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研究

时间:2019-05-13 11:4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研究》。

第一篇: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研究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研究

摘要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与创新精神是本世纪全球教育的主旋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构建有一定普遍性的合作学习模式,既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又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对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拟论述如何从合作学习方面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较强的合作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合作创新意识;从自主合作教育方面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能力和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道德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从合作学习评价方面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评价的意识,初步具有全面、公正、积极、自信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能力。关键词

合作学习 模式

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主题的背景下,一切创新研究都将是集体性的工作,需要团队的合作、共同的创新。人的合作与创新精神将成为21世纪的时代精神,成为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与创新将成为21世纪全球教育的主旋律。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正式兴起以前苏联上世纪80年代推出的“合作教育学”理论为标志,并被西方国家广泛重视和研究,形成多种合作学习模式。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斯莱文(Robert Slavin)的学生团队学习模式(Student Team Learning)、约翰逊兄弟(David Johnson & Roger Johnson)的共同学习模式(Learning Together)、沙伦(S.Sharan)的团体探究模式(Group Investigation)、卡甘(S.Kagon)的结构方法模式(Structure Approach)、科恩(Elizabeth Cohen)的复杂指导模式(Complex Instruction)以及伯里顿(J.Britton)和巴内斯(D.Barnes)的合作方法模式(Collaborative Approach)等。与其他领域革新所不同的是,在合作学习领域中至今还没有一个在所有方面都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模式。

在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介绍西方合作学习理论,并在一些省市的个别学校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杭州大学教育系的“个性化教育的探索”、山东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协同教学实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上海的“小学语文活动型教学研究”探索等。先后出版了王坦老师的几部合作学习方面的专著。但是,目前还未形成被我国中小学所推广的合作学习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可见,合作学习已成为《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

综上所述可知,把合作学习具体落实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构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合作——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种确定的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参与者须有共同的目标、相近的认识、协调的活动、一定的信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斯莱文(Robert Slavin)定义合作学习为:所有共同学习方法都包含这样一种思想——学生们在一起学习,对自己和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都要负责。这种理论的核心很明了:当所有人聚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对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1)互勉,愿意做任何促使小组成功的事;(2)互助,力使小组成功;(3)互爱,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而合作最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

戴维森(Davisen ,N.)定义合作学习七要点是:小组共同完成、讨论、解决难题;小组成员面对面交流;在每组中的合作、互励气氛;个人责任感;混合编组;直接传授合作技巧;有组织的相互依赖。

W·Johnson & T·Johnson的著述中,把合作学习称为共同学习(Learning Together),并提出共同学习的五要素:正相互依赖(positive interdependence);个人责任感;面对面交互活动(face — to — face interaction);教授合作技巧(collaborative skills);检查小组交互活动。

本文论述的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问题。

本课题所依据的有合作学习理论(杜威哲学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学与共同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与共同学习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论,信息交流理论等。

三、模式建构

(一)设置课堂合作学习环境

传统课堂教学中,信息交流形式通常是师生单向或双向交往,目前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后的“秧田式”座次编排班级的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交流则呈师生多向交往形式,而理想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交流应是立体多层次多向交往和网络式交往(如图),在这种师生交往中,教师成为群体中普通一员,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平等、广泛的信息交流。

生 师生单向交往

师生双向交往

师生多向交往

生生

生生

生生

生生

生生

生生

生生

生生

师生立体多层次多向交往

师生、生生、小组间网络式交往

1、学习小组组建:根据全班学生的学力(指一个人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其包含学习者通过学习所达到的在知识、能力、技能技巧等方面的水平和在现实水平上所具备的潜力——学习的实际可能性)水平、个体差异组建4人或5人学习小组,尽量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有时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也可以组建同质小组)。每组成员均分配角色、分享领导:先根据学习具体情况每组设主持人、记录员、检查员、报告员(5人组可增设朗读员),经过一段时间后轮换(开始时担任同一角色时间稍长,以后逐渐缩短轮换间时)。建组做到相对平衡、自愿与调整结合、保持动态(组内角色转换、位置轮换,组间位置轮换,个别学生调整等)。

2、学生座位编排:根据学生人数及情况可采取多种座位排列方法,如下图所示:

①扇形排列法:

②双马蹄形排列法:␠

* * * * * * * ⑤ 课 ④

* * * * * * * ② 桌 ③

* *

* *

* *

* *

① ④

* *

* * ③ 课桌 ②

* *

* *

黑板(屏幕)

黑板(屏幕)

同组扇形围坐图 学生座位排列图

学生座位排列图

③“T”型排列:

④田字格排列:

⑤梅花形排列:

⑤ ① ④

① ④

③ ②

3、建组原则:每小组的4名或5名学生,按综合能力强弱依次编号,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为1号,第4、5号一般为学困生或个别生。编号教师掌握,不公布给学生;但学生座位的安排要按图中编号编座,以利于学力互补,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组建学习小组要遵循以下原则:

(1)相对均衡原则。每个学习小组的水平(智力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应保持相对均衡,亦即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与学困生,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这样建组的好处是每个小组都能讨论起来,小组里学生间能相互帮助和深入交往,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小组之间在同等条件下展开公平竞争和相互帮助。

(2)自愿与调整相结合原则。学生参加哪个小组,首先尽量尊重学生自己意愿,在基本自愿的基础上作适当调整,以保证达到相对均衡。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更充分地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3)动态原则。学习小组组建后,并非一成不变,而应在一学期内变动二至三次,及时从人员结构上解决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学生的座位也要求每周轮换,以利于学生的用眼健康。

(二)微调语文课程

在遵循课程计划、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语文课程进行必要的微调:重新组合部分教学内容,如低年级的集中识字,高年级的提前归类识字;渗透自我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增加合作技巧训练内容,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方法。

(三)学习合作技巧

学习合作技巧是顺利进行合作的前提保障。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合作技巧训练,坚持训练常用合作技巧。同时,把合作技巧融入学生日常规范训练和自我教育之中。一般的合作技巧有:表达感谢→对感谢的应答;注意听他人讲话;赞扬→对赞扬的应答;耐心等候→尽量不让他人等候;求助→提供帮助;道歉→接受歉意;鼓励他人参与→对鼓励参与的应答;提问→对提问的应答;拒绝→对拒绝的应答;有礼貌地打断别人的讲话→有礼貌地接受被打断;提建议→对建议的应答;询问原因→提供原因;寻求反馈→提供反馈;批评→对批评的应答;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对不赞同的应答;让小组返回活动;观察和评价小组活动;说服他人;解释、妥协。等等。

(四)课堂教学程序与基本策略

1、课堂教学程序:

教师→合作设计→目标呈现—→引导、解释 —→参与、诱导—→巡视指导 —→补救─┐

学生—→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活动—→合作学习——→练习(测验)—→反馈─┘

2、基本策略:

(1)设计合作活动,促进目标转化。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学习差异;修正合作设计;师生沟通,转学习目标为学生学习需求。

(2)引导自主学习,精讲疑难问题。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注重学法指导,善作精要点拨,让学生从学会逐步到会学;启发思维想象,激励发散,褒奖创新。

(3)组织合作研讨,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根据合作学习原理,运用合作学习技巧,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形式可以多样化:师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组间合作、自由合作等;坚持“共同计划、共同行动,相互尊重、相互激励,积极交流、共享资源,分工合作、人人成功”原则,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目的。

(4)练习或测验,共同评价(自评、互评、师评、共评);反馈补救,实施奖励。

四、合作学习策略

识字、阅读、习作是组成语文教学的三大要素。本文亦从此三方面入手探究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策略。

(一)识字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识字是现代语文教学中最能体现“少、慢、差、费”特色的教学内容。因此,如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也是本策略研究的主要内容。

1、低年级学生的记忆力特别好,提前打好识字基础,对学生的阅读.写作有很大好处。低年级一般以归类识字、集中识字为主,可结合韵文、游戏,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识字过程中逐步养成合作学习习惯。

2、中高年级阅读前归类识字,除在识字时见面,到课文时又复现,所以巩固率高。所用教学时间,只是分散识字的十分之三左右。而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归类识字更能促进学生的识记效果。

根据生字归类方法,同册生字可分为:可按偏旁归类的生字,可用熟字或熟字偏旁带出的生字,本册尚不能归类的生字。进行归类识字教学时,运用的合作学习策略可设计为“操作—讨论—交流”法:

(1)操作:先分工到各小组(如A组找出“人字立”、“双人立”、“提手旁”、“提土旁”四种左偏旁的生字,B组找出另四类不同偏旁的生字,等等),小组内再分工到个人,每个人在生字表中找出有自己分到的偏旁的生字。

(2)讨论:小组内讨论,对照生字表,逐个汇报所找出的生字,读准字音,检查有否遗漏;再总结每类生字的识记方法或规律。

(3)交流:全班交流,按偏旁类型进行汇报交流(投影片展示),说出总结出的每类生字的识记方法或规律,并共同评价。

(二)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1、“我能我教”(即组合阅读法):(1)学习任务分工(比如根据课文内容划分为几块或几小节,然后分别布置给各小组的某一位学生)。(2)组建“专家”小组:各组拿到相同任务的学生组建新5人组或4人组,共同讨论相同内容,成为该部分内容的“专家”(expert)。(3)我能我教:各专家回到本组,教本组成员(每人都是专家,每人又都是学徒)。(4)组合讨论:各专家“讲授”完,小组成员分别向有关专家提出不懂的或不明确的问题,专家解答或小组讨论。(5)全班交流: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6)评价奖励。

2、“编号问答”法:(1)给每组学生临时编号(1—5号)。(2)老师呈示思考问题,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寻求并解释答案。(3)老师叫号,被叫者代表小组回答问题并作一定的解释;每次给所代表的小组评分。(4)统计分数,评价奖励。

3、“合作辩论”法:(1)2人组阅读同一段(篇)课文。(2)讨论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3)4人组进行合作辩论(讨论)。(4)汇报结果。(5)评价奖励。

4、“思考—讨论—交流”法:(1)提出问题。(2)独立思考。(3)小组讨论(2人或3人组)。(4)大组交流(5人组)或全班交流。(5)评价奖励。等等。

(三)习作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1、“写作——讨论——交流”法:(1)提出任务。(2)片段或短文独立写作。(3)两人讨论:向对方学习借鉴或向对方提出建议;共同修改。(4)小组交流:展示习作,讨论交流(借鉴或提出修改意见)。(5)独立修改、誊抄。

2、“围圈写”:(1)组内每人用一张纸独立写出一个片段或短文。(2)把习作以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移交给下一位同学;每人认真阅读得到的习作,并在上面补充写作。(3)再次移交给下一位同学,同样要求认真阅读和补充。以此方式传递一圈,直到习作回到本人手里。(4)本人仔细阅读被同组同学补充修改后的习作,重新整理誊抄成文。

以上合作学习策略不一定是一堂课的完整程序,通常只是课堂教学程序中的合作学习环节。从教学程序也可看出,合作学习并非单独存在于课堂教学中,往往与班级授课相辅相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的讲授必不可少,学生个体的自主活动十分重要,公平、合理的竞争也很必要。

五、合作学习中的几种关系和几对矛盾

(一)合作学习中的几种关系

1、师生关系

由于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的,所以在学习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以立足于“教”达到用不着“教”,凭借教材的例子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并“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特点,注意下面几点:

(1)调控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一是合作学习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座位固定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巡视教学于各小组之间。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随机进入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时间、合作的形式及次数的选择,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活动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为前提。(2)鼓励人人参与。在合作学习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忌包办代替,越俎代庖。教师要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在合作中畅所欲言,在合作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3)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扰。学习场所的设置、周边环境噪音的控制,教师教学的态度、生生之间的人际交往等,都有可能干扰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教师要注意排除这些不良因素的干扰,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协调的活动。

2、群体与个体关系

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学习优势,进而形成群体合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益。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活动时,一要考虑个体素质差异,通过互补性学习手段,达到学生群体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促进优生更优,以优带中的态势;二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潜在优势,拓宽生生之间交往的深度和广度,利用优差互补的长处,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合作与竞争关系

合作和竞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在合作学习中,合作与竞争可以并存,如何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合作学习要求在学生之间建立“互助共进”的合作关系,合作学习应是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在学习中的表现。

合作学习中的竞争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竞争,这种竞争大多是分层次进行的。二是组际间的学习竞争,这种竞争能促进学生更认真、更投入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组织学习竞争时,要注意防止学生中出现互相拆台的不良现象,注意从正面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公平的竞争,在竞争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关系。

4、发展智力和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激励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心理参与,能有效地培养非智力因素。因此,在合作学习中,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就必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的动机,激发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培养学生的个性品格,磨练学生的学习意志、增强竞争意识等。

(二)有效转化合作学习中的几对矛盾

1、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情况下,教师是老板、领导、创造者,而学生是雇员、跟随者和使用者;学什么和怎样学都由老师事先安排好;学生组成小组后,他们就学习由教师选好的材料;老师决定谁在哪一组,给出完成任务的时间限制,并由老师做出评价。以学生为中习,又叫以学习者为中心,由学生对课上学什么和怎样学提供意见;这包括决定学什么,以什么方式学,还包括选择同组伙伴,使用小组的频率,小组活动的内容,评价的方式,奖惩措施。

2、外加刺激→内发动机:外加刺激来源于学生之外的原因,内发动机来自于学生本身。外加刺激指学习为赢得表扬、获得好成绩,从老师、父母、同学或他人处得到奖励;失去刺激,他们就不愿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内发动机指为学习的乐趣而学习,因他们对所学题目感兴趣,或想提高自己;学生在一起学习,不必使用成绩、奖励,或其它奖惩刺激物。

3、知识传递→知识构建:知识传递是一个来自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概念,认为学生是直接从老师那儿获取知识;封闭型的问题在这种教学中占统治地位;认为小组的作用是合小组成员掌握老师所讲的材料。知识构建是一个认知心理学上的概念,它讲的是学习者在构建他们的知识网络时,通过把新知识和旧知识及兴趣相联系而完成的;认为小组成员合作时的相互影响会给他们提供许多机会来构建知训并努力扩展知识。

4、严密的,社会工程师→松散的,相信学生能做对:这一问题是指教师在多大程度上相信学生的小组可以不用教师的干预而能很好地合作。

六、初步结论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实验探索和不断验证、总结,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模式。对这一模式的进一步验证、应用,将对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学校作为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基地,已在此研究基础上,与西师大合作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创新’(Independence · Cooperation ·Investigation ·Innovation)的教育理念和课程发展”校本课程研究,其中的子课题“‘合作创新学习理论与策略’在学科中的实践研究”已在四川省达州市教科所立项。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诸如:如何更加有效地处理学习过程中合作、竞争和个人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课题研究的一大难题。如何评价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何把合作与创新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合作创新,培养合作创新的良好习惯?

以上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实验中探索和验证。

第二篇: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计划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计划

新课程实施以来,合作学习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但实际的教学中,合作学习往往呗片面地理解为“小组学习”或“分组活动”。这样的理解正确吗?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任何教学过程就是师生、生生合作学习的过程。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因此,我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做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研究背景

1、作为一名战斗在教育最前线的语文教师,在听课学习的时候我不难发现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这种形式,不分年段的在进行着(包括我自己的教学),可是实际上的收益并不理想,孩子们对于小组的合作是一个条件反射,只要老师一叫合作学习,他们就统一的把小脑袋转过去,七嘴八舌,天南地北,高谈阔论,随意畅谈一番,无实质的效果。特别是低年段的孩子更是不知所谓,所以对此课题的研究已是整个语文教学的紧迫需要。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类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类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我力图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上把他做完善,为今后的教学灌入新鲜血液。

二、研究过程

(一)走出小组时合作学习的弊端——无效参与

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在语文教学中随处可见,相信在第一线的教师们都已经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可是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着很大一个弊端即无效参与。例如:1.在老师叫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老师所给的讨论时间不够只是走个形式,匆匆收场;2.学生水平的不同,出现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过于依赖、盲从成绩好的同学;3.在小组中不会组织语言,重复,无序的语言过多,不会倾听别人的言论,讨论结束后更是不会归纳。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合作学习应建立在一个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却将明未明,再展开讨论,收效颇丰。

(二)目标明确、时机把握、论后点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所在1、目标明确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的协调:一是学生自主与教师的引导关系。在这一点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大胆发言。二是语文基础训练与人文素养的发展关系。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对于小组学习的目标不能定得过多或过高,要把握好学生的学情。过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不能完成任务;过高学生达不到要求。

2、时机把握

要使小组学习取得最大的收益,课堂安排的时机非常重要。例如,就问题而言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小组讨论。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激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太难学生的参与面又不广。所以在安排讨论这一环节时要注意内容安排和教学环节的设计。

3、论后点评

评价是小组学习的导向。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必须积极的参与进去,听取学生的意见,发表自己看法,为他们提供指导性的帮助。并在讨论完后对每一组都应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评价,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有正确的竟争意识,并能取长补短。对于学生来说也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指导学生学会互相评价,但是要注意,不要让学生吹毛求疵,眼中只有别人的缺点,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学会善意的批评,多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三、研究结论

从我设定的题目——“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来看,我的着手点落在提高参与面,增加学习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我通过自己的摸索总结出以上的方法。在教学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也积极的调动全员参与面,努力克服无效参与。最后得到的收获较多。从以上几方面研究、分析、小结,我能感受到小组学习不在是有人发呆、有人纳闷、有人积极、有人大声喧哗的局面。通过研究现在课堂上小组讨论的局面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孩子们不再恐惧小组讨论,而是喜欢,并且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孩子们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因为他们知道通过自己的思考可以找到答案,而不是什么都是靠老师的给予。

四、我的思考

自执教以来,我能体会到一节课的设计,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一半,而另一半就是学生的配合,如何开启学生思维的门?如何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通过要就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把握好自己的引领作用,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互助合作的意识。在课堂上,可以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合作意识。

2、营造参与合作的心理氛围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通过,明确任务的方法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动机,调动每个人的参与积极性;教师还要通过小组分工的方法,明确每一个人的职责,是他们在活动中都能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教师还要通过明确学习规则、纪律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用纪律约束自己,并在规则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学生的合作能力需要教师传授给学习者以下几种技能:组成团体的技能,如向他人问候,打招呼;团体活动的技能,如注意聆听;表达感谢,对感谢的应答、对鼓励的应答等;这些技能有利于促成一种密切的真实的合作学习关系的形成。

4、适时调控

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调控,注意发现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及时指导。

以上的问题我也只是在一步一步摸索,就象我所研究的课题也是很多老师正在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如何在此问题上能有突破性的进展,我想关键还是要找到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积极调动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再思考,并能学会把自己思考的东西与人交流,取长补短这是我研究的宗旨。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并积累实践中的问题,大胆反思,努力开辟一条新的教育之路。

第三篇: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仁怀市三合二小 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主题的背景下,一切创新研究都将是集体性的工作,需要团队的合作、共同的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把合作观念引入教学系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是为了顺应教育社会化,是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巧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的意义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是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人们具有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竞争意识,而且更需要人际间的合作,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合作也是时代对人素质的最根本的要求。不难设想,在未来社会中离开了人与人的合作,单枪匹马,孤军奋战是难以取得成功的。传统的“灌输”教学和“识记”教学缺乏合作意识,“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问题,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觉地学会与他人合作。

2、有利于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结构单一,教学方法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合作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学实施以“合作”为中心的“六步教学法”(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达标训练、总结反思),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实施者,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合作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的,它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探究能力和协作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4、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合作学习”的课堂,是学生的“研究室”,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如何协作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则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所寻求的是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5、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

“合作学习”,虽然是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主,但不等于放任自流,更不等于不需要教师,它实际上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不仅要组织好学生,让各个层面的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各有所获,而且要对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作出正确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要求。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本课题主要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问题。戴维森将合作学习定义为七要点:小组共同完成、讨论、解决难题;小组成员面对面交流;在每组中的合作、互励气氛;个人责任感;混合编组;直接传授合作技巧;有组织的相互依赖。斯莱文定义合作学习更明了:一是互勉,愿意做任何促使小组成功的事;二是互助,力使小组成功;三是互爱,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而合作最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本课题主要依据戴维森、斯莱文的合作学习理论,杜威哲学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学与共同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与共同学习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论,信息交流理论等。

三、核心概念界定

合作——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种确定的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参与者须有共同的目标、相近的认识、协调的活动、一定的信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

四、同类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1世纪,大罗马的昆体良在其著作《雄辩术原理》中就提出了集体教学的设想,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指出: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儿童应是一起受到教育,以便他们互相激励和敦促。18世纪初,英国的牧师倍尔和兰喀斯特在英格兰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广泛的运用,并传入美国,受到美国教育家帕克和杜威等人的推荐,同时被广泛应用。随后,杜威在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明确提出了要让儿童在“从做中学”、在活学活用中,在相互作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并将合作学习作为其著名的设计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芝加哥实验学校中具体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群子,如切如磋,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如琢如磨。其意思是学习要相互商讨,相互砥砺,共同提高。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也指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突出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思想,我国封建社会的私学教育也一直采用“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教学方法。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提出并实施了“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正式兴起以前苏联上世纪80年代推出的“合作教育学”理论为标志,并被西方国家广泛重视和研究,形成多种合作学习模式。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斯莱文的学生团队学习模式、约翰逊兄弟的共同学习模式、沙伦的团体探究模式、以及伯里顿和巴内斯的合作方法模式等。与其他领域革新所不同的是,在合作学习领域中至今还没有一个在所有方面都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模式。在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介绍西方合作学习理论,并在一些省市的个别学校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杭州大学教育系的“个性化教育的探索”、山东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协同教学实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上海的“小学语文活动型教学研究”探索等。对于合作学习,古今中外,专家学者、一线教师都在不断地探索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但是,目前还未形成被我国中小学全面推广的合作学习模式。

五、本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达到使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的素质,更新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创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的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1、提高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学更有效。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群体,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3、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要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同时,通过本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应用价值。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合作学习中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有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将对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起到教学指导作用,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形式改革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六、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科研目标

构建一种操作性强的小学语文课内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小组实质性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状态下学习小组合作效率的有效环境、内容、方式及评价。

2、育人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给学生合作技能,发展学生自主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2)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个性得到放飞,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自信心得到增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及他人的特长,并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3)集体可以集思广益,集合集体智慧,同时更使其显示动态的教育力量,发挥集体思维优势,促使学生集体荣誉感和个人成就感的形成。

(二)、研究内容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1、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理论研究

(1)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理论基础及实施价值。

(3)构建“合作学习”课堂结构模式的理论基础。

2、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本模式的特点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以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为辅。其实施的程序为: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达标训练、总结反思。通过这个模式的构建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突出小组学习活动的实质性合作?二是在合作学习中如何引导学生既竞争又合作?三是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应充当什么角色?四是在组织合作学习教学中如何对整体、个体进行教学评价。

第一步 情景导入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等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导入可以故事、游戏、问题、悬念、图像、开门见山等方式。这一环节通过目标定向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明白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

第二步 自主学习

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要求,为学生指定学习内容、限定学习时间、明确学习方法、指明达到什样的程度。教师要在自学指导中明确地告诉学生在多少时间里,采用怎样的有效方法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以及最终需要达到的标准。自学指导中的“导”,是学生进行高速、高效学习的指向标,只有“导”得明白、准确,学生才能顺利地进入到自学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及时辅导。

第三步 合作探究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学生自学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提出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组长具体组织,通过讨论交流,实现“兵教兵”,最大限度地解决本组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各组汇报本组自学情况,提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全面掌握学生自学情况,梳理全班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归纳出普遍性的问题,随机备课。对于全班同学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精讲点拨做好准备。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自学后交流的信息进行整合,明确精讲点拨的内容。

第四步 精讲点拨。

针对学生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后存在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进行精讲点拨。点拨过程要通过学生质疑、讨论、交流、发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形式解决自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求教师用少量精选的例子使学生获得掌握基本的、基础的知识和能力。

第五步 训练达标。

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当堂完成作业,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当堂系列训练题和当堂达标检测题。

第六步 总结反思。

在该环节中,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是否学会,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后如何改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得失。

小组合作探究解疑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因此第二步和第三步是最关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能按部就班,要根据实际需要将模式灵活变通和优化组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在组内、组间展开讨论、交流,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使人人都能贡献思维成果。

3、有效合作学习的措施探索

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措施意在解决如何使学生均衡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怎样完成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在班级人数过多的情况下,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语文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具备什么技能与技巧等问题。

七、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主要在语文学科教师中开展,实验对象是水口小学3—6年级学生。

八、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1)明确分工,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小组内的同学都承担不同角色。可以设置组长,练习者,记录员,评判者,监督员等。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制订不同的职责:小组长负责小组全局、协调小组练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练习者是本小组的主帮对象;评判员检查小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监督员负责监督整个练习过程的有效性。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职责分明,全面互助,因此每位学生都主动投入,也使教师的教学面向每一位学生。小组内的角色同时可以互换,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尝试不同的任务,都能在自己充当的角色之中得到锻炼。这样,既强化了小学生合作意识,又能使个人的努力得以充分地展现。(2)强化交流,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交流是合作的开始,通过交流,使学生听取不同的意见,进行比较,以达到对问题全面、深入的理解,并有可能产生新颖的见解。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交流习惯的好时机,有助于提高学生交往能力。

一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同个性、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监督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帮助有困难的伙伴,这样就促进了交流,提高了学生交往能力。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要求小组的同学对每一位发言者都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如“你一定能行!”“有我们的支持,你大胆表现吧!”“某某必胜!” 等。

二是让学生学会取长补短。交流的目的是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使学生学会方法。当小组内有了多种意见时,教师指导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理解别人的发言——判断意见的正误——组内达成共识,必须归纳出一套最合理的方案。

(3)乐于合作,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

小组内的同学开始时不一定能友好地相处,因为他们在性格、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的竞争以小组的形式出现。教师看到的不是几十个学生,而是几个学习小组。学生的个体活动都是代表小组。这就使小组内的同学产生了荣辱与共的感觉,促进了个体之间的合作。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参研教师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总结一套切实可行的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教学模式,并在实验学校中不断探索、运用,又不断修正。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向各个层面专家学习讨教和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针对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与特定问题相联系的一种方法,教师们在研究中特别注重了从行动出发,并改进行动的研究思路。

(2)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活动过程加以不断的主观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把自己的教育措施和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规律,形成理论,以指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导下一步的研究工作。研究中,采取问卷、座谈、走访、调查等形式,为研究工作的顺利进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教育观察法:参研教师在自然状态下考察学生个体和群体的生活、学习情况,随时注意学生中出现的个别化及倾向性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4)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各地各校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经验,在搜集、鉴别、整理过程中作出判断和取舍,集众家之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5)个案分析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特别注重对某些研究对象采取跟踪研究,对一些典型的学生进行个别分析,分好年龄段进行因材施教,分析其思维特点,搜集资料,开展好课题研究。

(6)调查法:按照课题组制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分析、概括、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在课题实施中,开展大量的问卷调查、访谈活动,争取达到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掌握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加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二是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三是明了现状,敢于创新。

九、研究计划及步骤

本实验研究课题的实验期为两年,拟从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理论准备阶段(2013年9月)。在市、县专家的指导下,做好课题的开题工作。课题负责人对参与实验的全体成员进行理论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实验老师对课题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实质有较深刻、较全面的认识,并做好课型的设计工作。

第二阶段:实践探索阶段(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主要根据“实验方案”提供的实验内容,在实验理论的指导下,全面开展实验工作。实验负责人深入课堂,对实验的微观操作作切实的指导,发挥集体的智慧,丰富、完善实验的理论研究和合作学习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探索合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作学习的有效措施。召开阶段性座谈会。

第三阶段:实践深化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聘请专家作技术指导,全体实验老师投入最大精力,对课题的可行性作全方位的论证。积累资料,撰写实验论文,编写课堂教学案例,召开阶段性座谈会。第四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15年7月至8月)。完成实验报告,编印有关资料。召开总结会,请专家对实验检查鉴定。

十、预期成果

(一)构建小学语文课内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制定并完善《班级合作学习量化评价表》。

(二)编写合作学习案例及《合作学习团队建构》《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等论文集,择优发表。形成《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报告》。

(三)以“有效的合作学习”为突破口,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十一、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为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实施,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由何勇校长担任组长,兼任课题组负责人,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确立目标、方案设计、实践研究、反思总结等工作。全体课题组成员均在专科学历以上,平均年龄为32岁,均为我校一线骨干教师。

课题参研人员工作分工:

管理组(方法原则、措施制定):何勇、张雷,统筹课题的实施,做好开题结题相关工作

实践组(班级管理、方案实施):黄明华 田丰琴、吴文玲、周雯艺。加强小组建设、落实课堂准备,探索课堂合作学习方法,加强课堂学习、交流、合作等习惯培养;及时总结反思,返现合作学习中的具体问题,结合实际,制作课堂合作学习评价量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反馈组(检查记录、调整落实);谭清峻、张雷、叶芳春,定期进课堂检查、总结,做好检查记录,提出研究改进方案。

总结组(实践反思、内化提高):黄明华、张雷、谭清峻及参研教师,组织进行各阶段小结,确保行为养成研究取得实效。

课题研究活动协调联络组(开题结题、过程活动):何勇、张雷,做好人员联络、信息上报。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一)学校计划提供5000元作为课题启动资金,为研究人员购买理论书籍和各种资料。

(二)学校为了保障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计划投入8000元为课题组专门配备2台微机,便于上网查阅资料。

(三)为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计划1000元讲义费,邀请县科研部门专家作为我校的科研顾问,定期来我校作课题研究指导,加大校本培训力度,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努力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素质,保证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四)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专题会议,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并承担研究人员外出学习、培训等所有费用,提供足够的课题研究经费,保证本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①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开明出版社2003版。②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版。③靳玉乐:《合作学习》,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版。

④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第2期。

⑤靳玉乐:《合作学习》,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版。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⑥黄政杰、林佩璇:《合作学习》,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版。

⑦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开明出版社2003版。⑧陈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硕士学问论文。

⑨Ellen Weber 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有效的合作学习》,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重庆市铜梁区水口小学课题组

二〇一五年三月十八日

第四篇: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重庆市铜梁区水口小学

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主题的背景下,一切创新研究都将是集体性的工作,需要团队的合作、共同的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把合作观念引入教学系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是为了顺应教育社会化,是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巧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的意义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是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人们具有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竞争意识,而且更需要人际间的合作,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合作也是时代对人素质的最根本的要求。不难设想,在未来社会中离开了人与人的合作,单枪匹马,孤军奋战是难以取得成功的。传统的“灌输”教学和“识记”教学缺乏合作意识,“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问题,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觉地学会与他人合作。

2、有利于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结构单一,教学方法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合作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学实施以“合作”为中心的“六步教学法”(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达标训练、总结反思),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实施者,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合作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的,它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探究能力和协作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4、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合作学习”的课堂,是学生的“研究室”,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如何协作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则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所寻求的是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5、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

“合作学习”,虽然是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主,但不等于放任自流,更不等于不需要教师,它实际上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不仅要组织好学生,让各个层面的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各有所获,而且要对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作出正确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要求。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本课题主要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问题。戴维森将合作学习定义为七要点:小组共同完成、讨论、解决难题;小组成员面对面交流;在每组中的合作、互励气氛;个人责任感;混合编组;直接传授合作技巧;有组织的相互依赖。斯莱文定义合作学习更明了:一是互勉,愿意做任何促使小组成功的事;二是互助,力使小组成功;三是互爱,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而合作最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本课题主要依据戴维森、斯莱文的合作学习理论,杜威哲学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学与共同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与共同学习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论,信息交流理论等。

三、核心概念界定

合作——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种确定的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参与者须有共同的目标、相近的认识、协调的活动、一定的信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

四、同类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1世纪,大罗马的昆体良在其著作《雄辩术原理》中就提出了集体教学的设想,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指出: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儿童应是一起受到教育,以便他们互相激励和敦促。18世纪初,英国的牧师倍尔和兰喀斯特在英格兰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广泛的运用,并传入美国,受到美国教育家帕克和杜威等人的推荐,同时被广泛应用。随后,杜威在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明确提出了要让儿童在“从做中学”、在活学活用中,在相互作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并将合作学习作为其著名的设计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芝加哥实验学校中具体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群子,如切如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磋,如琢如磨。其意思是学习要相互商讨,相互砥砺,共同提高。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也指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突出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思想,我国封建社会的私学教育也一直采用“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教学方法。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提出并实施了“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正式兴起以前苏联上世纪80年代推出的“合作教育学”理论为标志,并被西方国家广泛重视和研究,形成多种合作学习模式。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斯莱文的学生团队学习模式、约翰逊兄弟的共同学习模式、沙伦的团体探究模式、以及伯里顿和巴内斯的合作方法模式等。与其他领域革新所不同的是,在合作学习领域中至今还没有一个在所有方面都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模式。在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介绍西方合作学习理论,并在一些省市的个别学校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杭州大学教育系的“个性化教育的探索”、山东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协同教学实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上海的“小学语文活动型教学研究”探索等。对于合作学习,古今中外,专家学者、一线教师都在不断地探索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但是,目前还未形成被我国中小学全面推广的合作学习模式。

五、本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达到使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的素质,更新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创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的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1、提高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学更有效。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群体,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3、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要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同时,通过本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应用价值。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合作学习中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有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将对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起到教学指导作用,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形式改革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六、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科研目标

构建一种操作性强的小学语文课内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小组实质性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状态下学习小组合作效率的有效环境、内容、方式及评价。

2、育人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给学生合作技能,发展学生自主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2)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个性得到放飞,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自信心得到增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及他人的特长,并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3)集体可以集思广益,集合集体智慧,同时更使其显示动态的教育力量,发挥集体思维优势,促使学生集体荣誉感和个人成就感的形成。

(二)、研究内容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1、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理论研究

(1)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理论基础及实施价值。

(3)构建“合作学习”课堂结构模式的理论基础。

2、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本模式的特点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以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为辅。其实施的程序为: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达标训练、总结反思。通过这个模式的构建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突出小组学习活动的实质性合作?二是在合作学习中如何引导学生既竞争又合作?三是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应充当什么角色?四是在组织合作学习教学中如何对整体、个体进行教学评价。

第一步 情景导入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等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导入可以故事、游戏、问题、悬念、图像、开门见山等方式。这一环节通过目标定向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明白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

第二步 自主学习

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要求,为学生指定学习内容、限定学习时间、明确学习方法、指明达到什样的程度。教师要在自学指导中明确地告诉学生在多少时间里,采用怎样的有效方法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以及最终需要达到的标准。自学指导中的“导”,是学生进行高速、高效学习的指向标,只有“导”得明白、准确,学生才能顺利地进入到自学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及时辅导。

第三步 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提出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组长具体组织,通过讨论交流,实现“兵教兵”,最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大限度地解决本组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各组汇报本组自学情况,提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全面掌握学生自学情况,梳理全班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归纳出普遍性的问题,随机备课。对于全班同学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精讲点拨做好准备。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自学后交流的信息进行整合,明确精讲点拨的内容。

第四步 精讲点拨。

针对学生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后存在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进行精讲点拨。点拨过程要通过学生质疑、讨论、交流、发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形式解决自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求教师用少量精选的例子使学生获得掌握基本的、基础的知识和能力。

第五步 训练达标。

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当堂完成作业,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当堂系列训练题和当堂达标检测题。

第六步 总结反思。

在该环节中,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是否学会,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后如何改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得失。

小组合作探究解疑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因此第二步和第三步是最关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能按部就班,要根据实际需要将模式灵活变通和优化组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在组内、组间展开讨论、交流,使人人都能贡献思维成果。

3、有效合作学习的措施探索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措施意在解决如何使学生均衡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怎样完成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在班级人数过多的情况下,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语文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具备什么技能与技巧等问题。

七、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主要在语文学科教师中开展,实验对象是水口小学3—6年级学生。

八、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1)明确分工,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小组内的同学都承担不同角色。可以设置组长,练习者,记录员,评判者,监督员等。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制订不同的职责:小组长负责小组全局、协调小组练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练习者是本小组的主帮对象;评判员检查小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监督员负责监督整个练习过程的有效性。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职责分明,全面互助,因此每位学生都主动投入,也使教师的教学面向每一位学生。小组内的角色同时可以互换,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尝试不同的任务,都能在自己充当的角色之中得到锻炼。这样,既强化了小学生合作意识,又能使个人的努力得以充分地展现。

(2)强化交流,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交流是合作的开始,通过交流,使学生听取不同的意见,进行比较,以达到对问题全面、深入的理解,并有可能产生新颖的见解。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交流习惯的好时机,有助于提高学生交往能力。

一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监督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帮助有困难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的伙伴,这样就促进了交流,提高了学生交往能力。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要求小组的同学对每一位发言者都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如“你一定能行!”“有我们的支持,你大胆表现吧!”“某某必胜!” 等。

二是让学生学会取长补短。交流的目的是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使学生学会方法。当小组内有了多种意见时,教师指导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理解别人的发言——判断意见的正误——组内达成共识,必须归纳出一套最合理的方案。

(3)乐于合作,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

小组内的同学开始时不一定能友好地相处,因为他们在性格、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的竞争以小组的形式出现。教师看到的不是几十个学生,而是几个学习小组。学生的个体活动都是代表小组。这就使小组内的同学产生了荣辱与共的感觉,促进了个体之间的合作。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参研教师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总结一套切实可行的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教学模式,并在实验学校中不断探索、运用,又不断修正。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向各个层面专家学习讨教和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针对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与特定问题相联系的一种方法,教师们在研究中特别注重了从行动出发,并改进行动的研究思路。

(2)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活动过程加以不断的主观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把自己的教育措施和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规律,形成理论,以指导下一步的研究工作。研究中,采取问卷、座谈、走访、调查等形式,为研究工作的顺利进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3)教育观察法:参研教师在自然状态下考察学生个体和群体的生活、学习情况,随时注意学生中出现的个别化及倾向性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4)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各地各校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经验,在搜集、鉴别、整理过程中作出判断和取舍,集众家之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5)个案分析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特别注重对某些研究对象采取跟踪研究,对一些典型的学生进行个别分析,分好年龄段进行因材施教,分析其思维特点,搜集资料,开展好课题研究。

(6)调查法:按照课题组制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分析、概括、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在课题实施中,开展大量的问卷调查、访谈活动,争取达到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掌握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加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二是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三是明了现状,敢于创新。

九、研究计划及步骤

本实验研究课题的实验期为两年,拟从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理论准备阶段(2013年9月)。在市、县专家的指导下,做好课题的开题工作。课题负责人对参与实验的全体成员进行理论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实验老师对课题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实质有较深刻、较全面的认识,并做好课型的设计工作。

第二阶段:实践探索阶段(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主要根据“实验方案”提供的实验内容,在实验理论的指导下,全面开展实验工作。实验负责人深入课堂,对实验的微观操作作切实的指导,发挥集体的智慧,丰富、完善实验的理论研究和合作学习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措施。召开阶段性座谈会。

第三阶段:实践深化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聘请专家作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技术指导,全体实验老师投入最大精力,对课题的可行性作全方位的论证。积累资料,撰写实验论文,编写课堂教学案例,召开阶段性座谈会。

第四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15年7月至8月)。完成实验报告,编印有关资料。召开总结会,请专家对实验检查鉴定。

十、预期成果

(一)构建小学语文课内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制定并完善《班级合作学习量化评价表》。

(二)编写合作学习案例及《合作学习团队建构》《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等论文集,择优发表。形成《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报告》。

(三)以“有效的合作学习”为突破口,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十一、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为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实施,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由何勇校长担任组长,兼任课题组负责人,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确立目标、方案设计、实践研究、反思总结等工作。全体课题组成员均在专科学历以上,平均年龄为32岁,均为我校一线骨干教师。

课题参研人员工作分工:

管理组(方法原则、措施制定):何勇、张雷,统筹课题的实施,做好开题结题相关工作

实践组(班级管理、方案实施):黄明华 田丰琴、吴文玲、周雯艺。加强小组建设、落实课堂准备,探索课堂合作学习方法,加强课堂学习、交流、合作等习惯培养;及时总结反思,返现合作学习中的具体问题,结合实际,制作课堂合作学习评价量表。

反馈组(检查记录、调整落实);谭清峻、张雷、叶芳春,定期进课堂检查、总结,做好检查记录,提出研究改进方案。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总结组(实践反思、内化提高):黄明华、张雷、谭清峻及参研教师,组织进行各阶段小结,确保行为养成研究取得实效。

课题研究活动协调联络组(开题结题、过程活动):何勇、张雷,做好人员联络、信息上报。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一)学校计划提供5000元作为课题启动资金,为研究人员购买理论书籍和各种资料。

(二)学校为了保障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计划投入8000元为课题组专门配备2台微机,便于上网查阅资料。

(三)为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计划1000元讲义费,邀请县科研部门专家作为我校的科研顾问,定期来我校作课题研究指导,加大校本培训力度,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努力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素质,保证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四)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专题会议,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并承担研究人员外出学习、培训等所有费用,提供足够的课题研究经费,保证本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①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开明出版社2003版。②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版。③靳玉乐:《合作学习》,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版。

④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第2期。

⑤靳玉乐:《合作学习》,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版。

⑥黄政杰、林佩璇:《合作学习》,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版。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⑦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开明出版社2003版。⑧陈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硕士学问论文。

⑨Ellen Weber 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有效的合作学习》,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重庆市铜梁区水口小学课题组

二〇一五年三月十八日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

内容摘要:

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课堂中出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这种学习法并非在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运用。

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课堂中出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这种学习法并非在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运用。

一、研究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但由于教师认识上的不够,在具体操作时出现了以下问题。1.组合缺少科学性

一般合作学习,就是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其中在生生合作中,可能有的小组能力较强,有的小组差一些,这样容易失去平衡。2.内容缺少实用性

许多没有合作必要的问题去让学生合作学习,摆空架子,缺乏实效,都是为了形式而合作。3.课堂难以控制

这点主要针对新教师提出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你一言,我一语,回答很积极,这时不好制止他们发言。但是,要完全让他们自由去说,又会影响进度,课堂容易失控,造成了“放出去收不回来”的后果。4.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好学生参与的机多,困难学生成了听众,他们越过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益甚微。

二、研究过程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根据学生差异,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灵活组合。1.确定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性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确定好学习目标,并让学生明确。制定的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含糊不清,漫无边际。2.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1)优化组合,增强合作信心。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不同的学习小组。这样分好学习小组,缩小了组际差别,从而使学生真正体验在合作的基础上的竞争。

下载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识字二·自选商场》教学案例及评析 关键字: 教育科研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以多媒体、网络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精选]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惑学生及其家长和老师的一大难题。和许多科目的教学一样,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重模式,轻个性;重灌输,轻自......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既可有效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密度,有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使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张扬,同时有能培养......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小课题 恒源小学 宁华英 一 、课题的提出 1、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的实验心得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的 实 验 心 得 张冬云 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经过一年......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对合作学习展开了广泛的探讨,试图将社会学、团体动力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从而为......

    自主学习合作研究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 ⑴、课题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学一直困扰着我们,教学方式单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