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学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
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研究方向兼顾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它探究的是有生命的物体,让学生掌握的是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有关知识,内容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显得有些无助,而运用多媒体则可将微观的结构和功能或者生理过程生动逼真地呈现给学生。由于多媒体教学软件汇集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能创造出图文声像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能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能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变不可操作为可操作,使“死”的生物概念、原理变成“活”的生物知识,多媒体计算机成为形之有效的教具,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和复杂的生理过程直观地显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大为提高。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一、运用多媒体给生物教学带来的优势
(一)多媒体使教师更能灵活的驾驭课堂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师的备课环节中能充分挖掘教材深度,拓宽知识视野,又能考虑到不同层面的学生来设置课堂问题和练习。教师在预设计习方案时,可以适当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一定限度地布置学生网上查找资源知识,使学生能够从课本以外的视野中发现生物的奥秘,激发其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把课本知识、实践知识、网络知识融合在一起,这样预习的效果肯定明显,课堂环节也必然流畅。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节约了时间,课堂信息量也增大,课堂活动也能充分展开,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传授知识的模式,教学双边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尽情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围绕教师制定的方案展开有序的课堂活动,学生课堂中尽量是主人角色,教师适度指导,教学活动可以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可以跨越时空隧道。例如,在讲生物进化和生命起源问题时,受课本和大脑思维的限制,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怎么也讲不清,怎么也听不明白。使用多媒体手段则可以使远古画面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生动而好奇,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命起源如此漫长,进化过程如此曲折,从而实现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知识直观化。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必定能专注于学习,其汲取知识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作为教师都想尽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环境。而多媒体教学课件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在信息技术和生物学科整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的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设计出某种“情境”。如在讲述《血管与心脏》时,利用媒体动画和视频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心脏的动态收缩图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心脏的主要功能。随后画面进行动态分割,展示心脏的内容结构,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几个腔、房,室壁的薄厚,与心房、心室相连通的血管,瓣膜开放的方向,血液的流向等。从而高效地解决了“四腔、血管、瓣膜、血液流动方向相统一”的难点问题,同时还能清楚区别动、静脉、毛细血管的知识等。这样生动的画面、丰富的内容,多样的问题和及时的反馈,为学生创设了课堂教学情境,提供了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求知的欲望,产生兴趣,提高效率。(三)精用多媒体,快速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可以将一些晦涩难懂的内容具体化,将一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内容,教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一节时,其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便是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圆点分别表示有用的物质、没用的物质及细胞内部产生的废物,通过这三种圆点在细胞膜之间穿插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重难点问题。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使学生更易掌握重难点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事物直观展示 1.从微观到宏观。
初中生物课对于《种子的萌发》只从文字和静态的图片给予展示,好多学生无法理解种子从萌发到成长的过程,用实验演示的话,需要很长时间,又不易观察其生长的详细过程,教师对此无从下手。但使用多媒体后,将种子萌发的各个时期用flash动画的形式播放种子从萌芽到生长,种子中各部分的变化过程,整个过程栩栩如生地显示在学生面前,易于学生理解,又能详细描述其变化过程。2.从静态到动态。在讲《血流———流动的组织》一节时,教师只能强调血液是一种组织且可以在血管内流动,学生不理解血液是如何流动的,流动的方向是怎样的,利用多媒体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血液循环系统,则可直接观察到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速度和方向,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准确长效。
3.可穿越时空界限。课本讲爬行动物时,老师无法用语言准确生动地描述,又不能将大型的爬行动物拿到教室来展示,使用多媒体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图片观察爬行动物,还可以展示两亿多年前的中生代,让学生领略当时爬行动物生存的环境和种类,又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现在地球上爬行动物种类减少的原因。
(五)多媒体教学可扩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加信息量。多媒体教学为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赢得了大量时间,可以在同一屏幕容纳多个画面,或将多个画面在很短时间内快速展示,用电脑下载或播放相关影视资料、图片,观看电视新闻或相关教学节目,可以扩展学生课外知识,了解当前社会现象和科技动态。同传统教学相比,大大节约了时间和空间,使教学内容更充实,形式更多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使课堂40 分钟变得宽松,学生动手、动脑、辩论的机会增多,教学内容也得到了充分落实,练习、课堂检测时间宽松,对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能在有效时间内得到改正,教学思路也能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不断提升。用电脑制作复习课(特别是专题复习)、习题课或总结课等课件,或用实物投影把复习提纲、知识网络、题目、试卷等内容直接展示在屏幕上讲解,可以减少抄题、解答过程板书的时间,大大增加课堂的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合理有效地把握多媒体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运用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必然结果,但任何事物都有他的负面效应,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是一柄“双刃剑”。如何使用这项工具,要用心思考,切不可盲目夸大其作用,随意排斥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最终本末倒置,使老师和学生走入误区,影响教学质量。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注意,但同时心理学也表明,声、光、电、色等图像长时间运用可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易疲劳,当然会降低效果。所以多媒体的合理使用与教师本身素质有很大关系,教师的合理引导,摆正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关系,不应付,不取巧,努力提升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也一定会使原本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灵活化。为了让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更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教师要对多媒体教材进行必要的处理
教师要想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首先要“通读”有关多媒体教材(投影片、幻灯片、录像片、教学光碟、影片、录音等),充分了解这些教材的内容特点及使用方法、片长、编者意图。录像片、科教片必须多播放几遍,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备课时才能全面考虑,精心设计教案。教师在考虑使用多媒体教材时,要根据教学的时机需要,有选择地使用。同时教师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配套媒体教材的时候,有的内容配套媒体教材中没有,这时教师可考虑在其它教学录像资料片中选择、剪辑,填补配套媒体教材的空白。现有的配套媒体教材,在内容选择、时间编排上不尽人意,同样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进行剪辑为教学所用。教师在了解多媒体教材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选择或剪辑好教材后,就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精心设计好教案,考虑最佳的教学方法,特别是电教媒体——音像教材与其它传统教学媒体如挂图、模型、标本等的有机组合运用,并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特有作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有效地发挥音像教材这种电教媒体的优势,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转变教育观念,适度运用多媒体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授课内容是否适合或者有无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是使用多媒体,教师只是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控制地位,甚至出现一些教师离开多媒体课件后无法进行教学实践的情况,形成了无多媒体不成课的局面。在教学中就按照课件设计思路按部就班,鼠标轻轻点,图片张张过,层层推进,全然不顾学生所思所想,而传统教学媒体——黑板,一个字也没有或者只有标题,忽视传统媒体的作用。结果反而使教师缺失了教学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教学中的机智、灵感闪而复失,教学过程浅入浅出,教学艺术的锤炼也便无从谈起。要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转变是关键。要在现代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的应用到生物教学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所以,在一堂课中是否使用多媒体以及使用哪种多媒体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所选择。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化教学手段仍有用武之地,只有把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充分结合使用才可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模拟轻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科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理解一些生命现象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计算机可以对实验中动态微观的过程或周期较长的过程进行宏观连续的模拟。这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也是有利的。但是有些教师为了省事,而将一些可以通过课堂上实际动手做的实验用电脑动画展示了事,只让学生观察到模拟现象,充其量只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实验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代替的,计算机的应用应该是有助于实验教学,但绝对不能取代实验教学。总之,多媒体技术正在课堂内外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知识的生产方式和复制方式的变化正在影响着我们认知方式。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科学,教科书中只能用从静态的图片、苍白的文字来说明,使活生生的生物好像失去生命力,而微观的现象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又无法看到,抽象的知识无法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恰好填补了这一缺陷,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技术也进一步的提高和成熟。,使生物学知识突然间变得有趣味性,也拉近了生物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知识性、娱乐性、新颖性结合在一起。但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与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还要注意对课程的体系、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只有根据学科教学需要,才能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对每一个教师来说,把多媒体技术灵活地运用在生物教学中,任重而道远。
王志明 2016、3
第二篇:浅谈生物学教学与多媒体的应用
浅谈生物学教学与多媒体的应用
AA中学 AA
内容摘要:
本文阐述了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和需要的条件。同时,就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做以简要论述。
关键词:必要性 条件 注意的问题 正文:
初中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解释世界生命奇观和本质的一门自然科学。单凭干枯的文字叙述,是无法让学生深切感知知识的魅力,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却能够有力地改变这一缺陷,能“活化”生物教材。新课程改革中也强调在生物教学应注重信息技术与生物学习的整合。信息技术就是现如今中小学课堂所使用的多媒体,那么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一、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
1、多媒体教学能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使微观世界宏观化。
利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直观形象的画面显示,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授课内容。学生是一个能动的主体学习者,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思维神经,促使他们主动抽取学习的意念,从而对课堂内容能形成自身知识建构。这一点是普通的常规教学手段所无法办到的。例如,我们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教学中,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将草履虫的形态、草履虫的内部结构展示出来,然后再配上有关草履虫的录像,这样使肉眼无法看清的草履虫,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那么,不仅学生的兴趣高涨,而且为继续学好草履虫的生理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增大生物教学内容中观察的可见度。初中生物学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都需要学生去观察,然而枯燥的课本既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有的知识图形又不能让学生清楚地去观察,从而就会引发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不到位。然而,利用多媒体把这些内容制成课件,录像等形式,学生观察起来就显得相当容易。例如,在学习细胞分裂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只凭教师的解说和书上的图例是无法让学生有深切体会的,而且在生活中也无法看得到。这时,教师就可以将细胞的分裂过程制成动画,无疑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2、运用多媒体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心理特征,也是形成动机的重要因素。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自然地、主动地、毫不勉强地热衷于学习,乐此不疲,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灵活的运用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恰当巧妙的创造一种形成直观、行动愉悦的情景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教学的成功打好基础。例如,在上《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时,课上播放霍尔丹和奥巴林提出的假说中----原始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模拟视频。短短几分钟,把一个伟大的假说形像生动地展示给了学生使学生从视、听感观上得到共鸣,引起学生的注意。又如,在上到人体皮肤的保护作用时,使用了幻灯片动漫,把细菌用大刀要砍破皮肤入侵人体的行为形像地展示出来,活跃课堂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精心创设探究情境,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和动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例如:在上《人的性别遗传》之前,我用幻灯片展示了这样一个情景,一只小鸭正对着一个孕妇,若有所思。起初学生们都笑了,接着听到了切切私语。于是我问:“同学们看了这幅图后想到了什么?”有的说,这是一个孕妇和一只小鸭。有的说,小鸭在猜孕妇肚子里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不难看出学生思维不断拓展,非常活跃,虽然有些异想天开的成分,但体现的正是学生丰富想象为来源,学生想出的答案越多,说明他创设情境的效果越好,探究的兴趣越高,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越强。结果在后面探索人的性别决定时,学生们兴致特别的高,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因此很轻松、顺利地完成了这节课,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条件
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理解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与生物学教学中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需要以下条件:
1、教师要具有现代教育教学观念和丰富的知识与必要的技能,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它将成为学习者、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研究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这种角色的转变,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基于多媒体教学和生物学科的特点,我认为生物学教师应具备如下更高的教育教学素质:首先建立现代教育教学观念,它是能否有效的实施多媒体教学的根本和前提。①必须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能把学生示威教学的主体。结合生物学知识体系和学科特点,创造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条件,激发每个人 的积极性,使其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②要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必须知道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具有开拓进取、尝新应变的能力。③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④要学会欣赏学生。要用发展眼光来看学生,重过程,轻结论;多鼓励,少批评。要为学生提供独立发展的空间。其次,要具有丰富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生物学教师除了要有精深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外,还要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知识,与多媒体教学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理论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等。这些知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保证。
2、教学内容内容要适合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生物课都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效益,其展示的知识内容必须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生物学中有很多内容是学生能够看得懂,或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或其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已经具备了的,或只需要教师作简单指导便能融会贯通的。这部分知识是根本用不着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的,否则就“画蛇添足”或者是“杀鸡用牛刀”。而象一些微观的现象或暂时观察不到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再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
三、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能代替实验和实践
在生物学教学中,实验和实践是不能够被信息技术替代的。我们不能够认为有了网络上的虚拟青蛙解剖,实验室就应该找不到青蛙的影子了。在实验中,使用模拟和录象可以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但绝对不意味着可以取消实验。反而,有了计算机的帮助,我们应该把实验做得更加完整和漂亮。
2.适量使用媒体,使用多媒体教学,在调动课堂气氛、提升课堂容量、丰富课堂内容等方面,确实有着明显的作用。但一些老师在使用的时候也陷入了另一个误区,那就是老师用课件完全代替了板书。我们觉得板书是无法用课件代替的,因为板书是随着老师的思路逐步进行展示的,往往是这节课的精华。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提炼、总结。因为一味的使用多媒体展示,随着时间的延续,学生可能会遗忘先前学习的内容。若是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相应的板书,就可以让学生更为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所以从这点上,我们应该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避免学生的依赖思想,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总之,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生物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是一种独特的教学过程,更体现了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将是中学生物新课程实施中重要的也是主要的途径。
第三篇:多媒体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应用初探
多媒体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应用初探
摘要;在多年生物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对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进行了优化与整合,解决了生物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关键词:多媒体;中学;生物学教学;素质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开发要求越来越高。在中学全面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中学生物学教学如何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已成为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近些年来,笔者在多年中学生物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生物学教学,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减轻了学生课后学业负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所设计《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成熟》课件在2000安徽省和芜湖市中学生物学科计算机课件评比中分别荣获省三等奖和市一等奖。笔者所设计的《花的结构》课件及其一节课曾于2000年代表安徽省参加了“全国首届初中计算机辅助教学观摩课”比赛活动,荣获全国三等奖。本文试以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一节课为例,谈谈笔者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中学生物学教学及其课件设计的一些收获和体会。1 教材选择与教学内容分析
该节课选自高二《生物》新版教材第五章第一节。该节是高中生物课的重点章节,其知识点的掌握对后续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的学习将起重要的铺垫作用。该节通过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详细地介绍了减数分裂的概念及其基本过程,其教学内容不仅容量大,名词术语多,而且理论性和微观性较强。该节课教学重点是减数分裂的概念和减数分裂各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教学难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该节原计划安排2学时。该节课若采用传统的常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不但原计划的2学时不能缩减,教学难度也较大,教学重点和难点不易被学生理解。笔者现安排1学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对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整合,不仅解决了该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语言表达和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及其主体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减轻了学生的课后学业负担。2 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设计 2.1 教学目标设计 2.1.1 认知目标 使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意义,掌握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2.1.2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概括、语言表达、分析思维等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3 情意目标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用科学的世界观去看待生命现象,用声、像、图、文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2.2 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高二学生该节课前已学过有丝分裂、染色体等有关知识,并具备一定自学能力,但观察、分析、创新思维、语言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都较弱,习惯于死记硬背生物学知识的认知特点,在该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科学性、交互性、集成性和诊断性强以及课堂教学效果反馈及时的特点,采用自学讨论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认知上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自主学习与协作讨论等活动,掌握减数分裂各期的特征及其染色体变化特点和意义。3 教学媒体(课件)与教学程序设计 3.1 教学媒体设计
该节课中,笔者采用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在传统的教学媒体设计中,笔者让学生每人用吹塑纸制作了一套同源染色体剪贴图,供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新知、强化目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之用。在现代教学媒体设计中,笔者设计并制作了该节课的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该课件共包括四大模块,即:引入、新课、总结、练习。第一模块用于引入新课,通过学生观察显微镜下人的精子和卵细胞来复习旧课,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入新课。第二模块用于讲授新课,共分四个子模块,即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有丝分裂、受精作用。第一子模块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来总结、归纳出精子由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的形成过程,再通过一段细胞分裂的动态画面总结染色体的变化。第二子模块通过鸭子产卵的画面引入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并请学生总结出减数分裂的概念。第三子模块通过回顾有丝分裂过程,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不同点。第四子模块讲授受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第三模块用于总结新课。通过一段细胞减数分裂时的动态画面对减数分裂过程进行复习,并请学生归纳总结出精(卵)细胞(2n)—→初级精(卵)母细胞(2n)—→次级精(卵)母细胞(n)—→精子(卵)细胞(n)。第四模块用于反馈练习。该模块笔者设计了数道有代表性的练习题,通过竞答方式请男女学生上讲台点击鼠标答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该课件中板书设计、图片和复习题等,采用Power Point软件制作;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三维动态过程,采用Animator Pro软件制作。
3.2 教学程序设计
该节课课件及整个教学程序的设计,笔者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该节课的创新教学程序设计如附图。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运用所设计的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和大屏幕投影系统使所授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控制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旧格局。4 收获与体会
通过该节课的课件设计与教学,结合笔者多年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实践,笔者深深体会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中学生物学教学,可以取得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良好教学效果。现将一些收获与体会总结如下:
4.1 创设了崭新的情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在该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借助丰富多彩的图、文、声、像媒体和动画,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如在上课开始时,笔者在课件中设计了一幅生动美丽的海底世界影像画面,配以逼真的水泡声,有力地渲染了课堂气氛,使同学们如身临其境,很快集中了注意力,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生物科学的殿堂,引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2 化静为动,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具体,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该节课中,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同源染色体联合、四分体出现、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点分裂以及子细胞的最后产生等染色体变化过程都属于微观的动态变化,内容十分抽象,且肉眼难以观察,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是该节课的教学难点。笔者在该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三维动画技术,通过镜头由近至远和由远至近的推拉变换,化静为动,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图像为具体的图像,逼真地模拟了减数分裂的全过程,轻而易举地突破了该节课的难点,达到了加深理解、方便记忆的教学目的。
4.3 增加知识信息量,拓展学生知识面,真正起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精美的图片、生动有趣的动画和声音信号,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摄取了大量的信息,实现了知识信息的高效传输和交流,增加了课堂知识信息容量,深化和拓展了学生知识面,使原安排2学时的教学内容在1学时内便可完成,并可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练习,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后学业负担,真正达到了减负增效的目的。4.4 与其它媒体的有机结合,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不同的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功能特性。笔者在该节课中,选择使用了最能表现相应教学内容的多种媒体,使多种媒体的功能相互深入和补充。如在上课前,笔者布置每个学生用吹塑纸制作了一对可活动的同源染色体剪贴图,并要求同座位的两位同学所制作的同源染色体大小和颜色应有所不同。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随大屏幕上染色体的活动行为在自己的课桌上将染色体按活动顺序进行排列。这样将两种不同的媒体的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动眼、动脑、动手等活动,对新知产生了形象、生动、直观的印象,从而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4.5 创新了教学程序,优化了教学结构
该节课中,“减数分裂”的概念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教材采用先综合后分析的指导思想,先介绍了“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然后才介绍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这样的编写顺序不符合学生的对新知的认知规律,只能助长学生去死记硬背“减数分裂”的概念,教学效果不好。笔者在该节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创新了教学程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采用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分析到综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即先学习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再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相同点,进而从中归纳出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这样使学生在真正地理解了减数分裂内涵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了减数分裂概念。4.6 突出学生主体作用,进行个别化教学,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人机交互技术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特征。运用多媒体课件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个别化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在本节课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下拉菜单、图形菜单、图标、按钮等多种方式,使课件中的内容既可按菜单顺序播放,也可按个别选项播放,具有良好的可调控性和可重复性。这样对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可让其多看几遍不易理解的内容,使其最终和基础好的同学同步掌握有关知识。此外,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笔者在教学中可适时调入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测试题进行检测,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5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多媒体教学是建立在自学讨论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基础之上的现代教育模式。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积极开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参考文献:
[1] 解玉嘉.减数分裂投影片的设计与制作.生物学通报,1998,33(9):37~38 [2] 沈爱菊,李圣康.教学媒体在中学生物教学之运用.生物学通报,1998,33(8):33~34 [3] 李俊霞.巧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现课堂教学高效.中小学计算机教育,2000,(4-5):6
第四篇:生物教学中多媒体应用
生物教学中多媒体应用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它不仅使课堂教学视听化、形声化,而且使课堂的直观性更加突出。使用多媒体还会使教材‘活化”,所以倍受广大师生们的欢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到底有哪些作用呢?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作如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帮助组织教学:
多媒体技术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一个“序”化工程。讲课开始使用媒体可以引人入胜;中间穿插媒体能波澜起伏;结尾运用媒体可达到余音不绝的效果。如在讲“蒸腾作用”一节可以这样来组织教学:
在课的开始,利用电教媒体进行导入,可巧设导语,暴露关键,给学生播下悬念的种子。课的中间可按学生认识的主线和课堂教学顺序加进“枝叶在白天的蒸腾作用”演示实验,同时教师可把自己“讲、做、写、画”的基本功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可接受的立体交叉的信息网,用他们多种感官接受来自各种渠道的外界刺激,强化了记忆。课的结尾可以将“蒸腾作用”过程及意义用动画的方式演示出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留下一个美妙的回忆。
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艺术课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在“巧用媒体激发兴趣”这一环节,教师巧妙运用电教媒体,采用故事式、游戏式、猜迷式等教学手段,能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思维情境;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智状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为学习新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三、利用动画技术,化静为动,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遗传规律中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之间分离及组合的互不干扰性,属于微观的、动态变化的、且肉眼难以观察,因此是教学难点。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完全能够模拟原始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而分离,又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组合的动态变化和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通过化静为动,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的想象为具体的图像,轻而易举地达到了突破难点、加深理解、方便记忆的教学目的。
四、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和尿的生成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比如,讲血液循环时,过去我用“讲述版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点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多媒体软件来显示这一生理过程,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心脏的结构和血液流动的动态过程也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显示之前可设思考题,,让同学带着问题去看。如:心室收缩时,心房处于什么状态?血液为什么没有流回心房?心房收缩时心室处于什么状态?另外,教师可先出示模型,使同学对心脏的形态、大小,各部分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打开显示器,首先展示心脏剖面图。用光点把4个腔进行强化,接着就是瓣膜的强化。血管与4个腔相连,分别用红光和蓝光强化,然后就是心脏搏动和血流方向,说明心脏是动力器官,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心脏的重要性,为下节讲体育锻练对心脏的影响奠定基础。另外在显示过程中,可以根据时间放慢速度,边讲边显示。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用这种教学方式,85%的同学都能用绘图的方式画出血流的方向,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掌握这部分内容。
五、能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
在编制多媒体课件过程中,我们通过精心设计每张图片的播放方式,力求与图像内容相一致,给学生美的享受。通过播放豌豆植株、豌豆花彩色照片展示生物自然的美,用计算机制作的动画图片,力求图形科学美观,线条轮廓清晰,色彩柔和,比例适当,前后图像整齐配套,运动轨迹平滑,给学生和谐的美,从而感受生命活动的美;配套音乐选用我国民族乐器古筝演奏的乐曲,引起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感,接受美妙音乐的陶冶。
总之, 多媒体运用了视、听并用的记忆效果,在帮助学生认识与记忆学习材料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优化了我们的教学结构,使我们的生物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将为培养我们的生物科技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第五篇:浅谈比喻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比喻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谭邦应
(湖北省秭归县职教中心
443600)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习起来就会积极主动、精力充沛、信心百倍。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很多概念性的知识表述往往比较抽象枯燥,显得深奥难懂,如果在教学中引用一些恰当的比喻,就可以使这些知识变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举几个例子间要说明比喻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1用储蓄存款比喻人体内的能源物质
人体内的能源物质有ATP、葡萄糖、肝糖元、脂肪等,它们为机体供能时有先后顺序并且高协调。可以这样比喻:
ATP——零花钱。其特点是数目不多,但可以随时利用存折向银行支取。葡萄糖——活期存折。当机体内ATP含量下降,可立即由葡萄糖分解补充。
肝糖元、脂肪——定期存折。如机体内能量过多,会合成糖元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储存起来。肝糖元则属于定期较短的存折,脂肪相当于定期较长的那种,在饥荒年月(如动物冬眠)就可排上大用场了。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程好比是医生在给病人注射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容易误认为是整个噬菌体都侵入了,通过以下比喻可以让学生一次性记住。
蛋白质外壳——注射器,医生给病人注射时,注射器自然是留在外面的。注射液——DNA,噬菌体侵染细菌以后,只有DNA进入到细菌内部去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可以比喻为人们织毛衣
氨基酸——毛绒,毛绒是构成毛线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则是构成蛋白质基本单位。
多肽链——毛线,把氨基酸脱水缩合成多肽链比作是用毛绒纺成毛线。蛋白质——毛衣,由多肽链折叠盘旋而成蛋白质就好象是用毛线编织成的毛衣,有它独特的空间结构。DNA的空间结构很象是一架螺旋状的梯子
多核苷酸链——扶手,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一共有两条,共同构成梯子的骨架。
碱基对——梯板,碱基对间的氢键相当于给两块木板间上的销,G和C之间有三个,A和T之间有两个。
这架梯子的扶手之间、梯板之间以及上下螺旋之间的距离都很规则,不仅外形美观,而且结构牢固,从而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5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好象是不同的人过河一样 顺水自由漂流——自由扩散,会游泳的人可采用这种方式。
顺水乘船漂流——协助扩散,不会游泳的人需要借助船(载体蛋白质)才能完成。
逆水行舟——主动运输,不会游泳的人从下游到上游时,他必须乘船(需载体蛋白质),需奋力划船(消耗ATP)方可完成。这样,把原本很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容易记住。6 遗传信息的表达就象是邮局发电报
电报密码——遗传密码,电报密码由阿拉伯数字组成,而遗传密码则由碱基组成。
电报文字——氨基酸,用电报密码可翻译成中文汉字,氨基酸则是通过遗传密码翻译而成的。
电报语句——多肽链,用文字可以组成语言,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形成多肽链。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简直就是钢丝与弹簧的关系
纲丝——染色质,呈细丝状,比较长。
弹簧——染色体,是由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而成的,与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只不过形态不同。把细胞比喻为我们生活中的电视机
若把细胞比喻为电视机,那么构成电视机的电子元件就是细胞器,各种电子元件不具备收看电视的功能,必须组装成电视机才能收看电视。细胞也是这样,它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其实生活中与生物学有关的比喻还有很多,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加强积累,并灵活地应用于教学,可以让书本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