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9-05-12 23:1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小学数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关于《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的几点思考

宁都三小

廖光明

今年教学开放周,我执教了《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据我所知,几年的教学开放周都少不了这一课时,执教老师上得很心烦,听课的老师也感觉很腻味,听多了没新意了。我今年决定不走老路,想另辟一条蹊径,看能不能有所突破。一堂课下来,喜忧参半,让我不得不深入反思。

下面谈谈我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

在复习引入阶段,我先复习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且板书公式,接着创设一个情境:我们三小俢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花坛,底是5米,高是3米。让学生很快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5×3=15(平方米)。然后提出问题:为了使这个花坛更美观,学校准备把这个花坛平均分成两份种不同颜色的花,该怎么分?有学生踊跃上来分,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预设沿对角线分成了两个三角形。老师紧接着抛出问题:这两个三角形面积一样吗?学生说是一样。教师再问:真的一样吗?学生不敢肯定了。这时教师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具,沿着对角线 剪开,把其中一个三角形围着一个点旋转180度然后平移,使它们完全重合在一起。这时学生都说两个三角形面积一样。教师重复说,这两个三角形不仅面积一样,大小也一样,可以重合,我们说它们完全一样。教师再问:你能求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吗?学生列式:15÷2=7.5(平方米)。为了加深印象,为后面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作铺垫,教师强调问;15平方米表示什么?为什么除以2 ?学生回答说15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每个三角形花坛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花坛面积的一半,所以除以2。聪明的学生可能已经知道了先用底乘以高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再除以2求出三角形的面积。教师紧接着把学生拉回到到刚才 剪平行四边形的环节,又抛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教师再一次剪另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再演示两个三角形 也能重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教师板书)

马上进入新授部分,教师反问学生:刚才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了两个 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反过来是不是任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呢?教师用刚才剪下来的两个

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旋转、平移,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给学生演示了一遍。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尝试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指导,让拼出的学生到到黑板上用教具拼出来展示。三种有代表性的三角形都拼成了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用完全归纳法得出结论:任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板书)接着教师花了很多时间引导学生比较每个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底和高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推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接下来的过程也就没有什么新意了,写出三角形的字母公式,出示求红领巾面积的例题,巩固练习做了几个判断题,目的是巩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再做了一个看图求三角形的面积,给出若干条底和若干条高,让学生找出合适的条件求面积。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试图创造一些亮点,可又脱离不了一些樊篱的束缚。我由此产生了一些困惑,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面积推导过程的两个环节是不是有殊途同归、重复累赘的感觉

听课老师也感觉到,我本节课的最大亮点就是复习引入部分把平行四边形花坛分成两个完全一样、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的片断。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先让学生得出“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这一结论。然后倒过来想“任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引入学生的操作过程。现在自己想来可不可以采用这样的新教法:1.要求要求每个每个学生课前自己做一个平行四边形,课堂上量出底和高,并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操作:(1)谁能把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剪下后可重叠在一起验证)(2)比一比,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联系?(3)想一想,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试着写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那么,接下来我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操作,用三种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无非也是为了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推导过程:一个是由合到分,一个是由分到合,殊途同归。如果用了平行四边形剪三角形的方法,那么后面的用三角形拼平行四边形的环节是不是重复了?有没有必要?如果可以不用,那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有关三角

形面积计算的各层次练习。本节课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推导过程用的时间过多,作业练习时间少。

二、面积推导过程应怎样引入,怎样指导学生操作

这一课时大部分的教学设计都是先复习所学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再设计一个情境引入课题,新授部分先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产生困难后再让学生联系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转化方法,让学生思考如何把三角形变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接着教师就让学生拿出学具来拼一拼。我总觉得,如果先复习近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再让学生想办法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学生脑海里首先是在想怎么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平移变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而接下来教师却要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强拉着学生的思维从一各路转到另一条路上来。那么,应该怎样来引导学生操作探究呢?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学具,让学生分别剪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不是已经暗示了学生后面的操作方法了?

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要先向学生说明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还是不作说明,让学生自己试着拼,反复地拼直到拼出为止呢?如果是前者,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已不大了;而如果是后者,往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操作前教师要不要说明,这一直是我的困惑,也是我多年教学这一课时的矛盾冲突。还有拼的过程要不要教师演示先旋转再平移的方法?如果让学生尝试拼,学生往往会出现拼出的不是平行四边形。

三、面积推导过程的多种形式是不是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索 我们的教材设计都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我们教师也是这样有意识地指导,并充分利用课件进行更加形象的展示。于是绝大多数同学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由“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一个转化过程。

想想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几乎都采用这样一个转化过程进行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可是当我们再静静地思考一下,在这节课中学生真就理解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 的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拼成的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怎么证明呢?

我们能不能指导学生采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平移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呢?例如从三角形的高的中点作一条与底

边平行的线,沿着这条线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高的一半。从而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或者把三角形割补拼成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这样的话,我们要给学生准备怎样的操作材料呢?我想应该考虑以下几个特点:1.操作材料要有一般性,不要就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样才更有说服力。2.操作材料要有开放性,即多样性。最好能提供各种可能的情况。3.操作材料要有指向性,也就是说我们为学生提供的操作材料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在本课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学生准备的三角形应包括学生学过的所有类型,个数也有规定。

这节课的探索,教师不要怕多花时间会影响后面怕练习巩固,不管学生用单个三角形剪拼或用两个一样的双拼也好,我们可不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而不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四、如何指导学生找出三角形中合适的条件求面积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问题是每种三角形都有三条底和三条高,学生能不能找出合适的底和高求面积呢?这往往是学生求面积时会弄错的。例如一个三角形知道两条边的长度和其中一条的高,很多学生不知道用哪两条的长度相乘。还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已知三条边的长度,甚至还已知斜边上的高,要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求面积。这都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这一课时的巩固练习部分,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了三个三角形,让学生寻找合适的条件求面积。我是先这样引导学生的:三角形有三条边,当哪条边上作了一条高后,这条边就叫做底了。底和高是相对应的,相互依存的,有了高才有底。我不知道自己这样的叙述是不是准确。我让学生先找就,再找对应的底。还让学生明白,另一条边没有作出高,它就不是底了,是个多余条件。直角三角形中有分别找出对应的底和高,同一组的底和高才能相乘。在教师的反复强调下,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也都明白了。

虽说任教五年级多年,但我一直还在边教学边摸索。教无定法,同一个教学内容,同一个教师,学情变了,教学方式也要跟着改变。我们不能年年走同一条路,要有创新,要有突破。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花开也不同。其实,这也是我们县教育局每年组织教学开放周的目的所在。

小学数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1、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A、联系生活学数学 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C)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

与进步的历程。

A、自我评价 B、相互评价 C、多样评价

5、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二、填空题。

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

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向他们提供充

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

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

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5、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三、简答题。

1、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

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2、怎样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答:(1)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2)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

对决策的影响。(3)了解统计的多种功能。

四、论述题。

1、李老师在讲37+48时,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学生说出了很多不同 的计算方法。这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什么教学理念? 答:①算法多样化 ②数学学习是学生探索的过程

2、请分析如下案例:在新课程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新情况。教师普遍鼓励学生

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对同一个问题往往出现多种解法。对于各种解法 的优劣,教师很少重视,甚至有人提出了“方法本无优劣之分,学生自己想出的

方法,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的观点。

答:分析要点:

1、这种解题策略多样化,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允许

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是正确的。

2、从科学 的角度看,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

3、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各

种方法进行比较,获得适合自己的最佳解题策略,实现方法的最优化。

3、请你谈谈对下列情况的处理对策。课堂教学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一般说来,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和意外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课堂纪律方面 的问题;第二类属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学生会进行质疑问难,发表种种看法,或有时教师不慎造成板书别字、口误等引起学生哄笑、骚动……第三类属于外

来干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答:①面对现状,不惊奇,不慌乱,不追究,不批评,而是采取一种宽容的态

度,让焦点从恶作剧的身上发散开来,尽量避免这一学生再成为焦点,从而使

学生的注意中心再回到教师所安排的方向。②对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由学

生发难引起的偶发事件,教师可以抓住这种教学的难点或有创见的部分,引导

学生深入研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若由于教师自身疏忽造成的不良影响,一

般态度温和的承认事实,并改正过来,就能顺其自然的过渡到原教学的轨道上 来。

2011-07-20 18:57 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34分)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_。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_、_、等四个学习领域。

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_、、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_、_、、、、等数学活动。

7、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将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_、第三学段。

8、“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

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

为主题。

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地发展。

二、选择题(1-5为单选,6-10为多选,每题3分,共30分)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过程。

[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方法 ③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的 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 ②知识技能目标]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B.主动的C.富于个性

D.被动的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

A.数感

B符号感

C空间观念

D统计观念

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三、分析简答(10分)

李老师在讲37+48时,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学生说出了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这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什么教学理念?

四、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12分)

五、结合教学实际说一说,你认为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14分)

参考答案

一、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5、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6、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7、1~3年级、4~6年级、7~9年级

8、实践活动,综合应用

9、全面、持续、和谐、二、1、③

2、②

3、②

4、①

5、③

6、ABC 7.AB 8.ABC 9.AB 10.ABCDE

三、①算法多样化

②数学学习是学生探索的过程

四、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五、答:(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

(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答案要点:对于《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1.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的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状况的考察,不只是看学生的表现,还能促进教师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2)诊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过程;(3)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历程;(4)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针对教师的评价应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其功能至少应包括:(1)反馈学生学习信息,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2)了解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进展情况,以做出恰当的调整;(3)了解教师自身在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情况,适当地加以改进和提高。2.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的具体内容应围绕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展开,形成多维度、全面性的评价内容体系。3.评价方法多样化。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应当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评价,更多地在学生学习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行考查;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评价主要通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参与和投入等方面进行考查。

.《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标准》是如何说明这些的?

答案要点:1.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教材——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教学——课程实施的根本所在;评价——课程实施的必要前提。2.《标准》中用了一半以上的篇幅呈现了“课程实施建议”,它包括“教材编写建议”、“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这是以往的“教学大纲”所没有的。3.一本好的教材是《标准》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它是学生从事有意义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也是教师从事有效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对课程内容的选取、编排和呈现方式等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并辅以实例作为说明。4.教师的教学实践将是《标准》实施成败的最关键因素。《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对课程内容的价值、意义、重点和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做了说明,对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过程做了解释,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案例。5.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的评价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标准》实施的可行性。《标准》在“评价建议”中,首先阐明了新的评价理念,即,评价应当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纵向发展,评价的结果应当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等等。同时,对每一学段内容的评价重点、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并提供了具体的评价案例;并特别强调对过程性目标的评价、强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

小学数学教师素质大赛答辩题

1.简述《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数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答案要点:对于《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1.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的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状况的考察,不只是看学生的表现,还能促进教师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2)诊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过程;(3)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历程;(4)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针对教师的评价应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其功能至少应包括:(1)反馈学生学习信息,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2)了解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进展情况,以做出恰当的调整;(3)了解教师自身在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情况,适当地加以改进和提高。2.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的具体内容应围绕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展开,形成多维度、全面性的评价内容体系。3.评价方法多样化。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应当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评价,更多地在学生学习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行考查;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评价主要通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参与和投入等方面进行考查。

2.如何实现数学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答案要点:1.改变评价观:改变过去只注重“终结性评价”为注重发展性的评价。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2.在目标评价方面,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3.在评价方法上,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结合起来,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建立成长记录袋、分析小论文和数学活动报告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3.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点发生了哪些转向?

答案要点:1.由关注书本转向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2.由单一的知识目标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3.由单纯的教师讲授转向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由远离生活转向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的营造。5.由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转向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6.由教师的独白转向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4.你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素有哪些?对这些要素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要点: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一般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效果等。在这些要素中,教师行为和学生的行为是评价的核心因素。

1.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预先想达到的结果。(2)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还应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数学的情感与态度。(3)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有规范和约束的作用。(4)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水平三者之间 的关系。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包括教材所呈现的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中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时,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内容和范围;其次,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有科学性;第三,教学内容要有系统性和逻辑性,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第四,要考虑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不同教学学段的要求,无论选择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4.教师行为。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领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材料,恰当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机智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等,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形成。5.学生行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整个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行为主要包括是否参与提出目标,是否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是否积极参与他人的合作,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等。6.教学效果。教学效果主要是指运用多种评价方法,通过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检验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

5.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要点:1.数学学习的主题应当是基本的、重要的数学观念,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如《标准》中所列举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推理能力、应用意识等)。2.从本质上说,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3.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获得经验、对经验的分析与理解、对获得过程以及活动方式的反思至关重要。

具体的说,学生的有效数学学习活动有如下特点:1.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2.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3.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过程。

6.《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标准》是如何说明这些的?

答案要点:1.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教材——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教学——课程实施的根本所在;评价——课程实施的必要前提。2.《标准》中用了一半以上的篇幅呈现了“课程实施建议”,它包括“教材编写建议”、“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这是以往的“教学大纲”所没有的。3.一本好的教材是《标准》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它是学生从事有意义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也是教师从事有效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对课程内容的选取、编排和呈现方式等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并辅以实例作为说明。4.教师的教学实践将是《标准》实施成败的最关键因素。《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对课程内容的价值、意义、重点和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做了说明,对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过程做了解释,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案例。5.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的评价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标准》实施的可行性。《标准》在“评价建议”中,首先阐明了新的评价理念,即,评价应当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纵向发展,评价的结果应当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等等。同时,对每一学段内容的评价重点、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并提供了具体的评价案例;并特别强调对过程性目标的评价、强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

7.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答案要点:1.做好课前研究。(1)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与过去教材相比,内容变化了吗,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变化;过去教材没有这个内容,属课程标准教材新增加的内容,要研究为什么增加。然后确定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2)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经验,预测学生学习中的困难。(3)丰富开发课程资源。(4)选择有效的教学技术和手段。(5)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6)确定教学方案。包括设计完整的教学环节,明确各环节的意图,做好充分的预设等。2.做实课堂教学。(1)教师的语言丰富,且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兴趣,能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等。(2)教师给学生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解读教材中的情境和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充分的交流活动。(3)恰当、适时的进行课堂调控,及时把握和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3.做真课后反思。教学后,教师要及时地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是否一致,教学方式是否具有实效性,查找课堂教学中出现以外的原因何在,该怎样解决等。

8.新课程改革以来,你认为数学教育教学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述。

答案要点: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从教材形态上看,单一的教材变为多种版本、多样化的教材体系;2.教材的知识体系有过去的重知识的系统化到关注学生的需要;3.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如用具体情境呈现,用表格呈现,用图文呈现,用对话呈现,用文字呈现等。3.教学目标有过去的一维,即“双基”变为“三维目标”。4.学生的学习方式方式了变化,“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5.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通过教师设计和组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

9.下面两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在哪些地方处理不当,为什么?怎样改更好? “记录天气” 《教学片断一》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并记录的11月28日-12月7日的天气情况)师:谁愿意介绍介绍你记录的天气情况?

生1:11月28日的最高气温是12摄氏度,最低气温是2摄氏度,29日的最高气温是10摄氏度…… 生2:30日的最高气温是10摄氏度,最低气温是…… ………………

生5:12月6日的最高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最低气温是零下1摄氏度,……

师:老师提醒你一个问题,在你的记录表中,12月6日的最低气温是零下1摄氏度,最高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希望你能找出错误的原因。“记录天气”《教学片断二》

(给学生2分钟交流收集天气情况的收获。)

师:你想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让大家与你一起分享吗?

生1:我认识了很多天气符号,我展示给大家。F表示风,表示晴天…… 生2:我知道某天的最高气温一般指午后2时左右测的气温…… 生3:我知道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字母“°C”表示。师:请你给大家写到黑板上。

生3:板书°C(写得很小,其他学生喊看不清楚)

师:不清楚,我也没有办法,表示温度的单位,叫摄氏度。谁还学到了什么? 生4:我知道同一天里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温差。………………

答案要点:1.《片断一》中,学生对零下的温度怎样表述不清楚,教师没有处理,而是指责学生不对,但又没有告诉学生怎样表述是对的。修改:教师问:谁知道气温在零下时该怎样表示呢?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说,如果没有学生知道,教师就讲解。教师可边口述,边书写;也可以结合课件或温度计进行讲解。2.《片断二》中,教师说“不清楚,我也没有办法。”这样说不合适,应该让这个学生想一想“怎样让大家能看得清”学生自然会写大一些。学生如果没有反映,教师可提醒学生写大一些。

10.读下面两个教学片断,谈一谈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的关系? “记录天气” 《教学片断一》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并记录的11月28日-12月7日的天气情况)师:谁愿意介绍介绍你记录的天气情况?

生1:11月28日的最高气温是12摄氏度,最低气温是2摄氏度,29日的最高气温是10摄氏度…… 生2:30日的最高气温是10摄氏度,最低气温是…… ………………

生5:12月6日的最高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最低气温是零下1摄氏度,……

师:老师提醒你一个问题,在你的记录表中,12月6日的最低气温是零下1摄氏度,最高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希望你能找出错误的原因。

“记录天气”《教学片断二》

(给学生2分钟交流收集天气情况的收获。)

师:你想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让大家与你一起分享吗?

生1:我认识了很多天气符号,我展示给大家。F表示风,表示晴天…… 生2:我知道某天的最高气温一般指午后2时左右测的气温…… 生3:我知道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字母“°C”表示。师:请你给大家写到黑板上。

生3:板书°C(写得很小,其他学生喊看不清楚)

师:不清楚,我也没有办法,表示温度的单位,叫摄氏度。谁还学到了什么? 生4:我知道同一天里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温差。………………

答案要点:首先,要把握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其次,课堂预设要做充分,针对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回答,可能出现的答案,要尽量考虑周全等;第三,不要只关注教学预案是否完成,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控,并修改预案;第四,抓住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及时想办法解决,让预设“活”起来。

11.试举例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答案要点:1.三维目标指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课程标准》把总体目标阐述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2.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经验,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尤其要着重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3.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落实。4.精心设计教师提问的问题,问题的指向性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要有针对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如,记录天气一课中,“你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收集天气信息的?”这一问题就是针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有效问题。5.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合理,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和谐统一。

12.简述如何重视口算教学。

答案要点:1.充分认识口算的价值。口算基于个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笔算的基础,而且也是运算中独立的一部分,同时,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口算还是数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2.教学中从以下两点具体落实“重视口算”的教学。(1)在数形结合中理解口算原理。在让学生了解口算的算理时,除了要与实际情境结合,还要逐步过渡为数学的语言符合,由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强化基本口算内容,达到熟练的程度。小学口算内容中,两个一

位数相加与其相对应的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与其相对应的除法是四则运算中的基本口算,务必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1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谈谈你是怎样认识这一转变的?

答案要点:1.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教学活动要拓宽学生活动的空间,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2.“组织者”的含义包括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引导者”的含义包括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合作者”的含义包括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3.教师角色的转变应促进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标准》赋予教师更高的要求、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期望。

14.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教学观?

答案要点:1.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3.新课程把过程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位。因此,教学中,既要重视结果,又要重视过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只是关注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经历、探究、创新、实践等过程后得到的体验、尝试和机会。

15.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答案要点:1.学生是发展的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16.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谈谈如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答案要点:1.要把握四则运算的本质。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的最基础知识。一般对加法的定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的定义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乘法的定义是:“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除法的定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要创设符合小学生生活实际和其认知特点的具体情境。以上运算定义,虽然在表述上已经比较直观,但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仍是十分抽象的,他们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情境可

以赋予数以意义,从而使抽象的数成为具体的物体。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表象,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3.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给学生建立丰富的感性积累的机会,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动态表象,从而获得关于四则运算意义的准确理解。(举例略)

17.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

答案要点:一个称职的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两个大类:教学能力和通用性能力(主要是非教学方面的)。1.教学能力。(1)教学设计能力。就是教师在课前对教学中各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设计的能力。(2)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的最重要的手段,称职的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正式语言表达能力即符号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非正式语言表达能力即体势语言。(3)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中各种要素进行控制,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能力。(4)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5)教学测量与评价的能力。有效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学反馈,开展教学反馈的前提是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2.通用能力。通用能力也被称为“基本能力”,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的能力。(2)问题解决与研究的能力。(3)创造性思维与实践的能力。(4)批判性反思与不断学习的能力。

18.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具有的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什么?

答案要点:称职教师应具有广博的通用性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情境知识。具体讲由以下几个方面:1.本体性知识。即小学数学教师对任教的数学学科所具有的相关知识。包括:内容性知识――小学数学学科的事实、概念、原理等;实质性知识――小学数学领域中的理论框架和结构;逻辑性知识――小学数学领域中新知识被引入的方式、学术根源和历史发展、研究者探究该学科知识的标准与思维方式等。2.条件性知识。回答“是什么”的知识和回答“怎么办”的知识。主要包括:课程论知识――关于数学学科知识如何组织以适合学生学习规律并便于实施与测量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一般教学论和学科教学论知识――关于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技巧、教学组织形式等;班级管理知识(略);学生学习与发展知识――关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特征、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有效方法、学法指导等;教育科研的知识(略)。3.实践性知识。这种知识既有教师直接获得的个人经验的积累,也有通过情境学习获得的他人经验的借鉴。如教师的案例分析、行为访谈以及教学经验介绍等是教师活动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4.文化知识。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19.简述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答案要点:1.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自我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现状进行深度思考,通过学习对自己做出分析,自觉改进教学行为。这种反思强调教师的主体悟性,强调教师的自主反思。同伴互助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相互交往、互动与合作,其具体活动形式有对话合作和帮助。专业引领是在专家或骨干教师的协助与带领下,在广大教师与专家、广大教师与骨干教师之间实现先进理念与教学实践经验的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而形成相互启发、共同引领的格局。2.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专业引领不等同于专家的单边引领,是双边引领、多边引领。在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断,说一说造成这位教师教学“尴尬”的原因何在? 教学片断:

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一位教师设计的新课导入:

(1)有6个桃子,分给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有几种分桃子的方法? 1 2 3 0 5 4 3 6 师:哪种比较公平?

生1:分成3和3的那种,每人同样多就公平。

生2:分成3和3的那种也不公平。因为,孙悟空干活多,唐僧不干活。(2)八戒又来了,要把有6个桃子分给三个人,每人可以得到几个? 2 1 1 2 2 1 2 3 4 师:他们对哪种分发最满意?为什么? 生1:分得同样多,不用抢。

生2:分给师傅1个,分给猪八戒2个,分给孙悟空3个最合适。因为师傅不干活,孙悟空贡献最大。生3:这样分猪八戒不乐意,因为他饭量最大,嘴又馋。此时,教师已无法控制局面。

答案要点:1.教师只是想通过学生熟悉的故事情节入手,从任意分过渡到特殊分法(平均分),理解同样多就是平均分。但对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识预料不足。2.教师的用语“公平”一词不恰当,容易使学生造成歧异。3.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估计不足,因为在这个学生熟悉的故事中,学生对其中的人物的认同感是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这就很难达到老师想要的“公平”,即分得个数同样多。4.老师提的问题指向

不明(他们对哪种分发最满意?为什么?)。致使学生不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是从个人的喜好出发思考问题,做出选择。因此,造成了课堂失控的局面。

21.下面的案例中,使课堂造成了失控状态。如果你是这位教师,想怎样修改教学设计?为什么? 教学片断:

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一位教师设计的新课导入:

(3)有6个桃子,分给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有几种分桃子的方法? 1 2 3 0 5 4 3 6 师:哪种比较公平?

生1:分成3和3的那种,每人同样多就公平。

生2:分成3和3的那种也不公平。因为,孙悟空干活多,唐僧不干活。(4)八戒又来了,要把有6个桃子分给三个人,每人可以得到几个? 2 1 1 2 2 1 2 3 4 师:他们对哪种分发最满意?为什么? 生1:分得同样多,不用抢。

生2:分给师傅1个,分给猪八戒2个,分给孙悟空3个最合适。因为师傅不干活,孙悟空贡献最大。生3:这样分猪八戒不乐意,因为他饭量最大,嘴又馋。此时,教师已无法控制局面。答案要点: 修改:

师:猴妈妈有6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子,可以怎样分?怎样分,他们没有意见?

生(预设):每只小猴子分3个桃子,这样他们就没有意见,因为他们分得同样多。师: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师:猴妈妈有6个桃子,要分给3只小猴子,可以怎样分? 生:每只小猴子分2个桃子。

师:猴妈妈有6个桃子,还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子?

这样修改后,在学生看来,2只小猴子都是猴妈妈的孩子,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所分得的食物应是一样多的,这也符合社会公平性原则。因此避免了用唐僧师徒的故事使学生过多的掺入个人感情因素。用学生喜好的小猴子说事,也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和感,增加了童话故事的可信度,避免了人为编造故事的嫌疑。

22.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断,请说一说这位教师的问题出在哪里? 《认识乘法》教学片断:

教师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图画――“森林的一角”。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美丽的森林的图画,记住你都看到了什么?(生观察1分钟,开始自发的同桌交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们兴奋地抢着举手发言)

生1:我发现这里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有大树、白云…… 生2:我发现小河里的水还在不停的流呢。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鱼还在游。生4:我发现小兔们在开心地跳动。

生5:远处的白云在飘动着,好象在欢迎我们呢。……

十分钟过去了,学生们依然兴趣盎然地观察着,发现着,教师在肯定的同时孩子不断的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至此,一节数学课被“成功”转型为看图说话课。

答案要点:1.教师注意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只是尊重了学生的兴趣,而没有引导学生的兴趣,致使数学课“变成”看图说话课。2.教师没有把握好创设情境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关系。创设情境的运用是沟通数学与儿童生活经验的联系,有效地降低了数学的门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手段。而数学课堂教学本质上是让学生学会必需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始终关注数学教学的本质。3.教师一再强调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指向性不明确,误导了学生没能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使学生丧失了发现数学的眼睛。4.课堂教学应有效地“利用兴趣去激发兴趣”,使学生“对学习保持热情”成为学生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放任兴趣就不能从表面深入下去”。教师要大胆地、及时地引导学生的兴趣和观察方向,既发挥情境创设的作用,也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5.上例中,只要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个数并几个几个地数出来;观察花的朵数,并几朵几朵地数出来;等等。再让学生想办法算出它们的数量,就能使学生初步感知“几个几”,为学习乘法做好必要的准备。

2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回忆自己较得意的教学案例,并进行教学反思?

评价要点:1.展示一段教学片断,其中要有可供反思的亮点。2.教学反思要上升的理论高度,有教学理论的支持。3.如果反思的部分是教学失误或困惑,要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案(或下次尝试教学的片断)。如果是较为满意之处,要说明为什么好。

24.新课程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1.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发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3.考试只是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与其他的评价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发现

25.新课程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1.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评价模式。

26.如何理解本次课程改革把教学大纲该成课程标准?

答案要点: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学内容存在繁、难、偏、深、旧、窄的情况,90%的学生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是一个“最低标准”,是一个绝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本次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3.从只关注教师教学到关注课程实施过程。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教学大纲便于教师学习和运用,但是“刚”性太强,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但与教学大纲相比,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和评价的空间很大。

27.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

答案要点: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和各部分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体现,课程标准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又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这为编写多样化的教科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一方面,教材编写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材不断完善教材和课程标准。

28.谈谈在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时,怎样有效地进行课堂观察?

答案要点:课堂观察是评价者在课堂教学评价时获取评价信息的重要途径。做好课堂观察要做到:1.在听课前,要熟悉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并对教材进行研究,熟悉教师的教案,确定听课的重点。2.在听课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尤其对听课重点更要详细记录,如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师的设问、讲解、演示,学生的应答、活动、参与的情况,对每一个环节的用时,以及听课者的自我感受等。3.如果是多人同时进行课堂观察,可进行适当的分工,以便更详细地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4.及时进行反馈。下课后,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要进行信息交流,围绕课前确定的重点进行细致的分析,以促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并为其他教师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29.开发与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1.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主要包括教材、各种实践活动材料、录像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图书馆,以及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少年宫、博物馆等。2.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实际的教育成果,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设置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这些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状况。3.对于教师而言,不仅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的支持,而且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离不开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4.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数学课程功能和学生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①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使教学“活”起来;②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

30.简述如何开发与利用数学课程资源。

答案要点:1.开展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如进行统计知识的教学。2.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馆。3.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4.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尽快达到课程的目标要求。5.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和差异,设计合适的方案,组织多种活动,准备丰富的材料,精选和编排各种练习材料。6.安排组织课外活动,如课外兴趣小组。7.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总结与反思,如设计公园的游园线路。8.发挥网络资源和多媒体的作用。

31.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要点:1.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学。评价应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的进步,而不仅仅满足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和技能。2.改善教师的教。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而做好这一工作的前提是教师自身必须十分清楚地了解学生目前正使用和发展着的数学知识、观念以及思维的活动如何。要保证有效的教学设计,日常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3.对学生数学的成就和进步进行评价。对学生数学的成就和进步进行评价侧重点在于使学生明确学习后欲达到的标准,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现代的评价理论更强调目标参照&个人发展参照的终结性评价,强调学生自己与自己比,目的在于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4.改善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5.修改项目方案,包括课程、教学计划等。

32.现代数学教育评价与传统的评价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1.在发挥改善教师的教学作用上的变化。现代数学教育评价将评价和教学结合在一起,从不同的评价方式和情境中收集反馈信息,面向一个更长期计划的目标,收集每个学生进步的证据;传统的评价仅依靠定期的测试,依据一种信息渠道,主要针对课程内容的覆盖率制定评价计划。2.在发挥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学习作用上的变化。现代数学教育评价针对数学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价,与学生交流他们解题的行为,更注重连续性和理解性,强调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和工具,重视学生学会评价自己的学习进展;传统的评价仅针对特殊事实性的知识和孤立的技能进行评价,简单地指出答案是否正确,主要考测试或考试,教师和外部机构是唯一的学习状况的评判者。3.在发挥对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进行评价上的变化。

现代数学教育评价用行为标准对照着评价学生行为表现,针对数学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价;传统的评价只评价学生特殊事实性的知识和鼓励熟练的技能,仅仅依据知识技能评价。

33.简述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特征?

答案要点:1.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学生完成具有一定真实性的任务来表现学业成就的评价。表现性评价的任务是具有一定情境的,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具体的固定的答案的问题。2.其特征:①具有很强的任务感和真实性。②体现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③考察学生多方面的表现。④鼓励学生找出多种答案。⑤反映学生发展上的差异。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师理论试题及答案

小学美术教师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它对()具有重要作用。

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

()

()

3、美术课程具有()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途径。

4、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与之平衡

5、新课程标准按照美术活动方式将美术课程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

6、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和()两类。

7、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8、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培养。

9、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

10、美术教学应注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多给学生()的机会。

11、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也重视(),要确立学生()的地位。

12、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的联系,与()的联系。

13、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等学习方法进行()和合作交流。

14、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要注意充分肯定学生的()。

二、1、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2、美术学习如何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

答案

1、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初形象思维能力(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3、人文性质

4、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

5、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6、创作、欣赏

7、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

8、综合实践能力

9、学生的个性

10、实践

11、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主体

12、其他学科、现实社会

13、分组学习、讨论

14、想像力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三部分 问题分析及对策(30分)

1,当前有不少公开课气氛活跃,上得很是热闹然而在热闹的背后却少见了学生高质量的思维活动。作为教师你对这一现象怎么看?怎么办?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学活动主要在课堂展开。大多数人评价一节好课,往往把课堂气氛的好坏作为评定这节课好坏的一大依据。其实,更要紧的还在于看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主阵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学习潜能的发挥程度。可这往往被忽略,特别是中下学生的学习很难顾及。对这一现象,往往教师应有明确中的认识,要让学生的课学教学有效,依赖于教师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依赖于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驾驭,依赖于教师对学生的熟悉和理解,依赖于教师教学素养和智慧的提升。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到:

一、注意问题的设计。尽量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

二、注意能作出有效“激励”,有激励性人格的教师,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也能决定教师教学和有效程度,让更多学生的信任,也能决定教师教学的有效程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

总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我们教师努力的目标方向。

2,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作为教师你将如何对待学生插嘴?

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主要表现是: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回答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两种现象固然就影响了正常的教学,但带给教师们更多的是欣喜与思考。

传统教学的“问答式”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课堂教学就是“满堂灌”,学生只有先举手经过老师的同意才可以发言,课堂上一般不会出现 “学生插嘴”的现象。然而,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插嘴”现象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对于学生的插嘴现象,我们的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时空,让学生先做判断、分析,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数学课程标准》在“情感与态度”中强调:学生应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面对学生的“插嘴”,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要经常创造让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并抓准时机表扬鼓励,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使学生积极

26.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文后的问题:

材料一。“明亮的教室要干净,神圣的教室要安静。”不少教师强调课堂要鸦雀无声,追求课堂秩序井然。

参考答案:

①课堂里没有秩序、没有纪律是不行的,但秩序和纪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②过分地强调安静并不科学;③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习得更好(让学生健康地发展/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比让学生安静更重要。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

材料二。张同学从小酷爱天文,每次向家长和教师提出的问题都与天文有关,家长认为孩子满脑子奇思异想,对他们认为的主科语数外下功夫太少,会影响他将来的学习、升学与就业,多次横加阻拦。班主任则认为张同学有天文的潜质,便建议张同学自己做一个人生规划设计,并联合家长、自然学科教师共同指导,使张同学正确处理好了学科学习与业余爱好的关系。后来,张同学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几年后硕士毕业,分配在北京天文馆工作。

(1)分析材料一,反思“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 你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4分)

(2)材料二中,班主任有着什么样的学生观?请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略谈如何突出这一学生观?(6分)

参考答案:

班主任老师有着主体性的学生观。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突出学生主体性要提倡学生全体发展、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30.教学评析: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下面是某特级教师 “相遇问题”的教学片段,请你根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结合该教学片段,谈一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当把握教师的角色定位。(10分)教学片段: „„

两生上台模拟情境:8:00张

三、李四同时从各自家中出发,8:05两人相遇。思考:张三走了几分钟?李四走了几分钟?

一共走了几分钟?为什么?

出示例题:

小强和小丽同时从各自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小强每分钟走100米,小丽每分钟走50米,4分钟后两人相遇。小强和小丽两家相距多少米? 学生自己用文具演示。

思考:两人在哪里相遇?相遇点离谁近一点? 选择:老师讲,还是同学们自己做? 学生强烈要求自己做。做完的同学上台板演各种不同的解法:想法一样的,就上台在相同的解法旁边签个名;不一样的就上台写出来。

指名由学生当小老师,自己组织讨论解法一:100×4+50×4 学生(公开课借用学生)开始不知所措,慢慢有人指出: 没写单位,列式太复杂。所说均为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教师(坐在小老师的座位上,举手):×老师,我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吗? 得到首肯后,教师先后问:

100×4是什么意思? 400+200是什么意思?

小强走的路和小丽走的路怎么就是小强和小丽两家的距离?

每个问题一出,学生纷纷抢着要帮助老师。有的能意会,却解释不清楚,其他学生就借助手势或演示帮助他继续理解清楚。

下一个算式,你们能自己组织讨论和提问吗? 全体学生:能!

学生自主讨论(100+50)×4 学生1:100+50是什么意思? 学生2:150×4是什么意思?

小老师指名回答,学生讨论热烈,且有一部分学生能清晰说明100+50、150×4的含义。教师课件演示:1个150米,2个150米,3个150米,4个150米。„„

评分标准:

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结合课例,说明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1)课前,应当精心钻研,准确解读教材,把握学生已有经验和基础,设计数学学习的核心问题,以及恰当的教学活动;

(2)课中,应当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并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3)课中,有效组织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广泛、积极参与,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分享思维成果。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数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

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通过自学,你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吗? 生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生2:在同一圆里,所有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生3:如果用字母表示,则是d=2r。r=d/2。

师:这是同学们通过自学获得的,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呢?

生1:我可以用尺测量一下直径和半径的长度,然后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那我们一起用这一方法检测一下。

„„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通过折纸,我能看出它们的关系。

„„

思考题:

1、两案例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

2、是否真正了解学生的起点?

3、从线性与非线性的观点分析两教法。预测两教法的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

答:两个案例都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特征及联系

B教师设计,是学生不断激活“内存”的过程。建构主义是非常强调个体的经验的,个体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展开的,让学生充分调集和展示经验,是师生高效对话的前提。我们不仅要充分承认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还要尽可能了解学生已经有了哪些颜色。

很明显,第二位老师已经为学生创设了一次成功的数学活动,我们可以预测这样的活动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这种魅力,一方面是因为它承接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学生感受到数学很简单、很日常、很好玩,有信心,有兴趣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多感官的活动,探究这些亲切有趣的现象背后的原理,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培养一定的数学能力,由此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持续动力。

二、[案例描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片断:

⒈教师布置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我们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知道面积公式的平面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公式呢? ⒉学生合作交流不到2分钟,当教师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然后再等量拼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的方法后,就立即宣布合作结束。

[案例分析](主要从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因素的角度上加以分析)

答: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了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当前,很多教师都已经有意识地把它引入课堂,但很多时候的小组合作只是作了个形式而已。

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前,你可以先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节课(或者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拔、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的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三)[案例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需要多少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教学片断:

① 出示买卖的情境图(图标有泳圈的单价12元,篮球的单价15元)。

② 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③ 探索算法多样化。

师: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算式怎样列?

生:15×3=

师:应该怎样算呢?

生1:我用加法15+15+15=30+15=45(元)

生2:我用乘法10×3=30 5×3=15 30+15=45(元)

生3:把15看成3个5,共有9个5,得45(元)

师:你喜欢用什么方法?

生1:用加法。

师:用加法也可以。

生2:用乘法。

师:好的。

④练习13×3 70×5 24×2 13×5 31×3 34×2 24×4

师: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

学生练习时笔者观察了7位小朋友所用的方法,其中有4位是采用加法的„„

[案例分析](主要从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层面上加以分析):

答:有的教师认为,如果对算法进行优化,那就谈不上算法多样化,似乎多样化与优化之间存在矛盾。其实不然,方法和方法之间根本不存在优劣之分,任何优越性与不足都是与一定的环境相联系的。算法优化是学生个体的学习、体验与感悟的过程,不是群体或教师的优化。对个体而言,是个体对原有的计算方法优化的过程,是个体思维发展、提高的过程。如果不对算法进行优化,那么我们的学生就没有收获,没有提高。

在优化算法的过程,教师必须注意两点:第一,优化的主体是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教师应把选择判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优化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完善的过程,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教师在评价算法时,不要讲“优点”,而要讲“特点”,把优点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这才能达到优化的目的。第二,教师要明确“优化”并不是统一一种方法,把优化的过程作为引导学生主动寻找更好方法的过程,尊重学生的选择,只要学生认为合适、自己喜欢,教师就应加以肯定和鼓励。

(四)、[案例描述]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

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

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

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

问:平时课堂上,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

答:差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

[案例反思](可以从面向全体的角度分析):

答: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体,这样的道理已经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得以落实。我们想,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在小组内得到表现。„„

(五)案例描述:

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原题的内容是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这样一道例题让学生感觉与自己生活太远,和白己的关系又不是很密切,所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照着原例题讲,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于是,我们联系学生的生活来进行延伸。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们一听是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事情,兴趣盎然,有的猜测5千克,有的猜测10千克,还有的猜测20千克,有个别学生看到了课后的内容说出来是12千克。教师接着问,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马上算出平年是4380千克,闰年是4392千克。随着计算结果的出现,学生觉得非常吃惊:“哇!这么多呀!”看着学生吃惊的样子,教师又提出新的要求:“你家所住的楼房一共有多少户?如果按一家一个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

思考题:原题与改动后的题目比较有什么异同(包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目标的维度、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

答:“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是一个比较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练习,但是它同样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时应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学习体验,并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算理。

从上面的两个情景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个情景,由于学生缺乏真实的体验,缺少吸引学生的素材,学生很难对这教材产生学习积极性,也不可能很好的参与学习的过程了。

不少专家指出,“教科书,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决不是唯一的资源”。“大胆而创造性处理教材,甚至重组或改编教材,那时教师的业务权利”。因此,在第二个教学情景中,老师进行了大胆的替换改造,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取代。在上面的片段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学生已初步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周围世界,并且在这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真正体会到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重点、难点与关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材的重点就是教学的重点 B、教材的难点就是教学的难点 C、教材的关键就是教学的关键 D、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有时可以相同 2.关于教材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材分析要注意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 B、教材分析要注意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 C、教材分析要注意避免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 D、教材分析要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3.在教学公约数与公倍数概念时,要注重渗透的集合思想是()

A、交集思想 B、并集思想 C、差集思想 D、补集思想

4.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般先教学9加几,然后再教学8加几,7加几,„„,教学时主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是()

A、函数思想 B、集合思想 C、化归思想 D、极限思想

5.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的发现过程主要采用了()

A、演绎推理 B、论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6.若把概念的同化作为接受学习,那么概念的形成就是()

A、范例学习B.接受学习C、尝试学习 D、发现学习7.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学习的是()

A、分数 B、直角三角形 C、圆 D、自然数 8.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学习的是-()

A、直角三角形 B、真分数与假分数 C、正方形 D、分数

9.如果小学生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规则的基础上学习矩形的有关规则,则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新规则与原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方式是()

A、同化 B、顺应 C、重组 D、平衡 10.一般说来,“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问题”是指()A、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 B、非常规问题与数学应用问题 C、数学应用问题 D、纯数学问题与数学应用问题 11.角谷静夫是日本的一位数学家,他所提出的角谷猜想是这样的:

任意给出一个自然数N,如果它是偶数,则将它除以2(变成N/2);如果它是奇数,则将它乘以3再加上1(变成3N+1),然后重复上述过程。最后都无一例外地得到自然数“1”(确切的说是进入“1→4→2→1”的循环)。这一猜想的获得过程主要采用了()

A、演绎推理 B、论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12.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奥苏伯尔 13布鲁纳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

A.建构法

B.发现法

C.顿悟法

D.接受法 14.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特点是()

A.主观性

B.客观性

C.普遍适用性

D.永恒性 15.有关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建构主义与认知主义是完全对立的两种学习理论;

B.认知主义者强调知识的主观性,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客观恒久性

C.对于知识的运用,认知主义者强调其应用的普遍性,建构主义强调其情景性

D.对于学习,认知主义强调学生的个体经验,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本身的权威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的教法 B、教学思想是教学方法的反映

C、讲解法是填鸭式的,发现法是启发式的 D、一堂好的数学课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17.关于备课、上课与说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备课就是编写教案,上课就是实施教案 B、备好一堂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前提

C、教案是教学前的一种设想,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加以调整

D、说课就是在备课的基础上阐述教学设想或在上课的基础上对实际上课情况进行阐述 18.“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种概念的定义法是()A.属加种差式定义法 B.发生式定义法 C.列举定义法 D.约定式定义法

19.下列几个引入“角”的实例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A.三角板

B.五角星

C.课桌的角

D.钟面的时针和分针

20.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第五篇:小学数学最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试题

一、填空题

1、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之间、()之间的联系,运用()的方式进行思考,增强()的能力、()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的兴趣,增强()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和()。

4、总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5、在第一学段知识技能目标中,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初步认识();理解();体会(),掌握(),能准确进行计算。

6、第一学段数学思考目标中,让学生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

7、在第二学段数学思考目标中,让学生初步形成数感和(),感受()和()的作用。

8、在第二学段数学思考目标中,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能进行(),能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9、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目标中让学生初步养成()、()、()等良好品质。

10、第二阶段问题解决中,让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

二、选择

1、以下属于第一学段数的认识的内容的是()

A、认识万以上的数

B、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

C、了解负数的意义

D、了解奇数、偶数、质数和合数

2、以下属于第二学段数的运算内容的是()A、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B、认识小括号,进行简单四则混合运算

C、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D、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

3、以下属于第一学段常见的量内容的是()

A、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

B、能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

C、了解线段、射线、的直线 D、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以下属于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是()A、了解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B、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C、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D、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5、以下属于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是()

A、根据给定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

B、了解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 C、体会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D、体会平均数的作用并能计算平均数

6、以下属于第一学段图形的运动内容的是()

A、感受平、旋转、轴对称现象

B、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C、认识轴对称图形

D、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7、以下属于第二学段图形与位置内容的是()

A、了解比例尺,并能按给定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B、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C、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D、给定东南西北一个方向能辨别其余方向

8、以下属于第二学段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是()A、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B、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C、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D、进一步理解所用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9、以下属于第二学段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是()

A、认识万以上的数

B、理解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C、理解估算的意义

D、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10、以下属于第一学段知识技能目标的是()A、体验随机事件

B、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C、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D、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

三、判断

1、在第一学段中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

2、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放在第二学段学习。()

3、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4、第二学段,学生要能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各种角。()

5、在第二学段中不要求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6、在第一学段目标中要求学生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7、两位数乘两位数要求学生在第二学段进行学习。()

8、综合与实践内容在第一学段不涉及,从第二学段开始实施。()

9、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在第二学段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10、在第二学段中要求学生能根据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

三、片段分析题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片断:

⒈教师布置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我们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知道面

积公式的平面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公式呢?

⒉学生合作交流不到2分钟,当教师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然后再等量拼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的方法后,就立即宣布合作结束。

请根据新课标对以上判断进行分析。(你认为教师的这种做法合理吗?有什么建议?(主要从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因素的角度上加以分析)

四、论述题

请设计《圆的认识》教案,写出重难点、以及对重难点的突破

答案

一、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数学与其它学科、数学与生活、数学的思维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3、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创新意识、科学态度4、5、6、7、8、9、10、全面、持续、和谐

万以内数的意义

分数和小数

常见的量

四则运算的意义

必要的运算技能 数感

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

符号

几何直观 合情推理能力

有条理的思考

乐于思考

勇于质疑

言必有据 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二、1、B

2、A3、D

4、A5、D

6、A、B、C

7、A B

8、ABCD

9、ABC

10BCD

三、1、对

2、错

3、错

4、错

5、错

6、错

7、错

8、错

9、对

10、对

四、[案例分析](主要从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因素的角度上加以分析)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了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当前,很多教师都已经有意识地把它引入课堂,但很多时候的小组合作只是作了个形式而已。

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前,你可以先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节课(或者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

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拔、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 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的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五、【教学重点】能用圆规画圆;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圆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半径和直径概念。教学设计

(1)第一次尝试画圆

谈话:同学们都认识圆,那你能画一个圆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工具,试着画

一个圆吧。

(学生可能用瓶盖、两个半圆、线绳、圆规画圆)请学生上来展示画出的圆和画的过程。

谈话:同学们用这么多方法画出了圆,比较一下,你最喜欢哪一种? 大多数学生喜欢用圆规画的圆。

小结:看来用这些工具画圆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如圆规来得方便,这正像我们俗话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说没有圆规就画不出一个既大小合适又比较规范的圆。【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大量的生活经验,所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第一次自己尝试画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实践活动,体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体会用圆规画圆的准确性。(2)第二次尝试画圆

谈话:下面就用大家喜欢的圆规再试着画一个圆好不好?

(学生自己尝试用圆规画圆。可能出现圆画的不完整、不圆滑等情况)

追问:看来要画一个规范的圆,一定要掌握方法。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能说出针尖不能动、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等)

小结:针扎的一点不能动,概况的说是定点,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就是要定长,最后旋转一周就画成了一个圆。(板书:定点、定长、旋转)师总结,课件演示圆的正确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第二次试画,鼓励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然后教师呈现一个学生画的不太标准的圆,让学生交流在画圆时可能出现了哪些问题。学生在通过交流注意的问题基础上,又通过课件演示,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画圆方法。(3)第三次画圆

谈话:已经学会了圆的画法,想不想再画一个试一试? 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画一个圆。

谈话:观察刚才我们画的圆,想一想圆与我们学过的其他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平面图形做比较)引导学生说出: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次画圆,使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而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新的领域。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1)认识圆心

谈话:我们每次用圆规画圆的时间都会留下一个针扎的眼,我们把这个针眼用个圆点点出来,同学们知道这个点叫什么名字吗?板书(圆心,o)

圆心我们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请在你画的圆中标出圆心并用字母o来表示。(2)认识半径

谈话:能在你画的圆中用直尺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画出来吗?观察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能说出线段一个端点在圆心,一个端点在圆上。)

教师讲解像这样的线段我们称它为半径。(板书:半径,r)请在你画的圆中标出半径,并用字母来表示。(3)认识直径

教师呈现一条直径。问还是一条半径吗?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能说出两个端点都在圆上,而且经过圆心。)

师讲解,我们把这样的一条线段叫直径。(板书:直径,d)请你在你画的圆中标出直径并用字母表示。(4)小练习:

谈话:我们刚刚一起认识了圆的半径和直径。现在老师给你一组线段,你能从中找出半径和直径吗?(课件呈现练习题)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自身画圆的体会以及通过老师必要的引导和讲解,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对于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学生自主探究总结的难度比较大,所以教师在这里进行适当的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后面追加的小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使之掌握的更扎实。】

2、认识圆的特征

谈话:刚才我们了解了圆的那么多知识,圆里面还有很多奥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方法发现圆的特征。(学生通过操作可能发现:圆的直径有无数条,且相等;圆的半径有无数条,且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在同一圆内,圆的直径相等、半径相等。总结出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板书:d=2r,r=d/2)。决定圆大小和位置的因素。并通过课件演示验证。【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画、折、量、比等具体的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了圆的一些主要特征。最后通过全班的交流汇报,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知识和方法,巩固了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下载小学数学理论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理论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竞赛四年级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竞赛四年级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共20分,每小题2分) 1、观察下面每列数的排列规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1998,3,2000,5,2002,( ),( ). (2)、( ),4,9,16,25,„„„„.. ( )第20个数.......

    会计电算化试题及答案理论范文大全

    会计电算化试题及答案 2007年3月14日 14:58:32 ------------------ 一、单项选择题(1)40分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于________年在美国诞生。 A.1944 B.1945 C.1946 D.1......

    2016年度干部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公开试题 说明:题库内共200题,仅随机公开一半题目及答案,答案为红色选项。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公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错误 ) 2.党的最高理想......

    锅炉操作工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锅炉严重满水时,过热蒸汽温度会_骤降____________,蒸汽管道会发生___水冲击/法兰冒白汽__________。 2、锅炉启动点火前,应进行不少于5~10分钟的通......

    三基理论试题及答案

    天祝藏族自治县藏医院护理人员三基考试题20140724 科室: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5分) 1、护理程序的步骤为(C) A 评估、计划、实施B 评估、计划、实施、评价C 评估、......

    国际贸易理论试题及答案[全文5篇]

    《国际贸易理论》练习题 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 一.单项选择 1、 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是( D )指标。 A贸易顺差 B对外贸易额 C对外......

    小学科学教师考试理论部分参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教师考试理论部分参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

    数学几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如图1,AD=AC,BD=BC,则△ABC≌△ABD的根据是( )(A)SSS (B)ASA (C)AAS (D)SAS2.下列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a=2, b=3,c=8 (B)a=7,b=6,c=13(C)a=4,b=5,c=6 (D)a=,b=,c=3.如图2,∠POA=∠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