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探讨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探讨
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需要。然而,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而言,一方面,轻个人的理念和培养方法并没有实现根本上的转变;另一方面,不少人的教改行为又不适当排斥教师必要的价值引导和对整体教育活动的宏观掌控。因此,我们必须改革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若干环节,培养真正具有主体性的学生。
一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和发挥存在的问题分析
笔者通过多年的政治课教学实践体会,目前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从落实教学目标的情况看,还停留在以述书本上的知识为主;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个别教师固守传统教学模式,重灌输轻启发,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地位;从学生学习过程来看,现行课堂教学的封闭性难以满足学生思想上的开放要求,学生的学习缺乏自主性。
1.老师方面
第一,在教学目标上,迫于高考的压力,许多老师不得不把高中政治教学的目标定性为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而不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方法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二,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更多地体现教师对课堂的控制主导。为了完成高考教学大纲的要求,许多老师仍存有传统的教育观念,过于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班集体教学中,只能按照多数学生水平安排教学内容,很难照顾处在两头的学生。在教学策略上,传统的讲解和注重教学时间效率的观念仍存在,对学生课堂参与的理解仍停留在形式上,对合作学习重视不够;在教学方法上,体现新课程要求的讨论学习和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都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第三,现行高中政治课过于强调社会价值,目标过高,内容过空,脱离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现有教材与学生实际要求差距较大,造成了教育目标的要求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而使政治课失去了吸引力。
2.学生方面
第一,大部分学生上政治课是为了高考需要。政治课的实际和应有价值与功能没有得到学生的整体认同,这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效性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深层次原因。
第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缺乏有效科学的方法,靠机械地死记硬背,使政治课的能力目标达成很不理想。缺乏问题意识,不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敢问、不会问、没兴趣问,不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较差。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学生加强主体性培养与发挥的对策分析
上述问题已严重影响到高中生的主体性发挥,进而影响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因此必须采取多方途径予以改善与提高。
1.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本文认为,高中政治课教学目标至少要突出三个结合:一是全面关注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既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落实知识、情感和能力三方面的目标,又要兼顾各个目标的内容;二是基础性与拓展性相结合,既要从高中生实际认知能力出发,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要,在教学内容上适当拓展延伸;三是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既要在课前对教学过程做宏观设计,更要根据课程教学实际进展情况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新的目标。
2.按照新课标要求科学组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
第一,在实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过程中,要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从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的具体要求出发,从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出发,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
第二,要倡导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反对唯“书本(教材)至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信息导向,合理整合和拓展教学内容。
3.科学构建与实践,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挥
第一,政治教师必须具体分析不同素质层面学生的学习进展、情感态度等,依据学生的层次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水平层次各异的学生分类推进,整体提高。
第二,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应营造民主、和谐、宽松、开放的氛围,巧妙设疑,循循善诱,让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讨论、质疑甚至辩论,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诱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培养其民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对课堂实行民主化管理。如在《税收及其基本特征》一课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归纳出税收的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的特征及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第三,政治教师应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参加社会实践,用课堂上掌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观点,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展开社会调查或进行课题研究。
第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如《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中的许多内容理论性、概括性较强,因而政治教师教学时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增强授课的“磁性”,以满足当今中学生的求新、好奇、求异的心理渴求和符合其理性多于感性的思维特征。
4.确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
教学评价必须突出主体性原则,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要求。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的活动情况,更要重视特长学生的个性发展状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陈晨〕
第二篇:发挥学生主体性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模版)
发挥学生主体性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培养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是管理好班级乃至学校的前提。作为学校应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当家作主”,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自我评价等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和学校自主管理中,让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充分发挥,是班级——学校自主管理的最终目标。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呢?现就我校实际做一下介绍:
一、日常事务全面实施学生自主管理 1.学生参与班级和级部日常事务管理。
这是体现学生自主管理的最基础内容。学生是班级的组成成员,对班级事务最有发言权。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那么,班级就会出现良性运转,从而使学校工作也能朝更好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既可以减轻老师的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2、学生会“六部”全面推开学生自主管理:
(1)纪律部以 李璐部长为龙头带领X多位纪律部干事,抓常规,落实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礼仪教育,仪表仪容,课间纪律等方面发挥其积极作用。
(2)卫生部在郭春的带领下,卫生部X多位干部每天督促各班级的卫生清洁,评价校园卫生,使校园朝着净化、美化方向迈进。在文班级评比中收到良好效果。
(3)宣传部在高丹的带领下每天中午定时广播,每月督促班级出好
墙报,在宣传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4)文体部在杜迦楠的带领下,学生大胆工作主持课间操,评比各班做操的质量与出操纪律,使许中的课间操质量不断提升,课间操初步成为九中校风的缩影。本学期开展迎艺体节文娱演出,从场地的布置到节目的编排发挥了学生自主能力。
(5)生活部管好学生的生活纪律与卫生。从宿舍到食堂纪律、卫生良好,宿管、食管工作投入人力少但效果显著,这与引入学生自主管理有密切的关系。
(6)学习部每天巡视各班早读情况,评价自主学习优秀集体。
二、在活动中实施学生自主管理: 各班班会课、团队课;及各年级开展的各项活动实施自主管理。如本学期开展金话筒朗诵;语文科组、英语等科组开展的知识竞赛从主持、会场布置、竞赛纪律,充分发挥学生管理作用,使得活动顺利进行效果显著。可见我校教师从各个方面提供机会给学生锻炼,促使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
三、学习过程实施自主管理
1、课堂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各班建立学习小组,实施小组长管理组员的评价体系
2、在班级学习管理中学生会学习部试用自主学习评价系统从早读、自习课、午自习等方面引导各班学生自主学习。
四、本学期自主管理的成效:
1、大部分班级能达到没有老师在,班干部能独当一面主持班级各项
活动、维持班级纪律(如本学期由于科任教师、班主任外出学习,安排班干部负责管理班级而秩序井然纪律良好令人满意)
2、班级学生干部能管好本班空档时段。(如早读课前、午休、午自习、晚修、自习课等管理时段)
3、各个部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出色完成各部工作任务。
4、实行“班级自留地”学生自主管理系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5、构建学生管理学生,学生评价学生管理体系。
第三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摘 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理论与实践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这一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所以要通过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教学方法和开展实践活动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高中;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内容丰富,涉及的学科知识广泛,集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身。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值得每个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这里,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活动,就高中政治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师生平等的思想,创设一种平等、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作积极主动的个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还要营造民主、互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展示自己才华、表现自己思想情感的机会,引导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把所学的政治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二、创设问题情境,开启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想总是由问题引起的,是同解决问题形影相随的。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导向主要通过提问来调控,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对学生具有制约作用,而学生思维是否活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提问题的内容和结构。问题的提出在语句结构上对学生的回答方式和内容不应有严格限制,不要形成“是”或“不是”的标准化格式。提问应注重了解学生看待、研究问题的方式和想法。当然,教师在课堂上设问要有指导性,使学生的回答有连贯性、系统性;设问还要有深度,使学生真正做到发现问题的实质,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三、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成败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各教学方法要进行优化组合的研究。从创新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同角色的充分发挥,可注重以下三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关键是设计并提出富有启发式的问题,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具体说,要真正贯彻这一教学方法: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丰富、鲜活的事例吸引学生,适当扩充教学内容,将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引入课堂,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次,要注重启发性问题的设计,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更开阔的空间。问题的设计要能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并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结合,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最后,要注意情感启发,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才能真正完成思想政治课的特定任务。
2.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自主学习法
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目的是通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多种综合能力,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求而获得知识的过程。
3.以教师为指导的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讨论法
比如:提出一个热点问题,让学生来共同讨论,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通过由浅入深的剖析、说理、论证等方法来帮助学生解疑释难。设置这一讨论课,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矛盾冲突中展现出来,在运用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注重书本知识,而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堂教学,而轻视社会实践活动,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动手能力低下。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有效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亲自实践中去体验感受、思考发现、探索锻炼,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积极探索并创建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及社会教育新模式,努力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造就具有创新素质的新一代公民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家发.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和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9(06).[2]王云华.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27).(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安市体育学校)
第四篇:浅谈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浅谈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整个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培养语文综合素质的基石。作文是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一句话,写作的最高境界是创新,写作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
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像。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四、立足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二、立足于让学生受教环境,丰富写作材料
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还要尽量让教学过程贴近生活。将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纪录下来,也许就是以后习作时又一个很好的素材,不然也许就是过眼烟云,等到作文时,哪怕你搜遍记忆的角落,也想不起任何一点相关的内容。因此,“生活小镜头”这本纪录本就孕育而生了,让学生把从报纸上、电视中看到的重大的、有意义的新闻纪录下来。“生活小镜头”就成了同学作文内容的源头、活水。在此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唤起创作的灵感,他们会挖掘素材,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
如:在习作教学中遇到过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我爱„„》,这是源于生活的半命题作文,可以写物、写景、写人等,只要自己喜欢,什么都可以写,大部分学生看到题目后,不假思索地写《我爱妈妈》、《我爱爸爸》,很有千篇一律之感。但经老师点拨后,展开合理想象,创作灵感应运而生,学生的习作思路就大不一样了。有一个学生写《我爱白色》,他写到了白色的和平鸽,又写到了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联想到了白色代表了纯洁。整篇文章既流露出大胆的想象,又非常符合实际。还有一个同学的《我爱早晨》,她从充满希望的早晨想到“我们的童年不正是人生的早晨吗?”“我们要发奋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这稚嫩的内容创造活动,必然给学生带来快乐,唤起不断创作的灵感。
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体会写作成功的快乐,体会在写作中自由抒发内心情感的快乐。能够表达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对真善美的赞扬,对假恶丑的痛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蓝图的刻画。
三、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创作热情
学生能够在写作文时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的时候,这种快乐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为什么有些同学的作文别人愿意读?有些同学的作文却没意思呢?曾有老师来这么一着:作文不管好赖全都贴在教室的墙壁或板报上。如果细心人暗自观察,就会发现许多学生表面上心不在焉,却时不时“无意“地从旁经过:“有谁看了我的作文了?他(她)有什么反应?“这时候,学生就不会仅满足于老师的赞扬,还要寻求同学们的认可。正是这种寻求更多读者的动力使学生不满足于自得其乐,而是挖空心思在“怎样才能吸引人“上下工夫了。怎样去吸引、感动读者?怎样谋篇布局?怎样谴词造句?怎样设悬念?„„这些写作的技能技巧,就会成为学生主动研究 的对象。这样,学生学习作文技能技巧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因此,老师在注意作文技能技巧训练之外,有必要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寻求更多读者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会牵引着学生去努力超越现在的自己,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首先得思考写出一篇作文的真正过程。一篇文章从孕育到完成总得经历构思、谋篇、起草、修改等一系列的过程,我们是否应该以这样的顺序去研究学生学写作文的过程呢?我想这是肯定的。“构思--谋篇--起草--修改“这一过程的任一个环节,都必须学生亲身经历,才能真正发挥了学生这一写作主体的主体性:在传统的命题作文模式中,往往只抓住了“起草“这一环节。经过命题,“逼迫“学生从自己的少的可怜的亲身体验中去挖掘文章的中心,我总觉得,这时的学生是可怜的、值得同情的。
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往往重视的是写作知识、写作技能和技巧的训练。为了写出一篇无可挑剔的好文章,学生必须在作文纸上经历了一场“思想斗争“,必须在作文纸上使自己的思想得以“升华“。仅仅抓住“起草“这一环节,对起草前那一段看不见、摸不着而又是关键的写作主体的内心感受和人格的培养力度不够,从而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学生写完草稿之后,由老师修改、老师讲评,在学生的写作经历中缺少“修改“这一环节。事实上,修改的过程恰恰是学生自主地深入思考去凝练作文的过程,此时会为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去修改自己文章篇章结构,去斟酌自己的谴词造句,因而能够在此时自主地总结经验,内化写作技能。老师往往用自己的勾勾画画,删删改改代替了学生的深入思考。
总之,要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所创新,必须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以自主,我们应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新世纪是以“人“为中心的世纪,人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人的素质的核心,新世纪的人是具有个性的人,有个性的人,应该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第五篇: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广西灵山县新洲中学
刁曙
摘要: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主体性教育思想已经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主导思想。而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为一体的学科,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开展主体性教育,是每位政治教师都要思考和探索的,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浅析。关键词:思想政治课,主体,主体性教育,缺失
(一)主体性缺失的表现
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育一样,面临着教师、教材等问题,但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又不完全相同,它还存在着学科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如果真要改变思想政治课当前效能低下等状况,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正视这些难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否定学生主体性
主体性教学目标中有:“课堂教学必须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但据调查显示,在政治课上,老师主要是:讲知识、联系实际、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培养人文素质和训练高考答案要领”的选择中,选择“训练高考答题要领”的随着年级的递增而有所增加。[1]这表明,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与主体性教学目标要求不相符,其中体现在一味追求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忽视学生其他各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也从中否定了学生的主体性。
2、教师单一主体的垄断地位,忽视学生主体性
传统的教师中心论中,师生之间交往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交往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当前政治课教师提供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很少,据某调查显示,在“政治课上老师经常提问吗?”问题上,选择偶尔的占62.6%;“老师在课堂上一般讲多长时间?”,选择“一节课”的高达67.2%。[2]另外,成绩高的学生表现机会相对多,而成绩稍差的很少。整个教学过程,是政治老师唱独角戏的过程,提问一人说对便进行下一步,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就自问自答。可以说,这是在老师控制下学生“听师由命”的非自主过程。
3、教学方法单一,消磨学生主体性
传统政治课是口耳相传,以应考为目的的,教师按照课本的“框框”、“条条”讲授,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呆板地听课、记笔记等,学生基本上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状态。这使政治课堂枯燥而乏味,课堂气氛沉闷与缺乏活力。在调查访谈中这一点得到证实,“政治老师经常使用挂图、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吗?”问题中,选择“从不”的占73.4%。教育部基础教育调查组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基础教育目前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这种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负担很重”。[3]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消磨了学生的主体性。
4、学生的创造性较差,缺乏积极主动性
调查显示,我们的学生缺乏创造性,只有9%的学生“经常有与教师不同的见解,”31%的学生“偶尔有”,60%“从来没有”。在学生问卷上,当问及“课堂上出现的所有问题,是不是都有统一的标准答案?”85%的学生选择是,学生的创新性明显不够。[4]学生基本上没有自己独创性观点,学习不能举一反三,灵 活迁移知识,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发表自己见解,不能以自己的方式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选择,从这可以看出,机械刻板的课堂教学付出的代价是无数学生生机和灵气的泯灭,使学生失去了个性和创造精神。
(二)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
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是把学生塑造成符合一定社会标准要求的个体,就像公司生产合格产品一样,但由于各种原因,现在的教学存在着种种教育困境。要提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措施,就必须分析当前影响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原因,而当前学生主体性缺失是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1、应试教育的弊端
尽管在观念层面上,素质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然而,在操作层面上,应试教育却依旧大行其道,“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仍然是基础教育的主旋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依然是评价学校、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会考,学校变成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求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必不教”。[5]试卷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复制、迁移能力。由此造成了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的现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才能,也因此导致了教师教学目标的不明确。
2、教学中师生角色扮演失调
教师的强权威性和学生的强服从性,是我们基础教育阶段师生更新的突出特征。有一项涉及北京、上海等省市的调查显示:76%的中小学生害怕与教师进 行交谈。[6]从小,我们的学生就被家长、社会灌输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上课不能乱讲话,要认真听老师讲课的思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不仅难以形成民主精神、平等意识,而且也难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最终,师生关系演变成了管理与被管理者、知道与被知道、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因此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造成了教学中师生角色扮演失调以及教师单一主体的垄断地位。现代的师生观,教师应是指导者,咨询者,是合作伙伴,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参与。
3、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在我国,课堂就是教师的讲坛,而不是学生的论坛。教师习惯于“讲解式教学”而学生习惯于“接受性学习”,教师过分强求背诵、默写原理,形成了“教师死灌,学生死记”的“背多分”模式。传统教学重传授而不重探索,在教学中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以为讲得越多学生就懂得越多,致使学生懒思考,习惯于循规蹈矩,缺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理念势必埋没了学生的主体性。可以说,我们大多数课堂都是承袭这种教学方法,而且成为众多教师的教学习惯。教师不能灵活运用教师技巧,也不善于利用现代教学设施等,这种单一教学方式因此造成了政治课堂枯燥而乏味,课堂气氛沉闷而缺乏活力,也使学生难以发挥主体性。
4、学生自身主体意识的缺失
主体性发挥的首要前提是学生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才能在学习中表现出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习惯了“惟书惟上”的教育,失去了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品质,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比较薄弱的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行为较少,教学中少数的同学是主动回答问题,而大部分的同学是被动地 等待老师叫到才回答问题,这样就阻碍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在课余生活中,学生只啃书本知识,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也不积极探索课本以外的东西,成了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变成了今天所谓的高分低能者。
为解决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的缺失,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在思想政治课实施主体性教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试图通过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模式,主要从表现与原因等进行分析,从而为寻找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总之,人类对主体性的探索是一项长远的事业,在这项事业中,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一个进步,我们应将这项事业进行到底!
注释:
[1][2][3]黄勇樽,姚翠.民族地区思想政治课主体性教学抽样调查研究[J].黑河学刊,2010,(11).[4][5]试论高中政治课教学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7.[6]马玉芬.论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自主参与[D].苏州大学,2008.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梁志群.中学政治教与学[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6.[3]吴松年.高一思想政治案例教学[M].长沙:湖南出版社,2002. [4]梅友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教学探索实践与思考[D].苏州大学,2011.[5]刘春晓.建构主义视角下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然分析与应然走向 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6]徐庆联.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