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与学模式初探[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23:1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化环境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与学模式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化环境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与学模式初探》。

第一篇:信息化环境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与学模式初探

信息化环境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与学模式初探

冯雪峰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综合性学习活动已经成为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而随着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综合性学习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探究综合性学习的含义,以及其在信息化环境下所呈现出来的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

引言: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要形成必要的知识储备,还要不断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利用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概述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课堂组织模式,它打破学科的限制,将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及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以单元整合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问题引入、问题分析灵活地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并完成问题解答,这种活动模式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具有以下特征:综合性,即该模式提倡跨领域学习,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实践性,即该模式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能力,以及将课本知识与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能力;自主性,即该模式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要求学生在自主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基础上,形成对教学内容的探索和研究;开放性,即该模式的教学核心就在于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提高活动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因此该活动的内容、形式、讨论过程都应该是包容性的,且容纳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以保证学生在交流与探索中拓展思维空间。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应到人们实现进一步探索的内在动力,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过于强调教师“教”的职责,而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点的考量,而在信息化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可以通过引入更加生动具体的内容,设置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例如在“探索月球的奥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先通过展示月球的地质构造、月相、月食等图片及人类探索月球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从感性上对月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这种心理上的活跃状态可以使他们在分析、掌握月球运行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探索的乐趣。

2.动静结合,深入探索

思考是人类保证实践活动科学有效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漫游语文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信息收集资料,并将家庭、校园、社会中语言文字的运用情况制作成PPT,然后在活动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讨论小组,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广告牌中“衣衣不舍”、“默默无蚊”这类篡改成语文字的现象,同时让学生分析、思考这对于语言传播的影响,最后让学生字语言运用的正反面例子中领会语言文字的价值。3.学科融合,拓展知识

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初中生进行知识融合和知识拓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实现语文知识同其他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进而保证学生在综合环境中实现综合教育,例如在“黄河,母亲河”的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地理、历史等学科的结合向学生介绍黄河在人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然后通过幻灯片播放的方式,展示目前黄河千沟万壑的真实情况,最后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无论是从维持生态平衡的角度,还是从保护中华文化发源地的角度讲,治理黄河、爱护黄河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4.思维训练,注重创新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定性思维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在“漫画探险”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展示古今中外著名探险家的故事,然后将学生分为两个讨论组,就野外探险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利用发散思维提出解决方案,而教师针对这写方案进行点评并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三、结论

在信息时代,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造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而综合性学习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应用途径,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进而实现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植旻.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上),2015,01:77-79.[2]郎云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04:134.[3]于晓冬.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J].中国培训,2015,08:190.

第二篇: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武安敏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础,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目的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信息技术与之整合,可以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信息技术 使用资源 创设氛围 体现特点 自主合作探究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因素。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础,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目的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究,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整合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必须把呈现资源变为使用资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的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学生能在短时间里搜集大量的资料,并能通过打印或课件形式呈现,但仅仅是资料的罗列,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变成了资料展示,而学生并没有获得能力的提升,也很少从中有情感的体验。例如人教版七年级《戏曲大舞台》这一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学生搜寻资料,内容包括:戏曲知识如角色行当、脸谱知识、主要剧种、河南地方戏曲知识等,结果学生很快打印了资料并下载一些名段,如京剧的《苏三起解》、豫剧《花木兰》、黄梅戏《女驸马》等唱段,看起来资料内容丰富,但学生对戏曲的起源历史包括现在的困境却没有任何的体会,仅仅是照本宣科。

有鉴于此,我以家乡剧种怀梆为例,让学生从怀梆的兴衰中去感受整个戏曲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我引导学生,仅仅依靠网络资料的展示是不够的,必须对资料进行整理,再加工。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历史组负责搜集整理怀梆的发展史,影视组搜集怀梆演出视频和图片进行编辑整理,现状组走访群众搜集资料来关注怀梆的今天和明天。并提醒学生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但必须体现语文的特点。一周之后的展示会上,历史组以ppt形式展示了怀梆的起源、发展,并介绍了怀梆的名角和名句,文字出示的同时配以生动的解说。影视组下了大工夫,不但截取怀梆精彩视频,并且用数码摄像机拍下街头戏曲爱好者的演出,以短片形式介绍怀梆。现状组则是写了调查报告,谈社会的发展以及电视网络等媒体对怀梆的冲击,并且教育的普及使得年轻人更多讲的是普通话,而原滋原味的怀梆应是用方言演唱的等等。并且他们调查数据的获得有些是利用QQ让家长参与回答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利用网络搜寻资料的同时开始学习对资料的剪辑整理,有选择的使用,得到了能力的提升。

二、通过信息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传统的语文课堂,信息交流以文本为主,学生的情感只能凭借内心的想象,师生间的单向传递,效果只差可想而知。如人教版七年级《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中,如果学生仅把资料一读,课堂的枯燥乏味可想而知,而信息技术通过声像图文创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展示课一开始,就播放纪录片《黄河》的片头,伴随着滔天巨浪的画面的是雄壮的歌曲,紧接着是卫星航拍的黄河图,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情境,接着以ppt形式展示关于黄河知识的竞赛题,例如起源、流经省份、文化遗址以及诗句、成语、故事等等,分小组回答,现场得分,容量大并且速度快,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紧接着,出示《黄河大合唱》视频,学生随着合唱《保卫黄河》,又一个高潮到了。学生正激情慷慨之时,再出示一组黄河水土流失、河床干枯、断流、水质污染、洪水泛滥的图片,并简要解说。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保卫黄河迫在眉睫,请学生现场创作公益广告,然后又简单讲党和政府为保护黄河做出的努力,简单展示小浪底水利枢纽的视频,最后让学生结合本次活动写作文《母亲河不再哭泣》。这样的课堂,学生主动参与,思维的火花四处绽放,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信息技术有助于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例如人教版八年级《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中,我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让他们分别搜集资料进行整理,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开始合作,同时他们共同制定小组活动方案,开始自主学习。例如文学组搜集整理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并进行精彩片段的朗读;新闻组搜寻新闻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艺术组搜寻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广告等作品,并演唱关于母亲的歌曲,排练小品等;生活组展开对母亲的调查,从平凡生活中发现母爱,这样在搜集、查阅的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促使学生相互合作,同时不断探究,寻找更好的展示形式。在《献给母亲的歌》的展示课上,各小组同学精诚合作,借助信息技术,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自己的多才多艺:播放音乐和画面伴奏,艺术组演唱歌曲《懂你》《妈妈的吻》等;文学组朗诵冰心的《纸船》孟郊的《游子吟》等诗歌,史铁生散文有《秋天的怀念》等;新闻组出示新闻报道中的感人母爱事例,用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做背景音乐,展示汶川地震中的感人画面;特别是生活组,排练小品《妈妈的一天》展示母亲平凡又深沉的母爱,学生们参与积极性很高,效果极好。这个过程,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没有他们的团结合作,根本不可能成功,他们通过这个过程,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提高了能力和语文素养。

综合性学习使语文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提醒我们借助各种媒体,总之,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合,可以为学生广开语文资源,搜集语文信息,并学会与人分享。这种活动打破了语文的局限性,让学生视界更开阔,积累更丰富,能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促进教学的互动。同时教师引导自主处理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借助网上丰富的资源进行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的讨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发展。我相信信息技术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合,必将为语文教学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会使更多的学生

爱上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第三篇:信息化环境下新型教与学方式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新型教与学方式研究

当今,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迈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大门。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融图、文、声于一体的认知环境以及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得人们关于教育、教学的传统观念受到了冲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及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丰富资源,对我们的教学,学习模式改革提供了便利条件。既包含基础设施又蕴含着人类的高级智慧的信息技术,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来临与广泛普及,网络就成为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提供了非常有效地工具,并在学生自主学习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问题

1、“怎么教”的问题。传统教育给予的是与学习对立的东西,不让学生有自己的知识构建意义,而是将意义强加给他们,使得有效的教学过程成了生产线上安装零件般的知识灌输。在知识构建,也就是学习的过程中,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成为师生互动基于师生的经验,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知识群体,体现新课标要求。

2、“怎么学”的问题。传统学习方法基本上是让学生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学习,而这种学习压抑力学生的兴趣和影响,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通过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认知学习过程能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信息化环境下新型的“教”法

1、教学主体——教师转变角色,协作教学:

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改革是要改变教育的主体,变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协作教学。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通过不断讲解把大量知识信息输送给学生,这种“填鸭式”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与主动性,课堂上死气沉沉,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信息环境下,教师角色发生转化,教师要创造富有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而教师只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一位在适当时机给予学生提示的组织者、引领者。

2、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老师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与设备,进行形象性教学。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从自发到自觉地去主动探索学习。如在教学A sense of humour时,过去我们通常是播放录音带,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卓别林式幽默,而现在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卓别林的影片,让学生亲眼看到卓别林的哑剧幽默表演,这样的直观感受更好的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营造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注重协作教学模式的应用。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资源,遵循学生的认识水平,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网络化技术、在协助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的优势是:①它具有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②它具有助于师生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③它还将推动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建设。

构建新型教学方法有利于在学校教育中实现学生的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体发展。

三、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学”法

在信息化技术环境下,教师处于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不仅仅传授书本知识,还要重视能力训练和情操培养,尤其重视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使教学过程结构由逻辑型讲解式向探究、发现、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结构转变。1)自主学习式

基于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教学目标和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培养主动探究和积极实践的能力。

信息化时代下学生的新型自主学习模式:①首先要在教师的帮助下选择好自主学习的内容。②培养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能力。③自主学习,应该明确学习总目标。④自主学习需要有一个设计好的学习任务或问题。⑤学生根据上述的内容、目标与任务进行信息资源的查找与学习。⑥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将学习结果进行展示、评价,进行及时总结,学生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评价,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对自己的学习也会增强学习兴趣。2)合作互动式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出电脑—学生—教师三者之间合作交流的互动环境,在教师启发下,学生运用电脑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可在教学课文前生字词积累时,可以让大部分学生在纸上先将空白拼音填写完毕,与抽点个别学生在电脑上操作同时进行。网络化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只要合理运用网络所提供的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网络化学习学习必将发挥更好的效益。

信息化时代的学与教,更要重视授学生以“渔”。只有学生掌握了“渔”的技巧,才能更多的捕到“鱼”。自主学习与协作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他们的共同点与楔入点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些作为新型学与教方式是比较符合教育、教学实质的。构建新型教学方式方法有利于在学校教育中实现学生的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体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本领。总之,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而作为21世纪的中学教师,应正确并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信息化环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现代信息环境下的新型教与学得到一个完美的结合。

第四篇:信息化环境下网络教与学的方法探究

信息化环境下网络教与学的方法探究

全南中学:罗清莲

邮编:341800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多媒体等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使计算机的应用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中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而学校校园网的开通、宽带网的接入都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为在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提供帮助。【关键词】:网络环境、网络教学、网络学习、自主学习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已进入信息化技术环境下的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已与网络密不可分,网络交友、网络购物、网络办公、网络休闲等等可以说生活中网络无处不在,网上无其不有。同样现代教育技术已悄然向第三阶段——网络教学过渡。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是大家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校园网络的使用,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思想以及学习方式,更为现实的是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渗透网络思想,注意传统教学与现代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有效地利用校园网络,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中的教与学是本文讨论的中心。

一、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如何开展网络教学

1、首先教师应先转变思想观念。

新型的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提到:“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获得的。”这就是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的位置,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己不是讲台上的指挥者,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灌输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紧张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师只有在思想上明确了自己应处的位置,才能在研究性学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教师要明确自己角色的定位

在网络环境下,要想做到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先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在网络上学习,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要教师,只是教师的作用和以前不同了,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应该担当起以下角色

组织者,虽然教学环境发生了改变,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他要执行教学大纲,控制教学进度,对具体课程内容的教学也是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来进行的,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是常用的做法,它可以将学生的探索式学习规范在一定的情境中,不致偏离教学目标。

辅导者、合作者,这是网络环境教学中最关键的角色,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讲课,而是指导,答疑解惑。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学生学习进度不同,使用的课件可能也不一样,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极为广泛,接触的东西多了,疑问自然也更多,作为教师,要能随时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辅导,与学生合作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保护者,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很多校园网都直通互联网,学生可以方便地从其中获取大量信息,这是好事,但网络实在是太大了,要找到有用的信息并不容易,另外,网上也存在许多不健康的东西,青少年因为年龄尚小,辨别能力差,很容易被染上病毒,因此,教师必须发挥做好学生的思想意识的保护人,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不出思想偏差以保证学生在网中不迷失方向。

当然,教师角色的转化并不是削弱了教师的地位,如果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师生的交互和交流,那么这种教学失败无疑,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必须要明确,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化教学中,教师只是由场上的“主演”改变成场外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但教师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强,每一环节若要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因此,教师在整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是削弱了,反而更重要,教师的作用不应有丝毫的忽视。一个好的教师要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要当好组织者、辅导者、合作者、保护者。

二、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如何进行网络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为实现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种新的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和发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它是围绕如何帮助学生的“学”而展开。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处于主体中心的位置,教师应是辅助学习。网络环境下主要有以下几种学习模式:

1、网络环境下任务式的自主学习

任务驱动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网上搜索、筛选、分析、整理等方式完成具体的任务。网络中有着浩如烟海的信息,在网上能搜索到相关的信息资料多达数百上千条,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这是教参所望尘莫及的。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冲破课本的束缚,给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将学习的内容分解成若干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务。通过这种网络创设、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阶段性学习目标,并通过自我努力一步步实现、完成,而成功的反馈信息赋予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我满意感。它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

2、网络环境下协作式的自主学习

社会交往有助于形成多种假设,用多种观点看待同一个问题。建构主义特别提倡协作式学习,认为“协作”是建构主义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明代学者顾炎武也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充分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主学习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并且教师也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继续探讨,在讨论中解决重点、难点,学生就会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学习,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这种没有预设任何思维限制的协作式自主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网络环境下个别式自主学习。

本人认为个别化自主学习是网络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其特点是: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决定该学习什么,可以按照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可以决定学习的进度和选择。我们都清楚,在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着无暇顾及学生接受能力存在差异的现象,往往按照“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效果总是不尽人意。随着校园网络的进一步普及,计算机的交互性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当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广度、深度时;当学生对课程以外的自然与社会、科技与生活产生了更多的兴趣与关注时,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运用信息技术的网络环境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这样做,真正做到了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个别化的环境下进行自主的学习,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这种学习模式重视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前苏联现代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对学习能力较差一些的学生来讲,即能免除公众之下怕出错的心理障碍,又能在自己选择的练习中建立自信心,哪怕是小小的成绩,也能使他们达到满意的自我评价。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我们教师必须努力学习信息化技术的网络教育,使信息技术由专业信息技术人员手中的“专利”,变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手中的“武器”。只有这样,教师才不至于失去地位,学生才不至于变成学习的机器。

【参考文献】:

1、赵浩明

《网络能为教育做些什么?》

2、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创新教育论坛》《浅论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2002 年版

3、教育部基础教育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何克抗(载于《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8年10)月

第五篇:农村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新型教与学的方法

农村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新型教与学的方法

平果县同老乡中心小学 韦学斌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给我们教育带来重大变革,尤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优化,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强化观念创新,重视资源开发,加强队伍建设,整合课程内容,营造整体氛围,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 教学模式 观念创新 资源开发

在教育信息化日益深入发展的今天,要想当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养、专业素养,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素养。教育技术素养是指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态度和责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必将引发教育的变革。以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迈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大门。既包含基础设施又蕴含着人类的高级智慧的信息技术,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

一、当前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教师的培训与学习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化环境的改善,又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教学改革研 1

究项目,取得了一批值得推广的研究成果,但是从全国来看,形势并不乐观,特别是在农村,从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产出比来分析,可以看出绩效还比较低。究其原因,影响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因素是硬件投入不足,教学资源缺乏,广大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对于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得太少,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理解有偏差,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把信息技术与自己所教的课程有机地结合起,因此,政府要多分配一些年轻又有能力的老师到农村来工作,对老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

(2)改革教学方式。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学习是学生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生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传统教学所给予的恰恰是与学习对立的东西,不是让学生自己构筑意义,而是将意义强加给他们,盲目死记硬背。使得有效的教学过程成了在生产线上安装零件般的知识灌输。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有效的方法,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使教学成为师生互动基于师生的经验,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的过程。

(3)改革学习方式。解决“怎么学”的问题。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通过有效的方法,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充分利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学校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时注重管理、落实、提高,在探索信息技术教育和应用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利用信息化平台提供了在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资源,根据学习执行新课程计划,开设研究性学习的方案,基于网络下的研究性学习,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一个切实的可操作性的平台,建立研究性学习知识网,互相交流有关自己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使学会利用信息化平台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资源,体会研究性学习过程。在新型教学环境下,激发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大的效能 教育家吕叔湘说过:“学生的学,应当由被动的学向主动的学转化。”“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吸收这一教学思想中的精华和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使师生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发生重大变化。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究不断更新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行动方式,体现教师的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教学再设计,必将更新教师教学方式。如今,课件制作室、数字投影教室、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等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可以更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要想使学校的现代教育之路始终走在信息时代的前沿,就必须随时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随时紧跟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走一条独具特色的超前之路。充分应用各方资源来完善自我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课堂教育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达到信息技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的目的真正推动教学改革和进步。用创新的精神使学科与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整合。

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学习方法的研究,校本教学研究必须依靠教师参与,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教学观和个人化教育哲学。课程“网页制作技术”课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和应用实践教学效果,由于本课程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充分考虑到远程教育中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设计有利于师生之间交互对话的课程结构、构建学生间相互协作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较先进和适合本课程特点的“目标任务型”教学模式;对学生的问题及时地提供反馈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得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尤其在提高学生实际使用课程知识能力方面显著提高。

四、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特色通过走进新课程电教优质课评比开展校本研究。

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缺乏已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

术教育的发展,已成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摆在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校本教学研究必须依靠教师参与,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教学观和个人化教育哲学。根据学校的特色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课程在课堂上在教学中开展研究,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主旨的课堂教学改革。

五、加强科研、探索新路、科研兴校。

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任务在于服务,既要服务于教学,也要服务于科研。为了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和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自觉将科学研究与现代教育结合起来,为教育方式的延伸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并逐步走出了一条加强科研、探索新路、科研兴校的道路。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骨干队伍,通过骨干教师去带动其它教师,是学校参与教科研的目的,目前在校园内,做“科研型”、“学者型”的领导和教师的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教学提供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如何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严重缺乏问题,如何科学、合理、经济、实用地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如何使巨大的资金投入更好地体现出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效性,如何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和潜能,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应用网上繁复而多样的信息......这一切都是我们不得不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因此,教育创新,我们任重而道远!

不断的探索努力实践在信息化环境的现代教育技术,以资源建设为

重点,以教学应用为目的,使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始终走在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最前沿,不断地超越着自己与别人,超越着昨天与今天。

【参考文献】:

1.李金凤.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版。

2.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编写《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3、张人杰译:《关于新的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下载信息化环境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与学模式初探[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化环境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与学模式初探[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与学模式的探索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与学模式的探索 目前,全国有一百多所学校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通过近5年的教学研究实践,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师喜欢使用的软件是word和pow......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内容摘要: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就这种教学模式中的教与学进行详细的阐述。基于网络环境下......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B-learning模式

    合肥光华学校信息化环境下的B-learning教学模式 一、基本内容 B-learning即Blending Learning,含义就是“混合式学习”或“结合式学习”,即各种学习学习方式的结合。它是以教......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与学模式的探索语文论文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与学模式的探索语文论文 目前,全国有一百多所学校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通过近5年的教学研究实践,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师喜欢使用的软件是wo......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最终版)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微笑着面对生活》教学设计 图们市长安中学 徐荣荣 【活动背景】 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微笑着面对生活》。计划以演讲的形式开展。如今的学生......

    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阅读教学是最好的突破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

    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与学

    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与学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曹智宏 摘要:在国内,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慢慢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其中大部分学生主要是由于英语课堂枯燥乏味,缺乏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