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儿童钢琴教学法的看法
关于对儿童钢琴教学法的看法
近年由于各方面的发展,随着人们的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长都开始让自己心爱的孩子学钢琴。
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对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阶段性地组织一些小型音乐会,或者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少儿钢琴比赛,创造各种正式的、非正式的场合向观众表演。幼儿通过相互之间的观摩,互相找差距,既积累了表演经验,锻炼了心理素质,又增强了学好钢琴的信心,进而学习钢琴的兴趣更加浓厚。培养音乐的幼苗需要肥沃的土壤,好的音乐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若没有环境的熏陶及精心的培养,在好的天赋也难成才。五到七岁时时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平均只有十五分钟,年龄稍小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更短。只有充分利用孩子有意或无意注意的交替轮换,交换教学的内容和上课的形式,并及时休息,才能让孩子减轻疲劳度,集中精力学习。对于学琴已有一定程度,养成一定学习习惯的孩子,可以上课时间略长,要求他约束自己专心听讲,逐渐锻炼其毅力和增强意志。但发现孩子确实因疲劳而不集中了,则需及时休息,使紧张的大脑松弛下来,否则会由于过渡疲劳而损伤大脑的细胞,况且,在疲劳的状态下上课也是徒劳的。
钢琴教材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孩子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幼儿活泼可爱,容易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和富有情趣的事物。所以,教师可以选择趣味性强的有标题音乐的钢琴教材,因为标题音乐具有明确的内容和情绪。教师在教学上应引导孩子根据音乐的标题去想象、去表现音乐,这对培养孩子的音乐理解和感受能力是非常有利的,而且会使幼儿从练琴中获得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开始进入钢琴教学阶段了,你会发现由于幼儿的生理.心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很低,对于一些音乐知识,如读谱.节奏.节拍.手型等等各方面都会另一些幼儿费解,这时教师可以大胆引用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及动作游戏来比拟。例如:高低音谱号,我会让孩子们自己去想象它像你在哪儿见过的东西?这时他们会说,高音谱号像棒棒糖和小蜗牛,低音谱号像耳朵。很多小孩在学到《玛丽有只小羔羊》的时候会特别的兴奋与激动,似乎在这首曲目里面找到了与他们共鸣的地方,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个标题给孩子讲解一个生动好玩的故事,彻底的燃烧起孩子想学的欲望,我记得我的这群孩子中的绝大多数就从这首小曲子爱上钢琴了。。等等这些形象的比喻让孩子心领神会,轻松学习钢琴
钢琴教学一般都是个别上课,但对于年龄幼小的初学的、程度相仿的及弹四手联弹的学生,也可以配合一定的集体课。特别是初学认谱和刚刚开始弹琴的孩子,教师对他们每个人要讲的课差别不大,而几个还在在一起上课就容易消除拘束感,增加勇气,激发情绪,积极开动脑筋。他们争着举手回答问题,轮流上琴弹奏,一起玩音乐游戏,一起猜音乐谜语,轮流着当“小老师”去帮助别人„„在活跃的课堂上气氛中使孩子们去掌握应有的知识。
教师应当固定下课时间,一般不要超过四十五分钟为好。年龄较小的孩子若坐不住,上课中间还可以稍稍歇息一下喝口水、上上厕所或谈谈心,让孩子恢复恢复疲劳再接着上课。继续上课时,就不再说与上课无关的话及作与上课无关的事了。这样才能使孩子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知道学习不能随便马虎
一般来说,女孩子要比男孩子容易坐的住一些。教师要根据每个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去相应的逐步延长,如开始是十分钟更换一下上课形式或休息,逐渐延至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即使是少数很能做的住的孩子,至多上一小时课也一定要休息并鼓励他去玩耍,以缓和脑力、视力、及肌肉的疲劳。
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上课的时候,一般是先过问一下练琴情况,然后谈谈手指练习、音阶等有关基本功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把僵冷的手活动开来。复调曲子比较费脑子,最好先上,轻松活泼的小品有利于减轻疲劳,可以后上,同类训练课题的技术曲目可以代表性的上其中一首。大型曲目,如回旋曲或小奏鸣曲,可以上重点段落,例如回旋曲的一次主题及两个插部、小奏鸣曲上完呈示部之后再现部也可以简略。
每次上课,在肯定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之后,要在重点解决的问题上多花一些时间,反复强调,让孩子多在琴上练习,直至家长和孩子搞清楚回家改怎么练为止。如果教师没在课上讲清楚,家长也没问个明白,那么孩子回去的练习肯定是糊里糊涂的。
教师适当的示范弹奏,可以增加孩子对乐曲的感性认识,更明确的体会到弹奏要点。每次示范时,教师要象孩子一样认真的去弹,速度不可太快,力求准确、鲜明、吸引人,孩子模仿能力强,对示范的印象十分深,常常会出现教师无意之中让孩子把自己的习惯动作学了去,所以示范尽量要小心慎重一些,同时也不可过多,区区示范反而不好,使孩子完全模仿教师,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点。
给孩子留作业要根据其能力的大小、进度情况、练琴时间有无保证及家长工作是否格外繁忙而定。在布置新作业时,最好简介一下这首曲子的弹奏目的及特别要注意的要点,幼儿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练习曲的比例是相对要大一些,在既要有针对性的留一些不同类型的必弹曲目的同时,也要适当弹一些既动听又浅于程度的浏览小乐曲,以开阔孩子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力及学习兴趣。
下课之前,最好三言两语给孩子小结一下,肯定他这节课的进步,指出努力方向。
幼儿时期的孩子形象思维能力非常强,在教学中,采用形象鲜明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比喻,有利于诱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发展音乐形象思维。
比如:幼儿在学琴初期容易出现指尖支撑较软,三关节容易塌陷,整个手掌向小指方向倾斜等问题。教师在教孩子手形时,可以把正确的手形比喻成一个山洞,每个手指都要站得高高的,来立起这个山洞,而山洞下面是要过火车的,如果哪个手指的关节塌了,就会压倒小火车的。如果手向小指方向倒的话,就会把山洞的门关闭,小火车就出不去了。这样一说,孩子们都把手放的好好的,生怕压倒了小火车。幼儿在用3、4指弹奏时容易粘音,后一音弹下去了,前一音还粘在键盘上,这时教师就可以把3、4指比喻成坐翘翘板,一端向下的同时另一端就会抬起。这样的话,当孩子们再出现粘音时,教师一说“翘翘板”,他们就会马上纠正。
再如:在教孩子节奏时,我们会发现幼儿很难理解音符的时值长短与休止符。因此,在节奏的教学上,教师要按照幼儿的兴趣特征,采用画上图画或者用形象比喻的方法。如对学生难以掌握的八分音符及休止符和十六分音符及休止符,可以说成一个西瓜是四分音符,切一半则每半个为八分音符,再切一半则是十六分音符。与其相对应的则是休止符,这样,学生对音符的长短一目了然。
各个孩子由于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生理条件与成人又很大差异:个子矮、手臂短、手小、手腕、手掌及手指的骨骼、关节及肌肉等比较软弱,力气有限。较大年龄的初学者在弹奏中所能作到的,对于孩子并不那么容易做到。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幼儿生理条件,可能就会由于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习受影响,甚至导致弹奏中的某些毛病
最初弹奏时,不要过于要求孩子的音量。一双刚刚接触钢琴的小手,那样柔弱,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力气,也不大知道如何正确的使用力气去弹琴,如果总是说:“声音太小了,大声点,用劲弹„„”就容易导致孩子不择手段的去“弄响”琴键,不利于形成正确地弹琴姿势和培养弹琴的舒适感,而且这种不好听的声音被孩子的耳朵听惯了,也容易损害他的听觉。什么是恰当的音量呢?即孩子弹奏时不拘谨,手臂自然放松,手指下落在琴键上基本能站好,声音不压不飘,保持通畅,这就是孩子的自然音量。音量的增大依赖于弹奏方法的逐步掌握、与弹奏有关的生理功能的正确锻炼以及人体的生长发育等等。
年龄不
一、生理条件又因人而异、学琴时间也有差别,所以对每个人的要求不可能完全一样,教师需要灵活对待。同时,要注意到随着弹奏力度及速度的增加,又会产生新问题,需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加强与弹奏有关的生理功能的锻炼。
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钢琴教学中不仅仅教孩子学习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音乐开发智力。比如相同的一段节奏或旋律,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感受演化成各种不同的音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弹奏,充分创造与发挥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形象,不应该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有的教师只要求学生死板地按照乐谱弹奏,而不去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忽视对孩子音乐感和节奏感的培养,这种教学只会扼杀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总之,钢琴教学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心理和操作等方面下功夫,在幼儿钢琴教育中,教师只有遵循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注重兴趣的培养,选择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才能使钢琴教学顺利进行,从而为日后的音乐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09音教(1)班
王冕
第二篇:儿童钢琴教学法
儿童钢琴教学法
钢琴传入我国的时间很短,大约一百年左右。我国研究钢琴教学法的书更是寥寥无几了。但近年由于各方面的发展,随着人们的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长都开始让自己心爱的孩子学钢琴。学习钢琴的幼儿越来越多了,钢琴教学应该从幼儿心理学、生理学和教育学的规律等方面着手研究。
培养音乐的幼苗需要肥沃的土壤,好的音乐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若没有环境的熏陶及精心的培养,在好的天赋也难成才。五到七岁时时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平均只有十五分钟,年龄稍小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更短。只有充分利用孩子有意或无意注意的交替轮换,交换教学的内容和上课的形式,并及时休息,才能让孩子减轻疲劳度,集中精力学习。对于学琴已有一定程度,养成一定学习习惯的孩子,可以上课时间略长,要求他约束自己专心听讲,逐渐锻炼其毅力和增强意志。但发现孩子确实因疲劳而不集中了,则需及时休息,使紧张的大脑松弛下来,否则会由于过渡疲劳而损伤大脑的细胞,再说,在疲劳的状态下上课也是徒劳的。可以采用下面的几种方式上课:
一、个别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方式:
钢琴教学一般都是个别上课,但对于年龄幼小的初学的、程度相仿的及弹四手联弹的学生,也可以配合一定的集 体课。特别是初学认谱和刚刚开始弹琴的孩子,教师对他们每个人要讲的课差别不大,而几个还在在一起上课就容易消除拘束感,增加勇气,激发情绪,积极开动脑筋。他们争着举手回答问题,轮流上琴弹奏,一起玩音乐游戏,一起猜音乐谜语,轮流着当“小老师”去帮助别人„„在活跃的课堂上气氛中使孩子们去掌握应有的知识。
二、个别课要动静结合的方式: “静”是指端端正正的坐在钢琴前弹琴,“动”是指离开钢琴在放大的五线谱表上摆摆音符,跟着教师练练听音,或听着音乐声走走步、拍拍手、敲敲打击乐器、唱唱歌等等,这样既运用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结合,又在一节课中对孩子进行了听音、节奏、认谱和弹奏的四种训练。随着年龄的增大及程度的加深,逐渐可以增加“静”而减少“动”,而后过渡到以“静”代替“动”。
三、课堂安排要劳逸结合的方式:
教师应当固定下课时间,一般不要超过四十五分钟为好。年龄较小的孩子若坐不住,上课中间还可以稍稍歇息一下喝口水、上上厕所或谈谈心,让孩子恢复恢复疲劳再接着上课。继续上课时,就不再说与上课无关的话及作与上课无关的事了。这样才能使孩子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知道学习不能随随便便、马马虎虎。
一般来说,女孩子要比男孩子容易坐的住一些。教师要根据每个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去相应的逐步延长,如开始 是十分钟更换一下上课形式或休息,逐渐延至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即使是少数很能做的住的孩子,至多上一小时课也一定要休息并鼓励他去玩耍,以缓和脑力、视力、及肌肉的疲劳。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上课的特点及规律,这里仅提供其中常见的一种。
一般是先过问一下练琴情况,然后谈谈手指练习、音阶等有关基本功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把僵冷的手活动开来。复调曲子比较费脑子,最好先上,轻松活泼的小品有利于减轻疲劳,可以后上,同类训练课题的技术曲目可以代表性的上其中一首。大型曲目,如回旋曲或小奏鸣曲,可以上重点段落,例如回旋曲的一次主题及两个插部、小奏鸣曲上完呈示部之后再现部也可以简略。
每次上课,在肯定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之后,要在重点解决的问题上多花一些时间,反复强调,让孩子多在琴上练习,直至家长和孩子搞清楚回家改怎么练为止。如果教师没在课上讲清楚,家长也没问个明白,那么孩子回去的练习肯定是糊里糊涂的。
教师适当的示范弹奏,可以增加孩子对乐曲的感性认识,更明确的体会到弹奏要点。每次示范时,教师要象孩子一样认真的去弹,速度不可太快,力求准确、鲜明、吸引人,孩子模仿能力强,对示范的印象十分深,常常会出现教师无 意之中让孩子把自己的习惯动作学了去,所以示范尽量要小心慎重一些,同时也不可过多,区区示范反而不好,使孩子完全模仿教师,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点。
给孩子留作业要根据其能力的大小、进度情况、练琴时间有无保证及家长工作是否格外繁忙而定。在布置新作业时,最好简介一下这首曲子的弹奏目的及特别要注意的要点,幼儿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练习曲的比例是相对要大一些,在既要有针对性的留一些不同类型的必弹曲目的同时,也要适当弹一些既动听又浅于程度的浏览小乐曲,以开阔孩子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力及学习兴趣。
下课之前,最好三言两语给孩子小结一下,肯定他这节课的进步,指出努力方向。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生理条件与成人又很大差异:个子矮、手臂短、手小、手腕、手掌及手指的骨骼、关节及肌肉等比较软弱,力气有限。较大年龄的初学者在弹奏中所能作到的,对于孩子并不那么容易做到。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幼儿生理条件,可能就会由于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习受影响,甚至导致弹奏中的某些毛病。
孩子的手臂短,如果弹奏时音域过宽,孩子的手够不大,比较吃力,就容易边弹边在座围上左右挪动,这样就容易影响弹奏的质量,并且妨碍了上半身对于弹奏的适应性。有的孩子为了能够谈到较远距离的琴键,身体下趴或歪扭、腰部 塌陷、不自觉的把脚抬起来,这样就失去了人体在弹奏中的某些重要支撑点。因此弹奏中要照顾幼儿力所能及的音域范围,比如弹音阶,不要一下子弹四个八度,先弹一至两个八度就够了,年龄稍大一些,手臂长一些,手臂长一些的时候再弹三个八度、四个八度。如果乐曲的音域范围都在中高音区,不妨先把坐的位置移到中央C右边一些,反之就稍左一些。
孩子的手掌小、手指短,成人弹起来轻而易举的某些音程、双音、和弦等,孩子的一双小手就显得比较费力。因此,在弹奏中,最好选择方便于孩子弹奏的音程、双音、和弦等,或将不合适的简化省略,并以手指伸张和收缩的交替弹奏、远距离和近距离相结合的弹奏来取代于过多的、连续的手指伸张,以免肌肉紧张。
“音阶转指”牵扯到手腕和大指的横向移动、指法也较多变化,比起五指原位弹奏复杂一些,所以一定要在五指原位弹奏较巩固之后进入。较宽的音程转位,如琶音转指,要比音阶更迟一些进入,弹奏时也一定要比音节更慢一些,因为孩子的手太小,而琶音的音与音之间距离远,够到已经很不容易了。
有些乐谱的指法不一定都适合孩子,如完全照用,孩子容易发生困难,而产生紧张心理。最好根据孩子手的适应情况,将指法稍作修改,使之既方便于弹奏又利于音乐表现。有时,克服弹奏中的一个难点关键在于修改指法。
最初弹奏时,不要过于要求孩子的音量。一双刚刚接触钢琴的小手,那样柔弱,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力气,也不大知道如何正确的使用力气去弹琴,如果总是说:“声音太小了,大声点,用劲弹„„”就容易导致孩子不择手段的去“弄响”琴键,不利于形成正确地弹琴姿势和培养弹琴的舒适感,而且这种不好听的声音被孩子的耳朵听惯了,也容易损害他的听觉。什么是恰当的音量呢?即孩子弹奏时不拘谨,手臂自然放松,手指下落在琴键上基本能站好,声音不压不飘,保持通畅,这就是孩子的自然音量。音量的增大依赖于弹奏方法的逐步掌握、与弹奏有关的生理功能的正确锻炼以及人体的生长发育等等。
各个孩子由于年龄不
一、生理条件又因人而异、学琴时间也有差别,所以对每个人的要求不可能完全一样,教师需要灵活对待。同时,要注意到随着弹奏力度及速度的增加,又会产生新问题,需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加强与弹奏有关的生理功能的锻炼。
不少钢琴家再会一他们的童年时代时,都非常感谢自己的父母和教师不惜在精力和时间上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长辈的心血凝聚在钢琴家的手指上,化成动听的琴声,这琴声拨动着千万人的心弦,给予父母和教师们极大的安慰。
第三篇:钢琴教学法
“新思路”钢琴教学法探析
音091齐元义
20093750110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素质的要求逐步提高。被堪称为“乐器之王”的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在中国迅速发展普及起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学习钢琴的行列里来。在这里我要从“新思路”钢琴教学法谈谈我对初级儿童钢琴教学的几点认识。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学习的第一任老师”,的确当你真正喜欢一件事情时,你会情不自禁的将你的专注倾向与此。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首先非常感谢陈老师为我提供一个这样良好的契机。与大家探讨、讨论钢琴初级教学的奥妙,并热情的向我们分享了多年的教学经验。这是我们每一位同学的荣幸,因为机会是非常难得的,相信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也是受益匪浅的。
钢琴教学法这门课程突破了传统的陈规,并创新了时代的新观。集规范、兴趣、经济三位一体,小组化授课,最大的特点是在专业的框架下规范学生,又降低了高雅艺术的门槛,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钢琴,接触了钢琴。
在学习之前,首先给我们进行了目标定位,并分阶段实现(初、中、末)三个目标,这样无形中降低了我们学习的难度,让我们很轻松的度过每一个阶段,在“过程”中学习,这一点对我的感受来说是最为深重的。
以下为钢琴教学法的几大特点:
(1)行为规范化
姿势,从弹奏姿势入手,规范化学生,但给多的强调了“声音的质量”什么样的质量?给学生一个简单的思考。而不是一味的强调“手指”,单纯的追求手架子,使劲把掌关节拱起来,指尖立起来练习;结果只会使整个手僵化,根本无反弹出动听的音乐来,在有意无意中还遏制了孩子音乐感的发展。对于学琴的孩子,从学琴初就要让他们懂得:撑好手架子、立好手指是为了弹出动听的音乐来。在练习基本的几首的同时,要注意启发孩子主动变现音乐。
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儿童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训练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审美能力,可以让学生听一些钢琴曲等音乐,让孩子充分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些都会有益于音乐感的培养。
(2)复杂简单化
乐曲,无论是简单的乐曲,儿歌等等,都强调分析乐句。告诉学生如何简单?减轻孩子学琴负担。锻炼学生理性分析作品的能力,对于学习起点较低的学生,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简要分析和声、织体、曲式的能力。进行这种分析耗时不宜过多,因为钢琴课毕竟要以培养学生的弹奏能力为主。但是这种分析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从一开始就加强听觉方面的记忆,避免只运用单
一、机械的手指记忆。而且,大学生学习钢琴,应以理论带动实践。这种在教师启发下的分析法,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对于已具备某些分析能力的学生,教师就要多运用讨论的教学法,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要鼓励学生阐述自己对乐谱的理解,再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为学生拓展出一个问题的方面。比如表情术语更深层次的含义、节奏韵律感的把握、旋律的走向、和声的色彩、织体发挥的作用、声音的层次感、运用踏板所产生的效果等问题,要先让学生有一个总体的设想,教师再适时地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最恰当地
理解乐谱。
(3)音乐形象化
触键,指尖吸住键盘,在键盘上“歌唱”触键力度上让我们每一个人亲身感受,做到心中有度。弹琴更注重的事感觉,所谓的音乐感,简单的说就是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我们说一个孩子的演奏具有较强的音乐感,指的是他对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力度等有较强的表现力。对于作品的音乐形象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并通过自己的演奏把这些感受和想象表达出来去感染别人。在任何一门艺术中,技能只是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掌握了钢琴演奏技术之后,必须要向表现音乐没美,创造音乐美的方向发展,否则只能停留在弹音符的机械化操作阶段。有许多孩子虽然掌握了一些弹琴的手法,但他们不知如何表现音乐,他们弹奏的是单调的音符,而不是音乐,所以说老师应该明确教学方向。在重视学生弹奏技巧训练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表现力。行为规范化,复杂简单化,音乐形象化,始终贯穿教学。并为教学重中之重。
《轻松学琴100课》由简入难,题纲化。每堂课基础知识,和弹奏知识一目了然,既有实践,又有理论。对我们的基础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1)枯燥趣味化:理论的知识,通常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觉。如何简单化,趣味
化本教材给出了很好的解释,从读谱开始就要规范化学生,认真读谱。利用音
阶的对称性,及和弦音去识谱。“新思路”着重培养儿童对钢琴的兴趣,从兴
趣出发——许多儿童正是在贪玩的年龄,就被家长带去学琴。因为好奇心强,所以对新事物很有兴趣,对于一开始钢琴的学习充满了好奇感,觉得很有趣。
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时间长了难免对钢琴的学习从有神秘感、好奇心到逐步
减弱消失,又逐步感到厌烦,从而产生抵触情绪。所以说培养孩子的兴趣是非
常关键的。有句话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琴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必须
认识到:良好的学习气氛和对孩子学琴的正确认识态度是孩子对钢琴保持兴趣的重要心里基础。老师和家长需要调整好孩子练琴的松紧度,不要强硬的逼迫
孩子去练琴,使儿童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保持学琴的兴趣。
另外,孩子都是富有想象力的,他们可以把大人眼里看似很平常的物品,想象成很 多有趣的事物。在学琴的过程,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孩子充分发挥对音乐的想象力,如:我们在做低音组1 5 1 5的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去想象,这是大象走路的沉重的声音。让孩子通过想象对学琴加深兴趣,从而变得积极主动起来。在弹《火车》的时候,让孩子去想象火车由启动到行驶到结束这样一个过程,亲切的感受到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区别。并能感受到节奏变化音乐带给他的魅力。
(2)目标明确化:理论知识,弹奏知识分工明确。并合理地选择了乐曲的风格。每首乐曲后面都附带了弹奏要求。潜意识的感化学生,习惯成自然。对于学习钢琴起点较低的学生,要通过讲解和赏析的方法使学生对作品风格有初步的了解。学生在弹奏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介绍与此作品风格有关的内容,如作曲家的个性特征、最为出色的创作领域、作品所处的时代特征等。首先以生动、贴切的语言使学生对作品、作曲家有初步的了解。
对于学习钢琴起点较高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发现他们个人对作品风格理解上的偏颇。这样,学生就能理解作品风格,并能用语言正确地表述出作品的个性特征。但是,由于学生的内心体验不够丰富,在音乐中难以显露出某种个性,所以,要让学生先听自己弹奏的效果,让他们自己发现所听到的和心里想要的效果相去甚远。然后,再让学生听大师的演奏效果,这样,学生就会不断地在内心听觉方面有新的体验。这样,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会发现问题,让他们不断在内心积累对音乐风格的体验,他们就会逐步学会在弹奏中体现出作品应有的风格的能力。
让学生做到心到、手到、口到精神注意力集中
老师一开始就用节拍器,给学生养成节拍观念。并在节拍内弹奏乐音,感受音值,节奏。做到心到。注意力高度集中,指尖触键亲切,做到手到。弹琴时要唱谱,做到口到。
这门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方法论,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在这里再一次感谢陈老师在课堂上与我们热情的分享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让我们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此后,我也将细心的研究学习钢琴初级教学的方法。将更多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用新的思路传授给每一位钢琴爱好者。
第四篇:奥尔夫教学法与儿童钢琴即兴弹奏
奥尔夫教学法与儿童钢琴即兴弹奏
奥尔夫教学法体系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影响最广的三大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教学体系、达尔克洛兹教学体系和柯伊达教学体系,并称为世界三大教育体系)。它是由奥尔夫与同代的人及其后继者共同创造发展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是一种卓有成效、开放式、兼收并蓄、不断发展的音乐教育理念。因此,在钢琴教学领域,特别是初级阶段运用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一、节奏感的训练
节奏的训练是钢琴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基本的一项任务。教师应从最初的音乐体验开始,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拍子、速度和节奏。语言进入音乐课堂,是奥尔夫教学体系针对节奏训练的独特创造,音乐和语言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语言可以启发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因此,从孩子熟悉的动物名称或称呼名开始进行节奏训练,等他们认识了基本的节拍后,借用汉字为代读音符,进行组合节奏,因为汉字的词义能让学生更加形象地认识节拍。例如,用“跑”、“慢”“慢走”、“快跑”四种汉字换成节奏符号,“走”代表一拍,“跑”代表半拍,“慢走”代表两拍,“快跑”代表十六分音符。或者,也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与自然、机械的影响,让他们将自己生活中的音响在自己所学的节拍中找出相应的替代,如钟表的滴答、滴答的声音,可以把它模仿成2/4拍等。
这些节奏的训练,不仅让孩子对节奏有形象直观的掌握,而且可以让他们体会到音乐就在生活中,使教学不再孤立的存在。此外,教师也可使用做游戏的方式,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到节拍,摆脱了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弊端。在熟悉的儿歌上分节奏,其中根据孩子好动的天性加入动作,也是奥尔夫教学法的一个独特的办法。如《两只老虎》,首先边唱边用手打节拍,然后手脚同时拍出该主题的节奏,最后手打一拍一个重音,脚打两拍一个重音,等到掌握后逐渐增加难度,手脚的拍子对调。诸如此类的联系,既使孩子从“琴凳”上解放出来,又真正进行了大脑的分工训练,一方面对于加强学生的节奏感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对孩子的大脑协调配合、智力开发都是有益的。
二、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主动性原则是让学生亲自参与、倾诉感性、回归人本,尽量使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表演、创造音乐的活动中。这样使课堂变得异常活跃,不像以往老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接受,据调查得出,被动学习状态下接受知识的比率明显低于主动接受知识的比率。
传统教学中还有一种现象,即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没有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说对就是对,说错就是错,这样的状况属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创造性在奥尔夫教学中的地位相当重要,也是最核心、最吸引人的部分。奥尔夫从“游戏”入手将孩子们娱乐优势(天性)转向——用心去冒险。即兴创作是教师和学生摆脱束缚,培养创造性的前提,也是对师生的考验和挑战。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是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教学。即兴创作被称为对一个人音乐禁锢的放纵,这种“放纵”不但是艺术性质(个性、求异性、独特性)所鼓励支持的,还是“解放人性”。在教学中对一些已经有一点弹奏能力的学生,我常常会在课堂里抽出一部分时间,把他们弹奏的熟悉旋律一行弹奏一遍作为启发,然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力加以补充、修改,甚至推翻创作出自己的东西来。
几乎每个儿童都有钢琴上“乱弹琴”的嗜好,并且细心的话,我们会发现,当他们“乱弹琴”时,他们很开心、很快乐。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特点,要求他们在每次的作业完成中,要弹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心情。这样,不仅大大培养了他们的弹琴兴趣,还训练和满足了他们的表现力。
三、群体性意识
在强调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个体是集体中的一员,创造设计常常是集体成果,在教学中的合奏是对群体意识形成的有效途径。钢琴教学中,四手联弹是促进学生形成合作意识的重要手段。拜厄的《钢琴基础教程》中就有许多小曲配有教师的伴奏,形成四手联弹,使孩子们对那种枯燥、单一的手指练习有了美好、有趣的感受。在汤普森《钢琴初级教程》里,也有一些颇具魅力的四手联弹,它对激发初学者学习的兴趣有重要影响。对学生增加这种训练能有效克服初学者随意性强缺乏连贯性和完整性的不足,因为四手联弹的独特方式限定了参加者必须把曲子弹得准确无误、熟练流畅,才能与他人配合好。因此,四手联弹有助于提高初学者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要有高度的合作意识,为了使自己的弹奏能跟他人和谐,无形中促进学生积极练琴,不断提高技巧。
四、对空间和声音的探索及艺术性的培养
奥尔夫认为,对声音的探索,用朴素、生活的语言启发孩子,还要重视听觉体验,通过人对音乐感受进行教学活动开始时环境中的自然声响和无组织声响作为声音训练的一项内容,接着歌声也作为一种声源来探索,动作成为教学训练中的基础,通过让儿童体验运动的性质——轻和重、上和下里和外等,让学生获得完整的音乐体验,这些是奥尔夫教学中“自然性”的特征。
如何提高儿童学琴的兴趣,如何以浅显、生动的语言、手段让学生领悟到弹琴的要点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儿童在学琴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挫折而产生消极心理,加上基本练习的枯燥无味,技巧练习的增多,弹琴几乎成为一种负担,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所以需要充分了解儿童心理、成长规律。例如,但昭义在《儿童学琴入门》中提到解决放松问题:用心聆听音乐是消除肌体多余紧张的关键,用乐谱的音乐意义去启迪孩子,引发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并从始至终强调孩子必须用耳朵去聆听自己的声音,根据对声音的判别调整,效果会更好。”
以一首最简单的乐曲《小客人敲门》为例,这首乐曲技术上仅仅是在中央C上用两只手的中指交替弹奏。我们就用这样的方式引导他:“听,这位小客人敲门不礼貌,好像要把门都敲坏了,这样不礼貌的客人,主人是不会欢迎的。”之后,再进一步启发学生要很有礼貌的敲门,注意听敲门的声音好听吗?如果由于过于控制而弹奏得轻,我们可以同样形象地指出:“敲门的声音太轻了,主人听不见会不开门的”。采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倾听,而忽视了手的动作,放松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奥尔夫曾说过:“最反对用粗糙的东西做教材,哪怕简单,也要有艺术性。”在奥尔夫的学校音乐教材中,无论是一首儿歌,还是器乐曲;无论是节奏回旋曲,还是声势练习曲;无论是合唱曲,还是舞蹈音乐都是小巧精美的艺术作品,这种高度的艺术性不仅反映在教材上,在音色优美的音条乐器、打击乐器,以及与之配套的配器法也无一不显出奥尔夫教学体系高度艺术性原则,在整个教学探索中,对于孩子们的音乐再创作强调高度的艺术性。
奥尔夫教育思想中根本的一条是挖掘人自身潜在的音乐性,这一原则决定了他的教育出发点主要在于艺术性。他认为音乐是孩子们的天性,音乐教育就是开发和培养这种天性,使其全面健康成长。奥尔夫的思想是建立在人类学的基础上并以儿童的自然特点和生理特点为出发点,是以心理学为依据的,它的目的是在人唯一起决定性作用的早期,去发展幻想和体验的力量,儿童早期所体验的开始,在他身上得以被唤起和培养的一切,对其毕生是起决定作用的。奥尔夫的音乐训练既让孩子无技术负担,又得到高度艺术性的多层次的艺术熏陶,培养了艺术的鉴赏力和发展思维能力。奥尔夫教学法在钢琴的初级教学阶段是有其独创价值和实用性的,他的教育理念应广泛运用于教学当中。
第五篇:对留守儿童的看法
当今,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在广大的农村、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都不同程度存在留守儿童现象。
纵观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其监护人可知:有的对孩子的学习无心过问,听之任之;辅导孩子学习有心无力;有的对孩子生活漠不关心,欠沟通,使孩子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为了帮助教育留守儿童,我采取了以下教育方法:
一、了解情况、定期家访。在教学二十几年中,每接一个新班,每到新的一学期开始,我都会了解学生的有关家庭情况。如有留守儿童,我都会及时找学生的代理监护人谈心,介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让代监护人主动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正确引导留守儿童的思想,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督促留守儿童的学习。
二、用爱感化留守儿童。把留守儿童看做是自己的孩子,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为他们排忧解难。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他们说服行为上的冲动、情绪上的激动。同时教他们懂得生活的准则,给他们提出合理要求,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自主能力。
三、发挥班集体功能、发动全班同学关心留守儿童。在班级中,我以班干部为核心,以就近原则组成几个“帮困小组”,有针对性地帮助关心留守儿童。教育班干部同学有了困难,就如同兄弟的困难,自己的困难,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同时有计划地在班级中组织召开“我爱人人,人人爱我”为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有意安排留守儿童发言,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强化他们的爱心,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让他们在集体的大家庭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