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对学生合作学习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对学生合作学习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对学生合作学习培养仙游县榜头中心小学李志刚新课程改革强调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学会合作,体现社会发展需要人们进行广泛多方面合作的特点。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是在合作的基础进行的。对小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
浅谈小学语文对学生合作学习培养 仙游县榜头中心小学 李志刚 新课程改革强调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学会合作,体现社会发展需要人们进行广泛多方面合作的特点。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是在合作的基础进行的。对小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小学生健康心里的表现。心理学家肯定地指出:不会合作,就没有成功。然而,很多学生对“什么是合作?怎样合作?”等问题,知之甚少,特别是合作学习。因而在合作学习上往往会走上两个极端:一是互不干涉,彼此之间街上行我素,甚至妒忌别人学习比自己出色,或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差而嘲笑.讽刺.挖苦别人,二是有如抄袭.代做作业等不正确的合作学习的思.方法。如此畸形的心理.做法,要全面发展素质水平,谈何容易!因此,培养小学生正确地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正确地合作学习呢?
一、挖掘教材中积极合作的因素,利用迁移规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学习观念。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许多具有积极合作因素的文章,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才行其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抓住文章中积极的合作因素,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引导、启发学生分析学习、理解教材中的人物为什么要合作?合作的目的是什么?又是怎样合作的——特别是像《伟大的友谊》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为了共同 的奋斗目标,亲密合作成功的光辉典范。要让学生通过认真学习,懂得: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就是为了大家能在学习上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而团结合作、互助互学的学习活动。正如马克思、恩格斯亲密合作,相互帮助、共同促进,共同创作了《共产党宣言》等巨著,为共产主义事业,为人类进步作了不朽贡献。相反,那些抄袭、代做作业等不正确的合作思想、方法只能是“为朋友两胁插刀”的哥儿们义气,于人于己都 只能是有害而无一益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抓住契机,及时引导学生把文章 中正确合作的方法与自己和同学间的学习合作进行对比,学习文章中积极合作精神、方法,武装自己的头脑,找出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努力改善。如此,只要积极 通过举一反三,利用迁移规律,开展学习合作的活动。学生一定能够树立起互助互学共同 进步的正确的合作观念。
二、“定向”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开始
所谓的“定向”即确定这课的重点—因为目标明确,同学们就可以驾驶自己的思维的汽车向目标行驶。在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教学中,我们是让学生通过预习后,提出学习的目标,利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学生独自定向,势必缺乏广度、深度,思维必定缺乏广阔性,思维的汽车也定将受阻。只有发挥学生群策群力的作用,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合作参与定向,所定的“向”才具广阔性、深刻性,才具有学习、思维的价值。我们说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那么,定向就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开端,它为学生进一步开展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讨论是学生获得合作学习成功喜悦的重要方式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讨论是思维的交锋,提出问题,发动讨论激思。组织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讨论是学生相互合作和众人之臂,从多角度,多方面认识、分析、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活动形式。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让学生相互合作,展开讨论,学生能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发表各自的看法,没有心理障碍,自然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讨论中,思维也就活跃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能找出多种答案,甚至是创新地发现解题的方法或答案,并从中获得合作成功的喜悦。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科利亚的木匣》时,针对“科利亚为什么开始没有挖致匣子,后来又 为什么到了?”这一难题,学生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这位老师没有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结果,在全班交流时,有个小组竟创造性地将数学中的线段图(如下图)引进语文課堂来分析、解决语难题。步子大小: 这一创新发现,令在场听课的教师们始料不及,以至为他们出色的表现鼓掌。此时,学生合作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 就不言而喻了。而这一 切当归学生的合作讨论。在这方面笔者也作了不少尝试,实践告诉我:在独立思考前下,让学生针对一些重难点问题或心得体会等内容,开展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合作讨论,能充分发挥学生间优势互补、互帮互助的群体合作的作用,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训练。
四、课外学习情况的互检互助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延伸。
俗话说:“熟能生巧。”合作学习仅在课堂中培养、训练是不够的,还应该把它延伸到课外中去,让学生时时不忘合作的精神,互相 间能长久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形成合作的方法、技巧。这也为小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合作的氛围,为今后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课外 我就指导学生针对平时的学习情况(如预习、复习、作业等)开展过“二关”互检互助的合作学习活动。第一关是同桌关,让同昩间相互合作,
第二篇: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合作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合作学习
一、设计有趣的教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内在动力,所以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入手。例如,教学《丰碑》时,我针对文中“将军见„老战士‟被冻死时”这一内容,让学生熟读课文,并设计课本剧。这样,学生通过读,编,演,体会到了文中的感人场面和“军需处长”的高尚品质。又如,教学《迷人的张家界》时,我针对文章的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并围绕课文发挥想象编写一段“导游词”,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导游实习竞赛”。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且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
二、培养学生主动合作学习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改革以往的那种“接受式”“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应在课堂中多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培养学生主动合作学习”时做法如下。1.科学合理地分组。
首先,我对全班学生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搭配,四人为一小组。
2.科学合理地分工。
让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当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学习活动。除小组长外,还要选出一个记录员、一个汇报员、一个督促员,以组成一个“小学习团”。
3.加强对学习小组成员的培养。
培训小组成员时,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1)组织小组成员制订适合自己小组的学习制度;(2)教师对小组成员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如对小组长,应教会他们怎样组织学习活动,怎样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怎样去鼓励同学,培养他们“领头羊”的能力等;(3)以班级为单位,每周评一个优秀合作小组并授予“优秀合作小组”的荣誉等,以示鼓励。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多元化评价
鼓励性评价是培养人“自信”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多运用鼓励性评价。评价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互评等。鼓励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如采取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等。
总之,教师要采用形式多样的鼓励性评价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性。
第三篇: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刘 晓 兰
摘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信心的重要阶段。自信心,简单地说就是自己相信自己,具体地讲就是相信自己有力量与能力去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它是一种稳定的个性品质或性格特征。它是一个积极自我意识的体现,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自己对现实目标可能性的正确认识。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语文认知能力、语文阅读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信念,它影响着学生对语文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状态的准备;影响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绪调节和坚持性。因此,可以说,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是能否获得语文学习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自信心语文学习
前言
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信、自治、自强、自立。其中,自信是基础,自信是自治、自强、自立的动力,自立是自信、自治、自强的结果。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把增强学生自信心作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自信心是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是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地实现理想的内部动力;是成人、成才、创业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因此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树立自信心,这对他们每个人的现在与未来都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情绪的两极化较为明显。老师的疏忽或教育的误区都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呢?下面就谈几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在尊重信任中培养学生的自信
自尊心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心理品质,是一种高尚的、纯洁的心理品质,是人们进取的动力,向上的“能源”。因此,每一个老师都要尊重学生,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友爱和宽松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的心理状态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因此能深刻地、创造性地得到展开。信任犹如一座桥,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它使老师和学生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形成友好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合理地给学生进行定位,要给予每一位学生必要的信任。尤其是后进生,只有在得到鼓励和平等的信任时,才会有自信的微笑,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其他各项事务,最终走向自信。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地参与学习。反之,教师如果把对学生的不信任和失望流露于言谈,表现于行动,就会挫伤学生的自信。
二、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
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研究,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让每个同学都从别的同学那里学到看待
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取长补短的好习惯。通过合作与讨论,可以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自己抓住了哪些,又漏掉了哪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形成了科学的语文课堂。
三、在质疑问难中培养学生的自信
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一个个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活生生的人,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他们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一个人如果只会按一种固定的方式或老师的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是不会形成创新能力的。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敢于求异,打破思维定式,多角度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是被动消极的“听客”,而是主动积极的“主人”。
四、在体验成功中培养学生的自信
自信受到成功率的制约。一个人的自信程度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弱。我现在在任教的班上有一名学困生,各科成绩都很差,他自己也很自卑,对学习没有兴趣。我原本以为这个学生成绩差是因为家长对他放任不管,可是在一次家访中我意外地发现,其实他的母亲为了孩子的学习费了很多心思,做了各种努力,尽管孩子学习不理想,可她还是一如既往了地给儿子信心和帮助。我震撼母爱的伟大,同时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们往往在重视学习成绩的同时忽视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我决定从培养他的自信心着手。一次语文课
上,这个别人眼中的笨孩子兴奋地举着手,迫切希望回答问题。看着他自信的表情,我心想,等他回答完了一定要好好表扬表扬他。可没想到他站起来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我示意其他学生耐心地听他讲,可事他绞尽脑汁还是不知道怎么回答。怎么回事?看他举手的神情应该是有自己的思路的,难道是紧张导致暂时遗忘?想到这里,我对全体学生说:“某某同学今天能主动举手,我们很高兴,让我们为他的勇敢而鼓励。”在大家的鼓励中,他显得很意外,随即腼腆地笑了。我发现,这一节语文课,他听得特别专心,而且举手也特别积极。在以后的语文课上,他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尽量挑一些适合他的问题让他回答,并适当地鼓励他,他逐渐有了自信。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我意外地发现他在这方面的记忆能力特别强。有一次大部分学生都背不出古诗时,这时他举起手来非常流利地背出来,他自信的语气,令我和全体学生刮目相待。
五、在积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
自信还受他人期望的制约。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大,信任程度高就会增强自己的信心,反之,则会削弱自己的信心。所以,一个人的自信程度往往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有关。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任何人都渴望被赏识,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当他们得到老师的赏识和肯定时,就认为自己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就能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在教学中善于合理适当地应用激励手段,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
信心,沟通师生情感交流,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走进新课程,研究新课标,培养素质全面的现代人,是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研究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结论:
自信,不仅影响学生目前的学习,更是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语文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效,今后要继续探索,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建议: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家长应把赞扬和鼓励作为教育孩子的主导方法
2、避免拿别人孩子跟自己孩子比较
3、正确对待孩子的失败与挫折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老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
1、在教学中运用“我能行”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参与活动的勇气和信心。
2、在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和正面鼓励的方法,增强学生完成好动作的信心。
3、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对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提
出不同要求,让学生
4、在教学中设置一定的困难障碍,让学生通过挫折体验,磨练学生的意志,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建立真实的、稳定的自信心。
5、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特长优势,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和潜力,提高自我效能感,达到增强自信心的目的。
6、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竞赛游戏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中国学校体育,2003,(6).[2]心里暗示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中国学校体育,1993,(3).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即学生根据自我的个性、意识、能力、习惯、风格,自己做出学习决定、学习选择,自己独立拟订,自己执行,自我评价。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我们偏远的乡村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不是可望而可及呢?它能否给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一股全新的活力呢?本人对此做了一些尝试。
一、交给学生一块能够自由开垦的空地。
赤手空拳上课,是我们乡村小学一种司空见惯的教学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相对落后的教学条件是我们得过且过,不思上进,不求创新的借口。我们作为一个青年的乡村小学教师,应该用最新鲜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冲破长期以来困扰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模式(学习生字——范读课文——讲解课文——总结课文)的束缚,不能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一改过去要求学生统一预习的,在每次学习课文之前,留给学生一节课,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能力,制定预习课文的目标,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初步感知课文。因此,有的学生自读课文,独立思考;有的学生和自己的同桌或好朋友学习生字、试读课文;有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课文的某些词语写句子、写一段话;有的学生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学习课文。总之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要怎样去学习,而是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怎样去学习。留给学生一块真正意义上的一块空地,让他们把握自己该做些什么。结果,预习课文出现这么几种情况:上等生能流利读完课文,能用一些词语写句子,会欣赏一些优美的句子;中等生能读完课文,写完生字、组词;后进生会读、写生字,能读课文某些段落。久而久之,学生在预习课文上自学自得、渐渐有了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提供学生自主发展的阵地。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想改变过去“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课堂,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即教师主动退居一线,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成为学习活动真正的主人。
1、放手学生参于学习。“学习通过学生的积极行为才进行。不是教师做什么,而是学生做什么,学生自己才能学到什么。”我们教师的一切活动应该落实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上,教学中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知识放手学生概括等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氛,而且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主动地去感受和获取知识,使自己的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例如在学习《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结果学生发现了一个很有价值手问题,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课文的结尾是这样的:
一个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
“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老爷爷眼中只有一个儿子,是哪个儿子呢?是翻着跟头的孩子,还是唱着歌的孩子,或者是帮着妈妈提着水桶的孩子?持三种意见的学生自动分成三组展开激烈的辩论,教师成了忠实的听众,且不忘在旁边时适的引导,课文在课堂真正变成了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场所,充分发挥了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在这节课上,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主动发展。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学生能变被动为主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活动,是学生在主动思考,发表意见,而且课堂上氛轻松愉快,不但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调动,而且也使学生的情感因素得以充分发挥。课堂上没有了学生被教师强行灌输的场面,真正成了学生主动发展的环境。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分四组来合作学习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美丽景色以及丰富的物产。这节课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贯穿课堂,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授的时间少了,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自主学习。通过读、议、画、说等方式进行小组交流。然后,掌握了新知识的各个小组又进行大交流,全班同学的听、说、读、团结协作等能力都得到提高。又如教学《群鸟学艺》这篇文章时,学生自由组合,自学、自编、自演,把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等鸟类的骄傲、没耐心、不虚心以及小燕子的认真学本领等特点演绎得栩栩如生。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留给学生存在个性差异的余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强大力量就在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区别对待致力于发展每个学生的智慧和形成他的个性特点。”课堂教学怎样考虑到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既保证每个学生在诸多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没有缺陷的健康地发展,又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呢?我们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允许他们存在个人看法、个性的差异。例如,在教学《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时,学生就“老爷爷眼中只有一个儿子,是哪个儿子呢?”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当然答案有三个,其中认为是第三个儿子的同学占多数,因为他有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母亲,帮母亲做力所能及的事。但有一个学生对此进行反驳,她说:“只会帮家里干活的孩子不是好儿子,他比不上会唱歌、会翻筋斗的孩子,因为单单会干活的人比不上歌星、体育明星。如果当了歌星、体育明星,赚了很多钱照样能孝敬母亲。”对于学生这些独特的看法,我们应该给予鼓励、支持。又如,在教学《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时,我叫学生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准备一份生日礼物。结果有一个学生两手空空地站起来说:“老师,我礼物看不见,摸不着。我要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是一个吻,感谢爸爸妈妈对我的关爱。”还有的学生拿出一个萝卜说:“我祝愿自己的爸爸妈妈长得像萝卜一样白胖胖的。”这些想法、语言、动作,都充分表现出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空间,给他们自主发展的机会。这样,才能培养出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人才。
第五篇:培养学生良好合作学习习惯(模版)
《培养学生良好合作学习习惯》的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之一,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方法都十分有限,对他们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为了使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必须从低年级起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值得每位小学教师深思和探究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1、探索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合作学习习惯的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建构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本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学生如何参与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之间如何互动;小组成员之间如何分担责任;在学生合作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之间的关系怎样;学生需要什么合作技巧„„。
四、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对象:
范围:小学各科教材。
对象:任课教师及学生。
五、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了解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2、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3、行动研究法:根据本课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采用相应的措施,不断的观察,反思,总结经验。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5、经验总结法: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得出结论。
(二)研究措施:
1、合理的使用合作学习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合作学习的个性思维,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合作学习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实践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培养合作能力。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3、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俗话说:“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再合作学习就没有必要。讨论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
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对于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如果过多,往往他们连问题都记不住,还合作学习什么?这里需要讲究一个时机。其一,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举手如林时教师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发言的需要,可以让学生相互说说,满足学生倾诉的欲望。其二,当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时,靠个体的力量不能解决,就需要合作完成。其三,当形成了不同意见需要交换时,让学生在小组内去讨论去争议。其四,当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需要交流共享时,通过在小组内交流,展示不同的算法,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
4、定位教师的课堂角色,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导”且“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的旧知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一参与”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的分析、目标的设置、任务的选择、策略的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程把握。但是,要使合作学习能始终卓有成效,仅靠教师的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除了事先宣布的合作规则外,在很多的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比如说:
(1)小组活动开展的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
(2)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的说明任务的内
容及操作程序。
(3)小组讨论声音过大,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或让
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近些,如果小组讨论的声音小了,教师应及时
返回去表扬。
(4)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及时的进行干预和指导。
(5)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的完成了任务。
(6)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5、确立小组的合作规则,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小朋友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老是有人抢着说,可是这样一来,那些思维慢的学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整理出来。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些规则,使学生能逐步按规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我们相信:在小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能够使学生之间的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将不断发展、日趋完善,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课题的分析阶段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0月)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08年10月~2008年11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课堂教育中实施合作学习的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合作教学的操作方法。
3、请有经验的教师指导,规划本课题的研究。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5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课题组积累资料。
4、请专家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09年5月~2009年7月)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2、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3、邀请专家予以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