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语用背景下的阅读教学

时间:2019-05-12 22:2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语用背景下的阅读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语用背景下的阅读教学》。

第一篇:小学语文语用背景下的阅读教学

“语用”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以生为本,以写促读

滋泥泉子学校

聂婷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的应用,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并追寻文本材料的语用策略。小学语文的阅读教育一定要符合小学生喜欢的阅读口味,找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且教师还要准确找到和语用相关的教育教学内容,激发小学生的思维,多进行头脑风暴等活动,还要不断探讨摸索出一套适合现在农村小学生语用教学的方法。

我校结合自己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朗读、精讲、创设情境三方面探讨了文本的语用策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文本的语用策略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一、重视阅读中的朗读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做题为根基,重视知识的系统化、完整性,忽略了学生学习朗读文本的积极性,更是忽略了学习方法和享受文本带来的文本美的享受和情感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大胆放手让孩子们花时间去阅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发展思维,在阅读文本的同时不着痕迹的培养其阅读习惯与情趣。因为,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本身就是对字、次词的掌握,对句子结构的认知,对文章章法的理解。并且通过朗读和朗读教学有利于强化情感体验、培养情感,促使感官全面活动从而更好地增强记忆,适宜感悟和体验文本内容,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精讲多读,多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讨厌的就是老师无休止的讲解、讲解再讲解,就好像妈妈在始终唠叨一样让人反感,一般都起到不好的效果。因此,我在讲解阅读时要求孩子们抓住重点字、词、句和段落,我只做配角相机进行点拨,而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多次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朗读,只接受孩子们理解的内容。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相信在朗读的过程中阅读题的答案已经跃然纸上,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也增加了孩子们的阅读量,累积了好词佳句,为今后的写作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主要的是培养了我们农村孩子自主表达自己想法的意愿,让孩子们敢于说,有东西可说。

三、创设情境,以写促读

“读写结合”的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及其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写作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读与写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离的两个主体内容,读和写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大量阅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而阅读教学是写作的推手,在阅读教学中创设与文本相匹配的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也激发了学生动笔写作的冲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思维。这就需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打开想象的大门,让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自由的写作,将自己所写的文字与同学、老师、家长等分享,从而提升其写作水平,在写的过程中读,在读的过程中进行二次修改。

阅读是语文之本,是托起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最主要支柱;学生是课堂的灵魂,是一堂好课的最佳表演着。以生为本的阅读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了导演,使课堂精彩纷呈。

第二篇:“语用”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语用”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江苏省睢宁县高集小学

李泽民

邮编:221215

电话:*** 睢宁县岚山镇中心小学

健 【摘要】语用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的重要内容。语用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该如何落实与推进?或者说,应该遵循一条什么样的逻辑线路深入展开呢?本文从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过程的展开、评价导航的运用四个方面阐述了基于“语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用背景 阅读教学 策略研究

语用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于是近几年来语用教学应运而生并且方兴未艾。语用教学,就是通过对具体语境中话语的揣摩、感悟、探讨、运用,学习并获得在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具体语境中说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口头交际和笔头写作),达成交际目的的素养和技能。语用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该如何落实与推进?或者说,应该遵循一条什么样的逻辑线路深入展开呢?

一、学习目标,要适度

课堂学习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制订适切、清晰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丰富思维路径、生成言语智慧的关键。如果说学习目标的设计本身就有问题,不符合教学规律、准则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话,那么之后的学法设计乃至整个教学设计可以说都是无意义的,或者说是无效的。

从策略层面看,“语用”背景下的课时学习目标制定不可贪多求全,最好是“一课一得”;从操作层面讲,制定课时学习目标时切忌假大空,力求“接地气”,要切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体地说,“语用”背景下设定学习目标时教师要做足做好“备课功夫”:其一要钻透《课标》,明晰学段目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各学段目标内容往往隐含着各项课程能力的生长序列。深入研读、参透《课标》,能让我们明晰各学段的教学重心所在。其二,要研读教材,发现文本教学价值。首先要强化文体意识,熟悉文体个性。因为不同文体的课文,有不同的行文个性以及不同的“文体图式”。唯有熟悉文体特质和文体个性,在其教学价值的把握上才能更精准。其次是揣摩文本特色,发现表达秘妙。如果说文体个性是从“这一类”的视角来审视文本的话,那么文本特色即是从“这一篇”的视角来解读文本。相同文体中的每一篇文章也是风格迥异,有着不同的教学价值和教学目标。忽视文本的特色,上出的课可能会导致千篇一律,千课一面。其三,对话编者,领会编写意图。仅发现文本的教学价值还不能准确定位学习目标,因为相同的文本放在不同年段或不同的单元,它承担的教学功能就不尽相同。因而从教学的层面来说,编者意图大于作者意图,教材是编者对课程标准目标要求及内容的具体化。《课标》关于“教材编写建议”的第一条便是:“教材编写应依据课程标准,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注意体现基础性和阶段性,关注各学段之间的衔接。”可见,与编者对话,领会其编写意图,是我们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准确定位学习目标的又一重要因素。其四,切近学情,找准最近发展区。研读教材、对话编者,能让我们发现可以“教什么”;熟知学情,则让我们更清晰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什么,学习起点在哪里,进而进一步确定“学什么”和“怎么学”。当我们头脑中既清晰地知道自己应该“教什么”又熟知学生应该“学什么”和“怎么学”,教学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文”和“目中有人”,学习才会真实地发生。如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槐乡五月》一课,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要求综合考量,我将学习目标设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凭借关键词语,感受槐花香、槐乡美、体会槐乡孩子之乐。

4、体会叠词在课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槐花的方法并尝试运用。反思当下的语文教学,有相当一部分语文课陷入了学习目标游离、拔高、乏力、分裂之误区,其原因是拿来主义、功利主义、经验主义在作祟。教学活动理应是一种基于学习目标而展开的专业实践活动,没有清晰、适切的学习目标,也就无所谓教学的有效性与高效性。

二、任务驱动,有深度

语用背景下的任务驱动教学,其实质就是在新课标指引下,以任务驱动式为课堂主线,推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对母语热爱的情感,促使他们拥有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具备语文学科所独有的语文能力。教学中,教师把课堂学习目标物化为具体任务,让学生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中心,进行探究式、发现式、合作式学习,提高小学生感悟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任务驱动有深度”即我们设计学习任务时要有价值、有探究性和牵引力。学习任务的形式丰富多样,这里仅以问题驱动为例,一个有价值、有探究性和牵引力的主问题,能决定一节课的成败,影响学生能力的习得。但文选型教材中,读写的方法与规律,往往隐藏在“课文”里面,需要语文教师从中发现并提炼出来。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练就一双透彻文本的火眼金睛,还要充分考察学情,从而提炼出“有探究价值和牵引力”的主问题。

如苏教版六下《理想的风筝》一文,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描写,通过笑谈腿疾、写板书和放风筝三个典型事例,写出了刘老师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品质。在学情前测时,学生提出了好多问题: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风筝和理想有什么关系?风筝究竟寄托什么样的理想?诸多问题,一连串的疑问,让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充满渴求。据此契机,我和学生共同提炼出课堂的主问题:风筝究竟寄托刘老师的哪些理想呢?学生在对课文不断阅读、感悟中,通过抓住细节的刻画,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断丰厚了对刘老师的认识,很轻松地解决了教学重点。

再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三下《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发现学生会把“生紫烟”误认为“升紫烟”。于是,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

师:诗中“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为什么不用升起的“升”而用生长的“生”呢?是不是大诗人李白一时疏忽用错字了?

(一句近似玩笑的话,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立刻议论起来)生1:我觉得应该是“升”,因为烟雾是慢慢升起来的。生2:我觉得是“生”,因为“生”给人一种有生命的感觉,感觉像活了一样。生3:我也觉得是“生”,因为云雾是一点一点形成的,而且在不断地生长,就像在慢慢长大一样。

师:请同学们再次回到诗中,想象诗人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想,再揣摩揣摩,也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生边读边悟,然后讨论、交流)

生4:从诗句中可以看出,阳光照在香炉峰上,如果用“升”的话,感觉烟是直线上升的,烟的浓度会变薄,用“生”的话,感觉那烟会盘旋环绕着香炉峰,更有意境。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其间,需要老师的一双慧眼去发现并提炼出具有探究价值和牵引力的主问题、真问题来组织、推进教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积极地建构与运用语言。

三、展开过程,讲梯度

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一个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我们在语文教学的展开过程中应然遵循这一规律。笔者认为,“展开过程有梯度”首先是指各教学板块之间要有紧密的内在逻辑性和推进感,并使之形成一条教学主线或明或暗地统摄并贯穿教学活动始终,从而推动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如沪教版四下《晏子使楚》是一篇经典课文,取材于历史故事,情节精彩,内容生动。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很容易被内容吸引而忽视对语言的挖掘。《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中明确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结合文本特点和学生学情,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板块:

1、运用关键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演一演“进城时拒钻狗洞”一节,学习转述人物语言(传话)。

3、指导质疑,根据关键词语思考,理解“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的原因。三个板块之间逻辑关系紧密,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到品味人物语言、表演人物对话再到重返文本指导质疑、深入思考、完整表达,引领学生在《晏子使楚》里走了几个来回,获得语言的积累和表达的秘诀。

其次,要善于给学生搭建语言训练的“支架”。仍以沪教版四下《晏子使楚》为例,课文中“只好”这个词出现了三次,每次出现的语境是不同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比较模糊,我相机为他们搭建语言训练的支架,引领他们理解语言、丰富想象、深入思考、完整表达。

(1)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2)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也只好陪着笑。..(3)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而自讨没趣了。” ..支架1:理解第一次“只好”的背后: 楚王琢磨:晏子说了,这是(),不是();访问(),才钻();要是他钻了(),就说明我楚国是(),岂有此理?算了,暂且让他进城吧!

支架2:理解第二次“只好”的背后: 楚王琢磨:晏子说了,访问上等国家(),访问下等国家();他最(),所以()。言下之意,不是说我楚国()?!唉唉!寡人一时大意,中了他的圈套。

支架3:理解第三次“只好”的背后: 楚王琢磨:什么“柑橘、枳”;什么“水土不同”,你不就是想说我楚国社会风气()吗?好个伶牙俐齿的晏子,我不得不服你!楚王咬咬牙,只好赔不是,说:()

教学时,聚焦“三次交锋三次‘只好’”,我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反复朗读、仔细揣摩,然后借助教师提供的“支架”用语言表达理解:三次交锋三次“只好”,楚王的无可奈何尽在其中,晏子的能言善辩、家国情怀跃然纸上。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契合了语言训练的开展,学生的言语能力生长显现出看得见的力量。

四、评价导航,促效度

语用背景下的课堂评价立足于语言文字的运用,着力于思维和语言的交互,指向高阶层、高品质的言语实践活动。从“语用”的发生过程来看,一般经历由“表达意图”,到“语言构思”,再到“语言表达”一个完整的“情动而辞发”的过程。这个过程诚如郑板桥画竹那样的,由“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创作经历。因此,“语用”背景下的课堂评价不仅仅关注语言形式层面,更加重视从语用的储备、表达、立意等各个环节进行导航,从而提升小学生言语实践活动的效度。请看《鞋匠的儿子》教学片段——

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遇到林肯这样的尴尬——比方说,你在大庭广众之下,或者有许多人在场的情况下,遭到别人揭短、批评、误解、羞辱,自己感到十分难堪,十分被动,十分生气„„

生(王同学):今年开学初,班主任老师发动同学们报名参加班长的竞选活动。我在爸爸的鼓励下报名参加,可是在进行竞选演说的那天,有个同学当众揭我的短,说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并不出色,怎么有资格做班长呢。

师(启发式评价):你真用心,你遇到的情况跟林肯当年还真有点相似呢!在那样难堪的情境之下,我们可曾像林肯总统那样,用真情睿智化解自己的尴尬,变被动为主动?

(学生摇头)师(推进式评价):今天我们学习了林肯的讲话艺术,说话的本领应该增强了。假如让时间倒流到发生难堪的那一天的那个场景中,你会如何用有理有情有智慧的话语来化解尴尬呢?大家静心思考,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师巡视,大多数同学写得很好,注意了说话的艺术。然后交流)生(刚才发言的王同学):谢谢某某同学的善意提醒!不错,我目前的学习成绩在班上还不是最优秀的。我会向最优秀的同学学习,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请大家相信:我一定能进步!我还要恳请大家考虑的是,即使我的学习成绩还达不到最好,也丝毫不影响我为大家、为班集体服务啊!因为班干部最重要的标准是,要有一颗真诚为大家服务的心。一个对别人、对集体漠不关心,而成绩领先的人,能做一个称职的班长吗?大家喜欢这样的人做班长吗?

(教室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师(追踪式评价):这位同学如果当初这样讲话的话,同学们还会拿他成绩不出色这一点来反对他做班长吗?

(大家摇头)师(延伸式评价):那位当初揭他短的同学听了之后十分感动和后悔,感到难为情,他会对这位同学说些什么呢?

„„

实践证明,在言语实践活动中,老师、同伴或受众的有效评价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语用能力的提升。上述片段中,教师通过启发式评价、推进式评价、追踪式评价、延伸式评价等手段(也可以是生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使王同学的发言有能动的主体感、有明晰的对象感、有明确的目的感、有充实的内容感、有真切的情境感,从而实现其特定的表达需要。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采取各类措施,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可以得到改进,并全面地提高语文教学工作,营造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本文主要是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困境进行分析,以摆脱以往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善于创新的去研究学生,理解学生,而后才能更好的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该文指出了小学语文教学改变的关键点。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变

1、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及自身角色的调整。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改革等理论知识,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育观、考试观、人才观等都要重新认识和进行反思。其次,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要有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以及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及指导者。

2、教学策略的转变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策略的转变就是改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导探究式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分为七个重点:(1)重感悟。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让学生对课文的感受、体会,揣摩语境,训练语感。(2)重读书。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朗读指导,适量齐读,调动学生的情绪以及快速把握课文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3)重积累。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不但要重视课内积累,还要重视课外积累。通过对佳词妙句、古诗、儿歌、精彩片段的积累,学生会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掌握语言学习的规律。(4)重情感培养。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要注重对语文课文情感的把握,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5)重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6)重合作。合作教育理念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互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7)重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让学生探索语文学习规律。

3、教学结构的转变

教学结构包括学习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教学策略的正确选择运用。由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需要的不同,课堂结构具有多样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注重教学结构的大胆尝试和创新,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探究合作能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转变的关键点

1、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通过巧设问题、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课本内容的故事性比较强,教师可以通过层层铺设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例如课本剧表演、讲故事等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电教化设备来直观、形象的展示课本内容,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或利用讲故事来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和自豪感,不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平时积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新课标发生变化后,教师的任务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从以往的简单传授到如今的启发、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对于学生而言,唯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摒除以往的死记硬背,通过平时积累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获得更深人、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而教师如能在平时积极倡导学生注意知识积累,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启发,双管齐下,定能够帮助学生达到上述目标。例如,在学习《身边的科学》这篇说明性课文时,教师应在讲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抨顺写法上的脉络,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说明文知识的积累与感悟,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丰富教学模式,开展情境式教学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情境式教学不仅是丰富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还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如将情境式教学运用得当,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看浪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浪花的视频,通过风景再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大海恢弘的气势与壮丽的风光,从而激发学生对这篇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如,学习《四季》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带人大自然,从大自然中选取某一典型植物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让书本上的知识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4、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学能力

新课程的合作探究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通过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启发,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还有利于教学知识点的掌握。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提出探究课题,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并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让学生汇报探究成果,不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学能力。

5、以情动人,注重情感教育

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情感,并融情感于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做到以情动人。如在讲解《小蟒鲜找妈妈入《爱迪生救妈妈》这类蕴含深厚情感的课文时,要感情充沛、以心感人,让学生联想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获得“亲情无价”的情感共鸣,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没有答案的正误之分,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成果,对于与标准答案不符但独具一格的回答要在适当的场合下给予认可,避免全盘否定甚至当堂呵斥,以维护学生的内心感受。另外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倡导积极、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个人情感与他人的互动中得到升华,能够在体会语文的魅力中快乐成长。

6、探索开放式学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语文的开放性学习,是指扩大教学资源的范围和学生的学习视角,充分开发社会、学校等对学生有益的教学资源。小学语文的开放式学习可分为故事式学习、辩论式学习以及“导游”式学习,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创造表现,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结语

新课程标准并非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放宽了对老师课堂教学模式,反而它是是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更多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潜心贯彻新课标精神,与时俱进教学模式,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雪凌。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华少年,2011

[2]武玉敏。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学习[J]。金色年华,2010

第四篇:句子教学应关注什么——基于语用背景下的句子教学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教研室 张敏华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在交际和交流思想的过程中,词和词组只能表示一个概念,句子才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此,句子在表达思想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语文学习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低年级儿童,处于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句子教学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

语用学认为,关于语言学习的研究有三大方面:一是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也就是研究“通不通”的问题;二是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即“对不对”的问题;三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即“好不好”的问题。句子教学要在语用学背景指导下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关注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关注“句子的结构”

低年级学习句子的首要任务是要树立句子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完整句,什么是非完整句,这样,能够为学生规范的表达奠定基础。我们知道,在特定语境下,词或词组也可以成为句子,如“坐下!”“走吧!”,这种非主谓句是基本句式——主谓句的发展。作为学习句子的初级阶段,应该以学习“主谓句”这类基本句式为主。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句子教学,教师有必要采用适合低龄儿童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使他们养成规范表达的习惯,为今后语言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一文中的重点句子:“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此句是由四个典型的主谓句组成的长句子。某位教师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句子的内部结构,组织了以下教学。

第一步:这些句子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 1.秋姑娘迈着轻快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她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美景呢?请你自己读读句子,用笔把写景物的词语圈出来。2.反馈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景物?

生:梨树、苹果、稻海、高梁。

师:你们圈对了吗?圈错的赶紧改一改。

师:老师把它们请到黑板上(板贴:“梨树、苹果、稻海、高梁”),咱们一起跟它们打打招呼吧!

生读。

3.认识这些景物(略)。

第二步:作者还用了一些短语,把这些景物写得很美,老师请他们出来和大家见见面。(出示:金黄的灯笼、红红的脸、金色的波浪、燃烧的火把。)

通过联系生活、图片展示感受短语表现出的美丽。

练习读短语,把短语读美。

第三步:找到文中连接景物和短语的动词。

1.课文用了一组有趣的动作把句子连接起来,再读读第二句,找出来读读。

师:梨树用的是——

生:挂起。

师:是啊,灯笼就要挂起来。(贴:“挂起”。)

师:苹果呢?

生:露出

师:红红的脸颊露出来。(贴:“露出”。)

师:稻海——

生:翻起。(贴:“翻起”。)师:高粱——

生:举起。(贴:“举起”。)

2.引导学生发现景物加动词再加上短语,就组成了四个完整的句子。

以上教学,教师将“了解句子的主、谓、宾三大成分”分解到三个教学阶段。第一步“找景物”,从句子中找出“主语”;第二步“找出短语”,即找出“宾语”;最后,找出连接两者之间的动作词语,实质就是找出“谓语”。如此分步安排教学,教师的用意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句子组成的过程,巧妙地渗透“主、谓、宾”三者在句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关注“句子的内部关系”

句子内部间存在天然的意义联系,也称逻辑关系。了解句子内部关系,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意义重大。一方面它有助于理解句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对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大有益处,可以避免思维和表达上出现逻辑混乱的现象。教学时,应该选用简单复句或句群为语例,引导学生了解句子前后的关系以及各分句连接的方式。

例如《秋天的图画》中的句子:“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此句是由四个语言格式整齐的单句组成,各单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教师先通过教学单句,帮助学生了解到四个单句的语言特色,再将四个单句整合成长句,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长句子是由四个关系并列的短句组成的。

又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中燕子的语言:“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这几句话中存在比较复杂的多重因果关系,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难度。为此,教师借助“学习导图”,利用引读的方法化解难点:“因为要下雨了,所以空气很潮湿;因为空气很潮湿,所以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因为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所以我飞得很低,忙着捉虫子。”

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第一自然段,描写小张衡数星星的句子:“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数着天空的星星。”这是一个典型的连动式句型,在表达中常用到这种语言形式。学习这样的句型对学习表达很有好处。有教师由此艺术地开展了教学。1.读句子,圈出写小张衡数星星的动作词,读正确。

师:这些动作都是谁做的?

生:张衡,那个数星星的孩子。

师:对。我用其中一个动作词来说一句话:“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像这样,你也能说吗?

(根据学生说的句子,相继出示下面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

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

一个孩子靠着奶奶。

一个孩子仰着头。

一个孩子指着天空。

一个孩子数星星。

师:如果课文就像这样写,你喜欢读吗?为什么?

生1:太哕嗦了。

生2:都是讲一个人的,不用一次次老是说“一个孩子”。

师:是呀,这些动作都是一个人做的,我们只需要在句子开头说一次就行了。那我们就把它们变回一个长句子。

(课件演绎四句短句变成长句的动态过程。)2.在张衡数星星的时候,奶奶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句子,读一读。)

奶奶坐在椅子上。奶奶搂着张衡。

奶奶笑眯眯地看着他数星星。

师:请大家改成一个长句子。

生:奶奶坐在椅子上,搂着张衡,笑眯眯地看着他数星星。

以上教学,教师采用“拆合法”,先将长句子拆成几句短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发现五个短句表达上的重复,再将这些句子合成一个连动式的长句子,最后让学生仿照将写奶奶的三个短句改成长句子。这种没有直接讲解,“欲擒故纵”的教学,有四效果:一是通过长句改短句,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对象连续做出一连串的动作,巧妙揭示连动式句型的规律;二是通过五个短句的朗读,发现这种表达的问题所在,以此渗透连动式句型在表达上简洁明了的特点;三是将五个短句变回长句,揭示这类长句子是多个短句演变过来的,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四是迁移运用,尝试运用连动式句型,达到不仅“学过”而且“学会”的效果。

三、关注“句子的表达效果”

句子教学除了要让学生读懂句子“写了什么”,还应该引导学生去体味句子是“怎么写的”、“写得怎么样”,以便将表达方式积累在心,最终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因此,教师研读教材时,要有意识地关注句子文本的表达效果,关注“写得怎么样”,如:词语的选择和搭配,句子的锤炼和选择,运用恰当的修辞方式等。

(一)关注简单修辞

生动形象的句子,与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可分割。学习句子不可避免地要学习修辞方法。义务教育阶段的常见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特别是第一学段,教学要防止提出过度过高的要求,要防止枯燥地讲解修辞方法。大部分修辞方法只能结合课文中具体的语例,通过直观形象的方法适度渗透。

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中的句子:“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作者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村民们的任意砍伐,揭示了小村庄消失的根源。教师采用引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这种修辞方法的妙处:首先,教师根据学生朗读逐一出示句子,形成“阶梯状”的句型排列(如下图)。然后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发现三个句子重复的表达特点,以及句子在语气上逐渐加强的变化。

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

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

树木变成了一幢幢房子

(二)关注词语

句子是由词语组成的,词语运用是否准确妥帖,直接影响到句子的表达效果。句子的教学,“关注词语的运用和锤炼”是最为基本的任务。一般我们可以从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等方面予以关注。

如二年级下册《雷雨》一课的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其中动词“垂下来”用得非常准确,教师采用比较法展开教学:

(请学生读句子。)

师:他把这个词读得很准,我们一起读。

(出示词卡“垂下来”,齐读。)

师:老师把这只蜘蛛请到教室里来了,看它是怎样逃走的。

(师拿出一只蜘蛛模型,在黑板上演绎蜘蛛慢慢地爬下来的动作。)

师:我演得对吗?

生:不对,这不是“垂下来”,是慢慢地“爬下来”。

(师出示词卡”爬下来”,学生齐读。)师:哦,那我重新演。

(教师一松手,“蜘蛛”从黑板上掉下来。)

生:不对,不对,这不是“垂下来”,这叫“掉下来”。

(师出示词卡:“掉下来”,齐读。)

师:那怎么样才是“垂下来”呢?你能告诉我怎么演吗?

生:头往下,蜘蛛屁股后面一条线挂下来

师:(教师按照学生说的去演)这回对了吗?

生:对!

师:你看,蜘蛛就是这样靠丝的帮忙,垂下来,安全又快速地逃走了,这句话谁能读的更好?

(生读,再齐读。)

比较法是较为适合体会“用词准确性和生动性”的教学方法。在以上教学中,教师采用“演一演”游戏式的方法,巧妙运用“近义词比较”来体会用词准确性,将这一语言实践融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习得了语言。

除此之外,还可以关注一些特殊的词语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如语气词、象声词等。如在《要下雨了》中,小白兔与其他小动物的对话中,含有很多语气词,其中“吗、吧”是要求会读、会写、会用的“三会”生字。有位教师在教学巩固阶段,组织了以下教学。

第一步:读读下面的句子。1.是要下雨了。

2.小白兔,赶快回家。3.小明,这是你的书包。4.让我们唱一首动听的歌。

第二步:把“吗、吧”填进句子后面的括号里,再读一读。1.是要下雨了()?

2.小白兔,赶快回家()!3.小明,这是你的书包()? 4.让我们唱一首动听的歌()!

第三步:读读填好的句子,再和前面的句子比一比,你发现什么?

生,:“吗”和“吧”都是口字旁的字。

师:是的,你发现了两个生字字形上的共同点。

生。:这几个字都在句子尾巴上。

师:真会发现,你发现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

生,:“吗”后面用问号,“吧”后面用感叹号。

师:你发现了这些字后面跟的标点符号不同,不过“吧”有时候也会在问句中出现,比如“你一定已经把作业完成了吧?”

生。:我还发现,第一个句子“是要下雨了”就是告诉我们要下雨了。在句尾加上“?”就变成在问别人是不是要下雨了。

师:这是个伟大的发现!是的,加上“吗”、“吧”这样的词,句子表达的语气有了变化。其他句子也读读,比较一下看看。

第四步:仿造句子造句。

吗?

吧!

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机械地告诉学生“语气词”的特点、作用,而是借用四个句子,在读读、填填、比比、说说,这些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以及这类词语在句子表达上的作用。

(三)关注整句

在语法学上,“整句”指的是排列在一起的一对或一串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由于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上就显得整齐匀称,读起来就富有声韵和谐、节奏明快的美感。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这样的语言形式很多,值碍教师引导学生多朗读、细品味。如《雷雨》的最后一段话:“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每句话的句式短而整齐,读起来节奏明快。教师抓住了这一特点开展以下教学。

师: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一会儿,雨过天晴了,让我们推开窗户,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彩虹了。

生:我看到了一个红红的太阳。

师:看——(出示雨后风景图)雨后的景色可真美啊,老师把它写成了一首小诗。

(师生配乐读诗)

雨停了/

太阳出来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坐在网上/

池塘里水满了/

青蛙也叫起来了/

师:读得可真美,诗里有几个小动物,我们来一起叫叫它们的名字。

(出示词卡,读一个板贴一个)

生:蝉、蜘蛛、青蛙。

师:现在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动物了,现在我要来采访一下,你是谁?你在干什么?

生:我是青蛙,蹲在池塘边唱歌。

师:你真了不起,把话说得很流利。

生:我是蜘蛛,我又坐在网上织网了。

师:真奇怪,刚才下雷雨的时候,你不是跑走了吗?

生:雷雨下过后,我的蜘蛛网破了,我要补好。

师:看得出,雷雨过后小动物们很开心。让我们一起把课文中的句子读好。

教师将课文中的句群改为诗句的形式出现,其目的是以此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同时通过创设童话情景对话:“你是谁?你在哪里干什么?”既帮助学生发现句式结构,又帮助他们进行句子的表达训练。

像这样的“整句”在教材中举不胜举。如《夸父追日》中的句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语言工整、对仗;《春雨的色彩》中的句子:“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也绿了。”结构整齐„„这些都是教学句子的宝贵资源,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

(四)关注特殊句式

汉语的表达手段非常丰富,句式也变化多样。对比较特殊的句式,理解句意是低年级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关注到并引导学生读懂并适度了解表达上的效果。

变式句。有些句子为了表达的需要,在不改变基本意思的情况下,变通一下词语的顺序,来增强句子的表达效果。在进行这样的句子教学时,要通过比较或复原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并了解句子变式前后意思是不变的。如《争吵》中的一句话:“我只是防御,绝不还手。”一般的表达顺序应该是“我绝不还手,只是防御”。两个句子比较之后,会发现两句话意思大致相同,但语气上有了变化:“我只是防御,绝不还手”强调的是“绝不还手”。

反问句。通过问话的形式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虽然形式上是问句,答案却暗含其中。这样的句子在低年级教材中有很多,如《称赞》中小刺猬不好意思地说:“我怎么能要你的椅子呢?我可没干什么呀!”《数星星的孩子》中“傻孩子,星星在乱动,你能数得清吗?”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以此帮助他们读懂句子的意思。

此外,在教材中经常会有否定句、设问句出现,教师有必要让学生读懂这些特殊句式所表达的意思。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能帮助学生习得语言知识的句子,需要语文教师具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去。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低龄儿童的学习心理,要选择儿童所能接受的教学方法,切不可进行枯燥的讲授与操练。

第五篇: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与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渐渐被接受。我们欣喜地看到,“满堂讲”、“满堂问”,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现象少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现象多了;机械、单调的字、词、句、段的训练少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多了;整齐划一的语文标准答案少了,珍视学生读书的独特感悟多了。大多数小学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再具体、鲜明、生动的形象中,凝聚着深刻的理性。教师用丰富有感情的语言分析讲解课文,能够调动学生的感情,使之与教材、教师之间达到感情一致,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出来。

1.以小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开发教学内容。

对小学生而言,兴趣的作用很大。因为兴趣和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关系密切,儿童对学习感兴趣,就会使其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占优势。在这条件下,才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因而发现,培养强化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对教会学生学习、思考,创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开放式教学中,只要是学生有浓厚兴趣又有利于教学的,教师就可以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教学语文汉语拼音和集中汉字两部分知识时,有教师发现学生的兴趣不高,原因是教材内容的安排形式单调了一些。于是,他们在每节语文课中为学生补充带拼音的诗词和小故事,有的在讲汉字时,还编排了含有这个字的成语或四字俗语。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下丰富了词汇。运用了汉字,提高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心灵深处对语文的爱好。

2.课堂教学目标要具有整合性。

语文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目标应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组合。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参范例中《万年牢》一文教学目标表达为:

(1)能自主阅读了解课文内容,并画出作者对父亲的尊敬的句子。

(2)能说出课文中主要叙述了哪些事件,并说明哪些事情略写,哪些事情详写及其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能围绕父亲做糖葫芦所讲的事情中感悟到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不难发现,现在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我们教者兼顾三个纬度,学生在找出句子,整理内容的过程中,逐渐理解作者记忆中的父亲的形象,已体验到了作者对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的敬重之情。

3.以语文学科为基点,加强学科间的交融互补。

新课程改革提出:“各门学科的学习是建立在超学科、综合性的学习基础之上的。所谓学科的界限不应当是实线和直线,而应该是虚线和曲线。”在此目标下,现代语文教育应融入“大教育”的框架之中,既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基础和支撑,又将其他学科学习的过程视为语文学习的过程。以语文课为信息之源,纵横延伸,立体展开,引进与课文相关的信息,为课文知识的学习、能力的训练,情感的体验架设桥梁,构建认知框架,最后达到同化课文,改变并发展学生认识结构的目的。

如听了《秋天的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教师开始范读的情景导入到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文段品读语言后,再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说出有关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最后结束时让学生模仿《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进行改创《秋天在哪里》之歌。这样的课学生学的能没有滋味吗?

4.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开发教学内容。

在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还将语文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那将是一个重大的失误。“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我们要是语文教育和现实生活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这样的语文教学才具有实效性且丰富多采。除了让小学生交流自然信息之外,还交流社会信息、生活信息、效果会更好。社会信息可以小到班级中发生的好人好事,大到国家、世界的新闻事件;生活信息可以讲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趣事与同学一起来分享快乐、分担烦恼等等,以此将语文教学面向生活,同时开发教学内容。

5.教学方式的互动性、灵活性。

语文新课程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在课堂上,不管是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还是探究性学习,呈现的都是师生双方以平等的心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着教学内容,获取着新的发现,最终达成共识、共享、共建,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也要具有灵活性,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主体上,既有教师讲,学生听;也有学生讲,师生听;既有小组合作探究,已有组间争辩对抗。在座位方式上,既有马蹄式,也有圆圈式;在?W习空间上,既有室内封闭式课堂,也有室外开放式课堂。一切变化都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发展而定。

6.课堂教学要有活动性。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对于教学来讲,合作学习的假定是:“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只有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从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看,其情意色彩渗透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争。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应当重视陶冶学生的情趣和情操,培养学生的灵性和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将小学生还原为“自由生长的生命”的人,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下载小学语文语用背景下的阅读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语用背景下的阅读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不断深入,人们愈发的重视学生的核心素质的培养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德......

    小学语文如何开展语用训练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语用训练为中心 长久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重于分析,重于理解,重于人文内涵的挖掘,却唯独缺少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这样教学造成的结果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合集)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当我们还在解读《课标》,准备贯彻落实时,走在课改前沿的人们已经在反思课标了,提出“课标不是真理,还在实践中,还要纠正修改,不能照办,不去思辩,一......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当前,新课程的背景下我国教育在观念、体制、教学方法以及学科设置等方面正经历系统的深层次变革。笔者结合多年教育与教学实践,认为小学......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老庄子中心小学 张树红 今天听了张宏伟老师讲授的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收获很多。张老师心贴心的话语,恰当的举例,让人真切的......

    小学语文语用梳理

    小升初语文 1、声母、韵母、声调一般说来,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汉语的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起头的音节叫声母,声母后面的音节叫韵母。 声调是声音的高、低、......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快乐作业“的思考与设计摘要:作业建设是开展小学生语文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语文作业不仅如此能够检验小学生对于其在语文课堂上接受知识的理解程度,......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摘要:自新教材实施以来,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根据现行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特点,总结课堂教学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