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教学技能学习资料[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2 22:2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教学技能学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教学技能学习资料》。

第一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教学技能学习资料

前言:各位老师以下提供的课堂教学技能学习材料,仅供学习和教学实践参考,希望通过学习与教学实践能形成中学数学专业、符合自身特点的课堂教学技能资料。另外,参加优秀课和教学技能评比的教师,要全面掌握各项教学技能的基本概念和功能,这是考核重要内容之一。课堂教学技能是指运用专业知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以及教学经验,执行课堂教学的教学行为。也可以理解为是课堂教学中采用与教师特定的意图有关系的意图性行动。它包括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占主要方面的是复杂的心智技能。培养教师驾驭课堂教学技能,是增强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教学技能不会在学习教学理论过程中自发产生,它必须在学习现代教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

每一项课堂教学技能是有明确含义和功能;是能够表现和观察到的;是能够被广大教师所驾驭的;是能适应各科教学规律的;是能促使教师与学生间和谐地相互作用的;是能够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的。

对教学技能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分类,便于明确每一项技能的训练目的,便于提供示范和进行客观评价。目前世界各国的师范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技能的分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同的分类角度、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了分类的一致性。目前国内针对中学数学常用的分基本教学技能和调控教学过程的教学技能,基本教学技能有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技能、教态变化技能等,调控教学过程的教学技能有导入技能、反馈教学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强化技能和结束技能。

以下没有提供的教学技能可参考其它资料学习。基本教学技能

技能I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技能

一、教学语言技能及其功能

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传递信息,提供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它是一切教学活动(如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力和方法,表达思想感情,激发学习情绪等)的最基本的行为方式。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对客观世界的特殊认识过程,也是学生的发展过程。这种特殊性,首先是所学的大多是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结果概括总结的认识;其次,在这一认识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引导,指导和疏导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导航”开窍。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在钻研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知识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从感知到理解,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和应用,从模仿到创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主要指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对教材内容加以周密组织,能力的改造,并且用清晰,准确,简洁,生动和富于启发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便于学生感知和理解。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便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智力素质(一般指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的直接的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高效的关键。

教学语言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最直接的交流工具。条理清楚,出口成章,针对性强,言简意赅,用语严谨的教学语言,使得学生愿听,爱听,使学生感到真切和动听,必将有利于学生接受各种知识和技能。

第二,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各学科的产生,发展,学习和应用,都离不开本学科的语言。各科教师运用的课堂语言,对学生逐步形成各学科语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知识表面化的根源,往往是在学科语言的学习中,语义处理和句法处理之间配合不当。形式与内容的脱节,实质上就是学科语言符号,公式和他们所表示的东西脱节。

第三,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到培养。高效率的说明,讲述,推理和论证,要求听讲的学生思维敏捷,有预见性,在听的过程中,辨析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都能得到锻炼。良好的课堂教学过程,能促进学生各种心理品质(如情绪,情感,兴趣,爱好,意志,行为习惯等)的发展。而这种愉快和谐,启迪智慧,积极紧张的良好教学氛围,绝大部分是教师运用完美的教学语言创设的。

第四,不断提高教学语言技能,可以促进教师的思维品质的发展。语言信息时思维的原料,思维的过程就是对信息加工的过程。语言越丰富,思维加工也就越有效。通过教学语言技能的训练,使教师增加了语言学习的储备,锻炼了快速选词组句的能力,这对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也是很好的培养。语言还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教师正是运用语言要素,组成话语来表情达意,以便让学生理解这种思想;同时,教学语言也是教师思想的反馈,有了这种反馈,才有助于修正,补充教师的思想。语言和思维就是这样一种辩证的关系: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发展;思维品质的提高,又有助于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二者是相互促进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教学语言技能的训练,可以说对教师的一种极好的思维训练。

二、教学语言技能的构成

教学语言技能是由基本语言技能和适应教学要求的特殊语言技能两方面的。

(一)基本语言技能的主要构成.1、组织内部语言的技能 人们在说话时,都是在先想后说,边想边说。想就是组织内部语言,思考“为什么?”“对谁说?”以及说话的意向与要点。负责内部语言的生成与组织的是大脑神经中枢。看到外界事物获得的印象,以及听学生回答问题时获得信息,马上进入大脑神经中枢这个加工厂加工,经过闪电般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或引起联想,或发生想象,形成了内部语言。内部语言组织得快,则语言就流畅,连贯;内部语言组织得好,则说出的话就清晰,有条理。可见内部语言的组织能力,是构成语言技能的第一要素。

2、快速语言编码的技能 人们说话,也是吧内部语言经过扩张进行编码的短暂过程。使语言能够顺利编码的条件有二:一是有一定的口语词汇的储备多,这是语言编码的符号材料。如果教师掌握的口语储备多则讲解时对词语就有较多的选择可能,说话就准确,流利,生动。二是要掌握吧词语按准确次序组合的规则,即懂得语法规范。这是言语编码的结构法则。语法规范是人们在长期语言实践中获得的。在言语编码中,如果符合语法规范,学生才能听懂。总之,加速言语编码技能,是构成语法技能的第二个要素。如果这种技能缺乏训练,讲话时由于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词汇,就会造成停顿的现象较多,或者是词不达意。

3、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技能 人们说话时把内部语言经过扩展,并编码成一定语句,同时大脑神经中枢控制发音器官,发出不同音高,音强,音长的语音波,变成外部语言(有声语言)。由于人类除有一个口腔外,还有一个人类特有的咽喉,转动灵活的舌头,所以能发出多种音高,音强,音长的语音波使有声语句,不仅能表达各种意思,而且能传达出多变的动人的感情色彩。善说的人很会运用语音,语调,语速,语量的变化表情达意,娓娓动听,从而尊强表达的效果。可见,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技能,也是构成语言技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教学语言的特殊结构

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媒体出发组织自己的语言,这就形成了课堂教学口头语的特殊结构。

教师在课堂上无论讲解还是提问,从一个完整的段落来看,其基本结构是由三个要素(阶段)构成的,即引入,介入,评核。

(1)引入 教师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好心理准备。此要素的细节有:界线标志——指明一个新话题的开始;点题,集中——明确要求的目的;指名——指定学生作答或操作。

(2)介入 教师用不同方法,鼓励,诱发,提示学生作出正确答案,或执行教师的要求。此要素的细节有:提示——教师提示问题,提供知识,行为的依据;重复——对学生的回答作重复,以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或作出判断;追问——根据学生错误或不完全正确的答案,再提问题,引导深入思考,得出正确的答案。

(3)评核 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此要素的细节有:评价——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分析,评价;更正——学生的答案还不准确或思想发放不全面,教师予以剖析,更正;追问——继续设问,引发更加深入而广泛的思考;扩展,延伸——在已经得到真确结论的基础上,联系其他有关资料和相关问题作分析,探索。

教学语言也是教师思想的反馈,有了这种反馈,才有助也修正、补充的思想。语言和思维就是这样一种辨证关系: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品质的提高有助于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二者是相互促进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教学语言技能的训练,可以说是对教师的一种极好的思维训练。

(三)头语言质量的评价。

评价一位教师口头语言的质量,除了看语言内容是否正确、深刻以外,对口头语言形式本身,还可以列出以下评价指标:

1、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有了语音这一载体,才能使得表达信息的符号——语言能以声音的形式发出、传送和被感知。在交际中,特别是在教学中,要用准确、流畅的普通话。语音力求清晰、清脆、悦耳,音色圆润,吐字清楚、坚实、完整。造成吐字不清的主要原因是唇、齿、舌在发相应的字音时不到位。这种问题,只要有意识矫正,并且经常练习,是可以解决的。

2、语量 语量是指讲话声音大小。语量要符合语言情景和表情达意的需要。声音过大,不公没有必要,而且使人听了不舒服、易疲劳。课堂口语的语量,最好控制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学生也能听清楚。在师生数人对话的场合,能挑拨小声发音法。徐声发音法。语量的大小和气息的控制有密切关系。要达到一定语量,就要注意深吸气;讲话时,有控制地用气,课堂口语还要注意语量的保持,教师要把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清清楚楚地送进学生的耳朵。不能先强后弱,越说越没有底气。爆发式的语音激变,会使学生吓一跳,也要防止。

3、语调 语调是指讲话时,声音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的变化.语调能强化表情达意,增添口语表达的生动性.要求语调自然、适度、力争优美.能掌握高亢、沉重调、短促调节器、加长调、重音调等"调式",进行朗读与讲述.

4、语汇 要熟练地运用口语语汇,并能在交际中,特别是在教学中做到:语言正确――用语符合口语语法规范,这是让人听得懂的前提;语言准确――讲的话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愿意和客观的事物,讲话不能使人不解其意;语言精练――讲的话一句有一句用途,没有不必要的重复,使人听起来干净、利落;语言生动――讲的话富有形象性、可感性,听众能想象出所描述的人和事,注意选词组句的感情色彩,忌干瘪、忌刻板;语言纯洁――选用的语汇是为社会公认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听得懂的,不生造除自已之外,谁也不懂的词语.尽量少说方言语汇,不说土说、"流行语".只有掌握比较丰富的语汇,才能在说话时迅速讲出准确、简明、生动的语句,提高语言表现力. 5、语速 指讲话时的快、慢变化.能根据讲解内容和个人表情达意的需要,运用恰当的语速说话.在应该快速讲说时,不绊嘴,语言流畅;在应该慢说时,不拖沓,声声入耳.在课堂教学中,语速要适度,一般每分钏200至250字,但是每个字所占的时间并不一样;句中、句间还有长短不一的停顿.这些音的长短和停顿的长短所构成的快、慢变化,就是节奏.善于调节音程的徐疾变化,形成和谐的节奏,也可以加强语调节器表达的生动性;使听众不疲劳、不紧张.

6、语境 说话注意对象、场合,能根据讲话环境,内外纯朴、自然地诉说,有针对性的谈话.比如在正式讲课的场合,在与学生促膝谈心的场合,在佳节联欢的场合是有区别的,要根据不同需要、氛围说不同的话.教师讲课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当时的心理情绪,以便选择恰当的说话角度、措词、口气和语调,使话语感情色彩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

7、语态 以态势语言(例如手势、身势、眼神和面部表情等)助说话.语态要自然、大方、适度,不拘谨,不夸张.做到态势语言与有声语言的巧妙配合.

上述口头语言形式上的质量指标,对能言善辩的人,也很难全部达到.向广大教师提出口头语言质量指标,有利于认识教学语言技能的丰富内涵,提高教学语言训练的自觉性,并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向上述指标靠拢.

三、教学语言技能的类型与范例

根据教学过程所采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或程序,教学语言技能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说明法 明确对象、简介某概念的涵义或知识间的关系;把某个问题的内容、因果关系解释清楚.此法又可细分为注释说明,结构、程序说明,逻辑说明,分类说明,举例

说明,图表说明以及附加说明等等。在语言表达中经常使用“它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它的理由是”等。

说明法,一般适用于初级的、具体的、事实性的知识;有时用于抽象逻辑推理前的必要的知识贮备。

(二)论证法 运用论据(事实、数据、定理和定义等)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此法又可细分为归纳论证和演绎论证。常用“由于”、“因为”、“根据”等词关联,而在论题(或论点)的前面常使用“所以”、“因为”、“总之”等词汇。

(三)推导法 根据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经过演算和逻辑推理而得出新的结论的过程。常在已知知识的前面使用“由于”、“因为”、“根据”,而在新的知识前面使用“因此”、“所以”等。

(四)比较法 比较是确定被比较概念之间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可以从共性中寻求规律性,从差异中探索各自的特殊性。

(五)借助法 在教学过程中,用学生熟悉的事物、生动的语句来促进理解和记忆。例如:

1、比喻法 这是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的方法。

借助这一浅近的比喻,作知识填补,以取得学生基础知识与认识水平之间同步,获得“移动”和重新达到“平衡”的认识能力。

2、拟人法 例如,用拟人法比喻高炉的构造。高炉自上至下各部位的名称是:炉喉、炉身、炉腰、炉腹和炉缸。

(六)联系法 按知识的内在规律,采用由此及彼的联接表述方法。例如:以旧引新、理论联系实际、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前因后果、宏微结合、以古鉴今以及透过现象提示本质等等。

四、教学语言技能运用的要求

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对象——学生、运用语言等角度出发,在教学语言技能的运用中,应遵循下列要求:

第一、善于运用本门学科的专门用语(简称学科用语),并注意与通俗语言巧妙结合,灵活运用。这是因为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概念、理论,并通过它们所构成的理论体系来揭示其客观规律。这类概念理论系列,是用专业术语来表达的。例如:数学用语,它是指严格的数学科学语言。它可分为:文字型数学用语,它是完全用文字叙述一个数学事实,而且是最为简练的语言。如:“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对于原点或中心对称图形,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文字型数学用语,在中学教材中大量存在;符号型数学用语,它是由数学符号和公式构成的人工语言。在初等数学中组成符号语言的基本符号(相当于句子中的词)有:0,1,2,„+,-,×,÷;=,≒,﹥,≥等等。文字型和符号型相结合的数学词语,是数学教材及数学教学中广泛使用的数学用语,如:“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那么d=R+r←→两圆外切。”这种简捷、概括的数学用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抽象性、科学性和严谨性;教学型数学用语,它用于弥补文字型和符号型数学用语过于抽象和不易理解,它采用合乎数学逻辑、语言逻辑的语言讲解数学问题,这种语言表述的数学事实完整、准确又十分细致,它将文字型和符号型的数学用语化为几个句子,使学生易于听明白。利用教学型数学用语,可对数学推导、计算过程的依据给以明确讲解。在运用数学用语的同时,若伴以恰当的通俗语言的说明,学生听着更加生动、形象和有趣。如:“笔直的铁道,它的两根铁轨就可看成是两条平行线。”“如果把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观察这三个角之和等于多少?”其他学科也如此。这些学科专门用语,是学科范围内的共用语言,准确、灵活地运用它们(必要时伴以通俗语言)进行教学,一说就懂,而且极为简明;不用这些学科用语,不仅不利于交流,而且往往会不严密,甚至可能出现错误。

第二、要用词准确,讲一段话,必须符合事物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合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就是说必须合乎逻辑。这是教学内容科学性的重要保证。例如,线段就不是直线。如果用词不准,势必造成概念混淆。教师出现的语言错误,会造成学生思维困难。例如:“只要会证这个定理,才会解下面题目。”(关联错误)

第三、要十分重视教学语言的教育性。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一定权威性,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说来,学生的年级越低,这种影响则越大。课堂口语的教育性,是与所教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初三化学《绪言》课中,教师在介绍化学这门科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时说:“这一点连国外的自然科学史家都加以肯定。如威廉斯在《中国炼丹术考》一书中说:‘磁针、火药、印刷三事,既已公认中国对世界的巨大贡献,现在我们还承认化学亦起源于中国。’”李约瑟在《中国自然科学技术史》中也提出化学起源于中国的炼丹术。又如一位教师在教读了吴晗《谈骨气》之后,说:“如果作者自己是一个软骨头,能写出这样富于感情的文章吗?吴晗自己就是一个非常有骨气的人。1941年,当时国民党的‘国立编译馆’约吴晗写一部书,内容是写明代的事。书中写到一支农民武装,也叫‘红军’,吴晗写了‘红军之举’的句子。他们对吴晗说:‘红字改掉,否则你的书我们不出。’吴晗回答说:‘我宁可不出书,这个红字绝对不能改。’国民党怕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连六百年前农民的‘红军’也害怕。”学生从课文里,从教师所补充的作者的事迹里受到教育,他们懂得了“文如其人”的道理,今后也要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第四、要严谨、简明、流畅。教学语言的严谨性要体现在教师课堂教学的每一句话上。对学科内容的阐述,有些地方多一个字或少一个字都是不行的。如“a除以b”和“a除b”,一字之差意义相反。教学语言该详则详,该简则简。这样可以腾出更多的课上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最大限度发挥时间效益和学生思维效益。教师对课上每一小段知识的教学,都要设计好主要教学语言,表达时才能紧凑、连贯,“哼”、“哈”不断,“呀”、“吧”不绝的语病,最干扰教学语言的流畅。

第五、要善于运用具有启发作用的教学语言。启发学生思维的语言主要用来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分析、对比、归纳、演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要使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首先,教学语言要体现出对学生尊重的态度,要饱含丰富的感情;其次,教学语言要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尽可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能激发想象与联想,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最后,还要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以提出矛盾再解决矛盾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语言,有助于巩固学生持续的注意力和积极思考。

第六、教学语言要有机动性。即教师讲课的语言,要跟学生当时的思想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接受水平尽量一致。应根据学生的反映,灵活机动地改变词句或叙述结构,使之易为学生所接受。一个教师要能灵活机动地运用教学语言,对教学工作要有极端负责的精神,在备课中不仅要确定经过深思熟虑的教学语言,还要考虑同步的学生的学习行为,为灵活运用教学语言作好准备;要深入掌握所讲的学科内容;要具有比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对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并掌握丰富的词汇。

技能II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能

一、提问技能及其功能

提问技能及其功能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诱导学生回答问题和处理学生答案的方式,来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的一类教学行为。

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引入阶段。教师用指令性语言由讲解转入提问,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提问有所准备。然后用准备清晰的语言提出问题,稍等片刻,再指定某位学生回答。

第二,介入阶段。在学生不作回答时才引入此阶段。此时教师要以不同的方法鼓励和诱发学生作答。教师可查核学生是否明了问题;催促学生回答;提示材料,协助学生作答;教师可以运用不同词句,重复问题等。

第三,评核阶段。教师以不同方式,处理学生的答案。包括检查学生的答案;估测其他学生是否听懂答案;重复学生回答的要点;对学生所答内容加以评论;依据学生答案联系其它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回答有关的另一问题或追问其中某一要点,即进行延伸和追问;更正学生的回答;就学生的答案提出新见解、补充新信息;以不同词句,强调学生的观点和例证。也可引导其他学生参与对答案的订正和扩展。

有经验的教师,几乎每一节课,都要精心编拟不同水平、形式多样、发人深思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提问。提问技能的教学功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

第二,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联系、分析、综合、概括,从而获得新知识,形成新概念。第三,通过问题的解答,能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第四,提高可以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为学生提供机会,激励他们提出疑问,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提问技能的类型和范例

提高技能,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可按提高的目的来划分,也可按问题的认知水平来划分,也可按问题的认知水平来划分。下面介绍几种重要类型:

1、诱发探求新知识的提高。

从众多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可知,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善于编拟诱发、探求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钻研,从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步认识“庐山真面目”。

范例1 讲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启始课的设问

若提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什么?”这类模式化问题易使学生感受到平淡无奇,难以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但教师若一反习惯性地发问:“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为什么划时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却在英国爆发?”这一问,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便能促成学生积极思维。

范例2 讲“三角形”和“五等分圆”时的设问

讲三角形时,可先就三角形稳定性问学生:“电塔架上、石油钻井架上为什么有那么多三角形?”接着可用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教具演示,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而三角形加外力是不会变形的。再如讲五等分圆时,可问学生:“谁会剪国旗上的五角星?”这些设问,使学生在生动愉快的情态下步入知识探索的思维中,把逻辑思维极强的数学内容教得妙趣横生。范例3有关溶液稀释及混合的计算

可用新奇的问题引入。“100毫升(浓溶液)+100毫升(稀溶液或水)≠200毫升”,大家想一想,对吗?

2、低级认知的提问。包括:记忆性问题——要求学生凭记忆作答;了解性问题——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定了解,并能做初步的分析;简单应用性问题——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直接应用于某一问题。

范例 在讲梯形中位线定理中,提问与此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

教师首先提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什么?”在提出梯形中位线定理之后,还可问:“能否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来证明梯形中位线定理呢?”这样,使学生围绕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积极思考,探索本定理证明的思路,使之悟出引辅助线证明定理的途径。

3、高级认知的提问。包括:理解性问题——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和重新组合,能揭示问题的实质;分析性问题——要求学生对某些事物、事件进行构成要素分析、关系分析或组织原理分析等;综合运用及创造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将事物的各部分或个别特殊性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灵活运用,能独立思考,不墨守成规,提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见解;发散式问题——要求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从多方面思考解决的方法;评价性问题——要求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或评价原则,来评价他人的观点,判定方法的优劣等等;激发争议式问题——要求学生各摆自己的观点,独立思考。

(1)理解性问题。范例 在《故乡》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通过提问让学生比较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语言、外貌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理解个性化语言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和通过人物外貌变化的描写来提示主题的意义。

(2)分析性问题。范例 讲“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一节时,按层次设问,引导学生层层分析。

先提问:“人民解放军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转入战略反攻的?”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可做小结补充。(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歼敌100多万,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在此基础上再提问:“战略反攻的情况如何呢?”(主攻方向——挺进中原,其它地区:华北、山东、西北。)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民解放军如此迅速转入战略反攻并取得巨大成果?”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改。”教师强调这是一个重要因素,除此以外可联系政治路线、军事原则、反蒋的第二条战线等。最后提出:“综上所述,说明了什么?”回答:“决战时机已成熟。”

(3)综合性问题。范例 提问森林对人类有什么意义?破坏森林会造成什么后果? 要求分析树木的光合作用能给人类提供氧气,保持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根对土壤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供木材,防止风沙等,综合上述分析,可预见破坏森林将给人类带来的恶果。综合性提问的表述形式一般如下:

根据„„你能想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吗?为了„„我们应该„„如果„„会出现什么情况?假如„„会产生什么后果等激发学生想象和创造的表述。

(4)评价性问题。范例1 有人说:“现代劂菜是由现代的水绵进化来的,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这就需要学生利用进化的原理对这种说法进行分析,作出评价,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范例2 你认为民间音乐好还是宫廷乐好,为什么?你认为古诗好还是现代诗好,为什么? 评价提问的表述形式通常为:你同意„„吗?为什么?你认为„„为什么?你相信„„为什么?你喜欢„„为什么等。

(5)激发争议式问题。范例 在讲“西安事变”时设问:“蒋介石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还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议论。

三、提问技能的应用要求

1、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将问题集中在重点、难点和弱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揭示薄弱环节。

2、应以实验现象和日常生活或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

3、应多编拟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

4、提问的时机要得当。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意”和“达其辞”的最佳火候。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时机,提出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问题,并及时“解惑”。

5、提问要面向全体,能使全体学生准确清楚地领会问题。要注意组织大家仔细倾听回答,引导学生参与、确认和修正。

6、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能敏锐地捕捉和及进纠正学生答复中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思想方法上的缺陷。善于采用归纳、小结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答案;采用试探的方法,帮助学生思考更深一步的答案,对学生的回答应坚持以表扬为主。

7、提问要灵活运用。在讲、练、读和议诸环节都可以回答问题或带着问题进行;也可以在学生精神涣散时,用提出问题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

8、教师要善于灵活地穿插运用转入、点题、沉默、查核、催促、提示、重述、评论、强化、延伸、更正、追问和扩展等教学行为。

技能III 课堂教学中的讲解技能

一、讲解技能及其功能

讲解技能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促进智力发展、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类教学行为。

讲解的实质是建立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新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原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概念,并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说明新旧知识的联系,填补学生原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沟缝,以及剖析新知识本身各要素增加的联系,是讲解的主要任务。讲解有两个特点:其一,在主观客体信息传输(知识传授)中,语言是主要的媒体。因此,培养组织内部言语的能力(“想”好“为什么说?”“对谁说?”及说明的意向与要点);快速语言编码的能力(注意储备口语词汇,懂得语法规范);运用语音表情达意,令人爱听,使之动听),是讲解得好得前提。其二,信息传输由主体传向客体,具有单向性,学生常处于被动地位。讲解的特点可图示如下:

客体(学生)

主体(教师)

信息知识流向 媒体: 语言

讲解技能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源远流长,从两千多年孔子的“私学”和柏拉图的“学园”,延续至今。它之所以一直受偏爱,是由于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建军的传授大量的知识;可以方便,及时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教材中微观,抽象的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领着学生想懂;解决为教师传授知识提供了充分的主动权和控制权。总之,准确流畅清晰生动的描述,循循善诱层层推理点点入滴的讲解,可以使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会使听者“欲罢不能”。

讲解技能的教学功能首先是能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新知识新概念和新原理。其次,可帮助学生明了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和探讨方法,推进学生的认识能力(如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和实践能力(如运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设计能力等)。第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并结合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美感,影响学生的思想和审美情趣。

二、讲解技能的类型和范例

结合我国的教学实际情况,讲解技能可分为描述式解释式原理中心式问题中心式和行为动作中心式等类型,下面对诸类型的特征和范例加以阐述:

1.描述式,又称叙述式或记叙式。描述的任务在于使学生对描述的人事物的结构要素属性发展和变化,有比较形象的具体的感知,或有一定深度的认识。根据描述方式不同,描述有可分为:

(1)概要性的描述:对人事物的特征,要素作该概述。范例 对集合定义的概要性描述

集合——数学大厦的根基:集合是描述性概念,无准确定义,如点、数、直线等一样,集合是什么通俗地说,它是一些元素组成的集体,20世纪以来研究表明,不仅微积分的基础——实数理论奠定在集合论的基础上,而且各种复杂的数学概念都可以用“集合”概念定义出来,各种数学理论又都可以“嵌入”集合论之内。

对这类描述要充分运用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引用有关数字资料,要注意揭示事物的结构层次间的关系。

(2)例证式描述;举出有代表性的人们比较熟悉的有说明力的例证来描述事物。范例 对“指数爆炸”的描述

如果1个细胞能分裂成2个,那么,60代以后,产生的细胞总量用一个一秒钟能数100万的计算器来算,需要366个世纪!同理,一旦人口失控,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以此来看指数函数。

(3)程序性描述: 按事物发展的过程一步一步地描述 例如例如平面上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圆。定义中描述了圆是怎样产生的,“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就是揭示了圆的本质特征 此种描述要注意事物发展的关节点。

2.说明式, 又称解释式或翻译式 通过讲述将未知与已知联系起来。因其说明的内容不同又可分为:(1)意义解释

范例 什么是平行四边形?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进而由定义作分析性说明:①一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它一定是平行四边形②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它的两组对边一定分别平行 ③“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与“它是平行四边形”是一回事④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它不是平行四边形。通过分析说明,使学生理解定义的条件与结论是“一回事”。

(2)翻译性解释。例如,数学符号“ ”,“ ”,代表什么意思,等等。

(3)比较性说明。为了把那些抽象的生疏的事物说明白,可以拿人们可见的具体的熟悉的事物作比较。

范例 如单项式与多项式、整式与分式、乘法与乘方、方程与不等式、全等与相似、相似与位似、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函数与映射等概念,我们都可以将它们看作有特殊关系的并列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它们之间这种特殊的关系,利用已知概念来实现对相应概念的形成与理解.3.原理中心式.。以概念、规律、理论为中心内容的讲解,是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技能。如果按讲解的逻辑方法分,又可分为归纳中心式和演绎中心式,它们的一般模式为:

总 结、结 论

范例 关于“角”的概念的深化与系统化

首先罗列出“平面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各种定义,进行对比。然后对“角”的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认知结构,进一步认识到空间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都是在“平面角”概念的基础上发展和推广的;反之,这些空间的角都又是转化为“平面角”来表示的,只有“二面角”是通过“二面角的平面角”来表示。概念讲完后,教师要及时地运用各种手段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可以让学生复述定义;也可以举一些相关的例子使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还可以同一些相关概念进行比较,以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当学生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概念后应帮助他们沟通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充分揭示知识发展的脉络,把所学的知识加深巩固,并能从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度去认识它。可用一些三字诀、四字诀等习惯术语帮助记忆,如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使学生正确理解并能正确运用数学概念的名称和符号,从而启发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概念。

4.行为动作中心式。以训练动作技能为中心的讲解,主要有动作原理的阐述,结合示范的讲解指导学生练习的讲解等。范例 数的基本知识举例和训练示范

比较(包括,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粗细,轻重,软硬)

操作:用2根智慧棒与4根智慧进行比较,问哪个多哪个少。数量上是大小的比较,智慧棒进行高矮和长短的比较,智慧珠多少的比较,智慧棒和智慧板软硬的比较,一根智慧棒和一盒智慧珠轻重的比较,都很直接和现实,给儿童了具体的感觉和直觉,然后才能上升到数学思维的训练,也就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训练。

5.问题中心式。“问题”即未知,“解答”即由未知到已知的认知过程。认知的关键是方法,选择和具体解决问题,都离不开知识和思维能力。问题可能是一个练习题、作文题,也可能是带有实际意义的课题。问题中心式的讲解,常带有一定的探究性,在讲解中要注意体现启发性,善于利用迁移规律启迪学生积极思维。问题中心式的一般程序为:

引出问题(引入、导论)

(事实材料1、2„„)

(标准1、2„„)

明确要求(解题标准)

(方法(1、2„„)

选择方法

解决问题

得出结果(总结、结论)

(论据、例证、论证、推断)

三、讲解技能的应用要求

1、要有明确的讲解结构。在认真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顺知识结构之序、学生思维发展之序,提出系列化得关键问题,形成清晰地讲解框架。这样易使讲解条理清楚引起学生的思考。

2、语言要流畅、准确、明白。语言流畅就是紧凑、连贯。准备充分和自信是语言流畅的前提。语言准确、明白就要求正确使用术语,用学生能理解的词汇,不用未经定义的术语;句子完整,措词和发音准确。语音和语速应适应讲解内容和情感的需要。

3、讲解要有启发性。要把直观、的形象的现象、事件,通过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升华为理性的概念和规律。要留有一定的思索余地,要把握讲解的时机,凡对重要内容作本质论述时,尽量创设愤悱的教学情境。

4、要善于使用例证。例证是进行学习迁移的重要手段;例证能将熟悉的经验与新的知识、概念联系起来。举例的数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举的例子与新概念之间具有实质性的非人为的逻辑关系,并对此联系要作透彻的分析。

5、注意形成连接。清楚连贯的讲解时由新旧知识之间、例证和原理之间、问题和问题之间恰当的连接构成的。在讲解中仔细选择起连接作用的词或短语,说明上述关系 使讲解形成完整的系统。

6、会进行强调。强调是使讲解清楚、成功的技术之一。要强调重点或关键内容,要对新旧知识的联系和新知识的结构作透彻的分析。可以用讲话声音的变化、身体动作的变化、做出标记、直接用语言提示进行强调;通过接受和利用学生的回答进行强调。

7、要重视获得反馈和及时调控。在讲解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学生的表情、行为和操作,留意学生的非正式发言,向学生提出问题或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收集讲解效果的反馈信息,弄清学生的理解程度,并及时调整讲解的程序和方式 以达到教学目标。

技能IV 课堂教学中的板书技能

一、板书技能及其功能

板书技能是教师设计和运用写在黑板或投影片上的文字、符号、线条和图象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认知过程,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增强记忆;辅助课堂口语的表达,保留传输信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类教学行为。

精心设计的板书,并能及时而恰当地加以运用,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增强教学效果的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由板书的设计和运用构成的板书技能,具有以下重要功能:

1、揭示教学内容,体现教材结构和教学程序。

板书的首要功能就是提供教学内容的要点,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结构。板书还应体现教学程序,有条不紊地呈现知识的重点;按照认识规律,体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

2、激发兴趣,凝集注意,启发思考。

设计巧妙、书写工整、画技精湛、布局美观的板书,还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凝集注意的作用。许多地理教师有画地图的本领,转瞬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就会出现在黑板上。学生在赞叹之余,会充满浓厚兴趣地盱着黑板。有位数学教师讲三角形的概念,在黑板上画了一组图形(见图),先让学生判断:

(1)(2)(3)

当学生判断出图(②)是三角形时,便很快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所组成的封闭图形为三角形。

可以看出,这一板书为学生进行观察,启迪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学生能很快说出三角形的定义。

3、利于学生听好课,记好笔记,增强记忆。

有了鲜明、直观的板书,学生不仅听“讲”,而且能看,便于记好笔记。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远远超过“耳听”的学习效果。精心设计的板书,是反映知识结构的提纲。凡是条理化、网络化的知识,既便于迁移,又便于记忆。

板书可分为正板书和副板书。正板书是由教材的章节顺序,教学内容纲要,主要概念、公式,主要图形,重点例题以及论证、计算的重要步骤等组成的。能呈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一般占黑板的主要板面。副板书是在教学过程中,因学生听不清或听不懂,或者作为正板书的补充或注脚而随时写在黑板上的文字、诱导思维的草图以及学生的板演等。正板书为板书之首,应力求高度概括,文词简洁,书之有“格”,用之有“序”;而副板书为板书辅佐,一般灵活多变,有临场解惑、指迷、纠错、提醒和启迪等功效,使用得当,能使板书更加增色。

二、板书技能的类型与范例 板书的样式很多,大体可以分为六种类型:纲要式、表解式、表格式、图示式、运算式和网络式。

1、纲要式 纲要式的板书,是对一节课的内容,经过分析和综合,用精要的文词,形成能反映的知识结构,重点和关键的提纲。

纲要板书在文字表述上,应力求简练并符合本学科的词语特色。

2、表解式 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或物件,以大小括号、关系框图的形式,将纲目及要点组成一个比较简明并能反应出从属关系的结构,从而加深对事物或事件的理解。

3、表格式 表格式具有化繁为简、比较异同、分析综合和增强记忆的效果。

4、图示式 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简明精炼,便于速记等优点。

5、运算式 运算式的板书,是将列方程和计算过程展示出来。优点是文字少,逻辑性强,便于学生了解解题思路和步骤。例如,刚开始讲代入法解方程组时,给一例题并求解,其运算板书如下:

3x+4y=5 3x+4y=5 x-y=4 Þ y=x-4 Þ3x+4(x-4)=5Þ„ x=3 y=1

6、网络式 将零散孤立的知识“串联”和“并联”,组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这样的板书,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便于记忆和知识的迁移。

三、板书技能的应用要求

1、板书应体现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教学目标规定板书设计的主题和结构;教材内容是凝炼板书和词语的依据。如此设计的板书,才能揭示教学重点和关键,内容之精髓,具有高度概括性。

2、板书应体现教学程序,有条不紊地呈现知识;板书还应体现训练技能和培养能力的顺序。

3、板书应展现知识的系统性;知识纲目、层次的逻辑性。能揭示知识的来龙去脉,小结知识的合理组合。

4、板书要具有启发性、简洁性。形象直观、提纲挈领、合乎逻辑的板书,才能起到启迪思维的作用。一个短语、一条线或一个箭头,都应明确其丰富的含义,这种以少胜多、画龙点睛的简洁板书,利于长时间留存在记忆里,利于培养学生对教材内容丰富的联想。

5、设计板书还要注意板书的布局要合理,字形正确,字体端正。板书的语言既要简练规范,又要生动好记。对仗工整的语句、歌诀式的语言,都便于记忆。例如,讲述印刷术发明的经过与传播时,有位教师设计的板书如下: 唐朝印刷是雕版,北宋毕升创活版。泥铜木铅相促进,世界文化作贡献。

6、板书使用的方式可灵活多变,可边讲边写,也可先讲后写或先出示板书后讲解。为了扩大每节课的内容量,教师已广泛地使用投影片先设计好板书,在屏幕上显示。使用这种代替黑板的“板书”,要注意部分的遮幅和展现,以免影响或分散学生的注意。

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

技能V 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能

一、导入技能及其功能

导入技能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技能。这一意图性行为广泛的应用于上课之始,或应用于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和新段落的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富有酝酿情绪,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带有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导入的主要功能有如下几点:

1、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有兴趣,就能积极思考,所以,善于引导的教师,在教学之始,总是千方百计的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使学生清晰的意识到所学的知识在全局中的意义和作用,才易产生学习的自觉性,所以,善导的教师,在教学之,很重视阐明将要学习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国防、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所以,善导的教师,善于设计各种概念冲突,例如:惊奇、疑惑、障碍和矛盾等等。

2、引起对所学课题的关注,传达教学的意图

在课的起始,要给学生较强、较新颖的刺激,帮助学生收敛课前的各种其他思维活动,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的指向课题。教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教学的意图,这种教学意图包括建立学习目标,指出方向,将以什么方式进行学习及勾画教学内容的轮廓。

3、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和新技能做鼓励、引子和铺垫

把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动起来,利用已知的素材做引子,寻找出新概念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之间的关系,能比较顺利的使学生将新概念植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通过实例、实验的观察导入,可为思维加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做铺垫。

二、导入技能的类型和范例

导入的教学技能,要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灵活应用。常用的导入技能类型有如下的几种:

1、以旧拓新,承上启下的先行组织者引入策略

这是一种由已知向未知的导入方法,指呈现具体内容前,先呈现相关的、包容范围广但又容易理解和记忆的引导性材料。新知识都是在一定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而有经验的教师,常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从而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为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概念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做好必要的准备。

1.说明性组织者——为新知识提供适当的类属者,与新知识构成上位关系。在学习不太熟悉的知识时使用,所用语言是学生熟悉的、能理解的。例

1、函数性质的先行组织者

变化之中保持的“不变性”就是性质;变化过程中出现的规律性就是性质。现实世界中的某些变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增有减、有快有慢,有时达到最大值有时处于最小值„„这些现象反映到数学中,就是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加而增加还是减少、什么时候函数值最大、什么时候函数值最小„„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函数性质——“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2.比较性组织者:指出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基本类似的概念之间的异同,用来增加那些

基本上不同,但又容易使人误认为相似的新旧概念之间的可辨别性。例

2、(1)全部50名同学每两个人握手一次,共握手多少次?(2)全班50名同学互赠照片一张?共需要多少张照片?

(3)6个人去甲乙丙三个车间劳动:1.如甲去1人,乙去2人,丙去3人,分配方法有 多少种?2.如一个车间去1人,一个车间去2人,一个车间去3人,分配方法有多少种?

2、设疑置问,引起悬念的问题性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任何数学概念、原理都有其产生的背景,他们往往是建立在解决某些问题的需要的基础上;由难度适当的问题而引起的认知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只要教师适当的设置疑问和悬念,学生定会产生急切地愿问其详的心情,所以,善导的教师常在章节之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并渗透本课的研究主题。例

3、数学归纳法的问题引导

从头逐项验证获得经验,但“自然数有无限多个,无法穷尽”;这就可以引导学生 是否“能找到一种严格的、非经验的推理方法,通过有限步骤证明一个有关任意自然数n的命题?”仔细分析“多米诺骨牌”的结构,引导学生回答:“前一块倒下一定导致后一块倒下的数学含义是什么?”然后由学生根据自然数集的结构特征,归结到“递推关系:如果命题对k成立,那么对k+1一定成立”。

3、实验启思,激情引疑的开放性策略

学生学习之时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好看,要求解惑的心情急迫,在学习某些章节的开始,教师可演示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使学生在感官上承受大量色、嗅、光、电、动和静的刺激,同时突出若干思考问题,巧布疑阵。此种引入法的实质是将问题解决策略(启发法)运用到教学中来,不把知识以定论的方式“告诉”学生,而是采取开放式问题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先对问题的可能结果进行研究,建立充分的直觉,产生猜想并尝试加以证明,这是理解知识的必要前提。例

4、||a|-|b||≤|a±b|≤|a|+|b|教学设计

研究绝对值不等式的基础是实数绝对值和两个实数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即“距离大小”是研究绝对值不等式的出发点,数形结合是基本思想方法。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对于实数a、b,|a+b|、|a-b|、|a|+|b|、|a|-|b|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问题1 你认为从何处入手研究?——有许多量的大小比较(共有6组),先分类,并从简单入手:

(1)|a+b|与|a|+|b|;(2)|a+b|与|a|-|b|。

对于(1),在数轴上表示|a|、|b|、|a+b|和|a|+|b|,自然出现按a,b的符号分类讨论的需要。再追问:根据什么标准分类才能“不重不漏”?并归结为ab<0,ab=0,ab>0三种情况。从数轴上直观得到:

(1)ab≥0时,|a+b|=|a|+|b|;(2)ab<0时,|a+b|<|a|+|b|。从而对于任意两个实 a,b,都有|a+b|≤|a|+|b|。

问题2 你能用代数推理的方法证明得到的结论吗?

问题3 对于|a-b|与|a|+|b|的大小比较,如何更快捷地得到结果? 问题4 类比已有过程和结果,讨论其他问题。

问题5 你能对得出的结果进行再概括,给出关于|a+b|、|a-b|、|a|+|b|、|a|-|b|大小关系的更简洁表示吗?

5、在上圆锥曲线的过程中,可以自制教具,通过教具画出椭圆和双曲线及抛物线,这样学生对上述三种曲线的定义就会有很深刻的认识。

4、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的直达式组织策略

这是直接用新课题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相应概念设置矛盾,建立联系,阐明学习目的,产生学习动力的导入方法。教师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问,是使直接导入成功的关键。一般的新课多采用这样的方法,不再一一举例。

5、借助事例,选讲故事的事例性组织策略

具体描述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介绍新颖、醒目的趣闻;选讲妙趣横生的典故,联系紧密的动人故事,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可谓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例如在讲等比数列的时候可以引入棋盘和麦子的故事;在上统计的内容部分,不妨引入总统竞选过程的调查结果的数据说明;在上微积分的时候介绍牛顿的相关数学史的知识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有好处的。

三、导入技能的运用要求

各种不同的导入技能类型,在设计和实施中,尽量符合下列要求,方能导入有方。首先,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要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

其次,导入要具有关联性。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导入的内容,要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的关键。

第三,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实验为依托,引入新知识,新概念。设问与讲述要求能够达到激其情,引其疑,发人深思。

第四,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即能引人注目、颇有风趣、造成悬念。导入的魅力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生动、通俗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

技能VI 课堂教学中的强化技能

一、强化技能及其功能

强化技能是教师依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心理学原理,主要运用对学生的反应采用肯定或奖励的方式,使教学材料的刺激与学生反应之间,更快地建立稳定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引导学生把思维活动朝正确的方向发展的一类教学行为。

“操作一条件反射”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于1953年提出的。他把一只饿鼠放入实验箱内,当鼠偶然踩在杠杆上时,即喂食,为强化这一动作,经多次重复,鼠即会自动踩杆面得食。这类必须通过自己某种活动(操作)才能达到一定目的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操作)有关,并出现在反应之后。后来对训练和行为的强化效果的研究转向向到人,在70年代具体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斯金纳指出,学习者倾向重复那些受到奖赏的反应,而中止那些没有受到奖赏的反应。

强化技能的教学功能是多方面的。首先,可以促使学生将注意集中到教学活动上,防止非教学因素的干扰;其次,能促进学生更加自觉、积极地参加教学过程;第三,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采取适当的行为方式;第四,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绩,尤其对后进生坚持以表扬为主,会增进学生和教师相互信赖,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提高学习质量;第五,通过逐渐减少外来奖赏,强调自我强化来发展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的自我组织能力。

二、强化技能的类型与范例

1、词语强化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反应或行为习惯,用恰当的词语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否定、表扬、或赞赏。它可以被用在任务完成的同时,也可以在任务完成之后作为补充的反馈信息。例如:

词语:对、正确、好、很好、妙、太棒了、好极了、非常正确、逻辑清楚等等。

短句:“回答得很完整。”“你说出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想法。”“这个回答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做得对,我很满意。”“继续做下去,你会做得越来越好的。”“很好,我喜欢陈敏的解释。”“你掌握的非常快。”“你应为此感到自豪。”“大家看他是怎么做的。”“你的构思很新颖,在仔细想一想。”等等。

2、动作强化 教师用非语言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和行为习惯表示态度或流露情感。例如:

对学生在课上练习、回答问题,学生热烈的求知欲,学生与教师的良好配合等,教师以笑容、高兴的表情、点头或拍手鼓掌,给以肯定、同意、赞许或热情鼓励。

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倾听学生发言,接近某个学生关心其学习活动,如对其解题步骤的指点、提示,或纠正其实验装置。对解题又快又正确的学生,教师表示高兴。

3、活动强化 教师对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或成绩好的学生,安排特殊的个别活动,或采用一种学生喜欢参加的活动、乐意完成的某项任务,进行奖励或激励。例如:

(1)对课上提前完成某一学习目标的学生,可给以新的学习任务。如练习时,对解题快的学生,教师可要求练习相关的新问题,若改变条件,又应如何解决。在课堂练习中,让完成快、质量好的学生,将解答写在黑板上向同学们展示。

(2)在课堂讨论中,让理解正确或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向全班阐述他的理解,提出他的观点和论据。鼓励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回答发表意见,进行评价。

(3)对有特殊爱好和专长的学生,分派一些“代替”教师的任务,如:在课前准备演练的基础上,向全班同学做比较复杂的演示实验或创新实验。

(4)在完成一段教学任务后,如一单元或一章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总结讨论课。在学生有准备的情况下,讨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及其知识结构;主要对题目类型;提出尚存疑难问题等,诱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尽量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4、标志强化 教师对学生对成绩或行为采用各种象征性对奖赏就是标志强化。如在学生作业上,写适当对肯定性对评语;“很完整”、“进步明显”、“很努力”、“如计算再准确一点就更好了”、“有创见”等。或画出红圈、红线进行奖励。还可以在教室墙上,展示学习成绩突出、进步快的学生的试卷,对某问题有独特见解的作业,优秀的作文等。建立为集体做好事或助人为乐光荣榜。绘制全班学生学习进步图表。

二、强化技能的应用要求

1、要有变化 在采用强化技能时,不宜重复地采用同一种类型的强化。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全班或小组,也可以对个体采用强化技能。对全班或小组的强化,可以帮助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所有学生在团结、奋进的精神下愉快地学习。教师必须在考虑学生年龄和能力的基础上,弄清楚什么类型的强化会对你的学生有效。并且一旦决定实施某种适当的强化,教师还必须灵活地完成。

2、要个性化 教师必须注意个体对强化方式的需要。有的学生满足于从教师那儿得到一二句表扬的话,另一些学生可能窘迫于当众赞赏而希望教师在作业后面写几句鼓励的话。小学生可能为得到一个印章图或星号而高兴,许多高中学生在成功地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后,可能倾向于参加一项他喜欢的活动。在对每个人实施强化技能时,提到学生的姓名,会比笼统的表扬更有效果。

3、要准确、能领悟 教师在使用强化技能时,教师应设法使学生知道强化的是他哪些特殊行为,教师的强化意图才能使学生正确地领悟。

4、灵活运用即时强化与滞后强化 教师通常是在得到一个满意的反应后,马上采用强化。滞后强化看起来没有即时强化效果好,但为使某一教学活动一气呵成,或不打断全班的热烈讨论,即使某一个学生的回答很精彩,也不要插入强化,而使用滞后强化为好。更值得表扬的人和事,也许会等讨论完成时才能出现。

5、善于对正确部分进行正面强化 学生的解答不够全面或者只答对以部分;学生在操作中,努力的结果仍不完全正确。尽管如此,他们仍有值得表扬之处。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指出所做努力的价值,并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

使用强化技能时,教师的态度要真诚,评价要客观。表扬和赞许的程度要与学生反应行为的正确程度相匹配。如果对缺乏想象力的学生说他:“思维敏捷”;当学习差的学生答对一个简单问题就说:“可算开窍了”也许教师出于鼓励或表扬,而学生可能感到的是虚假、是挖苦。

6、引发学生间的激励 教师可以采用鼓励学生相互肯定或表扬的强化方式,从而使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彼此强化得到发展。例如,让一组学生正面评论另一组学生所做的努力;让大家为某同学精辟地阐述而鼓掌;由班委会成员表扬学生进步者、互帮互学者等等,所以,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学习的动力,成绩的提高,并不是完全依赖于教师直接给出的强化。

技能VII课堂教学中的结束技能

结束技能及其功能

结束技能是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终了阶段的教学行为,通过归纳总结、领悟主题、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结束技能广泛地应用于一节新课讲完,一章书学习完,以及讲授新知识、新概念的结尾。

完善、精要的结尾,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结束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第一,强调重要事实、概念和规律,概括、比较相关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所学到的新知识更加清晰、准确、系统。

第二,承前启后。在进行课中小结时,既要概括一个问题的主要内容,又要巧妙地引出下一个问题讲解;在全课的总结中,要为讲授以后的新课题创设教学意境,埋下伏笔,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化,诱发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第三,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做到情于理的统一,并使这些认识、体验转化为指导学生思想、行为的准则。

第五,检查或自我检测学习的效果,经常已完成各种类型的练习、实验操作、回答问题、进行小结、改错和评价等方式进行。以训练行为技能为目标的教学(如读、写、算以及各种运动技能),结束部分一般为自主练习阶段。把单一的简单技能逐步形成综合技能,能独立做出整套动作,并通过实践,使技能更加熟练。

第六,布置思考题和练习题,对所学知识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参考资料:《教师教学技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编 郭 友

第二篇:中学数学教学技能

中学数学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是指运用专业知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的有关知识及教学经验,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的多种行为方式组合.它是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课堂教学技能按照课的运行机制可划分为导入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反馈和强化技能、结束技能;按照师生间传输信息的方式可划分为板书板画技能、演示技能、讲授技能、提问讨论技能、变化技能等.

一、导入技能

“导”就是引导,“入”就是进入学习.导入技能就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目标,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用巧妙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上来的教学活动方式.

导入技能的理论依据是启发式教学思想.中外许多伟大的教育学家都十分强调“启发”教育,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到杜威的“思维五步教学法”以及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法”等均蕴涵着启发式教学思想.

导入主要类型及范例 ⑴ 原知识导入

原知识导入主要是利用新原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即原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原知识的发展与延伸,从而找出新原知识联结的交点,由原知识的复习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类型也是最常用的新课导入方法. ⑵ 事例导入

事例导入是选取与所受内容有关的生活实例或某种经历,通过对其分析,引申,演绎归纳出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来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导入很容易牵动学生思维,在他们不会解又急于解决的心理之间制造一种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⑶ 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就是开门见山紧扣教学目标要求直接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基本结构及知识之间的关系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能使学生迅速定向,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总的概念和基本轮廓.它能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和质量,适合条理性强的教学内容.这样导入新课,简明扼要,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带着好奇心去听课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⑷ 趣味导入

趣味导入就是把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趣味知识,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典故、数学史、游 戏、谜语等传授给学生来导入新课.趣味导入可以避免平铺直叙之弊,可以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从无意注意迅速过渡到有意注意. ⑸ 悬念设疑导入

悬念设疑导入是教师从侧面不断巧设带有启发性的悬念疑难,创设学生的认知矛盾,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类型能使学生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教师的讲课交融在一起,使师生之间产生共振.设置悬念、提出疑问导入新课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兴趣,从而成功进入新课. ⑹ 实验导入

实验导入是指通过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或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实验或利用电教手段,如计算机,投影仪等来巧妙地导入新课通过实验演示导入能使抽象空洞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这样导入印象深刻,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心理,且这种导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显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⑺ 创设情景导入

创设情景导入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语言、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情景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入新课学习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类型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起到渗透教学目标的作用. ⑻ 反例导入

反例导入就是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常犯的错误或者易被忽略的问题,用反例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去分析错误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来导入新课.反例导入不仅能使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且对于加强概念的理解,培养严密思维的的良好习惯都十分重要.

二、教学语言和教态

(1)启发性语言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2)赏识性语言——学生的个性发展,理解、信任、友爱、尊重、鼓舞。(3)激励性语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动力。

(4)反思性语言——巩固知识,提炼出方法,对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更加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认知能力。

三、讲解技能

讲解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讲解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行为方式。讲解技能是教师应具备的诸多的教学技能中最基本的、运用频率最高的,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技能。讲解技能是教师传授知识、启发思维、表达情感、传播思想的一种教学行为,这种教学行为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控制教学进程、掌握教学进度,且具有信息传输密度高、知识面宽等特点。正面的、系统的讲解可使学生少走弯路。

讲解技能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教学媒体的单一性--以语言为唯一媒体;二是信息传递的单向性--由教师传向学生。

三、数学课堂的板书技能

板书在课堂教学中与讲授相辅相成,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板书技能是指教师为辅助课堂口语的表达,运用黑板以简练的文字或数学符号、公式来传递数学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技能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教师在精心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一番精心设计而组合排列在黑板上的文字、数字以及线条、箭头和图形等适宜符号称之为正板书,通常写在黑板中部突出位置。

由于数学的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有大量的定理、公式需要证明或推演。大量的数与式需要计算或推导,几何教学还需要图形、坐标的绘制。所以数学课的板书(包括板画)技能尤为重要。板书技能设计的原则

(1)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2)

语言准确,书写规范。(3)

形式多样,趣味性强。(4)

布局合理,计划性强。板书技能的主要类型

板书的形式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及学习特点的不同而不同。选择适当的板书类型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常用的板书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提纲式(2)

表格式(3)

线索式(4)

关系图式(5)

图文式

板书技能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1)

书写工整、规范。

(2)

作图标准,整体效果要佳。(3)

巧用彩色粉笔,谨慎擦抹。(4)

板书要和讲解交替进行。

四、数学课堂的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运用的目的

(1)

掌握课堂进程,调控教学方向。(2)

启发学生思维,激发求知欲望。(3)

了解学习状况,检测目标达成。(4)

巩固强化知识,促进深入理解。(5)

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2、提问技能设计的原则(1)

科学性原则。(2)

启发性原则。(3)

恰当性原则。(4)

评价性原则。(5)

普遍性原则。提问技能的主要类型(1)

检验性提问。(2)

应用性提问。(3)

分析性提问。(4)

综合性提问。(5)

评价性提问。提问技能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1)

设计提问应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结合。(2)

注意提问的方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3)

提问后要让学生充分思考并从不同侧面启发。(4)

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提问环境。(5)

教师要正确对待提问的意外。

第三篇:数学教师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

数学教师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

一个数学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怎样吸引学生,怎样启发学生,怎样提问学生,怎样管理学生。怎样导入,怎样探究,怎样巩固,怎样结束,都是非常基本的常用的课堂教学技能。

1、怎样吸引学生

课程计划制定者基于社会的、数学的、学生的未来需要,提出了学校数学的目的和相应的教学内容,但是,这一切并不完全是学生兴趣所在,所以,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教师除了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勇于战胜学习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以外,还必须想方设法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

教与学是师生心灵的交往,成功的教学不是靠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国外有些教科书是在采访和调查了许多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后才确定教学内容的呈现途径和形式,希望学生对它产生好感,想读、想了解。我国最近出版的教材也在向这样的方向努力,力求贴近学生的现实。但是,教材毕竟是面向所有学生的,由于各地校的发展水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关心的热点也不同,教材很难作到吸引所有的学生,所以,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设计教学,以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

吸引学生的主要方式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字:联系、挑战、变化、魅力。所谓联系就是教学设计要联系学生的客观现实和数学现实,使教学内容不是空洞无物而是有意义的,是与其已有经验和知识有联系的。挑战自然是教学任务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平庸拖沓的教学安排不可能吸引学生,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到学习充实,收获大。一题解毕,谁还有其他创新的解法?类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都能吸引学生。变化是教师在学生注意力涣散或情绪低落时,改变教学的形式、讲授的语速语调等,重新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教学中来的手段,比如,上课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穿插多种教学任务如猜想、观察、听讲、思考、操作、自学、讨论、演算、小组竞赛等等,最后一种吸引学生的方式是增加教师自身的魅力,比如得体的仪表、精彩的语言、挥洒自如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亲切的语言、热情的鼓励、信任的目光、敏捷的思维、娴熟的解题技巧,都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如果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的精神需要,效果将会持久而巨大。

2、怎样启发学生

有些教师喜欢越俎代庖,把知识嚼烂再喂学生,结果数学课上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觉得学习毫无挑战性,索然无味。另一些教师不赞成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以为问题出在教师讲的太多,于是,他们增加学生练的时间,或是增加师生间的频繁问答以减少教师讲的时间,但结果学生被教师的问题牢牢的栓住,没有机会走自己的路,想自己的疑问,遇到新问题常不能举一反三,这样的教学仍然不具有启发性。

启发学生的关键有以下几个字:定向、架桥、含蓄、揭晓。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希望他们解决什么问题,任务不明确当然难以完成好任务。美国匹兹堡大学有一本用于师资培训的教学案例中,搜集了这样一个案例。这堂课的内容是探究各种集中量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的定义。两个执教教师准备用建构主义的思想,不直接教给学生这些定义,而是给每个学生小组写一组数据并标明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是多少的卡片,让学生自己通过制作图表、归纳、再用其他卡片检验的方法。得出这几个量的定义。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基本相同,课一开始,教师用了约5分钟的时间与学生讨论什么是“发现”,怎样发现数学。然后教师出示一张卡片的样张,告诉学生每一组都会得到这样的一张卡片,要求学生作两件事:一是用方格纸画出每一组数据,写下自己的发现,写下这四个概念的定义或者有根据的猜测。然后,教师再次提醒学生寻找线索和模式。可是,课上最初的几分钟都出现了学生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情况,这恐怕和两位教师都没有作好“定向”就匆匆进入探究活动有关。其实,学生很有可能不清楚既然卡片上已经写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因为不知道什么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而要他们给出猜想。于是教师不得不再一次地说明任务,影响了教学的进度。

明确任务以后变可以进入探究,但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会难住学生,所以,教师课前要为架桥铺路作好准备,教师了解在探究的问题与学生的现实之间存在多少差距,考虑设计哪些问题或哪些活动能够化解困难,怎样创设问题情景,怎样问问题可以含蓄地启发学生。

这里要特别强调含蓄地架桥,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提示太直截了当,就失去了启发的本意,所以,最好是通过引导学生先从事某些活动,解决某些比较容易着手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比如,利用实物、模

型、实例、示意图等直观化手段启发学生从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活动中得到结论,形成思路。以学生学习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为例。学生常常对怎样分常数项凑一次项感到困难,有一位教师就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两道题:()内填哪些整数,便可以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为学生在每道习题中只需要先注意常数项和一次项中的一个,分别体会到“分”和“凑”的含义,所以容易理解用“十字相乘法”的思想方法,原先的困难也就被分解了,变的容易克服了,其教学效果一定会优于教师示范辅以学生大量的操作。

探究完毕,教师要记住将学生原先想做而不会做的正确做法,想说而不会说的正确想法用精练的语言重述或者重写一遍,这样做能够梳理学生的思路,明确正误,提示示范。

3、怎样提问学生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及时地得到教学的反馈,可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供形式参与教学、互相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有一些学生就因为一次出色的回答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感受,从此爱上了数学。

对所提问题的设计是提问质量的关键。一个新知识刚学完,为了达到及时反馈和强化的目的,教师可以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因为简单的问题不具有多少思考性,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少,尤其在一些较好的班级和学习内容有相当难度的课,大部分的课堂提问对学生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甚至热烈的讨论和争辩,学生会觉得问题问得比较有深度,教师也能够比较准确的反馈。在课堂上还要满足少数学生的需要。

因为设问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考,所以,教师提的问题应明确易懂,不能太大,让学生摸不着边际,如果需要,可以将这样的大问题改换成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若干个小问题。所提的问题应该表述的很清楚,避免所提的问题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而给解决问题造成不必要的干扰。所提的绝大多数问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发问后教师要适当停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对学生的回答要认真倾听,予以中肯和明确的评价。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必须尽快辨明原因,是问题的难度不适应?师生之间的感情渠道不畅通?还是班级的学习风气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

当然,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中的一种,这里主要讨论的是教师怎样问学生,其实另一方面,即教师怎样鼓励学生发问也很值得关注。为此,教师首先要经常鼓励发问的学生,还要教学生一些产生问题的方法,比如,认真观察式子、图形或数据,从中发现某些规律,概括出某些猜想,这些尝试将已有的问题、结论推广到另一类似的其他情景,提出某些猜想,这些训练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

4、怎样管理学生

专心于学生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所以,有些教师在上课铃响后不急于讲课,而是用几秒钟的时间,环顾全班,示意学生集中注意力。这种短暂的沉默也常用于治理涣散的课堂气氛,教师略带生气的眼光能制止一些不守纪律学生。不过,这种缄默的管理适用面很窄,大多数情况还需教师口头干预。比如,一位学生给出一个离谱的回答,其他学生不禁哄堂大笑,这时,教师不能附和,应尽快寻找原因,是学生没听清楚问题?是学生发音不清晰引起大家误会?还是学生上课不专心,走了神?如果发现错误中

有合理成分了,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为学生补台,让大家都受到教育和启发。有时,教师自己也会犯些错误,如果是较严重的错误,那么教师除了立即改正外,还应真诚地向学生们道歉,展示数学工作者严谨求实的美德,切忌以势压人,强词夺理。

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运用“小步子”的模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跟得上;有的教师则寓教育乐,让学生完全投入于有趣的活动中;还有一些教师精心设计了变式训练,带领学生品尝数学家解决问题时的喜悦。象这样学生也不会去违纪。

5、怎样引入和创设学习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备课时,教师通常都要绞尽脑筋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

一般说来,一个导入至少需要完成下列四个任务中的一个:引起注意、激发动机、建立联系和组织指引。比如,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有一位教师在前一天向学生布置了让他们任意画几个三角形,量出每次所画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第二天,教师让学生考老师,只要说出两个角的度数,教师就一定能够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学生都想难倒老师。教师问“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导入了新课。这是一个用活动、用问题引入的好例子,圆满的完成了导入的四个任务。教师先用学生活动的模式让学生考教师,以引起学生的注

意;从考不倒的经历中激发起学生也要学会的强烈动机;教师的引入既建立在前一天作业的基础上,又完全紧扣新知识,加强了新知识之间、知识与引入之间的联系;最后教师的点题指引学生三角形内角和是有规律可循的,揭示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问题式导入的关键在于创设精彩的问题情境,它既是吸引学生又能够与新知识密切联系。

除了以游戏、实验和观察等活动产生悬念和问题的引入方式外,还有一种主要的方式就是教师的讲授。比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着手问“做一锅汤,要知道味道好不好,怎么办?“旁敲侧击,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他们将要学生的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联系起来。如果教师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引入,可以开门见山说出课题。

6、怎样探究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学过程要在探究活动中展开,也就是说,概念、公式、定理等的教学都要体现数学化的教学思想,要揭示数学的形成过程。

组织学生探究之前,教师必须经历过探究,思考过概念的本质是什么,学生的现实和数学现实中有哪些与本质类似或有联系;也推导过公式和定理,对哪些思路走不通,哪些思路能走通但是麻烦,哪些思路是捷径胸有成竹。有些教师就曾因为随口说出“那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吧”,而盲目地与学生一起探究,结果因为事先没有准备,对问题的难度估计不足,无法启发和指导学生,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组织学生探究时,教师要控制时间,掌握各环节的节奏。开始可慢些,保证每位学生都明确探究的问题,之后,再进入真正的探究,否则,匆匆忙忙,不是有同学没有审清题意走错方向,就是有同学在别人起步的时候就以掉队了。磨刀不误砍柴工,明确任务阶段宁慢勿快。当学生集体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的探究经验常常很有借鉴作用,教师可以用直观的教具、图象或精辟的语言等做有针对性的启发;当学生探究误入歧途的时候,教师可以点一下为什么行不通,然后把学生引向正确的思路;当学生探究的思路可以但繁琐的时候,教师应及时肯定,指出更优的方法,鼓励学生另辟蹊径。有时学生的探究成果非常丰富,尤其是做一题多解的探究奇思秒想不断涌现,这时往往最难控制教学的时间,不过,“保底不封顶”的原则应该遵守,教学 的基本任务要完成,学生的创造成果要尽量多地在课内交流,课上没有充分展示的可以通过类似:“学习园地”的渠道公布。探究完毕,教师要组织学生反思回顾探究的过程,总结有过的探究思路,成功的思路和不成功的地方。

除了完成教师安排的探究任务,学生自发地发现可探究的问题对学生的发展也很重要,教师平时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样教师的备课和应变能力要高。

7、怎样巩固

光听不做、不讲、不练、不背、不经常地复习,就算听懂了也会忘记,难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新知识的探究、操练和复习中都会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以加深、巩固和强化学生所学的知识。

巩固和强化知识的方法主要是加强记忆和反思。首先应利用记忆规律,无论在新知识的探究阶段,还是在巩固和强化阶段,教师都应该设法帮助学生记忆,减少遗忘。巩固的第二个重要方法是反思。将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使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成为待学知识的生长点。当学生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教师用带领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再组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综合理解,降低知识的记忆量,促进记忆。

巩固和强化的常见方法是解题,教师设计安排的题目有剃度,不过解题应不仅仅限于完成书面习题,有时也可以用游戏或竞赛的方式。变化的学习方法比单调的练习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8、怎样结束

尽管有时因为没有控制好教学节奏,教师不得不草草收场,但其实这一阶段仍然是一堂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归纳和小结,再突出重点内容,提醒学生要注意或避免的错误,赞扬在课上表现突出的学生和他们的思想方法,起到回顾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将学习适当引申,开阔学生的眼界,也可以利用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带出下节的课题,埋下伏笔。

第四篇:中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大纲2013

《中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中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该课程为教师教育模块中的实训课程,亦是一门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师范生在实习前的教学技能。课程通过对数学教学导入与结束、讲解与提问、板书与演示等教学技能的理论学习,以及课堂示范指导与微格教学技能实践训练,促进师范生明确各项教学技能的基本作用和操作要求,能综合运用各项数学教学技能进行课堂教学。

三、课程学时和学分

《中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共36学时,计1.5学分。根据《高度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1994年)规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的讲授与实践的学时比例为1:2”,因此,本课程一般是理论讲授与技能示范为12学时,微格训练为24学时。

四、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

(一)课程内容

本课程理解和掌握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为核心,并按照课堂教学技能在落实教学目标与任务中的作用,分为两大类:基本教学技能与调控教学的技能。

基本教学技能包括语言技能、板书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和讲解技能等五项技能;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包括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结束技能和教学组织技能等五项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

1.理论讲授与示范:将各项技能的基本内涵和特征、组成要素、操作注意事项和不良表现等讲解清楚,并充分利用优质案例资源以及教师指导,对学生进行各种技能示范定向,促进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2.微格实训与评价:是指实际训练主要采取微格训练的形式。在学生自训以及教师指导的基础上,根据微格训练的流程,安排和指导学生进行微格录像,并分别针对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进行分析评议与纠正指导。

五、教学计划与目标

(一)[理论讲授与示范] 第一讲

语言技能训练

教学目标:(1)了解技能与教学技能的概念,知道教学技能训练的作用与获得的基本途径。(2)了解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的基本类型。(3)理解口语与体态语的特点、作用、要素与训练要点。(4)结合案例,练习口语与体态语,初步掌握语言技能的要求。

第二讲

数学教学导入与结束技能

教学目标:(1)掌握数学课常用的导入与结束的类型与方法;(2)掌握数学课堂导入与结束的情绪调控。

第三讲

数学教学讲解与提问技能

教学目标:(1)掌握数学讲解的要素与方法;(2)掌握数学讲解与课前准备工作的关系。

第四讲

数学教学板书和演示技能

教学目标:(1)掌握数学板书、演示的基本作用与方法策略;(2)掌握数学板书与演示、教学语言的基本配合策略。

第五讲

数学教学变化和反馈强化技能

教学目标:(1)掌握数学教学变化、反馈强化技能应用的背景与作用;(2)掌握数学教学变化技能、反馈强化技能应用的方法与策略。

第六讲

数学教学组织技能

教学目标:(1)掌握数学教学组织技能应用的背景与作用;(2)掌握数学教学技能常用的方法与原则。

(二)[微格实训与讲评] 实训1 语言技能实训与讲评

准备要求:学生自选语言素材并于实训前提交指导教师审阅,在教师同意后进行微格录像,时间10分钟。先自评和分小组评价,再由教师讲评。

实训2 导入技能实训与讲评

准备要求:学生自选某数学课题的教学导入片段案例并于实训前提交指导教师审阅,在教师同意后进行微格录像,时间10分钟。先自评和分小组评价,再 由教师讲评。

实训3 结束技能实训与讲评

准备要求:学生自选某数学课题的教学结束片段案例并于实训前提交指导教师审阅,在教师同意后进行微格录像,时间10分钟。先自评和分小组评价,再由教师讲评。

实训4 讲解技能实训与讲评

准备要求:学生自选某数学课题的教学讲解片段案例并于实训前提交指导教师审阅,在教师同意后进行微格录像,时间10分钟。先自评和分小组评价,再由教师讲评。

实训5

提问技能实训与讲评

准备要求:学生自选某数学课题的教学提问(不少于5个提问)片段案例并于实训前提交指导教师审阅,在教师同意后进行微格录像,时间10分钟。先自评和分小组评价,再由教师讲评。

实训6 板书技能实训与讲评

准备要求:学生自选数学教学片段案例并于实训前提交指导教师审阅,在教师同意后进行微格录像,时间10分钟。先自评和分小组评价,再由教师讲评。

实训7 演示技能实训与讲评

准备要求:学生自选数学教学片段案例并于实训前提交指导教师审阅,在教师同意后进行微格录像,时间10分钟。先自评和分小组评价,再由教师讲评。

实训8

变化和反馈强化技能实训与讲评

准备要求:学生自选数学教学片段案例并于实训前提交指导教师审阅,在教师同意后进行微格录像,时间10分钟。先自评和分小组评价,再由教师讲评。

实训9

数学新知课概念教学技能实训与讲评

准备要求:学生自选数学某概念教学片段案例并于实训前提交指导教师审阅,在教师同意后进行微格录像,时间10分钟。先自评和分小组评价,再由教师讲评。

实训10

数学新知课命题教学技能实训与讲评

准备要求:学生自选数学某命题(公理、定理或公式法则)教学导入片段案例并于实训前提交指导教师审阅,在教师同意后进行微格录像,时间10分钟。先自评和分小组评价,再由教师讲评。

实训11

数学问题教学技能实训与讲评

准备要求:学生自选数学问题教学(至少两个问题)片段案例并于实训前提交指导教师审阅,在教师同意后进行微格录像,时间10分钟。先自评和分小组评价,再由教师讲评。

实训12

数学复习课实训与讲评

准备要求:学生自选数学某课题复习课教学片段案例并于实训前提交指导教师审阅,在教师同意后进行微格录像,时间10分钟。先自评和分小组评价,再由教师讲评。

2013年9月6日星期五

第五篇:学习《课堂教学技能》心得体会

学习《课堂教学技能》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远程培训学习,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技能》的深入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优效教学与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密不可分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掌握、发挥好课堂教学的各种教学技能,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工作中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一、导入宜激趣-—-—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一堂好课如果没有成功的开端,教师会讲得索然无味,学生也难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也就很难进行。导入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就集中起来了,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精心选择导入方法,因课而异。

二、讲授要实-—-—讲授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传输特定的知识信息,综合地运用各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一类教学行为。讲授技能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技能,几乎没有哪一种教学活动可以离开它。但归根结底还是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学生易接受,易理解的方法。

三、提问要精-—-—传统教学“满堂灌”,改革后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满堂问”,教师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提出,学生真可谓“应接不暇”,学生疲于回答,思维混乱,读书内化的时间少了,一节课下来,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很少,留在脑中的更少,效率可想而知,因此,提问要精,要让学生在思索中有所悟,有读书的时间才能有内化的时间。

四、板书要活-—-— 板书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符号、绘图或列表,以辅助知识信息传输,揭示学习材料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只有好的板书才会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吸引学生兴趣,便于记忆、复习。

五、评价要到位-—-— 良好而恰当的评价,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在评价中,要多多运用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对其发展过程中的进小和改进及时予以评价,促其更好地发展。评价不是盲目地表扬,不是一味地说“好”、“棒”,及时指出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才能引领学生走向成功。

通过这次学习增长了自己教学上的知识,对课堂教学技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以后要通过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每一堂课都成为有艺术有质量的课堂。

下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教学技能学习资料[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教学技能学习资料[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课堂教学技能心得体会

    学习课堂教学技能心得体会9月12日——14日白山教育学院举办的“课堂教育改革”研讨会,各校的业务校长参加了会议,通过此次培训我觉得自己对新时期的课堂教学在思想上有了新的......

    学习《课堂教学技能》心得体会

    学习《课堂教学技能》心得体会 三江小学:严炳安 通过这一次提升培训,学习了许多相关的理论知识,对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技能作了简单的总结与反思,对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也有了......

    课堂教学技能学习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技能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语文老师,通过几天的课堂教学技能学习,我充分认识到:媒体教学,它给我们语文教学赋予“言”更多的“文”,更丰富了学生对文字美的感悟,使语文课变得......

    基本教学技能学习心得

    基本教学技能培训学习心得平坝县乐平中学:王应阳很荣幸参加了这次网上培训学习,通过对专家网上视屏讲解的基本教学技能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通过老师对各模块的深入剖析,我对教......

    五个基本学习资料

    “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学习资料 公安县斑竹当关流小学王源泉 五个基本:包括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五个基本之间的关系:基本组织是依托,基本......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 苗安平摘要:我们透过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无效教学”或 “低效教学”的现状分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解构......

    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

    Where’s the Post Office? 教学内容:EEC教材四年级下册 Lesson7 教材分析:本单元为教材的第七单元,所涉及的内容是关于讯问地点用语,这一单元的内容承接了上一册书中关于讯问地......

    中学数学学习

    中学数学学习方法 中学的数学比较简单,总体可以分为代数和几何。只有在最后的时候才把它们结合在了一起。 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几点我中学时的一些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