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研究论文答辩

时间:2019-05-12 22:3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研究论文答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研究论文答辩》。

第一篇: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研究论文答辩

答辩时5分钟陈述:

一、提出问题各位老师,下午好!我叫……,来自……,我的论文题目是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内容设计研究——以《学与教的理论》课程为例,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曹老师,在曹老师的悉心指点和不厌其烦的多次修改后,论文才得以完成,至此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在百忙之中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本论文的相关内容向各位老师作简单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汇报内容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结论及研究创新点以及未来展望等五部分。最初我之所以选择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内容设计研究这个题目,主要是因为移动学习(MobileLearning)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移动学习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在未来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关移动学习的研究在国外起步较早,发展也相对成熟。目前,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基于移动技术本身所展开的研究,比如相关移动学习的技术支持、系统架构、平台实现、学习材料制作等方面的研究,这以大多数亚洲和欧洲国家为典型;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更关注教学法和课程方面的研究。就国内而言,有关移动学习资源的研究在移动学习领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对特有的移动学习终端缺乏有针性的资源设计,缺乏有针对性的移动学习资源,有相当一部分文献指出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重要性,但其中的设计过程都较为简略,没有相对比较完善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原则。这些研究中关于学习资源设计,都是从宏观上分析,采用通用型策略,对特有的移动学习终端缺乏有针性的资源设计,尤其是对手机这种特殊移动终端的学习资源内容设计更是罕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功能的完善和普及,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正在逐渐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和探讨热点。以手机为理想终端的移动学习,在未来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直接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和深远的社会意义(促进新型的教育体系改革)。

二、分析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移动学习现状的分析,查阅众多文献资料后归纳出,移动学习在当前存在几个方面问题和难点:

1、目前对移动学习的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移动学习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缺乏对其参照某种标准进行划分。

2、在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过程中对设计原则这方面没能做到足够细致的划分,3、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没有能够开发出足够的、针对性很强的移动学习资源,适合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的匮乏是制约移动学习发展的一个瓶颈。移动学习资源是开展移动学习的重要基础,而学习内容设计则是资源建设的核心。如何在手机移动学习中,设计出合适实用、合理有效的学习资源?这是我们在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三解决问题学习资源的内容设计虽然复杂,但是如果能够清楚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那学习资源的设计就不是问题,本文在探讨智能手机及移动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实际情况,提出非正式学习环境下手机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资源的呈现方式并尝试将教学策略的思想运用到手机移动学习资源的内容设计中,更加细化的对学习内容进行设计。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分析移动学习的特点,确定移动学习的方式。

2、细化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原则,并作出分析。

3、以大学课程《学与教的理论》为例,对其进行移动学习内容设计与实践

四、研究结论通过对知识点的分析和归纳,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选取适合智能手机这一移动终端的不同媒体形式,设计出不同的移动学习资源,能够将很多知识点在课堂外进行巩固,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移动学习,但是移动学习作为正式学习的重要补充,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研究创新点:我这个研究的创新点是:

1、针对特定移动学习终端智能手机来进行学习资源的设计研究。

2、从服务对象、实现途径、技术支持等七方面对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原则作了分析。

3、以自己所学过、较为熟悉的课程为例,通过对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分析,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了适合不同知识点媒体设计、学习内容设计、以及移动学习过程的交互设计。

五、未来展望目前移动学习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移动通讯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和智能手机功能日趋完善,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虽不能取代传统教育,但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辅助,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本人的能力、时间和精力有限,本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些将作为后续研究的方向:

1、应该加深对移动学习本身的研究,如对移动学习概念的辨析、本质的思考,以及特点、优势等。

2、应更加细化移动学习资源学习内容设计、媒体设计、交互设计等方面的设计原则,努力提高移动学习资源的质量。

3、应针对短信息、浏览器、客户端等不同传输形式设计出相应的小实例,通过更多的实例通俗呈现移动学习的特点和实现方式,为未来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第二篇:移动通信-智能手机-电子信息导论课感想

移动通信—智能手机

——电子信息工程导论课心得一

以前对于“苹果”,只认为它是一些喜新厌旧的好事者炫富的玩具,他们盲目地追逐碰巧成就了乔布斯和他的“苹果”。听了这堂课之后,了解到乔布斯和他的“苹果”在移动通信—智能手机上的几大突破,突然觉得似乎是那么回事,乔布斯其人和“苹果”确实有他们的伟大之处,顿生敬意。但若要我每想起乔布斯的离去,如同想念钱邓一样难过,几乎是不可能的。我的意思是:我们在谈科技和商业上的进步时,不能忽略其对社会最广泛大众的确实影响,以及任何事物的双刃剑效应,要辩证来看。

全新的设计理念,全新的控制理念。

新的商业模式。

艺术家的灵感和工程师的远见。

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

在回顾移动通信的历史时,我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历史的车轮就是那么一圈一圈的往前转,创业容易守业难。谁都想长盛不衰,就像秦始皇想长生不老一样,何尝容易。曾经引领时代的摩托罗拉,如今跌落五位之后,重重艰难考验;一度迎难而上创下多项第一的传奇诺基亚,现在也面临利润股市双跳而下的窘境,岂知路在何方。

失败确是成功之母,可成功也确是失败之母。成功之后如何保持,即是如何不断追求卓越。不然就功成身退,让年轻人来,免得晚节不保。要做卡斯特罗,不做卡扎菲,正确的方向和高尚的情操都必不可少。

优秀的广告。

2011年10月17日 正确的战略规划。不轻易改变,却当断则断。从通信保证到功能设计有更多要求,设计成为有竞争优势的主要武器。不懈探索,不断创新。软硬兼顾。

第三篇:智能手机的研究方法和调研计划

1、研究对象:运营商、手机厂商、销售终端、手机用户、从业人员、网民等。品牌涉及苹果、三星、诺基亚、摩托罗拉、HTC、联想、华为、小米等20家手机生产厂商,以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3家网络运营商。

2、研究方法:线上部分选择各手机厂商的官方网站、微博、论坛以及第三方调查型的公司网站,线下部分选择广州市岗顶太平洋数码城、南方数码城等地方的多个定点入口,以问卷的方法随机抽查100位智能手机的购买者购买手机的原因以及他们对手机方面的看法。计划两方面同时进行,历时1周。

3、研究说明:调研结束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核对变量的取值和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等,对于不合格的样本予以删除处理,确保最终取得的样本均为真实有效研究样本。

第四篇: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引言

自从移动端开始盛行以来,全球就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而移动端已经成为了一种最为简洁全面的信息加工系统,而在如今这个社会中,知识远比力量成为一种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今天的互联网络建立在于知识的基础之上,围绕各种核心知识为中心,如如今最为重要的科技与金融知识,基于移动端通讯网络构筑而成,相比于百年前的社会核心,社会结构有了巨大的变迁,因而带来了教育资源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而移动性,目前已经成为这个世界越来越突出的特点,如数字移动电话机、PDA、iPad平板电脑等的手持式移动设备可以让我们无时无刻在任何地点获取、处理和发送信息,让我们的交流无处不在,信息也无处不在,乘着这样的机会,为我们依托移动智能终端的设备和无线网络开展教育活动,传递知识价值,实现人类在无限空间学习提供了可能,移动学习作为呈现学习资源、人机交互及社会认知建构的载体,在当今的学习中起着基础性和支撑性的作用,移动学习的定位和功能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范式和效果。

一、移动学习的定义

移动学习,又名m-learning,是起源于200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obile Education”研究项目,由于移动学习在21世纪以来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因此,国际远程教育学家Deamond Keegan在2000年庆祝上海大学建校40周年的时候在进行学术报告的过程中第一次将移动学习的概念介绍到国内,移动学习,这个如今越来越受人关注的题目,在今天的教育领域上已经成为一个可以让人专注研究的话题,吸引的大量的教育研究者进入这个领域。

目前来说,关于移动学习还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统一的定义,而各种的移动学习的定义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移动学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大的定义:

1、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移动教育实验室给出的关于移动学习的定义是移动学习指依托目前已经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学生和老师通过使用各种移动设备终端(如数字移动电话机、PDA)来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的教学活动。

2、芬兰的“telenorwap移动学习“研究项目的报告中中所出示的移动学习的定义是:由于人们地理空间流动性和弹性学习需求的增加而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3、Alexzand Dye等人在他们的《mobile education-aglance at the future》的文章中也给M-learning下了一个比较具体的定义: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终端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空间开展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终端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呈现学习内容并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的双向交流。

4、外国教育学者Paul Harris对于移动学习的定义是: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基数和E-learning的交点,他能够为学习者带来一种随时随地的体验。

5、Chabra和Figueirdo对于移动学习的定义是:移动学习就是能够使用任何设备在任何空间进行学习。

6、Knowledge Ptanet公司认知系统部主任ClarkQuinn也从技术的角度对移动学习做出这样的定义:移动学习是通过IA设备实现的数字化的学习,这些IA设备包括iPad、win10mobile和数字蜂窝电话等。在谈到移动学习时他说到:“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和数字化学习的结合,它包括随时、随地的学习资源,以及强大的搜索能力,还有丰富的交互性,对有效学习的强力支持和基于绩效的评价。它是通过PDA、个人数字助理或者是移动数字电话机等信息设备所进行的数字化学习。综合而言,目前比较广泛认可的一个移动学习的定义是: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电脑等)获取各种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的学习形式。移动学习的目标就是希望使用移动学习的人群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

我认为,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它有别于一般学习。Sun公司的e-learning专家Michael Wenger针对移动学习提出了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移动学习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因为在传统学习中印刷课本同样能够很好的支持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可以说课本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成为支持移动学习的工具,而移动学习也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由此可见,移动学习作为一个新事物新概念在现在提出,它必须与传统学习相区别开来,否则将失去它的意义。移动学习除具备了数字化学习的所有特征之外,还有它独一无二的特性,即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学习环境是移动的,教师、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学生都是移动的。从它的实现方式来看,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连技术;实现的工具是小型化的移动计算设备,或者如Quinn所说的IA设备。Sariola等人在对移动学习的概念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对移动学习实现的设备从特征上作了这样的一个分析:可携带性(portability),即设备形状小、重量轻,便于随身携带;无线性(wireless),即设备无需连线;移动性(mobility),指使用者在移动中也可以很好的使用。根据Sariola等人的分析我们认为,目前支持移动学习的IA设备主要是指WAP蜂窝电话、PDA和混合设备(指混合了移动电话的语音功能和PDA的数据处理功能的设备)。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更多类型的设备。

二、移动学习的特征

1、移动学习的移动性

这是移动学习最重要的特征。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点进行学习,不再受传统教学固定场所和有线网络固定接入点的限制。学习者可以在步行中、行驶的汽车上进行学习。同样,学习者不受时间的限制,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学习,而不必按固定的时间进行。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访问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同样,教师也可在移动中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教学。简而言之,学习场所、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学习支持者和学习者都是可以移动的

2、灵活性

无论从学习时间还是学习资源的角度来看,移动学习都具有其他学习方式无法媲美的灵活性。从学习时间上来看,由于移动学习系统随时随地提供学习内容,学习者可以利用手机、PDA、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移动设备在移动中进行语音、视频、数 据等信息的交流,可以充分利用时间的零碎片段。移动学习使得教和学能够随时随地发生,移动学习技术让学习者方便灵活地进入学习。从学习资源上来看,和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存储在互联网上,可以及时更新,为学习者实时地提供最新的学习资源。

3、学习设备的无线性

移动学习的技术设备必须具有支持无限传输的特征,这是由学习形式的移动性决定的。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只有基于能够无限上网的学习设备,才能够自由、方便且有效地实现学习资料的传送。

4、自主性

“自主性”是指学习者产生学习需求,向移动学习终端、远程专家或服务器发送学习请求,得到相应的反馈,移动学习终端收到应答后将其呈现出来,供学习者学习。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定学习内容,这一特点不仅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也从移动学习的叙事结构(从时间维度上解析移动学习)角度反映了移动学习的特性

6、普及性

由于移动终端的大量出现和普及,为移动学习的普及打下坚实的基础,即使在偏远山区的人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学习。这是M-learning区别于E-learning的一个根本特征。所谓 泛在性是指任何人(Anyone)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学习任何信息(Anything)。M-learning的独特优势是其他学习方式所望尘莫及的,极大地满足了“总在线”的学习需求,这也奠定了M-learning在未来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7、学习过程的交互性

移动学习的技术实现基础是网络通信技术和移动计算技术,数字化学习信息、资源和服务的传输都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实现双向交流。这种学习过程的交互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和信心,形成学习者对待学习的乐观态度,培养学习者的交流沟通能力,发展学习者的个性等

第五篇:移动学习中的教学设计研究

移动学习中的教学设计研究

龙嘉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重庆400715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移动学习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介绍了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移动学习的特点以及学习适用对象,探讨了移动教学设计的原则。关键词:移动学习;教学理论;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08)03-0014-03 1 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 1.1 认知灵活性理论

认知灵活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简称 CFT)提出,复杂的知识通过在新的实例情景中的灵活应用,可以有更好的学习效果。这些情景包括以下几个要素:①运用多种知识的表示形式;②将抽象的概念融于具体实例之中;③将复杂知识概念间的网状联系表示出来;④强调知识的聚合而不是重复性记忆;⑤较早地引入概念的复杂性与学科领域的复杂性。移动学习为认知灵活性理论提供了技术支持,它通过信息的多种表征方式呈现内容并按需索取,避免重复无意义的学习记忆。

1.2 情景认知理论

情景认知理论(situated cognition theory,简称 SCT)认为认知过程基本上是建立在活动情景之中的。SCT十分重视活动的性质和参与者在真实情景中有意义、有目的的行为。在学习中

建构认知情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在真实活动中建模知识;②通过教师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③让学生连接、组织零散的知识并区分无效的策略与观念;④逐渐减少帮助,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外部学习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意义。对于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它主张学生走进大自然,进行野外考察;对于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它主张学生走进社会,进行调查研究与访谈。移动学习为情境认知理论提供了技术支持,情境认知理论则为移动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地位,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这种理论指导下的主要教育模式有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移动学习的主要理论基础。1.4 非正式学习

非正式学习是指正式学习以外的学习,这种学习随时随处可以进行。在学习中人们往往认为团体集合的学习就是学习,有组织人召集的学习就是学习,而忽略了非正式学习。其实非正式学习无处不在,生活中随时随处都能发生,当它融入人们的生活并自然地发生时是很有意义的。它具有如下基本特点:①非正式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②非正式学习是社会性的;③非正式学习形式多样,场所是不固定的;④非正式学习更强调个体之间的协作性,更强调交流和文化共享;⑤非正式学习可以是有明确目的的,也可以是偶然性的。

非正式学习是一种隐含式的学习,源于直接的交互活动及来自伙伴和教师丰富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远远超出了明确的教授内容(Ewell,1997)。非正式学习强调学习的泛在性,认为人际通信交流的本质就是学习。

过去的学习,主要是在学校的学历学习;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学习已从学校阶段性的学习转变成终身学习。非正式学习理论理论为移动学习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移动学习的特点

移动学习将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与现在有线的网络学习相比,移动环境下的学习在以下几个方面显现出特有的优势:

(1)成本低。移动学习设备突破了有线连接所带来的束缚,可随时随地进行无线连接,灵活简便。在宿舍楼、办公大楼等地布线成本高的地方,使用无线局域网可以避免安装线缆的高成本费用。在高等学校,90%以上的学生都拥有手机,学校无需对学习设备进行再投资。

(2)灵活性。不用受到时间、地点的约束,为学习者创造了灵活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通过 WAP 手机、PDA 和智能电话等小巧、便携的移动终端无线上网,随时可以进行语音、视频、数据等信息的交流。

(3)高效性。由于移动终端具有便携的特点,而移动网络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通讯方式,因此在移动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利用自己的任何时间(例如乘车、娱乐的时间)进行学习,可以随时获取网上的学习信息,进行学习交流,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4)个性化。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固定学习很难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作为网络教育的延伸,移动学习继承了网络学习的特点,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时间、地点以及学习内容,从而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前面我们提到,移动学习在目前的技术条件和环境下,更多的是提升与丰富已有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成为现有教育模式的有益补充,同时,现在移动环境下的学习也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①移动终端屏幕与固定终端屏幕尺寸有显著的差异,资源开发者需要适应其特点开发资源;②现阶段移动终端设备内存小、上网速度慢,相对应的教学资源也必须有别于传统教学资源;③目前移动终端对媒体的支持类型有限,一般多以文本形式交流,对音频和视频资源的格式和大小都有要求。因此,在移动环境下的学习系统的设计必须兼顾其优劣特点和其作用地位。3 移动学习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移动学习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也不同于固定的远程教育,移动学习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需求。学生可以利用移动学习系统随时随地接受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方便及时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由于这些特点,移动学习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移动学习中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开放性的思维方式。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曾指出: 优秀学生倒不在于他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他优秀的思维方式。移动学习在高校教学中起到的是辅助功能,学生通过移动学习系统来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移动学习中的教学设计要采用开放性的思维方式,把开放性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的选择、设计到练习、测试题目的设计过程,都要注重开放性。这样不仅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性思维不仅针对学生,教师在整个教学设计当中也要重视自身开放性思维方式的培养,勤于反思,对现有的教材进行再创造。

(2)教学目标要量化。高等学校中的学生利用移动学习主要是自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生在大部分时间里是自学的,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者把每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设计得很清楚。不能仅仅使用知识、理解、综合等词来表述,而要用一定的练习或者其它方法把教学目标量化,使学生清楚明白该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

(3)教学单元要短。移动学习最大的优点是随时随地满足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可能要参加很多其它的活动。这样学生没有集中的大块时间来学习。而移动学习对学习环境没有严格要求,可以在任何地点进行。但是,随着外界干扰因素的增加,学习有可能被随时打断。因此移动学习中的教学单元要短小,最好是在 10~30 分钟之间,使学习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一个知识点。这样,在没有被干扰的情况下,学生学完一个单元的机会就会增多。

(4)教学单元封装性要好。教学单元的封装性要好,跟前后的联系不能特别紧密。如果学习一个知识点,必须用到另一个知识点,这样学习者学完这个学习单元后,可以搁置下来,等时间充裕再学习下一个单元。如果封装性不好,学生多次在学完这个单元的时候被干扰,那他就只能原地踏步,下次学习时还要重复学习这个单元,就会浪费很多时间。

(5)教学内容要贴近实际。在高等教育中建立移动学习系统,可以缓解高校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矛盾。高校可以与企业联手,通过移动学习系统,提供跟社会紧密相关的技术和知识,使得高校毕业生更加适应企业的需要。

(6)参考资源要丰富。移动学习是一种很灵活的学习形式,这种灵活性体现为灵活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内容。教学设计者在为移动学习设计教学内容时要设计非常丰富的参考资源,满足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学习每个知识点的需要。丰富的参考资源还可以为学习者的下一步学习提供提示。不同的学生可以利用移动学习方式学习同一个知识点,但是他们根据参考资源的提示所选择的下一个知识点往往是不同的。所以,起点相同的移动学习者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移动学习的适用对象

(1)青年、成年人喜爱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主要是为 16~24 岁的青年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设计的,这种新颖、自由、灵活的学习方式一定会得到他们的喜爱。他们将成为移动学习队伍中的主力军。移动学习将首先从成人教育开始普及,逐步吸引全日制高校学生走出大学校园,为他们边工作边学习提供教学研讨条件。校园不再有严格的围墙界限,教育机构作为物理意义上的场所的观念正在被动摇。(2)流动人员的最佳选择。随着世界走向移动,移动将成为现代和未来生活的一种方式、一种时尚,更多的人将处于移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流动人口不断递增:50%以上的员工有一半时间要离开办公室在外工作、旅游度假等。这些流动人员需要得到随时随地的学习机会,其学习愿望和能力发展需要不受时空和地点的限制,需要开展移动环境下的知识学习与管理。他们通过移动设备无线连接互联网,在任何地点和时间点击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开展自主学习。

(3)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开展自主学习。移动技术能使来自不同背景、拥有不同需求的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如在校园、办公室、家里、汽车里或旅途中)开展学习,并可从众多的知识提供者中选择学习形式和课程。移动学习不仅适合流动人员,而且适合在校学生、在职员工、观光旅游者、家庭成员、特殊群体残疾人———任何有学习愿望的个体都可以随时随地在任何环境下通过无线移动设备开展学习。因此无论是在差旅途中,还是在上下班途中,抑或是在商务会议期间„只要有学习愿望,只要有空闲时间,哪怕是短短的几分钟,都可通过手机上网,得到学习资源开展移动学习。

(4)不懂计算机的手机用户也能够开展移动学习。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操作会越来越简单、快捷,不懂计算机的手机用户也可以轻易获取网上学习资源开展移动学习。

(5)特别适用于工作忙的上班族。移动学习将是一种更加经常性的、非正式的学习,学习时间和学习流程短。学习者只要花几秒钟就可启动移动设备,做好学习准备并进入移动学习。学习者可以与驾驶、行走和等候等活动同步进行学习。因此移动学习特别适合工作忙,没有大块时间投入学习,而又有提高自己愿望的上班族,他们可充分利用生活中无数的零碎时间,见缝插针,进行 Piece-meal(一点点地学)。从移动学习适宜的对象来看,它囊括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历层次、不同行业从业者等各类学习者。从这个角度看,移动学习可以看作是泛在学习———终身学习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5 对移动学习教学设计的思考

国内对移动学习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存在着移动学习系统不稳定、互操作性较差、课程学习资源匿乏等诸多问题,同时,目前国内对与课程资源设计和开发相关的问题研究还很少。作者查阅文献,只有高立坤在《移动学习中的教学设计探 讨》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如图 1 所示。可以看出,该方案其实与一般的教学设计流程相似,没有体现出移动学习的特征,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如前所述,我们可以把移动学习作为网络学习与远程学习的扩充,但其灵活性、随意性的特征体现更为明显。由于移动学习设备容量的限制及学习的不可控性,决定了它只能作为分散的、零碎的学习。为了使有移动学习需求的学习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小单元的学习内容,移动学习提供的学习资源应该简单实用,贴近生活。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制作者可以是来自任何行业有职业经验的个人和组织(即所谓的Soho教师,SmallOffice Small Home,指任何职业的人,可以在任何地方根据一定的教学设计标准设计制作一门课程的学习材料的人),可以给 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知识。

图 1 移动学习教学系统设计流程

移动学习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产生,是适应人们快生活节奏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其学习时间和学习对象都是不确定的,而且学习者也不可能通过手机等移动学习设备对一门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因此,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不必具备教科书、网络课程等系统和完善的特点,只需像工具书、手册那样列出一个个学习知识点,简明准确,方便学习者快速的查找、掌握即可。教学设计制作者要做的就是准确把握本领域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针对学习者将会面临的实际问题和难题,将所拥有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通过移动学习的平台进行发布,并随时和学习者保持互动交流。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目前对它的研究尚处于肤浅的层次,不过随着移动学习的发展,相信对它的研究会逐步深入。

参考文献:

[1]周晶志.移动学习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2004(9).[2]高立坤,赵宏.移动学习中的教学设计探究[J].教育技术导刊,2005(4):18~19,24.[3]罗耀华.移动学习模型分析及移动英语平台的设计和开发[J].四 川师范大学学报,2006(5).[4]伦墨华.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设计[J].北京交通大学学 报,2007(6).[5]刘建设,李青.刘金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7(7):21~26.[6]白俊,刘家勋.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及其启示[J].中国现代教育装 备,2007(5):125~127.[7]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 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 [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18~23.(责任编辑:徐丽娟)

下载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研究论文答辩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研究论文答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IDC预计2014智能手机销量破4亿,移动广告大有可为

    IDC预计2014智能手机销量破4亿,移动广告大有可为 由于现在科技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遍了。根据IDC统计,由于中国移动2014年将获得iPhone的中国销售......

    移动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研究

    移动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研究 一、选题的意义 随着3G的普及,4G足音已至,以及国内民用WIFI的发展,最主要的还是掌上智能通讯设备(以智能手机为主)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再也不是一个概念,而......

    移动通信课题研究

    实践报告 一、实验内容: 假设设计的网络覆盖区(胜利路以南、学府街以西、大学路以北和红旗街以东,即以佳木斯大学A院、翰林苑一期、佳木斯市体育场、体校和学城名筑为主构 成的......

    关于论文答辩的学习情况回报

    关于论文答辩的学习情况回报在5月19日至5月21日三天的论文答辩学习中,优秀单位化学与材料科学系,老师分组详细,有组长、副组长,秘书,指导老师的具体安排。学生分组名单人数合理。......

    智能手机对大学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研究(5篇)

    智能手机对大学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研究 摘 要:互联网、博客、手机等是大学生常常接触的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强烈吸引着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群体,特别是智能手机的......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研究[合集]

    *2001~2004年数据根据有关资料和预测数据整理同时我国的移动电话也经历了一个由东到西、由城市到农村的发展过程,移动电话使用率与经济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由于国家的支持......

    移动信息化发展趋势与研究[范文]

    【摘要】文章介绍了移动信息化产业链从1G到3G的发展状况,通过分析移动信息化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在移动信息化应用、技术基础、商业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移动信息化产业链集......

    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学习影响的问卷调查表

    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学习影响的问卷调查表 您好,为了更好的了解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更好的为大学生服务,我们特地展开了此次调查活动。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宝贵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