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香蕉教案(大全)
《分香蕉》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用除法表示并解释等分的过程;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分一分”、“说一说”的过程,抽象出除法算式,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学习准备:课件、20根小木棒
学习方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教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过程
(一)温故铺垫,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些什么内容?(平均分)师:怎样分才是“平均分”?(每份分得一样多、分得公平)师:说得好!那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你敢接受挑战吗?请看题:
1、我会填(抢答题):
二六()()十二 六三()()十八
3×()=12()×5=15 6×()=30()×4=16 师:同学们的乘法口诀学得这么好,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但平均分的知识你掌握得如何呢?请看第二题:
2、☆☆☆☆☆☆
(1)平均分给了三个人,每人分得()个。(生:每人分2个。)(2)每人分三个,可以分给()人。(生:可以分给2个人。)
(二)情境创设,引入课题(2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子最喜欢吃什么吗?(香蕉)
师:猴子兄弟在学校的学习表现非常棒,所以,猴子妈妈买了它们最喜欢的香蕉回来奖励给它俩。可猴妈妈想:要是把这些香蕉分给猴兄弟分得不公平,这两个调皮鬼准会闹翻天了。所以,猴妈妈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帮忙,你愿意吗?
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分香蕉”。(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主合作,学习新
1、分一分,说一说(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应该怎么分呢?请用你手中的小木棒代表香蕉同桌之间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小组分小木棒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6根。)
2、写一写,读一读,认一认(9分钟)
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你能否用一个算式把它表示出来呢?(学生自由写出来,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板书:12÷2=6(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试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师给予补充)
师:刚才,××同学教我们用这个算式表示了平均分,同学们,你会读这个算式吗?(学生试读)
教师领读:十二除以二等于六。(板书:读作“12除以2等于6”)师:你会读了吗?试着先写一写,再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师:这是一道除法算式,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我们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如乘数、乘号和积;在除法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生试说)
师:你们看看课本怎么给他们取名字的?
生:12称为被除数,÷称为除号,2称为除数,6称为商(板书)师:哪谁能说说算式中的12、÷、2、6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学生试着回答,教师小结补充)
小结:被除数12,表示有12根香蕉,÷表示平均分,除数2表示平均分成2份,商6表示每份分得6根。
师:现在你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算式的意义吗?请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3、体验感悟
师:这时,猴兄弟俩最好一个朋友来了。猴妈妈建议它俩拿香蕉出来三人平均分着吃,应该怎样分呢?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除法算式是12÷3=4(根)师:这里的12、÷、3、4又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生:表示有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4根。师:你能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生: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活动二: 师:大宝说小朋友这么聪明,也想考考大家:如果把这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几个盘子呢?下面请同学们再用你手中的小木棒来分一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知道吗,这道题也是平均分,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12÷4=3(个)(板书)你会读吗?谁敢来试试?(生读)
师: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认识吗?
生:认识!12称为被除数,÷称为除号,4称为除数,3称为商。师:12、4、3又分别表示什么?(生回答,老师补充)生:表示有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3个盘子。师:还可以怎么理解?
生:表示12根香蕉里包含有3份的4根香蕉。
师:说得非常好!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响亮的掌声送给他!
师:如果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还可以怎么分?请你在小组中商量一下,再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说得最好。(学生小组讨论,并试着列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生1: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3根,除法算式是12÷4=3(根)生2: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2根,除法算式是12÷6=2(根)生3: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除法算式是12÷12=1(根)生4:有12根香蕉每2根装一盘,需要6个盘子。除法算式是12÷2=6(个)生5:有12根香蕉每1根装一盘,需要12个盘子。除法算式是12÷1=12(个)
(四)巩固练习,掌握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分一分的活动,不知小朋友们是否学会了,我来考考你们吧!
1、师:(课件出示18根小木棒图)请看课本38页的“试一试”,从题目中,你能知道些什么数学信息?请同学们独立列出算式。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2、我会填
(1)算式6÷3=2,读作(),表示()。(2)算式12÷2=6,读作(),表示()。
3、拓展练习
有一些苹果是十几个,如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就剩下1个;如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也剩下1个。想一想,有多少个苹果?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本领?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同桌的表现怎么样?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第一次认识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教学的过程中,我以小猴子分香蕉的故事引入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一分、说一说、自学课本,来认识除法以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在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分小棒的活动,在操作中去解决除法问题,并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开始认识除法,并在自学看书的过程中认识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这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练习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说理,说出每部分的意义。因此,学生基本上能明白了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但是未能很好地理解用除法来表示包含除。这也是由于我的引导仍不到位。这节课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在实物操作演示这一活动中,学生未能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展示。如果能用上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分香蕉”的多种方法,那效果更加理想,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一定会更精彩。另外学生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还显得不够深入。
第二篇:分香蕉教案
《分香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重点: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难点: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书中教学情境图,导入新课。
有两只小猴子上山摘果子,他们摘了许多的香蕉,就高高兴兴地回到家。请小朋友们帮小猴数一数,它们摘了多少根香蕉?(引导学生数香蕉,有12 根。)听!小猴子吵起来了:“我要吃更多,我更大。”“我要吃更多,我摘得更多!”这该怎么办呢?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请你用学具代替香蕉分一分。
2、谁来说说你分的结果?
3、如果我们都没有学具可怎么办?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知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吗?
4、你真了不起。大家知道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12÷2)÷叫什么名字? 除号长什么模样啊?
(中间有一横,上面有一个小圆点,下面也有一个小圆点,大小一样,对得很整齐。领学生读2遍——“除号”)
4、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12是表示什么?这2又表示什么?
“12”是平均分的香蕉的总数,写在了除号的前边。“2”是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边。
瞧瞧,我们的除法算式站得多整齐呀。它就能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该怎样读吗?
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2。(跟读2遍。)分得的结果是“每份6根”,把“6”写在等号的后边。
分的是香蕉,单位名称应该是什么?
5、练一练。(除法算式的读法、看图意说出除法算式。)大家读得可真整齐。那么,下边这些除法算式你也会读吗?(1)我会读。
6÷2
10÷5
18÷4
20÷5 大家读得真响亮。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的时候,用除法计算。
活动二: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如果今天,智慧老人家来的不是2只小猴子,而是3只,那12根香蕉,又该怎样分呢?我想大家一定行,小组里的同学一块来,组长做好分工和组织,一人出主意,一人摆图片,一人写除法算式。比比哪个小组的分法多,谁的除法算式最漂亮。
学生交流、操作:说一说、分一分、写一写。板书: 12÷3=4(根)算式表示什么?
同学们,除法算式里,除号娃娃已经有了自己喜爱的名字——除号,(屏显:除号)
你知道吗?除法算式里其它的数字也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你知道吗?(1)除号前边香蕉的总数“12”叫“被除数”。(2)除号后边表示平均分成2份的“2”叫“除数”。(3)等号后边的分得的结果“6”叫“商”。活动三:小组交流其他分法。
12根香蕉除了可以平均分成2份,或平均分成3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①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算式:12÷4=3(根)②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算式:12÷6=2(根)③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算式:12÷12=1(根)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那么多不同份数,列出那么多个整齐的除法算式,真了不起。这就是咱们今天学习的新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38——《分香蕉》。大家边玩边学可高兴了。那么,你认识了什么,特别开心?你学会了什么,特别高兴?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都认识了除号和整齐的除法算式。
三、巩固深化
书中练习。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三篇:《分香蕉》教案
《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教材分析〗
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一)分分填填,温故铺垫
1.填空:
三()十二()六十二()()十八()()十八
2.☆☆☆☆☆☆
(1)平均分给了三个人,每人分()个。(生:每人分2个。)
(2)每人分三个,可以分给()人。(生:可以分给2个人。)
(由练习入手,既复习了平均分,又为新知的学习找到了知识的生长点,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出示图)
师: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早餐是香蕉,请看一看,给它们准备了多少根香蕉?
生:12根。
师:猴妈妈怎样分才公平呢?
生:平均分。
2.分一分,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
(学生分)
师:请李齐回答。(并请他上台演示。)
生: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3.写一写,读一读,认一认。
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样表示吗?
生:12除以2等于6。
(师板书:12÷2=6(根))
师:12,2,6分别表示什么?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6表示每只分得6根。
师: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
生:读作“十二除以二等于六”。
(师板书:“12÷2”读作“12除以2”。)
师:你愿意教大家读吗?(愿意)那全班同学跟他一起读。(生跟着读)
师:谁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生:12是被除数,2是除数,“÷”是除号,6叫做商。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师板书:12÷2=6(根))
被除除 商
除
数号数
(三)巩固练习,辩证运用
师:客人们高兴地走了,猴妈妈夸兄弟俩真聪明。猴兄弟俩想:今天我们既招待了客人,还学会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分一分的活动,不知小朋友们是否学会了,咱俩去考考他们吧!小朋友们,你们敢接受小猴子的考验吗?
1.分一分,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
师:说出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1)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根)(2)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根? □÷□=□(根)(3)每份3根,有几份?□÷□=□(根)
(4)每份6根,有几份?
□÷□=□(根)师:请你说出(3),(4)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四)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教材 练一练。飞行表演。
第四篇:分香蕉教案
分香蕉教学设计
一、情景创设课题引入
师:(出示图片)看,老师今天带谁来了?
生:小猴子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
生:香蕉
师:板书课题:—— 香蕉
二、问题探究
1、看一看、找一找
师:认真看黑板,找一找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1:12根香蕉。
生2:2只小猴。
师:看得真仔细。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早餐是香蕉,猴妈妈可犯愁了,怎样分才公平呢?
生:平均分。
师:好,那我们来帮帮他们分香蕉吧
(师补充课题:分香蕉)2.分一分,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学生分)
师:请学生回答。(并请他上台演示。)
生: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3.写一写,读一读,认一认。
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样表示吗?
生:12除以2等于6。
(师板书:12÷2=6(根))
师:12,2,6分别表示什么?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6表示每只分得6根。
师: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
生:读作“十二除以二等于六”。
(师板书:“12÷2”读作“12除以2”。)
师:全班同学一起读。
师:猴妈妈又给我们带了一个问题: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几个盘子?
生:4个盘子。
师:这个算式中各部分叫什么名字?
(生:不知道
师:像起名字一样我们给这个算式中各部分都起个名字好不好?
生:好
生:12是被除数,2是除数,“÷”是除号,6叫做商。)生:知道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 4 = 3(根)
被 除 除
商
除
数 号 数 师:真能干!谁敢上讲台教教大家吗?
生:敢。
师:大家会认了吗?同桌互相说一遍。
四、体验感悟
师:到了中午,猴兄弟家来了客人,猴妈妈把剩下的12根香蕉全部拿了出来,让兄弟俩平均分给客人吃。猜一猜,兄弟俩是怎样分的呢?它们家来了几位客人?把你的想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小组讨论,先分一分,再写算式。
学生汇报:
生1:小猴家来了6位客人,每人2根。算式是:12÷6=2(根)。
生2:小猴家来了4位客人,每人3根。算式是:12÷4=3(根)。
生3:小猴家来了3位客人,每人4根。算式是:12÷3=4(根)。
生4:小猴家来了2位客人,每人6根。算式是:12÷2=6(根)(相机板书)
(老师补充:小猴家来了12位客人,每人1根。算式是:12÷12=1(根)。)
师:你能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教师指着算式2。)
生:12是被除数,4是除数,3是商。
(通过帮猴子分香焦把学生吸引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说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并会读、写除法算式,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巩固练习,辩证运用
师:客人们高兴地走了,猴妈妈夸兄弟俩真聪明。猴兄弟俩想:今天我们既招待了客人,还学会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分一分的活动,不知小朋友们是否学会了,咱俩去考考他们吧!小朋友们,你们敢接受小猴子的考验吗?
生:(齐答)敢。
1.第38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
师:说出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1)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根)
(2)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根? □÷□=□(根)
(3)每6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根)
(4)每份9根,有几份?
□÷□=□(根)
师:请你说出(3),(4)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第五篇:教案--分香蕉
分
香
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页。教学目标:
1、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3、经历与小组同学团结协作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教具准备:小黑板、小棒。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小猴最爱吃香蕉了。这一天,两只小猴正在为怎么分地上的12根香蕉而犯愁呢,因为它们都不想吃亏,你能帮小猴分一分吗?板书:分香蕉
二、问题探究
1、师:我们请两位同学扮演小猴,用小棒代替香蕉,再请一名同学来将香蕉分一分。然后用一句话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2、认识新朋友。
师:能不能把我们说的用一个既清楚又简洁的算式来表示呢?请同学们自己看书找出来,看谁找的快?
学生找到后,自己尝试读一读。
注意纠正学生的读法,养成正确的读法,强调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12÷2=6(根)读作:12除以2,等于6根。大家一起读一遍。
3、认识被除数、除数和商。
师:如果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分几根?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出示小黑板)
让学生自己独立列算式:12÷3=4(根)
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名字,在除法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吗?
12是被除数,÷是除号,3是除数,4是商。
三、体验感悟
师: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还可以怎么分?(出示小黑板)你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让学生自己分,集体交流分法: 12÷4=3(根)
12÷6=2(根)12÷12=1(根)12÷1=12(根)
四、实践应用
出示18根小棒,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学生动手分,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平均分成2份:18÷2=9平均分成3份:18÷3=6平均分成6份:18÷6=3平均分成9份:18÷9=2平均分成18份:18÷18=1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附:板书
分 香 蕉 12 ÷ 2 = 6(根)
÷
= 4(根)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