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生活网购与生活教学设计.doc0

时间:2019-05-12 23:0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与生活网购与生活教学设计.doc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与生活网购与生活教学设计.doc0》。

第一篇:社会与生活网购与生活教学设计.doc0

社会与生活网购与生活教学设计

设计人 孙集一中 杨爱民 2015.3.教学目标:通过网购生活调查,对网购的利弊分析,教会学生全面的分析问题。实践方式:利弊辩论

方法引导: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教学过程 基本介绍

网上购物,通常简称“网购”,就是通过互联网检索商品信息,并通过电子订购单发出购物请求,之后通过支付、发货等一系列环节完成交易的网上购物形式。它有着方便、快捷、经营成本低、库存压力小等优势,随着技术、制度等的完善,网上购物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购物形式。下面同学们辩论一下网上购物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正确认识网购。辩论:网上购物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1、2、3、充分收集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按照辩论会的程序和要求,开展辩论会。总结点评

辩论赛的详细流程

1.正方一辩陈述立论(3分钟)2.反方一辩陈述立论(3分钟)

3.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0秒)4.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0秒)5.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0 秒)6.反方三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0 秒)

7.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1分30秒)8.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1分30秒)9.自由辩论(双方各5分钟)10.反方总结陈词(4分钟)11.正方总结陈词(4分钟)12.教师总结(5分钟)

同学们辩论的都有道理,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待网购。网

购有利也有弊,随着经济的发展,网购是购物的一大趋势,我们相信随着网购法律的健全,人们信用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网购会越来越被消费者接受。

附网购注意事项

一、网络购物特点具有隐蔽性,购物体验感差等。所以在选择购物平台时一定要选择那些依照国家工商局《网络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暂行办法》实行实名制的网站,维护自己应有的权益。

二、仔细阅读退换货条款,隐设门槛的不予选择。

三、注册账号,对个人信息能少填的尽量少填,邮箱避免用工作邮箱,因为商家的广告会接踵而至的。

四、在购物前需与商家咨询协商,数量、规格、颜色、发货时间、质量问题处理方式等。

五、拍下物品养成不直接支付的习惯,关闭支付页面,在自己账号后台点击打开所购商品,并支付。这样的好处是有效防止钓鱼网站借壳钓鱼。

六、选择支付,尽量运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慎用网银直接支付,这样做可以多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七、在没有完全接受货品前,不要点击收货确认并付款给对方。

八、不要轻易被广告蛊惑,价格离奇的低不一定是好事。

九、不要轻易点击链接或广告采购物品。

十、购物还是官方网店或者官方性质的网店靠得住。

十一、购物网站注意认准商标

第二篇: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教学设计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①联系“中华民国建立”,大致指出“民国初年”的时段:中华民国建立后的约十年,主要指20世纪的一十年代和二十年代初。

②学生阅读教材P91“文献选读”内容及其出处,指出该段文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字:“灭”、“兴”,引出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特点:新旧交替、社会转型。

2、切入课文第一目:社会习俗的变革

①学生对上述“文献选读”内容归类,指出当时社会发生变化的表现:政体、官制、军事、教育、纪年、法律、穿戴、礼节,等等。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它涉及了政治、军事、法律、文化、社会习俗等诸多方面。而最能使百姓直接感受到的,甚至是具有强烈冲击力的,就是社会风俗领域的改革,如“穿戴”、“礼节”的变化,其内容涉及剪发辫(男剪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倡女权等方面。

②比较社会习俗改革前后的表现方式,从这些现象分析社会习俗变革的潜在意义。

设问: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要掀起这么一场社会习俗的改革?或者说社会习俗的改革有什么潜在的涵义?

我们不妨先看看这些习俗在改革前后的状况:简要介绍剃发蓄辫 / 剪辫子、长袍马褂 / 中山装、老爷 / 先生、跪拜 / 握手、缠足 / 放足,以及男女同校等变化。

设问:从这些变化的现象中,你能看出它们的背后蕴藏着什么涵义(有什么象征意义)?

教师归纳提炼:

剃发蓄辫 / 剪辫子:推翻清朝统治,感受革命

长袍马褂 / 中山装:对传统和等级制度的否定,追求平等 老爷 / 先生:对传统和等级制度的否定,追求平等 跪拜 / 握手:伸张国人平等意识,废除奴隶思想 缠足 / 放足:妇女解放,追求自由,追求平等 男女同校:妇女解放,追求平等

所以,从对上面现象的分析可以看到,社会生活习俗的变革,它不仅仅是单纯的生活习惯的变化,它反映的是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社会从专制、等级的压迫,转向对自由、平等的追求,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③举例指出社会习俗的陋习远未根本改变,有的仍长期存在。

所以,社会文明的进步在形式上的改变已非易事,在人们思想意识深处的转变更需要巨大而长期的努力。

3、转入课文第二目: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 上面我们从民国初期社会习俗的一些现象变化,看到它们背后蕴藏的社会进步趋势。那么民国初期中国社会在政治上又出现了哪些值得关注的现象呢?这些政治上的现象又蕴涵着什么样的内涵呢?

①出示两张同为“剪辫子”的图片,引出话题。

(图1:课本P91“剪辫子”;图2:右图)对这两幅图片,有研究者给出了完全不同的两种解读。

设问:请同学们比较两张图片,分别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读。图片解读:

图1:从场景看,被剪者似乎比较坦然,从容地接受新派人物剪辫子;图2:一个农民在大街上被革命党人揪住并剪掉辫子,农民与革命党人错位而迷茫的眼神,似乎在问:为什么要剪辫子?难道剪辫子就是革命了吗?

我们需要追问的是,这位农民的眼神为什么那么迷茫?辫子剪了,革命真的就成功了吗?我们不妨看看民国初年中国政治舞台上发生了哪些事情。

②简要叙述1912年—1916年的政局,以“刺宋案”与“二次革命”、“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为重点。

请同学们先按时间顺序回顾一下1912年—1916年中国政治舞台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1912年3月 袁世凯上台 1913年3月 暗杀宋教仁

孙中山、革命党人举兵讨袁,发动“二次革命”

南北武力悬殊,“二次革命”失败

此后:

袁为大总统 解散国会

废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规定总统任期改为十年,连任无限制,有权推举继承人

1915年5月 签订“二十一条”

12月,宣布实行“洪宪”帝制

蔡锷等进行“护国运动”

1916年6月 袁世凯死去,护国运动取得胜利 进入军阀割据时代 ③设问:

(1)从以上“年表”可以看出,民国初年中国政治舞台上直接交锋的是哪两股政治力量?他们斗争的焦点在哪里?

教师归纳提炼:

两股政治力量:孙中山、宋教仁、蔡锷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复辟势力

斗争的焦点:独裁专制与民主共和

宋教仁的政党政治限制和否定了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刺宋案”的发生是袁世凯专制的大暴露;“二次革命”是革命党人反对袁世凯独裁,维护辛亥革命民主成果的体现。

同样,“洪宪”帝制是袁世凯从独裁走向专制的必然产物;而“护国运动”是包括革命党人在内的全国各阶层力量反对封建君主制的集中体现,也是维护辛亥革命共和国成果的体现。

所以,无论是“二次革命”,还是“护国运动”,事实上都反映了坚持民主共和,反对独裁专制的本质。

(2)你如何看待“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结果? 教师归纳提炼:

从结果看,“二次革命”失败了,护国运动随着袁世凯的死区而告结束,民国的招牌得以保持,但是袁世凯后的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时代,封建割据的统治宣告了民国事实上的名存实亡。所以,从深层看,无论是“二次革命”的失败,或者是护国运动的胜利,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即辛亥革命的余波难以遏止封建复辟的暗流涌动。如果我们与前面所谈到的社会习俗变革所反映的时代进步性相比较,不能不说,民国初期在政治上曾出现过倒退与反动。

4、转入课文第三目:军阀割据 ①简要介绍袁世凯与北洋军阀

袁世凯以辛亥革为契机,一手接过了革命党人交出的大总统职位,一手接过了满清政权。从此,皇权政治崩演,军阀势力在软弱的资产阶级的让步下,打着民主共和的旗子,踩着资产阶级宪法,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政治舞台。

②简要介绍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和西南军阀内部派系及其南北对峙的局面。

③出示相关材料,理解军阀割据带来的分裂与混乱和社会区域性发展的双重影响。

教师归纳提炼:

军阀割据带来的是巨大混乱与灾难。从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现代化发展)历程来看,军阀割据打乱了它的正常发展,阻碍了社会发展(现代化)的顺利进行,不断的内战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消耗,破坏社会生产,加重了中国的赤贫。各军阀为了生存,进一步加重对农村的搜刮和对工商业的摧残,这些都从根本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军阀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依然打着“民主”、“共和”、“地方自治”等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旗号,并在一定区域内实施一些发展经济的实验,甚至力图把这些措施推向全国。如北洋军阀、桂系军阀、广东的陈炯明、山西的阎锡山等,他们在各自的区域在教育、工商、军事、城市建设等方面都实施了一系列具有现代化性质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所以,如果将军阀割据时期与封建专制时代相比较,我们会发现,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因素增多了。从这个角度看,军阀割据统治相对于封建专制统治却又是一种进步。可以这么认为,从政治统治的角度看,军阀割据是从封建专制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种特殊过渡形式。

5、结语

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的社会转型期,一方面,社会习俗的移风易俗体现了历史的进步;追求自由、平等的时代变化也使中国更进一步融入世界潮流;但是另一方面,政治舞台却出现了复辟的丑剧,这是历史的倒退。

进步与倒退、传统与现代、光明与黑暗并存的现象,构成了民国初年独有的时代特征。辛亥革命所带来的希望在民国初年或在徘徊中反复,或在曲折中前行。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充满矛盾的社会将孕育新的社会转折。

第三篇:教学设计0

教学目标

1.掌握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两个概念.

2.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有关最小公倍数的知识.(板书:最小公倍数)2.复习倍数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1【演示课件“最小公倍数”】

1、顺次写出4的几个倍数和6的几个倍数.它们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其中最小的是多少?

例2、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2、36„„

6的倍数有:6、12、18、24、30、36„„

4和6的公倍数有:12、24、36„„

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

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用集合图表示4和6的公倍数.

3、质疑:两个数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明确: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

4、反馈练习.

把6和8的倍数和公倍数不超过50的填在下面的空圈里,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明确:50以内6和8的公倍数只有2个;如果扩展数的范围,也就是50以外6和8的公倍数则是无限的.

(二)教学例2【演示课件“最小公倍数”】

引入:我们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2: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1、用短除式分别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

板书: 18=2×3×3

30=2×3×5

教师提问:18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18的倍数包含18的所有质因数)

30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30的倍数包含30的所有质因数)

18和30的公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既要包含18的所有质因数,又要包含30的所有质因数)

2、观察集合图: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应包含哪些质因数?

教师明确: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只要包含它们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3和5)就可以了.2×3×3×5=90,所以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90.

3、小组讨论:如果少一个或多一个质因数行不行?

教师明确:如果少一个质因数,就不能保证公倍数里包含18和30全部的质因数,因而就不能得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多一个质因数,虽是18和30的公倍数,但不能保证是最小公倍数.

板书:

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

4、反馈练习.

(1)先把下面两个数分解质因数,再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0=()×()×()

42=()×()×()

30和42的最小公倍数是()×()×()×()=()

(2)A=2×2 B=2×2×3

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3)用分解质因数法求24和18的最小公倍数时,小华得72,小林得144.谁做错了?

可能错在哪里?

5、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书写格式.

①引导学生把两个短除式合并成一个.

板书:

②明确:综合短除式中所有除数和商与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90所包含的所有质因数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把短除式中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③反馈练习:求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

④总结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

⑤反馈练习: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 24和20 28和21 16和72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用什么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它是为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的,希望大家能熟练的掌握这部分知识.

四、随堂练习【演示课件“最小公倍数”】

1.填空.

(1)A=2×3×

5(2)A=2×2×5

B=3×5×7

B=()×5×()

A和B和最小公倍数是(). 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2×2×5×7=140.

2.判断.

(1)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五、布置作业.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2和15 30和40 36和54 22和33

六、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例1 顺次写出4的几个倍数和6的几个倍数.它们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其中最小的是多少?

4的倍数有:4、8、12、16、20、M、28、32、36„„

6的倍数有:6、12、18、30、30、36„„

4和6公有的倍数有: 12、24、36„„

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

例2 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 2×3×3×5=90.

探究活动

最小公倍数

活动目的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活动题目

有两个自然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48,那么这两个自然数各是多少?

活动过程

1、学生分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

3、师生共同研究方法,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情况.

参考答案

由题意可知,48是所求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那么所求两个自然数一定是48的约数,因此我们可以找出48的所有约数,然后进行两两组合,便可找出符合条件的数组.

48的约数有:1、2、3、4、6、8、12、16、24、48经试验,符合条件的数组有:1和48,2和48,3和16,3和48,4和48,6和16,8和48,12和16,12和48,16和24,16和48,24和48,48和48.一共有14个数组.

活动说明

学生寻找符合条件的答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思维有序化的过程. ㈠、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去过公园吗玩吗?可有一个小朋友叫小兰,她非常想爸爸妈妈带她到公园去玩,可是爸爸妈妈非常忙,没有时间。一天晚上,妈妈对小兰说:从四月一日起,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小兰听了非常高兴,这下可好了,爸爸妈妈可以带我去公园玩了。那他们会选什么时候去公园呢? 师:聪明的小朋友都会选爸爸妈妈同时休息的时间带小兰到公园去玩。

师:这是今年四月份的日历,那在这一个月里,他们会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先想想怎么找,同桌之间要不要商量商量? 师:商量好的可以发表意见。

生:二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可能出现这种答案)

师:问题是那一天怎么来找共同的休息日,用什么办法找? 生:

师:同意吗?这位同学的观点很好?

先找出爸爸的休息日,再找妈妈的休息日,最后找出他们共同的休息日。老师给大家提一个建议,请大家分工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同桌一人找爸爸的休息日,另一位找妈妈的休息日,再合作找出共同的休息日。拿出练习纸,同桌可先商量一下谁找爸爸谁找妈妈的休息日,开始。生找休息日

师:找出来了吗,哪一小组来汇报一下。生汇报师记录。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完成以下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共同的休息日:

12、24 ㈡、激思引探,尝试思考: 1.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师:他们先分工找出了爸爸妈妈的休息日,再合作找出了他们共同的休息日,下面同学和他们一样的请举手。

师:下面我们再来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妈妈的休息日是4、8、12、16、20、24、28,你们在找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

生:他们的休息日就是4的倍数。那4的倍数只有这些吗?加省略号。

师:他们共同的休息日和4、6的倍数有什么关系吗? 生:4和6的公倍数。

师:公倍数是什么意思?你能和大家说得清楚点吗? 生:4和6公有的倍数。师:还可以怎样说?

生: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师:象这样的数我们就给它一个新的名字叫公倍数。

师:如果小兰想早一点去公园玩,你们说她应该选哪一天去呢?(12号)

师:在共同的休息日中12号是最早的一天,也就是4和6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我们再给它一个名字叫什么?(最小公倍数)

师:4和6的公倍数我们找到了,还有吗?还有几个?为什么?如果我们继续找下去,还能找到很多。(加省略号)

从“妈妈的休息日”、“爸爸的休息日”、“他们共同的休息日”、“其中最早的一天”分别引出“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师修改并完成板书: 4的倍数:4、8、12、16、20、24、28…… 6的倍数:6、12、18、24、30…… 4和6的公倍数:

12、24…… 其中最小的一个:12 师:那刚才我们找到了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4的倍数 6的倍数

师:这两个图中有哪些是相同的,公有的?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

4和6的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

师:在日常生活中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有关的问题有很多很多,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问题。小兔和小猫在同一条路上玩跳格子的游戏,小兔每次跳2格(师演示),小猫每次跳3格(师演示)。师:你会接下去把小兔和小猫跳的路线画出来吗?请同学们在自已的练习纸上画出来,看看会发现什么? 生:画线路。

师:画好了吗,有发现吗?老师也画了一个,和老师画的一样的请举手。师:同学们在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 生:交流

师:小兔跳到的地方对应的数字有哪些?它们刚是哪个数的倍数?小猫呢?

师:小兔和小猫都跳到的地方它们对应的数字和2的倍数和3的倍数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数我们可以给它一个什么名称。如果小兔和小猫继续往下跳,这样的地方还会出现吗?如果一直不停地这样跳下去,这样的地方相对应的数字会出现多少次呢? 师:板书2和3的公倍有:6、12、18…… 2和3的最小公倍数有:6。

师:看到小兔和小猫玩的这么开心,小狗也想玩一玩,你们猜一下,小狗每次几格?请同学们也把小狗路的路线画出来,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

师:我们发现,不仅两个数有最小公倍数,三个数也有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如果三只小动物继续往下跳,还会出现三个同样跳到的格子吗?

师:刚才我们举了几个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例子,哪请同学们来说说看,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要不要商量商量。生交流。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60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讲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我们找到了他们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我们在找的过程中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生交流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同学们分工和合作来完成找出它们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这种方法叫列举法。2.基本练习: 师: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找出这两组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8和12 7和21 生练习。

师:老师这里也用刚才的方法找出了这两组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找对的同学请举手。8的倍数:8、16、24、32、48、…… 12的倍数:12、24、36、48、60、…… 15和30的公倍数:24、48、……

15和30的最小公倍数:24。的倍数:7、14、21、28、35、42、49、…… 21的倍数:21、42、63、84、…… 7和21的公倍数:21、42、…… 7和21的最小公倍数:21。

师:用同样的方法得确可以找出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你觉得这样的方法怎样?

师:那当一种方法感到不好的时候我们就要想到另一种方法。我们来看看这些数的最小公倍数,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想好后可以在小组之间商量一下。2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6。7和21的最小公倍数是21。

生交流汇报猜想: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师:只凭一组数我们是不能下这样的结论的,你能举出一些例子来证明吗? 生举例。

练习:学生说答案,师判断。

3和5 7和9 13和7 3和100 10和11 师板书结论。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师:同样你能举例来说明吗?生举例。练习:10和20 9和45 100和4 师:小结板书结论。㈢、小结提炼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还发现了什么规律。㈣、布置作业:

第四篇:珍珠泉教学设计与反思0

教学设计

珍珠泉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泉水吗?在哪里见过描述一下。

2、老师带领大家去作者的家乡珍珠泉看一看。(1)配乐教师范读。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珍珠泉的美景。(3)问题:你想到了什么?描写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然后用一个字来概括。

二、自读课文

1、预习课文

(1)通过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换近义词等方法,自学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

(1)查字词,教师抽读。(2)不理解的字词全班帮助解决。(3)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是否正确流利)。(4)根据学生质疑解疑。

(5)文章都从哪几方面描写珍珠泉?读后说说体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下作业:

下节课我们全班同学要到珍珠泉做一次旅行,请选择你认为珍珠泉最美的景色,向同学做介绍。自由结合小组合作。可以有配乐、有图画、导游做介绍、游客谈感受。(通过动手、动口、配乐以及小组合作使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美,学会欣赏美、表现美。)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1、同学们旅行开始了,小组以旅行团的形式进行汇报。(品味语言的具体形象)

例:泉的位置:同学张贴绘画。导游配乐朗读。游客谈体会。同学评议。(从多种角度评价,加深学生对景物特点的理解,发展思维,丰富语言)

2、其他两个部分方法同上。

3、重点指导学习水泡儿(有难度)

教师提示:文章最有趣的部分应是水泡,作者是从几方面描写的?你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4、分四个部分进行指导背诵。

5、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我们都是小导游,让我们带领游客再一次欣赏珍珠泉的美景。(配乐、看图、加上表情动作,感受美与作者产生共鸣)

6、评价。你这次旅行愉快吗?谈谈感受。

板书设计:

珍珠泉

泉水:深 绿 清 爱泉水

水泡:晶 莹 透 亮 爱家乡

教学反思

珍珠泉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上自然和前面的课文有所区别。首先体现在教学上,我主要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或听说过的泉水。一些学生谈到了他们知道的泉水的名字、特点、味道。通过交流资料,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然后让学生充分自学,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我把一些能体现课文重难点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再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通过讨论,向老师汇报自学所得。

体会珍珠泉水绿、深、清的特点。所欠缺的是让学生自读、讨论的时间不够宽裕。略读课文,应该尽量的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指导朗读这一块,主要让学生自己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之情,带着自豪、赞美之情练习朗读课文。而本课的学习也为本单元习作做了准备。布置一项观察日记,让学生走出家门,看看自己生活的周围有没有这样美好的景物,他们又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本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发挥民主,充分体现学生的自学。

第五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0范文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曲周县西马连固中学袁晓静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了基础。实际上,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识,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⑵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区分出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收听、收看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和全市空气质量预报的节目,了解家乡的天气及大气环境,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关键:

从日常生活入手,着重区别“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并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天气预报。

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地理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在提问学生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此法能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电脑教学手段。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寒假我要去海南去旅游,可我为带什么衣服犯了愁,哪 位同学能帮我,给我参谋一下?我在去旅游之前,我买好了车票、准备好了必需品,还要关注一下什么?哪个同学能帮我?好,我知道了,还需要关注天气预报。天气和气候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些探讨天气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与每个人密切有关的天气和气候。

板书:天气与气候 活动一:分辨天气与气候

通过阅读P79页的探索活动,请同学讨论两个概念:天气与气候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区别。

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提问层次较低的学生)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提问层次中或上的学生)板书:天气:时间短 变化快 气候:长时间 稳定性

请2—3名学生发布天气或气候方面几个成语,请学生判断是指“天气”还是“气候”,加以巩固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风和日丽 暴风骤雨 四季如春 阴转多云

讨论:天气对我们很重要(请学生结合实际谈天所与人类息息相关)①谁能说说,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②晴天对人有什么好处?什么事情必须要在晴天做?(打麦、晒衣、晒被等。)

③下雨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下雨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或不便?下雨时,人们必须保护什么东西不被雨淋?(露天存放的水泥、粮食、棉花、布、衣服,机器等。)

④下雪能给人带来什么好处?下雪能给人带来什么害处或不便?暴风雪来临前,牧民必须做什么?

⑤孩子们在雪天喜欢做什么?下雪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不要滑倒、摔伤;不要追跑打闹,要注意交通安全。)

⑥大风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大风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 ⑦大雾、冰雹、雷电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小结: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了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观察天气,努力探究天气变化的秘密,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国家许多地方以及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气象台、气象站、气象联络网,许多叔叔阿姨日夜不停地监测天气的变化,每天准确地预报天气变化的情况,使人们更好地工作、学习。我们要从小向他们学习,下边老师教给你们简单的观察、记录天气的情况。

(板书)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意义:人们根据天气预报可以适时安排生产和生活,使气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减少气象灾害的损失。

在卫星云图中,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层,绿色表示陆地 问题讨论:有了卫星云图,为什么还要城市天气预报 ?

因为卫星云图只能得出某个地区的大致天气情况,并不能更深了解该地区的具体天气情况,如气温等。

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播报顺序和内容。(活动一):识别天气符号

请用语言叙述这些符号的特征,可用小组竞赛形式:

学生:晴天符号是一轮红彤彤的太阳;多云符号是一朵云彩;冷空气前锋符号象一个齿轮,小三角的尖端指向冷空气运行的方向,中雨是云朵的下面有两条倾斜雨注----教师对个别符号进行讲解。(活动二):记忆天气符号

各小组的同学可以用彩笔画出部分天气符号,可以做成简易卡片,采取看图抢答的方法进行巩固。教师要及时评价。

提问:还有哪些天气符号在视频中没有出现?同学们可以推荐小组代表画在黑板上。教师大体讲解或补充个别天气资料如:沙尘暴、台风等的相关内容。

(活动三):让学生模仿天气预报主持人。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任意挑选城市,发布天气预报,教师做好巡回指导,让学生在模仿天气主持人的过程中加强对主要天气符号的记忆和理解。

过渡:你了解当地的天气与气候吗?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有关知识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作用?

板书:天气与气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举行一个小小辩论会,学生自由谈论,教师作好指导)

我们当地的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夏秋降雨多,冬春降水少。相关材料:(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说)农业方面 生活方面 科技方面

通过师生的辩论,让同学们了解当地的天气和气候对身边的生产、生活的影响,教育学生看问题要从事物的两面性去分析。

课堂练习:(课件)

学生反馈:让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和不足,互相交流学习的感受,对不明白的还可以继续提出疑问。对有的问题没有解决好的,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板书设计:

一、天气、气候

二、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 教学后记:

一、学习身边的、有用的地理知识。

天气和气候,如果按传统的授课方式,讲起来会有些难度,因为气候、卫星云图等专业术语很抽象,而本节课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出发,从同学们的观察、回忆入手,了解天气和气候,教案中列举了既浅显又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说明掌握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使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

二、给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地位,请同学们自己发现问题,师生一起探究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现,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还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成为课堂的主人,营造出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和个性张扬的空间,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

三、强化人文素养,肩负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功能。

本节课不仅注重了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而且也重视了过程和方法,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标准强调“三维”目标的达成,课堂中通过对身边的天气和气候的了解,以及在生活中的影响的探究,指导学生关注气候、关注生活,提出对气候灾害的合理建议,对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课后作业布置:

1、写一篇“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小论文(教师稍做指导:可综合写,亦可就某一方面写)。

下载社会与生活网购与生活教学设计.doc0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与生活网购与生活教学设计.doc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 戏》教学设计与反思

    社 戏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社戏》是一篇小说。在整体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从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入手,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值得研究的段落进行小组学习,并联系......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设计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设计 一、【内容标准】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设计

    学会与父母沟通 莱阳市冯格庄中心初级中学吕晓伟2013年7月6日 19:15浏览:5评论:0鲜花:0专家浏览:0指导教师浏览:0送花 研究性学习设计模板 (填写说明:文档内括号内的文字均......

    《学会与异性交往》教学设计

    第十四课你是我眼中的一抹霞我是你心中的一滴水 八年级公共安全备课组王金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与异性同学交往的方法和原则。 2.过程与方法:探讨青春期男女生交往的......

    传统社会与文化--茶与酒5篇

    茶与酒--穿越千年的诗情画意 “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 “琴棋书画诗”乃古代文人雅士立足之本,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精髓所在,而饮酒和品茶竟然也能与之并列,可见其在文人......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0(范文)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形式及语言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

    《0×5=》 教学设计

    数学题_数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0×5=? 》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年月日教学设计0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2、帮助学生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