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实现学生作文生活化,个性化?上传1[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2 23:0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实现学生作文生活化,个性化?上传1[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实现学生作文生活化,个性化?上传1[本站推荐]》。

第一篇: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实现学生作文生活化,个性化?上传1[本站推荐]

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实现学生作文生活化,个性化?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掀起十年之久的今天,新旧教育观念在碰撞中交融、更替。时代呼唤语文教学树立大语文观。尤其是我校的《学校创新性活动开展与幸福教育体系研究》方案的实施,使处于新旧观念交替中的我们愈发感觉到传统作文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局限性。教学策略、写作策略、评价策略都有不同程度低于现实作文教学脱节。目前国内作文教学开始关注习作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倡导个性化的语言,不拘于文体限制的表达方式,教学形式也更具人性化,更关注学生个人的感受。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将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从生活的角度对“作文教学”的教、写、评做系统的研究。

其实在学生中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宁做数学一百题,不写作文三五句”,在对作文的兴趣、选材、观察、审题、修改等方面,很多学生是没有或者不会,多数学生要么写的文章内容不具体,没有过程,要么入题慢,前面一大堆废话,凑字数。后面草草收尾,头重脚轻。而语文恰恰就是作文和阅读这两大块对于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有用。小学生作文分数是30分,初中是50分,到了高中就是60分了。我们所学的字词句,都是为了阅读和写作服务的。小学的作文更是为学生一生奠定基础的。因此本课题的提出与确立源于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扭转小学生作文中长期普遍存在的概念化、程序化及抄袭、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等现象,改革传统作文教学中的习作的模式化、评价的大套话等陈旧作文教学观,从而培养学生健康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新颁“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出发而设计的探索性教改实践研究”。第二,改变作文教学中无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忙于传授布置,学生疲于接纳应付而出现的惧怕习作的局面,摒弃缺少灵气,缺少个性,给人“千人一面、百部一腔”的感受的文章,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立的见解,形成自己的作文风格,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培养学生健康个性,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新的语文课程理念探索作文教学的新策略”。

第三,针对教师评改学生作文惯用的成人处世哲学和经验的语言,以及他们一贯遵从的原则和理论的高度上提出的种种苛求对学生作文带来的压力,我们主张与学生用人性的思想交流,用人性的语言倾诉,用人性的心态欣赏,这样的作文教学,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既然学生的生活空间是色彩纷呈的,那么教师的评语就应该是百花齐放!《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创造性地全面落实新课标对小学作文教学方面提出的要求,从而促使素质教育的落实,我们六年级语文组特研究本课题。

三、实验研究的原则:

我们在这个课题的试验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整个实验研究中,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能力,发展个性,尽可能多给学生创设表达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2、“真实性”原则:写作能力是构成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个性化的实验一定要与之相关的诸如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将作文个性化纳入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中,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3、“实践性”原则: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注重学生作文个性与各种写作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个性。

4、“创造性”原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因此,鼓励学生创新,必须贯穿整个研究的始终。

5、“因材施教”的原则:要重视学生的发展差异性,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活动中探索出适应自身特点的写作习惯和写作模式。在研究中既注重全体学生的稳定发展,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训练,再结合教师的分层指导,学生就能向着自己不同的学习目标发展,使人人有追求成功的动机,个个有品尝成功的喜悦。

四、课题准备实施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做法:

1、理论依据:

(1)、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告诫我们,只有解放学生的心灵,关注生活,充盈学生的感性认识,才能写出充满灵气的富有个性的文章。(2)、新课标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新课程改革理论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制度价值观的关系。要求我们面对每一名学生,必须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别加强习作质量的个性化练习,为学生的全面的、发展的人服务

(3)、目前国内作文教学开始关注习作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倡导个性化的语言,不拘于文体限制的表达方式,教学形式也更具人性化,更关注学生个人的感受。在多次参加全国“现代与经典”的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中,我们多次听到薛法根在课堂教学的每篇课文中,总不忘记渗透习作,写片段,小练笔,写感想,写体会,模仿写……形式灵活多样。学生的习作极具个性化生活化。还有张祖庆老师的《写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的习作指导,涵盖了如何让学生的习作从生活中来,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把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人写得生龙活虎,栩栩如生。给我们对学生的写作辅导树立了典范。

(4)、《学校创新性活动开展与幸福教育体系研究》中指出:为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同步发展创造最佳的环境和条件,使在文昌小学接受教育的所有学生都有理解幸福的思维、创造幸福的能力、体验幸福的境界、奉献幸福的人格。

习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提高孩子们的习作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

2、我们的课题准备实施的具体做法是:

(1).课内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的习作。利用课文进行习作指导,抓住文中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欣赏美词佳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及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总结学法的习惯。

(2).阅读中积累,扩大学生知识面。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还能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丰富表达方式。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并指导学生做好有效的摘抄。针对这一点我们不仅结合学校的“好书伴我行,智慧满人生”的要求买课外书看,还每天布置阅读作业,还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书感受,背诵优美词句。学会在作文中运用背过的日积月累、每日一句等。

(3).勤练笔。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心由情动,文随情发。”先让学生“心动”,再让学生“情动”,最后到“笔动”。A、课文仿写法:如学习了课文《山中访友》后,也让学生照着五自然段的样子,和山中的其他朋友打打招呼。

B、小练笔:每学完一篇课文,都可以围绕一个话题展开想象,进行写作。如:学了《草虫的村落》后,请你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C、续写:例如学了《穷人》这课后,展开想象,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一家七口人是怎么“熬”的?

D、写感想:例如学了《怀念母亲》后,你有什么感受。如果有触及你的心灵深处,写写你自己的母亲。或者结合生活实际写写,六年级上册二单元全部是爱国题材的课文,请根据当前的形势,写写钓鱼岛的作文。或者写写“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

E、写片段: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随时写几句感想体会,或者就某个话题写个片段。这是所有教育专家们的一贯做法。听教学大师们的课几乎每堂课都会读与写紧密结合。

F、配图写话:就你喜欢的人、物、事、景,配上你的图画,写出文章。D、流动美文:对每天犯错误,尤其是课堂上不听讲的学生多布置一项作文。就是老师命题写一篇600到800字的作文。作文本由老师买来,本子上只写班级,不写学生姓名。学生写作文题的下面一行写作者的名字。作文字数一个都不能少。比别人多的这项作文用三易通单独告知该学生的家长,让家长知道并督促完成。

(4).注重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放手让学生说。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是紧密相连的。但是他们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别,书面表达可以先想好在书写,而口头表达却需要边思考边讲述,如此看来,口头表达似乎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说,也是我们帮助孩子提高习作水平的举措。

(5)、学会观察: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通过观察,可以获得生活的第一首材料。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是学生养成良好习作的基础。第一,要有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抓住特点观察,其次有顺序地观察,再就是在观察中比较分析鉴别。

第二,拓宽视野。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帮助学生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耳朵倾听万籁,敞开心灵感悟生活,让真情在笔尖流淌。

第三,亲近大自然。关注身边的大自然,去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在观察中感受,这些感受便是珍贵的习作源泉。

第四,开展多彩的活动。各种**活动,升旗仪式,精选干部,野炊,远足,运动会,诗歌朗诵会等。给学生多一些观察空间,多一些交流机会。观察是习作基础,只有在对事物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写好文章。生活就是作文之源。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作文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必须涉及其生活积累,挖掘其生活宝藏,从而触发他们的情感和神经。

第五、走向家庭,在体验家庭生活中写出真情实感。家是一个港湾,是一张小床,家是阳光,是父母温暖的阳光。平时我们要求学生用心去体会家庭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甜酸苦辣,或与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菜,一块儿干干家务活;或与爸爸妈妈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心,去体会家庭的温馨快乐,去体会家庭中的亲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第六、走向社会,到社会上搜集作文素材。我们常常鼓励学生走进社会,用自己一双慧眼去洞察社会中的真、假、美、丑。让他们从平凡的社会生活中,体察人物的情感,希望他们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6)、自改互改为主要的评价手段。课标中对第三学段习作教学提出了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所以本学期我们准备把批改与讲评的权利还给学生,在自改和互改等多种形式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以便于学生“我手写我心,我语表我情”,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展示语言、表达感受的机会,从中体验到乐趣。这时教师并不是没有作用了,我们还要考察学生的批改能力。对学生的批改做一些要求和评价。

(7)、抓教师的作文评价语言:教师的作文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人文性、赏识性、赞美性。不能干瘪无肉、不能生硬。摒弃大套话和用在每篇文章里都合适的格式化语言。摒弃挖苦讽刺的语言。

(8)、提倡教师“下水”:如果一个老师自己基本不写文章或者老师自己本身就不怎么会写文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很难指导学生写出好文章来。我们觉得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写文章。这样,不仅可以体味作文甘苦,不会对学生过分苛求和指责,还能体会写作得失,指导学生作文更得法,更能一语中的,批改学生作文更能切中要害。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信任度,使其指导更能被学生所接受。当然。老师的下水文要放在学生的第一次草稿完成之后,如果老师的下水文念早了,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我们打算侧重拔高训练培养一部分尖子生,方向是在写作理通文顺的基础上,要求协作能进行据经引典,旁征博引,尽量展示出已有的知识积累。让作文尖子生批改其他学生作文。对其余的学生,在课标规定的学段目标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做到理通文顺即开篇点题定位准,中间承上续写文。重点段落详细写,结尾照应点中心。第二是书写规范、整洁。标点正确。

语言缺少了智慧,便如同大地少了阳光,多了些许暗色,少了些许明媚;就象佳肴少放了盐,枯燥乏味,人们便失去了欣赏的乐趣。只有智慧的语言,才耐人寻味。所以,我们要做智慧老师,说智慧语言,教智慧学生,写智慧文章。

第二篇: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实现学生作文生活化、个性化?(四)

探索作文教学个性化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一、课题的提出

“十一五”期间,我校承担了湖北省教研室基础教育重点课题“小学习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任务,致力于“小学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的探索与实践。确立这个课题,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和影响力稳步地向前推进,给我国的教育改革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给小学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改变作文教学的价值观,从人文分离走向人文合一;改变作文教学的本源观,从立意本源走向生活本源;改变作文教学的主体观,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主体;改变作文教学的评价观,从甄别选拔走向促进学生发展。这些观念的变化要求作文教学必须站在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运用开放的、多维的、创新的思维方式,探索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的新思路。

2、小学作文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这些表述旗帜鲜明地要求作文教学要大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审视传统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作文异化为考试的工具,作文教学“概念化”、“程序化”、“命题化”。学生作文说假话,虚张声势;说大话,不着边际;说空话,向壁虚造;说套话,人云亦云,更为普遍的是大量抄袭,全是“别人的话”,作文缺乏新意,个性和特色,背离了习作的自由表达与真情交流这一本真。作文教学不仅没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反而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如何克服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让作文教学有情趣、有灵气、有个性,让学生在经历愉悦、积极、向往的习作过程中,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高。这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作文教学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3、以作文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我校提出了“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群众性的教科研工作悄然兴起。如何把教育科研做大做强,真正形成科研特色,促进学校持续和谐发展?我们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小学习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运用课题的导向和引领作用,推进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故此,提出这一课题,既是为了探索新时期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更是为了实现科研强校的长远目标。

二、课题内涵的界定

我校确立的子课题“小学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其内涵我们作了如下阐释:

1、个性是指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体倾向性和个体心理特征。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趋势。学生的习作过程是学生个性学习和创造活动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2、子课题“小学作文教学个性化和学生作文个性化”中的“个性化”是课题研究核心,是作文教学研究追求的目标和方向。“个性化”涵盖两个层面:其一,作文个性化,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需要”、“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其二,作文教学的个性化,是指作文教学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而建构的一整套符合学生特点和学科教学规律的,并能在习作活动中充分展现的作文教学系统。

3、作文个性化,无论是教师的作文教学,还是学生的习作,都应从非个性色彩的模式化向个性色彩的个体化、多元化转化。

4、作文个性化,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学思想,是个性化教学理念在语文教育中通过写作介质的反映。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在个性化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研究,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意识和个性表达的作文教学新观点、新理念。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实践探索,使教师的作文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以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习作和个性化人格的发展。具体目标是:

1、教师发展目标:①通过学习研究,基本熟悉现代作文教学理论,丰富和发展个性化教育理论,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②转变作文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作文教学观;③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作文教学、作文评价能力;④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总结提炼研究成果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学生发展目标:①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学生能运用个性化的语言,使用个性化的表现手法,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表达真情实感。②培养学生个性化人格,指导和培养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乐于创造、善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

(二)研究内容

1、个性化作文教学理论研究。主要探索在个性教育思想指导下,习作与发展语言,习作与发展思维,习作与做人等诸方面的关系。

2、个性化作文教学内容及实施策略研究。主要探索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3、个性化作文评价研究。主要探索学生作文个性化评价的一般途径与特殊规律,构建个性化作文评价体系。

四、课题的实施

我校自2006年9月开题以来,有计划、有步骤、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不懈地抓教师的理论学习和观念更新,用学习引领研究;我们注重实验流程的精心设计、系统运作与有效调控,用科学的管理规范研究;我们强化实验活动的指导、总结与反馈,用评价激励研究,做到了理论学习制度化,实施方案大纲化,实验管理规范化,实施活动精细化,实验总结成果化。

1、系统开展理论学习

课题研究离不开理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伽达默尔说过:“理论的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形式,一切实践的最终意义就是超越实践本身。”可见,系统抓好教师的理论学习对于开展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在小学作文研究过程中,坚持用学习引领研究,不仅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抓好教师的理论学习,而且把学习贯穿到研究的全过程,运用各种有效方法增强学习效果,提升教师的习作理论素养。

一是制度规引。学校要求每个实验教师每周学习2小时,每月举行一次学习交流会,每学期要写2万字的学习笔记,把学习体会、感悟作为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奖励,提高教师学习积极性。

二是问题导向。为了避免理论学习的低效和泛化,教科室拟订了习作理论学习指导提纲:①新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改革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我们应该确立哪些习作教学理念?②我国作文教学流派纷呈,有重视“模仿”的,有重视“思维”的,有重视“过程”的,有重视“兴趣”的,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我们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③近些年来涌现出一批习作教学实验,如“情境作文”、“素描作文”、“快乐作文”、“新概念作文”、“生活作文”等等,这些实验的立足点在哪里?价值取向如何?有什么借鉴作用?④个性化作文的理论基础、研究价值在哪里?研究现状如何?有什么新的突破口?通过问题引领,教师学习有目标、有方向、有深度和效果。

三是交流分享。我校围绕课题经常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四年来,先后围绕“新课程呼唤作文教学改革”、“当代作文教学流派与风格”、“生活作文、情境作文等教改实验的启示”,“个性化作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化发展”,“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于永正、贾志敏等作文教学艺术”等15个专题,举办了40场理论研讨会、学习交流会。许多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探索名家的思想、名师的风格,不仅展示了自己学习的收获,更重要的促进了教师之间思想的交流、观念的碰撞和智慧的启迪,促进了学习内化,为作文教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反复修改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是对课题研究的具体程序和操作方式的规划,是进行课题研究的一份蓝图。过去我们对实验方案存在着两种片面的认识:一是认为方案只是一种形式,二是认为方案形成之后再不需要修改。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研究的实际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使其更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在习作教学研究中,我校对实验方案进行了几次修改。第一稿比较简单、抽象,基本上按总方案“照搬”下来。我们在操作过程觉得过于概括、缺乏逻辑性、系列性等问题。第二稿在内容系列化、操作具体化等方面进行了修改,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我们又发现项目梯度欠明确,过分具体的操作规定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第三稿在结构上纵横有序,横向考虑到不同年级的不同习作目标、要求,纵向分为兴趣培养,生活语言积累、语言表达,创新思维和习作评价等五个方面,在语言表达上较为准确、规范,研究的内容和操作手段更符合实际。

3、科学管理实验流程

我校作文课题研究历时四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6年9月到2007年9月为课题准备阶段;第二阶段从2007年9月到2010年7月为课题实施阶段;第三阶段为2010年7月到2011年2月为课题结题阶段。我们根据每一阶段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确定不同的研究重点,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落实到每一个学期之中,实现对研究过程的有效调控。

我们把管理的着力点放在一个“导”字上。一是导方向。教科室拟订了《小学作文课题研究提要》,提出了每一阶段研究的重点:第一阶段重点是理论探索,引导教师学什么;第二阶段重点研究作文教学实施策略,引导教师做什么;第三阶段重点研究作文教学评价,引导教师评什么。二是导方法。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缺少的不是激情,而是方法。为此,我们每个学期举办一二次方法培训,把文献法、案例研究法、课堂观察法等方法,通过具体的研究情境引导教师学习、领会、运用。三是导流程。教科室设计了“习作研究流程图”:期初,实验教师拟订本学期的个人研究计划;期中主讲一节作文研讨课,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期末整理论文、个案和学生的优秀习作,写好研究总结。流程设计明晰了思路,使研究方案落到实处。四是导创新。课题研究重在改革与创新,创新是课题研究的灵魂。我校在课题指导与评价上始终以“创新精神和创新作法”为核心点,不断地激发教师提出新观点,研究新思路,探索新举措。如“个性化的作文指导影响学生个性化习作”、“学生习作个性化不等于语言表达的标新立异”、“想象一拖三”等都是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提出的新观点和新作法,深受专家、老师们的赞许。

4、精心设计研究活动

教科研活动是课题研究的载体,是教师研究的平台。我校在习作研究的过程中,精心设计研讨活动,让每一次活动成为教师研究交流、展示的崭新舞台,让教师在活动中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激发和智慧的分享。几年来,我校运用策划的理念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活动。

作文教学思想漫谈——从名家的教育思想和新课程作文教学理念中选取话题,引导教师个性化地解读。如《话说“生活即作文”》、《漫谈“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摭谈“人文合一”》等等,通过策划“沙龙式”的交流活动,促进教师比较全面、深刻地领悟作文教学思想观念。

个性化作文教学擂台赛——每学期组织一次作文教学竞赛活动,以“真实”、“需要”、“自主”、“创新”等方面选择不同的研究点进行个人探索、集体研讨、合作攻关。四年来,实验教师推出了50节特色鲜明的作文指导课,给作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十分钟作文指导大比拼——让教师自主选择一个切入点,或记叙、或描写、或选材、或表达等等,对学生进行十分钟指导,让学生迅速掌握小窍门。很多教师匠心独运,巧妙的指导让学生“茅塞顿开”,真有点“立竿见影”之功效。这样的活动设计富有挑战性,增强了作文教学研究的创新性和实效性。

给“差”作文写个好评语——从不同的年级选择一些大家认为很“差”的作文,组织教师开展评语大赛,要求评出“亮点”。这样的活动设计,引导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恰当定位,从“差作文”的背后发现真的一面,好的一面,促进了作文评价观念的转变。

我校除了设计这些特色的研究活动之外,还定期开展 “作文教学设计大赛”、“作文教学论文大赛”、“小作家评选活动”、“学生现场作文竞赛”,每次活动有方案,有过程记载,有总结评价,扎扎实实、卓有成效。

5、建立完善保障机制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校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保障机制。一是制订了实验教师“十个一”考评办法,对教师的研究计划与总结,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效果进行量化评估和定性描述。每学期评出优秀实验教师,给予奖励。二是拓宽学习交流渠道,一方面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各级各地学习研讨活动,另一方面,聘请专家、教授来校指导。几年来,我们先后聘请了王坤庆、周崇波、林永红等8名专家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给教师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力量源泉。三是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学校开辟“科研园地”,创办《科研之窗》,树立“科研标兵”,教师以研究为荣,以研究为乐,形成了生机勃勃教科研局面。

五、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四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在习作课题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了习作教学观念

1、树立了“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把作文教学的过程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有机地结合起来。

2、树立了“生活即作文”的理念。作文教学要教给学生认识生活、理解生活,表达对生活的认识上来,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提倡学生写生活的真实,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

3、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作文教学中,要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把着力点放在开阔作文思路和学生自由表达上,要抓住选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提高习作能力,提高学生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

4、深化了作文教学个性化的认识。

教师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内在精神架构,关注学生个体思想人格的塑造与提升,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关注学生内心的认知和情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想象、灵性、悟性的激活,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作文个性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探索了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经过四年的实验研究,我校教师不断地改进作文教学实践,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

1、多种方法培养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我们在实践中总结探索了3条有效途径:其一,降低习作要求,让学生感到作文和读书、游戏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事,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中自主习作;其二,由说到写,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说写的结合上捕捉“习作点”,培植自信心。其三,唤起需要,激发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精心创设各种情境,寓习作于活动之中,淡化“指令式”作文,让学生感到习作是自我表达与交流的需要,不断引发习作冲动和表达的欲望。我们总结的《习作兴趣培养20例》深受领导专家的好评。

2、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积累

积累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积累要从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两个方面下功夫。首先要在生活积累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敏锐的感知力,逐步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要引导学生到生活实践中去,让他们去春游、去踏青、去参观、去访问,不断地丰富学生的生活感受。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每月坚持开展一次实践活动,如到父母单位采访,到街上为行人擦皮鞋,消除街头小广告,春节期间免费写春联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生活感悟。学生把这些活动写进作文中去,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其次要在语言积累上下功夫,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有时间读书、读好书,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在实践中,我们坚持每天读10分钟报纸,背一句名言警句,每周背一首古诗,推荐100本优秀的少儿读物,鼓励学生写日记,教会学生“摘录”,训练学生网上浏览,凡是学生喜欢且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东西,鼓励他们用最省时省力的办法把它“摘”下事,“记”下来。学生写生活感悟,一句话、一段话都行,只要是有感而发、只要是自己的独特见解。长期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丰富了知识生活储备,发展了学生的感悟能力。我校很多学生能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习作中闪烁着许多思想的光芒。

3、多层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的个性化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创新性思维能力是思维个性化的根本特征。激活创新性思维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关键。在研究中,我们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我们通过开拓学生的视野,唤起想象;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活跃想象;引导学生纵向、逆向思维,锻炼想象,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写科幻故事,写童话、听音像编故事,看图作文,写假像中的事物,形成了想象作文系列。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在习作的天地自由驰骋。如韩强同学写的《火星的一天》写得神秘莫测,刘潇的《老鼠与铅笔》写得惟妙惟肖,我校每个学期编辑的学生想象作文集越来越多、越来越厚。

二是在培养学生创新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我们通过命题的创新训练,语言的创新指导,表达的创新引路,指导学生写出了一篇篇富有新意的佳作。我校学生参加的创新作文大赛,屡次夺冠。

4、多种形式促进学生自主习作

鼓励学生自主习作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重要策略。在实践中,我们做到三点:一是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二是命题多样化,多出几个题目让学生选择,或者是给一个范围,给一个提示,拓宽习作的思路,拓展习作内容,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三是注重个性化指导,对不同个性、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内容的习作,给予个别化指导,提高学生自主习作的能力。

(三)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习作教学风格 我校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的几年中,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不断地吸纳新的教学思想,不断地探索习作教学的新策略。他们在实践中探索、思考、总结、提升,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作文教学风格。

1、以朱莉老师为代表的“情感作文教学”。

情感是兴趣、意志、意识以及许多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从事某一活动时,情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感是作文达成的重要变量,是教师教学活的元素,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如果老师在作文教学投入情感的力量,那将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考,我校朱莉老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情感优势,在习作教学时尝试情感教学,把调动、激起学生的情感放在首位,尝试“随时捕捉情感刺激点,通过以情激趣、以情激思、以情激情”的基本策略唤起学生作文的情感。她讲了很多节作文指导示范课,她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像一幕幕个性鲜明的情感剧,把作文指导课演绎得栩栩如生。她的“代表作”有:《编童话故事》、《一件快乐的事》、《一件烦恼的事》。

2、以王浩林老师为代表的“情境作文教学”

情境作文教学就是教师创设一个情境,如形象情境、角色情境、事实情境、正反情境以及供学生猜想、联想、辩疑的情境,以情境创设为驱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进而达到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习作能力。列尔涅尔指出“如果没有对学生施以情感上的影响,没有激起学生最起码的学习动机,那么教孩子是不可能的。”创设作文教学情境,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真正进入习作活动中,并激起强烈的表达欲望,使习作成为自主的行为。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以王浩林为代表的青年教师以“情境创设”为突破口,探索有自己个性的情境作文教学。王浩林老师有很强的表现力和灵敏的反应力,所以他总能创设一种“魔力般”的情境,以展开他的习作指导。在实践中,他探索出“设境、入境、出境、复境”习作教学“四部曲”。在“设境”上,他能让学生置身其中,心往神驰,心情激动,灵感来潮。在“入境”上,他善于调动学生思维,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联想、想象、连缀成文。“设境”“入境”之功极具个性与特色。他的“代表作”有:《一份厚礼》、《吹泡泡》。

3、以钱玉珍老师为代表的“自主作文教学”

新课标强调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作文的内部动机,激发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鼓励自由表达、自主写作。如何实现学生自主习作?我校以钱玉珍老师为代表的课题实验教师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在钱老师的带领下,他们从克服学生习作心理障碍入手,变作文为阅读的延伸,把目光投向自然,投向社会,捕捉习作素材。运用讨论交流的方法,让学生自主交流习作素材。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尊重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自主批改,构建了“自主作文三部曲”。钱老师的“代表作”有:《听音响编故事》、《假如我会克隆》、《街上见闻》。

(四)构建了多元化习作评价体系

我校在课题实验中把作文教学评价研究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为目标,探索作文教学以及学生个性化作文评价的方式方法。

对教师习作教学评价主要以是否落实新课程理念,是否体现个性化作文教学理念为导向,评价教师是否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否注意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技能来看,评价教师指导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表达,教学语言是否体现了启发性和激励性。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主要从学生的兴趣、选材、构思、情感及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参见下面的评价表

作文个性化教学评价表 讲课教师

班级

指导内容

等 级 评价项目 项目评价要点 A B C 教师的 个性化教学

1、尊重信任学生,师生关系平等和谐

2、关注表达需要,激发表达欲望

3、组织学习活动多元化、自主化、个性化

4、语言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鼓励个性化表达

学生的 个性化表达

1、选材独特有个性

2、构思新巧有个性

3、情感真挚有个性

4、语言生动有个性

学生个性化作文评价要体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就是做到作文评改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自评、互评、当场点评、习作展示、竞赛评比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评价内容多元化”就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评价。例如,评写作文态度,要看学生是否做到习作态度认真、积极、按时完成习作、书写工整。又如,评情感,主要评价学生是否体验到习作的快乐,乐意写作,写完后乐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评价标准多元化”就是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习作提出不同的评分标准,有的作文尽管质量不高,但是有进步,同样可评上好的等次。在评价操作上,采取“等级加评语”、“等级加符号”、“等级加图画”等富有个性的方法,让学生受到启发和鼓励。

(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经过四年的努力,我校在作文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既有教学理论、观念上的创新,又有实践操作上的突破。除了这些“内隐”的成果外,还有许多“外显”的成果。四年来,教师的优秀作文课、优秀习作论文、优秀习作案例、学生的获奖的作文、发表的作文,累计达1860人次,其中教师获奖130人次,省级以上12人次。王继红老师的论文《引导学生搭建好习作的三大支柱》获国家级一等奖。王浩林的优质课《一份厚礼》获省级二等奖,钱玉珍等老师的20多篇论文在《个性化作文通讯》等刊物上发表。学生在《个性化作文》等刊物发表作文52篇,学生参加“创新作文大赛”、“天地杯”作文竞赛,屡创佳绩。学校编辑的学生个性化作文集达30本。

六、问题与思考

1、通过实验研究,我们感到学生作文能力明显提高,但是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和怕作文的现象。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力度,关注全体,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发展。

2、实验过程比较扎实,但实验环节上出现“重复”和“断裂”现象。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整体设计,系统运作,达到全程优化。

3、对教师习作教学和学生作文评价还不够完善,个性化显现不明,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

课题的结题只是一个阶段总结。结题不等于研究的结束,小学习作研究之路还很长很长。因此,我们要以此为基点,用研究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去做更深入的研究,在习作改革的天地里谱写新的篇章。

第三篇: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实现学生作文个性化、生活化

作文教学中 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实现学生作文个性化、生活化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最高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依赖于兴趣。”可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难写,要么泛泛而谈,东拼西凑,要么选材陈旧,单调乏味,甚至总觉得无话可写,或干脆不写。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显的尤为重要了。具体的方法是

一、积累素材,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

鲁迅说过:“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这里的“学习”,不单是课内的阅读,更重要的还离不开课外的延伸。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让学生进行“美文赏析”。采取多样的形式,可让学生自由阅读作文类书籍,并在自己心爱的日记本上记下文章里自认为很优美的词句、动人的事例或自己独特的感悟,作为作文时仿写的参考,并定期检查,公开评讲谁记得好、进步快。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同学们读书、写作的兴趣就有可能会越来越浓。比如说某个同学读到一篇十分精彩的文章,便忍不住跑到讲台前念给全班听,与同学共同分享,还有的同学找别人借作文书,专门利用周末到书店购买自己喜欢的作文书籍,然后在班内互相交换,共同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素材也逐渐多了,口头表达能力也有所增强,潜移默化中就会学到很多写作知识和技法,在实际写作中,不仅内容变得充实起来,而且也能运用很多灵活的表现手法,作文水平会有明显的进步。

纸上得来终觉浅。写作的过程,是观察、思维和表达紧密结合的过程。学生害怕作文,常常是因为没有鲜活的材料可写,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向课外,学会观察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情趣和奥妙;学会接触课外生活,感受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学会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领悟人生的意义和真谛。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如果平时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却指望着“拔苗助长”,一蹴而就,那是不切实际的徒劳,时间稍长,学生对写作便失去了兴趣,甚至一写作文就头痛。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作文教学中创设情景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催化剂。例如,在指导学生完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黄河,母亲河”的写作时,如果先为学生播放光未然的《黄河颂》,因为学生刚刚学过这篇课文,再以歌曲的形式呈现,学生不仅在熟知的歌词中感受音乐美,也很自然地再次体会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然后再给学生播放一段有黄河的视频,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辅以写作指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对我国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尤其是了解今天的黄河遭到污染的严重情况,学生自然就产生对母亲河——黄河倾诉的冲动。写作时可以以倡议书的形式来写,也可以用童话、寓言、书信、诗歌甚至是戏剧的形式来表达。最后,作文的展示效果是令人欣喜的,有的同学善于抒情,笔下自然就会流淌出滔滔的黄河情结;有的同学善于思考,就以“一滴黄河水的诉说”这种特殊方式,来警醒世人对黄河的保护;有的同学善于想象,就以“我心中的黄河”这题,写满了对黄河的憧憬。

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可以触动学生的写作灵感,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拥有自己的灵魂。试想,面对这样的写作内容,不为学生创设情景,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远离大海的山村孩子来说,那是无从写起的。

三、合理评价,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今天作某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也就是说,通过学生的习作,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洞察学生的思想,甚至是学生的困惑。因此,在作文批阅过程中,不仅要合理评价,更要针对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或困惑,给予更多的鼓励,这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不管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都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会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把心里的感受准确的表达出来。

总之,作文教学,作文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同时,小学生如果能真正视作文为“乐事”,不再怕作文,能真正发自内心地愿意去写作、真正对习作产生兴趣,那么他们的写作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第四篇:作文教学中 如何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实现学生作文生活化、个性化

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习作水平,实现学生作文生活化、个性化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害怕,下笔写文章时咬笔头,老师讲评时他们皱眉头,久而久之对作文望而生畏,失去兴趣和信心。而教育学告诉我们:旺盛的写作热情始终是前进的巨大动力。作文教学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也是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作文教学只有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才能发挥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作为作文教学的内容,把学生引入写作世界中去,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具体的方法有: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创设情境是进行情境作文教学的前提。所谓创设情境,就是由教师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创设情境的途径有:语言描述情境、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作文情境、实际生活情境。

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多采用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实际生活情境的方式。到了中、高年级以后则以语言描述为主。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情境,学生展开想像、联想,去感受情境,从而达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说、写欲望的目的。

二、写实际生活,激发兴趣。

力求以情感人,唤起说的兴趣,以说带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在教学中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就连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也要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式的鼓励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即愿说。为写作打下基础。

从生活见闻引说。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一周来的所见所闻、奇闻异事说给大家听,不仅能提高说话的能力,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同时培养学生平时注意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再把觉得有意义的内容写下来,写时也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了。

从自我体验中引说。体验是一个人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所引起的一系列感受,它能引发强烈的表达欲望。如:过生日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且大多经历过,让学生以模拟打电话的形式互谈过程、谈感受,这样就把学生的生活和说话训练有机的联系起来。学生不仅能说,而且还善于发挥。那么如果把这件事写出来就变得很容易了。

尽量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激发学生习作的动机和兴趣;教师应按照难易程度设计训练方案,并给学生观察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观察,使学生有“物”可写。还要注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由浅到深,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接受,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因此,在作文课时教师应尽量采用台阶式的练习,使学生逐步由怕作文向爱作文的方向转变。

侧重鼓励,激发兴趣;信息反馈要及时,否则很难起到作用。作文批改要越快越好,不仅如此,反馈时还必须做到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正反馈,而不是负反馈。

另外,评语要以正面鼓励为主;作文教学中,老师对作文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也就是说,教师的评语应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加强,而不是削弱。因此,必须坚持鼓励原则,以情诱情,以情激情。

教育的根本价值是促进人的发展。作文教学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培养作文能力的前提,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五篇:作文教学中 如何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实现学生作文个性化、生活化 体会

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实现学生作文生活化、个性化 体会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是,目前学生对于写作文来说,就感到头疼,不知如何动笔。大部分的学生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抄袭现象比较严重,作文中缺少灵性和个性,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写作文就会形成压力。那么,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实现学生作文生活化、个性化呢?

一、在作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倡导个性化的语言,不拘泥于文体的限制。

教学形式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感受,在教学中,要将作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力求以情感人,唤起说的兴趣,以说带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这样,才能不同程度的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作文水平就有提高的空间了。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应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让学生用人性化的思想互相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解放思想,自由表达,强调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当然,这里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提倡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必须有一个原则不能突破,就是学生的个性表达必须建立在正确的道德认识的基础之上,不能违背法律法规和偏离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学会明辨是与非、诚实与虚伪、正直与奸邪,真诚的对待写作,真实而不是歪曲的反映生活,不胡编乱造,不能虚作假,不片面主观,理智地看待事物。要提倡学生以热爱祖国、尊老爱幼、严于律己、平等待人、知恩图报、关心他人、负有责任感、坚持正义、追求真理等为基本信念,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弘扬真善美的情感。因此,必须尊重学生的发展,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对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就很重要了。

三、充分利用教材这个活资源。

学生对于学过的课文应该有很深的印象,课文里面有很多优美的词句,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学会欣赏,并重点积累。积累的多了,作文的语言就比以前好了。多数学生的作文内容不真实具体,不知道怎么表述清楚,语言也很平淡、普通,一大堆废话,凑字数。相反,如果把学过的好词好句运用到作文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提高了。

四、评价方式应多样化。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今天作某作文,其实就是综合的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也就是说,通过学生的作文,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洞察学生的思想,甚至是学生的困惑。因此,在作文批阅过程中,不仅要合理评价,要针对学生在作文中留露出来的思想或困惑,给予积极的鼓励,这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其次,对于学生作文的评价,不仅是老师评价,学生也要参与,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互相指出不足之处,学生的想法也很丰富,应充分利用,在小组中互相批改作文,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一次进步。

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习作兴趣。

高尔基说过:“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没有想象,就没有情景再现,如果我们不会让学生想象,他的情感就不会活跃。写出的文章就不会打动人心。就不会有任何成功的习作。人们习作的过程是输出,而输出的前提是要有存储,有积累,这种存储和积累是长时间不断的,人们的大脑就是在不断的积累、输出、再积累。

作文教学,看起来似平静的湖水。老师注重指导就可以了。但是如果真的激发起学生们对生活的热爱,善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他们就会在平静的水面上掀起波澜。所以我们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的作文服务。

学生的习作兴趣的培养不是在短暂的时间里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积累和反思,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在教学中,应致力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下载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实现学生作文生活化,个性化?上传1[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实现学生作文生活化,个性化?上传1[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现写作生活化个性化作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实现学生作文生活化、个性化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而作文教学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形式。学生写作......

    如何实现学生作文生活化、个性化

    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实现学生作文生活化、个性化?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掀起十年之久的今天,新旧教育观念在碰撞中交融、更替。时代呼唤语文教学树立大语文观。尤......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摘要: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源于学生本身习作积极性的提高。因此,有针对性地提高其习作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围绕激发习作兴趣、注重读写......

    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通过近期教师远程培训的活动,尤其是专题六的学习,使得我对指导学生作文,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有了一些自己的不成熟看法。 一、鼓......

    作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1

    作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资中县罗泉镇中心校赖丽芳 关键词:作文 兴趣观察能力阅读视野 情感 作文形式多样 创作欲望 写作技巧模仿以说促写练好书法 写作是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1,创设情境使学生别有情趣,创编新的故事情景,并把故事情景贯穿始终,情景的内容同教学内容息息相关。2, 贴近生活使......

    中段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

    中段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 温岭市开元小学金璐依 摘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和难点。有些学生提起习作总是摇头晃脑,眉头深锁,咬着笔杆半天......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摘 要】本文旨在探索一种较新的作文教学形式,希望能给我县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让学生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完成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