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标解读

时间:2019-05-12 23:2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课标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课标解读》。

第一篇:语文课标解读

语文课标解读

十年课改,对课改怎么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本次课程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主要的。包括我们小学语文改革也是如此。语文教学在成长、语文教学在进步。成绩没时间多谈。但是我们也有遗憾,我最大的遗憾,至今广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老师的教学负担仍然很重。我们的付出和我们取得的成效还不成正比,师生的幸福指数不高。

几经修订课程标准,终于在去年12月28日颁布了。这个课标坚持了2001年实验稿课标的一些内容,也更加强调了一些方面。强调的这几点都是有原因的。比如说,强调加强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引领,这是中央的精神,必须要贯彻。所以课标中有大段这样的论述。

比如加强了识字写字。这是由于教育部在调查中发现课改以来中小学生词汇量下降、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情况比较普遍,学生的书写情况比较差,所以强调加强识字写字。

再比如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个原因是原本的语文课程设计是存在缺陷的,比较重视阅读而忽视表达,口头、书面的表达训练。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都能看出孰轻孰重。还有其它原因。这就导致了国民语言运用能力的下降。

所以课标一些大的变化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是有原因的。我们学习课程标准,提出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进一步增强课程标准的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颁布的指导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有人甚至说是语文教学领域的宪法,是进行教学、教研的重要依据。我们每一位小语人都要增强课程标准意识。不要向某些名师学习,他们头脑中没有课程标准,他们想用什么上就用什么上,想上多长时间就上多长时间。我们要自觉用2011课标指导我们的教学,自觉地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规范我们的教学,减少随意性。克服在有些问题上不达标,有些问题超标的情况。

比如,低年级识字、写字、学词的目标不够落实,而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模仿中高年级,把分析课文内容当作主要内容的情况,分析课文成了教学重点。课程标准讲得很清楚,识字写字时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第一学段要做的几件基本事是识好字、写好字、读好课文、理解少量的重点词句、积累语言。在理解上,课标没有提理解课文内容的目标,而有理解词句,从文本当中学习提取简单信息的要求。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和高年级几乎没有区别。重点抓篇章的理解,而且主要是分析整篇课文的内容。根据课标要求,要着重培养对文本作出解释和初步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为了逐步培养和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中年级前期要加强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归纳段意、理清段序、揣摩一段话写法的能力,这样才能顺利过渡到高年级教学。

部分题材、体裁,习惯性地采用单一的分析内容为主的教学模式,重得意而轻得言。按照课标要求,高年级不仅要抓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要抓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课标里还指出,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学会阅读诗歌,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以及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也就是告诉我们老师,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指导学生学习阅读不同文体的作品,掌握阅读不同文体作品的方法。

总之,在把握年段特点的基础上,我们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这是我们的前提。

二、进一步加强识字、写字、学词的教学

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初中阶段都把识字写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我们小学应该怎么做,应该清楚了。

低年级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识字写字为重点。在整个教学中,对识字写字学词,无论我们怎么安排,要从时间、环节、指导、练习上予以保证。低年级一定要打牢识字写字学词的基础。大学中学出现的问题在于小学,小学又主要由低年级负责。要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要体现认写分开的识字原则。要求认和要求写的字应该要求不同、教法不同。识字要重视复习巩固的工作,写字要加强指导。指导要具体,教师要做示范。低年级教师一定要写一笔规范字,甚至是漂亮的字。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顺应儿童的天性。我们的孩子学得太苦了,炼狱式的苦练。要注意调动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让他们快快乐乐的学习。教低年级的儿童,就不能向教中年级、高年级一个样。不要只在内容、教学设计上下功夫,要想想怎样使孩子更喜欢识字、更喜欢读文。

中年级要继续加强识字写字学习教学,要体现由扶到放,重在点拨。还要加强词语教学,重视词语的理解、辨析、积累和运用。因为词是最小的意义单位。口头和书面表达运用的是词,而不是字。老师要经常做好词语的辨析,使学生具有足够的用语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词汇。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掌握尽可能多的能灵活运用的词汇。

高年级识字写字学词的教学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因为他们有了一定的独立识字学词的能力,写字的指导也是一样。高年级的写字指导不能低段化。高年级识字写字学词的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表达的效果。

课标在第21页明确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随堂进行练字,要做到天天练。在教学中怎么贯彻10分钟写字?我认为不同年段是有区别的。年级都要增强练字的意识,增强书写的质量,但是各年级有区别。低年级主要是利用田字格指导学生写字、写词,要有具体的指导、扎实的训练。中年级除了练习书写字词以外,也包括练习书写句子和段落。另外一些随堂小练笔所用的时间也应该属于这10分钟之内。不是10分钟就是一

个一个写字。高年级在书写练习过程当中,更侧重练习句子和段,还要做到行款整齐。比如低年级用田字格,中年级用方格,高年级用条格。还要注意一定的速度。总之,加强书写的练习,提高书写质量要从低年级贯穿到高年级。

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的指导,课标从第一学段讲到第四学段。还不够重视。中高年级老师要经常提醒,让每个孩子都有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习惯。

在识字写字过程中,各个年段要根据不同的要求,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加强识字方法的指导,注重习惯的培养。

三、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课标在前言中就提到了致力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又提到是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运用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课标修订者是有他们的用意的。

运用是学的终极目的。运用是本、运用是根,运用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运用才能接地气。当然运用和理解不是对立的。我认为运用应该包含理解,他是一个很宽泛的词语,而不是过去教学大纲中“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中的“运用”。

在当前,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有助于扭转语文教学重阅读、轻表达的倾向,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听说读写的实践都是运用。学习、实践的过程就是运用的过程。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中全面落实。难道识字写字中没有运用吗?要在所有语文课程内容中全面落实。

我谈在阅读中加强学习运用谈几点想法:

1、理解是运用的基础

通过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培养了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是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实践,也是对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促进。

比如,低年级要在理解词句的过程中培养准确的能力,中年级要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高年级在对文本评价过程中培养富于个性活力的、运用母语进行评论的、积极的语用能力。这是《儿童权利公约》中的话。

2、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我们的阅读教学以往更多的关注内容,有时注重一下涵义,对形式关注不够。阅读教学应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不仅如此,还要领会作者是如何用语言文字来阐述内容,表达情感的,通过这个得言。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记关注内容、有关注表达形式、文章的写法,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低年级重点抓好的词语、好的句式,让学生知道好在哪里,引导他们学习迁移和运用。低年级主要是词语和句式。

中年级重点要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表达的时候要学习运用。在准确表达的基础上,力求做到鲜明生动。在理解段意、理清段序、了解写法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写段话

高年级要引导学生有重点、有特点的表达。

3、指导学生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

从不同文体文章的特点出发,改变以往不分文体、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在教给学生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同时,关注基本的表达方法。怎么记事、怎么写人。

4、适当增加结合阅读的练笔

随堂练笔不是多多益善,不要为练笔而练笔。要自然、贴切,形式多样。低年级可以用上一两个好词、常用句式写句子、写话。还有复述、创编故事,都是很好的形式。

中高年级形式更加可以丰富多样。比如可以安排结合文本内容的练笔,还有结合文本写法的练习,还有续写、扩写、缩写、改写。

防止练笔模式化,或者流于形式。防止学生在练笔中写假话、空话、成人话,责任不在学生,往往是老师提出的要求不当造成的。

四、进一步体现训练过程,加强阅读方法策略的指导。

1、课标说: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情趣。阅读是学生和老师和文本对话的过程,所以在整个阅读教学当中,我们老师要“让学”,要保证学生阅读、思考、交流、练习的时间和空间,要有一定的训练的量,要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按照叶圣陶当年的说法,阅读教学就是三段式,自学、指导、讨论。我建议老师们减少头绪,内容要精简、环节要简约,要突出学生的学,让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读后有自己的体验的理解,让学生经历自己读通、读懂、读会、会读的过程。做到陶行知当年提出的六个解放。

我们和学生的关系,就是我们帮助学生学习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老师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注重阅读方法、策略的指导。低年级一定要保护儿童的天性,体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让孩子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在体验中学习,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中年级教学要形成“场”,吸引住孩子专注的学。可以思考这些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的指导策略,主要是低年级。

2、理解词句的指导策略,主要是低年级。

3、在朗读指导中培养初步语感的策略,特别是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中词语中间的停顿的策略,4、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方法策略,低中年级考虑

5、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用整合的、有挑战的问题引导师生、生生和文本进行深层对话的方法策略。

6、读懂一段话的方法策略,主要是中年级。

7、借助图画阅读,展开想象的阅读策略。

8、利用阅读期待,比如猜想、推测等方法进行阅读的策略。中高年级。

9、用画结构图的方法理清文章段落或文章条理的策略。

10、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策略。

11、借助朗读,理清内容,体会情感的方法策略,以读代讲

12、利用学习提示、自学提纲、作业单等引导默读思考,合作交流的策略

13、阅读不同文体文章的指导策略。

14、指导略读文章粗知大意的方法策略。

15、指导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提取信息的方法策略。

16、利用即时评价,辨明正误,指导、引导学生阅读,点拨读法的方法策略。

还要提醒大家,要加强朗读、默读的训练。朗读训练要分年段、有层次,老师的范读要自然,防止矫揉造作。

中高年级要加大默读训练的比重,课上要动静结合,通过默读培养学生边读边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10月份的语文新六能大赛的课要体现以下四点:

年段目标要吃准;识字写字要培根;语用能力要加强;阅读教学要创新。

一要体现课标精神,做到刚才谈到的四个加强,二要做到“实”与“活”。要从惯常的阅读教学中突围,呈现出个性化的、高效的语文课堂的面貌。

落实到行动上具体贯彻执行我要讲四个坚持

四个强调

四条建议 附:崔峦先生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2011年版)

一、四个“坚持”

1.坚持2001年课标实验稿提出的课程理念

2001年课标实验稿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在2011年版中都坚持了。

其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新版语文课程标准里对语文素养讲的更清楚了。语文素养包括以往强调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但是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语文素养是以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许多要素的融合,除此还包括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维品质、思想道德、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是这些要素的集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致力于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1.发挥好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陶冶的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课程在这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认识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要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就要一定让学生亲身参加语文实践,让学生自己进行听、说、读、写等等的语文实践活动。3.遵循和利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在识字和写字中要注意辨析(多音字、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才不会写错用错。要加强对词语的积累、理解、辨析的

教学,另外汉字记录下来的文化典籍,文学名著、诗词歌赋非常多,浩如烟海,可读可背的精品汗牛充栋。我们要加强积累,要多读多背多记。这些都体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特点。

其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讲的是教和学的方式的变革,这是这次课程改革着力解决的问题,改变以往“三个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要还学生以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所以这一学习方式基础是“自主”,在落实自主的基础上适当落实合作探究的学习,这种合作探究一定要有效,不能流于形式。

其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这次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要改变以往语文课程的封闭、孤立、凝固、僵化的问题,这涉及到语文课程体系和体制的改革。我们最终要建立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课程体系。

2.坚持“三个纬度”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人文性); 第二,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工具性); 第三,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3.坚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此次改革的一个重要愿景和努力实现的重要方面。崔峦先生比对了大陆学生与港澳台地区及澳大利亚学生的差距,来说明我们的教育要把学生教的越来越聪明,而不是越来越愚笨。

4.坚持推进儿童阅读。2001年版课程标准第一次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低年级5万字,中年级40万字,高年级100万字,一个合格的小学毕业生除了要读语文教科书以外,至少要读145万字的要求。这次课程标准重申要坚持推进阅读,提出了低年级要抓兴趣,使孩子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中年级抓习惯,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高年级扩大阅读面,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包括从阅读材料中找到有价值信息的能力。而且在新的课程标准里提出要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二、四个“强调”

1.更加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要重视理解,学是为了用。培养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落脚点在于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A、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基础。B、为培养良好个性打下基础。C、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我们已经发现语文课程设置上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阅读独大,阅读的课时在语文课时中占了60%—70%,其中明显的问题是读重写清。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更加强调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因此新课标在前言里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讲到语文课程性质的时候,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讲到课程基本理念的时候,讲到教学建议的时候反反复复强调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薄薄的一本课程标准33次讲到“运用”,是这部课程标准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在我们对课标的

学习实践中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培养学生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2.更加强调识字和写字。新课标把低年级的识字写字量降低了,1、2年级识字量由十年前课标的1800个减到1600个,写字量由原来1000个减到800个。为什么各减少200个?是为了减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好的体现幼小衔接。当然减下来的量要加到中高年级,整个小学阶段的识字量并没有减少。在新版课程标准中阐明了识字写字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

在这次修订的课程标准中,增加了两个表。第一个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按音序列出300个字和17个部首。还有一个附表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收录3500个常用字,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九年完成的任务。其中字表一2500个常用字是小学阶段完成的,字表二是小学初中共同完成的。这本课标本来就不厚,这两个字表占了很大的篇幅。说明对识字写字的重视,把字量、字种、字序都在课标中体现出来。针对小学生写字质量滑坡,写字姿势不正确,没有好的写字习惯,这次课标中非常明确的提出:“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低年级就是要形成工工整整的写字基础,中年级可以写词语句子,高年级可以摘抄段落,不仅如此,中高年级课堂的小练笔和课堂的其他书写作业都应视为这十分钟的练习内容。尤其强调了学生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的质量。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没有说的这么具体,说明我们国人的写字质量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

3.更加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的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语文的“文”很多时候是文化、文字、文学,放大文化的因素,激发孩子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语文教学要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上做文章,绝对不能割裂,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让学生想一想,看一看,这样的情感文化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怎么表达的这么好。既得意又得言,得意就是内容意思,得言就是理解语言,揣摩文章表达,积累语言。千万不能加政治尾巴。今后的语文课教学要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4.更加强调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修订后的课程标准重申,小学六年要背诵诗文160篇(段),其中要背诵古诗词75首,这个数字比原来有所增加,课外阅读不少于145万字,其中第一学段五万字,第二学段四十万字,第三学段一百万字,共一百四十五万字。学习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内得方法,课外求发展,这是许多成功人士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方法。语文老师不仅要上好语文课还要把孩子引上多读书多实践多积累的自主发展之路。三、四个“加强”

1.加强识字写字学词的教学。首先我们应该教好汉语拼音,依据课程标准里汉语拼音的三个功能,帮助识字、帮助正音、帮助学习普通话,汉语拼音能

帮助学生准确拼读音节,因此课标不主张、不提倡直呼音节,第二汉语拼音在书写方面的要求是: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这个书写是抄写而非默写,因为默写也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今后各级测试不应该出现给汉字,给词语,给句子注音的题型,因为这样的题学生必须要会默写音节,就超标了。可以反过来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低年级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汉语拼音代替。到高年级要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一个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他占有的词汇量的多少。

2.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运用。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在口头表达方面低年级我们要培养学生会听、爱说、敢问,在写的方面要鼓励孩子有写的愿望,写他们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中年级在口头表达方面我们要培养孩子听能把握主要内容,说能主动和别人沟通,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写的方面按课标要求是自由表达,是片段训练。不讲究开头结尾,只要把一个意思讲清楚就可以。既可以写写实的内容又可以写想象的内容。高年级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听要能抓住要点,说能够主动大方的和别人交流,说清楚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还能在稍作准备的情况下做一两分钟的发言。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想象作文,写常用的应用文。

例文1:7岁学生的作文,获得冰心作文一等奖。【原文: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会给爸爸过生日,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的感觉,就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例文2:天空是棋盘,星星是棋子,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在下棋,月亮婆婆输了,回家睡觉了;太阳公公赢了,高高兴兴地上班去了。

3.加强儿童阅读。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母语写不好,其它谈不上,儿童阅读要进课堂,给时间、给机会。

4.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怎么能做到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呢?第一是“让学”(让学生自己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叶圣陶先生讲,要做到两个“自能”:自能读书不用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讲。第二要鼓励孩子提问题,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到高年级可以评价文本的内容,评价文本的语言,评价文本里的人物,评价文本的写法,总之是他自己读后的感受和见解。

最后崔峦先生从课标编者的角度向全体语文教师提出:希望通过六年的小学学习,使我们的小学生达到“五个一”:其一,写一手好字;其二,能读会写一篇好文章;其三,有一副好口才;其四,养成一种好习惯;其五,有一颗博爱的心。如果我们把孩子培养具备这“五个一”,我们老师功德无量。

学段100万字,共145万字。

第二篇:人教版八下语文课标解读细化

人教版八下语文课程标准细化解读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语文

授课时间:90课时左右 授课对象:八年级全体学生 解读人:

一、课程标准七--九年级目标: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读,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记叙文、诗歌、散文说明文等文学样式。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会,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6、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7、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8、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9、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10、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600字的习作。

二、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课文:勾画圈点重点字、词、句;整体感悟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形象、作品的思想感情。

2、通过品味、揣摩文学艺术语言,提出并交流自己的疑问和理解、体验。

3、通过阅读文本了解记叙文、诗歌、散文、说明文等文学样式。

4、通过熟读课文和借助课下注释来翻译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本册文言文。

5、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本册优秀诗歌。

6、小组分工合作交流8篇作文。

三、本册总目标:

1、提高阅读记叙文、抒情文、科学文艺作品和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3、提升人文素养,养成良好习惯。

四、本学段目标:(以单元)

1、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学习到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了解戏剧的相关知识和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学会通过寻常事物来展示自己的心灵之声。

3、通过学习第三单元的科学文艺作品,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的文体特点,掌握住把握文章基本观点的方法,并会引发学生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

4、通过学习第四单元,了解民间文化,感受到美好的民风民俗,学会欣赏

比较复杂的记叙类文章。

5、通过写作训练,做到能借助讴歌亲情,做到写的充实;借助锤炼思想,做到写的有文采;借助注重创新,做到写的新颖。

6、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能积累一些古代诗词,提升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五、课程总内容

本册有六个单元分别是: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民间文化、文言文;

每个单元后有: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课外古诗词背诵:附录十首古诗词;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名人传》

六、具体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内容 以“人生” 为主题 10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2、积累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

3、学习细腻描写人物言行的方法并应用。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思考、感悟社会人生。

2、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揣摩文章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浓郁的感情色彩等。

三)每一课目标细读分解

《藤野先生》

1、自学掌握绯、烂 熳、鉴、宛、髻等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2、通过读课文,理解深恶痛疾、油光可鉴、标致、精通时事、抑扬顿挫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

4、了解写作背景,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5、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我的母亲》

1、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博大的情怀。

《我的第一本书》

1、熟读全文,能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2、自主阅读,合作学习,进一步体会文中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3、品味重点语句,通过与同学交流、自我感悟培养语感。

《列夫托尔斯泰》

1、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通过书籍和网络,收集整理托尔斯泰和茨威格的资料。

3、揣摩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4、通过阅读把握课文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再塑生命》

1、通过阅读,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理解人物性格。

2、学习海伦·凯勒热爱生活、坚韧不拔的精神,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四)实施方案

1、本单元的文章具有浓厚丰富的人文内涵,涉及深广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自主地查阅搜集资料,培养他们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

2、教学时引导学生质疑,在探讨交流中加深文意理解,领会文章艺术表达的特色。

3、叙事性作品比较适合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揣摩玩味作品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感情。

4、品味名家的人生历程,诱发学生的人生体验,感悟社会人生哲理。第二单元内容 散文诗 10课时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抒情的表达方式。

2、学习诗化的语言,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把握拟人、象征的写作手法。

4、感受课文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激起对人生、对生活美好信念的追求,以及对困难的斗争精神。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诵读,通过对课文的语气、语调、重音、语速的把握,把课文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赏析精彩语段及关键语句,从而感受散文诗诗化语言的风格。

三)每一课目标细读分解

《雪》

1、反复阅读课文,正确解释 “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用简洁的语言描绘文中的写景画面,概括江南雪和朔方雪的特点;

3、借助文中一个具有情感倾向的转折词,能正确判断作者的情感倾向;

4、结合背景和相关材料,理解作者笔下江南雪和朔方雪的不同特点及作者寄寓的情感。

5、品味文中精炼传神富有表现力的语句,领会朔方雪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对生命的赞颂,以及其直面惨淡人生的顽强战斗精神。

《雷电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扎实记忆“睥睨、污秽、驰骋、稽首、鞺鞳”等的字音字形,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2、通过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思路,学会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的方法;

3、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4、结合背景和相关材料,体会屈原爱国爱民的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短文两篇》

1、通过朗读,能正确解释“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3、结合历史背景,通过教师提示、小组讨论,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积累有关日月的诗词。

《海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扎实记忆“苍茫、胆怯、翡翠、精灵、蜿蜒”等的字音字形,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2、搜集资料,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

3、小组合作,通过阅读文本,概括归纳文中描写的海燕、海鸥、企鹅、海鸭、暴风雨、闪电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4、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养成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组歌》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扎实记忆“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的字音字形,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2、搜集资料,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4、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课文和教师讲解,能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四)实施方案

1、本文几篇文章或为散文诗,或为戏剧,意蕴丰富,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在理解课文表层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深入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

2、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有丰富的情感内涵,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知、感受并进而受到感染,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3、本单元诗化的语言是一个学习的重点,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通过比较辨析,增删替换等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语言的凝炼与精美。在语言的学习中要紧扣情感表达,将语言形式与情感内容紧密结合。

4、散文诗和历史剧均富激情,音韵和谐,琅琅上口,便于诵读。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诵读,通过对语气、语调、重音、语速的把握,把课文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三单元内容 人与自然 10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把握其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的共同特点,又要了解各种体裁的不同特点。

2、学会阅读科学作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概括要点,感受作品。

3、在综合性活动中培养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4、体会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精神。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探究学习。

2、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3、了解科学文艺作作品的特点。三)每一课目标细读分解

《敬畏自然》

1、深入阅读,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3、学习本文,转变过去人们一致认为的征服自然的观念,知道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3、联系现实,尝试科学理性的分析社会发展的利与弊。

《旅鼠之谜》

1.了解自然界中的奇异现象,增加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2.了解课文用“叙述结合对话”方式介绍科学知识的独特写法。

3.能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从旅鼠行为上反思人口问题及所带来的相关问题。

《大雁归来》

1、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了解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雁。

3、培养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喂——出来》

1、通过阅读,弄懂标题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2、探索本文所反映的深刻主题,知道要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四)实施方案

1、本单元内容都是围绕着环境、自然、人类这类热门话题展开的,所以可以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联系实际,通过身边生活、相关学科知识、各种舆论媒体了解相关情况,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增强自身体验。

2、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对他们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3、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五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领略科学文艺作品体裁的多样性。本单元有散文、报告文学、科幻小说,既要把握其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的共同特点,又要了解各种体裁的不同特点。

第四单元内容 民间文化 10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祖国生动丰富、趣味盎然的民间文

2、加强朗读教学,揣摩品味文章中重要的语句,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3、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艺术效果。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朗读品味,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蕴,培养语

2、自主、合作、探究性阅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延伸阅读,比较各地的民风民俗,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4、培养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三)每一课目标细读分解

《云南的歌会》

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能够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2.反复诵读课文,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 3. 在认真研读文章的前提下适当进行小型的研讨交流活动,用音乐构件的平台,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增强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端午的鸭蛋》

1、搜集有关端午习俗资料,简要讲述见闻,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2、反复诵读课文,小组合作品味平淡自然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传统习俗蕴涵的情趣。

3、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4、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吆喝》

1、搜集资料,了解旧北京有关吆喝的民俗知识。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3、走上街头,倾听、搜集、整理,学习一两句当地的 “吆喝”,研究其规律、特点及价值,探讨其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

4、通过多媒体辅助,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

5、归类记录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为发扬古文化遗产做一点贡献。

《春酒》

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理解作者通过生动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情怀的方法。

2、调动生活体验,通过朗读、探究和合作交流,品味文中的细节和传神词语,领悟文章的意蕴。

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激发关注生活的热情,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俗世奇人》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和泥人张的高超技艺,思考他们的“奇”,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熟读课文,准确、流利地复述故事情节。

3.小组合作,赏析文章幽默传神、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

4、了解身边的俗世奇人,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认识祖国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传统

四)实施方案

首先,要从文章出发,以语言为教学立足点。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示范并引导学生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要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还要加强朗读教学,使学生深入领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其次,教学范围可以适当扩展。由于本单元课文内容学生普遍感到较为陌生,教师可以借助音像资料,适当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与体验,但不能喧宾夺主把语文课上成“民风民俗”的知识介绍课。

第三,本单元教学还应该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注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精神。教师应注意利用当地民风民俗,引导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使语文教学更加鲜活,更加有趣。

第五单元内容 文言文 15课时 一)教学目标

提高阅读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加强朗读和背诵,注意整体把握,主动探究以及延伸拓展。

2、加强文化素养,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三)每一课目标细读分解

《与朱元思书》

1、积累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朗读背诵。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五柳先生传》

1、积累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重点词语。

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4、熟练背诵课文。

《马说》

1、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熟练朗读,当堂成诵。

3、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客观正确把握本文提出的人才观。

《送东阳马生序》

1、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

2、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3、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诗词曲五首》

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四)实施方案

1、诵读法:宋代朱熹认为“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教师用声情并茂的示范诵读、带读等方式,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引领他们进入文中之境,继而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直至成诵。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互相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营造“绿色课堂”。

3、拓展联读法: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获得更多信息,缩短与作者的距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六单元内容 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 15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中“记”的文体特点。

2、把握文章景与情的依存关系,体会课文构思的精妙,领悟文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3、通过多读文言诗文,开阔视野,更深地感受锦绣河山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加深对祖国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诵读古诗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学习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难点: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三)每一课目标细读分解

《小石潭记》

1、能够结合语境准确说出课文中文言词语(“冽”“佁然”“俶尔”“翕忽”“犬牙”“悄怆幽邃”“清”)的意思。

2.结合语境,通过教师提示,能够把文言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3.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准确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4通过教师提示、小组讨论,认识“记”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寓情于景的手法。

5、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抓住课文写作顺序、理解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岳阳楼记》

1、能够结合语境准确说出课文中文言词语(“谪”“横”“备”“迁客”“开”“潜”“薄”“进”“退”等)的意思。

2、能够结合语境准确说出课文中文言词语的通假现象(“具”“属”)的意思;

3.结合语境,通过教师提示,能够把文言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4通过讨论,正确找出本文的主旨句。

5、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用文中的话归纳文章表达的作者旷达胸襟和政治理想。

6、借助工具书理解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7、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醉翁亭记》

1、能够结合语境准确说出课文中文言词语(“翼然”“蔚然”“意”“秀”“伛偻提携”“酣”“觥筹”“苍颜”“颓然”“阴翳”“乐其乐”)的意思。

2.结合语境,通过教师提示,能够把文言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3.通过讨论,正确找出本文的主旨句。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5、借助工具书理解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6.体会文言虚词“也”“而”的作用。

《满井游记》

1、能够结合语境准确说出课文中文言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知道这篇游记描写的北方初春景物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体会白描手法和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4、学习并归纳文言虚词“之”、“而”的用法。

5、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诗五首》

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四)实施方案

文言诗文的教学,须先疏通文字,再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或侧重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语感;或侧重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概况、时代背景和文言词语、句式等方面的知识,以达到能阅读浅易文言诗文的目的。

七、其他:18课时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学习、背诵10首课外古代诗词,多一点文化积累。名著有《海底两万里》、《名人传》,通过阅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行课内外沟通,养成多读好书的习惯。

八、评价细则

1.过程评价:课堂听、说、读、写、互动、合作表现占学期成绩的30%。2.过程作业:课后研讨与练习、背诵默写、习作8篇,占学期成绩的30%。3.结果纸笔测试:多练中考题型,闭卷考试,占学期成绩的40%。

第三篇:2022年小学语文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通用)

2022年小学语文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通用11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小学语文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通用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年小学语文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1

这次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的培训活动,对于一名执教于农村小学教师的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我的教学和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朱老师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活动的总结:

一、识字写字教学

首先我们教师有三个方面要去解决,一是错别字情况严重,二是书写质量普遍偏低,三是有些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负担过重。在低段要让学生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第一学段的重点,汉字书写的教学应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养成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

低年级阅读教学主要内容是识字、写字、读文、理解少量重点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要用更多的时间识字写字。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下功夫,实现“理解阅读”向“表达阅读”华丽转身。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不应代替学生分析阅读,应该让学生自己多读。在理解课文上教师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阅读,利用阅读期待,反思。除此以外,还要认真抓好读书这根本环节,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三、写作教学

一、二年级布置作文不合适,经修订后一、二年级的定位是“写话”,三年级是“习作”,初中才是“作文”。在教学建议上引导学生要写真话,不套话,不抄袭,不写假话。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思考、表达和创新的能力,善于将读与说,说与写相结合,进一步突出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也可以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让学生能展示交流与相互评价的机会,互相促进。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2022年小学语文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2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语文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我们的语文课应上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语文味”

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体现孩子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孩子味来。

三、体现独特的教学方式

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2022年小学语文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3

《新课程标准》正如旭日东升,阳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经验、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课标”的实施确实给当今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越发变的活泼、可爱了,更多表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第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第二、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哪些变化,有哪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第三、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听说读写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沟通课堂内外,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022年小学语文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4

一、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

2011版作出如下描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由此可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而不是“学会”,甚或“完全学会”,教学中,我们需合理把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度”,切忌拔苗助长,以免违背学生成长规律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

二、关于课程目标与内容。

1、识字与写字

新课标规定,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九年里,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不过,和老版语文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对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有所降低。

一至二年级的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在老课标中,一至二年级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是800到1000字。

三至四年级学生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事实上,在老课标中,要求这一年级段学生会写2000个左右汉字,在会写字数量上,“新课标”减少了400个。

虽然低年级和中年级在会写字数量上的要求降低了,但对于中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多识少写更合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会写字量减少了,但“新课标”对写字的质量要求提高了。一至二年级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规范、端正、整洁。三至四年级就要求学生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并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到了五六年级,则要求硬笔书写楷书整齐美观,并有一定速度,同时能用毛笔写正楷字。对于初中生,则在硬笔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并能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之美。

为了能让各个学段的学生达到书写的要求,语文“新课标”还在第三部分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小学1-6年级,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提高书写效果。

2.阅读与写作

除了对汉字的识记和读写做出新的要求外,此次修订的语文“新课标”更加强调学生学习语文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关于阅读教学,更加突出地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教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重视给学生提供阅读各种各样类型的文章和材料的机会,并强调阅读材料一定不仅仅局限在文学性文章,新闻报道、随笔、杂谈、图表、宣传手册,包括各种说明性、论说性的文章等在内的广泛的多样化的读物,只要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经常用到的都应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予以重视。

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其中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初中阶段增加了14篇。课程标准的这一调整并非增加了“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传承传统文化。

课程标准将一二年级写作定位为“写话”,三年级开始是“习作”,初中才是“作文”。另外强调作文教学一定要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套话。

3.关于语文知识的问题。

现在教师还受制于应试教育,很注重做题,注重讲授和操练所谓系统性的语法修辞知识,这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而且容易让学生厌烦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摆脱对语法修辞等概念定义的死板记忆,必要的语文知识的。

2022年小学语文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给语文教师在教学上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在本次培训中,我较系统地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找出了和以往课程标准的异同,明确了今后的教学侧重,为自己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我将主要采取以下几点作法:

一、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提高阅读、背诵的地位

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引导学生自悟探究

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

四、树立大语文观

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2022年小学语文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6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2022年小学语文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7

一、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这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在课程的定位上比较明确说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当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由“语文能力”到“语文素养”

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能力,现在提出语文素养,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又不止是技能性的要求,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同时让语文教育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语文素养”这个概念,代表一种新的更阔大的教育视野。

三、修订体现“减负增量”

一是适当减负。过去一二年级就要求2000多字,而且“四会”。现在减少识字量,改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其中会写800。提倡“多认少写”,不再要求“四会”。但重视写字与书法的学习。明确写上一至三年级“在小学每天语文课都要求安排随堂练习,天天练字”。

二是增加学生阅读量。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老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特别是提出了这样几句话: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特别注重体验与感悟,注重语感。对于课外阅读格外重视。阅读量也有具体要求,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这次修订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尤其关注的。这一点我觉得很能好,因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只有多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才能提高,语文的素养才好,这也是我们学校这几年一直倡导,并为之努力着。

今天在学习新课标时,发现了这几天我在中星小学跟着陆校长学的“学习型课堂教学”,跟新课标的要求相符,例如第一学段(1~2年级)就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有表达的自信心。要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二学段(3~4年级)的阅读方面就要求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在口语交际中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第三学段(5~6年级)就要求学生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旧的课标在第8条,现在调整到第2条,说明其重要性。同时要求学生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也作了调整。还要求学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佩服陆校长的前瞻性,早在几年前已经为培养学生的终身能力而努力着,我相信,我们的学员在她的指导下,将会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为学生的明天而奋斗!

2022年小学语文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8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拓宽学习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我努力实现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我还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备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难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经过一番阅读分析,我总结出二年级教材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在教学语文时,我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我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采用了游戏、唱歌、猜谜语等方式,引进课堂教学,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4、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的课堂呈现状态。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的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在布置讨论的时候我明确要求,设置一至两个问题,让每个学生知道这个主题,必须围绕主题进行讨论,让他们有准备的时间。在实践工作中,我不断总结反思,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5、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并非他们的思维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

6、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我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教导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启发他们的想像与创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细细体味,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改进了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今后还要取长补短,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而努力奋斗。

2022年小学语文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9

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它吸收了现代课程论的最新成果,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新的理念对于富有胆识、敢于创新的人来实践它。它在呼唤着能够对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准确诠释,以新型的教学方式完美实施课程标准的新一代教师。

新课标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学中也逐渐体现出来并在课堂上不断实践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涉及了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能力几个方面。看完新课程标准,对于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体会自己颇有感触。新的课程理念非常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符合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阅读教学,首先要使文本开口“说话”。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读课文,才能抓住重点,也才能与文本深入对话,因此,初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但是想到自己过去一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初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匆匆地读一遍就进入精读,在家读的时间也得不到保证,向我们山区学校,学生回去没有家长的督促,很多学生就回去的作业就等于是空的;二是初读目标不明确,认为初读就是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于是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多数学生是有“口”无“心”;三是缺乏教师的指导,就是一个“读”字贯穿始终;四是反馈不及时,自己不知如何评价学生的读,以至于学生应有的语文能力得不到训练。另外,感觉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孩子们课外阅读书目的数量及程度鼓励力度不够,缺乏一定得评价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努力改正,争取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2022年小学语文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10

前些时候,县教研室组织全体语文教师一起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回来后,我又通读了一遍。读完后,我对语文教育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也有了更明确的目的。

在这次新课标中,一些修改过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更加人性化和有针对性,对于传递祖国的汉字文化无疑是更有益的。现在我针对第二学段的目标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1、新课标在识字和写字目标上减少了会写字的数量,减轻了学生会书写汉字的负担,也减轻了一些学习压力。现在的学生接触的新事物多了,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也更强了。但是我们的教育却仍然把他们牢牢锁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让他们失去了开发自己兴趣和培养自己爱好的时间,适当的减轻一些学习压力,可以让学生尝到更多的童年乐趣,在这些童年乐趣中积累的经验和经历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也会有促进作用。

2、在阅读目标上增加了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要求。学习贵在有疑,针对疑问可以提出问题,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法。现在的教育还是停留在教师讲授的阶段,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和能力都不足,而发现学习已经几经论证,是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发现问题,并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和思维方式,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而反三,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3、习作目标中指出“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个目标的提出比原先“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更具体,也更明确了。使得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有更清晰的思路,也更有利于学生把作文写得生动有趣,在写作时突出重点,抓住细节描写。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越来越贴近生活和释放学生天性以及跟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改进的一面,相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有更大的进步。

2022年小学语文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11

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再次重温《语文课程标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4、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是否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第一学年的教学活动。如果老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优点,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老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能增加兴趣。

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其次是默读。默读的练习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三四年级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五六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默读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5、学会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读书”。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废止繁琐分析,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背诵。小学阶段特别要加强朗读和默读的指导。要重视指导朗读和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来理解课文。默读,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学过的诗文,要提倡多背诵。背诵是语言和文化的储存、积累,学生不仅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一生。

让学生从小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他们从小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另外,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第四篇:语文课标学习心得

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

林川小学:石建基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通过学习新课标,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进一步增强了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是指导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标准和要求的准则。目前,尽管我国全国上下使用的语文教材不尽相同,但是都是在同一个教学大纲的引领下的语文教学。这次再一次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我对语文教学大纲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这门学科的工具性、工具性与思想性、工具性与人文性。也更明确了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规定较以往的大纲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将语文教育与终身发展联系了起来。提出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发展个性;(2)突出语文教育中的文化因素,主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感染;(3)强调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力;(4)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5)提出语感的培养,在语文教育中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6)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加强综合。

二、进一步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对教学的影响。过去曾有人说“只要能认识字就能教学语文”。这是对语文教师的极大的贬低,但同时说明语文教师是比较容易当的。但现在我要说的是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大家所理解的那样。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现在的学习及将来的发展。还有就是真正让我们认识到的现在有人可能不太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并不需要教师进行多大的提高,其实不是这样,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那只能说明这样的教师的职业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本质工作也并不易。也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先要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其次还要有过硬的教育教学本领;再次,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养,要不断与时俱进。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才能更好地进行好小学语文的教学。

三、让我更进一步系统地了解小学语文几大教学板块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发展。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口语交际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活动教学的特征以及这几大板块教学的国内外发展趋势。真可谓是受益匪浅。以前我们教学时大多只注重阅读和习作教学,这次学习让我进一步懂得了其实这几大板块的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师在每一个板块都为我们呈现了这个板块教学要求、学生学习时的能力特征、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学生能力的建构以及能力的培养等。可以说是从理论到实践都给我们指出了该如何做。

四、为我们指明了小学语文改革的方向。在这些资料中教师们特别提到了我们小学语文改革的过去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分析了小学语文改革的现状,还向我们传达了小学语文在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方向。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会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

林川小学:石建基

第五篇:语文课标复习

语文课标复习

1、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

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了学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3、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

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4、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5、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语文课程。

6、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课程应急阀

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该通过优秀的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7、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

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8、语文学习应该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

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要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学习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9、语文课程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的内涵和语文应用的规律。

10、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

11、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的发展。

12、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整体提高。

13、实施建议: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4.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4.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15.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16、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重要学习内容。17.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和行为。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1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表达真情实感。

19.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20、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21、评价建议: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功能)2.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3.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2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23.学习语言包括理解和运用两个层次。理解是把文章读懂,有所感悟。运用,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感情,包括说和写。

24.为何特别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运用语言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2.运用语言是学习语文的重中之重。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习作又是重中之重。因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3.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难点。4.教学现状看,运用被忽视。

25.各学段语言学习目标:一二:凸显字词教学和朗读教学;34:凸显词和段的教学。56:凸显表达方法的领悟,力求读写结合。

26.写作学段目标:12:以句子训练为主,重在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34:以构段训练为主。重在引导学生热爱、关注生活,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56:以谋篇训练为

主。重在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的表达。要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的表达需要,分段表述。能写常见的应用文。27.语文教育首要任务就是教学学生怎样做人?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

关系最密切。1.语文教育的核心因素是语言,而语言是人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生活的工具,也是人终身学习的工具;2.语言不仅是人发展的工具,而且是人类发展的本身。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28.教语文学养第一,技术第二。

学养是文化底蕴。提高文化底蕴教师要做到:1.读好书、好读书。2.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多才多艺。29.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语言训练)二个基本点(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听说在前,读写在后,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30.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1.把握对方说话的大意2.听清、记住、听懂对方所提出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作出回答3.根据听到的内容推测、判断其他没有听到内容,训练学生听话的辨识力,记忆力,理解力。31.学语文的途径是多读、多写、多积累。语文教学存在的三多三少: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演得多。学生读得少、写得少、练得少。绝大多数教师对语文的学习中理解轻积累,更别说运用。

32.怎样在教学中落实多读、多写、多积累?1.落实两个转变。(教师观念转变“怎么教,,教师主角变为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教什么,人文性唱主角变为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为中心。)2.坚持三少三多。三少:少问、少讲、少演。三多:多读、多写、多练。落实三少三多要做到四个吃准《吃准学段目标、编写意图、课本特点、学生实际》3.破一卷与破万卷并举。

33.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要增强培养的意识(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2.要在教学中有机渗透。(授之以鱼不如授授之以渔)3.在日常练习中强化。4.要整体发展,互相促进。

语文知识清单

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

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二

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下载语文课标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课标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整理后的语文课标大全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复习题 红果街道沙陀小学 李启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 )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 )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

    学习语文课标有感

    学习语文课标有感 今天我再一次学习了语文新课标,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

    语文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最终定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在这段时间里,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相关的解读资料。我将这次新课程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 课程性质明确定位——“学习语......

    1语文课标解读的几个问题 温儒敏

    温儒敏:关于学习语文新课标的若干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正式颁布,今年9月就要实施。我想就老师们关心的九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新课标篇幅不大,涉及面宽,凡课程......

    课标解读

    对运算能力的理解与培养策略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一直将运算作为主要内容,运算能力是我国数学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几十年来一直是我国数学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有别于《标准(试验稿)......

    2011数学课标解读大全

    数学新课标学习解读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具体变化如下: 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

    作文课标解读

    第一部分:“课标”内容 一、总目标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修订版解读(二))关于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认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修订版解读(二))关于新版《语文课程标准》 的认识 易志琴 1.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与实验稿有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些变化? 2001年开始执行的是《义务教育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