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郑立华《分香蕉》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反思
水师营中心小学 郑立华
我有幸参加了青年教师讲课活动,执教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一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物游戏”“分苹果”“分糖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大量物体的等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从学生对“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孩子认识一个新朋友——除号,然后,让孩子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指点和帮助下,使我深刻感受到了群体研究的重要性和优越性,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1、在教学中要依靠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弄清12根小棒,探究不同的分法。得出平均分可以用一种新的算式表示。引出本节课的研究的内容——除法。
2、要正确处理教师讲与学生探的关系。本节课中对除法这种运算和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的揭示,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印象。如:在学生理解平均分后,教师直接揭示:像这种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解决。
3、要正确把握学生讨论的时机。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课堂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不能让讨论走过场,要真正使讨论能够帮助、促进本节课的教学。
4、要精心设计练习题。数学课离不开练习,机械、重复的练习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第二道题设计了情境串,(1)12个人,每6人一组,平均分成几组?(2)12个人,平均分成2组,每组几人?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做这两组练习题,再观察比较,也加深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3)给学生拓展的空间。给学生一个提升的空间,也给好学生锻炼的机会。
5、不足的地方:在实物操作演示这一活动中,由于担心时间不够,因为给予学生操作的时间不多。在练习中,如果能及时的展示学生的解决方案,多点动笔机会,那效果会更加理想,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将会更精彩。另外,学生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还显得不够深入。在以后的在进行此类教学,我将尽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活动,将数学生活化,注重引导学生在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发展。
第二篇:郑立华《分香蕉》教学设计
分香蕉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4-65页
二、教材分析:
《分香蕉》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四课。通过对前面的“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内容的学习和实际操作,学生对“平均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但这些平均分的活动都是在没有学习过除法的基础上,只从活动操作和生活经验出发的,从这节课开始认识除法。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让学生认识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从而理解平均分与除法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会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从活动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对除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目标
1、结合分香蕉的具体情境,理解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会用除法算式记录等分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3、知道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算式的简捷性,初步感受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五、教具准备 香蕉图片、课件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小猴子最爱吃香蕉了,今天小猴欢欢摘了许多香蕉。我们一起看看。(课件第一张)师:快帮他数一数一共多少根?(师生一起数,课件显示12根)
师:一共有12跟香蕉,欢欢把香蕉分给他的伙伴们,可以怎样分?别着急,这节课我们就和小猴欢欢一起来分香蕉.(板书——分香蕉)(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
师:每位同学手里都有12根小棒,一根小棒代替1根香蕉,请你动手试试,使每份同样多,想想可以怎样分?动手试试。(学生操作,边操作边讲自己的分法。)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你的分法。
生汇报:我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找学生演示)师:他这样分的。(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师:和他一样的分法请举手,这么多的学生都是将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直接板书)和他一样分法请举手?
师:那么这样的分法,我们还能怎么说呢?
生:还可以这样说,将12根香蕉,每6根一份,平均分成2份,(直接板书)可以吗? 师:还有别的分法吗?
生:我将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4根。或者12根香蕉,每4根一份。平均分成3份。(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师:还有为其他的分法?
生:我将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根。或者说12根小棒,每3根一份,平均分成3份。(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师:我还发现了一种分法,谁能猜一下这位同学是怎样分的。?
生:我将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2根,或者说将12根小棒,没2根一份,平均分成6份。(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师:和你们想的一样吗?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种不同的分法,但是无论怎样分,我们都做到了每份的数量是一样多,也就是怎样分的?(平均分,板书在左上角)那么像这样平均分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一种新的算式表示,你知道是什么样的算式吗?一起看(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分法)
2.将12根香蕉平均分给2份,认识除法算式并会读写除法算式。初步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师:谁能将这种分法再说一下?
生:我将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
师:将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教师板书12、2、6)师:你能将这个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生汇报
师:这里出现一个新的运算符号“÷”,你知道它是什么运算符号吗?(板书除号)除号表示平均分,它读作除以。你能读下这个算式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除法。(板书除法)师:谁能试着讲一下算式当中“12、2、6” 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12指的是12根香蕉,2指的平均分成2份,6指的是每份6根。(课件演示)
小结:把12根香蕉平均分,就用12去除以,平均分成2份,就除以2,所得的结果写在等号的后面。师:除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一样,都有自己各部分的名称,你知道12叫什么吗? 生:12叫被除数、2叫除数、6叫商。(教师板书)
师小结:被平均分的那个数就是被除数,平均分成几份的数叫除数,结果叫商(按教参讲)师,教师指挂图(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分法),还有别的说法吗?
生:将12根香蕉,每6根分一份,平均分成2份。(教师板书每6根分一份,平均分成2份)师:你会列式吗?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生:12指的是12根香蕉,6指的是每6根一份,2 指的是平均分成2份 根。
小结:把12根香蕉平均分,就用12去除以,每6根一份,就除以6,所得的结果写在等号的后面。谁能完整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汇报:将其他几种别的分法说意义列算式。
师总结:我们刚才不管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根。还是把12根香蕉,每几根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他们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3.运用除法算式,解决分松果的问题。
师:在这之前,我们进行了许多分物游戏,我们一起回忆一下。
师:分松果,还记得吗?之前我们用圈一圈的方法。教师读题。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一下?生汇报
小结,看来一个除法算式可以表示这么多文字表达的内容、看来除法算式真得很简便。(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就用今天新学习的本领去帮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的问题。课件出示 1.圈一圈,填一填,并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独立完成,汇报订正)师:需要我们做几件事:生汇报,圈一圈,填一填,说一说 师:通过看图,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汇报,补充。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先圈一圈,再填一填,最后和同伴说一说。师:谁来展示你的结果?生汇报。重点讲做法。(1)8÷2=4(根)
(2)、16÷4=4(份)2.看图回答问题,提出问题。
(情境一)师:解决了他们问题。大家放松一下,让我走进拔河比赛的现场吧。师,通过看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生汇报:一共有2队,每对有6人。师:你能根据他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汇报:一共有多少人?(课件出示)师:怎样列算式?(6×2=12)
师:将12人,平均分成2组,每组有几人?
将12人,每6人一组,平均分成几组? 生自己做。
(情境二)师:经过激烈的比赛后,最后终于火箭队胜利了。不但有鲜花,还有奖品。让学生补充完整问题。
(情境三)师:旋风队在比赛工程中也很辛苦,也给他们准备了奖品。计划每2本分给一个,准备12本,能够分吗?学生同伴交流一下。汇报结果。
3.给出淘气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完成此题。
师:比赛结束了,淘气和笑笑也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笑笑想到数学没做完?你能帮帮他么?(课件出示算式)给算式,编问题。
(四)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分香蕉的活动,找到了多种不同的分法,无论怎样分,都是平均分,都可以除法算式来表示分的过程和结果。在今后的学习中,除法也会与加、减、乘法一起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五)检测
师:将检测单取出。要求认真读题。看谁算的又快又准。汇报形式。同桌交换
一人汇报,其他同学做出判断。板书设计
分香蕉(除法)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12 ÷ 2 = 6(根)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把12根香蕉,每6根一份,可以分成2份。12 ÷ 6 = 2(份)4
第三篇:《分香蕉》教学反思
科任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反思
科任小学蔡鹏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大量物体的等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从学生对“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孩子认识一个新朋友——除号,并教孩子怎样写好这个除号,然后,让孩子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本节课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孩子喜欢的动物角色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孩子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我现在采取的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引入新课时,让孩子进一步加深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意义,让孩子直接说出除法算式。引导孩子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从而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算式的读法。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动手操作探究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总数的不同分法:如: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12份时,每份得到的是不同的个数。同时,让孩子学会用图表示它们的分法。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孩子展开对新内容的学习,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开发。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没有正确把握学生讨论的时机。课堂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学生要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获得新知。我在这次教学时,因为学生还没有深刻理解除法的两种意义就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往往学生是无话可说,没有达到讨论的目的;其次,没有讲清讨论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有组织、有序的开展讨论;再次,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真正使讨论能够帮助、促进本节课的教学。
在教学中还会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如:课堂上孩子比较活跃,有时课堂纪律难以调控。在作业反馈时,还有三、四个孩子掌握不够好,对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理解不够。这些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四篇:分香蕉教学反思
《分香蕉》教学反思
范清水 2015.11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大量物体的等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从学生对“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开始认识除法。
本节课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孩子喜欢的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孩子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我现在采取的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引入新课时,让孩子进一步加深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意义,让孩子直接说出除法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动手操作探究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总数的不同分法:如: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12 份时,每份得到的是不同的个数。同时,让孩子学会用小棒练习它们的分法。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孩子展开对新内容的学习,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我只适当地指导和点拨,我相信孩子,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开发。
当然这节课上完后总体的感觉不是很好,上完课我就及时对这节课做了反思,不足的地方还很多:
1、在备这节课时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但是对要以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设问题考虑的不是很全面,在提出问题时语言有几处不到位,比如:从“分一分”“摆一摆”中引出除法,当时设想的是“同学们的分法都很好,那你们知道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怎样来计算?”而在上课时说成了“用小棒分是不是很麻烦,那你们谁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计算”这个问题说的很没有水平,说明我对教材的挖掘还是不够。
2、这节课是要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除法的意义,从平均分来引出除法,在我提出两只小猴子争吵怎么分时,学生回答平均分,紧接着我有提问“那谁知道什么是平均分?”有一学生这样回答“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一样多”,学生这个问题回答的很不错可是我没有抓住,应该抓住这个问题来再次强调分均分的含义,让孩子更具体理解平均分,为下面的环节打好基础。
3、建立平均分的意义也是很重要的,要让孩子在具体的情境中知道在这个除法算式中每个数代表的意义,此处考虑的不是很到位,在本节课中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包含分,可是我对这个重点没有抓住,以至于学生对此处的概念比较模糊,在遇到问题是不知道怎样去选除数,总是把除数和商搞混。
4、这节课是用“分一分”来引出除法的,所以在学生用小棒分完之后应强调分的结果,平均分重点是在结果,而在此处我没有重视,以至于在学生分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去分,例如:用 12跟小棒代替香蕉来分给两只猴子,有一位孩子是这样分的,先给同桌4 根,再给自己4根,可是剩下4根不够分了。
5、数学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很重要,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从主题图中去思考!
这些都是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分香蕉》教学反思
范清水 2014.11
第五篇:《分香蕉》反思
《分香蕉》教学反思
《分香蕉》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四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除法,基于前边几节课学生对大量物体的等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理解了在除法中“平均分”的重要性。从学生对“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建立除法和等分活动之间的关系.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多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几个个方面。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我在教学中利用了教材中的故事引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比如我在一开始利用猴子妈妈分香蕉的故事,让孩子们帮助猴子妈妈分香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学生在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之后,即可以不统一分法,自主、合作的分.让学生在更多的活动中体验除法的意义.在“你还能怎样分12根香蕉”的活动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的分一分,说一说。体现让学生在玩中学的理念下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给激发出来。有的学生在汇报中提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这对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非常了不起的.我及时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在练习环节中,我出示了十个气球的题目让孩子展开想象去分,孩子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分法,有一个孩子说“把10个气球平均分给3个小朋 友,每个小朋友分得3个,还剩1个”.这种分法,就与大部分同学的分法显得更有创意了.这都说明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开动了脑筋,他们“喜学”、“乐学”、“善学”,并实现了“创造性学”.数学思考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概念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孩子对除法的理解本身就没有乘法那么容易,要突破这个难点,必须让孩子经历一个操作的过程才能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本节课中我特别重视孩子的操作能力的培养,从刚开始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个小猴,我让孩子用小棒代替香蕉动手分,有的孩子是一个一个的分,有的孩子是两个两个分的,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接着我给孩子创造了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如果给你12根香蕉,你能分给几只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到几根?孩子们又开动脑筋,用小棒操作,得到了很多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除法的意义又一次加深了,同时也让孩子们获得了极大的自信。
3、开放式的教学设计。
这堂课中既有开放式的〖教学设计〗,又有开放性的练习题目,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又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较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个教学过程中,分一分、教一教、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无一不是学生在主动探索与操作,可以说,正是由于敢于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主动学习、动脑、动口的机会,才有学生的全员参与,才形成了学生主 动学习的心态,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在创造的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中,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这节课也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下面就谈谈本节课中的一些不足:
1、没有准确处理教师讲与学生探的关系。
本节课中对除法这种运算和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的揭示,教学时我是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既浪费了时间,教学效果也不够好。这些属于概念性的教学,学生是初次接触,我应该直接揭示,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印象。如:在学生理解平均分后,教师就可以直接揭示:像这种平均分的过程可以列一个除法算式。
2、讨论活动要求不够明确。
课堂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刚开始分香蕉时,因为学生还没有深刻理解除法的两种意义就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往往学生操作很好,但是表达上就有点困难,没有达到讨论的目的。
改进措施:
今后在开展活动以前要讲清讨论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有组织、有序的开展讨论,要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不能让讨论走过场,要真正使讨论能够帮助、促进课堂的教学。
教师是在学习、研究、与反思中不断进步和提高的,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要多多思考用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能主动地去探讨解决课中的难点。争取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