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觉统合与结构化教学方式融合对自闭症儿童的帮助
感觉统合训练融合结构化教学对自闭症儿童的帮助
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冯勇
摘要:目的:探讨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时融合结构化教学方式进行康复教育。方法:在日常训练中,针对自闭症儿童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尝试融合结构化教学的方式进行游戏设计。结果:增进自闭症儿童对环境、对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论:运用滑板、大笼球、秋千、弹跳床和平衡木等游戏设施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前庭、本体觉和皮肤接触等感觉运动刺激,能促进大脑对各种信息刺激的组合和统一,最终可以促进大脑功能的改善,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认知水平、行为和反应能力,为复杂的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发生、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再融合结构化教学的方式方法,对增进自闭症儿童的身体意识、感知觉发展、运动能力和增加语言等均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感觉统合 结构化教学 自闭症儿童
感觉运动是儿童日后所有能力发展的基础。临床观察:很多自闭症儿童在视觉、听觉、触觉和前庭平衡觉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失调,具体表现为:视听觉敏感或迟钝(如喜欢躲避目光接触,却过分关注闪烁的灯光,喜欢尖叫或特别讨厌汽车引擎的声音等);防御性触觉(不喜欢被人触摸),或对疼痛的感觉比较迟钝;前庭障碍(害怕被人翻滚、喜欢旋转);本体觉模糊(对人体缺少清晰的认识,或不擅长控制自己的行为、动作,行动比较粗鲁)等。这些感觉运动方面的障碍限制了自闭症儿童从外界获取有益的信息刺激,同时也阻碍了他们发展自身潜在的认知和社会能力。因而,在现代早期干预体系中,感觉知觉运动方面的训练一直是推动自闭症儿童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感觉统合训练是目前被广泛运用于自闭症儿童治疗的一种干预方式。
在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方式上,很大程度地都是运用感觉统合器械的功能性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比如:自闭症儿童的前庭障碍问题,很多老师就采取滑板之类的器械进行密集式的训练,随着训练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接受这种简单的滑冲刺激,达到了对前庭觉进行刺激的作用,但这种单纯的训练效果对于自闭症儿童就显得不够,如何能做到在训练过程中让自闭症儿童透过视觉接收,理解、处理记忆讯息,能在游戏项目的训练程序中学习呢?
日常训练中,针对自闭症儿童开展感觉统合训练时,尝试融合结构化教学的方式进行游戏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一般资料
阿文,男孩,4岁,独生子女,顺产,家族无遗传史。先天发育无异常,语言模仿能力较强,但主动语言较少,沟通能力差,喜欢独自表述电视广告语言;粗大运动尚可,能灵活跳羊角球,双脚跳跃,能听从老师的口令完成任务;认知能力需加强;有非常明显的情绪行为,发脾气时会哭闹、乱蹦跳、撞墙及打头等不良行为。
2、训练方法
运用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在设计游戏项目时,融入结构化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设置,训练时指示与提示和增强物的使用都加以组织并系统化,以创造学生成功的经验。这使得学生更能预测学习情境,并且帮助自闭症儿童克服:分心、抗拒改变、缺乏动机等一系列心理行为。
例(1):
滑板训练:老师协助学生俯爬在滑板上,做飞行式动作(双手臂向两侧张开),然后从滑道滑出8米,滑板停止滑动后学生控制滑板进行180度的转弯,然后双手协助独立返回;
游戏规则:在这个游戏活动中,根据学生的视觉追踪能力再融入一些任务式的项目,在滑板滑行到7米的位置放一个小球,学生滑行到小球位置快速抓起小球继续滑行到8米停止,在停止的位置放一个篮筐,学生可以将小球抛入框中,后独立返回。
任务:完成5个小球的抛球入框任务,就表示此游戏项目完成,即可继续下一个新的游戏项目。
例(2):
平衡脚踏车训练:学生双手协助扶住脚踏车扶手,双脚独立控制脚踏车进行前进运动,运动至10米距离,下车后双手控制脚踏车完成180度的转身动作,再次上车踩行回原地;
游戏规则:踩行平衡脚踏车的同时,一只手握住小球,另外一只手辅助扶住平衡脚踏车的扶手,双脚独立控制脚踏车进行前进运动至10米位置将小球抛向框中,后独立返回;
任务:完成10个小球的抛球入框任务,就表示此游戏项目完成,即可继续下一个新的游戏项目。
例(3):
大触觉球训练:老师与学生分别在大触觉球的两侧,双手牵拉协助学生胸腹部贴近大触觉球,双脚离地;
游戏规则:老师与学生分别在大触觉球的两侧,双手牵拉协助学生胸腹部贴近大触觉球,双脚离地,老师将接触时间控制在10秒内,后放松学生离开大触觉球10秒,要求学生自己拾起小球,将小球抛向框中;
任务:完成10个小球的抛球入框任务,就表示此游戏项目完成,即可继续下一个新的游戏项目。
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周期为3个月,每周训练5次,每次时间为30分钟。在30分钟的训练时间内,设置3-4个游戏项目,每一游戏项目根据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能力设计任务量及游戏规则。
3、结果
感觉统合融合结构化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后,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在形成,比如:以前拿玩具玩之后就随意丢放,训练后就有意识将玩具收回原位;进行语言课的一对一训练时,可以静坐并配合老师;以前乱丢垃圾的习惯也在改善;无故的哭闹也在减少,懂得做完一件事情之后才可以得到喜欢的东西;语言功能也在其他课程的配合下逐渐加强。
4、讨论
结构化教学指物质环境的结构、作习时间的结构、个别工作结构、以及视觉结构等四种组织所构成的教学设计。该方法主要针对自闭症儿童在语言、交流、以及感知觉运动等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教育,核心是增进自闭症儿童对环境、对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
在感觉统合训练的过程中融入结构化教学的方式方法,可以进一步强化感觉统合的训练效果,以自闭症儿童现有的感觉运动发展状况为依据,有意识地选择适当的感觉统合训练内容,在游戏活动中设计好适合学生当前行为能力的游戏规则和任务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懂得轮换等待,有始有终,礼貌待人。训练场室的游戏布置要适合于自闭症儿童的个性化环境,将指令简单化,把握好奖励与辅助,制造愉快气氛,耐心培养儿童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
感觉统合与结构化教学融合性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促进自闭症儿童触觉系统的正常化,帮助稳定情绪。在训练活动中,通过抚摸或轻敲身体,挠痒痒,用毯子把学生抱起来,或者玩大触觉球轻轻触碰学生的身体,能增强他们的触觉识别能力,使之适应各种触觉接触,进而有助于使他们的触觉防御反应趋于正常。由触觉所带来的舒适感自然也为自闭症儿童营造了一种安全的环境,能缓解他们的紧张感及安抚他们的情绪。
二、加强自闭症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促进他们对身体的认识。感觉统合训练游戏如滑板、圆柱抱筒、平衡木、弹跳床等,可以调动身体各部位肌肉收缩,维持适当的肌紧张,保持身体控制,有效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三、促进自闭症儿童言语和交往能力的发展。现有研究已经证实,练习大量的蹦跳活动能增强气息的流畅性,且边跳边说可以提高声带的发音力量,因而有专家认为多做跳的运动有助于自闭症儿童的言语发展。感觉统合训练中的弹跳床、各种跳跃游戏也可发挥同样的功效。同时,感觉统合训练特别强调自闭症儿童在快乐中运动,所以活动中以训练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为重点,根据学生行为能力设计的游戏规则和任务量,为自闭症儿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学习交往。
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理论指出,由于自闭症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大脑具有很强的发展性和可塑性,运用滑板、大笼球、秋千、弹跳床和平衡木等游戏设施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前庭、本体觉和皮肤接触等感觉运动刺激,能促进大脑对各种信息刺激的组合和统一,最终可以促进大脑功能的改善,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认知水平、行为和反应能力,为复杂的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发生、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再融合结构化教学的方式方法,对增进自闭症儿童的身体意识、感知觉发展、运动能力和增加语言等均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认识自闭症───落难的天使”
2000年12月清华大学国际专题研讨会 【2】 《自闭症儿童结构化教学研究报告》
网络资料 【3】 《感觉统合训练全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冯勇,男,197606出生,籍贯湖北省蕲春县,教育管理大专。2000年就职于广州市东山区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医生;20020 4~200705就职于广州市至灵学校;200706至今就职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智障康复部感觉统合教师兼部门业务骨干。从事感觉统合专业有4年余,曾经撰写《浅析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特点与对策》一文,在第三届全国脑瘫儿童康复论坛论文集中发表。
2009-2-11
第二篇:自闭症儿童做感觉统合训练究竟有什么作用(推荐)
自闭症儿童做感觉统合训练究竟有什么作用
现在很多自闭症孩子家长在带自闭症孩子去自闭症康复训练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时,会被要求进行如奥普迈感觉统合训练,但是对于感觉统合训练对于自闭症孩子的康复训练有什么帮助可能不是太明白,下面就为大家解答一下感觉统合训练究竟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有什么帮助。
①感统训练可稳定小朋友的情绪
游戏是小朋友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也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小朋友学习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有部分自闭症儿在不熟悉的环境里有焦虑、恐惧等情绪,很难较好的参与学习活动,我们根据各个小朋友特点,安排了一些让孩子容易做到,并且能够尽心地去玩的游戏,使他们有成就感,这样,他们才愿意去做。我们通过逐步引导,并且营造愉快的气氛,排除焦虑、恐惧,让他们体会到游戏的快乐,从而抑制了不良情绪的产生,还能使已有的不良情绪向好的情绪转化。如:小卢是个十分抗拒陌生人,但好奇心强、学习能力较强及眼神交流较好的孩子,针对他的情况,我设计了“点虫虫”、“一网不捞鱼”游戏,先让他与熟悉的人一起玩游戏,然后换掉游戏当中的人,每次加入 1 ~ 2 个不认识的人,过了一个半月 , 他竟然能够不在意陌生人的参与,能沉浸在游戏的快乐当中,情绪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从而增强了他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②感统训练可增进自闭症儿童语言主动性
语言交流障碍是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有部分儿童具备开口说话的能力,但是缺乏交流性质,游戏对于言语能力差的孩子来说,有巨大的推动力。如果能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愉快的情绪,那么就可以增进语言交流的能力。
③感统训练可以让自闭症儿童学会遵守规则
自闭症儿童在认知方面的能力较差,他们对环境的理解能力也差,我们不仅要培养小朋友参与游戏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参与游戏,同时还要求他们在游戏中遵守规则,执行规则,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首先要让他们理解游戏及其规则,这就需老师或家长的辅助,当他们能达到要求时,马上给予强化,如:多多是个多动且不听指令、不喜欢人多、易烦的孩子,因此周六的亲子游戏是无法参与的,但他理解能力、模仿能力较好、对事物较好奇,所以 , 我们(指老师)与其母亲一起示范玩奥普迈的“我的一天”游戏,让他先看,感受游戏的快乐,两个星期后让他也参与到奥普迈游戏进来,每当他能遵守游戏规则时,就马上给予强化,这样,当他对游戏产生的兴趣变得持续稳定时,我们的辅助就可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强化也逐渐减弱,如此一来,遵守和执行游戏规则就成了他们非常自觉的一
种行为了。
④感统训练可以培养自闭症儿童学会观察。
自闭症儿童不能与正常儿童一样,与周围的人们和环境建立联系,不会去观察某人某物,但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兴趣,逐步培养他们学会观察别人。我们挑选 4 位小朋友作了“木头人”的观察游戏,刚开始,4 位小朋友听到“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笑,不许哭,不许动”,没反应、不理解、更不会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他们有的玩手、有的跑来跑去、还有的大笑,老师与家长则是照常进行游戏,气氛非常的好,慢慢的,他们有的感受到热闹的气氛主动参与游戏,到了第 4 天,其中一位小朋友理解了游戏的规则,并能观察到小朋友在动,能用语言表达,另 3 位小朋友在第 6、7 天也学会了观察别人。
⑤感统训练可以培养自闭症儿童感受游戏气氛及乐趣。
游戏是小朋友最亲密的朋友,游戏的气氛直接影响孩子的能力。我们设计了许多亲子游戏,简单而又有热闹气氛的游戏,孩子们既能自由地去参与,不受活动所要求的条件限制,又能在活跃的气氛中得到精神上的乐趣。如:有一班母子班每天都上一节奥普迈游戏课,老师都是根据孩子的能力来设计游戏,就拿“ 刷牙”“洗脸”游戏来说吧 , 它们主要是训练小朋友能听从指令及快速反应能力,这些游戏小朋友都很喜欢,百做不厌,每次场地内都充满了孩子家长们的笑声、欢呼声,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游戏的乐趣……
感统训练不仅能够促进自闭症儿童能力的全面提高,还能够让孩子感受到集体气氛,培养正常情绪 , 使孩子的能力情感能够协调发展,所以爸爸妈妈多和孩子坚持进行奥普迈感觉统合训练是自闭症康复必要的手段,让孩子在轻松愉快又好处多多的玩耍游戏中得到康复。
作者:篮徒
第三篇:自闭症与结构化教学
孤独症儿童与结构化教学(一)
1.1 历史结构化教育是1970年由EricSchople创建的,是一个个性化的教育训练项目。1972年美国北卡罗莱那州议会通过立法建立了孤独症和社交障碍儿童治疗教育部门该部门设在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医学院精神科,该教育称结构化教育。
目前,“TEACCH”已成为孤独症和社交障碍儿童治疗和教育的代名词。TEACCH项目是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的一个公共卫生项目,是一个以社区为基础,旨在改进孤独症和社交障碍儿童与家庭、亲人、社会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项目。经过三十年的研究,TEACCH已成为一项对孤独症儿童治疗和教育非常有效的综合性教育措施。据统计,经过TEACCH训练的孤独症儿童中有47%可回归社会。
该教育项目曾获得美国精神病学会的成就金奖,被认为是一种杰出的服务、训练和研究模式。
美国有45个州,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已开始进行结构化教育,包括美国、英国、丹麦、瑞典、法国、比利时、冰岛、巴西、新加坡、沙特、科威特、俄罗斯、波兰和我国的台湾、香港等。
通过三十年的应用和研究,TEACCH已得到世界的认可,被认为建立和推动了儿童发育疾病的研究,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1.2结构化教育的内容结构(structure)
这个名词,最初是用于建筑学的,指将东西按一定的形式排列起来。
例如,一个园艺师在设计一个成功的花园时,必须采用结构化的概念,种子、植物必须以一定的组合形式来安排,既要考虑到各种植物对树荫、阳光和水的偏爱不同,又要系统地考虑彼此间的紧密关系。使用这种结构化的概念,既可使每种植物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又能弥补和避开各自的弱点。这样,植物就可长的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结构化的概念也可适用于教育,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强项,而弥补和避开其弱处。
结构化教育不同于感觉统合治疗或听觉统合治疗,它不是使用单一的技术或方法。TEACCH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孤独症患儿在长大成人时,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包括帮助他们理解周围世界,获得与人群交流的交往技巧,并教会他们在将来的生活中如何做出选择和决定。
TEACCH项目包括:诊断、评价、结构化教育、个体发育计划、社会技巧训练、职业训练、家庭和社区计划,以及父母训练和咨询。
个体发育计划必须根据孩子的成熟度、进步情况而不断修改。定期对个体的能力和潜力进行评价(注意不是评价缺陷)。
对孤独症患儿的评价称PEP(psycho-educationalprofile),其实是心理教育剖面图,可以发现孤独症患儿的技能在哪个区域还没有达到,哪个区域已经达到。将这些评价结果融入到个体发育计划中去。
TEACCH在不断改进各种训练方法,挑战一些旧的观念和治疗方法,增加新的研究成果。
1.3 TEACCH的特点
1.3.1个性化原则是结构化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个性化原则强调治疗中心是个体,在孤独症患儿现有的技能和兴趣上建立广泛的干预计划。用评价来了解孤独症患儿,不管其严重程度如何,功能高低,作为个体来对待,制定计划时因人而异。每人有适合自己的一套训练教育计划。
个性化原则非常重要,不是在评价患儿个人兴趣、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制定的干预计划,最后是不会成功的。
1.3.2 父母参与式
将孤独症患儿的父母作为治疗的合作者,参考他们对孩子的理解、看法,对父母进行咨询、培训,让父母也变为治疗者。
1.3.3 覆盖面广
TEACCH对任何型式的孤独症都可训练,从婴儿孤独症到成人孤独症,从低功能孤独症到高功能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
1.3.4 适用性强
不仅在美国适用,从三十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同样也广泛适用于其他国家,目前全世界已有20多个国家在使用。
1.3.5 反应性好
几乎所有参加训练的孤独症患儿都能很高兴地参与到训练中来,并能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能力。
2结构化教育的模式
2.1 结构化程序
在应用结构化的概念去训练孤独症儿童以前,有必要对孤独症儿童的一些缺陷重新理解一下。过去对孤独症儿童的一些表现仅观察外表,并没有深刻理解导致这些表现的原因。随着越来越多的孤独症患者回归社会,许多患者将他们患病时的感受用文字叙述了出来,形成了西方所谓的“孤独文化”,从而为改进孤独症儿童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众所周知,语言接受困难和缺乏基本的交流语言是孤独症儿童的特点之一。由于孤独症儿童对语言不能理解,不能表达他们的基本要求,别人不知道他们是累了,热了,还是饿了,他们只能代之以发脾气或攻击行为。
他们的逻辑记忆很差,不能在头脑中将事物有序地排列起来,即使是他们熟悉的事物。
他们感到熟悉的动作和舒适,因而不愿意去学习新的动作和日常规范。这也是他们出现刻板行为和不愿意改变环境的原因之一。
多数患儿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理解和接受科学规律,导致别人的另眼相看和自身孤独,由于他们缺乏社交能力,使他们可能毫无理由地取悦别人或对表扬无反应,这些原因使孤独症患儿看上去对学习有抵触。
对感觉输入的高敏感也是孤独症患儿出现不安、暴燥等行为的原因之一,也妨碍了对学习技能的掌握。
因此如何针对学生的理解水平、接受水平来设置训练计划,如何应用结构化这一概念去安排课程,以期有效地训练孤独症儿童。根据他们对结构化教育的需求进行训练,是孤独症儿童成功获得学习经验的第一步。
结构化教育对于行为问题的发生不采取直接的干预措施,而是寻找其发生的原因,譬如焦虑,当训练孤独症患儿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后,他们的焦虑就会减轻;训练了他们与人交往,对人理解,理解别人的要求,表达自己的要求时,许多行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结构化固然重要,但关键是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个体化,只具结构化和组织性,而无个体特征的教育是不能成功的。
2.1.1 教学环境结构化
教室的布局对孤独症患儿学习经验的获得至关重要。家具的排列,区域的划分合理与否,或帮助了患儿的独立功能和认识的发展,和对规则及限制的服从,或妨碍了患儿这些功能的发展。
教学环境的结构化让孤独症患儿从视觉感受上得到帮助,也帮助他们在学习时安静,减少情绪反应,理解教学的程序,独立完成学习目标,使训练更加有效。
教学环境结构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2.1.1.1 教室的组织,家具、物品(教具)的布置教室的大小,与其他教室的毗邻关系,电源数与位置,洗手间的位置,灯光,墙画,家具的特征都是需要考虑的。
太小的教室或没有贮存间的教室会使患儿感到不舒服,洗手间不应离教室过远,这样可使教师将精力放在课堂内容和结构化学习上,而不必经常提醒学生洗手间的方向。学生的桌子最好面向白墙,以避免干扰,家具的尺寸最好与孩子的年龄相适应。
2.1.1.2 环境区分
明确划分各种活动区域。在游戏区,工作区,点心区,转换区都设出明确的界限,使患儿明确每个区域的功能。
工作区不要面对镜子或窗户,可用柜子围起来,使工作材料易于得到,也不要设计在门口,以减少视觉和声音的干扰。游戏区铺地毯,使患儿看到地毯就知道是玩耍的地方。
根据孤独症患儿功能的高低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好坏,来确定区域和界限的多少,以便更好地引导。
应注意要保证既有独自工作的场所,又有集体工作的区域。每个区域有明确的标志,使孩子能迅速找到。教师必须要能很容易观察到每个工作区域,物品摆放要接近工作区,游戏区要足够大,并远离出入口等等。
2.1.2 作息时间结构化
作息时间结构化也是结构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多数孤独症患儿不能很好地连续记忆和组织时间,语言理解障碍也使患儿不知该做什么。因此除了指导他们在每天一定时间内学习以外,作息时间表可以帮助他们组织时间,进而预先安排一天或一周的事务,也可以帮助患儿主动地由一项活动转向另一项活动,时间表让他们知道下来该到哪去,该做什么,对那些不愿离开的孩子,也可让他们知道下来的活动更有趣。
通常设计两种时间表,一种是整体的(集体的)作息时间表,一种是每一个学生的时间表。
集体作息时间表包括:学生到达时间,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吃饭时间,外出玩耍时间等。
2.1.2.1 作息时间视觉化
用视觉图卡来表示作息时间,如工作时间画上桌子,吃饭时间画上餐具等。
2.1.2.2 作息时间个体化
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理解力,控制力等等再具体化。
2.1.2.3 注意一定要明确提示让孩子做何种工作用语言,也可以不用语言,但一定是在患儿理解的水平上。语言指示要用最简练的,如不要说:“我想让你把这些豆子放在瓶子里,如果你放进去了,你就可以去游戏区选择你喜欢的玩具玩耍”。而要说:“先把豆子放进去,然后去玩”。同时,语言指示一定要伴有手势,使孩子更好理解,这不一定要建立目光接触,有些孩子对姿势语言和声音反应良好。也可使用视觉卡片、图片或实物。
2.1.2.4 明确指示做多少可以向患儿展示完成后的图片来说明要他们做到什么程度,做多少,了解完成的概念及教师的期望。卡片放在右侧,完成的顺序由左向右。卡片不能画得很复杂,要让孩子易于理解。要有完成工作袋,让孩子将完成的物品放入其中。
2.1.3 工作组织结构化
根据孤独症患儿各自的能力,安排一定的训练内容。
2.1.4 视觉结构或视觉线索,要自始至终地出现在任何一个活动场所。
用视觉卡片标识活动区域,定作息时间表,告诉学生完成的工作,寻找信息等,这样可以使得训练工作更易进行,训练效果更好。
2.2 梯层教育法
2.2.1 分为三层
(1)第一梯层:先是活泼的歌曲加音乐,日常生活训练,数数等。注意:患儿手中要持具体的实物,在他对一个活动厌烦之前就进入下一个活动;
(2)第二梯层:更多的音乐和歌曲,以语言为基础的活动。注意:使用视觉线索:视觉卡片、实物来扩大理解能力,参与能力和提高兴趣。也要注意及时换到下一个活动中去;
(3)第三梯层:更高一层的对话式活动,更有意义,参与后能获益的活动。
2.2.2 具体步骤
(1)教会他们怎样加入到小组中去,用摇铃的方式和其他人打招呼;
(2)给一个与唱歌内容有关的玩具,这歌是他喜欢的,如唱“小汽车嘟嘟嘟”,就给他一个玩具汽车,既可用于交换,又可用于操作;
(3)反复唱他们熟悉和喜欢的歌曲,唱每首歌时让孩子们手上拿与歌曲相关的玩具。每天都以同样的歌曲开始,让孩子学会和期待小组活动的开始,并放松、参与和欣赏这些活动;
(4)将歌词用图片展示出来。也有些孤独症患儿对字母和文字感兴趣;
(5)使用视觉线索。每一首歌的呈现必须伴随实物、图片、字母卡或韵文;
(6)第一梯层以一支特殊的歌曲结束小组活动,然后将孩子送到独立的工作区,或让他们在游戏区休息,根据其各自的作息时间表,完成已为他结构化的、喜好的活动中去。不管孩子参加小组活动和离开小组,都要保持他们的主动性,不要让孩子对小组活动感到厌烦、不安或受挫折。开始,小组活动时间要短一些,同时,不要让孩子随便离开小组在屋中闲逛,给他特定的、日程表中已列出的活动;
(7)第二梯层的活动继续进行,是在更好的语言水平上。小组可以根据需要分很多层次。助手随时将需要离开的孩子带到独立的工作区或其他结构化的活动中去。
注意:
a.歌曲的趣味性,孩子喜欢,老师喜欢。
b.将小组活动的顺序列表挂出。如在一块长板上,挂上与歌曲内容相关的视觉线索,实物,图片、字卡。根据活动的进展情况,随时将挂件取下。
c.必须确定当小组活动将结束时,有显示下一个活动出现的线索,并保证孩子顺利进入下一个活动安排。
总之,TEACCH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训练项目,它需要专业人士、教师,以及社区的共同参与
孤独症儿童与结构化教学(二)
在探讨如何在教室使用结构,以安排一个成功的学习经验之前,先简短地谈一谈孤独症学生的学习缺陷,以及这些缺陷如何导致结构的需求将有所助益。
接受性语言的困难是孤独症学生的特征之一。常会发现学生不了解别人所说的话,但老师却认为他懂。于是发生攻击性行为,不然就是缺乏主动。除了发脾气或攻击行为外,他也许缺乏必需的语言进行适切的表达,所以老师不知道他是累了、饿了、做完了、热了或者无聊。
他的序列记忆也可能很差,所以记不住熟悉事件发生的顺序,或不能确定事件将在何时发生。他通常对熟悉的活动较为安心,且会抗拒学习新的事物或新的例行活动。他们常不能安排或控制自己的行为,且不了解或没有意识到社会规范,造成他们用不适当的方式来引起他人注意,或宁可自己一人独处。因为与社会缺乏关联,他很可能对取悦别人或赞美没有反应,结果似乎是在抗拒学习。对感官刺激的过分敏感,也常会引起困扰人的行为。容易分心以及时间意识与安排时间能力的缺乏,也常会妨碍学习。
依照学生的理解力来安排教室及其它学习环境,有助于这些问题和无效学习情境的减少与缓和。
这章节讨论结构化教学的特性,已经证明它对各种年龄的孤独症学生非常有用,这些特性包括空间环境的组织,时间的安排和教学方法。个别化是有效地利用这些特性的关键。除非个别学生的长处及需求在计划时就考虑进去,否则即使教室的空间与时间的安排都很好,学生也不一定受益。除非老师先评量学生的兴趣与学习型态,否则他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能发挥功效,例如提示及增强。
下面讨论结构化教学法每一种特性的用法。
空间组织
老师应该要先把教室教给孤独症学生,才能有效教导他们。
在规划孤独症学生的学习经验时,教室的空间设计是重要考量之一。即使教室家俱的摆设都可能有助于或有碍于学生的独立,以及对规则、限制的认知及遵守。要将孤独症学生的学习缺陷牢记在心,才能有效地组织与规划教室的空间环境。很多孤独症学生有组织能力上的问题,不知道要去哪里,也不知道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因为接受性语言的困难,他们常不了解规则或指令,结构化的环境提供他们视觉上的线索去了解规则与指令。有些孤独症学生容易因外界事物而分心,老师们需将环境结构化,让环境较不会令人分心。
在规划一个特定的空间环境前,老师应先思考一下一般性的教室环境。如果教室中有其它问题,好的空间结构也无法发挥预期效果。在学校,老师通常不能选择她的教室。但如果有选择权的话,应注意的教室特征有:教室的大小、附近的班级及学生、电源插座的数量及距离、最近厕所的位置、光线、会令人分心的墙壁及固定不动物体的特征。
有些不适切的教室特性可以忽视或加以调整,但某些情况是要改变的。有多重出口的教室(尤其是通到外面的出口)不适合会乱跑的学生。中学生教室也不应该安排在幼儿园里。因为不能提供学生社交互动的机会,且必然会对较大较长的学生贴上卷标。如果教室太小或没有足够的储藏空间,会令人不舒服;永远会有东西挡在路中间,不然做事时总是碍手碍脚。这样的环境无法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气氛。洗手间的位置是一个非常优先的考量。
一个正在训练学生如厕的老师,决不愿意每次如厕时长途跋涉。如果有其它选择的话,即使学生有独立如厕的能力,也不要把珍贵的时间浪费在来回洗手间上。一旦老师落脚在某间教室,他便准备好要依据教学重点与教学内容,来安排学习与训练区域。要有专门的区域让学生能学习特定的技能;要将区域画出清楚的界线;而且要让学生容易拿得到学习材料,这可以帮助学生知道应身处何处,应何处拿取学习材料。这样,老师便不需要一再提醒他们,也不需要一再重复指令,这可减少教室中的语言困惑。虽然如此,每个班级和学生需要的结构程度不同;功能较低的学生及自我控制较差的学生比高功能者需要更高度的结构、更多的规范限制、更多的界限和更多的线索。
幼小学生的老师则要安排游戏学习区、个别教学区、独立工作区、点心区和生活自理能力发展区。也许需要一个团体活动区或一个特定的区域来发展学生的职前能力。年纪较大学生的教室会有休闲区,工作区,家事技能区、生活自理区、清洁区,和个别教学区。很多教室需要用隔离区,可让某些学生离开令其分心及刺激他的地方,以再度取得部分的自我控制。所有的教室都需要一个可放学生自己东西的地方,可以是小格子、或可上锁的柜子、或特别的盒子。老师的书桌或工作区亦应有一席之地。
规划安排教室各个区域可从自然的摆设开始,例如:工作区域就不适合安排在会令学生分心的镜子或窗户旁,如果真的无法避免,可用窗帘或纸板贴在窗户上,以减少分心情形。此外,将工作区安排在书架或储藏柜旁,学生便能轻易拿到工作材料。工作区最好设立在嵌入式柜子旁,学生可以很容易拿到材料。空白墙壁周围也是设立工作区的好地方。学生的桌子面对空白的墙壁可以降低分心的程度。重要的是,教室桌椅应适合学生的年龄大小,让他们可以轻易地、舒服地完成工作。一些学生单独工作的地方最好是不要靠近出口,如游戏区或休闲区,老师们便不用担心学生会跑出教室。地毯、书架、隔间、贴在地上的胶带和桌椅都可以用来当清楚的界线。例如,地毯区可以用来当作休闲区,下课时间学生不能在其它区域玩。摆满材料的书架或二至三个长桌也可用来当作工作区的界线,当学生去拿工作区的材料时,便可以坐在那里工作。另外,老师将要丢掉的地毯铺在洗手台前,可让他们知道洗手或洗碗盘时该站在哪里。
用具及材料也应该要依照学生的理解水平来加以清楚地标示和安排。有些教具只有老师能够使用,有些则不能在游戏或休闲时使用。图片、颜色、数字等都能帮助学生标示,可协助学生拿取材料及归还。
当老师在规划安排教室空间结构时,考虑学生的个别需求是很重要的。可由教室中结构不同的三种工作区来说明个别化。在工作区域两边安置装满工作材料的架子,这样可以界定工作区的范围。在工作区内中间放一张桌子和数张椅子,让不受其它活动干扰的学生或有分心事物仍可学习的学生使用。第二张桌子则面向空白的墙壁,而且在地上贴上胶带,以标示工作时椅子应该放的位置。这是为较易分心且在没有工作时会游荡的学生设计的。第三种工作区是在两侧置隔物板,第三侧面对空白的墙壁。这是为易受他人活动影响且有干扰他人行为的学生设计的。每一个学生所需的结构都是经过个别评估与计划。当学生的表现越来越独立时,空间的结构便可一点一点地减少。
老师们在安排教室环境时应考量下列问题:
工作区域
1有个人和团体的工作空间吗?
2工作区域安排在最不受干扰的地方吗?
3所有的工作区域都标示好了吗?学生都可以找得到自己的区域吗?
4有前后一贯的工作区域,让需要的学生来用吗?
5老师容易看到各工作区的活动吗?
有摆放学生已完成作品的地方吗? 工作所需要的材料放置在中心地带且接近工作区域吗?
8学生能容易拿到材料,且能将他的材料标示清楚吗?
9游戏或休闲区是否尽可能地大?它们是否远离出口呢?
10这些区域是否远离学生在自由时间时不该去的区域和材料?
11这些区域的界线都很清楚吗?
12老师能够从教室中任何其它区域都看得到本区的情形吗?
13在游戏区或休闲区的架子上,夹杂着损坏或没人用的玩具吗?
时间表的安排
一个老师必须要有一个教学架构,以便有效地教导孤独症学生。
两个学生与教师助理正在厨房从事烹饪活动。一个学生在休闲区的门闩上挂了一片地毯。另一个学生正在工作区独力地完成工作单上所列的活动,第五个学生则和老师一起做一些个别的数字作业。在他们的背后,一个定时器正在滴答滴答地计时,它的响声预示着有一场潜在的混乱要到来了,此时材料被拿走了、椅子移动了、老师的赞美与增强正在进行、指示学生、每个人都在动往新的区域,然后又要工作一段时间了。大家怎么知道要去那里,又要做些什么呢?老师们又怎么知道他负责的学生是谁呢?为什么一切都进行地那么顺利?毫无疑问地,这个教室的时间表是有目标的、清楚的、前后一致的,用以框出人、事、时、地的轮廓来。
时间表是孤独症学生所需要的教室结构之一。很多学生有序列记忆和组织时间的问题。接受性语言的困难也让这些学生很难了解他们该做些什么。除了在每天的固定时段给予学生说明与引导外,时间表也可以帮助学生组织和预测每天、每周的事件。这减少了因为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所带来的焦虑。除了可以用来知道某个时段会有什么活动外,时间表也可以帮助学生自己进行活动之间的转衔,因为时间表让他们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此外,主动性较差的学生从时间表上看到他们喜欢的活动就在后面,可能会较愿意完成较难或较害怕的工作。
通常教室中会同时使用两种类型的时间表。第一种是整体教室时间表,第二种是个别学生时间表。
整体时间表框出每天所有的事件,它并不规定学生要做些什么活动,但它告知整体性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等等。以下是一个中学教室典型的时间表:
8:30 学生到达学校,放好私人东西,向人打招呼
8:45 工作1
9:30 工作2
10:15 休息
10:30 休闲、找朋友
11:45 准备午餐
12:00 午餐
12:30 户外游戏、体育
1:00 打扫自助餐厅桌椅和地板
1:45 工作3
2:30 放学
这个时间表指出工作与非工作的时段。在工作时间时,学生和老师从事各式各样的活动,包括独立职前训练、个别的生活自理训练、其它学校工作。这些会反映在学生个别时间表中。除了校外教学、特别活动,或社区训练的安排外,整体时间表也可以当作一周的时间表。
整体时间表通常张贴在所有的人看得见并用得到的教室位置。通常会在学生刚到学校或在团体活动时,温习一遍时间表。这个时间表的型式可以是用写的,就像前面的例子。但不是每一个学生都看得懂文字时间表。所以,上例的时间表也可以用照片或图画来代表各项活动。例如:一张书桌或桌子的照片或图画可以用来取代「工作时间」这几个字。可以由上而下或由左至右将照片贴在一张大的海报纸上。
有了这个整体时间表,老师们就可以分配每天或每周的教学责任。用笔记板来夹时间表,老师就容易拿和也容易看。教师分配教学责任时,要考量:那些学生在小团体教学时表现较良好、那些学生较有独立的工作技巧、那些活动需要外来老师来带学生、那些学生有困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两个老师(以及也要用时间表的义工)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教学责任及负责的对象。
1.2历史
结构化教育是1970年由EricSchople创建的,是一个个性化的教育训练项目。1972年美国北卡罗莱那州议会通过立法建立了自闭症和社交障碍儿童治疗教育部门该部门设在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医学院精神科,该教育称结构化教育。
目前,“TEACCH”已成为自闭症和社交障碍儿童治疗和教育的代名词。TEACCH项目是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的一个公共卫生项目,是一个以社区为基础,旨在改进自闭症和社交障碍儿童与家庭、亲人、社会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项目。经过三十年的研究,TEACCH已成为一项对自闭症儿童治疗和教育非常有效的综合性教育措施。据统计,经过TEACCH训练的自闭症儿童中有47%可回归社会。
通过三十年的应用和研究,TEACCH已得到世界的认可,被认为建立和推动了儿童发育疾病的研究,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1.2结构化教育的内容结构(structure)
这个名词,最初是用于建筑学的,指将东西按一定的形式排列起来。
例如,一个园艺师在设计一个成功的花园时,必须采用结构化的概念,种子、植物必须以一定的组合形式来安排,既要考虑到各种植物对树荫、阳光和水的偏爱不同,又要系统地考虑彼此间的紧密关系。使用这种结构化的概念,既可使每种植物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又能弥补和避开各自的弱点。这样,植物就可长的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结构化的概念也可适用于教育,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强项,而弥补和避开其弱处。
结构化教育不同于感觉统合治疗或听觉统合治疗,它不是使用单一的技术或方法。TEACCH的主要目标是帮助自闭症患儿在长大成人时,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包括帮助他们理解周围世界,获得与人群交流的交往技巧,并教会他们在将来的生活中如何做出选择和决定。
TEACCH项目包括:诊断、评价、结构化教育、个体发育计划、社会技巧训练、职业训练、家庭和社区计划,以及父母训练和咨询。
个体发育计划必须根据孩子的成熟度、进步情况而不断修改。定期对个体的能力和潜力进行评价(注意不是评价缺陷)。
对自闭症患儿的评价称PEP(psycho-educationalprofile),其实是心理教育剖面图,可以发现自闭症患儿的技能在哪个区域还没有达到,哪个区域已经达到。将这些评价结果融入到个体发育计划中去。
TEACCH在不断改进各种训练方法,挑战一些旧的观念和治疗方法,增加新的研究成果。
2、结构化教育的模式 2.1 结构化程序
在应用结构化的概念去训练自闭症儿童以前,有必要对自闭症儿童的一些缺陷重新理解一下。过去对自闭症儿童的一些表现仅观察外表,并没有深刻理解导致这些表现的原因。随着越来越多的自闭症患者回归社会,许多患者将他们患病时的感受用文字叙述了出来,形成了西方所谓的“自闭文化”,从而为改进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众所周知,语言接受困难和缺乏基本的交流语言是自闭症儿童的特点之一。由于自闭症儿童对语言不能理解,不能表达他们的基本要求,别人不知道他们是累了,热了,还是饿了,他们只能代之以发脾气或攻击行为。
他们的逻辑记忆很差,不能在头脑中将事物有序地排列起来,即使是他们熟悉的事物。
他们感到熟悉的动作和舒适,因而不愿意去学习新的动作和日常规范。这也是他们出现刻板行为和不愿意改变环境的原因之一。
多数患儿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理解和接受科学规律,导致别人的另眼相看和自身自闭,由于他们缺乏社交能力,使他们可能毫无理由地取悦别人或对表扬无反应,这些原因使自闭症患儿看上去对学习有抵触。
对感觉输入的高敏感也是自闭症患儿出现不安、暴燥等行为的原因之一,也妨碍了对学习技能的掌握。
因此如何针对学生的理解水平、接受水平来设置训练计划,如何应用结构化这一概念去安排课程,以期有效地训练自闭症儿童。根据他们对结构化教育的需求进行训练,是自闭症儿童成功获得学习经验的第一步。
结构化教育对于行为问题的发生不采取直接的干预措施,而是寻找其发生的原因,譬如焦虑,当训练自闭症患儿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后,他们的焦虑就会减轻;训练了他们与人交往,对人理解,理解别人的要求,表达自己的要求时,许多行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结构化固然重要,但关键是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个体化,只具结构化和组织性,而无个体特征的教育是不能成功的。
2.1.1 教学环境结构化
教室的布局对自闭症患儿学习经验的获得至关重要。家具的排列,区域的划分合理与否,或帮助了患儿的独立功能和认识的发展,和对规则及限制的服从,或妨碍了患儿这些功能的发展。
教学环境的结构化让自闭症患儿从视觉感受上得到帮助,也帮助他们在学习时安静,减少情绪反应,理解教学的程序,独立完成学习目标,使训练更加有效。
教学环境结构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2.1.1.1 教室的组织,家具、物品(教具)的布置教室的大小,与其他教室的毗邻关系,电源数与位置,洗手间的位置,灯光,墙画,家具的特征都是需要考虑的。
太小的教室或没有贮存间的教室会使患儿感到不舒服,洗手间不应离教室过远,这样可使教师将精力放在课堂内容和结构化学习上,而不必经常提醒学生洗手间的方向。学生的桌子最好面向白墙,以避免干扰,家具的尺寸最好与孩子的年龄相适应。
2.1.1.2 环境区分
明确划分各种活动区域。在游戏区,工作区,点心区,转换区都设出明确的界限,使患儿明确每个区域的功能。
工作区不要面对镜子或窗户,可用柜子围起来,使工作材料易于得到,也不要设计在门口,以减少视觉和声音的干扰。游戏区铺地毯,使患儿看到地毯就知道是玩耍的地方。
根据自闭症患儿功能的高低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好坏,来确定区域和界限的多少,以便更好地引导。
应注意要保证既有独自工作的场所,又有集体工作的区域。每个区域有明确的标志,使孩子能迅速找到。教师必须要能很容易观察到每个工作区域,物品摆放要接近工作区,游戏区要足够大,并远离出入口等等。
2.1.2 作息时间结构化
作息时间结构化也是结构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多数自闭症患儿不能很好地连续记忆和组织时间,语言理解障碍也使患儿不知该做什么。因此除了指导他们在每天一定时间内学习以外,作息时间表可以帮助他们组织时间,进而预先安排一天或一周的事务,也可以帮助患儿主动地由一项活动转向另一项活动,时间表让他们知道下来该到哪去,该做什么,对那些不愿离开的孩子,也可让他们知道下来的活动更有趣。
通常设计两种时间表,一种是整体的(集体的)作息时间表,一种是每一个学生的时间表。
集体作息时间表包括:学生到达时间,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吃饭时间,外出玩耍时间等。
2.1.2.1 作息时间视觉化
用视觉图卡来表示作息时间,如工作时间画上桌子,吃饭时间画上餐具等。
2.1.2.2 作息时间个体化
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理解力,控制力等等再具体化。
2.1.2.3 注意一定要明确提示让孩子做何种工作用语言,也可以不用语言,但一定是在患儿理解的水平上。语言指示要用最简练的,如不要说:“我想让你把这些豆子放在瓶子里,如果你放进去了,你就可以去游戏区选择你喜欢的玩具玩耍”。而要说:“先把豆子放进去,然后去玩”。同时,语言指示一定要伴有手势,使孩子更好理解,这不一定要建立目光接触,有些孩子对姿势语言和声音反应良好。也可使用视觉卡片、图片或实物。
2.1.2.4 明确指示做多少可以向患儿展示完成后的图片来说明要他们做到什么程度,做多少,了解完成的概念及教师的期望。卡片放在右侧,完成的顺序由左向右。卡片不能画得很复杂,要让孩子易于理解。要有完成工作袋,让孩子将完成的物品放入其中。
2.1.3 工作组织结构化
根据自闭症患儿各自的能力,安排一定的训练内容。
2.1.4 视觉结构或视觉线索,要自始至终地出现在任何一个活动场所。
用视觉卡片标识活动区域,定作息时间表,告诉学生完成的工作,寻找信息等,这样可以使得训练工作更易进行,训练效果更好。
2.2 梯层教育法
2.2.1 分为三层
(1)第一梯层:先是活泼的歌曲加音乐,日常生活训练,数数等。注意:患儿手中要持具体的实物,在他对一个活动厌烦之前就进入下一个活动;
(2)第二梯层:更多的音乐和歌曲,以语言为基础的活动。注意:使用视觉线索:视觉卡片、实物来扩大理解能力,参与能力和提高兴趣。也要注意及时换到下一个活动中去;
(3)第三梯层:更高一层的对话式活动,更有意义,参与后能获益的活动。
2.2.2 具体步骤
(1)教会他们怎样加入到小组中去,用摇铃的方式和其他人打招呼;
(2)给一个与唱歌内容有关的玩具,这歌是他喜欢的,如唱“小汽车嘟嘟嘟”,就给他一个玩具汽车,既可用于交换,又可用于操作;
(3)反复唱他们熟悉和喜欢的歌曲,唱每首歌时让孩子们手上拿与歌曲相关的玩具。每天都以同样的歌曲开始,让孩子学会和期待小组活动的开始,并放松、参与和欣赏这些活动;
(4)将歌词用图片展示出来。也有些自闭症患儿对字母和文字感兴趣;
(5)使用视觉线索。每一首歌的呈现必须伴随实物、图片、字母卡或韵文;
(6)第一梯层以一支特殊的歌曲结束小组活动,然后将孩子送到独立的工作区,或让他们在游戏区休息,根据其各自的作息时间表,完成已为他结构化的、喜好的活动中去。不管孩子参加小组活动和离开小组,都要保持他们的主动性,不要让孩子对小组活动感到厌烦、不安或受挫折。开始,小组活动时间要短一些,同时,不要让孩子随便离开小组在屋中闲逛,给他特定的、日程表中已列出的活动;
(7)第二梯层的活动继续进行,是在更好的语言水平上。小组可以根据需要分很多层次。助手随时将需要离开的孩子带到独立的工作区或其他结构化的活动中去。
注意:
a.歌曲的趣味性,孩子喜欢,老师喜欢。
b.将小组活动的顺序列表挂出。如在一块长板上,挂上与歌曲内容相关的视觉线索,实物,图片、字卡。根据活动的进展情况,随时将挂件取下。
c.必须确定当小组活动将结束时,有显示下一个活动出现的线索,并保证孩子顺利进入下一个活动安排。
总之,TEACCH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训练项目,它需要专业人士、教师,以及社区的共同参与.
第四篇: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的影响
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的影响
现在有很多孩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活动水平过高或过低;冲动,不易使自己平静;对感觉的刺激反应低下或过度;社会交往能力不佳,情绪不稳定;注意转移困难;言语、语言发展迟缓。究其原因是孩子感觉统合失调所致,那么怎样才能改变孩子的这些不良习惯呢,感觉统合训练就是针对存在感觉统合问题的儿童所采用的一系列游戏运动训练疗法。
一、“感统训练”
“再来一次!稳点!”老师正在指导孩子们训练。走平衡木、坐滑板、羊角球、竖抱桶、大陀螺……人们一定会把这当成体育馆或儿童乐园的一角,其实这是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场景。感觉统合就是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感觉统合训练是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感到快乐、轻松,把所受到的各种指责、批评而产生的恐惧、害怕、紧张弃之不顾,重建自然情绪。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育迟缓、人际关系淡漠等各方面的困难。这样可以在积极快乐的情绪中玩,寓教于娱乐,促进身体和大脑之间的整合协调反应,帮助儿童的感觉运动功能向正常方向发展。
二、孩子得益于“感统训练”
1、改变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没有自制力,经常剧烈地跑跳,寻求强烈刺激等习惯。康x,不管做什么事情,集中注意的时间都特别短,常有逆反心理;学东西很快,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受约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与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玩的过程中,他改变了很多,能长时间地做某一项活动,不和小朋友争抢东西,不在训练室跑来跑去,能主动与老师配合做各种活动。
2、内向的孩子变得活泼开朗。
刘x,一个非常漂亮又很讨人喜欢的小女孩,家长反映她胆子小,不爱与别人交往。她刚进行感统训练的时候,每次都要她的妈妈陪着,她的妈妈不在,她就会什么也不做而且不高兴,只是站在那里看着别的小朋友活动。通过两个多月的训练,她现在已经能脱离父母,配合老师参与训练,并配合得非常默契。与小朋友在一起玩得也特别开心。
3、增强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范x,一个重度智力落后的孩子,说话晚,语言表达能力极差,想要大小便时却不会表达,经常尿裤子,而且特别懒。对他的训练可谓难度很大。刚开始,家长陪着他训练,一项一项慢慢地学,慢慢地做,有的要逼着才做。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家长和老师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他最不喜欢的滑板竟然主动要求做了,也不用家长陪了。看着他的进步,他的妈妈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老师也被感动了。现在他能告诉老师大小便,再也没有尿裤子的现象,语言表达明显增强,和老师交流的话也多了。孩子的自信心明显增强。
4、胆小的孩子变得胆大了。
李x,是一个特殊儿童,胆子非常小,下楼梯都要扶着别人。刚开始他什么也不做,只是坐在那里看着别的小朋友做。时间长了,他看到别的小朋友玩得那么开心,想试试的举动不自觉地表露出来。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就帮着他做各种训练。在一个多月的训练之后,他能在很多训练器械上进行活动,而且家长反映他胆子大了,自己能下楼梯了。家长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
半年来,我们通过各类感统游戏活动,促进了幼儿感觉和知觉能力的发展,大大地提高了幼儿大脑神经活动的强度,身体机能的灵活性、均衡性。同时也发展了幼儿智能,养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为孩子自理、自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游戏是培养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游戏是培养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主讲:杨立雅
一、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术语是由ShrttinhyotC.S(1960)LashleyK.S(1960)提出的,并广泛地应用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AyresA.J根据对脑功能研究,1972年首先系统地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Integration Theory)。她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
大脑是人类思维、情绪、学习等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它的功能状况意味着人的心智完善与否。大脑活动的最基本过程就是把从身体各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有效地分析、组合和综合处理,将所有散乱的信号组成一个完整一致的整体信息,然后再发出指挥肌肉、关节的运动指令,这个过程就是感觉统合。它使个体在外界环境中能和谐有效地运作,顺利地适应环境。就像机场航空管理中心,将天气、跑道、飞机位置、速度等信息综合考虑,再进行统一安排,这样才能使飞机起降有序,安全无事故。如果没有这样的信息统合,将是各自为政,各行其事的混乱状况。
二、人的感觉主要有哪些?
一般人的概念感觉是指视觉、听觉、味觉吸嗅觉,但实际上人类生存需要的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觉却是触觉、前庭觉及运动觉。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及震动的感觉。前庭平衡觉是利用内耳的三对半规管及耳石(碳酸钙结晶体)来探测地心引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中的方位,及保持身体的平衡。运动觉(又称深感觉)是来自于我们身体内部的肌肉、关节的感觉,它是了解肢体的位置与运动的感觉。人类的各种感觉学习贯穿了人的一生,简单地讲,这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不能发展。
感觉是我们从外界获取信息的必要途径。虽然,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不仅使我们能够知道外部事物的不同特征,如颜色、气味、声音、光滑和粗糙等,还能使我们知道自己身体所发生的变化,如身体姿态、运动状态、位置等。在日常生活中,完全的感觉剥夺是不存在的。大脑或多或少都接受着感觉信息的刺激。当在某种环境中呆久了,因为感觉适应而又刺激不足时,自然地会去寻求新的感觉刺激,例如在办公室里工作太久了,就想要外出旅游。但对于自主活动能力非常薄弱的幼儿来说,成人稍一忽视或者过度保护,就丧失了获得感觉刺激的机会。对有些不哭不闹的乖孩子,父母因其很乖、很好养而忽视了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感觉刺激。所以,人们常认为好动的孩子聪明些,而安静的孩子往往就不那么聪明。
三、感觉统合能力的重要性
感觉统合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学习能力。
从宝宝出生起,就需要开始训练宝宝的感觉统合能力,尤其是剖腹产方式出生的孩子,更需要经过感统训练来弥补在感觉统合能力方面的一些缺失。
在感觉统合能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大脑才能有效地进行认知、语言与指挥肌肉关节运动等复杂的活动。同时,由于每一个认知、语言、运动的过程都离不开感觉统合,因此反过来又促进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一个有良好感觉环境的孩子,其大脑潜能就能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得以充分开发。
感觉统合是生理活动的基础,感觉统合学习对儿童学习能力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空间知觉、数理逻辑、言语表达、社会交往等四个方面。如动作能力差的孩子经常缺少空间感和时间感,弄不清前后左右。因此,生活中具体的表现是他们做事情条理性差,不能按部就班地将各类事情安排就序。所以,他们难以理解老师的指令,不能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效率低下,也就不足为奇了。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意味着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这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从而推迟人的社会化进程。现代化都市家庭中,感统失调的孩子高达85%以上,其中约有30%的孩子为重度感统失调。
四、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的主要表现及特征
感觉运动统合能力失调的孩子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学习基础差、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问题,进而容易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家长和老师应该清楚地了解感觉运动统合能力的知识,及早发现孩子的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心理和行为治疗训练。
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前庭器官控制人的重力感和平衡感,出现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常表现为左右不分,方向感很差,协调能力差,动作笨拙,易摔倒、磕碰、撞人,转圈时容易头晕,怕上高处,不喜欢被高举,爱做小动作,注意力不能集中,常写错字,不能考虑别人的感受。
2.视知觉不良:表现是孩子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但不喜欢阅读;就是在读书的时候,也会经常跳行,添字漏字,颠倒顺序,无法做到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
3.听知觉不良:表现为不喜欢和别人讲话或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滚翻、系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不会使用剪刀和筷子,不敢登高望远,不敢荡秋千等。多动,但动作缺乏技巧,如很难安静下来,不能有效地约束自己,时常出现多余无效的动作等。
5.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等,说话发音不清,语速慢。
6.触觉失调:表现为触觉敏感或触觉迟钝。讨厌被触摸。对身体接触表现得过于敏感,对触摸反应强烈,特别不愿意洗澡、洗头和剪发。过于胆大或过于胆小。或卤莽胆大,对危险的知觉性差,行动不计后果;或腼腆胆小,不敢和陌生人接触,上课不敢回答老师的提问,经常咬指甲、衣袖。
感觉统合失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比如说,视觉失调会让人在阅读时速度减慢,甚至出现阅读障碍;四肢不协调会使本来很好看的动作做出来显得机械而呆板。而对于儿童来说,虽然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智力正常,但由于他们的统合能力不足,就会导致这些孩子的智力水平无法得到充分地发展,孩子心理会一直处于一种紊乱状态,导致孩子的学习质量和生活质量会不断下降。尤其是到了学龄期,孩子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可能会造成孩子心理发育迟缓,人际关系差,进而出现厌学、逃学、撒谎、打架、逆反行为等问题。所以,家长应尽早发现并及时对孩子进行训练和治疗,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发展。
五、如何培养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
1、可以通过亲子游戏的活动对孩子进行训练。活动一:各种走姿
家长可以视孩子的情况训练孩子的各种走姿。如,猫步走、大跨步走、学正步走、绕过物体走(不能碰到物体)、携带物品走(可以用任何姿势,背着、挎着、拉着等)。家长可以先和孩子协商训练内容,也可以制定出训练计划直接让孩子接受训练。活动二:爬行
让孩子将两只手放在鞋子里(也可以直接将两手放在地上),沿一定路线爬行,可以在爬行路线上设置障碍物,爬行时不要在太柔软的被褥上,尽量在坚硬且稍微有些粗糙(不划伤手和腿)的地面上爬。
活动三:走高跷
把两个易拉罐靠近底面两侧钻上小孔,从中穿一条不易拉断的绳子,让孩子双脚踩在易拉罐上,双手拎着绳子行走。易拉罐尽量用低矮的。(经过长期实践经验得知,这个游戏可能会扭到孩子的脚踝,但概率很小。孩子摔倒危险不大,可以继续玩,如果有小伙伴一块玩趣味性更大。)
活动四:弹跳训练
半蹲下跳起,够悬挂的物体,开始时物体悬挂高度控制在孩子弹跳时有时能够到,当孩子每次弹跳都能够到时再适当调高高度。
活动五:球类游戏
1.给孩子一个皮球(篮球对于婴幼儿同样适合),让他练习各种拍球方法。对3岁左右的孩子,就可以训练他分别用左手和右手拍球,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则可以让他用左右手交替拍球。家长可以和孩子互相抛接皮球玩,可以要求孩子用各种姿势抛球,当孩子再大一点,也可以从简单的分解动作开始,训练他打乒乓球和羽毛球。
2.趴地推球。让孩子趴在地上,双臂伸开后恰好把篮球按到墙壁上,游戏开始后孩子要把篮球推到墙壁上,篮球弹回后再把篮球推向墙壁,连续进行这个动作。推球时头要抬起,双腿贴在地上,双臂不能贴在地上,动作要规范。家长可以给孩子计时1分钟,看孩子能推多少个,以后尽量让孩子每天都要有进步。家长也可以不计时,看孩子能坚持推多少个。这个游戏能够提高颈部和双臂的力量,还能提高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并能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以及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
球类游戏能增强孩子小肌肉、大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反应速度,训练他的注意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活动六:扮演小主人
每隔一段时间,你可以教孩子做一样家务,如擦桌子、扫地等。在学习生活技能的过程中,让孩子的眼、手、脚、脑等各部位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同时,让孩子长期承担一项他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取报纸、摘菜或者给花浇水等,这不仅仅是提高孩子运动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责任心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途径。
活动七:打鸭子
游戏时,父母分别站在孩子的前方和后方,用一个沙包击打孩子(力量要适度),当孩子被击中而且沙包掉在地下时,则要下场变为扔沙包的一方,而击中孩子的家长要站在中间当“鸭子”;如果“鸭子”一方接住了沙包,则多了一次当“鸭子”的机会。家长陪孩子玩这个游戏时要刻意地延长孩子当“鸭子”的时间,以此更多地训练孩子的各种感觉运动统合能力。
活动八:挑木棍
家长准备小木棍若干,游戏时先将所有木棍握在手中,然后抛向底面或桌面(规定在一定区域内,面积不能太小或太大),第一根木棍要用手拿起,其他木棍可以单纯用手,也可以用手中已有的木棍挑起其他木棍,要求是挑动一根木棍时不能碰到其他木棍,一旦其他木棍动了则轮到下一人来挑。这个游戏要求的是心细和动作巧妙,在游戏中会不知不觉就训练了孩子的精细动作。
其他手指小肌肉的精细运动训练,可以根据孩子年龄、能力等特点,自行设计抓、握、捏、扔等游戏,如摆积木、投球、捏橡皮泥等。尤其应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幼儿园之前要学会洗手、擦脸、剪纸以及自己擦屁股。之后要练习拿笔、拿筷子、系扣子、系鞋带、夹豆子等。
只要能训练孩子的大肌肉动作和精细动作的游戏,家长都可以应用到训练过程中,平常生活中有许多诸如跳绳、踢毽子、抓石子、游泳等活动都能提高孩子的感觉运动统合能力,家长可以灵活科学地运用。
2、宝宝出生时就可做的游戏: A、摆荡游戏:(0~1岁起)
从宝宝出生起,就得开始训练宝宝的感觉统合能力!只要由家里的长辈将孩子抱在怀里轻轻地摇晃,就可以达到刺激前庭、改善平衡反应、增加肌肉张力的效果。等到宝宝一岁大左右,就可以找一条大毛巾,并将孩子置于毛巾中间,由爸爸、妈妈各拉住毛巾的一边,轻轻摇晃。
B、丢接球:(1~3岁起)
宝宝一岁时,可将直径约20公分的橡皮球,放在孩子的面前,并鼓励孩子主动伸手拿球;待宝宝二岁后,就可以玩进阶游戏,即使用20~30公分的橡皮球,然后与孩子间隔约二公尺,分别坐于地上,用滚球的方式与宝宝玩传球游戏。宝宝三岁就可以完高阶游戏,将您与宝宝的距离拉长至3~5公尺,并改以弹跳的方式传球。如此一来,可以改善宝宝的手眼、双侧,及视觉追踪的协调性。
C、镜子游戏:(2岁起)
从宝宝二岁起,就可以开始玩模仿游戏。藉由孩子模仿父母动作的过程中,可藉机让宝宝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区辨左右方向,这对宝宝的观察,与动作计划能力有长足的进步。不过,一开始不要太难,应从一只手开始,再进展到全身,以免动作太复杂,宝宝一时记不清,而产生挫折。
D、地面探险:(1~2岁起)
仅需不同材质的拼装地毯,就可以提供宝宝触觉及本体觉刺激,有助于改善其动作计划能力。玩法很简单,宝宝一岁时,就可以在家里布置各式不同材质的地毯,让宝宝在地毯上爬或走,或从事任何游戏,让宝贝接受不同材质的刺激。等到宝宝二岁起,妈咪就可以做难度稍高的设计,将地毯高度任意变化,让宝宝在不同高度的地毯上,从事各种游戏。
E、叠积木:(2~3岁起)
自宝宝二岁起,就可以开始着手进行精细动作训练,工具是约5公分立方的积木,让宝宝尝试用一手或两手将积木叠高即可。待宝宝长大些,到了三岁,就必须换小一些的积木,约三公分立方来训练,让宝宝试着使用积木,进行叠高或创作游戏,有助于改善手眼协调,并可顺道训练宝宝的创造力,及注意力,一举数得。
F、跳格子:(3岁起)
现代都市寸土寸金,孩子游戏的空间大大缩减,想玩跳格子游戏,似乎不是容易的一件事。不过,也有变通的方式,不能在户外玩,换个地点在家里也可行,只要运用家里的拼图地垫,就可以享受童年。玩法很容易,将每块地垫放置于地,并固定,注意喔!每块的间距需为20~30公分,然后就可以让宝宝用跳的方式踩地垫,很有趣吧!这对baby的空间概念训练,及本体觉刺激,都相当有帮助,不妨多进行。
3、进行感觉统合能力训练
我校特教资源室有“感统康复室”,内有感觉统合能力训练器材一套。如有需要,请联系我校特教资源室工作小组成员。我校特教资源室工作小组将竭尽全力为您服务。
2012-3-19