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结合国防历史及周边安全环境现状,谈谈对国防的认识
一
结合国防历史及周边安全环境现状,谈谈对国防的认识。
答;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
无非两件大事,一个是发展问题,另一个是安全问题。国防国家为了防备和抵抗侵害,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一)中国国防的历史
中国国防的历史源远流长,先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的发展阶段,也经历了屈辱与荣耀,衰败与昌盛的历史。
1中国古代国防
古代国防的状况是与各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紧密相关的。纵观我过的国防史,我们发现,当统治阶级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军事强大史,国防就强盛,国家就统一;当统治阶级政治腐败,经济衰落,军事孱弱时,民族就分裂,国内就混乱,国防就削弱,就崩溃。
2中国近代国防
我国近代国防时孱弱繁荣,衰败的和屈辱的。在鸦片战争,抗日和解放战争的惨痛历史中,我们应该对国防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国防史给我们以启示:政治昌明史国防巩固的根本;经济发展史国防强大的基础;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史国防强大的关键。
3中国现代国防 我国近代国防经历恢复时期,调整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摸索中发展,在曲折中进步。
(二)中国当前的安全形势
第一,世界形势的不乐观因素的挑战。当今世界不容乐观的因素,深刻影响我国当前和今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其双刃剑作用愈益显现,国际竞争加剧,对发展中国家总体不利;世界力量失衡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政治多极化发展道路曲折漫长;西方某些国家采取各种手段,大肆推销其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加剧了一些国家的民族宗教矛盾和意识形态斗争。由于我们已经全面参与了全球化进程,世界对我们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直接而广泛,从而带给我们的挑战前所未有。
第二,西方国家主导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的挑战。冷战格局瓦解后,西方大国仍然保持了综合实力优势。当今的世界秩序仍由西方大国领导,以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模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为目标,由少数几个大国垄断国际市场,操纵整个国际社会生活。国际组织基本上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导,按照西方国家制定的规则在运作。我们长期被排斥在国际主流社会之外。同时,外界对我们承担国际责任的期望大大高于我们的实力。第三,世界大国公开或隐形遏制对我形成的挑战。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放弃对中国“西化”、“分化”战略。美国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毫不掩饰地宣称,美国的目标就是要领导全世界,就是要利用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变化来谋求它的绝对优势。在美国全球战略的主导下,美国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和潜在挑战者是毫无疑问的,在台湾问题、人权问题、贸易问题、以及东北亚、中亚安全问题上存在着若干分歧。近期,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和美国四方联盟缔结了非正式防务条约即所谓亚洲版北约,矛头指向十分清晰。如何警惕和有力地回应国际势力利用各种手段加紧对我国的渗透和遏制的挑战前所未有。第四,不友好力量。权争端、中印边境领土争端,矛盾冲突日益浮上台面;“台独”、“藏独”、“东突”等分裂主义势力继续得到西方势力支持,成为影响中华民族和平发展的现实障碍。钓鱼岛争端,南沙诸岛纠纷,大陆架纠纷,专属经济区纠纷仍是威胁中国周边安全的热点问题。(三)对国防的认识 国防作为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只有巩固和强大。国家才能获得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益。国防,是国家为保证国家利益不受外界侵犯而采取的一切防卫措施的总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根本的利益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生存即安全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而这种安全与发展权益的获得与保障,则是与国防的强大与巩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结合中国衰落和昌隆的国防历史,吸取中国屈辱和惨痛的历史教训,立足于中国所临之挑战,放眼于中国所面之机遇,我们应该遵循我国国防指导思想------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现代化为中心,以自力更生为特色建设中国国防。完成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建设一支精干的后备军,实现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发展现代军事科学,总是战场建设,加强后被力量建设并加强国防教育。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而做出不懈奋斗。
第二篇:结合国防历史,谈谈对国防建设的启示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要求。国防动员体制是国防动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组织制度,是国家关于国防动员的组织系统、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的规范。
国防动员体制的功能状态,对于增强国家的国防动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我的心中,国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防事业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引以为高尚的事业,而从事国防事业的人是世界上最高尚与伟大的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在不断发展,人类在不断进步,社会也变得更加文明。国家、种族的界限日益缩小,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素质也越来越高,和平与发展成了当今社会的主题。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国防只有在战争年代才值得重视,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显得多余了。可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无论多强大的经济也会化为乌有。众所周知,落后便要挨打。当今霸权主义,强权横行。
由于一次海湾战争,原本风光富裕的伊拉克也算一个经济强国,但现在却只能任人宰割,前几年的阿富汗和南斯拉夫不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吗?假如他们拥有自己强大的国防后盾,还会任人宰割吗?假如美国等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他们能够肆意的挑起战火吗?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宏伟蓝图,可是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威胁到全世界的和平。人民军队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没有他们,就不会有和平稳定的发展局面,就不能与霸权主义斗争到底;没有他们,人民的生命财产就无法保障。
当圆明园的华丽与高贵被英国传教士的书信传回英国时;当康乾盛世浮华背后的致命弱点渐露时;当英国使者的通商请求被清帝婉言谢绝时,没有人能想到,中国即将经历100多年的劫难。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中国的万里土地上,受到了外国列强侵华炮火的洗礼,也是我感到只有国富兵强才能拥有自己的主权与和平安定的发展当鸦片大量的流入我国,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清政府破于压力加之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但是,当时清政府给与战争的财政运算本来就少之又少,再加上各个级别的大小官吏层层的压榨剥削,致使军费紧张,士兵所用枪支大多是鸟枪,舰炮的炮弹大多不能爆炸,武器装备甚至不如明朝,清政府是以弓箭和腰刀在马背上夺取的天下,所以在清政府执政的200多年中,武器根本没有任何改进。在当时清政府的官兵浴血奋战,可是由于敌我双方的武器比例悬殊太大,致使鸦片战争在敌方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清政府被迫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二千一百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通过《南京条约》补充文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
如果清政府的官吏都尽心尽力的维护国防的建设,不把军费中饱私囊,就不会指使清军的装备不进反退。在鸦片战争中清军的人数远远超过英法联军,但是就武器装备和性能来讲,几乎就是冷热兵器之间的对话,这无疑是导致这场人数悬殊的战争以少胜多的结果的必然因素。所以,我觉得。只有国富兵强才能不受外国列强的欺辱。而在2战的反法西斯的战场上,中国人民始终坚定不移的坚持抗日求国的基本思想。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终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但是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留下的苦难是不可磨灭与消除的。1937年7月7日夜11时,日军驻丰台部队,在宛平城外芦沟桥附近,借口夜间演习中,失踪士兵一名,无理要求派部队进宛平城搜查,为当时驻芦沟桥的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219团吉星文部所拒绝。双方正在交涉中,日本侵略军竟向宛平城射击,继而开炮轰击宛平城和芦沟桥。日本军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全面战争从此开始。8年抗战中的中国的海空军都很弱小,不具备与日军抗衡的实力。但他们同样为抗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海军将士们拆下舰炮,自沉舰艇,作为炮兵,步兵参战。中国空军与日军激战8年,创造了无数辉煌:抗日天神高志航指挥我们的战斗机在8.13空战中击落日机6架,自己无一伤亡,使中国空军一战成名;飞行员阎海文在飞机中弹跳伞后落入日军包围,敌人要他投降,他拔出佩枪杀了几个鬼子后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牺牲前高呼:“中国无投降之空军!”;飞行员沈崇诲在飞机被敌人舰炮击中后毅然驾机撞向敌舰,与敌同归于尽,让鬼子领教了中国的神风特攻......中国空军的200多架飞机在开战不久就打光了,后来国家集中有限的财力坚持打掉多少就买多少。后在美国援华航空队的帮助下,坚持到了1945年,我们扬眉吐气的时候到了,芷江会战,中美联合空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鬼子也尝到了被飞机狂轰滥炸的滋味,此次战役是抗战史上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答案补充由此可见,如果当时中国拥有自己的强大空军海军,日军的侵华时间是可以缩短的,只有国富军强才能使我国的土地上再不燃起战争之火.76年前,我国经济落后也是造成国门洞开、生灵涂炭的一个重要原因。看昨天知国耻,看今天想国兴,看明天盼国强。只有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为了不再做“弱肉”,不再被“强食”,我们必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科学发展来大踏步地向前追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经济总体规模虽然比较大,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100位之后。面对现实,倍感发展之急迫,不思发展就如同当年的不抵抗,有发展才谈得上民族尊严,才能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真正巍峨挺立。现当代国防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这里分阶段加以阐述。
启示
中国国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奴隶制国家夏王朝的出现,国防便产生了。中国古代国防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到清王朝中国开始了屈辱的国防历史,进入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国家利益严重损害,随着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中国的诞生,我国才摆脱了被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命运,新中国建立后又陷入了资本主义列强的重重包围,并进行了多次对外战争,在中共的英明领导下都取得了胜利,有力的维护了民族独立和国防安全。下面谈几点中国国防历史留给我们的启示。
一经济实力决定国防力量
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往往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因为它可以从庞大的国民收入获取更多资源来投入到国防建设上,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力弱,但还要把大量的资源通入到国防里,透支财政,是国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这个政府里倒台已经不远了,新中国初期由于八年内战,国民经济凋敝,党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既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又要应对国外反动势力的颠覆,最终党英明决断将国防建设放在首位,巩固了新生政权,但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了局限。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同时我国国防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武器装备更加先进。
二稳定的政局是国防安全的保障
政府是组织国防建设的主要推动力,所以政局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国防安全。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军三个月就侵占了东北三省,还厚颜无耻的建立了他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全国的声讨声讨蒋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的压力下,蒋介石又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并又开始了新的对苏区的武装围剿,侵华日军趁机将魔掌伸向华北,攫取多项侵略权利。中共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得到了许多人士的认可,经过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才决定联共抗日并在正面战场积极地防御,使日军快速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为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证明了我国的国防实力不容小视。
建设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军队!春秋战国时期,在弱国强食的激烈兼并战争中,各诸侯国无不崇尚“武备”,奖赏军功,鼓舞士气,重视军队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可见国防根本是军队,军队是强大与否的象征。古今中外的国防史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一支足够数量的,有质量的军队,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就没有起码的保证。
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列宁曾经说过:一支不准备掌握敌人已经拥有和可能拥有的一切武器,一切手段和方法,谁都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愚蠢的,甚至是犯罪的。国防史告诉我们:武器装备及由此决定的兵种战法对于战争胜负,对于国防强弱有重要的作用。从宋朝到万顷晚清之前,是冷,热兵器并用而以冷兵器为主的时期,在此期间,陈吉斯汗及其子孙学习军事技术,运用新式装备最为成功,战国也最为辉煌。
全民的国防意识是强大国防的精神根基!汉武帝刘秀,三国时的诸葛亮,曹操,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清康熙帝玄烨等,都实行“富国强兵”“文武并用”之策,注意在奖励“耕战,农兵合一”培养全体军民固边守防的思想,致使国防强大,外敌不敢小视。因此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离不开全民强烈的国防意识,包括居安思危的国防警觉和一旦强虏压境,全民族同仇敌忾战胜敌人的精神准备,这是国防历史给我们的一个最深刻的启迪。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科技进步是国防强盛的重要力量!国防建设历来是世界各国先进技术竞争的主要领域,做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科教化知识,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把自己努力培养成有用之才,在步入社会后,为我们经济的发展,为我们科技的进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我国国防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
第三篇:谈谈对我国国防的认识
自从进入大学以来,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军事教育,大一的军训,大二的军事理论课,从军事技能训练到军事理论课程,以此加强大学生的国防和军事素质。而作为受教育的我们,也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和提高。在短暂而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我第一次与祖**亲贴得那么近,由衷的体会到对她的爱,深切的感受到她的脉动,也真心为她的安慰担忧。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学习军事理论就大的方面来说,就是让我们以一种居安思危的心态来认识国防,汲取各种军事理论的精华。
放眼世界,立足当今。对个人而言,学习《国防教育》能加强我们的修养,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胸怀。因而,我深刻的感受到在高校开展足额征军事教学工作的必要性,它是及时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一项就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一,增强学生得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国防建设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和平安定的保证。国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防事业是每个人中国人都因该引以韦自豪崇高的事业,从而从事国防事业的人们是我们新时代最值得尊敬。最可爱的人。
我国的国防建设,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我国坚持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建设现代化国防。国防建设对国家经济建设既依赖又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才能取得最佳的安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强盛的经济,强大的国防,是我们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两大支柱,二者反映了国家的根本利益。加强国防建设,并不单是军队的事,涉及到国家的各个领域、各行各业,贯穿于平时和战时的全过程,是党、政、军、民的共同大事,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关心、参与和支持。加强国防建设,关系国家安危,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国家的最高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全党的事业,全国各族人民的事业。
而如今,虽然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一个防御性的组织变成了一个进攻性的军事组织,不经联合同授权就自行对不听它话的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对世界和平构成重大威胁。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迟迟未决的台湾问题,剑拔弩张的日本与朝鲜等等这一系列不安定因素不得不引起我们在和平年代的忧思。因此必须加强国防,一个国防的国防建设是其主权的保证、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国防观念是其爱国精神及综合素质的体现。那么如何加强国防观念呢?军训教育就是一个重要措施。通过军训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国防、了解国防,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国防与我们息息相关,这对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健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拓宽学生眼界,端正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增强国防意识是维护祖国的必须也是个人发展的必须。国防不但要与经济实力相挂钩,还要看统治者的决心与意志及国家的既定方针。宋朝经济发达,但是由于失去了幽云十六州,失去了养马地,结果自语骑兵的交战中失败。还有一点就是现在唱讲的要与时俱进,根据各国的发展情况来制定自己的国防方针。
因此,中国的国防建设只能走自力更生之路。自力更生是我们的传统。我们在自力更生方面有光荣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伟大成果。在建国前,我们就靠自力更生达到了丰衣足食和支援战争,最终战胜强敌,推倒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为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和世界和平,在西方国家对我实行限制、禁运、制裁的环境中,在几乎无援的条件下,我们还是靠自力更生,建起了具有强大威慑和实战能力的国防体系,使得任何敢于冒犯我国的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扩张主义国家,都碰得头破血流,以失败而告终,充分显示了我们的国威和军威。我们的国防威力,来自全国人民的爱国心、凝聚力和众志成城的国防精神;也来自以武器装备为主体的物质基础。在国民党留给我们的几乎连步枪都不能生产的烂摊子上,硬是以自力更生精神,研制生产了坦克、大炮、飞机、军舰、导弹等现代化武器。
最后我们最为21世纪的接班人,首先:我们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报效祖国,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贯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思想,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次:学习大学生国防军事教育知识,了解国防建设的成就。以一个热情的心投身国防建设大军中,与有关不利于国防建设的行为作斗。
第四篇:谈谈对现代国防的认识
谈谈对现代国防的认识
每到军事理论课,在去教室的路上,总会听到有同学说类似于下边这样的话:“你说咱们学上军事理论课到底有什么用啊?有这工夫,还不如背点儿英语单词呢,真是浪费时间。”当我听了这种话以后,心里总觉得有些不是滋味。
为什么大部分同学会产生上述的想法呢?其原因则在于同学们没有足够的国防意识和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国防意识的关键所在。由于我们这一代生长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和国度里,长期的和平以及人们的市场观念的增强,造成了许多人国防意识淡薄,认为战争离自己相距甚远,其实不然。在现实中,区域战争和冲突随时都可能爆发,国防并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
当今的中国,其安全可谓是隐患重重。内部台湾问题尚未解决,西藏又进行大起义暴动;外部南沙群岛被东南亚小国强占,中日东海和钓鱼岛争端也日益升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超级大国把中国看成是其二十一世纪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开始以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处境。可以说,现在我国的国防形式不容乐观,表面上的歌舞升平,实际掩藏着波涛汹涌,战争的威胁时刻存在,我们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中高文化素质的青年群体,是我国现代战争重要后备军事力量,对我国的现代国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的国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能让大学生增加对国防的理解,增强爱国主义观念。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祖国无限的爱,才能对侵略者刻骨的恨,才能为建设祖国积极献身,才能为保卫祖国流血牺牲。我们大学生承担着建设未来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比前辈具有更多的文化科学知识,更高尚的品德,更刻苦的奋斗精神,和更文明的行为习惯。
作为高校大学生,虽然目前暂时还用不着我们去扛枪上战场,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们没有事情可做,而且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还很重要。一个国家,知识分子是国防力量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战争年代,今天的高校大学生就是明天的优秀战士。随着时代的前进,战争已成为科技和知识的较量,最终体现为人才的较量,而大学生就是技术人才队伍的主体。因而我们必须注意到,高校大学生学习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对国防力量的加强。
通过国防课程的开设,从思想、理论到实践,我对当今国防有了一定的认识,感觉到了自己身上沉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认清了自己的义务,知道了每天努力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国家。我想,如果所有大学生都能站在国家的高度和立场上,将国防理念与平时的科学文化的学习结合起来,开始关心国家大事,而不是每天只局限于自己的一小片天地,长此以往,我相信,国家之强盛太平有望矣!
第五篇:谈谈对培养国防信息化人才的认识
谈谈对培养国防信息化人才的认识
随着时代发展,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信息化军事人才成为了我军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必然之路,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和基础的军事变革,我军也面临着从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艰巨历史使命,世界各国在探索军队信息化的过程中更是逐渐达成共识: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关键是人才。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未来的仗能不能打赢,军队会不会变质,关键是人。没有高素质的人才,一切都是空话。”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人才是根本。要赢得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利必须高度重视国防和军队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和未来作战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要充分利用相对和平的有利时机,搞好军事人才的需求与发展预测,对未来人才的需求规模、类别、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发展趋势等作出科学的预测,制订出中长期发展规划,尽快使国防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层次、目标、体制、方法与国防和军队信息建设的新要求相适应起来,在武器装备发展更新、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爆发前做好必要的人才储备,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军队在人员素质上的差距,确保在未来的军事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适应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要着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和健全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军事人才培养机制。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是确保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构建和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军事人才培养机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是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各级部门的重视,更需要个体的刻苦努力。在培养信息化的军事人才的过程中,要加大知识激励的权重,将指挥人才的晋升与学历和贡献挂钩,有效鼓励指挥人才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高素质人才,特别是信息化的高素质人才,往往是军地两用的人才。
(二)创建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人类社会数千年的历史也表明,竞争能有效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最终实现优胜劣汰。我们要增强人才的竞争意识,鼓励竞争,并为人才竞争创造多种多样的形式,在竞争中发现人才。以素质论优劣,以成绩定奖赏,以能力定取舍,这是形成人才竞争环境的重要前提。
(三)加大对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的投入 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软硬件设备的购买、优秀人才的引进、地方人才的有偿服务等等都需要大量经费的投入,而且由于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加速,人才的培养的投入更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让官兵能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我们必须在经体系和教材体系。
二、充分发挥部队在岗位练兵的主阵地作用
部队要在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中,增大训练的科技含量,按照实战要求,做到“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各级可通过举办信息技术培训班、科技练兵、开展军事活动等,提高官兵的科技素质,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部队应结合实际, 要采用适应高技术、信息化战争作战需要的训练方式和方法。尽快向强调计算机分布式交互仿真的训练转变,锻炼提高高技术、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培养出既熟悉战役战术理论,又能指导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高素质军事指挥和参谋人才。
三、依托国民教育,促进军地共育机制
在某种意义上讲,信息化人才是知识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有军地通用的特性,因此,依托国民教育是培养信息化人才的重要途径。很多地方“211”重点大学的课程设置合理,教学科学,而且师资力量雄厚,这无疑是我们可以借用的有利资源,也能为我们减少培养成本。部队应进一步加强与地方高等院校、科研团体的合作,派出干部骨干参与一些科研项目的攻关,在军地协作中锻炼人才、培养人才。有能力的部队要积极创造条件,把国内IT界的高、精、尖人才吸引到军队,提升部队信息人才的技术层次。
要驾驭信息化战争,新型军事人才需要有良好的全面素质,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树立新型军事人才制胜观念,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的目标是“五支人才队伍建设”,具体是指要培养大批具有良好的全面素质的指挥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创新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因为信息技术和知识已经成为重要的战斗力,作战要靠信息化人才来谋划。
2、确立新型军事人才素质指标要求,我认为,未来的军事人才必需有“优秀的政治思想素质、深厚的军事理论素质、灵活的战略思想素质、先进的军事技术素质、高超的军事指挥素质和深邃的洞察力、准确的预测力、果断的决策力、灵活的协调力、及时应变能力和大胆创新能力。”一句话,要培养新型高素质人才必需关于运用新的科技成果、科技手段和先进的国家成功经验,追踪高技术前沿,执着追求、敢为人先、打破常规、抓住机遇,迎接新抢占,找出新办法。
3、改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模式。一要充分发挥院校的渠道作用。走开拓国民教育培养新式人才的路子,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教育投资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出一条投入少,产出多,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集约化培养模式。二是培养内容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三是实现培训方法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打破专业限制,院校界限,实现教学力量与信息资源共享,借助地方院校、科研单位,集中各方面优势培养特殊人才。二要充分发挥重大演习近平台作用。在没有战争的年代,演习就是考核、检验评估指挥员素质的最佳平台。要想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战争中应对自如,就必需在一次次演练中磨砺、摔打、培育、提高,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三要尽力开拓多元化培养途径。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的教育资源,特别要扩大与外军的军事交流,增加军事留学和考察技术人员的数量,做到“知己知彼”以提高各种人才特别是技术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军事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而,在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把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这样,我们才能在世界军事领域以不屈的雄姿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