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说教材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并对长方体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另一方面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的情景,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说重难点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难点是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说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之上,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和经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感知,采用自主探究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教法。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是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
说教学准备
在课前需要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以及对正方体各个面展开的动画演示。学具有长方体纸盒以及画有长方体展开图的学习卡片。
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新课开始时,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常香思的礼品盒,让同学们观察并想一想要制作这样一个礼品盒需要知道什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再选代表在班上汇报。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慨括:我们今天就是要研究长方体的长,宽,高和各个面以及面积之间的关系。(同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
环节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活动来实施教学。活动一,看一看。
在这个活动中,用动画演示长方体各个面的展开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结合长方体的实体图,在展开图上填写各个面的相互关系,同时注明各个面对应的边的长度。
活动二,估一估。提出要做这样的礼品盒至少要多大的纸板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思考,讨论至少需要多少纸板即求各个面的面积之和。由此导入长方体表面积是各个面的面积之和这一概念,并板书这一概念。
活动三,算一算。
先让学生算出展开图的各个面的面积,再填写书本第18页的表格,让学生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各个面面积之间的关系。在计算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回答制作这样的礼品盒需要多大的纸板。
活动四,想一想。
让学生在小组内思考、讨论,计算表面积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如果给你一个正方体,你将如何计算它的表面积?板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环节三,反馈练习,应用新知
要求同学们完成课本19页的练一练的1,2,3题。在学生练习时,我深入到学生当中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对于存在的个别问题及时辅导,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效果最优化,让每个同学都有很好的发展。
环节四,反思总结,整理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慨括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我再进行补充、完善。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的能力。
环节五,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同学们在课堂上独立完成课本第19页的4,5题。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25—26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多元的,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探索、尝试精神,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并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魅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表面积的概念以及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为了让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尝试教学法”,辅以“情境探究式”教学法、“观察法”等,实现师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思维方法的训练,努力探索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新策略。
(二)学法《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三、说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自备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一个,剪刀一把。
四、说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师生互动
设计理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旧知重温铺路搭桥
口答。
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相对的棱的长度(),相对的面()。
2、正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它的棱(),每个面()。它是特殊的()。
3、看图,指出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学生回答。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新知识铺路搭桥。二创设情境切入主题
1、动画演示情境图。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明选了一份精美的礼物。为了使礼物更加美观,他打算亲手包装盒子。小明买回一张漂亮的包装纸,为了节约纸张,他想先裁下大小适宜的一块再包装,那么至少要裁多大的纸呢?小明该怎么做呢?你能帮他出出主意吗?导入新课:这就要用到一个新的数学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学生观看并思考。
2、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生1:必须先知道盒子有多大。生2:必须先算出盒子每个面有多大。……新课标强调,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的需要,我们应该应用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因此,我对例1进行优化组合,真正使数学焕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情境的设计意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感受到一种人文情怀。
三实践操作建立表象
出示“操作提示”与“我的发现”。操作提示:①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沿着棱剪开,再展平,看一看纸盒展开后的形状。②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我的发现:你发现展开后的图形,在长方体中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正方体呢?并完成下表。
长方体
展开后
相当于
展开前
长
宽
高
1、学生动手操作。
2、观察发现并完成表格。(每人一张)
3、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4、汇报。生1:我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生2:我发现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相等,前后面相等、左右面相等。……《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想,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对这一理念作出较好的诠释。给予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去发现,解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学生建立积的表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自主探究深化主题
动画演示并讲解长方体拆成平面展开图,引导学生建立表面积的表象。
1、认真观察并加深理解展开后的图形与原长方体之间的联系。
2、建立表面积的表象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通过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长方体拆成平面展示图,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再现情境图,提出尝试问题:你能否帮小明算出纸要裁多大?自读课本例1。尝试练习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变”教数学“为”用数学“,同时,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出示讨论提纲:
1、你是怎样算的。
2、正确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合作交流,能让学生更,宽20厘米,高30厘米。请你帮他算算至少需要多少玻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这种不需要算出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的情况。你还能举出例子吗?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需要计算哪些面的面积,完成练习并及时反馈。举例子,如计算游泳池的表面积、粉刷柱子等。提高性练习旨在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懂得根据实际来解决问题,同时,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有”用“的。
六总结评价课堂延伸
总结评价。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既能梳理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反思意识。课堂延伸。同学们,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表面积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课后思考。这个有”挑战性“的任务能较好地延伸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课外也动起来。
五、说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方法一:方法二:6×5×2+6×4×2+5×4×2(6×5+6×4+5×4)×2上下前后左右
就本课的板书而言,我尽量做到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和难点。
第三篇:长方体的表面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长方体的表面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教学准备: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回答:(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列式:(7×5+7×3+5×3)×2 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教学反思:
第四篇: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优秀教案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地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4、通过亲身探索的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情感体验。教学重点: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长方体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教具学具:
剪刀、长方体盒子、尺、硬纸板、火柴盒。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想把它送给这节课最爱动脑筋、最爱发言的同学,老师觉得这礼物盒不够精美,你们能不能给老师出出主意?(让学生说,当学生说到给礼物盒子包上包装纸时,教师说你的想法和我一样。)
【评析:捕捉生活中常见问题,将学生自然地带入求知地情境之中,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
1、实践感知
谁知道“表面”是什么意思?谁愿意摸一摸长方体的表面,能不能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
【评析:通过摸一摸,使学生在观察中充分感知,在动手中展开思维,在操作中尝试发现,从而理解表面积的意义。】
2、点明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
3、分组操作,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同学们,长方体的表面积该怎样计算?大家可以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开动脑筋想一想,看看能不能通过剪一剪、摆一摆,得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评析: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能让每个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全过程。】
三、合作交流
各小组学生交流并汇报结果。(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并汇报探索思维过程。)汇报1:我们小组把长方体纸盒6个面剪开,并把相对的面摆放在一起组成三大部分。要求出这个长方形的表面积,只要把三大部分面积相加,第一部分为“长×宽×2”,第二部分为“宽×高×2”,第三部分为“长×高×2”,最后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
汇报2:把长方体纸盒剪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只要把这两大部分的面积相加,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形的表面积,第一部分面积为“长×宽+长×高+宽×高”,而第二部分面积与第一大部分面积相等,只要把第一大部分面积乘以2,得出长方体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汇报3:我们小组把长方体的六个面剪成上下面和四周两大部分。
只要把两大部分相加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形的表面积,第一大部分面积为(长×2+宽×2)×高+(长×宽×2),并说明“长×2+宽×2”可以表示这个长方体的底面周长。【评析:在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经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获得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的实践活动、创新意识从中得到培养。】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
出示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让学生说明“至少”的意思。)【评析:通过尝试解答,自我检查,培养学生独立自学能力。】
四、拓展创新
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两个火柴盒,现在要将这两个火柴盒包装起来,请大家给它设计一个包装方案,并在小组内交流,你为什么这样包装?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设计出许多包装方案的想法。有的小组同学把面积最大的两个面重叠起来,有的认为这样包装纸用得最少,而有的则认为有时不单纯考虑包装纸的大小,也要考虑包装纸是否美观、大方,也有的„„
【评析: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拓展了学生的多向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评价体验
今天,你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学习上有什么收获?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评析:学生通过自评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成为进步学习的动力。】 【总评:选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作为教学手段,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推导出多种不同的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重视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多种感官协调合作下获取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注意在知识教学的同时,突出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了解到知识来源于实践,运用于实践的道理。】
第五篇: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Fpg
长方体の表面积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の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丰富对现实空间の认识,发展初步の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の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の联系。教学重点:
探索理解长方体、正方体の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表面积の概念.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盒子一个,剪刀一把。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计算一些物体の表面积。如粉笔盒需要多少纸皮?教室の四面墙壁需要土上多少涂料?装修房子要贴上多少瓷砖?这些都需要计算表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の表面积。
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长方体の表面积?
二、探索新知
1、老师演示课件,学生边看边思考:
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2)哪些面是完全相同の?它们の面积怎么样?有几组面积相等の长方形?
2、将自己准备の盒子量出长、宽、高,沿一条棱剪开,得到长方体の展开图,并将展开后图形の每个面标上“上、下、前、后、左、右”。
我们把长方体或者正方体の6个面の面积总和加起来就叫做它の表面积。
3、教学长方体表面积の计算方法。
教学例1:教师演示课件,学生读题,如图。
Fpg
Fpg 7cm 3cm
5cm 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平方厘米の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长方体の表面积.首先要找出每个面の长和宽.根据长方体の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の面积,把每个面の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
上、下面变粉色并闪动,学生填空,长__,宽__,面积__; 前、后面变黄色并闪动,学生填空,长__,宽__,面积__; 左、右面变绿色并闪动,学生填空,长__,宽__,面积__。所以这个长方体の表面积是:
7×5×2 + 5×3×2 + 7×3×2 上下两面 前后两面 左右两面 面积の和 面积の和 面积の和 学生计算其结果。
4、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要求学生自己做,待学生独立做完后,教师订正。(7×5 + 5×3 + 7×3)×2 上面面积 前面面积 左面面积
比较两种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个式子改变成第二个式子,而第二种更简便些。
引导学生概括,推出长方体表面积公式:(长×宽+长×高 +宽×高)×2
三、巩固练习基础:
1、Fpg
Fpg
独立计算,汇报。小结:正方体の表面积=棱长×棱长×6
变式:
求需要多大面积の硬纸板,就是就这个长方体の表面积。
注意,求の是无盖玻璃鱼缸,所以只有五个面。每个正方形の面积是35cm×35cm.就是求房间の表面积,但是要除去门窗の表面积。拓展:
思考:选择合适の包装纸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学习了长方体の表面积有什么用?(铺地砖、粉刷墙壁、计算长方体罐头商标纸の大小,都要用到这部分知识)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の表面积
长方体6个面の总面积叫做它の表面积.
做一个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の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
Fpg
Fpg 7cm 3cm
5cm
第一种:7×5×2+5×3×2+7×3×2
=70+30+42
=142(平方厘米)
第二种:(7×5+5×3+7×3)×2
=71×2
=142(平方厘米)
答:至少需要142平方厘米硬纸板.
F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