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童素描学习和教学方法
儿童素描学习和教学方法
由于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很多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学习素描。但是用专业化的素描教学方法去教年龄较小的孩子,难度很大。如何去开展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素描教学,我们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经验。
—、要了解儿童学素描的心理特点。
以前的儿童学习素描只一个劲儿地画几何体和静物,什么透视啦、色调啦,弄得学生头晕眼花,无所适从。学生表面上在画画,其实内心十分抵触,在他们眼里,这不是他们所喜欢的,课堂气氛不佳,教学效果总是不理想。
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探讨,我寻找出一套可行的素描教学方法:
1.我们首先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喜欢想象和幻想,他们并不喜欢被成人的东西束缚,总希望表达自己的想法。
2.我们要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有的孩子并不是画不好素描,而是未到“火候”,老是把握不住直线弧线的画法,这是与他们的发育尚未健全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过分追求所画对象的形体结构、比例透视的准确度,既不合情理,更不符合儿童的生理发展规律。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接受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3.我们要学会运用易接受的素描技法来启发儿童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其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运用素描的基本要素构成画面,使复杂的形态几何化、简单化,并通过观察、思考来提炼生活情节,多关心周围的事物,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画出一张题材内容有意义的创作式的素描。这样一来,就会使儿童产生表现的欲望,画出对生活的体验。
4.把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简单化。概括为:(1)点、线、面的安排;(2)空间感、立体感、色调的烘托处理;(3)简单的透视理解、构图的方法;(4)带趣味性主题情景的表现。
二、启发手段
在素描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忽视想像力在教学中的作用,以为学素描就是画石膏几何体和静物,只要画出对象的结构、比例、明暗和空间关系就行了。还有的教师只让他们按教材中所谓“标准范画”来画,以至学生画出来的素描“千人一面”,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
记得有一次,一个孩子认为自己没有素描基本功,对自己画奸素描失去了信心。我鼓励他说:其实,你画得并不差,你能否换个思路和角度来表现自己的想法?画素描未必一定要画几何体,你可以把素描的形象加以联想,如圆球联想为猫的脑袋、圆柱体联想为弹簧„„在启发之下学生绘画的兴致大发:“原来素描也可以这样来画,太好玩啦!”
对儿童进行想像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1.想像力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没有想像力就没有创造力;2.培养儿童的想像力,有助于儿童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当然,想像力的培养也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如果不及时给予引导,那些想入非非、荒诞的、歪曲现实的空想会对儿童的精神产生不良的后果。
三、鼓励画面的多样性。
综合所述,在儿童开始学画素描的阶段,有其特殊的规律。只要依照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孩子们是会画好素描的,在他们的作品中,不乏富有想像力和表现力的佳作。
儿童学素描可以为以后画其他种类的画打下基础,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二维三维四维,孩子还有独立想象能力.素描是用最简单的工具,表现事物的最基本形态的一种绘画方法。任何一种笔,像铅笔、钢笔、毛笔、彩笔、圆珠笔等,都能在一张普通的白纸上画出精美的素描作品。素描最常用的笔是铅笔,因为铅笔容易修改和具有比较丰富的黑白层次。
素描有写生和想象两种绘画形式。10岁以前的儿童素描练习重点,应该放在想象绘画方面。想象绘画的随意性和趣味性更加符合孩子儿童期的身体发育条件。训练的方法是:在家长的提示下,儿童将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或物尽可能详细地表现在画纸上。一开始,儿童的表现会比较困难,这时,可以通过反复的客观观察和查阅有关资料,儿童会逐渐掌握对一种事物的表现方法。临摹画册上的图画资料,也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儿童可以在前人的研究成果面前,更快、更多的学到造型的方法和经验。
儿童学习素描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简笔画训练。在这一阶段中,儿童使用简单的直线、折线、弧线和简单的方形、圆形、三角形和各种形状的点组成物体。随着技术的不断熟练,训练由单个物体向多个物体发展,由只表现物体的形状向表现物体的细部发展。这一阶段的学习要求是:熟悉绘画工具的性能;练习手、臂的操作动作;认识物体的基本形态。
第二阶段是故事画训练。儿童在掌握了单个物体的表现以后,要学习有内容、有情节、多物体、多物种组合的表现方法。这一阶段儿童不光要进一步学习物体的造型,还要学习表现物与物之间形式上的前后、大小、平衡、形状等对比关系和内容上的情节、动作、背景、道具的故事性表现。儿童画创作即属于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这一阶段的学习要求20是:造型手段丰富和富有个性;画面组织合理、内容表达清晰;作品形式完整、美观。
第三阶段是写生画训练。写生画是直接对照实物的一种作画方法。它的要求是真实地表现客观对象。写生画强调对物体的结构转折和空间距离的表现,它有一整套完整的训练方法,但这套方法不适宜10岁以下的儿童操作,因此,作为儿童画的写生画法,基本上是以写生画的速写技法为学习对象。
儿童如何学素描
(2010-08-22 16:42:01)转载▼ 标签: 分类: 专业成长
杂谈
由于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很多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学习素描。但是用专业化的素描教学方法去教年龄较小的孩子,难度很大。如何去开展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素描教学,就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对自己的素描实验班(8~13岁)进行了新的教学尝试,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经验。
一、要了解儿童学素描的心理特点。
以前的儿童学习素描只一个劲儿地画几何体和静物,什么透视啦、色调啦,弄得学生头晕眼花,无所适从。学生表面上在画画,其实内心十分抵触,在他们眼里,这不是他们所喜欢的,课堂气氛不佳,教学效果总是不理想。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儿童画是不能与成人画相提并论的。教儿童学素描与教成人的专业素描有着本质的不同。成人学素描是以提高技法为目的,强调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以准确的形体来表现物体的真实感。而儿童学素描则应是以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为主要目的,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心中的感受,画面效果可能是古怪离奇,但却是奇趣横生的。
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探讨,我寻找出一套可行的素描教学方法:
1.我们首先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喜欢想象和幻想,他们并不喜欢被成人的东西束缚,总希望表达自己的想法。
2.我们要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有的孩子并不是画不好素描,而是未到“火候”,老是把握不住直线弧线的画法,这是与他们的发育尚未健全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过分追求所画对象的形体结构、比例透视的准确度,既不合情理,更不符合儿童的生理发展规律。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接受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3.我们要学会运用易接受的素描技法来启发儿童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其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运用素描的基本要素构成画面,使复杂的形态几何化、简单化,并通过观察、思考来提炼生活情节,多关心周围的事物,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画出一张题材内容有意义的创作式的素描。这样一来,就会使儿童产生表现的欲望,画出对生活的体验。
在素描实验班的教学中,我第一次引入激发儿童想像力的新课题:素描的情景创作画“战争与和平”。我尝试抛开原来复杂的素描教学体系,只要求孩子理解素描的基本特征和技法,不以形的准确与否为主要标准,而是充分激发孩子的想像力,让他们在运用素描语言的基础上,创作出自己的构思新奇、个性强烈、有思想内涵的作品。如:有个孩子运用素描的技法画了一张复杂的画面,其中的主角--地球,头戴钢盔在保护自己的脑袋,免受自然和战争灾害的伤害。孩子能从关心人类生存的角度去表达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和追求和平的理想,这样一来,我们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4.把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简单化。概括为:(1)点、线、面的安排;(2)空间感、立体感、色调的烘托处理;(3)简单的透视理解、构图的方法;(4)带趣味性主题情景的表现。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儿童学素描的心理、生理特点,不要灌输给孩子过多的美术知识,要充分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
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现象及解决办法。
在素描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忽视想像力在教学中的作用,以为学素描就是画石膏几何体和静物,只要画出对象的结构、比例、明暗和空间关系就行了。还有的教师只让他们按教材中所谓“标准范画”来画,以至学生画出来的素描“千人一面”,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
记得有一次,一个孩子认为自己没有素描基本功,对自己画奸素描失去了信心。我鼓励他说:其实,你画得并不差,你能否换个思路和角度来表现自己的想法?画素描未必一定要画几何体,你可以把素描的形象加以联想,如圆球联想为猫的脑袋、圆柱体联想为弹簧„„在启发之下学生绘画的兴致大发:“原来素描也可以这样来画,太好玩啦!”
对儿童进行想像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1.想像力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没有想像力就没有创造力;2.培养儿童的想像力,有助于儿童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当然,想像力的培养也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如果不及时给予引导,那些想入非非、荒诞的、歪曲现实的空想会对儿童的精神产生不良的后果。
三、利用素描的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鼓励画面的多样性。
教师应鼓励孩子尝试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并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去画,千万不要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主张“一题多画”、“一题多变‘的独创性思维能力。梁皓明同学也画了战争的题材,他却与众不同地想出把坦克的炮管打个结,以示坦克不再用于战争了,构思多神奇呀!?
综上所述,在儿童开始学画素描的阶段,有其特殊的规律。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只要依照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孩子们是会画好素描的,在他们的作品中,不乏富有想像力和表现力的佳作。
儿童素描教案一
(2010-08-27 16:47:19)转载▼ 标签: 分类: 专业成长
杂谈 素描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素描几何形体、石膏像、静物的练习,对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质感,不同难度的物体进行描绘,目的在于提高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在具备了基本形体塑造技巧的基础上,对素描的其他造型因素进行研究,如写生训练,从而逐步完善素描的造型技巧,提高艺术修养,为将来人物头像打下良好基础。课程内容提要:
(1)素描几何形体(2)素描静物(3)素描石膏像的结构表现(4)素描石膏像的全因素表现 重点、难点分析: 形体塑造,认识基本形体的结构特点和固有色、质感、光线、空间的结合。重点:形体的塑造。
难点:固有色、形体塑造、质感的结合。
原则和方法:为了很好的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实现素描的教学目的,根据艺
术教育的规律,拟定如下教学程序:
素描的训练遵循由浅入深,从简到繁的原则展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与理论知识的讲授相结合。了解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确定训练的内容和难异程度。在提高学生绘画表现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概括的手法和归纳组织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明白时间长短与所表现内容的关系,最好是长期和短期作业相结合。第一章:素描几何形体、素描石膏像
教学目的:通过几何形体和石膏人物模型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对构成立体形象的最基本的因素有所了解,掌握人物的形体结构、比例关系。并在写生训练中掌握基本形体的结构特点、透视关系、明暗变化规律和基本的造型方法。为今后真人写生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形体的结构特点,以及对人的特征的认识表现。
教学难点:
1、掌握基本形体的造型方法。
2、人物和重心问题、动势和比例关系。教学场所:
1、专业画室
2、教室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写生实践 教学用具:几何模型、石膏人物模型
教学内容提要:
1、几何形体结构、空间结构的分析和理解
2、结构的表现方法
3、线的表现方法
4、全因素的表现方法 复习思考题:整体感在素描写生中的作用。
第二章:素描静物
教学目的:在几何形体写生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质感、不同难度 的物体进行描绘,注重质感的表现,提高造型能力,在具备了形体塑造的基础上,对素描的其他造型因素进行研究,从而逐步完善素描的造型技巧。
教学重点:形体的塑造,固有色、质感、空间、光线相结合。教学难点:
1、形体空间感、体积感
2、形体结构与明暗、质感的结合 教学场所: 画室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写生实践 教学用具:静物
教学内容提要:
1、静物结构的分析和理解
2、形体结构、空间结构的结合3、形体的结构表现方法
4、形体的全因素表现方法 复习思考题:静物写生训练在绘画中的作用
讨论练习:
1、结构的产生
2、形体结构、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表现因素的分析、讨论结构与光线的关系
4、结构素描与全因素素描的关系 评价标准
单个几何形体的结构素描
儿童素描教案续
(2010-08-27 17:00:17)转载▼ 标签: 分类: 专业成长
杂谈 构图 2 透视原理掌握及准确度 3 形体结构、解剖结构空间结构理解表现的能力 多个几何形体的全因素表现1 画面构图完整 2 形的准确程度 3 黑白灰关系明确 静物的结构表现1 构图完整 2 透视合理 3 形体结构、空间结构清晰
静物的全因素表现1 画面构图、形的准许确度 2 光的原理的把握 3 质感及明度变化的掌握 4 线条及虚实的把握关系
石膏像的结构表现1 画面构图完整 2 形像生动 3 解剖结构准确 4 表现手法(线条、明暗、虚实)石膏像的明暗表现 1 画面构图完整 2 黑白灰关系明确 3 光影原理的掌握
石膏像的全因素表现1 画面构图、形的准确度2 光影原理的掌握3 明度变化掌握 4 不同材质感的表达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作画步骤,构图知识,美术术语的基本含义 重点、难点、及措施:重点理解构图知识和美术术语的含义 教 具:几何石膏、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举生活中的生动图片。
二、素描的含义;
1、用单色的点、线、面的结合表现物体的形体,色调明暗层次等造型因素的绘画。
2、写生素描从内容上分为静物,动物,风景,人像及人体素描等。
3、工具可分为铅笔、炭笔、钢笔、毛笔、水墨、粉笔。
4、作画时间可分为长期素描,速写,默写。
5、从绘画传统的角度分为;中国传统的素描(白描)、西方写实传统的素描。
三、素描的表现语言
1、线条、色调。对于初学者,首先学会用线条表现形象,即学会用线条打准轮廓及把握比例,透视关系等。
2、初学者注意表现形体的明暗和色调的深浅。
四、素描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
1、感觉能力
2、知识(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
3、技巧:勤,练。
五、观察能力:在动笔作画之前,应该用足够的时间观察,研究,分析形象的特征。要坚持多看,多分析,不断深化认识和理解的程度,如观察表现。
1、首先分出两大明暗体系。
2、用比较的方法分出两大体系中不同色调的变化。
3、在比较不同的色调时,要时刻注意形体结构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形面,在色调的处理上,有些地方要细腻柔和,有些地方要简练,概括。
六、素描的要求:
1、物图得当。
2、造型准确。
3、质感空间感强。黑白的关系,近实远虚,近大远小。
七、素描考试指导:构图定整。结构明确。层次分明,刻画深入,总体感强,注意形象(局部)。
八、静物写生:
1、构图,上下左右均衡。
2、切点定形。
3、形体分析。
4、铺大调子。
5、深入刻画(整体-局部-整体的素描原则)。
6、整体调查。A、形体比例处理。B、形体色调表现。C、形体背景有空间感。D、物体质感。
九、教师从总体上进行总结,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十、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临摹一幅石膏素描。
第二篇:《设计素描》教学方法研究
《设计素描》教学方法研究
我们知道:
毕加索的〈〈牛〉〉系列变体,由开始的写实形变化到最后的几条线,仍然是牛的符号般的表达。蒙德里安的〈〈树〉〉也好似平面化的简化,但是却更加注意枝条形成的节奏张力以及对负形空间的均衡切割。这就不在是树的简化描写,而转向画面的结构表现,从而引发了他的有关苹果树的系列作品。
设计素描是结构性,分析性的。-----瓶罐解析:结构素描是认识事物外在与内部结构的基本方式。解剖结构,几何结构,团块结构,骨架结构等都是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现象的认知。但是对结构的认识与表现并不能只停留在一个瓶罐上,它对我们来说远远不够,还应当扩展到瓶罐之间的结构关系,最后发展到整个画面构架系统。因此首先自由选择瓶罐的数量,利用其大小,方圆,粗细,高低等对比的要素加以组合,利用和谐统一的原理加以规整,开始结构素描。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从理性上加以分析。分析生发的一些延长线,中轴线,辅助线帮助建立了明确的节奏秩序。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寻找和建立画面的结构关系。学生回发现感觉到的节奏,韵律,美感的确是可以通过理性加以把握的。
下一步是形态分析,除了功能性的本质分析之外,在形态表现上利用画面的网格寻找秩序,进行数理的分析也是一种基本的方式。学生以往比较感性的表现自然韵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打上网格就可以使这种感觉的秩序明确化,在网格的基础上加以调整,使它更加清晰。表面上开放的轮廓实际上是相互联系,形成种种分离。切割与重叠交错的形态关系,从而产生了内部张力更加紧密的构架造型。学生在分析过程中要学会简化原则的运用。一个物体简化到不能减少的地步,留下的就是它的基本结构,而基本的结构形态认识正是创造新造型的基础。接着,打破封闭的造型,用延伸轮廓线,中轴线,辅助线去建立更紧密的间距和更有趣的空间切割,逐渐摆脱了具象的约束,一直到画变体画。最后的变体画在表现上很自由,用什么手法都可以,利用的是从写生解析推导出来的抽象形态要素,不在是装饰性的概念化的简单处理方式。
肌理训练——瓶罐解析之后,让学生带上笔,纸,颜料和刷子去拓印大自然中富于肌理感的物体表面。然后是复印肌理,把实物的表面肌理在复印机上复印下来,如牛仔裤,毛衣等等。然后在结合到瓶罐造型中去,置换图形。复印,拓印,拼贴等手段是现代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平面设计中更是经常用到。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肌理产生初步的兴趣。他们还在纸上用各种手段去制造肌理。甚至用实物肌理,如茶叶,纺织物等显示材料创造表面效果等等,学生们已经初步接触到材料问题。
补充的课题是自然形态的内部形态分析,例如青椒,洋葱的内部形状很有趣味性,同一个物体内部,外部造型常有所区别。把一个物体进行分割后,具体形态都互不相同。作业的要求就是尽可能的就同一个东西做不同的局部表现形态分析,内部形态单元分析,以及最小的单元形态推导,然后重新建立起新的形象结构。根据分析,解析的形态,加以综合和变化,在发展成一张变体画。当然在这样的分析作业中,所提取的并不仅仅是形态,还会有更为刺激的视觉表现要素。
接着让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发现——联想——设计。
如:交叉:
含义:交,交错,交流,交互,交通;叉,穿插,叉开。堆砌的立体交叉:一堆火柴。
磁电波的交叉,眼光的交叉。
交叉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情人节的交叉:KISS 交叉在自然中的现象:根系在地面下的交叉生长。交叉在汉字中的表现:凶,风,文,爽,交叉在数字中的表现:485 声音的交叉
扣子的缝线和剪子等交叉。
如:凹凸:
洼陷和突起
用被压凹的牙膏,牙膏管流出牙膏可以表现:此消彼长的凹凸关系 马桶的凹凸体现固体和液体的关系
鸡蛋和鸡蛋盒子的凹凸体现安全问题。
心电图的凹凸体现上涨和下降的含义。
地基的凹凸体现地基凹的越深,未来的楼才建的越高。
手指摁下皮球,产生了洼陷,这样的凹凸有一种心理的视觉张力暗示,凹陷对突出的 反抗。
插销与插座 手插入鼻孔 嘴的凹凸
最后阶段,可让同学们对图片和文字进行创意,从而进一步拓展其思维。如:夫字与人民币的符号,若一倒一正则可以表现当下女性的一种择偶观念。再一步是对图形进行创意:如: 游艇开到了地铁道里。河马在垃圾堆里游泳。橘子比楼房大。图象倒置。动物拟人化。
以上训练课题,使学生对绘画由被动转向主动,由宏观到微观,由外表到内部结构,一步一步使其理性思维逐步加深,联想课题的训练使他们的设计思维进一步拓宽,从而顺利的使学生对设计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三篇:儿童声乐学习入门教学方法
儿童声乐学习入门教学方法
1.演唱的姿势
1.1站立姿势。不仅是为了台风好,还关系到发声的质量,呼吸的顺畅。所以要求学生保持标准正确的姿态:男生两脚自然分开站立,挺胸、收腹;女生左脚向前跨小半步,保持头顶天花板的感觉,挺胸、收腹。人体重心在前脚,身体前倾,肩膀放松不能耸肩。
1.2面部表情。面部肌肉放松,脸部呈微笑状,两嘴角微微上翘,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发自内心甜美的笑容。
2.打开咽喉腔体
2.1无声练习。左右牙关凹下,表面形成两个“酒窝”,嘴巴上下打开扩张,舌尖抵在下齿垠内侧,然后舌体后三分之一向后退,舌尖不动,同时舌中间凹下、两侧隆起,使舌体形成直沟。学生可照镜子反复练习,每次练3分钟。
2.2单元音a、o、e、u、i运用打呵欠的方式按顺序说出来,从高、中、低童连贯不留痕迹地反复练习5分钟,说i时声音是从牙关发出来的。在做这个练习时,要保持嘴角上扬,呈微笑状态并有轻微的扬眉。
3.单元音、复合元音的练习
a、o在打开咽喉腔时位置是一样的,只是口形稍有变化,用a、o音练习能巩固正确的发声位置,而且声音很明亮、悦耳、结实,还能有效克服儿童的奶声和扁嘴歌唱的毛病;用u音练习,很容易打开通道获得高音,主动用上气息。此外,lu在发声时可以避免孩子们用声带喊叫的现象,练习时也很容易获得头声和高位置。对于初学者,我不主张用“咪”和“吗”来训练,很容易造成“咧”和“横”着唱。哼鸣练习也可以较轻松地打开通道获得高音(头声),轻声、假唱、哼鸣三大发声辅助练习缺一不可。
4.呼吸训练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儿童的肺活量小,相对于成年人呼吸浅得多,所以平常儿童的心跳、呼吸频率比成人快。由于呼吸短促,唱起歌来常常感到气息不够用,特别是唱较长童时更加困难。故此,儿童的呼吸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1深呼吸练习法。小嘴自然张开和鼻腔同时慢慢地将气从上往下吸进肺的底部、腰围处,腰围有涨满感,呼气时保持吸气时的状态,读S音把气徐徐地有控制地呼出,反复练习五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可以逐步解决呼吸问题。
4.2吹纸片的练习。具体做法如下,撕一个稍长一点的纸条,一厘米宽即可,用手捏着上方,放在嘴前约一公分的距离,可逐步把距离拉长。用吸好的气吹纸条的下方,从纸片振动的频率辨别气息是否均匀、集中、有力,从而使孩子们感觉呼吸时腹部的对抗作用。这一练习既锻炼了腹部的力量,又对增强气息控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5.咬字吐字
咬字吐字练习:唱歌和说话一样,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时必须运用歌唱语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歌唱语言是建立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之上,通过艺术加工,形成歌唱语言的规律。在演唱歌曲之前,要对歌词进行咬字吐字处理,这样才能把节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对于歌曲中的每个字,咬的要准确,这就需要嘴、口腔与意识的功夫了。在咬字、吐词、拖腔、收声的过程中,都不能大意,必须要用“心”念字,在这个基础上演唱歌曲,就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在表现抒情类歌曲时,一般曲调慢而有序,咬字时要非常清楚,这就要求熟练咬字吐字技术。
6.节奏训练
节奏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加强平稳节奏和变化节奏的训练能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性。
7.跳音、附点音符的练习
跳音的练习使声音变得灵巧、跳跃,赋于华彩。方法是保持低的喉位,用腹肌轻轻弹跳,呼吸保持住。附点音符的练习使孩子的声音有动感,欢快跳跃,适合演唱多种风格的曲目。
8.歌曲的处理
儿童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使其有感情地歌唱,受到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由此看来,对歌曲进行恰当的艺术处理,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歌曲《小机灵的歌》旋律活泼、开朗、热情;内容赞美了聪明机智、胆大心细地一休,爱惜时光、努力学习、同情弱者、助人为乐等高尚品德。歌曲用“格的、格的”象声词配上66556655|660560的旋律,把动画片人物的机械式步伐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提示我们在演唱时要掌握住机灵、活泼、富有弹跳性的艺术风格。教师在启发学生的情感时可以通过有感情地范唱、语言的解说、引导、肢体语言的示范等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歌曲所营造的意境和情感的氛围中。
9.声音位置
选用不同的声音位置来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我在训练四年级下册五单元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时要求用清新自然的嗓音、声音位置靠前的方法来训练,孩子们演唱的声音非常甜美亲切,能更完美的表现山东民歌的风格。再比如在训练《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时,我要求孩子的声音位置稍靠后一点,带着深情、委婉的情感来演唱,既不失去可爱的童声音乐,又使声音极富表现力,演唱效果非常理想。
10.“竖”“含”“深”“空”
童声训练一定要从高位置开始,“竖”要求孩子们在打开咽喉腔体时处于打哈欠状态,嘴唇自然放松,用单元童o进行练习;“含”即口腔保持空含感;“深”即气息要吸深至肺底;“空”,微笑上提软腭,空扩口腔等。总之,儿童声乐教学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技巧,只能用心、用嗓、用耳朵去感觉。
练气息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大家可以用打嘟(吹唇)来练习,这是全世界声乐家在一起研究的练气息最好的方法,这也是歌唱的基础.
第四篇:儿童声乐学习入门教学方法
儿童声乐学习入门教学方法
儿童声乐教学一直没有形成一套很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我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与实践,针对儿童的生理特征初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6-12岁儿童的声音是标准的童声,这一年龄段的童声特点:声音脆亮、稚嫩、可爱,没有共鸣,音高上不去,没有气息支持,白声,唱歌很随意,存在“挤”、“卡”、“压”、“撑”等很多问题。在这个年龄段如果能够把握时机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声乐训练,就一定会得到美妙的童声。嗓音条件好的孩子可以完成两个八度的音域,嗓音一般的孩子也可以完成一个半八度的音域。而且,声音甜美、干净,高童区声音统一,有气息支持,极富表现力。许多歌者认为发声练习就是开开嗓子,就像运动员赛前活动筋骨一样,其实,发声练习不仅仅是单纯的开嗓子,而是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练声曲进行技巧训练。
童声的训练不同于成人,简单地把成人的训练方法用于训练孩子,是极为不妥的。对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以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了完成一个合唱比赛,由于时间紧迫,不得不让学生每天练习二、三节课以上,其结果是学生用嗓过多,声带疲劳引发咽喉炎。作为声乐老师,我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注重儿童的生理特征,强调护“嗓”比练“嗓”更重要。处在生长期的儿童,发声器官非常稚嫩,如不注意保护嗓音,平时的喊叫、感冒、不正确的发声方法或用嗓过度等都可能造成儿童声音的嘶哑。因此,应该在儿童学习歌唱前,向家长和学生强调护“嗓”的重要性及护“嗓”比练“嗓”更重要的这一原则。根据自己十几年来演唱的经验,以及翻阅了很多声乐专业方面的资料和儿童生理卫生及儿童声带如何保护等书籍并逐一加以对照,筛选出既有利于声乐训练,又不伤害儿童声带的有关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归纳了一套适合儿童声乐教学的方法。
1.演唱的姿势
1.1站立姿势。不仅是为了台风好,还关系到发声的质量,呼吸的顺畅。所以要求学生保持标准正确的姿态:男生两脚自然分开站立,挺胸、收腹;女生左脚向前跨小半步,保持头顶天花板的感觉,挺胸、收腹。人体重心在前脚,身体前倾,肩膀放松不能耸肩。
1.2面部表情。面部肌肉放松,脸部呈微笑状,两嘴角微微上翘,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发自内心甜美的笑容。
2.打开咽喉腔体
2.1无声练习。左右牙关凹下,表面形成两个“酒窝”,嘴巴上下打开扩张,舌尖抵在下齿垠内侧,然后舌体后三分之一向后退,舌尖不动,同时舌中间凹下、两侧隆起,使舌体形成直沟。学生可照镜子反复练习,每次练3分钟。
2.2单元音a、o、e、u、i运用打呵欠的方式按顺序说出来,从高、中、低童连贯不留痕迹地反复练习5分钟,说i时声音是从牙关发出来的。在做这个练习时,要保持嘴角上扬,呈微笑状态并有轻微的扬眉。
3.单元音、复合元音的练习
a、o在打开咽喉腔时位置是一样的,只是口形稍有变化,用a、o音练习能巩固正确的发声位置,而且声音很明亮、悦耳、结实,还能有效克服儿童的奶声和扁嘴歌唱的毛病;用u音练习,很容易打开通道获得高音,主动用上气息。此外,lu在发声时可以避免孩子们用声带喊叫的现象,练习时也很容易获得头声和高位置。对于初学者,我不主张用“咪”和“吗”来训练,很容易造成“咧”和“横”着唱。哼鸣练习也可以较轻松地打开通道获得高音(头声),轻声、假唱、哼鸣三大发声辅助练习缺一不可。
4.呼吸训练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儿童的肺活量小,相对于成年人呼吸浅得多,所以平常儿童的心跳、呼吸频率比成人快。由于呼吸短促,唱起歌来常常感到气息不够用,特别是唱较长童时更加困难。故此,儿童的呼吸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1深呼吸练习法。小嘴自然张开和鼻腔同时慢慢地将气从上往下吸进肺的底部、腰围处,腰围有涨满感,呼气时保持吸气时的状态,读S音把气徐徐地有控制地呼出,反复练习五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可以逐步解决呼吸问题。
4.2吹纸片的练习。具体做法如下,撕一个稍长一点的纸条,一厘米宽即可,用手捏着上方,放在嘴前约一公分的距离,可逐步把距离拉长。用吸好的气吹纸条的下方,从纸片振动的频率辨别气息是否均匀、集中、有力,从而使孩子们感觉呼吸时腹部的对抗作用。这一练习既锻炼了腹部的力量,又对增强气息控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5.咬字吐字
咬字吐字练习:唱歌和说话一样,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时必须运用歌唱语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歌唱语言是建立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之上,通过艺术加工,形成歌唱语言的规律。在演唱歌曲之前,要对歌词进行咬字吐字处理,这样才能把节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对于歌曲中的每个字,咬的要准确,这就需要嘴、口腔与意识的功夫了。在咬字、吐词、拖腔、收声的过程中,都不能大意,必须要用“心”念字,在这个基础上演唱歌曲,就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在表现抒情类歌曲时,一般曲调慢而有序,咬字时要非常清楚,这就要求熟练咬字吐字技术。
6.节奏训练
节奏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加强平稳节奏和变化节奏的训练能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性。
7.跳音、附点音符的练习
跳音的练习使声音变得灵巧、跳跃,赋于华彩。方法是保持低的喉位,用腹肌轻轻弹跳,呼吸保持住。附点音符的练习使孩子的声音有动感,欢快跳跃,适合演唱多种风格的曲目。
8.歌曲的处理
儿童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使其有感情地歌唱,受到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由此看来,对歌曲进行恰当的艺术处理,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歌曲《小机灵的歌》旋律活泼、开朗、热情;内容赞美了聪明机智、胆大心细地一休,爱惜时光、努力学习、同情弱者、助人为乐等高尚品德。歌曲用“格的、格的”象声词配上66556655|660560的旋律,把动画片人物的机械式步伐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提示我们在演唱时要掌握住机灵、活泼、富有弹跳性的艺术风格。教师在启发学生的情感时可以通过有感情地范唱、语言的解说、引导、肢体语言的示范等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歌曲所营造的意境和情感的氛围中。
9.声音位置
选用不同的声音位置来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我在训练四年级下册五单元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时要求用清新自然的嗓音、声音位置靠前的方法来训练,孩子们演唱的声音非常甜美亲切,能更完美的表现山东民歌的风格。再比如在训练《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时,我要求孩子的声音位置稍靠后一点,带着深情、委婉的情感来演唱,既不失去可爱的童声音乐,又使声音极富表现力,演唱效果非常理想。
10.“竖”“含”“深”“空”
童声训练一定要从高位置开始,“竖”要求孩子们在打开咽喉腔体时处于打哈欠状态,嘴唇自然放松,用单元童o进行练习;“含”即口腔保持空含感;“深”即气息要吸深至肺底;“空”,微笑上提软腭,空扩口腔等。总之,儿童声乐教学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技巧,只能用心、用嗓、用耳朵去感觉。
声乐教学不只是让小学生学会几首歌曲,单纯地解决一些声音技巧问题,而是培养他们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把所学的声乐知识和技巧运用到歌唱艺术中去。经过我系统训练的孩子,演唱基本做到音准、节奏准确,音乐感觉较好,口形正确,喉头稳定,舌位正确,换气及真假声转换自然不留痕迹,初步掌握头腔、口腔、胸腔共鸣的运用;演唱完整、紧凑、较感人,能较好表现歌曲的内涵与情感;演唱姿势正确,朴实大方,能较好与伴奏相结合。有部分孩子可以达到业余歌唱考级七级以上。
回顾多年的声乐教学历程,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必须解决只追求音量、音高和过于成人化的教学,而忽视儿童各个年龄段的生理特点等问题。在儿童声乐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上严格把握“度”,而这个“度”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在童声训练的时间、音高、音域、音量等诸多方面把握“度”。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知识水平、想象、模仿及理解能力上的欠缺,更加严格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各种唱法(民族、美声)范唱的能力,否则,声乐教学将无法进行。不能示范,学生就很难学习到声乐技巧和演唱风格。
作为音乐老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仅是知识更新的需要,更是学生对老师的需求。现在的儿童大多数很聪明,模仿能力非常强,教师如果没有正确的教学方法、标准的示范和很强的歌唱能力及扎实的基本功,那么就会在声乐教学中起到误导作用。作为音乐教师不但要具备歌唱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还要精于所教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如此,才不至于造成教学工作的盲目性。所以,在儿童声乐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演唱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以上儿童声乐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是我的初步探索,尚有不完善之处,仅供同行们参考。
声乐的演唱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发声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及歌曲感情的表达,都与呼吸密切相关。我国民间声乐及戏曲传统中有“唱一辈子戏,练一辈子气”的说法。隋朝段安节《乐府杂录》中曾记载:“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调,即兮抗坠之间,即得其求。”古代声乐理论还记载:“气动则声发”及“气者,音之师也”等。纵观我国戏曲界之名家和当今民歌演唱家,凡唱得好者无不是气息用得好的。常香玉就曾说过:“气要沉下去,不可憋在胸部,否则就给僵死了。”这些都说明歌唱中气息的重要性。气息训练是一种有意识的强力呼吸,要经过长期刻苦、正确的训练才能掌握。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学生在气息方面的毛病主要表现在:
一、吸气多,沉不下去;
二、将气憋在胸部,导致喉部肌肉的僵硬;
三、因长期错误发声造成的漏气等。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吸气时,吸气音群支持胸廓的力量不够,吸气肌群与呼气肌群合作不和谐,吸气只停留在胸腔,没有到丹田(这里的丹田是指腹部和隔膜)。解决的方法主要采取以下几种:
1、进行气息训练。每天早晨让学生练习吸气与保持气。吸气时要少而深;气沉至丹田,然后数数目,吐数时要均匀稳健灵活,两肋间要保持气。
2、两臂从两侧高举过头(伸直不要弯曲),掌心相对,同时抬起脚后跟;在保持这种深部位呼吸的同时,两臂无论举起或放下,脚跟抬起或着地,全身心都应是放松自如的。
3、尽可能深地缓缓吸气(像闻花一样柔和),稍停一会儿后,再用同样的速度缓缓呼气,设想你深深地吸进(口鼻同时吸)这沁人心脾的花香时,感觉又是那么柔和、甜美,整个呼吸通道就会张开了。
4、跑步练习。增强体质,增加肺活量。跑步时的呼吸是急促而深入的,这种呼吸近似歌唱时的呼吸部位。当然,气息练习的方法有很多,但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体会歌唱时所需要的呼吸部位,锻炼呼吸肌群的活动能力。
以上几种练习,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歌唱呼吸必须在歌唱发声中去锻炼。总之,呼气、吸气要自然均匀,积极而富有弹性,只有气息对头了,喉部肌肉不僵了,喉头相对稳定了,声带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歌唱时才会自如,音色就容易达到“水、美”。我认为“脆”是焦点的集中,体现在高声区,头声多只有气息控制得好才能得到;“甜美”是在中声区的自然松软,圆润不要冲,不要用劲才易得到。同时、“水、美”还体现在中、高声区,“水泠泠的声音”往往头声共鸣多。所谓“气为声之本”,就是运用气息得法才能逐步达到有气息支持的声音。反之,气息浅浮就得不到恰如其分的混合共鸣。所以在教学中,必须精心细微地观察学生的呼吸状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民族声乐中的正确发声,让学生体会气息控制在每一口气和每个音符所需要呼与吸两群肌肉的密切合作,这是基本功的基础。
一、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简要地说,就是将歌曲演唱中对声音所需求的各种技术环节,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逐步提高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各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使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为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服务。
我们练声的目的是要调整巩固科学的发声状态,把良好的歌唱状态保持到歌唱中去,改变平时生活中自然的发声习惯,使之成为符合歌唱发声的习惯和状态,所以必须明确我们练声的目的,而不是简单的“开开声”而已。
歌唱发声练习要求每个歌唱者首先要了解和熟记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其精神实质,通过反复的练声及歌唱实践来消化和验证其歌唱规律。因此在发声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即横隔膜的呼吸方法),因为在整个声乐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因此必须明确呼吸的重要性,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歌唱者声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时喉头不找开、不稳定造成的,而正确的喉头位置是协调呼吸器官的运动,获得稳定、流畅声音效果的关键。
3)要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要使声音传得远,充满剧场,且圆润,优美动听,这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课题。由于共鸣训练常常与其它发声基础要求分不开,因此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统一声区,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协调一致,天衣无缝,走动自如灵活。
4)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歌曲和情感和内容。
5)在歌唱发声时,还要注意对音准、节奏的训练,通过发声练习,逐步掌握连、顿、强、弱等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丰富歌曲的表现手段,增强歌曲演唱能力。
6)在每次练习时,都要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进入良好歌唱状态的前提。
7)在练声、唱歌前,一定要摒除一切杂念,稳定情绪,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状态,要有良好的歌唱欲望,要充满信心、放松自如地进入歌唱状态,否则是唱不好歌的。
8)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一方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同时它们又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练声一开始,要求每个歌唱者把音程、音阶、练声乐句也唱得悦耳、动听。以上我们可以领悟到,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行,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整体歌唱”的涵义。
二、歌唱发声练习的步骤
歌唱发声基本功的练习,一般按音域进展的规律,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以中声区训练为基础,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调节和锻炼肌肉以适应歌唱技术的需要。无论哪一个声部,都应该从中声区开始训练。练中声区的音相对巩固后再逐步扩大音域,要知道声乐学习要从基础入手,中声区是歌唱嗓音发展的基础,基础必须打得扎实,要记住“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第二阶段
是中声区的基础上,适当扩展音域,加强气息与共鸣的配合训练,练好过渡声区(即换声区的训练),为进入头声区的训练打好基础。第二阶段的练习是关键的一环,需要花费的时间相对也比较长,但千万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要急于唱高音,要沉得住气,等这段音域巩固后,再进入高声区的练习。
第三阶段
即高声区的练习可以在比较巩固上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加强音量音高的训练,进一步扩大音域,做较复杂的发声练习,使各声种达到理想的音高范围。这了阶级的练习要特别注意高、中、低三个声区的统一,音的过渡不要发生裂痕和疙瘩,重点是加强头声区的训练,获取高位置的头腔共鸣,从而达到统一声区的目标。这样我们歌唱发声的乐器基本制造完毕,可以唱一般难度较大的歌曲了。
三、歌唱发声练习的起音
发声练习开始的时候,必然会遇到如何起第一个音的问题,我们称它为歌唱时的“起音”或“起声”。歌唱的起声可分为激起声、软起声、舒起声。
1、激起声
是当吸气完毕后,胸腔保持不动,声带先自然闭合,然后,再以恰当的气息冲击声带使之振动发声,这样发出来的声音结实有力,我们在发声训练如顿音、跳音的练习中常常使用,也用这种方法纠正声带漏气的毛病。此时与之相应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急吸急呼。
2、软起声
软起声是声带在开始闭合的动作时,气息也同时往外送,开声门与气息振动声带同时进行。这种方法气息的冲击力比较“激起声”要柔和,发出的声音比较平稳、舒展。我们发声训练中也常常在练连音和长音中采用,同时也用“软起声”的发音方法来纠正喉音的毛病,与之相应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缓吸缓呼法。
3、舒起声
舒起声是声门先开,然后气息再振动声带,它的特点是先出气而后发声,像叹气一样。在劳动号子中,常常用到这种起声法。在发声训练中,这种方法可用来纠正声音过于僵硬的毛病,在通俗唱法中使用较多,较口语化。总之,歌唱的起音首先要精神饱满,全身协调,根据不同类型的练声曲例来确定起音的方法,注意起音的音量不要过分强,以舒适的mf或mp音量为合适。
四、歌唱发声练习曲
练习曲的练习,是发声歌唱的重要的基础训练。练声曲可以用各个母音或混合母音或子母音混合音,也可以用音阶的音名1234567等等来练唱,也可以在练声曲上安排歌词来练习叫带词练习。发声练习过程中,是以声音效果和发声器官肌肉适度的标准去调整发声器官的机能和状态的,每个人的发声器官的构造、嗓音条件、声音类型、发声习惯各不相同,因此,并不是每一种类型的练习都必须唱,而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练习,而且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的发声练习也是不同的,但一般情况下,开始的练习总是选择元音和比较平稳的音阶开始练声。一般来说选择“o”或者“u”之类的比较圆润的元音开始着手练习,因为这些元音容易形成需要的空间,比较容易保持喉咙打开的基本状态,也比较容易形成喉咙空间的状态。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唱歌者应根据自己的感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母音来练习。我们在练习中要多动脑子,善于思考,千万不能一个劲地傻唱。
1、“哼鸣”的基本练习
一般在开始练声时,先练练“M”是有益的,因为发这个音容易达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练习哼鸣时首先上下唇自然地闭上、口腔内部要打开,好象闭口打哈欠的感觉,感到声音向高位、额窦、鼻窦处扩展,但切勿把声音堵塞在鼻腔里,否则会发出鼻音。
2、母音的练习
除进行哼鸣练习外,更多地是进行母音的练习,如a,i,o,u,e等单母音练习,也可用混合母音练习如ma,me,mi,mo,mu等等。
3、连音练习
人们常说:“不会连贯就不会歌唱。”歌唱声音的主要表现力就在于声音的连贯优美,只有连贯的声音才能唱出动人的旋律线来。为了使声音有更多的连贯性,可以将练习的音域相对拉宽些,练习也可以随之难度更大些。
4、顿音练习
顿音唱法又称为断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短促,灵活,富有弹性,集中感强。练习时要注意一字一音的灵活性和一字一音的连贯性。
5、连音和顿音结合的练习
在基本掌握了连音和顿音唱法的基础上,可以加连音、顿音结合在一起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歌唱状态的统一,顿音好象是一个“点”,连音像是一条“线”,这样以点带线,便声音的位置统一,并保持气息均匀流畅。
6、保持共鸣位置不变的练习
在“哼鸣”练习中我们已经讲了找共鸣位置最好的办法就是体会“哼鸣”感觉,如果这个共鸣焦点找准了,那么其它所有的音都应该向这个哼鸣位置靠拢,这样才能达到歌唱的高位置,使声音上下统一。
7、声音灵活性的练习
这种练习主要是为了适应歌曲演唱中快速、流动的要求,以达到更积极的身体、喉咙、气息的配合。
8、结合字声练习(带词练习)
要求根据词意富有想象,有意境,有画面,语气有表现,声音有乐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准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过渡。
9、练声注意事项
1)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适当地练唱,发声练习的时间,初学时20分钟一次为宜,以后逐渐地加至半小时或一小时,坚持每天练习最重要,绝对避免用全音量来练习。大声地乱唱,容易使歌唱器官受损。
2)在没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作高音练习,经常唱一组你最满意的音,选择曲目更要谨慎,不要唱不适合自己的曲目。
3)每次练习应有新鲜感,精神集中,感兴趣地练习。
4)练习时要多用慢的、短的乐句作为最初的练习。
声乐训练特别需要时间,奇迹是没有的。“百分之十的智慧,百分之九十的努力。”
第五篇:浅谈中学美术的素描教学方法
浅谈中学美术的素描教学方法
高峰九年制学校
陈远雁
内容摘要:素描作为一种造型语言,包罗万象,是一种高品位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学素描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掌握。一是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二是应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技法和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关键词:素描、教学方法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素描,除了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外,还应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技法和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一、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作为基础教学,素描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目前国内的素描教学沿袭着传统的写实绘画形态的素描教学体系,对造型能力的培养更侧重于通过技巧的传授来获得保障,从而对造型能力的认识比较容易偏向于技术的层面。然而现代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多元化的绘画形态和艺术观念,对造型能力的要求也趋向丰富和多元化,许多领域是传统素描教学未能触及的。笔者以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作为素描教学的主要目标。即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其特点是,通过素描教
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它的实质是便于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
整体--局部--整体,作为习作的整个进程大致是这样,但在深入描绘各个局部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很多小的阶段。应当要求学生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整体,并为掌握整体而调整整个画面,使每个阶段停下笔来都是一张形象生动的画。所以,掌握整体是对局部而言,在一定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用于刻画物象的整体性特 征,有了具体物象的整体性才有提高的基础。
三、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也是独立的艺术形式。艺术使人产生美感,只有建立在美感基础上的训练,才是我们需要的。在素描的基础联系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日积月累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以情动人、以美悦人。
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便于深入理解,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
用形象思维并动手去解决问题,最后产生视觉艺术。在这个过程中学好美术要有学习的毅力,要严格要求他们,对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要要严加指正,做什么事都要善始善终。
五、在素描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学习素描的过程应该是科学地认识自然,个性地感受自然,创意地表现自然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在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和素描徒刑规律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和创造性。例如:在素描静物写生与创意表现阶段,教师同时摆出多组内容,色调不同的静物供学生选择,并让学生按个人喜好和理解自己动手摆静物,组织画面,比较客观地向学生介绍各种素描。
在进行素描训练,应当要求学生对物像有深入的形容和新的发现,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学生进行素描训练,不仅是描摹现象,而且是艺术地再现。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也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而且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由于同一班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不要要求学生的风格必须和自己一样,而应正确地引导、培养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要跟他们共同探讨适合于他们自身的表现方法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提醒他们,在基础未打好时,就过分地热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