2 22:5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导学案”问卷调查(教师卷)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导学案”问卷调查(教师卷)情况汇报》。

第一篇:“导学案”问卷调查(教师卷)情况汇报

“导学案”问卷调查(教师卷)情况汇报

荻港初中

杨万会

我校于5月11日下发了导学案问卷调查表,共收回26份有效问卷,约占专任教师74.3%。问卷有效(初三年级未要求使用导学案授课)。“职称、教龄、学科、性别”栏大多数老师未填,无法统计。

一、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大部分老师按学校要求使用导学案教学,导学案形成的主渠道是下载、改编、共享。可见,教师们比较认同导学案教学模式,也表现出比较浓厚的研究热情。认为导学案对学生的学习主要作用是前预习22人。

在新课前一天发导学案给学生的,要求学生认真结合课本去做并收回检查的仅6人,大部分有时会,有时不会(18人,69.2%)。学生预习不充分时是否上课,大部分老师选择“看情况”,上与不上的各为6人。大部分老师认为使用导学案授课,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21人,80.8%);5人认为不能,占19.2%。超过半数以上的老师认为大多数学生能参与到课堂教学(70%左右,14人;53.4%;50%左右,11人,42.3%;1人,30%)。

在导学案设计时花费时间最多的:11人(42.3%)认为是策划学生活动;10人(38.5%)认为是“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寻找课外相关资料;4人(15.4%)认为是书写教学设计文稿(导学案)。关于“利用导学案授课急需自己改变的”方面,有14人(53.4%)老师认为“知识结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都要改进。其次是课堂教学模式,9人,34.6%;再次是教学观念,3人,11.5%。

关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方面,22人(84.5%)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3人(11.5%)认为要在教学中注重细节的研究;1人(3.8%)认为要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人(76.9%)部分考虑了。6人(20.3%)全部考虑了。

教材处理(整体顺序和内容)----16人(61.5%)结合实际增加或删减教材内容;5人(19.2%)利用教参、教辅充实教材内容;4人(15.4%)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学;2人(7.7%)变动教材顺序后进行教学。

课前设计好导学案的主要目的----22人(84.5%)选择“是,为教学做准备”;3人(11.5%)选择“是,为应付检查”,另有1人(3.8%)选择“不是,因为不检查”。

评价一堂课好坏主要应该看的因素----13人(50%)认为“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5人(19.2%)认为“教学目的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的程度”;7人(12.12%)认为是“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和进行学习指导”; 3人(11.5%)认为是“善于调节课堂气氛,教学中能恰当选择实例讲解授课内容”。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方法或策略----18人(69.2%)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学习有障碍时给予指导;4人(15.4%)随时巡视,随时指导;4人(15.4%)让学生列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而后集中讲解;1人(3.8%)让学生自由地学。

多媒体的运用----11人(42.3%)认为多媒体只是辅助的教学手段;6人(20.3%)认为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必须用多媒体;4人(15.4%)认为多媒体可扩展教育资源;0人认为多媒体是课堂教学必需的工具。

上课后的感觉怎样----大多数还可以19人(73%);7人(26.9%)许多时候都感觉不尽如人意;每次都成功,0人;无所谓,0人。

学生学习您任教学科的积极性----16人(61.5%)认为一般;5人认为(19.2%)需要必要的激励;3人认为(11.5%)很高;1人认为(3.8%)不积极。

最擅长的教学方法是----11人(42.3%)认为以组织讨论等活动为主;9人(34.6%)认为“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6人(20.3%)认为“以讲为主”;1人(3.8%认为)以辅导学生自学为主。

课后布置作业----14人(53.8%)认为应根据教学内容有时统一要求,有时布置分层作业;7人(26.9%)认为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分层作业;4人(15.4%)认为作业都在课内完成,不必布置课外作业。

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感到最大困难----13人(50%)认为“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11人(42.3%)认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人(9.2%)认为“学生不爱学习非中考科目”;没有人认为是“学生厌学,难以管理”。改善教学效果的最大的障碍----10人(38.5%)认为“教育教学理念欠缺”;7人(26.9%)认为经验不足;4人(15.4%)认为专业知识欠缺;仅3人(11.5%)认为没耐心、没动力。

认为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是----16人(61.5%)认为“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6人(23%)认为是“学生不喜欢学习”; 3人(11.5%)认为学习内容多;无人选择教材。

对教材的看法----8人(30.8%)认为不方便教学;6人(23%)认为结构体系设计和编写质量不太符合课标要求; 2人(7.7%)认为习题量过多(或难题过多);7人(7.7%)认为习题量过少。

校领导对教学工作的关心和支持----14人(53.8%)认为较多;8人(30.8%)认为很少;3人(11.5%)认为很多;

教后反思最有效的方法----11人(42.3%)认为从实践中提炼课题,运用案例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等方法,在科研中反思;10人(38.5%)认为观摩他人工作现场,从对比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入反思;7人(7.7%)认为参加有组织的骨干研修活动,在与专家、名师、同行对话中反思;1人(3.8%)认为用批判接受的态度阅读教育论著,在与文本对话中反思。

提高课堂效率的最好办法----10人(38.5%)认为寻找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8人(30.8%)认为加强集体备课,取长补短;6人(23%)认为加强课后反思,提高自身素;6人(23%)认为精选课堂练习,加强反馈矫正。对自己教学的评价----15人(57.7%)认为基本胜任;7人(26.9%)认为有待提高;3人(认为11.5%)完全胜任。

二、问卷分析及小结:

通过问卷,我们了解到,广大教师对导学案的使用,基本认可其积极意义。表现在对导学案在学习预习方面作用的认识,要求学生认真结合课本完成导学案的预习任务,认可导学案对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作用,绝大多数学生能参与导学案课堂教学中,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策划学生活动。

能够认识到基于导学案模式下课堂教学方式、方法需进一步改进,认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并考虑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也是大多数教师最擅长的教学方法。在学生作业上,超过半数老师是根据教学内容或统一要求,或布置分层作业,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真实、可信。认为有效反思的最佳方法是在实践中提炼课题,通过案例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等教研途径来提升教研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提供了四个选项,人数分布相对均衡。如多数教师认为是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和加强集体备课,相互学习,少数老师赞同加强课后反思,提高自身素养以及精选课堂练习,加强反馈矫正。大多数教师对自己教学的评价是:基本胜任,少数认为完全胜任和需要提高。关于如何“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老师们也提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总计如下:

1)良好的学风、学习习惯和较高的责任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根据学情,结合课标、研读教材,多反思,多与学生交流,多写教学心得;

3)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想办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5)明确目标,吃透教材,多实践;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以导学案为主线搞好课堂教学;

6)激发学生兴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7)加强理论学习,丰富、深化、改进专业知识结构,养成师生评学的习惯;

8)一定要解决学生展示过程中的问题,如缺少小黑板等;

9)钻研课标、教材,依学情定目标。一节课的目标不宜过多,要将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思维品质作为重点。

结合日常观课及导学案公开课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老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明显进步,使用导学案教学的课堂也的确发生了很多变化,如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课前准备更充分。老师们也更加明确课上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课堂教学的效率明显增强,学生上课时的表现出现明显的变化:发言的多了,小组讨论实了,展示的方法丰富了,后进生也能有表现了,优秀生更突出了,学生的兴奋点多了;老师不再独占课堂,而是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并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当堂检测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课后学生主动讨论问题的、问问题的多了。老师课下讨论课堂成败的多了。

当然从问卷中也可看出,老师们都很想了解导学案教学,但是仍存在着部分老师对导学案教学了解不深、不透,甚至误解或理解偏差,以及实践中的困惑。

其一是教学理念与实际脱离。

依然有不少教师在导学案教学中,过于突出教师的“讲”。总是心里放不下,认为哪一点不讲到,学生就不懂。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尤如家长,送小孩上学,明明小孩自己能背书包,自己走着上学,偏偏自己带小孩背包,久之,小孩必然形成依赖,也把自己背书包当作负担,而家长背,则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明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搞懂的,教师也不厌其烦的讲授,久之,教师讲得多了,学生自然讲的就少了,也必然让学生形成依赖,甚至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扼制了学生思维的创造与发展。

要真正理解“以学定教”,就必须改变根深蒂固的“教”的统治地位。要突出“学”,为“学”而“教”,同时又要注意“教”的必要性、重要性,不是不“教”,是在学生需要时“教”。“教”不是弱化,而是要求更高。更强调在方法、思维的方式、思路的指导与点拨。

其二仍有观望现象。这一点,从回答“是否收回导学案进行检查”以及“导学案教学是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二题中可以看出。对前者,大多数老师选择的是“有时会,有时不会”,较为随意;对后一问,有5人认为“不能提高”,人数虽然不多,但也占调查教师的19.2%。另有53.4%的老师在“学习预习不充分,是否继续上课”的问题上,犹疑不定。这三个问题,反映了少数老师对实施导学案的态度还不够鲜明,执行还不够坚决。上述问题相互间都是有密切关联的,所以在此特地指出。

我们的要求是均要收回。否则,学生的预习情况我们无从得知,不能在总体上了解学生对该堂的学习内容已掌握多少,或已经掌握了多少,还有哪些没有掌握,没有掌握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而这些情况是我们据以教学的前提和根据。在了解上述情况后,再对已有预设进行补充、调整和完善,则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目的性更强,更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教学,促进发展。如果不知道这些情况,就只能根据自己的预设进行教学,这势必造成教学资源(师生的时间、精力、投入等)的浪费。很多老师对“导学案”心存疑虑,是因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中,在很多环节上并未按导学案的实施原则和要求做,或虽然做了,但打了折扣。这二者,均会影响导学案的教学效果,难以达成学习目标。反过来,又会影响实施导学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教师利用导学案的操作程序需要认真研究,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充实,教学需要及时反思,教研气氛因每位教师的参与而浓厚,教研活动也会因每位教师的实事求是而见实效。

其三应树立课改的主人意识,不是旁观者。老师们一致认为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大困难。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自学方法?这需要每位老师在实践中加以总结,是必须要去做的;新的教学方法需要每位老师研究探索;大家一致认为“集体备课、取长补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说明,广大教师在理念上完全认同它的效用。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就需要大家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扎扎实实开展好集体教研,这必须依赖于每位老师的愿意付出,主动、认真参与才能达成;导学案的预设是靠每位老师生成的。调研中老师也提出了诸如导学案不尽完善、教材课标需要挖掘、教研活动要实在、时间不够充分,责任心需增强、课堂教学难以把握、学生习惯需要养成、学生需及时记录整理导学案、学生作业量大、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有问题与困惑是正常的,至少是我们思考与实践了,说明了大多数老师在主观态度上是认真对待的,希望通过改革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当然,导学案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蹴而就。我校实施以“导学案”为范式的高效课堂建设,才刚刚开始。引用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的路程更长,工作更艰苦。对于老师们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校下一步将认真讨论、研究,逐步解决,也希望全体教师建言献策,我们定从善如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教学。

既然明确了未来的方向与目标,我们只有解放思想,更新理念,认清自己的角色,明确职责与任务,坚定信心,想办法,找出路,将以导学案教学为范式的高效课堂建设工作推进下去,相信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取得成绩,我们的前途也一定是光明的。

第二篇:导学案使用汇报材料

建立动态课堂 开拓学生思维

—— 担山中学关于尝试使用数学导学案的推介材料

近五六年来,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有了稳固而明显的提高,可谓一年一个新台阶。但美中不足的是,数学一直是我校众多科目中的一个难科,影响了我校整体教学质量大跨越的进程。为了改变我校数学教学的这一落后现状,学校领导高瞻远瞩,派多名教师外出学习,带回了黄石八中的数学导学案文稿和相关资料,决定对数学教学实施 “课改”。这样,我们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精心着手准备,并于2013年春季开始在七八年级数学科目上扎实有序地进行了“学案导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有效尝试。为了推动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有序有效地开展,学校对该工作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成立了以教务处为中心的领导小组,凝聚七八年级数学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创造性地进行了探究,合作学习和推动使用。到现在,初步探究形成了以学案为教学引领,以学习小组为单元组织教学、以导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为教学路子,教学特色较为鲜明,教学效果也较为明显。

●为什么要使用导学案?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使学生多学”。课堂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育目的?

1.外在因素:从我校最近几年来学生的数学成绩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时期由于是留守学生多贪逸恶劳,懒于动脑,各初小以及教学点的教师配备专业性不够,导致升上来后的数学基础非常薄弱。内在因素:我校 1 部分老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有的是照本宣科,有的是一讲到底,学生的训练不扎实,拓展性思维发展欠佳。2借鉴外部信息。近几年来,教育改革的春风已经遍开桃花,如杜郎口中学、武汉十四中、黄石八中导学案的使用已逐渐登上教学舞台病收效甚好。我们早耳闻了导学案能使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校外出学习的老师又目睹了

传统的教学观中,教师的职能就是教会学生,使学生学会知识,学生认为自己只是收纳知识的容器,而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教师不可能教会学生所有东西,学生的学习过程,虽需要教师的教,但最终还是要依靠自己完成,学生潜力所能学到的应该远比教师教的多得多。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学会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 切实转变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倡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学习,使老师的教真正的落实到学生的学上呢?在这样的情况下,“导学案”教学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它以促使教师深入研究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方式,进而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开展“导学案”教学,变传统教学的“要我学”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动手做、动脑思、动耳听、动口说的“我要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它不同于其他教学手段的特点是: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重点在“导”,具有“导读、导 听、导思、导做、导教”的作用。

“导学案”教学,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坚 2 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或完 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会学”“乐学”“活学”“易学”。导学案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切实的发生了转变,也使学生 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课堂教学面貌,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如何使用

“讲”最易,“教”则难,“导学”才见真功夫,导学案是教师为进行课堂教学而编写的“导学、导讲、导练、导思”的教学媒体,不是教师教案的翻版,也不是练习加指导。在实践课堂教学中,导学案的优势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被教师所认同:

通过导学案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或者是记忆,或者是思考问题,提 升自己的解题能力;通过导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通过导学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通过导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导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 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那么,如何使用导学案,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课前,教师认真编写导学案,包括【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学以致用】四部分 内容。导学案至少提前二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内容预习好。通过导学案学生知道自己应该记住的知识点是什么;怎样去记,在导学案上都有明确的语言 提示;教师点拔的知识点 3 是什么;合作探究的问题是什么,下节课上你需要上台展示的是什么,重点准备哪些材料;学生应该通过本节内容着重提高哪方面的能力,等等,在题纲上都有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一目了然。另外,教师在下节上课前,收起来集体批阅,以备在课中有的放矢。

一节课教师做多讲30分钟,必须留给学生不少于15分钟时间练习。课中,【自主学习】的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不是面面俱到地去讲解题纲,对于比较容易的内容,学 生通过课本完全能掌握的,教师根本就不用浪费时间去讲;对于重点知识和批阅中学生出现问题的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边检查边强调,这样一来,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去自主学生,激发学习动机,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合作探究】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到讲台上自我展示,小组和小组之间或者补充问题,或者以记者或者其它身份提出新问题,或者另辟新径以解说员身份重新解说 问题,教师适时点拔,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生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在课堂中教师重点讲解的内容是关于能力培养问题:中考题是最有说服力,教师可以借用中考题练学生审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学以致用】自测,并小 组之间互相批阅,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让激情、热情、感动、震撼、期望和信任洋溢于课堂。在课堂中教师采用的形式是尽量少集体提问,多个别提问,多让 学生动笔写,少口头检查,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有点紧迫感,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能及时和大面积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每节课上学生至少动笔写两 次,教师当堂反馈给不合格的学生,并加强个别辅导。

课后,让学生每天拿出至少5分钟的时间,对照题纲回顾当天学过的内容,并写好【本课小结】【学生体会】,通过【本课小结】【学生体会】使学生“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通过以上导学案的使用,既能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又能转变学 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进步”。

●下面我就学案导学法及如何利用学案谈以下几点:

一、“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学案导学教学法就是利用学案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这其中的合作交流非常重要,包括师师、师生、生生的全方位合作与交流,但一定要尽可能的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方法注重的是过程——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的探究与自主学习过程。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

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这里的自主学习不仅强调了学生认知能力在 5 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也同时强调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自主控制,这就使得我们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目标得到了极为具体的落实。

学案是教师体现此种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的载体,它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这样,学案的作用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这也可以说是当前人们极为重视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此,学案的科学、恰当的编制,显的极为重要,它怎样融入新课程理念,怎样与教材完善的结合,反映出基本知识、方法、思想的探究与学习,又怎样以丰富且有层次的问题、知识、方法、思想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成为学案要承载的主要内涵。

二、教师要在“导”字上狠下功夫:

1、导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主动力和源泉,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要抓住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和特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使学生在自觉主动的去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去体会过程中的乐趣,逐步培养兴趣。就课堂导引而言可采用故事开引、巧设悬念、设疑质疑、游戏导入等方法,使课堂授课伊始,便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大脑中产生追根问底的想法;在课堂授课中,可利用课文中存在的游戏、风趣的笑话、幽默的谜语、播放配套的音乐,或开展小知识竞赛 6 等有趣的活动,促使学生思维动起来,活跃起来,达到激发和培养兴趣的目的。通过教师导兴趣,真正实现变“苦学”为“乐学”的目的。

2、导学法

过去教师常问学生的一句话是“学会了”吗,如今教师要问的是“会学了”吗。这是教育本身质的飞跃,“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是教育发展的主题思路。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检查、分析学习过程,对如何学、如何巩固等问题进行审查,并深入的剖析而加以校正,掌握其中的规则和内在关系。学法指导则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思维,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发挥和挖掘潜能创造条件。在学教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真正起到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作用。

“学会知识和方法”,要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入手,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体会过程本身的收获,不断反思、捉摸内在因素,达到“会学”的目的。要把握课堂教学中的读、思、说、议、做等环节,让学生发现多条通往目的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3、导思维

对学生而言,学习中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善思者,会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忆、想像、对比归纳,这样可以加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正所谓“学起于思”。教师在传道授业时,要善于点拨疏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特别是在教学时,要创设丰富的 7 智力开发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因势利导,深化教学内容,着力指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学生想像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超常思维,即打破思维定性,改变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产生新思路,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从而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变“苦学”为“乐学”。

4、导创新

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素养要求,因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素质”才是最终任务,通过导学实现这一目的:一是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造就条件。二是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据理力争,敢于质疑。三是给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参与,并提出某些不同意见,是提高学生创新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只有质疑才能调动思维,只有思维活跃才能产生创新的意识。多开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发明创造,通过活动中的具体操作,比赛中的竞争去激发学生思考,去求新立异,去创新。教师给于必要指点的同时,尽量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个性才能显现,才能取得发展。●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一、小组的划分原则

教师要科学的划分小组,划分小组一般要注意几个方面:

8(1)按学生综合素质合理分组。分组时主要参考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全部的同学分成四组即四档:优、良、较好、一般。每档各抽取一名学生组成一个6人小组,;

(2)分组主要参考学生的成绩,但是也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即同学关系是否融洽,分组的主要目的是让他们相互督促、相互提高,这样融洽的同学关系自然成了基础,尽量把关系良好,或者是性格相投的同学分在一起。

(3)小组一般以6人为一组。人数不能再少或者再多,人少不能集思广益,让思维碰撞出火花;人多了老师则难以掌握学生动向,同时也减少了学生的参与面。

(4)小组存在形式常态化。把同一组的同学安排成前后桌,小组活动时回头即可。

指导小组合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1、为小组合作打好基础

小组合作的基础是小组个体的独立思考工作,小组成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

2、各取所长,发挥最佳效果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会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中心发言人等。小组长应该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合作意识的同学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中心发言人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 9 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和学生的特长设立不同的角色,给每个学生提供最佳发展的机会。●导学案使用的优越性

1、更新了观念,转换了角色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口若悬河,大部分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挺沉闷压抑。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与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动手能力,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而以导学案为主的教学模式,摒弃了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理念,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导演,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对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因而教师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导学案模式下,教师由课堂一“主演”变成了“主导”,巧妙地启发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放手让学生学着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掌握知识。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身心负担,而且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导学案还原了学生的课堂主体的角色地位,把课堂真正地交还给了学生,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的引导、点拨,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合作交流,进而解决问题。课堂上没有了旁观者学生尝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甘甜!教育教学的效果自然而然地就日益明显起来了。本学期我校七八年级数学的几次测试,学生成绩一次比一次好,就足以证明“导学案”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良好效果!

3、提升教学效果

使用导学案前,每位老师要一课一案地把教学设计详详细细地抄写在教案本上,即费时又费力,教师抄写教案往往流于形式,仅仅是应付上级检查对教学没有多少作用。现今,导学案的使用,减轻了教师在备课抄写上的压力,教师只要吃透教材、拿准学清,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便可,同时,教师们即分工又合作地编写设计,这就既避免了单枪匹马的单打独斗,节省了精力又可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与力量,从而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设计和提升教学效果 ●导学案使用的疑惑

1、学案过于统一,实施须因情而异

导学案是学校经教师分工合作设计后,再统一印制的,但在具体操作上,因班级不同,学生的基础与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的不同,还有教师个体的教学风格不同,故而这些个体的差异的客观存在,在教学中不宜“一刀切”,把导学案运用教条化,不加任何思考与选择地拿来就用。教师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现成的导学案,而应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在原有学案的基础上增删添减,优化设计,以符合实际情况。

2、如何妙“导”,考量教师的智慧

“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学法指导,变教学为导学,其中问题是导学的核心,引问题,导问题,从而激发深层次的问题,用问题设计问题化难为易,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自己解决问题,高效地落实三维目标。教师切不可把导学课上成习题讲评课,把教学内容简单成对 11 答案。要达到上课要点,教师的教学经验,特别是教学的智慧,起决定性作用。

教师的智慧来源于课前的精心备课,吃透教材,把准学情,来源于深入钻研教法、学法,来源于平时的业务学习,不断积累的导学艺术。

3、小组讨论容易流于形式

因为学生在基础、态度、习惯、性格等诸多方面存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导致在小组讨论时,有些同学或小组没有认真深入地讨论和交流,而是流于应付讨论这种形式,最终达不到自主、合作学习的真实目标。所以,在小组人员的组合上,教师宜按A、B、C的等级进行合理配置,以期好、中、差生间的带、帮、补。

4、评价和巩固落实不力

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启发不够,鼓励不足;同时学生自评和互评也缺乏统一和有效的方法和记载。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加强以上方面的落实力度,勤作记载,及时反思总结,不断积累经验。同时,对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若课堂上未能及时完成,在课后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再消化、整理、补充、吸纳,不留“尾巴”,不留“盲点”,一步一个脚印,突出学案的实效性。●改进措施

1、多进行理论学习,听课,向别的老师请教,在磨课中提升执教能力,深层次体验“学案导学”模式的优势,逐步摸索出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型。

2、加强学法研究,加大学法指导力度,让学生有法可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作业布置 第一要适量,最多2个题.4、自我评价 培养学生自我评定的意识,分四个等级(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去认定

5、编写导学案

备课组依据教学内容分块到每位教师。各位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心,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认真初写。年龄大教师多分担,年轻教师少分担,但均必须按规定时间提交初稿,然后备课组认真讨论,再返回修订。修订后,再有备课组长把年轻教师的导学案分配到经验较丰富的教师去修改,基本上要逐行修订,再返回编者修订,要注意听取学生意见。初编者、校订者必须署名,最后必须经备课组长认定方可付印。主要修订:是否层次化、问题化,关注引导,点拨,分析,总结提升模块。在具体适用时,各位教师应依据学生层次,适当删减增补,并及时反馈修订。最终修订稿的电子稿传至备课组长。真心做事才能做成,用心做事才能做好,不求一次做好,但愿越改越好。

总之,学案导学在我校的实施推进,确实收获了一定的效果,也说明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实效性。但同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小,亦不容小觑。法可依法,但法无定法,学案导学案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的更大的信心,更执着与专注的精神去不断地探索、完善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而孜孜不倦。

第三篇:六国论导学案教师

《六国论》导学案

台前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语文:编者:王继山

时间:2012.12 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2、学习概括中心论点,体会对比、总分式分层的论证法的作用 重点难点: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2、学生展示、教师点拨。第一部分 课前热身:

1、背景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几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苏洵生活年代(1004年),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找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 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题解

“六国论”是倒装省略句,意为“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3、文学知识回顾

《六国论》的作者是苏洵,字明允,号老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儿子大苏(苏轼)、小苏(苏辙)也以文学著称,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

4、课文注音

赂秦()

思厥()

暴霜露()

暴秦()

草芥()洎()

邯郸()

殆尽()

易量()

苟()

学习探究

方法指导:请同学们用点译和滑译的方法疏通第一段并能解决以下问题

一、研读第一段

1、重点词语 非兵不利

弊得赂秦

盖失强援

...赂秦而力亏

不赂者以赂者丧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2、古今异义

非兵不利

古:

今:有害;没有好处。

3、词类活用

不能独完

4、指出下列句式,并翻译

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译: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译:

5、问题探究

A.第一段中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B.作者从哪两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论点的?

明确:A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B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提问: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

第二部分

二、研读第二段

1、重要词语

小则获邑

其实百倍

固不在战矣

....诸侯之所亡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斩荆棘

举以予人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暴秦之欲无厌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

...

2、古今异义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古:

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确实;的确 思厥先祖父

古:

今:父亲的父亲

3、词类活用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4、句式

举以予人

()

5、翻译句子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译: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译: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译:

6、问题探究

提问:这第2段,可分哪几层意思?并在课文上划出。

明确:第一层:用数字说明赂秦是六国灭亡的原因; 第二层:轻易供奉土地是六国灭亡的原因;第三层:说明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的道理;第四层:以“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为喻,进一步论证了赂秦而亡的道理。

提问:在第2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对比性的句子?

明确:⑴秦以攻取得与“受赂所得”的对比;⑵诸侯赂秦所亡与“战败而亡”的对比;以上两个对比之间,也构成了对比。通过对比,得出了 “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的结论。⑶祖父创业艰难与子孙轻易割地的对比;⑷“今日割五城……然后得一夕安寝”与“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的对比;⑸“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对比;⑹“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的对比。通过以上的全部对比,说明诸侯割地的情形和后果,得出了“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结论。4.提问:本段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赂秦的危害?

明确:A、以地事秦,导致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刺激了贪欲和扩张的野心。B、韩、楚、魏三国以地事秦求苟安而不得。

5.提问:本段的中心内容,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话?

明确: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随堂训练

课外延伸

赵人养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与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1赵人与其子在养猫问题上的看法是否一样?各自的主张是什么?

2下面句子中的“去”和“去饥寒犹远”中的“去”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故国思念家乡,担忧沉迷于安逸的生活畏惧讥讽和谗言)

B去死肌,杀三虫(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C西蜀之去南海

D得钱千五百,乃去

译文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第四篇:《短文两篇》教师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短文两篇》课型:略读主备:韩有龙审核:时间:2012/03/20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分析“日”“月”的特点,理解其象征义。

2、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

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学习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这两篇作品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1941年间,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的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了解了写作背景,你就能更准确的把握文中“日”、“月”的象征意义,就会明确“飞蛾”、“夸父”、“姮娥”的形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瞬间()旸谷()倘使()一撮.()..

2、解释:.皓

.月()姮娥..()倘使:皓月:咏叹:凭栏:飞蛾扑火:

3、任选以上几个词,写一段话。

5、巴金:原名,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曲》;《爱情三部

曲》;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引起巨大反响。

6、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能够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哪轰轰烈烈的死。

7、文章中所提到的飞蛾象征着什么,它为什么值得人们赞美?

飞蛾本质上是一种很微小的生物,但是它在作者的笔下,也成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个人的理想也正是在这种象征中表达出来。

8、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写飞蛾和夸父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飞蛾和夸父都可以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而作为更高等的人类,当然为了追求光和热,也应该可以做到像飞蛾和夸父那样。文章开头叙述飞蛾和夸父,为后文作好铺垫。

9、请同学们找出作者在文章中写自己对月亮的感觉的句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

10、作者在文章中为什么会有对月亮的那种感觉?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月光常给人一种冷冷的感觉。从追求“光和热”的角度出发,作者才发出文中的感慨。

二、学习·研讨

1、“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如何理解这句话?

飞蛾和夸父的行为,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但是也正是因为它们的行为,整

个世界才会变得光明起来。如果没有飞蛾和夸父这样的勇敢者,我们的世界将被黑暗笼罩。

2、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作者在嫦娥的身上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嫦娥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

光的冰冷,为了使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嫦娥的这种追求也正是作者心中的追求。

3、联系这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说说作者写作的目的。《日》和《月》都是作者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

较艰苦的持久阶段,全国人民在努力抗战的同时,也都企盼胜利的到来。作者在文章中歌颂光明,也正是为了赞美那些光明的人。

三.拓展·延伸

下面这些诗歌都是托物言志的名作,选择其中的一两首尝试分析作者寄予诗中的思想感情?

《精卫》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四、学后记(总结收获)

资料夹

(一)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

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

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

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

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

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

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二)写作背景:

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

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第五篇:养花--教师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导学案 年级:

课 题

阅读目标 六 备课教师: 养花 张勇杰 使用老师: 张勇杰 上课时间审核:学生: 36课型 精读 课时 2

1、学会本课的新词,理解奇花异草、大雨倾盆、置之不理、三年五载、秉烛夜游等词义。积累好词佳

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教育学生正确面对生活,热爱生活。

核心解读总分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了作者的思想

感情。本文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语言朴实像对老朋友叙谈家常,读起来亲切、自然。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学法指导 以“三读”深入文本,采用圈点、批注查阅等方式自主学习;对于困惑等作好记录与他

人合作探究讨论解决。

目标链接 前边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老舍是 一代“语言大师”,有驾驭语言的本领,尤其善于

运用北京话,使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形成一种通俗又诙谐幽默的独特风格。我们还学过他的《猫》《草原》等课文。

(课件4-7)

二、学生合作,研读解疑(用时:5-8分钟)围绕作者养花中的乐趣 进行深入探讨

要求: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1.小组内汇报交流研究。①静读:美美的有感情地朗读全

(分工合作学习课文)(1)我学会了什么?选择自己重要的收获简要的写在下面。文。②细找:文中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些地方写出他在养

花中得到的了乐

趣?③沉思:得到了

些什么样的乐趣的语言,你能用自己(2)我还些困惑。((1)各小组展示收获。(2)分小组讨论个人困惑,小组质疑问题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呢?品悟老舍先生的乐趣。”此句用了什么修辞?再全文是什么作用?文章那些句段分别写了“喜笑”、的语言表达出他的“忧泪”、“须劳动、长见识”?找出相关的句段,有感情的读一读。课件-08

3.生成共性问题:乐趣吗?④深感:作者从养花乐趣中得

到了那些感悟,你从

中有何感受或启

发?

三、学生展示,品读释疑(用时: 10-15 分钟)

环节要求:通过组内展示和班内展示,陈述自己的意见,组间辩论,教师适时点拨

1、展示汇

报:围绕上面问题在小组展开交流讨论,进行组内展示和班内展示,陈述自己的探究意见,组间辩

论,进行全班交流。(温馨提示:可以分角色模拟小记者在组内进行采访哦!)(老师适时鼓励点

拨)

2、交流自己学习课文之后的心得或是受到的启示。

回顾总结:约

2四、课堂检测(用时: 8-10 分钟)课件09

环节要求:学生单位

时间内,自主完成道学后检测

1、听写带生字的词语昙花 菊秧砸死循环 奇花异草、大雨倾盆、置之不理、三年五载、秉烛夜游(听写内容):2.找一找:写出近义词:见识()乱吹()学案上的课堂检测,倾盆大雨()写出反义词:真理()关切()骄小组先评价,教师抽

查评价。

傲()3.句子模仿秀(各仿写一句话)A“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

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B“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4.文中写了老舍得那些养花乐趣?

五、回顾拓展(用时: 2 分钟)课件10-1

11拓展延伸从课文中我们发现昙花似乎是很名贵,并且显得有一点神秘,只在夜间开花,还令

主人特别自豪。那么昙花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花呢?你能不能想想办法进一步认识昙花,了解昙花,揭开昙花神秘的面纱,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昙花介绍”。2搜集关于花草的词语

六、附板书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这就是养花(课题)的乐趣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五、扩展阅读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他一生创作丰富,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他的作品语言生动、幽默。我们的教材中选用他的作品最多。除了我们所学的课文还有很多作品,大家可以认真去读读著名的长篇小说《月牙》《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昙花为仙人掌科昙花属附生植物。灌木状主茎圆筒形,木质。分枝呈扁平叶状,多具2棱,少具3翅,边缘具波状圆齿。刺座生于圆齿缺刻处。幼枝有刺毛状刺,老枝无刺。夏秋季晚间开大型白色花,花漏斗状,有芳香。昙花原产于美洲巴西至墨西哥一带,现全球均有栽培。17世纪中由荷兰人引进台湾。说句话;后来人们用昙花一现来比喻美好事物不持久。

教学反思:

2.“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这句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它们。(从中可以看

出作者对花有感的过程中,摸出了一情。)作者在照管花我来示范。从中体会到什么?文中还有那些类似的,找出来读读、说说体会。3.“如此循环”是什么意思?把文中能体现“如此循环”句子找出来有感情的读一读。些规律,增长了知

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句话说明什么道理?

5.(1)作者怎样安排材料的?(结构层次或自然段)

(2)我学为本文编写编写提纲:(以本文内容或自选)

6.共性问题:

识,从中得到了乐趣。(4)养花有益身心。指养花锻炼了身体,消除了疲劳。在辛苦中了解了劳动的意义,得到了乐

趣。表达了作者热爱

劳动的感情。

三、展示交流(用时: 15分钟)环节要求:通过组内展示和班内展示,陈述自己的意见,组间辩论,教师适时点拨

1、展示汇报: 围绕上面问题在小组展开交流讨论,进行组内展示和班内展示,陈述自己的探究意见,组间辩论,进行全班交流。(温馨提示:可以分角色模拟小记者在组内进行采访哦!)(老师适时鼓励点拨)

2、交流自己学习课文之后的心得或是受到的启示。

四、课堂检测(用时: 10分钟)

环节要求:学生单位1)这篇课文是写养花的乐趣,为什么要写伤心的事?时间内,自主完成道2)l)“花开得大小好坏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满是学案上的课堂检测,花草”。(可以体会出作者爱花,确实把养花当成了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表达了作者小组先评价,教师抽热爱生活的情感。)查评价。(2)作者养的花没有奇花异草,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这句话运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会奋斗的花草”指生命力强,能迎风斗雪、战胜自然灾害的花草。作者爱花养花,并不是为了研究和实验,只把养花当成生活的乐趣)这是作者养花的特点。

4).回顾课文,从结构上作者是怎样怎样写养花的?你还发现了哪些写法?比如说:(“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全家人几天都没有笑容。”本文字照应了结尾段“有忧有泪 ”这句话。等);

从老舍养花中我明白:要热爱花草;要正确面对生活,热爱生活,要有积极向上、健康的生活态度„

五、总结拓展(用时: 2分钟)

1、作家老舍从养花中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并且乐此不疲。特别是文中提到的习作要求:仿照本文

写法,一个片断,秉烛夜游观赏昙花的情景实在是令人无限向往。你是否也想亲身体验这种乐趣呢?那写出花草的特点,么,自己学习养一盆或几盆花吧。要写出自己喜欢

这种花草的原因。

养花是一门学问,你可得多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也可以找一些关于养花的书来读。

养花还是一件很费心的事,你可得每天花一些时间去精心照料它们。等到花开的时候,可别忘了请你的家人或朋友来观赏,那时候,你一定会很得意的。在此同时,你还可以记录一些观察笔记,也许在其中你还会有其他的收获呢!

2、默写关于花草成语各5个(如亭亭玉立百花争妍 婀娜多姿 含苞怒放五彩缤纷 凌波仙子 花繁叶茂梨花似雪寸草春晖 花团锦簇

六、附板书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总

有花有果,有香有色。这就是养花(课题)的乐趣分照应修改为课件中的提纲式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总

教学反思:

下载“导学案”问卷调查(教师卷)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导学案”问卷调查(教师卷)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如何写导学案》读后感(范文大全)

    《教师如何写导学案》读后感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推进课程改革,课堂是关键和核心。“导学案”把课堂分为课前、课内、课后三步,功夫在课前,成效在课中,愉悦在课后。“导学......

    渔父导学案(教师)

    《渔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将此文顺畅地译成现代汉语。 2、 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教学......

    项链(教师)导学案(精选合集)

    第10课 《项链》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 1、概括玛蒂尔徳的人物形象,力争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小说精巧的情节来透视人物的性格。 能力 1、训练快速阅读、梳......

    诗歌诵读问卷调查(教师卷)

    “通过诵读提高诗歌教学有效性”问卷调查(教师) 受调查人状况 (性别:A.男 (教龄:A.1—3 年 B.女 ) B.5—10 年 C.10 年以上 ) 1.你觉得怎样才算是诵读呢? A.出声地读 B .讲求节奏......

    初中历史导学案教学研究汇报材料

    初中历史导学案教学研究汇报材料 勇于探索、开拓创新 金厂沟梁中学 赵洪波 今年我校在教研室的要求下,实施了“以导促学、同伴合作、构建有效和谐课堂”教学模式,我进行了......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老师卷

    杜甫诗三首 第一课时 秋兴八首(其一) 目标定向 1、把握诗歌意象和诗歌情感的有机联系, 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领会诗人感时......

    《阁夜》导学案 学生卷

    《阁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过程与技能: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教师卷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2、能力目标:鉴赏“梦游”的意境;3、情感目标: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初步体会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