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童钢琴教学方法
儿童钢琴教学方法
儿童是人生的一个发展阶段,家长为了培养自己孩子的一技之长,他们通常会让孩子 一 接受钢琴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钢琴。因为这不仅是门学问,也是开发儿童智力和右半脑的最佳途径。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忍耐力、组织、协调、理解、听辨能力,还可以对孩子的听觉、视觉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钢琴教师培养儿童学习钢琴必须要运用适当的科学方法,让在早期接触钢琴艺术教育的儿童少走弯路,较好的激发他们的兴趣,呼唤他们幼小心灵的情感,陶冶他们幼小心灵的情操,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钢琴教育对儿童智力因素的影响
人的智力生理基础无疑是人的大脑。智力开发,就是尽可能充分地开发人脑的生理机能,使人脑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更为协调、更有效率。学音乐,正可以尽可能充分开发人脑的生理机能。医学家发现,音乐家的大脑比普通人要发达得多,特别是大脑左半球容量比普通人多。左右脑之间的纤维比普通人粗。而这些脑生理特征在7岁前就开始学音乐的人脑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人的智力从功能上讲,除了记忆以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感知觉、理解力、想象力,而音乐恰恰能够增强人这三方面的能力。
1、感知觉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孩子必须全力捕捉音响的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化,音色、音高、音强。比如,让孩子辨别音高(降调、升调),可以使他们的听觉乃至全身心充分的启动,极其细微的感知音高的任何一点差异。长期接受这样的训练,孩子的耳朵对世界的感知更为敏锐、微妙、准确。例如,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让幼儿感知、区分音高和音色,这样,在学习新乐曲的同时,幼儿也体验了不同的音乐感受。
2、理解力
很多人小时候都觉得读书很苦,但是许多学了音乐的孩子读书后,往往学习很轻松,不太吃力,原因在于们对学习上的许多问题都能比别的孩子理解得更快、更透。音乐所要表达的往往是语言难以表达的思想感情。孩子长期接触音乐,可以从音乐中直接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而不需语言的“转译”。当《梦幻曲》的乐声萦绕在孩子的指尖时,孩子体会着理解着乐声中所包含的喜怒哀乐。虽然,这种理解也许达不到成人的深度和高度,但它却是儿童自己的理解,而不是成人理性灌输的结果。儿童就能通过音乐语言理解那些通过日常语言所不能理解的细节和微妙之处。孩子的“感性和理性得以融洽、升华。”就是因为音乐有如此魔力,所以我们在欣赏散文或诗歌时会播放一些与此相近似的音乐,来帮助理解。
3、想象力
音乐所要表达的一切都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他们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并且通过人的想象转化成为种种形象和情感。想象力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基础,没有想象力也就没有人类的创造。音乐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对同一首乐曲可以有无数种不同的想象结果。因此,学音乐可以让儿童的想象力较少受经验干扰,而得以充分的活动、运作。长此以往,孩子的想象力将会得到极大的增强和丰富。
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记忆力、情感能力等等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孩子的智力结构。学音乐可以开发儿童智力,促进孩子智力结构趋于完善,使儿童更加聪明。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音乐开发智力。通过学习音乐,可以使孩子的记忆、协调集中注意的能力得到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由此可见,音乐在开发儿童智力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钢琴教学方法
钢琴享有“乐器之王”的美称。它的体积是乐器中比较大的,然而钢琴是一种技术性很高的乐器。孩子要掌握它,不在一招一式,而要一朝一夕长期不懈的努力练习。而他们的钢琴教师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要怎样做呢?钢琴教师培养儿童学习钢琴必须运用适当的科学方法,让在早期接触钢琴艺术教育的儿童少走弯路,较好的激发他们的兴趣,呼唤他们幼小的心灵情感,陶冶他们幼小的心灵情操,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激发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唤起一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的话,那么不管他的老师多么的优秀也会感到措手无策,学习钢琴也是如此。所以孩子学习钢琴前最先需要他们对钢琴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孩子学习钢琴才能够顺利进行。儿童的最初审美情感体验处在低层的美感水平以“悦耳悦目”为标准,他们只会用自己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作为依据进行评定事物。因此作为他们的钢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把“听觉”“视觉”作为培养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第一步,让他们对钢琴充满好奇,产生兴趣,从而自己主动的去学习钢琴。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儿童对钢琴兴趣的产生,有两种。一种是自发的,也就是其自身对某些事物比较感兴趣、倾向性较强,这是一种客观的行为,在钢琴学习中即儿童对钢琴本身及其所发出的声响的兴趣。另一种就是后天需要培养的,只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与气氛,并提供良好的音乐教育及指导,这种兴趣是可以能培养出的,即儿童对演奏钢琴的兴趣。
兴趣的发展又有着不同的程度,最初的兴趣,尤其对于儿童来说,属于“有趣”。钢琴对于学前期的初学儿童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是比较容易产生自发的兴趣的:开始时,也许是儿童对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钢琴的一种好奇心,于是乎便又“按”了几下琴键,又对其高低不同的奇异声响产生最直接的兴趣,而这也许只是儿童觉得新奇好玩。可是也可能当他第二次在看到钢琴时,这种新奇感就没有了,觉得“不好玩”了,于是也就对钢琴不感兴趣了,这也正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在学了一段时间后,就不想学了的原因(当然,如果是一个有天赋的孩子,那就另当别论了)。由此可见,这种儿童对钢琴本身的自发产生的直接兴趣并不十分专一,也不是非常稳定,很可能只是暂时性的。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兴趣从“有趣”水平发展为“乐趣”。这时的兴趣已然分化,即是从儿童对钢琴本身的兴趣发展对演奏钢琴产生乐趣。这时的兴趣就比较专一和稳定,把艰苦的学琴过程视为一种乐事。
教师的语言对于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人,学生是被传授的对象,两者需要沟通与合作,其桥梁便是语言。由于学前期儿童的大脑和思维的发展有限,加之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较困难。因此,教师的语言能力就成为与学琴儿童相互沟通的关键。这里的语言能力,并不是指“口若悬河”、“引经据典”,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幼儿园或刚刚上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所以,教师就应尽可能地讲“儿童语言”,即是把自己所要表答的内容,要求儿童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转化成儿童全都能听懂的,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从而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所以,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而有条理,幽默风趣,语速要慢,语调要抑扬顿挫。总之,要能使儿童听清听懂老师的话语,并尽可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儿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主要是以直观表象的形式来认识外界事物,这种直观形象的思维使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凭借具体的形象的联想来进行的,而不是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即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认识事物。因此,在儿童实际的学习中,应尽量将那些概念知识比喻成他们生活中的熟悉的实物,进行一种形象的类比,这样有助于儿童的理解。当儿童是通过生活中他们知道的,甚至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来学习理解那些概念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强。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实物概念,并对那些概念用直观形象不断的支持和强化,儿童易于理解并产生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授课时,教师对于教材的选择对儿童学习的钢琴的兴趣也有重要的影响。在选材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必弹的,另一类是选弹的。必弹的,像用于初学习的拜尔、车尔尼599、巴赫初级钢琴曲集等等这些是绝对具有权威性的,效果显著的教材,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对于大多数年龄低幼,刚刚开始入门的小朋友来说,这一类的教材显然严谨有余而活泼不足,缺少趣味性,因此要做到少而精,但决不能取消,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用诱导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添加进来。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己主动选择,老师弹几首给学生听,学生喜欢哪首就练哪首,有时碰到是自己会唱的或是听过的歌曲所改编的曲子,那就更兴奋了!这样,学生对所弹奏的曲子非常感兴趣的话,学习的效果也就事半功倍。
2、课堂的气氛
孩子们上钢琴课时虽然都带着好奇心,但是难免也会有紧张的情绪。因此,作为他们的钢琴教师一定要先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这时他们的学习才能继续。然后钢琴教师应该注意把上课的地方适当的加以布置,让孩子们一走进教室就想到上钢琴课,并想到钢琴上去练习。当孩子们没弹好或者弹错了,千万不能给予训斥,那样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应该利用他们的优点去弥补他们的缺点,他们没弹好,你可以带着他们慢慢,细心的指导他们并让他们改正错误。对于儿童来说,课堂的气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气氛不活跃,儿童们就没兴趣好好的上课,所以课堂的气氛一定要活跃,要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充分的展现自我,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一堂课下来。不仅使孩子们心情愉悦,还让他们学到了一定的知识,这样才达到了上课的要求。
3、钢琴教学的环境
钢琴教师,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应该是一本活生生的百科全书,孩子们问什么就能马上回答什么,这样孩子们就会把教师当作崇拜者,并树立自己的志愿。另外,教师给孩子们的感觉应该是平易近人、态度亲切。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们,要多多注意他,主动的亲近他、了解他、开导他、鼓励他,让他也能融入到其他的孩子们当中。教师还要主动的和孩子们聊天,快乐和他们一起分享,当他们不开心的时候要安慰他们。还要做到和他们一起玩,一起做游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取严格的教学态度,对于他们不懂的知识需耐心的讲解。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应该是教师、朋友、父母三者的化身,这三者要同时体现在教师身上,不但要像父母一样的疼爱他们,还要像小朋友一样和他们一起融洽的相处。这样时间久了,孩子们和教师之间就建立一种很深刻的友谊,孩子会爱戴教师、喜欢教师、尊敬教师、听教师的话,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敢于问教师,学习的效果明显。教师这样全面的了解学生,根据他们的性格、爱好、智力条件、身体情况等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布置、进行上课,教学成果才显著。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孩子才能教好孩子。
良好的环境造就优秀的人才,孩子们只有在良好的环境里才能健全的成长。学习钢琴也是如此。在良好的学琴环境里才能造就优秀的人才。
4、家长给孩子们的环境
家长花了巨大的精力和物力让自己的小孩学习钢琴,他们不了解学习钢琴是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他们急于求成,对孩子过分施压,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要求小孩,孩子们做不好或不愿做。家长便进行严厉的批评,甚至采取“武力”。如:小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不集中,一般只能持续练琴时间15——20分钟,而家长却偏偏要他们练习一个小时,孩子们练到30分钟就不想练了。家长就强制的要求他们练,这样时间久了,孩子们学习钢琴的信心慢慢减弱,兴趣全无,甚至产生逆反的心理,从而由喜欢到不喜欢,由到厌烦到厌恶最后后悔学习钢琴,最终导致放弃对钢琴的学习。因此,在学习钢琴这个漫漫长路上,家长必须认识到钢琴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乐器,并非是可以一步求成的,而是一朝一夕、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练习才能看得到成果,因此家长要做到对孩子们收放自如,不要过分施压,根据孩子们的注意力特点,控制好孩子们练琴的松紧度,让孩子们在良好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钢琴。家长给孩子们学习钢琴的环境非常重要。也是作为一名合格钢琴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5、教学方法
钢琴演奏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活动,它是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的乐器,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兴趣很浓烈,但是会因为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而使兴趣减弱,甚至丧失兴趣,那么怎么才能使孩子们一直保持兴趣去学习钢琴呢?这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因为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作为依据的,所以在儿童钢琴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采用适当的科学方法。启发教学就是很好的一种方法,如故事法、儿歌法、游戏法等等。
总之,儿童钢琴教学法应给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孩子通过技能促进修养,通过学习知识重视感受,着重强调学习过程,获得好的结果。想要真正学好钢琴,需要老师、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三方面融洽结合才能实现共同目标。
第二篇:论文-浅析儿童钢琴的教学方法
浅析儿童钢琴的教学方法
姓名:金荣 班级:07音乐学师范一班 指导老师:尹勋锋
摘要:在钢琴教学中儿童阶段是特殊的年龄层,他们在智力与生理与心理上都未成熟,但存在着较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为了更好地提高儿童的钢琴学习成效,教师应从长远的角度去训练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提高音乐素养;根据儿童的心理变化指导其合理的练琴方法等是一恒久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初学钢琴必须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放松、读谱、敏锐的听觉以及对儿童乐感培养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表述。
关键词:儿童 钢琴教学 前瞻性 教学方法 音乐感 练习习惯
引言
儿童初学钢琴尽管浅易,但却是万丈高楼的根基,因此,当一个孩子初次坐在钢琴前提起一只手弹奏一个音符或一个乐句的时候,他就已经接触到钢琴艺术的大部分原则与原理。在这个意义上,初学并不构成降低教师水平的理由。那么,应该注意哪些方法技巧才能把学生学琴的道路引向正确的方向? 儿童钢琴教育工作者应具有前瞻性
现在,家长让孩子学琴都是以开发智力和素质教育为前提,那么是不是在钢琴前弹几首曲子就开发智力了呢? 很多老师在给初学的学生上课时都将着眼点放在手指的运动上,把曲子完成就觉得是教会了。其实,作为儿童钢琴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具有前瞻性,教师要从长远的角度去训练学生、教导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而不是追求立竿见影式的教学。①
首先,教师应重视对儿童感官协调能力的培养。心理学家认为,所谓聪明,无非就是反应快、接受能力强、理解力强。这些能力需要多种感觉器官同时产生反应,互相配合、协调运动才能迅速提高。②而学习钢琴,除了身体的肌筋运动外,必须把感官的各个系统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平衡觉协调起来。长期投入这种综合性训练的人,他的神经细胞就会经常处于兴奋状态,刺激增长,他们的反应力就会优于别人,整体能力也会随之提高。这也是为什么学习钢琴可以开发智力的关键点。
其次,在学琴初期,教师应该给家长灌输正确的学琴观念。对儿童进行大提琴教学是由教师、家长、学生三个环节构成。在儿童漫长的学琴道路上,家长的正确观念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家长通常有以下几种典型现象:家长代替太多,理 ①② 林丽梅.幼儿钢琴教学之我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3期
高慧.试谈幼儿的心理教育与训练[J];前沿;1997年10期 应由孩子自己努力去做的事却由家长代劳了;因急于求成而对孩子过分施压,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采取完全不过问的方式。在学琴初期,家长都是满怀好奇与神秘 ,但这种兴奋瞬息即逝,伴之而来的是艰苦和漫长的陪学、陪练。这个持之以恒的过程让很多家长焦急、苦恼,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必须一开始就给家长树立几个正确的观念:学习大提琴琴是长期的行为,贵在坚持; 学习大提琴,家长不只是投资金钱就万事大吉,更重要的是投资精力和时间;学习大提琴,家长应担负起提示、启发、协助的工作。
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主要落实在孩子上课以外全部练习的辅导中。学龄前的幼儿接受大提琴钢琴启蒙教学,就像刚刚学走路时一样,需要父母的帮助。当年龄幼小的孩子刚刚开始学习大提琴时,家长要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比如,开始练琴时要先洗干净双手,修剪好指甲,检查琴凳与琴腿的高度、位置,为孩子安置合适的灯光做好练琴的各种准备工作,使孩子努力做到一旦练琴便专心致志,直到完成练习要求。幼儿学琴出于智力和能力上的原因,家长可以帮着记一记教师上课的要求,尽早有步骤地培养孩子独立练琴的能力。家长要帮助孩子安排每天的练琴内容、练习重点、练习目标,切不可简单地规定练多久,否则充其量只有量的变化,不会有质的提高。家长要在孩子练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研究具体解决的办法。教师对儿童钢琴课技术性问题的表述
教师应该如何把抽象的大提琴技术问题和教学中所使用的基本概念、术语教给孩子呢?教师应该运用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它包括教育性、趣味性、逻辑性、形象性,并通过声情并茂的表述把无形的概念转化为有形实体。
初学大提琴必须注意几个重要的技术问题:持琴姿势,握弓,运弓,放松,读谱、敏锐的听觉。
2.1放松
放松对于初学儿童是很抽象的概念。放松是针对紧张而言的,要让孩子懂得放松首先要消除心理紧张和肌体紧张。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辅助的练习来消除过度的紧张现象。
2.1.1 手臂放松的基本训练 孩子的双手自然的放松垂于身旁。好像完全没有生命似的,一点也不要主动动作。由家长握着孩子的手,把它渐渐提起,直到一定的高度,突然放掉,让其完全松弛坠落下来。③
用同样的方法练习,但是这次不要家长帮助来做,而是让小朋友自己做。首先让孩子自己把左、右手分别确定为活动的手和没有生命的手。用活动的手将没有生命的手举高、放落,使其能够分辨活动用力的手与被动放松不用力的手的不同感受。再互换过来练习。2.1.2手指放松的动作训练
手臂放在琴盖或桌面上,这时腕臂就会处于松弛状态,然后抬高手指,用指尖模仿敲锣动作,每敲一下立即松开,恢复到原状。通过反复练习后,再移到琴上去弹,如仍能追求这种松弛的感觉,手指抬动就很容易了。我们还可以在琴键上模仿走路,一指抬起来,另一指支撑着全臂的重量,一指落下去支撑重量,重心随之转移,另一指又抬起,这时整个手臂就会高度放松,不弹琴的手指也会保持自然形状。经过反复练习,我们就会体会到手指轮流抬动,移动重心,正如两只脚在琴上走路一样,灵活自如,也有弹性,再也不会出现互相牵制的现象,手指的独立能力也随之加强。这是放松弹琴的有效途径。匈牙利钢琴家、教育家约瑟夫说:“开始就在琴上练习,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学生是初学,让他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指的动作上,而不是集中在发音上。这在日后弹奏乐曲时,会给正确的神经支配造成困难。
儿童的手指和放松练习一般很难达到理论的高度,结合实际用一些小故事让他们理解这些所谓理论会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我以前碰到过一个小朋友才6岁。在教学过程中感受最多的就是,他年龄还很小,如何让他能体验到手指的放松是个难点。即要抬高手指,而其它手指又不能紧张。于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给他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引导他,十个手指,是十个小兄弟,他们是要干活的,他们干的活就是敲钉子,即然是敲钉子,那么捶子就要举高高,干活一起要很努力,尽量举高,捶下去的时候一定要快,不要压下去,也不要歪着捶,下去之后要直,歪了的话,钉子也很锤歪了.然后干完活就可以睡觉去了,把锤子扔掉什么都不用管,其它的兄弟干活,你就睡觉,睡觉的时候 ③ 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是最放松的了,软软的.就是说,谁干活,其它的就睡觉,但是干活一定要努力,要举高.捶的时候要快.-他有时候问我,为什么要这样,我就说,这样这些小弟弟才不会被累着,如果他不干活的时候也举着一个锤子,那不是很快就累了,而且要记住,不管是弹快的还是慢的,都要有一个弹完就睡觉的动作,那怕一点点也好。他很快就理解了,做得也很好。2.1.3轻弹慢练
轻弹时肌肉不会过分用力,不容易引起身心的紧张,慢练可以给大脑留有记忆乐谱,进行心理实践的时间,并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弹奏要领上,细心领会肌肉活动的松弛感,放松的解决,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每学一个新技术,都会带来新的放松紧张因素。学习钢琴的过程,也是同紧张作斗争、放松的过程。慢练是放松弹奏的基础,什么时候忽视了慢练,紧张的因素就会乘机而入
很多人都认为弹好一首曲子的标准是能快速、熟练地弹奏。在孩子练琴的时候,不管什么曲子都用快板或小快板来弹奏,觉得弹得熟练、快速就是弹得好。当然学生回课时最起码要求是熟练弹奏,但是如果弹奏乐曲时只追求快速,熟练,以至于陷入技术上的盲区,内心缺乏对音乐的感受。因此,慢练是放松弹奏的最好方法。
2.2读谱
熟练地认识五线谱对幼儿学习钢琴是一个重要关口。读谱训练与基础训练同步入手,脑、眼、手、耳全面训练对开发智力、增强独立学习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初学期间,让孩子眼睛看着谱子,手指自己去找琴键,一时找不准由耳朵帮忙纠正。读谱不能完全依靠理性的判断,更多需要依靠的是条件反射,所以初学时应该进行“大运动量”的视谱训练,目的在于不断有新的信息通过感官协调系统:视觉—脑—触觉的路线,从而使这个感官协调系统更熟练、迅速地配合,训练好准确的键盘位置感。
在初学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一定要有耐心的陪着孩子练习读谱。不能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必须耐心的引导他、辅导他去学习如何读谱。④否则孩子将养成不好的读谱习惯。我碰到过一个孩子,学了2年的琴对五线谱还是完全 ④ 魏延格.钢琴教学指南[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没有概念,是因为他的家长每次看到他读谱很慢就忍不住要帮他读谱,时间长了孩子完全就懒得去读谱了,每一次都等着家长“口传心授”自己对五线谱完全“视而不见”。
2.3敏锐的听觉
听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儿童钢琴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和手指的训练是同等的重要。教师应该在儿童初学钢琴阶段就重视对听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以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听辩力使其逐渐具有独立练琴的能力。⑤
老师要培养儿童在练琴时养成用耳朵听的习惯,因前面有读谱的基础,他们对自己要学习的乐谱已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所以要求他们在弹奏时要边弹边仔细倾听自己弹奏的声音的对错。在教学中我观察到有些儿童很少错音,如偶有错音也能很快发现,主动纠正,说明这样的学生在弹琴时注意力是集中的,不仅眼睛能认真识谱,耳朵也注意听到了自己的琴声;而有的学生在弹琴时手指是下意识的动作,耳朵并没有听到自己的琴声,对自己弹错的音或节奏没有反应,直到形成了毛病,再来纠正则需要花很多的时间。针对儿童爱出错音的毛病,老师可对他们进行一些有意的训练,例如让儿童进行分手练习,可以先练左手,也可以先练右手,当一只手练习得差不多了就可以改换另一只手,并要求他们边弹边唱,仔细倾听自己弹奏的旋律是否准确无误,只有单手的弹奏过了关,才能做到双手的弹奏完全正确。采用分手练习的方法,其目的是可以减轻儿童大脑的一部分负担,使他们的精力能更为集中的进行倾听,从而训练儿童的听觉能力;其次老师要让儿童多进行慢速的练习,所谓的慢速练习,就是不以正常的演奏速度弹奏,而是将作品的速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放慢后进行练习,就像影视中的慢镜头,可以让观众把每一个动作都看清楚一样,这样更有利于儿童细微的观察弹奏时的每一个细节及仔细的听辨弹奏出的每个音的对错,一旦发现错误并改正后再继续往下练习,这样慢慢地就能让儿童养成一个很好的音乐听觉习惯。
儿童练琴时,耳朵不仅要能听出错音,还要能听到音色、力度的变化,体会乐句的情绪表达,因为琴声是否优美也是检验弹奏方法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运用正确的弹奏方法才能弹出优美悦耳的声音,如果发出不好的声音,往往是因为弹奏方法还有问题。老师应该注意培养儿童具有能听辨出好的、不好 ⑤ 陈燕杰.儿童钢琴教学探究[J];安徽文学;2008年02期 的声音的能力,如清脆、丰满、柔和、有共鸣的声音是好的声音;漂浮、细弱、生硬、没有共鸣的声音是不好的声音;什么是符合乐曲需要的声音,什么是不符合乐曲内容需要的声音,做到能正确表达乐曲情绪。这样,儿童有了一定的听辩力,就会主动的避免“砸琴”、“摸琴”等毛病,从而解决胳膊放松、手指有力等一系列技术问题。随着儿童听力的加强,老师还应培养他们处理好旋律和伴奏的关系,弹出鲜明的旋律;弹出生动的节奏;听清复调乐曲中的不同声部,弹好多声部的旋律进行,使孩子们的曲调感、节奏感、多声部音乐感都会有所加强。在教学中注重对儿童音乐感的培养
所谓音乐感,简单地说就是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从巴洛克时期开始,器乐从以歌唱为主的艺术形式中脱离出来,而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纵观各个时期的钢琴作品,我们能从中发现大多数作品都是具有歌唱性的。因此,在钢琴教学中,对于初学者来说,在其能够弹出简单的曲调之后,就要求其演奏要具有歌唱性。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在学习一首新乐曲之前,尽可能地先唱出乐谱中具有歌唱性的部分,仔细分析乐曲中的乐句、呼吸、旋律,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认真体会其在歌唱时的情感要求、语气要求,一般来讲,如果孩子们能够很好地将旋律演唱出来,在随后的演奏中,往往都会将乐曲的歌唱性完美地再现出来,从而获得音乐的美感与乐趣。还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在复调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分别演唱左手和右手部分的旋律,在熟悉旋律之后,再要求学生在弹奏右手旋律的同时演唱左手部分旋律,反之亦然。长此以往,学生通过演唱,在演奏时可以清晰地通过左右手的配合再现复调的优美旋律。
一个孩子的演奏具有较强的音乐感,指的是他对旋律、节奏、和声、力度等有较强的表现力,对于作品的音乐形象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并通过自己的演奏把这些感受的想象力表达出来去感染别人。音乐感的培养是一个从小就应着眼的重要课题,在学习各种基本技术的同时仍要启发孩子主动表现音乐。⑥
儿童钢琴音乐作品既有标题音乐,也有非标题音乐。由于标题音乐具有明确的曲名,给儿童提供了联想和想象的具体范围,只要稍加讲解和启发,儿童就比较容易理解它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情绪和意境。如《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布 ⑥ 赵阿光.基本功训练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格缪勒钢琴进阶二十五首》以及其他常见的钢琴初级教材中,很多都采用了具体的标题,使学生很容易产生明确、生动的音乐联想。但非标题音乐,对于儿童来说,联想和想象起来困难要大一些。联想和想象非标题音乐,首先依赖于学生对音乐语言已有的感受和反应,同时也要从乐曲本身所标明的音乐表情记号、速度力度标记,以及乐曲采用的节拍、织体、和声等方面去理解。
在初级钢琴教材中常见的非标题音乐作品有《小奏鸣曲》《回旋曲》《变奏曲》等,曲名只说明了乐曲的形式、类别,力度、速度标记,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教学指导,就会让学生的演奏更加接近音乐所要表达的含义。以《小奏鸣曲》为例,教师在教授曲目之前就应告诉学生奏鸣曲式的基本含义:一般是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一般是快板或小快板,主题往往比较欢快、热烈,也可以是优美、流畅而明快的,而副题和主题在性格上应该有所不同。第二乐章一般是慢板或行板,旋律优美歌唱或宁静沉思。第三乐章则是比第一乐章更快的快板。如果学生弄清了这些一般规律,再结合乐曲中其他演奏标记,就容易产生正确的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是丰富、加深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联想和想象,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得到拓展和深化。培养良好的练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练习习惯似乎有些抽象,不过我们可以概括一下良好的练习习惯应该包括的一些方面:(1)乐于学习和练习;(2)精力集中;(3)有目的性、不盲目;(4)善于运用方法。
乐于学习和练习是指有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孩子的求知的欲望,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就能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起学习的自觉性。这是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学习态度的根本方面。不舍得在根本方面下功夫,而简单地依靠强制、打骂、物质刺激、迁就姑息来让孩子学习是非常有害的。
精力集中是学习的好品质,是良好学习习惯和练习的重要标志。学习就是学习,不应该干别的事情,一定要从严要求。学完、练完,该玩就玩。不要学习的时候松松垮垮,玩的时候又唠叨学习的事,搞的学不像学,玩不像玩,一样都没有弄好。
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和少年精力集中的时间都有一个界限,不要以成人的学习方式来要求孩子。不可急于求成地要孩子无休止的练。超过孩子精力集中的界限,违反了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反而会造成精力不易集中的毛病
练习有目的性,不盲目和善于运用方法是体现良好习惯最具体的方面。干事情最忌盲目和蛮干。办事无目的和不讲究方法的蛮干都是事倍功半的愚蠢行为。我们要培养孩子从小就明确办事要有目的性。要懂得在达到目的的努力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当然,这决不是说,一开始就要让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从理性上懂得这些道理。而实际上主要是要求我们的家长具有这些素养。因为这一切一开始只能依靠家长在实施辅导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孩子。只要我们非常有意识地注意这样科学性的引导,我们就一定能培养起孩子良好习惯的感知,为日后建立良好习惯的自学奠定好基础,这将使他们能够受益终生。
结语
对于儿童钢琴的教学而言,教师的着眼点必须站在高处,要为长期的钢琴学习培养好的习惯,打好坚实的基础,树立正确的学琴观念,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这些都是儿童钢琴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高慧.试谈幼儿的心理教育与训练[J];前沿;1997年10期 [2]邹丽.钢琴基础训练管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4]魏延格.钢琴教学指南[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5]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6]陈燕杰.儿童钢琴教学探究[J];安徽文学;2008年02期
[7]林丽梅.幼儿钢琴教学之我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3期 [8]董兴武.钢琴教学中的学习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9]赵阿光.基本功训练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邵海波、李志弘.儿童钢琴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改革与开放;2009年03期
第三篇:儿童钢琴启蒙教育
关于儿童钢琴启蒙教育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钢琴是一门技艺性、实践性、独立性要求非常强的课程,它要求每一位学者都有认真的态度及良好的学习习惯。钢琴的学习可以促进右脑和智力的发展,所以很多家长热衷于让自己的孩子学习钢琴。对于孩子来说钢琴启蒙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它直接影响到以后钢琴水平的走向。在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有几点值得我们思考:
一、家长在孩子学琴启蒙阶段的作用影响。
二、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不应该严厉?
三、初学者的基本功训练是否很重要?
四、如何培养孩子学琴的兴趣?在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老师的力量固然很重要,但也缺少不了家长的耐心辅导和支持。同时还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使启蒙教学更加成功。
关键字:儿童;家长;引导;兴趣;因材施教
前言: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前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幼儿在钢琴的学习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周广仁教授曾说过,一位好的老师既是心理学家,又是教育家,科学家。要善于因材施教才能成功地培养学生,而每一个学生的生理条件,心理素质和思想状态都不太一样,所以即使是教初级钢琴入门也要认真对待,切不可由于自己的失误而伤害了幼苗。幼儿时期3—6岁是钢琴学习的最佳黄金时期。这时期的儿童是一片未经开垦的沃土,要正确引导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就必须要求钢琴老师掌握正确而熟练的钢琴演奏技能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了解并重视儿童心理、生理特点,使儿童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产生持久的兴趣,从而自发地产生学习欲望,并从中得到激励、唤醒和鼓舞。家长在钢琴启蒙教学中也占很重要的地位。
一、家长在孩子学琴启蒙阶段的作用影响
(一)家长在孩子学琴中的重要作用
儿童学习钢琴的历程,离不开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父母,家长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家长和孩子在学琴前要有思想准备,既然学就要坚持,做到持之以恒。其次,家长应当有充足的时间来辅导孩子学琴、练琴,并督促他。从教学角度看,对大多孩子来说,家长的陪同上课是有益的。因为太小的孩子很难保证能够准确全面理解老师的各种要求,据心理学家研究,5-10岁的少儿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事物的时间限度平均为15分钟左右,而且小孩子在课堂上能够接受、领会和理解的能力相当的有限。家长的陪同学琴,更能保证准确、全面地理解并领会课堂上老师教授的要领,掌握弹奏的关键,并能够带着孩子在平时的练习中共同融汇。当孩子还不能准确理解老师弹奏要求,保证自己严格地按老师的要求练习时,家长的提醒、纠正是有益的。而且,课堂上的时间必尽有限,关键是课堂领悟之后回去多加正确的练习,所以说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
但昭义曾说过,从某种角度上讲初始学琴的孩子,特别是幼小的儿童真正的老师是家长。可见家长在孩子学琴中的重要地位。但昭义也曾强调,家长也应认识到辅导孩子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学会自己练习而不是依赖,所以很多情况下家长也会给孩子学琴带来几种不利因素。
(二)家长在孩子学琴过程中易产生的几点不利影响
1、家长代替太多
之前我接触到很多学琴的孩子,学龄有一到两年的时间了。认谱还是比较迟钝。特别是遇到新曲子时,随便指一个音给他,想了大半
天说不出来。只好扭过头去想得到父母的提示,家长就连忙替他说出来。这种情况明显是孩子太依赖于父母了。平时在家练琴的时候,一遇到问题家长并没有引导孩子自己动脑筋思考,而是一味的将标准答案直接给了孩子,这样不仅导致孩子在学习中不自己动脑筋想问题,自主能力差,还导致孩子依赖心理太强,不够独立。
2、急于求成,施压过分
很多学琴的孩子,在开始学琴时,家长就为他们定位太高,期望也太高,造成重大的学习压力。要来时在他孩子小学毕业之前一定得过八级、十级,钢琴才刚刚入门的他们就开始要求接触考级曲目,并要求每个星期上两节钢琴课,而忽略了学习钢琴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无形之中给孩子太多压力。典型的拔苗助长型。在没有足够的接受能力时给他太多的知识点,只会让他寸步难行,繁重的学习压力,也抹杀了孩子天生好玩的天性,只会让他们在学琴上起反感或厌恶的心理。
3、与其相反完全不过问的态度
很多家长抱着丰富孩子业余生活,陶冶情操的态度去让自己的孩子学习钢琴,并不是真正的想让孩子掌握一门技能。三天打渔,四天晒网。经常以不给孩子太多压力,想让孩子放松心情等理由,而没有时间练琴或上课。这样既给孩子在学琴方面一种松散的态度,可有可无。孩子自然不会重视钢琴的学习,导致长时间下来钢琴水平没有多提高。
(三)家长应怎样更好的辅导孩子学琴
上文的三种情况在孩子学琴上都是非常不利的,我们要正确引导家长避免犯以上几种错误。
首先,家长要让孩子建立自主、自立、认真的学习态度,无论做什么都要持之以恒努力做好。在识谱上,家长应持启发引导的态度让孩子自己去找出音,认出音,掌握音乐知识。例如某一首曲子有错,可以告诉他有错音,但不要直接告诉他错音在哪,让学生自己去找,可以再进一步的提示哪一个小节直到他自己找到为止。
其次,不要急于求成。钢琴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其中包括:乐理、和声等音乐基础知识,还必须两双手灵活协调的配合。家长不要总以为然,看似简单。学习钢琴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为钢琴家。学钢琴必须是形循渐进、日积月累的,它是需要一个由质到量的积累,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家长还是得耐心的去培养。
二、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不应该严厉
儿童心理学说过,儿童的心智还不是很稳定,他们常常容易在外力的影响下改变活动方向,太过于严厉的批评往往会影响、转移他们的兴趣。有的家长反应老师很严厉,甚至孩子有点怕老师,严厉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一)严厉的老师
我们要理解老师对于学生严厉要求的目的。首先,严谨规范的基本功训练对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对教学过程严厉把关,以便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严厉要求的
话,许多技巧性的问题是很难解决的。其次,现在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在钢琴学习中,孩子容易在家长的溺爱之下养成惰性,而家长对此往往容易妥协。在这个时候教师适当的“严厉”,有助于扼制学生的惰性,从而加强教学效果。
当然,我们也不主张老师发脾气,更不是说脾气越大越好。曾经,我遇到过这么一个学琴的小孩,每次上钢琴课之前,都会跑到妈妈跟前说她不想去上钢琴课。其实她在家已经练得挺熟的了,可是总觉得自己弹的不够好!去到老师那上课,一坐上琴凳,就畏畏缩缩,半天都不敢弹,终于鼓起勇气弹了却弹的结结巴巴,断断续续。这时,老师严厉的训她,并用鞭子打她的手。挨鞭子是这个老师的规定,每次如果没有弹好都得挨鞭子,所以弄得学生现在上课都有一种恐惧感,明明可以做到老师的要求却被恐惧心理吓到,甚至对学钢琴越来越没有兴趣了。
上面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老师的严厉有点过头了,没有把握好分寸。但也不是说老师一点脾气都不能有。偶尔出现令老师“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作为教育的一个特殊的手段是可以理解的,像这种情况下老师不应该只知道训斥学生,应该找出事情的根源,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出错的地方认真给予帮助和解决。学生和家长也不必计较老师的态度,而应当以此为动力,认真完成作业,解决弹奏中的问题,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启蒙教育。
(二)不太严厉的老师
据了解不少学生的钢琴学习并非失于老师的严厉,倒常失于不够
严厉。特别是在家被父母宠惯了的孩子,永远只会顺着自己的性子做事情,谁的话都不听。而且在遇到比较没有威性、不太严厉的老师,有些学生根本就不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老师布置的任务都不极力完成。在这个时候教师适当的“严厉”,要求该学生必需完成什么任务,下次课进行检查,没有完成就做出相应惩罚,有助于扼制学生的惰性,从而加强教学效果。
“严厉”应当是教学要求的高标准,而不是单单态度厉害。尤为重要的是严格的训练要求一定要达到一个好的效果,掌握好严厉的尺度,不要让孩子有逆反心理,要能很好的吸收并领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应因材施教、多鼓励
我们应意识到,在学琴的孩子们中,她们都各有特点,有的淘气,有的文静,有的注意力集中,有的心不在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对于淘气,心不在焉的孩子,我们要稍加严厉,并耐心地指出他的错误,让他认真改正,决不放过。对于文静的孩子,则要稍和蔼,少批评,多鼓励。
其实,不管对什么类型的孩子都应多表扬、多鼓励,只要孩子稍稍有一点点进步我们就应进行表扬、鼓励,当孩子们感受到这种进步产生的成功的喜悦,由衷兴奋,就会大长他们的自信心,为孩子们带来不断增强的学习兴趣和继续学习的愿望,从而取得期望的教学效果。
三、初学者的基本功训练是否很重要?
(一)初学者基本功的重要性
初学者如同一张白纸,可以任由你在上面添花加彩,但画得好不好直接取决于你的功底。如果一张干干净净的白纸,被画得凌凌乱乱,歪七扭八,想要再重新修改一定的花很大功夫,而且未必能像一张白纸上添花加彩那么容易。同样的道理,现在好多学习钢琴的小孩启蒙时没有正确要求好坐姿、手型,到出现毛病的再来改正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本来儿童的自觉性就比较差,一不注意还是老毛病。所以作为一位称职的教师一定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的疏忽而扭曲了小幼苗的发展。
(二)基本功训练
1、正确的坐姿
正确合理的坐姿是正确手型的前提,我们应首先要求坐姿正确。首先从开始学琴起,就要让学生明确,坐的前后和高低都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进行调节。坐得太近了使手缺少了活动余地,影响了手臂的舒展;坐得太远了,影响对键盘的控制,不利于力量的集中;身体要处在较积极的、利于运动的状态,腰要挺直,不要弯腰驼背,不要耸肩缩脖,保持上身的自然放松。
2、正确的手型
关于什么样的是正确的手型,霍夫曼的建议是:“手和手指处于自由的和舒适的状态。即当手松弛地落在琴键上时,手和手指的自然状态。”列文在讲到良好的触键方式时强调一、二关节不动,就第三关节抬起落下触键。而且整个手掌处于放松状态!从何霍夫曼和列文 的建议和观点归纳起来可以认为:最自然的手型就是最正确的手型。然而当什么事都做不了时,手型是最自然的时刻,但前提必须让手掌微微拱起,用儿童的语言我们可以把手指比作美丽的石拱桥,二指、三指、四指、五指各为一道拱梁,要自然弯曲。大拇指是一条船,能够从桥下开来开去,如果掌关节塌下去,船就开不过去。这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既让孩子学会手型应该是什么样的,又使抽象的专业用语通俗化。
四、如何培养孩子对学琴的兴趣
(一)兴趣对于孩子学琴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学习钢琴也是如此,只有对钢琴产生浓厚兴趣,才能持之以恒地热爱学琴,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等一切活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成为学习与工作的巨大动力,又可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才能。对于幼儿来说,兴趣的培养则显的更为重要。
(二)对孩子学琴兴趣的培养
我们在教学中应依据儿童特有的心理特征对儿童进行兴趣的培养。首先,我们可采取“听为先导,感受入门”的途径,推动儿童弹琴兴趣的萌发。例如:让初学儿童欣赏教师弹奏的儿歌、律动曲、游戏曲,把“听”作为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抓好抓活。一开始就用悦耳的乐曲,刺激儿童的听觉,开启儿童的乐感。每次上课前,弹奏一段幼儿熟悉的、富有儿童情趣的曲子让他们欣赏,从中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其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乐曲的意境之中。当孩子们内心被刺激得痒痒的,并意识到这种悦耳的音乐是从眼前这架神奇的钢琴中传出来的,从而产生了强烈触摸琴键,模仿教师弹奏的冲动时,才让儿童开始进人学琴阶段。这样从玩开始,幼儿就不会把学琴看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于接受的游戏。当他们在游戏中发现自己也能弹出好听的乐曲后,兴趣就会大大增强。另外,家长也可经常有意识地多给孩子听儿歌、钢琴曲,或多让他们看一些有关钢琴方面的钢琴会节目,看一些程度更深孩子们的表演,巩固增强孩子继续学琴的兴趣。
结语
钢琴启蒙教学内容看似简单,但是要真正上好却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时时刻刻都存在新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去发现。钢琴的学习,经历着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欣赏美的几个审美心理过程,它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作为儿童钢琴启蒙教育者的我们应不断的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作为家长应给孩子提供学习的帮助,让我们为孩子更好的学习钢琴做出自己的努力,让他们在浩瀚的音乐海洋中,游的更放松,游的更遥远!
注释:[1]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P19 参考文献:
[1]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李斐岚.幼儿钢琴教学问答[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4]毛毳.钢琴音乐教育十二讲[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5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6]李重光.怎样教孩子学音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7]约瑟夫·列文.钢琴弹奏的基本法则[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8]郑日昌、陈永胜.儿童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
第四篇: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方法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方法
摘要:目前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效果之所以不尽人意,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切合实际应是其主要原因之一。音教专业钢琴教学可用“因势利导”、“难易无序”、“不求甚解”等方法,达到其专业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音乐教育;钢琴教学;弹奏技能;综合能力随着我国业余钢琴教育的蓬勃发展,不少青少年学生在钢琴弹奏技巧方面已经表现出较高水平,然而,对于业余钢琴教育最重要的成果接受者——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生而言,受以考试、考级或比赛等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倾向影响,虽然绝大部分学生进校时的钢琴弹奏技巧已达相当程度,但由于过去的某种“功利性”目的始然,其在基本弹奏技术方面仍然还有许多需要梳理论文发表www.xiexiebang.com或改进之处。如何在教学中根据其特点选择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益,让学生在已有技术程度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钢琴弹奏水平,是值得业界认真研讨的问题。
一、因势利导从心理学的角度思维,人从小到大的知识水平提高和能力发展的过程,必然受到“学习远期效应规律”影响。
对于业余钢琴教育而言,这个规律表明:处于幼年、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一方面思维反应灵敏但思想单纯、情感单一,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严格按要求专注于纯技术方面,同时,由于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不仅身体机能活跃,记忆力较强,而且与钢琴弹奏相关的身体机能如手指、骨骼等的发育也正处于活跃期,因此,更容易使钢琴基本的弹奏方法及相关的身体机能等,通过他们的练习过程实现定型、提高与稳定发展。所以,尽管处于业余教育中的青少年学生理解力较弱导致其在音乐情感及内涵等综合素质方面表现不足,但仅凭借年龄上的优势也仍然容易从弹奏的熟练程度方面得到人们的赞许。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弹奏技术的进步速度在进入大学后会明显有所减缓,但在青少年时期(或在业余学习期间)所建立的钢琴弹奏技巧上的“童子功”优势,不仅仍然能够继续得以发挥,甚至音乐的情感与内涵等也可以被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提高和能力发展正是“学习远期效应规律”。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钢琴教学大纲》中明确:“钢琴基础课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觉、识谱、节奏感、音乐感和对作品的理解及表现力;丰富音乐知识,增强音乐修养,能弹奏各个风格的音乐作品,能适应今后的教学工作。”这个大纲不仅对学生已有基本钢琴弹奏技术水平程度的认可,也不单纯地强调其钢琴弹奏技术在大学教育中拔高等具体问题;不仅有对学生自身已有钢琴弹奏能力和水平的尊重,也没有超越音乐教育发展对未来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程度的预期。也就是说,在学生进校时的基本钢琴弹奏水平与能力已定的前提下,我国许多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大纲中对“全面培养”的教育目标的强调,明显受到了这个“学习远期效应规律”的影响。
遗憾的是,现实中个别教师在钢琴教学已将这个可供参考的“学习远期效应规律”抛弃了——在个别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不论学生已有弹奏方法及技术水平程度高低或谬误与否,一概强调钢琴弹奏技术技巧方法的改进与提高——单纯关注基本钢琴弹奏技术的训练,着重关注弹奏方法的所谓科学化、规范化,为了达此目的甚至不惜一味加难作品程度。此类无视学生实际能力且颇具“功利性”的做法,使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无形中成为了业余钢琴教育或“应试教育”模式的演变与继续。
现在大凡能进音乐教育专业学习的学生,估且不论其钢琴弹奏方法或技术科学、正确与否,一般都已经历了备考期钢琴“应试教育”的突击过程,即已经具备有一定程度的钢琴弹奏技术能力和水平。仅鉴于此,符合“学习远期效应规律”的“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获取最佳教学效益的有利选择。
所谓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中的“因势利导” 军事论文发表www.xiexiebang.com/jslwfabiao/,即是关注与认可音教专业学生所具有的基本钢琴弹奏技术水平和能力,并根据学生现有弹奏技能这个“势”,来制定“乘势而上”的目标计划。钢琴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不至于将4年不太长的学习时间,单纯地视为钢琴弹奏技术或技巧提高的过程,还可以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弹奏技术技巧程度及改进与提高方向,增强学习自信心。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明确钢琴弹奏水平程度及能力提高与音乐和教育学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共同发展的音教专业的教育目标,从而增强学生钢琴学习的主动性与广泛性。
第五篇:关于新时期钢琴教学方法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钢琴教学方法的思考
徐 攀
上饶师范学校 江西省 334600
摘 要:本文作者对现有钢琴教育模式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多元化教学模式,探讨了钢琴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新时期;钢琴教学方法;思考 现有钢琴教育模式
钢琴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系统中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前提之下,钢琴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长期以来,钢琴教学大多采用一对一的个别授课模式,旨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有效提升教学水平,这种授课模式也取决于钢琴教学的课程特点。随着钢琴艺术的逐渐推广,选择学习钢琴课程的学生也随之增多,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充分展现出来,给钢琴教学水平和学生演奏技能的提升带来消极影响。
1.1 专业化钢琴教育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我国专业的音乐教育院校已经形成了结构完善、特色鲜明、教学设施齐全的钢琴教学体系。许多国内知名的专业音乐教育院校都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模式,为钢琴文化的推广和钢琴教学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为有效提高专业钢琴学生的演奏水平和钢琴教学质量,专业音乐教育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尝试。许多学校通过制定钢琴教学各阶段的技术和艺术标准、实行师生双向选择制度、合理规划考试模式等方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注重中国优秀钢琴作品的演奏和教学,积极促进我国钢琴作品和钢琴文化的弘扬和推广。
1.2 传统钢琴教学模式分析
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钢琴学科的课程设置一般为两年,每周一课时,每节课1—4名学生;课程内容一般为手指基础练习、练习曲、复调、奏鸣曲和乐曲;教学方法多为师徒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体系已经成为我国钢琴教学的定式。随着钢琴教学的不断发展和推广,进行钢琴主科学习的学生日趋增长,传统的个别授课模式在师资力量与学生数量方面形成较大反差,导致教学质量有所下降。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手指基本练习和演奏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理解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且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考核机制方面都表现出单一性,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和审美想象,影响了钢琴教学的质量。2 多元化教学模式概述
狭义的多元化是指在社会科学中,不同的种族、民族、宗教及社会群体在共同的文明体或社会框架下,自主持续的发展自有文化或利益。多元化教学模式中的多元化指代一种学术观点,最初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杜威提出,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多元文化的思潮。随着我国教学改革进程不断深入,多元化的学术观点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改革思路和教学活动设置之中。
多元化教学模式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课程设置以及学生的综合发展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主要表现为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多元化教学模式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综合培养的多元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过程、手段、方式及方法上充分展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是社会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体制对教学活动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音乐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发展需要。3 钢琴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钢琴教学是指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规律性、科学性的弹奏钢琴练习曲、钢琴乐曲等钢琴作品,继而达到提升钢琴弹奏能力和演奏技巧的学习目的。将多元化教学模式有效应用于钢琴教学活动中,不仅是一次全新的教学改革尝试,而且能够改变目前单一的教学模式,对钢琴教学的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钢琴的教学过程是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相互协作、紧密配合的过程,从学习初期的基础弹奏技术练习到较为成熟的演奏具有一定难度的钢琴作品,并且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对于师生而言都是一个漫长而困难的教学过程。在社会对于音乐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的背景之下,建立具有教学特色而且相对完善的钢琴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3.1 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音乐理论知识教学 钢琴教学是一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科学规律的学习钢琴弹奏技巧、弹奏钢琴作品的教学过程。钢琴教学中的理论知识通常比较抽象,很难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具体的感性认识,这给学生对钢琴作品的理解带来一定难度。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的时间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钢琴作品,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演奏能力。在基本乐理教学中,对于和弦功能、和弦序进规律等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有声的音符,增强学生对钢琴作品的感官认识,提升了学生对钢琴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2 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和学生的理解力和创造力
在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中,教师更为注重对学生弹奏力度、速度和表现力的锻炼,忽略了培养学生对钢琴作品艺术内涵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理解钢琴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演奏,才能够充分发挥演奏技能,表现钢琴作品的艺术内涵,使演奏更具表现力。对钢琴作品的弹奏是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通过分析和理解作品,在原作品的基础上表达出自己的艺术感觉。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品的音乐速度、音乐形式、音乐情绪加深对钢琴作品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表达出个人的艺术创造能力。
3.3 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即兴伴奏教学
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项目,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往往忽视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重要性,导致一些钢琴演奏水平较好的学生面对即兴伴奏简谱的各种调号显得极为生疏,影响了演奏水平的发挥和钢琴教学效果。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课程设置,逐步构建全面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培养学生钢琴演奏技能的基础之上,加强即兴伴奏的锻炼以及键盘和乐理知识的巩固,对提升钢琴教学水品具有重要意义。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秉承多元化的理念,借鉴多种教材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改革体系下的钢琴教材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但缺乏系统的技巧练习;车尔尼些列作品包含系统的演奏技巧训练,在钢琴教学可以将二者有效结合,确保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3.4 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演奏技巧教学 钢琴艺术主要是通过高难的弹奏技巧、娴熟的演奏技法来表现其艺术魅力,良好的演奏技巧是钢琴弹奏者表达作品内容、诠释作品情感的重要基础。忽视演奏技巧的系统训练,就无法满足钢琴作品所需要的速度和力度,不能较好的表达作品的内容、情感和意境。因此,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为学生选择多种有针对性的技巧训练教材,根据学生技巧掌握程度的不同制定多种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强化演奏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所掌握的演奏技巧能够满足不同钢琴作品的演奏要求。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钢琴教学中积极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整体水平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 孙娟.论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钢琴教育改革[J].社科纵横,2013,(03).[2] 张子辉.谈师范教育钢琴教学与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3] 赵云.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4] 孙丹.简述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