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香蕉(二年级)(大全)
同课异构
分香蕉
教学内容分析:
除法来源于日常生活平均分的活动,通过分香蕉的具体情景,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教学背景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悉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
2、前侧与访谈试题:这一阶段我采用了小黑板和小卡片的形式,目的是预测学生提前预习的能力和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3.对以往教学情况的分析与对策研究:1.以往的教学注重老师讲,学生在下面听和记,而且学生的发言也很少,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使整个课堂死气沉沉。2.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课程的改革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不仅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而且成绩也好了许多。(此处可根据情况选择其中之
一、之
二、也可三条全写)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宿州埇桥2区
同课异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与小组同学团结协作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教学重难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除法算式的意义,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学习准备分析: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我准备了ppt课件,小黑板等学具,学生们提前预习了本节课的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状态。教学过程与研究:
(可在每个环节适当添加设计意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早餐是香蕉,请看一看大屏幕,猴妈妈给它们准备了多少根香蕉?
现在问题出来了: 猴妈妈怎样分才对兄弟俩公平呢? 二、探索新知。
1.分一分,说一说
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
(学生分)
像这样,把10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5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样表示吗?
(师板书:10÷2=5(根))那么10,2,5分别表示什么?
宿州埇桥2区
同课异构
生可能的回答:10表示有10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5表示每只分得5根。
大家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
(板书:“10÷2”读作“10除以2”。)师:谁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预设生回答:10是被除数,2是除数,“÷”是除号,5叫做商。
(师板书:10 ÷ 2 = 5(根))
被 除 除 商
除
数 号 数 猜一猜,分一分。
师:到了中午,猴兄弟家来了客人,猴妈妈把剩下的12根香蕉全部拿了出来,让兄弟俩平均分给客人吃。猜一猜,兄弟俩是怎样分的呢?它们家来了几位客人?把你的想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四人小组讨论,先分一分,再写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指导,学生在PPT演示。
1: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6位客人,每人2根。算式是:12÷6=2(根),小猴家来了6位客人。
2: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4位客人,每人3根。算式是:12÷4=3(根),小猴家来了4位客人。
宿州埇桥2区
同课异构
3:小猴家来了3位客人,每人分得4根。12÷3=4(根)。
4:小猴家来了12位客人,每人分得1根。12÷12=1(根)。
大家你能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教师指着生3写的算式。)
生集体回答: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三、巩固练习,辩证运用
客人们高兴地走了,猴妈妈夸兄弟俩真聪明。猴兄弟俩想:今天我们既招待了客人,还学会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分一分的活动,不知小朋友们是否学会了,咱俩去考考他们吧!小朋友们,你们敢接受小猴子的考验吗?
拓展习题题:
1.看图写算式。
出示六个桃子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个)
出示12个智慧星,平均分成3份,每份画几颗星?
()○()=()(颗)2.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
说出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1)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根)
(2)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根? □÷□=□(根)
(3)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根)
(4)平均分成9份,每份几根?□÷□=□(根)
师:请你说出(3),(4)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宿州埇桥2区
同课异构
四、拓展思维
用20÷4=5编一个数学小故事讲给大家.五、全课总结,归纳新知。
师:小猴子今天有很多的收获,你们呢?
生:学习了用除法表示分一分的过程,学会了写、读除法算式,记住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六.作业:65页第2,3两题。
七.课后反思: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表现在四个方面: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能激发他们的兴趣。2.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我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拨。
3.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计算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4.当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表现在:
1、教学过程中注意多使用儿童化语言,减慢语速,符合低段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
2、猜一猜,分一分这个环节的过早出示,不利于学生理解被除数,除数以及商的含义。可作为拓展训练安排在本节课的最后。
宿州埇桥2区
同课异构
3、教学设计的内容有些过于饱满,导致部分学生对于本节课的重点掌握的不好。
修改后教学设计:分香蕉
教学内容分析:
除法来源于日常生活平均分的活动,通过分香蕉的具体情景,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教学背景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悉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
2、前侧与访谈试题:这一阶段我采用了小黑板和小卡片的形式,目的是预测学生提前预习的能力和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3.对以往教学情况的分析与对策研究:1.以往的教学注重老师讲,学生在下面听和记,而且学生的发言也很少,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使整个课堂死气沉沉。2.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课程的改革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不仅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而且成绩也好了许多。(此处可根据情况选择其中之
一、之
二、也可三条全写)教学目标分析:
宿州埇桥2区
同课异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与小组同学团结协作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教学重难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除法算式的意义,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学习准备分析: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我准备了PPT课件,小黑板等学具,学生们提前预习了本节课的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状态。教学过程与研究:
(可在每个环节适当添加设计意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早餐是香蕉,请看一看大屏幕,猴妈妈给它们准备了多少根香蕉?
现在问题出来了: 猴妈妈怎样分才对兄弟俩公平呢? 二、探索新知。
1.分一分,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
(学生分,并请他上台演示。)
宿州埇桥2区
同课异构
像这样,把10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5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样表示吗?
(板书:10÷2=5(根))那么谁又知道10,2,5分别表示什么?
预测学生可能回答:10表示有10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5表示每只分得5根。
大家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
(板书:“10÷2”读作“10除以2”。)提问:谁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生在下面自己总结后集体回答:10是被除数,2是除数,“÷”是除号,5叫做商。
板书:10 ÷ 2 = 5(根)
被 除 除
商
除
数 号 数 猜一猜,分一分。
师:到了中午,猴兄弟家来了客人,猴妈妈把剩下的12根香蕉全部拿了出来,让兄弟俩平均分给客人吃。猜一猜,兄弟俩是怎样分的呢?它们家来了几位客人?把你的想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四人小组讨论,先分一分,再写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指导,学生在PPT演示。
宿州埇桥2区
同课异构
1: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6位客人,每人2根。算式是:12÷6=2(根),小猴家来了6位客人。
2: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4位客人,每人3根。算式是:12÷4=3(根),小猴家来了4位客人。
3:小猴家来了3位客人,每人分得4根。12÷3=4(根)。
4:小猴家来了12位客人,每人分得1根。12÷12=1(根)。
师提问你能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教师指着生3写的算式。)
生可能的回答: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三、巩固练习,辩证运用
客人们高兴地走了,猴妈妈夸兄弟俩真聪明。猴兄弟俩想:今天我们既招待了客人,还学会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分一分的活动,不知小朋友们是否学会了,咱俩去考考他们吧!
1.看图写算式。出示书上65页练一练
2.第65页练一练2: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
四、拓展思维
用20÷4=5编一个数学小故事讲给大家.五、全课总结,归纳新知。
师:小猴子今天有很多的收获,你们呢?
生:学习了用除法表示分一分的过程,学会了写、读除法算式,记住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宿州埇桥2区
同课异构
六.作业:65页第2,3两题。
七.课后反思: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表现在四个方面: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能激发他们的兴趣。2.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我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拨。
4.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计算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4.当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表现在:
1、教学过程中注意多使用儿童化语言,减慢语速,符合低段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
2、猜一猜,分一分这个环节的过早出示,不利于学生理解被除数,除数以及商的含义。可作为拓展训练安排在本节课的最后。
3、教学设计的内容有些过于饱满,导致部分学生对于本节课的重点掌握的不好。
宿州埇桥2区
第二篇:分香蕉教案
《分香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重点: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难点: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书中教学情境图,导入新课。
有两只小猴子上山摘果子,他们摘了许多的香蕉,就高高兴兴地回到家。请小朋友们帮小猴数一数,它们摘了多少根香蕉?(引导学生数香蕉,有12 根。)听!小猴子吵起来了:“我要吃更多,我更大。”“我要吃更多,我摘得更多!”这该怎么办呢?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请你用学具代替香蕉分一分。
2、谁来说说你分的结果?
3、如果我们都没有学具可怎么办?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知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吗?
4、你真了不起。大家知道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12÷2)÷叫什么名字? 除号长什么模样啊?
(中间有一横,上面有一个小圆点,下面也有一个小圆点,大小一样,对得很整齐。领学生读2遍——“除号”)
4、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12是表示什么?这2又表示什么?
“12”是平均分的香蕉的总数,写在了除号的前边。“2”是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边。
瞧瞧,我们的除法算式站得多整齐呀。它就能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该怎样读吗?
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2。(跟读2遍。)分得的结果是“每份6根”,把“6”写在等号的后边。
分的是香蕉,单位名称应该是什么?
5、练一练。(除法算式的读法、看图意说出除法算式。)大家读得可真整齐。那么,下边这些除法算式你也会读吗?(1)我会读。
6÷2
10÷5
18÷4
20÷5 大家读得真响亮。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的时候,用除法计算。
活动二: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如果今天,智慧老人家来的不是2只小猴子,而是3只,那12根香蕉,又该怎样分呢?我想大家一定行,小组里的同学一块来,组长做好分工和组织,一人出主意,一人摆图片,一人写除法算式。比比哪个小组的分法多,谁的除法算式最漂亮。
学生交流、操作:说一说、分一分、写一写。板书: 12÷3=4(根)算式表示什么?
同学们,除法算式里,除号娃娃已经有了自己喜爱的名字——除号,(屏显:除号)
你知道吗?除法算式里其它的数字也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你知道吗?(1)除号前边香蕉的总数“12”叫“被除数”。(2)除号后边表示平均分成2份的“2”叫“除数”。(3)等号后边的分得的结果“6”叫“商”。活动三:小组交流其他分法。
12根香蕉除了可以平均分成2份,或平均分成3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①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算式:12÷4=3(根)②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算式:12÷6=2(根)③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算式:12÷12=1(根)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那么多不同份数,列出那么多个整齐的除法算式,真了不起。这就是咱们今天学习的新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38——《分香蕉》。大家边玩边学可高兴了。那么,你认识了什么,特别开心?你学会了什么,特别高兴?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都认识了除号和整齐的除法算式。
三、巩固深化
书中练习。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三篇:分香蕉教案
《分香蕉》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用除法表示并解释等分的过程;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分一分”、“说一说”的过程,抽象出除法算式,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学习准备:课件、20根小木棒
学习方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教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过程
(一)温故铺垫,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些什么内容?(平均分)师:怎样分才是“平均分”?(每份分得一样多、分得公平)师:说得好!那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你敢接受挑战吗?请看题:
1、我会填(抢答题):
二六()()十二 六三()()十八
3×()=12()×5=15 6×()=30()×4=16 师:同学们的乘法口诀学得这么好,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但平均分的知识你掌握得如何呢?请看第二题:
2、☆☆☆☆☆☆
(1)平均分给了三个人,每人分得()个。(生:每人分2个。)(2)每人分三个,可以分给()人。(生:可以分给2个人。)
(二)情境创设,引入课题(2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子最喜欢吃什么吗?(香蕉)
师:猴子兄弟在学校的学习表现非常棒,所以,猴子妈妈买了它们最喜欢的香蕉回来奖励给它俩。可猴妈妈想:要是把这些香蕉分给猴兄弟分得不公平,这两个调皮鬼准会闹翻天了。所以,猴妈妈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帮忙,你愿意吗?
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分香蕉”。(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主合作,学习新
1、分一分,说一说(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应该怎么分呢?请用你手中的小木棒代表香蕉同桌之间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小组分小木棒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6根。)
2、写一写,读一读,认一认(9分钟)
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你能否用一个算式把它表示出来呢?(学生自由写出来,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板书:12÷2=6(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试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师给予补充)
师:刚才,××同学教我们用这个算式表示了平均分,同学们,你会读这个算式吗?(学生试读)
教师领读:十二除以二等于六。(板书:读作“12除以2等于6”)师:你会读了吗?试着先写一写,再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师:这是一道除法算式,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我们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如乘数、乘号和积;在除法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生试说)
师:你们看看课本怎么给他们取名字的?
生:12称为被除数,÷称为除号,2称为除数,6称为商(板书)师:哪谁能说说算式中的12、÷、2、6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学生试着回答,教师小结补充)
小结:被除数12,表示有12根香蕉,÷表示平均分,除数2表示平均分成2份,商6表示每份分得6根。
师:现在你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算式的意义吗?请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3、体验感悟
师:这时,猴兄弟俩最好一个朋友来了。猴妈妈建议它俩拿香蕉出来三人平均分着吃,应该怎样分呢?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除法算式是12÷3=4(根)师:这里的12、÷、3、4又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生:表示有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4根。师:你能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生: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活动二: 师:大宝说小朋友这么聪明,也想考考大家:如果把这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几个盘子呢?下面请同学们再用你手中的小木棒来分一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知道吗,这道题也是平均分,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12÷4=3(个)(板书)你会读吗?谁敢来试试?(生读)
师: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认识吗?
生:认识!12称为被除数,÷称为除号,4称为除数,3称为商。师:12、4、3又分别表示什么?(生回答,老师补充)生:表示有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3个盘子。师:还可以怎么理解?
生:表示12根香蕉里包含有3份的4根香蕉。
师:说得非常好!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响亮的掌声送给他!
师:如果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还可以怎么分?请你在小组中商量一下,再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说得最好。(学生小组讨论,并试着列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生1: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3根,除法算式是12÷4=3(根)生2: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2根,除法算式是12÷6=2(根)生3: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除法算式是12÷12=1(根)生4:有12根香蕉每2根装一盘,需要6个盘子。除法算式是12÷2=6(个)生5:有12根香蕉每1根装一盘,需要12个盘子。除法算式是12÷1=12(个)
(四)巩固练习,掌握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分一分的活动,不知小朋友们是否学会了,我来考考你们吧!
1、师:(课件出示18根小木棒图)请看课本38页的“试一试”,从题目中,你能知道些什么数学信息?请同学们独立列出算式。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2、我会填
(1)算式6÷3=2,读作(),表示()。(2)算式12÷2=6,读作(),表示()。
3、拓展练习
有一些苹果是十几个,如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就剩下1个;如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也剩下1个。想一想,有多少个苹果?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本领?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同桌的表现怎么样?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第一次认识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教学的过程中,我以小猴子分香蕉的故事引入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一分、说一说、自学课本,来认识除法以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在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分小棒的活动,在操作中去解决除法问题,并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开始认识除法,并在自学看书的过程中认识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这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练习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说理,说出每部分的意义。因此,学生基本上能明白了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但是未能很好地理解用除法来表示包含除。这也是由于我的引导仍不到位。这节课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在实物操作演示这一活动中,学生未能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展示。如果能用上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分香蕉”的多种方法,那效果更加理想,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一定会更精彩。另外学生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还显得不够深入。
第四篇:分香蕉说课稿
分香蕉说课稿
分香蕉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分香蕉》是北师大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4节新课,通过前面3节“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三节平均分的活动,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基础上开始认识除法的,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四点:
1、使学生从“分香蕉”的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学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平均分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小棒20根、投影仪、课件等。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本课学习内容的特点,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动投入地学习。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突出两点1、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2、课前了解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已经知道了一点,但有不全面,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所以在教学除法算式的意义、读法等,我决定大胆放手让学生来说出新课的内容,教师只是适当的指导、点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师:你们瞧,这两只小猴皱着眉头正在发愁呢!猜猜它们是为什么事发愁?(学生自由猜一下)对啊,它们正在为分面前的香蕉发愁呢。猴哥哥和猴弟弟谁也不肯吃亏,想分的公平一些,你们说怎么分才好呢?(引出平均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物故事引入新课,学生有了生活经验,既喜欢,又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平均分12根香蕉
(1)、分一分:
a、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平均分成2份,请你分一分。
b、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说一说吗?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2)、如果又来了一只猴子,你怎么把这些香蕉平均分呢?分的过程和结果又怎么说呢?独立分——同桌互相说。
(3)、你还会把这12根香蕉平均分成几份?独立分——自己轻轻说——全班交流
2、认识新朋友
(1)、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么写吗?
12÷2=6(根),12、2、6分别表示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这个算式你会读吗?
(2)、那么“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你能说说它各部分的含义吗?
下面的几种平均份又怎么列除法算式?请你写在本子上。
(3)、观察这几个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除法算式这几部分也有它自己的名字,谁能来当小老师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帮猴子分香焦把学生吸引到数学的活动中来,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并会读、写除法算式,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游戏:闯关
师:你们帮小猴解决了烦恼,他们非常感谢你们呢!想邀请你们和它们一起去闯智力关,你们愿意去吗?
1、看图列式(课件)。
2、说一说,分一分。(看课件说,在练习纸上分一分)
[设计意图]:创设了“闯关”这个游戏,让学生在竞赛的气氛中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应用。说一说、分一分这题是看算式让孩子分图,是个逆向思维,有一定的难度,激起孩子的挑战欲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和平均分的联系。
(四)、课堂总结: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机动)2、排座位:马上就要召开校运动会了,准备邀请18位二年级的家长来观看,校长把安排座位的工作交给我们班去完成,你认为座位怎么排比较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设计 分香蕉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12 ÷ 2 = 6(根)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2 ÷ 3 = 4(根)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 12 ÷ 12 = 1(根)
分香蕉说课稿2
一、教材简析、学情分析:
“分香蕉”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4个教学内容。这个单元中各内容之间的层次关系是这样的:
“分桃子”——感知平均分,能操作两种不同的分法;
“分苹果”——在操作的基础上,不用小棒,用画的方法分,即用符号表示;
“分糖果”——多次分,用数字表示;
“分香蕉:——用除法算式表示两种情况;
“飞行表演”——有余数的除法。
各课时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学生思维。
在这课之前,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或表象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从本节开始,学生要认识除法。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这个认识过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因此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通过前三节课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等分的含义也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用除法表示等分过程,学生应该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本课在等分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概括,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分香蕉”的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践操作与交流中,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四、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本节课中,在教法和学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着重为学生创设情境,并适时点拨,要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重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
五、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
一、情境创设
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既不是淘气,也不是笑笑,而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智慧老人拿出了12根又大又长的香蕉来招待它们,两只小猴子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智慧老人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两个小鬼一定会闹翻天,所以智慧老人想请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行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问题情境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想一想: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
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
2、要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就是要把12平均分成几份?
请你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一边分一边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1)学生自主探索分小棒的方法。
(2)向智慧老人汇报分香蕉的结果。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3、(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智慧老人传授数学知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A、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12÷2=6(根)
B、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2等于6。
C、在这个算式里,12叫做“被除数”,2叫做“除数”,6叫做“商”。
(3)、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4)学生汇报所学知识,师板书,并介绍除号的写法,明确每个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接受学习,将算式和情景联系、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理解除法的意义。
活动二: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如果今天,智慧老人家来的不是2只小猴子,而是3只,那12根香蕉,又该怎样分呢?请你先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再用一道除法算式表示出你分的过程和结果。
2、板书:12÷3=4(根)算式表示什么?
活动三:小组交流其他分法。
12根香蕉除了可以平均分成2份,或平均分成3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①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算式:12÷4=3(根)
②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算式:12÷6=2(根)
【设计意图】:通过区分不同分法的的算式及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观察比较:
1、黑板上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被除数都是12,说明在平均分的时候,什么是相同的?
除数不相同,说明在平均分的时候,什么是不同的?
商也不相同,说明平均分的什么也是不相同的?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进一步沟通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的联系,进一步明确除法算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活动四:课间操。
【设计意图】:放松心情,为后续学习作好准备,提高效率。
三、体验感悟
同学们,大森林里的小动物听说你们非常聪明,它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愿意用你学到的知识帮助它们吗?
1、帮助小兔分木材。
(1)小兔家正在装修房子,它要把这18根木材平均分成2份,可它弄不清每份有几根。你们能帮助它吗?18÷2=9(根)
(2)这18根木材除了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呢?
18÷3=6(根);18÷6=3(根);18÷9=2(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索活动,发散学生的思维,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帮助小刺猬分果子。
(1)仔细观察图,提数学问题。(12个果子平均分给4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运几个果子?
(2)根据图意列算式,并说出你是怎样知道商是多少的?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评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有些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
师简单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的自我归纳与整理,梳理新知。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多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
2.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我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空间,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3.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计算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4.两处设计开放题,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把数学学习生活化、实用化、问题化。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操作中合作交流,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有的甚至还有多个不同的答案,这样既充分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又达到了“取长补短”的效果。
〖案例点评〗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充分体现了新教学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选择学生喜欢的童话情境,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对此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我为校长解决问题的活动,既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较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中,分一分、教一教、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无一不是学生在主动探索与操作,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于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主动学习、动脑、动口的机会,才有学生的全员参与,才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在教师创造的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中,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2.注重了学生的实践与操作。
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
3.开放式的〖教学设计〗。
这堂课中既有开放式的〖教学设计〗,又有开放性的练习题目,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又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编者点评〗
1.本课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平均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平均分的过程,解释除法算式中每一个数字或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这一点非常重要,黄老师也做得很好。
2.本课的基本训练得到很好的落实,突出表现在两点:(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反馈;(2)加强了图形语言与算式、文字语言与算式转换的练习。
3.创设为家长安排座位的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与价值。学生想出6种排法,分别列出6个除法算式。这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想想,还可以用其他算式表示座位的排法吗?事实上,只要用乘法算式就可以概括前面6个除法算式的意义:3×6=18,2×9=18,1×18=18。这种引申,可以让学生体会乘法与除法的联系
分香蕉说课稿3
一、教学思路:
《分香蕉》一课是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一个内容,在此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为后续的有余数除法打下基础,重点是理解除法等分性的意义,淡化等分除和包含除的区别。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经了解,学生通过之前的三个课时已经对平均分有一定的认识,所以从熟悉的分香蕉入手学生比较好理解。
1、创设情境,为小猴分香蕉,勾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分的时候有分给2只猴子的、3只猴子的、……其中穿插除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以及读法的熟练。
3、专项训练,提高技能。
书本第38页的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注重学生意义的阐释,以及图、文字、算式三者的结合。
4、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数学只有联系实践才能显示其特有的魅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出示图) (教科书第38页)
2、分一分,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学生分)
交流反馈。
3、写一写,读一读,认一认。
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样表示吗?(12除以2等于6。)(师板书:12÷2=6(根))
理解12,2,6分别表示什么?
(12表示有12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6表示每只分得6根。)
4、读算式。
5、自学书本除式各部分名称。
6、猜一猜,分一分。
师:到了中午,猴兄弟家来了客人,猴妈妈把剩下的12根香蕉全部拿了出来,让兄弟俩平均分给客人吃。猜一猜,兄弟俩是怎样分的呢?它们家来了几位客人?把你的想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四人小组讨论,先分一分,再写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指导,学生在投影仪上演示。
生1: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6位客人,每人2根。算式是:12÷6=2(根),小猴家来了6位客人。
生2: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4位客人,每人3根。算式是:12÷4=3(根),小猴家来了4位客人。
生3:小猴家来了3位客人,每人分得4根。12÷3=4(根)。
生4:小猴家来了12位客人,每人分得1根。12÷12=1(根)。
师:你能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教师指着生3写的算式。)
生: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通过帮猴子分香焦把学生吸引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并会读、写除法算式,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巩固练习,辩证运用
1、第38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
师:说出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熟练地列除法算式,读除法算式,熟悉各部分的名称。)
分香蕉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分香蕉》是北师大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4节新课,通过前面3节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三节平均分的活动,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基础上开始认识除法的,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四点:
1、使学生从分香蕉的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学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平均分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小棒20根、投影仪、课件等。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本课学习内容的特点,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动投入地学习。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突出两点
1、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2、课前了解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已经知道了一点,但有不全面,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所以在教学除法算式的意义、读法等,我决定大胆放手让学生来说出新课的内容,教师只是适当的指导、点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师:你们瞧,这两只小猴皱着眉头正在发愁呢!猜猜它们是为什么事发愁?(学生自由猜一下)对啊,它们正在为分面前的香蕉发愁呢。猴哥哥和猴弟弟谁也不肯吃亏,想分的公平一些,你们说怎么分才好呢?(引出平均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物故事引入新课,学生有了生活经验,既喜欢,又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平均分12根香蕉 (1)、分一分: A、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平均分成2份,请你分一分。 B、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说一说吗?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2)、如果又来了一只猴子,你怎么把这些香蕉平均分呢?分的过程和结果又怎么说呢?独立分同桌互相说。 (3)、你还会把这12根香蕉平均分成几份?独立分自己轻轻说全班交流
2、认识新朋友
(1)、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么写吗? 122=6(根),12、2、6分别表示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这个算式你会读吗?
(2)、那么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你能说说它各部分的含义吗? 下面的几种平均份又怎么列除法算式?请你写在本子上。
(3)、观察这几个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除法算式这几部分也有它自己的名字,谁能来当小老师说一说?
[设计意图] 通过帮猴子分香焦把学生吸引到数学的活动中来,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并会读、写除法算式,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游戏:闯关 师:你们帮小猴解决了烦恼,他们非常感谢你们呢!想邀请你们和它们一起去闯智力关,你们愿意去吗? 1、看图列式(课件)。 2、说一说,分一分。(看课件说,在练习纸上分一分) 看算式分一分。 105=( ) 153=( ) 204=( ) [设计意图]:创设了闯关这个游戏,让学生在竞赛的气氛中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应用。说一说、分一分这题是看算式让孩子分图,是个逆向思维,有一定的难度,激起孩子的挑战欲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和平均分的联系。
(四)、课堂总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机动)
2、排座位:马上就要召开校运动会了,准备邀请18位二年级的家长来观看,校长把安排座位的工作交给我们班去完成,你认为座位怎么排比较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设计 分香蕉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122 = 6(根)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23 = 4(根)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 1212 = 1(根)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香蕉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大庆市庆风小学教师郑颖,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四节《买香蕉》。
一、教材分析:
《分香蕉》是北师大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4节新课,通过前面3节“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三节平均分的活动,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基础上开始认识除法的,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为以后学习二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除法的竖式计算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分析:
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而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四、教材处理:
在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教材,让学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首先以学生喜欢的人物孙悟空导入本课,接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代替香蕉摆一摆。最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各种分的分法,及对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赞可夫认为,教学方法不应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而应以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个性优秀品质发展为主。因此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实践探索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态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六、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以学生喜欢的人物孙悟空导入新课,让学生帮助孙悟空分香蕉。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第一稿设计时,我采取的是教师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学生观察,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功能的双重作用。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才能提高。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我改变了设计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香蕉的练习,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在开展这个活动时,由原来分小棒改为利用香蕉的图片分,这样能使学生学对活动产生兴趣。我先让同桌两个自由分一分。
然后引导学生在几种分法中找出是“分得样多或者同样多的”那样分法,使学生在多种分法的对比之下,形象地感知“平均分”。最后请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分的方法,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学生利用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教师设计了多样化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填一填》、《写一写》、《练一练》。对新知进行了巩固,激发了学生不断探索的热情,最后让课堂得到延伸。
4、全课小结,归纳新知。
师生共同小结,回顾学习的过程,评价自己的表现,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第五篇:《分香蕉》教案
《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教材分析〗
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一)分分填填,温故铺垫
1.填空:
三()十二()六十二()()十八()()十八
2.☆☆☆☆☆☆
(1)平均分给了三个人,每人分()个。(生:每人分2个。)
(2)每人分三个,可以分给()人。(生:可以分给2个人。)
(由练习入手,既复习了平均分,又为新知的学习找到了知识的生长点,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出示图)
师: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早餐是香蕉,请看一看,给它们准备了多少根香蕉?
生:12根。
师:猴妈妈怎样分才公平呢?
生:平均分。
2.分一分,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
(学生分)
师:请李齐回答。(并请他上台演示。)
生: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3.写一写,读一读,认一认。
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样表示吗?
生:12除以2等于6。
(师板书:12÷2=6(根))
师:12,2,6分别表示什么?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6表示每只分得6根。
师: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
生:读作“十二除以二等于六”。
(师板书:“12÷2”读作“12除以2”。)
师:你愿意教大家读吗?(愿意)那全班同学跟他一起读。(生跟着读)
师:谁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生:12是被除数,2是除数,“÷”是除号,6叫做商。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师板书:12÷2=6(根))
被除除 商
除
数号数
(三)巩固练习,辩证运用
师:客人们高兴地走了,猴妈妈夸兄弟俩真聪明。猴兄弟俩想:今天我们既招待了客人,还学会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分一分的活动,不知小朋友们是否学会了,咱俩去考考他们吧!小朋友们,你们敢接受小猴子的考验吗?
1.分一分,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
师:说出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1)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根)(2)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根? □÷□=□(根)(3)每份3根,有几份?□÷□=□(根)
(4)每份6根,有几份?
□÷□=□(根)师:请你说出(3),(4)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四)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教材 练一练。飞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