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定稿)
从“四性”入手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莞城中心小学徐文娟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教师们对如何上好综合性学习提高其实效性感到困惑,我们认为要提高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应该在突出其整合性,重视实践性,凸现学生自主性,实施多元评价,体验成功喜悦,体现激励性等方面进行努力探索,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四性综合性学习实效性
综合性学习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它不满足以掌握系统的语文学科知识为目的,而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形成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新课型该如何上好?如何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呢?近几来,我在教学中进行探讨研究,并总结经验,下面谈谈自己的的具体做法:
一、挖掘课程资源,找准最佳结合点,突出整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必然要和其他学科相结合,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反复提倡的跨学科学习方法。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学校不少语文教师已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综合性学习找准“结合点”,1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语文综合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小学语文第七册有一组课文安排了一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可爱的小动物”,我首先让学生进行小调查,收集有关动物种类、分布、生活习性等资料。我再趁此机会开展了动物过冬知识竞赛、动物趣闻交流会、编人和动物童话故事等关于动物的系列综合性学习活动。对这些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通过看课外书籍、上网、调查等多种形式查找资料;以个人、小组等多种方式交流汇报。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津津有味地讲述趣闻,头头是道地编写故事,画说唱跳,热烈地交流,学生在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确确实实地得到了综合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放,鼓励、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发挥特长。比如学习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后安排了一次“成长的故事”的综合性学习,我就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上网搜集等多种渠道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在展示学习成果的环节中,我鼓励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汇报学习成果,学生有的把收集到的伟人或名人的成长故事画下来,以连环画的形式来讲述;有的把小伙伴的成长故事编成短剧,几个同学一组配乐表演出来;有的把若干个的名人成长故事编成手抄报,还有的把名人故事配上图片运用所学到的电脑知识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这一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把在美术、音乐、信息技术、舞蹈等学科中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既有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又有学生各科能力的结合,学生要完成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汇报,绝非简单的抄抄写写,必须将语文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相融合,通过多种汇报交流的形式,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
二、紧扣生活脉搏,拓宽学习渠道,重视实践性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新课程标准中倡导“实践中学语文”,强调语文与实践要更加紧密地结合。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的活动应该密切联系“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如针对家乡的快速发展,我引导学生开展了《夸夸咱们的家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调查家乡的历史人物、名胜古迹、旅游风景、名优特产等,写出调查报告,并在全班交流,交流中可以采用画画、制作电子小报、当导游、当记者、举办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来展示学习的成果。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完全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一展风采,既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语文综合素养在“小课堂”中生根,在“大课堂”中发芽、开花、结果。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而言,实践是第一位,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直接体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以及当地的教学资源进行选择,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的情感激发和牵引,把情感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独特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小学语文第五册有一个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专题是“中华灿烂的文化”,在学习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一学剪纸,对比一下剪纸作品和其他的美术作品的效果;也可以引导学生听一出京剧,品味其中的韵味,甚至可以学唱几句;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
亲手制作的小工艺品或自己喜欢的一件物品;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写一写毛笔字、表演拉小提琴、拉二胡、弹钢琴、吹笛子等各种活动,在这一系列的实践体验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美妙灿烂。
三、放开学生手脚,开放学习时空,凸现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如《走进大自然》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个主题内容,围绕这个主题,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我力求解放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动手、动脑,例如课前收集、整理材料,准备解说词等。学生围绕主题出谋献策,纷纷说出自己想要探究的内容。他们有的加入神奇组,探索大自然神奇的奥秘,他们看书、上网、查找资料,走进电脑室,在老师的帮助下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务求将大自然最神奇的一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有的加入恩赐组,了解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一切生活所需,为了更多地展示他们组的资料,组员们还办成了精美的手抄报;有的加入启示组,收集自然界给人类启示进行高科技发明创造的资料;有的加入愤怒组,收集大自然的愤怒,惩罚人类的资料。他们不仅查找了泥石流、水灾和土地沙漠化的图片和极具说服力的数据,而且还自发地组成了东莞运河采访队,进行实地调查、采访,做成了详尽的调查报告,还有的同学写下了观察日记!这次活动,学生不但了解了大自然可爱的一面,而且还看到了大自然可怕的一面,还纷纷表态要当“环保小卫士”,向家长、向社区甚至走上街头向群众宣传、呼吁环保。就这样,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从课本走向了自然的大课堂,去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是他们的引导者、协助者。
四、实施多元评价,体验成功喜悦,体现激励性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评价模式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它更侧重于看学习结果的传统的评价有较明显的缺陷,它把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排斥在评价体系之外,仅作为“旁观者”或“局外人”,具体评价由教师一个人来完成,阻碍着学生的发展。而新的评价理念则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民主性,即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活动的喜悦,有利于提高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在实施多元化评价的同时,还注意增强评价的民主性,评价中注重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使被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把评价结果“强加给”学生。评价应侧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要注重使其形成综合素质,而不能侧重于看学习结果。既要注重学生的量化成绩指标,又要把着眼点放在教学过程中,看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如何,参与的积极性如何,探究的能动性如何,以及方法的科学性如何等等,从上述几个层面来综合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
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既有教师的评价,又有家长评价、社会评价。评价方案也要呈多样化:如我在开展《走进大自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时候,就采用了多种的评价方案: A、最佳作品评价方案:学生把自己在实践活动课中认为最好的作品交给老师,由教师针对其制作或设计的态度、效果进行评价。
如果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可以与教师协商,暂不记录成绩,学生在经过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可再次参加评价。B、演讲评价方案:采取演讲的形式是让每个学生都说一说参加这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体会,重点围绕“我在什么方面得到了提高?”“我在什么方面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我最喜欢参加哪方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作口头陈述,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做合理的评价。C、评议表:在活动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评价,以表格的形式出现,考评学生的水平。只有采取多渠道的评价,才能全面评价学生,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而采取鼓励方式对学生优点加以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究科学的热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可依,为提高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我在突出其整合性、实践性、自主性、激励性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收到良好的效果。然而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型,它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为我国的语文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教学领域,还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探索出更有利于儿童全面主动发展的更具实效性的教学策略,使语文综合性学习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第二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实验方案
江苏省射阳县解放路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介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第四条: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相应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时代要求教育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正是为了使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作为新课程的一个新课题,它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愿我们的研究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成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
作为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并行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形势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块面。而《课标》中是这样阐述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可见其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起着桥梁的作用。它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综合展示台”。它是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的桥梁;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它是学生从书本走向自然的桥梁;它是学生从理性认识走向实践能力的桥梁;它是学生从语文走向其他学科的桥梁。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钟启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单一的、他主的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评价,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肖川: 活动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活动过程是学生的内存潜能得以双向对象化的过程;离开了活动,学生的潜能就失去了得以凸现、生发、确证与表征的基础。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亦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交往不是静态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是动态地表现出来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简而言之,所谓交往,就是共在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
3、肖川: 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学与用、知与行的矛盾关系的处理,教育两大功能——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一致性与矛盾性的成因及最终统一等等理论问题都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现代教育的本质牲与根本途径密切地关联着。
4、张庆: ‘语文’是修养,是熏陶,是积累,是感悟,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不知不觉形成的。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主要框架
介于我们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将在此课题研究中作如下安排:
(一)、更新学习观: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单一的、他主的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评价,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①而学生学习观的转变之根本在于教育者的学习观的转变。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通过四年的课改实验,我校的教师已经具备了这样的理论基础,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落实综合性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房间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实践的。“那么,其综合性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体现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整合。” ②所以如何将综合性落到实处,就是摆在“综合性学习”研究者面前的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经过大量收集资料,反复研讨,我们决定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语文内部的综合性学习研究
汉语言从字开始就体现出其综合性,一个汉字是音形意的综合体,由此而延伸至词、句、篇,而汉语的运用过程中的综合性则不言而喻。就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中,自身的体系形成以及学生新旧知识网链接,都体现出了其综合性。这就自然地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与学的过程具有综合性。所以语文学科自身的教学就是综合性学习研究的主要阵地。
(2)、学科整合的综合性学习研究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是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学科。而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又决定了其知识涵盖面的广泛。仅小学语文教学就涉及到诸如:历史、地理、天文、医学、自然、民风民俗等等方面的知识,它们是一个无穷的矿藏。尽管我们的课本其含量是有限的,而且语文教学本身只是教给学生某些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某些方面的兴趣。也正因为其有一定的涵盖性、模糊性、不定性,才使我们在对学生的想象、创造、逻辑、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中得以大显身手。而语文学科中,创建课堂教学的外围结构,充分开发课外教学资源则是将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片新的天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益有赖于课堂教学外围结构的建造,而外围结构的建造正是引导学生对自由空间创造性地填充。所谓的课堂教学外围结构仅是相对于课堂结构而言的。它本身没有固定的内容,其所含本质仍是语文课堂结构为基础。就是指围绕课堂教学结构所产生的一系列课堂外的教与学的活动。这也将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项目。
(3)、交往教育中的综合性学习研究
美国的约翰·杜威早就提出批判的:“消极地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在一起,课程和教学法的划一。概括地说,重心是在儿童以外,重心在教师,在教书以及在你所喜欢的任何地方和一切地方,惟独不在儿童自己的直接的本能和活动。” ③虽然在课改后得到了较大的扭转,但这种现象依然存在于我们的课堂。如果将“重心”推移到儿童的身下,是我们一直所探寻的。苏教版小学语文中推出了新的形式:“口语交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交往学习的机会。而这也正是一种综合性学习语文的切点。
“活动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活动过程是学生的内存潜能得以双向对象化的过程;离开了活动,学生的潜能就失去了得以凸现、生发、确证与表征的基础。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亦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交往不是静态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是动态地表现出来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简而言之,所谓交往,就是共在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 ④肖川的这番论述,使我们明确地看到了综合性学习在交往中的价值。所以我们不仅要做好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的模拟式教学,更应该将学生推到广阔的社会空间去与人交往,于实际交往中运用自己的语文知识。
(4)、实践操作中的综合性学习研究
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社会,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的不同,终归需要某项实践操作来验证。语文知识也不例外。“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基本原理的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其他教育理论问题都直接或间接与它关涉着,如普及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必要性,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必要性,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流与并轨,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各自的课程设计与人才规格,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利弊得失,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学与用、知与行的矛盾关系的处理,教育两大功能——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一致性与矛盾性的成因及最终统一等等理论问题都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现代教育的本质牲与根本途径密切地关联着。” ④所以我们将在学校就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实践机会。学校不仅有自己的广播、电台、校报,还有自己的网站,并积极与各级教育传媒联系为学生搭建语文综合学习的平台。
(5)、艺术创作中的综合性学习研究
语文学科决定了其不仅具有知识性,其本身决定了其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可以说“语文”天生是“艺术的”。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语文是感性的。“„语文‟是修养,是熏陶,是积累,是感悟,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不知不觉形成的。” ⑤我们学校结合语文的综合性、艺术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选修项目。
有:小剧团(以演出课本剧为主)、故事大王培训、书法、篆刻、文学社等等。使学生通过创作来充分表现出自己对语文知识的感悟。
(三)、研究队伍的支持
任何研究都是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的这个课题研究不仅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创设了良好的研究环境。还吸引了一批语文一线的骨干教师。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化业务素质,更有吃苦耐劳的探索精神。相信这样的队伍会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之中上有所收获的。
六、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1、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06年2月到2008年2月
2、具体步骤:
前期工作:选择讨论,申报立项
第一阶段:2006年2月至2006年7月
1)资料收集、学习。2)制订课题方案,确立课题组人员和实验班,做好组织发动工作。3)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4)举行开题会。
第二阶段:2006年2月至2006年7月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性学习的策略。(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语文教学中要做有心人,不仅要有计划有总结,还要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进展情况。
(4)2006年10月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子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5)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2007年2月至2007年7月
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2007年8月至2008年1月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3)写出课题论文,汇编论文集。(4)观摩活动。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课题论文集
(2)课题优秀课堂实录
(3)学生体验性学习成果展示
(4)课题汇报材料
八、课题的组织管理
组 长:周晓霞
副组长:陈克祥 陈志高
组 员: 孙 焕 孙海燕 何建香 李晓芹 黄 成 王书安
李 蕾 曹恒亚 周晓洋 邹树成 周晓军 田作兵
参考文献:
①钟启泉等编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②朱家珑 高万同主编《小学语文新视角》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③[美]约翰·杜威著《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④肖川著《教育的视界》岳麓书社 出版
⑤张庆著《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三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摘要】“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它较之以往的语文教学改革更具综合性、实践性和自主性,综合性学习是以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如何把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尺度,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作用”,以下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整合;实践;自主;多元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介绍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它是一种既能体现小学生身心特点,又能体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它更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它的内容选择范围宽泛、灵活,以直接经验为主。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
(一)自主性、自主性性和开放性。
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突出特征。表现在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思维,动口表达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在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学生活动的内容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注重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二)学科性和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不同于一般的活动课,它以学习语言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篇)、形成语言能力(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听 1
说能力)为主要活动内容和对象,并将这些内容和对象加以整合,综合性的进行学习和探究。这是由语文这一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要把语文活动课和一般活动课区别开来,强化语文活动课语言文字的训练功能。在活动中进行语言交际训练,这是语文活动课的主线。
(三)学生是主体。
学生自身的活动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在综合性学习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应该充分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活动、自我教育,从而发展特长,培养个性。
(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活动是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但是,活动本身只是手段,语文活动课重视活动形式的完美,更追求活动目标的落实。综合性学习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学生积极参与,从被动到主动
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语文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学生必须是活动的主体。确立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就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体,用一种积极参加、自觉成长的态度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我们可采取以下方式变学生参与活动被动型为主动型,增强活动实效。
1.主题讨论法。确定一个语文实践活动主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广泛的研讨、辩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思想产生碰撞,产生情感共鸣,深化认识,拓展知识,开发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2.情境设计法。设计一个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例如编演课本剧,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身临其境的体验,通过搜集、运用资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社会调查法。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社会的大家庭中汲取更多书本中所不易觉察的知识,增长见识,扩大见闻。
(二)从单一到多元
语文综合学习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可以孤立地成为活动的载体,要求学生从更全面的角度出发,从单一的个体到多元化。为了避免活动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我们应尽一切可能实现活动形式多元化,增强活动实效性。
1.组织比赛。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比如,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各种征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参与意识。
2.团队活动。组成各种兴趣小组,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教学内容。如,朗诵小组、小小文学社、阅读角等。
3.自主研究。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沙龙活动,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各种问题,在知识的扩充、思想的碰撞中开阔视野,明辨是非,求同存异,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形成综合能力。
4.亲身体验。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开展社会调查,引导学生关心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等,在接触社会、了解大自然的过程中,关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在拓展课内知识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形成综合能力。
(三)从封闭到开放
语文实践活动必须是开放的活动,而活动的载体可以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实践活动的阵地必须从校内拓展延伸到校外,开辟更广阔的语文实践活动空间。
1.利用现有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广播站、宣传栏、学习成果展示台以及大众传媒等现有的活动载体,强化学生课内外知识的有机结合和拓展、升华。
2.扩充语文实践活动空间。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社会教育资源,如,烈士林园、博物馆、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积累,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工厂、社区,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山林农场,面向社会,融入大自然,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新知识,开阔视野,积累素材,从而形成综合学习能力。
最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形式不能照搬照抄他人,一概而论,要根据学校本身的实际,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的进行开发与运用,灵活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才能不断丰富具有自己特色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希望,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形式更多样,成效更显著!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实施标准》
2、中教网《语文活动课程》文章节选
3、《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4、《漫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文章节选
第四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探讨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探讨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要让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内容为例,分析如何在现阶段开展小学语文的综合性教学,力求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人教版
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主要是基于现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让小学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锻炼小学学生的综合能力。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按照课文的内容分成了不同的单元,每个单元形成一个单独的专题,将小学语文的口语能力、写作能力和展示能力进行整合。希望达到培养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四年级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上册的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一些有趣的童话,以下针对这部分内容,简单讨论了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的综合性教学活动。
一、教学教材内容分析
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当中,所有课文都是和童话故事有关的。《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和《小木偶的故事》都用有趣的童话讲述了一些道理。其中,《巨人的花园》和《去年的树》是精读课文,而剩下两篇则是简读课文。
在这些童话故事当中,《巨人的花园》主要从一个巨人花园的变化当中阐述了快乐要与人共享的道理,而《去年的树》则是一则表演性质的童话故事,在表演学习当中,小学生能够领会其中的真挚感情。剩下两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用讲故事的手法完成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童话故事和动画片一样具有吸引力。在这单元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更要抓住这次机会,将这部分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充分的解析,让学生领会其中的道理。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写作教学开展的策略
1.利用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由于所有的课文都是童话故事。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故事来激发小学生的写作热情。小学学生本身还处在容易被有趣的故事吸引的年龄,童话故事作为教学课文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体会其中表达的真挚情感,还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写作热情。
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习充分利用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讲述童话故事课文当中有趣的内容让学生学习童话写作的技巧。使得小学学生学习将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拟化成人的手法,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小学生的写作热情,在自己的习作作品当中,多多写出有趣的童话故事内容
2.让学生学习编写童话故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还能促使小学学生编写童话故事。由于童话故事本身结构较简单,语言也相当活泼有趣。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利用这一内容开展小学学生的写作教学活动也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单元的内容,让小学学生自己来编写童话故事。将小学学生自己在生活中体会到的一些思想感情蕴含在其中,让学生通过一些小动物的活动和交际来表现这一主题。童话故事的编写能够有效提高小学学生的写作水平,从知识、语言和情感体验中全面升华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童话故事的编写要依托于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其中拟人、拟物、比喻、排比等写作手法,充分提高小学学生的写作能力。
3.评价学生所写的童话故事作品
在小学学生的童话写作教学活动完成之后,小学语文教师要和小学学生开展对童话故事的讲评活动。首先要将小学学生所写的童话故事收集起来,然后分别分发给不同的学生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阅读的感觉来写上对别人的评价。教师再将其收起进行统一的汇总分析。
小学教师在对学生的童话故事进行讲评的过程中要注意,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的方式评价小学学生自己编写的童话故事,充分采纳其他学生的阅读意见。将大家的看法结合起来。对编写童话故事较好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和奖励,让这些学生来讲台上讲述自己所写的童话故事和表达的内在含义,以期提高其他学生的写作水平。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其中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在写作这类童话故事当中遇到的问题,避免下次再犯。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当中,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要以单元课文为基础,开展综合性教学活动。小学生还处于思维活跃发展的年龄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当中,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想法,使小学生体会到课文内容当中深厚的情感,让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进步和发展。在这种综合性的教学中,小学生的道德观念、自身的审美意识和思考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熏陶。
参考文献:
孟锋.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1(28):55.编辑 孙玲娟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解
我们认识到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处于一种“闭关自守”的状态,课堂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学生缺乏生活体验,远离社会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阶段目标中将“综合性学习”单列,是这次语文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和一大亮点。从制度的目标中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旨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以及生活的关系,促进学生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学习具有很强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如果把课堂比作是“一掬水”,课外学习就是“江河湖海”,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才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虽然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也注重知识、能力的整合,但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强调引领学生走出课堂,以校园、自然、社会为大课堂,在实践中加深认识。试验以来,大胆走出课堂,走上街头,收集形形色色的店名、招牌,理解它的含义,同时在家长的支持下,兴致勃勃地参加活动。回到学校的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教室里常常可以看到同学们相互交流的情景,看到他们因为有了独特的发现而自豪的神情,听到他们为了理解店名含义而展开激烈有趣的争论以及他们独有的评价。
通过活动,同学们不仅学习了语言,丰富了词汇,还开拓了视野,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观察,增进了协作意识,而且,同学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审美情趣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身心得到了健康的发展。语文的学习不在封闭在书本里,禁锢在教室里,学生的语文学习从教师走进了社会,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使师生体会到“语文和生活同在”,这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
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语文课堂内部的整合,虽然也提倡与其它学科也沟通,但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如以“诗与动物”为主题,语文综合性学习所侧重的是收集和理解描写动物的诗句。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收集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诗句共60多条,让学生朗读、欣赏、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获得了审美情趣。走进大自然,认真观察,获取素材,创作自己的动物诗,领悟语文和动物的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改变观念,达成共识。透过当前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的设计及其运作情况,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认识上存在误区,尽管我们认识到综合实践课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然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又不同程度地受到“考试不考综合实践课程,怕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影响学科课程”这种应试心态的制约。尽管综合实践课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其成效的“外显性”远不及学科课程,显现的速度也远不及学科课程快,因而造成对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流于形式而失去实质的内涵。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对课程资源的开发
语文综合性学习没有现成的教材使用,也不应该有统一的现成的教材,那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显得格外重要。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的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人才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不同地区都有取之不尽和各具特色的语文资源。当地的自然环境、文物古迹、风俗民情、节日文化都独具魅力、各具神韵。学校、家庭、社区是学习的摇篮,图书、报刊、影视作品是语文学习的宝库。城镇有城镇的的优势,乡村有乡村的长处。城镇文化气氛浓厚,乡村自然资源丰富,况且,城镇的学生向往广袤的大自然,乡村的学生新奇于城镇的繁华,可以凭借多种信息渠道加以互补。教师是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引导者。教师要有“大语文”教育观,要改变“课堂为中心,课文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行为,努力构建课堂内外衔接、校内外结合、学科间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与生活为伴;亲近自然,与自然为友;走进社会,与社会对话。通过学生的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亲身体验,不断发展语文素养。
学生是综合学习资源的直接开发者和受益者。语文无处不在,“生活处处皆学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尝试运用语文方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和社会,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具体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或组织、策划、协调和实施各种活动,尽可能的挖掘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各种资源。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原则
鉴于小学年龄、认识特点和自主水平,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二年级)
第二阶段(三、四年级)
第三阶段(五、六年级)
第一阶段以教师“扶”为主;第二阶段以教师“半扶半放”为主;第三阶段则以“放”为主,在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策划,制定计划和方案,这时的教师可就活动的可行性作必要的引导。总之,小学综合性学习要本着由“扶”到“放”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方法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尽可能的与学生共同参与。
教师要结合当地实际、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和挖掘语文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使综合性学习生活化、实践化,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手段,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弥补当地的资源不足。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我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就“拓宽学习空间,上好农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方面做了大胆尝试,有以下几点体会:
1、走进大自然,上好农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卢梭曾经说过:“只有把儿童带进大自然,才能避免社会给他们带来不良影响。”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让大自然这个广阔天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不竭资源。
记得二年级时,我带领学生“找春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或在皖河大坝上远足,或在树林里漫步,或在田野里追逐,或在山坡上野炊,或在草毯上联欢„„;活动形式多样,有的画春天,有的歌唱春天,有的畅说春天的故事,有的拍摄春天的美景,有的舞出春天的旋律,有的写出春天的多彩„„我们将学生的各式作品分类进行展览,引导学生分享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大自然是孩子们的乐园,在大自然中活动、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他们在这里获取知识,开启智慧,享受人生。
2、走进生活,上好农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校“争取社会各方面支持,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因此,我们积极利用社会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在参观中,让学生亲手操作,亲自实验,亲身去体验,;在参观中,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在参观中,我们教师还关心学生的安全,注意学生礼貌用语、不乱扔饮料瓶等良好习惯的培养。
参观后,我们适时指导学生写好习作。主要采取“5步法”进行指导。即:看一看,看
参观摄像后的“精彩回放”,既回顾了参观的过程,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说一说,说参观中最感兴趣的地方、参观后的感受及思考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又为动笔写作打好铺垫;评一评,分组评议几位同学参观后回家主动写的日记的优劣,教师将学生的日记提前打印好,分发到各小组讨论,并请各小组将整理的意见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一写,学生动笔写下参观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去探究,可谓百花齐放,千姿百态;展一展,在班级展示栏中展出学生的优秀作品,为学生提供1个展示和相互学习的平台,让大家共同品尝成功的喜悦,分享实践活动的成果。
3、走进农民家庭,上好农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因此,充分利用学生放寒假的时间,开发家乡生活中的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了一次从未有过的生活体验,得到了鲜活的口语交际的实践。学生走向生活,走进农民家里进行采访调查,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并大大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主动实践。要面向全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要使每一个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都得到发展。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学习。要激励学生敢于实践、主动实践、积极实践、乐于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交流也是语文综合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的重要环节,要避免综合性学习只见头不见尾,重安排、轻交流的现象。交流的内容,不仅包括学习成果,如实物、图片资料、书面总结、研究报告等。通过集体交流,创设互动的平台,展示学习的过程,释放学习的情感,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五、制定切实可可行的综合性学习评价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其评价手段不是量化评价,评价目的不是甄别和选拔,评价方式除了教师评价外,还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要在于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强调的是学会,而非一定要学会。如开展“探寻月球的奥秘”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探索出多少月球的奥秘,解开多少月球之谜,而是让学生通过搜集、整理材料,徜徉于月球文化的殿堂,漫游于古诗文的王国,经历一次科学的探究、问话的洗礼。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应侧重于是否主动的发现问题,是否积极地通过课外阅读和搜集整理资料来探究问题,是否根据已有的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观点,运用语文综合能力的表现如何,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如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