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儿童钢琴教学的若干问题
浅谈儿童钢琴教学的若干问题
摘要:本文试图从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儿童良好的音乐能力和自我表现意识、如何识谱以及儿童钢琴技巧的训练四个方面阐述儿童钢琴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儿童
钢琴教学
近年来,学习钢琴的儿童越来越多,但是要怎么样提高儿童的钢琴教学效果,怎么样通过学习钢琴从而真正地提高音乐素质,怎么样科学地训练儿童的听觉、节奏和注意力,许多的专家都已经进行过讨论和研究,笔者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也深深地感觉到了它的重要性。下面笔者就提出一些个人的经验和观点。
一、培养儿童对钢琴的学习兴趣
钢琴教学中练琴是一个相对枯燥的环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孩子的兴趣。那么,在儿童学钢琴过程中如何对其进行诱导和提高?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钢琴教学启蒙阶段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将会提高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所以教材的选择就非常重要,要注意与儿童的实际年龄相结合。目前,市场上的钢琴教材种类繁多,笔者认为《汤姆森简易钢琴教程》还是比较适合幼儿钢琴的启蒙教学。在这本教材中有明确的标题和形象的插图,这让孩子对乐曲充满了想象,大大的提高儿童的兴趣。在钢琴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增加一些儿童喜爱的歌曲,例如《小星星》《小燕子》《我爱北京天安门》等。这样更能调动儿童练琴的兴趣,同时,使孩子可以有一个轻松的心情去学琴。
(二)举办小小擂台赛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更需要得到他人的注意和认可。鉴于此,教师可以经常举办一些观摩课和小型音乐会。钢琴艺术本来就是一门表演艺术,学生弹琴就是要能通过表演使自己身心愉快,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此外,孩子经常参加表演活动,不但能提高他们的演奏技巧,还能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学习钢琴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演出活动,使儿童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方法,取长补短,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促使儿童更刻苦、更勤奋地练琴。家长也可以让孩子们在生日聚会上“露一手”,这样,不仅让儿童建立起自信心、自尊心,享受成功的快乐。还可以扩大了孩子的信息量,增强了他们“比一比”的竞争意识,能够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三)家长配合寓情于教
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家长的参与和配合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家长一定要清楚,家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持孩子初学时的那份热情,培养孩子良好的练琴习惯,而不是越位成为孩子在家里的老师。家长在陪同孩子练琴时,应注意建立良好的学琴氛围,儿童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对钢琴产生兴趣。
二、儿童钢琴技巧的教学策略
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教师和家长应特别重视钢琴演奏基本技能的教学策略的理解与运用,从而为儿童钢琴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针对前文所提到的目前我国儿童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从钢琴教学的规律出发,笔者认为在儿童钢琴教学中应特别重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一)基本弹奏动作和技术的教学策略
手指的基本弹奏动作是指在弹奏时在支撑站立的基础上形成的挥动动作,即从指掌关节出发的抬指和降落的挥动动作。我国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教授认为儿童手指的挥动能力时应注意如下要点:
1.手指挥动要产生于手指第三关节,第一、二关节原则不动;
2.抬高是为弹奏所作的准备;
3.强调手指的本身的积极挥动,包括力度和速度的积极;
4.力量集中于指尖;
5.每一次击键动作不应跟随过快,以保证每一动作都有充分的时间准备;
6.大指触键用指尖外侧;
7.挥动手指时感觉是向前上方的。
(二)塑造美好的声音与歌唱性弹奏的教学策略
从儿童的第一节钢琴课起,老师和家长就开始引导孩子用耳朵去倾听,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是明亮圆润的,什么样的声音是舒畅通透的,分的清有控制和没有控制的声音。教师可指导儿童按如下步骤获取基本美音:
1.用腕部提起手,开始不要太高;
2.用适中,均匀的速度下落;
3.在临近键盘时手腕自然摆平;
4.掌关节稳定、指型稳定、手腕始终柔软、圆滑;
5.精力集中,对好声音充满期待和想象,注意聆听钢琴发音后的余音。
以一曲最浅易的乐曲《布谷鸟》(《汤姆森简易钢琴教程》)为例,我们要这样对孩子说:“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树林里响起了布谷、布谷的叫声,原来是布谷鸟在叫啊,我们弹琴的时候要把连跳音很好的控制,要不布谷鸟的叫声就不好听了。如果学生控制的太弱了,我们还可以说,布谷鸟的声音在哪,怎么听不到了,能不能大点声呢?”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方法,训练儿童的耳朵,让他们学会倾听,用听觉的辨别做出自然的调整,就能更好的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培养内心节奏感与提高音乐表现力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儿童演奏中节奏的准确统一和保持演奏的等恒速度,这是节奏训练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要着重培养儿童良好的节奏感,概括地说就是要培养儿童感受和表现乐曲节奏的韵律、韵味、趣味和情趣等节奏美的能力。
在明确了培养儿童良好节奏感的基本标准后,教师和家长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节拍感,因为良好的节奏感的基础就是准确的节拍感。匀速是节拍感的基点,当教师发现儿童节拍感有问题时可以用理性分析和示范的方法,也可以让他们用手掌击出正确的节奏和编配一些节奏型的伴奏来稳定节拍。家长在辅导时要防止儿童长时间地用脚打拍子,也不要在他们的演奏中从头到尾地打拍子,这样做会使他们听不到自己的演奏,从而失去真正的内心节奏感。在培养匀速的节拍感方面,要培养儿童在心里数拍子的能力,同时可利用节拍机作为有益的辅助工具,另外可把节奏变为动作即通过指挥来提高儿童对节奏的控制与感受。奥尔夫也认为音乐中的节奏是比旋律更为基本的元素,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是训练儿童节奏的基本手段,其中动作节奏包括律动、舞蹈和声势活动三个部分。可见,要培养儿童的节奏感,教师和家长应该和学生一起对作品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指挥动作对作品进行指挥,使儿童在数清节拍的基础上按照音乐的性格,并以恰当的音乐语调来表现节奏的特性与生命力,使节奏真正成为音乐作品的支柱,使乐思在节奏的动力统帅下不断向前,充分体现音乐的生命力。
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是音乐表现的前提与基础,提高儿童的音乐表现力要求教师和家长首先特别重视提高儿童内心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内心对音乐感受和理解越准确越深入,音乐表现就会越丰满越感人,如果心中无所感,则表现必然苍白,如何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在儿童钢琴教师部分已有所论叙。其次要引导儿童练好演奏技术。演奏技术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有效途径,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有的学生感受能力强而技术较弱,有的学生技术较强而感受能力较弱,两方面好或者都弱的学生只占了少数,教师和家长对此应分清情况区别对待。
三、结语
在钢琴教学中儿童钢琴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业余儿童钢琴教学是我国儿童钢琴教学的主体,它的规模和质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和整个国家的音乐文化的层次。
参考文献:
[1]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2]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第二篇:儿童钢琴教学常见问题
儿童钢琴教学常见问题
“五项训练”有效消除钢琴幼童学习障碍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学习钢琴也不例外。一个良好的开,可以说是学业成功的一半。它可以避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可以避免一些不应有的毛病成为日后钢琴学习中的障碍,甚至是难以纠正的坏习惯。因此,儿童从刚开始接触钢琴时起,就必须有个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能够顺利地踏入钢琴学习之门。如何使一个从零起步的幼童尽快地掌握弹奏方法,下面是我在钢琴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
一、练习手指的支撑力
对陌生的钢琴,首先应该让孩子们了解钢琴键盘的排列及大概音响,在琴上和孩子们做做游戏,弹一些小片段让他们猜猜像什么,引导他们去想像。孩子们有时会说出这声音像小鸟,像蛇,像老虎,像夜晚等,这时就可以告诉他们钢琴足富于表现力的,可以表现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很多东西就难以表现出来。比如像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唤声,大象的抬腿,没有灵巧的手指和牢固的手架子是做不出来的。当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后,就可引导他们进入正规的训练,首先让孩子们学习弹奏姿势、手型和找放松的感觉,然后练习手指的支撑力,体会一下以大臂带动肘,腕、掌的感觉,松弛地让手指尖掉到键盘上立住的动作(简称掉手)。让他们想像一下弹出来的声音像什么,像不像钟声,钟声是有共鸣的,只有手臂放松手指尖硬才能弹出钟声的效果。对孩子们的要求要具体,抽象的浯言和要求孩子们不容易理解和做到。在要求手型时可说3指掌关节骨头出来,1、2指保持圆型,小指不要翘起,这样一个良好的手型就出来了。练掉手时配以《汤普森浅易钢琴教材》的第一、二册,这样既可以避免枯燥的单一练习,使练习赋予音乐,支可以在练习中学习识谱。由于这套教材采取的是高低音谱表同时进行的学习,且每次只学两个音,孩子们很容易接受,并能很快掌握五线谱知识。
二、高抬指练习
当掉手练习练到„„汤”教材第二册时,就应同时增加手指的训练了。手指训练可这样开始:首先让学生高抬一个手指静置约5秒钟,其他手指保持好手型不动,然后快速落下(不发音),再抬起,再落下,反复练数遍,再另换一指进行同样的练习,直至每个手指轮番练遍,特别要注意的是:当2指抬高时,2指的掌关节不能凹进去,也不要倒向3指,要直上直下地弹,始终想着和大指保持圆型的感觉;大指弹时也要保持这个基本手势,要
注意虎口打开,大指尖顺着2指往下弹。手腕保持平衡,其他手指不动。4指刚开始学时,3、5指最好不要帮忙了虽然开始会感到抬指很吃力,但只要经过几个星期的训练,4指就会取得很明显的进步,这对以后弹复调会大有裨益。弹5指时胳臂一定不能夹住,否则5指会斜歪在琴键上而抬不起来或歪着弹下去。高抬指练习由于是不发声练习,所以手指不容易变形,它的好处就在一开始就让孩子们懂得弹琴是靠手指弹的,这种先人为主的做法,可避免常见的一些手腕压,手指不主动等弊病。
三、击键练习
当孩子掌握了高抬指后,就可以让他把注意力放在击键上,这时的击键是不闻琴声而听“木头‟‟声,即击键时只击打键面,琴键不动。击打时要有心理准备,掌关节发力,要下得又快又松。只要方法正确了,就能听见击打键面时发出的“笃笃”声。如果手指僵硬,或用的是手腕或肘部下压的力,清脆的“笃笃”声是不可能发出的,这时可引导小孩把力集中到指尖上,让他体验一下小槌子槌东西的感觉。另外,也可以把这个练习当作一项游戏来进行。游戏可以足这样:开始,家长先拿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刻有10个小门的卡片,门里各藏有一只小动物,告诉孩子每个小门对应一个手指,哪个手指能敲响门(琴键),卡片上的门就会打开,门卫将有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在向你祝贺。小孩好奇心强,他们为了能看看每个门里到底藏了些什么,那个钻研劲就甭提有多专心了。有的小孩能在不长的时间里,某个手指突然找到击键的感觉,击出了“笃笃”声,这时只要抓住感觉反复练习,击 键这一关便很快就能通过。
四、能力训练
这时的掉手动作已基本掌握,用手指弹奏的准备工作也基本完成,孩子弹得曲子也越来越好听,越来越丰富,掉手弹奏已满足不了他们对音乐表现的欲望,他们跃跃欲试地想用手指去弹奏。但这时 1
要告诉孩子们:你们现在的手指还很软弱,还不听使唤,还要坚持一段时间的手指支撑力的练习。要想弹出动听的曲子,必须练出手指的真功夫,练出手指的独立性,那样才能随心所欲地去表达想要表达的一切。没有功夫不要紧,我们现在就开始向
手指的独立性“进军”,然后开始要求孩子在“无声击键法”的感觉基础上,在放松保持手型的前提下,稍加一点力进行训练。孩子的目的性明确了,主动性也就强了。这时须根据孩子能力的大小,在不使手指各关节凹陷的状况下,松而快地敲击琴键,能力不够下一半键也行,待肌肉群逐渐增加后,再慢慢地加力直至把音弹到底。至此,手指击键动作才基本完成,且不会有大毛病,因为没有超过孩子们的能力。幼孩的手指肯定柔弱无力,刚开
始不能急于求成。如果让一个没经训练过的无力的小手指突然去弹那么“沉重”的键,到头来的结果要么就是手腕往下压着弹,要么就是手指弹变了形,等到以后再来纠正,就为时晚矣。与其日后改毛病,不如开始慢起步,直线上升,不走弯路,不也是一条捷径吗?
五、手指练习
手指能够把音弹到底了,就应去体会手指弹完后指尖“挂”在琴键上的感觉。这时要求手指抬起即下,一下即松,让整个手臂的重量自然地落在手指尘上,牢牢站住。换指弹时,力量应随即传到后者上,可让孩子体会两脚轮换站立,重心转移的感觉。坚持一段时间可见功夫大长。
手指练习到此,“汤”第二册已基本弹完(准确地说是“掉”完),手指有了一定的支撑力,独立性也初露端倪,对高低音谱表有了一定的概念,并已掌握了十几个音,这时便可开始弹“拜厄”,这时弹“拜厄”,孩子们便会感到毫不费力,但这时一定不要忘了每天抽一点时间出来练练手指功夫。练琴中出现的难点提出来加人手指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手上有了一定的功夫,弹曲子时才能更全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用更多的精力去聆听
音乐、音色,而不至有手指不听使唤的障碍。
孩子们在有了一定的弹奏能力后,练习的接触面也随之加宽。这时应让孩子们了解一些音乐知识,了解一下古典作品及各个音乐家的风格、奏法等。比如初学巴赫作品,首先就要让孩子们了解巴赫的时代、风格、特点,一开始就应培养孩子们的复调概念。让他们分手练习,边练边唱边背,然后再两手合起来。练时心里一定要顾及左手的旋律,嘴里跟着左手部分唱,务必使左手的每个音都能清楚地经过耳朵听到并唱出。练琴时,家长也可参与其中。孩子是两手在弹,嘴里还要唱,家长可根据孩子熟练的程度,逐渐加大练习难度。比如开始练时可和孩子一同唱,帮助其听清唱准,之后分开每人各唱一个声部,看谁把谁的旋律“抢跑”了,不过有时可以故意让孩子“抢跑”几个音,有时又可故意放大嗓音来影响他。如果孩子能不受干扰地唱下去,他便会对自己的胜利感到欢欣鼓舞,他会要求再做一遍这个游戏;在左手能有把握地唱准听清后,就应用耳朵仔细同时倾听左右两部分的旋律。初听时可能有些不习惯,但经训练一段时间后,便可享受其音乐的美妙之所在了。这时的练琴头脑会更集中,耳朵会更灵敏,手指的控制会更细心,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乐趣也会更高涨。
可能在以后的某一天里,孩子们会突然感到原来很好使的2指和3指怎么会不听使唤了,好像比起其他指来弹时更吃力,好像手指都难于抬起。这时不必着急。可告诉孩子们:这就是手指独立即将成功的信息。这时只要抓紧有方法地训练,要不了多久便会有一个全新的感觉,感到每个手指都弹得那么自如、独立,不受任何牵挂。直到这时,手指独立训练已基本完成,接下去就是快速的高深的技巧训练和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再创造”过程
了。
孩子们天性好玩,让他们坐在琴上有时练习一些枯燥的东西真乃一桩大苦事。如何能寓教于乐,把一些枯燥的练习溶进孩子们喜爱的游戏之中,让孩子们即使是在枯燥的练习中也能体会到一种乐趣呢,这就需要几方面的努力。
家长是幼孩学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了解自己孩子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的。家长可以把孩子平时喜欢的东西搬到钢琴学习中来,也可以通过画画来提高孩子的练琴兴趣。比如可以画一个大苹果树,弹得好时画一个苹果结在树上;方法掌握得好或改了不同的缺点,在天空中分别画上蝴蝶,燕子等;如毛病重现了,就惩罚性地画只大乌龟,或者画条小虫子啃掉一个苹果(10个苹果老师将奖一朵花)。弹曲子时也可用孩子们喜欢的某游戏或比赛规则为依据,比如一遍下来只错一个音得一束鲜花,错两个音画一个蘑菇,一个音不错又富于表情即夺到红旗进人第二关(即可进入
下一步的练习)等等。每天练琴下来,一幅有树有鸟有花有果的美丽图画便展现在面前,使孩子们觉得练琴就是做游戏,而孩子们在练琴时为得到喜爱的奖励注意力会更集中,这样有紧有弛,练琴时也不觉得累。给幼孩上钢琴课时也可利用红花、红旗、乌龟等画说明这堂课的好坏,并结合在家练习的成绩(以图画为依据)给予奖励;大点的孩子可以打分,以刺激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谈一谈陪孩子练钢琴的心得和体会,希望对你们有用.1.孩子的年龄小,虽然学钢琴的模仿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是不够的,书写做笔记的能力和速度就更谈不上了.建议陪练的妈妈们每次跟孩子听老师讲钢琴课时,要认真帮孩子写好笔记,把老师的要求记录好,把老师指出的毛病和要点记录清楚,以便课后帮孩子做作业,完善思路.2.不要总强调孩子应该每天坚持长时间练琴,而应该强调孩子练琴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对概念不清楚的部分不要乱练,一定要问清楚老师后再继续练.试想一下孩子在弹琴理解或方法不正确的情况下长时间练琴,只能是练的时间越长,错误越巩固:错误越巩固,校正起来越费劲:校正错误要比学新东西慢和难的多.3.弹钢琴的好手型是很重要的,但要拥有一个正确的弹琴好手型,不是在短时期内能实现的,得经过漫长的两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达到,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陪练的妈妈们不用对孩子总着急上火说手型,急是没用的,也是急不来的.只要孩子每天大方向学习上是有进步的就行了.一口是吃不成大胖子的,一步也是到不了位的.试想一下练跳舞中的劈腿横叉,那骨头刚开始练之前是偏硬的,得练上些日子才能练软,才能达到可以做劈腿横叉的要求,和练钢琴的道理完全一样.理解了不等于马上能实现,理解+实现是练的持久过程的必然结果,要耐心等待孩子质的飞跃的到来.4.弹琴的时候手腕总抖,应该检查一下弹琴的坐姿对不对,然后看一下是不是手指头尖触键,手指头弹下去的时候是不是有支撑整个手掌的感觉,特别是换指的时候千万别给手指加腕力;可以用适当默弹的练习来改善手腕的抖动.5.让孩子养成自己领悟弹钢琴要领的习惯,大人不要叨叨太多,因为每个人手型的情况不一样,有些问题得孩子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感觉,是大人行为代替不了的.6.让孩子养成记笔记,记错误,独立练习校正错误的习惯,慢慢地就养成了不依靠大人也能练琴的好习惯.7.弹钢琴的手指感觉很符合物理学的杠杆支撑原理,可以用生活中形象的事物描述给孩子听,帮助孩子理解弹钢琴的理论知识.比如为什么要用手指尖来弹奏钢琴?因为尖尖部位的作用力是一个点,很集中,可以把钢琴的声音完全弹出来,特别是弹快曲的时候,手指走动很快,用尖尖弹就能体现颗粒感,纯净感和清亮感.8.不要大声教训孩子,这样可能把孩子弹钢琴的兴趣会减弱,也起不到改进弹钢琴的作用.孩子有自己的思维,给他一定空间和时间,孩子会慢慢明白道理的.9.一次不要弹的时间过长,孩子觉得累了,就马上休息一下,然后再继续,特别不能逼迫孩子弹.就算一天不弹也没有什么的,贵在细水长流,持之以恒!
10.每个钢琴老师都有各自的特点,找一个适合孩子的老师教是很重要的,最起码孩子对要教他弹钢琴的老师感兴趣.如果孩子不喜欢老师的话,他容易从开始就心里抵触向老师学习,不主动配合老师.11.不要把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有的孩子开窍早,有的孩子开窍晚.女孩子一般比男孩子开窍早,但
男孩子一旦开窍后,比女孩子要进步快.目前世界上的钢琴家还是男性比较多啊.12.多听和多看钢琴家的演奏对孩子是有帮助的.13.一次不要做太多种数量的钢琴作业,应该做适量的高质量钢琴作业.朱刘妈妈
儿童钢琴教学常见问题
儿童学琴从一开始就必须对手指弹奏进行正确、严格、系统的基本的练习,把一些弹琴的“常见病”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从而打好钢琴演奏技术的基础。这一点,无论对于专业学琴还是业余学琴同样重要。下面仅就儿童初学钢琴常常出现的弹奏错误,谈谈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具体方法。
一、瘪指
弹奏时手指第一关节塌陷,我们称之为“瘪指”或“折指”。这种手指凹状几乎是每一个学琴的儿童都可能出现的毛病。瘪指使手臂的力量不能通畅地到达指尖,造成手指、手腕、手臂的局部紧张、僵硬,使手指不灵活而直接影响速度与力度,影响发音与音质。
解决方法:①多加强断奏练习,即每弹奏一个音都采用手臂放松掉下来的动作,体会手臂重量是如何自然地从肩膀垂下来的。然后由手指第一关节在琴键上稳稳地“站住”,训练指关节支撑手臂重量的能力。
②触键时手指各关节必须凸出,不能凹陷,手形保持握球状,指尖要有向里抠抓东西的感觉,逐渐增强指关节承受重量的能力。
③“指尖站立”要意念在先,在手指触键前,思想准备要充分,注意力集中,慢慢地、一个音一个音地认真专心对待,持之以恒。这是克服瘪指的关键。相反,懒散、机械,任其“自然”地触键,就会一无所获,错误依旧。
二、拇指夹指
有些初学钢琴的儿童拇指紧紧地往里夹,拇指尖使劲向外翘,拇指不能自如地上下起落,而是靠压腕子来弹奏。造成拇指夹指的原因,是“虎口”处紧张地抽紧,使拇指僵硬地“躺”在琴键上,形成用拇指关节或整个拇指外侧笨重地往下“压”奏的错误弹法。这种弹奏势必造成拇指和手腕的紧张,出现不均匀的重音现象。同时,外翘的拇指尖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刮”着邻近的琴键,造成发音不干净。拇指夹指使整个手掌开度不够,难于弹奏音程距离远、跨度大的音与和弦。
解决方法:①纠正手型。“虎口”放松拉开,拇指掌关节(第二关节)作支点,第一、第二关节凸起,拇指尖向里弯曲呈弧形。
②用拇指尖的外侧点状触键,正确地站立弹奏,而不应该用拇指关节甚至整个拇指侧面大面积地躺倒弹奏。
③有意识地训练拇指做好向上抬起的预备动作,使拇指能够自如地、有所控制地弹奏,有效地解决十指音色统一、音量均衡的问题。
三、无名指不独立
无名指(4指)灵活程度先天地差于其他各指,它与小指、中指的肌肉互相牵连。4指弹奏时,如果过分强调它独立地高抬指,势必造成它的紧张,并连带其他各指乃至手腕、小臂、肘、肩等部位的紧张连锁反应,使4指与相邻音衔接时,出现音与音之间距离不等、力度不均匀的“瘸腿”现象。解决方法:①在保持正确手型基础上,训练4指抬指时,可以允许相邻的手指自然地相随运动,让4指松弛自如地起落。如:弹下3指,抬起4指,小指可随4指、3指可随4指自由抬起。②多做3指与4指、小指与4指的连奏练习。通过训练,使相牵连的肌肉逐渐自由独立,使4指与相邻的手指连奏时,控制力增强,均匀、流畅地走动与跑动。
四、小指掌关节塌陷与僵立
大部分儿童都程度不同地出现小指像小棍儿一样躺倒在琴键上,或者为让其站立采取方法不当出现的另一极端现象——小指僵直地。拄”在琴键上。
解决方法:①小指弹奏时,小指掌关节(第三关节)一定要鼓起,作为支点撑住整个手的重量。小指的第一、第二关节也要松弛自然凸出。任何一个关节的塌陷都会造成紧张、僵直。
②纠正毛病时一定要慢练,静下心来,默念“鼓起、站住‟‟的指令,反复练习,久而久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五、颠腕
常见孩子们在作手指连音走动或跑动时,出现手腕一颠一颠的现象。让人感觉不是手指而是手腕在弹琴,这种弹法十分有害。由于腕部紧张,使手臂的重量向下输送时被腕子截住,手在失去重心和力量来源后,就会显得软弱无力,被动、生硬地触键,而手腕却不得不代替手指疲于奔跑,造成小臂紧张、腕子笨重地上下颠动。这种错误的后果是指尖无力,声音发飘或僵硬,从而影响手指的力度、速度,长此以往造成手臂、手腕肌肉的紧张酸痛。
解决方法:①打好连奏基础。连奏如同手指在键盘上“走路”。一个手指弹下去支撑住以后立即放松,然后把手臂重量转移到下一个手指尖,在第二个手指弹奏的同时,前面的手指就可放开。指与指之间一定要交接清楚,如同接力赛跑,后来者不接住接力棒,前者一定不能撒手。
②手腕放松。手腕是手臂与手指连接的桥梁,是手指完成各种弹奏技巧的“调节纽带”。这一关键部位的松弛与否直接影响到手臂与手指的松弛程度和灵活程度,进而影响到整首乐曲的流畅,因而手腕一定要柔软放松。
③手指独立。让儿童手指独立连奏时,如果立刻不让手臂跟着动,他们往往手臂马上僵硬,手腕容易帮着颠,这样效果不好。可以先允许他们带一点儿手臂动作去连奏,但是,脑子一定要清楚,那就是连奏时,手指动作是主动的,而手臂、手腕是被动的。不能以手臂、手腕代替手指去弹奏。然后一步步地逐渐减少手臂的力量,逐渐加快连奏速度,直至达到手指独立自如地在琴键上跑动。不论是专业学琴还是业余学琴的儿童,对待他们初学琴所出现的各种弹奏错误,决不能因其年龄小而放任姑息。要知道,任何弹奏毛病绝对不会随着年岁增加而自然消失;正相反,如果任凭错误弹奏方法反复加固定型,成为痼疾,就很难改正了
第三篇:浅谈儿童钢琴教学1
浅谈儿童钢琴教学
姓名:蔡淑仪班级:08音乐学四班学号:200824071402指导老师:李琳 本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儿童钢琴教育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提出儿童钢琴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培养儿童学习钢琴兴趣,激发儿童创造思维,儿童钢琴教学方法等对儿童钢琴教学发表看法。
关键词:儿童,心理,现状,教学
一、儿童钢琴教育的发展现状
1.兴起“钢琴热”
钢琴被世界誉为音乐皇冠上的明珠。钢琴传入中国的时间虽然只有一百多年,但现在已经成为很多中国家庭喜爱和练习的乐器之一。中国儿童钢琴教育的迅速发展使得钢琴教育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之前,钢琴教育事业又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一大批优秀的钢琴家为钢琴教育事业奉献终身,涌现出了大量的中国题材的钢琴作品。而这个时期,儿童钢琴教育的发展尚属薄弱,专业院校数量少,家庭中更是少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开始对精神生活要求越来越高,钢琴这一乐器之王也开始走进寻常百姓人家。为了培养孩子成材,许多家长不惜重金购买钢琴,想尽办法聘请钢琴教师,不辞辛苦,风雨无阻地带孩子上课,从而在社会上兴起了“钢琴热”。“钢琴热”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形成了一个以儿童为主体的钢琴教育新园地,为儿童钢琴教育注入了新活力,大大地促进了儿童钢琴教育的蓬勃发展。
2.儿童钢琴教育存在的问题
儿童钢琴教育虽然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急于迫切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优秀儿童钢琴教师短缺
钢琴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学钢琴幼儿数量的增多必将对儿童钢琴教育的师资力量提出严峻的考验。学钢琴的孩子数量增长速度要远远快于培养一个专业教师所需的时间,哪怕是中央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够马上成为一个合格的钢琴老师,一个优秀的钢琴教师是要有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对钢琴教育的强烈热爱,但在如今的中国这样的教师的数量少之又少,教育素质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儿童钢琴教育的发展。
2.家长对儿童学习钢琴有一定的误区
在儿童钢琴教育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一些家长有时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们要求孩子不停地参加考级来检验孩子的学习程度。但他们不知道,钢琴教育应该属于素质审美教育的范畴,学习钢琴应该是怡情悦性的,应该是一种享受,但一些家长把钢琴教育和文化教育画成了等号,遵循了应试教育的模式,严重的违背了儿童钢琴教育的初衷。
因此,我们作为新一代音乐艺术传播者,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端正家长们的不正确的观点,我们要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学习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钢琴老师而努力。然而,钢琴教学又是一项十分专门的学问,尤其是儿童钢琴教学更有其特殊性。因为儿童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所以儿童钢琴教师必须熟悉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不断通过磨练才能根据儿童的各种特点搞好钢琴教学。
二、注意儿童钢琴兴趣的培养
法国文学家雨果有这样一句话: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可见这位伟大文学家的眼里音乐的学习是举足轻重的。而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不是完全天生的,必须靠后天的引导、培养、保护、激发。
那钢琴教师该如何引导呢?我们知道学外语要有语感,光靠音标、字母拼出来的外语,总让人觉得生硬,而语感的培养只有靠多听,多感受。钢琴也是一样,它是一种外来乐器,它的音乐语言也是外来的。因此,我们可以首先培养孩子良好的音乐听觉,这也是著名的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母语学习”的核心内容。儿时期心理发育尚不完全。缺乏意志力与责任感。虽然他们的好奇心很强,但如果不能及时将好奇心转化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久而久之必然对枯燥的指法与音阶练习等产生厌烦情绪。有些家长和教师不注意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只是一味地逼迫孩子硬学,结果有的孩子不堪忍受而将钢琴砸烂堵也曾有所闻。儿童最容易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和富有情趣的事物。为了开启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大门,教学中应采取启发、诱导、激励的方法培养和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比如幼儿喜欢形象思维,无论教识谱,还是教演奏,最好多用一些比喻方法。在弹奏标意性乐曲时,教师在范奏前最好用形象的语言或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将乐曲的内容、情境讲给孩子。例如:在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出小天鹅在湖边嬉戏、跳跃、翩翩起舞的情景。有了这个基础,对于儿童学习弹奏这首乐曲是大有益处的。另外,音乐的耳濡目染对于孩子学习钢琴兴趣的培养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钢琴教师应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周安排一次儿童古典音乐欣赏课,指导他们通过听音乐故事,为他们讲解音乐家的生平故事、音乐创作背景、经典名曲赏析,鼓励幼儿听音乐、讲故事等方式,学会欣赏古典音乐。提高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对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还可要求家长在家中有意识地多给孩子听磁带、唱片、或多让他们看一些有关钢琴方面的音乐会录像、放一些童话音乐剧和一些经典的曲目,并和孩子一起欣赏音乐,为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提高欣赏能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除此之外,在平时练习时,家长、教师平日可采用打分、贴小红旗的方式鼓励他们练琴。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也要充分肯定。因为许多儿童都有爱表现、喜欢得到赞扬的特点。教师还可以阶段性地组织一些小型音乐会,或者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少儿钢琴比赛,创造各种正式的、非正式的场合向观众表演。通过相互之间的观摩,互相找差距,既积累了表演经验,锻炼了心理素质,又增强了学好钢琴的信心,进而学习钢琴的兴趣更加浓厚。
三、选用正确的教材
1.趣味性强的有标题音乐的钢琴教材
儿童在开始进入钢琴教学阶段时,我们会发现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很低,对于一些音乐知识,如读谱.节奏.节拍.手型等等各方面都会另一些儿童费解,这时教师可以大胆引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及动作游戏来比拟。由于小孩子活泼可爱,容易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和富有情趣的事物。所以,教师可以选择趣味性强的有标题音乐的钢琴曲为教材,因为标题音乐具有明确的内容和情绪。教师在教学上应引导孩子根据音乐的标题去想象、去表现音乐,这对培养孩子的音乐理解和感受能力是非常有利的,而且会使儿童从练琴中获得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比如《现代汤普森钢琴教程》中的《青蛙
合唱队》生动地描绘了小青蛙和老青蛙在池塘边的对唱,儿童可以很容易地体会到音乐所要传达的意思。又如高低音谱号,让孩子们自己去想象它像你在哪儿见过的东西?这时他们会说,高音谱号像棒棒糖和小蜗牛,低音谱号像耳朵。很多小孩在学到《玛丽有只小羔羊》的时候会特别的兴奋与激动,似乎在这首曲目里面找到了与他们共鸣的地方,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个标题给孩子讲解一个生动好玩的故事,彻底的燃烧起孩子想学的欲望等等这些形象的比喻让孩子心领神会,轻松学习钢琴。
2.儿童熟悉的儿歌改编而成的教材
熟悉的旋律让幼儿在钢琴上弹奏出来,会使幼儿觉得钢琴音乐其实和他们的生活很贴近。我国已经出版了许多适合孩子学习的优秀钢琴入门教材,很多教材都加入了孩子熟悉的儿歌,还有很多教材把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编入其中,让孩子们像学习母语那样来弹唱本民族的音乐。
3.四手联弹教材
儿童喜闻乐见的四手联弹教材也非常好。儿童学琴以单独上课为主,而选择四手联弹的曲目不仅仅可以加强他们的节奏观念,丰富他们的音乐听觉,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配合能力和学习兴趣。
总之,在儿童钢琴教材的选择上,教师应该开阔视野,使所选教材既能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孩子通过钢琴的学习,了解我国乃至世界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四、教学方法的灵活与趣味性
1.儿童时期的孩子形象思维能力非常强,在教学中,采用形象鲜明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比喻,有利于诱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发展音乐形象思维。
比如:儿童在学琴初期容易出现指尖支撑较软,三关节容易塌陷,整个手掌向小指方向倾斜等问题。教师在教孩子手形时,可以把正确的手形比喻成一个山洞,每个手指都要站得高高的,来立起这个山洞,而山洞下面是要过火车的,如果哪个手指的关节塌了,就会压倒小火车的。如果手向小指方向倒的话,就会把山洞的门关闭,小火车就出不去了。这样一说,孩子们都把手放的好好的,生怕压倒了小火车。小朋友在用3、4指弹奏时容易粘音,后一音弹下去了,前一音还粘在键盘上,这时教师就可以把3、4指比喻成坐翘翘板,一端向下的同时另一端就会抬起。这样的话,当孩子们再出现粘音时,教师一说“翘翘板”,他们就会马上纠正。再如:在教孩子节奏时,我们会发现幼儿很难理解音符的时值长短与休止符。因此,在节奏的教学上,教师要按照幼儿的兴趣特征,采用画上图画或者用形象比喻的方法。如对学生难以掌握的八分音符及休止符和十六分音符及休止符,可以说成一个西瓜是四分音符,切一半则每半个为八分音符,再切一半则是十六分音符。与其相对应的则是休止符,这样,学生对音符的长短一目了然。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钢琴教学中不仅仅教孩子学习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音乐开发智力。比如相同的一段节奏或旋律,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感受演化成各种不同的音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弹奏,充分创造与发挥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形象,不应该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有的教师只要求学生死板地按照乐谱弹奏,而不去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忽视对孩子音乐感和节奏感的培养,这种教学只会扼杀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2.注意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习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音乐开发智力。通过学习音乐,可以使孩子的记忆、协调和集中注意的能力得到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素质基础。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钢琴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提高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力,同时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十分有益。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创立的奥尔夫教学法,应用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充分培养人的创造性的一种充满活力的教学法。它充分调动了一个人的一切感觉器官来接触音乐,也就是充分感受,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充分进行表达。比如相同的一个节奏型或一段旋律,可根据个人的不同感受演化成各种不同的动作表现,强调并鼓励哪怕是细微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幼儿钢琴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只是死板地让学生按乐谱的要求去弹奏,必然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分析旋律所蕴含的情绪与思想,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建立音乐形象。通过准确的范奏,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内涵,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弹奏,充分创造与发挥自己所感受的音乐形象。有的教师只注意了学生技艺的训练,而忽视了创造力的挖掘,忽视了音乐感、节奏感的培养。只有充分启发创造性思维,才能通过丰富想象充分理解音乐内涵,才能提高音乐感、节律感等音乐素质。儿童钢琴考级比赛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也说有环境的熏陶及精心的培养,在好的天赋也难成才。五到七岁时时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平均只有十五分钟,年龄稍小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更短。只有充分利用孩子有意或无意注意的交替轮换,交换教学的内容和上课的形式,并及时休息,才能让孩子减轻疲劳度,集中精力学习。对于学琴已有一定程度,养成一定学习习惯的孩子,可以上课时间略长,要求他约束自己专心听讲,逐渐锻炼其毅力和增强意志。但发现孩子确实因疲劳而不集中了,则需及时休息,使紧张的大脑松弛下来,否则会由于过渡疲劳而损伤大脑的细胞,况且,在疲劳的状态下上课也是徒劳的。
钢琴教学一般都是个别上课,但对于年龄幼小的初学的、程度相仿的及弹四手联弹的学生,也可以配合一定的集体课。特别是初学认谱和刚刚开始弹琴的孩子,教师对他们每个人要讲的课差别不大,而几个还在在一起上课就容易消除拘束感,增加勇气,激发情绪,积极开动脑筋。他们争着举手回答问题,轮流上琴明了这一点,比如有许多考生在演奏技艺方面尚不错,但音乐感、节奏感极差,使乐曲显得空洞、枯燥、乏味,没有一丝活力。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以及音乐感和节律感,作为教师本身也应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用一些直观、生动、形象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例如可以制作一些形象的教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各种节奏谱。另外也可通过一些人的画面介绍音乐内容,使学生通过视觉配合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反过来通过听音乐产生联想,让学生以音乐形象产生联想,让学生将其感受到的音乐形象画出来,也是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办法。总之,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再充分表现音乐,激发学生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学习音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五、注意儿童钢琴教学实践
培养音乐的幼苗需要肥沃的土壤,好的音乐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若没弹奏,一起玩音乐游戏,一起猜音乐谜语,轮流着当“小老师”去帮助别人。在活跃的课堂上气氛中使孩子们去掌握应有的知识。
教师应当固定下课时间,一般不要超过四十五分钟为好。年龄较小的孩子若坐不住,上课中间还可以稍稍歇息一下喝口水、上上厕所或谈谈心,让孩子恢复恢复疲劳再接着上课。继续上课时,就不再说与上课无关的话及作与上课无关的事了。这样才能使孩子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知道学习不能随便马虎
一般来说,女孩子要比男孩子容易坐的住一些。教师要根据每个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去相应的逐步延长,如开始是十分钟更换一下上课形式或休息,逐渐延至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即使是少数很能做的住的孩子,至多上一小时课也一定要休息并鼓励他去玩耍,以缓和脑力、视力、及肌肉的疲劳。
上课的时候,一般是先过问一下练琴情况,然后谈谈手指练习、音阶等有关基本功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把僵冷的手活动开来。复调曲子比较费脑子,最好先上,轻松活泼的小品有利于减轻疲劳,可以后上,同类训练课题的技术曲目可以代表性的上其中一首。大型曲目,如回旋曲或小奏鸣曲,可以上重点段落,例如回旋曲的一次主题及两个插部、小奏鸣曲上完呈示部之后再现部也可以简略。
每次上课,在肯定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之后,要在重点解决的问题上多花一些时间,反复强调,让孩子多在琴上练习,直至家长和孩子搞清楚回家改怎么练为止。如果教师没在课上讲清楚,家长也没问个明白,那么孩子回去的练习肯定是糊里糊涂的。
教师适当的示范弹奏,可以增加孩子对乐曲的感性认识,更明确的体会到弹奏要点。每次示范时,教师要象孩子一样认真的去弹,速度不可太快,力求准确、鲜明、吸引人,孩子模仿能力强,对示范的印象十分深,常常会出现教师无意之中让孩子把自己的习惯动作学了去,所以示范尽量要小心慎重一些,同时也不可过多,区区示范反而不好,使孩子完全模仿教师,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点。给孩子留作业要根据其能力的大小、进度情况、练琴时间有无保证及家长工作是否格外繁忙而定。在布置新作业时,最好简介一下这首曲子的弹奏目的及特别要注意的要点,幼儿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练习曲的比例是相对要大一些,在既要有针对性的留一些不同类型的必弹曲目的同时,也要适当弹一些既动听又浅于程度的浏览小乐曲,以开阔孩子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力及学习兴趣。下课之前,最好三言两语给孩子小结一下,肯定他这节课的进步,指出努力方向。
另外,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幼儿正处于生理与心理上的发育期,各年龄段间及同年龄段每个幼儿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一律用同一模式进行教学,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由于每个幼儿在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及性格特征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幼儿钢琴教师有必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这样才能作到“对症下药”、因势利导。比如有的男孩子脑子很聪明,但特别好动,上课时常不能集中注意力,有的女孩子自尊心特别强,非常敏感。教师略微批评她一下,便会哭闹不止。很显然对这样的孩子不能过分批评,然而也不能对其错误置之不理。每堂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有计划地指出他们弹奏中的错误,且用非常温和的语气讲:此处如能弹得更优美一些就好了。孩子们很乐于接受这种语气,很快就能纠正错误。
有的家长看到比自己孩子后学的都已赶在前面,非常着急,不时训斥,甚至打骂和强制幼儿练琴。有些教师也往往缺乏耐心,动辄对孩子严加训斥,甚至拿根小棍敲击孩子的小手。久而久之许多孩子不仅产生了逆反心理,厌恶学琴,更有甚者一听要上钢琴课,就会产生恐惧心理。这样的心理状态还怎能学好琴呢?对这样孩子只有耐心地启发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轻轻松松地上好每一堂课,并能轻轻松松地完成布置的练习任务,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做同样 也能使孩子们在学习钢琴中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
六、建立与孩子之间良好的师生感情
要想授予儿童钢琴知识,与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要有亲和力,亲切和善的表情会让孩子有一个放松的心情。小孩子对老师的表情是很敏感的,如果上课板着脸,他们就会紧张,精力不能很好地集中,生怕受到老师批评,学习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其次,教师要运用儿童化的语言,语调要委婉动听,说话位置要高,语速稍慢,不要因为是“一对一”的授课,和儿童挨得很近,声音就压得很低沉,这样不易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容易使儿童产生疲劳,滋生倦意。再次,每节课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俗话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对孩子学习的肯定和赞许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成为学生不断前进的动力。即使是那些理解慢或者基础差的孩子,也不要正面批评,而要让他们知道老师对他们所寄托的期望,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他们自信心,奖罚分明,上课节奏松紧结合,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总之,钢琴教学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心理和操作等方面下功夫,在儿童钢琴教育中,教师只有遵循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注重兴趣的培养,选择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才能使钢琴教学顺利进行,从而为日后的音乐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樊丽星,浅谈少儿钢琴教育。黑龙江教育学院报,1999
2.陈幸军,幼儿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孙达成,快乐弹琴——谈谈幼儿钢琴教学的心得与体会[J].钢琴艺术,2006,(7).4.铃木镇一,儿童早期音乐教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5.李斐岚,幼儿钢琴教学问答[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6.但昭仪,钢琴教学与辅导,华乐出版社,2004
7.王喜亮,浅谈初级钢琴教学中教材的使用[J].钢琴艺术,1999,(1).
第四篇:浅谈儿童钢琴启蒙教学
浅谈儿童钢琴启蒙教学
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更加重视精神文化需求,面对新世纪,中国教育界开始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今天,一个以儿童为主体的全国性的社会教育园地已经形成,钢琴在全世界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已成为儿童学龄前教育的首选乐器,科学家们长期研究的结果表明,学习钢琴是开发右半脑和儿童智力最有效的途径。学习钢琴不但能使十个手指尖受到刺激,而且能使脑、眼、手、却、耳乃至全身心投入并协调配合,长期训练使孩子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听辨能力以及观察力、注意力、忍耐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明显的发展。所以说,学钢琴的孩子会变得更加聪明能干,是不无道理的。同时,长期受古典音乐的熏陶,孩子的性格、趣味、教养都会随之发生质的变化。
我国的钢琴普及教育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迅速发展起来的,学习钢琴的儿童正逐渐增加,而学龄也日益提前,这一方面推动着钢琴教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钢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我想浅谈一下对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一点想法。
一、学琴的第一步
“启蒙”意为使初学者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故亦将“启蒙”称为“入门”。在钢琴学习阶段的划分问题上,有人将启蒙教学归入“初级阶段”,有人将启蒙教学单列为一个阶段,后者意在突出强调启蒙教学的重要性,以期引起人闪的足够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论调:“程度深的教不了,一点不会的还不好教吗?”“先找个老师学了再说,以后再换个好老师。”在有些人看来启蒙教学是从零开始,是最无关紧要、最简单不过的事了。恰恰相反,钢琴启蒙教学犹如盖建高楼大厦,要先打好地基,如果地基不结实,或者打歪了,楼是盖不高的,即使勉强盖上去了,迟早也会裂塌。钢琴教学中的启蒙阶段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前途,首先是能否使学生热爱钢琴艺术,继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便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不负责任的启蒙教学会误导学生和家长,以至于因“先入为主”而养成许多不规范的、甚至是错误的习惯和方法。今后即使遇到好老师,也难以纠正过来,往往不得不半途而废。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教学对象多为学龄前儿童,一般以五周岁左右开始学琴为宜。年龄太小,柔软的手指难以适应;年龄太大,则会错过脑神经发育的最佳时期。自然年龄的大小仅仅是参考的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取决于儿童生理、心理的适应程度,考察他们的智力发育情况和音乐素质情况。开始学习钢琴的孩子至少应当能分辨左右手、五个手指,能数十个以上的数,手的条件以松、大、掌宽、指长为好。作为一般学习,无须过于苛求,但对于指关节过于软弱的孩子,略为推迟上琴的时间更有利于学习。对于孩子音乐素质的考察,可以通过让孩子表演节目来进行。无论是唱歌还是跳舞,都会反映出孩子的节奏感、音乐感。再通过模拟钢琴或人声发出的音高,模拟拍打各种节奏组等方法测试孩子的音乐听觉、记忆力和模仿力。对于已经具备基本条件的孩子,在上琴前先要做些准备工作。一要让孩子聆听和感受钢琴演奏的音乐,让孩子跟着琴声摇动身体,跟着琴声唱他们熟悉的歌,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与钢琴亲近起来,成为朋友;二要设计各种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熟悉键盘、学习识谱。五周岁上下的孩子通过几节音标掌握最基本的识谱知识是很容易做到的,掌握了识谱知识就排除了上琴看谱弹奏的障碍;三要在正式上琴学习前,创造机会让孩子观看同龄人的表演,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第一步是从学习正确的弹奏姿势开始,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坐的姿势。演奏者坐的位置要对准钢琴正中(钢琴钥匙眼或d’与e’键缝),座位高低以小臂与键盘同一水平,座位前后以肘弯略大于直角为宜。双脚置于踏板前,脚下垫物以膝弯不小于直角为宜。上身要端正自然,微微前倾,肩背放松,座位只坐三分之一,要感觉到臀部和脚对身体重心的支撑。演奏者手的姿势应当自然呈圆形,掌关节撑起,指关节突出,手指弯曲的程度因手指长短而各异,手腕自然放平,肘部松开。在对孩子进行教学时,则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进行,比如让孩子们想象双手各抓了一只十分可爱的小虫子,既不能把它捏死,又不能让它逃走。于是就将小手握成内空外圆的形状,然后把小虫子放到键盘上,让它们出来玩耍。继而将4个手指(2-5)慢慢松开,直到指尖对准键盘,这时就找到了弹琴的基本手型。
“基本奏法”包括最基本的三种方法,非连音(non legato)、连音(legato)和跳音(staccato)以及它们的综合运用。“良好的读谱习惯”指得是边看谱边弹奏,眼睛兼顾乐谱和键盘,看谱和弹奏要有时间差,眼睛视谱要有提前量,读谱要严格做到五个不错(音不错、节奏不错、指法不错、奏法不错、表情不错)。钢琴演奏的基本姿势的养成,基本奏法的学习和良好的读谱习惯的培养又是独立练琴能力的基本条件;而学生只有具备了独立练琴能力才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形成良性循环。作为抽象艺术和听觉的训练,让学生在启蒙之初就懂得练习的目的是演奏音乐、表现音乐,懂得用耳朵去听辨音乐、检验音乐。对于年龄幼小的孩子来说,这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还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要求。
二、教材的选择和使用
随着我国钢琴普及教育的发展,引进和编写的启蒙教材越来越丰富,一方面为启蒙教学提供了参考、选择的余地,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教材选择的难度。教材对于教学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始儿童启蒙教学前,教师先要做好教材的准备工作。在目前较流行的儿童启蒙教材中,大致可以分成三种五线谱入门类型,即高音谱表入门法、中央C入门法、多音入门法。传统的启蒙教材《拜厄钢琴基本教程》用的就是高音谱表入门法。目前在国内广泛应用的《汤姆森浅易钢琴教程》1-5册是从中央C开始入门,同时学习高低音谱表,逐步向高、低音扩展。多音入门法是近年来国外采用的一种新方法,亦称为多调性入门法,是让儿音掌握五线谱中“线”与“间”之间与“键”和“键”之间的相互关系,打破C大调音阶的局限去熟悉十二个调性的不同单位和键盘。这类入门法的教材在国内尚未普及。此外,还有音程入门法和各种综合入门法等。在选择儿童钢琴启蒙教材时既要考虑到某一入门法的特点和局限,更要全面衡量教材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当然,在正确选择优秀的教材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怎样使用教材,包括各种教材的横向搭配。适时加入《拜厄钢琴基本教程》以加强连音奏法的训练,加入《汤普森浅易钢琴教程》尽早开始视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的训练。在第三册中大量的世界名曲将大大拓宽孩子的音乐视野,在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完成第一阶段非连音奏法后,便可以适时开始对孩子实施基本功训练--手指练习。基本功的训练要靠积累,所以要及早开始。基本功训练比较枯燥乏味,故要少而精。李斐岚编写的《儿童钢琴手指练习》吸取了国外众多钢琴手指练习的精华,结合了中国儿童生理和智力上的特点:在使用中,只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选择练习,长期坚持,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家长的配合与辅导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成败取决于三方面因素。一是孩子的天赋与勤奋;二是教师的水平和态度;三是家长的配合与辅导。三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承,教师不但要教好学生,还要指导家长合理地辅导和默契地配合。家长正确的配合和辅导,首先来自父母对孩子学习钢琴的正确认识。在孩子开始学琴前,父母双方应当取得一致的意见,如果一个主张学钢琴,一个主张学舞蹈,一旦学起来双方就会矛盾激化,让孩子无所适从。在意见一致的基础上,还要对学习钢琴有个明确的认识。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学琴只是为了提高素质,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即便是确有天赋的孩子,也不能在刚刚接受启蒙教学时就立下当钢琴家的目标,操之过急,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结果得到的往往是相反的效果。
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主要落实在孩子上课以外全部练习的辅导中。学龄前的幼儿接受钢琴启蒙教学,就像刚刚学走路时一样,需要父母的帮助。但这样的帮助既不能是喂饭式的包办代替,也不能是巴掌加尺子的强迫威逼。现在有不少家长已经认识到辅导的重要性,从孩子学琴起,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跟着孩子一起学。当年龄幼小的孩子刚刚开始学习钢琴时,家长要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比如开始练琴前先要洗干净双手,修剪好指甲,检查琴凳与脚垫的高度、位置,为孩子安置合适的灯光做好练琴的各种准备工作,免得上琴后再出现喝水、上厕所等干扰,努力做到一旦上琴便专心致志,直到完成练习要求。幼儿学琴出于智力和能力上的原因,家长可以帮着记一记教师上课的要求,练习时不断反复强调,尽早有步骤地培养孩子独立练琴的能力。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安排每天的练琴内容,练习重点,练习目标,切不可简单地规定弹多少,否则充其量只有量的变化,不会有质的提高。家长要在孩子练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研究具体解决的办法。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态度和表现要给予鼓励,并指出改进了某些不足可以更好。
四、幼儿练琴的原则
对于儿童练琴的安排,一般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将练琴时间固定安排在孩子精力充沛的时候,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保证质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5周岁左右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故每次练习时间安排20-30分钟为宜,每天安排两至三次,“少吃多餐”便于“消化”。
(三)每次练琴要有明确的要求,具体的目标,不要简单规定弹几遍,弹几个小时,要有质有量。
(四)坚持天天练琴不间断。钢琴学习要靠积累,好的学习习惯要在持之以恒中养成。做到每天练琴,从中可以培养孩子的毅力和品质。
五、对儿童授课八忌
(一)忌程式化,每次上课总是从手指练习到音阶琶音,练习曲、乐曲,令孩子感受到单调,乏味。实际上,孩子及家长为了提高上课质量,都会在上课前想尽办法练上一两遍。因此,课上完全可以让孩子先弹最喜欢最自信的曲子,让他们充满信心地面对教师,认真表演。课中穿插一些用故事讲解乐曲,跟琴歌唱,使上课变得多样化,趣味化。
(二)忌一错就打断演奏,孩子的弹奏免不了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当孩子弹奏中一出现错误,教师马上就打断演奏,指出问题,使本来想在教师和家长面前表现一番的幼小心灵受到挫伤,几次下来就会使孩子对演奏失去信心和表现欲望,甚至产生不满情绪。教师应当让他们像表演一样,充满信心,完整自如地弹完一曲,然后再作评论。
(三)忌一味批评训斥,对于幼童的心理,一味的批评训斥只会使他们产生恐惧感,失去自信心,把教师放到对立面去。与其说:“怎么搞得,复习的功课还弹错?”不如说:“今天比上次有进步,如果把这些错改过来就更好了。”后者会让孩子感到教师是和他站在一起,鼓励他进步的,产生亲近感。
(四)忌面面俱到,对于学生弹奏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弹奏方法上的问题和弹奏曲目中的问题,简单地归纳一下,并且明确地告诉学生,这次课后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五)忌只讲不练,对于学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教师除了及时,明确地指出外,还应当让孩子当场练一练,在实践中体会和认识错误与正确的不同之处。对于课后的具体练习方法、也应当让孩子在课堂上做一做,基本掌握之后才能保证一周练习的效率。
(六)忌填鸭式灌注,当发现错误后,教师应当指出在某一段落,某一声部或某一只手弹奏的部分有某一类的错误。然后启发学生再弹一遍,认真看谱,仔细倾听,自己去找出错误来。或者采取比较的方法,教师弹正确和错误的两种,让孩子在比较中找出问题对于新授课题,也应当以巧妙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去推理,寻找答案。在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培养和发展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极为得要。
(七)忌布置作业简单化,对于启蒙教学阶段的幼儿,不但要范奏,而且要指出新课的学习重点、难点以及练习方法。教师的范奏应当以练习和演奏两种不同的速度来进行,既能让学生听到新课弹好以后是什么样的,又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慢速范奏中真正了解新课,消除畏难的心理。
(八)忌长时间授课,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有限,4岁左右的孩子约10分钟,5岁左右约20分钟,6岁左右防半小时。对幼儿授课的时间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
六、注意音乐感的培养 所谓音乐感,简单地说就是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我们说一个孩子的演奏具有较强的音乐感,指的是他对旋律、节奏、和声、力度等有较强的表现力,对于作品的音乐形象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并通过自己的演奏把这些感受的想象力表达出来去感染别人。学习钢琴最终目的是要用琴声去表达音乐。因此音乐感的培养是一个从小就应着眼的重要课题。在学习各种基本技术的同进仍要念念不忘启发孩子主动表现音乐。对于孩子音乐感的培养重点要放在层次感和节奏感两方面,音乐的层次包括横向进行中的层次和纵向声部构建的层次两侧面,要选择不同的作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节奏感的培养特别要抓好节奏的准确、统一和节奏的自然强弹,这是培养节奏感的基础。除了在教学和练习中加以注意外,还应当给孩子欣赏优秀的演奏、演唱的机会,包括演奏家,歌唱家灌制的唱片,和现场演出。尽管有些作品对他们来说无法理解,但他们会在不断的熏陶中感受音乐的美,在美的享受中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
钢琴教学的启蒙阶段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教师、学生和家长是一条纽带,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想要真正学好钢琴,需要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三方面融洽结合才能实现共同目标!
一、基本功练习
钢琴演奏技艺性很强,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长期的纯技术训练,其中最基础的部分叫做基本功练习。初学者往拄最不喜欢弹这种练习,在他们看来这些练习既繁难又枯燥,对它们的重要性认识很不够。他们不知道一个打算正规学习钢琴的人,在开始阶段如果缺乏这种扎实的训练的话,当他跨入中级程度后不久就必然遇到一种无法逾越的困难,使他无法再提高一步;他们也没有认真地想一想为什么常常听说一些已经成名的演奏家还天天坚持这种“枯燥”的练习。这方面的教材,常用的有《哈农钢琴练指法》和勃拉姆斯的《钢琴基本练习5l首》、辟什那的《60首练习曲》等。
二、练习曲 目的主要是为了训练钢琴技巧,每首练习曲都有训练某种应用技巧的明确目际。不少练习曲有一定的音乐形象,旋律也较优美、动听。车尔尼写过大量的由浅入深的练习曲,我们常用的有作品599、849、299、740号等。它们都是经过长期实践考验并已成为钢琴教学中的必修教材。由法国钢琴家比洛所选编的克拉莫的《60首钢琴练习曲》,由陶西克编注、克列曼蒂的《钢琴练习曲选29首》又称“名手之道”也都是很有用的练习曲。至于肖邦、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德彪西等人写的音乐会练习则已不仅用来练习技术,它们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都是音乐会中常见的曲目。
三、复调音乐作品
钢琴文献中有许多复调音乐作品,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就必须训练学生具备良好多声部听觉以及手指的独立性和控制能力。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进一步训练学生掌握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风格,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在复调音乐中,最集中、最有效的教材是赋格曲,而德国著名音乐家、复调大师巴赫所写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两册),是优秀的音乐文献。也是钢琴复调音乐的优秀教材。巴赫写的《初级钢琴曲集》小前奏曲、赋格曲以及《创意曲集》都是学习复调音乐很好的中级教材。
四、大型作品
为了培养学习演奏大型作品的能力,能够表现比较丰富多样和较深刻的内容,获得逻辑思维和结构组织的能力,一般都要求学生弹奏相当数量的奏鸣曲,因为特别是十九世纪以来,奏鸣曲是一切大型作品的基础。在初级阶段,教师往往选用克勒所编的《小奏鸣曲集》为学生打下了基础,逐渐加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舒柏特的奏鸣曲,尤其是贝多芬的32首奏鸣曲。
五、各种中、小型乐曲。作曲家写了许多乐曲。它们性质各异,篇幅也大小不一。我国作曲家也写了不少有特色的钢琴乐曲。弹奏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的作品可对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起一定的作用。
第五篇:浅谈儿童钢琴启蒙教学
前言
“钢琴的新声最初是由弗雷德里克〃肖邦带来人间的。”①我国的钢琴普及教育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迅速发展起来的,学习钢琴的儿童正逐渐增加,而学龄也日益提前,这一方面推动着钢琴教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钢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我想浅谈一下对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一点想法。
一、钢琴启蒙教学的一面现状
1.作为刚毕业的一群年轻教师队伍,步入社会之初,对于音乐教学还没有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还不可以在教学领域做到游刃有余。加之一些业余爱好钢琴的兼职者迫于生计,学习三年五年时间的钢琴便涉足音乐教学领域,一部分不负责的现象随之出现。另外,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一些幼师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势必对现今钢琴启蒙教学形成一定不良影响。作为教师,希望要具备一定的钢琴功底。
2.社会上有很多钢琴培训中心,钢琴的学习付出的价格相对较高,培训中心的管理者考虑到自身利益,为了很大程度降低运营成本,势必会形成以上不利于音乐教学渠道的贯通。
3.一部分钢琴启蒙教师主观没有意识到教师伴奏对于教学活动的价值及意义,他们认为儿童学琴只要培养他对于音乐本身的兴趣就可以了,没有过多关注其形成兴趣的必要程序。
二、学琴的第一步
“启蒙”意为使初学者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故亦将“启蒙”称为“入门”。在钢琴学习阶段的划分问题上,有人将启蒙教学归入“初级阶段”,有人将启蒙教学单列为一个阶段,后者意在突出强调启蒙教学的重要性,以期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论调:“程度深的教不了,一点不会的还不好教吗?”“先找个老师学了再说,以后再换个好老师。”在有些人看来启蒙教 学是从零开始,是最无关紧要、最简单不过的事了。恰恰相反,钢琴启蒙教学犹如盖建高楼大厦,要先打好地基,如果地基不结实,或者打歪了,楼是盖不高的,即使勉强盖上去了,迟早也会裂塌。钢琴教学中的启蒙阶段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前途,首先是能否使学生热爱钢琴艺术,继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便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不负责任的启蒙教学会误导学生和家长,以至于因“先入为主”而养成许多不规范的、甚至是错误的习惯和方法。今后即使遇到好老师,也难以纠正过来,往往不得不半途而废。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教学对象多为学龄前儿童,一般以五周岁左右开始学琴为宜。年龄太小,柔软的手指难以适应;年龄太大,则会错过脑神经发育的最佳时期。自然年龄的大小仅仅是参考的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取决于儿童生理、心理的适应程度,考察他们的智力发育情况和音乐素质情况。开始学习钢琴的孩子至少应当能分辨左右手、五个手指,能数十个以上的数,手的条件以松、大、掌宽、指长为好。作为一般学习,无须过于苛求,但对于指关节过于软弱的孩子,略为推迟上琴的时间更有利于学习。对于孩子音乐素质的考察,可以通过让孩子表演节目来进行。无论是唱歌还是跳舞,都会反映出孩子的节奏感、音乐感。再通过模拟钢琴或人声发出的音高,模拟拍打各种节奏组等方法测试孩子的音乐听觉、记忆力和模仿力。对于已经具备基本条件的孩子,在上琴前先要做些准备工作。一要让孩子聆听和感受钢琴演奏的音乐,让孩子跟着琴声摇动身体,跟着琴声唱他们熟悉的歌,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与钢琴亲近起来,成为朋友;二要设计各种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熟悉键盘、学习识谱。五周岁上下的孩子通过几节音标掌握最基本的识谱知识是很容易做到的,掌握了识谱知识就排除了上琴看谱弹奏的障碍;三要在正式上琴学习前,创造机会让孩子观看同龄人的表演,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第一步是从学习正确的弹奏姿势开始,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坐的姿势。演奏者坐的位臵要对准钢琴正中(钢琴钥匙眼或d’与e’键缝),座位高低以小臂与键盘同一水平,座位前后 以肘弯略大于直角为宜。双脚臵于踏板前,脚下垫物以膝弯不小于直角为宜。上身要端正自然,微微前倾,肩背放松,座位只坐三分之一,要感觉到臀部和脚对身体重心的支撑。演奏者手的姿势应当自然呈圆形,掌关节撑起,指关节突出,手指弯曲的程度因手指长短而各异,手腕自然放平,肘部松开。在对孩子进行教学时,则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进行,比如让孩子们想象双手各抓了一只十分可爱的小虫子,既不能把它捏死,又不能让它逃走。于是就将小手握成内空外圆的形状,然后把小虫子放到键盘上,让它们出来玩耍。继而将4个手指(2-5)慢慢松开,直到指尖对准键盘,这时就找到了弹琴的基本手型。
“基本奏法”包括最基本的三种方法,非连音(non legato)、连音(legato)和跳音(staccato)以及它们的综合运用。“良好的读谱习惯”指得是边看谱边弹奏,眼睛兼顾乐谱和键盘,看谱和弹奏要有时间差,眼睛视谱要有提前量,读谱要严格做到五个不错(音不错、节奏不错、指法不错、奏法不错、表情不错)。钢琴演奏的基本姿势的养成,基本奏法的学习和良好的读谱习惯的培养又是独立练琴能力的基本条件;而学生只有具备了独立练琴能力才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形成良性循环。作为抽象艺术和听觉的训练,让学生在启蒙之初就懂得练习的目的是演奏音乐、表现音乐,懂得用耳朵去听辨音乐、检验音乐。对于年龄幼小的孩子来说,这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还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要求。
三、教材的选择和使用
随着我国钢琴普及教育的发展,引进和编写的启蒙教材越来越丰富,一方面为启蒙教学提供了参考、选择的余地,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教材选择的难度。教材对于教学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始儿童启蒙教学前,教师先要做好教材的准备工作。在目前较流行的儿童启蒙教材中,大致可以分成三种五线谱入门类型,即高音谱表入门法、中央C入门法、多音入门法。传统的启蒙教材《拜厄钢琴基 本教程》用的就是高音谱表入门法。目前在国内广泛应用的《汤姆森浅易钢琴教程》1-5册是从中央C开始入门,同时学习高低音谱表,逐步向高、低音扩展。多音入门法是近年来国外采用的一种新方法,亦称为多调性入门法,是让儿童掌握五线谱中“线”与“间”之间与“键”和“键”之间的相互关系,打破C大调音阶的局限去熟悉十二个调性的不同单位和键盘。这类入门法的教材在国内尚未普及。此外,还有音程入门法和各种综合入门法等。在选择儿童钢琴启蒙教材时既要考虑到某一入门法的特点和局限,更要全面衡量教材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当然,在正确选择优秀的教材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怎样使用教材,包括各种教材的横向搭配。适时加入《拜厄钢琴基本教程》②以加强连音奏法的训练,加入《汤普森浅易钢琴教程》③尽早开始视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的训练。在第三册中大量的世界名曲将大大拓宽孩子的音乐视野,在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完成第一阶段非连音奏法后,便可以适时开始对孩子实施基本功训练--手指练习。基本功的训练要靠积累,所以要及早开始。基本功训练比较枯燥乏味,故要少而精。李斐岚编写的《儿童钢琴手指练习》吸取了国外众多钢琴手指练习的精华,结合了中国儿童生理和智力上的特点:在使用中,只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选择练习,长期坚持,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家长的配合与辅导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成败取决于三方面因素。一是孩子的天赋与勤奋;二是教师的水平和态度;三是家长的配合与辅导。三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承,教师不但要教好学生,还要指导家长合理地辅导和默契地配合。家长正确的配合和辅导,首先来自父母对孩子学习钢琴的正确认识。在孩子开始学琴前,父母双方应当取得一致的意见,如果一个主张学钢琴,一个主张学舞蹈,一旦学起来双方就会矛盾激化,让孩子无所适从。在意见一致的基础上,还要对学习钢琴有个明确的认识。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学琴只是为了提高素质,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即便是确有天赋的孩子,也不能在刚刚接受启蒙教学时就立下当钢琴家的目标,操之过急,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结果得到的往往是相反的效果。
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主要落实在孩子上课以外全部练习的辅导中。学龄前的幼儿接受钢琴启蒙教学,就像刚刚学走路时一样,需要父母的帮助。但这样的帮助既不能是喂饭式的包办代替,也不能是巴掌加尺子的强迫威逼。现在有不少家长已经认识到辅导的重要性,从孩子学琴起,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跟着孩子一起学。当年龄幼小的孩子刚刚开始学习钢琴时,家长要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比如开始练琴前先要洗干净双手,修剪好指甲,检查琴凳与脚垫的高度、位臵,为孩子安臵合适的灯光做好练琴的各种准备工作,免得上琴后再出现喝水、上厕所等干扰,努力做到一旦上琴便专心致志,直到完成练习要求。幼儿学琴出于智力和能力上的原因,家长可以帮着记一记教师上课的要求,练习时不断反复强调,尽早有步骤地培养孩子独立练琴的能力。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安排每天的练琴内容,练习重点,练习目标,切不可简单地规定弹多少,否则充其量只有量的变化,不会有质的提高。家长要在孩子练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研究具体解决的办法。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态度和表现要给予鼓励,并指出改进了某些不足可以更好。
五、儿童练琴的原则
对于儿童练琴的安排,一般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将练琴时间固定安排在孩子精力充沛的时候,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保证质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5周岁左右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故每次练习时间安排20-30分钟为宜,每天安排两至三次,“少吃多餐”便于“消化”。
(三)每次练琴要有明确的要求,具体的目标,不要简单规定弹几遍,弹几个小时,要有质有量。
(四)坚持天天练琴不间断。钢琴学习要靠积累,好的学习习惯要在持之以恒中养成。做到每天练琴,从中可以培养孩子的毅力和品质。
六、对儿童授课八忌
(一)忌程式化,每次上课总是从手指练习到音阶琶音,练习曲、乐曲,令孩子感受到单调,乏味。实际上,孩子及家长为了提高上课质量,都会在上课前想尽办法练上一两遍。因此,课上完全可以让孩子先弹最喜欢最自信的曲子,让他们充满信心地面对教师,认真表演。课中穿插一些用故事讲解乐曲,跟琴歌唱,使上课变得多样化,趣味化。
(二)忌一错就打断演奏,孩子的弹奏免不了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当孩子弹奏中一出现错误,教师马上就打断演奏,指出问题,使本来想在教师和家长面前表现一番的幼小心灵受到挫伤,几次下来就会使孩子对演奏失去信心和表现欲望,甚至产生不满情绪。教师应当让他们像表演一样,充满信心,完整自如地弹完一曲,然后再作评论。
(三)忌一味批评训斥,对于幼童的心理,一味的批评训斥只会使他们产生恐惧感,失去自信心,把教师放到对立面去。与其说:“怎么搞得,复习的功课还弹错?”不如说:“今天比上次有进步,如果把这些错改过来就更好了。”后者会让孩子感到教师是和他站在一起,鼓励他进步的,产生亲近感。
(四)忌面面俱到,对于学生弹奏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弹奏方法上的问题和弹奏曲目中的问题,简单地归纳一下,并且明确地告诉学生,这次课后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五)忌只讲不练,对于学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教师除了及时,明确地指出外,还应当让孩子当场练一练,在实践中体会和认识错误与正确的不同之处。对于课后的具体练习方法、也应当让孩子在课堂上做一做,基本掌握之后才能保证一周练习的效率。
(六)忌填鸭式灌注,当发现错误后,教师应当指出在某一段落,某一声部或某一只手弹奏的部分有某一类的错误。然后启发学生再弹一遍,认真看谱,仔细倾听,自己去找出错误来。或者采取比较的方法,教师弹正确和错误的两种,让孩子在比较中找出问题对于新授课题,也应当以巧妙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去推理,寻找答案。在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培养和发展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极为得要。
(七)忌布臵作业简单化,对于启蒙教学阶段的幼儿,不但要范奏,而且要指出新课的学习重点、难点以及练习方法。教师的范奏应当以练习和演奏两种不同的速度来进行,既能让学生听到新课弹好以后是什么样的,又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慢速范奏中真正了解新课,消除畏难的心理。
(八)忌长时间授课,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有限,4岁左右的孩子约10分钟,5岁左右约20分钟,6岁左右防半小时。对幼儿授课的时间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
七、视奏能力的训练
莫扎特曾经说过:“视奏的技巧就是把一首乐曲以应有的速度演奏出来,还要表现出每一个音符应有的表情和情绪,使聆听的人觉得仿佛是作曲家本人在演奏一样。”④背谱弹奏是钢琴演奏者的一种能力,视奏是另一种能力。提高视奏能力,必须从儿童初学钢琴时就抓紧视奏能力的训练。力求读谱和视奏准确而迅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视奏水平与演奏程度相差悬殊。可以说良好的视奏能力也是降低“练琴成本”的重要手段,所以,提高视奏能力非常重要。
如何提高儿童的视奏能力呢?在具体的钢琴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四项有关视奏能力的训练方法:
1、听音训练
2、多看谱,少看手,先试唱
3、先分手,再合手
4、手眼的协调性和分析能力
八、注意音乐感的培养
所谓音乐感,简单地说就是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我们说一个孩子的演奏具有较强的音乐感,指的是他对旋律、节奏、和声、力度等有较强的表现力,对于作品的音乐形象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并通过自己的演奏把这些感受的想象力表达出来去感染别人。“音乐的妙处就在于它把我们的感觉组织成一种逻辑的秩序。”⑤学习钢琴最终目的是要用琴声去表达音乐。因此音乐感的培养是一个从小就应着眼的重要课题。在学习各种基本技术的同进仍要念念不忘启发孩子主动表现音乐。对于孩子音乐感的培养重点要放在层次感和节奏感两方面,音乐的层次包括横向进行中的层次和纵向声部构建的层次两方面,要选择不同的作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节奏感的培养特别要抓好节奏的准确、统一和节奏的自然强弱,这是培养节奏感的基础。除了在教学和练习中加以注意外,还应当给孩子欣赏优秀的演奏、演唱的机会,包括演奏家,歌唱家灌制的唱片,和现场演出。尽管有些作品对他们来说无法理解,但他们会在不断的熏陶中感受音乐的美,在美的享受中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
钢琴教学的启蒙阶段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教师、学生和家长是一条纽带,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想要真正学好钢琴,需要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三方面融洽结合才能实现共同目标!
九、结论 在幼儿的钢琴教学中,一定要针对幼儿年龄,生理心理的特点,融合家长,不断丰富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我们的教学更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同任何一项科学研究工 作一样,能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了不起的一种品质。希望我今天对钢琴启蒙教学的浅谈能为促进钢琴启蒙教育做出一点贡献,能让更多孩子们更好的接受到钢琴启蒙教育奉献一份力量,也真诚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音乐。我们的努力:为了让更多人能够拥有一个丰富而又独立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