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小议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小议
外沟门中学郑树超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评价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我认为应有以下几种评价:
一、评价标准应该多维
在人一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水平,在各个时期每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会有所发展,因此评价一个人,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他,从多方面去了解他这个人。世界上不从在谁聪明谁不聪明,而是在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因此在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教师应在教学中重在寻找和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
二、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位学生,用同一个目标去要求每一位学生,只注重学生在学习知识方面的成绩,忽视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成绩。比如成绩差的学生喜欢劳动,动手能力强,或者富有同情心,如果老
师的评价恰当的用在这些学生身上,那么学生一定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做好不足的地方,发扬长处,弥补不足。
三、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从研究和测验表明,95%以上的差生的智力都是正常的,只不过由于他们经受了反复失败的打击而失去了自信心,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自觉性变得越来越差,学习成绩一天不如一天。如何去转变他们,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使受教育者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前途充满希望。”在自己的单元测试中,我都会考第二次,甚至更多次,只要比上一次有所提高,我都会及时表扬他们。这样,学生从重新答卷中获得了心理和情感的满足,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让学生在成功中获得学习的自信。
四、教师要从学生课上的表现来评价自己的不足
在每节课中,教师只要善于反思,都会发现课上又不成功的地方,有几名学生基本概念不清,有几名学生不敢主动发言,还有多少学生在发言中表述不准确,通过这些思考,以及学生学习的状况教师及时改进教学,通过看学生的学达到评价教师自我,从而达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第二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的研究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的研究
[内容提要] 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功能和评价技术与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有本质的不同。评价不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且更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个性,鼓励创造,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课堂即时评价把着眼点集中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多维度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评价,突出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重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从而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交往的动力,真正体现评价的功能,使之有效地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完善教学过程,提高评价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的评价是指通过课堂观察、测量获得充分的信息与数据,对课堂教学的价值作出判断,并对增值的途径进行探索的过程。
不同的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而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传统的现在还流行的课堂教学评价还沿袭着以知识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价值观,已经失去了它对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向与激励功能,甚至异化为教学改革的障碍和阻力。
主要的问题是:过分强调评价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以书面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分,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学习态度等综合评价;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纸笔考试和过于注重量化,忽视了多元性;评价结果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论,而忽视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全面性评价。特别是对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的评价更显得刻板、单一,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缺乏实效性,这样的评价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很难发现和发展学生诸方面的潜能。
存在上述问题严重地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了亿万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可见进行课堂教学的评价的改革是一项十分必要而迫切的任务。为此,我们提出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主体地位,树立评价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理念,对学生学习数学过程(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进行及时评价反馈,使评价不再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成为教学必要手段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成为教师及时调整和修正自己教学行为的必要依据,成为学生不断反思和改进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
二、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课堂即时评价的目的课堂即时评价就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所作的各种学习行为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课堂即时评价的目的在于改变过去“一卷定终生”的终结性评价,把着眼点集中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多维度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评价,从而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交往的动力,真正体现评价的功能,使之有效地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完善教学过程,提高评价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课堂即时评价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是指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要与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一致,对整个课堂教学起定向作用。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判断过程,来发挥即时评价的多种教育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引导学生朝着目标努力,达到全面和谐和个性的发展。
2、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整个课堂教学的评价无论从目的、程序、步骤、标准、方法手段都应是可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所定的标准,要求要恰当,在评价判断时和选择评价方法上,注意区分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的不同的选择,注意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在量化和方法上既要利于及时适时观察、操作和记录,便于运用和交流,又能达到评价的目的;在自评与他评方法上需因势利导,逐步提高,把握好评价的尺度。
3、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是指整个课堂教学评价中必须充分发挥即时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尊重、关心、激励、唤醒和鼓舞的手段,树立学生对课堂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智慧和潜能的充分发挥,让学习评价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
4、情感性原则
情感性原则是指整个课堂教学评价中渗透情感因素。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力求通过即时评价进行师生情感交流,让评价成为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载体。
5、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是指整个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形式、评价方法都能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从中获得愉悦感。
6、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整个课堂教学评价中必须要改变以往教师对学生单方面实施评价的做法,应充分尊重教和学的意见,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价活动,增加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形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四、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课堂即时评价的分类
1、按评价功能分类
(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实施方案的各个阶段进行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教与学的动态过程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强化、及时调节,使教师明确下一步该如何去教,使学生明确下一步该如何去学,从而发挥评价的调节功能,帮助师生完成教学工作。
(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结束时对这一节课或某项活动的成果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预期要求,从而反映出教学工作的成果。
2、按评价的方法分类
(1)、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是指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即搜集数据资料,用一定的数学方法,作出定量结论的评价。
(2)、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是指对不便于量化的评价对象,采用定性的方法,作出价值的判断。目的是通过运用观察、谈话、综合分析等方法取得资料,作出判断,进行定性描述,确定其达到的目标和程度。
3、按参与评价的主体分类
(1)、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自我评价是指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使教师了解自己工作成绩、长处、不足、差距,以便达到调整、完善和不断改进的目的。
(2)、教师对学生评价
教师对学生评价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测量,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有效的学习时间以及反馈的信息与数据作出价值的判断,并对增值的途径进行探索的过程。
(3)、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和作用的评价方式。它是由学生按一定的目标与要求,对自身的各方面学习和表现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方法。通过自我评价,提高了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逐步提高要求自己和解剖自己的能力,为自我教育提高认识的基础。
(4)、学生对教师评价
学生对教师评价是指通过学生了解对教师的意见,由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作出判断,使教师在学生反馈的信息中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进而认真钻研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
(5)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观察和测量,对同学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精神、合作能力的表现、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互评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不仅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
五、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课堂即时评价的实施要点
1、突出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功能和评价技术与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有本质的不同。评价不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且更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个性,鼓励创造,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证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样化,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考试只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与其它评价方式有机结合;要改变目前过分注重等级、过分注重量化的做法。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对象,选择具体的方法、手段,并对考试结果进行不同的处理,减轻考试对学生的压力。
发展性评价的关键是要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它的核心是重过程。发展性评价强调给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重视对象在过程中的转变,在形成终结性评价之前,评价主体会对评价对象指导帮助,并给以再次改正、修正的机会。过去我们对学生评价是不够全面的,只重考试结果,不注重学生课堂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在进行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我改变了过去的评价方式,尝试运用活动法、学生课堂情况记录法、学生学习档案收集法与测查相结合,各个方面都占有一定的百分比,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课堂学习成绩。
2、重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具体实施中,评价的组织形式是至关重要的,它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教师和学校的教学指导思想。只有民主的教学环境才能促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展,这应该体现在教学的民主化方面。因此,在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组织形式也要体现出这个思想。在总体安排上,可提出教师--学生--家长评价的相互结合,充分依靠这些评价主体的力量,尤其是学生的力量,使评价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通常的情况下,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占居多数。但是,学生评价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人,教师应该尽力创造条件,力图让学生担负起评价的责任。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活动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家长评价,都应该强调评价学生既要有客观性,又要带有鼓励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信心,哪怕暂时的退步也要把它作为进步的起点,只有这样的评价才会给学生带来不断上进的勇气。比如,在某次课堂上一位学生在板演算式:,虽然计算结果正确,但是由于固守“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造成运算过程迂回曲折,每步繁难异常。待这个学生做完回至於座位时,我给他这样评价:“你的计算基本功很扎实,心理素质很好,很有耐性。但应从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这方面多作思考,你就会如虎添翼,运算自如。”寥寥数语,指出了他的优缺点,即时给他作出恰当的评价。当然,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中也应强调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发现别人的优点。
在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中还需要做到:评价的对象全员化,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机会多次化,评价内容合理化。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相结合的形式。比如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数学学习和进步情况的课堂表现评价”、“课堂观察的定性评价”、“课堂学习时间的定量评价、“学生课堂实践评价”、“学生学习综合评价”等评价形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好评。这样的综合评价对学生来说是全面的、客观的,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发展的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生的评价方面,突出了发展性。从过去日常教学中更多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状况到同时重视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愿望和能力、合作交流、个性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将学生参加的课内、课外活动中的突出表现,能激发学生发展的“闪光点”收集于档案袋中,作为综合测评的依据。在内容和形式上,除了能反映学生的阶段特征外,还能反映学生的连续特征,即既能记录学生的阶段发展情况,又能记录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中的各方面发展情况。成长记录袋包含如下的内容: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最满意的作品,社会实践记录,教师、同伴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多方面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加关注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及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注意及时搜集和分析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有关信息,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真正发挥课堂即时评价的教育功能,重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重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在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中,要求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有助于提高评价的精确性、客观性,但这种纯客观的方法会导致有意或无意忽视课堂教学中一些难以量化的方面,而这些方面对课堂教学活动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离开了这些方面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不全面的。因此,在课堂即时评价中要重视定性评价的作用。倡导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档案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课堂中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1)、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中体现互动性的原则
课改提倡评价的多主体参与,学生、同伴、教师、家长都是参与者,体现家校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沟通、选择和协商,使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有机结合。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还促进学生的反思和改进,在这同时,我们认为还要关注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认同,使其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比如每次的阶段检测中,我允许学生提出二次检测的要求,只要学生认为此次检测未能考出应有的水平,经过短期复习后,可进行复测,并把他认为满意的分数填入成绩册中,并将自己满意的试卷放入档案袋中。
(2)、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中体现评价内容的多样化
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积极情感的体验等,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不仅要考察认知层面,还要考察行为层面。比如,我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能力方面进行评价、从学生完成基本技能的速度方面进行评价、从学家生学习态度和毅力方面进行评价、从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方面进行评价、从学生学习中的自我检查方面进行评价、从学生遵守学习纪律的自觉性方面进行评价、从学生合作态度与竞争意识方面进行评价,并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了形式设计新颖、独特的成长记录袋,既重视了过程评价又富有情趣,很受学生喜欢。教师的评价不再只停留在学生对品德行为的认识与理解的层面,而是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行为的自觉程度,并用实际情境测试和游戏评价法对学生的某一方面进行实地跟踪。
(3)、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中体现动态性原则
为了使评价不仅关注结果,也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可通过给予多次评价的机会,促进学生的转变与发展,尤其注重了解即时评价对学生发展的激励作用。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用一些学生喜欢的卡片或标志来激励学生,如用“小猴子”代表上课时爱动脑筋,积极思考,用“五角星”代表遵守纪律等并将学生得的卡片及时反馈给家长,使家长能及时地、比较准确地了解孩子在课堂中的表现,继而更好地与老师合作,共同教育好孩子。如果学生认为自己在某一方面很突出,还可以得到一个更大的标志。通过记录标志的类别,我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发展情况。学生和家长对自己的评价等级还可以更改,只要学生能说明自己进步的自我评价的事例,就可以使自己的等级更进一步。
六、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课堂即时评价的成效
1、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成果
评价实施以后,学生把自己的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反馈给老师,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有目的地兼顾有效学习时间较少的学生,使这部分学生学有所得。这部分学生正是实施义务教育以后,差异较大的两极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听不懂或吃不饱,无所事事,需要老师的照顾。而这种需要的程度正好和学生的课堂有效时间相吻合。由于课堂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当场作出的评判,使学生立即了解到自己的学习结果,及时调整和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很快能看到自己学习的情况。
2、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作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都给学生以肯定,因此所有学生都能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过去会因为测验、考试的成绩的不理想,受到过多的批评和责备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但如今在课堂上即使不能及时跟上全班多数同学的步伐,也不会遭到老师的指责,取而代之的是殷切的鼓励和耐心的指导,只要稍有进步,就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表扬。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克服紧张的心理,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自觉地按照学习目标去努力。
3、激发学生交往的欲望
中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即时评价能及时反馈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了他们的交往欲望。学生为了得到教师更多的肯定和表扬,更主动地投入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中来。学生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同学之间相互比赛,相互鼓励、相互足进„„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完全融入了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
4、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学生自我评价可以作为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手段,教师组织学生对照评价的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通过交流和讨论的形式,既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活动作一个小结,又让学生通过自评,实现自我教育。学生通过自评,提高了自我调控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一是学生个人就评价各个项目,哪些达标,哪些做得不够,发现问题,定出努力方向;二是学生个人在学生群体中与其他学生作比较,找出差距向高标准看齐;三是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找出自己与此共鸣的地方,受到鼓励,同时也找出自己与教师不一致的地方,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使学生自我教育和学校教育真正形成合力,努力使学生自己达到教师期望。
5、培养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评价实施以后,课堂上已没有严厉的指责和批评,更多的是教师委婉而又真诚的鼓励和赞赏。课堂气氛比过去融洽了,师生之间已没有严格的等级之分。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一个语言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点拨者、合作者,学生不会因为受批评而害怕老师,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更亲密了。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的激励可使学习者向着目标努力前进。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不稳定的,他们对某个学科的兴趣往往随着对这个学科的教师的情感变化而变动,喜欢这个教师,就会对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反之亦然。和谐的师生关系,为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6、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实施中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即时评价以后,改变了教师的定位,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现在的课堂上,学生的知识来源于三方面: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实施中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即时评价以后,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方式,教师之间必须更加紧密地合作,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实施中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即时评价以后,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策略,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实施中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即时评价以后,改变了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7、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
实施中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即时评价以后,教师要使有效的学习时间增加,就需要千方百计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改进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人人要事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在做事,人人有成功。教师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进而认真钻研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七、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课堂即时评价的讨论
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课堂即时评价只是在改革评价方式中的尝试,我们刚刚迈出了第一步,尚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通过这一改革,让评价充分发挥其功能,成为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大家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蓓编著《基础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6年版
2、张映姜等编著《初中数学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广东教育》广东教育杂志社 1998年第9期 1999年第12期
4、《新课程的理念与教学》珠海市教育指导中心
第三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策略研究.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策略研究 安徽省潜山县野寨中学储建中246309 评价是教学不可缺少的活动,评价具有调节、导向、激励、诊断、记录等功能,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价值在于课堂教学。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利于鼓励、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交流问题,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实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最优化,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改进数学教学,使学生实现高效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励数学教师课堂教学创新的积极性,加快教育科研的发展速度。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由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而且是进行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
一、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出发点——以学生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活动行为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以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和教学态度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理念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在配合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学生得到了多少有效知识量,学生获取了多少能应用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教师在学生身上学到了什么。
其次,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否融为一体;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是否统一;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思维发展能否协调同步;教学生态是否和谐平衡等。
第三,教师对学生提问的评价取向是什么,如何使被提问者能动地(而不是被动地、自主地(而不依赖外在力量、有创见性地(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成为回答问题的主
人。一节课中,学生的参与度多大,有几个学生提出质疑和反问,他们提出的问题深度和广度如何等。
通过对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试图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方法。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学校教育主体,千百年来支撑着教育运转的轴心就是学生的学习问题,这是整个社会都密切关注的问题。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离不开学生这一课堂真正的主人。
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抓手点——以实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为中心,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以帮助教师实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为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不仅可以使教师逐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且可以充分把握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强化正确的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行为,改正不良的、不利于教育目标实现的教育行为,从而使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得到强化与提高。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评价目标及评价指标的掌握和理解,使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更加科学,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达到改进与提高教学行为的目的。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激励教师不断进步,通过肯定优点与进步,指出缺点与不足,可激发教师产生正确的工作动机和积极的态度,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充满生命力,更利于学生发展。
三、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核心——以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为主线,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传统的数学教学评价目的重在甄别、选拨,所以只关注数学教育活动的结果,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关注很少。数学教学主要是考什么教什么,考试决定教学,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
视过程,易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神。高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题海战术”,就是只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结果。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从过去过分注重甄别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倡导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的过程性评价,将数学学习评价也视作一个过程,伴随和贯穿于数学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强调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纵向比较,注重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而不是简单地将考试成绩进行分等排序,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的进步,更好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
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能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思路;是否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以及提出问题的深度如何;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
通过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历程,明确自己的优势,反省自己的不足,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弥补这些不足。通过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反省自己的教学状况,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风向标——以正面鼓励和激励为主,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教学评价在课程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每个孩子都希望被人认可。一句积极性、赏识性的评价,会有效的改变学生自我认识的倾向性和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也许会从此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当然,对学生的评价,也并不能一味的赏识,教师也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力求充分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应将学生能力发展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都纳入评价范畴,使评价更为全面,更贴近学生实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具体产品具体评价的方法,如对“终端产品”可以侧重于定量评价,对“过程产品”可以侧重于定性评价。”
我们注意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这种“对话”过程贯穿着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的人本主义情怀。让我们实施科学的有效的评价策略,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注重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关注自己的发展和进步,真正体现评价所应有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戴厚祥.课堂评价的要求与策略.江苏教育出版社.[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中学数学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中学数学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肥乡第二中学 李付强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1)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呢?(2)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3)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活动,学习兴趣大增,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方法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镇的几家银行去调查有关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问题。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银行收集到的各种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第五篇:浅谈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有效地学习数学
摘 要: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形成包括探究、合作、对话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课堂。因此,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有效的自主探索,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的“生活味道”、感受数学的“抽象之美”、享受学习的“成功乐趣”。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在体验中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任何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本文就此问题在阅读、交流、借鉴先进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体会:
一、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如学生在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在形成某种个性特征、提高每个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水平方面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果;师生用最少的必要时间取得一定的成果;师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一定的成果;为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而消耗最少的物资和经费等等。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要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教师就必须不断地优化组织学生学习的形式,使之最大程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期望值、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等。
三、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1.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生活味道”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如: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导入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做法是:编制“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上课开始,教师将屏幕打开,唐僧师徒四人出现在一荒草丛的大路上,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便蹦蹦跳跳地来到师傅面前说:“师傅,口太喝了,我去找点解渴的东西来!”并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师傅。不一会儿悟空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道:“师傅和沙僧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听瞪在眼睛,很不高兴地说:“猴哥,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语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呆子、呆子、呆子……”到此,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由于学生特别喜欢《西游记》,课一开始,同学们便被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所吸引,每个情节历历在目,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等等。教师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欲言不能,教师趁疑而入,因势利导,揭示课题。这样就达到了“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新颖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
2、运用有效的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感受数学的“抽象之美”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观察、实验、讨论等数学活动中自主学习,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先予启发,让学生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密切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如有位教师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时,呈现了这样的情境:小明画了一个三角形,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他的三角形全等?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对应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尽可能少吗?对此引导学生进行分类研究。对学生的不合理分类,教师要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策略,要予以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按照三角形的“边、角”元素进行分类,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1.一个条件:一角,一边。2.两个条件:两角; 两边;一角一边。3.三个条件:三角;三边;两角一边;两边一角。按以上分类顺序动脑、动手操作,验证。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加以比较,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实践证明,教师的适时引导和适当点拨,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有效率的学习。
3、在自主学习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布鲁纳曾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变抽象为具体,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实现有效学习。让学生在亲历中获得知识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中,多数老师都会采用演示法引导学生学习新知,但还是老师讲的多,动得多,往往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而一位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先是指导学生画出一个底20厘米,高10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用剪刀剪下。然后提出能否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换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接着是学生的小组合作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合作,没有太多的示范和言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发现每人手中拿的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他们的形状不一定相同,但能拼成相同的长方形,对知识有了深层的感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因此,在数学的学习活动中,老师应当转变角色,赋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动手操作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民主平等、信任、宽容的氛围中探索新知、点燃智慧、树立信心,感受数学的魅力,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4、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享受数学的“成功乐趣”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识结构必然多元化、个性化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和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的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的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努力改正、争取进步,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例如:在教授解方程组:①x+y=7②3x+y=17,大部分学生把两个方程相减先消去y,有一位同学却想出先把第二个方程变化为2x+(x+y)=17,再由第一个方程x+y=7代入得2x+7=17。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否定学生。当学生在学习上哪怕是点滴进步也要给予热情鼓励。不同的学生表达语言不同,不管是否加以严密,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加以引导,逐步严密化。让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自己学习的热情,享受数学学习的“成功乐趣”。关注差异,鼓励不同的学习历程,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特色和学校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教学行为必须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